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第1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党员特别是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为基础,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将旅游产业全面融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加速旅游产业化整合推动集约发展,实现旅游经济全面繁荣为目标,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江西旅游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目标要求

试点工作要着力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

1、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事关我省旅游业发展全局和局机关建设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形成共识,树立符合我省旅游产业实际的科学发展理念,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省旅游工作。

2、提高发展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着重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准确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本领,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提高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和解决旅游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提高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本领。

3、破解发展难题。贯彻宏观经济政策,坚持“五个统筹”,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调整旅游经济结构,提升旅游发展质量,走出一条适合江西实际的旅游发展道路。在改善民生、灾后重建、保护生态、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干部作风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4、创新体制机制。着眼于构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实现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旅游发展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策指挥、操作执行和管理监督机制,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旅游发展保障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保证。

5、推动科学发展。把试点工作作为提升旅游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保持和发展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好局面、好氛围。

6、总结积累经验。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相关政策和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

二、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1、正面教育为主。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认真进行自我教育。引导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自觉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对过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吸取教训,不纠缠个人责任。

2、突出实践特色。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与推动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与保进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与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全过程。

3、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参与,认真听取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真诚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4、解决突出问题。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确保取得实效。

三、试点工作的方法步骤

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试点工作从*8年3月开始,8月下旬基本结束,试点时间半年左右,集中活动时间约3个月。我局的试点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局机关及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都要参加到试点工作中来,重点是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

(一)准备工作(*8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

1、调查摸底。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基础上,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机关各单位,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宾馆、景区等旅游企业调查研究,召开各方面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通过调查摸底,掌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了解群众对我省旅游工作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明确省旅游局试点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达到的目标要求。

2、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制定省旅游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实施方案,报省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备案。

(二)组织实施(*8年3月下旬至7月下旬)

组织实施分为学习调研、分析评议、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

学习调研阶段分为思想发动、学习培训、专题调研三个步骤。

1、思想发动。召开动员大会。请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忠武作动员报告,对试点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所属各单位党组织、机关各支部分别召开党员大会和支部大会,认真进行深入的讨论。

2、学习培训。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交流、案例分析、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同志的重要论述以及有关学习材料,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精读《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试用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学习培训。

(1)为机关每个党员和所属单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配发学习材料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笔记本。

(2)局党组中心组集中开展专题学习交流。

(3)所属各单位党组织和机关党支部分别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4)开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

(5)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省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和省直工委倡导开展的“三创三评”(即创新思路,评优秀调研成果;创造业绩,评优秀实践成果;创优机制,评优秀制度成果)活动中,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大力开展“我为江西旅游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全体党员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到行动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6)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

(7)组织学习观看党的十七大精神辅导录像。

(8)组织学习心得交流。

3、专题调研

(1)领导干部领题调研。根据省委要求,省直各试点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确定一批课题,由厅局级领导干部领题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结合我局实际,拟分为旅游发展调研、市场管理调研、市场开拓调研、旅游人才调研、红色旅游调研、机关党建调研和旅游投融资调研等七个调研项目,分别由分管领导领题,并带领有关处室或相关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调研工作。所属各单位领导可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确定课题进行调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

(2)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旅游企业代表、资深旅游从业者以及关心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召开“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专题研讨会,对如何推动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听取他们对促进我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建议。

(3)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调研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题汇集成册,上报省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相关研究成果用于我省旅游工作的实际之中。

第二阶段:分析评议(*8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

1、分析总结。局领导班子及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紧密联系我省旅游工作的实际,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形成总结材料。所属各单位可参照局党组活动情况开展分析总结。其他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分析总结。

2、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扩大会议和组织生活会。

(1)局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分析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2)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在局党组民主生活会基础上,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以局党组名义形成省旅游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总结报告。党组扩大会邀请党员、群众代表和市、县(市、区)代表列席参加。

(3)所属各单位党组织、机关各支部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开展民主评议。

3、分层面组织群众评议。局党组组织各方面的代表对其进行评议。主要对象包括:机关干部和职工,局所属各单位的干部职工,各市旅游部门负责人,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代表。根据评议意见,对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作进一步修改。

4、通报分析总结情况。局党组向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向党员分别反馈分析总结情况,重点通报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局党组的分析总结报告在向省委作出报告(所属各单位要将分析总结报告上报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向群众通报。

第三阶段:解决问题(*8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

1、制定整改方案。领导班子就分析总结报告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措施,规定时限和责任,制定整改方案。党员领导干部要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集中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实际行动和效果取信于民。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认真抓好整改。其他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一些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成立专项小组,上下联动,综合治理。对应当解决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对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在上级党组织的监督下重新进行整改。

3、向群众公布解决问题的情况。各级党组织要采取适当方式,把存在问题、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解决问题的进展和结果等情况向群众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阶段:完善制度(*8年7月上旬至7月中旬)

局党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省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主要在旅游经济运行机制、旅游景区管理机制、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惠旅强旅政策机制、旅游发展激励机制和旅游组织协调机制等六个方面,建立完善具体的制度措施,力争在建立完善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导向、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创新驱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保证科学发展机制的运行。各单位党组织结合自身工作制定完善各项制度。

(三)试点总结(*8年7月中旬)

1、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工作由省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活动试点评体系。(1)在内容上,主要测评群众对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满意度、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两个方面,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项目和子项,防止测评流于一般化。(2)参加测评的对象原则上由已参加第二阶段群众评议的人员组成,同时,吸收一定比例的在试点中反映情况、提出问题的当事人代表参加测评。(3)在方法上,采取集中评议、无记名投票、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分层面开展测评。我局将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

2、总结试点经验。各单位要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重点总结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实际成效和意见建议,形成总结报告。局党组的总结报告报省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3、召开试点工作总结大会。试点工作结束后,将召开试点工作总结大会,总结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各单位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试点成果。继续跟踪问题的解决,确保整改方案和措施落到实处。

四、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1)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忠武任组长;副局长郭惠芳、丁晓群,纪检组长屈乾娜,副巡视员曾宜富、韩惠兰、徐信国任副组长;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机关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屈乾娜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副巡视员韩惠兰兼任,成员由办公室、人教处、机关党委、监察室负责人组成。建立局党组(各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试点集中活动期间,各责任人除参加省委、省政府和局党组安排的会议、活动外,一般不安排外出活动。

(2)成立试点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局机关的实际情况,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调研协调组和宣传协调组。

综合协调组:焦峰、周结铭任组长;机关党委、监察室人员为成员。主要负责起草《省旅游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实施方案》,与省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联络协调,会议的组织协调,组织学习培训,材料的汇总上报,学习材料的配发、有关材料的印制、所属单位活动情况的督察等工作。

调研协调组:张寿卿任组长,办公室人员为成员。主要负责七个调研组活动情况的协调,“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专题研讨会的组织协调,调研报告的汇集成册等与调研活动相关的工作。

宣传协调组:宿小娟任组长,人教处人员为成员。主要负责开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组编并上报《省旅游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简报》,以及有关我局开展试点活动情况的宣传工作。

2、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按照试点实施方案组织党员参加活动,对各单位的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应组织他们参加活动,并将有关情况以局面形式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但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的党员,也应组织其参加活动。离退休老同志和年老体弱党员参加活动,其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可不参加活动。各单位的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欢迎其积极参加活动,但不提具体要求。

3、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局党组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作出榜样。局党员领导干部分别确定联系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率先垂范,一方面带头学习调研,带头分析总结,带头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要经常深系点调研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办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点。省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组成指导组,对各试点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和督查,并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与其他党员干部分别提出要求。

第2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江西;旅游业;能源消耗;估算

作者简介胡婷婷?穴1982.—?雪,女,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肖海燕(1979—),女,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江西抚州 34400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碳减排途径研究》(12YJCZH308);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研究》?穴13GL13?雪;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生态补偿模式及对策研究》(JJ1301);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一、引言

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地、各行业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的措施。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产业,对温室气体排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减少旅游业的能源消耗成为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

二、计算方法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娱、购”多个产业,对旅游业能源消耗量的测算,一种是将能源消耗总量结合旅游业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比例值,需要具有相应的统计监测数据来确定。另一种是通过收集基础数据,分别计算旅游六要素所产生的能源消耗量,再加总得之。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没有旅游业的能耗数据,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体系仍在建立中,因此比较可行的是第二种计算方法,可利用的公式为:

LE=∑Pi·LEi (1)

公式?穴1?雪中,LE为旅游业能源消耗;Pi为旅游业要素i的规模;LEi为旅游业要素i的单位能耗。

其中,旅游交通能源消耗有另外的计算公式:

TE=∑Pi·Di·βi (2)

公式?穴2?雪中,TE为旅游交通能源消耗;Pi为乘坐交通工具i的游客规模;Di为游客乘坐交通工具i出游的距离;βi为乘坐交通工具i的单位能耗。

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原始数据在收集上存在一定难度,不能完全匹配计算需要,因此本文只能对江西省旅游业能源消耗进行估算,而无法精确测算。另外,国内外研究显示,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是旅游业能源消耗的主要方面,中国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占旅游业能源消耗总量的72.08%1。因此本文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计算。

三、江西旅游交通能源消耗估算

(一)旅游交通能源消耗

根据公式?穴2?雪,要估算江西省旅游交通能耗,需要确定江西游客中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出游的人数、出行距离及各交通工具单位能耗。Schafer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天出行6 km,其中因旅游休闲出行的比例不到10%,即0.6 km。石培华采用7%估算中国居民旅游出行距离,即每天每位居民有0.42 km的出行和旅游休闲有关。据此,2010年中国居民旅游出行距离为1339724852(2010年中国人口)×0.42×365(天)=2053.80?穴108pkm?雪。2010年全国旅游接待游客22.34亿人次,江西旅游接待游客1.08亿人次,则江西旅游

游客出行距离=2053.80× =99.29?穴108pkm?雪。

在游客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方面,江西游客抽样调查显示,游客乘坐飞机的占16.5%,乘坐火车的占24.7%,乘坐汽车的?穴包括自驾车?雪占50.9%,其它(包括水运)占7.9%2。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飞机的单位能耗为2.0MJ/pkm,火车为1.0 MJ/pkm,汽车为1.8 MJ/pkm,其它为0.9 MJ/pkm3,则江西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耗估算结果见表1,2010年江西旅游交通能源消耗为15.532PJ,其中汽车能源消耗最大,占58.57%。

四、江西旅游住宿能源消耗量估算

根据公式?穴1?雪,江西省旅游住宿能源消耗量估算需要具备饭店床位出租量及单位能耗数据。由于现有资料仅能查询到江西星级饭店床位数资料,所以本文主要估算江西星级饭店能源消耗,估算值小于实际值。Stefan在估算2001年全球饭店业能耗时取单位能耗130MJ/床晚,石培华在估算2008年中国饭店业能耗时取单位能耗平均值为155MJ/床晚。鉴于时间差异及江西星级饭店中绿色饭店数量较少的事实,本文取单位能耗170MJ/床晚。则2004至2010年江西星级饭店能源消耗量估算结果见表2。其中,床位出租量=床位数(张)×客房出租率×365(天),2010年床位出租量=95805×61.66%×365=21.56百万床晚。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江西星级饭店能源消耗为3.665PJ,是2004年的2倍。

五、江西旅游活动能源消耗估算

根据公式?穴1?雪,估算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耗,需要确定不同旅游活动的单位能耗及游客规模数据。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旅游活动一般分为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商务会议、探亲访友、宗教朝拜、文体科技等类型。中国不同旅游活动每名游客每天的能源消耗为观光游览8.5MJ,度假休闲为26.5MJ,商务会议为16 MJ,探亲访友为12 MJ,其它为3.5 MJ1。

根据江西游客抽样调查显示,游客出行目的中,观光游览占43.2%,平均停留2.2天;度假休闲占14.3%,平均停留2.7天;商务会议占11.5%,平均停留1.3天;探亲访友占26.2%,平均停留3.2天;其它占4.8%,平均停留1.5天2,2010年江西旅游接待游客1.08亿人次,则不同旅游活动的游客规模及相应的能耗见表3。数据显示,2010年江西旅游活动能源消耗为3.349PJ。

六、结论

根据以上对江西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能源消耗的估算,可得2010年江西旅游业能源消耗总量为22.546PJ。将江西旅游业和江西省进行对比,2010年江西能源消费总量为6354.9万吨标准煤4,折合1862.367PJ,则江西旅游业能源消耗占江西省能源消耗总量的1.21%。说明旅游业是江西的低能耗产业,在江西发展低碳旅游,是非常必要又切实可行的举措。

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耗占全产业的比重为68.89%,旅游住宿为16.26%,旅游活动为14.85%,可见,旅游交通是江西旅游业能耗的主要方面,实施低碳旅游应着重对旅游交通实施碳减排措施。

本文对江西旅游业能源消耗的估算能反映大体情况,但受原始资料和研究方法的限制,估算值与实际值存在差距,但这不影响江西旅游业是低碳产业的结论。旅游业所涉及到的行业及部门众多,精确的计算其直接、间接产生的能耗是个难题,对测算方法进行改进及多样化,掌握旅游业能耗在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及差异,并能有效进行预测工作,是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3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滨海旅游;研究焦点;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1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11-0087-08

一、海岸与滨海旅游

海岸是地球上土地、海洋、空气交界的独特地貌特征(cafter,1988)。它可以定义为从海岸线延伸到陆地不确定宽度(大概数千米)的带状土地。世界上大概2/3的人都居住在400千米海岸之内。人们高度地依赖海岸资源,并且定居、食品生产、交通、旅游休闲都随之集中在那里(Smith and Nicholls,2003)。海岸使用大致可分为4类:资源开发(包括渔业、林业、油气开采、矿业);基础设施(交通、港口、码头、海岸防护工程);休闲和旅游;生态多样性的保护(Kay and Alder,2005)。由于海岸环境的高度动态性的本质,很多发展活动会和海岸的自然系统交互作用而影响环境长期的稳定性。很多人类活动持续地影响甚至改变海岸的自然环境。海岸正面临一系列人类城市化、废物和休闲活动所带来的压迫(Harvey and Caton,2003)。

海岸对短期来休闲娱乐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旅游是如今海岸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在1997年表述到:“在所有发生在海岸带或近海海域的活动中,没有一项活动的增长在数量和多样性上能超过海岸休闲旅游活动。”

滨海旅游(coastal tourism)的概念包含在海岸、离岸水面上发生的全面的旅游、休闲娱乐活动(Hall and Page,2006),包括海岸上住宿、餐饮、食品工业、第二住宅的发展,基础设施支撑的海岸发展和旅游活动,例如休闲游船、依托海岸的生态旅游、豪华游船、游泳、休闲渔业、浮潜和潜水。与滨海旅游很相似的概念有海岸旅游,二者的英文都是coastal tourism,都是研究海岸带内的旅游活动。但二者适用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当从产业角度研究海岸带的旅游活动时,通常使用滨海旅游的概念,即滨海旅游业是海洋产业中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经济产业。当侧重研究旅游活动给海岸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影响、各海洋部门资源与环境使用冲突或海岸带管理时,多采用海岸旅游的概念。此外,海洋旅游(marine tourism)和滨海旅游(coastal tourism)的概念很接近,但海洋旅游还包括基于海洋资源的旅游,如深海捕鱼和游艇巡航。本文采用滨海旅游的概念综述滨海地区旅游业的研究焦点。

滨海旅游的起源发展与休闲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同步。休闲旅游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钱币和贸易出现之时(Goeldner and Ritchie,2003)。早期旅游在罗马时代(公元前31年至16世纪)达到高峰。罗马时代沙滩是休闲、精神放松等体验的地点,沙滩的象征价值在诗歌、风景画中表现出来。卡宾(Corbin,1995)发表的《海洋掠夺――1750―1840海边的发现》综述了西方人对海洋、海边和景观的态度的重大变化。1750―1840年,这一时期见证了随着海边度假地的发展,休闲时间、地点及休闲方式的改变。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现代旅游,例如海滨度假区和山地度假区变成富人流行的去处(Hudman andJackson,1994)。19世纪后半叶,大规模海边度假区才出现,并变成了海滨地区的休闲娱乐地点(Nordstrom,2000)。现在,大众旅游深深地植根在日常生活中,大众旅游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最普遍的仍然是阳光/滨海旅游和冬季运动旅游(Shaw and Williams,2000)。海洋和滨海旅游被广泛地认为是现代旅游增长最快的领域。

二、滨海旅游的研究思潮

从最早的经济地理学者郝特林(Htitelling,1929)关于沙滩上小贩卖冰淇淋的模式到韦弗(Weaver,2000)海滨度假区的情节模型,海岸被学者看作为有意义的研究领域。滨海旅游这个方向的研究者历来以地理学者为主流。从20世纪70年代起,学者们尤其是地理学者开始总结不同时期对旅游研究(包括滨海旅游)的贡献。20世纪60和70年代的研究范例(paradigm)或称研究思潮是空间系统分析。这时期,空间分析技术发展了,系统理论也被介绍进来。霍尔和刘(Hall and Lew,1998)表述到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旅游的贡献有实证主义一经验性研究,例如空间模式和应用研究,这时期学者观察、记录、合成、建立模型来表现旅游现象,以此来解释海岸旅游的空间关系和海岸的本质。皮尔斯(Pearce,1979:249)论述道:“旅游地理研究传统形式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模式,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度假区地理,游客移动、旅游影响。”这一时期皮尔斯(Pearee)观点中的“空间”指的是地理学中的第一空间,就是物质的、实际存在的空间,侧重对景观、地形的研究,而不是第二空间,即地理学中比喻性的空间――结构(structure)和机构(agency)的相互作用关系。

20世纪80年代,姜斯敦(Johnston,1986)提到学者对应用性研究的贡献,例如旅游规划、营销、技术服务。这意味着学者不仅局限于建立理论模型,而且开始关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此外,20世纪90年代激进主义的研究,例如全球化、本土化、性别和识别、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可持续研究。很多社会学者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伴随着90年代出现的“新文化地理(new cultural geography),”旅游学的研究被放置在更宽广的社会背景中。

学者对滨海旅游的研究贡献伴随着旅游研究思潮的变化而变化(Johnston,et al.,1991)。这些思潮包括系统研究、空间分析、定量和模型研究、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应用地理和激进主义。现在新的思潮并没有完全替代旧的思潮。在旅游研究中,旧的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新的方法都被学者所沿用(Echtner and Jamal,1997)。上述方法很多都和滨海旅游的研究相关(Hall and Page,2006)。虽然滨海旅游也被认为是最流行的旅游方式,但是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个研究领域很少进入主流的旅游文献中,相反,这类 研究会发表在非旅游的文献中。”(Hall and Page,2002:286)事实上,这类研究经常发表在海岸带管理类文献中。尽管如此,国外的滨海旅游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值得我国借鉴。表1列举出了一些学者对滨海旅游所作的贡献。

表1表现出了学者对滨海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实证主义分析(空间模式、度假区形态分析)和应用研究(管理、规划问题),例如海岸地貌和海岸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海岸地貌稀有,并且海岸环境具有脆弱性,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很值得研究,所以一直是研究热点。相反,尽管社会学理论,例如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已经很广泛地应用到旅游学的研究中来,但这些理论却很少应用到滨海旅游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应用社会学理论去分析滨海旅游现象,例如不同旅游参与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及冲突。

滨海旅游领域的主要研究兴趣可总结为海岸地貌及其和旅游业的相互作用、滨海度假区的动态发展模型、人类与海岸环境的相互作用、滨海度假区游客行为、规划和管理、可持续滨海旅游。尽管很多主题的研究已经在英美国家完成,这些主题还很少在中国――这个滨海旅游起步较晚的国家出现。因为中国走了不同于英美国家的发展道路,滨海旅游在中国受政治结构和改革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特点。所以,当中国已经对世界打开大门并且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正是研究滨海旅游的好时机。

三、滨海旅游的研究焦点

1 海岸地貌――滨海旅游的基础

海岸是一个动态的地貌系统(Woodroffe,2002),海岸地貌主要研究各种海岸地形、地形形成的过程以及地貌因素对发展滨海旅游的影响。海岸地貌研究有很多种方法。有静态海岸地形研究,例如沙滩和沙丘;也有动态的各种地形的形成原理研究。较早的著作如佩西克(Pethick,1984)。目前海岸形态和演变过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调节,即动态地貌研究(morphodynamics)已成为海岸演进变化的研究范例。

近年的成果如伍德诺夫(Woodroffe,2002)、哈维和卡顿(Harvey and Caton,2003)分别出版了重要的关于海岸地貌的基础理论著作,总结了各种静态海岸地貌的形态及动态形成过程,其中哈维和卡顿(Harvey and Caton,2003)是以澳大利亚海岸为例。

此外,沙滩是海岸地貌研究有意义而且流行的研究领域。因为沙滩这个能迅速发生变化的地形有很多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它的变化过程是复杂的,它和人类环境有强烈的互相影响。对此,谢尔曼和盖尔斯(Sherman and Gares,2002)陈述海岸地貌的研究有一个强烈的趋势,就是重点研究沙滩。例如,伯德(Bird,1996)在沙滩管理的书中概述了沙滩上的各种地貌特征、动态变化及各种管理方法。诺德斯多姆(Nordstrom,2000)介绍了开发海岸区域的沙滩和沙丘的形成过程如沙石沉积及形态。

还有一些地理学家,例如王(Wong,1990,1993)、约翰逊和西布鲁克(Johnson and Seabrooke,1996)指出地貌因素对滨海旅游的影响,提出在发展海岸旅游的时候很多地貌因素应该被考虑进去。这些因素包括度假区建筑和设施的布局与自然特征,前滩和后滩区域的特点,尤其是沙滩颗粒大小、沙滩坡度、阶地与沙脊的形成(Wong,1990)。

总之,以往的研究在用指标检验海岸地形改变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研究海岸。然而没有太多研究是侧重于旅游使用而带来的地形改变的,也缺少对地形改变对旅游产生的影响或针对不同旅游开发形态(例如海洋主题公园、海滨娱乐区)所做的海岸地形改变(例如自然沙滩、人工沙滩)的研究。

2 海岸环境和旅游活动的交互作用

海岸研究正在增长的一个研究热点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海岸形态改变(Nordstrom,2000)。人类与海岸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个传统的话题,旅游活动与海岸环境的交互作用是其中一个研究方面。按照德联邦自然保护协定(Geman Federal Agency for NatureConservation,GFANC,1997)的说法,滨海旅游环境包括:海洋岛屿、珊瑚礁、近岸海域、红树林、近岸湿地、沙滩、沙丘。事实上,所有的海岸和海洋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旅游问题。干净的水体、健康的海岸栖息地、健康而令人愉悦的环境是成功发展海岸旅游的基础(美国海洋和大气局,1997)。

在某海岸地区开展休闲活动会不可避免地给水生态系统和近岸生境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表3)。正面的影响有,例如为了发展旅游一些缺少沙质滩的被修缮和改进了。负面的影响有,休闲活动造成对海岸生态系统,包括沙丘、盐沼、珊瑚礁等日益增长的压力(GFANC,1997)。佩宁一楼塞尔等(Penning-Rowsell et al.,1992)认为海岸防护技术,包括沙滩填充、传统的防波堤、礁石对海墙的保护、鱼尾状防波堤、离岸挡水板、海墙修建等会影响海岸的自然特征,从而对海岸上的休闲使用者产生影响。这些对休闲活动的影响从短期内极端的干扰到小规模的旅游季节之外的小限度的干扰。长期来说,由于没有对整体休闲旅游资源的重大改进会造成休闲收益的降低。尽管不能说因为存在有害的影响而停止海岸旅游的发展,海岸旅游则应以更好的管理来减低这些影响(French,1997)。

3 滨海度假区发展模型

从20世纪中期开始,滨海度假区已经吸引了许多英美地理学者从各个方面的关注(Pearce,1979;1995;Hall and Page,2006)。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静态的滨海度假区的结构和空间形态(morphology)研究。例如巴雷特(Barrett,1958)的研究最早地总结了滨海度假区的基本线性结构,皮格莱姆(Pigram,1977)随后总结了沙滩度假区形态分析(resortmorphology),琼斯(Jeans,1990)集中完成了英格兰和澳洲的沙滩度假区形态分析,贝克(Baker,1983)和琼斯(Jeans,1990)进一步探讨了滨海度假区形态的特点,集中在3个主要方面:场地特点、游客因素和度假区其他的城市化功能。然而,仅仅形态研究有一定局限性,就是不能反映出经过一定时间沙滩度假区的演进变化过程(Smith,1991)。

所以另一方面,还有学者换个角度研究关注度假区的动态演进模型及其对地貌的长期影响。此类研究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早期的包括吉尔伯特(Gilbert,1939)研究滨海度假区的发展,佩特沫(Patmore,1968)重点探讨英国的温泉区度假。接下来,王(Wong,1993)记述了马来西亚半岛海岛度假旅游的发展,韦弗(Weaver,2000)阐述了旅游目的地 下的方法关注海岸压力、目前管理中的问题(Alderet al.,2002)和政府的管理工具,包括战略、立法、规则、管理和政策(Kay and Alder,2005),制度(Kayet al.,2003)和经济激励(Greiner et al.,2000)。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分部门管理方法在20世纪之前很有用,那时海岸使用者之间的矛盾很少,也不尖锐。然而现在单一部门的管理已不能解决复杂的矛盾,这时综合管理方法的出现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很必要。固海德和约翰逊(Goodhead and Johnson,1996)提出的最新的海岸休闲管理,其中综述了英国海岸环境规划影响休闲和旅游活动的种种问题。其他一系列的研究如麦克道尔等(McDowen et al.,1990)提到海岸休闲战略和海岸休闲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共同决策,也就是说,与海岸环境相关的不同利益团体应合作、交流、管理、控制游客及休闲活动。目前中国的滨海旅游管理很少被考虑在海岸带综合管理这个框架之内,海岸带综合管理方法非常需要广泛推广到中国。

第4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旅游;生命周期评价;旅游生态效率;模型;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5)11-0113-08

旅游与旅行(T&T)过程中化石能源的消耗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旅游过程必然需要消费一定的自然资源与能源,相应地也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问题[1]。旅游碳足迹与旅游能源消耗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碳排放占其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2]。许多学者对交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旅游过程能源消耗问题进行了分析[3-10]。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环境压力对于旅游管理是一个“两难困境”,低碳旅游与旅游生态效率研究由此产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性旅游成为旅游研究者和旅游行业的一致理念,时至今日,学术界均认为旅游开发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很明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旅游业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必须严格限定在门槛水平之下[11]。应用旅游生态效率理念可以获得双向效应(bieffect),也就是在创造新的市场就业机会的同时,降低成本和减少旅游业环境影响[12]。Gssling等对旅游业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收益进行交互分析,对美国落基山国家山地公园、荷兰阿姆斯特丹、法国、塞舌尔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对不同目的地旅游生态效率进行了比较,认为导致不同客源地市场生态效率差异的原因较多,主要包含旅游者的人均花费、逗留时长、客源地到目的地距离、旅游交通模式、旅游者行为习惯、度假地类型选择偏好等[13]。Susanne以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的达沃斯为例,将经济效益、土地利用、就业等指标数据,通过投入产出分析(IOA)模型,对旅游生态效率战略进行评价[14]。Joe Kelly利用离散选择实验(DCE)方法分析了旅游者对于土地利用、交通、休闲、环境管理创新等提高旅游生态效率措施的偏好差异[15]。在低碳旅游、旅游节能减排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旅游生态效率研究有机整合了旅游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两个变量,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构建旅游生态效率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海南省2012年旅游生态效率及特征,对旅游生态效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1 研究模型与设计

1.1 旅游生态效率的概念

旅游生态效率的概念由生态效率衍生而来,两者具有属性上的继承性。Ayres认为生态效率是一个描述在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如何在降低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的同时,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并且减少浪费和污染物释放的概念[16]。相应地,旅游生态效率指为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双重目标”,用旅游收益与环境影响的比值核算旅游生态效率值,是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指标。虽然生态效率的核心在于“最少投入,最大产出”,但世界上不同组织和机构给出了自己的定义[17]。

1.2 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也称生命周期分析,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源于当时美国开展的对包装品的分析、评价,即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REPA)。LCA研究的范围、边界和详细程度取决于研究的对象和应用意图。NaeWen Kuo,PeiHun Chen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研究了岛屿型旅游地的能源消耗问题,计算了每个旅游者每次旅行产生的碳足迹和能源消耗均值[18]。其中,旅游生命周期被定义为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消费过程系统,系统的边界是整个旅行过程,功能单位是每人每次旅行的环境载荷量,换句话说,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起始于去往旅游目的地之时,结束于完成整个旅程回到游客出发地。依据旅游生命周期评价理论,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将旅游能源消耗产生的过程简化为旅游交通能耗、旅游住宿能耗、旅游活动能耗。相应地,旅游能耗模型包括旅游交通能耗模型、旅游住宿能耗模型、旅游活动能耗模型,三个模型汇总即得旅游能耗综合模型,进而得出基于LCA的旅游生态效率模型。

1.3 基于LCA的旅游能源消耗模型

1.3.1 旅游交通能源消耗模型

毫无疑问,交通是旅游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者到达目的地、返回常住地、在目的地内部运行和移动都需要交通系统的支持。旅游交通因为其能源消耗问题获得日益多的关注,研究显示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占旅游系统能耗总量的大头,有时甚至超过90%[19-22]。旅游交通在旅游碳排放和能耗中显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样地,旅游交通节能减排也处于旅游节能减排的中心位置[23]。按照旅游交通能源消耗系数的定义,旅游交通能源消耗模型如下:

2.2 数据与资料来源

根据旅游生态效率模型,计算旅游生态效率,需要两类变量值,一是旅游能源消耗,二是旅游收益。旅游能源消耗计算所需数据中旅游三部门能耗系数直接引用国外已有研究成果;所需旅游者客源地空间结构、不同旅游交通方式利用率、旅游者消费结构、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数、旅游住宿设施利用率、旅游者活动平均参与频次、旅游活动参与者比例等数据来自2012年10月于海南省进行的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共发放问卷1 864份,收回1 842份,剔除无效问卷104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 7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35%,有效问卷数量和比率能够满足研究需要。海南省国际和国内旅游者人数、海南省旅游总体收入、海南省国际旅游者分国别人数等数据,均来自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年度统计资料(2002-2012)。另外,旅游者旅行距离采用公共交通信息和GIS软件获取。旅游收益计算主要采用旅游者消费支出比例结构与旅游地综合收入两个指标进行计算,其中,海南省总体旅游收入来自官方统计资料,旅游者消费结构由问卷数据统计得到。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三个部门的收入情况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旅游总收入与旅游者消费结构进行估算。

2.3 旅游收益结构分析

旅游收益和消费的统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难以准确计算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旅游者消费结构,确定目的地在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中的部门收入,作为旅游经济收益值,计算旅游生态效率值。旅游接待人均收入反映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2012年海南省人均旅游收入为1 141.80元/人,国内市场人均收入为1 101.61元/人,按照同期汇率换算,海外旅游市场人均收入为2 737.86元/人,旅游总收入为379.12亿元(见表4)。

市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海南省2012年国内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中支出比例为:交通(45.2%)、住宿(30.9%)、娱乐活动(7.9%)、餐饮(3.2%)、购物(11.8%)、其他(1%)。海外旅游者消费结构中交通、住宿、娱乐活动、餐饮、购物、其他的比例分别为33.1%、26.8%、11.0%、13.4%、10.8%、4.9%。将旅游者消费支出比例应用于海南省旅游收入计算,结果显示,2012年海南省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的收入分别为168.66亿元、116.22亿元、30.65亿元(见表5)。

2.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4.1 旅游交通生态效率

旅游交通是旅游过程最大的能源消耗来源,交通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环节,因此基于能源消耗的旅游生态效率值对旅游环境影响的评价意义最大。海南省2012年旅游能源消耗总量为260 770.11×106 MJ,人均旅游交通能耗为7 853.67 MJ,旅游交通收入为168.66亿元,基于能耗的旅游交通生态效率值为15.461 MJ/¥,也即每创造1元旅游经济收入需要消耗15.461 MJ的能源(见表6)。

2.4.2 旅游住宿生态效率

旅游住宿是重要能源消耗部门,旅游住宿部门在创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研究显示,海南省2012年住宿接待部门总能耗为14 486.49×106 MJ,人均能耗为436.29 MJ,旅游住宿部门总体接待收入为116.22亿元。基于能源消耗的旅游住宿生态效率值为1.25 MJ/¥,说明每获得1元的旅游住宿收入,需要消耗1.25 MJ的能源(见表7)。

2.4.3 旅游活动生态效率

旅游活动产生的能耗所占比例不大,但是旅游活动作为旅游地主要吸引物,计算旅游活动生态效率值并进行部门比较十分重要。海南省2012年各类旅游活动能耗总量为3 499.45×106 MJ,人均能耗为105.39 MJ,旅游娱乐活动服务项目的总收入为30.65亿元,基于旅游能源消耗的旅游活动生态效率值为1.142 MJ/¥,说明旅游活动部门每创造1元旅游经济收入需要消耗大约1.142 MJ的能源或资源(见表8)。

2.4.4 旅游总体生态效率

旅游总体生态效率的高低代表了旅游可持续性能力的大小。分析显示,2012年海南省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三大旅游部门能源消耗总量为278 756.05×106 MJ,人均旅游能耗为8 395.36 MJ,旅游总收入为379.12亿元,基于旅游能源消耗的生态效率值为7.353 MJ/¥,也即旅游行业每创造1元旅游经济收益消耗的能源为7.353 MJ(见表9)。

2.4.5 旅游生态效率部门差异

Kian Foh Lee[29]认为生态效率模型的引入为分析旅游业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开创了一条新思路。优化旅游地生态效率水平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30-31]。在基于能源消耗的旅游生态效率模型中,提升生态效率水平的途径主要有:经济收益不变,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强度不变,提高经济收益;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同时经济收益增大。

2012年海南省旅游活动生态效率值为1.142 MJ/¥,旅游住宿生态效率值为1.25 MJ/¥,旅游交通生态效率值为15.461 MJ/¥,显然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的生态效率优于旅游交通,这一方面说明了旅游活动、旅游住宿对旅游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中短程的旅游市场更有利于旅游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说明了在旅游外部交通距离既定的情况下,旅游者停留时间越长、人均消费越高、旅游活动参与频次越高,生态效率水平越优,旅游可持续能力越强。另外,从旅游三部门的比较看,生态效率值与人均能耗呈现反向的大小顺序关系,并且相差幅度缩小。

3 结论与讨论

旅游生态效率的研究方兴未艾,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计算了不同旅游地的旅游生态效率值[32-33]。旅游生态效率研究的本质在于通过平衡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环境影响,促进旅游地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34]。本文在引入生态效率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将旅游收入作为经济影响变量,旅游能耗作为环境影响变量,以海南省为例,计算了2012年旅游生态效率值,并分析了旅游生态效率的部门差异和特征,实证分析显示:

(1)旅游生态效率本质是一个由旅游环境影响和旅游收入构成的复合变量体系。基于LCA的旅游生态效率模型以旅游能源消耗为环境变量,单位经济收益下能耗值越低说明旅游生态效率水平越优,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力越大。

(2)海南省2012年旅游总体生态效率为7.353 MJ/¥,旅游旅游交通生态效率值为15.461 MJ/¥,旅游住宿生态效率值为1.25 MJ/¥,旅游活动生态效率值为1.142 MJ/¥。与此同时,旅游三部门生态效率值与人均能耗值呈现反向的大小顺序关系。

(3)从旅游生态效率值的部门分布差异看,2012年海南省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生态效率水平优于旅游交通部门,因此,在旅游出行距离既定的情况下,提升旅游地旅游生态效率水平的措施在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延长平均停留时间、增加平均参与活动频次。也即,对旅游地而言,“短距离、长停留、高消费”的旅游市场结构有利于提升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反之,“长距离、短停留、低消费”的旅游市场结构则拉低了旅游生态效率水平。

(4)由于旅游生态效率受到旅游消费结构、平均出行距离、平均停留时间、旅游交通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是一个相对比值,旅游部门之间生态效率差距绝对值小于人均能耗差距的绝对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ecken S. Tourists’ Perception of International Air Travel’s Impact on the Global Climate and Potential Climate Change Policie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7,(15):351-368.

[2]刘竹,耿涌,薛冰,等.中国低碳试点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4):620-625. [Liu Zhu, Gen Yong, Xue Bi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of Lowcarbon Experimental Provinces in China[J].Resources Science, 2011,33(4):620-625.]

[3]汪玉林,姜克隽.中国城市交通节能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Wang Yulin, Jiang Kejuan. Research on Urban Transport Energy Saving Policy in China[M].Beij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9.]

[4]吴文化.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和排放与典型国家的比较[J].中国能源,2007,(10):19-22. [Wu Wenhua. The Comparison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Secto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to Typical Country[J]. Energy of China, 2007,(10):19-22.]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1-142.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to 2050 in China: Scenario Analysis of Demand for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M].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0:141-142.]

[6]张陶新,周跃云,赵先超.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1):68-73. [Zhang Taoxin, Zhou Yueyun, Zhao Xianchao. Analysis of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athway of China Urban Lowcarbo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J]. Urban Studies, 2011,(1):68-73.]

[7]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Niu Wenyuan. The New Reports of Chinese Urbanization in 2010 [M].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0.]

[8]张陶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8):3-9. [Zhang Taoxin. China Urban Transport Emissions of Carb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22(8):3-9.]

[9]Lin T.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in Taiwan’s National Park[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31:285-290.

[25]Becken S, David G, Simmons. Understanding Energy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Activities in New Zealand[J].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343-354.

[26]张奔,戴铁军.协同学视角下的生态工业园结构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4(4):11-15. [Zhang Ben, Dai Tiejun. The Study of Eco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with the Synergetics Perspective[J]. Recycling Research, 2011,4(4):11-15.]

[27]Bjm S. A Road to Sustainable Industry: How to Promote Resource Efficiency in Companies[R].Dsseldorf: WBCSD,2001.

[28]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Measuring Ecoefficiency: A Guide to Reporting Company Performance[R]. Geneva: WBCSD, 2000.

[29]Kian F L. Sustainable Tourism Destinations: The Importance of Cleaner Produc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1,9:313-323.

[30]Hasselmann K, Latif M, Hooss G, et al. The Challenge of Longterm Climate Change[J]. Science, 2003, (302): 1923-1925.

[31]Grapl H, Kokott J, Kulessa M, et al. Climate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the First Century: Kyoto and Beyond[R].Special Report. Berlin: WBGU, 2003.

[32]肖建红,于爱芬,王敏.旅游过程碳足迹评估:以舟山群岛为例[J]. 旅游科学,2011,25(4):58-66. [Xiao Jianhong, Yu Aifen, Wang Min. Assessment of Carbon Footprint in Travel Process: 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Islands[J].Tourism Science, 2011,25(4):58-66.]

[33]章锦河.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8,(6):2764-2773. [Zhang Jinhe. The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ourism Wastes: Case Study of Jiuzhaigou and Huangshan[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8,(6):2764-2773.]

[34]Rene V B. Ecoefficiency in the Australian Minerals Processing Sector[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7,15:772-781.

第5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推进旅游转型;配合做好方岩景区村落搬迁改造,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开拓旅游内需市场”为活动载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旅游产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加快旅游产业化整合推动集约发展,实现旅游经济全面繁荣为目标,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旅游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目标要求

1、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全局党员干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做到“五破五立”,即: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顾资源环境代价的思想,牢固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理念;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思想,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理念;破除因循守旧、小满则安、固步自封的思想,牢固树立开放创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理念;破除追求个人政绩、忽视群众利益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2、提高科学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科学规划能力、科学探索能力;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统筹兼顾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提高普通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3、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全局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敢于负责、敢于面对矛盾和困难,切实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我市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着重破解如何配合做好方岩核心景区相关村庄搬迁中的难题;如何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新产品开发建设,提升我市旅游吸引力的问题;如何开展旅游品牌推广,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问题。

4、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发展机制。深入开展旅游管理体制的调研,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监督机制,包括针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旅游管理部门工作考核机制、旅游企业扶持激励机制等,切实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方法步骤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2009年8月基本结束。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局机关全体党员都要参加到活动中来。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

(一)学习调研阶段(2009年4月底前基本完成),重点是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找准问题。

1、思想发动。召开动员大会。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应军作动员报告,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步骤。

2、学习培训。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交流、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同志的重要论述以及有关学习材料,尤其要精读《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学习培训。

(1)局党组中心组集中开展专题学习交流。

(2)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3)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

(4)组织学习心得交流。

3、专题调研

(1)领导干部调研。每个班子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围绕“遵循科学发展,打造商旅大市,振兴*旅游”的主题,带领有关科室或相关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调研工作,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要依据调研结果,重点梳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

(2)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旅游企业代表、资深旅游从业者以及关心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召开“促进旅游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对如何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听取他们对促进我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建议。

(二)分析检查阶段(2009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重点是对照检查、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开展评议。

1、认真梳理存在问题。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旅游工作实际,重点排查在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设立建议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寻找存在问题和不足。

2、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局领导班子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排查问题,剖析原因,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局机关支部要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分析总结。

3、开展民主评议。局领导班子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职工,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代表开展民主评议。根据评议意见,对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局党组的分析总结报告在向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作出报告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分开。

(三)整改落实阶段(2009年8月底前基本完成)。重点是制定措施、健全机制、落实整改。

1、制定整改方案。领导班子就分析总结报告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措施,规定时限和责任,制定整改方案。党员干部要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集中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边学边改,边查边改。领导班子要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认真抓好整改。其他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一些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成立专项小组,上下联动,综合治理。对应当解决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3、完善制度。局班子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主要在旅游企业管理机制、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旅游扶持政策机制和旅游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建立完善具体的制度措施,力争在建立完善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导向、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4、总结测评。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局领导班子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重点总结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实际成效和意见建议,形成总结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采取书面问卷、座谈访谈、民意调查、集中评议等形式,分层面开展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第6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应;CGE模型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23-06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与发达国家发展旅游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发展旅游业是在经济尚处于欠发达的背景下,期望通过旅游的经济效应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基础设施的明显滞后,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瓶颈”。为此,从2000年开始,国家首次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债投资计划,以完善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为建设旅游经济强国打好基础。至2005年末,全国共向30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617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安排国债资金68.1亿元,项目总投资额累计达238.96亿元;累计修建旅游公路约11 000公里,游步道4 000多公里,用于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约占国债旅游项目总投资的80%以上。国家利用大量国债资金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这是政府和学术界都极为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对于未来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合理安排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关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英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em,1998)将基础设施视为一种“社会先行资本”,认为政府应当大规模地投资于基础设施,才能冲破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基础设施瓶颈,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罗斯托(Rostow,2001)则将基础设施看做是社会变革、生产力发展、经济成长的前提条件,认为任何国家的经济起飞没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集中发展和积累都将不可能成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争论,目前经济学者们对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基本持一致的积极态度。Nijkamp(1986)将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四个方面:(1)基础设施服务作为生产的中间投入,可减少投入成本导致生产获利;(2)基础设施可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力;(3)基础设施的存在可以吸引区域外的额外资源,如私人资本的涌入,降低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4)家庭对基础设施服务消费也有助于提高福利和真实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节约时间。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1994 年的年度发展报告中指出:“基础设施如果不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那也是经济活动的车轮。”

关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则集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特别是自Aschauer(1989)利用生产函数研究公共资本的边际产出之后,关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和争论越来越多。相关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基础设施的相对贡献分析;二是测定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于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研究中主要使用生产函数法、成本函数和利润函数以及向量自回归YAR法等方法:而关于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则主要是运用投入产出模型。

在中国,钱家骏、毛立本(1981)最早提出应将基础设施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问题(刘伦武,200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由于中国基础设施的滞后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日益严重,樊纲(1990)、马树才(2001)等经济学者对基础设施“瓶颈”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以及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关注于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先后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娄洪(2002)、高峰(2005)等的研究。而对于国债投资效应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国债投资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挤出效应、财政风险以及乘数效应等方面,大部分研究以理论研究和定性分析为主,只有少量学者对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如李子奈等(2001)运用投入产出投资乘数模型和投资矩阵对国债对GDP增长的拉动,对当年相关产业的拉动进行了分析。

经济学者们分别对基础设施投资和国债投资的经济效应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未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研究基础设施的学者很少考虑投资的性质和来源,而研究国债问题的学者很少关心国债资金的投向,从而使国债基础设施投资的效应问题成为双方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并且,这两方面的实证研究均局限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问题,很少关注投资流量对于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也不能全面反映出国债投资或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存量在推动全社会消费、就业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另一方面,就本文的研究对象而言,由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去向是旅游业。旅游生产分散化的特点与工业品的生产模式截然不同,因而传统的基于工业生产模式建立的生产函数模型不能直接套用于旅游业,必须根据旅游的生产消费特性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这使得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更加复杂,必须另外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文将利用CGE模型综合测量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旅游业以及全社会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短期效应问题。CGE模型由于其严格的理论基础、灵活的模型框架、对现实经济多方面的综合描述以及价格内生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经济政策模拟和分析的标准工具之一(郑玉歆、樊明太,1999)。但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发展CGE模型建模技术,而是在于将现有的CGE模型技术拓展应用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问题研究,重点考虑旅游与工业经济在生产和消费方面的特殊属性,并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对模型方程进行适当调整。

1.旅游生产函数的构建。将CGE模型应用于旅游研究,首要的问题是怎样将在各类统计资料中没有专门界定的“旅游业”作为一个单独的活动部门列入模型中。在这一方面,国外的旅游经济研究者和旅游CGE模型研究者都没有进行探索,而是直接沿用各国产业分类法,将旅游业分解为不同的原子部门,如住宿、餐饮等,无法反映出旅游消费(生产)的“综合”特色。本研究对旅游业的界定和划分没有采用“分解”的方法,而是借鉴了贝克尔的“家庭生产”思想,将旅游者视为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将旅游者活动过程中直接消费的各类物品和服务及其提供者如交通、住宿、娱乐等分别作为旅游产品的中间投入品和中间投入品供应商;由于旅行社并不为旅游活动提供任何具体消费对象,它并非中间投入品生产者,而是扮演着促进旅游产品及其中间投入品生产、交换和流通的角色,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生产“技术”(左冰,2008)。由于每一种旅游中间投入品仍然需要使用最基本的资源,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因此,旅游生产函数的形式将呈现出三重嵌套形式(如图1)。

第一层嵌套,反映的是旅游者作为生产者将各类中间投入品相结合用于生产旅游产品的生产方式,即旅游者作为最终旅游产品的生产者;第二层与第三层嵌套,反映的是旅游中间投入品生产商生产其产品所需要的全部稀缺资源和组合这些资源的方式,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相同。假设旅游产品生产函数形式为广泛使用的Cobb-Douglas函数,同时考虑到中国旅游业年均技术进步速度较低(左冰、保继刚,2008),则包含旅行社技术进步在内的旅游生产函数形式为:

Z=Aeλt・xα11・xα22…xαnn

pixi=I (1)

其中, xi、I 分别是生产(消费)单位旅游产品Z 需要投入的中间产品向量与总生产成本(总旅游消费支出)。A是效率系数; λ代表旅行社技术进步速度; pi是每单位中间投入品xi 的价格; αi是中间投入品xi的产出弹性。根据中国标准产业分类及其指标解释,可以将游客消费项目与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部门xi进行一一对应组合(共12项),根据公式(1),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即可拟合得到旅游生产函数。

2.对旅游市场的划分。在一个既定国家里,由于游客来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差异,存在着国内旅游(含一日游游客与过夜游客)、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种旅游形式。其中,入境旅游将被视为“出口”,而出境旅游则作为“进口”加以对待。

3.投资的动态化问题。模型将采用递推动态的形式模拟分期实现的基础设施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以实现模型的动态性。

4.其他产出部门中旅游产值的剥离。游客所消费的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交通等中间产品将作为其他产业部门的最终产品从其产值中扣除。

CGE模型的参数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社会收支矩阵(SAM)的校准数据。二是模型中的替代弹性、资本存量的计算直接引用了前人的研究结果或方法。三是关于旅游业的参数的测算通过收集相关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计算而得。四是模型中的转换参数、分配参数以及比率参数通过对基期SAM数据进行校准的方法反推求得,而关税、进口商品税等部分参数直接使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1.仿真情景假设

研究在利用CGE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国债基础投资的经济效应时,暂不考虑国债的利息因素。假设从2000年开始,在保持政府各项消费支出不变的条件下,政府通过向国内居民借贷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将情景分为两类。情景A是对现实投资状况的真实模拟;情景B假设全部国债资金在2000年一次性投入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作为情景A的参照,以便于进行对照研究(见表1),分析期为2006年。

2.CGE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

(1)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价格的影响。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生产者价格、资本品价格以及增加值价格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生产价格方面,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降低了生产价格,对于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对社会总产出的增加产生着积极影响;在资本品价格变化方面,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直接导致了旅游业以及建筑业资本价格的上涨,由于资本市场收益存在扭曲以及不同行业之间前后向产业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价格上涨压力因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如表2所示。在增加值价格方面,由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投资量相对于整个经济的投资总量来说非常小,所引起的增加值价格上涨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一投资总量下,政府不需要考虑价格增长压力方面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问题。

(2)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社会总产出的影响。从总的效应来看,68.1亿元的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国内总产出和GDP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内总产出与GDP在基期的基础上分别增长了1 287.76和511.63亿元,增长率为0.47%,年均增长率0.08%(见表3)。

从结构上看,虽然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去向是旅游业,但这一投资对于产出促进作用最大的并非旅游业,而是特别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出增长,并且对于农业生产具有轻微的负面影响。这说明,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在诱导地区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的转换中发挥很大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进入性很差和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区域。

图2是A、B两种情景下旅游业总产出的年度增长率。图中可见,在模拟期末(2006年),情景A与B导致的产出增长额以及增长率虽然相差不大。但从发展的路径上看,一次性大规模地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应。图中,情景B 的发展路径OBB*与基准线(benchmark)OC所构成的面积OBB*C是情景A的发展路径OA与基准线OC所构成的面积OAC的1.71倍。这正是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 -rodan,1943)在“大推进”理论中所提出的基本思想。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当对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才能冲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基础设施“瓶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3)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国债旅游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直接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图3反映了国债旅游投资所带动的产出增加值(GDP)在劳动者、资本与政府之间以及劳动者报酬在各产业之间的初次分配情况:在全社会增加的511.63亿元GDP中,劳动者获得了268.65亿元的劳动报酬,资本获得利润164.97亿元,政府获得间接税收入78.01亿元。GDP在劳动者、资本与政府之间的初次分配比例为53 ∶ 32 ∶ 15,劳动者报酬占有较大比重。

在总量为268.65亿元的劳动者报酬中,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者报酬占有特别大的份额,这是由于国债旅游投资对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促进作用最大,农业劳动者收入因为农业生产的整体下降而受到了负面影响。但是,农业劳动者这部分下降的收入通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中得到了弥补。表4反映出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都从国债旅游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中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在国债旅游投资新增的268.65亿元国民收入中,农村居民收入与基期收入相比,增长了68.29亿元,增长率为0.26%;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200.36亿元,增长率为0.30%。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额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额的2.93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也略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这说明,通过国债旅游投资新增的国民收入在分配上更加有利于城镇居民。对于旅游业而言,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一的大众旅游发展模式,积极鼓励自助旅游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种消极影响。

(4)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在短期对于社会需求总量具有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国内居民总消费与政府消费分别在基期的水平上增长了164.36亿元和57.5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0.37%和0.49%,略低于社会总产出增长率。由于旅游需求和其他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因而需求增长(相对比例)最为明显的是旅游业本身以及第三产业的诸多服务部门,其次是制造业;农业部门由于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的缘故,消费增长相对较小(见表5)。

(5)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就业的影响。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不但促进了全社会总产出和总需求的增加,还带来了世界各国政府都极为关注的就业机会。2000―2005年六年共计68.1亿元的国债旅游投资促进了135万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提供了87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见表6);平均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需投资7 827.59元。这也许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减贫作用和推动经济结构转换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由于模型并未对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进行区分,即假设劳动力完全同质并可以自由流动,因而在分析结果中出现了农业部门新增就业机会较大的负增长。在现实中,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知识与技能,劳动力的转移并没有模型所假设的那样可以在不同部门间自由流动,因而实际转移人数应低于这一理想数值。

(6)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部门生产性投资的影响。通过国内举债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私人部门投资不但没有产生挤出效应,反而刺激增加了338.012亿元的私人生产性投资,占全社会生产性投资总量的0.74%,略高于社会总产出的增长率(见表6)。如果将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本身视为一种存量资本的积累,那么其激发的生产性资本投入可作为第二重(存量)资本积累。两次资本积累总额是国债旅游投资额的4.96倍,且一次性大规模地投入所产生的效应也优于长时期分批小规模投资所产生的效应。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对旅游消费与生产行为的特殊性进行充分描述的基础上,尝试将CGE模型拓展应用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宏观经济效应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宏观经济效应。2000―2005年累计68.1亿元的国债旅游投资推动旅游业总产出和旅游GDP分别增长132.59亿元和64.29亿元;提供旅游业就业机会21万个;带动旅游生产性投资53.87亿元;促进居民旅游消费增加4.82亿元,基本上实现了政策目标。(2)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具有较强的非旅游经济外部性,其非旅游经济影响约4~8倍于对旅游业自身的影响,在促进社会总产出和GDP增长、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特别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3)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加剧农村―城市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由于城市“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和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部门间要素收益扭曲,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将更多地支持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的增长,新增国民收入在分配上也更加有利于城镇居民。(4)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增长,但其效果不太明显。其原因在于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普遍较小,所建道路等级低,很难推动大规模的大众旅游的发展。(5)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极大地助推了旅游资本积累进程,为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私人部门投资不但没有产生挤出效应,反而促进旅游生产性投资增长了53.87亿元,旅游业累计新增存量资本226.37亿元(未包含折旧),必将对于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6)在投资总额不变情况下,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一次性大规模地投入所产生的效应优于长时期分批小规模投资所产生的效应。在今后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当改变小项目小投入的方式,集中性地安排资金用于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如此,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实际经济效果。

致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司生活质量处原处长饶权同志为本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Aschauer, D.A. 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3):177-200.

[2]Baron Raymond. Databank: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J].Tourism Economic,1996,(4):370.

[3]Nijkamp P.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 multidimensional policy analysis[J].Empirical Economics,1986,(11):1-21.

[4]Robinson S; Yu’nez-Naude A.; Hinojosa-Ojeda, R.; Lewis J. D. & Devarajan S. From stylized to applied models: building multisector

CGE models for policy analysis[J].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9,(10):5-18.

[5]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4: Infrastructure for Develop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6]W. W.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P.罗森斯坦―罗丹.东欧与东南欧的工业化诸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8]刘伦武.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9]娄洪.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2.

[10]李子奈,娄洪,王佳.国债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分析[C].第五届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年会会议论文集,2001.

[11]樊纲.论“基础瓶颈”[J].财经科学,1990,(5).

[12]缪仕国.基础设施与江苏省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3]郑玉歆,樊明太.中国CGE模型及政策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4]马树才,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测算研究[J].统计研究,2001,(10).

[15]高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6]左冰,保继刚.1992―2005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2008,(4).

[17]左冰.旅游国债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Assessin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National Debts Invested in Tourism Infrastructures:

A Study Based on the CGE Model

ZUO Bing1, BAO Ji-gang2

(1. School of Tourism,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 China;

2. Center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Research, Sun Ye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第7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摘要]后悔是全面解释消费者满意度和后续行为意图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消费者后悔心理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旅游者后悔心理的基本定义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实证调查资料使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出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续行为表现为5类: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借鉴经历调整心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及“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方式表达自己的旅游后悔心理;个体所学科别的差异对采取这5种行为方式来表达旅游后悔心理没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后悔心理实证研究的不足,为旅游目的地经营者有效疏导旅游后悔心理提供了战略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旅游后悔心理;后续行为特征;因子分析;方差分析;认知

1引言

消费者行为研究结果是市场拓展策略制定的基础。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所强调的消费者动机、感知、期望、满意度、感知价值等行为变量最终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消费者未来的行为意图。消费者后悔心理是消费者对所使用或体验产品不满的直接反应,此种心理及其后续行为被认为是全面理解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和解释多种售后行为(例如在购买意愿、品牌转换、投诉及口碑传播)的重要因素。对消费者而言,后悔情绪可引发不满和消费转移,事实上,简单的一个后悔期望就足以改变消费者的后续购买行为。

旅游者行为作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支方向之一,其研究方法和范式上和消费者行为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活动的特殊性导致旅游者后续行为表现的多样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有相关旅游体验后,其后悔心理所导致的后续行为表现对旅游目的地稳定和发展客源意义重大。从学科研究角度看,国内外从后悔心理角度对旅游者后续行为表现的研究尚显缺乏。

2理论基础评述

后悔被定义为产生于认知的消极情绪。当代关于后悔的研究取向主要有3种:哲学取向(PhilosophicalApproaches)、经济学取向(EconomicApproaches)与心理学取向(PsychologyApproaches)。鉴于个体消费的特点,消费者行为研究多借鉴心理学成熟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这也决定了心理学取向对消费者后悔心理研究的主导地位。

国外心理学取向对消费者后悔心理的研究结论是不一而同的。泽兰伯格等(Zeelenbergetal.)把后悔归纳为与观念、感受相关,是一种深切的感受,也就是消费者认为做错某件事,或失去了某次机会,对自己不满并想纠正自己,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做而寄希望于第二次机会的一种理想。卡尼曼和米勒(Kahneman&Miller)指出可能是消费选择引发了消费者的一种逆反想法而导致了后悔的出现。因此,当购买者仔细考虑放弃的选择时,他们认为放弃了可能更好地选择,犯了选择性错误,并后悔没有选择应选而未选的。从后悔情绪研究的理解来看,消费个体越是认真地考虑其他选项,越有可能体会到后悔。米勒等(Milleretal.)的研究证明: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可能性数量,影响其对自身消费行为和结果的常规认定(惯性认定),即购买前选择的可能性越多,购买行为越不常规化(越不符合习惯),购买后悔情绪越高。

当消费者购买后,后悔和满意可能同时出现。因购买者对选择的产品既感到满意,也感到对其他产品没有被选而产生后悔和不安。尽管后悔和不满意都来自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它们的参照不同。当产品的性能达不到顾客对产品的期望时,不满意就产生了;但产品的性能比不上顾客应选而未选的产品功能时,就会产生后悔情绪。后悔与购买者对产品的选择有关,而不满意与期望的比较结果有关。当购买者完成了产品特质之间的比较评估之后,他可能感到总体满意,但同时,如果产品的一些特质比不上未选的产品时,也会感到后悔。因此,后悔情绪是由“作为”和“不作为”之间的比较引起的。

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态度有情感(Affect)、行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即所谓的ABC态度模型(ABCmodalofattitudes)。从国外后悔心理研究结果看,后悔是基于认知信息加工而生成的个体态度(态度的标准学习层级),其结果指向必然是“认知个情感于行为”。因此,以消费者认知为主导的后悔心理必然能更好地预测消费者后续的行为意图和行为表现方式。

基于上述的分析并结合旅游者行为活动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旅游后悔心理,它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体验活动基础上做出的以认知因素为主导的个体态度,这种后悔心理可能是实际旅游体验质量和旅游期望的比较结果,也可能是旅游者将本次旅游目的地和未选择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比较结果,或二者皆有的结果。因后悔心理和行为的直接相关,研究旅游者后悔心理比研究旅游者抱怨能更好地预测和分析旅游者行为意图。

3旅游后悔的行为表现实证分析

3.1研究设计及数据说明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与信息,采用统计分析软件Matlab7.01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笔者于2007年9月进行2次预调查,预调查主要是访谈形式,选择20位大学2~3年级有过旅游经历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选择和确定旅游后悔心理的行为表现特征,为正式调查做准备。问卷的设计包括两部分:①旅游后悔心理所导致的后续行为特征19类(具体内容见表2),采取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LikertScale),依序由1分到5分代表此类行为特征表现的程度(非常小、小、一般、大、非常大);②样本的个人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和学科差别。

正式抽样调查于2007年10月,调查主体以大学2-3年级有过旅游经历的学生为主。调查问卷共发放260份,回收244份,回收率为93%,排除回答不完全及真实性较低的样本后,最终使用有效样本共计224份,有效问卷率86%。调查样本中理科生为105人,占总量的46.88%;文科生为119人,占总量的53.12%。男性为93人,占总量的41.52%;女性为131人,占总量的58.48%。

对所收集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及KMO值分析,结果如下:数据信度标准值克朗巴哈α值(Cronbachα)为0.768,标准化克朗巴哈α值(Cronbach’sαBasedonStandardizedItems)为00771,共分析项目19个。根据纳恩诺里和伯恩汀(Nunnally&Bemtein)的研究,测量工具的克朗巴哈。值(Cronbacho)最好高于0.7,但是,如果量表中的测量项目数个数小于6个,克朗巴哈α值(Cronbachα)大于0.6也表明数据质量可靠。此处问卷信度值都在0.75以上,说明了本文所使用数据具有较高的置信度。问卷的KMO值为0.766,巴特勒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数据存在良好的结构效度,适合于下文所使用的因子分析法(见表1)。

3.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新因子的提取标准一般为特征值大于1。和主成分分析相比,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因子旋转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Varimax)。因子旋转的目的就是要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载荷的平方值向0和1两个方向分化,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本研究数据的因子分析使用该技术线路。

数据因子分析正交旋转后结果如表2所示。19个问卷项目通过因子分析及正交旋转后新萃取因子5个,分别是“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及“借鉴经历调整心态”。

3.3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用来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受调查者学科门类的差异对旅游后悔心理驱使下导致的后续行为特征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不论是学习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学生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续行为特征不存在差异性(见表3)。

旅游后悔心理导致的3种后续行为特征和受调查者性别存在明显的差异,即男性和女性在“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的行为方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借鉴经历调整心态”两类行为表现方式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见表4)。

3.4总体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揭示旅游后悔心理对个体后续行为特征的影响,笔者对收集数据进行了加权平均,其权重由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结果如表5所示。

数据结果显示:当旅游后悔心理产生后,旅游者选择采取“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的倾向较强(3.1794)。另外,因本研究调查样本为在校大学生,该年龄层次对网络使用率较高,因此,“通过网络负面宣传”(3.1719)成为该旅游群体产生旅游后悔心理后行为意图表达的另一类重要选择。相关研究表明:处世态度能直接反映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个体动机水平。大学生在旅游后悔心理产生后表现出“借鉴经历调整心态”倾向较强(2.9790),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能更多地从社会现实的角度上不断完善自我的处世态度,充分理解社会现状,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社会现实。在旅游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旅游者会更加理性的寻找一定的渠道和途径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也是“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赋值较低(2.0761),而“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赋值较高(2.8567)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男性一般处于主导地位,其行为外显性表现总是略强于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在旅游后悔心理产生后所采取的各类后续行为表现赋值均高于女性。该结果符合男女性别差异在行为表现上的社会认识。

相关实证研究显示:文科生多接触社会人文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缺乏精确的定量和实证性,这使文科生在行为表现上更多的具有感性色彩,易冲动;而理工科生多接触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精确性、严密性和规则性,这就使得理工科学生的人格趋向理智、精细、守则。本研究结果从学科赋值差异上看:自然学科背景的个体在“通过网络负面宣传”(3.2664)、“借鉴经历调整心态”(2.9406)来表现旅游后悔心理上的赋值较高;社会学科背景的个体在以“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3.0699)、“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2.9808)来表达旅游后悔情绪上赋值较高。该赋值评价基本符合以往对自然学科背景和社会学科背景学生行为表现方式差异的研究结果。

结合上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给出如下结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及“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旅游后悔心理。

4结论、管理借鉴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在后悔心理研究总结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者行为活动的特点提出了旅游后悔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体验活动基础上做出的以认知因素为主导的个体态度,这种后悔心理可能是实际旅游体验质量和旅游期望的比较结果,也可能是旅游者将本次旅游目的地和未选择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比较结果,或二者皆有的结果。使用因子分析法萃取了旅游后悔心理导致的后续行为表现主要为: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借鉴经历调整心态等5种表现方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男性较女性更容易“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及“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旅游后悔心理。从学科差异来看,个体所学科别的差异,对采取这5种行为方式来表达旅游后悔心理没有明显的差异。

第8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一、学习活动情况

(一)准备工作充分。为了把活动搞得扎实有效,我们进行了精心准备,成立了*县旅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制定了学习实践方案,明确了主要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安排了学习培训计划、主题活动方案和调研课题。经过认真准备和周密计划,为学习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入动员,统一思想。3月27日,在县委实践办的具体指导下,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进行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部署。局长李文科同志作了深入的动员讲话,讲清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大家从动员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来,认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注重突出实践特色,要把当前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学习,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收好今年各项工作的尾。

(三)主题活动特色鲜明。为了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实践性,充分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县旅游局局长李文科,质监所所长李生沙和世博*哈尼梯田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保贵昆、市场开发部经理李明翰4人代表红河州旅游局参加由国家旅游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连市人民政府和辽宁省旅游局承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交易于2009年4月16日至1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办,旅游交易会期间,本次旅游交易会共散发哈尼梯田旅游服务手册、《游红河哈尼梯田、品哈尼风味》、宣传光碟、旅游商品、民族服饰、名片等宣传品7400份;接待客商及公众6500人次;收集买家和参展商名片400份,有关资料2800份;与黑龙江省五常海外旅游公司、辽宁省中国青年旅行社、上海乐聘旅行社有限公司、河南省鹤壁市旅游局4家客商达成意向性协议4份,总金额达70万元。

(四)理论学习认真、扎实。动员大会后,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利用二天时间集中学习,安排5天自学时间,主要学习了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见》、胡景涛在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讲话。学习中始终带着问题思考和学习,始终坚持联系工作学习,始终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始终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学家认为当前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很有必要,是一场及时雨。自学主要围绕《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两本书开展学习,学习中做了学习笔记,每人准备一套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和学习笔记本),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

(五)调研活动紧密联系工作。在学习和主题活动基础上,开展了学习调研活动,给每个局领导规定了调研范围,局领导能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和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主要围绕调研题目:如何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如何抓好主要矛盾,促进*旅游业发展;制约*旅游发展瓶颈问题有哪些;如何破解*旅游业发展政策;*旅游业发展如何定位;如何借助大企业发展旅游业;如何做大做强旅行社;*旅行社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导游员管理现状、问题、对策;*旅游执法存在哪些问题;*旅游行业安全存在哪些问题等。通过深入调研形成了质量比较高的调研材料。

(六)认真查摆,重在落实。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力度,健全学习制度,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旅游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完善了学习制度,坚持每周四下午为我单位集中学习日,这是长效机制。同时还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集中学习安排,把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制成表格发放到各个股(所)室,将学习任务落实到股(所)室、落实到领导个人身上,限期完成任务。局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落实,认真备课,认真辅导,认真记学习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觉悟、一种终身提高自己的方式。以此激励同志们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旅游行业的行家里手。

在开展调研的同时,对照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开展查摆工作,认真查找存在于旅游局班子集体的问题,发放征求意见表24份,收集到相关意见建议11条,查摆出了存在于班子集体方面的问题,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的力度不够大,观念需进一步更新,全局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团结协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树立,尤其是对涉及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达到应知应会的程度;二是对景区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大,行业管理方面还存在有家庭宾馆、饭店的经营,标准不够明确,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三是在对外宣传上力度还不够大。

(七)配合活动有声有色。为了强化活动效果,我们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特别注重利用配合活动强化学习效果,把每次单位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培训和开展专题调研的做法和成效方面的信息,及时向两办和县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学习和主题活动信息,在*县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网站发表活动情况。

总之,在学习调研阶段,通过集中学习、开展主题活动、深入调研和对照查摆工作,使旅游局全体党员在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了在新时期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的历史规律。同时还认识到自己在思想上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且在工作中边学边改,力争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今后工作展望

(一)保持优势,创新方法。要充分利用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学习活动,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理论学习的效果,注重在实践中学,在工作中提升,使学习与工作结合更加紧密,把理论学习推向新高潮。

(二)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建水平。一是坚持制度创新,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造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制度体系,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二是工作方法创新。坚持开好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各方面对*旅游工作的期望意见,解决在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切实提升工作水平,积极探索和开拓旅游工作发展中的新机制、新方法,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第9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范文

一、基本做法

(一)指导思想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局党组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足服务于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以及“两个强力推进”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四个特别”和市委“八个更加注重”、“六个转变”的要求,扎实抓好创建优秀旅游城市、A级旅游景区创建、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景区、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市场规范等重点工作,奋力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创新开展学习调研。

3月20日,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传达学习了全市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明亮的讲话精神和相关文件,成立了*市旅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3月25日,局党组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政作了动员讲话,要求大家重点把握六个问题(即注重搞好思想发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突出实践特色、注重作风建设、注重贯彻群众路线、注重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即在整体筹划上下功夫、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推进旅游业发展上下功夫、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提高工作能力,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通读有关学习材料,精读重点篇目,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广泛开展专题辅导、学习讨论等活动,并督促全体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将学习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确保了学习取得实效。

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先后举办了“全市星级饭店管理人员学习会”、“旅行社从业人员暨导游学习会”、“全市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学习会”。在三个学习会上传达了市委学习实践活动会议精神、学习领导讲话、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具体安排外,还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要求,进行了“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旅游大发展”、“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旅游饭店建设与管理”、“旅行社、购物点等级评定与管理”、“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监管”、“乡村旅游”等九个专题的学习。还邀请了四川参加全国旅游饭店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来*进行支教巡演,包括中餐摆台、鸡尾酒调制、西餐摆台、中式铺床、花艺。

为搞好调研工作,局党组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和我市旅游的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了3个重点调研课题。一是开展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研究。主要针对我市旅游环境较差、功能较弱、投入不足等问题,围绕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研究提出争创的实施方案、方法步骤、阶段性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二是开展打造特色旅游,促进服务业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主要针对我市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提出打造特色旅游、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三是开展推进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市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较差、无控制性详规等问题,围绕今年启动建设光雾山、诺水河、江口水乡5个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以及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研究提出强化政府主导、注重规划引导、抓好开发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在学习调研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分别深入到各县(区)旅游局、旅游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在调研中注重边调研边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哪怕是旅游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提出了解决的计划安排,并主动给党委、人大、政府汇报,为促进我市旅游系统重点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基础。

局党组开展了“解放思想、加快旅游业发展”大讨论活动。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政要求大家要把向王瑛同志学习与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要学会学习、创新工作方法、解放思想,为*旅游加快发展贡献力量。与会同志纷纷建言献策,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明确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思想,找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新举措,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旅游发展的科学决策依据。

2、深入开展分析检查。

为全面系统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原因、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局党组高度重视分析检查阶段各环节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政认真履行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部署各项工作。5月21日至28日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局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之间相互进行了交心谈心,认真撰写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并于6月4日上午,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会前准备会议。

6月5日,局党组召开了2009年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会议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强力推进,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会上,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政率先带头剖析自己,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对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党员干部相继作了自我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7月15日,局党组召开了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会,邀请了各县(区)旅游局局长、旅游企业代表等30余人参加评议,着重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问题查找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改进措施可不可行等方面进行了评议。

3、扎实开展整改落实。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键在于落实”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省、市委领导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及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以及“两个强力推进”等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按照“四明确一承诺”(即:一是明确整改落实项目,二是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三是明确整改落实措施,四是明确整改落实责任,五是作出整改落实的公开承诺)的要求,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明确了整改落实项目、目标、时限、措施、责任领导、责任科室。

8月11日,邀请了各县(区)旅游局、旅游企业代表40余人进行了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内容有:对整改落实方案的总体评价、整改目标明确不明确、整改责任到位不到位、整改内容针对性强不强、整改措施可行不可行、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评价等,经测评满意度达到98%。

二、基本经验

1、注重学习实效。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带头学习讨论。局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了“一把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责任制,亲自作动员报告,亲自抓学习讨论,做到了“五带头”即带头讨论发言、带头听取意见、带头遵守学习纪律、带头写心得体会、带头到基层调研,为学习活动的扎实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二是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体研讨与专题辅导相结合、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学习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辅导、集体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不断丰富学习培训形式,创新学习培训载体,增强学习培训效果。三是在*旅游网开辟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四是开展学习交流,促进学习深化。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提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能力,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通读有关学习材料,精读重点篇目,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广泛开展专题辅导、学习讨论等活动,并督促全体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将学习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确保了学习取得实效。五是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自觉查找影响和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从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把握旅游发展思路、产业内部结构、营销方式、管理方法、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行转变和完善,坚持以人为本,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旅游行业的各个环节。并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人”活动相结合,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相结合。

3、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党组坚持“开门”搞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切实增强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的有效性,把群众参与贯穿到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在活动的每个阶段,认真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一是在学习调研阶段,坚持边学习、边讨论、边调研,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职工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影响发展的关键点、职工群众的关注点和需求点。活动开展以来,市旅游局局机关和各县(区)旅游局、主要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负责人,共召开座谈会10余次,发放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函145份,并在*旅游网上开辟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广泛征求市级各部门、各县(区)旅游局、旅游企业的意见。二是在分析检查阶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政认真履行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部署各项工作。局党组分别两次向市级相关部门、县(区)旅游局、涉旅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200余份,收回115份,征求意见和建议共计21条,其中对局领导班子成员无意见和建议,局党组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归纳。

4、坚持解决突出问题。局党组坚持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始终。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

5、明确领导责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政履行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组织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内容,确保了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在解决重大问题方面,坚持由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牵头,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和工作计划,共同领导和组织实施;在日常工作中,局领导班子成员坚持立足全局,分工不分家,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推工作。

三、基本成效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大家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人为本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进取意识不断强化,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大家普遍认为旅游业的发展,肯定是要解放思想,要立足“抢”字,抢抓大交通格局即将形成的机遇;突出“敢”字,认真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在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敢谋敢为;注重“新”字,围绕“旅游是最大的产业”的观点,研究新情况,把握新形势,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着眼“实”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事业发展的理念加强。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使全体干部职工增强了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在创新工作方面有了一定成效,广大干部职工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事业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

(三)全局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全体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都能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更加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工作作风更加优良,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正在加快解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逐步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完善部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大力开发旅游市场。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整改落实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在整改落实阶段,明确了整改项目、目标、时限、措施和责任,但难以在短期完成任务。一是旅游队伍建设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培训、引进人员;二是通江县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巴州区南龛景区管理体制不顺,需协调相关部门逐步完善、理顺;三是旅游市场开发受快速交通体系和旅游目的地营销实力等因素制约,周边地区旅游市场的潜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国内中远程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需积极参加各类旅游推介会,邀请旅行社、新闻媒体赴*考察,通过各方面加强宣传力度。

3、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缺乏。*集革命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经济水平较低,自身资金积累能力差,资金筹措渠道少,难以加大资金投入,旅游资源开发更是捉襟见肘。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五、巩固扩大成果的努力方向及主要措施

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重大战略部署中将旅游产业列为了重点培育的产业,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旅游将因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环境、市场空间、产业发展基础、需求潜力等而成为最大的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绿色环保产业,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民生产业,成为宣传*、提升*知名度的形象产业,成为增进友谊、促进区域和谐的友好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大交通格局形成后带来的机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发展。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确立主导产业发展的目标。从把握发展思路、产业内部结构、营销方式、管理方法、政府职能以及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行转变和完善,以旅游产品资源基础、设计理念(设计思路)、产品主题、产品内涵、产品特色、产品功能、产品表现形式、产品目标市场八要素,重点打造名副其实、能够让游客常来、常留、常住,多买的旅游度假类产品和特色商品、顺应科技趋势及市场的需求,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达到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有搞头、有甜头的效果。要从价格的竞争向服务质量、旅游文化竞争转变,要从景点竞争向线路竞争、城市竞争、区域竞争转变,要从企业之间的竞争向政府和企业共同竞争、联手竞争转变,要从就业竞争向在职竞争、紧缺专业人才竞争转变。确立旅游业发展新目标,包括旅游经济目标(这是主体目标)、社会目标(社会和谐、就业、新农村、富民、生活质量)、文化目标(挖掘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新型文化)、环境目标。

二是强化政府主导,树立主导产业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培育融入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之中,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地方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为工业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引导一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业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业围绕旅游搞服务。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城建围绕旅游树形象,商贸围绕旅游活市场,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

三是确立发展重点,形成主导产业的支撑体系。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把巴州城区打造成全市旅游服务的支持中心与产业中心。以打造A级景区为抓手,渐次打造六个旅游经济区。即:光雾山—米仓山观光休闲养生旅游区,诺水河—空山观光科考探险旅游区,巴州文化观光旅游区,*红色文化体验旅游区,江口水乡休闲旅游区,陈河—北极温泉疗养与特色农业旅游区。以推进线路统筹为抓手,打造光雾山、平溪、恩阳、白衣等20个旅游集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南江河流域、诺水河流域、通江河流域、巴河流域及多处山脊风光、乡土特色村落为重点,打造多个乡村旅游带。

四是创新机制体制,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创新管理体制,牢固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开发观和发展观,着眼于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坚决克服旅游资源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按照“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政策法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实行集团化发展战略,坚持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加速现有旅游企业的整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加盟等方式,推动旅游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经营网络化发展,培育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旅游产业的集约度和辐射力。创新投资体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入,旅游资源突出的县区,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基础设施、生态治理、扶贫开发等项目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构起来,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上统筹论证,使各类项目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配套,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