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精选(九篇)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

第1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2012年的乡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各省市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并付诸具体的实施。浙江安吉县率先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浙江省制定了十二五《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予以实施;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的美丽乡村建设相继启动;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了生态环境优势;天津则推出2012年十大美丽乡村和23个特色乡村,风采斐然……

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在保持原生态文化和自然风貌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嬗变、救赎与跨越。大批大学生村官树立起超前的意识,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反哺着乡村,引领父老乡亲勤劳致富,美丽乡村因此如虎添翼……

农家书屋工程,给美丽乡村增添新的活力。2012年中央财政拿出12亿元专项资金,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由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与乡村教育公益机构,承担着传统乡村文化传承和延续的使命,让美丽乡村充满时代的自信和希望。

最美的身影

2012年,《先生》是“最美”的一部纪录片。制片人邓康延选取了陶行知、竺可桢、晏阳初、梁漱溟等十位民国先生进行光影讲述:胡适出生于安徽,受过9年私塾教育,他的人生和教育体系中,带有浓厚的乡村传统文化气息;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翟城开展乡村平民教育实验,教农民识字,指导农民卫生保健,引进优良品种,建立村民自治,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陶行知特别重视农村教育,认为在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他与晏阳初一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和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梁漱溟虽出生于北京却一度过着农村生活,在河南、山东等地长期从事乡村教育,发动农民成立自己的组织,争取自身的利益……

在乡村,“先生”是农民对文化人的尊称,在陕西蓝田,关中大儒牛兆濂是当地人敬畏如神的“牛才子”。他读书教学的老爷沟芸阁学舍,则是其曾孙牛锐致力重建的希望,牛锐希望以此延续乡土文脉。无论是最美乡村,还是最美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都充满了乡村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2012年9月8日,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所评选的人士,就是实际的行动者,同样新近揭晓的最美乡村医生,他们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乡村人文的终极关怀。

乡土故事

2012年,乡村人文通过荧屏银幕和文字大放异彩。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的“2012乡土盛典”,让诸多乡土人物走上了舞台,其中有创办民间私家观复博物馆的马未都,有挖掘整理103项民间文化资料,成功申请10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覃保来,还有马头琴艺术大师宝力高、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和切、陕西凤翔泥塑大师胡新明、江苏南通印染技艺传承人吴元新、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杨洛书等。“从土堆里把老祖宗的东西刨出来,让它绵绵不绝地传承下去”,乡土盛典的光影稍纵即逝,但给人的记忆是永恒的。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荧屏上呈献了一场乡土盛宴,诸多地方美食制作者,是我们熟悉的亲人和故旧;而制作美食的原材料,则来自山水之间的天然之物,那是自然的馈赠,将其制作成美食,则是一次次灵感的转化过程,是物与神的和谐共融,是宗教和哲学的精神洗礼,《舌尖上的中国》是原汁原味的乡土滋味,与我们的味觉记忆相关的是浓郁的乡情。乡土美食,是地域的,也是世界的。

这是真正的乡村价值所在,它是乡村岁月的积淀,凝聚着乡村沉重的历史沧桑。2012年导演王全安等饱受煎熬和磨砺,推出了中国最难拍的电影《白鹿原》,影片中的华阴老腔,成为实心目中的乡村摇滚,而冯小刚导演、刘震云编剧的电影《一九四二》,是2012年银幕的另一重头戏,它讲述了河南大旱时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故事:大难当头,而人之本性以及尊严得以呈现和张扬。

莫言因创作东北高密乡村为背景的系列小说,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人们称之为“寻根文学”,“将虚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作品的艺术风格。”在获奖仪式上,莫言讲述了他母亲的故事。“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莫言成了世界上将乡村故事讲得最精彩的中国人。

出发和回归

乡村蕴藏着诸多历史记忆。冯骥才曾说过,我国1300多项部级“非遗”和7000多项省市县级“非遗”,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少数民族的“非遗”更是全部都在村落中。

2012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2月份由文化部等部门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了180多项“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的丰硕成果。陕西凤翔彩塑、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浙江仙居无骨花灯,还有西部哈萨克花毡工艺、江南陶瓷制作工艺,以及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的制作加工工艺,呈现了乡村中国的丰富内涵。

但让我们感到忧患的是,我国大批古村落正濒临消亡边缘,据冯骥才介绍,我国10年内已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每天消失100个传统村落。农村大量人口进城务工,村庄渐渐荒芜,有的甚至成了“一个人的村庄”或“无人村”。

不过,2012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发现现存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近12000个,经评审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将成为国家保护的重点,形成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遗产三大保护体系,此消息则让人感到欣慰。

村落的记忆凝结于乡土的建筑中。201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出版了《中国乡土建筑初探》,成了2012年高度关注的乡土文化亮点。78岁陈志华,是梁思成先生的高足,致力于乡土建筑研究工作三十余年,他认为乡土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没有乡土文化的中国文化史是残缺不全的,不研究乡土文化就不能真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

第2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三尺讲台,记载着老师日夜的艰辛;一块黑板,映照着老师疲惫的身影;一根教鞭,指引着莘莘学子阔步前进!且看神州大地,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在以生命的翠绿向我们致敬!共同阅读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2021,请您阅读!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1今年是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第七个年头了,虽然觉得自己对事业的付出很多,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付出自己的心血,虽然总在说并且听着别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可是我却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尚且还达不到不到那么光芒四射。但是,头几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晚会,我才真正的感觉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而对于乡村教师而言,这种光辉更加闪亮,更弥足珍贵!

观看颁奖晚会的过程中,虽然感动的情绪早已预知,但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还是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泪满衣衫。“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鼓舞了我。

这十位教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心灵的震撼,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他们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青春,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选择走进大山,走近乡村,帮助那些孩子完成学业。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感人,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学校环境的艰苦,办学条件的简陋,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用生命对学生的呵护等等都让我感动到流泪。颁奖环节,主办方精心为每一位最美乡村教师请来不同的颁奖人,他们有的是自己的学生,有的是自己的兄弟。一句“老师您好”,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眼泪无法控制。教师这个职业的光明与崇高,在这一刻被历史记住,在这一刻,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也情不自禁的伸出了双手为他们鼓掌。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他从18岁便与大山呆在一起,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用双手砍出一条五公里长的山路。正如白岩松所说,在这大山里,路不是人多了走出来的,而是徐老师用双手砍出来的。由于山林茂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又要把路两边修整一次。他砍出的何止是路,何止是一条大山便道,而是一条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奔向知识乐园的阳光大道。路虽不宽,路虽不平整,雨天充满泥泞,但却让孩子们在上面走着舒心,让家长们放心,让他的心灵得到慰藉。他的白龙马与他为伴,帮助他托起孩子们的书本、学校的一砖一瓦,帮助他接送风雨泥泞中艰难行走的孩子。为了孩子,他断了两根肋骨,白龙马失去了左眼。泥泞的山路,风雨飘摇,马儿托着孩子,他紧紧拽住缰绳,马儿使尽全身力气,四足使劲,爬行山间丛林,拽住缰绳的双手,一刻也没有松动,揪紧的心,在雨水泥泞的搅拌中更加坚韧。看着白龙马布满血丝的眼睛,模糊的视线,看着徐德光校长抚摸着白龙马时慈祥的目光,白龙马也仿佛通了人性,受到了徐德光校长的感染,成为了乡村孩子们的天使。

“ 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这也是我工作七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观看了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同为教师的我,和最美乡村教师相比是多么的幸福。整齐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美丽的校园,到学校几分钟的路还要着电动车,和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相比,我是如此的幸福,可是我平时所做的一切却相差甚远。今后自己要多加努力,学习上多指导学生,生活中多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今天看了那么多在贫困的地方坚持在教学岗位上的同行们,一种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此时,怎么又理由不去认真的工作,这样才配得上和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共同拥有“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2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文章正文:取次花丛,最美不过在老师脸上绽放的笑容;越陌度阡,最美的风景是深夜等下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在我心中,最美的人精彩导读: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文章正文:取次花丛,最美不过在老师脸上绽放的笑容;越陌度阡,最美的风景是深夜等下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在我心中,最美的人是您:我敬爱的老师!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地燃烧!您讲的课,是那么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__,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标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明镜,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阶,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3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教师——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要在我储存englishwords的脑海中采撷如花的汉语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迷人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爱我的工作岗位。

当我还在读师范的时候,我曾用少女特有的浪漫去设计过自己美好的未来,也用自己火样的热情和赤诚去描绘过自己未来的事业。毕业时,我把玫瑰色的梦幻捆进简单的行囊,带到工作岗位去寻求梦幻的人生。然而,现实并不像伊甸园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当班主任和_个班的英语教学的担子沉沉地压在我并未完全成熟的肩头的时候,当一个个不谙世事、淘气调皮的孩子站在我面前扮鬼脸、耍滑头的时候,当涉世未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对困难艰辛估计不足的我却要去开导刚脱去小学校服、对世事似懂非懂但又迫切要求弄懂的初一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体验到了教师平凡生活的滋味,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这时,我苦恼过、迷惘过;苦恼迷惘之后也曾动摇过、退却过。但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从迷惘中寻回了自我,在退却时坚定了初衷。有一次,我感冒了,放学后骑单车去医院看病,在十字路口不小心碰了一个年轻人。在我还来不及向他赔礼道歉时,他便咆哮起来,凶狠的神态叫人望而生畏。此时的我就像一只等待宰割的羔羊吓得瑟瑟发抖,蛮横与粗野的拳头眼看就要落到我的身上。这时,从围观的人群中钻出了我班一个淘气的小同学,他用他那尚未发育成熟的身躯遮护在我的胸前,用他那天真无邪的眼睛紧紧地盯住对方的眼睛,用他那幼稚的童声打断了那满口的脏话和野话:“她是我的老师,我不准你伤害她!要打冲我来好了!”不知是孩子纯洁的童心感化了那个年轻人还是他自己良心发现,他挥舞的拳头慢慢地放下,喷火的眼睛慢慢地熄灭,起伏的胸脯慢慢地平静,然后转过身走出了人群……这时,委屈的我抱住我的学生孩子般地哭了,哭得那样伤心,那样动情。我们的泪流到了一起,心贴在了一起……是的,孩子幼稚,但他们能分清善恶;孩子淘气,但他们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老师;孩子顽皮,但他们有一颗诚挚的金子般的心。

一下子我仿佛进入了一个从未经历过的世界,这世界是那样纯情高雅和真诚。在这个世界里,面对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学生,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尽心尽力地培育他们、引导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他们作出奉献和牺牲?我在心底发誓,不为别的,就为那位天真无邪的孩子和与他一样天真无邪的学生,我也要继续干下去,把工作干好,干出成绩来,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青春无悔!从中我得到的是别人无法体验的却又是人人追求的幸福!

从那以后,我风雨兼程,日夜兼程。__年来,我忘我地工作着,一刻也不停顿地在学生贫乏的心灵中撒播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天真的童语中移植科学与文明的基因,在学生不成熟的骨骼中浇铸理想和信念,在学生平凡的生活里融入快乐和歌声,在学生心灵的世界中构筑另一个世界。我尽情无私地奉献着,即使在我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也不放弃这种奉献。去年上期,我因胃大出血倒在讲台上,女同学吓得哭了,男同学把我送进医院急救。当时,我爱人在乡下挂职锻炼,学生走后,便只有_岁的女儿守在床头为我端水送药。傍晚,昏黄的灯光照耀着空荡荡的病房,我的心也失落落空荡荡的。学生就要毕业了,一刻光阴值千金,我怎能安心躺在医院里呢?当学校领导前来看望我、宽慰我静心养病时,我再也按捺不住,拔掉针头,拿起口服药便回到了学校。第二天,我带着病中的虚弱毅然走上讲台,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了我,就像欢迎一位来访的国家元首。此时此刻,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任泪水簌簌地滴落在讲台上,融汇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里。我从这泪水和掌声里又一次强烈地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一旦拥有这种幸福,一生则别无他求!一份春雨,一份秋实;一份汗水,一份收成。__年中,我连续9年为学校挑起了初中毕业班英语教学重担,送走了__多名初中毕业生。他们有的步入了社会,有的进入了高一级学校的大门,有的正在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栋梁和精英。特别是在去年中考中,我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以人均__分在全县名列前茅,所教_个班的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在全县名列第_,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赢来了名声。

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我要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上,以新的姿态,展示新的风貌,刷新新的纪录,创造新的成绩,来报答人民母亲对我的培育之情和养育之恩。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

大家好!

怀着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代表学校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教师,在乡村中绽放美丽》。

蓝天因为有了白云的依偎才不会寂寞;高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恋才不会孤独;碧海因为有了鱼儿在她心里嬉戏,才会这样生机盎然;而乡村,因为有了教师才真正拥有了美丽。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毕业后放弃进城的机会而回到偏僻的乡村教书,如“马背上的教师”徐德光。他的一句:“为了大山的孩子,我愿意!”,是多么的真诚而朴实,又是多么的伟大而美丽!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积劳成疾却依然坚持在三尺讲台上,如用拐杖撑起了一个伟大“人”字的乡村教师谭定才。他说,“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就忘了疼”;“要治病也得等到学生放假”;“我备好了棺材与时间赛跑!”......多么感人的话语,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吗?他这一撑就是18年啊!在偏远的鄂西山区教学点,谭老师是孤独的,但他说,“孤独最美!我喜欢孤独,并不是对旋转的世界没有向往。我只想在孩子们的心灵天空,放一只自由的飞鸟。”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他们并不美却把真正的美诠释的淋漓尽致,断臂而蹒跚的乡村教师马复兴对学生说,“我长得不美!”时,他的学生们深情而大声地回答道,“马老师,您——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守着微薄的收入却还把省下来的钱给学生买生活、学习用品;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却医活了三尺讲台;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把最好的教育给了乡村的孩子......

正因为在我们的乡村,有着这样一群美丽的乡村教师,也包括我和在坐的你们——是我们大家怀着炽热奉献的心,舍小家为大家,把青春奉献给了乡村,把情感寄托给了教育事业,扎根乡村,才撑起了乡村孩子的明天和希望。

若要有人问,“世界上什么职业最美”?我会自豪地回答:“是教师”。她平淡却美丽——因为有一种美丽,叫平淡!教师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只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我们在苦中呵护着幼芽;辅导、家访,我们在累中把握着生命的风帆;若要有人问,“世界上谁的微笑最美”?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教师的微笑”。在学生自卑时,教师的一个微笑能让学生自信,能温暖一颗冰冷的心,能使绝望的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若要有人问,“世界上谁最美”?我会自信地回答,“仍然是教师”;若要有人问我,“哪种教师最美”?我会骄傲而自信地回答,“是我们乡村教师”!

作为乡村教师其中的一员——我自豪,我在行着高尚的美丽足迹,追寻最美的教育人生。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我在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已耕耘了整整十六个年头。十六年,近六千多个日日夜夜,可有时在寂静的夜晚我细细搜寻,却找不到走过的痕迹。是啊!乡村教师太平凡了,平凡的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职业;乡村教师的工作太平淡了,平淡的好像自己什么也没做;乡村教师的工作太辛苦了,辛苦的许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职业。可是正是我们这些淡泊的人,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关爱,一份汗水,一份真情,换来的是乡村孩子们的未来和祖国的明天。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因为只要是一朵花,就一定绽放过美丽!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学生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学生的心中就有多重!学生在你心中有多美,你在学生的心中就有多美!乡村教师们,让我们在乡村中美丽绽放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了!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5三十多年间,我“千里走单骑”,扮演过罡杨教育战线众多的角色。一路走来,印下了一行足迹,洒下了一串汗水,留下了许多的缺失和遗憾,也积淀了深沉的人生感悟。我的老家在海陵区九龙镇。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牵着牛绳,挎着猪草,走过了酸楚而湿润的童年。家乡的小河边,曾经洒落过我多少美丽的梦!在罡杨,我则经历了生命的春天和秋天。如今,我仍在旅途,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消逝,不再有青春的浪漫,但胸怀开始宽广起来,装得下四海风云,容得下千古恩怨。我始终铭记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在校园里漫步。此时的我,习惯于低垂着脑袋,就像一株成熟了的高粱,深情地注视着孕育自己的土地。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罡杨人民是我的父母,罡杨永远是我心中的家。

当年,和许多同志一样,我怀着教育的理想走进校园,致力于创办理想的教育。我们播洒心血,擦拭功利,却也收获了欣慰。

我曾经收到过一个学生的新年贺卡,上面写着:“三尺讲台,记载着您日夜的艰辛;一块黑板,映照着您疲惫的身影;一根教鞭,指引着莘莘学子阔步前进!且看神州大地,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在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读着这些滚烫的话语,我能不为之感动吗?有人说,教师是率领千军万马向野蛮和无知进军的统帅,是在人们的心田里建造知识大厦的工程师。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一席精神大餐。

第3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关键词:乡土教育资源;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农村小学教育

一、引言

目前,对于广大农村小学而言,课程资源相对匮乏,一是校内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如师资紧缺、设备陈旧、媒介单一等;二是校外课程资源中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几乎没有。因此,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必须发挥当地特有的乡土资源优势。朱慕菊认为:“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村镇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1]因此,乡土资源反映的是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而乡土教育资源则是能够运用于教育教学的乡土资源。本文就农村小学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让乡土教育回归自然,更具实践性,让教学体现本土化、回归生活。本文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集中、深入地研究重庆市綦江、万州、奉节这三个区县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二、乡土教育资源的研究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的乡土教育普遍忽视对“本土化”的资源开发,使得乡土教育资源与本土文化联系较弱,农村小学乡土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力度不强以及由此导致本土文化在教学中运用较少,从而失去了让学生从乡土教育资源中获得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实际意义。当前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从本地自然资源、人文历史、风情文化等方面来建设乡土教材,但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中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国内关于农村小学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也相应较少,其中大多是有关学科课程的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没有较出色的研究成果,研究模式和操作方法都仍处于落后阶段。

三、重庆市三区县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一)綦江区的特色农村乡土教育资源

1.资源介绍

綦江区作为“中国农民版画之乡”,拥有极其丰富的版画资源。20世纪80年代,綦江农民版画在全国声名鹊起,师承于农民版画的少儿版画应运而生。1993年,重庆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和綦江县教委在重庆、北京先后举办了“綦江县陵园小学儿童画展”。由此可见,早在20年前,綦江区就已经将版画作为乡土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在以版画为媒体的美术课堂上,版画的刻印趣味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能在一个积极主动的良好氛围里,体验到版画制作带来的快乐。”[2]所以,将版画这一兼具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与寄托功能的元素作为乡土教育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对农民版画的继承与创新、少儿版画的探索与发展以及小学生因家乡而产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意义十分重大。同时,版画的开发与运用会成为綦江教育领域的一大亮点。

2.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创作题材陈旧无特色。1988年前后,綦江少儿版画产生并先后被引进綦江县部分重点小学,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曾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是因为少儿版画已经发展到较为辉煌的阶段,各种题材都已被广泛应用,现阶段的作品在题材上呈现出大同小异、缺少特色等弊端。陈旧题材的泛滥与新颖题材的缺乏是綦江少儿版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2)对版画内涵的认识逐渐模糊化。如今,在部分少儿版画中出现了教师设计构思、学生加工制作的现象,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专业技法和色彩搭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在这些作品中传达出的思想与情感往往不是一个孩子现阶段所能表现出来的,技法过于成熟与色彩搭配过于合理违背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世界的角度和方法。綦江少儿版画是在农民版画兴盛之时受其熏陶而产生的,在继承和发展农民版画的过程中,教师过多地重视少儿版画的作品质量而不是学生的创作意图和作品蕴含的情感,显示出教师对版画艺术的内涵及学习版画的目的的曲解。

3.对策和建议

(1)回归乡土,培养创造力。一方面,利用綦江区农村地区自然优势,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细节,并将其应用于少儿版画的创作中,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原创,改正“教师设计构思、学生加工制作”的贯有作风,循序渐进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师可以利用一次课,带学生到校外通过写生的方式制作版画,在没有木板和刻刀等工具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可得的材料,如废旧的硬纸板,加上剪刀和浆糊,利用纸板的凹凸进行版画创作。在乡村这个充满泥土气息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创造出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版画作品。(2)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游戏练习法即让儿童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条件下进行美术活动,使之维持长久有效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由于儿童的年龄小,心智发育不完善,往往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建议低年级的学生通过涂色游戏初步接触版画,即教师画出轮廓,学生搭配色彩、进行自我创造和涂色;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通过版画编造一个小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好地发挥。

(二)奉节县的特色农村乡土教育资源

1.资源介绍

脐橙是奉节县最具代表性的农村特色乡土资源之一。奉节县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属于长江三峡库区的腹心,其有利的自然条件能培育出最优质的脐橙,而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又为脐橙的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与其他地区的脐橙相较而言,奉节脐橙不仅色泽红艳,甜美,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今奉节县的农村教育资源较为匮乏,而富有自身特色的脐橙就可以作为奉节县特有的一种乡土教育资源,弥补奉节县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不足。

2.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奉节脐橙作为农村特色乡土教育资源,存在运用粗浅的问题。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之日益精进的培植技术使脐橙产量大幅增加,随着交通以及网络的发展,脐橙已逐步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它作为乡土教育资源,应用力度不足、教学效果不佳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对于脐橙的应用方式,以往的教学方法,仅局限于图片的展示和抽象资料的介绍,这些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对策和建议

奉节农村拥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好乡土教育资源。[3]脐橙作为奉节县农村特色的乡土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从脐橙的选苗、种植、采摘、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方面,都可以培养学生在数学、美学、文学、劳动实践、管理学以及经济学上的能力。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将脐橙带入课堂,以脐橙的数量为基础来教授学生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这样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数学学科本身的枯燥与抽象。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用不同成熟度的橙子教学生辨别不同的色彩。还可以让学生以橙子为原材料制作一些艺术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在语文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用外形美丽,营养丰富的脐橙作为学生的写作材料,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领略脐橙四季不同的风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劳动课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脐橙果园组织采摘团体比赛,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比比哪一个小组采摘的脐橙最多。由此,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的精神。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教学生学习如何保管脐橙以及定期检查脐橙的完好度。以此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管理知识,充分发挥脐橙作为特色乡土教育资源的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可根据脐橙的运输销售情况,向学生讲述品牌营销、市场定价、经济利益最大化等多方面经济知识,扩展学生的社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让他们学习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三)万州区的特色农村乡土教育资源

1.资源介绍

(1)特色酒文化资源介绍。20世纪初,诗仙太白集团的创建人鲍念荣先生,远赴泸州,重金购买了具有400年历史的温永盛酒坊窖泥和母糟,结合唐代沿袭下来的古老酿酒技艺,回到万州改良传统大曲酒,重建酿酒作坊。因唐代诗人李白三过万州,并钟情于大曲酒,后人为纪念李太白,遂取名诗仙太白酒。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仙太白酒可以使农村小学生领悟到酒在万州发展进程中厚重的历史韵味,油然生发出对家乡的浓浓依恋之情。(2)酒文化乡土资源介绍。如今诗仙太白酒的传统酿制技艺进入了重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酿造诗仙太白酒所需的歇凤山泉取自万州区城西北郊铁峰山脉背斜的中部,其源头位于农村地带,此地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甘甜的泉水、开阔的土地,其原料如大米、小麦、玉米等都是农村孩子容易接触和便于深入了解的。其地理位置对教育资源短缺、交通稍显不便的农村小学而言,是农村小学生进行参观教学的一个巨大优势。

2.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育理念,忽视乡土教育资源对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要求“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而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应用”。万州区许多农村小学在乡土资源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上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匮乏,一定程度浪费了万州区优秀的乡土教育资源。(2)没有完整的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体系。乡土教育资源在教学上的利用本就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完整详实的开发利用体系。教育者在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教育目标模糊,通常只制订一些简单且没有深度的教育教学目标,致使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闲置浪费,没有使教育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对策和建议

(1)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乡土资源是学生所熟悉的身边的资源,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特色的乡土教育资源对丰富和优化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发挥着指导作用。以美术和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诗仙太白酒的包装对美术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以诗仙太白新花瓷为例,蓝白相间的底纹浪漫而飘逸,极具中国风特点,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李白“雄奇飘逸,极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情酒意。低年级小学生可以临摹自己喜欢的包装,体验包装上图案搭配的美感。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可根据美术课学习过的知识,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对诗仙太白历史文化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进行产品的包装设计。酒的营销管理对综合实践课也具有指导意义。老师可以组织一次模拟买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站在销售者的角度,思考原材料的收购方案,酒的营销策略,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分小组进行模拟买卖,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在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转化为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2)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彰显学科教学特色。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设计,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甄别筛选,确保资源的可利用性,突出实效。[4]经多方调研和考察,万州诗仙太白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乡土教育资源研究价值,可以让学生在制酒技艺中领略民族传统制造工艺的魅力,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弘扬传统文化优秀品质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3)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4]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酿酒原材料,了解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学习酿酒过程。学生以整体协调发展为基础,自己在家用这些农作物来亲自体验酒的酿造过程并详细记录每天的变化,养成勤于动手、善于观察的习惯,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结语

将乡土教育资源应用到农村小学教育这一做法是有必要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乡土教育资源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从身边事物,从生活点滴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同时将乡土教育资源应用到农村小学教育中,因其自身所带有的实践性、真实性、通俗性等特点,可将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将学生带入生活,增强学生对事件的真实感。由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学习知识,释放学生天性,感悟点滴生活。综上所述,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尽可能地让学生回归乡土、回归本真,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当前农村教学中出现的资源短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宋阳.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施问题[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122-122.

[3]周志良.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J].上海教育科研,2005(5):81-81.

第4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乡下人家》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品味优美语言,带领学生积累精彩句段。

2.走近乡下人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感悟作者拟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

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感受语言表达魅力,体会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安排你们预读了第21课《乡下人家》(出示课题:乡下人家),老师在家也认真地读了课文,也许是读的遍数多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乡下人家》这篇文章变成了几幅美丽的图画(课件出示六幅图画),你喜欢哪幅图,找到相应的文字。

(课堂伊始,就用一幅幅精美的多媒体画面,将学生带进乡下人家。)

课文有七个自然段,比较长。长课文我们可以把它读短了,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做上记号。

生齐读,师读,且故意漏掉“独特”,引发学生讨论“独特”“迷人”。

(巧妙地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并巧妙地理解。)

二、品读

(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读了这么美的文字,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请和大家交流交流你的学习体会。

(学生自主交流阅读感受,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一自然段。

师:哦,你看,这位同学真会学习,读了课文找到了重点句,还找到了关键词,我们也来看看这一句,乡下人是用什么装饰的?

师:而且这装饰是什么样的?

师:是呀。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青、红的瓜,构成了乡下人家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春天来了,你仿佛看见棚架上……怎么样?你说。

师:哦,长出新芽来了。哎呀,夏天到了,棚架上……(指名说)

师:是的。秋天到了呢?你说。

师:同学们,你看,这些装饰它从开花到发芽到结果,慢慢地在成长,在变化,它们是有……有什么啊?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再来读读这句,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种生命写出来的?在这句话中,读一读。(齐)

师: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呀?谁读出来,体会到了?你说。

师:是的,你看,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和竖着的大旗杆你见过吗?

师:(出示幻灯片)什么样的感觉?说。

师:都是有生命力的。不像石狮子和大旗杆那样,像他们说的这样一成不变。这种可爱是热爱生活的乡下人创造出来的。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事物的美。)

师:哎,这样一对比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瓜和藤的可爱。你能读出这份可爱来吗?来,自己先试试。(自读,师生接读。)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生(陆续说):它们难道不担心妇女会打搅它们、伤害它们。鸭子知道,当地人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

师:是不是呀?人和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小河是他们共同的生命之河。那大家一块儿来读一读把这种自然与和谐读出来。

师:是呀!那你想,乡下人家照例除了养鸡之外,还会养什么呢?

在乡下,鸡成群,鸭戏水,还有同学们笔下的狗啊、鹅啊、羊啊、牛啊,他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生答:家)。是呀,这真是一派和谐的景象呀!让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出示幻灯片)

总评:本课设计是《乡下人家》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以下两个特点。

1.《乡下人家》这篇文章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设计教学时我注意设置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乡下人家,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精美的幻灯片播放贯穿整节课,还有演绎笋芽的章节,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5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在一些较为偏pì( )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简lòu( )的教室中为学生授课,用微薄( )的工资生活,甚至还会用这份微薄的工资来资助更为贫困的学生。他们中,有34年间坚守在湖北郧县最偏远的教学点,背送两代学生过河上学的邹桂芬;有创办了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村级小学,用一片爱心为留守儿童创造温暖的家的陈万霞;有罹( )患鼻咽癌中晚期,却仍然带病上课,带领学生取得全县中考第二的优异成绩的郑爱华……

⑴请你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⑵语段画横线的地方是一个病句,请你修改过来。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过程中,媒体人也一次次被乡村教师安贫乐道、传递知识灯火的人生选择所打动。

B.“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今年已经是第二届,活动于6月11日正式启动。该活动面向全国846万扎根乡村的普通教师,通过寻找、发掘、宣传他们中间的典型代表,展现乡村教师淡泊名利、执著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

C.无论是广电媒体,还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坚持正确导向,担负社会责任,是义正言辞、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媒体的期望和要求。

D.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演播室举行。颁奖典礼仪式隆重而热烈,孩子们用纯真的歌声和呼唤,发自肺腑地向老师致敬,让在场的观众激动地流下热泪。

3.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使整个语段得体连贯的一组词语是( )

活着,就要__________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__________自己的价值;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__________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心中有爱,生活就是富足的,工作就是愉快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事业就是有成的。这是“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给我们社会、给很多人贡献的另一种__________的价值标准,或许更值得忙忙碌碌的世人们沉思。

A.活得 体现 点亮 奋斗

B.活出 体现 照亮 奋斗

C.活出 表现 照亮 斗争

D.活得 表现 点亮 斗争

4.央视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新闻会微博上,许多网友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下面是一则搜狐微博发言,请你也写一条微博。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今天这一场特殊的晚会,明天一个特殊的节日,只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老师。可否还记得人生路上他对你的启蒙,可否还记得奋斗途中他对你的指引,也许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在这一个注定无眠的夜晚,如果愿意,我们一起来分享心里对老师的感恩,一起回忆那些年老师带给我们的成长与感动!

9月9日 13:41 来自 搜狐微博

转发(1)|收藏|评论(1)

#我的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

9月9日 22:55 来自 Weico.iPhone

转发|收藏|评论(9)

5.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也推荐一位熟悉的教师。

示例:教师姓名:邵长玉(平邑县白彦镇黄坡中学)

推荐理由:邵长玉教书育人却甘于清贫。除了每年拿出3000元钱资助5名贫困学生,他还通过网络,架起贫困学生与爱心人士之间的“爱心桥”,让山区的近300名孩子不再因为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困难。邵长玉被评为2011年临沂市“十大慈善人物”。

我推荐的老师姓名: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三个关键的词语。

29岁,正是年轻人享受花样年华,实现人生理想的大好时光。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却因车祸瞬间挽救学生身受重伤,至今躺在重症监护室没有苏醒。“女教师车祸瞬间救学生,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的消息连日来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关注,网友们赞其为“最美女教师”。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7.作为曾经的乡村教师和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的评委,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看了颁奖晚会,他激情难抑,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最美乡村教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你在横线上补写内容。

大山,永远的大山,

千山万岭翻岩过坎。

脚步踩弯弯险道,

人生登巍巍书山。

水土一方人一方,

______________。

山魂铸就万代人,

______________!

8.央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主题曲是《最美的你》,由朱海作词,孟可、丁纪编曲,献给中国乡村最美的教师,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点评下面的歌词。

最美的你

爱听你的课 爱看你的笑

爱闻你身上 田野的味道

爱牵你的手 爱唱你的歌

爱跟你每天 向国旗问好

我们眼里你最美

我们心中你最好

温暖有你入怀抱

生命有你变美好

生命有你变美好

想为你懂事 想为你长大

想为你每个 梦想去奔跑

想为你努力 想为你分担

想为你铺平 乡村的小道

我们眼里你最美

我们心中你最好

温暖有你入怀抱

生命有你变美好

歌词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僻 陋 bó lí ⑵在句后加“的重要任务”

2.C

3.B

4.这场晚会让我们铭记了这些感动,让我们重温了那些年老师带给我们的美好,明天是教师节,让我们一起对天下老师说:您辛苦了!

5.示例:殷克臣(莒南县板泉镇原中心小学) 推荐理由:殷克臣生前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他一生清正廉洁,一生节俭,弥留之际,他将自己2万元积蓄中的1万元拿出来交最后一次党费。

6.示例:心中有爱、瞬间与永恒、灵魂工程师

第6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关键词】云南寸树声和顺乡乡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15-03

【Abstract】This thesis mak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content of Cun Shusheng’s empirical activities of countryside education, and gives a summary of his inspiration for the countryside education practice whose impact is exerted on the pres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rural area. The specific inspiration is as follows: to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object which fits in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of countryside and to develop the “can-do” education; to choose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empirical needs and to cultivate the “can-be-used” brains; to advocate the positive and healthy thoughts and culture, and raise the “new-patterned” farmers; to recruit the qualified rural human resource, and to arouse the “ready-to-cultivate” spirit of devotion; to create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 support for education and special attention to teaching have come into being, and to build the “money-produced” rural education.

【Key words】YunnanCun ShushengHeshun Xiang TownshipCountryside education

广义上的乡村教育是指对“城市以外广大农村普通农民受教育的权利、地位、作用的一种教育价值观或心理趋向”。狭义的乡村教育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注1]本文主要阐述的寸树声乡村教育是狭义的乡村教育,即指民国时期的近代乡村教育。寸树声,字雨洲,亦作雨舟,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他于1918年到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因支持抗日被南京教育部解聘。1939年冬,寸树声在李根源等推举和支持下出任腾冲和顺乡益群中学首任校长,并兼任和顺中心小学校长、和顺图书馆馆长。他在和顺乡益群中学进行的乡村教育实践活动因为日军入侵致使腾冲沦陷而分为两个阶段:1940-1942年5月和1944-1949年。最重要的阶段是1940年至1942年5月,这短短两年半时间,在寸树声的努力下,益群中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学校逐渐形成了“严实勤奋、自强进取、艰苦朴素、团结友爱”的校风,成为一所著名的侨乡学校,为云南的乡村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寸树声乡村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寸树声的乡村教育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学校实际,全方面进行学校建设。

(1)契合县情乡情,确立乡村教育目标。寸树声来到益群时,乡里仅有一所两等小学堂(初等、高等)、一所师范和几家私塾,远不能满足本乡人民和当时社会的需要。而腾冲自古以来就是边境贸易之重镇。鉴于此实际情况,寸树声在国民政府规定的教育原则下确立了办学方针:“乡村的学校应与社会打成一片,存在于社会内成为人民所爱护的指导中心,不应该使学校成为象牙之塔的存在,使学生成为高蹈的与社会及生产脱离的特殊人物。”乡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养成在教室里在图书馆里是优秀的知识的学习者,出了教室图书馆又是优秀的生产者――一种新型的人才”。[注2]

(2)开创“集约型”模式,不拘一格办教育。寸树声从经费、教师等方面考虑,取消了小学校务、图书馆务两个委员会,将小学、中学、女子师范、图书馆四位一体,建立“集约型”乡村学校,把四者都设在一个办学地点内,使益群中学成为一个并非独立的初级中学。这种集约型乡村学校教育模式的好处在于:整合了各类学校的师资及图书等教学资源,使创办的新学校立足于更好的办学条件基础之上;归并了不同种类的教育班次,便于学校实行集约化管理,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有效顺应了当地乡绅和村民的兴办教育愿望;撤销了原有的“委员会”制领导机构,为益群中学未来的管理体制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3)创新学制体系,实行“中小学一体化”通学制度。寸树声在益群实行了中小学一体的管理体制,学制上也根据和顺乡的特殊性实行“通学制度”,即中小学一贯制。小学生参加中学的一切课外活动,在品德、学业、纪律上都可以较早适应中学生活,为将来的中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小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跳级,也可以免试入初中。通学制度减轻了村民一定的负担,并对学生的管理有明显效果,还有助于普及中学入学率,利于集中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保证教学质量。

(4)纳贤良、稳师资,确保教育质量。寸树声认为,在边疆的乡村办学除了资金、学校设备、学生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能否找到“适合标准的人才到遥远的边疆去担任清苦的中学教员。”[注2]因此,他一方面积极任用本地有真才实学的人士到校担任教师,另一方面请吴晗、曹靖华先生从西南联大聘请匡可 任、郑汝骊等教师到益群任教。为使新聘教员安心于益群中学,寸树声首先保证教师食宿无后顾之忧,还与校董事会商议规定:“凡服务满一年离校的,赠送回昆明的旅费;满三年离校的,除旅费外,赠送等于一年薪金的慰劳金。”[注2]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寸树声竭尽所能提高所有教师的待遇。益群创校时,学校就规定了教师的薪酬待遇比省立中学教师的待遇高。考虑到将来抗战胜利后,外聘教师难以长期挽留,于是轮流送小学教员到国立大学旁听,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将来中学教员的应急补充。

(5)广募经费,举全社会之力兴学育人。为筹措经费,益群中学成立了校董事会,由李根源担任董事长,校董会成员有著名教育家及知名人士,董事会发挥积极作用,向社会各界募捐。1940年,益群中学通过募捐共收入15万元。1941年,为进一步扩充经费,寸树声又不辞辛劳,长途跋涉,亲赴缅甸,向华侨募捐。侨胞一呼百应,共捐缅币6万余元。

(6)推行“最低收费”制,促进教育公平。寸树声针对广大农村家庭经济上的实际能力,把学生的学费降到最低限度,尽量扩大免费、半费、奖学金的范围,他希望“不久的将来,使这学校成为完全的公费学校,至少成为除富裕者外不收学费的学校。”[注2]在其他费用上,寸树声也尽量减轻学生开支,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较低廉的费用,不仅使和顺本乡农民子女,也使邻乡、邻县的贫寒人家子女也纷纷到此就读。

2.立足学生实际,“合德智体而并育”。

在寸树声的乡村教育实践中,他始终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1)以“德”为先,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寸树声借鉴斯巴达教育的训练方法,规定“男生皆留平头,严禁吸烟;女生蓄齐耳短发,不得浓妆艳抹”,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服装除学校规定的短裤土布制服及赤足穿草鞋外,绝对不允许用其他质类的衣服,一年四季皆如此。严格要求学生,不吸烟、不喝酒、不。如有孩子回家嫌弃饭菜不好,就“由学校强制他仿效甘地翁绝食一餐或两餐。”他鼓励学生参加中印公路修筑,利用每年的七七抗日阵亡纪念日组织悼念抗敌阵亡将士;利用《公民》课,教导学生日行一善,组织学生演练消防,让学生全部担任了学校挑水浇花、除草种菜以及学校的清洁任务,规定学生在星期天清扫乡街道,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灌输新观念、新思想,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以“智”为主,传授知识立体化。寸树声注重课程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他在学校开设了英语、缅语课程,使学生掌握生存技能,更好适应社会。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寸树声主张因地制宜,用生活的东西、生活的书籍去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如《自然》课程中涉及到了有关植物方面的内容时,寸树声就请老师把学生带出校外,指导学生把腾冲境内的植物采集起来制成标本,并对照着标本编写了一部注有腾冲俗名的《和顺乡植物调查》作为乡土教材。同时,寸树声还把老华侨寸绍春先生捐赠的花园开辟为学校的植物实验园,使学生尽可能的走出象牙之塔,接触生活。

(3)以“体”为重,培养学生健全体魄。为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锻炼,寸树声特别重视学校的体育活动。每早都要跑步,把废弃的秧田利用课余时间平整为操场,挖荷花塘做游泳池,把每一名学生搬运泥土的次数作为操行体育和劳动成绩的一部分。寸树声对学生说:“流自己的汗,用自己的手足,开辟自己的活动操场,这是值得高兴和骄傲的。”[注2]

(4)以“美”为旨,提升学生艺术素质。尽管学校地处边疆,但寸树声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开设了音乐课、美术课,他把这作为对学生实施美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寸树声还亲自带领学生美化学校与乡村环境,使学生学得舒适,乡民活得舒适,更重要的是,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审美经验,心灵与性情得到了美的熏陶。

3.立足县情乡情,积极建设和顺乡村新生活。

(1)开风化俗,引导村民更新观念。他在和顺乡提倡男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力求提高女子的素质;不采用激进的手段断然否决一切旧文化,而是循序渐进的让乡民接受新思想,避免了新旧之间的严重冲突,推进了和顺乡村新生活建设。如在学校课程里加入“经书”一门课,从《诗经》等著作中选择一些与近代思想相近的内容给学生学习,获得了乡绅们的有力支持。他采取“善送”的方式将教室里的三皇塑像搬移;对和顺乡民吸烟、喝酒、随地吐痰、随地便溺的恶习,采取禁止和严罚的态度。为进一步丰富乡民的文化生活,1947年由寸树声担任导演,把郭沫若的名剧《孔雀胆》在腾冲首次搬上了和顺乡的舞台,好评如潮。利用图书馆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例如乡民举行婚礼时,把图书馆作为举办新式婚礼的场所,倡导新式婚礼;利馆内的收音机把国内外最新动态抄录在纸上,分送给乡民阅读等,把图书馆作为改造乡村生活、移风易俗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

(2)扩展教育功能,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乡村经济。寸树声亲自带领农民,克服困难,成功进行了冬耕,栽种了小春,使和顺乡开了冬耕的先河;安排乡民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修建桥梁;严禁放山火,砍苗,强迫私人种树;禁止滥捕鱼苗,破坏生态的现象,和卫生署腾冲检疫所联系,免费给农民家畜注射血清,减少家畜传染病。更可贵的是,寸树声亲自带领学生在学校的公有田上科学种植小麦及其他农作物,学生在亲身的农活过程中,掌握了不少种庄稼的方法,寸树声和当地许多有经验的农民“都很欣幸能使学生的手足在这地方和土地的生产做第一次的接触。”[注2]

二、寸树声乡村教育实践活动对当前云南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寸树声全身心的投入乡村建设和农村教育,确立了他在云南近现代史上教育家的历史地位,在云南近现代教育史乃至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闪耀着光芒。我们应该认真吸取有价值的成分,为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服务。

1.构建契合农村实际的教育目标,发展“会做”的教育。

寸树声在他的乡村教育实践中深刻的提出乡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在教室里在图书馆里是优秀知识的学习者,而出了教室又是优秀的生产者”,这种人才是“属于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民族的”。他常常对学生说:“我要你们拿起笔来会写,拿起锄头来会挖”[注3]他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认为“至少乡村的学校应与社会打成一片”。他采取种种相应的教育措施,使学生认识生活,掌握技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最终使学生真正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从而培养新型的乡村建设者,来改造乡村,建设乡村。

中国的农村教育在目标取向上基本呈现出唯一性、单一性的特点,导致一大批不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学生无法面对现实的生活,成为吃不得苦、受不得气、动不来脑的新一代“愚民”。重新审视寸树声乡村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们重构当代乡村教育目标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乡村教育,既要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又要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人才,不能单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也不是把农村学生最终变成非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是应让他们具有“科学的脑袋,农夫的身手,改造社会的精神”,成为适应未来农村发展的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新农村建设者。

2.选择符合农村需求的教育内容,培养“能用”的人才。

寸树声十分重视乡村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他主张乡村教育必须符合当地乡村的实际情况,必须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他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将与农业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都视为其乡村教育的重要内容。据和顺乡特殊的地理位置,着眼于学生将来生存生活的需要,他开设缅语课程;从学生能力获得、视野开阔的角度考虑,他积极组织多种课外活动,走进自然。这种对乡村实际生活的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强调,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寸树声对乡村教育内容的认识为我们今天的乡村教育内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乡村教育应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内容,必须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生长在乡村的孩子一定要从乡村生活中吸取营养,通过乡村教育了解农业生产,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从而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经济,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注4]同时,乡村教育还应考虑到内容的实用性、多样性。教育必须打破传统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隔绝,让教育走向社会,使毕业农村学生能很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3.引领积极健康的农村思想文化,培育“新型”的农民。

寸树声不仅重视益群中学的建设,也非常重视整个和顺乡农民的思想文化建设。他提倡移风易俗,启迪乡民思想,陶冶乡民情操,使村民受到了文明的熏染与教育,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推动了和顺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目前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多样化文化生活的需要,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生活贫乏,尤其是边远贫困乡村。智利学者萨拉扎•班迪说过:“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数字,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当国民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的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时,就会构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许多教训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产业管理方式,乃至政府机构形式,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种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现代人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注5]在乡村教育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就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新思想、新文化的灌输,探索乡村文化建设的形式,完善乡村文化繁荣机制,以各种有益而又喜闻乐见的活动养成农民富有现代意义的生活情趣,用这些先进的文化根除落后愚昧的不良文化,变革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农村面貌、丰富农民生活,为农民营造一个精神的乐园。

4.吸引质高量足的农村师资,激发“乐育”的奉献精神。

寸树声在益群中学时,想方设法聘请业务能力强、学识渊博、政治素质高的教师到益群任教,同时不拘一格降人才,对当地无高学历而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委以重任。为了使外聘教师安心工作,他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教师待遇的制度并严格落实执行,一方面又积极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送教师外出学习,强制教师服务的年限等。这些措施,对益群中学优良校风的形成,高质量的培养大批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在和顺乡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寸树声引进教师、礼遇教师、培养教师、重用人才等的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借鉴。首先要切实提高乡村教师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注6]这是构建乡村教师队伍的关键。其次要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根据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工作特点,做好培养规划,灵活多样的采取有效的培训形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只有“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注6]才能真正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再次,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引进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用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为乡村教育带来新气象。

5.营造全社会助学重教氛围,办好“有钱”的农村教育。

寸树声当年对教育经费的筹集做出了积极大胆的尝试。他成立了校董事会,最大限度的依靠当地热心乡绅捐资助学,依靠进步团体崇新会的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他广泛联系和团结社会各界,充分调动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对发展乡村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也应该积极开拓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团体,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努力探索农村教育改革新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破除束缚农村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在农村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注7]努力做到将教育与各行各业携手,密切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例如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建立政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充分调动地方和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吸引外资举办农村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投资多元化”,[注7]增强乡村教育的发展动力,最终建立以实践为中心,以生活为主体,以全民为对象的新型乡村教育体系。

注 释

1 苗春德.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2

2 寸树声.两年半的乡村工作.寸树声的乡村教育实践编委会:12、12、13、22、33、37

3 李祖才.难忘的寸校长.寸树声的乡村教育实践编委会:207

4 苏 丽.开辟新农村教育改革之路――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8

5 余永德.农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8

第7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作者]  罗伯特·特麦尔

[内容] 

 

    一、乡村学校和乡村教育问题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一期间,美国乡村学校给每个教师提供一间教室,

来给5岁到18岁左右的女孩子上 课。老师的责任包括使学生所学课程能够达到

毕业水平,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K—8课程。各学校的制度和条件 也有很大不同。

老师,特别是19世纪的老师,通常比她最大的学生还年轻,她的资格的高低取

决于她的高中毕 业文凭。后来,为了使乡村学校规范化,老师必须到乡村师范

学院或到师范学校去进行高等教育培训。

    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一直到20世纪,每所学校基本上都是由当地居民来管

理和支持,这就使得学校受地区 制约很严重。由于有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课程

有很大不同,所以各学校就重新制定了一套新课程,这套课程包 括拼写英语、

书法、艺术、阅读、物理、自然和卫生,其中大部分课程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基

础课程。

    当时,在评估成功的标准测试中,采用这些课程的乡村学校的未受教育比率

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例如,据 科迪尔(1992)报道,在1870年到1900年期间,

在堪萨斯、洛厄尔和那布拉斯加,公共教育开展得很出色,使得 这些州的未受

教育的比率下降到3.0%以下,然而在东北部的一些城市,未受教育的比率仅仅

下降到5.9%。尽管 如此,1890年以前,乡村教育制度不能够满足受教育者需要

的感觉越来越明显,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 "乡村学校问题"。

    直到19世纪末,乡村人民才对学校制度基本上满意。这种教育制度已经成

功地培养了好几代农民和侨民。 然而人们的满意感又逐渐缩小,这表明这个问

题已经超出了诸如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和地方支持这类问题。困难 的主要根源来

自"乡村问题",即大量年轻人不断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令人担忧的是,大量的

人口迁移使得乡 村文化迅速滑入低谷。

    大量人口迁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令人担忧。其中包括增长的人口对乡村

土地的压力,在中心城市就业 压力增大。1890年以后,由于有效的土地面积逐

渐减少不得不封锁边界。然而在当时,一些批评家总是在寻找 其他原因,最后,

焦点集中在是什么引起乡村生活质量下降和乡村学校教育的失败,使得孩子们依

然在农场上 劳动这两个问题上。

    有一种观点认为乡村教育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工作团体仍然处在农场这个环

境下,这种观点与出现的现象比 较一下,可以看出:城市学校有优良的制度,

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工业化的管理技术;相 比之下,旧式

的乡村学校就显得很破旧和落后了:落后的管理水平和设备,素质很低的教师。

乡村学校的一些 批评家指出了现实乡村学校的一系列不足:组织结构、教学楼

和操场条件,师资力量、教学项目和教学实践。

    解决乡村问题和乡村学校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开展以通过社会、农业、

教育和宗教的改革来促进和提 高乡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乡村生活运动。

    虽然这场运动只是由一些具有改革心理的人们组成的联盟发动的,但这件令

人振奋的事最终促成1908年由 罗斯瓦尔特总统领导的"乡村生活委员会"的

形成。

    在广泛的宣传、研究和召开地区会议以后,一方面,委员会指出,美国乡村

生活前途黯淡,乡村学校很少 采取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状况;另一方面,委员会

也指出正是乡村学校使年轻人大量迁移。因此,就以几个要点 为基准制定了一

个教育原则:1.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2.学校应反映乡村日常生活;3.学校对

学生的缺乏理 想,盲目地向城市迁称负责;4.教师是本地区一部分;5.农业和

自然科学是乡村教育的主体;6.学校要基本上 建成一种新型学院。

    虽然这个规定确定了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新奇的

想法。特别是其中有一种观点 ,认为学校应该对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负责。至

少,这表明在美国,那些具有改革观念的人认为教育是一股有 效的力量。它也

表明,这些改革忽视了形成已有100多年的乡村教育制度的效果。在这一期间,

乡村教育在形成 民族特征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

    从乡村生活改革的内容来看,由谁管理和怎样管理乡村学校这个问题要比学

生所取得的成绩和当地其他业 务发展状况更为重要。

    据富勒报道:由于被他称作"美国专业教育者新型学校"的建立使得情况有

了很大进展。这所学校致力于 把教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并且提高专业教育者

的自身素质,以便巩固和提高乡村学校,城市学校,以及各乡 村、各州的教学

管理水平。

    不管开始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实现他们的一系列目标,改革者们积极投身于

为乡村学校的发展开辟两条广 阔的道路上,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

    1869年,马萨诸塞统一,这使得20世纪初整个美国前进了一大步。为了解

决乡村学校面临的困难,改革者 们实行了重新规化乡村学校的第二条计划。这

个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提高现有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内容 包括:使教学

楼更好些,师资力量更雄厚些,教学项目和教学实践要进行重新修定。

    二、教学项目和教学实践改革

    在所有以提高现存学校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改革方案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

就是对英语教学项目和实践进 行重新规划。改革者们指出教学项目应该从以

3R'S和传统的学科为重点,转移到以乡村生活本身和学生们在农 村中的亲身体

会为重点。在这项改革之后,乡村生活委员会主席莱伯特·海德·贝利成为乡村

学校改革的领导 人,他是一位很有哲理性的乡村生活运动的老前辈。贝利认为:

乡村学校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具有乡村特色 的学校,并不是建立城市学校的

复制品。这就要求应该为乡村学生专门设计一些反映乡村文化的教材,教学项 目

也应该与学生的乡村生活相联系,也就是教学实践重点应放在自然科学和农业

上,让学生们多一些实践活动 ,让他们带着工具、土壤、植物、问题去学习;

另一个改革目标是试图打破传统乡村学校的孤立性。学校、乡 村生活,各地区

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贝利和其他改革者们并不仅仅是计划更换一下教学课

程,他们认为 应该把校内知识与乡村生活的各种活动完全融合起来,作为学校

第8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农村有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小溪边的卵石、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树皮、杂草藤类、秸秆等,这些都是小学美术课的好素材。教师发动、带领学生收集材料并学习加工材料。同时,在收集和加工材料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材料“变废为宝”。结合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出如《有趣的草编》《树叶拼贴》《萝卜雕刻》《捏泥人》《种子粘贴》《蛋壳贴画》《玉米根艺造型》等手工作品。

这样的美术课堂散发着浓郁的自然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农村自然素材,通过就地取材,加工处理后可变废为宝,既为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使农村美术课内容得以充实和丰富,又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二、实地体验,寓教于乐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因此,教师可以把美术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描摹美丽的乡村景色,这样的课堂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的最理想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郊游活动、节假日、社会实践等机会走进大自然,观察天空、河流、山川,观察花、草、鱼、虫,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欣赏天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用手中的画笔把感受表现出来,也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颜色的树叶、各种水果、植物外壳等素材,然后动手把这些素材拼贴成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体验、领悟大自然的美,获得对大自然的直观感受,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更好地激发创造灵感。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节日风俗是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又一宝贵素材。农村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文化,如元宵的挂彩灯、盖房乔迁、婚丧嫁娶、地方花鼓戏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课程素材。如通过开展“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节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了解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上升为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老师可结合节日风俗这一宝贵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民间风俗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资源,活跃课堂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乡土文化入手,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例如,有一名学生的奶奶比较喜欢画农民画,受其影响,该学生的农民画也颇有味道。于是,教师就让这位学生当小老师,教学生们画农民画,虽然,“老师”不是职业的,画技也不是专业的,但是对于“学生自己教自己”的形式,学生特感兴趣,积极性十分高,再穿插优秀作品展示环节,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活泼,学生也获益良多,通过农民画了解了民间剪纸、年画、泥塑、玩具等民俗文化。此外,可充分利用各地民间美术资源来充实课本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收集到的民间美术作品,加深学生的印象。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使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激起农村孩子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热情,并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而运用这些课程资源对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要结合新课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地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教师要做有心人,尽绵薄之力,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资源,提炼适合本地学生的自然美术素材。

四、 结语

第9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

一、依托本地乡土美术素材,培育具有本地元素主调的原汁原味的校园环境

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规划,如何做到花费不多或者不花钱,又能取得好的效果,还具有本地特色呢?这需要办学者用一双发现的慧眼、审美的眼光,充分利用本土的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和一些看似其貌不扬的乡土美术素材,例如:鲜花、野草、树木、藤本、竹子等,装饰与打造校园环境,使学校充满本土的芬芳而独具特色。例如: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镇第一小学校园内有一棵上百年的黄桷树,以及一块“道德犹龙”的石碑,学校在进行校园环境创设的时候,利用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本土素材,使得校园环境创设本土味特浓,并独具特色。这些都是利用现成的乡土美术素材与资源,不用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可以直接运用于校园环境创设中。这种运用,使得学校的环境创设具有原生态美而独具韵味。

二、培育本土的具有乡土美术创作成分的作品,创建融本土特色与校本特色于一体的校园环境

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创设,既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现成的乡土美术资源,直接美化校园,也可以利用农村遍地都有的乡土美术资源,例如:粮食、种子、树叶、花草、树根等,创作出间接的艺术品用于学校的校园环境创设。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中心校,是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最远的最偏僻的深山农村学校,学校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树根资源,以师生课外活动所创作的根雕艺术作品《仲尼》《我要飞》《中华魂》等为主元素,创作出众多的根艺作品,用于学校的校园环境打造,师生置身于自己创作的根雕艺术之中,感受到浓浓的乡土艺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射中心校,利用蓑衣、斗笠等做的装饰画,利用瓜果等做的装饰品;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家中学利用粮食、种子等做的粘贴画,用鲜花、野草等做的粘贴画,用于学校文化墙等的装饰,使学校充满艺术氛围的浓浓的乡土气息。这样的环境创设,既有本土气息,也颇具校本特色。

三、植根乡土美术沃土,打造乡土文化

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打造,还必须在校园环境创设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如学校办学历史,学校地理位置,教师人员结构、学生生源组成、学校办学思想,学生培养目标等,创造出具有本土韵味的特色校园文化。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森林希望小学在校园环境创设时,结合学校所处城乡结合部,苗木资源丰富,同时,还借助学校高低错落的地势,注重学校绿化美化,其绿化规划方面在本县是独具特色的,学校在进行绿化的同时,根据学校多年来的教师结构、学生来源、办学思想等,将学校办学理念概括和提升为“绿色教育奠基绿色人生”,着力打造“绿色教育”;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射中心校在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创作出的粘贴画、砂画、纸巾画的艺术品装饰校园的同时,努力探索科研兴校的路子,着力提升教师素质,提炼出“土沃苗壮”的办学特色。

总之,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创设只有在“土”字上做文章,在“农”字上下工夫,才能在校园环境创设时“有米下锅”,才能在校园环境创设时“保持自我”,才能在校园环境创设时“特色鲜明”。贫困山区农村学校校园环境创设要依托山村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根据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学校特有的乡土文化,打造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独特的校园环境。“农村包围城市”是一种策略,那么,贫困山区农村学校校园环境创设用“原汁原味的乡土美术资源装饰学校”“将乡土美术素材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武装学校”“把植根于乡土美术沃土之中的乡土文化融入学校”,何不是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环境创设之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