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植根民族音乐,践行音乐教育

植根民族音乐,践行音乐教育

摘要:云南艺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类艺术院校,为我国培育出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如陈勇、刘晓耕、丁煜伦、马硕等等。作为青年一代的作曲家,现任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的丁煜伦教授就是成绩较为突出的一位。二十余年的工作生涯铸就了丁老师行政、教学双肩挑的综合能力。笔者结识丁老师是因为2010年到学院工作以后,也从此开始了解丁老师的艺术创作。经过八年的同事经历深知丁老师三重角色集一身却做得如鱼得水,其间包含了太多的酸甜苦辣。

关键词:丁煜伦;作曲家;教授;教育工作者

丁煜伦(1968—),作曲家,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师从著名作曲家陈勇教授。现任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教育学会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音乐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发表作品百余首,其中大部分作品在省市和中央电视台播出;有多首艺术歌曲及器乐曲在全国音乐类核心期刊《音乐创作》上发表刊出;音乐论著《云南写意》(线谱版)、《艺术类音乐高考指南》《sibelius的理论及应用》等已正式出版;MTV《金色的土地》;出版发行丁煜伦声乐作品精选《爱的火把节》(CD);多部作品在省市和全国获奖。

一、学院发展的指挥者

云南艺术学院党委为进一步适应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于2008年成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承担二本、专升本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丁老师于2009年底被任命为该院院长,得益于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云南省歌舞剧院,继而调至云南艺术学院的工作经历,丁老师既拥有军人的果断处事风格,又不失为人师表的平易近人。丁老师任职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改革,如2011年携手学院党政领导等新一届领导班子制定了适合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思想素质高、为人处事好、专业技能强。丁老师一再强调没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较好的为人处世方法,专业再好都不会得到认可,这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缺一不可。学院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利用“云南艺术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优势,强调“实践实训有特色”“创业就业有能力”等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课程作为学院的亮点,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执行上。比如专业命名为音乐表演技能与应用、艺术设计技能与应用、设计职业教育、艺术教育专业等等。这些专业的设置体现了新型办学理念区别于普通音乐或艺术类专业的办学模式。特色课程设置如下:《音乐科技理论与运用》《职业形象塑造》系列课程、《市场运作模拟实践》《舞台表演理论与实践》《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工程预算与方案文本》《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等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及课程的优化更新使得职业教育学院在短短几年中获得了长足高效的发展。为打破高校教师编制管理的瓶颈限制,根据专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学院聘请高校、演出团体、设计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优秀教师、演员、化妆师、设计师担任专、兼职教师到校任教,共享云南艺术学院、社会的优秀教师资源,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然而这样的做法,受到了传统的质疑。丁老师等领导班子顶着压力坚持这种专兼职互相补充的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上正是迎合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全日制学生人数1200余名,设有设计美术系、音乐舞蹈系,共有本科、专升本两个办学层次。现设9个二本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技术与应用)本科、音乐表演(技能与应用)本科、视觉传达设计(职业教育)本科、艺术教育(职业教育)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升本、音乐表演专升本、音乐学专升本、美术学专升本、艺术教育专升本。至今已培养出六届本科、专升本毕业生,学生得益于学院技能与运用专业模式的培养,就业率较高,并得到各界好评。2017年4月,丁老师调任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职位,相信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大放异彩。

二、音乐创作的践行者

繁重的行政管理及教学工作并没有阻挡丁老师对专业的至高追求,空闲时间丁老师会一头钻进工作室进行音乐创作。目前,丁老师作品数量已达百余首,每首作品都用丁氏语言抒发着对生活、对家乡的无限热忱,这些作品是丁老师多年田野采风及对云南这片热土的汲养之作。笔者曾基于导师申波教授云南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云南民族音乐素材与当代音乐创作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D2011YB19),于2012年参加云南音乐评论学会年会时撰写了一篇《歌声中的节日———析丁煜伦<苗岭花山谣>》的文章,从《苗岭花山谣》的创作背景到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了深入的音乐文化分析,得到了丁老师及词作者金鸿为老师的认可,笔者莫感荣幸。《爱的火把节》是丁老师第一张声乐作品专辑,辑入《爱的火把节》《金色的土地》《蓝色的月亮》《国宝》《告别军营》《保山好》《云南写意之昆明·家园》《会泽恋歌》《苗岭花山谣》《我的小村庄》《牧归》《油菜花开》《忘不了》《以礼河,母亲河》《阿么!澜沧江》《月光》计16首原创歌曲,从丁老师数百件声乐作品中遴选而出。《云南写意》(线谱版)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此书由黄田先生作序,题为《天机云锦清水芙蓉》,序中黄先生写道:“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静中生出的万象,是动人的至美。煜伦的作品不求怪、不媚俗、不赶时髦。清新、自然、真淳是煜伦一贯的风格。”丁老师的作品正如黄田先生所言清新、自然、真淳。这些特点在丁老师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如《爱的火把节》,这是一首描写彝族人民庆祝火把节的生动景象的作品,作品中纯四度和增四度音程贯穿整首乐曲,给乐曲注入一股鲜活的力量,再加上倒影手法的运用和同主音宫羽五声调式的自如转换,使乐曲在发展上形象逼真,宛如节日中的人们遥相呼应,舞动着自己的身体,气氛非常融洽。音乐的画面直入眼帘。最新力作《澜沧江幻想曲》,由宋思明老师演唱,谢维耕词、丁煜伦曲、禹自颛编曲。作品通过音乐语言描绘了澜沧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北高南低。整首作品丁老师运用了独特的丁氏手法,ABCBA拱形结构构成,f羽调。乐曲节奏由悠扬的慢板转向热烈的快板,最后又回到悠扬的慢板,小调的曲体结构基本以对应和起承转合为原则,形成整齐的呼应关系,丁老师运用羽调抒情、思念的调式特点描绘出澜沧江气势恢弘的大调气质,这是一首好听的,充满幻想和魔力的歌曲。丁老师器乐作品包括《月光》(为长笛、大提琴与钢琴而作)、《e商调小提琴随想曲》(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天边的月亮》(钢琴独奏)、《阿黑哥》(钢琴独奏)、《彩云妹妹》(钢琴独奏)、《云南写意》(长笛与弦乐四重奏)、《爱的火把节》(笛子独奏)等;合唱作品《在中国的名片上》(男女声二重唱)、《牧归》(女声小合唱)、《忘不了》(女声小合唱)、《春风·春雨·春歌》(女声小合唱)、《山里的男人》(男声四重唱)、《都市乖乖女》(女声三人组合)、《国宝》(女声三人组合)、《阿么!澜沧江》(女声三人组合)、《人民礼赞》(混声合唱)、《好美好甜中国梦》(混声合唱)等。两年一度的云南省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作为响应云南省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号召的窗口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丁老师的作品在五届大赛中均有演出并获得不俗的成绩。作为一位对艺术具有独到感悟力的艺术家,丁老师的原创歌曲表现出音乐素材来自民间、艺术技法却又超越民间的独特创造力,而这正是当今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

三、平易近人的教育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丁老师一直秉承教书、育人、爱自己的理念践行自己的教育事业。丁老师没有因为院长及作曲家身份而放弃教学工作,除了研究生教学工作外还担任了本科教学工作,并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丁老师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进行了优化整合,开设钢琴即兴伴奏专业,培养钢琴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为了克服钢琴专业学生只能弹奏正谱的弱点,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即兴伴奏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多重能力。丁老师不墨守成规,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他就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习和声、复调、配器等作曲三大件。每每跟学生聊天,学生都非常敬佩丁老师,也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做了很好的榜样。说起丁老师的教学成绩不得不提到他的教学实践音乐会,记得第一次音乐会是在2013年12月12日晚上,丁老师带领学生们准时亮相音乐会现场。学院相关领导及词作家、音乐评论家金鸿为老师、音乐学院马硕老师等嘉宾亲临现场,台下座无虚席。音乐会作品包括丁老师12件声乐和器乐作品,研究生4件声乐作品,本科生2件声乐作品。全部作品由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展示,作品形式多样有独唱、二重唱、小合唱、长笛与弦乐五重奏等等,体现了较高的艺术品位。正如丁老师期许的那样,通过音乐会形式,展示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学生创作的作品被表演专业学生展示,同时又给表演专业学生一个登台实践的机会,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丰富的人生阅历、丰硕的专业成绩、丰厚的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丁老师作为管理者、作曲家及教育者这三重角色和谐统一的基石。梳理完毕,笔者打心里佩服这位领导、这位学者、这位作曲家,也祝愿丁老师攀得更高、走得更远!

作者:冯国蕊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