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限食疗法与中医脾主运化关系研究

限食疗法与中医脾主运化关系研究

【摘要】现今,由于人们饮食无节制,嗜食膏梁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导致中焦“脾胃”失和,脾胃运化失司,湿热、痰饮内生,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限食(热量限制)是在保证机体营养的状态下,减少每日摄取的热量,从而减少脾胃负担,建运脾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肥胖、2型糖尿病等脂质代谢紊乱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脾主运化”角度对限食疗法的中医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热量限制;脾主运化;糖尿病;代谢性疾病

1限食疗法的概述

1.1限食疗法的定义

限食疗法即热量限制(calorierestriction,CR),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在保证机体不会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限制每日热量的摄入[3]。CR是减少能量摄入但营养充足的营养干预措施,可以延长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健康和寿命,中度热量限制已被证明改善了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病机制相关的多种代谢和激素因子[4]。减少热量摄入的各种形式如卡路里限制或禁食表现出广泛的有益效果,能够帮助预防恶性肿瘤并增加癌症疗法的功效。虽然慢性CR提供有益和有害的影响以及主要的合规性挑战,但没有降低卡路里的定期禁食,禁食模拟饮食和饮食限制正在出现作为具有潜力的干预措施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5]。

1.2限食疗法的方法

限食并不是完全的禁食,而是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6],对于热量限制的方法,根据时间的长短[7],可分为短期限食(≤9天)和长期限食;根据食物种类,可以分为低热量限食、低碳水化合物限食、低脂限食等;根据限制的频率,可以分为持续限食、间断限食、隔日限食;根据限食的程度,可分为过度限食、中度限食等。研究中常用的方案是断食(过度限食)、长期低热量限食和间断限食[8]。禁食效果显著,但是很难被患者接受,所以其可行性差。

1.3限食疗法的机制

目前,限食疗法主要用于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的防治,如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虽然限食疗法的临床作用是明确的,但其作用机制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其一,有学者通过选取AMPK基因敲除的小鼠,对其进行自由饮食和限食,研究发现:限食可以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耐量[9]。另外,Dogan[10]等通过对小鼠进行间歇性限食和慢性长期限食,发现限食后小鼠的血清中细胞白介素-6、IGF-1与自由饮食相比均降低,限食的有益作用可能通过促炎细胞因子途径起作用;另外有学者通过选取由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分别对其进行自由饮食和中度(40%)热量限制[11],发现限制热量后体重恢复正常,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自噬被激活,在饥饿状态下,细胞将自己内部的部分可溶性蛋白和部分细胞器降解成氨基酸用于供能和生物合成,自噬作为一种代偿机制,为β细胞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细胞在胰岛素抵抗的环境下发生凋亡。

2限食疗法与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而肥胖、2型糖尿病、心肌病等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12]。Na[13]等学者通过选取C57BL/6雄性小鼠(9只/窝、3只/窝)进行高脂诱导成肥胖小鼠,6个月后,则分别对其进行限食(20%)和自由饮食,和自由饮食相比,限食后小鼠的体重恢复正常,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糖耐量得到改善,短期中度CR不仅在使小鼠达到标准化体重,而且改善了由肥胖引起的代谢程序和逆转的氧化和心脏功能障碍。Liu等[14]通过选取由肥胖诱导的糖尿病病人(BMI>30kg/m2)和精瘦的病人进行临床试验,对其进行极低热量限制,发现限食后HOMA-R、HPMA-b、体重、血压等代谢指标均较前降低,另发现肥胖患者的胰岛功能恢复的较精瘦患者更加好一些。由此进一步证明了,限食疗法,作为一种生活干预的方式,对于改善肥胖诱导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和独一无二的作用。Li等[15]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信号通路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中起关键作用,其中PI3K激活对于脂肪代谢是必需的,同时也可能是限食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介体,但是在研究中没有发现PI3K活性/磷酸化的显著变化,此外,Davidson也发现在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活动或CR的(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和PI3K活性中没有重大变化,由此证实CR对PI3K及其上游调节剂缺乏显著影响,于是对PI3K在胰岛素信号传导中的下游靶点产生了兴趣。在本研究中,发现来自GDM后代在经过热量限制后的总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3限食疗法与中医“脾主运化”理论

3.1脾主运化的定义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脾为五脏之一,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边。中医学的脾当包括现代解剖学的脾和胰两脏。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谷精)和津液(水精),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16]。脾主运化是整个饮食物代谢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功能。①脾主运化水谷,是指脾消化和吸收食物及转输精微的功能,食物经胃的受纳腐熟被初步消化后,下送于小肠进一步消化。中医学认为,食物的消化必须经过脾气的推动,在脾气的气化和转输作用下,水谷精微化为精、气、血、津液,输送到全身,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若脾失建运,则会影响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等消化异常和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②脾主运化水液,是指脾气吸收、转输水精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一方面是将胃和小肠消化的津液即水精,以及大肠吸收的水液、和肾的气化作用重新吸收的水液,经脾气的转输上输于肺。再由肺的宣发肃降输布于全身,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二是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起枢纽作用。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凡水液之上腾下达均赖于脾的转输。如果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内停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

3.2“脾主运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而肥人多痰湿,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等,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湿不化,变生痰浊。嗜酒之人,湿热内蕴,脾胃受损,郁结成痰。肥胖的病因有脾虚湿阻,脾的运化功能负荷过重,脾虚运化功能减退,水湿与精微凝聚为湿浊,流于孔窍、肌肤,化为膏脂、湿邪,使人臃肿而虚劳困倦,而过剩的水谷精微在体内瘀积成为膏脂而迅速发胖[16]。长期过食甘肥,醇酒厚味,以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易致消渴。由此证实,过食肥甘之品,导致脾失运化,导致水湿痰饮内生,引发胰岛素抵抗和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也会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引起血脂、血糖代谢紊乱[17]。因此,脾失运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相一致。

3.3限食与脾主运化

限食是限制每日进食的肥甘之物,有助于减轻脾胃的运化负担,使脾胃功能健运,水液输布正常,防治脾虚生湿热、痰饮的出现,在肥胖和糖尿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医学认为[19],血脂紊乱及高凝状态属中医学中的“痰湿”“瘀血”范畴,脾为生痰之源,肥人多痰多湿,肺为贮痰之器,肺主水之上源,土不生金,则肺虚不治水反凝为痰。肝主疏泄,肝郁气滞,气不化津而成痰。三焦不利,聚饮而成痰。再者,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气虚推动乏力而血瘀;肝郁气滞而成瘀,痰凝脉络而酿瘀。日久阴阳不调,气血不和,发为痰瘀互结。临床上[20]发现糖尿病初发阶段,患者多从体检发现,在临床并无典型的消渴病三多一少症状,因外食、应酬逐步形成营养过剩,加上国人饮食习惯离不开酒,甚至终日醇酒厚味,进而滋生湿热者不乏其人。因此“湿热致消”学说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在临床上已逐渐成为当今糖尿病的中医发病观、及治疗观的一大特点。限食疗法是限制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减轻脾胃负担,使脾胃功能健运,脾主运化功能正常。

4小结

限食疗法有助于顾护中焦,健运脾胃,调畅气机,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精、气、血、津液运化正常,防止湿热、痰饮的发生,有利于对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中医提倡“饮食有度”,与现代医学的“限食延年益寿”同出一辙,机制相同、目标相同。

作者:杨雪 陈国芳 刘超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院区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