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全国优秀作文精选(九篇)

全国优秀作文

第1篇: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铁凝在致辞中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的一大批儿童文学工作者不辱使命,始终坚持一种纯真、美好而坚定的信仰,让真善美的种子穿透纷繁喧嚣的世相,在孩子们稚嫩纯净的心田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铁凝回顾儿童文学取得的成就说,这些年,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发行超过千万,有的数年间重印百次,有的儿童文学期刊发行一百多万册。这些令人惊讶的数字,印证了儿童文学工作者们以坚韧的努力,守护和唤起了千千万万的孩子对文学阅读的热情,印证了这种热情是巨大而迫切的。即便在新媒体蓬勃发展、文化消费多元化的今天,文学依旧风采不减,依旧是建构孩子精神家园、引领他们心灵成长的重要力量。这种努力是可贵可敬的,它维护了文学的魅力与尊严,守护了童年的澄澈与明媚。

颁奖会上,专门邀请了热心读者、中小学生代表、新华书店营业员、大学教师、热爱中国儿童文学的外国留学生为获奖者颁奖。

第2篇: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一个农妇模样的人首先站起来:“尊敬的主,我认为快乐就是辛勤的劳作和照顾好我的家人。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的小山村里。那里有着石头的山和很少的土地。我的丈夫常常为那些贫瘠的土地发愁,认为那块地无法养活这么一家人。我就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他,我对他说:‘你看,那石头与石头之间的野草长得多么茂盛,我们除去这些草,不就可以种庄稼了吗?’他听了非常高兴,和我一起除草种地。中午我就在家洗衣做饭,眼见着那石缝内这一撮、那一撮的麦子变黄了,成熟了,我们一家人快乐极了,我们打回麦子,除了留给自己吃,竟还能给女儿换回一匹红布,做一件衣裳……”

农妇的话还没说完,一个白白胖胖的人插了进去:“尊敬的主啊,请允许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快乐是用我的富足来换回别人的微笑。我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死后我理所当然地继承了他的全部财产,我把它们存在银行,即使我不去工作,光是利息我一生也用不完。有一天我在市中心花园遇见了一个老奶奶,她是那么的老,我看她足有一千岁了,可是她却仍在沿街乞讨,于是我向她走去,把她带到中心街餐厅美美地吃了一顿,然后让经济人把她送到‘老人之家’。有一次我去看她的时候,发现她似乎只有六十岁时,我是多么的快乐。还有,我还资助了一名女大学生,她每个星期都会写信给我,信时还夹带着她带有灿烂笑容的照片,最后,没想到她竟成了我的妻子,每天看到她幸福的笑脸我是多么的快乐……”

“对不起,我可以打断一下吗?”一个身形消瘦的人打断了富人的话“亲爱的上帝,我认为您所给予我的一切都使我快乐。因为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只有懂得了什么是痛苦,才会更深地体会到快乐。每一次不同以往的经历,都是值得我一生回忆的财富,因为有了这些财富,所以我会快乐。我是一个水手,我在海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一次,我独自到一个岛上去侦查,看到一种美丽的水果,我毫不迟疑就把它吃了下去,没想到它们有毒的,在痛苦中我想‘我是多么的幸运,能吃到这么美丽的水果,虽然有毒,我却是惟一一个吃到它的人。’谁知,那次我却没死,我是多么的快乐。有一次我参加海战,失去了右手,战后,我是多么快乐,虽然失去了右手,我却是惟一一个活着见证海战的人啊……”

第3篇: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经过两个小时长途的颠簸,坐在车上我已睡眼朦胧,只觉得身子向左微倾,微倾……忽然,班车一个急刹,我的身体不由自主的前倾,重重的撞在了前面的椅子上。

“怎么不说声呢?会不会开车呀!”我刚小声的抱怨着,一个长着胡子拎着蛇皮袋的人挤上了车,他一只手向上攀着车门摸索着。

“不能再上人了,站的地方都没有啦!”车厢内有人大声的抱怨,可是车主照旧眉开眼笑的用手指了指我,示意让他坐在我的身旁。

他抬起头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冲我憨厚的笑了笑,一屁股坐在我的身旁。突然一股汗酸味直涌向我的鼻孔,我眉头皱了皱,不满地抬起头。没想到的是他也正不好意思的望着我,也许他看出我的不满。

哼!农民到底是农民,明知道不好意思却还赖坐在这儿!我白了他一眼,将车窗打开。他依然微微一笑抱歉的说:“不好意思呀,我刚下班,正赶着回家,所以……”

车子继续前进,我忍不住多瞧了他一眼,令我惊讶的是,在他那破脏的上衣上,竟扣着一枚银色的胸针,虽然已过时了。一件左一个洞右一个洞的衬衣,有些皱了,胸针与这件破旧的衣服搭配很是不协调,让人看着了很是不爽。

哼!这件破衣服配这胸针,肯定是为了显示他有个胸针。

见我不时地盯着他的衣服看,他就用笨拙的的手摸着胸针,笑哈哈的说道:“嘿嘿,给我闺女买的,我怕挤坏了,就别在这里啦!”

听了他这番话,我虽然对他衣服不反感了,但是我依然对他的到来感到十分不满。“你家就在前面?”那个“黑子”又开口了。“嗯!”出于礼貌我应答了一声。“你一个人坐车不怕吗?还是有一个大人陪比较安全。”我不爽的点了点头。“你……”有完没完,我抬头望望他。

我的眼皮又渐渐 要“打架”了,他却又说了起来:“你家还没到吗?”我突然一惊,完了!完了!车都开过了,我连忙向车门窜去,跳下了车,蹬蹬的往回跑去。在路上,我正暗暗感激那个“傻大猫”,但是我却发现我的书包掉在车上。

第4篇: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我和爸相依为命。

从我出生那时起,似乎就只有这个男人在我身边。随着他手上的茧一层一层地加厚,我也一天一天地在摇晃的船上长大。

我爸是一个好心的摆渡手,村里的人都这么说。我也一直这么自豪地认为。

因为他摆渡只是为了能让每一个村里邻居部能安然地渡河,而从不收取一分钱,所以我和我爸的生活全靠那一亩田地。虽然生活拮据,然而我爸却使尽办法让我吃好的、穿暖的。我觉得只要有我爸在。我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然而有一天,一个陌生的女子突然站在船舱外,我爸叫我唤她为“阿姨”。从此以后,这个“阿姨”便在我们狭窄的船舱里住下了。她对每个人都笑嘻嘻的,每次我爸在摆渡,她总会帮我爸擦汗,递水。

可是我却不喜欢她,她占去了我爸太多的关注,这让我感觉到备受冷落。于是方百计扔掉她送给我的东西,不穿她做的衣服,不吃她做的饭菜。可是这样不仅没有得到爸的关切的问候,而且我爸狠狠地瞪我,要我听她的话。看着“阿姨”满脸的泪水,让我更加不知所措和莫名的愤怒。

最终有一天,我半故意半失手地将“阿姨”推进了流水的旋涡里。我爸发疯似地跳进河水抱上了奄奄一息的“阿姨”。

“我到底是不是你女儿?”随着爸爸抡起的巴掌落下,我声嘶力竭地喊了出来。

“你不是我女儿!她才是你妈!”爸爸脸上的青筋暴起,对着我大吼。

我转头望着躺在床上的她,呆呆地望着。许久,爸爸说话了:

“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在外打工的青年人,因为学历不高,所以连肚子都填不饱。于是万念俱灰,喝了几瓶酒便昏沉地往这条河里跳。当时天很黑,我以为没人知道,但是你爸,就是这艘船原来的主人,他用尽力气将我推上岸,自己却被奔腾的河水卷去了!当时她,就是你妈,抱着一个月的你失去了理智,她恨恨地将你扔在船舱里,之后就不知去向。经过河水的冲刷,醒来的我只看见船舱里的你。是我的错,而使你们美好的一家破裂。你的亲生父亲好心救了我,让我知道,人不能为自己而活,能帮助人,甚至失去生命也并不可借!”爸爸泣不成声。

于是我面前的爸爸就拿起了船桨,日复一日地渡人过河。我终于能理解他为什么每次都会那么奋不顾身地跳下河去救落水的人,甚至是落水的物品。他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周围的一切。

“你爸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我将你养大;又四处找你妈。乞求她的原谅,并用我的真心和时间等待她的归来,真真正正地做你的爸爸!”我爸握着我“阿姨”的手。

“我记住了你爸对我的救命之恩,他让我学会了爱别人,帮助别人!”我爸的这句话从此时时在我耳边回荡。

我爸是一个摆渡手。

我的爸爸们是伟大的摆渡手。

点评:

这是一个凄婉而感人的故事,读来让人感叹,让人欣慰。

两个父亲,两个摆渡手,两个品德高尚的普逼人:一个为救人,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为感恩,锲而不舍,一心要为孤儿寡母重建幸福的家庭,伟大出自平凡,高尚源于普通,两个普通农人身上所闪耀着的道德光芒,通明透亮。一切追名逐利者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一切忘恩贞义之徒在他们面前将彻底暴露出自己卑劣丑陋的灵魂。

第5篇: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我沉浸在书的馨香中。在其中,我可以感受司汤达的深刻,杰克·伦敦的激情,雨果的忧郁;可以体会李太白的豪放、杜工部的沉重、李义山的秀逸;可以品味梁实秋的随意,钱钟书的睿智、朱自清的平和;也可以随李敖一起快意恩仇,甚至像王塑般着着实实过上一把“痞”瘾。每一次阅读都是与笔者心灵的交流,都是心头的一次洗礼,都是充满乐趣的。我可以无拘无束地细细品味个中精髓,也可以随性地“好读书不求甚解”。

在书中,我体味着俄国人对草原和河流的触抚,印度人对天空和飞鸟的咏叹,日本人对冰雪和草叶的凝眸,以及中国人对松间、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野渡横舟的深度感动。这一切让我有一种既充实又幸福的。每一种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历史在书中都那么清晰地显露,这时我便像那个在海边拾贝的小孩,那么欣喜,那么有收获。似乎清晰可见自己思想的野马正在厚实的大地上恣意地奔腾。

契诃夫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其实书也是歌,只有快乐的读书人才能听到,才能吟唱。

读书于我是纯快乐的,因为快乐,所以自己脚下的路更绵长,自己的脚印更清晰;所以地平线并不遥远;所以能让人风雨兼程并迷醉其中。

第6篇: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滴水之恩,何以报?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时,用温度回报了小河,让小河的冰层消逝,使它能够欢快地流淌。

滴水之恩,何以报?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泪水回报了大地,让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让荷花在浇水之后开放得灼灼其华,沁人心脾。

滴水之恩,何以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春风夏日,落花用身躯回报了养着自己的大地妈妈。

滴水之恩,何以报?冬天寒风凛例,雪花飘落,万物皆“冬眠”,只有梅花孤霜傲雪,用梅花的香气来回报给人们……

大白然皆如此,何若人也?

当你穷困潦倒时,他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当你失意时,他为你开启了导航灯,指引着你;当你失败时,他为你铺垫了一块块基石,让你走向成功的阶梯;当你惆怅时,他为你带来了开心果;当你不幸时,他为你送来了幸福的青鸟;当你……然而,当他累倒下,生病躺下时,你,你又为他送去了什么,带去了什么?是冷漠,还是倍致的关怀?

滴水之恩,你以何报?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了当初刘备的三顾茅庐的赏识;李密用忠心回报了君王的栽培与信任,用孝心回报了母亲的养育之恩;贝多芬用音乐的成就回报了父亲的鼓励与支持;当代歌手用声音和美妙的音乐回报了热爱和喜欢他的歌迷……他们都在回报。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一首诗道出了我们应当如何来回报,“滴水之恩”,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

希望小学的女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记住了那旬真、善、美的话语一一“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丛飞节衣缩食,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而当他病倒时,却无一人去看望他,这些受助者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没有记住古人的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丛飞的事迹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肯定与赞许。他的付出我们来报。试问那些受助者,你们以何报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是冷漠吗?

滴水之恩,以何报?用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来报;用你的关怀来报;泪水带来的失望,微笑送来的是关怀。因此用你一个甜甜的微笑来报。

你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关怀的拥抱,一个感恩的眼神……都是滴水之恩,也都是涌泉之报。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将知道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心报?”

点评:

全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的是“滴水之恩,何以报”后半部分写的是“滴水之恩,以何报”。前半部分以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更迭形象生动地说明“何以报”的道理,后半部分则用古今中外的感人事例圆满深刻地回答了“以何报”的问题。两个部分之间由自然界推及人类社会,连用几个排比句和疑问句进行过渡。最后以两个感叹句收尾,得出“滴水之恩,以心报”的结论。

文章思路清晰,自然流畅。最后的结论水到渠成,使人心悦诚服。

第7篇: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1、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2、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4年评选一次鲁迅文学奖大奖。将选出该评奖年度里某一文学体裁中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首次评奖从1997年开始,评选1995—1996年的作品。包括以下各奖项: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新要求 现状 策略

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着力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选择,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然而,转型期人们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视野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旨在加深人们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深化理解,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切实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新要求

现代素质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方向,也是顺应时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构想。现代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本领和能力,并以此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基于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而做出了重要规划。以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教育内容,以古代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教育核心,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教育,推动高校教育资源的和谐发展,具体重要的价值功能。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德性培养功能

以德育为首是新时期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既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1.以学生为本,以德为先,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指导道德实践,进而带动其他方面素质的提升,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百花齐放。尤其是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儒家学说注重自身修养,是德育的重要典范。它以“仁”为核心,其倡导的“温良恭俭让”“诚信礼义孝”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谦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尚孝的良好品质,树立科学的荣辱观和道德观。

2.以教师为辅,以德执教,促进教师的德育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师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师在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德育建设,以德执教。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努力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二是指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努力挖掘强化学生德育建设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国学中探求优秀的教学态度和精神意识,也不得不视为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智慧启迪功能

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注重智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展智育是核心。发展智育主要指: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力,开发智慧潜能;二是在国学经典中寻求良好的学习方法;三是教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基于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认可而践行的过程。其中国学经典中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今人要以经典为教材,诵读讲传,探寻着古人成功的足迹,寻求真理。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单一的培养,更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对话式(谈话式)教育”。这给现代高校素质教育以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方法中去吸取现代素质教育所必需的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方法。

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当前发展的现状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高校的成功探索

1.部分高校强化教学范式改革,努力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分高校强化推进教学范式改革,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推动教育教学多元化,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材施教,大大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学意识的培养。

2.部分高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特色实践活动已深入校园。例如,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等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国学文化的教育,值得借鉴。

3.部分高校依托校地共建,利用校地资源,建立了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部分高校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各异、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书本里走出来,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高校与地方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优势互补,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发展,推动校地共建。

(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在对外开放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过程中,西方思想逐步渗透到国人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强调实用主义,注重自由奔放,追求直接效益的西方文化内质逐渐占据了国人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宗教文化、流行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兴起,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优势而受到排挤。同时,受西方教育产业化和商业化模式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发展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跟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冷落。

2.“形式主义”严重。自1999年国家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以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直被纳入大中小学教授的重要内容。然而,切实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并且周期较长,再加上教育行政化、官僚利益化,以及教育选拔和评估制度的不合理,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急功近利,敷衍行事,空喊口号,不愿意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下大力气。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了“形象工程”,徒有虚名。

3.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国学文化素养,而且要有良好的业务技能。部分教师仍沉浸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思想陈腐,视野狭小,学习能力差,甚至懒于学习,对于传统文化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识记,没有深入地学习研究,更没有系统的理论结构。课堂上更多是带领学生通读一二遍,简单地解释,就让学生熟记,没有深入地阐释,没有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也是一知半解,不敢多问,生怕被惩罚,只能得过且过。

4.教育发展的结构不合理。受传统应试教育“投入-产出”量化管理方法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结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和内容上。在教育投入上,教育资金的运用大多服务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宽生源求“发展”。这种建立在以金钱为基础的链式发展观,只图硬实力而忽略软实力,使得教师的综合素养普遍比较差,学校的教研水平不高,不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内容上,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大多只是“纸上谈兵”而懒于从社会实践获得真知,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政策引导,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

对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和国家早就有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一是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二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阐述,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三是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以上政策规划正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政治引导。可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自吹自擂,而是在转型期着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选择,也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辛劳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丰富繁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巩固民族文化之根,继承民族血脉的使命。我们必须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努力学习其文化内涵,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深入民心。

(二)转变教育方式,合理调整教育结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践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创造性思维等主体属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友朋关系,增进交流和互动。二是统筹兼顾。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区域教育发展,统筹校际间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共享教育资源。同时加强政策扶植,鼓励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借鉴,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统筹教育课程,注重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尊重学生个性,培养特长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协调发展,“五育”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要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革教育引领,弱化行政职权在教育中的支配作用,适当放权,协调传统教育利益群体的关系,提高学校办学的自。

(三)切实改革教育教学评估制度

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力践行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学生技术素养的同时,强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变革带动教育发展,促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变革传统的仅以考试的考研率和考试通过率为依据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估标准。新视野下的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政策鼓励和引导,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估制度,变革教育机构官员和教师的绩效评价标准,大力宣传和强化教育培训,深化素质教育视野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要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大量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新人才,促进教师领域的新陈代谢,不断注入新思想、新活力,以新促老,以老辅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强化师德建设工作,实施教师定期培训制。建立教育教学的激励机制,扩大教师间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提高业务技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五)建立“三位一体”模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仅仅利用学校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机制,积极利用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需要时常保持与教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以及学校生活状况,并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建立学生的教育档案,实现家校合作。社会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社会是一个丰富的学习平台,让学生适当地投身到社会的磨炼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例如,图书馆、美术馆、历史纪念馆、历史文化名城等进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我们应加强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扎实推进,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切实促进教育发展,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公报[R].2011.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第9篇:全国优秀作文范文

关键词:文化冲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6 ― 0060 ― 03

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在互动过程中展现出的抵触或对立的状态。不同地域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差异是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绝对的,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必然的。

一、文化冲突的实质

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不同形态的文化,甚至同一形态文化内部不同文化观念之间都会因差异和分歧而引发冲突,可以说,正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诱发了文化之间的冲突。差异是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绝对的,因此文化冲突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必然的。不同的生存环境对其内部的人们产生的刺激和作用也不尽相同,进而造成人们对内和对外的感受和认知也千差万别。虽然在同一的、封闭的生存环境内,人们会形成许多共识,一旦这种封闭的状态被打破,人们带着已形成的“先天性”的认知去和其他不同群体进行互动,必然会产生摩擦,进而引发冲突。

文化冲突实质是不同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所谓价值观念,是指主体以自身需求为衡量,对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认定和辨别是非的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说,价值观念反映出在经济关系中人们的利益和需求,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涵盖着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任何形态文化的形成,也都是基于一个全体成员共同信奉的价值取向,共同追求和努力实现的成果。

文化冲突虽然实质是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但文化差异却是其诱因和表象。因为,文化差异并不是引发文化冲突的充分必要条件,差异只是前提,冲突往往是其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因素等)共同催化作用后的产物。如,1861年爆发的美国南北战争,战争的导火线看似是南北双方对黑人文化认同的差异,但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并没有积极履行《独立宣言》中的承诺,白人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在战争前后都始终存在,这种现象激怒了南方,继而引发了内战,同时掀起了激烈的民权运动。

价值观念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所有文化现象的思想基础和显著标志,价值观念是文化的培育者和塑造者,如果某种文化缺少一种能够主导其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这种文化必定会步入歧途,甚至消亡殆尽。纵观历史,中国传统社会历次朝代更迭的根本原因,就是统治阶级与底层百姓在价值观念和利益分配上的严重分歧,百姓不堪忍受残酷的剥削,最终揭竿起义暴政。因此,文化能够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走向强盛提供支撑,而文化的价值观念则是这种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的决定要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根本原因就是决定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差异,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主要是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

二、文化冲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桎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化迎来了“大熔炉”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丰富甚至激烈,同时也造就了全球性文化冲突的时代背景,而在这种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文化冲突背景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外来文化入侵: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西方文化思想接踵而至,尤其是随着文化贸易的不断繁荣,美国的“文化霸权”也在全世界迅速膨胀。西方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侵入日渐加深,,一些人开始热衷于这些外来文化,并逐渐接受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选择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淡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削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一些年轻人们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陌生和轻视,特别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认知更是少之又少。例如,一些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极少关注我国“端午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对于节日的由来、蕴含的意义更是“一问三不知”;又如,一些人喜欢《哈利波特》的奇妙和魔幻,追求《暮光之城》的热烈与浪漫,却很难去研读《四书》《五经》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反观“四大名著”的现实意义;再如,一些人追捧欧美、日韩的流行音乐、院线影视,却对京剧、相声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置若罔闻,甚至认为其是“老古董”,更谈不上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除此之外,一些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伟大智慧、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传统工艺技术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现状,而这些现象都说明,外来文化的侵入,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大大削弱了对其的重视程度。

(二)价值挖掘不够:削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就需要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不够,很少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系统地对中华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脱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一种科学化阐释,造成对优秀传统文化“通俗化”的阐释缺失,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眼中一直是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状态,同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庸俗化”的阐释,催生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低级恶搞、过度包装等现象,使得人们无法真正掌握其深刻内涵。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就是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解读和研究,这直接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众多价值观念无法与当前社会需求进行对接,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没有得以展现,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三是还做不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部分地方政府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过程中存在“保而不用”的现象,缺乏创新举措,将传统文化弘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程度不深,致使部分地区传统文化元素挖掘不够,无法有效地和文化产业对接,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传统文化资源被侵占:削弱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千百年来对世界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但随着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世界各国开始将目光聚焦在文化产业,打响了世界范围的文化资源争夺战。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世界文化资源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任何国家都可以对其进行利用,但有些国家在共享世界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显现了文化霸权,对他国的文化资源实施抢占和掠夺。例如,我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正在遭日本游戏企业的抢注,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也曾被韩国列为其国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抢注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文化资源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中国在文化资源维护的上的严重失利,使得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受到严重制约,直接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文化认同的实现。

文化资源的争夺现象不仅发生在国家之间,我国内部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文化资源利用的矛盾冲突,例如,2016年,湖南、贵州多个县市因夜郎国都邑问题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类似这样的争夺还有很多,像河南和湖北对诸葛亮躬耕过的南阳的归属问题展开争夺,商丘和黄陂也在争谁是花木兰的真正故乡,甚至就连西门庆的故里也被争得不亦乐乎。各地这种“脸红耳赤”的文化资源争夺,究其原因并不是追求学术上或历史真相上的突破和验证,而是意图将这些资源占为己有,以实现日后更大的增值,这种只重视利益而忽略文化自身建设的观念,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文化冲突的路径选择

中华优秀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经历数千载社会历史文化的磨砺而成的博大智慧,对于强化个人修身、倡导家庭道德、促进民族团结、引起世界共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因此,面对文化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更好、更优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绚烂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民族凝聚力。

首先,实现在学术研究上的突破,这有助于更加科学、系统、精确地阐释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价值。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一种科学的审视态度,有些人甚至对“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傻傻分不清楚”。其实,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秀”,它是传统文化在“去其糟粕”后“取其精华”的部分,因此较传统文化而言更利于人们道德素质的提升、更能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团结、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态度和敬畏之心,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精准掌握并深刻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的价值结合点。同时,要用辩证、科学、历史的视角,全面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多元文化的发展机遇,要进行选择性、合理性的吸收和融合,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改造和发展,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性。

其次,实现在传播方式上的突破,这有助于摆脱传统传播手段的束缚,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工艺在传承方式上往往依赖于“亲授”和“家族化”的模式,虽然这种传承方式能够保证这些技艺不被外族势力所侵占,但是也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这些优秀文化的传播,导致大部分技艺严重缺乏创新性,有的技艺甚至已经失传。如果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智能化的新媒体进行整合,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适应当前新的文化互动方式,并能够在这种互动中不断增添文化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创新。同时,新媒体中多元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摆脱枯燥的桎梏,人们可以通过自主选择易于自身接受的方式,对传统文学典籍、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和学习,这也增加了传播的趣味化。

(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良好生存环境

优秀传统文化是极其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做好对其的保护和开发,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应当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一个益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法律层面的强制性保护,保证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和开发的合法化、制度化、规范化。具体来说,一是针对文化保护出台国家阶位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博物馆和其他特殊管理条例,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二是加强依法行政,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和执法监督,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效能,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高效能的保护。

其次,要健全知识产权保障体系,维护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世界范围的文化资源竞争,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知识产权的竞争,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备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障体系,难以阻止文化资源的滥用和流失,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制度以及保护措施。在建立的过程中,一是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的主客体和相关内容,确立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使用许可。二是在保护措施要体现对传统工艺、重要艺术资料、相关著作权等方面的保密规定、出境限制、转让限制等,用强制性手段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被掠夺、流失海外。

再次,要制定开发和利用的政策措施,保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更加科学合理,这也是一种利用政府政策和法令制约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具体管理时,一是要根据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熟程度,坚持适度性开发。对于具备开发条件的资源,应当为其量身定制相应的市场运作模式,保证其效益的最大化,而对于条件未成熟的资源,应当通过进一步的培育,实现成长成熟后方可利用。二是要不断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开发和利用必须要以利于保护为前提,特别是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把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过度开发和损毁性的利用。

〔参 考 文 献〕

〔1〕童列春.论法治中国的文化冲突、兼容与整合〔J〕.社会科学战线,2016,(01):243-252.

〔2〕钟启春.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中国文化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0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