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招贴设计中的水墨语言探讨

招贴设计中的水墨语言探讨

摘要:水墨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语言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丰富了现代招贴的设计风格,表明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繁荣。文章通过分析招贴设计的起源和水墨元素在其中的应用,描述了水墨语言的基本内容和精神文化内涵,分析了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招贴设计的关系,以及水墨语言的运用对招贴文化内涵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招贴设计;水墨语言;民族风格;设计本土化

一、招贴设计概念与基础

招贴又称海报,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也是广告最原始的表现形式之一。尽管当今宣传媒介不断多样化,但招贴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任何媒介所难以替代的。一幅完整的招贴作品大多由图形、色彩及文字构成。一幅招贴中,最具有感染力、能够第一时间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要素往往就是视觉形象,图像往往比文字传播更具有说服力。招贴中的色彩不仅能增强表现力,也能看出设计师的品味和色彩驾驭能力。文字在招贴中也同样重要,它可以作为说明文字出现,帮助观看者与设计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更好地对该招贴作品进行理解,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图形的一部分出现,自成设计。

二、水墨语言基本内容

点是水墨最基本的元素。点的运用能增加画面的律动感,墨点的大小、虚实、重叠、疏密等的不同也能给整个画面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墨点的运用方式随着整个视觉主题的需要而调整。连续的点构成线,并排的点或线生发成面,因此点是一切事物的始源,是万物的根本。线条是中国传统国画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线条在画面中产生丰富的变化,给观者带来美的感受。马蒂斯曾说,线条诉诸心灵,色彩诉诸感觉,应该先画线条,待心灵得到磨练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知其白,守其黑。黑白的水墨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千姿百态的深浅浓淡变化,追求山水的天然情趣及朴素的黑白之道,赋予了物象空灵淡雅、清新灵动之感。在当代的招贴设计中,除了黑白墨色往往也会运用或浓或淡的色彩来进行烘托,如今墨色与彩色已经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绘画设计艺术。如靳埭强先生的招贴《心》(图1),就将色彩与墨色进行了结合,墨色部分为山川,红色点亮为一轮红日,其主题和态度也就清晰明确且饱含感情地表现出来了。

三、水墨语言与招贴设计的交融

中国的艺术设计大致源于洋务运动后,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发源的月份牌画的出现。这种刻画细腻、质感逼真的月份牌画便是中国招贴设计的发端。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独立形式的招贴设计出现了。此时中国的招贴设计在与西方的交流碰撞中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却开始忽略中国传统元素,盲目学习西方的潮流。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靳埭强、陈幼坚等国际设计大师在吸收西方各种风格流派的前提下开始回归传统,大力发展中国的民族风格,创造了他们独特的招贴设计语言,让中国风设计被人们所关注到。随着世界各国艺术交流的频繁化,招贴变得越来越多元,具备不同区域的特色。水墨在招贴中的出现不仅给招贴设计带来东方特色,同时赋予了传统水墨以现代特征。“笔墨当随时代”,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这种创新不受风格和手段约束,传统水墨与现代招贴的互相融合,互为补充,有益于招贴设计今后更广阔的发展及招贴艺术内涵的提升。如果没有民族的根基,我们的艺术设计就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枝繁叶茂也将会成为幻想。因此,利用传统水墨语言进行表现是现代招贴设计的一条必由之路。如图2陈幼坚作品《十分之一》和图3靳埭强作品《服饰与文化》,都是水墨语言与招贴设计的完美结合,丰富了设计语言且创造了气韵生动、内涵充实的视觉魅力。

四、中国水墨语言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一)水墨语言的视觉文化表现

1.“笔”与“墨”水墨语言的视觉应用主要通过笔墨实现,笔墨起着关键的作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不仅仅只是作为工具使用。在现代招贴艺术设计中,墨点是可以根据画面大小和相对线面来决定的。对于靳埭强先生来说,水墨之点已经成为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视觉元素,如他在《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招贴作品中的点(图4),是自然晕开的朱砂,与线和毛笔联合起来,形成中轴线。靳埭强先生说,“我除了要表现中国水墨画这主题外,还希望带出中日交流的意念。”2.“似”与“不似”水墨语言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手法,不同于西方绘画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法。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他通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对写意绘画的总结。清代画家石涛也说,“名山许游未许看,画必似之山必怪,变换神奇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天地浑融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不似之似是建立在画家认真观察生活基础之上,融合了画家主观的概括提炼后所表现出的艺术形象,是画家主观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体现。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就具备这种独特的似与不似之美,实虚相互存在,虚无缥缈而又自由洒脱。将这种变化万千,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水墨语言运用到现代招贴中,一样能给观者留下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如图刘江平《污水》系列(图5),利用物象的水墨痕迹画出似与不似之间的青蛙、鱼和螃蟹三种动物,水墨在此被表现为三种动物受到污染后的形态,可以看见它们已经失去了生机活力,正奄奄一息,以此呼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气”与“韵”“气韵生动”是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绘画六法第一法。气韵在水墨招贴作品中展现出的不只是图形本身,更是作品生命的韵律,气韵不生动画面就是死的,气韵生动,画面就活了,可以说这种韵律构成了招贴艺术的生命力量。如靳埭强《互动》招贴(图6),通过“互”字结构,产生类似太极图的交互效果,以留白空间比喻人与人之间交融互通的关系。

(二)水墨语言的精神文化内涵

在当今世界的商业大框架下,“民族的即世界的”这一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认可。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说,“东西方两种传统在各自的道路上,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各民族的艺术都有其可取之处,都在与其他民族的互相影响中发展,民族性的设计元素应该予以提倡。传统水墨和现代招贴都追求视觉美和形式美,将水墨应用到招贴中是一种民族审美的延续,这值得每一个中国设计师为之思考。

(三)水墨语言的审美追求在招贴艺术中的体现

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道家的美学追求,即一种天人和谐的审美境界。从现代设计角度来说,也可以表达为以自身生活为起点,来传达对自然及宇宙的思考。靳埭强曾说,自己并非天生擅长做设计,只是善于观察生活,他常常乐于观察生活带来的创造灵感,如他所言,他的设计确实是由日常生活提炼而来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想要有天人合一的境界,首先必须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从微小的地方入手,认真观察自然世界,然后再对客观自然进行提炼和理解,积极传达美好的精神力量,这二者也正是艺术创作规律的完整体现。

2.境生象外中国画重视留白,画面空间空阔,取物言简意赅,空白处更有想象。在水墨招贴设计中,“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便是境生象外的禅境,它以有限的形式创造无穷尽的境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靳埭强在1989年的世界环境日画展招贴《美的回响》中(图7),就有这种空白之处更有想象的意境。毛笔为莲,蜻蜓轻点,用毛笔的红墨与蜻蜓的青色,莲的笔直和蜻蜓的自然弯曲进行对比,动静结合,省略背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自然宁静。不仅表现了主题,更使观者的精神思想进入到一个以情达意的世界。这里运用到的,便是中国画的造境之功。

五、结论

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中国拥有自己独特而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艺术审美,我们做设计应当充分挖掘中国文化、民族风格。当今艺术界艺术与设计融合的方面越来越多。近年来中国风设计的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了设计本土化的必要性。民族文化、中国风格是本土设计生长的根基,对于招贴设计来说,时展带来的民族文化回归能使中国招贴设计注入新的血液,水墨元素只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更多的依然在等着我们探索。而对于传统水墨艺术来说,它在当代已经变得多元化,招贴设计的水墨元素能推动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继续发展,赋予传统水墨更多可能性。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招贴设计的融合不仅是形式上的融合,更是文化精神的融合,中国的招贴迫切需要得到发展和认可,水墨也应当摒弃一些落后的元素,完成新生,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应当以最本质的姿态迎接艺术与设计的融合,创造符合时代意义的艺术设计新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主编.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3]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4]鲍兴达,胡永涛.水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4):44-46.

作者:万佳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