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现状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现状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半学生半社会”的特殊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完全成熟,其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以当今“90后”江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研究重点,旨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现状,寻求对策,力求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干预及生命教育等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的新闻经常出现在公众视线,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人数年年增加,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而江苏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却未完善。以江苏省为例,很少有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这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及全民素质的提高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当前,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急需完善地构建,从而防患于未燃,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的新进展

近几年来,江苏省内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体系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着重在研究“90后”大学生各类心理特征和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和心理健康预防体系的新机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自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建设以来,省内的高校对大学的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建立了从高校到院(系)再到学生班级再到学生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实现了大学生心理预防教育由个案到身心全面发展、由局部到整体素质教育、由单纯到综合实践教育的跨越。江苏省的大部分高校都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细则,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发事件,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全覆盖,推动了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的发展。

(二)教学设置进一步完善

省内很多高校都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有关科研项目的申报日益增多。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高校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以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使在校大学生在基本知识层面、自我认知层面和心理问题排解层面掌握了一定的自我调适的技能,树立了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

(三)心理辅导进一步强化

突出表现为由传统的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逐渐转变为更加贴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使得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利用团体心理咨询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来解决心理问题。高校能够整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资源,积极探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技能,同时进一步拓宽心理辅导的途径,开拓了网络心理辅导的新阵地。心理辅导老师采用网络APP、微博、微信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保密的接受心理咨询,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周到、全面的咨询服务。

二、我省高校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综观全省高校,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平衡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发展的、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来调整的工程,但部分高校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对这一点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平衡,存在着重理论轻现实的问题。另外,心理健康预防的重心也主要在本专科群体上,研究生的心里健康教育还没有受到重视,亟待加强。重视程度的不平衡还体现在经费投入的不足,不少高校更愿意把钱花在搞科研、搞活动、搞宣传上,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往往只设立应急费用,而忽视了日常的投入。

(二)师资队伍不专业

专业师资配备不足是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面临的又一共性难题,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有德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但很多仍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人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2011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定岗、定编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工作人员与全日制在校学生比例不低于1:3000~4000”。而现在的情况是,江苏省的很多高校还没有达到此最低标准。有一些高校虽然配备了一定比例的心理咨询和教育的专业教师,但是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中的很多人并未系统的学过心理学,更不知道心理咨询的相关技巧。因此,对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普及至关重要。

(三)危机干预不规范

理想的高校心理健康预防体系是有一套完善的、规范的事前危机干预防控机制。不容乐观的是很多高校都是发生极端事件以后才启动应急方案,虽然比例小,但是负面影响大。危机干预的不规范已然成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的难点,并且由于这种不规范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动求助意识薄弱的普遍性。受“凡是心理咨询的人都有心理疾病”、“心理问题不是大问题”等传统想法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心理有困惑时,因为怕被人笑话,不愿意咨询心理医生,使得原本通过咨询就可以进行干预解决的小问题发展为心理障碍、心理危机,严重到甚至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育手段不先进

目前来看,尽管大部分高校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在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今天,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甚至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没有那些能够反映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生动案例,处理问题均是以“治疗”为主,缺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问题,因而对大学生心理动态的把握和干预也不到位。科技力量引入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的力度还不足,对在校学生心理信息的储存和调度,心理测验资料的归档、记录、追踪等工作都稍显缺失。另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也是滞后的,缺乏理论上的创新,缺少对社会现实问题正视,分析力度不够,所以对学生的说服力和教育力也是薄弱的。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当今“90后”大学生的心理处于趋于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心理阶段。恰恰更加迫切需要省内高校变革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与时俱进地完善心理健康预防体系的建设,使其更加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成长规律。

(一)教育部门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统筹

各高校应当根据本校的教育实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全面规划和构建,要以发展的眼光推进心理健康预防体系的建设。相关领导应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实实在在地抓起来,作为重要的教育任务。本着“事前干预”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宗旨,采取教育为主、治疗为辅的工作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最终达到维护和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二)深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

按照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要求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全面引进高学历的专门人才加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在专业资格和培训方面,要督促辅导员、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真正了解学生心理所想,发现苗头,及时制订计划并采取措施。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对这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要有指导、安排,同时也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兼职教师、辅导员心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

(三)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意识的

积极树立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大环境,积极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求助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教育,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主动完善自我的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也可根据当今“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问题设立心理社团,通过传统教学和非传统引导,进一步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不懈长抓心理咨询工作,将卓有成效的特色活动和典型经验进行分享,让大学生们从教育中感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逐步掌握应对心理危机的调节方法。

(四)加快心理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改革

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为辅,促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的形成。要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进一步加快课程建设体系,使学生掌握保证健康心理、心理素质的调节方法。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预防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04).

[2]马建青.发展性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8(05).

[3]黄希庭,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陈学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心理教育[J].教育探索,2005(04).

[5]陈芨钦.网络: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途径[J].福州大学学报,2001(04)

作者:于茜 苏红 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无锡市新吴区劳动保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