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唐家大院建筑风格特色分析

唐家大院建筑风格特色分析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民居中有很多的优秀的建筑物,特别是在我国的关中地区,从我国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开始,就成为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就孕育了关中地区很多灿烂的文化;同时在关中地区的民居也是关中文化中一个独特的代表,本文就主要对关中地区的旬邑县中的唐家大院建筑风格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唐家大院;建筑风格;特色

1前言

唐家大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旬邑县,古称三水,所以唐家大院在又被称为三水唐家。唐家大院修建于明末清初,整体的建筑面积约1483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的四合院和苏式园林建筑为一体;使得唐家大院中的建筑呈现出庄严、沉静的感觉。在唐家大院内有很多的雕刻,其中的木雕、石刻、砖雕等都可以和故宫的相媲美,并且在房间上面还有很多的飞禽走兽、檐牙高啄,和大院内的建筑物都很好的融为一体。

2关中民居整体建筑特色

在传统的关中民居建筑特色上,一般都要在建筑物上面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做装饰,在装饰上也变现出了关中建筑的特有魅力;特别是在建筑物中的结构部位的装饰,相比于房顶上面的装饰显的更加的细致,更多的是凸显出建筑中的结构之美。在整体的建筑物上将功能和装饰做到了一个很好的融合,并且看起来也不会过于的奢侈,更多所要表现出来的是传统中的朴素思想。在关中民居建筑物中所使用的色彩也是受到了关中地区的环境因素,整体上一般都是以青砖的灰色和黄土色为主,在建筑物的关键地方采用比较鲜艳的颜色进行点缀,和外部的单调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民居中的门窗色彩中可能受到了秦朝很大的影响,主要以黑色为主,在重要的部位呈现暗红的方式,给人一种大气、庄严的感觉;在建筑物之内的装饰一般都是以砖雕、石雕和木雕为主,特别是在大门的进口位置,在很多的关中建筑物中都很是在意门口的装饰,所以在门口都是用很精美的石雕作为装饰,可以体现出主人的颜面。

3唐家大院景观和建筑风格特点

唐家大院的建设一共花费了40多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建设,在唐家大院中总共有庭院87座,建筑的整体朝向东面的远山,视野开阔,大门前就是古道,交通便利。在唐家大院的建筑中,书房、起居房、秀楼等都一应俱全,在每间房屋中的门都是采用木质结构,在门上都有很精美的木雕,这些木雕受到了关中文化的影响,雕刻的样式细腻而不失婉约。不管是在主人和佣人居住的房间,都有大量的精细纹饰;据记载,当时唐家为了能够使自己的住宅更加的精美,请了大量的省内外的优秀工匠,对于每间房子的雕刻都是进行了很多的考虑的,在当时的唐家大院,基本上都可以和皇家的建筑相媲美了。在唐家大院中,建筑物的外部颜色和关中的大多数民间建筑物一样,都是采用青砖的灰色和黄色为主要的装饰颜色;在上文也说到,唐家大院的整体建筑风格很好的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和苏式景观建筑,所以虽然唐家大院有很多的房间,但是在每个房间的整体布置上都是以四合院的方式进行呈现。在四合院中,一走进就可以看到房间四周的门栏窗上面都是中规中矩的风格,院子的很多墙壁上都有刻好之后镶上去的“官钓图”“金玉满堂图”等,通过这些在墙面上所变现出的都是唐家之前的恢弘气势,这些镶嵌上去的石雕所使用的雕刻手法都很精美,虽然只是雕刻的,但是在欣赏起来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唐家大院中的建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因为受到了家族势力的庞大影响,在唐家鼎盛的时期,在全国遍布着很多的商号;所以在唐家的建筑物雕刻上大多数都是希望家族的势力能够一直庞大下去。唐家大院的景观建筑中,一方面是受到关中地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受到苏式园林建筑的影响;在建筑景观中很好的将四合院这种极具北方建筑特色的方式和苏式园林进行融合,典雅而不是风格,庄严和不缺活力;很难想象一座关中的民居建筑很好的将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方式进行融合,并且相互还不冲突,反而之间相互进行承托。唐家大院的布局严谨,造型艺术大方;在墙壁中采用的是水磨石砖,然后在建筑物之间的关键位置再加以精致的雕刻进行装饰,使得在外观整体上不会显得过于的单调。在木雕中,存在着很多的孝道雕刻,从这里面就可以看出唐家主人的文化观和生活观;唐家虽然在鼎盛的时期有很大的权利,但是并没有因此就放弃精神上的追求,虽然是以经商出身的,但是也很重视文化的教育,所以在景观建筑物上就会出现很多的和文化教育相关的刻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唐家大院的建设风格很好的融合了关中民居建筑的特点,并且在风格上采用了北方的四合院建设风格,景观建筑中采用了极具皇家特色的苏式园林景观建设风格;在众多的风格中很好的将这些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得唐家大院在整体上呈现一种庄严、大气、精美的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马建华.“唐家大院”的砖雕艺术[J].中国美术,2007(3):67-67.

[2]周海国.传统木雕在古建筑中的运用———以旬邑唐家大院为例[J].艺术科技,2019(6):242-242.

作者:王艺翔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