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纳西东巴宗教文化的心理调适机制思路

纳西东巴宗教文化的心理调适机制思路

【摘要】通过探索纳西东巴宗教文化心理调适机制的思路和方法,从多维度挖掘整理该民族心理治疗与干预的内涵。

【关键词】纳西族;东巴宗教文化;心理调适

心理调适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自己或他人进行心理调整,以使其达到健康状态的过程[1]。所有的宗教都是通过在现实的此岸世界的努力来达成彼岸的成就,因此衍生出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调适功能,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使人们的心态从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使人们在心理、生理、精神和行为方面处于和谐[2]。且宗教文化的核心是从以现实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到自我与人格化的精神象征的连接,达到心、身、灵的和谐和完满[3]。丽江纳西东巴宗教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并发挥着心理调适功能,因此对纳西东巴宗教文化的心理调适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1研究意义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及个人问题时,易使人产生迷惑、不安和孤独感,到宗教中去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成为其中一些人现实的选择[4]。自古以来,纳西民族以其独特的宗教方式应对心理问题,寻求心理慰藉,维护社会稳定。本研究拟对纳西东巴宗教文化所蕴含的心理调适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为研究影响纳西族人民心身健康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索,从而为促进完善汉族与少数民族心理调适机制的兼容互补奠定基础,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及促进纳西人民心身健康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研究方法

对纳西东巴宗教文化心理调适机制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且两者在研究的过程中相辅相成。

2.1文献研究法

流传至今的东巴经约2.5万册,不同内容的有1500多册[5]。笔者认为文献研究首先要了解纳西东巴宗教文化的基本内容,可参考《东巴教通论》、《东巴文化通史》、《麼些研究》、《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等,其次对纳西东巴宗教文化具体内容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书籍包括《象征的来历-叶青村纳西族东巴教仪式研究》、《丽江麼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人神之媒一东巴祭司面面观》、《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上下)、《东巴文化论集》[6]等。可通过文献整理和分析寻找东巴宗教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以及心理养生和心理治疗的方法。

2.2田野调查法

①地点选择。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北部和与四川、西藏交界的地区,集中在云南丽江的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7]。在云南省丽江许多村落中,东巴宗教文化至今仍有保留,选择宗教文化保留较好、较为典型的调查地点对于研究的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丽江市宁蒗县油米村、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奉科乡上美村、叶青村等东巴文化保存较好的地点。②观察法。首先观察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人口、地理、饮食、习俗、服装及建筑等内容,其次参与纳西东巴教的日常和非日常活动,观察东巴音乐、东巴仪式、东巴画、东巴舞等宗教文化内容及被观察者的行为。所有人类行为都是由“文化”建构而来的,而且正是人类的心理活动产生和构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8]。可见文化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对纳西东巴宗教文化的观察可使观察者直面东巴信徒心理活动,有利于观察者全面认识和剖析其所蕴含的心理调适机制。③问卷法。目前没有国际通用量表适用于本研究,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具体从宗教情感和宗教活动对东巴教信徒的心理影响两方面方向设计问卷。宗教情感主要包括受试者对东巴宗教的敬畏感、依附感、恐惧感、安全感和期待感[9]。问卷中具体包含受试者对东巴教的信仰和忠实程度;东巴宗教在其生活中的地位;遇到困难寻求东巴宗教帮助的概率;东巴宗教对其心理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问题。宗教活动对受试者心理影响的角度问题包括受试者参与东巴宗教活动的频率及在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受试者对占卜和东巴仪式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东巴仪式前后受试者心理变化及变化程度。且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④访谈法。本研究的访谈对象包括东巴、东巴教信徒及东巴文化研究专家等。受访内容从受访者对东巴宗教文化的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进行。访谈中首先明确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其次访问其对东巴宗教文化的个体认知和价值评价,然后根据问卷内容对其进行访谈。在访谈中访谈者不能诱导访谈对象,且访谈应辨别真相与假象[5]。⑤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又被称为比较研究。纳西族居住地区的民族成份具有多元性、多结构性以及发展历史的差异性[10],因此对纳西族同一区域东巴宗教信徒与非宗教信徒及非纳西族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使本研究更客观和全面。

3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高效地收集到充足的相关性资料,进而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是研究纳西东巴宗教文化的心理调适的根基。在调研过程中语言沟通可能存有问题。作为田野调查的一大要求,参与其文化活动中能加深对纳西东巴宗教文化中心理调适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但语言障碍不可避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寻求翻译或参与观察法弥补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纳西族宗教文化的汉化现象严重,因此对其深刻而全面认知和调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可通过文献整理、典型村寨调研进行解决。

4小结

纳西东巴宗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具有独特性,对纳西人民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纳西族的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素质、人格研究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鲜有学者从源头探讨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调适作用。且在学术上对纳西东巴宗教文化的心理调适机制的研究至今依然处于空白。笔者为开展多维度研究、深入挖掘纳西东巴宗教文化的心理调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寻求较合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的心理疗法及中医心理学的心理疗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书晶.高中学生心理调适问题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孙亚峰.中国宗教[J].中国宗教,2014(6):44-45.

[3]杨彦春,段明君.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相关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160-162.

[4]陈鹏键,张永明.城市社区现代化进程中宗教工作问题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9(4):12-13.

[5]萧雾虹.东巴古籍的整理与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57-61.

[6]李国文.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7]杨国英.丽江纳西族传统的和合文化[J].三峡论坛,2011(6):30-37.

[8]李兆良,彭凯平.宗教的文化心理学研究:第三种探索的路径[J].国外社会科学,2014(06):98-105.

[9][苏]德•莫•乌格里诺维奇.宗教心理学[M].沈翼鹏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10]王亚丹.裕固族妇女社会生活及宗教心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作者:郑世晗 冯泽辉 杨尚星 秦竹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纳西东巴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