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选(九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1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一个信守约定的大学生群体,两位朴实无华的农村老人,56封饱含深情的家书,15年一以贯之的坚持,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朴实鲜活、可敬可学、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范本,展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而牢固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传承,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生动传播,是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生动诠释。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河北面临着推动科学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这需要更多像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这样的先进典型,需要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需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凝聚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把学习宣传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活动引向深入。

进一步改进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报道

从4月1日开始,光明日报发表《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系列报道,迄今为止,已连续刊发10篇报道。文章发表后,社会反响极为热烈。

《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之所以会如此感人,是因为他们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其人格是鲜活的、现实的。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谁都可以学、可以做的。可以说,他们的事迹本身就是一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科书。

《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系列报道的成功也让我们更进一步地思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接上“地气”,让读者爱看、爱读,爱学、爱用,并且积极实践,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参与者。为此,光明日报将以《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系列报道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报道形式,坚持“三贴近”,通过大力宣传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楷模,使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生动具体,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充满活力和生机。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越来越渴望有更多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果的精品力作面世,这就要求光明日报的办报内容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得更紧,与广大读者的殷切期望更贴近,对学术界研究新潮流与热点反映得更及时。光明日报将坚持“三贴近”,进一步改进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报道,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一个高水准的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生动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离不开广大媒体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这次媒体对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先进典型的宣传,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以及李宝元之父李维贺的事迹,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教材。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讨论等各项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融入和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珍惜运用好这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是新时期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是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服务人民的模范。

多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和全省高校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制定政策和措施,不断创新工作途径和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新进展、新成效。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身上体现出的“爱”和“信”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他们的事迹再一次充分表明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希望的一代;充分表明中华传统美德正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生生不息,薪火传承;充分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和社会深入人心,并发出耀眼的光辉。

爱与善始终是社会的主流

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的事迹,平实感人,触手可及。既集中体现了河北农大长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和诠释了“太行山道路”的精神内涵,也体现了保定市长期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德育人、以德树人的成果。

近期,保定市准备用召开研讨会,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优秀作家、文艺工作者创作电影、广播剧、报告文学、诗歌、歌曲等形式,展开向农大毕业生群体学习的系列宣传活动,再现这一优秀群体的高尚思想品格,让广大群众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是枯燥的字眼,而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充满温暖的人间真情。

百年树人德为先

果树9301班是我校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事迹,是我校长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多年来,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坚持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抓亮点,把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重基础,把教育管理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强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形式和机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过程,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良好校风薪火相继,先进典型层出不穷。这次先进群体报道后,我们在总结中发现,学校师生和毕业生当中还有很多与这件事情相似的闪光点。这些先进事迹和人物已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教育和激励着在校生。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青年

从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大学阶段受到的教育和思想引导至关重要。团省委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有效载体和实现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在大学校园里落地生根,使之内化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外化在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上。要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在实现路径上创新工作载体。要利用开展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载体,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时树立一批优秀大学生先进典型;深入探索运用文化时尚和现代传媒引导大学生。

时代风貌的生动展现

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群体的事迹彰显了三方面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真情关爱和诚信的品质。首先,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河北农大学子对病逝同学父母的帮助,没有外在要求,而是自发的内在的情怀,体现了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富于担当的精神。其次,这个故事还展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关爱,这种发自真心的情,关怀备至的爱,是最简单的付出,却也是最高层次的爱。双方的通信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都在变,人世的真情没有变。这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第三,诚信的品质。因为发自心底的承诺,一群大学毕业生15年坚持践诺。诚信的品质,不仅仅属于这群年轻人,李宝元的父亲李维贺,不管生活如何艰辛都没有忘记还债的责任。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只有树立牢固的诚信原则,才能有效规范社会行为。

道德的启示与思考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毕业生15年来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事迹,让我们再一次沐浴到了道德的春风、感受到了善良的温暖,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一、平凡中蕴含伟大,细微处可见精神。果树9301班同学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平凡中的伟大、细微处的精神。平凡事上的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既要关注大是大非问题,也要关注平凡的小事、身边的道德。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9301班毕业生身上,体现出了鲜明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衡量着社会成员超越小我、自我,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爱心的道德水平。关爱他人、关心社会,是当代青年乃至全体公民应当具有的美好品德。三、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9301班毕业生以及李维贺老人身上,体现出了对道德信念的坚守,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离不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承接,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他们与高尚同行

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的同学,为我们展现了一组令人起敬的当代大学生群像。他们的行为品质中蕴含着中国精神乃至人性精神中最美最深刻的那部分――爱心、责任、奉献、信诺。

在今天和谐中国和人民幸福的构建中,我们的确很需要这些大学生的行为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德力量。15年前这些大学生做好事并不是为了让人知道,但一个道德的社会应该让好人好事尽人皆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扬荣贬耻,社会扬善抑恶的道德生态环境需要导向和营造。我们的媒体、国家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大学生们这种道德精神,对国家发展和社会风尚建设非常重要。我们树立道德榜样,引导、营造社会舆论环境,就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国家软实力的建设。

塑造我们的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

我在深为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的同学们事迹所感动的同时,还深为承德家乡的李维贺老人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所感动。

李维贺的故事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是一个偶然,但更是偶然中的必然。多年来,承德市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以德治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大培训、连年实施文明乡风示范工程和“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在这块热土上涌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道德模范人物。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到目前,全市已评出星级文明户20万户。

我们将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在全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热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塑造我们的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通过典型带动,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为建设和谐文明、繁荣富强的新承德作出新贡献。

第2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的基本信念、人生的信仰、追求的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对人们的价值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其他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一支军队,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

国防生既是普通大学生,又是后备军官,其双重身份特点也必然决定其核心价值观具有自身的特点。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对军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应该如何做,也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只有搞好在校国防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引领作用,才能保证在多元价值观中塑造主流精神,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确保国防生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坚持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强化战斗精神,使广大国防生在严峻考验面前不迷失,在艰难险阻面前不退缩,成为不辱使命的合格军人。

一、高校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状

国防生是国家根据军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所以说国防生既是高校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同时又是军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正是由于国防生身份的特殊性,国防生的价值观影响着自身发展和军队未来建设。

为调查研究,本课题组对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大学这两所南京军区依托培养高校的国防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内容涉及我国高校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培养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国防生应采取的相关措施。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成效显著。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徒步拉练、深入老区送爱心等活动,国防生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国防生以演讲比赛为契机,认真学习核心价值观,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明确身上肩负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开展野外徒步行军拉练活动,提高国防生战术的素养,加强国防生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夯实军政素质,培育国防生敢打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有效增强了国防生爱军精武、献身国防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利用“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增加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内化为国防生自身的内在要求。国防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不断深入,能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纠正政治意识、奉献精神等方面的思想偏差。

在调查中同样发现了当前国防生思想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念不坚定

献身国防事业的目标不明确,没有把报国的理想转化为坚定的信念。由于入伍动机的多元化,造成国防理念和信念的缺乏。部分国防生并没有将“献身国防”作为报考国防生的首要原因。有的是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的是父母要求老师建议、有的是为了就业方便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部分国防生在思想上准备不够充分,缺乏一名合格国防生应有的政治素质。对军人这一职业的特点与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随着对军营生活不断深入了解,在军营生活与地方大学生活的对比中产生心理反差,导致了参军入伍愿望的弱化,甚至主动要求退出国防生。

(二)观念不明确

军人意识淡薄,自身军事素质不够硬,对部队条令条例和军人的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生活秩序、作风纪律等规定的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执行不好,导致部分国防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国防生对将来工作和生活的艰苦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部分国防生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化,行为举止和日常养成普遍混同于普通学生。部分国防生行为习惯等与其身份不相称、与军营生活要求不合拍,会导致入伍后,在较长时间难以适应部队严格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

社会环境复杂,多元文化冲击。生活在大学的校园,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自然与环境氛围因素密切相关。经济的全球化,造成了外界文化的大量涌入,再加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多元价值观和多种文化思潮。面对纷繁芜杂的文化冲击,国防生处在大学校园这一相对于部队和部队院校更为宽松的环境中,容易接触到当下社会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所进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遭到了弱化,对国防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影响。其次大学校园内各种文化活动的政治和价值导向不易判别,容易导致国防生政治信仰的多元化。

二、高校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状形成因素分析

高校国防生现在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高校国防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不仅是一项有助于塑造高尚精神灵魂的铸魂工程,而且也是一项有利于培养优良精神品质的利剑行动。但这个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这不仅需要融入教育培养工作的各个层面,还需要贯穿政治建设的整个过程,更需要不懈的努力。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国防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等方面。

(一)环境因素

国防生首先是一名大学生,他不是生活在军营里,而是生活在特定的大学校园里,与外界接触比较多,生活圈子比较大,国防生的核心价值观与周围的环境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并且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人易被周围环境所同化,形成人格。而这种人格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各种外界环境的感染,渗透积累,使我们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进而触动我们的心灵,然后慢慢地渗透到人的心里,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以致影响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国防生环境因素的影响不仅有社会、校园的外界环境因素还包括自身成长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都对国防生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国防生自身因素

国防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国防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是否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去参与、是否愿意坚持下去,这些基本上都取决于他们最初的动机和目标。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人变得松懈、无所事事,进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这都严重影响了国防生的成长成才,更加影响了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并且国防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以及自身的不成熟性,更加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国防生自身的理想信念也对革命军人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理想信念,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的环境里,必然会迷失自己的政治信仰。一个人信仰如果不坚定,就会盲目跟风,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并且有一些错误、消极的社会思潮导致国防生道德滑坡,价值取向歪曲,这也与当今时代下所提出的中国梦背道而驰。

三、高校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和路径探究

要改善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并有效推动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长足、稳健、快速的发展。应采取多种方法途径,充分结合当地教育资源环境,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引导,运用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军政训练和校园环境中学习磨炼,以提高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实践。

(一)与当地教育环境资源充分结合,打牢国防生思想政治根基

21世纪教育体制改革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也随之向更开放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国防生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国防生牢固树立坚定的从军报国信念。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条件作用,突出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深刻分析,加强对国防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灌输掌握、对时事政要的关注分析。同时学习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我军性质宗旨和根本职能等内容,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学习,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教育音像资料。着力帮助国防生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为什么要培育这种价值观以及怎样践行这种价值观。在校国防生以演讲比赛为契机,认真学习核心价值观,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明确身上肩负的使命,坚定信仰,清楚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引导国防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从军报国崇高理想信念的基本途径。理想信念教育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国防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体现时代性,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二)强化正常集中化军事化训练,磨炼国防生军人钢铁意志

国防生不仅是普通大学生,更重要的是一名后备军官,必须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和理论水平。所依托高校必须在对国防生正常的学习教育外,还应配合军区驻校选培办搞好军事化训练,引导国防生在日常军事化训练中磨炼军人意志,通过军事化训练,在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理想追求。在校国防生通过开展徒步拉练,体能大比武,阶段性体能强化训练,强化测试,提高国防生战术的素养,加强国防生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锤炼,夯实军政素质,培育国防生敢打硬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为国防生到部队任职打下坚实基础,锻炼国防生的体能素质,锤炼国防生勇猛顽强的军人作风,有效增强国防生爱军精武、献身国防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训练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磨砺,在实践中升华,使国防生的意志品质、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提高,以达到高素质军事化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建立配套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培养长期稳定发展

对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一点一滴的成长,需要长期的引导、培训、管理。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加强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配套管理措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防生头脑里扎根,在行为中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防生军政训练课程,以科学合理的分配教学课程,根据高校国防生实际情况,分年级进行。其中低年级要适应从普通大学生到一名国防生的角色转换,学习军事管理训练的正规性、纪律性;高年级学生要注重适应阶段性成长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言行规范,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在高校国防生内部开展模拟连模拟班排的管理机制,以军区驻校选培办垂直领导,高校和军区叠加影响管理国防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防生实践锻炼。通过不同教育专题形式,以问卷调查、个别谈心、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意见和建议;通过听英模报告,与官兵对话,参观新型武器装备,观看科技练兵最新成果,帮助国防生了解军队光荣传统,增强国防生献身国防的信心。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防生综合考核,建立适当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国防生荣誉感,推动培育实践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第3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一、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企业道德建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人的先进与否,取决于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实现企业的安全、持续、健康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项工作要发展进步,离不开一支充满正气、富有活力、积极向上的干部职工队伍。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是每位干部职工坚持正确方向、提高工作本领、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好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企业道德建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于企业而言,当前什么是大局?安全生产是大局,经营管理是大局,和谐稳定是大局。因此全体职工想问题、干事情必须从大局出发,不能意气用事,把心思多用在工作上,用在安全生产上,围绕“聚精会神抓安全,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私利而无公心,有短见而无卓识,有小九九而无大策略,有蝇营狗苟之术而无带领职工抓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之道,对企业安全和谐发展,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树立大局意识要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切忌好高骛远。特别是每名管理人员,要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拿着显微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具体的事情做深、做透,才能在全局的驾驭上轻松自如,在细节上得心应手。

树立大局意识,要求全体职工在工作中,要与同事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把工作做好。在生活中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增进了解,彼此多一分关爱。产生分歧时相互包容,顾全大局,为自己考虑少一点,多考虑工作,大家团结一致,才能把工作做好。

三、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企业道德建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负责任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强调的是同一个词——责任。责任是一切动力的源泉,责任出智慧、出勇气、出力量。人的每一项潜能都因为有了责任的驱动,才变得更强大。

责任是一种主观追求。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条件,有人干得好,有人干得差,差别就在于有没有责任心。尽心尽责,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漠视责任,再简单的工作也会出现差错。每名干部职工都应有极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人有为才会有威,最终才会有位。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工作上只有有所作为,能赢得领导和同志们的尊重,这样自己的权威才能慢慢树起来,用人格的魅力影响和带动大家,进而在领导和同志们心目中才能得到相应的地位。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工作,大家的工作不仅是给矿上干的,也是给自己干的,因为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提升的机会,这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大责任要有大担当。特别是管理干部,职务就是责任,要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责任看得重一点。

四、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企业道德建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企业的各项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新突破。全体职工都应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创新上下工夫,在安全生产上要创新,在经营管理上要创新,在技术管理上也要创新。有时,职工在工作上的一个小革新就能对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发挥出很大作用。

第4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内容;途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农村初级中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遵循者和实践者。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我们选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农村初中教育研究”这个课题。现在就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谈谈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

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对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落实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要求:基层学校落实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德育要求。因此,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既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实施素质教育,又是具体落实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政策的需要。

(2)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引导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初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必要前提

明确、选取适合进行社会主义价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必要前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通过认真研读初中教材、《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农村学生的思想实际,我们初步选定了在农村初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践的目标:

让初中学生初步了解并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劳动意识等;熟悉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道德行为和法律法规的判断能力;有明确的荣辱观。

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践的内容:

(1)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共同理想:追求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和物质文明;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3)民族精神:革命斗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4)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三、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主要途径

(1)班级日常管理渗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本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组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管理。在班级活动内容的设计上应把握社会主旋律,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的安排。同时注意建立健全班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通过认真学习和践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督促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和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班级管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2)学科教学渗透。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各科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学科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结合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走进教材,使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政治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想政治课在学科渗透中应起领头羊的作用,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居特殊重要地位。政治、地理、历史和语文可以利用课前3~5分钟采用演讲活动和定期组织出节日专题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和分享科学家的精彩人生故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求知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3)主题活动渗透。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德育全过程,学校精心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张扬,在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中,培育着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信念,自觉地思考: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可以让主题教育活动成为学生自我展示、激发成才的重要舞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对“读书、明理、成才、报国”有了主动思考,道德认识水平有了提高。具体做法是: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内容结构为主题,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②从中小学生主流价值观出发,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四、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原则

(1)教育内容真实化。目前教育者受困于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普遍存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直接作为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同于知识传授的现象。这种现象不顾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考虑教育内容的简单重复,直接导致学生的厌烦和逆反。因此,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中心,以真实的内容教育学生,并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真实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

(2)教育过程活动化。无论是在班级日常管理还是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必须坚持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班级日常管理可以通过开展诸如以“放飞理想,承担责任”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出主题墙报活动,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开展诸如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主题的学科手抄报、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3)教育目标明确化。无论是在班级日常管理还是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教师必须明确每次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并为此精心设计教案与活动方案。

(4)教师言行榜样化。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教师应加强继续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崇高理想、信念,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从而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丰富知识、优秀道德品质的人。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农村初中教育实践的保障机制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开展专项师资培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全过程。在广大教师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榜样。具体做法是: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学校每周固定的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②开展论文写作、编写校本教材等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③引导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水平。

第5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关键词:价值体系;必要性;内容;党员干部;践行典范

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理论体系构架再好,内容再科学正确,如果不落实,都是口号。今天本文仅就党员干部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一)从国际看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攀升,并在世界领先,等等,等等,中国的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赞扬,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证明。同时,也引起了一些的抬头和膨胀。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面的社会主义的中国,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眼中钉肉中刺,反华,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贯想法。例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就明确说,他是代表美国的利益来的。今天,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再一次刺激了资本主义世界。1989年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曾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希望,他们认为,在地球上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日子已经不会远了。所以,中国今天的崛起,犹如一枚原子弹,给资本主义世界以重创,让他们从希望中又看到了失望。他们又采取了一贯的做法,想通过和平演变,改变中国,消灭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他们就想从价值观上,借助中国改革开放的渠道,输入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

例如,他们打着尊重人权的幌子,让人们单纯追求肉体的享乐,鼓吹物质利益最大化是符合人性的终极目标。上述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麻痹了人们,使一些意志薄弱者,尤其是影响了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使中国优秀的传统的价值观和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二)从国内看

一方面,建国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另一方面,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认识不清。

首先,建国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走了一条曲折之路。五七年反右扩大化,使人们对刚刚清晰起来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又开始模糊了。尤其是的出现,更是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拉到了极左的道路上来,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把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统统当做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进行批判,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生存意识。

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力挽狂澜,纠正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左倾”认识,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建设小康社会”等等著名的论断和理论,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次,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不清,他们误把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手段,当成了是追求物质利益的目的。甚至有人称改革,是“资改派”。

对旧的价值观念的怀疑和批判,必然带来对中国方方面面的怀疑和批判。所以,以社会实践为依据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三)从油田面临的新形势看

关于油田面临的形势,油田公司王永春老总这样分析到,首先,大庆油田面临着“四重”的压力,即:大庆的地位重、历史荣誉重、肩负的责任重、发展的任务重。其次,大庆油田又面临着几个挑战,一是、大庆油田的地位面临挑战,塔里木油田、中海油,都在奋起直追。二是、技术水平面临着挑战,例如,低渗透技术,我们不如长庆油田。三是、工程建设水平面临挑战。四是、大庆的优势面临挑战。五是、企业内部面临挑战,剩余可采储量越来越少,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六是、勘探储量规模和水平有待提高。

从油田企业面临的形势可以看出,我们油田企业固有的优势正在降低,我们的“好日子”也已经接近终点,我们每位职工必须认清这一形势,树立起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而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

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中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

三、油田广大党员干部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

油田现有党员10万人,其中,在职党员7万多人。处级以上干部1 400多人。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投入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充当模范,那么,我们油田职工队伍的素质就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4 000万吨原油稳产十年就会得以保证,建设“八个大庆”的目标就会实现。

那么党员干部如何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呢?本人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要提高认识

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社会责任的角度,从党员干部必须履行义务的角度,来加以认识。

大庆是靠“两论”起家的,为什么“两论”在油田开发建设中能起到这么重要的作用呢?这就是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在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岁月里,许多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许多矛盾需要人们去解决,如果对问题和矛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人们的干劲首先就会在思想面前却步。

因此,思想认识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今天,这一点仍然非常重要。

(二)要勇于实践

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勇于实践,身体力行,对工作中价值评价的标准要时刻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坚持“三个有利于”,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了作用。

(三)要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

第6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一、倡导爱国、敬业,理想信念教育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一)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式要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平台,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社会实践的习惯,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上好国家实施的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立足学校发展、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特色建设创新校本课程,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利用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开发特色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教育部门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管理阶层干部、思想品德、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加强党员干部时刻树立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理念

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三方面的思想建设。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思想的宝库,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独立思想能力的建立和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正确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切认识共同理想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必然性。把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用共同理想引领个人理想。严于律己,扬荣抑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一面镜子,自觉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加强自身修养,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内化为牢固的人生信条,变为自觉的行动,执着地追求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二、倡导诚信、友善,理想信念教育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以诚信、友善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养性,严以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大力宣传党员干部、城乡群众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立书香村镇、书香家庭、书香单位,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第7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关键词: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实效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文化基础。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导向作用和社会规范调节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有鉴于此,深入、全面地解读和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增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和丰富内涵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渊源。荣辱观是人们关于光荣与耻辱及其社会价值理念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它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对特定思想行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认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荣辱观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其内容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不同经济形态间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荣辱观也和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具有内在的历史传承性。对此,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恩格斯也深刻指出:“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

毋庸置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奋斗实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在整合中华民族已有思想材料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立的。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渊源的分析必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透视。从历史层面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核心的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也吸收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荣辱的观点或看法。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提出了“仓廪实则知荣辱,衣食足则知礼节”的荣辱观。孔子则首倡“行己有耻”,认为有耻的人才能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孟子从“仁”的角度来分析荣辱的根源,“仁则荣,不仁则辱。”我国历史上关于荣辱观的古训和格言比比皆是,如“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等等,这些深刻的荣辱观点既是古代知荣明耻道德规范的鲜活体现,也构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厚的理论渊源。

从现实层面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荣辱观思想以及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经验总结的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思想,对党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崇高道德品质进行了科学概括和总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继承发展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于荣辱观思想的基础上,孕育于新时期改革创新伟大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创立的,并彰显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2.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现实依据。任何一种理论或观点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都与特定的环境相联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重大的道德建设命题,也是与当前特定的时代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中西文化价值冲突。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我们面临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应该以什么样的道德精神来驾驭、主导这个时代,成为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的多样化,使得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渠道、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支撑。三是信息技术、互联网发展给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如何解决网络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党执政兴国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谋划和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进而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坚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包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八个方面的基本道德要求,涵盖了怎样对待祖国、怎样对待人民、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做人、怎样处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指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所倡导价值取向的具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而这些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是抽象的,不容易把握的,必须通过具体的细则表现出来。社会主义荣辱通过一百多字的“八荣八耻”,高度融合和概括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和行为参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标准具体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3.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进行了整合和重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荣辱倒错、荣辱观念扭曲、价值导向偏移、道德修养缺失等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将腐化社会风气,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影响改革发展大局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如同一场及时雨,汇聚了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精华,密切联系当今社会风气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一正一反、旗帜鲜明地把道德领域中的是非黑白划分开来,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修养指明了最基本的底线标准。

三、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作“一块整钢”来认识,来建设,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和教育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的全过程,防止片面认识和孤立对待。其次要紧密依托时代特点和现代网络信息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努力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学校、工厂机关、社区及各种工作的日常管理之中。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贯穿到理论学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工作的实践中,用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事例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品质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并不断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区分层次、凸显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广大知识分子。党员干部的言行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认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自己的行为和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重要内容。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各界知识分子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做好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领头雁排头兵,积极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3.协调各方,夯实群众心理认同基础。心理认同不是出于对处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畏惧而表现出的表面接受和支持,不是停留在理论形态的价值体系,而是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表现为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由衷支持和普遍接受,它深刻有力、实实在在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实践。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着力夯实群众的心理认同基础,着力破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教条化、抽象化、口号化、形式化和说教化等问题。要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生硬呆板的叙述方式,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容上贴近生活、打动人心,在形式上喜闻乐见,紧紧吸引住群众的眼睛和耳朵,进而切合人们在现实世界的经验感悟,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和心理认同基础。同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调动民族情结和元素,牢牢把握实践中出现的重大机遇,如2008年发生的奥运圣火事件、藏独事件、冰雪地震灾害、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等重大事件,充分挖掘民族精神品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蕴含和倡导的道德情操有血有肉地内化为我们中国人的情感、习惯、思维方式等,使群众的心理认同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4.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加强评价监督机制的建设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和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依据,逐步形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激励机制,如道德代价补偿机制、道德储蓄机制、诚信管理体制等。对“八荣”的行为给予鼓励,对“八耻”的现象加以制约。积极发挥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各项行政规章、行业管理制度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积极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依法惩治那些不讲道德的不法行为,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要广泛发动群众,对照“八荣八耻”,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让人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第8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职社会人员提升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的职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这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

成人教育即是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录取,取得成人高等教育资格,修完高等教育相应专业层次的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为进一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与效果,需要成人高等学校明确培养的目标和合理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是我国终身教育的根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1有利于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人教育学生是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2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教育学生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践行中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3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

成人教育的办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检测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促进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4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让更多的人领会、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1.5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成人教育,让成人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人生目标,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确保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

2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的质量与方向,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如下:

2.1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非常丰富的人生价值导向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以正确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成人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2.2引导成人教育学生领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意义,以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确保成人教育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成人教育的方向,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导向,解决了成人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2.4促进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成人教育办学受到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办学功利性强,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真正推动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开展。

3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需遵循如下原则:

3.1政治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成人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以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统一思想,让成人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3.2价值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原则。价值导向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培养的学生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中,应更加重视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则,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续教育中的贯彻与落实。

3.3实效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实际产生的效果,真正使成人教育学生能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测的标准,即注重实效。

3.4科学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原则。无论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是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才能使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并产生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只有与教育规律有效结合才能符合实际并为大众所接受。

3.5创新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评价体系既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检测指标,又是成人教育办学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和指挥棒,有关成人教育的执行部门必须以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

4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构建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中落实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反响和评价、工作开展的特色与亮点等方面来进行。

4.2评价建议

无论是哪一个等级的评价,评估组必须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评价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整改与进步。所以,给出的建议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办学单位整改与提高。

4.3评价周期

每一项评价体系都必须跟上时展要求,对于评价周期,建议五年评估一个周期,以更好地促进各单位在成人教育中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4调查对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对象的选择面要适度扩大,调查对象应包含老师、学生、办学管理者、社会人员、企业等用人单位等;同时,调查对象的抽选要科学化,要科学使用随机抽选等方式选择调查对象,提升调查的代表性。

4.5评价计算原理

评价结果的计算是依照观测点得分乘以该观测点的权重得出对应二级指标实际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对应一级指标实际分值;五个一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总分。

4.6总体调查与深入调查

以上调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总体评价,因此评价的指标层级相对不多,评价的观测点主要重在反映总体情况。实践中,为了深入掌握和了解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的观测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5小结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成人教育是重要的力量,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办学质量。

作者:戴春平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灵红.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继续教育,2015,(01).

[2]林志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J].科技文汇旬刊,2014,(11).

[3]吴云.关于成人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2).

第9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前,已有学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问题进行了阐释。但学术界开始集中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则是在2006年以后。从2006年至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呈现出了一个从逐年上升到渐次下降的趋势:在党的十召开的2012年达到顶峰,之后则开始下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从2005年至今则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党的十提出“三个倡导”之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数量迅速增加,到2014年至少已经有3500多篇。在学界迄今为止的研究中,有三篇文章涉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语义和语用分析,分别是张健和张新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语义分析和语用阐释》、崔志胜和李红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语义逻辑与结构分析》以及赵玉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语义逻辑和现实意义》,三篇文章分别发表于2007年的《伦理学研究》第4期、2009年的《求实》第9期和2010年的《法制与社会》第3期。从时间上来看,三篇文章都发表于党的十之前,因而都还没有能够回应十提出的“三个倡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进展。从内容上来看,三篇文章或侧重于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或侧重于从价值哲学的角度阐释核心价值的特定内涵,还没有从整体上论及核心价值体系和“三个倡导”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党的十以来,关于“三个倡导”提出的十二价值范畴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在思想内涵和语义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从语义分析角度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整体性的研究则不多见。从整体上来看,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研究,迄今形成了两大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在学界的既有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个研究重心的转移,即从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究竟包括什么内容,到探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转移。这一研究重心的转移,预示着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研究,已经从关注其语义内涵转向突出其语用内涵。这一转变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维度: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合力,在当前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语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仅是一个理论主题,更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索、积极倡导并贯彻执行的实践主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的双重任务。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创新和培育、践行,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整体性的角度对当前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整合,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憾。本文拟从语义分析角度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体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体性:从语义分析的角度看

从语义分析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体性,主要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方面。无论是核心价值体系还是核心价值观,都体现出了一种系统的整体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明确提出,首次见于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分析。在第五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决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决定》的这个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与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并列的还有三个方面,分别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舆论氛围与和谐创建活动为中心。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构成了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实践语境。《决定》第五部分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分为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有机构成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践基础。《决定》从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还必须明确辨析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四个方面的理论内涵。在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分别是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从对社会主义公民的知、品、行三个维度提出了八项具体要求,分别涉及公民在对待祖国、人民、科学、劳动、人际关系、诚信、法治、工作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态度和修养,目的是要塑造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和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建设者。从上述关于灵魂、精髓、主题等不同层次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综括各方面内涵、具备总体性意蕴的价值观念“体系”,每一个方面的概括都处于该方面价值序列的顶点,很难相互代替或归约。

《决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简明概括,既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四个基本维度———“四纲”,也为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提出了重点领域和着力方向。《决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明确界定,规定着当代中国人最需要坚持的政治理想、道德价值和精神气质,构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价值维度。在《决定》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四个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理论、实践品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固然有其精神内核,但也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变换其重心和具体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种与时俱进特征和开放性、创造性,决定了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切内涵的讨论不能够局限于思想和理论维度,而必须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及时反映全社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体情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之间保持良性互动的开放性,以形成相互促进、彼此完善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只有有效建立理论和实践的内在关联,及时总结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经验,并提升为明晰的有说服力的思想、理论,切实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及时而有效地关注、解决实践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价值理念、价值准则等)与相关实践的“强相互关系”,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地发展理论和促进实践,真正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开放性品格指导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决定》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形成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党的十提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之后,学界集中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内涵和相互关系。有学者已经注意到了社会主义对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论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体性,但学界的既有研究还没有充分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体性问题。关于“三个倡导”所概括的12个价值范畴,有学者认为实际上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但细致考察这些价值范畴,会发现很难把它们截然分成几个层面,这些价值范畴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如在所谓“国家层面”的价值范畴中,除“富强”外,还有“民主”、“文明”与“和谐”,很难说“民主”、“文明”与“和谐”就不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属性和理想。恰恰相反,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和谐”首先是作为社会的价值属性和理想状态而提出的,再联系到首次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决定》来看更是如此。同样的,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范畴中,也很难说法治就不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属性和建设目标,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更是如此。综上所述,对“三个倡导”所提出的12个价值范畴,不能够简单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区分,而应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四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界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四个层面到“三个倡导”、12个范畴,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精神品格和价值规范。首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基本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范畴之间,有四个重要范畴几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是直接移用或进一步凝练:和谐、法治、爱国、诚信。其次,对于12个范畴的理解,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和理想,无法把握其特有内涵。如在以个人为本位的文化中,自由和平等之间是存在张力和矛盾的,这在西方近代政治学中表现得很突出。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中,自由和平等是并提的,这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辩证思维,是对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极端倾向的双重扬弃。自由和平等的一致,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域中才能够得到确切的理解和阐释。最后,对核心价值12范畴的理解,同样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四个方面,对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完善和发展也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范畴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凝练。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方面,构成核心价值的“四纲”;核心价值观的12个范畴则构成核心价值的“十二目”。这一点和《大学》中的“三纲领”与“八条目”的关系类似,既精神一致又相互区别。

3结论: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