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精选(九篇)

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

第1篇: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随着一声“轰”的巨响,眨眼间,我就来到了月球。这里的景色太不可思议了!月球上生机勃勃,各种不同的树木在月球上,给月球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月球的天空是无暇的,美丽的。再深吸一口气,感觉神清气爽。

正当我观看月球美景而陶醉其中时,我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问这味道走去,进出一看原来是一颗姿态优雅的桂花树,上面的一簇簇一朵挨着一朵,香味四溢这时,在桂树下,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姑娘,抱着玉兔在眺望地球。我心想:一定是嫦娥。我迫不及待的和她打了个招呼嫦娥见到了我,惊恐地问:“你是谁?你怎么来到这儿的?”我回答:“我来自地球,是人类的一员,我是来看望你的。”她显得神情非常激动。

这时,我拿一本折叠式电脑,送到嫦娥面前,并告诉她:“这是一台电脑,你可以用它和人们见面。”“真的吗?”她非常开心,直拉我的手。

嫦娥为了感谢我,邀请我到月宫里玩。在月宫里,我玩了许多地球上没有的东西。我也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其中,有一座山的风景迷人,但我记不清名字了。山上大片大片的树木覆盖了整个山脉,五彩斑斓的花草像星星一样,点缀了向天空一样广阔的树林。远处看起来,这座山就犹如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更高兴的是,我和嫦娥一起吃饭。吃完饭,嫦娥和我一起采花。月球上的花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我采了慢慢一篮子。

太阳慢慢落下,在橘红色的余晖映照下,周围的景色如仙境一般美丽迷人

第2篇: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走进飞船后,吃了一顿饭。“地点已到达,请下达命令。”飞船说道,“开舱,走时我叫你吧!”我摸了摸飞船的顶。我和众多教授和我走下飞船。

“哇,真美啊!”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走着走着,突然一位说:“我们几十年的心血最终还是没有白费啊!”“是啊!”我们其答。

走在月球那不平滑的地面上,总有想一飞冲顶的想法,可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没有去做冒险。走着走着我们“哇!!!太美了!!!!”的一声后以百米冲刺跑了过去,我们摸着那个白色的可爱东东。摸上去绵绵的,而且感到很舒服。突然一个微小的声音传出来,虽然听不懂但可以听到声音。然后我们拿出翻译机的超级版:翻译机器人(可以随意带着走的)。听了机器人的翻译后,我们才明白了原来是一直外星生物在这里造屋。正在我们讨论着这外来物的来历时。一个小小的东西以每秒10倍的速度扩大,10秒以后我看到了一个外来物的样子:大大的头,小小的身子,似没四肢又似有四肢的样子,那手一收一缩的样子真有趣。“不由为我的样子奇怪而感到神奇,其实你们也可以的。”“什么,我们也可以?”“是的,只要你们把骨头去掉,然后还得掌握身体的自我行动就可以了,不过这是很难的。”“你们跟我来。”外星人说。我们将信将疑得跟了去。

后来到了一个圆坑里,他念了十几句咒语我们便跑到了一个超大的实验室里。他给我们看了许多正在去骨的生物。那个外星人说:“在这些机子里去骨的人都可以和我一样,只不过他们刚开始不会特别的熟练,以后习惯就好了。”然后他又给我么你讲了他的来历:他们以前在另一个星系中,也就是在黑洞的另一边住着,可是有一天国王的两个儿子为了争王,就打了起来他们组织了几万人口他到了黑洞中就在月球住了下来。然后我们请教他为什么能变大变小,他说是有一种变大小手电筒能让无论什么都可以这样变化,这是因为一次意外而成功的。然后我们又问他那白色的绵绵的东东是什么,他回答:“是一种装粮食等东西的房子,那种房子可以把东西变小,变成它里面的容积那么大,而其无论什么东西都会不断增多。”然后他又带我们去参观了一下他们的城市:高大雄伟的80层的高楼都只算低等的。而那些看起来不是特别高的楼确是最高科技的。他告诉我们那些低的楼其实只是降低了,而且有的还是超级楼房,他们能让人进去后就缩小很厉害的。

一看表,都10点了。我们给那外星人说我们必须回去了后,他说:“等等,我去去就来。”他来以后,拿了一个黑色的袋子。他说:“这里装满了我们的许多发明,你们好好珍惜的用和探究其中的奥秘,这一边的东西大多都有说明哦!”他把我们送出去后,给我们说了声再见就走了。在飞船上我们提高了速度。有一位说:“那个外星人给我说,他们的咒语在哪里都可以用,他给我说见我们是好人就给我说了他们的咒语是:‘我要去家乡’10遍,必须快速读。”我们大声欢呼:“我们地球人终于由外星朋友了。”

第3篇: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我的行动由无线电做指导,在月球上的行程由卫星监控。我必须时时刻刻与地球保持联系,即便是我迷失方向,也会顺利抵达人类的地球。

好大的月球,我们都知道,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黑黑的一大片让人感到很单调,很无聊,只想发脾气,看到脚下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一怒之下就一脚踢开,由于在月球上失重,我被自己的力掀翻,头朝地,头上戴的仪器被砸坏了,幸亏安全措施好,我没有受伤,可以继续前进,可是与地面无法联系,信号中断,仪器失灵。我害怕,恐慌,想到自己的未来应该有美好的生活,我不愿就这样无声无息白白死在月球上。

我想寻找能帮助我在月球上生存下来的物品。走了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有一个小孔,发出怪异的亮光,如果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我兴奋地走过去,用手砸了一下洞口,向里吹了一口气,还是没反应,往里面看却什么也看不见。这让我很迷茫,就拿了一块石头把洞口死死地堵住,可是过了一会,石头像火箭一样喷发出来,接着就冒出一阵烟气,烟气变成一个老头,我很好奇,就上去问他,他拿着一个类似地球上铁锨一样的东西,使劲地敲打着地面。我很有礼貌地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他是月球锅炉房的主任。我问他能否帮我生存下去,他看见像我这样的陌生面孔,就热情地带我去参观属于他们的世界。

当然,他首先带我去看的是锅炉房,我此时的心情可谓是好奇之极,随他进入他的领域。走进之后才知道,他与地球不同,燃烧出的火焰是七彩斑斓的,不同颜色的火焰有不同的用处,锅炉上面有无数的小孔,不同颜色的火焰会被吸入不同的小孔,完成它们的使命。接着老人讲述了月球的底部分为三个层部:第一兽物层,第二克隆层,第三是中央首脑层。

我的奇异旅程从此开始了。我在老者的引导下,走入了第一层,即兽物层,也可以叫军事防御层,何谓兽物层?这里全是叫不出名字、无规则形状可以形容的怪异大体形动物,他们的攻击力极强,以强壮的躯体与敌人火拼。还有多足兽,他们喷出绿色的毒汁,腐蚀敌人。突然一只三头五牙狗向我冲来,十分强悍,它是这里的头领,以其奔跑速度着名。它看见锅炉爷爷便十分温驯,看着我这位“外星人”不停地摇尾巴。

随后进入第二层———克隆层,这里的人长得和地球人一模一样,不过他们在说话时嘴里会喷出火焰,因为他们的鼻子需要大量的热量才能呼吸,不然就会紧缩在一起,窒息而死。他们吃的是液态或固态的化学物质,如硫单质、铁熔液等。可见月球上的矿物资源是他们最好的食品。

第4篇: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现在我宣布,‘邓老凉茶杯’嫦娥三号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正式启动!”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高亢激昂的话音刚落,仪式现场霎那间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随着新华网的现场直播以及其它媒体的报道和转载,全球亿万华人对中国首部月球车的关注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这股承载亿万炎黄子孙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网络民意越传越远、越聚越多,一些旅居海外的华人也通过不同方式提交了自己的命名建议。

至活动提名截止日,新华网、腾讯网征名活动专题页面的浏览量超过2300万次,主办方陆续收到的命名建议总数达到19.31万件,剔除重复提名后,有5.31万个名称建议。这仅是征名活动第一阶段头一个月的统计数据。

“遍布全球的网友贡献了近20万个名称为月球车壮行,这充分说明全社会都在关注着月球车征名,关注着中国探月工程。”征名活动主办方、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在初评会上说。这次的月球车征名活动,可以说已成为凝聚全球华人爱国热情的热点载体。

网上热火朝天 网下热情洋溢

我国将于今年12月实施“嫦娥三号”探月任务。“嫦娥三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主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并从着陆器中释放出月球车,进行我国首次月面巡视探测。这也是近40年以来,人类重返月球的首个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将历史性地实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九天揽月的梦想。

“这一梦想的实现,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来自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的网友刘伟因为第一个贡献“寻梦号”建议,并在网友投票和专家终评中成功入选而获得了亲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摩“嫦娥三号”任务发射的机会。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从新华网的预热稿件中获悉将于9月25日启动我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自己就开始默默琢磨,到25日新华网征名活动专题一推出,他就在第一时间提交了“寻梦号”的建议名称方案,“从飞行距离380公里的载人航天,到飞行距离38万公里的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事业成就辉煌,中华五千年的飞天梦正在实现!”

像刘伟这样积极踊跃参与的网友遍布全球。在每天抽取的50位幸运网友中,还有包括美国、法国等地的网友,每人都幸运地获得了一箱“邓老凉茶”奖励。除众多网上提交的建议方案外,一些朋友还通过书信、传真、电话等方式为月球车征名贡献智慧。

山西省吕梁市贺昌中学学生杜春雷,打算给月球车取名叫“月桂一号”。在写给“可敬可佩的航天人叔叔阿姨”的信中,杜春雷说,“希望中国的航天和探月事业可以像月桂树一样生生不息,并且随着‘月桂二号’、‘月桂三号’等后续探月工程的不断实施,我们能在月球上‘种植’一片‘桂树林’”。

某部退休干部腾云来信说,为月球车征名意义重大,是一次正能量的广泛传播。她认为,我国探月工程又名“嫦娥工程”,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嫦娥是和玉兔相伴的,在文学创作中也常把玉兔作为月亮的代名词,如成语“金乌玉兔”。因此,把“嫦娥”卫星携带的月球车取名为“玉兔”最为恰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对月球车来说也很形象。从世界文化来看,在许多国家的童话和神话传说中,小兔往往是可爱、机敏、友善、以弱胜强的代表。

湖北省当阳市玉阳办事处望城村五组的陈继忠,通过信件表达了对中国探月工程的支持以及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自豪:“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管是原子弹爆炸成功、航空母舰下水,还是卫星发射升天,我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次月球车又要登陆月球,更让我兴奋泪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来自江苏建湖的残疾人朋友游翔也写信表示,作为残疾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崇拜一直激励、鼓舞着他顽强乐观地生活。今后,他希望能义务地参加到今后探月工程的宣传语、标识、歌曲等创作中来。

来自上海的顾根林、潘双戟、陆贞雄,湖南长沙的文献忠,北京北达资源中学的学生刘凡义等各行各业群众写来信件,多位身居海外的华人给征名活动主办方打来电话,表示对活动的关心与支持。

汇聚民意民智 激发爱国热情

“我们真的没想到网民这么踊跃,实在没想到!”征名活动承办方之一、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兴利连连感叹说。征名活动组委会用A4纸打印出来的名称方案有厚厚两大本,名称说明超过一千万字,仅专家初评就花了整整一天。

10月26日,来自社会各界的14位评审委员,分别从文化内涵、航天事业、民族特色、创意性等角度,对提交的命名方案进行了评审。在经过多轮投票后,最终选出“玉兔”、“探索”、“揽月”、“钱学森”、“追梦”、“寻梦”、“追月”、“梦想”、“使命”、“前进”等10个名称,进入为期一周的网友投票。

投票阶段,广大网友热情踊跃依然。原定6天的投票时间在网友要求下延长了4天,总计收到有效投票3445248张。在11月12日举行的终评会上,专家们又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评委评分与公众投票加权计算的方式,取前三名评选出“玉兔”、“揽月”、“寻梦”三个名称方案报批。

2013年11月26日,国家国防科工局举行新闻会,正式宣布中国首部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

此次征名活动的官方媒体之一、新华网副总编杨新华说,“这次征名活动让正在为强国梦努力奋斗的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国内国外、无论生活在城市和乡村,都有机会借助新媒体平台参与一场头脑风暴,汇聚民意民智,汇聚爱国力量,共同感知和见证我们与月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评审专家们认为,从征集到的作品名称看,很多的参与者都是按照征名活动要求,查阅资料、引经据典、深思熟虑、充分酝酿后提出了自己对中国首部月球车命名的建议。提交的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饱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在征集的作品中,有大量与中华民族流传千百年神话故事有关的名称,也有很多反映中国历史上著名科技、文化名人的名字,提交者还为这些名称作了精心的解读和阐释。

二是饱含着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丰富情感。有网友认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几代中国人的努力,所以月球车的名字也该与他们相关。有网友建议月球车命名“钱学森”号,因为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这样命名有缅怀先辈和继往开来的意义。

三是饱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有的网友在作品描述中表示,“嫦娥三号”及其月球车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既是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九天揽月”的梦想,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网友提议了“梦想”号、“追梦”号、“逐梦”号、“圆梦”号、“中国梦”号、“逐梦龙”号等名称。

“我们感到,通过这次嫦娥三号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对国家科技进步的关心,体现了他们对祖国日渐强大的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征名活动协办方、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李金铎这样评价道。

“玉兔号”命名理由与名称内涵

在征名活动的作品提交阶段,提名“玉兔号”的作者共计11246人次;经过入围初审评委两轮投票,“玉兔号”进入前十名并提交网上投票;在网上投票阶段,“玉兔号”获得有效票649956张;再经过评委终审以后,“玉兔号”获评委全票通过上报。

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嫦娥”当年就是怀抱玉兔奔月的。为嫦娥三号月球车命名“玉兔号”,既反映了民意,又可以为广大群众接受,也便于记忆和传播。同时,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体现了嫦娥三号月球车“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特性。另外,从世界文化来看,在安徒生、格林童话中,小兔子都被描写得很可爱、机敏和友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还把小兔子视为新生命的创造者,成为复活节的象征。总之,将嫦娥三号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易于被西方文化所接受。

网友们的一些提名

中国首辆月球车征名活动吸引了海内外网友的关注,网友用各种奇思妙想“装点”这位“使者”。这些方案既庄重又不失活泼,既有内涵又不乏幽默,充分体现了网友的热情与智慧。

内涵版

“炎黄使者”号 月球车是为炎黄子孙实现登月梦而踏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告诉世界,我们有能力在太空实现突破。

“圆梦一号” 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次月球车发射,圆了华夏儿女探索宇宙奥秘的梦想。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希望在探月工程的道路上一次次“圆梦”。

神话版

“鲲鹏”号 “鲲鹏”号取义“扶摇上九天”揽月,并寓意开展航天的决心意志。

“雏凤”号 曾在《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词中写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深海探测已由“蛟龙”号实现,作为太空探月的探测器,在名称上应与“蛟龙”遥相呼应,取名为“雏凤”。

“望舒”号 《楚辞 · 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望舒,月御也。”望舒是为月神驾车的仙人,作为月球车的名字再合适不过。

人物版

“太公望”号 太公,即姜子牙。以“太公望”作为中国第一个探月车的名字,期望他可以“降服各种神仙”,给本次探月活动带来好运。

“霞客”号 徐霞客,探险家,志在四方,不畏艰难。

“迈克尔 · 杰克逊”号 美国歌手,他的太空舞步也叫月球漫步,月球车也是用于在月球考察的,故而用“迈克尔 · 杰克逊”最为直观。

幽默版

“天蓬元帅”号 天蓬元帅因贪恋嫦娥美貌而被贬入凡间,屡屡希望重返天庭与嫦娥再次相遇,取名为“天蓬元帅”寓意热切想再次拜访月球,实行新的里程碑。

第5篇: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书写了人类在探月进程中辉煌的一笔。进入21世纪,曾经沉寂20多年的月球再度成为了各国瞩目的焦点。随着欧洲、印度、日本和中国接连宣布自己的探月计划,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月球热”。而这热度的背后除了满足人们对这个神秘星球的数千年认识的渴望之外,当然还有十足的科学理由。

研究宇宙和地球的最佳平台

科学家认为,通过利用月面上没有人为改造和破坏的某些本来面目研究月球,了解月球的成因、演变和构造等诸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地球的远古状态、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变,有助于搞清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对地球、太阳系以至整个宇宙起源和演变及其特性的认识,从中寻求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

开发月球是空前艰巨的事业,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这必然会带动诸如大推力火箭、巨型航天器、高速飞行、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加工自动化、精密仪器、遥感作业、通信、材料、建筑、能源等工程技术以及空间生物、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为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

据探测,月岩中含有地壳中的全部物质元素,约有60种矿藏。在月球岩土中,具有丰富的氧、铁、镁、钙、硅、钛、钠、钾、锰等物质,初步估计共含有8万亿吨铁。此外,月球上有丰富的能源,尤其是月球上的氦3,是地球上所没有的-核聚变反应的高效燃料。据估计,在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以达到100万—500万吨,能够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电量。

利用月球中转促进深空探测

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1/6,因此,航天器从月球上起飞,可大大节省能源。月岩土壤中氧占40%,可以就地生产推进剂和作为受控生态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的氧气来源。硅占20%,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太阳电池阵,其他金属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各种部件设备。还可以用月球做中转站,为过往的航天器进行检修和补充燃料。

第6篇: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格兰的港口城市南安普敦启程,开始了她的处女航。在接纳了法国瑟堡以及爱尔兰皇后镇的乘客后,这艘巨大的邮轮开始沿着既定的航线向西横跨大西洋,驶向美国的纽约。但,她永远也无法到达目的地了。在4月14日那个寒冷的冬夜,晚上11时4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撞上了一座巨大的冰山,第二天凌晨2时20分,她已经完全沉入了冰冷的海水之中。尽管有大约700人乘坐救生艇逃出生天,但仍有约1500名乘客和船员永远地长眠于冰冷的海水之下了。

今年是2012年,一百年前的事情并不仅仅是泰坦尼克号沉没。实际上,在1912年1月4日晚上,月亮处在距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这个现象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仔细地考察了这两个事件,看一看月亮对地球潮汐的作用是否会将这两个事件联系起来。

无月之夜

David Rubincam和David Rowlands在1993年第10期的《天空与望远镜》杂志(第79页)上曾经强调过月亮对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影响。他们写道:“入夜,瞭望员通常可以看到浮出水面的冰山产生的海浪。白色的浪花使得冰山很容易辨认。但是这个晚上,海面上没有凤,也没有海浪,邮轮附近的每一块浮冰周围几乎都没有水波,而且天上没有月亮。如果有月光……会让海上的泡沫、甚至冰山更容易被看到。”

船上的二副Charles H.Lightoller在接受英国政府调查时的证词也是一个明证。他被要求描述一下那天晚上的情形,“一开始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他这样说道。

船上的乘客Lawrence Beesley坐在救生艇上,他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一直注意着周围的情况,他也发现了天空中的一些异常。他在1912年出版的书《邮轮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中写道:

首先,当时的天气状况非同寻常。那是我曾见过的最美丽的夜晚之一:星星在没有一片云朵遮挡的天空上散发着璀璨的光,它们一簇簇地聚集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点缀在黑色天空背景上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灯光,似乎比夜空本身所应有的星星更密集繁多……即使在轮廓分明的水平线附近的低空,星星的光芒也丝毫不见减弱。

后来,在4月15日的黎明前不久,当Beesley看到一艘客轮向他靠近时,他意识到即将获救了。当他的救生艇驶向Carpathia号的时候,东方的天空已经开始变亮了:

后来,好像是为了让我们的幸运更为完满,黎明来临了。首先,东方出现了美丽但却微弱的晨曦,接着和煦的、金黄色的艳丽光芒从海平线下悄悄地升起来……后来一颗颗星星的光芒相继隐去,慢慢地,只余下一颗星还顽强地在海平线上闪烁着;在近一些的天边,一抹纤细而苍白的月牙出现于北方,刚好和海平线相接。

这里提到的“最后一颗星星”,事实上就是金星,正如Rubincam和Rowlands提到的那样。

1912年的月球近地点

在那个宿命的夜晚,如果有月光,那么泰坦尼克号上的瞭望员也许就能及时地发现冰山,从而避免那场碰撞惨剧的发生。但是在邮轮沉没那晚,月光的缺席仅仅是故事的一部分。在1912年春天,非同寻常的大量冰山进入了北大西洋航线区域,这可能缘于几个罕见的天文事件恰巧同时发生的影响,这就产生了与平常不一样的海洋潮汐。潮汐力在冰山进入泰坦尼克号航线的过程中起了推动作用吗?

这次罕见的天文因素联合作用,首先将涨潮和月球近地点潮联合在了一起。通常情况下,涨潮会在出现新月和满月时发生,当太阳、地球和月球连成一条直线时,来自太阳和月球的升潮汐力会共同作用,最终产生更强的潮汐效果。月球近地点大潮出现在月球绕地的椭圆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月球处在近地点),所以此时月球的升潮汐力也最大。如果月球处在近地点的时间接近新月或是满月,那么月球近地点涨潮将会非同一般地大。事实上,近地点涨潮并不是特别少见。只要月球处在近地点的时间与新月重合,其后6.5和7.5个阴历月,月球近地点都会处在满月附近。再过一段类似的时间间隔后,月球处于近地点的时间又会回到新月附近,如此周而复始。

但是一个更罕见的情况是,月球近地点大潮发生的同时,地球位于一年中的近日点附近(1月上旬),这时的地球最靠近太阳,而太阳的升潮汐力同样非常强大。这样的天文学巧合在1912年年初确确实实发生了:

地球近日点1912年1月3日

世界时10时44分

满月

1912年1月4日世界时13时29分

月球近地点1912年1月4日世界时13时35分

1912年1月的满月和月球近地点时刻只相差了6分钟,这次的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连线,再叠加上太阳的影响,使得1912年1月4日的月球近地点近到异乎寻常的356375千米;一般来说,月球近地点距离地球有363000千米左右。在那天(1912年1月4日),月球和太阳的总升潮汐力,比月球位于地月平均距离处时强了74%。

据我们所知,就职于美国国家海洋勘测局(后来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潮汐专家Fergus J.Wood是第一个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日期的人,他指出这个距离是从1600年到1999年之间最小的地月距离(《月球近地点大潮的重要地位》,1978年,第219页)。无独有偶,Roger Sinnott也曾提醒比利时天文学家Jean Meeus注意这个罕见的天文现象(《天空与望远镜》,1981年第8期,第110页),后来Meeus在他2002年出版的新书中又修正了计算结果,并扩大了年份范围。要找到一个比1912年月球近地点更近的地月距离,得向前追溯到公元796年(356366千米)或是后推到公元2257年(356371千米)。因此1912年1月4日的月球近地点,是1400多年以来月球最靠近地球的一次。

增强了冰山瓦解?

被洋流带动进入北大西洋航线的无数冰山,主要来源于格陵兰西部的冰川。当这些冻结的大冰块到达格陵兰海岸时,它们最终会碎裂开来(这个过程称为“崩解”)并漂浮在海面上成为冰山。特别是海岸线北部的冰川数量更巨,从Kane盆地上的Humboldt冰川一直延伸到Diskφ湾的Jakobshavn冰川。

为了解释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冰山在1912年春天进入了邮轮航线区域,《纽约时报》专访了美国海道测量办公室的科学家,并在同年5月5日刊登了相关的文章。这些专家们认为,前一年中北极圈的气候状况在这次的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于来自西格陵兰冰川的大量冰山的产生……北大西洋上看到的冰块主要是由于北极圈在上一年里经历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炎夏,接下来又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暖冬……这样的炎夏会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也许还会加速冰川运动,同时数量巨大的冰山的形成,伴随着在过去无数年里聚集在一起的冰山和结冰区域的解体,导致了比往年更多的冰山向南漂移。

很明显,Fergus Wood是第一个提出1912年月球近地点的极端天文现象可能在造成泰坦尼克号悲剧的冰山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在1995年的《海岸研究杂志》中,他认为,由于增强的潮汐力的作用,从Jakobshavn冰川延伸进入峡湾的冰山舌会上下弯曲。Wood认为“冰山崩解的频率在涨潮的时候会显著地增加”,他特别强调了由“1912年1月4日存在的天文环境引起的”海洋潮汐,这种环境“……又起源于它们高度集中的引力”,他总结说“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崩解进入公共海域的最可能的时间就是1912年1月4日”。

但是Wood也从他自己的观点中提出了一个问题:1月上旬的时候,Diskφ湾里崩解的冰山必须运动得非常快,才能赶得上在4月14日与泰坦尼克号在航线上相遇。Wood意识到“冰山很容易会被破坏、减速、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甚至在海岸上搁浅”,这些都会增加冰山在海里漂流的时间。这样他不得不假设1912年1月从格陵兰崩解下来的冰山“快速地、没受什么影响地朝着它们的目的地前进”,同时冰山也可能一直处于“最快速的运动状态之中”。

1938年版本的《包迪奇美国实用导航手册》对于所需的时间给出了一个大体的规律:“如果崩解下来的冰山马上漂浮进入海洋并向南运动,同时在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那么1200海里~1500海里的路程会花费4~5个月的时间……”从Diskφ湾到泰坦尼克号被撞地点的距离接近1640海里,这意味着一块冰山要在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一直向南运动五个半月。

要接受Wood的观点还得克服另一个困难,那就是冰山从崩解下来后就必须一直向南快速地运动。西格陵兰洋流通常会首先将冰山带向北方,然后在巴芬湾中逆时针运动好几个月,最后向南漂浮。在1962年的《包迪奇手册》中说:“冰山的主要来源是格陵兰岛西岸……西格陵兰洋流会带着冰山首先向北、然后向西运动,直至遇上向南的拉布拉多洋流。西格陵兰的冰山通常会在巴芬湾中度过第一个冬季。第二个夏天再被拉布拉多洋流带向南方。很多时候,它们会在戴维斯海峡度过第二个冬季。”

冰山的旅程

如果泰坦尼克冰山是在1910年或1911年从母冰川上崩解的,那么1912年1月的海潮看来就与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没有关系了。但是我们可以对Wood的理论提出一种修正意见,1912年1月4日的月球近地点,仍然对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起了巨大的作用,即便不是它最初将这座冰山从格陵兰岛上崩解出来的。

当冰山沿着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沿岸向南运动时,它们可能会进入浅水区,并且搁浅。加拿大海道测绘局的编目表界定了两个用以描述静止冰山的概念:“触地冰山”是指在浅滩中暂时搁浅的浮冰,而“受困冰山”则是历经漂浮后,由于高潮位退却而沉积在浅滩上的冰山。一些触地冰山会停留在原地,逐渐融化,不再移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们会重新漂浮起来,继续南移。这些冰山“找到了进入拉布拉多洋流的路径”,以一种停停走走的方式“启程向南漂流”,1938年的《包迪奇手册》说道:

许多冰山搁浅在北极盆地,并在那里解体;另一些则到达拉布拉多岛沿岸,在那里它们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时而搁浅,时而漂浮……所以许多冰山的行程都被耽搁了,其行程没有规律,飘忽不定,某个季节里看到的冰山很可能已经存在好几个季度了。

Richard Brown的1983年的著作《冰山的旅程》描述了这种运动方式,这本书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从冰山的角度。尽管写法是幻想式的,但是作者试图使其解释从科学上看是可行的。在这本书里,1910年9月从Jakobshavn冰川上崩解的冰山,漂出了Diskφ湾,被西格陵兰洋流送到了北方的海岸。这座冰山在巴芬湾北端度过了1910年至1911年的冬季,在夏季向西漂流,从1911年8月开始向南运动。它中途数次搁浅和重新漂浮,在1912年4月14日闯入了泰坦尼克号的航线。

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得知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的真实来源和路径,但是Brown关于它多次搁浅和重新漂浮的叙述,是相当可信的解释。潮汐可能会帮助破坏搁浅的触地冰山的底部,而月球近地点涨潮的高潮位则可以让它们重新浮起,甚至显然可以让“受困冰山”重新浮起,它们毕竟只是在正常的高潮位退却时受困的。

1911年12月6日,在月亮过近地点前22小时出现了满月。在1912年1月4日,满月和月球近地点之间只相隔了6分钟。在1912年2月2日,满月出现于月球过近地点之后22小时。作为对于Wood将天文与泰坦尼克号沉没联系起来的原始思想的修正,我们提出,这三次近地点涨潮中的每一次——特别是1月4日的极端近距离的那次——都可能帮助搁浅冰山重新漂浮起来。

第7篇: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由此可见,茫茫宇宙中的天体,总是牵连着咱们地球人的感情和人事,而在古代人的意识里,天体更是和人事紧紧相关,同时,古代人也关心在星星上到底能种植什么东西。

迷信――火星让古人很紧张

火星尽管离地球遥远,但是通过肉眼还是能观测到的,因此,至少在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古希腊,它早就存在于人们的视野和意识当中了。古希腊将其视为战神,取了个名字叫阿瑞斯,阿瑞斯好杀伐,火星看上去浑身血红,所以让希腊人想起了战争。古埃及人则奉火星为农业神,还经常祭祀它。

因为科学不发达,不识真面目,所以人类就想多了,自作多情地给火星平添了许多功能,在中国古代也是如此。

中国古代管火星叫“荧惑”,这名字听上去就有点飘飘忽忽的味道,神神鬼鬼地让人捉摸不透,在天空中不怎么闪亮,荧火一般,又行踪诡异,合起来就“荧惑”。

这个星星既然是这么一个不太光彩的形象,古代天文学里于是就分给它一些让人不太愉快的“职务”,什么灾荒、死亡、战乱、妖孽之类负能量的事儿,都摊给它去管理。因此,这位仁兄一出现,就让人紧张,尤其是让皇帝、诸侯、王公贵族紧张。

那时的天文学家最怕的就是出现“荧惑守心”这一天文现象。这位被称为“荧惑”的兄弟,从古人的眼光去看,它似乎喜欢在天空中串门,有时候串到心宿的家门口去了,而且还赖着不走。这心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家庭有三颗星,古代诸侯和皇帝便自作主张地认为,这些个星球就是他们在太空的代言人。如果火星到了这个区域不走,与心宿二相遇,就能把地球人给吓趴了。其实,它们之间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而且,这火星与心宿二根本就没有相遇的可能性,火星跟地球相距最远几亿公里,最近几千万公里,可心宿二呢,跟地球相距几百光年,这两星球能走到一块去吗?火星遇到心宿,只不过是视觉上如此而已。

话说春秋时期,公元前480年,火星又一不小心串到了心宿,一时半会没有要走的意思。这可把宋景公吓坏了,因为宋国属于心宿的分野。他紧张兮兮地问观星人,怎么办?这观星人不厚道,说:那就将灾祸转移到国相身上。宋景公说:国相是我的左膀右臂,不能出事,“相,吾之股肱”。观星人又建议转移到老百姓身上,宋景公说:没有了老百姓,我算个啥?“君者待民”。观星者说:那就把这趟祸水转移给年岁,意思就是说让庄稼歉收。宋景公也不答应,说如果老百姓饿死了,我当的哪门子国君?观星人大为感动,说:国君宅心仁厚,上天也会被感动,没事的。没多久,那远在几亿公里之外的火星居然被地球人感动了,稍稍挪了挪位置,移动了三度。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从科学角度而言,不着边际,一个与人事毫不相关的天文现象把他们紧张成那样,至于吗?但是,即使是在如此迷信的情况下,宋景公还能够秉持与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宗旨,害怕归害怕,但还是咬咬牙,坚持自己的原则。迷信天文是一回事,坚持唯物的人事准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两个互不干扰。这其实也是宋景公对迷信的一种不自觉的反抗,可见当时的民本思想已经拥有了广泛的基础。

幻想――唐朝诗人在外星球观测地球

古代没有先进的航天工具,要去太空,当然只是个幻想,只能用文学的手法弥补现实手段的不足。不过,登火星确实没有想象过,那时候还认为火星只是颗小星星,不是个大球体,所以只有月球能引发此类幻想。

李白就有过此类豪情,“欲上青天揽明月”,但也就“揽”一下,点到为止,再过百来年,到李贺的时候,终于有了“登月工程”,当然,是文学意义上的“登月工程”。

诗人李贺登上了月球,用什么推送上去的,没有交代,反正凭借想象力,就登上了。凭着有限的天文知识,李贺认为月球上是有液态水的,这些水沾湿了月球车的车轮,“玉轮轧露湿团光”,月球上有人类,或者说有宇航员,这些宇航员身上都佩戴着鸾,走起路来哐啷哐啷响,“鸾相逢桂香陌”。

接下来,李贺站在月球上观看遥远的地球,说起来也不算遥远,也就三十多万公里。李贺想象到如果人类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当然,他还没有地球这个概念,只能说是地面,地面上的一切都很渺小,陆地和海洋也就是“黄尘清水”而已。另外,地面上的大陆,也就是九个冒烟的地方,“遥望齐州九点烟”。因为隔得远,连浩渺的大海看上去,也就是一杯水而已,“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浩大,然而,他有限的天文知识局限了他的眼光,在这首名为《梦天》的诗里,他眼中的月亮与地面的关系,是上和下的关系,在月球上看人间,是从上面看下面。其实不然,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就是一个蓝色的大月亮,也高高地悬挂着,俯视着月球。

那么,唐朝诗人眼中的外星球上都种植有什么植物和农作物呢?土豆当然没有,因为在李贺的时代,中国还没有土豆。在电影《火星救援》里,男主角几乎是用生命来种土豆,吃力地运进火星土壤,还要进行微生物分解,而且必须在严格封闭的宇航舱里,再小心翼翼地合成液态水,然后才让土豆长出来。饶是如此,还是有专业人士觉得种土豆这一环节,科学性不够,因为没有考虑到火星的吸引力

问题。

在李贺的诗歌中,这个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他笔下的月球上,植物生长得简直有点奢侈。首先,月球上是有树林的,是桂花树,还开着花呢,“玉宫桂树花未落”,当然,关于月亮上生长着桂花树,这是中国古代的集体想象,不是李贺一个人的想象,他只是顺着这个思想再往上发展而已。除了桂花树,还有梧桐树,“窗前植桐青凤小”;其次,月球上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你看,梧桐树上还栖息着小小的凤凰呢;最后,月球上不仅有乔木,还有草本植物,这些草似乎是人工种植的,“呼龙耕烟种瑶草”,外星生物――龙,被当成了耕牛

使用。

难能可贵的是,李贺倒是有宇宙时间概念,他认为到了月球上,时间就变快了,地球上的千年,在月球上就像跑马一般快速,“更变千年如走马”,中国古代所谓的天上一日,人间千年,以至于“观棋烂柯”的传说,也说明古人认为时间的长度是相

对的。

探索――辛弃疾想到了东西半球,还意识到了地球的引力

寒食节这天,杜甫看着月亮,忽然觉得月色不够明朗,其实这赖不上月亮,杜甫却觉得是吴刚偷懒,月亮里的桂树长得太茂盛,遮挡了月光,于是发动大家去月球砍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几百年后,辛弃疾捡了杜甫这么一句,放到自己的词里:“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应更多。”

辛弃疾倒是意识到了东西半球的区别,觉得人世间的另一半还有一个人间,我们这边月亮落下去了,那边正好月亮升起来,“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而且辛弃疾似乎思考到了万有引力的问题,只是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没砸到他,没让他琢磨透。辛弃疾问:“飞镜无根谁系?”月亮没有生根,谁用绳子系住了它?答案是地球的吸引力。可惜,辛弃疾没有深究,当然,客观条件不允许,深究也没用,牛顿还比他晚了好几百

第8篇: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近日,科学期刊《自然》刊登了月球起源的新观点,文中指出远古时期地球存在两个月亮,它们发生了低速撞击,最终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月球。这一观点解释了为什么月球正反两面地貌、矿物分布的明显不同,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加州大学艾瑞克・阿斯帕(Erik Asphaug)和瑞士伯恩大学马丁・彻奇希(Martin・ Jutzi)共同提出的,艾瑞克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如苹果派砸向人脸慢慢化开”

关于月球的起源,很多学者认同“撞击说”,即地球早期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撞击碎片散落在太空中,最终形成了月球。而最新的观点认为当时的撞击产生了一大一小两个月球,它们的体积比是3:1,质量比则为25:1。它们一起围绕地球旋转,却在45亿年前发生了“追尾”事件,融合成现在看到的月球。

为了解“追尾”事件的细节,记者与提出此观点的艾瑞克取得了联系。艾瑞克介绍,这“一大一小、一老一少”两个月亮在同一轨道运行了数千万年,由于小月亮处于拉格朗日点(受两大物体引力作用下,能使小月亮稳定运行),两个月亮一直“相安无事”。可是当大月亮的轨道离地球足够远,不稳定状态产生,最终导致小月亮撞上大月亮,并融合到大月亮里。

通过计算机数据模拟,艾瑞克认为两个月亮相互靠近的速度约为8000千米/时,这对于天体撞击是个很慢的速度,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使岩石融化,而是“如苹果派砸向人脸慢慢化开”。其结果是小月亮消失了,而大月亮体积增加了3%,终于形成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畸形月亮”。

为什么说月亮是“畸形”的呢?因为月球表面极不对称:近地端地势平坦,且富含磷、稀土等元素;而远地端高原山峦密布,据测量,远地端海拔高出平均水平1900米。

艾瑞克认为这正是由于两个月亮相撞产生的:当时小月亮撞上大月亮的背面,大部分的物质留在其表面上,这些物质就构成了今天月球背面的高地。同时撞击还压扁了位于月球表面之下的地层,将大量的钾、磷和稀土等元素推向了月球的正面,所以今天的月球矿产分布才如此不平均。

“双月”理论需实地证实

“双月”理论一经提出,引来很多关注,除了认为这是一个新颖的改良版月球形成说之外,也有质疑之声。网上就有天好者表示怀疑,认为月球不是气态或液态的星球,而是一个内部不存在液态岩浆活动的死亡星球,其实就是一块圆圆的固态大石头,这样的两块大石头相撞,不论冲击力大还是小,都不可能恰到好处地合并成一个圆圆的完整的新月亮。

对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俊杰表示,现阶段对这个观点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天文学理论可以是假设、假想,但是要证实还要靠实地观测结果。这个新理论的提出,为将来探月工作提供了一个目标,为了证实这个理论,可能专门设计某种仪器,来检测其真实性,比如月球是否真发生过剧烈撞击。

如果真的发生过“双月相撞”,在月球内部应该存在撞击痕迹,这是验证其相撞真实性的关键。王俊杰举了一个例子,以前一直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致使恐龙灭绝的证据,直到在墨西哥找到了巨大的陨石坑,通过科学验证,证实撞击发生在6000~7000万年前,而恐龙正是在6500万年前灭绝,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恐龙灭绝的原因。而“双月”理论要得到证实也需找到类似的证据,比如预测在月球某处有何种特征,再通过探月计划去验证。

作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艾瑞克认为实地验证也很关键,他告诉记者,美国宇航局(NASA)将在9月8日开始新的探月计划,届时会有两个航天器加入月球研究,分析月壳结构并带回月球远端的样本,这些都将为今后验证“双月”理论提供帮助。

月影重重,可否再现

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月球一直备受科学家和天好者的关注,也曾产生过“两个月亮”的设想。在村上春树的小说《1Q84》中就有“一旦踏入虚拟世界,天上会出现两个月亮”的情节。而网上更是多次流传“某日,火星离地球很近,将会呈现最明亮的样子,用肉眼来看,它会像月亮那么大,如同天上有两个月亮一样”这样的传闻。不过实际上两个月亮的奇观并未如期来临。

为此,天文学家曾多次辟谣,表示地球处于太阳与火星之间时,火星离地球比较近,也是最亮的,但是看起来仍与月亮相差甚远,就像是月亮旁边的小黑点,因此不可能出现“两个月亮”的视觉效果。

既然远古可能存在的小月亮早已消失,“火星伴月”的传闻也属子虚乌有,那么在未来是否会出现两个月亮的景观呢?

第9篇:在月球上的一天作文范文

本期我将要为大家讲解的是如今同样流行的机械表功能-月相显示,这项功能的代表品牌应该以宝玑与格拉苏蒂最为经典,宝玑的复古式人面月相与格拉苏蒂的凸起式月相都是那么深入人心。

解析 ANALYSIS

月相是天文学对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所照射部分的称呼,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就是月相的来源。因为通常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月亮被太阳照到的那部分,阴影部分则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从地球上看月相便出现了盈亏变化,人们通常将盈亏过程分为四类:

1. 新月: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新月,也叫做“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2. 上弦月:新月以后随着月亮的运转,我们看到朝向地球的月面开始有一小部分被照亮,形如娥眉,故此被称作“娥眉月”,到了农历初七、八,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以后可见月面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3. 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所以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4.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这时的月相又为“凸月”,到了农历二十三,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但与上弦月方向相反,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又变成了娥眉月,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新月从而开始了新的循环,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从新月到下一次出现新月,月亮围绕地球转了一圈,它的平均周期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2又4/5秒,大约为29.53059天,由于月亮绕地球的周期性运动,月相也就有了周期性变化。

基本原理

机械表的月相显示主要以窗口式为最经典显示方式,它的特点是在表盘上拥有一个半圆形开口,同时根据月亮的真实变化规律,它被设计成了具有对称圆形凸起的近似半圆形开口或者是异形孔,在表盘的异形开口里一轮蓝色夜空下的金色明月赫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月亮旁边还点缀着几颗繁星。

根据链接文字能了解到月相在天文学里所具备的规律性,月相的循环周期大约是29.5天,由于月相的周期不是整数,那么可以采用双倍周期来实现,其特点是一个带有59个齿的月相轮与印有夜空、明月与星辰的月相盘重叠同轴设置为一体,有的时候甚至将它们合并为一个零件。机心中的时轮驱动每24小时旋转一周的换日轮以及与它同轴固定的换日拨头,并使换日拨头每天拨动带有59个齿月相轮其中一个齿,月相盘也会同步转过一个齿距,它属于一种间歇式运动。然而具有59齿的月相轮所显示的月相还是有比较大的误差的,因为它与真实月相的变化规律周期每月相差了44分2又4/5秒,大约相当于0.03059天,累积下来,大约每2年7个月就会相差一天,此时必须通过手动调整月相轮的位置才可纠正它与实际月相的误差。

下面我们根据经典的格拉苏蒂和宝玑月相显示的结构图来了解这两个知名品牌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这项功能的。

格拉苏蒂月相解析

宝玑月相解析

首先,通过格拉苏蒂的月相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的月相轮并非是59个齿,而是135个齿的,这是为了提高月相的显示精度而设计的,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将59齿的月相精度缩小很多,使月相显示周期只慢了57又1/5秒,这样计算下来,每122年月相轮才会相差一天,此精度已经属于很高的水准了,至少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自己的寿命也不过如此吧。只是格拉苏蒂所独创的专利技术重点不在于此,而是着眼于月相的显示方式上:Fig1所显示的是格拉苏蒂的月相表显示特征,月相窗口4中月相是通过半圆形凸起6和月亮9来完成的,标号8所指向的是点缀在月相盘上的点点繁星。Fig1-Fig6显示的是格拉苏蒂的月相轮与月相盘为一体式设计,由此形成了月相显示轮11,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节省空间来容纳凸起式月亮9,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格拉苏蒂的成表照片就会看出来其月相显示中的月亮是凸出月相显示轮的,这种设计会更具有月相显示的真实感。

宝玑月相解析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