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精选(九篇)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

第1篇: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现场阅读是指利用业务学习部分时间,改变过去常见的一人讲、众人听的方式,由校长室印发经典、实用、耐品的文章。组织教师当场阅读并在文章下面撰写阅读感言,校长室根据每个教师的感言,有针对性地回复(每次不低于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二),并根据教师需求开展专题讲座。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校的现场阅读凸显了三个重要功能:

一是教师通过阅读中外名家的旧著新篇和当月刊物的精品文章,大大拓宽了教育视野,通过写感言,增强了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思考能力以及用自己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每次开展现场阅读,我自己先读先写,把我认为的精彩句段用字体加黑、加下划线重点突出,以“按语”的形式告诉教师们推荐本文的原因和我的切身感受。教师们的感言更是丰富多彩,教师们的表述也由最初重复文中的话,到逐渐与文章共鸣。产生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文字也越写越通畅。

二是开辟了一条校长室与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高效途径。在教师的感言中可以真实、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在交流中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的努力方向。下面是两位教师的部分感言和我的回复。

(一)看了文中做班主任的种种艺术,我深有感触。我在时隔多年又重新走上班主任岗位的今天,深深感到要做好班主任是多么不易,我只能在最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尽力去做好每一件班级事务。一周了,我也有很多想法,都在我的博客里了。(回复:已看了你博客中的“班主任一周小结”,写的真的很好!既有自己亲身体会,又有生动鲜活的例子。坚持写下去。何愁妙笔不能生花?)(二)文中说要多动笔写文章做科研型教师。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我们不是作家,但我们有第一手的资料,我也曾尝试动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可惜寄出去都是“石沉大海”。如果学校能举行写论文的相关培训,请经常获奖者讲讲自己的经验。或许能让我们走上一条捷径。(回复:动笔写文章并不一定都要为了发表。急功近利反而会浮躁。动笔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那是科研型教师的工作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至于你提到的论文培训,我也赞成。)

知道了教师的心声和需求,仅仅书面回复还不够,校长室要着手解决。像最后这位教师流露出想写却又写不好论文的教师还有多个,我们就开展“教育科研研究周”活动,邀请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来校分学科面对面地指导,并作了专题讲座,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

三是同事之间多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集中研讨的针对性。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份阅读材料。五、六十个教师因为经历不同和认识差异,写出来的感言就有多个角度、多种说法。

第2篇: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论文摘要:在英语学习中听力异常重要。但听力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反而使其成为许多学生的共同弱.点。校园英语电台是提高听力的有效途径,因其能提供大量的练习,可克服听力学习中的许多不良习惯,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能帮助提高听者的听力技巧。

“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口语的符号系统”。川在早期的语言活动中,人们始终以语言为工具。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虽日趋丰富,但有声语言的交流依然头等重要不可替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要接受、处理、储存大量的有效信息,主要靠有声语言,而不是视觉形象或其它感知方式。而听则是有声语言交流的一种主工方式。美国语言学家保罗·兰金(paulrankin)认为,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听占45%,而说、读、写共占55%。英语教育家l-g-亚历山大(l-g-alexander)则认为,听、说、读、写依次互为基础,“不听莫讲,不讲莫读”。川可见听的练习对学会一门外语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也对大学生基础阶段英语听的能力作了具体要求:“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一150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与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此,不管是为贯彻教学大纲,还是为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听力都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WwW.133229.Com

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母语的过分依赖、词的形义分离、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匣乏、词汇量偏小、个人心理障碍等,致使听力成为许多学生的共同弱点。这种现象早已引起人们对旧的学习方法的反思及对新的学习方法的探索。业已形成的共识是,大量科学的演练是提高听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校园英语电台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1.英文电台是大量练习的便捷方式

语言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许多学生缺少的是正是大量的实践。我校2000级本科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每周斩力练习时间6小时以上者15.4%,4一6小时占24.3%,2一4小时占40.6%,基本滑课外练习占20.7%。在后两者中,缺少听力工具者占70%,缺乏适当的听力材料者占49%,没有时间练习者占36%,其它占8%。可见,实践不够是导致我校学生普遍听力偏差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j清况,我校英语电台通过音频、调频两个频道每天早晨、下午课外活动、晚间三个时段播放5个小时以上,为广大学生开辟了一条练习听说的途径。收音机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学生在教室、食堂、路上、寝室随时随地皆可收听英语节目。

2.电台英语可以弥补课堂听力练习不足,帮助克服自主听力练习中的许多不良习惯

对我校2000级本科生英语听力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下进行听力练习时,往往边听边参阅书面材料。这样就形成视觉先人的现象,造成阅读习得称行而后跟听,信息的输人方式亦随之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听力练习的效果。电台放音就避免了阅读习得的先行参与,强迫听觉办人,这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大有好处的。其次,在听的过程中,听者有依赖母语的习惯,对所听材料的理解要经历一个由英语到汉语的心译过程,这种思维转换大大延长了反应时间,造成理解滞后。

电台放音同一时段内连贯讲述、不可往复、不可暂停,强使听者逐渐适应英语的语流,直接使用英语思维,逐渐摆脱对母语的依赖。美国语言学家克拉伸(s"krasshen)在其“语言习得”(acquisition)理论(1982)中指出,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更为重要,只有通过大量言语信息的直接刺激,学习者才能自由地应用目脾语进行交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束缚。

3.电台英语可提供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听力材料

西方语言学家krasshen(1982)提出了最佳语言输人的条件:能被理解的、有趣而密切相关的、不以语法为纲的、大量的。我国学者庄根源在此基础上又加以补充:“最佳语言输人应是自然的语言,最佳语言输人应是口头语言”。毫无疑问听力也是一种语言输人。课堂教学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材料并不类似于真实的“生存环境”,而电台的英语材料则是从大量的视听材料中遴选出符合要求的、多层次的、妙趣横生的听力材料。其中有语言规范、比较容易、可用于校音与跟读的材料,如《新概念英语》;题材广泛、具有真实语境的材料,如《走遍美国》、《校园英语》;生动有趣、时尚新潮、能及时反映文艺、体育、科技及其它社会动态的材料,如《疯狂英语》;难度较大、语体正式的报道或传统经典的文学作品,如cctv英语新闻、《音乐之声》等。

4.电台英语能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交际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交际。人们普遍认为语演与文化的交融才是合理完整的交际方式。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文化因素,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不同语言代表的文化差异的认识,这样就会形成文化障碍,在交际中出现语用错误。电台英语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语境真实,蕴含大量的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到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消除文化障碍,避免语用失语。

5.电台英语能提高听者的听力技巧

第3篇: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6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改革等原因,地区差异日渐悬殊,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农村地区既落后又贫穷,以致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资源稀缺,教师队伍良莠不齐,这些都给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跟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鉴于此,本研究将结合新课标,在理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对广西梧州市、玉林市周边几所农村小学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简单的成果,研究发现:广西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且城乡差异显著。通过我们对广西玉林、梧州的几所农村小学的调研,并结合我们在市区小学实习时的观察了解,我们提出了关于提高广西欠发达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对策:学校领导要重视口语课堂,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校内外资源资源来进行口语教学,平时多观看有关的教学视频,将训练学生口语这一教学内容渗透到每一门学科当中去;创设贴合生活的交际情境,教给学生日常生活与人对话的方法、技巧,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擅于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勇于表达的欲望,在学生取得进步后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在生活上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要求学生在交流中要文明用语;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阅读书籍、查找资料、参加培训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希望我们提出的建议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口语交际概念界定

孙汝建在《口语交际理论与技巧》一书中指出,口头语体是在面谈交际情境下产生的,它又可以分为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谈话语体是人们日常相互交谈的一种语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口语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口头语言、视听工具以及非言语因素(如表情、动作等)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活动,是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即时性的言语互动行为"。

2.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现状分析

2.1领导对课程认识不深。通过分析问卷,我们可以知道,学校及领导方面对于新课标的要求是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更多地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由语文老师来进行。在调查中有学生跟我们反映,校领导们的观念里,学生学好书本的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才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要义,至于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

2.2教师自身影响结果。大部分农村老师对新时代下对人才的需求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农村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只是让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算国家实行的是素质教育的政策,但在农村的实施力度不够。我们分析产生的原因有:

(1)教师课程认识肤浅。大多数农村教师因为自身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特性,未深入研究该课程的理论基础。这样就容易导致对学生实施的教学指导不足、课程不能顺利开展、缺乏多样性的教学评价,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教育素养不足。教师自身缺乏研读课程标准的能力,在教学中过分倚重教材,缺乏批判创新精神,并且没有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

2.3农村小学生自身原因。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有些老师也会注意教给说话的技巧和艺术并鼓励学生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发表意见,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喜欢程度并不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发音声音小、口语表达不清晰,且他们较喜欢跟同龄人交谈,很少或者不敢跟老师交流。总结原因如下:

(1)农村学生比较胆小、性格内向。储备的词汇量不多,年龄较小,口头交流的经验不多,且多用方言进行交流,导致他们在口头语言交际时,出现了用词不当、语不成句、语序颠倒等现象。

(2)学生阅读量不足。在我们去的几所学校,其中只有两所学校有阅览室,就算有阅览室但藏书量也很少,学生除了学校发的课本很少有其他的阅读书籍,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宽,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语言材料的缺乏。

(3)家庭教育欠缺。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普遍缺少现代城市文明生活的经验,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在农村家长的意识中,把孩子送到学校,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除了知道孩子的成绩,家长不用管孩子的日常学习。而且这些地区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忙于生计无暇注意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别说是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2.4乡村人文环境的影响。

(1)方言与普通话的运用不恰当。学校的走道里虽然贴着"请说普通话"的标语,但整个校园说普通话的人却很少。不管是开会,还是上下级之间传达信息都是用本地方言进行。更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使用方言进行教学,他们觉得用家乡话上课更易取得教学效果,并且这对于语言传承及地区有一定的意义。他们没有意识到,当学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方言却很难起到与人沟通、传达信息的作用。

(2)课堂用语不规范,教学素材落后。口语交际的素材主要依赖于课本和老师的"旧经验",课后没有阅读来源,不能满足学生口语发展的需要。

3.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的途径

3.1对学校及校领导而言:上下重视,落实口语课堂。学校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培养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的学生。若是本校没有相关的人才或资料,应多鼓励学校的老师到有经验的学校进行参观调研、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平时也应多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2对教师而言:积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充分课内外的有用资源进行口语教学,也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目的、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向老师请假该怎样组织语言,到人家家里做客怎样有礼貌、文明地与大人交谈,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榻萄素材,只要老师认真观察、细心发掘,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3对学生而言:认识到学会说话的重要性,自己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欲望,在与人交谈时学会倾听,并能就对方的观点谈谈自己的想法,要学会在各种谈话情境中熟练运用谈话技巧,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1)学会倾听、学会专注。在与别人交流时尊总理解对方,听清别人所说的内容,不随意打断活插入,在别人说完后再进行交流应对,这需要学生的专注和文明懂礼。并且要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特别重要,小学生专注力集中时间很少,这样的学生在上口语交际课堂上也不会有很大的收获,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或要做什么,这样教师的引导也是没有发挥作用的。

(2)勇于表达,文明用语。由于家居住宅分散,性格孤僻,语句上的表达吞吞吐吐,不敢言语,害怕别人笑话。怕羞是低年级口语中的一大"敌"。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脏话,不使用不文明的语言,这都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健康发展。

(3)提高交际应对的能力。"说话"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是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活动,谈话也要注意对象和场合,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考验一个人说话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如果对方是同龄人,那就不必说太多的客套话,只需用正常说话的态度就可以。如果对方是长辈或者学校领导、老师,那就得多用敬语,说话要文明、得体。每天的生活都有变与不变的方面,说话也是如此。不管是在哪一种交际场景中都要根据对象和地点说出合适的话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4.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的方法

4.1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发现有效的课外资源。教材是所有认知材料中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相联系。对于难以购买其他学习材料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教科书极为重要,教师应对此多加利用。

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启明灯和引路人,应该及时鼓励和帮助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对他们的行为采用多样评价方法进行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发扬长处,改进不足。让每个学生多接触外界,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生活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去。

4.2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允许方言参与口语交际。普通话作为我们的国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说普通话为荣,而方言,就是我们的第二母语。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方言也可以作为辅助的教学资源,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引导学生正确文明使用者两种语言。

总之,卓越的口语交际能力能让一个人更容易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它是一个人生存于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小学生都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应当作一个长期又伟大的工程来实施,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提高重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那么一定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娜. 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都玉华.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彭勇,张小华. 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144-146.

第4篇: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论坛 思想 促进 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55

主题式的教研论坛是立足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 思想上实现三个“促进”、三个“转移”

主题教研活动的实施,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入手。所谓“三个‘促进’”即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为本;以促进学校科研发展和解决教学问题为本;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为本。而“三个‘转移’”即实现“角色转移”――学校管理人员要转变角色,深入课改一线,成为新课程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实现“重点转移”――把学校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课堂教学实施与研究上;实现“目标转移”――把教学研究目标转移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用科学方法研究新课程实验最需解决的问题,验证新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 目标上要实现三个“统一”、三个“加强”

通过主题论坛活动,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克服慵懒习性,师互帮互学思想;努力将教师思想统一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统一到学校科学发展的建设行动上来。

通过主题论坛活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的能力;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加强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3 行动上要实现三个“确定”

首先要确定研究主题。可配合学校所申报的课题研究为总提纲,结合课堂教学及教育现象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后确立每个阶段的小主题。其次是确定角色分配。每次活动均要设主持人、值学人、个案提供人、中心发言人、记要人各一位。围绕同一主题,做到职责分明,工作各有所侧重。最后还要确定事务分工。角色不同,其分工也不一样:每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主持人由分管领导或教导、科组长担任,在论坛活动中起活动衔接及活动总结的作用。主持人负责提炼教研主题,分配好其余角色。而值学人负责提供与教研主题相关的学习材料并收集整理活动的全部资料装订成册。学习材料要有一定专业水准,内容新颖,对教研主题有指导意义。活动资料包括活动备课表、学习材料、教研个案。个案提供人负责个案的来源与呈现,可以是公开课、录像课例、文字材料等。所提供的个案必须切题。中心发言人要有发言稿或发言提纲,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陈述,提出解决问题策略。每次活动一般可以安排2至3人,每人发言时间约在5至8分钟。记要人负责会议记录,其他过程性活动材料的入档工作。

4 过程上要实现三个“充分”

主题论坛活动,注重过程性的科学、合理的安排。而充分的活动准备,是确保活动效果的前提。由主持人提前一到两周分配好角色,并通知本组教师做好活动准备。充分的活动流程,体现活动的流畅性常规性。主题论坛教研遵循“值学带动学习、说课解释意图、个案展示观摩、课后反思得失、主讲切入主题、评课促进交流”的流程进行。而充分的活动展示,则是活动必须的具体内容。这里面还包含了值学组织主题学习,即由值学人有所侧重,简明扼要地组织主题学习;个案呈现及反思;中心发言和主题讨论,与会成员在中心发言后进行自由式主题谈论,也可以进行对话式中心发言;主题总结,即由主持人对活动情况、预期成果达成等进行总结。

5 效果上要实现三个“要求”

主题论坛活动,不仅要求过程的流畅性、科学化,更要求活动效果的考量。首先要求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暨主题式论坛活动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其次是要求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最后要求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

第5篇: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文章标题:作风整顿第一阶段总结材料

为切实开展好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工作,进一步加强我校行风建设,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和谐、快速发展,我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扎实做好了学习动员阶段的相关工作。现将本阶段的活动开展情况总结于后。

一、认真制定方案,广泛宣传动员。

1、为使我校作风整顿工作落到处,收到实效,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刘东贤任组长,副校长罗波任副组长,班子成员袁道雄、廖德华、匡建国、谭德钏、团队负责人、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干部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下设作风整顿办公室于学校行政办公室,由罗波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学校成立了五个作风整顿学习小组。语文组:组长江秋林,联系领导罗波;数学组:组长苏勇,联系领导廖德华;理化生组:组长伍爱明,联系领导谭德钏;英语组:组长贺华林,联系领导袁道雄;政史组:组长贺小辉,联系领导匡建国。

2、认真制定了工作方案。学校认真分析了干部职工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详细制定了《XX初中集中开展干部及教职工作风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和《高兴初中干部作风整顿学习动员阶段实施方案》。结合方案,具体拟定了学习动员阶段的具体安排意见。

3、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了学习动员会。12月13日,学校召集全体教职工召开了学习动员会,书记校长刘东贤、副校长工会主席罗波分别作了动员讲话。会上,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了《XX市教育系统集中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工作的实施方案》、田书记和屠书记在全市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高兴初中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安排。向全体教职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统一了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4、干部作风整顿办公室制作了作风整顿宣传专栏,书写了宣传标语,设立了举报信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现场宣讲等有效渠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习、讨论,收了良好的效果。

1、我校给全体教职工每人印发了《XX初中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工作实施方案》《XX初中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工作学习动员阶段实施方案》《学习动员阶段具体安排》、分发专用笔记本、心得体会材料纸和有关学习资料。12月16日、17日,教职工认真自学了《文选》、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并认真作好了学习笔记。学校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对其进行了抽查。

2、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收到实效。学校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央关于严禁党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言行,提高了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自觉性。

3、全体教职工深刻领会学习内容,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了学习心得交流会,总结了学习效果。同时,学校干部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职工的心得体会进行了评比,评出了部分优秀心得文章并对其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建立健全了学习的长效机制。

为使学习活动得到深化,我校建立健全了相关学习制度。

一是建立了授课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和部门领导主动承担专题辅导任务,主要领导授课不少于一堂,力求内容的思想性、实效性、适用性有机统一。

二是严格考勤制度,凡不按要求参加本次学习活动的,一律按学校工作纪律制度严格逗硬执行。

三是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要求学习交流必须人人参加,人人撰写交流材料,组内人人进行交流。

四是建立了反馈制度,要求干部职工时常深入教师、学生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是健全了考评制度,学校干部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随时对教职工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教职工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挂钩。

四、存在的不足。

第6篇: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为了强化学生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与2008年3月积极申报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协调发展》的课题研究。依对该课题工作的时间和探索,学校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的教育、教研体系。现在广大实验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此次课题研究中。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确立了具体的研究目标

1. 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自主积累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由在阅读中不会积累语言过度到能积累有价值的语言,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主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2.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构开放而又活力的课堂,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摸索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积累语言的方法,策略,技巧,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二、 根据教学实际确立具体的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搜索有关语感培养和加强语言积累的文献资料,通过复印、做文摘卡片、专题索引、读书笔记、存光盘等方法处理、归类相关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 案例研究法。整理和提炼比较科学的、富有成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形成典型的研究个案。

3. 实践反思法。针对课题研究中不断生成的一些新的问题,通过集体备课,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形成新的研究目标,并付之于行动,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4. 经验总结法。对在时间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三、 在时间研究过程中,认真落实“四”个精心

(一) 精心筛选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校课题小组与实 验教师一起制定了小学生应阅读的图书内容。语文课本上那些文字优美、充满时代气息的文章非常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欣赏、理解了课文后,背诵全文或喜爱的段落。同时,充分利用好与此次课题研究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积累伴我成长》,因为那里面的文章篇幅短小,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阅读、背诵。对于各年级的学生,课题组要求低年级以童话、寓言、儿歌为主;中年级增加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精彩段篇;高年级加强对优秀古诗文及名家名篇的诵读积累。目的是使学生在感受这些语言美的同时,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提升语言素养。

(二) 精心安排

为了充分利用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课题组要求广大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外资源,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的语文材料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进充满人文气息的语言积累环境中。

1. 提供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规定每周有三个早自习为晨读,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段篇领悟、诵读。每周五安排一节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谈体会,做交流。每天学生在家阅读要保证30分钟。

2. 合理利用图书资源。我校有较为丰富的图书,课题组规定每周利用两次课外活动课,对学生开放图书室,学生可以自由借阅,并规定学随时摘记好的词句段篇,每月进行一次图书交流活动。

3.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段篇都要分门别类编辑成册,装进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各班定期评出优秀生。

4. 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实验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定期收听、收看远程教育录像课以及名师名家的观摩课,拓展学生视野,扩大积累范围。

5. 强化写。学校要求参加课题实验的学生每人要有一个“日记本”,要随时摘记好的词句段篇,或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描写身边的人、事、物。学校每月对学生的日记做一次全校规模的展评。

(三) 精心指导

要想学生在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训练学生掌握积累短篇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四种方法:

1. 熟读成诵法。它包括主导词背诵法、提纲背诵法、手抄与背诵相结合法。

2. 摘记法。教给学生圈点勾划,批注,摘抄,写体会,做读书笔记,记诵精彩段篇。

3. 归类法。对摘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篇,一个阶段做一次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记忆。

4. 活学活用法。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获得知识,督促学生在交际与作文中活学活用所积累的语言材料。

(四) 精心检查

有检查才有落实,有测评才有促进,课题组定期对实验班级加以检查评定,成果给予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积累的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查,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1. 口头交流。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位学生进行两分钟展示,或背诵精彩段篇,或即兴演讲。活动课上让学生轮流背诵优美语段,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2. 开设专栏。利用班级“图书角”张贴搜集到的精彩段篇。利用黑板报的“学习园地”推荐著名作家的名作品。

3. 开展多种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作家作品知多少”,“小小书市”等读书汇报,阅读欣赏活动。

4. 进行评比。定时定期地进行评比,采用擂台赛等形式,设立“读书之星”“小博士”“采蜜大师”等形式,通过一系列评比,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

四、 研究成果

第7篇: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职;电子类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83-0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按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考虑到学生专业的工作岗位实际情况,注重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训,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学生以后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专业英语翻译或对外技术交流打下基础,可以更快捷地了解到电子行业技术的国际发展成果,促进其自身知识体系和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电子类高职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及销售.以及电子设备及仪器的安装、使用、管理、维护、调试与维修等工作。很多时候接触到的产品操作说明、技术资料等都是英文。因此,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必须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普遍强调基础英语教学,重视学生的英语能力考试通过率,长期以来给学生造成学英语就为“拿证”的观念。对于专业英语,认为只是对基础英语的补充,可有可无。使得专业英语在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充当“鸡肋”的角色。专业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课程内容如何设置缺乏理论性指导和科学性的补充。教材知识陈旧,跟不上现在日益发展的电子技术的更新换代。

当前,高职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英语语言教师;另一类是各专业课教师中的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这两类教师各有其优缺点:英语语言教师的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能够详尽的帮学生分析段落的层次,句法结构,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专业英语的翻译往往词不达意,对于一些专门的表达方式和术语往往仅限于字面意思的理解,无法使学生把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专业课教师虽专业知识广博深厚,但英语语言水平相对偏低,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侧重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及专业文章的翻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中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大都是各自为政,很少在教学中与其他教师交流,没有专门的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高职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再加上专业英语本身比较枯燥,教学管理者听之任之的态度,学生心目中几乎认识不到专业英语在其知识结构体系中重要性和必要性,无法预见专业英语教学在以后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前景,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从而导致专业英语课堂上旷课、缺课现象十分严重。学生自由散漫的态度和行为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精力投入,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常常是敷衍了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作深入探讨,期末考核简单地采取翻译形式单一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无法发挥专业英语教学本来应有的作用,违背开设专业英语的目的。

二、电子技术发展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随着大规模集成技术和EDA技术的发展,芯片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越来越困难。而大部分的参考资料都是英文的。比如单片机、EDA开发软件KEIL、PROTEL、QUARTUS都是英文的操作菜单,PLC、变频器的说明书也是英文,如果我们要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就必须看懂这些材料。要与外商进行技术交流就必须会用英语表达我们的技术上的要求和困难。所以,学生除了会看之外还要会说,会交流。要变“学”英语为“用”英语。要把掌握的专业词汇,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运用到实际中来,培养实际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把专业英语作为一项技能来培养。

三、改进专业英语教学的途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

依据电子技术领域和职位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作用,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教学计划应按专业需要突出技能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使之具有阶梯性、广泛性和实效性,把语言和专业知识合理结合应用,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追求实效。

(二)重视教师团队建设,加强教学方法研究

学院应加强专业英语师资培养,一方面,引进一些既有英语实践能力又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双语教学人才,令一方面,重视现有教师的培养。鼓励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教学交流和观摩学习,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和实践。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英语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适应教学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电子类专业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堂作为语言实践训练的场所,使学生由主动变被动,注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实训室、教学仪器、电子设计软件等强化教学效果。

(三)“定做”合适专业英语教材

高职电子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要体现“实用、前沿、适中”三项原则。“实用”是指教材内容和结构要符合国内、国际日常性专业英语使用习惯,主要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惯用的业务材料和情景话题。“前沿”是指信息要新,尽量向学生展示最先进、最及时的专业知识,否则,则需要教师自己经常搜集整理一些新的添加、增补材料。比如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器件资料,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一些应用软件等等。“适中”是指材料内容难度要适中,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学材料不要过度晦涩难懂。尽量采取常见词汇和句型结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专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是高职整体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轻视或者摒弃这一环节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英语教师,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岗位专业英语应用需要,有效体现高职教育“以职业英语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培养目标,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学者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8篇: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途径

作者简介:王青(1976-),女,湖南涟源人,长沙学院外语系,讲师;邓满秀(1979-),女,湖南沅江人,长沙学院外语系,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1207035-71)、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编号:2010YBB019)、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2ZK31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58-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深化,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合格的口译员极其缺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小城市口译人才非常短缺,尤其急需能在外事、经贸、旅游等领域担任一般性口译工作的应用型口译人才。什么是应用型口译人才呢?应用型口译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双语能力和基本的专业知识(即“外语+专业方向”或“外语+专业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口译技巧,能担任一般的商务洽谈、外事接待、涉外旅游等口译工作的口译人才。这类口译人才不需按照高级口译如同声传译员那样高标准、高投入、长时间来培养。与高级口译员相比,应用型口译员从事的口译工作难度较低,适合一般院校大多数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也符合目前各高校外语专业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目标。

一、本科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1.口译市场需求状况

国内口译市场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形,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处于塔尖的是高级口译人才。高级口译人才主要承担涉及经济、文化、贸易等国际会议的交传和同传工作;处于塔中部的是中级口译人才,他们主要负责国际贸易谈判、招商引资等口译工作,要求比会议口译稍低;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初级口译人才,也称为联络陪同口译员,主要是从事外事接待、陪同旅游等联络工作。随着经济旅游的大力发展,这部分口译员的需求量最大。口译市场的需求层次化,口译员的培养也要多元化。高等院校口译人才的培养必须准确定位,明确口译人才的层次。通过对长沙各高校和部分用人单位的走访了解到,由于长株潭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飞速发展,长沙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虽然跟大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但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同时,长沙作为内陆城市,因其经济发展的特点,需要的主要是从事商务洽谈、生活接待、旅游陪同等中、初级口译人才。

2.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双语水平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1]口译是一种复杂的信息转换过程,涉及到语言和文化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三大环节。口译的即席性、现场性、现实性、限时性等特点要求合格的口译员应该具备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以及对两种语言的转换和对译能力。其中流利的口语和敏锐的听力是两项最基本的技能。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口译课一般在大学四年级开设。通过三年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口语方面要达到发音正确、语调自然、语流顺畅的要求。听力方面要能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如CNN)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答;听懂电视时事报道和电视短剧中的对话。语速为每分钟150~180个单词,听两遍可以听懂,理解准确率以60%为合格。[2]国际口译工作者协会创始人之一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认为年轻译员要具备能听懂以每分钟150字的平均语速进行的自发讲话的意思这一能力,口译技巧教学才可以有效进行。[3]由此,仅从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来看,英语专业四年级本科生似乎可以达到。高等院校顺利完成英语基础课程学习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便可以进行口译课程的学习。

二、本科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口译市场的需求状况和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双语水平,应该结合应用型口译的特点和要求对现有的口译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1.合理设置口译课程

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首先要了解应用型口译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口译课程。广外仲伟合教授的译员知识结构公式是KI=KL+EK+S(P+AP),即:译员应掌握的知识(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双语知识(Knowledge for language)+百科知识(Encyclopedic Knowledge)+技能(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4]针对应用型口译人才,笔者对仲教授上述译员知识结构公式构成的解读是:双语知识是指译员要能熟练地运用原语和目的语,具备双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百科知识是指译员的知识储备,是口译理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译员各方面的背景知识积累和译员在某领域掌握的专业知识;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的操作能力,不同于口语,口译技能是译员知识结构的核心。因而,口译课程的设置应以译员的知识结构的构成为框架,充分考虑如何从语言能力、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口译技能三方面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

首先要夯实语言基础,坚持本科阶段开设听说课。口译如同笔译,涉及两种语言和文化。口译员要具备双语能力,既要掌握两门语言的的词汇、语法、语篇等知识,还要熟悉两门语言的文化背景。基础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特别是听力课和口语课的开设。因为口译涉及理解和表达两个步骤,其表现形式为听和说。只有加强了“听”——口译的基础和“说”——口译的媒介,才能谈到从语码的自由转换到用口头形式转达发言者的原意。[5]因此,听说是口译的基础,应该做到本科阶段四年不间断。其次,要根据社会需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口译工作涉及众多领域,应用型口译员应该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原语,正确地用译语表达。学校在进行专业课设置时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对特定领域的口译员的需求。专业课既是外语基础课的延伸也是口译课程的辅助。口译员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实践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专业课可按分方向设为专业必修课,也可以将部分设为专业选修课,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来选择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口译课程的设置以口译技能课为导向。口译技能是口译员知识结构的核心,“在专业口译教学中,口译技巧的系统传授和口译技能的系统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内容。”[6]口译技能是口译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口译技能训练包括:口译短期记忆、口译笔记、口译笔记阅读、连续传译理解、目的语信息重组、数字传译技巧、跨文化交际技巧和口译职业准则[7]及译员专业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训练。针对应用型口译员的特点,教师要将实用的适合初中级交传口译员的口译技巧作为重点,在口译材料的选择上也要由易到难,选取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符合的材料,这样学生在反复练习中能将这些口译技巧和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运用自如。可见,口译技能课程在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口译教学要将口译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口译教学与实践。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过程本身为中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8]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主体,而教师也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导学者和帮助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相互合作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思考,研究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考虑口译课的特点和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教学模式,教师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主导者。此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可以根据真实的口译流程来设置。真实的口译包括三个步骤,即译前准备、口译实战和译后总结。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可以按照这三个步骤进行。刘建珠认为译前准备=双语能力+专题知识+文化意识+口译技巧+职业准则。[9]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数组,课前提供口译的内容或者仅提供主题,布置学生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课堂口译材料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背景知识,从具体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为课堂口译实战做好准备。在口译实战环节,创造仿真的口译场景非常重要。课堂模拟口译以学生为主体,通常是一名学生担任口译员,其他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相互协作完成口译任务。之后,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点评。根据需要,有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口译训练,充当某个角色。模拟口译实战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增强了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译后总结是学生口译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通常由学生自己先总结,班上同学评价,任课老师点评组成。译后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为以后的口译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3.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

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口译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使他们学以致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或自编教材,也可以利用网络选取教学材料。口译材料的选取应结合具体情况和教学特色。首先,教学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口译课的核心是技能训练,难度过大的材料会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的理解上,而忽视了技能的掌握。其次,要突出口译课的实践性和真实性。教师要对口译材料进行筛选,选取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反映真实场景的如商务洽谈、旅游接待等材料。再次,口译材料要具有时效性,及时鲜活的口译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口译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即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具有一定的口译实践经验。而不少院校口译课教师既无相关资格证书也无从事口译工作的经历,在课堂教学上只能“纸上谈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学校聘请社会上的职业口译员担任教学,这样既弥补了师资的不足,也体现了口译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学校也要加大对师资培训的投入,想方设法深化对现有口译师资的专业化培训,如有计划地分批安排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到广外、上外的高级翻译学院脱产进修或支持教师参加暑假短期口译师资培训,另一个办法就是聘请职业口译员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这样既经济又快捷。总之,为了提高口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势在必行。

三、结论

总之,高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口译人才需求的层次化要求其培养向多元化发展。一般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双语水平基本达到了口译学习的要求,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特点符合各高校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目标。因而,高校要针对口译的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德明.高级口译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Z].

[3]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玛丽亚娜·勒代雷.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汪家荣,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213.

[4][7]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A].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C].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161-168.

[5]陈文安,张明林.整合课程设置,优化口译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2003,(6):113-116.

[6]王斌华.语料库口译研究——口译产品研究方法的突破[J].中国外语,2012,(5):94-100.

[8]何克抗.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J].四川教育,2001,(1):42-43.

第9篇: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一、表达训练型

以语言训练或写作方法、技巧的训练为切入点、载体、手段、目标,同时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情感,让学生为表现生活的“真味”而积极进行表达训练。

语言的训练如象声词的运用,形容性词语的运用,某些句式的运用等,写作技巧训练如怎样写好开头、结尾,怎样写具体,怎样写人、记事、写景,怎样写静态、动态等。比如训练怎样写好开头。教师先让学生反思自己以往作文在开头上的妙处与败笔,总结出“开门见山”“交代事由”“提出问题”三种好的开头方式。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材写作。其目的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好开头。

二、实践体验型

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观察、制作、实验、游戏、竞赛、辩论、访谈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担当观察者、实践者、研究者的角色,从动脑、动手、动口中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并随即让学生以此活动或观察对象为题材,从不同角度写出作文。这种“现炒现卖”的“素描”式、活动式的习作活动,使学生对素料记忆犹新,比较容易表述真实的见闻和感受。

三、设境想象型

设置并将学生引入某种假想的情境并担任角色,通过设身处地地体验,获得一种经验和感悟,然后以这种想象的情景和结果为题材写出作文。其形式有两类:1.现实性想象作文。一种是想象未来社会的现实情况,如,《未来的……》〈20年后的……〉〈假如我是……〉还有一种是以现实为原型,经过加工、组合、想象,编创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文学性写作。2.虚幻性想象作文。包括童话作文、神话作文、科幻作文。童话作文和神话作文都可以使用拟人、夸张、渲染等手法。但神话作文角色的主观性更强,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而童话作文中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也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如写长颈鹿可以夸张它的脖子有多么长,多么神奇。而想象它的牙齿比老虎的还锋利就不合情理。科幻作文的特点最为独立,强调想象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可以有科学设计、科学童话等不同形式。

四、素材挖掘型

每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生活,对周围人与事的认识、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自身,处于模糊或不清醒的状态,自身难以发觉。这就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激思,唤醒学生平时已积累却“沉睡”在脑海中的有关素材,使它们在脑海中清晰起来、活跃起来,从而写出具有各自特点的习作来。其形式一般有两种:1.面线点,即由教师宏观调控写作题材,引导学生从中选择出个性化的题材内容构思写作。例如引导学生在一次办队报的活动这个“面”上抽出“线”:自办队报的过程中的趣事、人物、简介等,启发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各自选材、自由命题。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点”:围绕题目,选择行文思路,具体构思谋篇。2.由点到面,即由一个细节、一点感受生发开去,逐渐联想起整个画面和情景,追忆起事情的来龙去脉。其程序一般为:关键词扩为完整句扩为段落(进一步说明前因后果及具体情景)写出全文。

五、汇报交流型

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按有关要求在课外搜集的资料或调查研究的成果,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写成叙述性或研究性的习作。这就要求在课前安排学生用充裕的时间开展观察、访问、调查及亲身参与体验及相应的语言积累等活动,收集好资料。在课堂上搭建平台让全班学生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在选材时,学生要以自己搜集的材料为主,并通过比较、鉴别和筛选,吸纳别人搜集的有价值的材料,写出有个人特点的习作。

六、交际实用型

在作文课上,要创设一种类似于真实生活的情境或直接把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按照假设的或真实的书面交际、实用的需要,“为生活而作”,写出有实用意识或实用意义的习作,训练在实际生活中的写作能力。比如海报、广告词、说明书、对联、实录、活动纪实、研究报告、书信、导游词、建议书等。在习作完成后,尽可能体现出习作在实际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比如让学生为班级、为学校写建议书,完成后,教师要尽可能协调班级、学校针对建议书上的某些内容作出回应。

七、间接体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