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

第1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两型社会” 节能减排 审计评价体系

一、引言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衡阳市各企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也随之受到市府部门的关注。节能减排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降能耗、控制排污量,不仅是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贯彻美丽中国的主要审计类型,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选择。

二、两型社会环境下节能减排审计理论

(一)节能减排审计的含义

节能减排是指审计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运用专来的审计流程,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源的耗用、废弃污染物的排放等节能减排相关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复核、分析评价及完成审计报告,从而完成审计的全过程,节能减排审计的本质是借助审计的力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从而促进经济社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节能减排审计的目标

节能减排审计就是为了促使企业从自身长远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为切入点,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保障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执行,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能减排审计的目标包括:第一,对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活动和行为进行审查,审查是否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环保标准;第二,对企业节能减排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审核,审核是否真实准确;第三,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专项资金进行审查,审查是否使用合理;第四,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其有效性;第五,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其的经济效果与环境质量的优劣。总之,节能减排审计的最终目标则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我国尽快实现两型社会。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指标

定量指标:排污治理的措施、结果指标和企业节能减排的完成效果指标[1]。

定性指标:企业内部管理者和治理者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度;企业节能减排内部的控制度和执行状况;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企业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1]。

三、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节能减排审计方法的完善

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采用科学创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能更有效的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能更有效的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监督,节能减排审计方法的创新,有利于节能减排审计方法的完善。

(二)有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随之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受托经济责任为节能减排 审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节能减排审计从属于环境审计范畴,这旨一门交叉学科,因此建立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

(三)有利于指导实践性的审计工作

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能为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提供科学的依据,指标评价体系是以指标要求为依据,按照审计准则、实施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科学全面的鉴定与评价,因此,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实践性实计工作。

四、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

(一)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

政府对节能减排项目非常重视投入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在节能减排审计项目只形成了针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节能减排 审计。我们国是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构成审计评价的主体,其中社会审计属于第三方审计所以他的审计地位是处于独立、公正,社会审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此外,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对企业平时的节能减排行为形成持续的监督和评价,因此我国应该形成社会审计为主体,以政府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为辅,通过不同层次的监管,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充分适当的综合评价,三者互相配合,共同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努力。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是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其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合理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的效果[2]。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

企业以节能减排政府审计评价目标为前提,与节约能耗、减排治理、投资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相结合,最终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审计评价体系内容,其内容包括:节约能耗审计、减排治理审计、投资绩效审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节能减排审计中主要审计减排资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执行节能减排制度的效性和效率性。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面主要考核节能减排提标的完整性及完成的效果。

五、结语

在“两型社会”环境下衡阳市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进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有审计人员专有的职业判断,进而建立节能减审计评价体系。在实施节能减排审计时要有别于传统审计方法,它实行的是专门针对工能减排审计方法和措施,同时应单独出具被审单位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专业审计意见。鉴于衡阳市越来越重视于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健全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提高衡阳市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而且有助于推动衡阳市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习惯,从对全市开展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挝晃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沈航(197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审计与内部控制,环境审计。课题项目:本文系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课题编号:衡科发[2016]11号。]

参考文献

[1] 唐艳芬.低碳经济环境下节能减排审计的评价体系研究[J].低碳世界,2015

(33):5-6.

第2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 项目管理 节能减排

一、节能减排概念

节能减排总的来说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就是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掘利用价值,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资源的节约。

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不加快节能减排的推行、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节能减排,一是节约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支出,二来也为减少国家资源浪费,减缓资源短缺贡献了力量。

三、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节能减排的措施

(一)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前期论证工作

前期方案的提出阶段,需要重点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的研究与讨论。一切建设项目的施建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是对人民有利的且为社会所需要的。为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环境状况和基础设施状况等进行准确的把握与判定,杜绝出现所谓的经验主义,应基于现实做出合理的判断并进行准确测量、精确计算,对建设工程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不符合规划与社会需要的建设工程项目,造成社会负担的加重,国家资源的浪费。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要想做到节能减排,管理者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经济技术方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长期能源消耗与短期成本投入是不能达成一致性的,这一点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也有所体现。比如点式建筑的容积率较之条型建筑要高得多,但点式建筑的通风与采光并不如条型建筑理想,虽然条型建筑更适应人们的需要并减少能耗,但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发商还是会选择点式建筑。再比如安装太阳能在长期来看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但安装的费用增加了工程支出,令开发商望而却步,且后期的管理也会给其造成一部分开销。另外在地形与朝向之间的抉择、墙厚与造价之间的抉择、建筑形象要求与建筑功能要求之间的抉择等也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对于土方工程的论证也需要重点关注,在技术的运用,环境的协调,环境的保护,设备的配置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对于涉及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部分要慎重研究,以社会的发展为重,做好充分的调查并严格论证。

(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设计管理工作

设计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点内容,为加强设计管理工作,管理者应做好以下内容:首先设置项目机构时应顺应设计工作的需要并方便管理工作的进行。在满足双方要求和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明确设计合同中双方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杜绝出现设计合同内容空洞暧昧,缺乏实际性和具体性的情况。另外合同中还应规定好违约法则,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应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流动,保证管理者能与设计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促进节能减排的实施,并且设计者也应听从工程项目管理者和设计院人员的领导,做好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工作。再其次应提高项目管理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人员懈怠,磨洋工等情况的出现。加强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人员的职业审核,确认好设计人员的职业资格,并做好对设计人员定期的能力审核与评估,以防项目出现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最后,公司可以设置质量监督部门,与项目经理一起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效能提升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效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提高完工效率,做好工程项目的节能减排,管理者需要加强对国家出台政策与方针的总体把握,在实施管理时灵活运用相关材料进行项目规划、资源利用,质量监控、工程造价等内容的管理,并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提高效能。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的具体工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内容。首先应提高前期手续办理的效率,以免后来环节会出现经济方面与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管理者的资源分配和政策指挥都应顺应建设工程的进度,以免发生工程的拖延现象,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且如果项目已完成的部分没有按照预计产生效益,则会导致工程项目出现重大经济问题,这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破坏。最后应控制工程进度,防止出现例如必需资源涨价等问题,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支出,防止工程款拖欠。

(四)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系统化与体制化

项目施工的过程是极其复杂而繁琐的,大量的人员与施工环节使得项目施工从传统的粗放型资源利用模式向节能减排型施工的转变过程也变得尤为繁杂。在运用节能减排的思想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措施条理化、系统化,并建立起科学的节能减排型施工过程管理体系,努力将节能减排的思想渗透到整个项目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管理措施,审核监理,造价估计,材料分配等。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详细严格的操作规范与节能标准,将节能减排这一理念化被动为主动,促使项目施工更加系统化与体制化。另外,对于项目管理者与设计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开发商等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应该体制化,促进他们之间的联系,并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节能减排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叶大华,冯雅薇. 推进轨道交通节能减排 建设节约型综合交通系统[J].北京规划建设.2009(03)

第3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环保设计 建筑 给排水

中图分类号:TU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157-01

一、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的重要性

当今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发展更加迅速,但美中不足的是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莫过于水污染,而引起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活污水和建筑污水造成的水体污染,不仅如此,还直接影响着其周围人们日常的生活用水。所以,加强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不仅可以保护环境、确保污水的正常排放、减少污染等,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再次利用,进而提高空气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的措施

(一)节能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节能,节能即环保。在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中,节能的重点不仅是合理的布置和精心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热水供应系统与二次供水设备。

1.太阳能利用及热水供应。

在目前的清洁能源中,太阳能因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势而被更多的应用在热水供应系统。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加热的设备是热管式和真空管式,其优点是受环境影响较小,保温性能好、集热效率高、操作简单、全自动运行、维护方便,可以全年使用。但在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中要注意的是:(1)选用集热器要考虑到其抗冻、抗热及承压能力。(2)寒冷的地区要采用比较可靠的防冻方式。(3)集热器要根据当地情况采用串联、并联的方式保持水流平衡。(4)在必要的时候要采用辅助加热。

热水供应系统可以采用:(1)采用高效能的保温材料以减少热量的流失。(2)降低其使用的温度,减少热水消耗量。(3)节能型的产品。(4)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5)开发利用新型能源。

2.选择二次供水设备。

随着二次供水方式越来越多的被变频调速供水和气压罐供水取代,变频调速设备也迅速发展成为了普遍的供水方式。不仅如此,变频设备也从恒压变量供水发展到了变压变量、变频气压的供水方式,因此合理的选择设备具有相对明显的节能效果。

(二)节水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为2400多立方米,论人均仅为世界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还属于缺水国家。我国社会和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却日益突出。给水配件、卫生器具、建筑中水、屋顶水箱浮球阀等是建筑给排水中节水的重点。

1.应用新型配件、卫生器具。旧的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耐用性及密封性相对较差,对水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与新型的卫生设备相比,如JS型虹吸式坐便器,其每次冲水可节约50%的水量,仅为5升;公共浴室应用的手拉延时自闭淋浴器、光电淋浴器等,与一般双管淋浴器相比可节约水20%到50%;又例如陶瓷蕊水龙头的密封性较好,节水的效果显而易见。

2.建筑中水。要想节流必得先开源,将建筑中水使污、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次使用不仅可以节水,还能够使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并起到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及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效果显著。在法律方面,《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法律规范的颁布,对建筑中水问题的很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推进中水利用。

3.屋顶水箱浮球阀。在阀芯两部到位的配置逆开式浮球阀之外还出现了呼吸阀、液压式浮球阀以及双筒浮球阀等。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导阀控制型浮球阀,它同时具有减压阀、浮球阀、止回阀、泄压阀和流量控制阀的多种功能。新式的浮球阀减少了溢流,控制了传统的开关不灵等现象。

(三)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

就现况来看,能够保证建筑给排水中水压的有效措施便是二次供水,其增加的中间环节如供水设备和储水措施等加大了水污染的可能。因此,若想要防治二次供水污染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系统。应该做出多种供水系统的法案来进行比较,尽可能的减少其中间环节。比如竟可能的取消高位水池,应用变频调速设备;在允许的情况下不设立储水池而是直接从市政管网吸水。

第二,水池(箱)。现实中很多情况之下我们都必须设立储水池,而附件、本体、停留的时间过于长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钢板水箱的缺点是容易锈蚀从而影响水质;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水池(箱)则由于其表面过于粗糙而导致微生物、细菌等的滋生。因此应该应用搪瓷钢板、不锈钢、合格的玻璃钢水箱等,或者在钢筋混凝土水箱中加设内衬。因为水箱的溢流管和检修孔等附件存在容易封闭不严的问题,可以采取在溢流管上增设防鼠网的措施来解决。另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日常的生活与消防合用的水池中水停留的时间一般会超过24小时,而在水箱中储存的水在24小时后其含氯量为0,并且超过24小时后水质会恶化的更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一是应该尽可能的单独设立生活水池,二是要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如在水池中补加氯等。

第三,管材。相当一部分的自来水其水质都会有腐蚀的倾向,不仅会导致金属管道的腐蚀,还会使水中的氯减少,导致水的色度、浊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铁、锌以及细菌学指标增大,形成水质污染。当今很多相对发达的国家对生活用水水管都有明确规定,如不得使用普通镀锌钢管等。我国也在积极推广使用钢塑管、硬聚氯乙烯给水管、聚丁烯管、铝塑管、交联聚乙烯管、聚丙烯管以及纳米聚丙烯等相对卫生的新型管材,以此保证在运输环节中生活用水不会被污染。

三、总结

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不仅时间紧任务重,其难度还相对较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给排水设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环保是不可避免又永恒存在的话题,但环保问题绝不仅仅是把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这么简单,它贯穿在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建筑给排水中相当一部分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都与环保的要求紧密相连,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技战术以及新设备,才能实现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设计目标,同时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 艳.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5):67-68.

[2] 周纯弟.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6):43-44.

[3] 催景立,张海宇,有关建筑给排水设计若干问题的理解[A].2010年全国给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14-15.

第4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审计模式;审计管理

节能减排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切实把能耗降下来,把排污总量控制住,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的主要审计类型,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何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功能,已成为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采取的有效模式、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及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作尝试性研究。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深刻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内涵

合理界定并从理论上把握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内涵,才能科学解决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践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从而切实解决我国的发展困境。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促进其全面、有效地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创建适应实际需求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模式

根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现阶段(包括从现在开始的一段时期)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模式:

(一)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督促节能减排资金和政策的落实

严格审计财政预算安排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分析资金安排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效益性。

(二)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完善各项节约制度和机制

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计算各年度企业的费用指标、吨产品耗能指标、收入成本指标、利润变化指标,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产出情况,审查资金投入产出效果,认真查找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漏洞,制止铺张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

(三)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责任制落实

以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为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经济责任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情况、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情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其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履行节能减排工作职责。

(四)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促进提高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

将效益审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用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查找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分析能源耗费对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查看是否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生产工艺等原因造成能源耗费过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建议,促使企业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向耗用能源低、排污少的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五)与环境保护部门实施联合审计

在我国,从事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国家环保部门,但涉及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审查事项完全由审计部门负责,而这种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评价必然涉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企业经济业务、国家环保部门的业务活动乃至环境保护工作业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掌握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而且应熟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环保部门对环境专业知识比较精通,审计部门对审计技术比较在行,因此,建立环境保护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联动机制,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无疑是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最佳手段。

三、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一)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

1.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确定。

审计机构在编制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利用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估,选择并最终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立项主要应考虑以下4方面的因素:(1)考虑开展以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节能减

排清洁生产效果为重点的审计和审计调查。(2)考虑对节能减排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对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集中供热等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开展审计调查。(3)考虑强化资源环保审计。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建设资金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对节能、节水、节电等应用工程及水源地保护、排污费、城市环保等专项投入、专项收费进行审计,揭示和制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规范专项收费征缴、管理和使用。(4)考虑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和清洁生产审计。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可以找出解决减少废弃物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案,促使企业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清洁生产。

2.科学制定审计方案。

制定审计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项目的实施进行组织、计划和指导,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计划审计时间和成本,明确和落实审计人员的分工与责任,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制定节能减排审计方案时,首先,应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其次,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内容与审计方法;再次,科学选择评价依据和标准,慎重评价审计事项。

3.组织实施。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2个步骤:(1)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评价标准和被审计单位责任机制,考虑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特点进行调查取证。(2)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现场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纽带,与一般财务审计工作底稿相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底稿更侧重于对审计发现事项的分析、研究和评价。

4.撰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评价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结果。

节能减排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的内容应注重以下两点:(1)报告内容和要素齐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能够满足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及有关部门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情况及政策方针的执行情况的需要。(2)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总结。查明问题原因,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和有关部门,纠正偏差,促进与加强整改,使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落到实处。

5.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后续跟踪制度。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延伸,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在整改期间进行后续的跟踪审计,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方法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施过程,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审计证据,根据审计标准对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审计结论,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收集审计证据,还是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都需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除用到常规的审阅法、调查法、观察法及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外,特别要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和证据的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审计人员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贯彻系统性原则,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对审计活动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审计机关应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一)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机关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应注意从3方面进行: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机关在编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审计的全面性,突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重点,使审计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有效地利用审计资

源。要根据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实际能力状况,确定如何实施审计。3.对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动态和全程管理。审计机关应在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关注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审计环境的变化。必要时,按照规定程序对审计计划做出更新和修改。

(二)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包括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应当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审计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审计机关应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使审计人员更加适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1.要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

能。2.要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任用机制和考评机制。3.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监督和培训管理。

(四)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应用价值。因此,对审计成果进行管理要做到:1.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考核机制。2.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问责机制。3.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管理。注重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标,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今后同类审计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第5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减排潜力;最优减排路径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碳减排目标和措施。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4年11月,中国政府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宣布,计划于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为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深圳市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对相关目标要求做了部署。《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1%。2015年9月,深圳市政府在《中美气候领导宣言》中宣布,力争于2022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制造业既是深圳的工业支柱,也是深圳碳排放的重要来源。2013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2.3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制造业产值占比为94.4%。深圳市2013年社会总能耗为6 206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为0.428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可比价)。其中,制造业能耗约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故研究深圳市制造业节能减排潜力及成本对深圳市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的研究则多集中于发电行业、水泥行业、钢铁行业等子行业,在研究制造业减排潜力时多以结构减排为主。本文将以深圳市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投资成本,并探索深圳市制造业节能减排路径。

一、 深圳市制造业碳排放现状与节能减排技术

1. 深圳市制造业碳排放现状。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1〕1041号)以及《深圳市统计年鉴2011》计算,2010年深圳市制造业碳排放总量为3 102.8万tCO2。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下简称“电气机械业”)和塑料制品业的碳排放占比较大,三者合计超过制造业排放总量的50%(见表1)。各行业的间接排放(因使用电力而引起的碳排放)占制造业总排放的76%以上,化石能源直接排放占比较少。由于上述三个行业约占制造业2010年增加值总量的70%,因此本研究对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业、塑料制品业进行了专门的调研,以便摸清主要行业的用能和碳排放设施。

本研究对深圳市50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这些企业2010年主要耗能设施、用能结构、节能减排工作以及近期的减排计划等信息。调研样本企业的碳排放量分别占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业和塑料制品业排放量的9.5%、9.6%和17.0%。由于调研结果表明,电力间接碳排放约占这三个行业碳排放量的90%,各行业的主要耗电设施中生产设施占60%以上,照明设施和温控设施也占一定的比例,故对这三类设施的节能改造是深圳市制造业企业碳减排工作的重点。生产设施因为子行业工艺流程的不同,生产设施差异较大,且各企业采用的设备型号也不尽相同,对于这类特殊设施的减排主要以企业自主更换设备和生产线为主,本研究只对部分通用生产设施(如注塑机、各类机床等)的技术改造进行研究。

2. 深圳市制造业主要节能减排技术。由于传统高耗能行业(如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和化工行业等)占深圳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小,而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的排放占一半以上,故本文主要筛选出这三个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57项。这57项技术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推广目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导向目录》及《国家重点推广的电机节能先进技术目录》等国家部委的减排技术目录。

二、 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路径研究

1. 研究方法。在进行区域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时,会面临几十种或更多节能减排技术的选择。本文利用搜集的技术数据和企业信息,计算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和投资额,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优化的方法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优化求解,探究深圳市制造业节能减排的最优路径。

(1)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投资额的计算方法。在某一特定年份,假设某项技术在其对应的设施基础上达到最大推广程度时,较基准情景(即技术推广水平维持2010年水平的情景)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1中,ei为第i 项技术在全部待改造设施上的最大减排量,eei为第i 项技术对应的待改造设施的碳排放量,ai 为采用第 项技术时的减排率或节能率,常用百分数表示,表示采用某技术进行改造时较基准情景能够获得的节能或减排比例。设施的碳排放量的计算如式2所示,fuelij为第i 项技术对应的待改造设施消耗的第j 种能源量,yj为第j 种能源的碳排放因子。依据2020年和2030年的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分别计算2020年和2030年各项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

对应的投资额以各项技术典型项目规模的投资额为基础,扩大到目标年的设备规模即得目标年份深圳市制造业各项技术的投资额ci。

(2)最优化节能减排路径模型的建立。根据技术对应设施的不同将所有技术分为温控技术、照明技术、通用机械技术、控制管理技术、注塑机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燃烧加热技术、锅炉技术、运输技术、专用技术等10类技术,研究将以这十类技术为研究对象,假定各类技术推广率一致,构建最优化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将各类技术在未来生产过程中进行改造的推广率作为决策变量,以达到一定的减排潜力为主要约束条件,并以约束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小投资额为目标函数进行建模,以此得到各类技术选择的最优化办法,见式3。

式中,Ek代表第k类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值,Ck代表第k类技术的达到最大减排时对应的投资额,Xk代表第k类技术的推广率。

2. 数据来源与参数设定。本研究采用企业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方法搜集研究所需数据。深圳市节能减排技术投资额、维护成本、减排率或节能率、节能收益、产值收益、节省原料收益、技术设备的使用年限等信息主要来自《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推广目录》等资料信息,各项技术当年推广程度、对应待改造设备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数据则来源于深圳市制造业的调研数据。

文中所用能源碳排放因子根据公式:碳排放因子=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106×44/12进行计算,平均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分别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5和表1.7。电力排放因子依据深圳2010年耗电情况实算,取0.627 5tCO2/MWh。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1%的目标。本研究假设“十三五”时期深圳市制造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下降目标仍为21%,并假设在2021年~2025年和2026年~2030年间制造业增加值碳排放量下降目标均为20%,此情景下,2020年深圳市制造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37.6%,2030年深圳市制造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60.1%。结合对深圳市经济和能源的预测,可以得出目标情景下深圳市制造业2020年和2030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3 415万吨CO2和3 289万吨CO2。

3. 数据结果分析。

(1)节能减排技术2020年和2030年最大减排潜力及投资额。经计算,2020年深圳市制造业57项节能减排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2 267.3万吨CO2,其对应投资额为459.7亿元;2030年深圳市制造业57项节能减排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共计2 891.3万吨CO2,其对应投资额为582.6亿元。依据各项技术对应的设施将各项技术进行划分,各类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和投资额如表2所示。

控制管理类技术的减排潜力最大,占总减排潜力的30%;注塑机技术、温控技术和通用机械技术的2030年最大减排潜力其次,分半占总减排潜力的17%、16%和16%;燃烧加热技术的减排潜力、专用技术、照明设施、锅炉技术、数控机床技术和运输技术的减排潜力占比相对较小。

(2)深圳市制造业最优减排路径。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最优化求解,解得各类节能减排技术在减排量目标约束下,达到投资成本最小的最优解,分别解得2020年和2030年各类节能减排技术的最优推广率如图3所示。2020年将注塑机技术、锅炉技术、燃烧加热技术、专用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照明技术等六项技术推广至100%,并将控制管理技术推广到12.6%时,即可达到2020年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目标,且此时投资成本最小。此时,上述节能减排技术2020年的碳减排量为941.3万吨CO2,对应投资额为145.7亿元。2030年需将注塑机技术、锅炉技术、燃烧加热技术、专用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照明技术和控制管理技术等七项技术推广至100%,并将通用机械技术推广到52.5%时,即可达到2030年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目标,且此时投资成本最小。此时,上述节能减排技术2020年的碳减排量为2 207.1万吨CO2,对应投资额为400.5亿元。

三、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从深圳市制造业企业入手,选取了能够落实到具体企业的重点节能减排技术为企业碳减排提供参考,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深圳市制造业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给出的节能减排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累计得出所选57项节能减排技术2030年最大减排潜力将达2 891.3万吨二氧化碳。从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单位减排成本来看,许多节能减排技术不但能减少企业碳排放量,同时还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深圳市制造业企业可结合企业自身设备特点筛选节能减排技术手段,并结合技术所需成本和单位减排成本等因素考虑节能减排技术的确定,以实现企业自身的碳减排。由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优化路径来看,制造业企业可优先选择注塑机技术、锅炉技术、燃烧加热技术、专用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照明技术等,此类技术一般减排量相对大,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企业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使用较少的资金进行碳减排。此外,企业在采用既有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改造的同时,还可以自发探索新的节能减排技术,并予以推广。

在企业自愿减排的同时,政府也应当采取相关政策手段,促进各生产单位积极自主的减排。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对深圳市部分制造业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碳排放进行约束,这即是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政府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手段中也可以通过企业座谈交流或者政策发文的形式,促进企业学习相关节能减排技术手段,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于深圳市制造业优化路径中需要优先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政府应予以宣传和激励,并对于企业自愿减排取得良好效果的给与奖励;对于某些成本投入较大的技术手段,如控制管理技术,这类技术一般需要的前期投资较大,在企业中不容易较快推广,政府需要给与一定的补贴,促进企业顺利的完成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年鉴,2015.

[2] 张颖,王灿,王克,等.基于LEAP的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情景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3):365-368.

[3] 王克,王灿,吕学都等.基于LEAP 的中国钢铁行业CO2减排潜力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6(12):1982-1986.

[4] 林玲,张艾莉,王虹.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J].数据,2013,(12): 92-95.

[5] 赵阳.山东省制造业节能减排潜力及实现路径[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3.

[6] 叶斌.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我国电力行业碳减排成本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13.

重点项目:深圳市环境科研项目(项目号:4403012012000227)。

第6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低碳生活 高校校园 节能减排 制度。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在2008 年指出,全球各国要进行“哥白尼式的低碳革命”,这场“革命”重锤自此隆重敲响,再经过 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全面酝酿催化成型,可以说到今天,这场革命已经开始席卷全球[1]

。高校低碳生活,在教育学习方面应成立研究低碳经济的科研团队,将低碳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学校环境方面,注意身边的点点滴滴,营造低碳、环保、绿色的校园环境。因此,在低碳生活视角下的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是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1 高校校园低碳生活的兴起及内涵。

1.1 高校校园低碳生活的兴起。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低碳校园建设所涉及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全面。低碳校园是在低碳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低碳经济等理论在高校的具体实践,又是高校践行低碳理念的具体行动。

低碳生活方式是指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积极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使用排放 CO2的商品和接受 CO2排放的服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减少碳排放的一种简单、简约、健康的绿色生活行为模式[2]。低碳生活方式必须以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打造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模式。

1.2 高校校园低碳生活的基本内涵。

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能力,尊重自然,崇尚简朴,追求本真,把生态责任、消费责任对后代环境责任内化为一种道德,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做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让低碳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本文笔者认为,高校校园低碳生活即人的行为与生活习惯,通过在校园内师生共同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等节约行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环境,创建一种简单、简约、健康的绿色校园生活方式。在学术界,通过对高校校园低碳生活构建的研究,发现高校校园低碳生活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2.1 利他性。校园低碳生活的倡导虽然晚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提出,但是它却是对节约校园建设一个完满的补充和丰富;校园低碳生活并不是狭隘意义上的个体节约,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思考,它是一种利他行为。所以说,校园低碳生活是一种生存危机下的个体自救行为,具有利己利他的特性。

1.2.2 环保性。校园低碳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不环保、不健康的高能量、高消耗、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校园低碳生活就是把校园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降到最低,包括校园的办公场地、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等节能减排,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让校园中的个体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最终实现人与校园、校园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低碳生活提倡我们从校园生活的点滴做到节能减排,做到享受生活与环境保护两不误,所以,校园低碳生活凸显出环保的特性。

1.2.3 科学性。校园低碳生活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科学生活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为师生提供绿色、健康的学生、工作、生活环境,低碳高效的管理体系,科学制定校园节能减排制度,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大的管理效益。所以,校园低碳生活能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每个细节,让人与校园生活融为一体的同时也给后代留有舒适的生活空间和资源。

1.2.4可再生性。

在传统的校园生活方式下,高效校园每天浪费的资源是非常惊人。而校园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一种时尚环保的生活,它并不要求降低师生们的生活质量和标准,只是需要师生树立一种低碳观念,从自我做起,尽量减少“碳足迹”。校园低碳生活最关键的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促进资源重复利用。如生活用水的循环使用、及时关灯、课本循环使用、材料文印重复利用、教学耗材的绿色化等,以此体现校园低碳生活中资源的可再生使用。

2 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2.1 实现高校校园低碳生活的基础。

在学术界,吴楚等人通过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的调查研究,表明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学生在衣、食、住、行、用、娱乐各方面的生活情况和学校的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3]。本文笔者认为,由此可以推测全国其他的地方性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的情况,现状令人担忧。同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发现高校校园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学校教室利用率低,水电浪费严重;二是学生教材循环利用率低,缺少环保意识;三是材料文印浪费严重;四是学生宿舍水电浪费现象严重,节约意识淡薄;五是白色垃圾比较集中,环保意识缺乏。因此,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工作是实现高校校园低碳生活的前提,也是高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2.2 传播低碳生活理念的需要。

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低碳观念虽然被社会大部分公众所认可,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有较大的阻力。为此,高校是中国教育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宣传低碳生活理念的地方。因此,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使高校校园的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引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从身边做起,以便在社会中更好的传播低碳生活理念。

2.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障。

自 2006 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先后了《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册》等重要文件[4]。

从文件内容可知,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工作是创建低碳经济国家的有益补充。本文笔者深知,当前在高校校园普及和推广低碳生活是极其重要的现实急需,以目前中国高校的扩张速度(高校数量、在校学生人数、办公设施)来看,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主力军是我们的大学生青年,他们是在低碳生活理念教育中诞生的一代,必将成为我们国家环保事业的建设者和传播者,而高校作为践行低碳经济的主体,只有在办学基础设施上做好节能减排的前期工作,才能更好的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如此一来,高校则成为了中国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社会的主力军,也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保障。

2.4 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高校校园的节能减排与高校本身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决定了高校校园低碳生活是发展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高校的继续扩招,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递增,办学设备耗能急剧上升,能源的消费开支逐年上涨,其中不合理消耗占相当大的比例,不但影响了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违背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我们每个师生都深知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使命。

3 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制度的缺失。

3.1 节能减排监管制度混同。

2007 年,《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实施内容为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5]

而高校校园建筑节能减排监管体系的建设内容必须遵从《实施意见》

中四个方面,即高校校园建筑节能减排监管制度包括能耗监测制度、能耗统计制度、能源审计制度和能效公示制度。但是各高校在实际的节能减排监管体系建设中更注重能耗监测制度,把校园节能减排制度等同于能耗监测制度,不利于高校校园低碳能耗监管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也不利于开展示范性高校校园低碳生活的构建。

3.2项目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立切实有效的项目实施和管理保障制度并正常执行至关重要。在高校校园建筑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建设与运行维护的要求,必须建立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建设调式、运行维护四个阶段的管理制度。而校园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管理制度往往不健全,以至于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监管缺乏效率。

3.3 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存在漏洞。

高校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以发挥制度约束和激励保障,主要是因为国家在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上存在漏洞。首先,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的权责不明确,政府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来推动主体行为,学校认为节能减排在某些方面将加大运行成本而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其次,学校各部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以应付的心态对待,节能减排工作差的部门没有一定的约束力;最后,学生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性;因此,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存在漏洞,致使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落实。

3.4 节能减排的创新研究机制不完善。

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工作要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结合,要树立典型高校,其他高校参照学习并创新。目前,全国首批节能减排工作示范高校已经出炉(共计 12 所),如浙江大学等[5]

。而其他的高等院校节能减排工作亟待解决,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是建立实践创新机制,以保证节能减排各项承诺落到实处。由于各高校之间的发展规模存在差异性,导致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校级差距,大部分高校都未建立创新研究机制,或者说是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导致各高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整体效果不明显的现状。

3.5 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高校校园里,普遍存在大学生不能将低碳生活进行到底的现象,这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对于学生宿舍区域年用电量比较、学生参加公益环保社会活动比较、学生浪费粮食、乱扔白色垃圾等行为的比较都没有得到开展,高校如果不将这些行为进行具体化、量化细化,各部门及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做、从何做起?对于做的不好的部门及学生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奖惩制度。因此,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是从每个师生员工入手,制定相应的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制度,狠抓落实问题。

4 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制度体系的构建。

4.1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监管制度体系。

目前,要做好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监管体系,首先要发挥其在校园各项节能中明确目标的作用;其次,节能主体要形成系统观念,做到落实到位,责任到人,避免误区;最后,建立健全校园节能减排监管制度体系,保证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园节能减排监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能耗统计制度、能源审计制度、能耗监测制度、能效公示制度四个方面,高校要区分好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与能耗监测、能耗数据采集建设的关系,健全节能减排监管制度,最终实现节能减排工作中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理想状态[6]

4.2合理制定项目实施和运行的管理制度。

从全国12 所成功高校的经验来看,虽然受到高校建设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不同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有不同的项目实施和运行模式,但是在高校实施主体的统一布署下形成合理的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制度是校园节能减排项目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而对于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规划设计不合理、招标采购暗箱操作、建设调试不认真、运行维护走过场的现象,只有通过合理制定项目实施和运行的管理制度来加以纠正。

以此来保证并指导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监管体系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取得预期效果。

4.3构建节能减排激励约束制度体系高校校园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不但是校园节能减排成功与否的问题,而且还是个人道德的问题。一种公正的制度和政策对于人们的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公正的制度与政策中,人们都能平等地享受消费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然而,由于我国存在地区经济的差异性,各高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急需一种公正的激励约束制度。对于发达地区的高校承担的责任要比欠发达地区高校更多责任,大力扶持起步晚的高校校园节能减排投入,对于某些高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既有能力又做得不好的,政府相关部门一律要进行相应惩罚与约束,对于在校园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好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表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7]

。因此,高校校园节能减排激励约束制度体系得以形成,而校园低碳生活也能尽早实现。

4.4 构建节能减排创新制度体系。

高校应立即行动起来,在现有学校基础设施基础上,做好调查研究,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新技术,优化校园内有限的教学资源,不断升级和改造节能减排系统,关键是构建高校节能减排领域技术创新机制,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加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的投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高校设立创新基金,保证学校在新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此来改善校园生活环境,打造典型示范的校园低碳生活。

4.5 推行校园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制度。

高校校园低碳生活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师生们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首先,要树立以“低碳生活,绿色校园”为主题的节能减排理念,引导、激励广大师生参与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行列中,普及节约资源、能源知识,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的和谐校园;其次,构建高校校园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制度,进一步规范师生们的生活行为,引导广大师生养成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的好习惯,教育每一个学生掌握有关节能知识,学习并掌握科学节能方法,树立节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最后,大力推行高校校园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典型,共同学习与探讨,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推行校园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制度,从而达到全国高校掀起爱护家园的热潮。

总之,中国作为教育大国,高等教育的扩招给校园带来了诸多“碳问题”。无论是从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来说,还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政府面临世界“低碳政治”的挑战,宣传与推行低碳经济理念还是要从教育开始。因此,在低碳生活视角下构建高校校园节能减排制度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贺文华。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2]陶曼,王友良。试论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路径[J].南华大学学报,2011(4)。

[3]吴楚,彭崇林,吴巧玉,石淋微,张滨滨。建设高校低碳生活的研究———以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为例[J].环境教育,2011(6)。

[4]李久东,李迎新。低碳生活模式在 “节约型 ”校园建设中的引导实现[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5]陈伟,屈利娟。全国首批节约型高校建设示范高校———浙江大学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思考[J ].建设科技,2010(22)。

第7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以提高终端用能效益为重点,健全法规、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能机制,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调整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为根本;提高意识,强化管理,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贡献。

二、培训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精神,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容量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学习节能,清洁生产的理念、在控制主要污染排放采取的手段及技术创新、以及在污染治理、节能降耗方面采取的法律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训原则

(一)从理论学习到实例分析的原则

通过对节能知识、清洁生产、低碳生活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既讲授专业知识和一般原理,提高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又解决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管理水平。

(二)基于优秀管理人员必备素质和能力分析的原则

通过对管理人员这一特定岗位的胜任素质分析,确定培训对象的岗位能力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通过对管理人员共有的胜任能力进行分析,结合其岗位职责的共同特点,确定其能力结构,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三)基于多种培训形式交互使用的原则

体验下的感悟,震撼下的理念,只有个体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才最容易被记住和掌握,因此亲身体验是学习培训的重要原则之一。此次培训注重实务能力的提升,采用实例分析、师生互动、学习交流和个人展示等多种培训形式,实例分析为学员提供参照的对象和标准,教师与学员的双向互动使学员获得切身感受,从而保障学员的培训效果。

四、培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学时

节能减排

1、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任务

2、污染程度调查、达标评价与节能减排控制

3、工业污染节能减排措施与废物资源化

4、环境保护措施与清洁生产制度构建

5、排污治理与收费及污染排放达标监管

6、工业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要点与难点解析

7、污染与环境监测及监管、内部控制制度

8、环境污染机械设备应用与维护

x学时

低碳生活

1、低碳经济的概念与方法学探析

2、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

3、中国的“无悔技术改进”减排目标

4、技术改进、国际接轨

x学时

清洁生产

1、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2、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推进实践

3、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

4、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

5、产品的清洁生产

6、生态产业系统

7、清洁生产的政策法律与工具

第8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按照内部审计转型要求,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探索实施绩效审计。

(一)节能减排工作的合规性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明确其职责,是否设立专人负责的能源管理岗位并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是否制定明确的能源节约目标和具体的年度量化指标,是否对能源消耗和节约潜力进行分析;是否加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统计管理、能耗设备节能审查等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及时开展各项节能减排工作;是否按规定实施了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并提供消耗计量数据;能否定期对重点用能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新建项目是否开展节能减排评审、原材料及设备设施是否满足节能减排要求,既有建筑节能减排改造是否加强对中央空调、供暖和用电等高耗能设施、设备的测试、诊断;公用车辆管理是否严格。

(二)节能减排措施的创新性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采暖和空调是否满足国标对空调系统经济运行的要求;办公区域节能减排灯具使用率是否达到规定比例,照明功率密度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是否明确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程序和要求,是否委托专业节能减排服务机构提供节能减排诊断、设计、融资、改造、管理服务;是否探索建立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体系。

(三)节能减排活动的绩效性

主要审计内容包括:节能减排的效果性,重点审计辖内各支行是否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在上级行专项检查或地方性部门验收中的评价情况;节能减排的经济性,重点审计在新建项目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人、财、物等资源投入的经济性。

二、评价标准和指标

坚持“以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规定为指引、以总分行有关专业考核办法为标准、以上级行专业考核结果及群众评议结果为参考”的评价原则,围绕“节电、节水、节油、办公资源消耗控制”四个重点,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合规性、措施的创新性、活动的绩效性,设计“三性”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涵盖14个评价项目、35项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一)工作合规性评价指标

重点围绕领导组织是否健全、制度建设是否完善、工作开展是否到位设定指标,涉及领导组织、制度建设等4项内容12项指标。

(二)过程创新性评价指标

重点围绕创新措施的可行性及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果设定评价指标,涉及绿色照明、能源合同管理等5项内容11项指标。

(三)结果绩效性评价指标

重点围绕节能减排的效果“好不好”、资源利用“经济不经济”设定指标,涉及既有建筑改造、水电油及办公资源消耗等4项内容12项指标。

三、审计组织和实施

坚持“三个突出”,为提高审计效率和项目质量夯实基础。

(一)突出审计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精心选择培训内容,普及节能减排知识,拓宽审计视野,提高审计能力。一是聘请节能减排专业人员讲解节能知识。二是邀请专业人员讲解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程实施方案、节能减排工作考核标准(暂行)等专业性规定。三是由主审人讲解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相关规定。

(二)突出审计创新,改进方式方法

一是改进审计方式。针对审计对象多、路途远这一现实,确定采用报送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有效解决问题。报送审计即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依据调阅清单收集资料送内部审计部门;现场审计则结合报送审计发现,有针对性地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座谈、问卷调查和现场核查,提高审计效率。二是改进审计方法。根据节能减排工作特点,灵活运用新型审计方法,以审核法、观察法为主,以调查问卷、座谈为辅,佐以因素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先进的分析方法,增强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如采用实地观察法,察看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效果;利用功能分析法,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施的功能进行分析,讨论节能改造目标是否实现等。

(三)突出咨询服务,强化审计职能

改进单一的内部审计查处、确认职能,通过向有关单位和部门通报问题、剖析成因、提出改进建议,提供咨询服务,促进增加组织价值。审计结束后,不仅通过内部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责令被审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对症下药,认真整改,有效解决节能减排欠规范问题;而且通过对既有建筑设备设施节能潜力分析,明确节能减排改造空间,提出继续加强设施改造,实现技术节能;还针对部分单位管理不细致,提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实现管理节能。上述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审计结论和评价

(一)审计结论

根据绩效评价标准,对中心支行机关和辖内多个县(市)支行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均为B级,为节能减排蓝色达标单位。

(二)审计评价

1.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并积极履行职责。

一是建立了节能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了专人负责节能减排工作。二是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制度。均制订了创建节约型机关实施方案、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多数支行结合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修订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使用等制度,将节能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三是实施了能耗分项计量和统计分析。制订了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从电耗、水耗、煤耗以及天然气、公车用油等方面采集、上报数据;建立了能源分项计量统计台账,实行了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

2.工作措施得力,突出过程管理。

一是加强节能宣传。各支行通过召开节能减排动员大会、张贴节能温馨提示资料、发出节能倡议书等形式加强宣传,强化全员节能意识。二是加强用电管理。倡导文明节能办公,加强八小时以外用电控制,严格执行冬、夏两季空调定温标准底线,有效控制电耗。三是加强用水管理。重视用水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对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的供水设备及时维修更换。四是加强车辆管理。实行派车登记及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规范管理。五是加强办公资源消耗控制。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材料采购和领用环节管理;杜绝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等,减少资源浪费。

3.工作绩效突出,效果性和经济性已经显现。

(1)效果性明显。

一是支行机关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节能目标。以2005年为基数,至2010年末,中心支行实现节电36.5%,节水52.5%,人均节电、节水分别为26.68%、45.28%,单位建筑节电、节水分别为33.8%、50.06%。二是辖内多家支行通过抓节能、促管理,电耗、水耗、单位建筑电耗、单位建筑水耗四项指标均实现“十一五”节能20%的目标。三是油料及办公资源消耗控制效果令人满意。与2005年相比,支行机关2010年车辆用油总量减少了1.62万升、下降了17个百分点;辖内多家支行2010年交通费减少17万元、下降了27个百分点。另外,支行机关办公行政成本节约120多万元;辖内各支行办公费支出减少7万余元、下降了20个百分点,电子设备运转费支出减少了11万余元、下降了35个百分点。

(2)经济性突出。

一是支行机关对高能耗设备设施分批进行了技术改造。2007年对热水供给设备进行改造,投入资金1.2万元,将原来的电热水器改造为太阳能,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电8000度,两年收回投资成本。2008年对中央空调进行节能改造,投入资金15万元,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理念,聘请专业管理公司对中央空调进行节能诊断、分析、设计和改造施工;改造后,当年节电40.71%。按照系统设计使用寿命15年推算,可节约电费21.75万元。2009年推行绿色照明新技术,投入资金3万元,对办公楼走廊、步行楼梯、卫生间公共区域更换红外感应及声光控灯具169个,每年可节约用电量2万度,减少电费支出近2万元。2010年对计算机机房进行改造。将机房空调全部更换为变频节能空调,对机房照明、综合布线、ups电池均进行高标准更新改造。在上述改造项目中,均严格按照集中采购和招投标操作程序进行,共节约资金60余万元。二是部分支行更换耗能设备、设施时注重经济性。辖内多个支行在办公楼维修改造中,将维修改造工程纳入集中采购范畴,牢固树立环保、经济理念,更换空调设备时,把节能、节约作为主要指标,选择性价比高、能耗低的产品,均购置了无氟变频空调。

五、发现问题和不足

(一)专业考核标准方面

节能减排目标考核标准不完善。上级行节能减排工作主要目标只设定指标的降幅,未将能源消耗水平纳入考核范畴,节能减排目标不够全面。

(二)基础性工作方面

1.节能减排岗位设置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未设置节能减排或能源管理岗位,或未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

2.节能减排基础性制度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未建立能源消耗定额制度、单车油耗考核奖惩制度、能耗设备节能审查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度。

3.节能减排奖惩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未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对支行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范围,未建立节能减排奖惩办法。

4.节能减排监督指导力度不够。

一是部分时段节能减排推进、指导不力,辖内各支行相关时段节能减排工作资料零散,甚至缺失。二是对辖内各支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无法确保节能减排分项计量统计口径准确、数据真实完整。

5.节能减排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是个别制度执行不力。如2008年下发的《关于报送有关节能降耗报表的通知》,从辖内各支行提供的资料看并未得到落实。二是相关工作记录缺失。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部分支行节能减排工作已开展,却没有相关记录。三是中心支行机关及支行节能潜力分析还须加强,质量有待提高。

(三)绩效性工作方面

1.个别指标未完成,影响节能减排总体效果。

辖内有的支行未完成人均能耗指标及单位建筑电耗节能指标。

2.未明确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部署。

部分支行未结合实际,对“十一五”期间“节电20%、节水20%、人均节能和单位建筑节能20%”的总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年度节能目标不明确,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安排部署,可能影响节能减排总目标的实现。

3.能源消耗水平偏高,节能减排管理效率不高。

以2010年为例,辖内各支行人均能耗、单位建筑能耗水平差别较大。以位居能耗高点的两支行为例,人均电耗值高出平均值25个、8个百分点;人均水耗值高出平均值47个、66个百分点;单位建筑电耗值高出平均值79个、61个百分点;单位建筑水耗值高出平均值115个、155个百分点。

4.节能减排措施创新力度不够,影响节能减排效果。

辖区未探索建立能源消耗定额制度或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体系,未明确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程序,太阳能等新能源、雨水收集系统等新节水设备未得到推广运用等。

5.设备、设施陈旧,长期运行能耗高且不经济。

有的支行未进行办公楼维修改造,部分高能耗设备、设施未进行更换,节能减排效果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六、审计意见和建议

针对审计发现,围绕“能不能更好”这一主旨,从三个层面提出审计建议。

(一)地方机构

建议市政府节能办结合辖区能耗实际,在确定节能减排各项指标下降百分比的同时,制定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或能源消耗标准,明确人均电耗、人均水耗、单位建筑电耗、单位建筑水耗以及公务用车油耗定额,为辖区公共机构提供节能减排横向比较的量化依据。

(二)主管部门

1.建议上级行完善节能减排考核标准。

审计发现,按照上级行要求,仅对节能减排相关指标降幅进行考核,而不考虑具体能耗值,可能导致考核结果不合情也不合理。因此,建议上级行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将节能减排降幅、能源消耗水平同时纳入考核范畴,使考核标准更加全面、科学。

2.建议上级行适当安排节能改造专项资金。

技改资金不足是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瓶颈因素。虽然分行按照“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原则,每年核批专项预算指标,用于县支行办公房维修改造,但受资金限制,辖内仍有支行尚未进行办公楼维修,部分支行楼内设备、设施尚未进行技术改造或淘汰更换。建议上级行进一步安排专项资金,使上述问题得到改观。

(三)审计对象

建议被审计单位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水平。

1.认真整改,有效解决节能减排欠规范问题。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合理设置节能管理岗位,健全单车油耗考核制度、能耗设备节能审查等制度,加强设施检测、设备维护和车辆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健全相关工作档案资料。二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队伍建设。针对基层行后勤部门懂技术、会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建议加大节能知识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后勤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县支行的监督指导力度,使各支行节能基础性工作以及创新工作都有明显提升。

2.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绩效。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全员节能意识。通过教育、控制、考核等措施,强化员工节能意识、掌握节能技巧、培养节能习惯。二是找准新的突破点,继续加强技术改造。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程序,对中央空调用户端进行设计、融资、改造和管理服务,实现中央空调用户端温度自动化控制,进一步提高节电效果。三是继续强化节能管理措施。各支行应加强对用电、用水、车辆油耗的管理控制,重点在制度的有效执行、严格考核奖惩上下工夫,达到节能效果。

3.加强考核,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开展。

建议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范围,做到奖惩结合,促进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度。

4.统筹安排,分批次解决节能改造项目。

要求有办公楼改造计划的支行,在设计修缮方案时,必须考虑节能改造,支行相关部门验收时也要作为重点予以检查把关。要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通过节能减排服务机构提供融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困境,消除节能改造的资金障碍,推动节能创新。

七、审计成效

审计收到四方面成效:一是岗位设置更加合理。市县两级行均增设节能管理岗位,配备专职节能管理员,专门负责能源管理工作。二是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统一制定了辖区能源管理方案、单车油耗考核等管理制度。三是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如改革办公电话管理方式,实行话费包月制,年节约话费10万余元。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支行机关2012年度水、电、油消耗量较上年度下降了11.5、3.3、10.4个百分点,以管理促节能已见成效。四是节能意识更加增强。建立、实施节能减排季度量化考核办法,考核与季度绩效奖惩挂钩。通过审计,辖区银行内部管理更加严密,职工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和谐机关建设得到加强。

八、案例启示

第9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院建筑;节能减排;建筑能耗;节能途径

绪论

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公共建筑或个人居住建筑在被使用过程中对消耗的能源一个评价,包括维持人们正常生活需求的照明、采暖、制冷、通风、热水、电梯等方面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建筑领域比起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大的能源消耗者,也是产生浪费最为严重的地方。在经济较为发达,生活质量总体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建筑能耗会占整体社会能耗的1/3~1/2之多。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升高,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建筑能耗虽未有发达国家那么多,但也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有文献表明,医院的建筑能耗占医院正常运营中总能耗的27%左右。[1]因此,在保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积极发现目前医院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探索新思路,是医院进行建筑能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1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现状

响应国家相关部委节能减排的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医院积极进行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减少建筑能耗占医院总能耗的比例,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果。其中不乏有较为先进的单位做出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其中,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医院门诊的配电间、医院的锅炉房、医院的手术室的空气热源等进行了节能回收的建筑改造,其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明显,每年中可节约医院的水煤电等相关支出约74万元,明显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能耗变小,效益增大的节约资源的目标,得到了广泛的肯定,起到了榜样的作用。[2]另外,上海市的医院积极了解医院的实际产生的能耗情况,并对医院的建筑节能潜力进行了有效的评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携手中国建筑研究院为上海市医院的节能减排建筑进行专门的研究,拓宽了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道路。中国建筑研究院上海分院积极参与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曙光医院(东部)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之中,从前期的调研到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再到建筑改造的施工以及后续的节能效果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工作在全国陆续铺展,节能减排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从整体上讲建筑能源管理日趋合理完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进展。

2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工作取得了进展,效果较为显著,但此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①从医院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在医院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中,需要医院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不知从何入手。目前我国医院的节能减排改造仍是以自主改造为主,进行局部的单一的改造,虽然取得一定的节能成效,但往往是以转移能量和牺牲设备为代价的,得不偿失。[4]其次,医院缺乏主动节能减排改造的动力,用能主要是后勤系统用来提供医院的服务性保障,不是主要的业务,没有被重视。②从产能的角度分析,医院进行既能减排的改造,节能产业不断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节能意识以及节能服务产业起步比较晚,无论是政府机关、用能单位还是从事建筑设计的设计院又或是设备的制造厂家、节能公司等各个方面的单位,节能的参与热情不高都是主要的问题,医院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展较为缓慢。

3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中的探索创新

积极推进医院的建筑节能减排改造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发现新途径,获取新建议,总结新策略。以下有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医院的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对各个部门的能耗情况进行监控和比较,直观的得出节能效果的程度,方便检查医院的各部门的节能指标是否完成,也能为建筑的改造提供数据支撑,方便调整节能策略。

(2)聘请专业的一条龙的技术单位对医院的建筑能耗情况进行评估和整改,避免单一或局部进行改造的情况出现。专业的技术单位就可以全面把握医院的建筑状况、医院系统的运作情况、医院的能源管理情况,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挖掘医院建筑的节能潜力点,然后进行设计改造,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5]尤其是一些老的医院,当初的设计忽略的节能减排的理念,导致后续的节能技术不好施用,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医院的建筑规划设计,立足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提高医院的节能能力。

(3)积极推进医院的物业能源管理。物业能源管理是提倡在医院的建筑节能过程中施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型节能模式,积极利用现有的物业管理平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是在物业的管理环节中注入节能的元素,在为业主提供节能减排服务的同时,达到医院的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6]现有的物业能源管理部门也有能力有条件将节能的技术和设备落实到应用中,解决在建筑节能中的部分困难。这种创新的物业能源管理模式将有力促进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

4总结

总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如果对能源不加管理,将会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情况,因此,选择能源节约,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经之路。进行医院建筑的节能减排改造,不断推进改造进程,积极探索创新既能减排的途径,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马江波.某医院建筑能耗与节能改造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1(09):40~42.

[2]黄伟.大型医院建筑节能改造范例[J].建设科技,2008(Z2):82~83.

[3]田伟,李瑞杰,周志仁.上海医院建筑节能改造案例分析[J].建筑科学,2011(04):109~114.

[4]房霆宸,董建曦.医院建筑节能改造与污水回收利用技术[J].建筑施工,2013(09):849~851.

[5]殷洪亮,张志刚,董琛.天津某医院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分析[J].建设科技,2014(1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