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防汛管理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防汛管理工作总结

第1篇: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防汛救灾安全工作总结报告2021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汛工作指示精神,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将事故隐患减少到最低,可能的提供安全保障,确保学校发展不受影响,现将防汛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防汛安全的宣传工作

1、成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学校开展防汛安全教育工作。通过会议进行安全宣传。分析问题讨论措施布置工作。对包括学校防汛安全在内的安全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2、组织防汛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学校组织专门的防汛知识讲座,开办专栏,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防汛安全知识,增强了消防防汛安全意识。学校还对全校师生进行防汛自救的培训,提高了广大师生防汛安全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防汛教育工作。

3、教师坚持每天上午放学前几分钟宣传防汛知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警钟常鸣,把工作做细做实

为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学校值日教师每天巡视校园,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上报整改,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由于认识明确、措施到位,近年来,我校从未发生过溺水安全方面的意外事故。安全高于一切,防汛工作任重道远,学校防汛安全工作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我们在加强日常工作管理和阶段情况总结的同时,树立了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每名教师都能关心防汛安全,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茶沟小学防汛安全工作会做得更好。

三、推进防汛安全责任制,充分落实管理责任与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防讯地段,明确重点防讯地段负责人。

2、加大检查力度。

3、游泳必须有家长陪伴。

4、假期学生远离沟渠、水库等深水水源,坚持每天学生向组长汇报,组长向班主任汇报。

防汛救灾安全工作总结报告2021

随着雨水增多,我市渐渐进入汛期,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汛工作指示精神,不断改善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潜力,将事故隐患减少到最低指数,可能的带给安全保障,确保学校发展不受影响。

一、高度重视,用心做好防汛安全的宣传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落实这项工作。

1、成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学校开展防汛安全教育工作。透过会议进行防汛安全宣传。学校坚持召开防汛安全工作例会,分析问题讨论措施布置工作。对包括学校防汛安全在内的安全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2、组织防汛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学校组织专门的防汛知识讲座,开办专栏,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防汛安全知识,增强了防汛安全意识。学校还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汛自救的培训,使全体教职工掌握到了防汛自救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了广大师生防汛安全意识和防溺、防雷雨实际潜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防汛教育工作。

3、在全校师生员工之中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防汛安全检查。对学校各重要部位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4、教师坚持每一天上午放学前一分钟宣传防汛知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推进防汛安全职责制,充分落实管理职责与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部位,明确重点部位负责人。

2、给每一位学生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及家长讲解防汛知识,家长签字后学校收回让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提高认识。

3、加强对防汛器具的管理和保养。

4、游泳务必有家长陪伴。

5、假期学生远离沟渠湖泊等深水水源,坚持每一天学生向组长汇报,组长向班主任汇报。

三、制定防汛安全紧急预案安全职责重于泰山,消防防汛安全无小事,为了使学生有效避雷避汛,举行避雷和溺水自救救助演练,为了使学生隐患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并保证学生能够处危不乱,科学避险,减少盲目、慌乱、互伤和自伤事故的发生,学校组织防汛防溺水安全演练。

第2篇: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防汛现状;防汛能力;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 U698.91 文献标识码: A

一、金山区概况

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南端,位于东经120°59′~121°27′,北纬30°42′~30°57′。南濒杭州湾,北连青浦区和松江区,东邻奉贤区,西接浙江省平湖市、嘉善县。金山区东西长43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586.0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3.368公里。

金山区属亚热带季风地区,夏季常有旱、涝、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雨期集中在4~9月,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3%。常年平均气温15.5C,金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12.8毫米,降水天数135.3天。

二、金山区防汛能力现状

(一)工程体系

1、内河工程现状

金山区河网水系为黄浦江上游支流水系,源出浙江天目山区。全区河网分别属于浦南东片、浦南西片两大水利控制片,浦南东片属黄浦江干流段水系,骨干河道以南北向为主,浦南西片属黄浦江上游水系,骨干河道以东西向为主。

区域境内共有河道1953条段(其中1条为名录外水体,即全区所有不受潮汐影响的沟浜渠的总和),总长2453.3km,河网密度为4.19km/km2。其中市级河道堤防总长度64.891公里,均建有硬质护岸;区级河道堤防总长度537.901公里,以浆砌块石重力式及土堤为主,分别为占30%和60%,其它护岸形式占10%;镇级河道堤防1133.608公里,主要以土堤为主,占83.23%;村级河道堤防3074.672公里,土堤占90.17%,仅有8.77%的村级河道建有护岸,且多以木桩生态式护岸为主。

2、海塘工程现状

金山区海塘地处上海市西南端,西接浙江平湖金丝娘桥,东与奉贤双缺相连,全长23.368km,其中一线海塘公用岸段长4.31km,专用岸段长19.058km。塘顶高程最低为7.7米,最高为11米。海岸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典型的弧形海岸,历史上就有风大浪急著称,从而造成海岸变迁大,岸线弯曲多变。作为防汛一线的重点海塘,现已达到了抵御2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的有5.747km,抵御1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的有13.311km,抵御100年一遇潮位加11级台风的有4.31km,丁坝5.328km,顺坝23.114km。

海塘属性 长度(km) 防御标准

公用岸段 4.31 100年一遇潮位加11级台风

专用岸段 石化企业 10.109 1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

上海化工区 3.202 1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

5.747 2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

合 计 23.368

图1 金山区一线海塘统计分析图表

3、圩区工程现状

全区地势为南高北低,地面自东南至西北呈倾斜。东南地面高程4.0~4.5m左右,占总面积33%,中部在3.6~4.0m之间,占总面积29%,西北部多在3.5m以下,占总面积38%,其中3.2m以下低洼地近5万亩,最低处在2.5m以下,对于部分低洼地区通过圩区建设来保障防洪除涝安全。目前,全区共有圩区32个,排涝泵站共计218座,总装机流量344.32m3/s,总装机功率14695kw。农村圩区水闸400座,其中套闸66座。

4、市政排水现状

全区共有排水泵站10座,总装机流量124.58 m3/s,总装机功率11949.5kw,主要分布在石化、漕泾地区,其余地区均为自流式排水。

城镇化地区市政排水采用城市排水标准1年一遇1小时降雨强度36毫米。

(二)非工程体系

1、组织机构

金山区已建立了以区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镇(街道、工业区)防汛领导小组为核心,区、镇(街道、工业区)两级防汛防台预案为支撑的防汛组织指挥系统。区、镇(街道、工业区)两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划内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

金山区防汛指挥成员单位有25个,总指挥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由区水务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人民政府副主任和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担任,21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指挥。在汛期,依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的防汛工作。

金山区防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副局长(副处级)兼任,属于正科级事业编制单位,实际办公人员为6名。

金山区所辖的9镇、1街道、1工业区均设有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共有140人从事防汛管理工作,其中专职7人,兼职133人。

2、管理制度

防汛责任制按照“块块负总责,条条负主责,下级对上级负责,人人都有责” 等四个层次的关系,将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在发生防汛责任事故时,依据《防洪法》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汛期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等法律法规,将严肃追查失职部门、单位和人员的相关责任,包括法律责任。

3、信息化建设

目前,金山区共有视频会商系统、全球眼远程视频监视系统以及防汛决策辅助系统(水情自动采集子系统)等三大信息系统。三大系统的使用,实现了远程视频会商,提高了辖区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升了我区的防汛指挥决策水平。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部署防汛抗灾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为防灾、抗灾、救灾争取了时间,从而达到了有效地防御风暴潮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的损失。

图2 金山区防汛综合数据库结构图

4、应急预案

区防汛办每年汛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并根据上一年防汛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编制修订《金山区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和相应分预案,同时,指导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及专业单位制订完善防汛预案,并督促相关专业抢险单位开展防汛演练,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

目前我区有1个防汛防台总预案、11个街镇(金山工业区)分预案、23个专项预案和1个人员转移子预案。

5、防汛应急能力

区防汛指挥部拥有1支20人的防汛防台应急抢险专家队伍,供水、电信、电力、排水、公路、绿化等在内的10支共计1004人的专业抢险队伍。市、区二级防汛抢险物资储备总价值达360多万元。

金山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共有91支共计2342人的镇级防汛抢险队伍。镇级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包括水泵、编织袋、铁锹、雨衣、照明灯具等,总价值达216.4万元。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措施方面

1、一线海塘

一线海塘外抵御堤外风浪的保滩工程仍显不足。受近年台风影响,一线海塘部分丁坝出现坡面、坡脚,护面勾缝脱落以及翼形体被吹散等情况,严重影响着防汛安全。另外,戚家墩至龙泉港出海闸段为单塘,外侧保滩工程抵御风浪的能力仍显不足;城市沙滩前沿滩地较低,基本在-3m线以下,而且深槽距大堤较近。应采取必要措施全面提升海塘的防御标准,以确保海塘正常运行。

2、内河堤防

浦南西片泄洪通道防汛墙存在安全隐患。浦南西片掘石港、胥浦塘、秀州塘等18条骨干河道既是杭嘉湖地区洪水下泄通道,又是上海通往浙江重要航道。两侧防汛墙大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翻建、改造,墙体结构现已老化,地面普遍沉降,船只碰撞损坏,墙后土堤不达标,已远远不能达到原来设计要求(五十年一遇3.86米),再加上上游工情、水情变化,河床滩地冲刷严重,防汛墙难以承受长时间高潮位浸泡和风浪。1211号“海葵”台风影响期间,西片防汛墙险象环生,枫泾、朱泾、廊下、吕巷镇堤防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漫堤,潮里泾出现30米塌方缺口。全区32个圩区的泵闸,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的为9个,占30%。按照金山区委发文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本区圩区要全部达标,任务还很艰巨。

3、城镇排水

城镇排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近几年的防汛工作中,我们发现我区部分住宅小区由于内部排水不畅、与市政管网连接口径不相配、防渗措施不到位以及雨水管口径过小等原因,一遇强降雨就会有较为严重的积水情况发生。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

4、其他

部分公共、民用设施存在防汛隐患。在近几年的防汛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防汛隐患。诸如:行道树距离电线较近,容易诱发树木倒伏压断电缆的险情;居民、企业违规安装彩钢板,容易诱发彩钢板被风吹起切断电缆的险情;河道两岸绿化树木在台风的吹动下,容易形成杠杆,撬动护岸,从而导致堤防坍塌的险情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设施在汛期台风暴雨的作用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险情,值得我们注意。

(二)非工程措施方面

1、组织机构

目前,从人员配置上来说,区、镇两级防汛办的防汛专业技术人员缺失较严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防汛办往往为汛期临时组建,防汛专职人员奇缺。防汛工作的重点在“防”,也就是在汛前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来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不是到了汛期“搭班凑人,哪漏堵哪”。由于专职人员的缺失,导致汛前并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防汛准备工作,导致了防汛管理不能做到常态化运作,严重影响着防汛工作的连续性,大大降低了防汛工作的效率。

2、防汛预案

防汛预案的编制旨在汛期发生突发险情时能更好的指导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防汛责任单位存在着预案编制“浮于形式,留于表面”的现象,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发生重大险情时,预案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

3、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整改贯穿整个汛期”是防汛工作一项极为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部分防汛责任单位存在着麻痹大意的错误思想,认为隐患排查是在汛前的工作。殊不知,在汛期中由于台风暴雨的侵袭会产生许多新的隐患,当隐患转变为灾情就为时已晚了。

四、对策及建议

(一)工程措施方面

1、进一步提升海塘的防御标准。

海塘作为我区防御台风海浪的重点,应通过各种工程及养护措施,针对寻其中所发现的各类险情,根据轻重缓急,分批次提升一线海塘的防御能力。按照规划要求,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一线海塘全部建设成2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防御标准的达标海塘。

2、进一步提升堤防建设与管理水平。

针对我区浦南西片地势低洼,防汛墙老化、沉降破损严重等现象,根据区域规划,加快推进金山区浦南西片泄洪通道堤防应急加固工程等堤防加固项目,全面提升西部地区的防御标准。

同时,针对我区断头浜众多,排水不畅等情况。积极推进浦南东片骨干河道如张泾河、中运河、红旗港等综合整治,打破我区浦南东片西水东排的瓶颈,解决好洪水通道的水土流失问题,发挥好龙泉港出海闸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河道规划建设和管理,坚决杜绝擅自填堵河道现象,争取在“十二五”末水面率达到8%。

3、进一步加快城镇排水设施建设。

应进一步重视并支持排水设施改建和管理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城镇排水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根据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城镇排水专业规划编制排水设施建设计划,结合往年易积水小区现状,对旧的城镇排水管网要分期分批进行更新、改造。

同时,排水设施新建和改造,都应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完工后应由排水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区防汛办组织严格的竣工验收。

(二)非工程措施方面

1、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的发挥区、镇两级防汛办的职能,应进一步理顺体制。通过引进人才、社会招聘等方式,保证各防汛责任单位专职工作人员的数量及业务素质,使得防汛工作走上常态化、专业化管理之路。

2、进一步提升防汛预案的可操作性。

防汛责任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提升防汛责任意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实际出发,编制修订好防汛预案及各专项预案,进一步提升预案的可操作性。

3、进一步完善防汛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机制。

进一步完善防汛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应将防汛检查贯穿于全年防汛工作中。对重要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应加强监管,不定期开展防汛安全专项检查;对海塘、防汛墙、区域排涝控制性泵闸、城镇雨水排水系统等水务设施加强日常检查和抽查,强化动态管理,确保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重大隐患,应全程跟踪、全程指导、全程检查,确保确保整改到位。

4、进一步推进综合治理步伐。

防汛工作重在综合治理,当前在综合治理方面需解决好三块的问题。一是水的问题。治水之本在于疏,相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开展河道清障,给行洪找好去处,确保汛期水畅其流,行洪无碍。二是治的问题。集中对浦南西片18条重点泄洪通到开展摸底排查,重新梳理,对已经治理好的河道,应做好防汛巩固工作;对还没有治理的河道,应列入计划,倒排时间,分步实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管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设障、谁清除”原则,各责任单位应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防汛意识,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5、进一步提高防汛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可在传统的防汛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组织开展一些诸如防汛能力评估、防汛科研等工作,进一步提升防汛管理的水平。

防汛能力评估可遵循全面评估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各负其责与协同配合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判相结合、查找问题与提出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对海塘防汛墙、区域除涝、城镇排水系统、城镇道路下立交、城镇民防工程和防汛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开展专项调查评估。

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研究机构联合,吸纳先进的学术理论,针对我区的防汛薄弱环节,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一些科研项目,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剖析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升防汛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第3篇: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这次全国防汛抗旱总结表彰暨工作会议,是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防汛抗旱工作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模范,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今天下午将出席总结表彰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各地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07年防汛抗旱取得全面胜利

今年我国气候异常,降雨分布不均,水旱灾害总体呈现先旱后涝、北旱南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格局。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发生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台风登陆时间集中、强度大、次生灾害重,城市内涝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北方大部出现持续性冬春连旱,东北大部和江南、华南部分省区发生严重夏伏旱。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8亿亩,成灾9734万亩,受灾人口1.8亿人,因灾死亡1203人,倒塌房屋10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71亿元。全国农作物累计受旱面积5.99亿亩,成灾2.5亿亩,绝收5239万亩,有2756万人、206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今年汛情旱情灾情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淮河干流先后出现四次洪峰,干流王家坝水位高达29.59米,与1954年持平。润河集洪峰水位高达27.82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二是台风登陆集中来势猛。共有8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我国,登陆时间集中、强度偏大,导致部分地区江河水位陡涨,风、雨、洪、涝、潮多灾并发。三是山洪灾害损失严重。西南、华南和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全国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七成以上。四是城市暴雨灾害频繁发生。7月中旬,重庆、济南等城市遭受有记录以来特大强降雨袭击。武汉、西安、郑州、杭州以及一些中小城市,也发生严重的过洪和内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五是干旱程度重、影响范围广。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黑龙江三江平原和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的夏伏旱。由于旱情大多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6座城市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供水紧张,影响人口3609万人。

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及早部署、科学调度,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精心组织、靠前指挥,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夺取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总书记、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今年对防汛抗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防汛抗旱救灾一线察看灾情,慰问群众,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群防灾抗灾的热情和干劲。今年汛期,仅回良玉副总理就主持召开6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防台救灾工作。国家防总首次会同监察部联合通报了全国大江大河和重点防洪工程行政首长防汛责任人,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在主要媒体上公布重要城市、重要江河堤防、重点水库防汛责任人名单,加大了责任监督力度。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靠前指挥,强化管理,确保了防汛抗洪和抗旱救灾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二,及早安排部署、做好充分准备。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动手早,抓得紧,落得实。汛前,国家防总先后召开了国家防总全体会议、长江防汛工作会议、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等,安排部署2007年防汛抗旱工作,并分四个层次组织开展了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检查,举办了第二期地市级行政首长培训班,会同总参举行了永定河联合军地防汛演习。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按照国家防总统一部署,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举办专题培训和实战演习,逐级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和物资,为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争取了主动。

第三,加强应急管理、依法有序防控。今年防汛抗旱呈现依法进行、协调有序、从容应对的局面。国家防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先后启动Ⅳ级以上应急响应62次。在淮河抗洪过程中,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和沿淮三省防指依法宣布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对防汛抗洪工作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在“罗莎”和“韦帕”超强台风防御中,浙江省先后两次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以超常规的手段进行防御。在夏旱紧急期,东北、江南、华南部分省区启动Ⅱ级或Ⅲ级抗旱应急响应,积极主动抗旱。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依法规范防汛抗洪救灾程序,加强有效管理,发挥各部门职能,调动社会力量,“拦、分、蓄、泄”井然,“防、抢、撤、救”有序,实现了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

第四,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决策。面对严重的汛情旱情灾情,国家防总和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加强预测,精确预报,果断决策,科学调度。在抗御淮河大洪水中,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及沿淮三省防指科学调度,充分利用上游水库拦洪错峰,相机启用行蓄洪区分滞洪水,提前开启下游排洪通道加快洪水下泄入海,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管理。夏旱严重时,黑龙江、吉林、江西、福建等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加强水源科学调度,限制发电用水,加强节水管理,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生产用水。海南省在“范斯高”台风影响期间,充分利用台风降水的有利时机,增加水库蓄水3.26亿立方米,不仅减轻了水库下游的防洪压力,也为后期抗旱储备了必要的水源,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和增水保灌综合效益。

第五,夯实工程基础、减灾效益显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步伐,以大江大河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的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近年来加快建设的治淮骨干工程,在今年淮河防汛抗洪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淮河上游18座大型水库共拦蓄洪水21亿立方米,削减洪峰流量82%以上;先后启用蒙洼等10处行蓄洪区,行蓄洪总量15亿立方米;江苏省敞开所有工程下泄洪水,减轻了中上游防洪压力。在今年台风防御过程中,浙江、福建、上海、海南等省市已建的标准海塘、水库等水利工程经受住了台风的考验,没有一处标准海塘决堤,没有一座大中型水库垮坝。

第六,密切团结协作、全力抗灾救灾。在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中,各地各部门发扬伟大抗洪精神,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防汛抗旱救灾机制高效有序运转。国家防总先后派出68个防汛抗旱工作组,及时拨付防汛抗旱经费20.93亿元,多次紧急调拨中央防汛物资,支持灾区防汛抢险和抗旱救灾。国家防总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人民和武警部队发挥主力军作用,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地方防汛抢险救灾。受灾地区克服困难,相互支持,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加强工程防守,及时转移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总的看,今年暴雨虽强,但应对有序;洪水虽大,但防范有力;灾害虽重,但损失较小。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全国因洪灾死亡人数较常年减少五成,在抗御淮河流域性大洪水和防御第16号强台风“罗莎”期间,没有造成1人死亡。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较常年同期减少两成,减淹耕地6079万亩,减免城市进水200多座,减灾效益达2006亿元。抗旱浇灌面积3.98亿亩,挽回粮食损失456亿公斤、减少经济作物损失437亿元,解决3101万人和2343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伟大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扎实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的具体反映;得益于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是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成功实践;得益于不断完善的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是加快水利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的重要成果;得益于全社会团结治水、广大军民艰苦奋战、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伟大抗洪精神的时代传承。

二、五年来防汛抗旱工作实现新突破

近五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全面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防汛抗旱工作新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工程建设,完善非工程措施,防汛抗旱能力显著提高,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第一,工作思路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国家防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总结多年防汛抗旱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的防汛抗旱工作新思路。各地结合实际,对“两个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在防汛工作中,注重实施洪水风险管理,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通过防洪工程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和法制建设,有效地规避风险、承受风险和分担风险,提高化解和承担洪水风险的能力;注重依法科学防控,统筹上下游、均衡左右岸、协调干支流,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注重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以出路,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也要防止人类对水和自然的侵害;注重推行洪水资源化,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调蓄和利用洪水资源。在抗旱工作中,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扩展到生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工作前瞻性,增强预案可操作性,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实践证明,“两个转变”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是对我国防汛抗旱方略的总结和提升,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责任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在近年来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不断完善防汛抗旱体制、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责任制体系建设,促进了责任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湖南省把防汛抗旱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省领导包市、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责任制体系;江西省有防汛任务的154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防汛指挥部,强化了乡镇一级防汛抗洪工作的组织领导;福建省创造性地制定了效能督查、责任追究等机制,为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河北省制定了防汛责任事故追究办法,明确各级防汛责任人职责;浙江省部分市县实行了水库防汛责任人告知制度,确保防汛责任人心中有数。

第三,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大水以后,中央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防汛抗旱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在综合运用堤防、水库和蓄滞洪区的情况下,长江荆江河段防洪标准超过100年一遇,城陵矶、武汉、湖口等河段可防御1954年量级的洪水;黄河中下游堤防可防御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重现期超过100年一遇;淮河主要河段在运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后,防洪标准可达到100年一遇;海河流域北系河流具备了防御1939年型洪水能力,南系河流主要河段基本具备了防御1963年型洪水能力;松花江、辽河、珠江、太湖流域也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的防台风标准也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5至10年一遇提高到现在的50年一遇以上。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部分地区遇到中等干旱年份时,工农业生产和生态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第四,法规建设取得新突破。国家防总、水利部围绕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已完成对《防洪法》配套法规《防汛条例》的修订,组织制订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为防汛抗旱的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和《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和《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意见》等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实施了一大批防汛抗旱配套法规,今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云南省抗旱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

第五,应急管理取得新突破。各地不断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并对组织体系、预报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和善后工作等方面加以规范,逐步健全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湖南省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成立了乡镇一级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汛前筹集了3000多万元为山洪灾害易发区配备了预警设施。在今年的防台工作中,沿海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依照防台风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军民之间形成了团结防台的强大合力,有效组织了人员转移和船只回港避风,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强有力的应急管理措施,确保了防汛、防台、抗旱、救灾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为夺取防汛抗旱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六,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在预测预报预警上,初步建成了水雨情监测系统、台风预报预警系统和大江大河主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正在建立大江大河重要河段的洪水调度及仿真模拟系统。在信息采集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已建成了大量水情、工情和旱情等信息的采集系统,约60%的防汛信息可在30分钟内汇集到国家防总。在指挥调度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建成了连接国家防总与7个流域机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计算机骨干网络和异地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实现了与各省级防指和流域机构的异地会商。在抗洪抢险上,机械化抢险堵口技术、电子化险情探测技术、数字化远程监控技术已得到初步应用。随着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防汛抗旱信息处理更加方便快捷,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七,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加强防汛抗旱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和物资保障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强化法制,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长江、黄河、珠江三个流域成立或重组了防汛抗旱统一管理的指挥机构,淮河、松花江两个流域成立了防汛指挥机构,全国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防汛抗旱任务较重的地区,也逐步建立了乡村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国家在全国七大江河、重点水库和重点海堤组织建设了100支重点防汛机动抢险队、44支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250多支市县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建立了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队伍,各地还建立了大量防汛专业队伍、预备队伍和基层抗旱服务队伍,形成了专群结合、军民结合的防汛抗旱队伍。国家防总在15个中央防汛物资定点仓库储备了价值1亿元的防汛抢险救生物资,各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也储备了价值30亿元的防汛抢险物资。一些地区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出台社会化保障体系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为实现防汛抗旱保障社会化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持。

第八,宣传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提高了公众的避险自救能力。国家防总、水利部陆续组织编制了一系列宣传片和读本,大力宣传水旱灾害防御常识和各类预案。各地也采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知识手册、图册、挂图、明白卡等形式,广泛宣传相应知识和预案,做到深入社区、乡村、学校,入户到人,家喻户晓。二是提高了各级行政首长防汛抗旱指挥决策能力。国家防总连续举办了两期地市级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班,对近百名地市级行政首长进行培训。上海、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市针对近年来地方政府领导换届较多的实际情况,加大各级行政首长的培训力度。江西省今年专门组织对1500多名乡镇防办主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有力地加强了基层防洪工作。三是加强了防汛抗旱救灾宣传。国家防总会同多次召开防汛抗旱新闻通气会,积极防汛抗旱工作动态,还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与广大网民就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互动,既普及了相关知识,又提高了公众的水患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九,基础工作取得新突破。国家防总组织制订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淮河防御洪水方案》、《永定河防御洪水方案》及《大清河防御洪水方案》,批准了《黄河中下游近期洪水调度方案》、《永定河洪水调度方案》、《松花江洪水调度应急方案》及《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陆续编制和印发了城市防洪、山洪灾害防御、蓄滞洪区运用、水库防洪抢险、防台风、抗旱等一批预案编制的规范性文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通过了国务院审议和批复,《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已完成初稿。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洪水风险图制作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全国三维电子江河系统已顺利完成一期开发,中国抗旱战略研究、干旱评估标准、抗旱工作评价标准和水旱灾害保险等基础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第十,防办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各地积极探索加强防办能力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健全机构、充实队伍、建立规章、完善制度、更新设备、强化管理,各级防办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省、地市和县三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国家防办和上海等13个省级防办已改为行政编制。湖南、湖北、山东三省防办已正式升格为副厅级机构,福建、浙江、河北省防办常务副主任高配为副厅级。全国有24个省级防办的人员编制数在10~30人之间,平均每个省编制为24人。各地经费预算有所增加,全国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特大防汛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特大抗旱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先进的通信设备等已经在各级防办配备,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

总结回顾五年来的防汛抗旱工作,我们有以下五点感受和体会:一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对防汛抗旱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防汛抗旱思路,推动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做好防洪保生命安全、抗旱保饮水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和干旱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危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必须坚持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相结合,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使洪水处于可控状态,使干旱处于可应对状态,不断提高防洪抗旱减灾效益;四是必须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主动防控,确保防范工作科学、高效、快捷、有序;五是必须坚持落实责任制,始终把行政首长负责制作为防汛抗旱责任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防汛抗旱防台减灾工作。

三、全面把握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形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勾画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发展蓝图。强调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些都与防汛抗旱工作直接相关,是党中央对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生态文明进步,既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保障,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为防汛抗旱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抓好落实。

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总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进一步理清防汛抗旱思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一意志、凝聚力量的思想武器,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作为衡量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不断推动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二是强化风险管理,有效地调控各类水库、堤防和蓄滞洪区,适度承担风险。三是规范人类行为,大力调整蓄滞洪区、防洪保护区的人口、经济布局,积极转移群众避让洪水。四是适时拦蓄洪水,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更加重视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五是注重统筹兼顾,在抗旱工作中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六是开展主动抗旱,一些重旱省区着手调整种植结构,调减高耗水作物,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保障能力。

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探索还是初步的,进展还是阶段性的,不少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基本水情尚未根本改变,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江河防洪标准偏低、抗旱能力明显不足尚未根本改善;随意围垦湖泊河道,侵占行洪通道,非法采砂,城市工矿企业向洪水高风险区盲目扩张,干旱缺水地区盲目兴建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经济社会发展中忽视洪水风险和水资源条件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水旱灾害每年仍然造成1000多人死亡和上千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这些都表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我们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现阶段的基本水情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与防汛抗旱工作的着力点结合起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变成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部过程,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新发展,努力开创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防汛抗旱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防汛抗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在解决民生需求中的服务作用更加彰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更加明显。

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我国防汛抗旱效益不断提高。我们有效应对了2003年和2007年淮河流域性大洪水、2005年珠江流域西江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辽河流域近20年来的最大洪水,以及2003年和2005年汉江、渭河的严重秋汛。成功抵御了多次超强台风、强台风和热带风暴的袭击,以及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山洪灾害。通过种种措施,缓解了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带来的用水紧张问题。五年来,防汛累计减淹耕地1.64亿亩,减少洪涝灾害损失4213亿元,减少受灾人口9200万人;抗旱挽回粮食损失2230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1939亿元,累计解决1.41亿人次、1.1亿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从2005年开始,连续组织实施了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有效缓解了珠江三角洲供水紧张局面;2007年5月,紧急启动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引22亿立方米长江水置换太湖湖区和河网水体,有效解决了因蓝藻暴发引发的无锡市供水危机。防汛抗旱工作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财富向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聚集,单位面积的财富迅速增加,人类经济活动越来越趋向于洪水高风险区,洪水高风险区内财富增加也较迅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主要江河中下游防洪保护区的人口将达6亿人,GDP将达26万亿元,分别约占同期全国人口和GDP的41%、67%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同等水平的洪涝灾害,我国经济损失偏重,影响偏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在1100亿元左右,约占同期全国GDP的1.8%,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分别为0.03%和0.22%。我国洪涝灾害损失占GDP的比例是美国的60多倍,是日本的8~9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旱灾影响和损失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分析,“十五”期间,我国年均因旱受灾面积3.56亿亩,是20世纪50年代的7倍多。全国生态环境需水总量约800亿-1000亿立方米,其中有110亿立方米的缺口需要通过抗旱外调水等措施补充。因此,通过抗旱配水、调水,及时抢救、修复和维持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越来越淹不起,越来越旱不得。我们要立足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新阶段,着眼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的新期盼,围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任务,把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抓住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机遇,着力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着力谋划应对水旱灾害的重大举措,着力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观测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年平均气温升高,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增温明显,连续出现21个暖冬;二是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北方降雨量减少,南方降雨增加较明显;三是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加大;四是海平面上升加快,山地冰川加速退缩。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影响,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最为突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区域性甚至流域性缺水现象;局部地区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现突发、多发、并发的趋势,如去年重庆、四川发生的极端干旱,沿海发生的“桑美”等超强台风,今年济南、重庆发生的超雨。未来50-100年,气候变化将可能进一步增加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概率,北方一些省份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大,沿海风暴潮增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水旱灾害,既是一场现实的严峻挑战,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虽然我国防汛抗旱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我国江河的防洪标准还不高。大江大河有的还没有达到规划设定的标准,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弱。我国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中小河流约5万条,约有70%的中小河流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部分。二是山洪灾害防御难度大。全国山洪灾害威胁区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有1836个县级行政区、约7400万人不同程度地受到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的直接威胁。山洪灾害由于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往往带来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三是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多。我国还有3.7万座病险水库,时刻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安全度汛的心腹之患。今年汛期全国共有7座水库垮坝,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四是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滞后。扶持、补偿、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五是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突出。今年济南、重庆发生的强降雨和山东新泰发生的淹井事故,集中反映了我国城市和工矿企业存在的防洪问题。一些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低,工矿企业的防洪意识淡薄,防汛预案不落实,应急能力不强。六是抗旱基础薄弱。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现有灌溉工程标准偏低、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难以应对特大干旱。

总书记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应对气候变化,统筹考虑各类水旱灾害的风险分布和发生特点,进一步强化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行动、恢复重建等各个关键阶段的有序衔接和综合协调,广泛利用各种抗灾资源,综合运用多种减灾手段,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全面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四,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的国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明确了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原则,提出了政府履职、公众参与、信息等多方面的要求。

水旱灾害等突发事件,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们在增强突发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依法防控、群防群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一是加大了防汛抗旱法规体系建设力度,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的配套法规体系,把防汛抗旱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制定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各级各类防汛抗旱预案,形成了从灾害预防预警、组织指挥、调度决策、抢险救灾、信息报送、应急保障、善后处理等一整套应急处置方案体系,明确责任,强化落实。三是深入开展防灾、抗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急救助人员的指挥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和灾害自救、互救能力。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工矿企业、城市社区、边远山区以及农民、中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的防灾避灾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防汛抗旱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完备,《抗旱条例》等防汛抗旱重要法规还未出台;防汛抗旱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还不成熟;一些地区还存在防汛抗旱预案不够完善、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防汛抗旱中还存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冲突,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基本原则,坚持不懈地抓好防汛抗旱政策法规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着力夯实科学防控的基础;坚持不懈地开展基本水情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和防灾避灾意识;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总之,我们要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分析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要事来部署,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推进,作为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来实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我国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四、着力做好新时期的防汛抗旱工作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快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积极探索应对水旱灾害的重大举措,切实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努力减少洪涝和干旱损失,维护良好生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做好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首位,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坚持依法防控,规范防控程序和防控行为,切实把防汛抗旱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三是坚持科学防控,遵循客观规律,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坚持综合防控,落实领导责任制,有效组织各部门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五是坚持主动防控,强化应急管理,完善预案体系,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成效;六是坚持人水和谐,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洪水风险和水资源条件,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此,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着力加强工程建设。完善的工程体系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一要加大以治淮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力度,完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重点河段、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堤防巩固达标建设及河道治理。二要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力争用两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三要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尤其是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内使用频率高、对防御流域洪水和保护重点城市作用突出的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保证发生大洪水时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四要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尽快提高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的抗洪能力和防洪标准,提高山前平原及河谷地区工矿、城镇、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的防洪能力。五要加强海堤达标建设,提高沿海地区抗御风暴潮的能力。六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调控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时空调控能力。大力促进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尽早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保障能力。

第二,着力搞好预警预报。及时准确的雨情、水情、旱情预测预报信息是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基础,是进行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一要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和海潮预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力度,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天气雷达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预见性。二要完善和优化洪水预报、调度模型,加强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不断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三要加强会商,根据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加密防汛抗旱会商频次,增强决策科学性。四要加强小尺度、局部性灾害的监测预报,群专结合,及时山洪、泥石流、滑坡等预警信息,为群众及时准确掌握预报成果、提前安全转移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洪法》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规定,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不断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一要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组织对现有预案进行优化补充修订,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完整的预案体系。二要健全国家防总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强化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三要加快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逐步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要加强基层防汛抗旱组织建设,推广江西、湖南的经验,在洪涝和干旱灾害多发区,将防汛抗旱组织延伸到乡村。

第四,着力完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组织、人员结构、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防御水旱灾害越来越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共同承担防汛抗旱的责任和风险,逐步建立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体系。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化解和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要明确和落实政府及各部门、社会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责任,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要通过编制预案简本、科普读物、影像资料、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公众避险救灾知识的宣传,以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要加快完成主要江河洪水风险图编制,开展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旱灾害保险试点,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旱灾害保险制度等风险分担机制和灾后补偿机制。二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防汛抗旱投资体制,各级财政用于防汛抗旱的预算内资金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三要继续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搞好管理培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技术装备,发挥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主力军作用。

第五,着力健全法律法规。各地要根据防汛抗旱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完善防汛抗旱法规。要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四个层次上,抓紧制订立法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当前,要通过制定《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等防汛抗旱法规,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级行政首长和相关政府部门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管理权限、职责、任务和分工,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堤防保护区、洪泛区、蓄滞洪区、河道和防洪规划保留区的管理,规范经济社会活动,减轻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规范工程抢险、防洪调度、救灾救助、防洪补偿、物资调运、宣传动员、灾害评价等行为,明确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台风和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对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执法检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六,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推动防汛抗旱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一要加大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研究应用,努力提高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处理、调度指挥、抗洪抢险和灾后评价等方面的科技水平。二要从防汛抗旱的实际出发,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作为实现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三要加快防汛抗旱基础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做到信息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科学化提供支撑,不断提高指挥决策水平。四要利用先进技术,制定水旱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对洪水和干旱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

第七,着力强化能力建设。各地要按照建设一流组织机构、培养一流专业队伍、配备一流技术装备、实现一流业务管理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防办能力建设。一要学习湖南、湖北和山东等省的经验,进一步强化防办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使之与所担负的防汛抗旱任务相适应。二要把重视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作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应急反应快、工作作风硬的防汛抗旱专业队伍。三要逐级设立特大防汛抗旱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于特大防汛抗旱经费,省防办要按照实际需要和轻重缓急,及时提出安排意见,商财政部门及时下拨,并会同财政部门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四要重视制度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工作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五要推进技术创新,运用先进技术,配备先进装备,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第八,着力强化组织领导。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是水利部门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各省水利(水务)厅(局)、流域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抓,班子要共同抓,要形成合力,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监督机制,切实把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防汛抗旱的整体效能。要加强责任制的监督检查,严肃防汛抗旱纪律,建立考核制度,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检查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找差距、抓落实、促改进。

第4篇: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唐县,防汛物资,储备

 

唐县位于保定市西部,太行山东麓,全县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境内水利工程众多,共有小水库25座,57座塘坝、14条排水沟。防汛抢险任务十分艰巨。根据我县防汛实际情况储备了大量防汛物资,下面就我县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1.领导重视是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的前提

防汛物资储备是为了贯彻防汛工作方针,支持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地区解决防汛抢险物资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防汛抢险的重要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其储备与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只有领导高度重视,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才能根据全县防汛任务实际情况,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各项措施、各项制度及经费等方能全面落实。。。

2.责任明确是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的关键

为确保防汛物资足额到位,实现全县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全面负责全县防汛物资的统一购置与调配,并安排专人负责,并对各级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明确。规定,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负责一般防汛物资的调配和购置的审批,重大调动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审批;管库人员负责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同时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做好出入库登记,做到出库有审批,入库有登记,保养有专人。我县每年防汛检查中防汛物资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检查,保证出库、入库及保养等各个环节不出纰漏,确保一有险情能立即调得出,用得上,坚决杜绝防汛物资只见数不见物的现象发生。

3.加强管理是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的保障

为切实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我们实行防汛部门专储,物资部门待储与群众号料相结合的方法,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足额储备防汛物资。共储备土工布2000平方米,铅丝15吨,桩木50立方米,救生衣500件,救生圈200件,铁锨500把,尖镐200把,编织袋20多万条,以及大锤、钳子等各类防汛物资,同时对雷管、炸药等防汛物资按程序进行了号料储备。并制定了《防汛物资管理制度》、《防汛物资报废管理办法》、《防汛物资出入库登记制度》、《防汛物资经费筹措管理办法》等机关规章制度,确定了专门物资管理人员,每年都对这些人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根据防汛物资种类和特点,每年对铁锨、大锤、木桩等其它防汛物资进行防蛀措施存放,特别是对编织袋,我们的管理进行统一分级存放整理。。新袋为一等,所存旧袋按质量及外观分为二、三等,均按50条一捆分别存放,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对编织袋进行更新、完善。同时每个库房都贴有库房储备情况明细表,详细说明储存规格、数量等情况。

总之,防汛物资是防汛抢险重要物资条件,防汛物资的储备是各级防汛部门的工作之一,防汛物资的安全是防汛管理单位的重要职责。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防汛物资不断地更新换代和推陈出新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储备物资安全管理体制,才能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储备安全,为防汛抢险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证。

第5篇: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汲取“7.18”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教训,以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确保城市工业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建重于防,防重于抢”和“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立足防大汛、抢大险,突出防汛任务早部署、防汛物资早准备、安全隐患早排查,变被动防汛为积极迎汛,积极做好城市工业防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工业防汛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城市工业安全度汛。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市经委是全市城市工业防汛综合协调部门,市区行政区域内各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工业企业的防汛管理工作。进入应急状态可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协调指挥机构,针对全市防汛应急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采取应急措施。

市经委成立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全市工业防汛应急指挥工作。主任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主任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调度室,办公室主任由总调度室主任兼任。

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上级部署和职责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专项应急措施(或预案),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具体执行规定的应急协调任务,确保专项应急措施和规定任务的完成。各有关处室、有关单位和各区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三、工作重点

全市各级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和工业企业要做到防汛工作“四到位”,即:领导到位、措施到位、物资到位、抢险队伍到位,确保城市防汛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一)完善部门和企业防汛应急预案。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抗洪抢险救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城市防汛和工业发展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防汛应急预案,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习、宣传,形成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的防汛应急预案体系。预案一定要具体,可操作性要强。

(二)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建立防汛抢险指挥机构,一把手负总责,组建防汛抢险队伍,明确领导,明确责任,明确人员,明确任务。

(三)完善防汛调度系统。各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各自的防汛调度系统,保持调度系统畅通无阻。各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市经委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有关的汛情、险情和灾害事故及抢险动态。有关人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

(四)完善物资储备系统。各部门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储备充足的专业防汛抢险物资。各级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对重点企业防汛抢险物资储备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五)宣传、培训及防汛抢险演练。各部门和企业要做好单位内部的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广大干部职工雨天工作要确保自身安全,并做好避险和互救工作。防汛重点企业要根据实际适时组织防汛抢险演练。

四、实施步骤

(一)汛前阶段。进行汛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完善修订防汛应急预案和各种工作方案,完成防汛抢险物资的储备,落实各级抢险队伍,完善防汛调度指挥系统,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二是做好防汛应急准备工作,做好汛前动员,做好《应急预案》和有关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做好防汛抢险演练,做好防洪排水设施巡查,保证各项防洪排水设施安全运转;三是落实部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迎汛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和企业防汛第一责任人。

(二)汛期阶段。做好汛期的各项防汛工作,坚决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调度、报告雨情、汛情,适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积极做好排水和抢险救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随时出现的难题,做好防汛和相关安全检查工作,督促有关人员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确保安全度汛。

(三)汛后阶段。全面检查防洪排水设施,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的修订各种预案和工作方案。

五、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程序

根据上级指示或实际情形,市经委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情况,确定启动应急响应的级别,提出应急协调措施建议,报市经委批准后实施。根据有关规定,应急响应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事件应急(Ⅳ级)响应、较大事件应急(Ⅲ级)响应、重大事件应急(Ⅱ级)响应、特别重大事件应急(Ⅰ级)响应四个级别。

(二)应急响应分级

Ⅰ级响应:根据市政府的指示或市防指、城防指要求或收到暴雨红色预报时,市经委启动综合应急预案,在市经委应急协调指挥机构指挥下,采取全市性综合紧急措施,避免、缓解或消除各类防汛突发事件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产生的特别影响。市经委主任、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统一指挥,各成员单位和各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各负其责。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汛情、灾情,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业企业出现防汛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各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应立即向市经委报告,市经委向市政府报告。

Ⅱ级响应:根据市防指、城防指要求或收到暴雨橙色预报时,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立即采取相关紧急措施,避免、缓解或消除各类防汛突发事件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产生的严重影响。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汛情、灾情,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业企业出现防汛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各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应立即向市经委报告,市经委向市政府报告。

Ⅲ级响应:收到暴雨黄色预报时,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部门内专项紧急措施,避免、缓解或消除各类防汛突发事件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产生的较大影响。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统一指挥应急工作。有关方面及时调度情况。

Ⅳ级响应:收到暴雨蓝色预报时,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适当紧急措施,避免、缓解或消除各类防汛突发事件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产生的个别影响。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负责指挥调度。

六、保障措施

(一)应急保障。建立健全防汛应急管理机制,完善指挥顺畅、上下一致、信息畅通、相互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资金保障。各区和企业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企业防汛设施投入,减少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度汛。

(三)制度保障。要严格执行《市城市防汛责任追究制度》、《市城市工业防汛工作报告制度》等制度。

第6篇: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作为建设公司安全质量部主管工程师,主要负责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日常安全质量管理,防汛及应急管理工作。2018年是地铁8号线建设关键的一年,建设处于高峰期,安全形势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危险源共计156项,年已累计核销95项,开累核销110项(8号线总共342项)。危险源安全风险特别突出。按照安全质量部领导部署,我加大安全质量督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牵头开展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地铁8线通过“重大危险源网络化管理”的带动,工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得到提升,做到 “一杜绝、一控制、一减少、一实现”,全年8号线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质量事故,安全质量态势总体平稳可控。8号线共3个项目通过了成都市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初步评审,达到了安全质量部制定的安全质量年度工作目标。

一、个人安全质量工作总结

 (一)制度建设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石。根据部门领导部署,一年来,我逐步完善了各种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本年,共修订、完善《成都轨道建设工程综合应急预案 》、《防汛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防汛工作的通知》等9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公司安全质量规章制度。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

本年,地铁8号线为施工高峰期,重大危险源十分突出,盾构穿越锦江、双桥路既有线暗挖、东大路既有线暗挖、盾构建穿越西环铁路、穿越成贵铁路、东-东暗挖等特大风险源较多。根据安质部领导部署。以强监控、建台账、建网络管理为着力点,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认真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质量部对每个重大和特别重大危险源建立了动态管理台账;做好重大危险源安全专项方案的专家审查论证工作,重大危险源开工前实行验收制度,确保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和可操控性,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安全专项方案执行情况排查。并在特重大危险源施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过程中,全年下达检查通报10余次,纠正重大违章6次。本年8线建设工地重大危险点未出现一起安全质量事故,2标盾构顺利穿越9号线和黄荆村、4标盾构顺利穿越锦江、5标东大路暗挖初支已完成等特别重大风险源。

(三)日常隐患排查

针对日常隐患较多的站点采取巡查、排查、跟踪复查、突击检查、样板观摩会等多种方式查找工程实体上的差距、管理中的不足和行为上的违章违规现象。本年共防汛、深基坑、脚手架等专项检查13次,参与抢险工作6次。全年共发整改通知单10余份,其中黄色整改通知3份,协调工作发出工作联系单6份,函件5份。

(四)防汛管理

本年汛期之前,成都轨道建设公司了文件《2018年防汛工作方案》、《关于2018年防汛重点工点包保工作的通知》、《防汛管理规定》,召开了防汛部署会3次,对今年的防汛形式进行了分析,梳理了防汛重点59处。梳理了既有线防汛点30个,并实行了分级管理,其中一级既有线防汛点5个,二级10个,三级15个。同时汛前组织了3次防汛警示教育会,通过历年地铁防汛典型案例,从深基坑被水淹、盾构汛期滞后沉降、断头管封堵不牢靠等几个方面,深入剖析,进行警示教育。

本年汛期,对在建工地进行了常态化的汛期巡查和5次防汛的专项大检查,并对检查情况形成了通报,汛期共发现隐患80余处,发出整改通知6份。梳理出全线防汛重点汇水区域共计148处,统计了水泵安放点。通过检查,进一步保障地铁工程安全度汛,地铁工程防汛应急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五)修订预案,开展演练

本年,针对今年的建设形势修订了《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突发事件综合预案》、《成都轨道建设工程防汛物资标准配备清单(修订)》, 为有效应对汛期突发事件,检验预案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根据今年工程的进展情况,轨道集团公司在11号线组织了1次综合应急演练工作。同时各线路指挥部、各参建项目部共开展了专项防汛应急演练120余次。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一岗双责的安全观有待继续强化和深入

近一年来,我对岗位职责中质量安全责任认识不清,导致在工作中对安全质量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安全质量规章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差距,在危险源的动态控制上对施工单位要求不严的现象。

(二)需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

由于地铁安全质量工作复杂,新法律法规不断推出,而我现场的日常监督及内业工作极为繁重,协调与监督能力亟待通过培训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8号线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各工地的重大危险源管理

(二)严把质量关,积极做好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工程的实体质量验收工作。

(三)加强日常隐患排查,深入现场,确保各工地安全可控

(四)做好8号线优质结构、安标工地创建工作。

第7篇: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一、精心组织,全力抓好防汛工作

为有序地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全区今年安全度汛,区防指于今年1月底向各乡镇(街办)人民政府、水利站下达武防指[2014]1号“关于开展2014年全区水利工程汛前检查的通知”和武防指[2014]4号“关于下达2014年度防汛物资储备计划的通知”。我办全面落实区防指两个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抓好防汛工作,2月中旬在各镇(街办)及相关单位组织自查基础,下旬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全区14个镇、2个街办和相关防洪重点单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重点检查了堤防险工险段、病险涵闸站、河湖障碍、城区防洪、防汛物资储备、抢险队伍落实等情况。3月底,组织区发改局、住建局、交运局、水利局等部门对全区汛前准备工作及险工隐患整改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项督查。4月26日,召开了全区防汛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今年防汛工作,并于5月30日举行了全区的防汛演练。

二、真抓实干,努力做好汛前准备

1、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

全区16个镇(街办)都成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均由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各镇(街办)对防汛预案均进行了重新修订,并根据实际制定了重点区域的专项度汛预案。全区共成立各类防汛抢险队伍233支,总人数5014人,每支队伍都按要求进行登记造册,抢险人员落实到队,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防汛物资设备储备到位

今年全区各镇(街办)防汛抢险物资设备储备总体情况逐趋规范,都能按要求做到足额专库储存,分类堆放、标识明显,同时落实了专人管理。经统计,全区各单位共存储袋类60.8万只,防汛麻袋6.14万只,桩木123.7立方米,毛竹5070支,铁丝5870公斤,元钉440公斤,块石50吨,土工布2.46万平米,救生衣2095件,钢管122吨,洋铲1485把。今年防汛物资储备的一个特点是将草包换成了麻袋,草包容易损坏、腐烂,远不如麻袋坚固,同时使用起来,麻袋比草包方便,防汛效果远大于草包。将草包换成麻袋,有效提高了防汛能力,为今年安全度汛增加了新的保险系数。

3、做好防汛检查整改工作

今年全区在汛前检查中,共查出险工隐患37处,其中堤防险工21处,长度16.24公里,病险涵闸站8处,河湖障碍7处,主要通航河道险工1处,长度350米,涉及13个镇(街办)。针对这37处险工隐患,区防指向相关责任单位发出17份险工隐患整改通知书,通知书均由属地政府一把手签收,进一步强化了属地政府的责任意识,有效促进险工整改。在4月26日的防汛工作会议,区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了防汛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截止6月10日,37处险工隐患已整改完成30处,3处险工隐患正在实施中,近期可完成。

三、加强建设,提高防办管理能力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超强台风、特大暴雨和极端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日趋严重。在此新形势下,我办充分认识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制约着防汛抗旱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加强建设,提高管理能力,确保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一是积极参加局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防汛防旱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业务水平,树立工作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努力做好各项防汛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组织管理,建立机构健全、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程序规范的防汛抗旱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防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全面提升防办应急管理能力。三是紧紧围绕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全程跟踪水雨、工情,随时掌握水旱灾情信息,严格信息报制度,确保工作到位,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四、未雨绸缪,努力做好下半年防汛工作

第8篇: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2016防汛抗旱宣传月活动总结一

防汛抗旱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在即将到来6、7月的降雨高峰之际,北海市无线电管理处根据北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开展了20xx年防汛抗旱宣传月活动,并围绕普及防汛抗旱知识,增强公众防灾避险意识的主题展开了全面宣传报道。

北海市无管处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特别组织管理处的相关工作人员,结合20xx年的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计划和单位实际情况,围绕无线电管理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了防汛抗旱宣传月的宣传计划。活动开展过程中,管理处李红副主任亲自指导,科学统筹安排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为开展防汛抗旱宣传月活动提供了人员保障。此外,管理处还充分运用活动专栏、北海人民广播电台、北海交通台、网站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加大开展防汛抗旱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阶层人群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为推动群策群防工作落到实处,北海市无线电管理处将继续加大信息宣传投入,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发动和督查检查,营造良好的防汛抗旱宣传氛围。

2016防汛抗旱宣传月活动总结二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及防台风工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下,XX区防办始终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工作早部署、责任早落实、措施早到位,确保各项防汛工作落到实处,夺取了今年防汛抗灾工作的胜利,为创新型生态新城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水安全保障。

一、水情

1、雨情

XX6月23日入梅, 7月8日出梅,梅长15天,梅雨期间降雨日为7至9天。根据南河闸、板桥闸两处雨量观测点数据显示,我区梅雨期累计雨量213mm,日最大降雨量为97mm,呈现入梅略偏迟、出梅略偏早、梅期偏短、梅雨量偏少、降雨集中等特点。长江下关站最高日高潮水位7.47m,低于警戒水位8.5m。

2、台风情

今年影响我区的台风主要是第12号台风潭美和第23号台风菲特,其中潭美造成8月24日局部强降雨和大风。

区防指未雨绸缪,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健全防汛指挥组织体系,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全面进行江河堤防、水库涵闸等水利工程隐患排查和除险加固,加之今年梅雨期雨日偏少,台风影响不大,我区防汛形势总体平稳,境内江河没有出现大的汛情,城镇没有出现大的涝情,防汛防台任务顺利完成。

3、旱情

出梅后到8月中旬,XX持续高温少雨,我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最大的涉农街道板桥街道农作物受旱较重。区防指积极组织街道开展抗旱自救,累计引提水300万余方,浇灌面积8万余亩,有效地缓解了高温干旱对我区农业生产的危害。

二、防汛工作开展

6月23日入梅后,区防办立即下发通知,要求街道(园区)根据预案进入全面防汛实战状态。按照区防指的统一部署,各级防汛机构高度重视,落实防汛责任,严格执行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险工隐患排查处置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规范信息报送制度,强化城区防洪排涝,实现了全区20xx年安全度汛。

1、提高认识,超前谋划,防汛思想发动到位。

1月29日,召开全区水利科长会议,安排部署汛前准备工作。3月20日,召开全区汛前工作会议,传达全省防办主任会议精神,各街道、园区交流防汛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5月28日,XX区委、区政府召开防汛防旱工作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20xx年度全区防汛防旱工作。区政府相关领导、防指成员单位、街道、园区相关领导参加会议,各街道、园区向区政府递交了防汛防旱工作责任状。各街道、园区相继召开防汛工作会议,传达全区会议精神,部署本区域的防汛工作任务。区水利局领导班子分段、分片、分工负责防汛工作,汛期遇有强降雨天气,全部深入所负责的街道、园区一线,检查、督促并靠前指挥防汛工作。

2、细化方案,强化领导,责任制落实到位。

年初,各级防汛机构结合去年汛期出现的新情况,重新修订了各类工作预案,使预案更细、更实、更具操作性。因区领导及部门领导变化较大,区防指重新调整了防汛防旱责任驻点分工,由区委常委带领相关部门负责所管街道、园区的防汛防旱工作。区防指分为防汛值班、后勤保障、应急抢险、宣传报道、防汛督查等五个工作小组,由区领导任组长,负责防汛期间的相关工作,并对防汛排涝责任区域进行了明确划分。在进一步健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督查责任制、部门分工负责制、岗位技术责任制和防汛值班责任制同时,继续深入推行防汛河长制,把任务定到人,堤段定到人,工程定到人,督查定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拟订全区防汛防旱工作意见和预案,于5月28日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审议,为全区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防汛工作指挥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精心准备,防汛物资、队伍保障到位 。

6月6日,区防办组织开展了全区20xx年度防汛抢险知识培训班,由专家讲解长江大胜关岸段的河势变化、护岸工程、崩塌险情及防汛措施等知识,并观看了国家防总《堤坝抢险》宣教片,使全体参训人员既学到了实用的防汛知识,又增强了做好防汛工作的责任感。各街道、园区还举办了防汛消险演练活动,锻炼了防汛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实战应急能力。

防汛物资储备实行分级负担、分级储备、分级使用、分级管理、统筹调度的原则,对物资品种、规格、数量、存放地点、管理人员等登记造册。据统计,全区共储备防汛木材213立方米、三袋48万条、土工布7200平方米。此外,我区成立了以民兵、机关干部和当地群众组成的抢险队伍55支,共计1519人。

4、详实安排,周密部署,防汛督促检查到位。

各街道、园区汛前自查工作于2月18日全面开展,3月15日前全部完成,检查资料汇编成册。3月26日、5月9日,区防办组织了两次全区防汛大检查,将检查情况如实上报区委、区政府,并通报各街道,要求对存在问题即刻整改到位。从3月上旬开始,各街道、园区对泵站工程进行自查并开展排涝泵站维修保养,区堤防养护所对板桥闸等区管闸站进行了维修保养。4月23日,区防办组织全区泵站工程专项检查。在区防办加大督查力度的同时,各街道、园区也能够认真细致地开展防汛自查,并组织专业队伍清理南南河、丁墙河、柏家河等河道,确保行洪畅通。7月2日~4日,区防办组织开展了防汛值班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严肃了防汛值班纪律。期间,市水利局、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多次视察指导全区防汛工作。由于督促检查到位,防汛纪律严肃,保证了区委、区政府及防汛指挥部各项指令能够迅速、有效地得以贯彻落实,促进了防汛工作有序开展。

5、科学管理,精心施工,涉水工程建设顺利。

为提升我区堤防的防洪能力,消除部分堤防防洪安全隐患,今年,我区重点推进两项大的水利工程,即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和板桥河中小河流整治。汛前,区防办对在建工程的防汛工作做了明确部署,要求施工方完善和细化工程度汛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防汛责任人职责,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组建防汛抢险队;储备防汛物资。由于各参建单位高度重视,防汛措施到位,截至目前,我区在建工程无一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此外,堤防灌浆、河道清淤、闸站维修及街道自办等项目于3月底前完成。已建成工程在汛期投入运行,发挥了防洪排涝作用。

三、防汛工作亮点

1、防洪减灾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继续加快。

一是加快推进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特别是近年,XX区抢抓全市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机遇,在完成20xx年1.15km、2011年3.28km长江干堤应急加固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了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三期工程5.58km建设。通过3年堤防达标建设,雨花段长江堤防得以除险加固,全部达到长流规设防标准,防汛道路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了长江流域防洪体系,提升了抵御洪水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板桥河等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建设和圩区及低洼地区排涝泵站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通江河道防洪能力和泵站排涝能力,完善了新城防洪圈构建,为城市居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2、防汛防旱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今年入汛前,全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提前部署,修订防汛、防台、抗旱预案和抢大险应急预案,明确防汛防旱责任驻点分工;各街道、园区对全区排涝泵站开展自查和维修保养,对乡镇级河道、涵闸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岁修;区堤防养护所对板桥闸等区管闸站进行了维修保养,对5km骨干河道堤防进行了灌浆加固;区防办组织开展了全区防汛抢险知识培训班和防汛消险演练,备足防汛物资,从组织、制度、工程、物资、人员等各个方面,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进入汛期后,区防指高度重视,落实防汛责任,严格执行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险工隐患排查处置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规范信息报送制度,强化城区防洪排涝,实现了全区梅雨期安全度汛。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旱情,区防指积极组织街道开展抗旱自救,出动临时抗旱队伍及机械百余次,有效地缓解了高温干旱对我区农业生产的危害。同时,科学调度板桥闸,确保了江宁区谷里街道的抗旱水源。

3、防汛指挥决策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区防办不断加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了市防汛视频会议系统、防汛防旱指挥系统、水旱灾害统计报表系统、水利工情信息系统、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异地防汛会商、防汛调度和指挥、防汛抗旱信息共享、灾害预警和损失评估等。在原有10 处重要防汛地段视频监控的基础上,新增工农河闸、赵家闸二站、韩府山庄泵站监控点,为防汛指挥车加装车载视频,并与联通公司合作研制和开发防汛移动OA办公系统,从而实现了远程视频实时监控、信息自动采集和分析决策,进一步提高了防汛工作效率和指挥决策能力。

4、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统筹发展。

一是开展水清河畅河道清淤工程。今年我区完成清淤土方38.21万方,清理县乡河道8 条、村庄河塘12面,清理排涝机站进出水池杂物900平方。通过河道清淤、塘坝拓浚,畅通了农村河网水系、提高了洪水调蓄能力、改善了水环境质量、美化了沿河景观。二是对新建的水利工程进行绿化美化。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正在实施堤防绿化和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已初步呈现堤成、路成、林成、景成的亮化效果。板桥河中游整治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河岸护砌及河岸绿化建设,打造出了一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带。一系列民生水利工程的实施充分彰显了雨花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四水统筹发展的现代治水理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大全区水利工程建设,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

结合我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和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十二五期间拟定实施的主要防洪保安工程包括: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板桥河中游整治、板桥河闸扩建、工农河流域综合治理、小水库除险加固等。其中,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板桥河中游整治已基本完成;板桥河堤顶防汛道路已开始施工;板桥河闸扩建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可研;区防汛仓库征地、设计等前期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同时还计划完成秦淮新河沿线、工农河沿线及长江沿线排涝泵站改造,加快推进宁南地区、小行地区、凤台南路地区等水系沟通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防洪除涝减灾能力。

第9篇:防汛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2016防汛渡汛个人工作总结

2016年防汛度汛工作,我项目部精心组织、全体项目员工全力配合,圆满完成2016年防汛度汛任务。为了总结2016年防汛度汛经验,改进不足,做好2017年防汛、度汛工作,确保2017年安全渡汛。现将2016年郑州2-4标防汛度汛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防汛管理责任机制全面落实责任,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前提

1、为切实抓好2016年防汛度汛工作,成立南水北调郑州2-4标防汛领导小组:

防汛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 组 长:XXX

技 术负责人:XXX

成 员:XXX

防汛领导小组全面部署了汛期的具体工作。

2、制定了《2016年防汛预案》,建立《防洪度汛值班工作制度》、《预警、预案制度》等防汛制度,明确各部门的防汛任务和责任,确保在出现突发险情时可以快速的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二、2016年防汛度汛重点:

2016年汛期我项目进行渠道土方开挖、渠坡防护、以及其它临时工程施工。根据我项目汛期施工特点和汛期的主要情况,汛期重点防汛部位有:

⑴开挖基坑的防护、排水

⑵施工道路的排水

⑶高边坡的防坍塌防护

⑷贾鲁河的防汛处理

⑸弃渣场的防汛处理

三、提前做好度汛动员、做足防汛物资储备工作,为度汛打下良好基础

1、防汛会议:

2016年5月2日召开防汛动员会议,会议要求:认真落实上级防汛、度汛精神,严格按照制度实行值班,要求跟部门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充分做好各方面防汛准备工作。为完成2016年防汛度汛工作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2016年6月30日、2016年7月2日、2016年7月18日、2016年9月5日,天气预报显示将出现强降雨天气。提前召开了防汛专项会议,会议要求:人员、物资设备做好准备,加强降雨期间的安全巡查和值班上报,减少强降水对我标段基坑、边坡、施工道路的影响。要求抢险突击队做好准备,一旦出现险情能迅速到位展开抢险工作。

2、人员准备:

⑴项目部组织50名身强力壮的年轻职工组建成立防汛抢险突击队,严格遵守组织纪律,随时可进入抢险一线。一旦现险情时由经理部统一调配,为汛期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人员准备。

3、预案演练:

2016年4月15日进行了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⑴演习效果:实战性强,做到指挥有力、反应快速、处置有效,充分的展示了抗洪抢险突击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圆满成功。

⑵演练后由监理部、建管处和项目经理部组成现场演练评审团(10人)对演练进行评审:防洪小组执行抢险任务配合不够默契和装载机、自卸客车协调略微有冲突2个环节比较薄弱。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为汛期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抢险、救援准备。

4、物资储备:

建立了专门的防汛仓库,由专人进行管理。汛前备足防汛物资主要是编织袋、木桩、铅丝、块石、沙子、彩条布等,并配备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汽车和水泵等。

防汛物资数量如下:

编织袋:1000条; 雨布:600㎡; 木桩:200根; 胶鞋:50双; 铁锨:100把; 雨衣:5 0件; 推土机:2台; 装载机:2台; 挖掘机:4台; 抽水设备:4套; 自卸汽车:10台; 发电机:1台。

四、做好汛期检查、值班工作,落实措施整改

项目部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针对基坑开挖、施工道路、高边坡,加强了汛期安全检查和监管工作。

1、重视汛期安全检查,及时落实隐患整改

2016年7与18日至21日、7月26日至7月28日、2016年8月18日至20日、8月24日至8月25日、9月5日至7日,出现对汛期施工影响较大的持续性降雨,安全检查人员冒雨进行基坑、施工道路、贾鲁河漫水桥、开挖高边坡等重点防汛部位进进行巡查。发现防汛安全隐患5处,均已整改完成。

2、建立防汛值班制度,做好防汛值班记录

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汛期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设专人值班,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电话昼夜不准关机,确保在5分钟内把防汛及洪水水情全部上报到位。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内掌握险情变化情况,如天气预报显示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等影响汛期安全的气候变化,详细记录在《防汛值班记录》上。

3、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项目部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隐患,打消了施工作业人员汛期安全生产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确保汛期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五、 针对防汛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度汛工作,保证度汛安全生产

⑴开挖基坑的周边用高1米、宽1.5米的高土坎围护,减少雨水对边坡的冲刷;

⑵渠道边坡在汛期到来之前浇筑排水沟,铺设砼六角框格并植草进行防护;

⑶雨季新开挖的渠坡,土方开挖出一定坡面后及时进行排水沟浇筑、铺设砼六角框格并植草防护,防止雨水冲刷;

⑷为减少施工道路积水,路面做成鱼脊状,两侧开挖排水沟,及时排除施工道路积水;

⑸贾鲁河设置漫水桥,保持原河道的行洪能力;

⑹弃渣场进行整修,完善排水系统,临空面边坡为1:2,坡脚开挖排水沟,顶部四周堆积土坎挡水;

⑺腐殖土按照《腐殖土储备方案》堆放。用推土机整平,挖掘机拢齐,堆高5m,边坡控制在1:2之内,坡脚离临时用地边线预留2m宽空地,在坡脚四周码放装土编织袋挡坎,挡坎外开挖临时排水沟,靠近村庄处的坡面覆盖彩条布防尘,防止水土流失。

2016年防汛度汛工作已经结束,我项目在汛前积极准备、度汛期间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保证了汛期施工安全。但也存在不足,因为六角框格铺设不及时,汛期2次暴雨对部分边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刷。

总之,2016年汛期我项目以未发生安全事故的良好成绩完成了防汛度汛任务,也发现了防汛度汛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将以虚心的态度扬长避短,改进不足。20xx年的防汛度汛工作我项目部将会做的更好。

2016防汛渡汛个人工作总结

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三防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依法防洪,科学调度,做好汛期的防汛抗洪工作,有效地抗击洪涝灾害,保证了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水库无一垮坝,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一、水雨情、灾情基本情况

5月14日至16日,受较强暖湿气流影响,我区各地先后遭遇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袭击,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全区五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受灾人口30340人,死亡人口8人,失踪人口1人,转移人口11644人,倒塌房屋41间,直接经济损失1.66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2074亿元。损坏堤防9处、2.31千米;陂头冲毁38座;损坏灌溉设施99处;损坏水电站41座。

8月15日,受台风尤特影响,我区再次遭遇强降雨袭击,强降雨造成我区严重洪涝灾害。8月洪灾使全区5镇2街受灾,受灾人口46760人,转移人口14428人,倒塌房屋176间,直接经济损失15335.4545万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030.37万元。损坏堤防(土堤)67处23.4千米、堤防(土堤)决口9处2.02千米、损坏护岸13处、冲毁塘坝1座、损坏灌溉设施148处、损坏机电泵站2座、损坏水电站69座。

二、20**年防汛抗洪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责任到位。

3月29日,召开了全区三防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区20**年的三防各项工作,提出了20**年我区三防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在会议现场签订了区政府与镇政府的防汛工作责任书。2月底,根据我区部分领导岗位变动的情况,及时调整了我区三防指挥部指挥、副指挥、各相关单位成员人员。

汛期来临前,我区范围内的大型水库孟洲坝电厂、中型水库沐溪水库以及小(二)型以上水库以及小水电站工程的防汛责任书也已签订完成。各镇政府、各街道也建立健全了三防指挥机构,各镇政府与村委会也已签订了防汛工作责任书。确保了每宗工程的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的落实到位。

(二)严格巡查、科学调度,及时排除险情。

从今年2月22日开始,我区组织多次防汛安全专项大检查。对辖区内的中型和重点小(一)型水库、重点山塘、小水电站等进行重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市也组织人员对我区的三防工作和部分工程进行了抽查,并对我区的三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区三防办负责组织落实,一是组织各镇、街及相关单位、部门对辖区内的山塘、水库、电站等蓄水工程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二是洪水来临前及时通知沿江、沿河两岸低洼地带群众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三是提前做好防御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城镇积涝、局地洪涝、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危房倒塌等次生灾害。四是由区水务局抽调技术人员组成检查组,到各重点灾害易发地区进行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及时报告。五是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运行调度方案,对于出现超汛限水位运行的水库,采取预排措施和应急排洪措施,根据水库调度原则立即全开闸门放水,降低水库蓄水位,充分发挥水库拦洪错峰作用,减轻水库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并提前通知下游地区群众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三)严格落实防汛值班制度。

汛前,区三防办制订了今年的汛期值班制度,各镇政府、各街道也建立起汛期值班制度,从4月1日起开始了今年的汛期值班。各级三防机构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三防值班电话、传真、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的电话均保证24小时畅通,确保了三防信息的及时传递,为领导的指挥决策依据提供充分的保障。

如接到气象部门的重大气象信息,我区三防办立即采取了加强值班的措施:一是区三防办增加一名值班人员;二是要求各镇、街也相应加强值班力量,并由区三防办对各单位值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水雨情、工情和灾情能及时处理和传递反映。三是区三防办加强了信息的收集和甄别,做好信息的把关工作,确保了各类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避免了出现迟报、漏报和错报现象。

区三防办值班人员随时和市三防、市水文局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水雨情和气象信息并及时传递到三防指挥部领导和各成员单位。为防御暴雨洪水的指挥决策和抢险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落实三防物资储备与防汛抢险队伍。

物资储备是作好防汛抢险工作的基础与保障,是汛期准备工作的关键。我区水利工程储备了一定的防汛物资,区委、区政府要求各地和工程管理单位,加大资金投入,认真做好防汛应急器材和物资储备工作,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及时补充或更新防汛抢险应急物资和器材。尤其是存在隐患、交通不便的水库工程,必须按要求备足防汛物料,保障防汛抢险急需。

在落实水利工程抢险队伍方面。积极配合市三防办抓好省轻舟三大队、XX市防汛抢险应急大队的训练和组织动员工作,队伍要进入备战状态,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各镇重新登记落实工程防汛抢险队伍花名册,加强演练。防汛抢险队伍采用三合一的办法解决,即土地规划防控队伍、森林防火队伍和防汛抢险队伍统筹调配。各镇及时补充抢险队伍所需物品,做好保障,不断提高抢险队伍应急救灾能力。

2016防汛渡汛个人工作总结

2016年,我县的防汛抗洪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防汛部门的指导下,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加大防范力度,强化应急处置。狠抓汛前、汛中的各项工作,确保了安全度汛,较好地完成了防汛目标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下:

一、2016年汛情特点

今年,我县旱涝态势总体平稳略偏旱,汛期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洪涝灾损失相对较轻。

据我县气象资料,2016年我县1月至10月降雨量为510.4mm,与常年值减少169.4m,主汛期雨量385mm比常年减少145.5mm,但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情灾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汛期有明显的降水集中期。雨季主要集中在6-7-8月。

2、短历时强降雨多,局部性明显。在降雨集中期,多次发生局部性短历时强降雨。据我县气象部门统计,在主汛期降雨集中时段,最大降雨量达22.8mm。(7月12日)

二、全年防汛抗洪工作情况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汛抗旱物资。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加强救灾工作,汛期我局先后组织8个工作组深入羊拉、燕门等乡镇进行灾情实地调查,并指导乡镇全面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修复工作。在组织开展群众进行防汛抗旱救灾的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防汛抗旱专项资金15万元,补助水泥320吨。经统计,全年共组织防汛工作组达12批次,深入全县六乡两镇指导和开展防汛抗洪工作,并积极组织农民群众投入防汛抢险工作0.11万余人次,农民自筹防汛抗洪资金12万元。有效的促进了我县防汛抗洪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强河道治理工作。为确保河流的行供安全,在2016年汛期前,我县利用农闲,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河道清淤工作,全年共组织群众投工3000工日,重点对珠巴龙河流域域及县城驻地升平镇水磨房河及直溪河进行河道整治。

(四)是进一步做好预案修改完善和防汛责任落实工作。根据要求,为提高我县救灾反映能力,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加强了宣传和培训工作。印制了大量的防洪避险知识小册子、宣传画等,发送至每家每户,张贴于学校、村部等场所,提高社会防灾意识,确保群众对预案熟悉。防汛抗旱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的思想,做到防汛抗旱工作早安排、早布置,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做到灾情收集整理上报及时、上传下达及时、抢险救灾迅速,有效的缓解了全县的灾情。在做好抗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落实各项制度,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万无一失。

在汛前,县防汛指挥部明确了重点防汛单位防汛责任人,确定了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对汛期值班工作职责等进行了细化。

(五)是狠抓汛前检查和汛中督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4月中旬下发了通知,对各乡防汛及县防汛成员单位汛前安全大检查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各乡镇防指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了汛前安全大检查工作,并做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和跟踪督促,确保及时消出隐患。县气象、国土资源、等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也都根据各自实际,全面开展了汛前安全大检查工作,并做好安全隐患整改的检查落实和督促工作,特别是对重点部位进行了解详细检查,及时排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县防汛还联合县安监局等部分抽查了全县在建电站,及部分防洪堤、水毁工程的修复情况,督促各地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度汛。

(六)是加强防办能力建设。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今年防汛抗洪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教训深刻、值得反思:

(一)是中小河流防洪形势依然严峻,城镇防洪能力亟待提高。全县多数村寨依河而居,这些河流防洪标准较低,大部分中小河流都未设防,特别是县城所在地升平镇,受水磨房河及直溪河两条河影响,防洪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中小河流和城镇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二)是山洪灾害易发区多,监测预报预警设施少。我县山高坡陡,地理条件复杂,是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全县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面广。但由于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全县范围内无一山洪灾害监测预报站点,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三)是防汛指挥系统建设薄弱,防灾减灾体系亟待完善。我县地质地貌复杂,交通通讯不便,非工程措施落后,每年因降雨等信息不能及时进行预报和传递,防汛指挥机构不能及时进行

防洪决策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四)是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全,水利基础设施抵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能力严重不足。

(五)是小型水电站防汛意识不强,安全隐患不少。主要是一些个体、股份制小型水电站防汛保安意识淡薄,对电站水库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电站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强,监督要到位。

(七)是地质灾害防范难度大。

主要是地质灾害发生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特别是一些未列入监测点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防范工作较难做到位,突然发生险情时易造成损失

四、明年工作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

(二)是要认真开展冬春农闲时节的水毁修复工作,大力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河道清淤及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