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食品安全研究

高校食品安全研究

高校食品安全篇1

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等字眼谈之色变,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会阻碍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身体健康也会受到损害,校内秩序以及社会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1]。因此,高校食品安全管控问题被提上日程,社会各界对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逐步提升,如何构建安全优质的饮食服务成为高校食堂当下重点关注的内容。

1高校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1高校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高校只有具备强烈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才能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推进食品安全管控工作开展、提升饮食服务安全性。然而,从高校当前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来看,多数高校片面地将发展目标放在提升教学成果和开展科研工作上,学校管理精力大多放在提升就业率、考研率上,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食品安全问题重视性不高,导致校内食品安全管理运营体系混乱,不良商家有机可乘[2]。同时,高校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还会影响食堂管理体系的建立,若校领导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会导致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食堂工作人员也不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1.2高校食堂承包者商业化

高校食堂承包者商业化也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食堂的本质就是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就餐服务,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多数高校因为资金紧张等各种因素将食堂外包给其他承包者,而承包者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难免会出现某些承包者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学生食品安全管控,甚至有些承包者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控制食品加工成本,选择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售卖,严重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高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3]。同时,外包式的食堂加工方式也会增加高校食品安全管控难度。高校学生处于弱势群体,就算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侵害自身权益,也难以维权。久而久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就会随之下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却会随之提升。

1.3高校食堂布局合理性低

高校食堂外包后,一些承包者为了控制成本投入,提升经济效益,忽略了食堂布局要求和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要求,导致高校食堂布局合理性过低,食堂卫生工作不符合标准要求,埋下安全隐患,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不少食堂承包者为了多增设食品售卖窗口,还会将原本设定好的功能区域取消,私自增设出餐窗口。有的食品加工操作间没有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功能分区,冷藏保鲜、高温杀菌等设施设备不完善,食品存储条件不完善,易因为存储和加工不当引发安全问题。另外,还有些高校食堂加工区域污水排放和垃圾、废弃物处理布局并未经过科学规划,污水、垃圾、废弃物处理紧邻食品加工区域,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4]。

1.4高校食堂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食堂工作人员作为食品加工经手人,其食品安全管理意识、职业操守、综合素养对食品安全管控极为重要。通过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发现,近年来高校食堂环境逐渐社会化,校内食堂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很多工作人员未经过岗前培训直接上岗操作,不具备食品安全意识,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在食品加工售卖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影响高校食品安全。另外,高校食堂作为学生的主要就餐场所,人流量大,食堂工作人员每日的工作繁杂又劳累,但是食堂承包者为了控制成本支出,付给食堂工作人员的薪酬与其劳动付出不成正比[5]。忽略食品安全管理会使食堂工作队伍整体质量良莠不齐,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也会因此提升。

2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对应控制举措

2.1强化高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

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防控是控制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基础条件,也是高校食品安全管控活动开展的前提。因此,要想降低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做好内部食品安全防控,就必须先强化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意识,提升校领导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视。高校要将食品安全管理摆到同教学活动开展和科研活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校内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关注校内食品安全管控工作开展情况和各岗位食品安全管控推进配合情况。只有构建安全的用餐环境,才能维护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开展。同时,高校也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内部宣传力度,强调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高校食品各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6]。在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食堂管理者的责任和其他人员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马上进行食品溯源,在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影响范围的同时,及时进行问题处理和追责。通过提升校内食品安全管控意识和加强食品安全管控工作重视力度,推动食品安全管控工作的建立,督促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和食堂工作人员规范采购加工,层层管控高校食品安全问题。

2.2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秩序

虽然高校食堂外包后,在食品安全管控上存在一定难度,但是高校仍然可以做好食品安全把关工作,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秩序和管理环境,带动承包者重视食品安全管控。高校后勤部门可对食品进行不定期抽检,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抽检不合格或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时,及时作出处理,保证食品购买源头、加工方式、储存方式等方面安全卫生,避免出现因承包者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食品安全的问题[7]。通过内部食品安全管理秩序建设,强化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管控意识,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挑选食堂承包者时,也要对承包者的承包资质、食品安全意识、往期承包情况等进行深入了解和严格考察,层层把关挑选具备合格承包资质和高度食品安全管控意识的承包人员,确保食堂承包人员能够配合高校食品安全管控工作推进,构建全面化、系统化的高校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2.3提升高校食堂布局的合理性

食堂布局合理性与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管控有着间接性的联系,所以要想有效预防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就要提升食堂布局合理性,科学布置食堂功能分区。高校食堂布局要以相关标准为依据,以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要求为指导,进行污水排放、垃圾处理、食品加工和食品储存等区域设置。同时,还要根据相关标准要求配备冷藏保鲜、高温杀菌、防腐保鲜等设施设备,构建食品安全储存加工环境,做好食品储存加工安全管控,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另外,高校后勤部门也要加强对食堂布局和食品安全检查,强化高校食品安全管控力度,制定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将食品安全管理任务分配到每个人。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就要对各环节操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此引起高校内部对食品安全问题防控的重视,配合做好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构建全面的食品安全防控网络。

2.4提高高校食堂工作人员的素质

作为食品加工销售的主要经手人,高校食堂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有效推进食品安全管控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想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控力度,还要重视食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强化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自觉按照食品安全管理要求操作。在高校食堂工作人员上岗前,要先组织岗前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规范操作、职业操守、食品安全意识等,让食堂工作人员认识到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减少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积极主动配合整改工作。除了岗前培训外,还可以由高校后勤部门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活动,强化高校食品相关负责人、经手人食品安全意识,落实食品安全问题管理。为了保证岗前培训和定期食品安全管控意识培训有效性,在每次的培训活动结束后,结合当期培训内容进行培训结果考核。对于培训内容掌握不到位的人员还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力度,直至其掌握培训内容。另外,在高校食品加工相关人员上岗前,还要出示体检报告和健康证,确保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达标后才可以上岗操作。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食品安全问题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生在校学习安全保障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社会稳定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必须对高校食品安全问题予以重视,做好食品安全管控。从高校当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分析来看,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堂承包者商业化、食堂布局合理性低以及食堂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高。因此,要想降低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必须强化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秩序,提升食堂布局合理性,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作者:杨尚 昆姜文鹏 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高校食品安全篇2

高校食堂的特殊性在于就餐人群以及就餐时间相对集中,而这一特点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管理难度。现阶段,国内高校食堂大都采用的是外包企业经营配合学校管理监督为主导的运营发展模式。虽然此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食堂的运营管理成本并且帮助校内师生控制住了就餐成本,但外包企业的餐品质量、原材料来源渠道却难以掌控。相关改革实践需要以明确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前提,对此需摆正认识。

1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1.1外包企业资质良莠不齐,监管难度较大

高校食堂一般会通过公开对外招标的方式邀请商家入驻,因此最终入驻的餐饮商家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能引进资质不齐全的商家。在此影响之下,高校食堂极容易出现后场布局不合理、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以及就餐环境体验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校方也很难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听之任之。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食堂附近的垃圾以及餐厨废弃物无法得到及时清理,各类餐品工具的摆放不够规范、仓库管理整体相对混乱。而这部分问题则会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源头,因此必须要提高关注度。

1.2管理人才外流

食堂经过外化托管之后,校方负责食堂管理工作的人员便会面临没有岗位可以安置的尴尬局面。此时如果相关工作岗位的薪资福利待遇无法满足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便会造成人才外流的现象[1]。

1.3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认识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经常会面临无人负责的尴尬局面。为降低高校的运营管理成本,校方大都会选择将这部分工作移交给第三方餐饮公司[2]。除非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否则几乎不会过问食堂的运营管理情况[2]。在上述工作模式之下,进入高校食堂的食品原材料或是半成品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因此高校食堂依旧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1.4管理手段落后

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高校在对待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时一直采用的是以台账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虽说也在库房以及后厨布置了视频监控系统,但由于缺少维护所以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于上述现状,加之高校食堂的人员构成相对复杂,因此根本无法针对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后续工作中,各类高校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手段,进而以提高管理力度为前提逐步建立起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切实保障校内师生的饮食安全。

2高校食堂内部食品安全问题的管控应对措施

2.1规范第三方餐饮企业管理机制,推行食堂管理标准化建设

需要建立第三方餐饮企业的准入、监管以及退出机制,目的在于对其经营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把控,从源头着手把控好高校食堂的食品质量问题。此环节改革的重点在于从原材料采购、储存、加工、人员管理以及餐品销售等环节着手对第三方餐饮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经营发展资质进行全方位监督评价[3]。需要进一步推行食堂管理标准化建设。这一环节的改革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规范高校食堂的选址布局、功能区域划分以及硬件设施建设,进而在总投入有限的情况之下为校内师生提供更高水准的就餐服务[3]。②推进食堂管理体系的改革建设。具体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优化管理制度、餐品的加工和销售流程,之后还应当进一步细化管理标准。以此为起点,才能够在把控好相关细节问题的基础之上为校内师生营造出安全稳定可靠的就餐环境。基于高校食堂经营发展的目标分析,应当细化第三方餐饮企业或是零散食堂商家的经营管理细则,引导其以保证餐品质量为前提提升餐品风味,进而实现高校食堂的良性发展并且避免各类潜在的食品安全事故。积极推进上述改革之余,需要重视“6T管理理念”在各项细节工作之中的落地实施,进而按照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以及天天改进的工作思路为校内师生营造出全新的就餐环境,并且保证餐品质量。

2.2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高校食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需要做好食堂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进而推进各项细节工作的优化调整。应当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提高后勤食堂管理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借此来解除其工作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并且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上述改革为前提,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而引导其通过相关方面的后勤管理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且让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动高校食堂以及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4]。疫情之下,上海地区的很多高校食堂都立足于时下流行的外卖O2O餐饮消费模式开设了线上点餐服务,并且尝试依托校内智慧管理平台为某些存在特殊订餐需求的师生提升有针对性的餐饮服务。虽说相关环节的改革实践可能依旧处于问题百出的阶段,但相关探索实践所积累下的经验还是为其他地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

2.3细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管理力度

2.3.1需要将监管工作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参照相关环节的法律法规可知,供餐单位对于食品安全负有主体责任,因此高校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问题的监管职责,进而按照监管目标层层推进的工作模式逐步提高监管力度。例如,可以通过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或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来细化监管职责,以确保能够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处理。积极推进上述改革之余,还应当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就餐需求。

2.3.2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校方应当成立独立运营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或是领导负责小组,之后还需要配备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一步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要适当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真正将这部分工作交给懂技术、有经验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士负责。要对各类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监督检查,并且需要做好相关环节的情况通报,借此来规范约束食堂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而为校内师生营造出安全可靠的就餐秩序[5]。以上海地区的高校为例,相关环节的物料采购工作都是通过“上海高校后勤配货平台”来完成的,并且在平台的引导之下本地区相关高校的采购工作已经实现了与农产品产地的零距离对接,这不仅保证了有关农产品的品质、新鲜程度,而且增强了高校食堂采购工作的助农属性与社会价值。今后各地可以尝试学习借鉴这方面的经验,进而从采购环节着手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2.3.3需要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落实到位要注意严把采购关,原材料采购是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控的第一道关。在采购米面粮油、蔬菜或是猪肉等食品原材料时,要注意核准商家的经营资质,并且需要对相关产品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高校可以尝试与大型农业公司签订定点供货协议,目前上海地区的高校已经依托“上海高校后勤配货平台”开展了这方面的改革实践,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严把储存关。要根据各类原材料的性质划定储存区域并且购置必要的储存设备。要注意绘制清楚相关原材料消耗情况的台账,并且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其间,还需要及时淘汰掉保质期之外的食品原材料,进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隐患。以此为起点,还需要严把餐食制作关。要注意细化餐食的制作流程,进而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完成原材料的消毒清洗以及加工烹饪工作。清洗方面,海产品、肉类制品以及蔬菜类制品需要使用专用清洗池,并且已经解冻的冷冻肉制品需要及时使用。制作时,案板以及刀具要注意生熟分开,并且需要以保证餐食能够熟透煮透为前提提升餐食的风味。完成餐食的制作工作之后,需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留样处理。后期销售环节,需要密切观察餐食的性状。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停止销售。后期要注意做好餐具的回收消毒工作,并且针对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6]。

3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食堂在食品安全问题方面仍旧存在诸多风险隐患,因此需要注意推进相关管理流程的优化改革,并且以解决现存问题为前提逐步提升管理力度,最终为校内师生营造出安全稳定的就餐环境。笔者立足于实际工作经验针对高校食堂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各项细节工作的优化调整。

作者:陈晓玲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高校食品安全篇3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而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食堂安全管理是众多高校后勤的工作重心。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高校的后勤工作开始由体制化向社会化运营迈进[2]。在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背景下,研究高校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高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对于维护校园秩序、确保高校师生饮食安全至关重要。高校食堂消费人群特殊,供应体量庞大,运营管理复杂,社会影响面广,因此对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食堂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

高校食堂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食品安全。据统计,约有1/3的高校师生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3-4]。在各地高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5]。细菌性食物中毒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腐败变质的食品被再加工后销售给用餐的师生,从而引发食物中毒现象。②由于食材的加工时间不够或加工方法不当引起的化学性中毒也是食物中毒的元凶之一,如未完全煮熟的豆角或浸泡时间过长的木耳等。③原材料本身含有毒素,如发芽的土豆、鲜黄花菜和一些野生菌类等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④原材料清洗和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的成品饭菜中有头发、昆虫等异物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这些都可能会引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2.1设施条件

部分高校食堂由于投入使用的时间过长,存在整体建筑结构不合理和硬件设备老化、缺失与功能配备不齐全等情况。限于建筑空间和结构的原因,部分食堂没有专门的原材料储存区、粗加工区和操作区,使食材在不同处理阶段都处于被污染的风险中,对于食材的加工储藏等环节的安全性都是极大的挑战。个别食堂的排油烟、污水等设施老化,更加大了食材污染的风险。

2.2原材料供应渠道

食品原料的供应是食品安全的首要环节,购入的食品原材料不新鲜或不合格会直接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由于利益驱动,部分供货商会以次充好,私自供应未成熟、腐败变质甚至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过期或无明确生产厂家的预包装食品和来源不明的肉类等。

2.3食堂从业者

高校扩招的步伐使后勤服务模式的社会化和商业化成为必然,将食堂窗口对外承包给个人或企业也是改革的必经之路[6]。但过度要求食堂承包者以让利的方式供给师生低价的饭菜,可能会出现承包者通过购入低质量甚至不合格的食品原材料或偷售隔夜饭菜等不良做法以降低成本的现象。因此,如何平衡承包者追逐利润的本质和高校食堂的公益性间的矛盾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此外,由于餐饮业门槛较低且工作时间长,工作人员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卫生习惯差和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而高校食堂工作的高强度和高要求使从业人员流动更加频繁。

2.4食堂管理人员与管理措施

高校食堂的管理人员作为食品安全的管理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负有重要责任。缺乏必要的培训使部分高校的食堂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意识不强、管理经验不足,有的高校甚至不配备专门的校方管理团队,而是全权委托承包食堂的餐饮公司。随高校内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内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大,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就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而部分高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如缺乏饭菜留样制度,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无法追本溯源查漏补缺;缺乏严格的登记和台账制度,导致索证索票困难,无法保证商品的安全性;专业食堂管理人员的缺失,导致很多食品安全管理方法没法下沉落实,空有制度而无人实施,致使食品安全事件频发[7]。

2.5高校监管力度

相对于科研和教学而言,部分高校对于后勤部门尤其是食堂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制订强有力的食堂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没有完善的监管措施,对部分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管理人员不能做到有效监管[8]。部分高校制订的饭菜价格多年不变,对飞涨的物价视而不见,极大压缩了承包者的利润空间,也会增加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而对食堂工作进展宣传力度不足也增加了师生对食堂食品安全的担忧和焦虑。

3应对措施

3.1改进食堂设施和布局

食堂的设施和布局情况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充足的加工、操作和储藏区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①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到科学布局、专间专用和杜绝混用,有效防止食品与原材料之间出现互相污染的风险。②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构建标准化的低温储藏环境,高温消毒环境和高效安全的排烟排污环境可以有效降低食品的二次污染风险。③对布局明显不合理的空间和设施按照最新标准进行改建,保证改建后可满足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需要。

3.2加强供货渠道和原材料的管理

食品的原材料是食品加工安全的第一关,因此食堂的供货渠道一定要透明,供应商需由高校公开审核招标;供应商供应的所有商品品类必须提供有关部门开具的完整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建立三级验收制度,对日常供应的所有商品每批次随货提供完整的票据,经由供应商自查、食堂管理人员和承包人员分别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供应;构建对每日所进食品原材料,食品添加剂的完整登记制度,如实登记产品的名称、数量、厂家以及保质期等内容[9]。

3.3食堂从业者的管理

由于市场化的逐步加深,学校食堂的社会化进程是不可逆的,高校需顺应发展引进社会竞争机制,依据法律法规制订完整有效的承包合同并公开透明地进行招标,对竞标成功者及其员工进行岗前培训,邀请食品安全卫生与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不定期地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法教育;所有从业人员上岗前需提供有效的健康证,确保所有在岗人员没有传染性疾病;严格晨检制度,做到病患不得上岗;随时检查工作区域,要求从业人员在食品清洗、加工、制售和储存等过程中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制度,不佩戴饰品、手机等未经消毒的个人物品进行操作,杜绝污染源;要求承包者遵守食堂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不偷工减料、不加工违规食品、不私自涨价、不恶意竞争以及不售隔夜菜等;管理人员依据签订合同的奖惩机制对所有承包者进行定期考评,对不合格承包者进行整治甚至清退。

3.4食堂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和管理措施

食堂的管理人员作为高校食品安全的直接管理者,负有重大的责任。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就餐时间集中,备餐时间长,卫生要求高,高校食堂具有高强度工作性质,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长远超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因此应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薪资福利待遇等,以此吸引高学历年轻化人才,为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学习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提升管理水平;制订相关考核制度,使管理人员对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时刻保持警惕。此外,还要加强对食品留样、食品添加剂使用、晨检、厨具餐具消毒、消防安全和后厨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等日常记录的检查;通过视频监控、现场检查等多方面的监管手段增强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根据当前师生生活习惯保留,如留言簿、管理员工作电话和办公室位置等传统意见反馈方式的同时,开通各类新媒体意见反馈通道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予以反馈。

3.5加强高校监管力度和政策支持

高校人口密度大,每日需要供给的食物量很大,轻微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①作为食堂的载体,高校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制订有力的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制度对食堂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出现管理人员浑水摸鱼甚至谋取私利的情况。②由于高校食堂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10],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效食堂运营管理方面的帮扶力度和政策性支持,如提高部分肉类和反季节蔬菜等高价原材料的财政补贴;同时通过各种活动或课程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鼓励学生参与到食堂的日常监管中。

3.6探索与时俱进的改良方式

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对餐饮的需求逐渐向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高校可在保障食堂公益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解决师生日益增长的饮食多样性需求和低利润高工作强度情况下食堂承包者求稳不敢创新之间的矛盾。高校可通过对食堂就餐区域的改建和装潢,营造食堂个性化和舒适化的就餐氛围;通过就餐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用餐喜好和规律,提供多元化服务,在确保安全和营养的前提下鼓励食堂承包者推出符合师生需求的新菜品,提高竞争能力;还可根据教育部、商务部和农业部共同颁布的《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11]直接将高校农产品采购对接各农村合作社,减少采购环节原材料被污染的概率,同时降低采购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食堂作为公益性的餐饮保障,是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重难点,是师生得以健康学习和生活的坚实后盾,也是正常科研和教学的前提条件,应该给予极大的重视。在当前形势下,高校食堂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复杂多样,不是单独使用某一种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彻底解决的,应当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再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应对措施寻求最优解。只有保证食堂的正常运转才能符合广大师生最根本的利益。

作者:杨致远 单位:河西学院基本建设与后勤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