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樟子松造林技术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樟子松造林技术特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樟子松造林技术特点

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下,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投入不断加大,这为樟子松造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应注重相关方面的工作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有益借鉴,服务于樟子松造林工作的开展,助力于环保事业的开展。

关键词:樟子松;造林技术;技术要点

樟子松属于常绿乔木,具有较强的耐旱、耐贫瘠、根系发达等特点,并具有固沙、防风、改良土壤等优势,能够在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在一些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通常将樟子松作为植树造林的首选对象。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樟子松的成活率,促进其健康、快速生长,应加强对樟子松造林技术的研究,做到合理选择使用相关技术,营造优质的樟子松林。

1樟子松造林实施前准备

1.1做好土质勘查和分析工作

樟子松生命力较强,对土壤肥力要求较低,可以适应山地砾质土、粗骨土等恶劣的土质环境。但却无法适应黏重的水湿地、排水不良的下湿地以及临时性渍水地环境。所以,在造林前,必须进行土质勘查和分析。除此以外,樟子松喜欢微酸性和中性土壤,碱性过大的区域不适宜种植樟子松[1]。

1.2详细了解其生长的自然环境

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温度、降水、光照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开展樟子松造林工作之前,必须详细调研其生长环境,分析是否适宜樟子松生长,如果不适宜,需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2]。

1.3合理调整土壤肥力

在樟子松造林之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并检测土壤肥力,如果肥力较低,不适宜樟子松生长,应适当对其调整。

1.4合理进行种子选择

樟子松造林之前,必须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一些质地较差的种子、病虫为害的种子,保证种子饱满、优质,种子千粒重在5~8g之间,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发芽与生长。

2樟子松造林技术要点

2.1催芽技术

在播种前的15~20d,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作为催芽地点,并且开挖宽度和深度在50~60cm之间,长度可以根据种子数量而定的沙壤坑。在坑底部铺设质地较好的席子,将经过处理的种子与湿沙混合,拌入湿沙量为种子的2~3倍[3]。然后在其上部盖草席,白天揭开草席,接受阳光照射,晚上则依然盖上草席。与此同时,在白天还要适当翻动混沙的种子,适度浇水。直到大部分种子裂嘴之后,过滤湿沙,筛选出种子,播种备用。但应时刻关注种子发芽情况,及时播种,如果种子芽体太长,则不适宜筛选,容易折断。

2.2播种技术

播种以春季为宜,温度控制在8~9℃,根据常规经验,4~5月份属于樟子松播种的最佳时节,667m2土地的播种量为4.0kg,可以根据实际环境和发芽率,适当调整播种量。播种方式:对于土壤较为松软、化学除草、培育留床苗的,可以采用撒播方式;对于其他情况,可以选择条播方式。播种要点:条播播种前必须灌透底水,等待床面稍微干燥之后,在床面上耧起5.0~10.0mm深的面,然后播种即可,播种株距控制在3~5cm范围内,行间距控制在8.0~10.0cm范围内[4]。播种后立即压实,覆土厚度为5~10mm。除此以外,还要在床面上部覆盖一层稻草,目的是保温保湿。对于撒播方式,播种之后,可以使用原床土对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控制在5~10mm范围内,并及时对其进行压实处理,防止风吹导致土壤水分快速蒸发,影响樟子松出芽。播种完成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灌水,保证种子生长所需的湿度。春季风较小的区域,可以不覆草;较为干旱、蒸发量较大的区域,必须覆草。除此以外,在完成播种工作之后,需要时刻监测温度、湿度等,并防止鸟啄食种子。

2.3苗期管理技术

2.3.1灌水。在出苗期,应保持田间持水量达到60%左右,灌水时间选择为午后,不可在清晨和夜晚灌水,以免因灌水导致土壤大幅度降温,影响苗体生长。在出齐苗至6月末,灌水应遵循次数多,每次灌水量少的原则。在快速生长时期(7—8月),每隔3~5d灌透水1次。在8月下旬,应考虑苗体越冬问题,如果土壤干旱并不严重,可以每隔15d灌水1次。在起苗前1周需要灌水1次,保证土壤疏松,起苗时不损伤其根系。

2.3.2施肥。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可以在6月中下旬开始,施肥量逐渐增加,直至9月上旬停止,在每次追肥之后,应用清水清洗苗木,以免烧苗。

2.3.3除草间苗和松土。可以使用除草醚除草,合理控制除草醚用量,并均匀喷洒在床面之上,通常情况下,有效用药量控制在1~2g/m2范围内,喷药后10h不得洒水。如果苗木生长均匀性较差,在7月中旬时可以间除一些过密和细弱的小苗,留苗量控制在600株/m2为宜。

2.3.4病害防治。对于樟子松的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应选择适宜樟子松生长的土壤进行育苗,播种时用五氯硝基苯拌土,具体用药量为1.5kg/667m2。在苗出齐之后,每隔7~10d喷洒1次1%的波尔多液,连续喷洒4~5次即可。

2.3.5防寒起苗与假植。为了保证苗木顺利越冬,可在封冻之前对苗木进行覆土防寒处理。具体操作时,可以在11月中旬埋土,厚度为15~20cm。在春季土壤化冻达到20~30cm时去除覆土,但为了防止冻害,可以分3次去除。去除覆土后对其进行灌水,保证起苗之前底水充足。在起苗时,应做到随起、随分级、随假植。

2.4造林技术

在樟子松造林之前,应对所选定的造林地点提前1年进行整地,如果其酸碱度和其他条件未达到要求,可以适当通过调整加以改善。对于一些新采伐地和新退耕地,杂草较少,土壤相对较为疏松,可以一边整地一边造林。对于一些风腐蚀严重的土地,无需整地,直接造林即可。对于一些土壤条件良好的,可以采取窄缝栽植的方法,但为了保证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根系湿度,必须对苗木进行蘸泥浆处理。例如,苗木侧根较为发达,可以使用穴植法造林。造林时间以春季为宜,最好采取顶浆造林的方式。相比之下,对于一些春季多风干旱的区域,可以选择在雨季造林,但必须对苗木在2周前进行原床切根处理。

2.5栽植技术

2.5.1小坑靠壁方法。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垂直法,适宜在沙地造林中使用。这种方法操作便捷,效率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栽植质量。具体操作时,小坑垂直一壁,与挖坑人正对,坑深控制在35~40cm范围内,坑上口宽度控制在30~35cm范围内,坑底部宽度控制在15cm左右。接下来扶正松苗,使其位于垂直壁的侧面。然后将第2坑的土填入第1坑,并在填满之后压实。再将第3坑的土填入第2坑,操作与上述相同,实现倒坑栽植,循环操作,完成造林工作。通常情况下,每个工组每天可以栽种苗木1000~1200株。

2.5.2隙植树法。使用植树专用铁锹,开挖深20~30cm,上口宽10cm或者更宽的缝隙,然后将苗根全部放入其中,并保证苗根处于舒展状态。与此同时,将苗木靠在缝隙的一壁,并在距离第一缝隙8~10cm位置插进植树铁锹,深度与第一缝隙相同,先用力向里压,再用力向外推,挤深苗木的根部,使下部苗根与土壤密切接触。最后,填实第二孔隙,并将苗木周围土压实。通常情况下,使用这一方法每个工组每天可栽植1300~1500株苗木。

2.5.3明穴栽植法。使用栽植铁锹,开挖深35~40cm、长宽各为30cm的方形土坑,将苗木立于整个土坑的中央,然后填土并压实即可。

2.5.4簇植法。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50cm×50cm的小型地块之上,用铁锹栽植3~5株苗木,苗木呈梅花三角形排列,苗木株间距控制在25~30cm范围内,每个工组每天可以栽植1600~1800株苗木。

3樟子松造林技术实施保障

3.1加强技术应用的规范性

应用樟子松造林技术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减少操作误差带来的影响。例如,在进行种子与湿沙拌合过程中,必须注重拌合的均匀性,经过反复搅拌,得到最佳拌合度。

3.2加强过程管理

需要加强育苗、苗木成长等阶段管控,实时监测其温度、湿度、病虫害等情况,然后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灵活应对。

3.3采取试验模式分析技术合理性

为了保证樟子松造林工作的效果,在樟子松造林技术选择之前,可以进行试验分析技术的合理性,选定最科学、最合理的技术,这样可以增强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4结语

综上说述,樟子松造林工作开展,应注重技术选择前的环境勘察和分析,并注重技术选择和过程应用管理,还要根据技术应用情况提供合理的保障措施,强化技术应用效果。经过总结,樟子松造林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栽植技术等,在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选用,并保证操作规范、精准,从而提高樟子松出芽率,保证其快速、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王海东,魏浩亮,郭敬丽,等.五道沟林场沙荒地造林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7(2).

[2]白祥.榆林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研讨[J].中国绿色画报,2018,(009):19.

[3]许文艳.塞罕坝沙地樟子松固沙造林技术及应用[J].绿色科技,2019,(021):193-194.

[4]武学梅.半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J].花卉,2019,000(012):233.

作者:宣钢 单位: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