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订价:¥180.00/年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学报的高品位和学术性。本刊以外语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的外语爱好者。2000年学报编辑部被评为全国优秀学会工作单位。曾用刊名: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本刊语言研究、语言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写作探索、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学英语。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党报编辑部,邮编:710061。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
(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
(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
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外语专业教学实施学分制促进教学管理改革略论
外语学习能力的实质:认识与再认识——以二语习得研究为视角
英语复述过程的语篇意识
一些现行外语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剖析
简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之主要策略
论交互式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研究
汉英关联副词语篇衔接功能的共性
论“在”的语法化
语言的艺术态度的载体——评价系统下奥巴马竞选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隐喻直陈性及相似性
语言主观性概念探析
从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看译作与原作关系的理性重建
文学翻译行为中的意义变异和新意衍生
郭沫若翻译探源
基于转喻认知机制的文学隐含意翻译研究
美国本土文学研究中的杂糅特征理论探源——从生物杂糅到文化杂糅的概念流变
资助课题 | 涉及文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YY010) | 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YY114) | 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51011) | 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YY049) | 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YY130) | 3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110101) | 3 |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S50) | 3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0YYD022) | 2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2YYD018) | 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YY007) | 2 |
资助项目 | 涉及文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248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175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67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 50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 36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 25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 22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 | 19 |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 19 |
国家留学基金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