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校社团管理范文

高校社团管理全文(5篇)

高校社团管理

第1篇:高校社团管理范文

一、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落后

在我国高校内部,学生社团通常挂靠在相应的院系,直属于校团委管理,虽然学生社团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管理机制落后,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弹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审核日常活动程序方面,一般需要所挂靠院系团委书记、团联合会、校团委负责人等环节进行一次签字审批,从审批时间来说,整个审批过程通常花费一周的时间,漫长的审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时效性。第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作为学生社团的主体,学生社团工作理应由学生自己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但是,高校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活动都是由学校团委指定。高校依然延续“保姆式”的管理,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社团扮演“使用机器”的角色,落后的管理机制打击了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同时影响学生社团作用的发挥。

(二)执行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存在偏差

今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普遍建立了社团成立审批制度、考核制度、经费制度等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这些社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完全没有遵照社团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导致执行规章制度出现偏差,例如,社团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按照新制度的规定,会员费用一般控制在二十元左右。但是,有些社团在制定会费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团会员的权益。根据学生社团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学生社团经费的作用主要用于社团章程规定的活动,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私自侵占、私分、挪用社团经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社团经费私用的现象。

(三)学生社团运转不顺畅

在学生社团运转方面,当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运转不顺畅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首先社团内部意图传达不通畅,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大的社团中尤为突出,由于人数众多,社团领导层的意图难以传递给社团成员,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统一全体社团成员的思想。其次在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时,会遭遇各种外界的阻力,例如院系不重视,以及活动经费受限等。另外,一些高校由于有多个校区,与主校区相比,其他校区的学生社团运转难度更大。在社团建设方面,由于分校区都处于探索阶段,导致社团管理面临运行不规范、发展目标模糊等问题。

二、创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社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员流动大,缺乏稳定性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求学生社团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学生社团需要综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自身需求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定实施本社团的章程,并要求社团成员严格遵守。为了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正规化、制度化,通常情况下,要求学生社团建立内部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参照学生会的制度流程,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并且保证工作机制覆盖外联部、文讯部等,明确各部的分工,各司其职,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推进学生社团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发展学生社团的重要性。在高校教育育人系统中,学生社团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协助高校组织开展一些德育教育工作。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大,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学生的自主意识、法律意识都在逐步提高。通过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强化学生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对此,高校各级党团组织等需要高度关注制约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同时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高校来说,在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环境氛围;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帮助学生社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强化自身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社团的组织活力,推动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

在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方面,利用座谈会等形式,为社团成员创造交流的机会,增进社团成员之间的感情工作交流。另外,作为学生社团的社长、副社长等组织者来说,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淡化社团的概念,与社团其他成员加强沟通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与社团其他成员和谐相处,平等交流,共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营造社团内部一片团结的景象。借助当前流行的微信、微博等工具,不断拓宽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途径,丰富交流内容,帮助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三、结语

第2篇:高校社团管理范文

关键词:本科高校;美术类社团;项目化管理

1我国本科高校美术类社团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现状

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措施,学校鼓励学生并为其提供多种渠道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锻炼能力的机会。构建社团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1]。在社团的日常活动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在遇到问题并提出对应解决措施时,会接触到来自于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各种资源,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够充分地展现自我,锻炼提升实践能力、逻辑思维、沟通能力、道德情操、文艺欣赏能力等,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之余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通过社团提供的平台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1.2问题

在高校美术类社团项目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社团的逐渐扩展、人员的逐渐增多及社团地位的提高,其所暴露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首先,缺乏管理教师。目前,在本科高校中规定的教师编制数量和实际人员数量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加之高校的管理模式,在学生社团的管理上几乎不会出现“专职”管理的情况[2]。一般社团类的活动不会计算在教师的考核上及学生的期末成绩中,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大部分教师很难对其增加重视度。美术类社团属于艺术类社团,除了在管理上需要借鉴和参考其他类别的社团进行相应的管理外,还需要对其进行艺术上较为专业性的指导,然而学校在社团管理上投入有限,艺术类的教师几乎很少会参与到社团建设活动中,大都是靠学生自己不断的摸索尝试,极大降低了社团的发展进步的效率[3]。其次,管理力度不够高。社团本身就是学生自发组建的一个团体性组织,学校和教师参与得较少,因而在管理上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学生在参与构建和组织社团时,也都没有太多经验,基本上都是靠师哥师姐们进行“传授”,而师哥师姐们也是通过他们的师哥师姐“传授”,这种“代代相传”的管理体制,实则缺乏有效的依据,且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呈现严重的滞后现象,主要表现为:人员分工上存在严重的不足、意见不够统一、缺乏创新能力、组织涣散、管理制度落后等问题。同时,有部分学生带着功利心参加社团活动,不是出于自身爱好,导致美术类社团的构建违背其初衷及氛围。再次,资源短缺。虽然大学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对于社团的发展而言,仍然呈现出各种不足。美术类社团活动较多,会选择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而各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又不能够完全统一,并且所需要的场地可能会占用到美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室,因而在使用时间上会产生一定的冲突[4]。美术类社团在活动中会用到美术专业的工具,这些工具虽然不是非常的昂贵,但是价格也不会太低,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都是有限的,因此导致部分学生面对美术类社团也只能是“望而却步”了。最后,美术类社团对于学生的参与门槛通常较低,尤其在社团不断壮大、人数逐渐增多的前提下,很容易出现艺术水平及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使社团里面容易出现各类不良的风气[5]。例如攀比、奉承、见风使舵、拉帮结派等,对社团氛围起到不良作用与建设社团的初衷呈现严重不符的现象。同时,可能受个别带着“功利心”的社团负责人的影响,社团活动会带着其它的利益目的,不再纯粹,让美术类社团渐渐地脱离了原有的艺术轨道,即使获得了大量的资源赞助,也逐渐失去其自身的价值。

2本科高校美术类社团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项目化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项目负责人为满足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遵循一定的规律,通过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沟通和激励等,以提高效率、取得利益最大化的各项活动的总称。学生社团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运用两者之间在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组织、活动内容、管理工具上的契合点,将项目管理理念引入社团管理中。高校美术类社团呈现出各种问题,其根本是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构建社团、组织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强化和完善管理措施,提高其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美术类社团的管理效率及自身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美术类社团项目化管理就是在社团建设管理中运用现代的项目化管理理论,通过规范有序的管理流程,将各类资源有机地融合使用,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美术类社团建设的管理任务。优化美术类社团的项目化管理,可以使资源被充分利用。在社团活动中,管理者能够从最开始的策划到最后的落实进行有效的监控,让社团的参与者也能够纵观整个计划、方案、实施时间等全过程,让资源在每一关节上都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保证计划完整有效的落实。社团在学生的参与下一天天壮大,而学生在社团里一天天成长,通过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责,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让社团既有规矩、纪律,又有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在美术类社团里,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还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美术类社团的项目化管理,可以让社团的整体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资源整合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成长,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及人文素养,为将来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锻炼平台。

3优化本科高校美术类社团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制定项目的计划方案

美术类社团中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前瞻性地制定完整计划,为后续项目落实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制定具体的计划方案,首先要考虑到学校环境及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客观评判来确定计划是否与社会、学校的发展相符合;其次还要考虑到项目本身对学生的成长是否有促进作用,能否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再次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能够在不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实践和锻炼自我;最后还要考虑到每一个人,集合全体成员的智慧,对社团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意识认知或是思维碰撞火花都不要错过。对集合的所有思维想法进行科学的评判、理性的思考、综合性的判断,既能够勇敢地冲破束缚,也能够创新,让每一个项目都变得既合规合理又独具新意。

3.2增加项目的考核力度

优化项目管理主要是人和项目的优化。对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要加强对应的考核力度,针对高校美术类社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的考核来增加其监管力度。首先是学校的管理上,由于美术类社团的互动形式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没有束缚,因而很容易出现管理涣散及不受重视。若将社团管理列入到学生的综合成绩考核和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中,可强化教师和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另外,在项目的选择上,也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计划确立后,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方案的制定中,需要细化到每个实施步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面对的问题,制定出详细的应对措施,将所有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分解。辅导教师审核后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更容易发现所制定方案的不足,并可以通过这些细化的罗列来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型方案,为方案的创新实施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同时,所有项目要有严格的审核流程,保障项目制定的公正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确定后,将具体的方案对成员们公布,并欢迎所有成员对其进行纠错和提意见,选取有效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方案,以此提高项目方案的完整性和可实施性。

3.3保障项目的可实施性

项目在方案确立后,具体的实施阶段仍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因而要将方案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网络化的管理,对各个分支进行深度的剖析。在具体的社团项目活动中,会涉及到具体的时间、人员、场地、经费、组织、培训等,美术性社团涉及到写生、摄影或者是艺术欣赏等活动,因而要根据不同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安排。如果涉及到校外活动,还要提前联系具体单位,保障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同时,还要保障学员的安全,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事件;如果是校内的活动,要提前联络好场地,与校方负责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与文化课时间不产生场地冲突。在美术类社团活动中,涉及到的具体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社会上有效渠道进行合理募捐等方式,尽量让有兴趣爱好却止步于资金短缺的同学也能够参与进来,真真切切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提升艺术素养。另外,在美术类社团活动中,还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分工,虽然美术类社团也有具体的职责分工,但是仍然不够详细,且在社团的领导层中,学生的素质水平、人文素养都不尽相同,因而在组建美术类社团时,要构建一只纪律严明、分工明确的管理队伍。学生可通过毛遂自荐的形式,参与社团的管理,对于所选的领导层也不是“终生”职位,而是要定期进行换届,一方面可以为领导层注入鲜活力量,另一方面保障领导层的领导能力及权威性。在职责分工明确后,还要注意各个组织之间的配合及协调。每个组织分支都有具体的任务目标,各个组织之间在资源、人员、权责上都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且各个职责岗位上的成员都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到对应的角色,充分做好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任务,既要保证工作的深度,还要保障工作的广度,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潜能,让其能够将分工、整合进行有效的切换,让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

3.4强化项目的监督力量

项目化管理中,加强管理措施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强化监督力量。不仅要对项目进行全程的监督,还要让全员乃至所有相关联的人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在对项目的监督中,要进行实时跟进、定期维护。在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而通过全程化的实时监控,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甚至提前预警,为后面项目的完成提供更为充足的保障。提高全员的责任感,让全员除了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保障质量外,还要对其所涉及到的关联组织分支或者是其他组织分支负责部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与指出,以保障项目的实施质量。在全员监督下,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社团进行抽查,保障管理模式的完善与严谨,确保每个岗位上的学生都能够各尽其责。另外,可以开展定期的学习培训,向其他社团的优秀管理者或者是社会企业中管理精英们学习和借鉴管理模式,以提高美术类社团自身的管理能力。

3.5优化项目的组织结构

社团的组织结构是社团管理效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学中将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分为矩阵型、职能型、项目型和组合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美术类社团项目开展是由团委统筹协调的,由社团联合会、社团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员、会员等共同参与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并在社团项目的考核认定中还会涉及教务处、人事处、学工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人员多、过程复杂;因此,在社团项目的管理中应选择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兼有职能型组织结构和项目型组织结构的特点。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是同时存在的,运用矩阵型组织结构既能发挥职能部门纵向上由上至下的管理优势,又能发挥项目组织横向上各项目团队平行的管理优势。在学生社团建设纵向管理上,项目负责人对各职能部门有管理权限。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对社团管理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支持与管理项目执行人的日常工作活动。在横向管理上,项目负责人对本项目职员有管理权限。项目内部的职员间可以相互平等地沟通信息,这样就缩短了信息的传输路径。这种纵横交叉的领导系统,将职能型的纵向优势和项目型的横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单一职能的弊端。

3.6完善项目的激励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美术类社团是学生社团,学生是社团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社团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社团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社团激励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团委应建立对社团的考核评优制度,通过考核调动学生社团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对积极参加活动、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相应奖励,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挂钩。在制度上,可以适当拓宽奖励的渠道和提升奖励形式的灵活性,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通过正向鼓励激发社团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进学生参与、组织、创新校园社团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美术类社团是高校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分析高校美术类社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提出对应的改革优化措施。在美术类社团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制定出可预警、有细分、可操作、好实施的项目方案是基础,适合的、优化的管理组织构架是关键,全过程动态性的考核监督是保障,对实施结果的奖惩评价机制是强化激励。通过美术类社团项目化管理中各部分的协同优化,促进社团的不断发展前进,进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鑫,程乾育,佘天琪,等.高等美术院校体育社团的企业化运作可行性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6):104-105.

[2]刘孝群.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建设刍议[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0-111.

[3]姜卫.浅论学生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6):107-110.

[4]盛良元,裴璐.学生社团与大学生成长[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68-71.

第3篇:高校社团管理范文

1.1学生体育文化社团的活动管理制度不尽完善规范

目前,一些高校在建立社团组织、培养社团骨干力量、建立活动考评机制和活动组织申报等方面还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由于一些社团组织成立时发起人数和章程不明确、社团审批或备案程序不规范,审批后资质凭证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存在,加上自身建设不完备,往往出现社团内部成员分工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健全、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体育文化社团忽视原本健身为首的初忠,而推高娱乐成分,造成主次不分,不能使短期效应和长远规划有效结合,呈现出松散、缺乏组织纪律约束的状态,充满了矛盾和隐患。社团与社团之间则缺乏团结协作,很难产生协同管理效应。究其原因,这与社团学生素质和学校宏观管理不善有关,而更加需要注意的就是学校在管理中的管理缺失是主要原因。首先,学校开展活动的总体思路缺乏,更不必说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活动。其次,缺乏监督机制或监督机制较为松散;高校体育文化社团的双重管理机制也有可能造成分配责任不清,导致监督的缺位。高校体育文化社团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怎样建立、健全体育文化社团的监督机制,防患于未然,是规范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社团发展的必要手段。

1.2调整高校体育文化社团干部和成员参与动机

由于社团组织具有的特点是自发地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导致有些社团成员在社团成立时工作热情很高,但一段时间之后便热情消退;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参加体育文化社团随意性较大,新鲜感一过就不再去参加。这种虎头蛇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活动过于重视,不能正确处理上学科课与参加社团活动的矛盾,热衷于搞交际、标新立异,处理不好学习与社团工作间的矛盾,不仅没有通过社团活动的参加深化课堂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反而有由于参加社团活动,妨碍了学业学习的情况。由于偏离了参加体育文化社团的初衷,结果既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背离了参加体育文化社团的真正目的。高校体育文化社团一般是纳入团委系统管理,其主要是宏观指导,而不指导具体活动。团委等学校组织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社团的自发性特点,申请人只要符合社团加入的基本要求和条件,经自己申请或社团人员介绍,都可以很容易地如愿成为社团的主要干部和成员。一旦加入社团,在积极筹备、成立或加入社团过程中,大部分社团干部开展社团工作都具有相当程度的责任心,但仍有一小部分社团干部功利,缺乏服务意识,更关注的是自己头上的光环;还有的社团干部不顾大局,小团体意识作祟,在干部交接中不重能力,而重视朋党关系,很容易导致社团缺乏凝聚力而组织涣散,甚至不可持续,影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1.3社团活动经费来源不畅制约社团发展

社团成员上缴经费,这是经费的主要来源;申请学校社团经费和获得企业赞助等是另外2个来源。由于向学校管理部门申请经费的过程比较繁琐,所耗费时间久,所以申请经费排在第2位。而由于高校体育文化社团社会影响力相当小,所以能够获得企业赞助的经费也很少。在调查中发现,一般的体育文化社团一年的活动经费平均为500元到900元不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经费的多少与某些体育文化社团的运动项目有关。有一定影响力或新兴的运动项目的社团参加的人数多外,还可以向企业求得一些赞助,如篮球、足球、滑轮、定向越野等,所以这类社团经费相对充足,开展的活动次数也较多。在调查中还发现,现在高校体育文化社团面临的2大难题是要支付租赁场地和聘请老师的费用,这2项费用所占的活动经费占了活动经费的大多数,加上向上级申请经费的困难,所以往往社团活动的举办日临近,活动经费还没有着落。

二、体育文化社团管理运行对策分析

2.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各种规范

2.1.1要明确社团管理的目的

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社团管理的目的主要是要促进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社团的良性发展,更好地扶持和引导学生社团,激发学生的参与神情,磨砺社团成员的意志,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和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需要,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要本着积极支持体育文化社团工作的正常开展,又不能对其放任不管的原则,对体育文化社团成立认真审查,认真履行审批手续,注重社团发展的内涵、勇于创新,择优批准。学生社团则首先要提出书面申请,提出社团活动的目标,在申请中明确社团活动的宗旨,制定社团章程,公开项目内容和形式、社团活动的创新着眼点、活动场所、经费使用和负责人落实情况。

2.1.2健全和完善各种社团管理规章制度

要想使社团建设规范就要建立健全的社团规章制度。体育文化社团成立时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如社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工作和例会制度、奖罚制度以及财务使用和管理制度等。学校层面的管理更要深入研究,进一步制定一系列制度,如制定发展会员、社团管理手段、组织会员交流经验、活动报告、实行奖惩等制度。只有从社团和学校管理等层面都健全制度才可以使社团成员群策群力。

2.1.3要加强社团评优自建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文化社团的竞争意识,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促进社团自身建设,促进社团管理和自我服务教育的意识增强,增强社团队伍的实力,学校管理可以制定社团活动的各项评分标准,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监督,并通过开展各种评优活动,表彰先进、取缔无序等方式,推动各社团结合活动特色承办活动,引导各社团加强自身建设,使学生社团工作步入正轨,社团活动迈向高质量化、高水平化。

2.1.4加强高校对学生体育文化社团的质量管理

学校应鼓励社团参加校内外活动项目申报,充分利用各个社团组织设置的特色和要求,确定社团活动主题,组织交流和考查,互通有无,提高社团管理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水平。注重在各社团中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宣传骨干,以提升社团活动质量。通过对社团活动的全方位宣传,利用网络、社团交流等方式加强各社团间的信息沟通,使社团组织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学校的期望目标,实现学校对社团的有力领导、管理和指导。

2.2增强社团成员的素质,增加活动能力以及适当的奖励制度

2.2.1增强成员素质,提高骨干的培养

由于学生体育文化社团的干部是学生体育文化社团中的号召者和核心力量,体育文化社团要吸收那些品学兼优、组织能力强,并有一定体育专长的优秀学生加入社团,领导社团活动。通过体育文化社团培训、参观考察等活动,对这些社团干部的业务进行培训和考核工作,培养高素质的社团骨干。

2.2.2增强社团的活动能力

社团活动是社团的生命,体育文化社团的功能只有通过活动实现。体育文化社团活动的计划、组织是改进高校体育文化社团工作的主要内容。要经常组织活动,加强社团成员间的交流,不断强化成员的社团整体意识。社团活动的计划和组织要体现层次性,既面向学生,又鼓励少数学生脱颖而出;既要办出自己的体育专业特色,又要在活动形式等方面独树一帜。

2.2.3加强对高校社团及其会员的奖励和惩罚的管理适当奖励,可以增强社团活动的动力。在院校级明星社团评比之外,对于表现好的社团成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并推出最佳社团干部和最佳会员等的评选活动,如吉林大学在取得社团比赛名次时给与适当的学分增加制度。给予长期对社团不起作用的成员适当更换。促进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使之始终保持新鲜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力。

2.3加强对社团经费来源与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2.3.1广开经费来源渠道

当前,高校体育文化社团经费紧张,来源渠道不畅通,因此需要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密切合作,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等方式,在不断扩大体育文化社团对社会影响力的前提下,走出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尽可能吸收和利用好社会经费。

2.3.2合理地对经费进行管理

经费是学生体育文化社团开展活动的必要保障,管理不善则会直接影响到社团的发展。合理管理经费包括对学生社团的会员费、自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管理费的管理。体育文化社团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经费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这样既避免了经费管理的混乱,又可以对社团经费合理使用。

三、结论与建议

第4篇:高校社团管理范文

1.1加强高校社团的管理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社团是适于任何学生都可以参与的组织,高校社团组织是大学生自主组建的自由、灵活的团队组织,能够按照学生对于社团发展的不同需要、动机、心理、信念,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高校社团中增强各项素质,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依托高校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1.2有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

高校社团组织最根本的作用是能够帮助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积累社会实践能力,逐步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多变的社会中,用人单位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利用社团活动能够很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并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提升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社团兴学”指导思想为主,加强社团活动的组建,可为高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通过社团实践活动积累的经验是今后求职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2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社团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完善

高校社团的组织管理行为及管理模式不稳定性显著,且具有波动性。再加上相关成员不配合社团管理工作,导致社团举办及活动内容的创新度不够,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2.2高校的社团发展定位模糊,缺乏有经验的指导

一些高校社团的管理者忽视社团的发展与作用,不重视社团的指导和激励,社团活动开展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社团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将学生对于校园的美好生活联系起来,往往只是单纯的以兴趣爱好为依据,活动开展的随意性比较强,缺乏层次和内涵。社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经验及学习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分享,同时缺乏指导,造成社团发展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显著。

2.3高校社团发展所需经费保障体系不健全

由于高校学生组建的社团属于“民间团体”,所需要的经费及材料等基本都是由自身投资的,在整个社团活动中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整个社团活动的内容及相关的保障体系构建不健全,影响了整个社团组织的有效开展。

3以“社团兴学”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创建措施分析

3.1建立完善的“社团兴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对于社团管理工作来说,学校应大力支持,以“社团兴学”为思想指导,并结合学校的文化发展现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同时规范社团管理制度,并在每个二级学院成立社团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并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社团活动指导,规范社团活动运行机制,提升社团内部组织及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化、创新化。

3.2加强指导,创建标杆社团

积极探寻高校社团的发展规律,增强对高校社团的扶持力度,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高校社团文化的积极作用,组建优秀的社团,促进社团之间的良性竞争,充分释放社团的活力。将“社团兴学”的理念融入到整个社团活动中,丰富校园文化,提升活动内涵和档次,出精品创品牌,发挥学生社团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3.3积极开展社团外联赞助活动,保障社团运行经费体系

高校应该积极加强社团干部为主导的外联拉赞助活动,凭借社团平台,吸引商家客户进行宣传,并给予社团一定的经济回报,通过这种学生亲自与商家展开赞助业务商讨的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实现社团自给自足的经费保障体系。

4结语

高校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兴学”是建立在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以社团组织为依托,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是促进学生群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107~109.

[2]宋之帅,潘轶山.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61~64.

第5篇:高校社团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社团的特征

学生社团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学生组织,其本身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目标一致性。学生社团中的成员都是拥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这使得社团成员之间在某些方面上具有相似性,所以通过社团能够满足学生在锻炼、实践等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出成员自身的能动性,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二)组织开放性。学生社团在组织上呈现出的开放性特点,让社团成员在来源上变得更加广泛,信息渠道也十分畅通。由于学生社团具有开放性特征,能够借助横向交流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社交、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三)成员广泛性。学生社团中的成员是本校的在校生,不分受到专业、年龄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所有学生聚集到一起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或是爱好。当加入到学生社团以后,除了在高校中具有广泛性影响,在公民心中和以及社会上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内容多样性。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各个方面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所以,学生社团中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活动方式也得到了创新,既有学术研究、文娱活动,也有科技服务、社会调查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学生社团在活动内容上的多样性特点。由此能够看出来,学生社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社团在此方面上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表现

(一)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塑造功能。价值观与人生观是人们对待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整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指导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尤其是高校学生在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更需要在此阶段对其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塑造。随着西方不良思想的冲击,追求个性的大学生们,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就存在一定的偏差。通过高校社团,可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转变和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接触到一些新鲜的事物,对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产生自己的思考,尤其是一些具有公益性质和志愿性质的社团活动,更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自己、对周围人、对社会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这种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形成,会让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和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群体意识的觉醒,更加自己自觉的社会行为,利人的动机取向,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道德素质的提升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对于高水平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是对于技能技术的教育,还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发展学生道德素质。要将一些存在在思想政治课堂的知识搬到现实中来,高校社团就起到了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功能。参加高校社团组织,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依靠自身的自觉性将社团工作做好,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团负责。社团的规章、制度、规范等,形成了专属于社团内部的文化,在这种文化号召下,社员之间相互信任,彼此熏陶。同样,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锻炼自己的社交、处事等各方面能力,有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心理状态的调节功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学校不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还会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这是因为当前社会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社会对于向大学生进行信息传输也呈现出爆炸式,如此一来大学生心理状态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不仅抗压能力相对较差,而且情绪上的波动也非常大,甚至还会出现消极反应,对于未来职场上竞争也无法有效去面对,借助学生社团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学生社团是以非常轻松且愉快的方法引导每一名社团成员,使学生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正确地对待,从而有效排解不良情绪与心理。同时,社团内部属于一个相对广泛的人际交往空间和和谐自由的环境,不仅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还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这些都将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完成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三、制约高校学生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

(一)社团管理水平低,随意性强。高校学生社团属于群众性团体组织的一种,也就决定了其特点更多的表现为自主性、开放性和自发性。但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就决定了社团是否规范,发展是否随意性较强。当前,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管理相对来说不够重视,对于社团的要求是不涉及重大政治问题即可,高校会对社团活动及宣传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但是忽略了社团的长远发展,集中表现在,社团规章制度不完善,社团成员内部流动性较大。

(二)社团缺乏专业的指导与经费的投入。高校社团数量多,社团活动也相对较多,但是由于学校相关部门对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顶层设计欠合理,于是对于社团的专业指导相对较少。因此高校社团发展少有总体规划,这使得虽然社团活动很多,然而整体形式却十分单一,甚至还存在商业化过度的情况,无法促进学生们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学校对于社团发展的经费投入也是有限的,直接影响了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上所起到的作用。

(三)学生加入社团价值取向偏移。在新形势下,许多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也是海量的,学生在选择一些行为的时候会出于各方面的综合考量。许多学生在加入社团的时候,动机不纯,价值取向偏移。社团创建的目的是给兴趣爱好相同的或者想发展自我的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但是部分学生却表现出功利性,希望获得一些个人荣誉,以求在评先评优中获益。还有部分学生社团将兴趣爱好变为为个人谋取钱财的工具,变为商演的一部分。这些都违背了学生社团创建的初衷,也制约着高校学生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学生社团结构单一。从当前学生社团展开的活动来看,其中很多活动都是非常传统的,对于活动的管理也都是采用原本较为陈旧的管理方式,而社团中的成员则很少关注社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团活动没有和社会形势相结合,大大限制了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方面所具有的作用。并且,在学生社团中还非常缺乏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都只能够利用以往的行事方式与作风,这对于社团活动的档次产生了巨大制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对高校社团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政治站位,就是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贯彻到底。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力抓手,那么高校就要重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强对社团的引导,同时向其中融入思政教育,再利用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社团得以良好发展。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应从各个方向上入手,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得学生社团变成大学生提升自我的重要场地。

(二)健全管理制度,为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高校作为主管学生社团的主体,需要切实发挥管理与监督作用。一方面,高校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上应当给予重视和关注,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那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社团管理工作,并且还规范了社团活动的开展,也规范了社团成员的行为。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种类较多,学校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让社团与社团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密切合作,使学生社团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三)培养社团骨干,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建构。高校社团作为校园内号召力较强的群体,高校社团学生干部的能力与素质对社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社团骨干的使用与培养,对高校社团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处事能力都有一定的价值。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社团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吸纳更多优秀的人员加入社团;另一方面,学校要严格选拔机制、强化培训、考核机制,加强社团骨干的培养。最终,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四)培养具有典型特色学生社团文化品牌。为了能够让高校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具有的功能,那么就需要打造出社团文化品牌,采用品牌战略能够取得一定效果。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学生社团变成了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也促使社团工作更加具有时代精神。经过时间的证明,社团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就需要一直保持生机,对社团文化机制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对社团文化建设进行探索,促使社团文化能够更加蓬勃发展,强化学生社团本身所具有的思政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五、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