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意义及实施路径措施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意义及实施路径措施

一、前言

高校一直是先进思想和新理念的辐射源,承担着培养推动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任务,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达4000多万人,每年有700多万优秀青年走向社会,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理念的新一代大学生,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引领作用意义非凡;高校作为公共机构中的耗能大户,节能降耗潜力非常巨大;另外,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之功力,不但可以引领人类社会走出能源环境危机困扰,还可为生态文明建设后续人才储备提供保障,并有效支撑高校生态节约型校园建设,但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处于相对空白缺位阶段,其广度与深度均相对滞后,生态危机意识欠缺,重形式不重内涵,多年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责任,没有被实质性地激活,更没有达到预期辐射效应,与目前国家重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态势形成反差,甚至落伍。如何行之有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组织高校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了目前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1]。

二、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生态文明教育对高校教育的促进作用。强调“高校立德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高校系统化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正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惯性所为。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见识面广、生活富足、独生子女居多、社会阅历不足,鲜有尝试过生活的艰辛,对节俭、环保和低碳行为少有切身体会和主观理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知识教育,让节能、环保知识内容进课堂是必要的,这也是最生动、直接的德育教育。同济大学伍江副校长曾在绿色大学建设研讨会上强调过:“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执迷奢侈、浪费,这样的学生将会对社会毫无用处,甚至是有害的”。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的根本任务,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养成培养,不仅是常识性内容的教育,还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和学习,寓教于乐,德才增长,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高校教育理念及到大学生“三观”教育过程中,这将极大的提升高校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对丰富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2.生态文明教育对高校科研/创新的推动作用。高校作为知识殿堂和科技高地,应对制约人类发展和前行的棘手难题有所作为,对重大生态问题协同攻关、积极推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强化科研环保与科研合作,并根据社会需求设定相关专业或学科研究方向,利用高校的高新成果和专利服务于社会与企业,这些将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同时,高校对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中,可选择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进行攻关,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人力资源储备人才。3.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促进。随着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国每年将新增环保、节能的投资超过1万亿,意味着带来百万以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技术人力资源的需求,在高校中系统培养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知识的大学生,使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4.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和谐社会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2],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活跃力量和未来储备,接受系统科学地生态文明教育是确立生态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唤起大学生生态危机意识、确定生态理念、增强生态意识,健全生态人格,树立生态责任。高校不仅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引领者,更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实践者,可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具足各科优势,是直接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关键所在[3]。

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及实施措施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及实施措施是确保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有效保障,那么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与创新模式研究,必然是此项工作可持续进行的可靠保障,本论文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实践落实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路径展开并对具体实施措施进行详细说明。1.奠定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基石。首先,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开展节能减排知识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活动,另外,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活动,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基础上,增设生态文明教育环节,并组织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承担此部分课程讲授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生态文明观,使他们逐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者,形成敬畏自然、感恩土地、珍惜资源的道德风范,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而帮助学生提升生态文明认知水平[4],激发自身生态道德与意识,使其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关注者、传播者与建设者;其次,通过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宣传(周)月”等系列活动,达到持续强化广大师生生态文明意识。2.创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提升广大师生生态文明新理念。利用便携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节能环保网络交流模式,提升广大师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及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积极性;利用高校社团优势,支持各类节能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教育的同时提升生态文明实践机会;组织生态文明知识讲座,系统开展生态文明“进社团”、“进班级”、“进寝室”“三进”活动[4];通过鼓励高校大学生再生资源创意,积极引导推动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科技创新”项目研究[3]。通过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示范基地,定期组织高校师生考察学习,亲身体验,从而促进自身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进而辐射他人,提升整个社会生态文明的进步。通过创新各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提升广大师生生态文明理念[5-8]。3.构筑“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保障生态文明教育的顺利开展与有序推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各高校应以国家生态文明发展为指导,建立基于行为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技术支撑和管理配套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行为教育突出对师生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品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9-10],技术支撑以加强绿色校园软硬件配套设置的构建为重点内容,通过学校节能监管平台感知“能源流动”,运用创新驱动,实施能耗定额信息化管理,为进一步节能改造及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管理节能方面学校以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为发力点,健全有效的管理机构,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纲要,确保生态文明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

四、总结

构筑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解认识,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行为,达到大学生德行和爱心增长,这是高校绿色校园、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4]。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既有利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生态型校园,也利于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根植于大学生头脑,使他们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忠诚实践者和模范示范者。

参考文献:

[1]姜树萍,陈芊羽,赵宇燕,苗建峰.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与践行能力提升路径[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4):30.

[2]赵国营.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发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1,(02):15.

[3]王志堂.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分析与路径选择[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1):63-65.

[4]李松.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5,(12):11-12.

[5]陈文斌,王敏.高等教育生态文明及其实现路径探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61-63.

[6]吴明红.高校大众化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80-82.

[7]路琳,李静.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路径探析[J].中青年学者论坛,2012,(9):22-24.

[8]沙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49-51.

[9]王治河,樊美筠.生态文明呼唤一种热土教育[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12-14.

[10]陈自龙.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讨[J].教育探索,2014,(5):127-129.-60-

作者:魏晓莉 戚国强 赵俊影 陈宏伟 单位:1.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 2.东北农业大学节能减排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