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模态医学英语慕课研究

多模态医学英语慕课研究

摘要此研究基于自建慕课平台的混合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线上平台教学离不开精良的PPT课件制作,视觉和听觉模态即课件呈现的两种主要感官模态。而线下课堂,教师的身体态势和副语言,如移动、手势、面部表情等,以及教师创造出的情景模态则有助于弥补线上课程的模态单调。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多模态设计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慕课;多模态;PPT课件;混合教学

1多模态课件的屏幕表达,优化语言技能输入途径

多模态语篇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1996年NewLon-donGroup提出多模态教学这一全新概念,把多模态理论应用到了语言教学中。多模态性作为教学课件的主要特性之一,它能够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作路径、影像、颜色形状变化等多种模态来共同建构意义,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增强语言输入效果的作用。除此之外,副语言亦是传递表达意图不可忽略的重要载体,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在国内学术界形成共识,符号化、多模态化、交际多元化的概念都为学界所接受。新世纪前后,国外学者对教育领域的多模态研究表现出极大兴趣。Stein(2000)提出多模态教学法,即课程、教学和评估应以学习环境的模态特征为中心展开。Kress和VanLeeuween(2001)也曾经表示图像、声音、手势和动作等模态是构建课堂多模态化的有机组成部分。Royce(2002)通过分析环境科学课上“水循环”部分的图像和言语关系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方法论”,并运用到听说读写和词汇教学中去。O’Hal-loran(2004)对中学数学课堂上的多模态互动研究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范例。

1.1多模态课件的设计原则

国内最早关注多模态与外语教学关系的人是顾曰国和胡壮麟先生。顾先生(2007)区分了多模态学习和多媒体学习这两个概念。首先课件制作应遵循科学性、适用性、交互性的三大原则。胡壮麟(2007)认为课件语篇一般可分为提示型、直观型、分析型和劝诱型。我们认为医学英语类的课件制作在语篇特征上更应突出它的直观性和劝诱性。这里以复旦大学出版社《医学基础英语》一书的慕课为例:辅以电子课件部分截图,具体阐述该幻灯片的多模态设计是如何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融合的,并且相得益彰,使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时增强输入效果的。1.1.1直观型设计是呈现真实世界的图样模式在第六单元讲到Hospital分类时,对于新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如果只是文字的呈现,未必真正了解将来的见习和实习单位。此时,直观性语篇设计利用了实景图片模态直观地、生动地展示出来,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一定的铺设作用。另外,从宏观到微观,医学英语课程都需要大量图像模态将人体内部系统结构或组织结构真实地展现出来,胜于直白的文字表达。1.1.2劝诱型设计用于互动环节此类设计主要通过动作路径的变化、动画等模态达到设计者的劝诱目的。慕课类型其中之一,如线上视频教学,如果单就教师讲解的声音模态或者文字解说模态,学习者的注意力应以十分钟为一个临界点地插入一个互动环节为宜。教师可以每十分钟选择使用劝诱型的语篇设计,例如利用脏器系统的图片,遮挡高阶专业词汇,设劝诱型提问Whatarethemissingwords?让学生回顾10分钟前(内)教师所提到的消化系统的几个重要器官,此时视频被系统暂停,学生必须对此处内嵌的词汇匹配题进行回答,选择正确方可继续观看视频教学,选择错误则自主调节回顾学习。同时,外链到该系统的国外视频介绍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就文章的语言和视频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讨论。下一个临界点到来时,安排一份调查问卷,比较中外医学英语的教学手段差异,从而为我们教学在输入方法上提供借鉴。实际操作中,模态的选择是为效果服务的,选择何种模态或哪几种组合模态可以为教学提供多通道话语表达意义,得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张德禄(2009)认为模态选择的主导因素可概括为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假设某单元为“成人CPR”(心肺复苏)的动作分解讲解,教师可插入动态gif图像到课件,利用打开气道(Airway)、抬起下颚、上至下按压胸部(Compres-sion)等手势动作路径变化形象演示,最后再到课堂借助仿真人体模型进行实操,以感知心肺复苏时要达到“胸廓隆起”的效果(触觉模态)才算技能合格。

1.2线上慕课效果小结

本研究首先探讨并论证的是高等职业院校医学英语课程在慕课平台上的适应性问题,依托自主建设的OpenEdX的慕课平台,预估慕课的减时增效效果在实验中得到验证。以学生构成结构相近的两个班进行平行教学,实验组(混合教学模式组)每周更新一集慕课视频,每次自主观看视频学习时会进行课中、课后小测,成绩作为形成性评估,以20%比例计入总评,传统教学组维持原有的多媒体课堂,并以期末成绩为综合性评价。对于实验组原有阅读解析(读译)时间比照传统教学组减少1/3,听说实践课增加了一倍,除了视频制作的观看长度控制在30分钟一节外,其余为可自主控制及自学、自测时间。通过后台观测:超过半数的学生平均每段片子在难点处都有回看记录,这也是慕课方便个性化学习的初衷。奇巧技术不如还原语言学习的本质在于操练。打破空间和时间局限将单纯性语言知识的输入放在线上,并注重输入的方式方法要多模态化。将面授时间还给听、说操练,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效输出。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慕课,更应对学情进行分析,注意设置环节测试,避免流于形式的纯挂课。

2线下的非言语模态,弥补师生间的交流不足和情感互动

慕课类型按照设计理念、传播范围、技术手段、使用对象、教学目标等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cMOOCs,xMOOCs和tMOOCs三种分类。(王萍,2013)目前流行较为广泛的为众人所知晓的是xMOOCs的模式。然而陈坚林(2015)认为,建立在建构主义和联结主义理论基础上的cMOOCs既利用了新技术手段,也不忽略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交流和互动,这种模式更契合语言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也应该是其发展方向。线下面授,除了言语交流外,非言语模态的譬如移动距离、表情、手势、音调等在传递信息中也有其一定的重要意义。根据Argyle的发现,非言语交际的意义传递作用是言语线索的四倍有余;Mehrabian&Susan的研究结果表明,声调和表情的表达意义更是占到了38%和55%。Harrison(2004)的研究中可知,在面谈交流中,65%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方式传播的。不同学者的研究数字虽说不能完全一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非言语的交际模态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非言语模态如果利用得好,可以有效弥补线上非实时交流的不足和缺陷,人际互动意义显著增强。

2.1移动距离

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呈正向关系。随着教师在课堂上的移动,移动到学生面前,心理距离也会就此拉近。以往研究强调教师之于学生的距离,认为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即由俯视转为平视,容易营造轻松愉悦的上课环境;其实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空间里,除了教师从讲台到过道再到学生跟前,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移动他们自己的位置,从整齐划一的面向讲台到4~6张桌子合成一个大桌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分时加入中间。这种空间布置既有利于讨论、合作模式的展开,也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和互动,增强集体荣誉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例如上节所说的,在直观型课件设计时,建议多以图片模态来消除本文模式的单调,这里甚至也可以让学生移动脚步,走出课堂走进医院,将课室分布图落实在纸面上,并对其标示语的正确与否进行勘误,从而加深、加快对不同类型医院和科室的理解。

2.2手势语言

传统多媒体课堂的视听教学多以输入为主,教师承担主要角色;而整合后的多模态混合式教学,视觉模态中的图像符号多以纯文本图像出现;或以模型(触觉模态)+听觉模态解说等交向呈现。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多采用指示性(diracticgesture)手势语言将自身的身体结构与知识点联系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指示性手势指向物质世界的身体部位,在线下课堂内让学生进行比赛,使用Simonsays游戏,例如Simonsaystouchyouranckle,如果教师并没有说Simonsays而直接说Touchyouranckle而学生又touch了,那么游戏则输。互动游戏可以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准确掌握单词,并从普通词汇向专业词汇过渡。具象性、意向和节奏性身势语言都不如具象的模型来得印象深刻。身体结构的内部器官则需使用医学模型来做演示,学生需采取指示性身势语言,来完成同一游戏。

2.3表情

线上视听模态无法做到较为丰富的表情,遵循简化原则至多可以用微笑或哭泣的表情符号作为解答正确或错误的标记。但在线下口语交际的情景模态中则可以充分发挥。医患交际对话中,表情可以有平淡、亲切,也可以有痛苦、焦虑、担心等。表演患者一方的学生,可以在阐述主诉时,用严肃、皱眉、呲牙咧嘴等表情来表达不同程度的pain,可以有shootingpain、achingpain。这些面部表情对语言补充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语言模态在此时已经不再重要,非语言模态的表情模态已经给医生表演者的另一学生足够信息。而医生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在此刻也显得尤为重要。当医生露出坚定而平静的笑容,患者表演者可以从他积极的面部表情得到正面的讯息,患者脸上也会呈现自然放松的面部表情。反之,如果医生眉头紧锁,这一身势语言则会透露出病情的复杂程度。在对话表演中,面部表情越真实,就越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所以务求双方都能自然并且紧扣“现实”地流露真实表情到面部。

3效用分析与结论

为验证实验组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多模态英语课堂的收获,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及格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平均分上差异较小。实验组的平均分多出2.42分,及格率也高出8.3%,其他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同时,我们还对实验组12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满意度”和“接受度”调查中,回答“喜欢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非常赞成的占85.37%,比较赞成的占89.02%,学生“喜欢课堂使用多模态教学课件(涵盖图片、动画、视频、颜色路径变化等)”,84.15%“喜欢多模态课堂创设的情境活动(如游戏、调查、表演等)”。问卷还显示,此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学习意志与合作精神等都有所帮助。最后,它对学习效果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为国际视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现今的英语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英语教师仍然是课堂活动的指引人,把握着课堂活动的内容和进程,承担着意义调节者的角色。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堂的多种模态,进行有效的多模态设计,促进英语学习者的交互式多模态学习,帮助其建构意义。教师本人要利用不同模态的协同、强化和互补关系来提高线上、线下的教学效果;在课堂真实环境教学中,有效利用移动、手势、面部表情等非言语模态来创建情景模态,渲染上课氛围、增强感染力。生动、立体的多模态展示能够全方位刺激学习者的感官,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脑、眼、耳、手、口获得一定节奏的刺激反应。以慕课平台为基础的混合教学模式也可以达到减时增效的授课目的,真正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多模态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有助于授业者主动探索一条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之路。

作者:张敏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