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瀑布的诗句范文

瀑布的诗句精选(九篇)

瀑布的诗句

第1篇:瀑布的诗句范文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著名诗作,诗中夸张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诗歌意象,充满魅力的想象力,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绝美的瀑布图。让学生发挥想象,报文入情,与文中的景物同呼吸,达到心中见景,景中有情的境界,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为此,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探究,深入诗歌之中,突破难点,达到情境共生的境界。

环节一:读诗文,想象瀑布之美

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究其实质,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与文本的情境有机勾连,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望庐山瀑布》中有对瀑布的细致描摹,有声音,也有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古诗中体会到瀑布的美,我从想象入手,创设情境。

师:“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这一句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太阳照着香炉峰,香炉峰上金光闪烁,就好像升起了袅袅的紫烟。

生2:一道瀑布就挂在香炉峰的峰顶。

生3:我看到了阳光下的香炉峰,有紫色的云烟,还有一道瀑布从峰顶垂下来。

师:那道瀑布从香炉峰顶垂挂下来,是什么样的?

我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在缥缈的音乐声中,学生静静地读诗文,感受那升腾的紫色云烟,感受一道“瀑布挂前川”的景象,想象瀑布磅礴的气势。

学生通过想象,抓住了诗句中的“日照”、“紫烟”、“挂前川”的特点,感受到了瀑布的动态美,仿佛看到李白就站在瀑布下,静静地感受瀑布带给自己的内心冲击。在想象中,学生离古诗越来越近,领悟到了古诗的意境。此刻,学生只有一个词语来概括这首诗:人间仙境。

环节二:听声响,感受瀑布之韵

在《望庐山瀑布》的课文插图中,李白静静地伫立在庐山脚下,凝视着面前那一道飞流而下的瀑布。我让学生根据插图,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那一道飞流的声响。

师:(播放瀑布的音频课件)仔细听,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生1:像千军万马在奔腾咆哮。

生2:声音震耳欲聋。

生3:到处都是轰隆隆的声音。

学生静听我播放的瀑布的声音,再结合课文插图,根据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脑海中会有瀑布雄壮的姿态。“飞流”,仿佛是从天而降,飞泻而下,气势非常大。“三千尺”呢?是真的有三千尺吗?并非如此,在古诗里,这只是一个虚指,代表瀑布的落差大,由此可知声响有多大。如果说在第一个环节里,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了瀑布仙境一般的美,那么在第二个环节里,学生则听到了瀑布天籁一般的声响,感受到了瀑布飞流而下的声韵。那种磅礴的气势不但美,而且有声,透过古诗的文字,学生充分领会到了瀑布的美与韵。

环节三:嚼文字,触摸瀑布之形

李白的诗作夸张浪漫,融情于景,诗意盎然。如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写作手法?我并没有刻意引导,而是抓住诗作中李白对瀑布特征的描述来感受。

师:李白就站在庐山脚下,感受这一道瀑布,我们静静地读读古诗,看看瀑布有什么特点?

生:我感觉到瀑布流得很急。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飞流直下”,说明山势很陡,瀑布流下来的速度很快。

学生抓住“飞流”、“直下”两个词,感受瀑布的流量之大、流水之急,仿佛是银河从三千尺的高空落了下来。古诗写作往往会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来渲染和表现瀑布飞流的迅速和急迫,表现那种雄壮的气势和巨大的声响。在李白看来,那种气势就好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学生透过诗文的关键字眼,感受到瀑布的形,由此有了对瀑布可感的直观印象。我再次让学生通过朗诵,读出瀑布的气势来。

环节四:赏画作,品鉴瀑布之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插图以及收集到的庐山的瀑布的画作,进行品鉴。

师:看了这些插图,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这些插图仿佛仙境,我真想进入仙境,看看那天堂一般的美景。

生2:这瀑布多么雄壮美丽!我多么渴望看到它啊!

师:既然大家如此欣赏这瀑布的美景,那么就借李白的诗句来赞颂它的美吧!

学生用充满憧憬和赞美的感情朗诵《望庐山瀑布》。

第2篇:瀑布的诗句范文

“雾起千山活,雨来万瀑生”。中国瀑布众多,九龙瀑为黄山著名瀑布之一,素与庐山飞瀑媲美,正如古诗所云:“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文学巨匠郭沫若曾在古稀之年游览浙南的青田石门飞瀑,并写下了咏瀑诗篇:“横过石门渡,刘基尚有祠。垂天飞瀑布,凉意喜催诗。”诗句如画,引人入胜。诸暨的五泄瀑布以其神态奇特、变幻莫测而遐迩闻名,明代文学家徐文长游览诸暨五泄飞瀑时,留下了:“银河堕流,观者忘休。深林无人,杳不可留”的咏瀑佳句,让人浮想联篇。天台山石梁瀑布水从天落,素有“沧海平翻鳌背上,银河倒泄雀桥东”之势,清代袁牧对此发出了“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的感叹。浙江嵊州百丈飞瀑雄壮粗犷,蔚为壮观,明代史学家张岱赞之:“银河坠半空,摇曳成云雾,万斛喷珠玑,百丈悬练素。”金华双龙洞瀑布以其“一瀑垂空中,洞中冰雪飞”而闻名于世,宋朝学士金履祥赋诗道:“洞外烟云肤寸台,洞中冰雪互寻飞。壶中日月凭谁记,水自飞蒙云自归。”山西娘子关的不帘洞瀑布,为中原大地上难得的名瀑,明代乔宇在《瀑布泉诗》中赞此景观:“回头形势接绵山,为看悬泉数往还。石乳下通沧海底,浪花高叠翠峰闲。”瀑布坦荡雄壮之美,让人一览无遗。

俗话说:未见其瀑,先闻其声。瀑布拍石击水砰然作声,或轰鸣如鼓,或响若滚雷,山鸣谷应,大有“声振万壑惊春雷”之势。难怪文人墨客描写瀑布时,也着力在瀑布发出的声响上花费笔墨,如庐山三叠泉瀑布水声震耳,如霆震四击,轰轰不绝,宋代诗人白玉蟾直言它:“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奉化千丈岩飞瀑,水声如长空雷鸣,震天撼地,正如唐代曾巩所描写的“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容。凭栏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天台石梁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难怪南宋陈知柔直呼:“巨石横空岂偶然,万雷奔壑有飞泉”。在金华冰壶洞瀑布,可闻水石相撞,轰轰作响,正如诗人所描绘的“银河倒泻入冰壶,长有惊雷阵阵呼”。黄河壶口瀑布浊浪排空,急鼓奔雷,声震十里,清代崔光笏的《壶口》诗:“禹功疏凿最先径,一线奔流若建瓴。石堑横分薄烟雾,天瓢倒海吼雷霆。”让人心怀随之激荡。一首题于黄果树庙壁的咏瀑诗:“轰轰雷鸣应千里,滚滚银涛乱山中。”似乎听到了黄果树瀑布声如雷轰骤坠,震天撼地的磅礴之势,尽情道出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瀑布之美在赏其形。它随着地形的不同以及水源流量的大小形成不同的形态,或因风作态,随意飘扬,可谓千姿百态,景象万千,如有的抛珠溅玉,散如云烟,“乱抛雪玉从天下,散作云烟到地飞”(宋·戴复古《括苍石门瀑布》);有的袅袅如练,如絮似雪,“云烟雨雪银河虹,玉尘冰彀珠帘栊”(清·阮元《大龙湫歌》);有的飞泻滂沱,雪浪翻流,“水帘横空垂不卷,万斛雪浪涌山根”(清·黄休仲《咏潮音瀑》)。在众多名瀑中,黄山百丈瀑像洁白绸带在空中舞动,美妙多姿,清代画家查士标将此优美的景色描绘得颇为传神:“倒挂苍崖百丈寒,界破青山一匹练”。雁荡大龙湫瀑布四季风姿各异,雄壮与秀媚兼而有之,清代袁牧的《大龙湫》诗:“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布兜罗绵。五丈以上尚是冰,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与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初疑天孙工织素,雪棱抛掷银河边”。诗人将眼前迷人风姿与神奇想象融于诗中,凸现了大龙湫瀑布的魅力。庐山三叠泉瀑布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宋代诗人刘过在《在叠泉》诗中,出色地描绘了它的美:“初疑霜奔涌天谷,翻若云奔下崖宿。散为飞风飕轻烟,垂似银丝贯珠玉”。唐代诗仙李白笔下的瀑布,神韵万千,飘逸多姿,神秘柔媚中透出一股阳光之美,其中《望庐山瀑布》堪称咏瀑布诗之千古绝唱:“日照香炉香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用寥寥二十八字,将庐山瀑布的神韵刻划得入木三分,勾起了人们对瀑布无限的情思。

“春夏秋冬变态多,风晴雨雪奇景浓。”一些瀑布景色因季节、昼夜、晴雨等变化而不同。唐白居易有“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的诗句,极言月夜观瀑之妙。元代诗画家赵孟浠吟咏庐山三叠泉诗:“飞帘如下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宛如一幅月下赏瀑图,大有梦幻般的深秀清幽之美。瀑布如遇阳光斜射,虹霓时现时灭,又是另一番景象,唐代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诗:“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展现了阳光照耀下的瀑布潇洒绚丽,清秀妩媚,让人沉醉迷恋。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咏道:“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诗人用生花的妙笔,渲染了壶口瀑布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形成彩虹的瑰丽景象,虹霓隐现,空灵神秀。

第3篇:瀑布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途径 探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60-02

作者简介:张宏(1973―),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该怎么教?笔者以为,寻找并厘清古诗的脉络,可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更为轻松。结合当前有效教学的语境,笔者现将一些思考与实践结果形成文字,以期与小学语文教学同行在古诗教学方面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一、扣题眼

一般来说,古诗都是有题目的(以“无题”为题的古诗暂不在阐述之列,但事实上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此类古诗在题目选择与确定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而题目往往就是一首诗的“眼睛”,我们暂且称之为题眼,通过这一题眼,我们往往可以窥得一首诗的大概意思。因此,古诗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题眼。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中,笔者设计首先不让学生去读诗,而是让先让学生来研究题目。

师:同学们见过山吗?

生:见过。(多数,因为笔者所处地区是有山的。)

生:没见过。

师:没见过也没关系,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我们都看过,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大脑中构思一座山。

师:大家看见过瀑布吗?

生:没有。(大多数。)

师:是没见过真瀑布吧,那种人工造的瀑布见过吗?

生:见过。

师:好,见过山和瀑布的同学,下面的任务会简单一些。没有见过的也不用担心,我相信凭着大家的想象力,一定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假如我们生活在古代,在你面前有座山,山上流下一个很大的瀑布,面对此情此景,你会用诗来描述它吗?

(学生陷入思考当中。)

思考:尽管“望庐山瀑布”这一题目并没有给出庐山瀑布的具体情形,但我们认为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这一情形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围绕着“瀑布”这一关键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才会更为深刻。

二、重复读

重复读通常容易被理解为死记硬背,但对于古诗教学而言,我们认为重复是必须的。因为古诗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不同,很多内容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能被感悟。这种感悟的结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但如果不读,这些感受就出不来,这种情况下的古诗学习才真正容易沦为死记硬背。笔者以为,我国传统教育中强调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正在于此。

师:好!大家现在就来读读我们课本上第66页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记得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吗?

生:先要把不认识的生字找出来,把不理解的生词找出来。

师:说得很对!还有吗?特别是对于古诗学习而言。

生:古诗中会有些字的意思与现在不一样,因

此读的时候要注意……

师:好。那大家开始读诗吧。

(学生读诗的时候,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尤其是注意学生的断句情况与流利程度。)

师:好,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有什么问题和感受呢?

生1:老师,我第一句就没读懂。日照香炉生紫烟――山上怎么会有香炉呢?而且怎么会冒出紫色的烟呢?

师:嗯,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吗?

生2:遥看瀑布挂前川――“川”是什么意思啊?

生(插嘴):山呗,瀑布流下来时,像挂在山上一样。

生3:三千尺是多高啊?这座山怎么这么高?

师:古代一米等于三尺,三千尺大概一千米吧。(笔者故意顺着学生的问题回答。)

生:这么高啊,那这个瀑布可大了。

生(插嘴):老师,这里会不会有问题啊,这么高的山上流下的水,早就成不了瀑布了吧。而且我听说李白这人好吹牛,恐怕这山没有那么高。(学生哄堂大笑,这个学生是教师的孩子,知识相对丰富。)

通过这种重复读,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诗中的一些描述,对于一些问题也会理解得比较深刻。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后一位学生提出的“这么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不会形成瀑布”的说法中蕴藏着将来要学的物理知识,此时如果加以渗透,还可以给学生埋下点科学素养的种子。至于这位学生所说的“李白好吹牛”,其实也是引入“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的一个契机。

三、研诗句

一首古诗的真正含义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情形中,还是要通过“研”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研诗句是古诗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师:古诗写作有严格的字数要求,如果多一字或少一字,那诗句就不成其为诗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诗写作中约定俗成地生成了一种手法,那就是往往可以用一个简略的词语来代表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诗里的香炉并不是真正的香炉,而是指庐山西北的一座山峰,因为这座山峰的样子很像香炉,人们就叫它香炉峰,简称为香炉。所以……

生:原来照的是香炉峰啊,这就很好理解了。紫烟是太阳光照射到水上的结果吧?

师:判断正确。至于川,是河流的意思,名山大川嘛,有名的山和很大的河流。

师:刚才我注意到有人说李白很爱吹牛。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山说有三千尺,瀑布说成是银河……

师:读诗的时候,要有诗意。你们用一种写实的心理去读诗,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什么是诗意呢?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位大诗人,被喻为……

生:诗仙。

师:对。李白的诗以浪漫见称,夸张是李白诗的风格,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身临庐山,望庐山瀑布如同银河落九天的情形,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要求学生凝神静气,不说话,只想象。)

(学生沉浸在想象当中,去感受诗的意境。)

学生读诗,极少会立即沉浸到诗意当中去,更多是在一种写实的状态下去对诗进行有声地读,而非感悟。面对这种情形,过多地强迫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此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去逐步引导,让他们一步步走上“正途”。笔者以为,对诗意的领略,全凭心境,境由心生,而教师教古诗时的主要作用,就是引生入境。

第4篇:瀑布的诗句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3分)

1.

(8分)多音字组词。

要:yào

________   yāo

________   鲜:xiān________  xiǎn________

落:luò________    là________      乐:lè________  yuè________

2.

(5分)填空。

“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笔。字典中“闻”的解释如下:①听见;②有名的;③用鼻子嗅;④名声。课文中“举世闻名”的“闻”应取解释________,因此,“举世闻名”的意思就是________。

3.

(18分)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4分)请为诗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

A.知晓、明白

B.照射

C.对着,向着

②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A.衰败

B.停留,留下

C.下降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

A.发出声音

B.表达

C.鸟或兽的叫

④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____

A.行业

B.排行

C.行列

5.

(3分)写出反义词

生—________   遥—________  落

—________

6.

(4分)组一组。

开:________、________

水:________、________

7.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

②爷爷经常每天去跑步。

③双休日,去西山玩。

8.

(5分)用划线的词语说句话

①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②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9.

(2分)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________

①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②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③从上到下的④挺直,使笔直

⑤公正的,正义的

⑥直爽,直截

⑦一个劲儿,不断地。

疑:________①怀疑、仿佛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10.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11.

(5分)扩句

①星星布满了天空。

②太阳照射着树林。

③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12.

(6分)按拼音写汉字

liú

________布

________烟

飞________

lǐng

yín

香________

西________

________河

13.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③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4.

(4分)写出下面诗句的上句或下句,并写出它们出自哪首诗。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________》

15.

(2分)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

16.

(5分)缩句

①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②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③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17.

(8分)我会填。

________的心情

________的浪

________地升起

________的风

________的队伍

________的水

________地歌唱

________的屏

18.

(9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珍惜自然资源,________。

(2)诚者________诚之者________。

(3)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对人民无私奉献,对敌人恨之入骨,正如他在《自嘲》中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

(4)走进综合性学习,就如走进了诗歌的海洋。瞧,听着唧唧的虫鸣,我们不禁会吟诵“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闻着清凉的南风送来的稻花芳馨,我们吟诵“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走进秋天的山林,我们既可以感受“________,天气晚来秋”的恬美之美,又可以体味“青山绿水,________的绚烂之美。

19.

(5分)扩句

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

20.

(5分)缩句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不是瀑布吗?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

(5分)读《望庐山瀑布》,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4.

(5分)先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

(5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1、

第5篇:瀑布的诗句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1分)

1.

(4分)读拼音,写汉字。

jiānɡ

n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选字填空。

①小鸟的翅________受伤了;明明一直玩到________晚才回家。

②我每天在家里洗________;妈妈爱吃________豆;

3.

(4分)多音字组词

kàn________       kān________

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4.

(12分)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

(12分)按要求填空。

愁,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9笔是________。

蓑,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10笔是________。

踪,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10笔是________。

庐,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5笔是________。

6.

(3分)辨字组词。

挎________

垮________

跨________

7.

(5分)扩句

①星星布满了天空。

②太阳照射着树林。

③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8.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为一句话。

秦国不敢进攻赵国。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②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天色看着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③仿照例句,写写自己走夜路时的心理。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9.

(8分)形近字组词

疑________

炉________

暴________

布________

凝________

庐________

爆________

市________

10.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11.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③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2.

(4分)读《望庐山瀑布》,结合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________川:________生:________疑:________

13.

(5分)缩句

①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②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③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14.

(8分)把下面的作品、作者和诗文所描写的景色选择搭配起来。

①《枫桥夜泊》________

________

A.李白

E.寒江雪景

②《山行》________

________

B.张继

F.深秋夜景

③《江雪》________

________

C.杜牧

G.瀑布壮景

④《望庐山瀑布》________

________

D.柳宗元

H.深秋山景

15.

(4分)多音字组词

落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看kàn

________

kān

________

16.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

②爷爷经常每天去跑步。

③双休日,去西山玩。

17.

(3分)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

A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①不相信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B白日依山尽________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C欲穷千里目________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18.

(5分)默写诗句。

(1)独出前门望野田,________。(白居易)

(2)书犹药也,________。(刘向)

(3)________,________;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4)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9.

(5分)扩句

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

20.

(5分)缩句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不是瀑布吗?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

(5分)读《望庐山瀑布》,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4.

(5分)先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

(5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1、

第6篇:瀑布的诗句范文

摘要:诗歌是一种语言高度浓缩、形神兼备的艺术品。诗歌翻译除了要传递原文的意义与内涵外,还要涉及复杂的审美活动。诗歌翻译是一门艺术,是充满生命力的再创造过程,创造目的是重现原诗的审美效果。本文以许渊冲教授的英译古典诗词为例,对其译作中体现的“三美”原则进行探讨,证明原诗中的美是可以转移到译诗中去的。

关键词:诗歌翻译;再创造;审美效果;“三美”原则

作者简介:郭爱云(197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财经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133-02

诗歌是一种语言高度浓缩、形神兼备的艺术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从外形上看,诗歌是给人以特殊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的语言组合体,是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从内在形式上看,诗歌是对人生感受和体验的艺术表达;从文学的本体论层面上看,诗歌具有反思人生,体认生命的审美功能。诗歌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如何把它介绍给西方而又不丢失原诗的美,成为翻译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诗歌翻译的创造性

要准确理解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所反映出的意境、内涵与韵味绝非易事,而要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诗歌是否可译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争论颇多。在某些译者看来,诗歌是不可译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诗人及评论家罗伯特・弗罗斯。他认为“诗歌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并特别指出诗歌的美一经触碰就会消失殆尽。的确,诗歌是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根植于民族的土壤之中,反映不同的生活习俗、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诗歌中的典故、隐喻和双关语等有着特殊的含意,是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表达形式。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王以铸也说:“我以为诗这种东西是不能译的。理由很简单:诗歌的神韵、意境或说得通俗些,它的味道……即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有机地溶化在诗人写诗时使用的语言之中,这是无法通过另一种语言(或方言)来表达的。”这的确道出了诗歌翻译的困难之处。因为诗歌要求在形式、韵律和意思上体现美感,但由于中西方语言形式和意义表达方式上的巨大差异,译诗很难再现这三方面的美。解决此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在不可能的范围内找出可能来。

在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清晰地领悟和体现原诗的意义与内涵,又要有效地维护原诗的整体意象美。这就要求译者在诗歌翻译过程中要做出必要的牺牲和补偿,要对原文进行再创造,所以诗歌翻译是充满生命力的再创造的过程,是二次加工的过程。Susan Bassene曾说,诗歌翻译的任务就是拆散原诗的语言材料,然后在目的语中重组这些语言符号,译诗不是复制原文,而是创作相似的文本,是种子的移植。所以,诗歌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是创造出新的、符合目的语接受者审美习惯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把握和理解原诗,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在译文诗中传达出原诗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这要求译者不仅需要精通原文和译文的语言,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及高深的文学修养。对于一首好的译诗来说,译者付出的艰辛不亚于原作者,甚至远远超出原作者。因为译者必须既是诗人,又是匠人,他既要用诗人的悟性和匠人的精确去把握原诗,又要用诗人的才气和匠人的细致将原诗的意象和美感尽可能地用对等的水平转换过来。译作既要在语言质地和整体文化氛围上体现原作和其附属的文化风貌,又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独立地成为目标语言中的典范作品。

二、诗歌翻译的标准――“信”中求“美”

我国的诗歌翻译一开始就敏锐地意识到诗歌的审美特点,注意到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向人们展现的是广阔的、无限的美的意境。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美主要体现在境界深远绵长,让人读后回味无穷;美在韵律起伏有致、跌宕有则。诗歌翻译应注重形神兼备,贵在重现原诗的审美效果。成功的诗歌翻译应体现出“信”与“美”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要准确传递原诗的内涵与意境,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原诗的美学特征。人们常将诗歌翻译比作戴着手铐脚镣的舞蹈。所谓“手铐脚镣”指翻译既要受制于原文又必须忠于原文,尽管如此,它同时还必须是舞蹈,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许渊冲教授是中国当代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杰出代表。在中国诗词译介方面,许先生是把中国历代诗词全面、系统地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其英、法文译作多达五十余部,为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大量的诗歌翻译实践中,许先生认为译作最重要的是要传递出原作的“美”,特别强调“美”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他在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的翻译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三美论”。认为诗歌翻译不但要传达诗歌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其“音美”和“形美”。“意美”指的是诗歌的译文在意境上要优美。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重要元素之一。译诗要将原诗所包含的内容再现出来,并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音美”指诗歌的译文在音韵上要优美。押韵是诗歌特有的特点和风格,所以诗歌一定不能译成自由体,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诗。译诗要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形美”指诗歌的译文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对于“三美”之间的关系,许渊冲主张首先应追求“意美”,其次追求“音美”,再次追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的和谐统一。为了解决译诗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他进一步提出“三化”的方法论,即“深化”、“等化”和“浅化”,针对不同情境的诗歌,运用不同的转化方式来实现译诗与原诗意思、神韵、形式的最大一致性。

三、许渊冲英译古典诗词中美的再现

下面以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实践为例,揭示其翻译理论对其实践的指导作用,反映他在美学上的探索与追求。我们先看《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及其译文: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CATARACT ON MOUNT LU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Sky.

许先生译诗的特点是准确把握住了原作的意旨,译法灵活;注重“意美”,兼顾“形美”,并能传达“音美”。

“意美”主要体现在遣词达意的功夫上。许先生能准确把握原诗的精华,以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段再现原作的意境与气势,实有过人之处。原诗中作者遵循“七言诗第五字要响”④的原则,巧妙地用“生”、“挂”、“落”三字,赋予瀑布图以动态和跌宕的气势,使其在动与静、虚与实之中变幻。译者紧逼原作,充分发挥译语的优势:妙用英语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生动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

原诗的第一句写瀑布的背景。在诗人的笔下,香炉峰顶天立地,周围云海弥漫,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生出紫色的烟雾。此句中的“生”字把本是静止的香炉峰写活了。许渊冲英文动词“exhales”(“散发出”或“呼出”)将物(香炉峰)拟人,该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即使读者感到景象就在眼前,又如实传译出香炉峰在天地间永存。作者以“a wreath of cloud”传译“紫烟”,其中“wreath”(“花环”)虽是名词,却有“缭绕”及“色彩绚丽”的生动意象。这一行译文字字珠玑,营造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诗味甚浓,再现了原作中美不胜收的景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原诗的第二句中前四字“遥看瀑布”点题,后三字“挂前川”是诗人望中所见。瀑布本直流而下,诗人却用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呼应上文,使白浪翻滚、呈江河之势的瀑布从高耸入云的峰顶直挂到水面。译者与作者心灵契合,创造性地发挥想象,以英语动词“upended”(“被倒置”)这一具有被动含义的过去分词,来形容远望中的瀑布像“倒挂”的飞流,使人感到大自然有神奇的伟力,竟能把此巨物高高地悬挂于山川之间。这个词恰当的译出了弦外之音。无疑,此处通过发挥英语的优势使译诗与原诗具有同等的艺术魅力,既体现了译者对原文的独特理解,又反映出译者对译文的驾驭能力。

原诗的第三句中,瀑布显得更有气势。“飞”字生动地描绘出瀑布凌空而出、飞散而降的气势。“直下”写出山高水急,劈空而来,一泻千里的瀑布奇观。译文中以“dashes down”作谓语,既顺应主语“倒挂的飞流”的走向(飞下),又表达出瀑布凌空而落的磅礴气势,可谓一字千金。

最后一句,诗人以化实为虚的手法,从现实生活出发,将喷珠溅玉的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想象成银河自九天而落。诗人驰骋的想象视通万里,但夸张中见自然,新奇中见真切。译者发挥主体创造精神,用英语动词“fall” 的虚拟式“fell”,把现实中的瀑布和想象中的银河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不留斧痕,匠心独运,切近真实地传达了“落”字所刻画出的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跌宕气势。兼顾“形美”并能传达“音美”是许渊冲汉诗英译的见长之处。绝句是四行诗。英诗的四行诗格尤以狭义的四行诗(quatrain)最近似绝句形式。四行诗的韵脚比较多,译者按原诗的诗思节奏,择用aabb尾韵。为了押好韵脚,译者在诗句的语序方面做了必要的调整。例如第二行采用介词短语前置的句式(“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就是为了使这一句末的“loud”和前句末的“cloud”押上韵脚。除此之外,诗句中多处用带有辅音[s]或[f]的单词(见第一行中的 “sunlit”, “censer”, “exhale”和“wreath”)及头韵(见第三行中的“dashes”和“down”,“three”和“thousand”,“feet”和“from”),虽略显参差,但却传译出了瀑布似激流奔涌,发出阵阵轰鸣的韵致。音律方面,译诗采用了抑扬格(iambic),且音步数目能做到每行相同,含六个音步(hexameter)。以第一行为例: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由此可见,译者为保留原作的“形美”和“音美”颇费了一番工夫,使译诗大体上近似于原诗的基本形态和自然节奏。

对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翻译许先生基本上忠于原文的内容,但他将《西厢记》“闹简”中“你要会云雨闹中取静,却叫我寄音书忙里偷闲”翻译为“You want the cloud to bring fresh showers for thirsting flowers rising above the crowd,but order me to use my leisure to gratify your pleasure.”其中“The cloud brings fresh shower for thirsting flower”是出自雪莱诗《云》中的著名的诗句。诗歌中cloud, shower, flower元音[au]的三次重复和bring, thirsting中“ing”的两次重复使这句诗充满了内在的旋律和节奏,传达出作者其情悠悠,其意绵绵的神韵。许译直取雪莱的原诗原句,恰当地用在中西文化意象的表达上,构成了意象的融合,自然,流畅,没有任何斧凿之痕迹。这种对雪莱诗歌句的新用和妙用使译诗达到了与原文美学功能上的对等。当然这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诣。

四、结语

诗歌翻译别是一家。提“别”字在于诗歌翻译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高超的艺术手段。诗歌语言精练而优美,且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充满无尽的意象和联想,艺术风格独特。因此,翻译时做到“忠实”与“达意”绝非易事,要做到“形神兼备”,使译文与原作相映成趣,更是难上加难。形象地说,译诗过程恰似南宗禅的了悟境界,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充分领略原文的绝妙,如人行画中,耳聆山泉鸟语,目赏秋月风光,陶陶然忘乎其中。然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译者已将原文精华物我两化,天人合一,并驾着想象之舟,与原文作者心灵契合。最后译者以语出之,使原诗的景致在异域重现光彩。这就是所谓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最高境界。译者没有英汉两种语言的精深造诣,没有披荆斩棘的独创精神和高超的翻译技巧,是难以达到如此境界的。

参考文献:

[1]、董史良,一些翻译家的翻译思想介绍[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2]、闫军利,论诗歌翻译的“信”“美”统一――从《红楼梦.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比较谈起[J],外语教学,2005,(06)。

[3]、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第7篇:瀑布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古诗教学

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古诗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审美也将得到有效地锻炼与培养。

一、积极创设情境,引导感知诗意

古代诗歌的遣词造句规范,合理,诗意浓郁。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静止不动的画面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并添加动听悦耳的音乐,给学生呈现一种优美的生活场景,即古诗的诗境,能迅速地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到诗中所内含的那份情感。

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诗中有美丽的春色,浩荡的长江水,古色韵味的亭台楼阁,随风飘逸的小舟,还有情意浓浓的诗人。这些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表象材料,学生能较为轻松地步入古诗的意境之中。

二、品析诗句,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语言

古诗的语句极为工整,讲究对仗,都是作者千思百虑之后的结晶。为此,抓住古诗中重点字词去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冲破时空限制,付之形、声、色等形成,将单调的、抽象的语言文字,都变成形象、直观的视觉文字,让学生能抓住古诗中的诗眼及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古诗中语言文字之美。

三、感情朗读到位,深刻体会作者情感

古诗的朗读是朗朗入口,极易进行吟诵。教学中若采用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辅之优美动听的旋律,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亲身感悟到作者的那份情感,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先给学生呈现瀑布带给大家的壮丽美景,从瀑布坠入深谷发出的隆隆巨响,感受瀑布的“直下三千尺”的雄壮气势。接着再辅之古诗的朗读,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入感悟到古诗的那份独有的韵味,突出那古诗句中的抑扬顿挫,受到古诗句那美的感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古诗的朗读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小学生经过朗读去展开想象思维,感悟作者埋藏在古诗里面的深厚情感,感受到古诗的那份意境之美。

第8篇:瀑布的诗句范文

1、我们凝视这不停飞泻的瀑布,我不由得想知道它将流去何方。或许是大海吧,无论是谁都阻止不了它的决心,将叠嶂的山峦冲刷成溪谷,将河床上的巨石磨成无数细小的卵石,直至汇入大海绝不停歇。

2、故乡的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宽约三十米,深约五十米。壶口瀑布最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它的秒流量。它枯水季节每秒的水流量是150-30秋季的流水量是1000,夏季是3000以上。滔滔黄河水,像一条奔腾的巨龙,飞向远方。

3、哗啦啦……这是什么的声音?没错,这是瀑布,它是那样的雄伟、雄壮,白色的布帘下是清澈的潭水。水花打在岩石上,在岩石上绽开,放射出异样光芒。在阳光的照耀下,那飞起的水珠,如同透明的水晶,在人们的眼中是那么清澈、那么晶莹,没有一点杂物。

4、走着走着,感觉树木愈来愈密,色彩愈来愈绿,而瀑布声也是越来越近。先是一阵“哗哗”声,接着便像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5、那是瀑布,那是数万滴水珠一齐落下而形成的。不管它们是击在水里还是打在石上,都是那么勇敢。人生如此,只有你去拼,只有像水珠那样从千百米高的山上纵身跳下,才能体会到在岩石上绽开之后的快乐和美丽,才能像水晶一样放射出光芒。

6、我们来到瀑布前,仔细端详起那壮丽的风采。你瞧,在绿树成荫的两山之间夹着雄伟的大瀑布。急剧飞奔的水花,直泻而下,像奔腾咆哮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斜阳的照射下,光彩夺目。这时,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7、这瀑布流得动人心弦。它不断地被撕破,又不断地融和在一起。岩石不能永远地征服瀑布,因为组成深布的水珠总是团结一致,尽力将坎坷压在身下。

8、水珠大的如珍珠,晶莹透亮,欢蹦跳跃;小的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微风一吹,一阵阵透心的凉气迎面扑来,驱走了身上的热汗和疲劳,换来了一身凉爽。

9、我爱景明的瀑布,也爱这组成它的颗颗水珠。正是它们这些小小的无声的诗,才组成轰轰烈烈的瀑布交响曲。它们总是汇总到一起,冲击岩石,与岩石抗争,渐渐磨去对方的尖锐棱角。即使被岩石击碎,飞溅出去,一瞬即逝,也还要滋润一下岩边的小草,为世间增添一份绿色的爱意。

10、在这晴朗的天气里,瀑布显得更可爱,更动人了。它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打着转转,深情地眷恋这块美丽的土地和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我,仿佛进入了仙境,陶醉其中,抛开了一切观赏瀑布,流连忘返!

11、这瀑布流得飘逸,轻轻地从岩石上浮起,清朗、明快,被微风轻柔地梳理。大概是天上织女的银线不慎丢落人间吧,否则,哪来这柔柔如风、飘飘似雨的瀑布?这瀑布流得潇洒,从高高的山顶上倾泻下来,丝毫也不留意身下岩石的阻挠,不怕撞击的破碎。它坚强地流着,融进那泛着绿光的水潭,这就是它最终的目标。

12、到了壶口瀑布,我们一起到河面上照相、看风景。我们看见河面上忽显忽隐着美丽的彩虹。这让我想起明代诗人陈维藩的《壶口秋风》中写道:“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这句话大概是写壶口瀑布的美吧!

13、北面的瀑布高十多米,她像个害羞的少女,披着一层银纱,在风中悄悄地哼小调。

14、一幅巨大的水幕呈现在我们面前。水流拍打着岸石,发出巨响,()在飞溅出的水花有瞬间变成袅袅的白烟,即而挥散,周而复始。

15、透过雾气,只见从天而降的瀑布被中间一块巨大的石头所挡住而撞成碎块儿,变成无数颗晶亮的小水珠,跌落在下面的潭中,潭中顿时溅起波光闪闪的水花。晴天时,阳光筛下一道金光,撒在青龙瀑布上,瀑布架起了一道五颜六色壮丽的彩虹。这美丽的景色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无数的游客拿起相机,拍下这天造的景色。

16、西面的瀑布凌空三十多米飞泻而下,发出令人惊讶的声响,他像个粗犷的男人在纵情高歌,在两个瀑布下有一块块美丽的岩石,我相信它们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17、、在“银河”中失散的水花,好像还不愿过早的溜走,他们像长了一双翅膀的小精灵,随风飘飞,漫天浮游,好一派壮丽的景象啊!水花儿玩累了,便主动打着降落伞飘下来了,落在“琴弦”上,奏出了悦耳动听的乐曲。我像漂浮在声浪中,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游人被那乐声陶醉了,我的心也醉了。

18、瀑布下有一潭,名叫犀牛潭。潭深水碧,奔腾的瀑布,从几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直泻潭中,激起一朵朵晶莹的浪花,卷起一个个漩涡。那轰鸣的水声震耳欲聋,那溅起的水珠向四面飘洒,好似蒙蒙细雨,使你无法看清对岸。

第9篇:瀑布的诗句范文

一、引导学生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但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也不行,因为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为此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读诗作画,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教师作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用简笔画将一幅小儿垂钓图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2.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如在《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中,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二、读诗文悟感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陆游经过长时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深厚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又如李白在经历了15个月的流放生活之后,重新获得自由,怀着不能自己的轻松喜悦心情,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再如李白观赏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飞下时的美丽图景后,胸中勃发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三、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借助于跳跃含蓄的语言,通过创设出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的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