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民间艺术文化特色馆藏建设

谈民间艺术文化特色馆藏建设

【摘要】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特色馆藏,有利于保护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促进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更好地传播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促进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馆藏的内容涉及陕北民间语言、音乐、舞蹈和工艺美术等。本文提出通过多渠道采集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文献信息资源,强化资源整合,拓宽陕北民间艺术文化文献、期刊、数据库建设的思路与方法等。

【关键词】民间艺术;特色;馆藏

陕北是一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这里既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多民族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古战场,北方的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带,加之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形偏僻闭塞,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艺术文化,成为了人类文化艺术长廊里的一朵奇葩。新时代如何传承和保护好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作为人类文明印记的记录者、保存者的图书馆自然责无旁贷。尤其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更是有责任、有义务通过特色馆藏的建设,发挥好高校图书馆对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特色馆藏的建设也能进一步促进本校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据笔者调研,目前,地处陕北的几所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特色馆藏。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特色馆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保护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陕北民间的特色艺术文化,如:陕北的语言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文化和美术文化等,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深深扎根于陕北厚重的黄土地上、简单纯朴的民风里和勤劳勇敢的民众间。这种自然的传承状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传统的传承方式对于富有民间特色的艺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而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该地区信息资源的集散高地,如能以特色馆藏的形式做好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对于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的教学与研究。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建设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特色馆藏,能够为学校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开展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文献信息资源,进一步提升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的研究水平。

(三)有利于更好地传播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的传播说到底有赖于相关人才的培养。这里的人才既包括热衷于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艺术人才,也包括相关课题的研究人才等。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除了民间的自发传承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学校的培养。地方高校图书馆通过建设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馆藏,一方面能为开发相应的校本特色课程、开展系统教学、研究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也能为全社会文化艺术的推广和传播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保障。这些都会为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帮助。

(四)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特色馆藏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条规定高校图书馆应“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一个好的特色馆藏往往是一个图书馆的门面和优势,甚至是镇馆之宝。一方面能促进图书馆收藏观念和服务观念的转变,通过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资源信息服务方式,提升文献信息服务水平,增强共享意识;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提升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特色馆藏还能够体现所在图书馆的优势与竞争力。而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特色馆藏的建立,对于凸显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无疑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特色

馆藏的内容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内容涵盖语言、音乐、舞蹈与美术等方面。因此,特色馆藏也应围绕上述四方面建立馆藏体系。

(一)陕北民间语言文化。陕北方言古老而独特,被专家称为是最完整地保留了古人的说话方式。故有“听陕北话如听古人言”的说法,陕北方言也被誉为“人类语言的活化石”。关于陕北方言的研究,已有不少文献、专著,如延安大学的刘玉林教授长期从事陕北方言的教学与研究,对于陕北方言具有独到的见解。

(二)陕北民间音乐文化。陕北民间音乐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陕北民歌、陕北歌舞音乐、榆林小曲、陕北道情音乐、陕北秧歌戏、陕北二人台、陕北碗碗腔、陕北说书、陕北宗教音乐、陕北唢呐音乐等。其中,仅陕北民歌据统计就达8000多首,亟需加以整理保存。

(三)陕北民间舞蹈文化。据不完全统计,陕北舞蹈大约有近百种形式,其中以秧歌和腰鼓最具代表性。此外,洛川的蹩鼓(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川的胸鼓和安塞的腰鼓并称延安三鼓,都来源于古代士兵的战阵。这些丰富多彩的陕北民间舞蹈是研究保存、继承发展陕北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和西部人文资源的珍贵史料和活化石,自当成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要内容。

(四)陕北民间美术文化。一代代陕北人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中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凭着对美的独特理解,用自己辛勤劳作的双手,创造了神奇的民间美术,如:陕北民间剪纸、面花、布艺、农民画等。受现代信息化的冲击,人们在美术研究创作方面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度越来越小,部分民间美术形式面临日渐消亡的窘境,陕北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高校图书馆通过特色馆藏应该能够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特色馆藏的思路和方法

(一)多渠道采集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文献信息资源。特色馆藏建设的最基础工作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鉴于陕北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涉及语言、音乐、舞蹈、美术等多方面,且分布区域广大。因此,采集工作就要针对相关信息资源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多渠道采集相关资源。1.厘清本馆所拥有的有关陕北方言、陕北民间音乐、舞蹈和美术等的相关著作、文章,并做好分类编序上架工作。据笔者调研,以延安大学图书馆为例,目前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陕北语言、艺术文化方面的文献。语言方面有王克明的《听见古代》,邢向东的《神木方言研究》,刘玉林的《陕北人学习普通话教程》,韩宽厚的《府谷方言研究》,张成材的《陕甘宁青方言论集》;音乐方面有:龙云的《信天而游——陕北民歌考察笔记》,刘玉林的《陕北民歌通论》,吕政轩的《民歌•陕北》,李雄的《河州花儿与陕北信天游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金牛著的《陕北民歌》(第一、二、三部),曹伯植的《陕北说书文集》和《陕北道情音乐探究》,慕清江的《陕北道情唱腔选编》,李发源编著的《陕北情歌》,党音之的《陕北民歌》,王六的《陕北民歌300首》,高方飞、李宝杰、高艺等辑录的《陕北传统民歌》,马保信的《中国陕北民歌精典》,乔建霖的《陕北新歌》,张荣的《秧歌伞头艺术》,曹伯植、曹彬编著的《传统剧目选编•小戏》、《新编道情戏》和《陕北说书传统曲目选编》(短、中、长篇集)等。此外,还有《延川文典》所涉的秧歌、道情、说书、艺术、民俗风物等一、二、三卷;舞蹈方面有:张新德、张煕智的《安塞腰鼓》,杨树强的《陕北秧歌》,陈永龙的《黄土舞魂》等;美术方面有陈山桥编著的《陕北剪纸》、王文权编著的《陕北剪纸精萃》、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著的《陕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编著的《陕西剪纸》(榆林卷)、高海平著的《陕北村落彩绘考察》、杨雨佳《陕北民间美术考察》等。这些文献为本馆特色馆藏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2.进一步广泛搜集整理有关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著作、期刊、文章。一是要充分发挥各地方文化行政部门在陕北民间特色艺术的文献信息资源占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寻求支持与帮助;二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孔夫子旧书网等书籍交易平台,积极购入所需书籍,通过知网、万方等文献资源平台,搜集相关期刊、文章;三是号召捐赠,组织动员拥有相关文献书籍、音、视频资料的地方文化艺术人士捐赠相关图书和音像资料;四是亲赴民间采风,拍摄相关音、视频资料。

(二)强化资源整合,加强陕北民间艺术文化文献、期刊、数据库建设。2009年4月成立的世界数字图书馆为各地文化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也为不同文化力量之间的博弈提供了舞台。未来数字世界中,能获得展示机会的也应是独具价值的藏品。陕北民间艺术文化要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就必须在图书馆数字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广泛开展数字化文献与数据录入工作,努力提高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率,形成“陕北民间音乐资源库”、“陕北民间艺术图片库”、“陕北民间艺术视频库”等数字资源数据库;二是发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建立网页和链接,通过设立“陕北风情”、“陕北民歌”、“陕北民间工艺美术”等特藏网站,扩大特藏资源的影响和传播,也方便用户的使用;三是可以联合陕北地区高校或地方图书馆,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馆际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四、结语

总之,陕北民间艺术文化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许多艺术形式甚至已经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校图书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建设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馆藏,既是对陕北民间特色艺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柳群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建设与信息化服务[J].现代情报,2004,(5):198-199.

[2]徐吉平.地方高校特色馆藏建设与地域文化的传承[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24-26.

[3]沈辉.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高校图书馆的作为[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26-28.

[4]奚立梅,王晓岩.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与特色服务[J].大连大学学报,2003,(6):123-124.

[5]王平,李扬扬,张宝莹.面向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8):8-13.

作者:曹雪琦 马小惠 单位:延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