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西医留学生中医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西医留学生中医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摘要:中医学虽作为西医院校临床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但由于文化背景、语言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多留学生心理上不能够认同、接受学习中医,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我们结合多年留学生教学经验,采取加强临床实践,灵活翻译中医术语,加强师生交流互动,讲授过程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以增加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培养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来我国学习西医的留学生逐年增加。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因此目前大部分西医院校均将中医学作为临床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但由于文化背景、语言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多留学生心理上不能够认同、接受学习中医,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现结合我们多年留学生教学的经验与探索总结如下。

1教学现状与分析

1.1心理上的不认同

目前来我国学习医学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都比较认同中国的西医学教学模式。绝大部分留学生希望能在西医学上有所建树,将来回国从事医疗事业。中医学并不在其计划学习的范围之内,因而多数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在心理上是不认同的。同时,绝大部分留学生在来中国前对中医学知之甚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理解起来也较为费劲,因此在学习初期其心理上是拒绝的。

1.2语言上的不理解

大部分留学生来华前没有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基本的日常交流都有所限制,而且汉语水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因此必须采用英语教学。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虽然有助于规范教学[1],但是往往是中式英语,或者应用词汇不常用,而任课教师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对于留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种语言上的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又削弱了留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1.3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具有浓厚的社会人文色彩,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渗透的医学科学[2]。例如,阴阳、五行学说均来源于儒家文化的“中和”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又如,中医理论中有较多类比,如“肺为华盖”,指的是肺在五脏中的位置最高,具有保护五脏、抵御外邪的作用,此作用类似于古代帝王的车盖对帝王的保护。这些人文层面的知识,对于与我国文化相近的东南亚留学生来说比较好理解[3],但对于来自非洲或欧美的学生来说就较为费劲了。因此,文化背景的不同直接影响了留学生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1.4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影响下[4],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和万物是由这个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产生出来的。中医学强调整体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以及社会环境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均从整体水平出发。而西方原子论认为[4],整体是由部分组合而成的,复杂的高层次是由简单的低层次组合而成的,最终都是由最小的、作为本原的“原子”组合而成的。西医沿着人体的层次结构,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而到基因水平,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对各个层次上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5]。这也是现代人普遍的思维方式。这种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易导致留学生在学习中医时出现思维混淆,知识体系混乱,习惯性用西医思维理解中医[5],把西医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硬拽到中医上。

2解决策略

2.1注重实践培养兴趣

中医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理论完全来源于临床实践,是中华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经得起时间及历史的考验,这也是中医学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而医学最吸引人的地方正是来自于实践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学,除了应当在课堂上获得中医学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分配大量的时间到临床中实践,接触到生动的病例,充分理解、消化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留学生切实目睹了中医学的神奇疗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克服心理上的抵触。而且,中医学理论大部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我们加强临床实习,提供典型临床病例,望闻问切,留学生都亲自参与,教师在旁边引导与纠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2.2标准术语灵活运用

首先应该肯定中医翻译标准术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译者英汉双语水平各有不同,对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的原则和方法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导致英文翻译大有不同,外国读者很容易对中医药名词出现误解[1]。因此在教学中强调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向留学生不断输入规范的英译文词条,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是将中医术语直接翻译成英文后,应灵活运用更通俗的语言为留学生诠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比如,“湿性重浊”被翻译成“Dampnessischaracterizedbyheavinessandtur-bidity”,只给出词条,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应该重点讲授在这里“heaviness”指的是湿邪致病,会出现具有沉重特点的临床症状,“turbidity”指的是湿邪为患,易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并联系临床病例分别展开进行讲解,帮助理解掌握。

2.3文化交流加强互动

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完全输送给外国学生,这就对授课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与留学生加强互动。例如,师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言传身教,帮助留学生更好更快地感受与领悟中国文化内涵。如果时间与经费允许,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短途旅游,游览中国名胜古迹、大好河山可促使留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需要再次强调汉语教育的重要性,正所谓,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课堂上为了留学生能更快地理解中医理论的内涵,可以采用全英语教学,但课余时间师生则更应该选择英汉双语或者汉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帮助留学提高汉语水平,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2.4中西结合帮助理解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让学生了解到中医是一门哲学思维指导的整体医学,不能像西医一样单纯用“客观存在”来解释中医,学生应多了解中医学朴素的哲学理论以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5]。但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又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患者反复出现胸闷、胸痛,被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西医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而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是人体内阳气不足,或寒凝、血瘀、痰阻、气滞,导致胸阳不展,形成胸痹心痛。治疗上,西医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扩张冠状动脉等为主,或者行PCI等心肌再灌注治疗,以改善心肌供血;中医则是温阳通脉,祛痰化瘀。可以看出,尽管中西医对疾病的解释方式不尽相同,但其思路却基本一致,殊途同归。

3结语

目前西医院校大部分留学生心理上不能够认同、接受学习中医,文化背景、语言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制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结合我们多年留学生教学经验,采取加强临床实践,灵活翻译中医术语,加强师生交流互动,讲授过程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以增加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将祖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为满足世界范围内的中医服务需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宋海英.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学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17-19.

[2]曹洪欣.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17.

[3]沈会,姜永珊,崔晓雯.西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3):253-254.

[4]张艳萍,张宗明.从中西医思维差异谈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8):68-70.

[5]苏玮莲,袁卫玲,李国霞,等.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医教育之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250-251.

作者:苏晓琳 于飞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