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

第1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动员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在构建和谐肥东中促进城乡儿童协调发展。

二、实施步骤

(一)成立组织。成立张集乡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党委委员刘昌菊任组长,团委、妇联和文化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设联络员,联络员由秦艳兼任。

(二)具体措施。

1、做好留守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全乡所有学校每学期均需对留守儿童进行两次摸底调查和一次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统计结果,每个学校必须依据班级、年龄制定切合实际的关爱措施,尽可能惠及每个留守孩的学习与成长。2、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学校每学期均需对留守儿童分类统计,以年级为单位,分班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父母的务工地点和单位、联系电话,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文化程度信息等进行详细的记录。3、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1)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儿童是特殊群体,班主任要带领动员其他老师经常关注他们的学习变化情况,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针对性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辅导。(2)生活上优先照顾。班主任和老师对待留守儿童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关心和照顾。对因病住院的留守儿童,班级老师要及时轮流到医院看望慰问。有条件的老师可适当牺牲休息时间关心照顾这批孩子。(3)活动上优先安排。校庆、“六.一”文艺演出,主题教育等各项活动中,各个班级都要优先留守儿童参与活动。4、多项举措关爱留守儿童。(1)结对帮扶。乡党委成员每人帮扶一名在校特困的留守儿童。学校从校长到教师,更要广泛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2)坚持谈心交流和家访制度。每周对有情绪变化的留守儿童要谈心一次,家访一次,每学期对每个留守孩家访1次以上,谈心两次以上。(3)开通亲情电话。每逢节日,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从校长室、教务处、都免费开通亲情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一次亲情交流,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打来电话,对学校的做法很感谢,也很感动。(4)关工委组织发动“五老”校外辅导员,义务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利用自身的影响,督促、帮助“隔代家长”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作用。如原乡退休的领导当起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发现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就要进行教育和干预,并及时和学校、家庭联系,共同进行教育。(5)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优化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家长会,对他们进行家教培训,为留守儿童家长发放教育资料,以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

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项目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能,认真做好全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协调组织落实各项活动。全乡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明确职责,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尽心尽责。1、广播站、宣传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挖掘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不断推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履盖面;2、教育部门要加强本校寄宿制的建设和管理;3、关工委、妇联、团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动员、组织志愿者开展与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4、司法所要加强治安管理,做好法制宣传,为留守儿童创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5、民政办、财政所要切实抓好特困留守儿童家庭的救助工作。

第2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家访留守学生发展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其它同龄人相比,“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素质、品质教育和个性培养方面都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学习兴趣、忧郁、怯懦、喜欢独处、优柔寡断等等。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把对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课程教育中,多开展些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友爱、亲情,更好地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第一线工作者,教育好“留守儿童”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当前存在的学校与“留守儿童”看护人信息“互不相通”,管理“两头落空”情况使许多班主任在校内所做的工作成了“无用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本人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家访。教育专家王小春讲: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不是教学技巧,而是分析学生心理,与学生沟通。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访问学生及看护人,能有效的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当前不少学校流行“电话家访”,固然有方便快捷的一面,但这只是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面对面地感情的交流,实地的踏访的效果会更好。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呢?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

对学生家访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孩子,并全面分析该生目前状况的原因,以共同寻求转化孩子的适宜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有鉴于此,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就必须先了解孩子的情况。首先要了解学生家里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家庭居住环境等;二是了解学生本人对“家”的看法,包括父母关系、邻里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条件等,尤其是学生对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看法。开学时,我组织班上的留守儿童以“爸爸妈妈,我想说”为题写了作文,我从孩子们的作文中读出了孩子对家长的思念和感谢,也了解孩子们内心的想法。这样,我家访时就有了针对性。

二、认真作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家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选择合适的时间。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只有每学期开学前那段时间在家。我校根据这一特点,每学期开学前都要组织班主任到留守儿童家里进行家访。这样才能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

——对留守儿童各方面表现的总结,包括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日常行为表现等。我个人的经验是,坚持做跟踪记录,这样,孩子的变化情况就一目了然,而且连续性强,家访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或是无关痛痒地泛泛而谈了。

——携带材料,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这些材料既有反映留守儿童“先进”、“可教”的一面,又有反映他们不足的一面。这些材料能让更家长对孩子的有全面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教育孩子的信心。曾经班有一个孩子非常淘气,家长几次批评教育都没有效果,非常伤心。家访时,我带上他书写很精致的课堂作业本,给家长过目,而且坚持给孩子找优点,比如:能按时来校上课、不迟到等,让家长也看到孩子的希望,配合老师一起做好他的进步工作。

三、选择合适的家访形式

家访的形式很多,班主任在不同的时期要选择不同的家访形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调查式家访

此种方式是对留守学生的全面家访,主要内容是了解学生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学生本人学习环境和在家表现等,以利于掌握学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以后的教育。

2、跟踪式家访

对一些“留守儿童”身上存在较难解决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有计划地进行阶段性跟踪家访,加强家校联系,及时协调配合教育,推动问题的逐步解决,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3、鼓励式家访

当“留守儿童”取得成绩或有了进步时,特别是那些差生,哪怕他们只有点滴的进步,家访中也要予以热情的鼓励。这种家访,有利于激发学生上进心,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对学生个性发展和转化差生有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或指出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能取得看护人的紧密配合。

4、慰问式家访

当学生生病不能到校上课或家庭出现突然变故、遇到困难时,教师进行家访表示关心和慰问,会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既有利于感化学生,还可赢得家长的信赖,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意家访中的语言艺术

家访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活动,整个家访进程主要由老师把握。把握家访进程总的要求是:教师有意识地导出话题并引导家长始终围绕家访主题交谈,交谈还要注意艺术性,除一般的谈话技巧外,应注意“四不”:

一不“独白”家访以教师为主导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交谈是双向的,不仅是与家长交谈,更多的时候应让孩子也参与其中。“独白”只能阻塞双方情感交流的渠道。每次家访,我总是让家长、学生一起参加交流,家长也不至于太尴尬,孩子也懂得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明白其中的严重性,而后采取采取改进措施。

二不“揭短”潜能生固然有不少令人头疼的“问题”,加上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介绍孩子情况时过多关注其“问题”,而忽视“先进点”甚至“闪光点”,将使家长和孩子感到“不可救药”,失去信心。即使“揭短”,也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和婉转的方式。有一期一位新生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平时家长过问较少。在一次家访时,我委婉的向家长打听:“不知孩子以前的学习状况如何呢?”知道也是“一塌糊涂”后,我仍然只是说“孩子的学习的确不够理想”,而把其他孩子的优异也娓娓道来,家长自然就知道孩子的具体情况了。

三不“打板子”我一直这样想:家长是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是我们施教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如果将学生的不良表现归咎于家长或孩子自己,继而教训家长和孩子,只能扩大与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溺爱孩子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袒护和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将从此对家访反感;而对孩子过于苛求的家长,则会积郁而对孩子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

四忌“就事论事”交谈过程中仅就事论事,而不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作全面分析,不给家长提供建议,这样的家访意义是不大的。

五、家访后的完善工作

每次家访一定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老师应及时总结情况,积极观察被家访孩子的动向,以此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一点,我们学校想得非常周到,发给老师的“家访登记表”就是对每个孩子家访工作的小结,老师们就可以把家访的相关内容很好地记录下来。几年下来,这些详细的记录成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也是老师辛勤工作的凭证。我想,每位老师都会珍惜这份累累的硕果的。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班主任只有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与家长的交流,才能与之更好地帮助孩子进步。只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留守儿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小学版》2002年第3期

第3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瓶颈"。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连云港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办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学校。一些农村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灌南县妇联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训班。市妇联组织编写、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读本在农村免费发放,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亲情交流活动。市妇联、市文明办举办暑期亲情快车,利用暑假让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团聚,增强相互感情。市移动通讯公司、网上家长学校还利用电话、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情感,利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妈妈、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四是搞好留守儿童学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五是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就读,使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亲情的关怀。

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客观地说,留守儿童的家境并非一样,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高于农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是匮乏的。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就算是一种关心,以至很多留守儿童有话无处讲,心情忧郁。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周围的亲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儿童心理封闭,难以打开心扉。对父母的长期不在家,产生怨恨心结。在调查中,海州锦屏镇一留守儿童说:"我想妈妈,就因为我家中没有钱,妈妈远离我,我将来要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妈妈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一些留守儿童有厌学、离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一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只负责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滞后,特别是重男轻女、封闭保守思想严重地制约留守儿童的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为留守儿童兴办的一件实事。总理在北京的流动人口儿童学校访问参观时说,"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其实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对留守儿童的最大担心是"别学坏了".这就是教育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显重要。其特点一是时代性。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预备力量,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也许,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但是培养一代有高素质的农村生力军,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放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会延缓或推迟新农村建设。二是现实性。要把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儿童,是当务之急。 3000 万留守儿童是占全国少年儿童十分之一的人群,教育好留守儿童能使 3000 万家庭充满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是针对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个性特征,如留守儿童相对缺少亲情,性格比较封闭,需要开展个案的研究,找出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他们是在改变农村面貌时,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要解决短期的阵痛,就要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如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总理说:"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关爱是留守儿童家庭的主题。关爱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父母无后顾之忧。应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外界环境

要让留守儿童感触社会的温暖。一是让留守儿童有生活保障机制。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放在学校或指定监护人手里,让留守儿童不为生活发愁。生活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个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也无法快乐健康地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说起。某留守儿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几个月都没有寄钱给孩子,迫使孩子偷窃,最终因盗窃电线而落下终生残废。

(二) 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

顾秀莲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机制。她解释说,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素质要提高,现在我们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观念,科学基础知识,让他们寻求用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乡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举办家长学校,让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二是办好监护人家长学校,监护人要系统学习家教方法,特别是接受新观念,用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更要通过家长学校提高他们对孙辈教育的水平和责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教材。由连云港市妇联编写、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留守儿童家长读本》,是一本浅显易懂的教材,通过事例讲解了许多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三) 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生活的照顾,更应该体现内心世界的关怀。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开启,也需要向别人倾诉。由于监护人缺乏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自闭、交友早恋等问题,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该进行情感沟通,市妇联"四个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给监护人、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灌南县光明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快乐家园"、新浦区开展社区老少亲子乐夏令营活动、海州区开闸爱心聊吧,都加强了家长和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一些学校还举办了心理课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这些做法都打开了留守儿童的心扉,让留守儿童活泼开朗起来。

(四) 组织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队伍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一是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五老"队伍。灌南县组织"五老"义务留守儿童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组织在校教师搞好家长工作,根据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分片包干、定点到人。三是妇联组织社会妈妈为周边的留守儿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顾。四是组织假期回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交流。

(五) 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动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继续搞好"亲情之旅"幸福快车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活动,如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服务电话、在网上开设视频、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开通留守儿童心理热线,让留守儿童在现代信息中体会到关怀。三是开展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网络短信、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让留守儿童感触农家生活,学会家务劳动,学会感恩。赣榆县沙河二小利用农家小院,让留守儿童了解更多的农家生活。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利用中秋节为五保户做月饼,都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六)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第4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一)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情况

据我们调查,三十岗地区留守儿童约占一半。本次发放的181份有效问卷中,父母双亲中仅父亲一人外出打工的有94人,母亲外出的15人,父母均外出的有42人,父母都在家务农的有63人。

(二)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地域、时间、回家频率情况

所调查的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多在合肥市内,大多数是早上去市里工作,晚上回家,少数是在过节放假回家。另外,当地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较早,在孩子很小时便已外出打工,一家人较长团聚在一起多是在逢年过节时。

(三)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情况

对当地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基本状况调查表明,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责任意识不强,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精力跟不上,以至于他们对孩子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不能很好照顾和指导,从而使孩子的教育失去了重心。

二、“留守”对儿童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研究,我们认为“留守”带给孩子的影响较为复杂,有负面影响,也不乏积极影响。

(一)消极影响

1.父母或其中一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往往在生活中会遇到诸多困难。日常生活上无规律、饮食无规律,孩子无人约束,睡觉、起床时间没有规律。以助于孩子身体通常都比较虚弱。由于父母亲或其中一个外出打工无形中一些日常家务就落在孩子身上,搞得孩子往往只是应付生活,根本没有余暇去考虑自己的学习,增大了孩子学习生活的压力。

2.性格发展不健全,孩子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留守儿童父母亲外出打工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孩子情感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乏,给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都留下一些阴影。导致了孩子性格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性格变得自卑、内向、不善与人交流悲观、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抚慰,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紧张焦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另外由于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留在家里的只有孩子的祖辈,他们的娇惯和过分溺爱,使孩子缺乏管教和约束,孩子的思想品行方面问题也较多,孩子依赖心理强,好逸恶劳,不遵守学习规章制度,旷课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

3.孩子在校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由于父母亲外出,家中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方面较低,他们没有能力和没有意识在孩子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对孩子过分溺爱,重养轻教,放任自流,以至于使留守儿童们在学习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孩子本身就缺乏自控,在没有约束力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经不住社会坏风气的诱惑,使得逃学、旷课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4.孩子形成许多不良的品行。青少年时期正是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期,孩子的认知水平,思想品德、是非观、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时候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孩子父母亲外出打工,他们的缺失,使孩子在这关键期失去了最好的引路人。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对留守儿童成长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是受网络的不良影响。另外,网络上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孩子缺乏过滤信息和辩证是非的能力,会学习和产生到很多不良的行为。

(二)积极影响

事物都有两面性。根据我们调查,留守生活对儿童来说有时会产生积极影响,部分孩子因为父母亲的外出,反而能勇敢的去面对自己的留守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孩子自己会动手做饭了,平时自己洗衣服,帮助家里做家务;二是留守儿童比父母在家的孩子显得懂事,懂得安慰出门在外的爸妈,不让父母操心;三是留守儿童学会了独立、坚强,毅力更加坚定,懂得吃苦耐劳。这些说明留守给这群儿童带来了独立自主生活能力上的提高和思想上的成熟。

三、对当地留守儿童问题的若干思考

(一)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1.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会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积极应对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教育孩子敢于直面人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观念。可以充分利用以电视、电影、广播、报纸、图书为主体构成的大众臾论传播体系,进行有关的宣传,以提高农民工及家庭成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营造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舆论氛围。

2.加强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建议加强留守儿童父母常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意识,做到每周打1-2次电话,与孩子聊天、谈心。另外,在交流内容上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了解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教授解决问题的办法,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等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交流与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虽身在外地但时刻在想着他们,减少孩子的孤独感,改善长期分隔带来的亲子疏离、情感缺失状况,引导孩子形成正常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生活观。

3.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科学的家教和监护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亲不在孩子身边给他们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二)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1.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正确的育人理念。农村教师由于自身的一系列原因,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工作中还缺乏钻研精神和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除了偶尔对教材中的问题开展讨论外,很少主动探究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随着2005年新课程在全国的全面推行,要求农村教师也具备专业化的素质。这里的专业化不仅是指教师在业务上的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而且是指教师掌握更广博的知识,能够在心理上辅导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指导学生。留守儿童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可塑性大,往往自制力差、缺乏很好的明辨是非能力,这时如果没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适当的约束监管和科学引导,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干扰。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不仅肩负着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责任,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农村中小学应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配备心理教育老师,为广大留守儿童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指引方向,促进留守儿章心理健康地发展。

2.做好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农村中小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诸如:家庭地址、家长联系方式、家庭成员等等,这样就能够及时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联系,学校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学习和表现情况,同时作为监护人也要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孩子在家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通过建立这种学校、家庭教育互动网络,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更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地区,当地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在留守儿童多的地区建立寄宿制学校,在一般地区农村学校推广“寄宿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在寄宿制学校寄宿。要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同时对农村留守儿童要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

(三)优化社会保障环境

1.政府应针对广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相关政策,为广大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提供“绿色通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夫妻双方都务工的农民工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切实解决他们后顾之忧。政府要采取措施使得一些公办学校愿意接受就近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同时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方针,并且整顿一切针对农民工子女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接受同等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2.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应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将此扩大到每个角落,让每个家庭都能在家教服务网络里得到学习和成长;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和内容,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让家长和监护人能够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只有掌握好教育辅导材料,才能更好的教给孩子;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宣传促进意识的建立,以意识带动教育的积极性,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5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一、认真细致地搞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摸底调查

1、留守儿童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期,我们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从调查统计中看到,随着我镇劳动输出人数的增加,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全镇18岁以下儿童总数5020人,留守儿童为2850人,占学生总数的56.77%。

2、“留守儿童”父母亲的务工现状。

从调查的结果看,“留守儿童”的父母到外省外市务工的占大多数。在外省务工中,以在上海最多,占外省务工的60%以上,“留守儿童”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3、父母亲与“留守儿童”的亲情交流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与外地工作的父母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的占84.11%,半个月到一个月通一次电话的占12.15%,半年及以上通一次电话的占3.74%;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农忙时回家的17.76%,春节回家的占58.88%。

4、“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从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调查结果看,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监928人,亲戚监护603人,朋友监护303人。

5、“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性格发展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结果显示,有12.2%的留守儿童成绩较差,在同年级倒数几名的也大多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在学习上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遵守规章制度方面也比其他同学差,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也会出现偏差,从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孤僻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焦虑、任性、暴躁的性格特征。

6、特殊的“留守儿童”。

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还有一批特殊的留守儿童,他(她)们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有的还是孤儿。

二、加强领导,多方协作,积极构建社会监护体系

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为此,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校园内开通“亲情热线”和“留守儿童”求助电话,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等,并积极配合镇妇联经常向镇领导汇报工作。学校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到学校给学生上法制课,让孩子从小就学法、懂法、守法;定期召开校外辅导员座谈会,共同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由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这为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建好留守儿童的专项档案。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将调查信息分类整理建档。各校以年级为单位,分班建立了“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记录。并对孩子在学习、生活、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形成材料反馈给家长。

2、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

各中小学校长带头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校领导和老师们经常自己买本子、笔和课外书送给帮扶对象。对留守儿童坚决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3、净化环境,加强教育。

每年秋季开学,万山镇妇联、政法部门协同中心校对全镇每所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顿,对网吧、无证摊点等场所进行清理。发动老干部、老党员成立了留守儿童较外辅导团,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心理、学习、生活上关心、照顾,解决其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人品、人格,鼓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4、优化家校合作,办好隔代家长学校。

我们从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看,隔代监护居多,这种带养方式存在几点不利的方面,一是由于隔代的亲情关系,使得监护者在养育和管理方面过分溺爱,形成隔代疼。由于缺少必要的限制,从而容易让这些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其次,由于两代人年龄相差甚远,再加上农村的老一代人往往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很多司代家长是文盲,这样他们自身的局限性使他们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

针对这些情况,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优化家校合作显得非常必要,明德中心小学的做法是重点办好隔代家长学校。

建立隔代家长培训制度。培训的目的一是提高隔代家长对留守儿童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让隔带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这有利于家长从自身的角度和立场,来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5、定期召开隔代家长会。

上学期,明德中心小学召开了留守儿童隔代家长会,参加家长会的除了隔代家长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在外地打工回家过年的学生父母。我们一是给家长发放家庭教育材料;二是现场互动,对隔带家长提出的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三是和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课任老师互通信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建立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家访制度。

各校提倡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每周至少到一名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要与留守儿童的隔代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联系,让隔带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老师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7、推广留守儿童“三知、三多、三沟通”家庭教育。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格观,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家庭实际困难。

第6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关心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一)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在我镇1059名在校学生中就有308名是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这些留守儿童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顾,远离了父母的情感抚慰,成为了有父母的“孤儿”,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高阜中心小学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一种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一、 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

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职责,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校长为“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本班“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的直接责任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是教育管理者。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管理网络体系。

二、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校充分发挥舆论工具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实施“关爱

留守儿童”的目的意义。同时加大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关爱工程”在全社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了“关爱工程”的氛围。

三、 落实措施,开展活动。

1、全面摸底,掌握三方面情况。

各校要求每个教师通过摸底,要清楚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

情况,清楚地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的基本情况;清楚地掌握“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办法。在此基础上,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

2、加强沟通,建立三项制度

一是建立谈心的制度,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掌握他们学

习、思想、生活状况。让“留守儿童”感受老师、同学对他们关心,从而增强师生的亲切感受和责任感。

二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师经常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做到“三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义务家长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外的表现,指导代管人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代管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三是建立帮扶结对制度。学校领导、教师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积极开展三项活动。

一是学校每周开展一次以亲情关爱为主题的集体活动;二是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围绕规范行为,塑造美好心灵的特色主题班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三是每月进行一次才艺展演,给“留守儿童”搭建展示自我,发挥才能艺术的平台。

四、 力求创新,取得实效

各学校普遍开展了以亲情关爱为主题的集体活动,为“留守儿童”

过生日,如初居小学六年级全班同学为“留守儿童”邱进,赠送自制的生日贺卡。开展《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书信活动。

学校教师用真挚的爱对待“留守儿童”,如高阜小学老师方正连老师经常为学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在去年端午节时,为班上“留守儿童”送去粽子。邓慧莲老师在去年中秋节把班上三个“留守儿童”留在家过节;樟溪小学杨细芳老师在上课时发现“留守儿童”官小杰耳朵流脓,立即自掏钱带他到卫生所就诊……

通过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以来,全镇各小学营造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使每个远离父母的孩子都有“有人爱、有人护、有人帮”,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使广大“留守儿童”走出了心灵的困惑和学习、生活的困境。使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开展活动,为“留守儿童”搭建展示自我,发挥才能艺术的平台。高阜小学女学生张亚参加全市自然科学课堂操作竞赛荣获二等奖;在全市“我爱我的祖国”暨“校家共创”才艺赛中,方贝贝等6名留守学生获得一等奖,在全县中小学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竞赛中,留守学生黄波获一等奖。

虽然我镇各小学在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工程和系统工程。我们将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努力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到更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留守儿童”在爱的蓝天下,健康成长。

关心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二)

XX镇XXX村XXX,男,19XX年6月出生,高中毕业,现在读一村一名大学生,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XXX村村委会副主任,党总支委员,团支部书记兼民兵连长。

XXX村共有1760人,496户,6岁以下的幼儿120人,6岁以上的儿童144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儿童的7%,共计19人。

这些留守儿童在农村的现状与问题。1、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经理,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2、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刘叟儿童孤僻、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从而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较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示范行为失控。3、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医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上进心不强。

2019年在县团委的领导和关怀下,XXX村XXX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站,并配备了一台电脑,一部固定电话,每天星期天,XXX同志带领这些留守儿童到留守儿童占与自己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或是打电话那种。很多天没见,骨肉亲情相见的场面确实让人感动。家长从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身体情况、道德规范情况、健康成长情况,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可以请教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题目和一些开心的事情与家人分享,使得他们学习更有动力,生活充满着希望。

第7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关于通用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范文   在闲暇之余,当你在享受家人的天伦之乐时,你是否关注到,在我们身边分布着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幼嫩的双肩过早的承担起生活的无奈……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挣钱,他们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其数量庞大并将长期存在,已经成为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呵护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少年,是构建和谐社会交给我们的共同责任。

  为了帮助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心理交流协会向全社会发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一、请伸出您关爱的双手,争当“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共享人间温情。

  二、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

  由于家长和孩子长期分离,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亲情缺失、家教缺位。我们要当好宣传员,帮助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及时向他们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先进的家教知识和方法,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加强亲子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鼓励孩子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情感,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增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促使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品格得到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争当“留守儿童”的家长。

  希望大家按照“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形式,各尽所能,踊跃参与到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中来。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正确、适时引导孩子成长,主动履行家长义务。

  四、努力为“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

  希望大家抽出一点时间,节约一点开支,奉献一片爱心,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经常与帮扶的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谈心沟通,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参加学校集体活动,融入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坚持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任课老师联系沟通,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让所有远离父母的孩子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五、由于我们做这项长期活动属于纯公益性质且能力有限,现倡导社会各单位、个人捐款、捐物,我们将会把你对留守儿童的这份关怀载入爱心史册。

  为了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请伸出您温暖的双手吧!让我们同心协力,团结奋斗,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注:本活动计划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具体时间、地点会及时的通知下去!

  报名、募赠地址:xxxx

  报名、募赠热线:xxxx

  联系人:xxx

  关于通用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身边有一双双羡慕而失落的眼睛。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稚嫩的双肩过早的承担起生活的无奈……

  他们的父母由于生计在外,他们多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他们或许学业失教,或许生活失助,或许心理失衡,或许道德失范,或许安全失保,或许感情缺失……许多或许,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给予个性的关注——更多的人叫他们“留守儿童”。

  亲爱的朋友们、善良的伙伴们、各村帮扶工作队员们,为了帮忙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填补家庭教育缺位,让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度过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向全镇爱心人士发出“关爱留守贫困儿童,情暖六一”活动倡议: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请您来到他们身边,进行一次看望、帮他们打一个电话、与父母进行一次视频、赠送一本图书、购买一件礼物、倾听一段委屈、分享一段快乐,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和欢乐。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只要我们每个人用真诚的心,献出一份爱,编织一份情,一定能给咱们xx的贫困留守儿童们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给孩子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我们期待您的行动!

  倡议人:xxx

  20xx年x月x日

  关于通用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群小伙伴——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经商,一年中难得回家一次,让留守在家中的他们倍受思亲的煎熬,他们就是儿童中那一股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为帮助我们的留守同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哪怕是一点微薄的帮助,也许就会改变了他们的心态,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第8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景;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24―01

一、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率迅速增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同时,由于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一些地区出现连年颗粒无收的现状,为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农业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使得子女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地区,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笔者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调查和了解,综合各方面的材料,发现我校“留守儿童”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感情脆弱,自卑感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

2.性格缺陷。由于农村文化的影响,周围人群对“留守儿童”的冷嘲热讽,使得他们性格孤僻,忧郁自闭,不愿与别人交流,不愿与外界沟通,这些压抑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以及家庭教育方面的严重断层。

3.价值观的扭曲。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导致大量劳动力剩余。同时,为了能够更快、更早地摆脱贫困,大多数农民工涌向城市。更有甚者,只为了自己的腰包比别人的鼓,致富心理膨胀,攀比之风盛行。逢年过节回家,不关注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问题,甚至对孩子不闻不问。部分父母由于常年在外,不能关心照顾孩子,从而内心愧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教育”的方式进行补偿,结果养成了他们奢侈浪费、摆阔攀比的陋习。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

1.重视社会帮扶的作用。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有营养健康问题,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同时存在,相生相伴。要解决好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同时解决好其他问题。为此,社会爱心人士可以多关心一些这类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各部门各单位都可以开展一些爱心帮扶活动。另外,社会应加强网络监督和引导,比如为留守儿童建立绿色网络,各类场所提供绿色通道,切实关爱留守儿童。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农村留守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些孩子虽然不能长期和父母在一起,但父母不能推卸教育的责任。因此,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的方式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积极倾听子女的心声。安排好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还应保持与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使子女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

第9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抓好生的辅导、就餐等日常工作,让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城市和农村双需双赢的大趋势。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出打工、做生意的家庭较多,我们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让留守学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联系,形成工作机制。

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督促家长及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二)真情关爱,人人积极参与。

(1)学习方面。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学校鼓励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上的辅导;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帮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对部分家境困难的留守儿童,学校还捐赠了校服和学习用品,为他们的成长撑起了一片晴空。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三)健全人格,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磨砺教育,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四)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