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机制设计理论精选(九篇)

机制设计理论

第1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激励机制设计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道德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成本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4.拍卖。拍卖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提示信息,一是减少成本。非对称性也是拍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拍卖时,潜在的购买者对出售的财产或权力了解不多。1961年、1962年维克里在两篇论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拍卖的特点。维克里根据治理交易的制度规则,把拍卖分成四种类型:英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即次高价拍卖)。他着重研究了现在被称为维克里拍卖的次高价拍卖。在这种拍卖中,物品根据封闭价被拍卖。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购买拍卖品。这是一种能引出个人真实意愿的机制实例。如果出价比自己所愿支付的更高价格,一个人需冒其他人也同样行为的风险,则不得不亏本购买拍卖品。相反,如果一个人出比自己愿意支付的低的价格,他冒着也许其他人能比他自己所愿意支付的更低价格购得拍卖品。因此,在此类型拍卖中,真实报价对个人最为有利。这种拍卖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率。维克里的分析不仅仅对拍卖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为设计能提供社会激励的资源分配机制带来了深入的洞察力。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共同荣获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他们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下面分别介绍他们的主要理论贡献。

二.经济中的非对称信息以及相关问题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的信息是非对称的。雇主无法了解雇员能力的信息,只能根据雇员的社会平均能力制订工资标准,导致雇员的“逆向选择”,直接造成高能力的雇员离职,公司多为低素质雇员,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甚至会造成“低素质员工驱逐高素质员工”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必须选择某些易于辨别的信息。目前,教育水平作为显示能力的主要信息之一,即不同能力的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同,高素质人才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素质人才区分开,但教育成本与能力具有非相关性,低素质的人才可以模仿高素质人才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从而使教育水平信息失真,导致“逆向选择”。信息甄别成为解决“逆向选择”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在模型上虽有重大进展,但它的实证性有待继续测定。非对称信息在产品市场中的表现与劳动力市场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卖方更清楚成本、质量、价格等内在属性,但不清楚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需求、市场的定位等;而买主正好与之相反。存在的隐患也主要是“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是信息传递。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彭斯认为,如果较高质量的卖主能够寻找到某种途径向买主传递自身产品质量的信息,而为此付出的成本要比低质量产品的卖主低,使劣质产品卖主的模仿成本太大而不具有模仿的动机。总之,无论信息质量的优劣,只要高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小于低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就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目前产品的广告宣传、商品的退赔、维修等保证,都是信息传递的简单运用。

80年代西方学者把信息非对称理论运用到金融市场,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中介理论和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就鼓励了信贷资金向低信用企业流动,抑制信贷资金向高信用企业的流动,即信用质量越差的企业,越可能取得信贷资金。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极不利的影响。在完成交易之后,又引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即放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损失,具体表现形式为:违背借款协议,改变资金用途,私自用于投机易或高风险项目;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为什么金融市场中信息非对称的表现与普通商品、劳动力市场有重大差别呢?因为金融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一般市场的交易是钱物交易,钱物两清后,交易双方基本上没有后续权利和义务;而金融市场的交易大都是放款人放出资金后并不能马上从借款人手中得到任何等价物质,他所得到的只是在未来某个日期偿还本息的承诺。由于信息的非对称,不同的借款人,甚至同一借款人在不同条件下作出承诺的可靠性,都不可能一样,致使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西方著名学者罗斯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研究,他直切问题的核心,即企业的金融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关系,这就是响誉世界的MM定理。他主张只根据企业负债比来测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他的分析方法虽没有全新的结论,但他的方法是崭新的,给人一种全新的境界。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笔者主张在罗斯分析的基础上,应完善以下机制:加强对证券持有人的约束;健全防止管理人员向外输出错误信息的内在机制;严惩证券持有人贿赂管理人员,输出错误信息,使自己谋利的非法行为;加快防止故意制造“道德风险”的立法工作。上述机制的完善和规范,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信息非对称理论在证券市场运用中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表现则更为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证券市场上没有办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为要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基本条件是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要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必须花费一定的信息成本进行调查、分析和监督,然而证券市场的高度分散性,“搭便车”行为普遍存在,抑制了信息投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新闻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误信股民跟风等,都是信息传递机制不畅,功能存在障碍的具体表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模型中,除非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否则不存在唯一均衡。只有提高企业自己的信息成本,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均衡,才能使信用差的企业放弃模仿信誉好的企业的动机,但均衡的唯一性仍是一个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的证券市场,其核心是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充分、准确,从而逐步趋于完全对称。具体措施是: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以利健全信息传递机制,改善市场结构,减少信息扭曲,提高信息质量,发挥信息显示器的正常功能。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求者实际上无权选择,一旦信息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将无法挽回。因此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机制,降低信息成本,规范会计职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提高其风险度;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其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信息成本的存在使非对称信息的产生成溪必然。

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国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在新的政策下,国企拍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国有企业的拍卖更为有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拍卖前必须先清楚两点:一是被拍卖企业的经营现状;二是评估该企业的资产。拍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弄清投标者对被拍卖企业的真实评价。这就需要投标者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调查该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拍卖者也要尽力弄清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在欧洲,许多拍卖者得到的价格都低于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因为,常常有这样的集团,由于他们比别人更了解该企业,掌握了有关该企业的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压低了该企业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法,即通过投标者之间的竞争,由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格购买,从而激励投标者说真话。不过,拍卖者有时也会与投标者合谋,从而使拍卖失效,尤其是在拍卖公益企业时。故而,应采取一种更为公开的拍卖方式,让更多的投标者竞争。比如,英国就把一些公共事业企业卖给法国(如水利系统)和美国(如电信系统)。中国不一定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但一定要使信息更为公开,拍卖更为公正,这样,才能使拍卖成功。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由政府代表的全体人民,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企业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因此在企业兼并时会常伴随有“一定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一问题很有意义,其核心是产权问题。两个归属不同政府部门的企业兼并时,兼并合同会偏向哪一方或保持中立是很难给出清楚明确的解释的,因为两个政府部门有不同的利益目标。这与委托—理论略不同。委托—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委托人、一个人的情形,委托人应该为人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高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等使人更有效地工作。一般来说,为了控制风险,一个人不允许同时有两个委托人。在这种情况下,“兼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受到“兼并”的威胁,人即经理会更努力地经营企业,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增殖。通常情况下,经理并不希望“兼并”发生,除非其经营状况相当糟。事实上,通过对兼并制度的分析及对兼并实例的考察,我们认为,“兼并”的作用与效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如前所言,分属两个政府部门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则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存在两个委托人,其中一个委托人会控制兼并合同的签订,从而弱化另一个委托人的权力。

三.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分析

国有资产是通过层层的关系才到达企业的,而中国国企的委托关系具有无限循环的特性。在委托—链条上的当事人既是委托人又是人。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民,工人阶级是全民的优秀代表,是初始委托人,委托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而政府又作为委托人委托经理来管理国有企业;经理是国企的人同时他又作为委托人,委托车间主任管理生产经营;车间主任是人同时又是委托人,委托工人进行生产。工人这时成为最低层次的人与最高层次委托人扣成一个环。因此,解决这种委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规避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即使委托人和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也就是委托人要在全社会设计一套对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方案,使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维护委托人的长远利益。变“损人利己”为“双赢”是这套机制的核心所在。当对人付出的努力不能进行完全的检验,从而人有可能试图只付出少于他能够付出的努力时;当一个只根据行动而不兼顾结果支付报偿的契约建立时,潜在的道德风险立即产生。对委托人来说,人行动是不可预测的,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可观测到的信息(资产增值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同行业企业家正常利润等)来奖惩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我们用A表示人所有可能选择的行动的集合,a∈A表示人的一个行动,可以是任何维度的决策变量如a=(a1、a2……),a1、a2表示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工作时间或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发研究等。θ是外生变量称“自然状态”,a、θ决定一个可观测的结果π(a、θ),如产出。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S(π),根据观测的产出π对人进行奖惩。设人努力的负效用为C(a),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V=π(aθ)-S(π),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U=S(π)-C(a)。前面已经提到委托人和人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除非委托人能对人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人不会如委托人希望的那样努力工作。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a和S(π)最大化,即上述自己期望效用函数。但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来自人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即人接受合同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U(由其他市场机会决定),可以表示为S(π)-C(a)≥U。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在任何激励合同S(π)下,人总是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a,因此任何委托人期望的a都只能通过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实现。如果a是委托人希望的行动,a′∈A是人可以选择的任何行动,那么只有当人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大于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人才会选择a,激励相容约束的数学表述如下:s〔π(aθ)-C(a)〕≥S〔π(a′θ)-C(a′)〕a′∈A,这就是解决道德风险的基本简化模型。当然要得出最优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还要考虑a、θ的分布密度,这里从略。

下面讨论逆向选择模型。根据显示原理,我们只需要考虑能使人出于自身利益真实显示他所属类型的契约,并根据声称自己具有的属性来决定按契约支付报偿。a为人的内在属性(不是道德风险模型中委托人希望选择的行动),a′是人声称的属性,W为委托人为人设计的契约,U为人的效用,则防范逆向选择的模型为:U〔W(a),a〕≥〔W(a′)a〕aa′∈A上述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模型从表面看,在企业利润的蛋糕上政府似乎分得了较少的份额,其实在这种机制的运作下的委托关系会创造循环的创新支力,会使企业利润的蛋糕越做越大,国家、政府会得到长期的不断增长的利润“蛋糕”。在以上的模型下需要对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人的收入一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与职工分配基金脱钩,体现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尤其是智力要素价值要得到实现,得到蛋糕的份额与其努力程度成正比。同时,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也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环境。环境对人的约束是刚性的、使他别无选择。市场的评价约束着人,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取决于经理的能力,公司一旦破产,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在市场上就一贬到零,甚至可能从此断送经理生涯。这种来自人力资本市场的约束是最硬的行为约束。而资本市场对人的约束是来自股东(委托人)的间接控制,使人不得不考虑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企业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运作需要法律的保障,企业经理的任用要通过法律程序,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督查要法制化。还要建立企业内部职工举报奖励制度,这样才能使国企委托——关系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使这个环紧紧地围住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客观上讲,非对称信息的研究目的在于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经济机制,选择满足委托人、人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约束激励合同以期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促使资源的帕累托最优。这方面研究理论和现实还有差距,但就约束、激励的某一方面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二者的相容仅表现为模型。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激励理论和实践呈现出日新月异,而约束的理论和实践则相对滞后,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甚至有人认为监控就是惩罚。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实现激励约束相容,二者不可偏颇。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正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许多问题有待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如保险业、拍卖业、旧货市场、棘轮效应、国企改革、税收、财政、制度变迁以至产权等等。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最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乌家培.信息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7(8)

2、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1.

3、黄奕林.信息经济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动态,1998.1

第2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课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重要专业基础课,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课程作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学位课程,于1998年开设,已有10多年的历史,通过多年建设,在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智能建筑特色

沈阳建筑大学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建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筑类院校,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智能建筑技术为学科特色,智能建筑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控制技术。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控制理论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但多年来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课程教材内容上没有太大变化,教材内容陈旧是主要问题之一;其二,计算机控制理论课程与实际脱节,就理论讲理论,内容枯燥,不易理解;其三,很难能找到适应建筑类院校研究生培养的教材。

为此,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1.1 引进前沿技术

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果,引入计算机控制研究的前沿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1.2 注重基础教学

按照“基本原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思路讲授课程,结合实例分析和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和设计能力。

1.3 反映智能建筑特色

结合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实例讲授,使计算机控制理论与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融合,体现智能建筑技术特色。WWW.133229.CoM

1.4 重在能力培养

将计算机控制理论学习与工程案例分析、科研成果相结合,通过课堂讨论、专题报告、专家教学、科研活动等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丰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1 收集相关资料,充实课程内容

注意学科发展动态,收集国内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控制理论方面的有重要价值的论文、参考书籍及控制理论方面的原版教材,将计算机控制技术中最新、最先进的知识引入教学,大大充实了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2.2 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结合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将科研中成功应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实例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实例进行解剖分析,从硬件设计到软件控制程序,从软硬件接口电路到大系统连接,从常规的控制方法到先进的智能控制方法,结合实际系统设计中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1 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国内外典型计算机控制工程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师生交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探索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的改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研究型教学,开展学科前沿知识研讨、理论难点研讨、系统设计难点研讨等专题讨论。具体方法是:事先布置研讨内容,让学生查阅资料,针对实际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研究主题指定主讲述人,并进行专题研讨,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与学生互动,包括课程介绍、图片和录像资料、系统实例分析等教学资料,进行深度思考。

3.2 案例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将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实例分析等按模块化进行归类,采用模块化教学分析方法,每章归纳出知识结构,从知识结构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

转贴于

系,以及模块中的各个知识单元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由理论到工程应用,使学生易于掌握。

3.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入实际:到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科学家花园智能工程现场等单位进行现场教学。事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把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请专家讲解计算机理论在机器人控制、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并通过现场的演示和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展示了计算机控制理论在实际对象中的应用情况,更真实、直观,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了计算机控制理论的重要性。

专家讲座:聘请有智能建筑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到校内做学术报告,做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国内外发展状况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技术中的应用方面的报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将现代技术与教材有机结合:现代技术与教材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软件、文字引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生自主选题,搜集资料,开展科研训练计划,鼓励研究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巩固学生课程所学知识,并使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激发他们的科研和创新热情。

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如课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堂讨论教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学科前沿知识与教材基本内容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大大提高了讲课效果。

(1)采用模块分析方法,深入浅出。系统设计要结合科研工作实际,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工程实例讲述,使设计更贴近实际;(2)将抽象的理论描述转化为形象化的描述。利用图形、图像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接近实际系,从而提高学生认知度和学习兴趣。(3)在分析系统特性时,采用对比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各种分析方棕的特点、区别、适用条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4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3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 激励 机制设计 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 银行 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 税收 政策 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 行政 管理 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 合同 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 保险 市场 、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 政治 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 财政 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 道德 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 哲学 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 成本 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4.拍卖。拍卖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提示信息,一是减少成本。非对称性也是拍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拍卖时,潜在的购买者对出售的财产或权力了解不多。1961年、1962年维克里在两篇论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拍卖的特点。维克里根据治理交易的制度规则,把拍卖分成四种类型:英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即次高价拍卖)。他着重研究了现在被称为维克里拍卖的次高价拍卖。在这种拍卖中,物品根据封闭价被拍卖。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购买拍卖品。这是一种能引出个人真实意愿的机制实例。如果出价比自己所愿支付的更高价格,一个人需冒其他人也同样行为的风险,则不得不亏本购买拍卖品。相反,如果一个人出比自己愿意支付的低的价格,他冒着也许其他人能比他自己所愿意支付的更低价格购得拍卖品。因此,在此类型拍卖中,真实报价对个人最为有利。这种拍卖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率。维克里的分析不仅仅对拍卖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为设计能提供社会激励的资源分配机制带来了深入的洞察力。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共同荣获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他们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下面分别介绍他们的主要理论贡献。

二.经济中的非对称信息以及相关问题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的信息是非对称的。雇主无法了解雇员能力的信息,只能根据雇员的社会平均能力制订工资标准,导致雇员的“逆向选择”,直接造成高能力的雇员离职,公司多为低素质雇员,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甚至会造成“低素质员工驱逐高素质员工”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必须选择某些易于辨别的信息。目前, 教育 水平作为显示能力的主要信息之一,即不同能力的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同,高素质人才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素质人才区分开,但教育成本与能力具有非相关性,低素质的人才可以模仿高素质人才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从而使教育水平信息失真,导致“逆向选择”。信息甄别成为解决“逆向选择”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在模型上虽有重大进展,但它的实证性有待继续测定。非对称信息在产品市场中的表现与劳动力市场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卖方更清楚成本、质量、价格等内在属性,但不清楚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需求、市场的定位等;而买主正好与之相反。存在的隐患也主要是“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是信息传递。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彭斯认为,如果较高质量的卖主能够寻找到某种途径向买主传递自身产品质量的信息,而为此付出的成本要比低质量产品的卖主低,使劣质产品卖主的模仿成本太大而不具有模仿的动机。总之,无论信息质量的优劣,只要高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小于低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就可实现资源配置的

帕累托改进。目前产品的广告宣传、商品的退赔、维修等保证,都是信息传递的简单运用。

80年代西方学者把信息非对称理论运用到 金融 市场 ,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中介理论和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 道德 风险”。由于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就鼓励了信贷资金向低信用企业流动,抑制信贷资金向高信用企业的流动,即信用质量越差的企业,越可能取得信贷资金。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极不利的影响。在完成交易之后,又引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即放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损失,具体表现形式为:违背借款协议,改变资金用途,私自用于投机易或高风险项目;隐瞒 投资 收益,逃避偿付义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为什么金融市场中信息非对称的表现与普通商品、劳动力市场有重大差别呢?因为金融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一般市场的交易是钱物交易,钱物两清后,交易双方基本上没有后续权利和义务;而金融市场的交易大都是放款人放出资金后并不能马上从借款人手中得到任何等价物质,他所得到的只是在未来某个日期偿还本息的承诺。由于信息的非对称,不同的借款人,甚至同一借款人在不同条件下作出承诺的可靠性,都不可能一样,致使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西方著名学者罗斯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研究,他直切问题的核心,即企业的金融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关系,这就是响誉世界的mm定理。他主张只根据企业负债比来测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他的分析方法虽没有全新的结论,但他的方法是崭新的,给人一种全新的境界。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笔者主张在罗斯分析的基础上,应完善以下机制:加强对 证券 持有人的约束;健全防止 管理 人员向外输出错误信息的内在机制;严惩证券持有人贿赂管理人员,输出错误信息,使自己谋利的非法行为;加快防止故意制造“道德风险”的立法工作。上述机制的完善和规范,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信息非对称理论在证券市场运用中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表现则更为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证券市场上没有办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为要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基本条件是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要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必须花费一定的信息 成本 进行 调查 、分析和监督,然而证券市场的高度分散性,“搭便车”行为普遍存在,抑制了信息投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机构大户操纵市场, 银行 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 新闻 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误信股民跟风等,都是信息传递机制不畅,功能存在障碍的具体表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模型中,除非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否则不存在唯一均衡。只有提高企业自己的信息成本,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均衡,才能使信用差的企业放弃模仿信誉好的企业的动机,但均衡的唯一性仍是一个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的证券市场,其核心是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充分、准确,从而逐步趋于完全对称。具体措施是: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以利健全信息传递机制,改善市场结构,减少信息扭曲,提高信息质量,发挥信息显示器的正常功能。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求者实际上无权选择,一旦信息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将无法挽回。因此规范和完善 上市公司 信息传递机制,降低信息成本,规范 会计 职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 注册会计师 的管理,提高其风险度;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其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信息成本的存在使非对称信息的产生成溪必然。

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

。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 合同 s(π),根据观测的产出π对人进行奖惩。设人努力的负效用为c(a),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v=π(aθ)-s(π),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u=s(π)-c(a)。前面已经提到委托人和人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除非委托人能对人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人不会如委托人希望的那样努力工作。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a和s(π)最大化,即上述自己期望效用函数。但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来自人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即人接受合同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u(由其他 市场 机会决定),可以表示为s(π)-c(a)≥u。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在任何激励合同s(π)下,人总是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a,因此任何委托人期望的a都只能通过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实现。如果a是委托人希望的行动,a′∈a是人可以选择的任何行动,那么只有当人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大于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人才会选择a,激励相容约束的 数学 表述如下:s〔π(aθ)-c(a)〕≥s〔π(a′θ)-c(a′)〕 a′∈a,这就是解决 道德 风险的基本简化模型。当然要得出最优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还要考虑a、θ的分布密度,这里从略。

下面讨论逆向选择模型。根据显示原理,我们只需要考虑能使人出于自身利益真实显示他所属类型的契约,并根据声称自己具有的属性来决定按契约支付报偿。a为人的内在属性(不是道德风险模型中委托人希望选择的行动),a′是人声称的属性,w为委托人为人设计的契约,u为人的效用,则防范逆向选择的模型为:

u〔w(a),a〕≥〔w(a′)a〕a a′∈a

上述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模型从表面看,在企业利润的蛋糕上政府似乎分得了较少的份额,其实在这种机制的运作下的委托关系会创造循环的创新支力,会使企业利润的蛋糕越做越大,国家、政府会得到长期的不断增长的利润“蛋糕”。在以上的模型下需要对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人的收入一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与职工分配基金脱钩,体现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尤其是智力要素价值要得到实现,得到蛋糕的份额与其努力程度成正比。同时,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也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 环境 。环境对人的约束是刚性的、使他别无选择。市场的评价约束着人,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取决于经理的能力,公司一旦破产,经理的 人力 资本价值在市场上就一贬到零,甚至可能从此断送经理生涯。这种来自人力资本市场的约束是最硬的行为约束。而资本市场对人的约束是来自股东(委托人)的间接控制,使人不得不考虑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企业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运作需要 法律 的保障,企业经理的任用要通过法律程序,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督查要法制化。还要建立企业内部职工举报奖励制度,这样才能使国企委托——关系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使这个环紧紧地围住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客观上讲,非对称信息的研究目的在于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 经济 机制,选择满足委托人、人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约束激励合同以期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促使资源的帕累托最优。这方面研究理论和现实还有差距,但就约束、激励的某一方面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二者的相容仅表现为模型。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激励理论和实践呈现出日新月异,而约束的理论和实践则相对滞后,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甚至有人认为监控就是惩罚。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实现激励约束相容,二者不可偏颇。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正在构筑 社会 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许多问题有待信息 经济学 去参与研究,如 保险 业、拍卖业、旧货市场、棘轮效应、国企改革、 税收 、 财政 、制度变迁以至产权等等。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最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乌家培.信息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7(8)

2、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1.

3、黄奕林.信息经济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动态,1998.1

第4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设计

1 问题的提出

激励机制的设计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恰当的机制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更好地实现公司预期经营目标。根据目标管理原则,控制好组织成员间分工与协作的努力水平,将是最终实现公司赢利目标的关键。在公司组织理论中,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基于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方面。同时,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激励机制进行设计,关键还在于机制的实施效果能满足“激励兼容”的要求。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传统,笔者还将地域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嵌入“激励兼容”的实现过程中。员工所处地域的非正式制度,将作为外生解释变量影响他们的行为偏好。

2 公司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分析框架

所谓“激励兼容”效果,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在提供一个有关激励机制的制度安排后,该制度性安排既能满足员工自利性行为偏好的同时,使其行为后果又能达到管理者所预设的组织目标的效果。

(1)关于“激励兼容”的分析框架。“激励兼容”思想源于赫维茨的机制设计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始于赫维茨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性文献。wWw.133229 .cOM在赫维茨的定义中,“机制”被描述为一个信息系统和一个基于信息系统的配置规则。在此基础上,机制设计理论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一个想要达到的既定目标,能否设计出一个经济机制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目标一致——即每个人主观上追求个人利益时,客观上也同时达到了机制设计者既定的目标。

(2)关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框架。具体而言,非正式制度主要体现为文化、习俗、惯例等自发形成的制度安排。该制度安排的形成机理,可以通过演化博弈思想来诠释。作为博弈均衡的产物——非正式制度,又通过群体内部的学习、模仿效应,逐步产生同吸效果。而该同吸效果所形成的稳态因子,嵌入个体的行为基因中,通过个体间的反复适应,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行为偏好。笔者之所以强调它的重要性,就在于:植根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偏好,如东部地区表现为勤勉、积极的精神面貌,在这种精神面貌下所建构的“激励兼容”的实施路径,也应不同于其他地区。

3 公司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关键环节

依据传统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来设计激励机制的技术路径,将出现3个方面的操作性难题:①员工的主观偏好很难获取;②由于“信息不对称”,员工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③激励刺激过程中的不饱和性特征,使得激励的强度将越来越大。诸如以上难题,笔者认为:应预设一个刺激源,受员工主观利益偏好的驱动,公平、自由的进行选择;同时,管理者在预设刺激源时应进行部门、员工层次的区分。

(1)基于“激励兼容”效应的路径设计。公司管理者应根据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以及部门员工的层级,分别设计出相适应的激励内容。这里笔者强调,激励内容存在两个方面:正激励与负激励。对于正激励而言,应主要以货币性奖励为主。货币数量的确定,应考虑部门员工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所占的权重大小。为了便于对员工进行监督,应下放一部分的货币奖励权给部门管理者。这也是组织的科层结构使然。同时,还须重视公司组织文化的建构。

(2)基于“非正式制度”植根性的路径设计。基于地区的文化背景所逐步演变形成的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将从员工的内心信念上支撑其行为偏好。关于这一点,上文已进行了论述。笔者建议,在使用货币性奖励方式的同时,应设计公司管理的客户理念、价值观念,以及文化等要素为辅助手段。上述设计的要素内容须与本地区特有的做事风格相匹配。通过精神层面,以及员工群体间的模仿、学习等互动机制,来支撑“激励兼容”效果的实现。

4 公司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具体途径

物流公司如何设计出恰当的“激励机制”,不但将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同时,也是其在“十二五”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这里,本文将在分析框架与关键环节的范围内,尝试设计公司的激励机制。

(1)正激励的设计。上文已经指出,在公司设计正激励主要是通过货币奖励的办法来实现。在整个实施环节中需要把握好这样几个节点:①货币奖励的数额与奖励的缘由,须通过制度的形式书面展示出来;②在设计员工绩效指标体系时,体系结构应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分别建立。每个部门的指标体系引入“物理元”原理,可以具体量化;③受到公司组织层级的影响,必然产生监管缺位的现象。因此,公司须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奖励权交给部门管理者行使。同时,公司高层还应建立部门员工的利益诉求通道。

(2)负激励的设计。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由于个体大凡都具有趋利避害的行为特征,员工若在工作中未能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公司只是一味地进行负激励的开展,最终也无法达到激励兼容的效果。因此,在具体设计负激励时,公司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①员工岗位职责所对应的奖惩力度需要对等;②轻易不要使用负激励,若必须使用可遵循先经济、后行政的惩罚顺序开展。

这里,本文还须强调“声誉约束机制”的使用。所谓“声誉约束机制”是指:利用员工所处环境相对封闭性的特点,促使其不良工作行为容易被发现,并能在短时间内受到负面声誉的影响,从而使其在工作上无形中具有了一种自我约束的激励。

(3)公司文化的设计。公司文化正如上文所述,类似于公司内部的意识形态。受到公司文化的影响,员工将形成共同的心理特征,这样就便于实现公司的经营管理目标。同时,相对于上文指出的物质激励而言,公司文化的作用还在于能给予员工一定的精神激励。这种激励的开展,将能使员工形成一种持久的工作动力。

公司文化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由于公司文化是由公司层级中的上层往下层传递,可见,它本身就体现为公司高管的主观意志。因此,公司高管的主观意志须与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相适应;②公司文化从思想上向员工传递的同时,公司高管还应确保在公司组织行为上,能体现公司文化所宣扬的理念。当然,公司也可以通过户外拓展运动,以及员工联谊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公司文化的设计。

第5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论文摘要]根据机制设计理论,好的机制应同时满足信息有效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但在委托关系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极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不良后果,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教师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信号传递、合同筛选、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有效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把学校整体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融为一体。

在组织资源中,人永远是唯一能动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无论何种组织,如何选好人、用好人、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和促使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最大努力,都是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中心工作。I时于学校而言,同样面临上述问题,也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由赫维克兹( Leonid Hurwicz)创立、马斯金(Eric S. Maskin)和梅尔森(Roger B. Myerson)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 design theory),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并因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运用机制设计理论的有关知识,从分析委托关系下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问题人手,指出由此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后果,最后从信号传递、竞争上岗、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几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好的机制应同时满足信息有效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

所谓机制设计理论,主要是研究“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游戏规则或制度)来达到既定目标,并且能够比较和判断一个机制的优劣性”fzl。在不同的经济机制下,存在着不同的信息成本、不同的激励反应,进而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在经济学文献中,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一个好的经济机制应同时满足如下三个要求:它导致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利用信息及激励相容。这些要求是评价一个经济机制优劣和选择经济机制的基本判断标准。具体应用到某一个组织,除了实现特定目标外,好的机制应同时满足有效利用信息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

二、委托关系下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委托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不相同。在经济学中,信息指的是“有关某些事物的一些信息或知识”。它可以分为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两大类。其中的公共信息是指“双方都知道的信息”;私有信息是“一方知道,另一不知道的信息”,或者“一方知道的多,另一方知道的少的信息”。比如通常所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这里的“人”、“面”便是公共信息,这是双方都知道的;这里的“心”,便是私有信息,各自心里怎么想,只有自己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签约前的不讲真话和签约后的不守诺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信息经济学可以称之为“如何让人讲真话、如何让人守诺言”的学问。

(二)激励不相容

所谓激励相容,是指委托人与人之间利益和目标直接一致。而激励不相容,指委托人与人的利益和目标不一致。比如委托人希望少花钱多办事,而人则希望多赚钱又不要太辛苦。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是受利益驱动的,他们倾向于采取自己利益或效用最大化行动,而这种行动,又经常不利于委托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如果不解决委托人和人之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就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比如雇员会发现减少工作努力程度,同时却又可获取全部工资,对于自己是有利的。一个组织,如果有相当比例的雇员处于这种偷懒或者敷衍状态,那么组织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一句空话。

三、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可能导致的后果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讲,人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其他人的所有私人信息,从而极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这也是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所导致的两个严重后果。

(一)逆向选择

所谓逆向选择,是指签约前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导致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通俗地说,就是“好的或优秀的没选着,偏偏选中了差的或劣等的”。比如在人才招聘市场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雇主拥有的信息少,雇员拥有的信息多:每位雇员都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雇主并不清楚,只是大体上能估计出雇员的平均能力。这样,雇主在给雇员工资待遇时,就没办法给不同能力的雇员以不同的工资,只会按平均能力来支付工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力高于平均能力的雇员,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只值这么多钱,去别的单位,待遇可能会更高些,因而通常会做出跳槽的选择,以谋求更高的待遇。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人才之所以流失的重要原因。这样持续下来的结果,流失的往往是那些能力比较强的人—因为能力强,在别的单位能获得更高的待遇;剩下来的,往往是那些能力比较差的人—因为能力差,即使去了别的单位,待遇可能差不多,或者更低,还不如干脆留下来算了。

(二)道德风险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签约后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多的方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委托方的利益,而委托方又不能观测到会给自己带来风险的人的这种行动。

四、机制设计理论应用于教师教学评价的途径

机制设计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人,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为此,首先要将不同能力的人区别开来,避免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其次要根据“能力一岗位”匹配原则,按每个人的,能力模型和能力水平(能级)将其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使员工的能力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之间建立良性匹配关系;最后要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估制度,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不同贡献,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实现委托人与人之间的激励相容。

(一)信号传递

解决签约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信号传递,即信息劣势方采取措施诱使信息优势方发出私有信息;或者信息优势方主动向信息劣势方发出自己的私有信息。以上两种途径,都能消除信息非对称状况,从而规避逆向选择的风险。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斯宾塞(Michael Spence)对信号传递模型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迈克·斯宾塞的模型里,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有关雇佣能力的不对称,雇员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道,如果雇主没有办法区别高生产率与低生产率的人,在竞争均衡时,不论是高能力的人还是低能力的人得到的是平均工资,即我们熟知的吃“大锅饭”。于是高生产能力的工人得到报酬少于他们的边际产品,低生产能力的人得到的报酬高于他们的边际产品。

迈克·斯宾塞证明:在上述情况下,虽有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具备信息优势的应聘者,可以通过教育投资程度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而雇主根据这一示意信号,便可以将不同能力的人区别开来。因为一般说来,高能力劳动者,由于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因而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低,通常愿意选择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而低素质劳动者,则反之。这样,高能力劳动者通过显、示更高的教育水平,就向雇主传递了关于自己能力的信号,雇主可以根据不同教育水平中所包含的能力差异信息,对各个雇员的能力做出判断,并做出合理的安排,比如给予不同的待遇。

(二)合同筛选

除了已有的学历、职称、科研成果这类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以外,根据信息甄别理论,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还可以提供若干个交易合同,供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选择,后者根据自己的私人信息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自己的合同。这样,不具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便可以通过调整合同“筛选”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或者说,诱使拥有私有信息的一方显示其私有信息。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信息优势时,人们并不总是说谎或行骗。只有在这么做可以从中获利时才‘有撒谎的动机。具体到学校和教师之间,除了根据上面提到的教育信号来识别以外,竞争上岗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能将不同能力的教师区别开来。对于教师而言,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岗位,就如同不同层次的教育一样。比如同样的岗位,高素质的教师,干起来可能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低素质的教师,干起来可能会焦头烂额,很是吃力。还比如不同的岗位,高素质的教师,可能会主动接受难度高、强度大、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而获得更高的待遇;而低素质的教师,则往往因为能力有限,通常只会接受难度低、强度小、比较容易完成的工作,并因此获得较低的报酬。

(三)目标管理

既然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设立的,那么无论是信息有效、激励相容,都是为了更好地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因而都是处于手段层次上的。所以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博士反复强调:“请给我结果”;“要结果,不要理由”;“结果第一,理由第二”。原因在于倘若目标未能实现,那么任何原因、理由和借口,都是第二位的,因为相对于过程和手段来说,结果要重要得多。同样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为此必须对目标进行分解,细分为可操作的子目标。

学校目标可分为总目标、院系目标、科组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在制定目标程序上,学校首先要结合实际,先制定出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总目标,让教师看到学校的发展前景,以此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到院系、科组和个人,形成子目标,同时确保各个子目标的完成,能充分实现总目标,并使上下各部门对各层次目标取得认识上的一致性,据此确定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重点,以及为达到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等等。最后根据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可以将不同素质、不同能力的教师区别开来。

(四)绩效考核

第6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委托;激励机制;汇源果汁

一、我国企业委托关系的现状

(一)国有企业委托关系现状

在我国,全体国民是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人,从最终所有人到最终人,国有企业需要经过多重的委托关系。

其中,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全国范围内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维护与优化;行业主管部门则负责制定较为细致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办法,具体行业的经营范围领域,监督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国有企业职能部门负责制定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开展生产营销活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科学履行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权,向各委托人负责。

(二)私有企业委托关系现状

私有企业的委托关系较为简单,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激励与约束机制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因为大部分私营企业的股东都会在股东大会拥有很高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所以股东大会与股东的界限区分并不明显,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从所有人到管理人只需经过董事会这一级人就可以顺利到达最终经理人手中,董事会的人角色更多的体现在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和实施,更像是股东大会的职能机构,委托问题产生的几率较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所有人可以较为直接的向其委托人下达任务和通知,经理人向所有人反映企业经营问题和汇报经营状况也更为直接,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低,而且在这样简单的委托链条中,委托人可以直接对人进行激励和约束,保证人的经营管理活动符合委托人的经营目标。

二、基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研究分析

(一)案例回顾

2008年9月3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旗下全资子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联合宣布,将以每股122港元、合计179.2亿港元(约合2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此外,还计划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可转换流通债券和期权,交易总值达1%亿港元(约合25.1亿美元)。持有汇源果汁公司66%股份的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汇源控股)、法国达能集团和美国华平基金三大股东表示接受并做出不可撤销的承诺。这不仅是我国食品及饮料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一宗的外资并购。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迅速蔓延至全球,在国内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先是网民集体抵制收购,在一份调查中,逾23万网民投了反对票,占参与调查总数的80%。接下来,国内多家企业商务部反对收购。透过汇源果汁并购案,社会各界对于家族企业、委托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二)汇源果汁的困境和其治理结构的问题

1.汇源果汁的困境

根据汇源果汁2006年-2008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汇源果汁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金周转能力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使得汇源果汁的经营面临困境。

首先,汇源果汁2008上半年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和权益报酬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销售毛利率2007年同期的36.9%下降到30.2%,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销售额的减少,二是销售成本的增加。销售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成本中的采购成本与果酱成本增加所导致。汇源果汁2007到2008年主要力量集中在提升企业产能,2008年上半年的产能较同期增长了30%,而对企业销售渠道和网络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产能巨大提高,却未能加以充分利用,使得单位产品销售成本不断增加。汇源果汁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巨额的广告投入使得其销售毛利率进一步的降低。

其次,2008年上半年,汇源果汁的净利润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上半年,整个果汁市场的销售量的增产率为14.1%,而汇源果汁的增长率仅为3.8%。汇源果汁销售额的增长率从2007年的188.9%下降到7.9%。

最后,通过上表看出汇源果汁的资金周转能力在逐渐减少,这说明了汇源果汁的资产利用率在降低,也因此影响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

2.汇源果汁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

通过查询资料可知,汇源果汁的前身是山东永新,它是依靠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发展起来的,是朱新礼和他的家人们共同努力成长起来的。但也因为这种家族企业的治理,而导致了大量的问题:

(1)股权高度集中

汇源果汁从成立之初,就笼罩着浓重的家族企业氛围。在创业初期,家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紧密结合,能最大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信息交流成本大大降低,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率,企业主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有助于企业利润趋于最大化。但问题在于汇源果汁成立至今,一直保持家族控股的高度集中股权结构。就算公司最后在香港上市,朱新礼的股权降低至40.1%,但他通过其他方式牢牢攥住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这就导致了整个企业的唯一决策人就只是朱新礼,这也就导致了公司的董事会形同虚设。高度集中的产权结构,使得外来经理人难以分享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难以实现产权向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开放,从而使得管理岗位难以向外人开放。

(2)人才的缺乏

以公司的战略规划副总裁――毛天赐为例,他作为战略规划的副总裁,可除了一些需要露面的场合,平时在汇源并没有太多用武之地,比如在汇源果汁公布并购消息之后,9月9日,毛天赐仍以战略发展副总裁身份出席汇源在香港举办的中期业绩会,但三天后随即以达能新投资的减肥公司CEO身份出现在上海。这个情况完全可以表明汇源的一些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状态。朱新礼自己也清楚汇源果汁最大的困难是人才问题,他在呼唤人才加入的同时,却不给予外来的职业经理人发挥的舞台,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企I生存困难。

(三)解决方案

1.实行委托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首先,汇源果汁需要做的就是实行委托关系。因为朱新礼及其家人的专业知识并不能够完全管理这个企业,因此需要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委托关系。除此之外,他们能够提供公司发展所需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设计出适合的企业发展的战略。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能够在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之间取得平衡。关键信息和企业实际控制权的转移,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约束力来规范职业经理人的行为。

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应该包括以下赘龇矫妫旱谝皇潜ǔ昙だ机制。一般而言,现代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的报酬包括固定薪金、股票和股票期权。股权和股票期权让高级管理人员分享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激励经营者长期行为,其激励作用最大。第二是控制权激励机制。职业经理人更看重的自己是否具有一定的职位特权与尊重权,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体现成就感。

在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同时,也要建立对机制的约束。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也会降低企业的效率。因此,我认为汇源果汁在考虑实施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制度约束问题,让职业经理人处于可控制的范围,让董事会发挥他们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从而降低控制权转移后的授权风险。

2.优化股权结构

朱新礼拥有的股份过高,企业的股权结构较为不合理,这都严重影响了汇源果汁的进一步成长。因此汇源果汁需要做的就是要优化股权结构,管理层持股我认为是承认其工作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表现,这将大幅提高其经营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像关心自己的财产一样关心企业。随着汇源果汁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控制权会逐渐转移,加大职业经理人的剩余索取权,让职业经理人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逐渐对应,将发挥产权的治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建钢.委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黄峥荣.委托理论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金融经济,2009.

第7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理论教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省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SYJG00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33-02

前言

理论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课程由于专业性强以及知识面涉及范围广,导致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差。而且,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依然落后,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更增加了学生对该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难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应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具有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机械类专业人才。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工学、数控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液压与气动等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理论课程多并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课程内容概念性强且大多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该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困难。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如理论力学,老师教学单一,教学会比较枯燥。对于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需熟练操作不同机床力以及切削过程中测量力、温度和粗糙度等数据的相关实验设备,由于实践教学的原因学生常常缺乏对机器设备的感官认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影响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越来越多的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不仅增加新知识也增加了学习难度,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在学生的思维上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独立,学科上的统一完整。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导致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差以及不能综合的运作各种知识的能力。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较为偏向理论教学,对理论教学的重视度较高,而实践教学的环节相对较弱。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了学生视野的扩展,降低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教学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与大量新技科相互交叉的学科,涉及范围广且内容不断更新[1]。为了学生在本科四年中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对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在保证课程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去掉一些陈旧繁琐的内容,并引入一些新技术和新知识,比如,对于传统的以及面临淘汰的制造技术可做简单教授即可,而对于3D打印技术这类新型制造技术可增加教授时间以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时候,要去除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很多学生都认为目前的理论教学课程太多、太乱、太复杂,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握住真正的重点,对重点进行讲解,对无关紧要的内容一语带过,使学生能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另外,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氛围,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思考。而对于授课,教师应当在新的一堂课开始之前,与上一堂课教授的内容做好衔接,不要让学生还没有记起上堂课学习的内容就继续开始讲新的内容,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回忆起上堂课的内容。如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单一地学习理论知识或者只进行实践而脱离了理论基础,这都是不行的[2]。在理论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将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兴趣带动起来。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举例生活中的事例或者使用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模型、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将静态转变成动态,将抽象转变成具体,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缓解枯燥的理论讲解进而活跃教学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课堂上,对实践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用理论知识进行一一讲解,使学生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如此,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反过来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对理论教学中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开发学生独立性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教师不应当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往一个方面进行发展,使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对学生自主、独立的思维开发有非常大的好处[3]。比如在教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时,给学生一件毛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机床上将毛坯按照一定的工艺加工成成品,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工作,将灌输知识改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从讲台上走向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四)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生产管理、机械产品售后服务以及销售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4]。为了实现培养的人才能满足市场这一需求,有必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革使学生实现不同的就业方向。在此,将理论课程分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大类,其中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一致,而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确定不同的就业方向。公共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英语、体育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能力。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公共选修课则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专业选修课可分为三个方向。机电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传动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原理及应用;现代制造技术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先进制造技术、现代制造工艺学和计算机辅助分析与制造。车辆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车辆电传动与控制技术、内燃机构造原理和车辆结构设计及计算。

(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当前的教育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只不过是整个教学整体的一小部分,这就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在最少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被学生吸收。机械类专业的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枯燥的语言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制作与开发一些多媒体教材和CAI课件,并将这些对媒体、视频和CAI课件等一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引入到课程中,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5]。如在教授机械设计课程时,讲解课程中连杆机构的运动时,学生只能通过想象不易理解,通过flas来演示机构的运动后,老师讲课轻松,学生容易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四、结语

教育改革的道路是光明的,但也是曲折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在继承一些好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时候,也要摒弃那些不好的教学方式,以此来适应当前教育的改革之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教学改革中,应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蒋强,米林,冯文杰、杨翔宇.地方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64-165.

[2]杨俊茹,张悦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探索[J].高教论坛,2010,(4):86-88.

[3]王生泽, 吴良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1(2):77- 79.

第8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纺织机械 绿色设计 制造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01

纺织机械的能耗和污染往往比较高,如何在纺织机械中应用绿色和制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纺织机械设备生产行业中,在设备设计制造应用绿色制造和绿色设计理念,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1]。很多纺织机械生产企业依然采用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因此,如何在纺织机械制造之中,降低能耗,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纺织机械产品绿色制造的概念

一般来说,纺织机械产品绿色设计的基本内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在纺织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淘汰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之中。首先,应该对其环境资源属性进行考量,其次,才考虑产品的经济性。(2)在纺织机械产品的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产品淘汰时的机械产品的回收利用性和可拆性。(3)在纺织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承担企业的责任,在产品设计制造的过程之中应该主动应用绿色环保技术,努力使企业成为资源友好性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2 纺织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实质与内容

现阶段,我国纺织机械的绿色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2.1 注意生产纺织机械原材料的选择

在进行纺织机械绿色设计过程中,应该对产品原材料的可回收性和绿色属性进行首要考虑。当产品回收时,如何回收和再生。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环境无害性是重点考量的因素。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对各类新材料的使用和研究,增加纺织机械的绿色属性。例如:在当前的钢材领域,H型钢是新型材料,其材料力学性能好,且价格便宜。最为重要的是其具备良好的绿色属性,可以进行回收利用。这类钢材在建筑中应用很多,但是在机械设计之中应用较少。且良好的界面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非常适合机械设计中应用。因此,在纺织机械设计之中,就应该大力推行这种类型的钢材。

2.2 控制废气、废水、废液的排放

在纺织机械的制造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有“三废”的产生。废料、废水、废气往往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应该努力通过技术改造,加大对废料、废水、废气的改造力度和回收力度,实现无污染排放的闭环生产设计。同时,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控制各类企业“三废”的排放和控制,企业的“三废”属性应该采用“一票否决制”。对于那些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应该进行强制性的关停[4]。

2.3 减震除噪除尘,提高作业环境的清洁性

震动和粉尘往往是纺织机械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污染,这种污染对于设备使用者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纺织机械的设计中选用噪声低的、传动效率高的传动机构或部件,选择那些减震效果好的材料。同时,在纺织机械的设计制造过程之中,应该采用优化结构设计,在易产生振动的部件采用各种隔振性能好的各种弹性支承,提高纺织机械的动态性能。此外,还应该积极采用消音器、隔振和吸音的措施,这样可以降低纺织机械的震动性能。对于纺织机械运转过程之中的灰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在纺织机械设计生产过程之中,往往采用吸尘和密封处理的方法,减少粉尘造成的环境影响[5]。

2.4 防止泄漏发生,提高密封技术

油的泄漏往往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油往往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且油的泄漏也是一种较大的资源浪费。其次,油的缺失也往往是纺织机械不良,加剧纺织机械机械部件的磨损,无形中降低纺织机械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纺织机械的设计制造中,应该选择性能优良、可高的密封技术,有效降低纺织机械的泄漏率。同时,也应该制定专门的设备维护制度,提高纺织机械的日常维护水平,及时发现纺织机械油的泄漏,降低油的泄漏机密。

2.5 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时间和次数,提高故障诊断技术

在纺织机械的日常运行过程之中,维护工作是必须的。但过多的维修往往是一种资源浪费,会造成极大的人员及资源浪费。因此,在纺织机械的设计制造过程之中,应该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对各类零件的设计应该要充分考虑零件的可回收和可修复再利用性,这样可以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同时,应该在纺织机械的维修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这样可以精确定位故障发生部位,使得在设备维修过程之中,做到有的放矢,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同时,也应该加强纺织机械设备设备科学维护工作,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充满柔性的设备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再设备维护使用过程之中,减少维修成本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6 注重绿色视觉环境的外观造型的设计

传统的纺织机械的外观往往较为单调和古板,这使得纺织机械在外观上落后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这也不符合纺织机械的绿色属性和绿色设计理念基本要求。应该在纺织机械的设计过程之中,应该采用绿色视觉环境的外观造型的设计,使产品外形具有加强的绿色亲和性和环境亲和性。

3 结语

(1)在纺织机械中引入绿色制造领域,是以机械产品的环境资源需求属性为核心,在产品设计阶段,应该突出产品的环境属性。(2)我国纺织机械的绿色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生产纺织机械原材料的选择;控制废气、废水、废液的排放;减震除噪除尘,提高作业环境的清洁性;防止泄漏发生,提高密封技术;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时间和次数,提高故障诊断技术;注重绿色视觉环境的外观造型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沈敏德,王仁人,宫涛,等.柴油机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J].车用发动机,2010(8):6-8.

[2] 李公法,刘安中,李友荣.纺织机械的绿色设计与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3):70-71.

[3] 李岚,王湘江.实施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绿色设计的策略[J].工程机械,2010(3):24-25.

第9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低碳制造;模块化设计;生态化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给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在这个低碳的时代,低碳制造生产理念已经成为机械制造生产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低碳制造理论,并将现有的机械制造生产模式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快速发展。

1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及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自然能源紧缺,这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想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绿色、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就应该将各个领域现有的制造生产理念创新、完善,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机械制造生产行业也不例外。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生产行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社会自然资源的紧缺状况,将自然能源合理利用,实现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低碳制造理论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缓解社会能源危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

2低碳制造理论概述

低碳制造理论主要是将一些社会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制造、生产。这种理论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的生产率与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实现低碳、节能、环保。低碳制造理论可以有效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减少碳排放量,并做好能源损耗的评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低碳制造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低碳设计、低碳评价等,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从而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制造。

3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机械制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现有的生产制造理念创新、完善,并加强对低碳制造理论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损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生产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1轻量化设计

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生产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产品原有性能,减轻产品质量,满足现代人们的使用需求。轻量化设计主要以综合质量设计、配套装备设计、成本性能设计等理念为基础进行机械产品优化设计,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损耗,做好原材料碳能量的排放,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保证产品质量。另外,轻量化设计理念在机械生产制造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在排放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比如,奥迪公司在进行机械生产过程中,主要结合铝的轻质和钢的强度进行产品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车身质量,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3.2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将各功能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满足机械产品在各个领域的使用需求。另外,在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以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方法为前提,将现有的设计方案创新、完善,实现绿色、环保的低碳机械产品设计。模块化设计主要以机械产品核心性能为基础进行设计,并将不同系统中的不同功能程序体现出来。现阶段,在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实现机械产品的多功能单元设计,做好多功能单元的横梁工作,从而减少自然能源的损耗,提升产品的利用价值。再者,在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机械产品的种类进行模块划分,做好模块的检测工作,找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订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

3.3生态化设计

在对产品进行生态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使用范围进行合理设计,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证机械制造产品的设计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在产品设计工程中,还要做好可再生材料的选择工作,保证材料可以被合理利用,从而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另外,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要做好产品后分解、翻新的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损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总结

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笔者主要对机械制造中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刚.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及其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

[2]杜彦斌.工程案例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

[3]王丰奕,杨玮.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河南科技,2014(14).

[4]王元芳,纪涛,程守宝,等.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