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夯实基层基础精选(九篇)

夯实基层基础

第1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今年以来,公司党委结合实际,突出把握“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践行“铁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把“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心放在现场,集中精力抓运输生产一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抓党员先锋模范风采展示,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坚定不移地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加油鼓劲、保驾护航,努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了党的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公司党组织及党员概况

公司共有11个直管党(总)支部,党员30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80人,大专以下学历党员123人,35岁以下党员28人,35岁至50岁党员190人,50岁以上党员85人。

二、重点工作情况

(一)抓班子,突出作风能力建设

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党建工作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服务中心工作、凝聚职工群众、推动公司改革发展方面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一是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公司党委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确保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8小时,每周自学不少于4小时,保证了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和有效性。今年以来,稳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通过运用观看视频、通读领学、交流讨论、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开展专题研讨,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坚持用党规党纪规范言行,用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努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

二是在民主决策上下功夫。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安李公司领导班子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实施细则》《党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健全党委会职责和议事规则,明确议事内容和程序,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严格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通气”,凡是关系公司深化改革、机构改革、干部调整、劳动组织改革的重大决策、关系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制度、办法和重大工作方案,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等方面的重大事项,都能通过召开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集体商议,群策群力,科学决策,保证了班子整体功能有效发挥。

三是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面对运输经营和安全生产遇到的前所未有的种种困难,公司、公司党委直面困境、迎难而上,达成“观念决定成败,创新才有出路”的共识,以“宁愿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的闯劲,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想方设法寻找出路,突破重围跃出低谷,闯出了一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求索之路。组织开展了“转、闯、增”主题活动,组织编写宣讲报告,带头深入车站车间,讲解宣传当前面临的严峻经营形势和肩负责任,知局情、明方向,凝人心、聚合力。深入一线班组检查调研,与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谈心、谈话,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以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协调推进工务维修体制优化,现场班制改革,机关机构合并,机关助勤人员调整分流、抽调人员转岗乘务等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改革措施稳步实施、职工思想稳定、队伍稳定的较好成效。

四是在廉洁自律上下功夫。公司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完善体制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肃领导班子党内政治生活纪律,落实领导班子谈心交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班子成员“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把《准则》和《条例》落实到班子成员工作生活中,自觉履行职责、立标打样。针对中央巡视组“机动式”巡视反馈的问题,对照路局巡视整改4类50项问题整改方案,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并安排自查,班子成员按照责任分工主动认领问题,进一步明确整改部门和完成时限,确保了“机动式”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二)带队伍,突出整体合力发挥

一是抓支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基础工作强、堡垒作用强”为目标,按照《铁路企业党支部建设纲要》《郑州铁路局党支部工作细则》及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中制度规范化要求,优化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进一步厘清和界定党支部工作职能,明确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的职责,从源头上压实党建责任。今年以来,集中约谈推进重点工作不够迅速的4名中间站站长,分批调整工作状态不佳的3名中层正职和3名一线管理干部,对李珍车站、水冶车站、林县车站3个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安阳西站、车辆车间、工务车间3个一线党支部委员会进行补强,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成员,加强党建工作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不断夯实党建根基。

二是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身边无事故、无两违”为目标,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完善党员安全卡控措施,切实做到关键作业党员卡控、关键设备党员包保、关键时段党员盯控,形成全方位党内安全卡控机制。进一步细化完善“创岗建区”考核评比标准,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特点和季节性安全工作重点,动态优化党员岗区设置,促进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深化“三无一创”立功竞赛活动,对党员“两违”情况进行月分析、季考核,由支部书记对“两违”党员进行重点帮教,以党员的示范效应带动广大职工落实作业标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截至今年9月30日,党员“两违”数量较去年同比下降了20.8%。

三是抓学习,强化政治思想引领。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要“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的精神,从党委和党支部两个层面充实完善了学习制度,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三会一课”的基本内容固定下来。各党支部运用专题党课、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安全警示教育和业务技能教育。建立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明确每年至少开展4次主题党日活动。规范了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自学等制度,结合时政以及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月度学习计划,并依托口袋书、微党课、新媒体等载体,组织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通过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义务奉献、重温入党誓词以及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全体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组织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四是抓典型,注重宣传立标打样。公司党委把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按照“红花带给一线职工、镜头对准一线职工、版面留给一线职工”的思路,持续开展“安全功臣、服务明星、业务状元”优秀典型评选,召开建党96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对在增收创效成绩优异的李珍车站站长韩兆瑞、抗洪抢险的党员代表工务车间主任付军、争创优质服务品牌的乘务车间苏州车队二组车长袁学良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进行隆重表彰,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另外,对曾荣获局党建优质品牌“李喜全三看检车法”、路局“十大道德模范”杨德强、“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李爱红等优秀典型进行深度报道和后续宣传,深度挖掘品牌文化的精神内涵,精心提炼核心理念,将品牌效应升华为公司全体党员和职工的安全共识和行为准则,精神力量得到充分激发。

(三)强基础,完善党建工作制度

一是立足长远,完善党建机制。围绕“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对各党支部党建基础工作进行全面摸底调研,找准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补强提高,夯实党建基础工作。今年以来,根据公司各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了《党纪工团一体化考核办法》以及“三无一创”、“四好”班子创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办法等4项党内实施办法、考评制度,突出党建工作重点,加强考核奖惩力度,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健全党建工作和党内活动长效机制。今年一季度,公司基层党支部有1个党支部实现了“三无”目标,二季度有4个基层党支部实现了“三无”目标,三季度有3个基层党支部实现了“三无目标”。

二是明确标准、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和标准,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运输经营、民生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调动领导班子抓党建“一岗双责”的责任感。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一个党支部,定期做学习辅导和形势任务报告,点评党内活动,对重点工作进行动员宣讲。在推进“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教育中,结合公司实际编写宣讲提纲,由公司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包保联系点,为广干部职工讲形势、明事理,在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宣讲的基础上,开展科室干部专题宣讲、基层干部覆盖宣讲。七一前夕,班子成员深入联系点带头上党课。截止9月底,共为各党(总)支部做辅导报告等24场,形成了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落实制度,坚守纪律红线。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紧紧盯住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款旅游等多发、易发问题不反弹,坚持抓住重大“节”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严防“节日病”。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小抓早,预防违规违纪现象发生。认真落实《安李公司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对新提级、提职人员进行廉政谈话教育,今年以来,开展廉政谈话共计12人次。加大对信访件的调查,做到每件必查,一查到底,违纪必究,让职工共同监督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公司范围内大力营造“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良好氛围。

四是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提升。利用日常检查、月度抽查、季度考核等时机,采取听取汇报、查阅台帐、党员座谈等方式,加大党支部工作检查力度。组织党支部书记对基础工作强、党建标准高的先进党支部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交流支部优秀做法和先进经验;前两个季度考核中,对基础扎实、亮点鲜明的6个党支部进行了奖励,对安全基础不稳、组织作用发挥不好、干部履职不到位、党建基础工作薄弱的2个党支部定为差点单位,由党群办专门人员进行包保督导,集中力量进行帮教整改。

第2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一、以转型和发展为重点,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以实现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为目标,积极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推动人口计生网络的服务转型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

(一)大力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在重新明确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的定位和功能、拓展机构职能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本市区县和社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市人口计生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上海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目前全市18个区县中已有17个区县人口计生指导中心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完成了更名,70%以上的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基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延伸人口计生公共服务

在加强人口计生系统自身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市和各区县人口计生部门拓宽视野,整合社区资源,多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立计划生育行政事务一门式服务窗口,在区县婚姻登记处设立人口计生咨询服务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在社区文化中心设立婴幼儿早期行为启蒙教育点,在流动人口集居点设立计生咨询服务点,在学校和社区设立服务青少年的“亲青服务室”等。目前,上海市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1+X”模式,“1”就是人口计生系统自身的公共服务网络,“X”就是联合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的与人口计生相关的公共服务。

(三)推动实现“三个转变”

上海在构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积极适应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政策协调、部门联动、资源整合、运转高效和规范有序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制和机制,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服务对象由户籍人口为主向覆盖实有人口转变,重点关注、研究和解决来沪流动人口、市内人户分离人口、青少年和未婚人群以及日渐突出的老龄群体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问题;二是服务内容由人口控制为主向人口计生综合服务转变,重点强化优生优育、权益保障、生育关怀、生殖健康、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服务等服务工作;三是服务方式由人口计生部门提供为主向政府主导、部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转变。由于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从而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深受群众欢迎。

二、夯实基础,稳定基层机构,大力推进能力建设

(一)高层倡导,保持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稳定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特大型城市,在长期低生育率和负增长的情况下,基层人口计生队伍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人口计生委加强高层倡导,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情况,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09年4月7日,韩正市长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项研究”、“五个推进”、“三项保障”的工作要求;赵雯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2009年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保持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稳定,加大财政投入经费保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重点。

(二)市人口计生委“三定”得到加强

今年,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三定”规定中,市人口计生委职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保持内设机构数和人员编制数稳定的基础上,增加了2名局级领导职数,内设机构中信息中心更名为信息化管理处,流动人口管理处更名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处,规划统计处更名为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处更名为科学技术服务处,同时增挂家庭计划指导处牌子。

(三)以购买服务形式,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市和区、县人口计生委积极争取公共财政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途径,向社会招聘人口计生工作者。如:市人口计生委开通的“上海12356阳光计生咨询、研究和综合服务热线平台”,由市财政局拨出专项经费,招聘了包括研究生在内的7名专职工作人员。各区县人口计生委联合区财政局拨出专项经费,公开招聘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备医学、法律、计算机等相关学历背景的社会人才,专职从事社区人口计生工作。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能力

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加强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设,层层落实培训工作责任制,市人口计生委举办村居委人口计生干部专业知识培训的示范班和各种业务知识区县师资培训班;邀请高层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组织机关青年骨干报考人事司和吉林大学联合举办的研究生班;组织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参加0~3岁启蒙教育国际培训项目和考察等。拓宽了人口计生系统干部的视野,提升了各级人口计生干部的能力水平。

三、以人口计生社工和生殖健康咨询师为突破口,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

认真落实《上海市“十一五”和20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中长期规划》中阶段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加强调研指导,推动职业化建设“提质提速”

一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今年以来,市人口计生委领导开展了多次队伍职业化建设专题调研,与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人口计生干部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和掌握职业化队伍建设推进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推动和指导试点区县职业化建设工作。二是开展上海市社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岗位设置情况调查研究。调查分析显示:全市现有包括人口信息采集、人口计生事务受理、人口计生协管、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家庭计划指导、科学育儿指导等10类社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岗位,主要分布在乡镇(街道)政府及下属人口计生机构。目前,市人口计生委正在根据前期基层调研和公共服务岗位调查结果,制定以购买服务形式,加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基层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二)继续推进人口计生社工队伍建设

随着本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政策的不断完善、早期教育和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等民心工程的不断深入,社工、早教、生殖健康咨询等专业队伍应运而生。其中社工队伍建设比较迅速,全市各区县人口计生社工形态主要有三种:一是社区社工组织。如:静安区现有的73个社区事务所,配有73名计划生育社工;卢湾区74个居委会配有78名人口计生专兼职社工。二是开发社工项目,购买专业服务。如:浦东新区成立了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人口计生社工专委会,开发了“家有新生”、“孕妈妈关爱”、“外来不寂寞”、“未婚青年意外妊娠心理疏导”和“蓓蕾关爱计划”等5个计生社工项目,以政府购买、“项目委托”等形式,由社工事务所或招聘专业社工承担人口计生专项服务。三是向社会招聘人口计生专职社工。如:松江区人口计生委和区民政局联合向社会公开招聘镇级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社工,合格者派遣到街道、镇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工作,并较好地解决了社工的待遇、职业化培训等问题。

第3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 执政基础

一、隆德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隆德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境内“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的六盘山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横跨宁夏、陕西、甘肃三省区,逶迤200余公里,不仅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而且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了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时值仲秋,云淡天高,毛主席登临山巅,目穷千里,心潮逐浪,随吟出咏怀之作《长征谣》,后经八次修改即成气吞山河的壮丽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瘠薄,十年九旱,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是国家在西海固地区的重点扶贫县,全县有13个乡镇,127个行政村,人口18.8万人,农村党支部127个,农村党员6603名。生活在这里的回汉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固原市的领导下,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隆德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增长27.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20万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2475元,增长13.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150元,增长1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9‰。WWW.133229.cOm

二、隆德县农村党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发展党员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受物质利益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一切向钱看等观念滋生蔓延。加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第二,农村实用人才少,培养后备干部难。农村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外流。具体表现在: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不良思想和陈风旧习滋生,农村教育水平不高,部分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农村医务人员严重短缺,农民群众看病就医难。一些村干部感到没有政治前途,经济上没有保障,导致工作内动力不够。

第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实行生产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后,村委会没有留机动地,由于村集体没有加工企业,大部分农村处于边远山区,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村级组织无经济实体,没有资金收入来源,形成了很多“空壳村”。农民迫切要求改变村庄道路,人畜饮水、改厕、改水、改灶,治理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但苦于资金短缺,无法集资建设农村基层设施及公益事业。

第四,农村基层规章制度落实难。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处理好农村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关系,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比较严重。在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想的办法不多,有的对“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党员的政治权利保障不到位,对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到位。

第五,农民增收难。六盘山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党员以及群众科技文化知识欠缺,致富路径狭窄,增加农民收入难,致富本领少,导致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谋生计。

2.原因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增加农民收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但是,人是有趋利的本性,以人为本,不得不考虑人的基本的合理要求,如果不改变原有的机制和政策,人才就不会到农村施展才华。只有解决了机制障碍,为人才搭建政治上,经济上的平台和利益保障机制,不管是人才还是农民自己,都会想方设法改变基础设施,改变无钱办事难,村官难选等问题。

三、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五点建议

第一,建设一支好班子。隆德县完善了农村干部培养选拔机制,通过“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上级党委委派等方式逐步打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界限,优先选拔那些群众威信高,能力强,有一定经营头脑并愿意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作为支部书记候选人,优先从村干部中选拔考录公务员,选聘高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第二,培养一支好队伍。把培养一支好队伍作为壮大党员队伍,强根培基,执政为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特别强调: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干事,作风上过的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是德才兼备和干部“四化”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切实把农村懂经营会管理思想过硬,群众公认和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村级两委班子中来。

第三,走出一条好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政策上“引导”,技术上“帮扶”,措施上“促活”。把科技兴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科技能手要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同时通过党员联系户,争优创先等活动,帮助贫困户共同富裕。

第四,完善一套好的制度。完善一套好的制度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村“两委会”工作责任制,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特别是财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根据国家法律,制定村民自制章程,村规民约。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改善村干部养老、奖励、体检等制度,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第五,培育一套好的方法。把培育一套好的教育方法作为增强群众基础,激发干部活力的有效途径来抓。有条件的地方,对党员进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文化知识教育,商品经济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农广校、农函大、县党校为依托,充分利用媒体、函授党校、短期培训班和职业技术学校等途径和方法,对村支部书记和年轻后备干部进行学历教育。也可以依托党校、农牧局、农职业学校为基地,新编一些乡土教材,使他们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大力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使他们在农村致富中起带头示范作用,为培养一批高素质基层干部,将能人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基层党员干部。

第4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一、创新背景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人才战略,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部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市,2010年,省人口计生委实施“金人工程”。在此背景下,我市创新机制,不断推进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人口计生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创新做法

1. 创新保障机制,提高人员待遇。一是区划调整不减编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员编制做到“足额全保”,区划调整后,21个乡镇经合并剩下16个。按照规定,每个乡镇只能设一名计生助理。由于过去计生助理都是计生专线上业务精、能力强的公务员担任,市人口计生委建议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对合并后不再担任计生助理的同志继续留任,享受计生助理待遇。同时,保全乡(镇、街道)计生事业编制,对乡(镇、街道)计划生育事业编制一个不减,仍保全所有编制。遇有退休空编的,采取考试录用的办法填编,确保人口计生系统人员全、力量足。二是乡级人员财政保障。市编委在《关于同意调整乡(镇)计生(中心)服务站经费渠道的批复》中明确规定,乡镇计生服务站由原来的差额拨款单位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保障,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此外,所有临时聘用人员均按照事业编制人员标准发放、调整工资,保证计生事业有人愿意做、乐意做。 三是村级专干发放津贴。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计生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村级计生员除享受村正职干部80%工资报酬待遇外,多数乡(镇)又增补每人每月岗位津贴100元以上。去年起,全市统一将所有村(居)委会计生专职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村级计生专干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 创新管理机制,改善队伍结构。一是人员准入机制。通过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空岗人员。对各岗各类人员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和“凡进必考”的原则,做到出口畅通,能下能出。二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使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年龄、文化、专业和性别结构趋向合理;全面推行了事业单位聘用制;聘用人员与聘用单位签订合同,同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按照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标准公开选聘村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三是人才激励机制。以创建泰州市“三十佳”、市“五十佳”基层站所为载体,积极创建“双型系统”。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中,新街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泰州市百佳基层站所”,我市3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市四十佳基层站所”,两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市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3. 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教育培训观念,把能力培养贯穿于计生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以有限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二是进一步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将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计生干部教育培训中来。三是进一步改变培训方法。把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比重,努力提高计生干部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市开展“一证五师”培训,举办了卫技人员学历补偿教育和科技大练兵活动。截至目前,全市人口计生系统统计人员全部取得从业资格,取得生殖健康咨询师、社工师人员数及比率均位居全泰州市第一。

第5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姚志平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各部门机关党委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为主线,扎实开展《条例》检查、全面进行机关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有了新成效;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作风建设有了新气象;紧盯基础环节抓好试点工作、深入总结工作经验,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增强;广泛开展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履职能力,队伍建设有了新进展。

姚志平强调,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是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启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组织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落实《中央国家机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方案》为抓手,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功能、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大制度执行力度,统筹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为“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姚志平要求,要树立创新为先、协调为重、绿色为基、开放为要、共享为本的理念,以创新增强基层组织的原动力,以协调强化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以绿色孕育基层组织的生命力,以开放增强基层组织的吸引力,以共享彰显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提升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的理论先导,作为提升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实践指南,把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情况作为评价党员干部的指挥棒,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断开创机关党建新局面。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主线不变,切实抓好2016年的重点工作:一是把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精心组织安排,抓实抓紧;二是抓好《从严治党实施方案》有关制度办法的细化,切实发挥好机关党委的职能作用;三是抓好严格组织生活、党员到社区报到、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工作的深化,努力探索方法、形成经验;四是在推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作用,开展机关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加强“两委”书记队伍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下足功夫、抓出实效。

第6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基层基础警务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只有抓好基层基础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派出所工作,公安工作才能有作为、有突破、有希望。结合当前武安市派出所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必须从全警视域明晰派出所的地位,切实增强做好派出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集打、防、管、控、服于一体,是维护稳定的第一战线、联系群众的第一窗口、预防犯罪的第一屏障。

(一)其业务是公安机关履职维稳的“最大主业”。公安机关的大部分业务,最终切入点和落脚点都在派出所。派出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公安机关对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不断增强,各类新兴组织大量涌现,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给处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前沿的派出所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公安机关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派出所业务是公安工作最大主业”的理念,大力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建设,确保派出所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其身份是代表公安形象的“最大主角”。派出所民警每天都接触群众、面对群众、联系群众,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执法活动都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处于特殊的位置、具有特殊的优势。可以说,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直接与群众沟通的“最大主角”。派出所工作的成效,除了其自身的能力素质外,关键还要看其背后的支撑力强不强。上级机关要多为派出所服务,多一点帮助,少一点干扰。机关警种、部门要千方百计在业务、信息、技术、文化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切实纠正“单纯下任务、定指标、忙考核”的现象。只有突出派出所“最大主角”的地位,切实增强派出所实力,才能确保各项公安工作取得实效。

(三)其队伍是创新发展公安工作的“最大主体”。派出所警力原则上应占全部警力的40%以上,如果算上辅警、文员,数量会更多。无论是推进“三项建设”,还是创新社会管理,派出所都是最重要的平台和执行主体。如果不能牢牢抓住派出所这个执行的“最大主体”,那么上级的理念再先进、部署再及时、措施再有力,各项工作也不可能很好地落到实处。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派出所掌握第一手信息数据和民情民意的前沿性,及时听取派出所的合理意见、建议,不断修正完善决策部署,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富有实效,只有充分尊重、肯定和鼓励派出所的首创精神,公安工作才能不断发展创新。

二、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必须围绕派出所的功能定位,着力加强派出所基础业务建设

派出所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内容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一)完善实战型的信息化主导警务机制。在推进公安信息化进程中,派出所始终是源头、是基础、是关键。没有派出所工作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公安机关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警综平台应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各类数据采集、录入、分析、研判工作,确保数据质量全面、准确、鲜活。通过信息系统的整合、关联、比对、碰撞,为精确打击、严密防范提供有力支撑。顺应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依托信息化建设成果,积极推进“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建设,及时掌握网上社情民意,及时发现社区网民反映的治安问题及各类涉稳苗头信息,网上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实现网上网下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补,深入探索警民沟通互动的新途径。

(二)完善务实型的社区农村警务机制。社区和农村警务是公安机关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社区和驻村民警是公安机关从事治安防范管理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公安机关要结合实际,科学布建、高效利用社区和农村警务室。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将警务室由原来“一区一警、一警多能、责任到人”的模式,改为“一警为主、多警联动、责任到人、多项服务”的工作模式,坚决杜绝“有室无警”的问题,切实提高民警的“管事率”和群众的“见警率”。坚持工作在警务区、驻脚点在警务室、着眼点在群众中的原则,全面推行派出所领导联系警务室制度,派出所每位领导每周要有1天在警务室工作,机关民警、交警、消防民警等要定期到指定的警务室与社区民警一起为社区群众提供多种途径、多种项目的服务。真正把警务室建成最小综合实战单元,使社区和驻村民警切实担负起搜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强化治安防控的协调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宣传政策法律的宣讲员、提供便民服务的服务员的“五大员”职责。

(三)完善服务型的实有人口管理机制。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全市公安机关要把实有人口管理作为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核心,加强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全面、准确掌握人口基本情况。加强重点人口、特殊人群的帮教管控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列管率和管控率,坚决防止发生漏管失控问题。紧紧抓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有利契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牵头、部门联动、依托社区、齐抓共管”的原则,各派出所要与基层组织和辖区单位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

业管人”有机结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做好社会治安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多元型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职能防控与社会防控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方面的社会治安资源,激发广大群众参与防控工作的热情。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充实壮大协警员、治安员、联防队员等治安辅助力量队伍,切实把社区“三老”人员调动起来,利用群防群治力量协助公安机关参与巡逻防控工作,有效缓解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确保派出所民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基层基础工作中去。把巡访、巡查、巡逻“三巡”作为派出所民警的主要勤务方式,在巡访中收集情报信息,在巡查中发现治安问题,在巡逻中及时处置警情,近距离防控违法犯罪,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以“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强对危险物品、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强化出城卡点建设和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立辖区社会治安预警防控机制,定期排查整治辖区内治安乱点区域和突出问题,及时消除治安隐患。积极依靠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将影响稳定的苗头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广泛收集各类社情民意和违法犯罪线索,着力提高对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和重大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预警能力。

(五)完善主动型的警务勤务机制。全市公安机关要坚持打、防、管、建、控多措并举,完善符合派出所实战化要求、提高社会面管控能力的警务机制和勤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盲区,消除治安隐患。推行“多警合一”、“警治联勤”、“流动警务”等警务模式,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让民警从“坐等报警”转变到主动出击、现场管控。在警力较少、治安相对平稳的派出所,可实行一人多岗、一警多能的警务模式。各派出所要从辖区治安情况出发,根据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主副班工作制,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切实把有限的警力投向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便民服务时段,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通过完善和改革派出所警务勤务机制,实现对社会治安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控。

三、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必须在警力、装备、经费、待遇、导向等方面强化保障,为派出所工作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推动警力下沉,实现警务工作前移。按照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的原则,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民警到派出所工作。凡是新录用的民警,应先充实派出所或到派出所工作锻炼。在警力配置上,能充实的要最大限度的充实,消灭空白责任区;能回聘的老同志,应尽最大的热情回聘,给一定的待遇。回聘后在4个岗位发挥他们的作用,即做暂寄住人口的专管民警、做防火工作的专管民警、做驻校驻企警务室的联络员、做人民调解员;能稳定的最大限度地稳定,在派出所工作不满三年的原则上不予调动,调动时也应先进后出,不先补充不调动,能借助社会力量的要最大限度的借助社会力量。

(二)切实解决派出所存在的实际困难。要为派出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能只下任务,不搞服务。竭尽所能为派出所工作和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真正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获得重视和支持,使派出所长全部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有条件的应担任乡镇(街道)副职,努力解决好派出所长高配和民警的职级待遇等问题。加大对贫困地区派出所办公用房、装备经费的配套专项补助,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武器、警械和防护装备,改善民警的工作、生活环境。关心爱护基层民警,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实实在在地为民警解决一些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对派出所工作的指导。公安机关各部门、警种都要关心支持派出所工作,在警力、经费、装备、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为派出所工作和建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应尽可能地为派出所减负,避免政出多门,滥下指标,使派出所疲于应付。加强业务指导,特别是户政(治安)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派出所治安管理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使派出所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做好工作。

第7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某某局认真贯彻上级各项部署,坚持全面贯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要求,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核心任务,以强化组织建设、思想教育、制度规范、党员管理和作风整顿为依托,着力部署党建工作稳步运行,使党建工作“实”起来、“严”起来、“活”起来,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真正扛在肩上、落在行上。

一、夯实组织基础建设,当好稳步运行“火车头”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促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层层传导压力。二是做好换届工作。严格按照章程、条例和程序,对9个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党务干部配备齐全,为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奠定基础。三是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肩挑,把抓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中,将党务与税收业务相结合,提高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严肃党内生活。严格组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认真贯彻“团结—批评—团结”公式,领导干部带头坚持谈心谈话,坦诚相见、直面问题;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引导党员查找自身差距,不断改进提高,确保评出公正、评出压力、评出动力。

二、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打造稳步运行“新引擎”

坚持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是中心组率先垂范。领导班子带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截至9月底,我局中心组集体学习11次,坚持读原著、悟原理,深刻把握系列重要讲话中贯穿的理想信念,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学以致用,为全局党员干部学习做出表率,每个支部均竞相开展集体学习。二是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多样化。在政治学习既有“规定动作”基础上,推动“自选动作”丰富化。邀请某某县委党校老师进行“四个意识”主体宣讲,鼓励党员干部撰写学习体会,“政工之窗”网页进行互动交流。国庆前夕,李存局长带领党员干部参观李大钊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事迹陈展,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鼓舞大家继承发扬“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三是灵活利用“互联网+党建”。利用河北干部网络学院坚持在线自学,除必修课外,在选修课中选取政治理论、党性修养类课程。同时,通过“学习微平台”“河北学习”“唐山先锋”“唐山地税微党建”“某某组工”等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理论自学,打破了党建学习的时空限制。

三、严格制度规范标准,开动稳步运行“高铁组”

一是执行和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在认真落实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施“强基工作”建设的指导意见》基础上,全面整理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八项基本制度,从责任主体、内容程序、运行保障等方面对基层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明确新要求,各支部通过清单制、条目式将业务工作具体化,实现党建与税收业务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二是打造基层组织制度“升级版”。主动邀请某某县委组织部、市局机关党委对我局制度清单规范进行全面检查指导,确保各项制度标准对得齐、措施行得实、目标抓得准。三是以制度增添工作动力。严把考勤制度,以科室为单位每日如实填写考勤表,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严把工作状态,不推逶扯皮,不敷衍塞责,不散漫萎靡。严把行为规范,使用文明用语,热情耐心接待。严把服务质量,征收分局党支部打造“微笑服务明星”品牌,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稽查局党支部打造“勇当稽查先锋”品牌,不断提升稽查震慑力;管理分局支部深入开展“上门服务,为企业排忧”活动,不断提升强征管、防流失能力。

四、拓宽党员管理平台,铺设稳步运行“多轨道”

一是加大党建工作投入。我局今年投入3万元,按照 “六有”标准,重新改造党建活动室、读书长廊,制作党建展板,将党员权利与义务、党内基本制度、某某地税党建活动历史等内容渗透到每一角落,展示机关党建工作亮点、突出特色、成效经验,有效发挥机关党建活动阵地教育引导作用。二是构建党员生活“红色网络”。为增强党员组织生活庄重感和仪式感,利用局网页开设“两学一做”专栏,通过微信平台开设“某某地税”党建群,及时上传各类党建制度、工作动态、心得体会,共计80余篇,充分发挥了学习交流、管理党员、电化教育和服务咨询等综合作用,打造了“永不下课”的党建“前沿阵地”。三是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丰富组织生活。开展了趣味运动会、“为党旗增辉,为地税添彩”主体演讲比赛、“迎七一暨两学一做”党建知识竞赛、复退军人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抗战全面爆发图片展等活动,实现了党员素质建设与地税文化建设的交错融合。

五、作风整顿落地生根,拉动稳步运行“鸣响笛”

第8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了解和掌握“五大党建工程”各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夯实基层党建基础,9月下旬,区委组织部分别派出×个督导组和×个考核组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导考核。督导组采取单位自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全区×个区属党(工)委、×个社区、×个机关单位、×个学校,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党建各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发现问题、挖掘经验、督促整改。现将督导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

从督导情况来看,各单位能够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学习方案、学习计划,认真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全区深入开展“亮身份、当先锋”活动,通过党员配戴党徽、亮明身份、做出承诺等具体措施,全区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提升。×××组织编印了《××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学习资料汇编》,印发给办事处所属党员。×××召开“×年党建、志愿者总结表彰暨下半年工作部署会”,表彰先进基层先进支部、党员,充分调动了辖区党员和志愿者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区在“固定组织生活日”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让大家都走上讲台,提升学习效果。××社区实行党员挂牌上岗制度。××社区在党员大会上为×位党员代表现场佩戴党徽。××公司全体党员一直坚持佩戴“共产党员胸牌”上岗,亮明身份,自觉接受监督,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组织生活形式不断创新。

区属各党(工)委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组织生活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利用已建成的区级示范性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组织党员开展党内组织生活的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各类资源,着力打造了×个不同类型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为丰富辖区党员组织生活形式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已有×余个基层党组织,×余名党员到区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开展学习教育。×依托办事处党员服务中心建成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依托“××展馆”建成红色型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依托×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建立公益型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科技园依托园区资源建成科技型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公司依托物流园区食品加工基地建立公益型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

(三)“大党委”建设不断深化。

近年来,各办事处党工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通过优化组织构架、强化区域联动、拓展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了协调议事、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和联抓联管机制,构建了“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建设共管、成效共评”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月底前,全区所有办事处和社区分别实现了“大工党委”和“大党委”全覆盖。×社区推行了“×+N”共建模式,与市文化宫、湖北路小学、金鑫珠宝等×家驻社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明确了承诺事项,实现了资源共享。×社区打造“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把辖区内家政、理发、餐饮等×家商业服务网点纳入服务圈,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优质、快捷得服务。×社区组织×医院、×中、××银行等单位在职党员,宣传家庭美德与防诈骗知识,开展免费义诊,赠送常用药品、组织文艺汇演等活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示范点建设亮点纷呈。

按照《关于在“××党建计划”巩固提升年实施“×”党建工程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办事处进一步加大对示范点建设的投入力度,上半年,累计投入×余万元对确定的党建示范点实施了再提升,目前,×社区、×社区、×社区、×协会、×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已改造提升完毕,×社区、×社区等改造提升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依托区位优势建立万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社区打造的以“×驿站”和“×服务联盟”为支撑的“1+3+5”联动便民服务平台。×社区创新党建特色品牌,打造“心灵社工”“阳光e家”特色服务。×社区推行的“七彩党建”服务模式。×二小建立“功能型党小组”,使党建工作与教学得到融合。

(五)基层基础建设持续加强。

今年以来,各单位在抓基层打基础上持续用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造提升社区服务环境,强化党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克服各种困难,经多方协调为×社区落实×余平方的新办公用房,并高标准进行打造,使往日的后进变成了示范社区。×投资×万余元在×社区建立×个“党群联络点”,将联络点标识牌、指引牌、服务职责、服务承诺统一规划上墙,做到服务制度明确、服务流程清晰,便于居民反映问题。×社区建设特色党建活动室,打造“阳光墙”“笑脸墙”“文化墙”“风貌墙”,展示党员群众活动风采。×社区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对党员活动室等党建阵地进行提升改造,为党员活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主要问题

(一)党建阵地建设不规范。

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见党建宣传内容及相关制度,办公环境较差,社区内物品摆放比较凌乱,党建活动阵地无法满足党员群众需求。×社区办公环境较差,会议室等杂物随意堆放,党建氛围不浓厚;×社区党建氛围不浓厚,社区整体环境有待提升;×社区因拆迁办公环境较差,门牌等标识不规范;×社区门口车辆停放较乱,社区居民出入不便,影响社区形象。×社区党建氛围不够浓厚,在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主题活动方面形式较为单一。×社区党建工作载体不够丰富,特色亮点不明显。×小学、×小学未见党建宣传内容。

(二)示范点建设推进不平衡。

大多社区党建示范点推进比较扎实,但“两新”组织、机关、学校示范点推进较为不力,成效不明显。×党建工作宣传氛围不浓厚,“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落实不完善,没有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创新活动载体,示范点亮点不突出。区直机关党建示范点中除卫健委已改造提升完毕以外,其他×个党建示范点推进力度不够;教育局×个党建示范点除×二小、英语学校有一定进展外,其他×个党建示范点还只是停留在谋划层面。

(三)“大党委”建设需进一步深化。

有的单位只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但社区“大党委”会议和党建联席会议没有按时召开,共驻共建活动开展不经常;有的社区只有在职党员进社区介绍信,到社区开展服务活动较少,记录不完善。×社区、×社区缺少“大党委”会议记录及共驻共建活动记录;×社区只有在职党员报到信,没有活动记录等资料;×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较少,记录不完善;×社区“大党委”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未上墙。

(四)“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

部分基层组织存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严格,会议记录不规范,内容混淆的问题;有的没有使用区委组织部统一配发的记录本;有的会议记录大部分是学习,缺少研究党建工作记录。×社区“三会一课”没有用区委组织部统一发放的记录本,记录不规范;×社区支委会和党员大会以学习记录为主,且记录内容不完整;×社区缺少党课记录,去年×月底的“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专题组织生活会未召开;×社区“三会一课”记录不规范,存在以日常工作代替支委会议的情况;×社区“三会一课”记录只有社区党委内容,所辖×个支部均没有“三会一课”记录;×社区缺少党课记录本,组织生活会都记录在党员大会记录本上;×物业“三会一课”记录不全,存在部分记录由电脑打印现象;×公司“三会一课”记录不规范,党课、固定组织生活日记录均在支委会活动记录本上,未分开记录;×公司没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记录缺失较多;政法委、×、×局等单位未按期召开“三会一课”,会议记录缺失较多。

(五)党费收缴、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

有的单位未按照区委组织部统一印制的党费收缴记录本进行记录;有的党费没有按月收缴,大多是按季度收缴;有的党费公示记录未留存。×××党费收缴记录不规范,只是在一张纸上简单登记党员缴费数额,十分不规范;×收缴党费收据单二联未按要求给社区;×社区民主评议党员程序不完整,缺少汇总结果;×社区党费收缴不规范,资料显示部分支部党费按照半年或一年收缴一次。×社区党费收缴不规范,按季度收缴;×社区未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标牌。

(六)党员发展、处置程序不规范。

党员培养发展记录不规范,有的接收预备党员没有严格按照票决方式进行;有的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入党志愿书等记录存在未按期填写、记录不规范得现象,有的处置不合格党员资料留存不完善。×××、×发展党员会议记录不规范,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入党志愿书等未按期填写;×、×党工委处置失联党员的社区会议记录、情况说明等存档文件及相关图文资料留存不完善;×社区缺少党员发展全程记录;×社区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相关会议内容单独记录,未在“三会一课”内容上体现。

(七)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没有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误写成“民主生活会”;有的“固定组织生活日”、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记录过于简单,缺少图文资料。×××只有×月份以来的“固定组织生活日”记录;×社区、×社区组织生活会缺少去年×月份党风党纪和×月底“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专题内容;×社区党总支部分支部组织生活会没有去年×月底“清新简约务本责实”等相关内容;宣传部、城建局、工信局、商务局等单位“固定组织生活日”开展不规范,记录不全;统战部、信访局、档案局、×局、物价办、审计局等单位没有固定组织生活日相关记录。

(八)基层党组织换届程序不规范。

有的基层党组织未按时换届,有的换届程序不规范,资料留存不完善,特别是机关党组织、学校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小学换届程序不规范、资料不完整;实验小学党组织未按期换届,对换届的相关要求不清楚;残联换届资料不完整,只有换届报告,缺少其他相关材料;×公司基层党支部换届程序不规范,党支部书记直接行政任命;×党支部、×未按期换届;×党支部换届资料不完整。

(九)两新台账更新不及时。

有的单位“两新”组织台账更新不及时,企业关闭或注销没有及时记录;“两新”党建指导员电话记录不规范;有的“两新”党指导员不知道有此项工作,作用发挥不到位。例如:ד两新”党建指导员电话全部为党政办办公电话;×有的党建指导员工作开展不经常,不知道自己所分包的企业。

(十)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有的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更换频繁,接手时间短,党务工作不熟练,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机关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大多没有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党务干事往往身兼数职,抓党建的时间、精力有限,影响了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整改方向和要求

(一)强化工作落实。

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时刻把抓基层党建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制度,开展好“固定组织生活日”和开放式组织生活,扎实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建强队伍、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细化整改台账。

以此次督导考核为契机,认真梳理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细化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对象、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坚持以上率下,深入到问题突出的党支部,通过解剖麻雀,研究对策出真招,切实将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抓在实处,抓出成效。对于本次督导没有涉及到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举一反三、严格查摆问题、积极主动认领,切实把问题找全找准找实,认真整改,确保督导考核工作取得实效。

(三)抓好教育培训。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关键是要执行好、落实好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依托全区各远程教育站点、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党建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持续加大对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整体水平。

第9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作;学科建设

党的十上,“主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1]高等艺术院校,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传播、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等方面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

2011年3月24日,艺术学正式从文学中独立出来升格为第十三个学科门类,使学科设置更加有利于满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艺术专门人才尤其是大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保障基础,为艺术学科的全面深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学术体制,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新形势下的艺术自觉和艺术自信。

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是文化大发展的基础,文化产品是精神产品,既有艺术的成分,又有导向性的引领作用。四川音乐学院注重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对人才培养做出准确定位,既重专业,又宽基础。力求在新形势下,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品德优、能力强、素质高、会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清形势,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实现艺术学科建设的跨越,我们高等艺术院校一定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力军。笔者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发展,对四川音乐学院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拙见。

1 四川音乐学院文化产业现状

川音从1939年创办至今已有75年校史,是目前全世界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高等艺术院校,有14000余人。拥有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美术设计学四个学科门类和四个门类的硕士点,117个专业方向,25个教学院系,拥有“五所四院四中心两基地”研究机构,综合发展特征明显。川音也是我国第一个申报艺术大学的高等艺术院校,已经省人民政府、审计专家和教育部专家验收通过,目前正在等待教育部的回应。

学院占地1200亩,在校生共计1.3万余人(不含独立学院),固定资产19亿元。拥有文献丰富的图书馆、校史馆、陈列馆和声像馆。学院有系统的研究机构“五所一室四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乐器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流行乐研究所、录音合成与计算机音乐实验室、作曲技术研究中心、音乐治疗研究中心、音乐教育研究中心、古琴艺术研究中心)。四个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藏羌文化研究院、钢琴艺术研究院、小提琴艺术研究院)。成立了四川音乐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四川省音乐文学学会。有正、副教授45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二级教授13人。汇集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研究能力的教授、博士、研究员科研队伍。

川音的文化产业在院地合作方面有:与雅安市、汶川县、北川等地震灾区的精神文明合作。例如,已创作了《羊角花开》《红樱桃》《汶川依然美丽》《尔玛姑娘》《请来汶川我的家》等原创歌曲。为了更好保护汶川县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羌族音乐文化的采集、整理、保护。我们将发挥高校的文化保护、教育培训、艺术实践、社会服务的功能。加强对羌族音乐推广、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意开发。已为雅安创作过《雨城》《芦山不哭》等原创作品,以后会加大力度与雅安市的文化艺术方面合作。加强与九寨沟县、松潘县、南江县、南部县、汶川县等地的文化和音乐合作,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为推动艺术服务社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找到切合点;进一步搞好成都市文化惠民活动,争取省市宣传、文化部门更多的文化惠民合作项目。在文化产业领域,川音已经积极地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前不久,川音又与锦江区文化馆进行合作,并在锦江文化中心五楼多功能厅举行了“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这标志着锦江区与川音的艺术人才交流合作正式拉开帷幕。同时,为此而举行的多项活动,如成都市锦江区领导干部业余艺术兴趣班,“我们的节日・清明”文化活动等等,都积极地促进了锦江区的文化艺术氛围。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这一实践基地将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文艺活动,提升市民的文艺修养。

川音文化产业在院校合作方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经艺术处和学生处的积极组织,学院交响乐团2011年1月――7月,先后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成都理工学院、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省邮电学院、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共计演出9场次,此次活动得到了所到高校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我们在活动中,始终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旨在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引领青年学生提高审美修养,提升精神境界为目的。真正地把艺术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地把高雅艺术带进了省内众多高校。

川音文化产业在院企合作方面:完善四川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东区音乐公园等艺术实践实训基地7个,拓展4个。进与中国移动无限音乐基地、万达演艺集团、云南机场集团、川威集团等企业的全面合作。为大学生艺术实践、创业、就业搭建良好平台,为川音尚美文化传播公司效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四川音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就业前景

这是众多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调研数据,各兄弟院校相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基本情况,且大部分学生毕业取向都选择留在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国内艺术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来说,其就业率大都在95%以上;其就业的行业与市场有:艺术博物馆(包括画廊)、音乐厅、交响乐队、演出公司、话剧组、顾问公司、雕刻艺术公司、电视台、电影制片公司等。但在目前的艺术管理体制中,某些机构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的需要;“艺术管理”分别挂靠在公共事业管理、美术学或音乐学这3个学科上,并且把各个院校中对于“艺术管理”的学科称谓作了罗列,说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基础。

3 四川音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

目前我院设有艺术管理系,专业方向有文化产业管理、公共艺术管理、文化事业管理、演艺策划与制造、文化创意产业等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强调音乐学理论用于公共文化产业管理或音乐文化产业管理的新型专业方向,是一个以专门培养应用型或实践型音乐学人才培养的专门学科。其专业指向突出了管理学强调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特征,是一门有别于传统音乐学强调理论研究的新兴学科。早在2003年,川音就设立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运用其掌握的现代管理及艺术专业知识,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和决策的基本能力。经过多年发展,此专业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和教育方案,并培养了众多的可以适应时代文化发展的人才,他们在走向社会后,相继进入了电视台,个类音乐厅,画廊以及大大小小的文化艺术机构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另外,我院积极推行校园学分制改革,注重应用性,将人才培养和人才指标体系相结合等特点。我院通过“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改革”、“实训实践改革”、“评价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学院学分制方案,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了人才培养的有序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然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川音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在举办许多面向公众,面向社会的文化艺术活动中,由于市民对于艺术院校“象牙塔”的惯性认识,使得这些活动在宣传推广中遇到瓶颈,坐在台下的依然是痴迷于古典音乐的乐迷,并没有吸引太多的市民前来参与,没有达到先前所预想的效果。而在专业教育上,学生往往缺乏在艺术活动中实践的机会。同时,课堂教育又往往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等等诸如此类“重理论轻实践”,“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常常出现,并且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一部分学生进入了社会后,并没有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4 对四川音乐学院文化产业的思考

第一,要强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高校在以先进文化和科技引领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时期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文化产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有效提升高校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需要创新理念,加大跨界合作。高校在横跨学界、业界、政界、国界合作的多条路径中要充分发挥效应,以整合各种力量,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创新文化的四项职能。”[2]

第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四川音乐学院在音乐、舞蹈、美术、流行音乐上的优势,与成都市政府、地市州政府合作,要加强到“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穷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多创作一些舞剧、歌剧、流行音乐剧目等,让大家有很多好剧欣赏。带动城市的文化品牌和产业发展。

第三,我们要与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人才共建。为他们提供所需文艺人才,为部分领导艺术素质讲座、干部艺术培训、文化系统从业人员艺术类继续教育、文艺沙龙、群众文化管理探索。培养文艺骨干艺术培训、市民文化艺术学校课程、街道文化艺术讲座。为街道群众文化辅导、调研。四川音乐学院提供音乐制作团队,利用录音棚致力于专业录音及音乐制作,为个人及驻区单位免费录制音乐作品。

第四,我们要与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作品共建。参与、扶持创作文艺类作品。创作或辅导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参加政府文艺活动,如演出、展览等,以市区为背景,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参加国家、省、市级文艺比赛。

第五,我们要与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活动共建。参与、扶持市区主办或承办各类文艺赛事。四川音乐学院协助成都市等政府拓展“春熙放歌”、“锦江之夜”、“社区文化节”、“锦江文艺沙龙”等文化活动品牌;川音协助成都市政府等承办国家、省、市级文艺赛事。例如,中国合唱节等。

尽管还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年以来,川音在文化产业上发展的决心和魄力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在学院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川音人定会巩固已有的成果,解决存在的难题,为整个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大繁荣贡献出重要的一份力量!今天的川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抢抓历史机遇、深化教育改革、明晰发展思路,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报告(节选)[Z].

[2] 易奇志.开展跨界合作 发挥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学术论坛,2012(01):215-218.

[3] 吴宓雯.向中国大学说不(序一)[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0.

[4]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李思雨,彭语良.传媒文化机构与高校合作的途径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

[6] 王晓阳,韩英军,张玲潇.唐山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9).

[7] 张永飞.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J].青春岁月,2011(14).

作者简介:凌洋(1973―),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处招生科副科长,研究方向:钢琴演奏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