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精选(九篇)

第1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晓沧吾兄惠鉴:

顷奉四月廿二日手书并大作,无任欣慰,兄乃乙巳年科举同案,闻之不胜快慰,在今日尚能有头衔者,已寥落晨星矣。大作七古,诚寝馈苏诗登堂入室者,与弟同有默契。弟数十年不为词,笪为冯妇,殊失谨严,乃蒙奖掖逾分,至为。至谓旧体诗前途黯淡,未敢苟同。不论紊习为旧体诗者,海内尚林林总总,海外尤甚。而在身教之下,党中央领导如胡乔木等亦刻意为之,即学生中亦有之者。窃谓宋词元曲,新体叠兴,靳体诗即能自立门户,亦不过另增一新体,未必能完全取旧体诗而代之。但问佳不佳,不问新不新。至于刊印己作,则苟可留示后人,刊印亦不为过。能否留传于久远,则只有任时代为选择耳。

前所作“天问”一词,末二韵,已改写,重录就正,并录二新作,一并呈教。专此,敬颂时绥

骑拜启

四月廿八日

东坡诗,弟十余年前,曾以一百七十首译为英文,英人某人携去,全部丧失,林书即Clark,所译均未见。又及,澹荡阁诗,弟早有之。海日楼,乃沈乙庵师曾植。水杉学名为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在各国广为种植。

胡先辅(1894-1968)字步曾,号阡庵,江西新建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植物分类学哲学博士,现代国际驰名的植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在教育上,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1948年,他与郑万钧一道联合鉴定了世界珍奇“活化石”之称的水杉,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后经各国纷纷引种。由于水杉的适应性很强,它的踪迹现已遍及世界各地,胡先辅先生一生发表有关植物学的论文140多篇,出版专著20多种,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共发现1个新科,6个新属和百数十个新种,为我国植物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他同时又是造诣颇深的古典诗人,自幼聪颖好学,三岁时即随家庭教师习《三字经》、《千字文》,阅一年即识字数千。五岁时,学完《论语》,不仅能识字达万余,而且能对仗,七岁能诗,是清末最年幼的秀才,早期的南社社员,但他的诗名为植物学专长所掩,鲜为世人所知。

郑晓沧(1892-1979),原名宗海,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是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史专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中秀才,以后出国深造,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1918年郑晓沧先生白美国留学回国后,一直在高等学校担任教学工作,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尤致力于教育学、中外古近代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代宗师,同时精通中英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的译作在我国影响最大的是美国作家奥尔珂德的的《小妇人》,《好妻子》、《小男儿》,人称“译笔忠实,笔笔生动,字字传神”、“雅丽信达”、“实为家家、人人,尤其是女子们的必读之书”。这些书当时脍炙人口,在国内以至东南亚都有很大影响,并且轰动了教育界。青年学生无不先睹为快。他的翻译水平,至今还很难有人能超越他,他同时亦爱好诗词与书法,在古诗词的创作上,造诣很深,著有《流离集》、《粟庐诗稿》等,生前他写的古诗词在1000首以上。

第2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曾经,有些人是我们永远回忆的;曾经,有些事我们一生无法忘记的;曾经,有些回忆如花开花落,每时每刻都要在我们的生命中芬芳,枯萎;曾经,有些记忆似雨骤雨疏,时而滂沱成一片汪洋,时而飘飞成漫天柳絮。

曾经,回忆经过思念的渲染才更加悱恻缠绵;曾经,往事经过岁月的浸泡才更加鲜活丰润;

岁月荏苒,是岁月,将瞬间定格为永远;是时光,将现在演变成过去;是怀念,将过往深情为暮恋;是思念,将往事深刻为铭记。一切的瞬间,一切的永远,一切的暮恋,一切的思念,都是温暖我们的理由,都是我们不能舍弃的记忆。

有谁能分清今朝和往事的界限?又有谁能辨别现在和过去的距离?今天于不经意间便蹉跎成了昨天,现在倏忽间就陈旧成了往事,侧耳聆听,是谁在绚烂的夕阳下唱着那首古老的歌谣,回首凝眸,是谁在落日的余晖里渐渐老去?

曾经的往事,是我们想要刻意遗忘的,却偏偏刻骨铭心,有些回忆,是我们不想温习的,却偏偏在心中百转千回。

曾经的往事,如烟,淡淡地,轻轻地,倏忽间就飘散在岁月的风尘中,渺无踪迹;曾经的往事,如雾,朦朦胧胧,看似近在眼前实则遥不可及;曾经的往事,如风,轻轻掠过心湖,便吹皱一池春水;曾经的往事,如雨,淅淅沥沥,潮湿了心情温润了思绪;曾经的往事,如酒,辛辣绵醇,泯一口,便沉醉不知归路;曾经的往事,如茶,清香缭绕,不待细品已自沁入心脾;更有一些往事,坚硬如礁石,每每有思念的潮水涌来,便浪花四溅,激起几多辛酸,几多痛楚,荡起几多悲伤,几多忧郁。

曾经的往事,适合在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一把摇椅,慢慢地低吟;

曾经的往事,适合在美丽的黄昏,几朵流云,几声柳笛,悠悠地念起;

曾经的往事,适合在闲适的雨天,听风观雨,饮酒品茶,沉沉地追忆;

曾经的往事,适合在寂静的夜晚,观星赏月,徜徉月下,默默地回味;

曾经的往事,适合尘封在记忆的深处,永不开启……

可是,有谁能真正做到该忘记就应该忘记,记住那刻骨铭心的往事?倘若如此,生命中将删除多少的痛苦和悲伤,只是不知道,若回忆过滤掉伤感和忧郁,只剩下甜蜜和温馨,那么,回忆,还是否值得我们如此钟情,如此沉迷吗?

第3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过去的试题,千般是虚词和实词的近义词选用。而2006年出现了句子(古诗文)、词组以及词合并在一起的选择判断题。例如天津卷第2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_____”,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_____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_____,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精妙绝伦

[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个意象的选择项是对的;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说经历过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比喻经过大风大浪,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就不足为怪了。再说“积淀”与“积聚”。积淀,既有积累,又有沉淀的意思;而积聚,是“积累”的意思。因此,民族精神只能用“积聚”搭配了。“精妙绝伦”与“完美无缺”:精妙绝伦,景致巧妙得没有能和它相比的了;完美无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因此,用“完美无缺”形容杨柳青木版年画恰当。

[答案]c

二、“名句名篇默写”的新题

名句默写,一般出句、对句为常见题型,2005年开始出现了按照题干的内容要求默写名句的新题。请看全国卷I第13题的第(2)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咸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

[解析]这是要求根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题干填写名句。

[答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古代诗词鉴赏”的新题

从近年的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来看,一般以对唐诗宋词的赏析为主,而且以五言律诗或七言绝句居多,单首诗词为主。题型大多是问答题,不外乎从内容到艺术手法去设题,以两题或者三题为常见。今年湖南卷所选择的却是《红楼梦》中的诗,也没有具体的题目,只有“提示”语。如第14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从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妖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荚,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古代诗词鉴赏的开放性题型,它可能成为今后高考古代诗词鉴赏的一种趋势。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所谓的鉴赏只有高下之分,而没有错对之分。当然,这里的错、对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这样的开放性题型值得学习借鉴。另外,本文的“提示”暗示我们,要从两首诗中找出采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描写了诗中的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意境,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在下笔之前都需要读懂。

[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四、“语言表达”的新题

“语言表达”题一般形式为“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这类主观题来看,试题一般为:给某个消息拟导语、用限定字数来压缩语段或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意思、图文转换成文字表述等,前两年还出现了写对联、拟广告词、写串台词等形式。而2006年福建卷第17题别开生面,出现了这样的题型:

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荚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答:____。

[解析]首先要注意答题的“提示”:“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此句中包含了三个信息。其一,“续写”只能接在该文的末尾;其二,作为“结尾”,应该是一个结句,要能够高度概括以上两节文字的意思的中心意思;第三,至于“画龙点睛”,则要求语言要言简意赅,切中主旨。

第4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各位先生、女士,欢迎来到碣石山景区来领略古碣石的绝美风光。

[介绍碣石山]

碣石山是古今有名的观海胜地,也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神岳”。

碣石山由燕山山脉猛伸过来的上百座颠连起伏的山峦组成,群峰逶迤,绵延答数十里。它的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位于昌黎城北这一字排开的群峰障岭正中。大家看,这仙台顶的顶尖突起于犹如刀削斧劈一般的宽阔山胸之上,呈现的是圆柱形,多像架设天桥的柱石直插云霄,显得是那样奇险、峭丽。更加神奇的是,在海上航行,又茫茫沧海向这里眺望,恰似一个天造地设的导航标石。大概正因碣石山有着如此独特的形貌,从远古时起,这座渤海沿岸的奇特山峰就成了北方沿海地区醒目的地理坐标,被古人记入了《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等古代地理名着。《尚书•禹贡》记冀州入贡之道时云“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说的就是碣石山为循海入河必望的目标。

[行至碣石门]

欲蹬碣石,先进碣石门。

迎面扑来的着两座椭圆形小山,夹成的是碣石山自然天成的门户——碣石门。相传,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来到碣石山求仙观海,就是在这里向碣石山顶礼膜拜,令丞相李斯在这里的山崖峭壁上刻下着名的《碣石门辞》。《碣石门辞》上的“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记载的秦始皇北巡碣石这一年为巩固统一而拆毁战国时留下的以邻为壑的水、陆长城等险阻的功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讴歌的是刚刚统一天下的封建社会歌舞升平的理想景象。

“往事越千年”。据史书记载,自秦始皇起,到唐太宗止,在公元记年开始前后的800年间,先后有七位帝王在这里留下旅迹游踪;如果加上领兵去辽东和高丽鏖战,途经这里的晋宣帝司马懿和隋炀帝杨广,来国这里的皇帝就有九位之多。只是,如今我们在碣石门这里倒映碣石群峰的碣阳畔,已很难想象当年秦皇、汉武等帝王是怎样前呼后拥在这里蹬临着高大而险峻的山峰了。

现在我来提一个问题,秦始皇为何要到这里,到碣石山一带海边求仙呢?

[去水岩寺途中]

这主要是因为碣石山在春秋战国时代,同中国古代的神秘文化和古代航海家的探险活动发生的密切联系,成了所谓仙人的产地,成了不少笃信神仙说的人心目中与深海中传说的三座神山紧密相连的神岳。

《汉书》的编撰者,东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名着《西都赋》中吟有这样一句诗“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吕延济在注着句诗时明确指出“神岳,即碣石也。”

不能不令人敬佩的是,秦始皇河汉武帝来拜神岳,主要是通过求仙而求长生不死,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笃信“神龟虽寿,犹有终时”,“东临碣石”时不再信拜神求仙那一套,而是为了“以观沧海”,领略大自然的绝美风光。曹操应该说是古老碣石的真正知音。

[行至水岩寺]

我们要登上千古神岳碣石山这海拔695.1米的主峰,领略曹孟德沉醉过的“碣石观海”胜境,,须由宝峰台上的这座相传始休修于唐朝以前的千年古刹——水岩寺举步攀援。

在唐朝后期有个叫刘叉的诗人曾在这上依青山,下临秀水的名山古寺,吟出一首质朴÷畅快的五言绝句《爱碣石山》:“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从这首段歌中,我们不难得知,在胜唐的梦坐到尽头时的碣石山,曾给忿而离开的韩愈、独行到这里的孤傲诗人何等古老峭峻的感觉。

[行至曲径通宵处]

水岩寺东边这座山名香山,因极似一座香炉而得名。

我们可以在这香山挺秀之地“倚石听涛”赏飞来石,探龙潭洞;当然,我们若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应把这一级级的石阶踏在脚下,品味“曲径通宵”的意境了。

[行至天门山]

这里是蹬仙台顶的第一道险隘,夕日极其险要的天门第一所在地——老鹞子翻身;如今山崖已经修整,不用在贴壁而过了,完全可以轻松自在“振衣千仞”了。

[翻过地二道险隘老虎口,至望海长廊]

不知是谁给这千仞绝壁上的怪石林立的缓坡,起了这样一个颇带滑稽味道的名字:把式场。在着能耍把式,翻斤斗的半山腰,前些年依山靠崖,修建了这座可以初品曹操诗境的望海长廊。这里已经隐隐能听到天风,约约望到海涛。只是这座修得颇有气势的长廊,是给不打算或难以再登上碣石绝顶的游人设置的。大家若不想半途而费的话,不妨在这里好好休息一下,准备一鼓作气,冲上顶峰,去淋漓尽致的领略“登碣石而小沧海”的壮阔景观。

[登上仙台顶]

“山登绝顶我为高”大家已把天阶踩在脚下,来尽情的看看“众水朝宗来眼底”俯瞰沧浪气万千“的海景吧!

对了,那里是滦河入海口,那里是七里海、翡翠岛,是黄金海岸,是南戴河,北戴河,秦皇岛,是秦皇岛港口锚地,再远是依稀可辨山海关老龙头。

第5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吴雨辰惆怅十二首

夜澜人静心凄凉,临风凭栏情何堪,思绪跳跃脑海中,红尘逐事唏嘘多。

似水流年兮醉酒癫狂兮一生何求兮书几分悲欢曲写几分离合歌

题记

雨辰梦醒吟( : )

吴雨辰文

月锁重帘雾绕楼,菡萏羞藏初恋念。

沧海桑田路茫茫,山水隔别情愫远。

花开花谢怨流光,韶华逝水情何堪。

烟雨红尘为谁醉?泪眼朦胧无尽愁。

斜风细雨葬落花,凄迷等待憔颜瘦。

重回雨巷忆相守,一缕无奈阴霾回。

相守偕老难驻留,倾尽柔情蔓延忧。

一弦清音过轩窗,天隔一方谁来听?

夏夜晓月悬天边,寻觅流星望银河。

折柳成笔赋相思,采云铺纸诗歌留。

暗香流苏满荷塘,蝉鸣静夜惊残梦。

泪撒暗夜风相伴,湖水无声蛙并啼。

孤单寂寥诉无处,酒醒夜半更思伊。

雨辰凄凉曲

吴雨辰文

冷冬夜寒霜染天,更深梦醒一声叹。

呕心抽肠情和爱,触目崩心成云烟。

拎酒单影去寻醉,临风凄歌眼泪多。

伤到疼处寝难安,酒入愁肠诗成殇。

时光流逝去人远,瑶琴一曲离别歌。

陌上空望谁相陪,紧锁心酸寂寞伴。

夜半钟声心含悲,痛思苦吟付瑶台。

短诗惆怅字忧伤,淡词苦涩叹长天。

五百会晤已擦肩,一笺相思无处寄。

冷笑回眸人生路,风雨坎坷沧桑长。

思绪凌乱伴落花,袖纳风寒飘零人。

把箫梁祝曲凄惨,苦楚千年断肠怨。

此首改编[红尘陌上多少伤]歌曲试唱中

【雨辰古城醉吟夜】

吴雨辰文

日月如梭冬已深,青砖黛瓦夜游魂。

星辰寥落烁天边,幽微馥郁汴梁城。

漫步苍凉醉三更,婆娑错落凌乱影。

曾经沧海踏逐浪,蓦然回首搁浅伤。

透过时空携沧桑,岁月侵蚀半醒间。

舞台华丽戏主题,黯然谢幕台上空。

褪尽昔日孜一人,风花雪月已转身。

惊鸿一瞥一瞬间,转瞬即逝伤离别。

樱花灿烂容易逝,纠结落寞扰心伤。

豆蔻年华去难留,寂静尘封幽怨梦。

过客匆匆早陌路,时光荏苒不相认。

满目琳琅看红尘,岁月迷离心蹒跚。

霜花抹杀叶残碎,风摇枯枝满地落。

醉卧北风寒双袖,诗题夜空万籁静。

三生石畔未了情,变幻莫测终成幻。

容颜苍老轻一笑,一泓柔情奈何桥。

[雨辰思念曲]

吴雨辰文

遥望星空夜苍茫月照斜影心伤悲

窗前仰望星漫天手摘一颗寄怀念

夜风相思叠纸鹤刻入心扉剪不断

月光身影淡惆怅往事涩苦撕肺伤

聆听夜色忧涟漪回忆歌曲一遍遍

记忆有痕断有伤苦痛难磨堵心慌

思念日夜不停歇心里溢满全惆怅

思念憔悴胡乱想如隔三秋日如年

思念牵肠又挂肚转辗苦楚又难眠

思念凄楚心澎湃茶饭不思寸断肝

思念惆怅更忧伤三更惊梦撩人狂

思念寂寥晚宁静失眠凝视谁倚窗

[雨辰醉徘徊]

——-吴雨辰文——-

细雨轻盈独自站凝望秋菊开满坛

姹紫嫣红花丛中融合弥漫花幽香

牵念无形心深处醉卧东风惆怅叹

挣扎抗拒与心斗顷刻苦楚无限伤

月满西楼人不寐煎熬痛苦身心累

笑容僵持若冰霜牵念猖獗撕绞痛

时光飞转不停留惊涛骇浪月影斑

坚强执着苦煎熬心魂飘逸穿沧桑

难忘痴爱心间印刻骨铭心泪流年

缠绵文字早生疏旧梦破碎词堪殇

天长地久变陌生厮守夙愿已成空

忍别哀伤游诗海执手阑珊不再求

[雨辰憔悴调]

吴雨辰文

听雨凭诗苦涩念沾墨淡赋泪做笔

流年霜降即将临秋去花残染枫红

独奏一曲歌离别前尘往事化云烟

雁迁南飞鸣声声天涯何处是归鸿

愁诗入醉浊晨露伤词侵心观日暮

缘尽汴桥含心酸怨气冲破九霄云

誓言私语融入水相携甜言早随风

山高水远已隔断破镜重圆成梦幻

光阴如梭去匆匆经年青丝添银色

苍茫野外冢荒芜回首再看碑文寒

[雨辰秋感怀]

吴雨辰文

独倚窗台纳凄凉梦断南楼心悲伤

秋水长天夙愿远一曲浅唱覆沧桑

魂牵梦萦一念牵紧握疲惫泪湿衫

鸿轻流露相思去愁煞白发谁人怜

披风饮露对天鸣长叹一声催落花

仰首叶落雁成行闭目眼角泪滴连

捻花折月窥红尘愁绪万千遗恨多

凝目迢迢天涯路残风萧瑟更添伤

穹苍漫琼阴云聚飒姿影单多悲廖

沾字吟醉指染诗依疲偎倦梦纳词

人生离合多无奈烟消云散弹指间

别时容易见时难清傲冷眸啸长天

一盏清茶忆千缕低吟清风伤怀时

半壶白酒心更愁心碎神伤思幽幽

[雨辰断肠篇]

吴雨辰文

多情总被无情伤浅墨渲染诗连篇

残歌断唱何成殇愁容满面无笑颜

红尘不过一场戏深情缱绻悲常待

透悉忧怨难看穿灯火阑珊红尘伤

藏尽今生所有伤慕然回首泪染面

何解愁容淡相悲划破纸张淡墨飞

红尘陌上孑影游相思苦眼夜更长

浮云散尽终为空一曲弦音醉逍遥

暮天烟淡恨幽怨誓言成空泪辗转

缘起缘灭皆虚幻伤心欲绝彻心扉

昙花凋零蝉歌绝依风听雨心凄凉

游走沧桑迢递路为谁无声守空房

精神恍惚沐朝霞失魂落魄暮色染

笔写惆怅千万句难尽心中断肠词

[雨辰悲伤曲]

吴雨辰文

黎明淡品昨夜梦缘来缘去一场空

苦酒化泪空寂寞深藏念想在心中

多少人生坎坷路悲欢离合亦为何

今年不知明何处长叹今生无知音

翻过太行皆不是遥望黄河不见尾

漫漫红尘一条路沿途心酸多少回

流年岁月不等人雾流散荡任东西

晨风掠起悲思绪混沌半生鬓添白

倚栏听风春花落心碎像雨又像云

人生似梦辗转间轻足一弹千万里

缘生缘灭衷情散伊人相还无归期

古风悲调笛箫曲淡词飞舞诗相依

雁翔碧空人已远一人独思洒清泪

雨辰不知离人伤孤自憔悴单相思

雨辰思故乡

吴雨辰文

醉卧岁末知寒冷,霜花满地异乡景。

万丈红尘再繁华,百年风月烟云湮。

倚扶风寒身微颤,挥袖荡去一念伤。

星光做笔露为墨,画梅融入太行雪。

墨染深冬心凄凉,黄河彼岸杨柳残。

长相厮守已却步,执笔风尘苦楚行。

流年风华荡无存,泪染面颊邹纹深。

忘却离别回眸处,一腔柔情入尘埃。

风烛残年将殆尽,时空飞转一瞬间。

誓言破碎难相聚,徘徊心生思乡情。

雨辰黄河触景感

吴雨辰文

清风碧云天飞莺,白霜满地不见绿。

浪花荡漾传歌谣,渔舟停泊催烟袅。

雾馀水畔黄河堤,空碧悠悠杨柳残。

忽逢幽人生面孔,如觅水影漪流中。

触景问诗目盈泪,独依寒风轻叹词。

红尘眷恋已擦肩,拙笔淡墨伴流年。

剪断相思写伤感,黯然忧郁辛酸伴。

极目忧思更纠结,几声愁绝缱绻殇。

醉梦奈何桥

吴雨辰文

闭门关窗醉卧床,天旋地转灯光闪。

思绪零乱心含伤,醉回梦里奈河畔。

黯然回首肠断处,熟悉身影飘身旁。

柔风柳下坐对奕,彼岸花香花蕊艳。

三生石上雕歌谱,奈何桥上烟花荡。

冥火笑笑笑凄凉,幽水流流流哀怨。

第6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长子。他自幼聪敏,精于骑射,长于诗词。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他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级升为一等侍卫,深受康熙的宠爱。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二月,他扈驾出山海关,登澄海楼,游姜女庙,写下《浪淘沙・望海》、《浣溪沙・姜女庙》、《长相思》等优秀词作。其中《浪淘沙・望海》,浮想联翩,雄襟万里,词笔纵横,想象奇特,构思深远,俯仰古今,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咏海佳作。原词如下: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万里长城,历来被喻为横贯神州东西的蜿蜒苍龙。明长城起于山海关,长城在这里延深入海,好似苍龙之首,故名老龙头。老龙头城台上,明末建有澄海楼,崇楼面对渤海,背负燕山。登楼极目,澄波万里,叠浪千重。清初康熙、乾隆诸帝东巡,都曾在这里宴饮群臣,观海赋诗。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二月,扈驾东巡,登临澄海楼:他在《浣溪沙・姜女庙》词中,有“澄海楼高空极目”的句子,《望海》一词应是写于此时、此地。

词一开始,词人面对波涛滚滚,雾气迷蒙,风云莫测的海上奇景,不禁发出“蜃阙半模糊”的惊呼。“蜃”是海中蛟龙的一种。“阙”是富门上的高楼。“蜃阙半模糊”描绘的即是这种海市蜃楼的幻景。开篇首句,立即展现出风云变幻,景象万千的海上奇观。词人在“澄海楼高空极目”中,眼前是白浪滔滔,涌卷于城头和足下,远处“蜃阙”若有若无,似隐似现,怎能不为之“惊呼”赞叹呢?

接着是“任将蠡测笑江湖”句。《汉书・东方朔传》中有“以蠡测海”句,其注是“蠡,瓠瓢也”,即俗称之葫芦瓢。用瓢测量海水,怎能知海之大,海之深?

据《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河伯因为没见过大海,自以江河为大,沾沾自喜。及至:“顺流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按以上的引证资料,可以理解“任将蠡测笑江湖”句,意思是,任凭那些“以蠡测海”和没见过大海的人,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去吧!他们的浅薄无知是多么可笑。下句“沐日光华还浴月”,显然是出自曹操《观沧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原意是日月在大海中轮回运行,好像在万顷波涛中出没,景色是那么壮阔、绮丽。纳兰性德将这一意象进一步扩大,比喻大海的浪涛沐浴着日和月,日复一日地使日月光辉更加灿烂。这一想象,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曹氏的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大海的壮丽,引发了词人出海遨游的向往,于是写出“我欲乘桴”。《论语・公冶长》篇中有:“子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就是俗称的小小竹排。词人遐想着要乘桴出海饱览大海吞吐日月,沐浴光华的奇景,于是,开始沧海神游,浮想联翩了。

下阙的“钓得六鳌无”就是“我欲乘桴”的承接,从乘桴出海,自然就会联想到在海上垂钓。据《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而不动。”

接着还说:“而龙伯国之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鳖,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彦。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这就是“六鳌”一语的出处。

既然六鳌已被钓走,“钓得六鳌无”这一问句,就更加显得意味深长,耐人深思。能钓走的已经钓走了,没钓走的还有九只,仍顶戴着三山。白居易的《长恨歌》说:“忽闻海上有三山,脚在虚无飘渺间。”三山本在虚无中,还能钓得到其它巨鳌吗?不过,即使什么也钓不到,那美丽的神话传说,也足以引人入胜了。词人最终只能“竿拂珊瑚”,虽然什么也没钓到,轻拂一下“珊瑚”也还是十分惬意的。

茫茫大海,已多次变为桑田。据《太平广记》:麻姑,古仙女,建昌(今江西南城县)人……年十八,貌美丽。她自称:“已见沧海三为桑田。”并且说,“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如今,蓬莱水域是否又清浅了呢?沧海是否又将变为桑田呢?词人的担心,只能请教麻姑。词人将麻姑的故事,信手拈来,融入词中,固然是为了丰富词的内涵,但又何尝不是通过观海,慨叹人世沧桑,古今兴亡呢?

最后,词人从推想又回到现实。“水气浮天天接水”,眼前海色迷蒙,海天一色,不禁发出“那是蓬壶”的询问。据《拾遗记》:“海上有三山,其形如壶,方丈曰方壶,蓬莱曰蓬壶,瀛洲曰瀛壶。”“那是蓬壶”句,与前面“桑田清浅”相接,给读者留下的是疑问,是神秘,是迷茫,余味不尽……

《望海》词的大意是如此,但如果进一步探索,《望海》词不论是在词的取材和创作上,或在艺术表现方法上,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第一,《望海》词在短小篇幅中,赋予其丰富内涵。词人在一首54字的词章中,不仅展现了大海的瑰丽和辽阔,还囊括了天地、古今、人神及诸多历史典故和神话故事传说。其容量之大,用事之多,涉猎之广,想象之奇,较其前代词人都有所突破。以少总多,本就是传统诗词的特点之一,而《望海》一词,不仅容量空前加大,而且涵义深远,余味无穷。“任将蠡测笑江湖”,既是对大海的赞叹,又是对见识短浅之人的讥讽。“我欲乘桴”,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妙用,寓世道兴衰的深奥哲理。“桑田清浅问麻姑”,寓有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传统诗词的高度概括,无比精炼的写作特点,尽现于词中。当前,不论是传统诗词或新诗作者,都应很好学习和借鉴《望海》词的这种写作手法,才能创作出新时代的精短佳作来。

第二,《望海》词是纳兰性德词中豪放作品的唯一“特例”。纳兰性德一生短暂,卒年仅31岁。其词作现存340余首。由于词人前妻早亡,痛断肝肠,后来在扈驾远行中又常苦苦思念新妇。因此,其词作大多充满哀愁、幽怨、缠绵的相思之情。其词风凄婉清丽,历来被词家认作是“婉约派”词人。然而,惟独其《望海》一词,一反词人的感伤基调,“词中以欢娱惊喜的心情,豪迈激越的笔调,又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铺陈渲染”,在纳兰词中“却是特例”(张秉戍《纳兰词笺注》)。然而这惟一的一首“特例”却足以说明词人艺术才华的出众,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说《望海》词是纳兰词中的一朵奇葩,绝不过分。

第三,《望海》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词自晚唐、五代形成之后,题材局限于“花间”与美女。至北宋,题材内容才由宫廷、深闺,扩大到市井歌肆。继由“大江东去”的咏史怀古,扩大至“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同仇敌忾。此后,长期没有明显的突破。而《望海》词的出现,将词引向大海,成为一首用词的形式歌咏大海的较早佳作,从而进一步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在词的创作和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第四,《望海》词全面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词自诞生后,一直被认为“别是一家”,大多作者以抒情为主,婉约缠绵,被认作是主流。特别是与屈原、李白一脉相承的浪漫主义词作,更是罕见。而纳兰性德的《望海》,开始从虚幻的海市蜃楼写起,思潮奔腾,浮想联翩,将读者引向美丽的神话世界,最后在水天一色的迷茫中,发出“那是蓬壶”的惊叹,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构写全词,使它放出耀眼的异彩。就在纳兰性德写出其词的同时,康熙在《登澄海搂》一诗中,也写出“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尽梯航。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的咏海诗句,诗的最后同样发出:“阆苑蓬壶何处是”的赞叹。不难看出《望海》词的浪漫主义情调正是康熙王朝统一强大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反映。看来浪漫主义的新声大曲至清初才出现绝非偶然,纳兰性德适逢其时。

第五,先后歌咏同一海域的两阕《浪淘沙》不一定是偶然的巧合。1954年的《浪淘沙・北戴河》,与纳兰性德的《浪淘沙・望海》歌咏的是同一海域,用的是同一词牌,二者有无内在联系?据近年出版的《文史古籍批语集》,可知对纳兰词中的《临江仙・塞柳》、《江城子・咏史》等都写下过批语,说明不但精读,而且研究过纳兰词。博览古籍,精通诗词,浏览过纳兰全词,留意过《望海》词,是完全有可能的,可见同用《浪淘沙》词牌不一定是一种偶然性的巧合。

第7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高高在上的男孩子喜欢了秀丽的小诚,当她踏着铃声跑进校门,他喊住了她,递给她一本书。晨曦微露,他的黑发在阳光的照耀下眨着碎金般的光芒,微笑比天空还晴朗。

那本书里,夹了一张纸条,写着一句诗: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从字面上理解,它说的是,尽管万花向我献媚,我置身其间却懒得采摘,因为呀,我自身修养很好,也因为呀,我真正中意的人是你。

那是个没有网络的年代,我跟小诚分头去查资料,彻底搞明白了诗句的出处。原来,更有名的是上半句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它脍炙人口,一般人都有所耳闻,我们对望一眼,心花怒放。对方是那么美的人,又送来这么美的情意,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之恋爱一场,又有何妨’

那真是个天真无邪的好年代,一句诗就能俘获一位少女的心。小诚的豆芽恋开始于那个初春,她成了男孩子的女朋友,也成了女生们的公敌,我从此落了单,远远地看着他们你来我往,天天见面还天天写情书,花团锦簇的句子极尽动人之能事,看得我心里既黯然又向往。在十几岁的我看来,爱情非要如此,古典、文艺和优美才是值得讴歌的。

呵呵,我们怎么会知道,有时候,文如其人只是看客们的心愿。诗歌再深情,也不过是文人的消遣而已。小诚在两个月后失恋了,男孩子转而去追逐别的女生了,她被伤得彻底,回来找被冷落多时的我,我坐在图书馆里,默默地推过一本书给她看。

写过最专情诗歌的诗人元稹,本身并不是个很专情的人。他对远房表妹崔莺莺始乱终弃,不愿与她成婚的理由凉薄而牵强,令人发指:

昨天我一见崔莺莺就不能自持,数日来废寝忘食,只怕没有几天好捱的了。如果明媒正娶,又要纳采,又要问名,几个月的时间我可能就会相思而死了。

于是他拒不娶她。这是多么典型的混蛋逻辑啊,更绝的还在后面,这个写得一手感人情诗的无赖说,过去的殷纣王和周幽王,据百万之国,国家强盛,然而一个女子就让他们亡国了,众叛亲离,死无葬身之地,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我的德行不足以胜过妖孽,只有忍情,和她分手。

抛弃了崔莺莺后,元稹另娶女子韦丛。成婚的第七年,韦丛奄奄一息的时刻,元稹和比他大11岁的薛涛如胶似漆,诗词酬唱。第二年,韦丛病逝,元稹离开了薛涛,写下了美丽的诗句诉说对她的思念:“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却没有任何行动,听凭薛涛在成都无限凄凉地隐居,终身未嫁。

然后,男人继续寻花问柳兴兴头头,纳妾娶妻忙个不停。人品低劣至极,却不妨碍他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世人感念诗中的情感,又有多少人知道真相是怎样的呢?

第8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伟大摇篮。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进行文明创造的重要基地。黄河奔腾向前、百折不挠的气势,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精神的生动写照。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一个地区。黄河流域作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地带的时间,长达三千多年,全国七大古都中的四座,西安、洛阳、开封和安阳在黄河流域。

我们的先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史记》到《资治通鉴》,许多不朽的辞章典籍,是在黄河地区诞生的,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不朽的光采。黄河引出了无数的优美诗篇这些诗句千古流传,至今仍洋溢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关于黄河洪水灾害,史不绝书。从先秦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两千五百多年内,黄河下游共决溢一千五百多次,大的改道二十六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元代诗人萨都剌在《过古黄河堤》中就写道:“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七朝古都开封,历史上曾六次被黄河水淹没。《清明上河图》描绘的那个繁华的东京汴梁,如今就湮埋在九米黄土之下。一九三八年,蒋介石下令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人为水患,洪水波及四十四个县市,淹死八十九万人,一千二百五十多万人受灾,情景十分悲惨。

第9篇: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范文

西沉自称为“诗坛草根”,他踏上仕途,却于政务闲暇之余,喜好谈道论艺,对写诗尤为热衷。他的诗词不乏对时风针砭,意欲匡正引导,能引起诗学旨趣的共鸣。纵观他的诗歌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古朴悲凉,在一定程度上有边塞诗学思想的演变趋势。如《乙未仲春和梁征瑞云危嶂》:

绝顶瑞云心茫然,满坡汹涌绽杜鹃。

天涯孤烟伴落日,古道清冷迭嶂山。

一帘幽梦怀远古,万丈豪情上九天。

吟诗只缘忧社稷,挥手沧海变桑田。

诗歌中的景物被心境延伸。峰顶涌云、杜鹃绽放、孤烟落日、古道嶂山、远古幽梦等等虚实相间的意象所产生的意境,信手拈来,似乎随意一摆,却独具匠心,景物与心境浑然一体。在他的诗作中,也有自谦悲凉的诗句,如《甲午寒露月夜白塘湖兼和友人》:

秋风送凉露寒衣,夜里白塘月下姿。

万缕波光神莫测,千丝细柳弄潮时。

暂抛庙堂心烦事,且吟江湖自由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尘间冷暖鱼可知?

自谦悲凉的心境却含有自信,这种诗句也是他的诗作特点。如《甲午重阳感怀兼寄友人》中的“重阳岁岁秋风瑟,绝顶欣望日西沉。庙堂高兮江湖远,岿然微笑一草根。”清晰,简单,但是意味深长。诗句包含人生沧桑所获得的智慧与欢乐,以及自我安慰的力量。“唐风宋雨皆过客,篆骨隶筋遗旧痕”“心追宁静水,志随淡泊山”“甜酸苦辣行裹里”“对天弯弓缰绳重”等等。

他善于采用新的视角观察人生,寻求独到的发现和体悟。由此,他的诗往往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艺术涵盖力。如《壬辰谷雨有感》:“谷雨雾迷蒙,山隐鸟无踪。阴晴是天气,冷暖即春风。云乱苍茫处,暮色看劲松。庙堂自淡定,江湖亦从容。”其诗句感情沉郁,含蓄隽永,富有哲理,形成一种坚实硬朗的诗风。

《西沉诗选》中有许多是对家乡景物的抒情。如《辛卯白塘湖漫步》:“细雨茫茫雾未消,腊梅绽放醉枝梢。白塘湖畔游人尽,鸟隐波平心寂寥。”他的诗词有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田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诗句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有关白塘湖的诗他写了好几首,如《甲午正月白塘湖公园赏梅感怀兼和友人》:

湖畔红梅故地栽,寻春踏绿鸟徘徊。

芬芳溢树蜂新闹,花瓣纷扬缀旧苔。

绝代风华她独绽,寒妆冷韵最难猜。

笑看峰岭浮云过,阅尽风霜独自开。

西沉诗词丰富的思想和简练精致的语言,即使是以家乡景物为题材,也能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如“聚纳百川连大海,润泽兴化胜江河”(《壬辰岁未读阿钵走进木兰溪感怀》);又如《登湄洲岛鹅尾山即事兼和友人》:“静坐鹅山心自明,秋风帘卷海波横。长天借我清凉意,依旧潺潺流水声。”再如《登壶公山感怀》:“壶山登顶极目望,莆阳盛景放眼收。故土肥沃连阡陌,港城崛起通五洲。文献名邦挥神袖,海滨邹鲁竞风流。但愿祥云能致雨,恩泽众生写春秋。”

尤其是他的诗歌以浓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表现诗人个人的命运和情感,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意境宏大开阔,浑厚有力,富含民族文化底蕴,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如《壬辰岁末读书偶感》:

天健地坤缘有魂,安身立世当深沉。

千山万水从容过,跌宕起伏精彩呈。

顺逆高下安然处,宁静淡泊气均衡。

如梭岁月流不尽,大爱无疆免纷争。

西沉诗词的最大特点是写诗瞬间感觉十分锐利,却不讲究形式技巧,不被平仄格律束缚。他完全打破格律与成规,用反传统的艺术手法给人以启发。他写诗很随兴,却寓意深刻,能从意念或感觉出发,给人以反理性和神秘性的新鲜感。他的笔下似有瞬间的感觉和闪忽不定的诗意,自我的感悟在诗中不揣着掖着,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最真实的自我。

他写诗时的坦诚,让人在阅读时也变得坦诚,仿佛经历了一次日光浴,感受到他内心的阳光,“花开无序树犹梦,顿悟洞开自然门。”人生在许多艰难的时候,要靠自己制造出来的阳光取暖、照明。有体温的诗才能超越种种挖空心思的文字游戏。如“天高风送爽,海阔浪消愁”“人间必有烦恼在,宁静淡泊胸中灯”“杞人犹患天下事,匹夫有责却空谈”“风生快意起,豪气冲云霄”等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