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新乡贤事迹材料精选(九篇)

新乡贤事迹材料

第1篇: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agichyz”为你整理了这篇村民疫情防控主要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村民疫情防控主要事迹材料

刘博,男,1987年出生,定兴县贤寓镇陈村村民。刘博是一名拥有六年集装箱板房安装经验的建筑工人。2020年1月22日,刘博所在单位中建三局组织工人去武汉援建火神山医院,他主动请缨参战,支援火神山建设任务。

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武汉市决定建设火神山医院。众多建设者不顾风险,纷纷逆行,参与建设,刘博便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焦急的等待中,1月29日,刘博终于拿到了“火神山医院建设人员证明”。他分秒必争,火速赶往武汉,自驾一夜后于1月30日上午7点到达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刘博来不及休息,马上加入建设队伍,开始了集装箱板房的安装,直至深夜12点才结束工作。就这样,连续7天每天19个小时的鏖战,刘博同其他7000名建设者与疫情竞速,用“中国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任务。

第2篇: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服务,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纽带作用,切实加强与籍在外工作和创业人士的沟通和联系,激发乡贤眷恋故土、回馈故里的热情,实现“人才回乡、信息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切实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全面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至2015年底,实现全区回归企业或项目达到30家(个)以上,产值1亿元以上达10家,产值10亿元以上达3家。

三、政策措施

(一)搭建回归创业桥梁

1、建立籍成功人士资料库。对企业在外有一定规模或有影响企业家、从事科研工作的高级人才、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或重要岗位的干部等乡贤进行普查,采集有关信息,建立资料库。

2、支持异地商会建设。在籍创业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异地商会,搭建在外乡贤与家乡联络平台。

3、建立走访联系制度。由区领导带队,经常性走访慰问在外乡贤,宣传投资环境,推介招商项目。邀请乡贤回乡考察,及时了解家乡经济发展情况。

4、建立异地商会会长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工商联牵头召集,各异地商会轮流承办,定期召开异地商会会长联席会议,进行商讯交流,推动经贸合作,落实“回归项目”对接。

5、对回归创业成绩突出者,优先推(举)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候选人,提供参政议政机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出谋献策,发挥才智。

(二)提供回归创业优惠

6、共享优惠政策。凡省、市、区出台的服务“二次创业”和总部经济区的土地、税收、融资等相关优惠政策,回归创业者符合条件的均可享受;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私人经营的产业和项目外,均允许回归创业者经营,鼓励多形式多层次回归创业。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巨大、产品科技水平在国内外领先的重点回归企业,可实行一企一策,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7、实施“三税”补助。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至1亿元,自供地之日起18个月内投产,且自投产之日起24个月内新增纳税达到300万元以上的,按企业已缴“三税”(指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的40%给予一次性奖励;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自供地之日起18个月内投产,且自投产之日起24个月内新增纳税达到400万元以上的,按企业已缴“三税”区级留成部分的50%给予一次性奖励。

8、回归企业年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额2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及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自在我区工商注册年度起3年内,按每年缴纳个人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50%给予企业用于高管人员的贡献奖励。该奖励以企业当年税收区级留成部分较上年增加部分为限。

9、对回归创业企业生产的符合招投标目录条件的产品,在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中所需的设备、材料等物资招标采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选用。

10、鼓励籍在外企业家回乡投资外贸出口型企业。支持和组织回乡投资企业参加境外展,引导企业加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宣传推介力度,对企业参加相关境外展,给予适当经费补助。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标准,对企业出口业务当年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按保费实际支出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缓解融资困难;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货源出口。

11、优先快捷保障用地需求。对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回归创业工程的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安排,在通过专家评审,相关部门出具明确意见后,在区用地联席会议间隔期间,由国土、住建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用地意见并报区政府同意,即时转入用地后续程序,办理用地预申请手续,待下一次区用地联席会议召开时,予以补充上会备案。

12、回归工业项目用地地价给予优惠。对创新型、就业型、高科技型及节能环保型的回归创业工业项目用地给予地价优惠,在国家规定的工业项目用地最低出让价的基础上(成本不倒挂),将土地出让价下调10%。

13、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列属回归创业项目的新建工业厂房,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给予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待项目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时再一次性缴清。

14、缓缴新建房地产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2012年12月31日前列属回归创业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给予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待项目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时再一次性缴清。

(三)优化回归创业环境

15、建立区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回归创业企业(项目)制度,开设“绿色服务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事先办”的原则,实行“跟踪督办、限时快办、主动协办、预约办理、容缺预审”服务制度。

16、区委、区政府定期表彰奖励一批回归创业成绩突出的“回归明星”,并大力宣传其典型事迹,激励返乡创业的热情。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报道在外企业家创业成果和“回归创业工程”有关政策,在全社会形成“以回归创业为荣、以热爱家乡为荣、以奉献家乡为荣”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实施程序

1、申报程序。回归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报区回归办审查;由区回归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办理意见,经区分管领导同意后报区政府审批。

2、企业需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1)引进项目申请报告。包括引进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资金到位状况;(2)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的文件;(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4)引进企业资金到位证明(实际到资额);(5)引进企业本年度完税证明;(6)引进企业已投入资金有效凭据。

五、其他事项

第3篇: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邵根才先生几十年来,无论身在何处,处在何种岗位,对收藏始终痴心不改。目前他已经收藏了10大主要类别的藏品3万余件,涉及古书、钱币、字帖、铜器、各种票证、邮品、门券、报刊等,可谓洋洋大观。他先后在县、市和农村举办过个人邮展等展览10次。1993年,他因成功举办《迎接东亚运动会献爱心邵根才集邮义展》而被邀请参加了首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

他收藏的明显特点是极具史料性。在他的收藏品中有1952年棉花保本保值存折及当时奉贤县最早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等新中国早期物品200多件。除此之外,他的藏品还有系统性,能从某个侧面反映历史演变的过程,如自1960年7月他的家乡第一次用电起直到现在40多年的电费账单他都有保存,几乎不缺,这些展品在上海市档案馆《百姓档案话发展》展览上一露面,便引来了不少好奇的参观者。

为了从不同角度反映本地区的历史变迁,他还有意识地收藏本地的史料,如《奉贤报》、《奉贤文化》、《航星报》、《新高潮周报》等十多种本地区出版的报纸。他还历时多年将奉贤两个知名品牌“神仙”酒和“鼎丰”腐乳的商标收集齐全,并将生动展现两家企业辉煌发展历程的122种“神仙”酒标和140种“鼎丰”腐乳商标捐赠给区档案馆保存。

第4篇: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高中新课改增加的《文化生活》教材为我们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正因为《文化生活》教学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作为高中政治老师,我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充分利用课堂、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

教材资源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中的人格教育资源,挖掘教材优势。《文化生活》教材中有许多可进行人格教育的内容,例如,讲授文化对人影响之“潜移默化的影响”特点时,我先让学生上网搜集各名校的校园文化石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在课堂上他们把自己所查阅的资料相互分享,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展示,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也使人格塑造变被动为主动。再如,讲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我就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传统孝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首先要求学生要仔细辨别。对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核,我们应继承和发展。“仁”就是要将赡养父母与孝敬父母紧密结合起来;“爱”不仅包括“亲情有爱”,而且将“大爱无边”扩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对全社会的关爱,此即“新孝道”主要内核。为弘扬和谐文化,《论语》所倡“温、良、恭、俭、让”应成为家庭、社会稳定和谐的积极力量。而对于那些诸如愚孝等不可取的部分,我们的态度就是批判、摒弃,如“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通过大量的事例向学生分析、说明,明确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课堂教学就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格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人格塑造。

二、立足学生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如今,许多的独生子女在老师和家长的过度呵护下,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而且在升学的压力下,滋生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和不良行为。其中还有一些人,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行为。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势在必行。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中我就结合前些日子热播的《温州一家人》的内容进行讲授。电视剧讲述的是温州人坚持梦想,实现梦想的艰辛创业之路,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重视偶像效应。据悉由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就香港、深圳初中生最崇拜偶像调查发现,周杰伦竟赢过微软主席比尔·盖茨与体坛风云人物贝克汉姆,与姚明蝉联第一名。所以在课堂上借用学生的偶像作为教学素材非常合适。我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穿插了“周杰伦中国风与民族元素”歌曲及相关内容的介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三、结合时政热点,感悟人格震撼

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平凡的事迹中,感受不平凡的力量。创办于2002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是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一个个获奖者事迹,却震撼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人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他人不懈地付出。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大家,感动了华夏儿女。颁奖典礼,掌声、感动贯穿整个颁奖过程,学生在泪水中感受爱的力量。评审委员会给予获奖人物颁奖词,也获得同学们内心由衷的赞誉。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学生内心中那份震撼与动容已无法掩饰。有位同学的观后感这样写道:我们需要这样的感动,来唤醒心中的良知和激情;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在欣赏别人感动的同时,更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努力感动自己,幸福快乐生活。

四、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材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走出教材,走入生活,政治课教学将获得新的活力、生命。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课教学不能“空对空”,应该让“让事实说话”,那么对中学生来说,最原始、最亲近的事实,显而易见是身边的乡土材料,他们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所以,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

用具体可感的家乡人物形象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自唐初陈元光开发漳州后,中原文化传入诏地,之后诏安明贤才俊迭出。在家乡前贤的伟业和德行基础上扩展,选取了“忠、仁、仪、俭、孝、礼”等方面的故事,弘扬了本土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涵盖了哲学、伦理、政治、修身诸多方面。据此开展了以“学家乡群贤、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名人、介绍名人、感悟名人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中,名人的精神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和观念。

诏安风光秀美,胜迹众多。可谓“山野皆为画,溪流尽是诗”。有渐岳晴岚、九侯胜景、钟门巨浪、腊屿祥麟等24处风景名胜和腊州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明代石牌坊群、清代生土楼群和众多寺庙宫观、城堡关寨等58处文物古迹。它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美化家乡的责任感,提升了心灵的思想素养。

书画艺术在诏安群艺中独领,古往今来名家辈出。1993年,诏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书画之风长盛不衰,源远流长。目前,书画艺术已从象牙塔走向民间,诏安处处丹青耀眼、家家翰墨飘香。课堂上,艺术家的一幅幅作品让学生们赞叹不已,同学们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艺术家的刻苦、执着等品质也深深地教育着他们。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得共鸣、获启示,并且将之内化为自己的德行操守。

开展和乡土文化相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诏安小吃漫谈”、“诏安乡风民俗”、“诏安民间文艺”、“承继传统,延续史脉”等系列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拓展视野,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高尚人格。教育即活动,活动即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是学生的是非观、责任感、鉴赏力、意志力、交往合作能力等这些人格要素升华的过程。

五、巧用网络影视,拓展人格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政治教学应该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网络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声、情、音、画、人完美的组合,利用网络影视,使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给学生情感的体验和震撼,从而实现情感的升华和内化,这也是我开发教育资源的一次实践。话再好听,也有听厌的时候;理再动人,也有无动于衷的尴尬。在讲“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时,我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而是让学生观看了于丹的《中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学生深深明白了:他们最需要的是健康的心理和自信的人格力量,最重要的是怎样做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公益广告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绝好材料。特别是网络视听公益广告,如亲情公益广告——《家》(family,有爱就有责任)、《关爱老人——爸爸的谎言篇》、《关爱老人——妈妈的等待篇》、《春节回家篇》等多支“回家”系列公益广告,这是同学们在搜集孝文化公益广告的基础上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最有震撼力的公益广告。学生在搜集、赏析、评选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文化的教育,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远比任何一堂《文化生活》理论课来得生动,来得真切,来得实在,来得震撼!这正凸现了《文化生活》课堂的育人价值。

第5篇: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在这片繁荣而肥沃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众多极有名望的先人,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和富强谱写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理应得到后人的敬仰和学习。而清明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缅怀祖先、纪念先人的重要节日,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开展此次活动,正是旨在缅怀先人、纪念先人,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少先队员进一步感受家乡浓郁的文化气息并从中受到熏陶。

活动安排:

一、缅怀先烈传承民族精神

(一)、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

1、清明节的由来

2、各地的清明节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3、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二)、手抄报设计。

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收集和整理我们家乡先人的动人事迹,还要把他们的名字和事迹牢记心中,学习和继承他们从中折射出的优秀品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活动参与对象:三——五年级队员

活动形式要求:各班在放假期间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所搜集的资料介绍以及队员的心得体会等方面构思栏目,设计制作手抄报。所设计制作的手抄报规格为8K大小,文字一律用钢笔认真誊写。

学校教育

1、利用午休时间,班级播放英雄人物教育影片或组织学生阅读有关书籍,通过观看影视片的部分内容了解先烈、先贤等的事迹。

2、校园小广播开展一期“话说清明”的专题节目,了解清明文化的内涵、来源等节日文化。并利用不同的时段,对各中队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展播。

3、组织队员开展清明文明祭扫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对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烈士们进行网络祭奠另一方面,开展节前教育,要求学生在清明小长假的休息日中,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节日活动,如: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并要求学生在与长辈一起去扫墓的途中要文明祭扫,做文明的小公民。

第6篇: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乡土文化

写作属于一种文学艺术,它高于生活却也源于生活,只有最为真切的生活感受才能创作出最真实感人的文字,当写作也如同理论知识一样局限在书本上时,写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唯有将生活视为写作的源泉,使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写作才能体现出价值。写作的风格和语言表述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阶段较为有效的做法就是将乡土文化融入小学习作教学中。那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有哪些益处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文字更加真实

任何人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才能产生深入接触、持久探索的动力,因而兴趣不论在任何层面都是最好的推动力。位于四市五县交界处、大樟溪干流航运上行终点站的永泰嵩口是自古以来的重要商埠,而嵩口镇则在2009年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古镇中至今保留着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既有气势恢宏的古民居,又有神秘莫测的古寨堡;既有印满苍苔的古码头,又有出神入化的彩绘泥塑。在这历经风雨沧桑的千年古镇中,渐行渐远的岁月凝结着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每一处古迹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每一处景色都有着自己的风情,每一个角落都展示着神秘的色彩。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例如带领学生对乡土文化景点进行实地参观,把握好教学的契机,将这种美好的乡土文化恰到好处地转化成学生写作的素材。小学生时期对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还不是很熟练,这时候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在关注乡土文化、描写乡土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才能使学生在习作中保持热情,写出更加真实感人的文字。

二、有利于挖掘作文的思想内涵,使习作更加富有深度

对于很多文学大家来说,乡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文学素材;对于小学生来说,乡土文化也同样是学生写作素材中的重要来源,小学生习作不能够只停留在简单的日常事件描述中,而是应当在思想内涵上更加深入。小学生习作首先应当学会的就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浮于表面,要善于关注生活并将生活中有思想价值的事物用开阔的眼界、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表达出来,透过具有历史韵味的乡土文化来感知过往、享受现在、触碰未来,使学生能够在习作时自觉地承担起传递历史文化的责任,赋予作品以足够的深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思想内涵的体现不仅要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掌握不同语言表述方式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更应当从实际生活中领悟。永泰明贤走廊作为永泰一处著名的人文遗迹和历史传说发生之处,对于它的描写角度应当侧重于从人文的立场去思考。在永泰明贤走廊中,既记录着开创了南宋爱国词派先河的张元干、抗倭英烈林大有等历史名人,也存在正德皇帝下江南巡游永泰、弥勒佛祖赐福地的传说,学生将此类乡土文化纳入习作范围中时,应当带着饱满的热情用心灵体验,透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神秘的传说去感悟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在参与了此类乡土文化的实地接触后,通过查阅相关的文化历史资料来加深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增长见识,使习作更富有深度,在提高内涵的层次上带动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使习作更能打动人

将乡土文化融入习作教学中,最根本是体现对家乡文化的一种热爱。只有对家乡文化怀有热爱之情,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在随意之中时时刻刻都流露出真情实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乡风土人情的感染,乡土文化带着祖祖辈辈的深厚情感延续至今,对小一辈的人更是具有与众不同的价值。只有真正地热爱家乡文化,才能在描写乡土文化时信手拈来、感情真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开展实地参观活动、举办现场诗歌朗诵或演讲比赛等来帮助学生深入地认识家乡、客观地评价家乡,从而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为小学生习作打好情感基础,使小学生的习作最基本的能够做到打动他人。

小学生学习写作并不是要空谈理论知识、闭门造车,也不是要盲目地写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而是要深入地体验生活,对简单的、熟悉的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不一样的见解,因为往往最熟悉的就会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学生在深入接触乡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到习作中,在保证有话可说的基础上,真实地表达出自我的思想感情就是习作上的成功。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乡土文化是始终都不能抛弃的珍贵宝藏。

参考文献:

[1]郭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乡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4(06).

第7篇: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本土文化传统文化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型地学习方式。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学科性、主体性、生成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教师要善于搭建语文教学通向学生生活实践的阶梯,善于捕捉本土文化中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并在此过程中更加了解家乡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但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一直被忽略,人们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忽视了课程的生成性与构建性,使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面对教材,多数教师也是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也就不会把一些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进课堂了,语文教学也变得枯燥而僵化,学生学语文的目的仅是为了考试,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很有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文化,感受文化。也就是说,教师要认识本土文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并积极开发与利用,以便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幸运的是,我们生长在曲阜,而曲阜作为孔子故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诞生地。在历史传承中,儒学思想已成为国学的主体和核心,二千多年来,无论朝代怎样更迭,儒家思想一直都是朝廷和民众遵循的主流价值,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统一,已经完全渗透于人们的行为方式、心理模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中,成为中华儿女精神家园的中流砥柱。独特的人文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青少年沐浴着传统文化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在这个家园里,文化呈现形式多样,既有浩如烟海以纸质为载体的文明成果。如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出色的修身正己观——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独到的辨证思维——“中庸”;提倡“仁政”、以"礼"治国。此外又有不可计数的名胜古迹、器物文化,还有多姿多彩、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这些都为我们曲阜的莘莘学子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十分注重地方课程与教材建设,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在亲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把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爱家乡、讲诚信,懂礼仪的好孩子,开发利用好本土资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近年来,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儒家传统文化资源,启动了“传统文化与地方课程研究”“圣城经典诵读”“学孔子,做君子”等教育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地域本土文化资源,促进了语文综合性活动的有效开展。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社会和家庭资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文化情景,激发学生丰富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亲历亲为,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自然而然参与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养水平及兴趣程度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实际并结合《曲阜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试行)》,把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了解。根据调查得知,不少学生虽是生长在曲阜,但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提起孔子认为那不过是个历史人物,只是生在曲阜,跟语文学习无多大关系。

为此,我们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普及,只要求学生去了解孔子的传说故事,去参观孔子的诞生地和“三孔”。有所感悟,有所认识。

2.掌握。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会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强化他们的文化、文学熏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涵养他们的文化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探究。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自主选择切入点、实践点,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以期达到更高的能力要求。

总之,学习要求的多维化、多层次化,其目标就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使学习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要让他们乐于学、学有所得。

为此,我们精选了学习内容,合作、探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1.在资料收集中了解。多种方式采编民间传说、孔子孟子等圣贤人物美德故事,能主动参与家庭、社区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2.在主题实践中体验。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和带领学生游览社区内名胜古迹,观赏山川器物图景,关心家乡现代文化建设与发展,参与家乡的对外宣传活动。

3.在多彩的活动中熏染。。

4.组织课题研究,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我们以“学孔子,做君子”为方向,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半个月内就收集了十来个精彩纷呈的研究方案:或采编民间传说,或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圣贤人物故事。或组织“圣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写出专题总结;或登陆电子网站,阅读传统文化学习资料;尝试编辑电子稿展示学习成果……我们对方案进行筛选整合,推出了五六个操作性强,较具意义的学习方案,并根据学生的选择重新调整组队人员,之后便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这次研究性学习。这次活动效果良好,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切身的体会,了解更深刻了,而且对自己肩负的继续发展和发扬的重任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也锻炼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收获颇丰。

第8篇: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贵刊1997年第4期刊登的秦德君口述、刘淮整理的《我与茅盾的一段情缘》一文中谈到,1928年12月秦德君与茅盾一起到日本京都去找杨贤江时,“杨贤江已经脱党”。这七个字令我们家属深感惊愕,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个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与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央主管部门对杨贤江同志所作的评价不符。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不容含糊。

杨贤江同志是浙江余姚人(现家乡已划归慈溪市),1895年出生,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积极献身革命,对当时的学生、青年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先驱作用,在二、三十年代颇负盛名。杨贤江逝世后,他的夫人姚韵漪和许多与他在一起工作、战斗过的老前辈都深深怀念他,写过不少纪念文章或作过口头回忆,特别称颂他那种“能够在最险恶的环境中认清中国革命的光明远景,坚持对党的信仰和忠贞,既不焦躁又不悲观的坚韧踏实品质”(夏衍语)。杨贤江在商务印书馆的同事、好友郑振铎在1932年的回忆文章中更直截了当地说:“我常常的听见人说,某某人分离了,某某人转变了,但贤江却始终是如山岳般的坚定。”

全国解放后,有不少单位或个人曾对杨贤江同志的生平事迹进行过调查,并为他写传。主要的有: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把杨贤江列为全国500名著名党史人物之一,由华东师大贺世友撰写的《杨贤江传》(《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8卷);中央党史研究室《革命烈士传》编辑委员会请北京的苏醒撰写的《杨贤江》(《革命烈士传》第3集);厦门大学潘懋元(现为全国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宋恩荣、厦大罗杞秀合写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杨研会”根据胡乔木同志指示,委托上海党史研究室金立人和贺世友合作撰写的《杨贤江传记》(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传记》详细介绍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贤江奉党组织命,先到日本担任中国留日学生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后返上海担任中共中央文委委员期间,以惊人毅力勤奋工作的情景,刻划了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战士的崇高形象。

对杨贤江同志一生的功绩,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及中央主管部门给予很高评价。1981年8月9日,教育部和联合召开纪念杨贤江同志逝世50周年大会,把他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据我们了解,这三个称号是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的。1984年2月,夏衍、叶圣陶、胡愈之、吴亮平、李一氓五位老前辈联名写信,建议成立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胡乔木同志立即批转教育部党组书记何东昌,表示赞成五老建议,认为“对杨贤江同志作隆重的纪念、研究和宣传都是必要的”,并提出:“鉴于多年来对我党这位革命教育工作的先驱研究、宣传过少,很多人对他不了解,建议趁一些熟悉他的同志还健在,如能指定专人,写出一部详备的杨贤江传,也是当务之急。”根据这一批示,全国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于当年9月成立,随即组织撰写了20余万字的《杨贤江传记》,编缉出版了《杨贤江纪念集》。此后,还相继出版了《杨贤江教育文集》、杨贤江文选《青年修养与青年教育》和400万字的《杨贤江全集》,并开过四次学术讨论会,出版了《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在1995年4月举行的杨贤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李岚清同志在书面发言中,提出要学习和发扬杨贤江的革命精神,珍视和发展杨贤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并把它称为“国之瑰宝”。

1983年,民政部给杨贤江重新颁发了全国统一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四明山纪念馆,都把杨贤江同志作为重点来展示。慈溪市人民政府把杨贤江故居列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正式对外开放。家乡长河镇正准备筹建杨贤江事迹陈列室。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当各地家属看到《情缘》一文中“杨贤江已经脱党”这个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见到过的说法时,不能不引起强烈反响。我们觉得,澄清这个问题不仅是对杨贤江本人负责,更是对党史负责,对中央领导和所有关注、研究、宣传杨贤江的部门和同志负责。

《杨贤江传记》作者之一金立人的来信(摘要)

杨贤江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是奉命到日本的,既是避的通缉,也负有使命:担任中共留日学生党组织的负责人;同时开辟从日本到苏联的安全交通线。有好些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如在《董必武传记》中根据董老口述所写的这样一段:“1928年元月,董必武抵日……。日本当局多次派军警捉拿董必武等,未被捕获。董必武本想返国,钱介磐到东京后,和东京留学生负责人、党的负责人杨贤江接上关系。根据党的决定,董必武和钱介磐同往苏联。”

1929年5月,杨贤江奉中共中央组织部之命回国,原是为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回国以后,正面临党内出现反对派,他就被安排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担任了党中央为一部分反对派干部成立的特别支部的书记。支部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派来代表,同反对派进行辩论。据当时中央机关报的编委郑超麟回忆:杨贤江是会议的主持人,他尽最大努力教育挽救反对派的参与者,因此在重大问题上轻易不作结论。经过几个月的争论,反对派拒不接受中央路线,并进行的活动。1929年11月15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开除陈独秀党籍并批准江苏省委开除彭述之、汪泽楷、马玉夫、蔡振德四人决议案》。郑超麟说,他提出抗议,认为开除的手续不合法,“但支部书记杨贤江此次确定了态度;他站在中央意见方面,他又认为这几个同志是应当开除的。”(见《郑超麟回忆录》第233―234页)

这个特别支部于11月底结束后,杨贤江调到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直接证明有吴亮平、李一氓、潘汉年。吴亮平说:“我直接与杨贤江同志在一起工作是一九二九年末。那时我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分配在工作,并且代表参加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当时文委的负责人是潘汉年。杨贤江是文委委员”。(《杨贤江纪念集》第72页)当时同为文委委员的李一氓说:“虽然在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那样穷困,从不曾见着他(指杨贤江)发一些牢骚,有点什么意见。党的工作,总是尽一切力量去做……并且按月自动交纳党费。……贤江同志在日本死后火葬的骨灰,是我去把他搬回来的。”(1949年8月9日《光明日报》)当时的文委书记潘汉年说:“贤江同志是优秀的知识分子,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形成了布尔什维克的品质,堪为革命知识分子的模范。”(1949年8月9日《解放日报》)这些材料都证明,杨贤江在大革命失败后,无论在日本还是回到上海,直至逝世,他都是共产党员。

编者的话

接到杨贤江烈士家属的来信后,我们十分重视,当即转给《情缘》一文的整理者刘淮女士,要求她向秦德君老人认真核实,并做出书面答复。我们也进一步查阅了有关党史资料,并就此事进行了认真研究。

刘淮与秦德君联系后告诉我们,老人说自己已逾九十高龄,确实记忆模糊了。有关杨贤江同志的情况,当然应以党史部门的记载为准,我们写错了就应该更正,并为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向烈士家属深深道歉。

第9篇:新乡贤事迹材料范文

关键词:名城临海;地域文化;品德课堂 小学中高学段的国家德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属于综合性课程,其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注重联系当地生活实际。《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指出“地域文化,如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资源。”地域文化资源取材于本地,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教材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发觉、保护、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必将极大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能让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本人现就地域文化资源与小学品德学科的整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利用临海地域文化资源充实小学品德课堂

临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发达,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贵文物,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东湖公园、桃渚戚继光抗倭古城、郑虔墓等,其州府城墙和桃渚古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沧桑已是耳濡目染,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必将让临海地域文化资源在品德课堂中焕发奇光异彩。

1.探寻历史渊源,接受文化熏陶

临海古城之所以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称,除了这一雄伟壮观的古城墙,还因为许许多多优越的自然名胜和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次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在教材建设上留下了许多可以自主开发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通过学生或教师的活动来达到开发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通过前置性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补教材中的“空白”,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实效性。如教学《我们的家乡》一课时,以了解“江南八达岭,巍巍临海城”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阅书籍、上网阅读等途径,了解到古城的桩桩件件,都凝聚着历史的记忆。那土砖辉泥和水土朽木,都显示着古城的特征,还蕴藏着无数的历史故事。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快板、播放视频、歌唱表演、绘画比赛等活动把相关的内容表现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接受了家乡文化的熏陶,对生我养我的家乡产生了更深的感情。

2.饱览家乡名胜,陶冶自然性情

临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这里民风淳朴,耕读传家;这里绿树掩衬,风光清幽;这里是美丽的土地,有被誉为“江南长城”的台州府城墙,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古街,有被称为“春夏游乐之冠”的东湖公园、巾山塔群等风景区。在教学《我来做个小导游》时,著名教师郁明老师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其中有个环节:“看看我的家乡景”:

(1)过渡。同学们,刚才的方言游戏,让我们领略了各地不同的特色。其实除了方言,每个地方的景色也是各不相同的。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自己家乡的资料、图片,谁愿意先来做个简单的介绍?

(2)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家乡都很美?是不是都想迫不及待地介绍给大家?那好,我们给小组里的同学介绍一下吧!

(3)生介绍家乡的美景。(小组互动、场上场下互动)

(4)反馈。刚才你给同学介绍了美景,他们有什么评价吗?

(5)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美丽景色是那么令我们神往,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一部分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搜集临海名胜古迹的图片和相关的书籍、音乐等。准备的过程是一次爱家乡教育的契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科书内容向社会延伸,鼓励学生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周边环境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研究丰富物产,激发朴素乡情

临海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江南鱼米桔果之乡,柑橘、茶叶、蔬菜、杨梅、草莓等已成为临海效益农业的支柱,境内还有全国著名的西兰花生产基地。无核蜜桔和优质茶叶,屡获殊荣,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在《家乡的特产知多少》一课中,我将这些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家乡特产请进课堂,通过学生说一说、看一看,尝一尝,体会到家乡特产的与众不同,在同伴、老师的赞美声中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挖掘临海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小学品德课外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开发地域文化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整理文化并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且要着眼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社会性发展,要重视课堂以外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优势,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社会,通过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道德,通过课前调查和课程学习,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

1.体验民风民俗,感悟淳朴浓厚的乡情

临海有着许多有趣的习俗,如元宵节(正月十四)看花灯,家家户户吃糟羹,吃罢糟羹吃甜羹;中秋节(八月十六)家家吃“糕喃”,糖霜饼;端午节裹粽子、吃粽子;清明节,每个家庭都会扶老携幼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这些贴近生活的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兴致盎然,以此作为学生课外实践,不但独具特色,而且效果明显。如在浙教版六上《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课后延伸可引导学生亲临现场,发现他们对节日食品特别感兴趣,于是发动学生“认购”一种节日食品,收集这种食品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并举办家乡传统节日食品“品尝”会。活动中,学生有的用照片介绍,有的用实物介绍,内容异常丰富:从食品的色香味形、制作方法和原料,到吃该食品的含义等,使大家都获益匪浅。我们也可以借助学校创建“节日大观园”红领巾小事业阵地,引导学生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各民族传统节日进行专题研究,例如,春节里开展“欢乐和谐中国年”习俗大搜索,“春节对联”书写大赛,贴门联等。清明节到时,开展“忆先烈事迹,明荣辱新观”主题班会,踏青远足活动;重阳节开展“学一技表孝心”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一方面,感受节日的喜庆,增加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传统和崇高精神的滋养下,不断获得探寻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成果,逐渐懂得合作、尊重、谦让、感恩、珍爱的意义。

2.收集民间掌故,积累丰富有趣的百科知识

民间掌故指的是民间流传的优美传说、人物事迹、制度改革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临海地方文献、博物馆等地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记者采访队”采访临海的老人,了解本地的民间故事。从老人妙语如珠的话语中,学生收集到层出不穷、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的故事传说,有紫阳内丹《悟真篇》、尉迟恭冒雪筑州城、金满大闹台州府、台州式硬气……这项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净化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明白了是非黑白,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但锻炼了学生搜寻资料,与人沟通交流、耐心倾听等各种能力,而且让他们感悟到本地独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情怀。

3.了解桑梓才俊,激发崇敬先辈的情怀

临海,这方热土,物华天宝,民风淳朴,虽地僻东南弹丸之地,然常异才突起,群贤多能立光明俊伟事业以惊动人世,他们为祖国的历史增光添色,为民族的文化事业发展谱写了可歌可颂的篇章。古代有王士性、谢深甫(宰相)、谢道清(理宗皇后)、紫阳真人、秦鸣雷(殿试第一名),现代有“名满东南的光复旧勋”王文庆,“报国拼此身”的杨哲商,“只尽我心完我责”的杨镇毅,“留得清名举世知”的陆翰文,“辛亥革命第一人”的屈映光等革命人物,当代有朱洗(东湖旁边雕像)、冯德培……这些可敬的临海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给家乡增添了光彩,永远是临海史册上的骄傲。如实践案例:追寻乡贤足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了不起,家乡人》时,课前教师让学生回家走访老人,到临海图书馆调查临海古代历史上的名人。果然,在课堂上有几位学生说出了唐郑虔,还知道他的诗、书、画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在临海设馆广授门徒,遂成台州文教始祖。教师又引述了一些资料,唐代古祠――郑广文纪念馆,又名郑广文祠,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临海市区北固山南麓,背依著名的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未曾想到,几位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长陪同下,亲自游郑广文纪念馆,还带回了几张照片。看来这一节课激起了学生探寻家乡历史名人的热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崇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临海地域文化,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家乡资源,我们的小学品德学科定能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陈广建,叶维军.历史文化名城:临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