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邹越演讲范文

邹越演讲精选(九篇)

邹越演讲

第1篇:邹越演讲范文

(邹越)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埃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忽略了轻重,在前年的苏州,有一位小姑娘跟自己的母亲吵架,妈妈告诉她:“孩子,你都上高中了,妈妈每天给人打工,妈妈下岗给人做清洁工,一个月才800块钱,你考试考这么少的成绩,你妈妈多难过!”女儿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我马虎了吗!”“孩子!如果妈妈马虎了,人家一分钱都不给呀!”可她这个女儿把门一摔,离家出走了!

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哪,就这么轻轻一摔就可以放弃。妈妈发动所有的人去找,找不到这孩子,晚上八-九点钟,小姑娘一个人在街头,走在江边,她又冷又饿,流着眼泪恨着自己的妈妈,当走到一个大排档的前面,看着人家吃东西,眼泪汪汪的站在那里,酒店的老板,端着一碗面条,递到了小姑娘的手里:“孩子,是不是跟家 里吵架了,把这碗面条吃了,是不是饿了,赶快吃掉回家吧!”小姑娘接过面条,狼吞虎咽的吃下去,突然扑通一下给那老板跪下了:“老板啊,你是我的恩人,我要感谢你,你比我妈妈好多了!”老板听过以后说:“孩子,就凭你这句话,这碗面我都不该给你吃呀,我们俩素不相识,你连我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给了你一碗面条你就这样的感谢我,你妈妈把你从小养这么大,吃了那么多的辛苦,你怎么不感谢你的母亲啊!”孩子恍然大悟的跑回家里,看到妈妈晕倒在床上,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啊!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对待父母亲,不要让别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就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当我们的救援队员来到北川,大家惊讶的发现,这里最严重的地方不是汶川而是北川,战士们在这里巡回,突然听到在废墟里发出微弱的声音:“救我!谁来救我!”救援人员把那废墟搬开,用千斤顶把预制板掀开,发现里面有一个不到3岁的小女孩,她们已经被压了一天一夜,天就要亮了,战士们把那孩子拉了出来,小姑娘奄奄一息:“叔叔,快去救我的爸爸妈妈,解放军叔叔来了!”战士们听到以后,把预制板再撬起后发现,下面躺着的是孩子的父亲,母亲,而那一目让所有的战士流泪,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妈妈面朝上,支撑那块预制板,父亲背朝下,像俯卧撑一样,背上压着一块预制板,就在父亲母亲手臂交叉的中间,那个小小的空隙里,那位小姑娘幸存了,那是父母亲对女儿最后的呵护!

现场的同学们:请您拉着家长的手,家长也把手伸出来给他们,没有不好意思,同学们,听我给你算笔账,你现在是高中生呀,再过三年,你考上大学,你现在能和父母在一起,吃吃饭,有的同学住校,只能周末回去一次,等你考上大学了,每年只有两次假期,才能回家看到父母亲,将来工作,就剩下春节了,所以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没有多长啊,好好的珍惜今天下午在这里,不要等到有一天,父母离去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喊着说爸爸妈妈对不起,那已经来不及了,妈妈为你辛苦,为你付出,为的是你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刻里,我让每一位同学,完成人生一个伟大的作业,而这个作业,在国外,连小孩都做过,我们中国人有多少人没有做过!请现场的家长,坐在那里不要动,请身边有家长的同学站起来,每位同学面朝自己的家长站好,站直了,请我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不孝敬父母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正眼看过自己的爹妈!

第2篇:邹越演讲范文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一段催人泪下的演讲,由邹越教授演讲的《让生命充满爱》,这次演讲,让我们经历了一次爱的洗礼。

演讲的内容分为"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四个专题。

首先,是爱祖国。邹越教授主要告诉我们要爱祖国的国歌、国旗。并告诉我们国歌、国旗所代表的意义。我最感动的是一个非洲小男孩的故事。这个黑人男孩代表他们国家来参加马拉松比赛,可是意外发生了,小男孩因为太累了而突然晕倒了,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终于坚持跑到了终点。因为他是代表着他的祖国来参加比赛,他的心中装着自己的祖国,从这个故事中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接着,是爱老师。邹越教授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老师是不容易的,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我们一定要爱老师。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李老师的事。李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她在山区教书。刚开始的时候,她也想放弃在山区教书,但是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令她最终留了下来。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可是,这位敬爱的老师却因为患癌症而过早地去世了。这个故事震撼着我的心灵,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第三篇是爱父母,邹越教授激情澎湃的讲了许多故事。其中,我最难忘的是他给母亲洗脚,给父亲捶背的故事。而后,邹越教授又教会了我们怎样表达爱。使我们完成了人生中的一项重要作业——怎样向亲人表达爱。通过邹越教授的演讲,我明白了:父母抚养我们很不容易,我们要体谅他们,回报他们对我们的爱。听完了这段演讲,我们已是泪流满面,连老师也流下了眼泪。

最后一项内容是爱自己。通过邹越教授的演讲,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要有自理能力,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在中学时,我们要有自己远大的理想,这个理想,是要根据个人的爱好来定,不能报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这样会荒废自己的前途的。听了邹越教授的教导,我奋斗的目标更加坚定了。

看完了演讲,真是令我受益匪浅。《让生命充满爱》,让我们受到了爱的教育和洗礼。 我们班共同立志:团结努力、积极进取、共同努力,绝不辜负父母、老师和学校的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明天的辉煌!

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500字(二)

学校组织了一场观看演讲的活动,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坐在椅子上,观看着邹越老师精彩的演讲,不由得深受感动,也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爱国,爱师,爱父母,爱自己。这是这次演讲的主题。国,是家,家,是国,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当英国人把大麻运到华夏这片土地时,我们丢了身躯,丢了精神,但我们从未丢过一颗心——爱国之心!因此,林则徐站了出来,那一袋袋罪恶的根源被销入池中,风把这赤热的爱国之心吹到每个角落……08奥运会时,中国赢得了50多枚金牌,当奥运会领奖台上升起五星红旗时,你难道不自豪吗?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从出生时,我已被深深的烙上了中国印,我爱中国!

爱老师--老师,我们再熟悉不过,这位一天陪我们快10个小时,甚至比父母陪我们的时间还长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她?看完这次演讲后,我不禁发现,我们的第二个父母,原来是老师。是她手把手的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谢,真想大声的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然后,再深深的鞠一躬,我爱老师!

爱父母--提起他们,鼻子又一酸,因为对他们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对父母想说的话,也太多了……给我生命的人,我能用什么语言去说他们,只能深深的,真真的说一句:"我爱你们!"从前的我,从前的我们都错了,为什么会以为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邹越老师在演讲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母亲发动所有人力去寻找她的孩子,可想而之,那位母亲是多么的伤心啊!孩子在外边很快就饿了,看着饭店里人们吃的很开心,他只能呆呆地看着,老板给了他一碗面条,吃完后,他感激地说:"谢谢你,老板,你比我的妈妈好多了!""冲你这句话,我这碗面不该给你。你我只是萍水相逢,却只因为一碗面条你就这么感谢,那你的父母为你做了多少顿饭,为你买了多少件衣服,为你干了多少件事,你怎么不去感谢他们呢?"细细想想吧,我们应该做伤害父母的事吗?当我们长大后,事业有成后,家庭美满后,开着宝马车带着全家去旅游时,早已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后面招手,你的心不会痛吗?我会痛!因为我爱我的父母!

第3篇:邹越演讲范文

这次演讲的老师名叫邹越。我在网上看到他的资料,他是红色演讲家,2010感恩励志中国行十大公益人物之一。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荣誉团长、首席演讲家、广东省文化学会理事,广东省信用研究会顾问。大型校园演讲《让生命充满爱》原创人。获得大量社会荣誉,全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170多所中小学荣誉校长、700多所中小学德育顾问。

这次,他演讲的主题是: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生命。

邹越老师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爱自己的祖国吗”?

大家说:“爱”。而邹老师却说:“同学们很多都是嘴上说的爱,实际上没有人付出过实际的行动。”有一个非洲运动员在奥林匹克马拉松的赛场上,摔倒流血,却坚持继续走到终点,这样的精神难到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这种精神就是在证明我爱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国家也要坚持到最后。

邹老师又问:“你们爱自己的老师吗?”“爱!”邹老师说:“你们爱自己的老师就应该是很干脆的说出‘爱’!而不是拖那么长的声音。虽然有些小同学嘴上是这么说的,但他的心里可不这样想。他可能说老师天天给我们布置哪么多作业,做不完还要打手板,谁爱他啊!”但是,在山村里教书的李静老师,因受不了苦,几次想要离开,被孩子们求才留了下来,于是,她决心要在大山里奋斗一辈子。她去世的时候只有38岁。老师把他们的青春给了一个个孩子们,让他们能学到知识。当老师的眼角爬上一道道皱纹,头发一根根变白时,我们对老师的不应该是埋怨啊!应该是爱!

他又问同学们,“你们给父母洗过一次脚吗?”你们“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你给父母做过一次饭吗?”我们真的懂得感恩吗?我们真的关心身旁那些爱我的亲人们吗?我不断反问自己。父母把自己的全部都放在了我们这儿,就差没把心掏出来了。或许因为我们的年纪太小,还不能明白妈妈挂在嘴边的唠叨,我们还不能体味父母的艰辛。我们在渐渐长大,可能会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因为我们却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无形中我们伤害了他们;因为我们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我们无视于亲人们那无言的奉献;因为亲人们那无怨无悔不图回报的爱,所以我们早已把这种爱默认为理所当然的了;因为他们的忍受,所以我们的出言不逊早已成为了家常便饭。我也毫不例外,今天我才懂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第4篇:邹越演讲范文

邹静之是影视界一棵摇钱树,不论《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是《五月槐花香》,在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乐子的同时,也让投资方赚得盆满钵满。

邹静之没有一点架子,个子不伟岸,肤色不性感,眼睛虽小,若电―其实,邹静之本身就是电,是那种直流电,跟你掏心窝子,人好,文好,脾气好,可谓文娱界的“三好生”。有人说他是继老舍之后又一个全能选手―能诗会文,偶然“触电”(接触电视剧),火得一塌糊涂,玩话剧,弄歌剧,小说、散文、诗歌更是手到擒来。邹静之下过乡,插过队,曾是手艺人,会泥工、瓦工,曾苦练8年小提琴,文学界著名男高音,一嗓子可以吼到高音C……

采访邹静之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提前2个小时抵达,邹静之刚从创作室出来,脸上泛着写作带来的兴奋与疲惫。这些年来,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写上2个小时,仿佛康德每天散步,小城哥尼斯堡的居民都可以对家里的钟表了。那天,邹静之给我的印象仿佛一位铁匠,刚从铺子里出来,窗外偶尔响起的爆竹声,仿佛是他把一块刚打出来的铁“呼”一下扔水里。说邹静之是铁匠,并非空穴来风,是他一手打造了王刚、张国立、张铁林这荧屏“铁三角”。当然,《铁齿铜牙纪晓岚》也让邹静之火遍大江南北,至于说邹静之是金牌编剧,是棵摇钱树,每个剧本的收视率与回报率都是如山“铁证”。在稿纸的荒原上,邹静之的圆珠笔仿佛钻头,打出了影视界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邹静之,影视界的铁人也。

左手抒情,右手叙事

《中关村》:见到你总要提到《康熙微服私访记》,怎么会从诗歌转向电视剧?

邹静之:说来话长。我最早走上文坛是一个很小的小说,发在《北京晚报》上,这是我的处女作。接下来,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写诗歌了,对诗歌的热爱一直延续到现在,最愉快的(事)还是看诗歌。写诗大概十多年,之后在《诗刊》当编辑,后来写随笔、小说,再后来就开始写影视剧本,最早播出的是《康熙微服私访记》。

《中关村》:你是1994年开始“触电”(接触电视剧),现在从电视剧转向了舞台剧?

邹静之:对。从1994年的《琉璃厂传奇》开始,2003年“非典”以后就不怎么写电视剧了,改写舞台剧。

《中关村》:你的话剧《我爱桃花》在“非典”期间,连续演出了一百场,后来又去日本、意大利演出。这几年你又“炮制”了话剧《HI可爱》《莲花》《操场》,歌剧《夜宴》《西施》以及京剧《新白蛇传》等,你如此迷恋舞台剧,可谓“舞”林高手。

邹静之:我原来有一个想法,想不断地靠改变文体来增加写作的新鲜感。现在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的,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能写诗歌也能写电视剧、歌剧,很多人不一定能兼顾。

《中关村》:从雅到俗?或者说大俗就是大雅?

邹静之:不是。有的人不屑于叙述,对情节特别抵触,或者是认为它不高级。但是我呢,抒情与叙事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我看过老舍写的小说,也看过他写的戏剧,甚至看过他写的大鼓词,突然明白我为什么就能写舞台剧,是得益于既写过纯文学又写过影视剧等“俗文学”,再来写舞台剧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操场》:我有痛苦招不得

《中关村》:你和作家刘恒、编剧方方成立了一个龙马社,你和刘恒任社长,“下海”了?

邹静之:不能这么说,成立龙马社无非是三个热爱戏剧的人,像三块砖头,搭建了一个场子。

《中关村》:龙马社第一次上活儿就是你的《操场》,你对《操场》似乎情有独钟,你在剧中借主角老迟之口演绎甚至质疑痛苦,强调痛苦的质量问题。

邹静之:对,痛苦一定要有质量,但我尊重痛苦。

《中关村》:你早已大红大紫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痛苦”?

邹静之:其实我说的痛苦并不是世俗所谓的那种痛苦。比如说这世界越来越缺水,我痛苦;婴儿在医院里被抱错了,我痛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打仗我也痛苦;一个人被误诊为癌症,从此一生的命运都因为这个错误而改变我也痛苦,又或者是前一段时期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我痛苦。甚至看到一些罪犯的眼泪,也让我痛之苦之。还有一个痛苦就是,我个人老觉得我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我总觉得我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来没有让人正确地认识过,但我又表达不出来。比如说我刚说了的这段话,在我看来也是不准确的。这么说吧,痛苦是人心中的光亮,可贵的光亮。

《中关村》:李贺诗云“我有迷魂招不得”,你是“我有痛苦招不得”。除了你所说的“痛苦”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让你产生写《操场》的冲动呢?

邹静之:那就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怀疑与批判。

《中关村》:怎么讲?

邹静之:我在念小学的时候看托尔斯泰的《复活》,故事里玛斯洛娃被聂赫留朵夫始乱终弃,它跟很多中国的始乱终弃的故事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就是知识分子在忏悔。聂赫留朵夫明着是救赎玛斯洛娃,其实是在救赎自己。托尔斯泰在批判着自己。我在少年时读阿Q就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初读觉得写得非常好,但后来就不明白什么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个“其”字,好像自己被撇清了,谁给了一个人在空中指点江山的神的位置呢?你有没有对自己哀过、怒过?为什么知识分子会有这样不同的姿态和位置来面世?好像我在说另一个问题,其实不然,你受过教育,但不能表明你就是真理的化身。这种知识分子的凌驾之感一直都有,看看现在的那些明星学者吧。我曾跟朋友说过,《操场》里的人都是我,我做过不好的事,或者说我做过与我的精神追求不符的事,但是唯一对自己有信心的是我知道我有痛苦。我写《操场》可能主要还是批判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挣扎。最初是我极力想要告诉别人我有痛苦,我极力想要告诉别人我不是你们所认为的那样。但是到了现在,这些东西可能反而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中关村》:那什么才重要?

邹静之:就是怎么才能用一部戏剧把想的表现出来,还是归到艺术上去了。不是想到掏心窝子就一切都解决了,你还要是艺术品。这就是为什么我老想永远把它改下去的原因。《操场》这个本子,4年来一直在修修改改,后来我突然就想用一生去修改这个话剧。

《中关村》:不演?

邹静之:不发表也不演,永远改下去。

《中关村》:这不成行为艺术了?

邹静之:如果我把现在的11部稿子罗列出来的话,这可能就是一个行为艺术,从第一稿到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操场》是我掏心窝子写的。

《中关村》:是不是想以这个名垂青史?

邹静之:名垂青史这种事我过了18岁就不想了。

圆珠笔写作:献给无限的少数人

《中关村》:你一直在用笔写作?

邹静之:对。和电脑相比,我对笔更有感觉。从甲骨文到金石文、毛笔、宋代活字印刷,到钢笔、圆珠笔,再到现在的这个键盘时代,书写工具的改变意味着速度越来越快,写出的东西也越来越不讲究了。鲁迅那一代都是用毛笔在写,我看过他的手稿,(20世纪)30年作速度就是不一样,因为他边写边蘸,有优美的停顿,有思考的节奏,所以他的文风是这样或者是那样。

《中关村》:以笔划分,你属于哪个时代?

邹静之:我属于圆珠笔时代。我写的大多数作品,现在从底稿看,除少部分是用钢笔之外,90%是用圆珠笔划拉出来的,我就不用蘸着写,可以一根一根把笔抛掉,所以写的速度和讲究的程度我认为就没有(20世纪)30年代的那种文风好,跟古人就更没法比。

《中关村》:用圆珠笔,你最想写的是什么?

邹静之:我一直想写关于“北大荒”的长篇小说,我认为是压箱底的,现在抛出去的也许不是成色最好的,但我总觉得我箱子里有一大块宝石闪闪发光在等着我呢!但我又无端害怕,有一天打开箱子,变魔法似的,这块宝石倏地变石头子了。

《中关村》:怎么会这样?

邹静之:现在正处于信息泛滥的键盘时代,每个人都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才能杀开一条血路,我得在成千上万的“战士”出位,我怎么才能博出位?原来的温良敦厚也好,讲究也好,细致也好,都没用,因为你要讲究你就被湮没了。这是我前一个阶段最痛苦的一件事。但是特别奇怪的是,最近看了大都市版的昆曲《西厢记》,让我如痴如醉……不仅仅是我,旁边的年轻人也如痴如醉。

《中关村》:《西厢记》给了你力量?

邹静之:或许吧,我突然又觉得原来的那种“害怕”太悲观了,担心也是多余的。我最近看了欧洲的两部电影,《革命之路》和《摔跤王》,按常理说是两部很闷的电影,但却非常打动我的心。

《中关村》:这种很闷的电影一般来说,是献给无限的少数人的。

邹静之:对,献给无限的少数人,这话有意思。我原来的害怕可能源于我太功利了,或者说我写的东西太想让别人看了,至少是希望有人阅读。现在不了,至少放下了,借助别人的眼光去肯定或否定自己,那太不自信了。压箱底的东西只要我认为它是钻石,那它就是钻石。

《中关村》: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你现在越来越为自己的内心去写作了,不再为票房和收视率写了。

邹静之:不是。我现在越来越想写那种内心饱满,核桃仁一样满得不得了,砸开是一种惊喜的东西。

失败和不专业是两把梯子

《中关村》:《康熙微服私访记》还要往下续吗?

邹静之:如果可能的话,会续,因为这次已经续《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了。

《中关村》:你有意把王刚、张铁林、张国立组合成“铁三角”?

邹静之:不能这么说,因为没有什么意义,人家离开你一样活,当然你离开他们也一样能写出东西,编剧和演员都非常重要。我们算相得益彰,他们喜欢我的剧本,我也喜欢他们的表演。

《中关村》:你现在是某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导师,你对考影视表演、做演员梦的学子们有何建议?

邹静之:我觉得考试仅仅是一条出路,我所认识的“铁三角”除张铁林外,王刚与张国立都不是影视学院毕业的。

《中关村》:你也不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

邹静之:别说北大中文系,我都没学过编剧,我认识的很多编剧也都不是编剧科班出身的。侯宝林说过一句话,好演员是地里长出来的,他说的地就是撂地的地,就是打场的,郭德纲也是地里长出来的,好的“二人转”演员都是地里长出来的。

《中关村》:比如小沈阳?

邹静之:对,他们天天演出,接触观众。日本有一种教编剧的方式,就是天天让你抄好的剧本。

《中关村》:就像学书法临帖一样?

邹静之:对,就是变相临帖。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看到一部好的电影,你就口述,一边放一边口述,你口述个十部二十部就会写了。写剧本也不要怕失败,其实任何事情都不能怕失败,曾经碰到一个大学生,他说这一生对他最有帮助的就是他第一次考中央美院没有考上,但那一年对于他的一生来说是伟大的一年。你看看,人生是不是特别奇怪?失败和不专业是你通往理想殿堂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是助你成功的两把梯子。

《中关村》:失败和不专业?

邹静之:嗯,非专业,比如鲁迅是学医的,郭沫若也是学医的。老北京有一句话叫“不迷不成家”,迷就是自觉地学。

特别需要年轻人给我建议

《中关村》:你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邹静之:我对年轻人没有什么建议,包括对我女儿。现在特别需要年轻人给我建议,我觉得自己落伍了。跟年轻人接触的时候,其实他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方式,他们用功的时候非常用功,甚至让人感动。包括我的学生,我的女儿。我女儿写《福娃奥运漫游记》大概写了20多集,动不动写到深夜。他们和我这一代的区别或许就是,娱乐很重要,但娱乐里面的思想不重要。

《中关村》:思想不重要?

邹静之:对,他们或许搞不明白,为什么要让“思想”那么大的事来折磨自己,也许他们将来看《操场》的时候,会觉得邹静之你把事情搞得太沉重了。他们甚至认为娱乐可以没有意义,这些我都理解,但是我还是喜欢你刚才提到的那句话,有些东西只能“献给无限的少数人”。现在的年轻人缺少我们原来那种深度的无聊。

《中关村》:深度的无聊?

邹静之:对,我在“”的时候真的是深度的无聊,没有书,没有广播,什么都没有。现在这些学生刚一难受或孤独,一上网就刷地解决了,很多人陪他聊天,如果不聊天,就一个人玩电子游戏,就解脱了,他们就快乐了。但我还是觉得没有我那时候的深度无聊好。那时我多会发呆呀,一个人,忘了天忘了地忘了自己,仿佛发呆是一种工作。

《中关村》:现在的年轻人不屑于发呆了。

邹静之:他们很忙,上厕所都是掐着时间去的。

《中关村》:我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你是继老舍之后,涉猎文体最多且最善于驾驭的作家,甚至……

邹静之:我上网很少。老舍是山峰,咱们只是追随先贤。说到各种文体,我涉猎了那么多,是为了增加写作的新鲜感,好比你玩一种游戏,当你玩到头的时候再也不想玩了,而去找另一种东西,这可能就是增加难度,具体到戏剧、舞台剧,都是非常非常之难的。对于没有弄过的东西,我得弄一下试试。

《中关村》:那你有没有想过当导演来自我挑战,甚至自编自导自演?

邹静之:没有,写作上的文体转变,并不意味着我是那种原来是卖袜子的却心血来潮去研究航天飞机,我不是这种人。

《中关村》:其实你的生活经历非常的丰富,当过瓦工什么的,你还会鉴赏明清家具,要是搞那玩意儿,大概会挣不少银子。

邹静之:我不是为了挣钱,我喜欢写作。

《中关村》:如果真要搞了,可能也像写作一样有很多的烦恼。

邹静之:对,或许我骨子里有北京的“大爷情结”,大爷喜欢的东西不挣钱也要干,大爷不喜欢的东西挣钱也不干,不冤不乐。好多人问我,你写一集电视剧不比写话剧挣钱多啊?是的,但我喜欢,喜欢就做,比如,我吃饭不喜欢AA制,要么我请客,要么你请客。我不能忍受AA制,有时候看着那些出国的朋友,原来在北京还挺大爷的,出国回来后完全变成三孙子了,那种大爷的风范怎么突然没有了呢?所以我就特别不爱出国。

“潜规则”这词无聊

《中关村》:对影视界的潜规则怎么看?

邹静之:所有地方都有潜规则,或者说也许从古到今都有潜规则,“潜规则”这词无聊,至少我所接触的影视圈,比我原来接触过的所有的机构都要干净。

《中关村》:会不会是久居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

邹静之:哈哈,我就没有怎么接触过鲍鱼,我对鲍鱼这个东西很敏感。影视圈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地方,只要拍起戏来,人吃马喂几万块钱说扔就扔了,所以最大的问题是节省开支,赶进程,拍好戏,把戏卖出去,这是一个生产流程。而且这种生产流程比所有的流水线都要紧张,省一天就是十几万,风花雪月没有这个重要,所以说我更相信“潜规则”是一些局外人的臆造和臆想。或者说那些动不动就玩潜规则的人,严格来讲不是影视圈的主要人群。

《中关村》:你对贺岁片怎么看?

邹静之:贺岁片给我的感觉就是过年得包饺子。我不反对贺岁片,但我一直反对为一个特定的时间写作,我一直在说好的作品要穿透时间,当然好的贺岁片可能也会穿透时间,但我不会为一个时间来写作,我也没有那种能力。

《中关村》:你有没有什么座右铭?

邹静之:我有一个时期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是“不冤不乐”。

《中关村》:不被冤枉就不乐?

邹静之:不是冤枉,“冤”是北京话,大概就是玩什么要喜欢,要尽兴,要玩出个真快乐、大自在。比如说你这个人为什么要买这么多旧家具搁这儿,辛辛苦苦挣的钱买回来了,天天擦,为啥?大爷我喜欢。我原来见过一个开出租车的司机,绰号“的士顾”,就热爱交响乐,天天车不好好开,开车挣点钱就听交响乐了,为啥?大爷我喜欢。让人佩服得不行。他们知道生活的真谛,所有的生活都是为自己在活着。他的一分一秒都是他自己的,不像我那阵子,睁开眼,哗,欠人家5000字。

第5篇:邹越演讲范文

观《让世界充满爱》有感

我们一起观看了邹越教授的演讲录像《让生命充满爱》,台上说者慷慨激昂, 台下听众渐渐心情澎湃。

这场演讲,留给我许多感慨。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了,快得没时间讲究慢节奏的精神生活。物质追求的太多太广,往往忽略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许多人精神空虚而不自知,只认钱不认人。现在的家庭教育,大多十分注重知识教育和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而少谈甚至不谈友爱礼让和协作精神,缺乏爱心培养和情感教育。智商是高了, 可情商却低得可怜。

邹越教授讲述了一个黑人运动员用生命的代价,赢得了全世界人对他的民族、他的国家的尊重。并用实际行动告知孩子:在6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时应该站起来注视国旗。让孩子用行动去感受——爱祖国。

今天的演讲提醒了我,一个懂得关心自已的祖国、热爱自已的祖国的孩子,才会是个胸怀大志,有抱负有志气的孩子。确实是,当今社会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上的差距、常规技术上的差距已越来越小,差距最大最可怕的是人的的精神。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中华之崛起靠的是什6么,是精神,所以对小孩的教育,智力能力固然重要,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是如何帮他们竖立起这样的精神。

第6篇:邹越演讲范文

今天,我看了一段让我终身受益的视频——《让世界充满爱》。邹越老师的演讲真的让我从心底里感到愧疚。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和“爱自己”中,是我愧疚最深的是“爱父母”。人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都知道我们的生日。可是,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却寥寥无几。邹越老师回国拜访教授时,教授问:“你给你的母亲洗过手、洗过脚吗?”邹越老师说:“没有。”教授又问:“你给你的父亲揉过背吗?”邹越老师说:“没有。”教授严肃地说;“等你把这些事做完,再来找我吧。”回家后,邹越老师说要给他的母亲洗手。洗手时,才发现母亲的手却是那样的粗糙,那样瘦细,那样皱。洗脚时,才看到母亲的脚已经不再那么细腻了。给父亲揉背时,才得知,父亲为了邹越老师得了脊椎病。那么多年过去了,可邹越老师至今才知道。

我总以为自己是个孝女,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孝女。邻居的老奶奶一直说我是个我孩子,三年过去,我也觉得自己是个孝女、好孩子。可是,我看到这儿,我傻了,我差着太远。一个从未为母亲洗过手,洗过脚的孩子,配当孝女吗?一个从未为父亲揉过背的孩子,配当孝女吗?不,我,我不配。所以,我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好孝女。因为我知道,有些东西或人一旦失去了,不管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换回这些东西或这些(个)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法用钱买回来的。父母在我们身上花了多少功夫,付出了多少心血。可是有的人还跟母亲犟嘴;把父亲的嘱咐,不当一回事。在家里称皇帝(少爷)、公主(小姐)。父母当仆人,指使父母干这干那。在学校有什么不顺心的,回家撒在父母身上,从未去体谅父母的辛苦。现在想想,自己做得太不对,真想自己把自己臭骂一顿。

短短的视频看完了,我陷入深深的沉思:我要当个孝女,关心父母、爱护父母、体谅父母。做一个真正的孝女,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做一个真正的好学生。

第7篇:邹越演讲范文

为确保理解力可能参差不齐的在座诸位理解何为“高古”,邹静之现场念起了剧中西施的咏叹调:“飞来飞去的桑扈鸟啊,请告诉我,我的君王什么时候回?翅膀已接近了天空的桑扈鸟啊,你告诉我,我的君王什么时候回?”以及他对剧中古文“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的邹氏新诗体翻译:“正在用绳索捆着那柴草,天上的三星哪,出得这样早,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让我见到了你?你是那样的你啊,让我可怎么好?”声音悠远富韵律,词虽简单但也不乏新诗与散文混合发酵的诗意与浪漫。见众人疑似意犹未尽,他再次将勾践返国后的沧桑唱词儿奉上(太长见谅,此处省略170字),念毕呈陶然状,与适才对有人重提他大红大紫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敷衍形成有趣对比。看来真如他自己所言:“卓别林私底下不苟言笑,金凯利还有忧郁症,我骨子里其实有很多悲观的看法,所以我更愿意写内心戏,也更喜欢悲剧。”

那么,美女间谍的故事最终写成了悲剧?邹静之瞟了一下工作人员,下意识地捂嘴:“不让演出前给刨底儿。”又仿佛不甘心地要表明自己的故事最有据可依,“春秋是最讲精神的时代,我写的戏里西施活的就是精气神儿……回国后出现了越后……江苏现在还有个‘沉袋桥’,同一时代的墨子也讲了因果关系,‘西施之沉,其美也’。人们往往知道她的美貌,其实这是个高贵女子,在自己祖国胜利的欢呼声中,被抛弃在了国家的背影里和历史的身后。”――国家英雄再遭遇红颜命薄的结局,看来这场《西施》,是摆出了不泪不归的架势。

当了多年知名的电视剧、话剧编剧,这回让邹静之神魂颠倒的点却是“歌剧”二字,“雷蕾老师听着《晴朗的一天》长大,对旋律的把握超乎寻常,我们相见甚欢。她创作的音乐单就让人遐想无限:西施的咏叹调《请你用手指指向越国》、《春天的鲜花开满伤痛的祖国》、西施与郑旦的重唱《绸缪》、越王勾践的咏叹调《影子之歌》、吴王夫差的咏叹调《啊,美人!》、郑旦的咏叹调《梦一样美妙的生活》,最好听的合唱《水滴滴》是由童声演绎。她拿着我写的词儿给我试唱,感动得要掉泪。”

事业有成的人总是忙着慨叹某个美好儿时梦想的郁郁不得志,邹静之也不例外,“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当上歌唱家,这回让我客串我还给傲慢地拒绝了。嘿,我不能唱了就让他们唱我写的词儿……其实是想去但唱不了哇!”被称为“骨灰级歌剧发烧友”的邹静之,号称家中藏碟堪与专业人士匹敌,学了十几年的声乐,从知青队里一路往上唱,后来让写故事的技能给耽搁了,勉强偏安为世间一著名编剧。他同时将郁闷转化为透着失落调调的崇拜,“所有艺术形式的归属是有特指的,歌剧永远归属于作曲家,像普契尼、威尔第、保罗丁、柴可夫斯基……都说莫扎特的《魔笛》,莎士比亚、老舍、曹禺的话剧,也永远是斯皮尔伯格、昆汀的电影……《西施》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作曲,编剧只是伸出去的跳板,一个可以翻无数跟头的美妙跳板。”

那西式歌剧的跳板演出能表达东方的感情么?邹静之露出了“年轻人何来此问”的困惑表情:“歌剧可以表达东方的感情了,其实中华民族的很多乐器以及表达方式,伟大就在于它敢于接纳和消化。《西施》这个歌剧就是咀嚼之后再反刍出来的,其实我骨子里是个很旧的人,喜欢古典音乐和古董,但这个新鲜融合我接纳起来很容易,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相通,不过承载形式有差异罢了。”

毕竟是东西方的新式混搭,这版歌剧配《西施》的前景会如何?“我们小时候描述美,比如好看的小女孩儿,用‘迷人’这个词儿,音乐就有迷人的美。《西施》的戏剧冲突非常之强烈,一直顶着,所以咏叹调重要,宣叙调极其重要,而这些都是《西施》的大亮点。听了整个剧的试唱,我非常期待,一点不忐忑。”邹静之露出不多的微笑,像是如释重负般,眼看着从音乐世家里出来的自己,终于长成了儿时希望成为的某类音乐人士,比如歌剧词作者。

庆典中的时光集结号

2009年的10月,话剧舞台不可避免地成为“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先锋小队,其实关于国的庆典,我们难免怀着审美疲劳的幽怨嘀咕一句:哪一回绕开过?能不能去趟意大利的帕尔玛美利坚的百老汇听听友国的主旋律?理解您的叛逆心情,但不妨转念一想:即便看美国国庆大典,您也期待逢着200周年的大场面吧?毕竟那是呈现经典的绝佳时刻。同理,撇开一些花里胡哨的应景之作,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第60年,这个国家总有一些岁月淘金,值得我们看一场戏的时间――比如60年前的北平城、长征路上的音符图腾,您会好奇吗?拥有一个历史视野往往能让我们走得更远。与此同时,是否也想跳出现实的视野重新打量生活?不妨去听一场莱比锡的音乐演奏,再转过身经历穿越时光的《浮生记》与惊险先锋的《空中花园谋杀案》吧,这一刻,我们得以表情丰富地凌驾于真实生活之上。

大型话剧《北平1949》:

建国的惊险与美好

推荐指数:

一句话推荐:60年前的北平记忆,这座城有故事

将军傅作义的选择让这座800年与200万市民免于战火涂炭。冷静观望这位睿智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抉择,更能令我们带着倾慕反思:为何爱国?该怎么爱国?剧中梁思成与林徽因力陈“北京为什么不能打”,京都城市建筑史的文化底蕴跃然呈现,老北平赫然眼前,是历史与美学的大补课。

话剧《天籁》:

长征路上的音符图腾

推荐指数:

一句话推荐:和平年代里百年难遇的天籁之音

在最艰苦的跋涉里,靠什么支撑下去?一部小留声机伴随红军战湘江、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打了无数场硬仗――即便当下,在每个人迥异的人生长征里,都期待这样浓烈生动的理想主义。这个音符图腾,统一意志,并引领人们披荆斩棘,它算得上和平年代里百年难遇的天籁――它有它独特的成因和妙处,从靡靡之音中脱颖而出,传世传神。

门德尔松音乐周――莱比锡布商大厦交响乐团音乐会

推荐指数:

一句话推荐:莫扎特++门德尔松+布鲁克纳

里卡尔多・夏伊的指挥风格热情、明快、生动,且富活跃性和动力感。他曾任波伦亚歌剧院音乐总监,继海丁克之后掌管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10月将带领乐团在中国演奏莫扎特、、门德尔松与布鲁克纳的经典曲目。乐团创办于1743年,以高超演奏水平成为欧洲乐团楷模,多年来以“真享乐,当认真”的有趣追求为乐团座右铭。

小剧场话剧《浮生记》:

时光穿越60年

第8篇:邹越演讲范文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这是这次演讲的主题。

爱祖国

“你热爱祖国吗?”我们嘴上都会说爱,却没有太多的行动。一个非洲运动员在奥林匹克马拉松赛场上摔倒流血而又爬起来坚持走到终点的例子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也许这个非洲运动员永远也不会站在领奖台上,但他的名字会光芒的印在奥运史上,因为他的精神,他的信仰,所以他用行动说明了什么才是“祖国在我心中。”那不只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行动,当一个人真正的将祖国放在心中,他一定会拚尽全力完成使命。这个非洲人所获得的掌声是所有人向他,更是向他精神的致敬!

爱老师

“你爱你的老师吗?”“爱——”,可是有的人心里却想的相反,他们常会说老师的不好,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老师身上的伟大。在山村教学的李静老师由于受不了苦,而想离开的时候,她对山村孩子不舍的情却是她下决心留在山村教学了一辈子,直到她38岁那年癌症离去。教师,人们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是崇高的,授人知识,教人到底是他们的使命,诲人不倦。他们的奉献是无私而伟大的。花儿把美丽献给了大地,鸟儿把羽翼献给了蓝天,老师却把他们毕业所学和青春的火花毫无保留的献给了我们。当老师的双鬓泛起了霜花,脸上爬上了皱纹时,为人学子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心存感激吗?对于老师,我们有的不应该是怨恨,而应该是爱啊!

爱父母

“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你给父母洗过一次脚吗?”“你给父母做过一次饭吗?”这些事,似乎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给我们做的。邹越老师在演讲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母亲发动所有人力去寻找她的孩子,可想而之,那位母亲是多么的伤心啊!孩子在外边很快就饿了,看着饭店里人们吃的很开心,他只能呆呆地看着,老板给了他一碗面条,吃完后,他感激地说:“谢谢你,老板,你比我的妈妈好多了!”“冲你这句话,我这碗面条不该给你。你我只是萍水相逢,却只因为一碗面条你就这么感谢我,那你的父母为你做了多少顿饭,为你买了多少件衣服,为你干了多少件事,你怎么不去感谢他们呢?”是啊,父母为了我们甘愿放弃一切,甚至是生命。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我们每日背着名牌书包,穿着华丽的衣服,开心的去上学,可你在临走之前,有没有回一回首,看看那个目送你远去的身影呢?你的衣服?你的书包又是哪来的,不正是那个在工作岗位上夜以继日工作的父母用年华换来的吗?或许因为我们的年纪太小,还不能体味父母的艰辛,我们在渐渐长大,可能会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因为我们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无形中我们伤害了他们;因为我们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我们无视于亲人们那无言的奉献;因为亲人们那无怨无悔不图回报的爱,所以我们早已把这种爱默认为理所当然了;因为他们的忍受,所以我们的出言不逊早已成为了家常便饭。到今天我才懂得,世界上没有一种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爱自己。

邹越教授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要有自理能力,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

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个故事感动着我,邹越老师那激情澎湃的演讲已在我的心中留下烙印,它让我懂得太多太多……让我重拾了许多颗心,珍贵的心。是啊!祖国是伟大而值得歌颂的。每个有良心的人都有这颗爱国的心。老师与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山更高,比海更深。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感恩父母!

第9篇:邹越演讲范文

1月1日早九点半,胡适乘哈里森总统号船从上海起程,4日到香港。在港停留5日,除参加授学位仪式外,先后到各团体、学校讲演五次。8日晚乘船离港,9日晨到广州。在广州停留两日后,又应广西当局白崇禧、黄旭初之邀,于11日下午乘飞机去广西,先后在梧州、南宁、柳州、桂林等地游览。至1月25日返回广州,乘火车重人香港,次日(26日)乘胡德总统号船北返。这次从赴港到离港北返,全程共26天。胡适北返后,写了三万余字的《南游杂记》。

我这里要说的“风波”,是在广州发生的,而起因是胡适在香港的讲演。

前面说过,胡适在香港共作了五次演讲。其中三次用英语,两次用国语,1月6日在华侨教育会即是用国语演讲的。胡适知道港人国语程度不高,故讲得很慢,努力让人们听清楚。事后,根据记者笔记在报纸上发表的这篇演讲文字,据胡适自己说,亦无大错。但有几段话,却使广东当局大为光火。

引起麻烦的话语主要有:胡适称赞香港为东亚“第一个能实现义务教育的地方”,批评国内办了三十年的新教育,至今“却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做得到办普及、义务、强迫教育”,因此,他希望香港成为“南方的一个新文化的中心”。胡适还批评“广东很多人反对用语体文,主张用古文”,“而且还提倡读经”。他在分析广州为何“守旧如此”的时候说:“一个地方的文化传到它的殖民地或边境,本地方已经变了,而边境或殖民地仍是保留着它祖宗的遗物。广东自古是中国的殖民地,中原的文化许多都变了,而在广东尚留着。”

胡适的讲话传到广州,军政要人首先作出反应。在1月8日的西南政务会议上,即有人指责胡适在香港发表言论反对读经。读经是当时广东最具实力的人物、粤军总司令陈济棠提倡的。一个手无寸权的读书人,竟在广东的大门口,公然批评一位当地最高的大员,这如何了得?所以,当胡适于1月9日早上来到广州,立即就碰到麻烦。

那天船一靠岸,首先是胡适的朋友罗文干派人送来一张纸条:“兄此次到粤,诸须谨慎。”罗文干有可能直接参加了西南政务会议,也可能是从与会者那里得到了消息。不过他后来对胡适说,是他占了一卦,不吉,故对老友发出警报。

接着,中山大学文学院长吴康也派人送信来,其中说道:“适晤邹海滨(即邹鲁,时任中山大学校长――引者注),先生云:‘此间党部对先生在港言论不满,拟劝先生今日快车离省,暂勿演讲,以免发生纠纷。”

原来按广东方面的安排,胡适到厂―州停留四天,在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第一中学等处要做十次讲演。现在吴康根据形势判断,胡适不宜再发表演讲,而且应尽快离开广州,怎么办呢?胡适是第一次到广州,不忍就这么匆匆离去。再则,胡适不是寻常书生,见过大世面,远非那种一吓就怕的人。当年他在上海,在《新月》杂志上敢批评孙中山,批评,批评;相比之下,今天批评广东提倡读经,算得了什么!刚好,当时任广东省主席的林云陔,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即相识的老朋友。于是,胡适就在地方法院院长、也是同期留美的朋友陈达材陪同下,先去拜访了林云陔。陈济棠的总司令部就在省政府旁边。在林云陔的建议下,胡适又登门拜访了陈济棠。这一招颇厉害。尽管两人谈话并不投机,但仅仅是陈济棠总司令接受胡适拜访并交谈了一个半小时这一事实,就足可保障胡适在广州绝不会发生安全问题。

但讲演是不可能了。

胡适见过陈济棠,回到下榻的新亚酒店时,吴康又送来第二封信,转达邹鲁意见:“邹意留省以勿演讲为妙。党部方面空气不佳,发生纠纷反为不妙。邹先生云:昨为党部高级人员包围,渠无法解释。故中大演讲只好布告作罢。渠云,个人极推尊先生,故前布告学生停课出席听先生讲演。惟事已至此,只好向先生道歉,并劝先生离省,冀免发生纠纷。”

邹鲁请吴康转达上述意思的同时,就在中山大学贴出布告:“为布告事,前定本星期四、五下午二时请胡适演讲,业经布告在案。现阅香港华字日报,胡适此次南来接受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港华侨教育会所发表之言论,竟谓香港最高教育当局也想改进中国的文化,又谓各位应该把它做成南方的文化中心。复谓广东自古为中国的殖民地等语。此等言论,在中国国家立场言之,胡适为认人作父,在广东人民地位言之,胡适竟以吾粤为生番蛮族,实失学者态度,应即停止其在本校演讲。公行布告,仰各学院各附校员生一体知照。届时照常上课为要。”

这个由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署名的布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前面提过,吴康转述邹鲁之语,表示他个人对胡适是一向推重的。只因当局的原因,不得不取消讲演,劝胡离省。而这个布告绝无勉强不得已之意,且用谩骂口吻,说胡适“认人作父”。足见邹鲁非寻常教育、学术中人,乃与广东军政当局同一立场,故有此两面派的表示。二、广东军政当局真正不满胡适的,是他公然反对陈济棠提倡读经。而这篇布告对此却只字未提,另外提出两项罪名,一是称赞香港热心新文化,一是批评广东保守。这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胡适讲演的被取消,他在广东的冷遇,皆与军政当局无直接关系,而是胡适在港的讲演触怒了广东学界的感情。这样,邹鲁等于是挺身出来,替陈济棠们承担拒斥胡适的责任。

胡适当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公认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而胡适本人又尊重传统道德,颇受许多老前辈如张元济等人的奖誉。至于在一般青年知识分子中,除最左和最右的,绝大多数也都很敬重胡适。因为这些缘故,那些有野心的武人政客也不想太跟他过不去。他们心里痛恨胡适的思想言论,却又不愿担反动顽固之名,所以才有上述那一段“戏中之戏”。

有趣的是,当胡适离开广东之际,中山大学中文系古直、钟应梅、李沧萍三人发出“真电”,给在广州的军政各当局,包括宪兵司令、公安局长等,把邹鲁的意思以更加咄咄逼人的口气强调出来,要求把即将离去的胡适截留逮捕法办。其电云:“昔颜介、庾信北陷虏廷,尚有乡关之重。今胡适南履故土,反发盗憎之论,在道德为,在法律为乱贼矣。又况指广东为殖民,置公等于何地?虽立正典刑,如孔子之诛少正卯可也。何乃令其逍遥法外,造谣惑众,为侵掠主义张目哉?今闻尚未出境,请即电令截回,

迳付执宪,庶几乱臣贼子稍知警悚矣。否则老口北返,将笑广东为无人也。”同时并发电给广西当局,要求于胡适入境后即加逮捕,“否则,公方剿灭,明耻教战,而反容受刘豫、张邦昌一流人物以自玷,天下其谓公何?”此两电于报上发表后,李沧萍先生以事前不曾预闻,特予否认。古、钟二人本已十分尴尬,却又玩弄词句,发一声明,把胡适再骂一顿,同时声称李先生本“同此慷慨,是以分之以义,其实未尝与闻,今知其为北大出身也”云云。

古直、钟应梅的头脑不论如何冬烘,总不至于认定对胡适应置之重典,要动用武力加以追捕。况且,胡适在广州停留两天半,其时欲加整治,有何难哉?何必等到胡适离开广州后,再由身居广州的古、钟两先生发电报给同城的诸军宪头目?明眼人很容易看出,古、钟二位不过在扮演大声吆喝的跑龙套角色,以使这场“戏中之戏”更加引人注目。

如果我们再看看1月14日香港英文《南华早报》所登中山大学教授、广州《民国日报》总主笔梁民志所写的英文来函,就更能显出上述“戏中之戏”的观赏价值。其函云:“我盼望能借贵报转告说英语的公众,胡适博士在广州所受冷淡的待遇,并非因为(如贵报所记)‘他批评广州政府恢复学校读经课程’,其实完全是因为他在一个香港教员聚会席上,发表了一些对广东人民很侮辱而又是‘非中国的’(UnChinese)批评。我确信任何人对于广州政府的教育政策如提出积极的批评,广州当局诸公总是很乐意听受的。”

广州当局的拥戴者们,很聪明地实现了当权者的意图。因为如果如实地只用反对读经的理由排斥胡适,不但暴露了当权者们的意图,而且这个理由远不如“认人作父”和侮辱广东为“生番蛮族”,更容易激起一般公众的同情。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任湖南省主席兼所谓“追剿军总司令”的何键,曾为此事特发一电报给广东当局,其中有云:“自胡适之倡导所谓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煽惑无知青年,而共党乘之,毁纲灭纪,率兽食人,民族美德,如扫地荡尽。我政府惩前毖后,近特隆重礼孔,用端趋向。举国上下莫不翕然景从。独胡氏惧其新文化领袖头衔不保,复于《独立评论》撰文,极词丑诋,公然为张目,谓其慷慨献身,超越岳飞、文天祥及东林诸君子之上[注]。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可胜浩叹!……键身膺剿匪重任,深恐邪说披猖,动摇国本,故敢略抒所感,以为同声之应。”军阀何键将排胡的真正理由和盘端出,广州当局诸公接此电报,恐怕是尴尬多于兴奋。这可算是一段“戏外之戏”吧。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