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瓢虫设计范文

瓢虫设计精选(九篇)

瓢虫设计

第1篇:瓢虫设计范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350013)

摘要:为研究天敌对龙眼害虫的控制作用,以龙眼角颊木虱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研究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均属Holling Ⅱ型,对猎物的捕食量(Na)都是随着猎物密度(N)的增加而增加,而对猎物的捕食量(Na)和寻找效率(a)均随着龙眼角颊木虱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理时间(Th)延长;红星盘瓢虫的寻找效率大于小毛瓢虫,处置时间则更短,在同一虫态既定猎物密度下,红星盘瓢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小毛瓢虫。

关键词 :红星盘瓢虫;小毛瓢虫;龙眼角颊木虱;捕食作用

中图分类号:Q96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127

基金项目:福建省发改委农业推广项目“龙眼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新技术集成与示范”[闽发改农业(2010)452 号]。

第一作者简介:邱良妙,男,1973 年出生,福建大田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研究。通信地址:350013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埔档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E-mail:bjndqlm@163.com。

通讯作者:占志雄,男,1964 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研究员,从事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研究。通信地址:350013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埔档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E-mail:zzx64@sohu.com。

收稿日期:2014-02-17,修回日期:2014-07-28。

0 引言

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psylla sinica Yang et Li)属同翅目、木虱科植食性刺吸式害虫,龙眼是其专一性的寄主植物,成虫、若虫均能刺吸为害龙眼的新梢和幼叶,造成龙眼的叶片卷曲,严重时干枯脱落,也是鬼帚病的重要传毒介体[1-4],造成树势衰弱,产量降低,一般减产8%~11.6%,高的达25.7%[5],对龙眼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长期以来,生产上防治龙眼角颊木虱基本以化学农药为主,对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极少,众所周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杀伤或杀死大量天敌,造成“3R”等一系列问题,20 世纪80 年代,龙眼角颊木虱尚属于新害虫[6],90 年代后,龙眼作为发展高优农业的重要经济作物大面积连片种植,片面地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量使用甚至是滥用化学农药,致使龙眼害虫猖獗为害,龙眼角颊木虱为害亦日趋严重,已成为龙眼最主要害虫之一[7-10]。经笔者多年田间调查发现,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多,在春梢抽生期,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 (Billberg)和小基金毛瓢虫Scymnus sp.种群数量大,对龙眼角颊木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重要的自然天敌类群,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有关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控制作用方面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笔者在室内研究了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作用,旨在为探索和评价利用该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害虫实施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虫源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2 种天敌瓢虫均从福建省福州市新店镇埔档村的龙眼园捕捉采集,挑取大小一致、活动能力正常的成虫作为试虫;龙眼角颊木虱在同一果园的龙眼树嫩梢上采集捕捉。

1.1.2 试验功能反应容器用透明的玻璃罐头瓶作为试验捕食功能反应器,玻璃罐头瓶的瓶身内径为8 cm,瓶口的内径为7.2 cm,瓶身高为10.5 cm,整个功能反应器的容积为500 cm3。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环境条件设计捕食功能反应试验在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海曙赛福实验仪器厂,PRX-350C)进行,设置的试验环境条件:温度为(25±1)℃,光照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75±5)%。

1.2.2 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若虫和卵的捕食作用挑取大小一致、活动能力正常的天敌瓢虫成虫,经饥饿24 h 处理后将天敌瓢虫放入捕食功能反应容器,每个功能反应器放入1 头瓢虫作为捕食者和N头同一虫态的龙眼角颊木虱作为猎物,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24 h后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记录每个反应容器残存的猎物数量,计算2 种天敌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设5 个处理,重复6 次。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对2种天敌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拟合[11-15]:Holling Ⅱ型的数学模型为Na=aNT/(1+aThN),式中的N代表猎物密度;Na代表被捕食的猎物数量;T 代表捕食者发现及处理猎物的时间;a 代表捕食者的寻找效率;Th代表捕食者处理1 头猎物的时间;将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经线性化处理后,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a、Th值。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Excel 2003 和DPS6.85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日捕食量

从表1~2 可见,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卵、若虫都具有明显的捕食作用,2 种天敌瓢虫对同一虫态猎物的日捕食量的趋势都是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2 种天敌瓢虫对不同虫态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日捕食量随着龙眼角颊木虱虫龄的增加而减少,即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不同虫态的捕食量大小顺序为:卵>1~2龄若虫>3~4龄若虫;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红星盘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大于小毛瓢虫。

2.2 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捕食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功能反应方程及其参数如表3 所示,1/Na与1/N的相关系数的r 值均大于r(0.01,3)=0.9172,表明该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将试验设计的猎物密度数据代入功能反应方程计算出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各虫态在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捕食量,将计算得出的理论捕食量与试验所得到的实际捕食量进行χ2测验,得到的χ2值均小于χ2(0.01,4)=13.277,表明根据试验所拟合的功能反应方程计算所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实际得到的观察值高度相符。总之,笔者所拟合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在不同猎物密度下该2 种天敌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

功能反应参数结果表明,该2 种天敌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的寻找效率a 和处理一头猎物所用的时间Th不同,寻找效率a 从高至低的顺序是卵>1~2龄若虫>3~4 龄若虫,处理1 头猎物所需要的时间Th从大到小的顺序为3~4 龄若虫>1~2 龄若虫>卵;在龙眼角颊木虱同一虫态条件下,红星盘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率大于小毛瓢虫,处理猎物时间则小于小毛瓢虫。

3 讨论

田间调查发现,在3—4 月的龙眼春梢抽生期,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的种群数量大,发现其能大量捕食龙眼角颊木虱的卵和若虫,室内试验结果也表明该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卵和若虫均具有强大的捕食作用,是控制龙眼角颊木虱种群的重要生物因子,应注意保护利用。田间调查亦发现,大量的天敌瓢虫幼虫也能大量捕食龙眼角颊木虱的卵和若虫,由于受饲养技术及田间无法大量采集同一虫龄的天敌瓢虫幼虫等客观因素限制,笔者未能对2 种天敌瓢虫幼虫的捕食作用进行系统测定,这方面的工作有待日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此外,田间调查发现,能捕食龙眼角颊木虱的天敌种类较多,如龟纹瓢虫、四斑月瓢虫、圆果大赤螨、中华微刺盲蝽、草蛉、蜘蛛等都能大量捕食龙眼角颊木虱的卵和若虫,但未发现有3 种以上捕食性天敌同时在同一嫩梢上捕食的现象,这可能与天敌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竞争和干扰作用有关,而捕食性天敌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使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效应下降[13,16-17],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同种天敌不同密度和不同天敌之间对猎物捕食的竞争和干扰作用,为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估天敌的生物控制作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 陈景耀,许长潘,李开本,等.龙眼鬼帚病的昆虫传病试验[J].植物病理学报,1992,2(3):245-249.

[2] 占志雄,邱良妙,吴玮,等.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1):35-39.

[3] 李增跃,黄邦侃.龙眼角颊木虱的初步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1995,4(2):38-42.

[4] 胡启勇,陈元洪,占志雄,等.龙眼角颊木虱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9,18(4):278-280.

[5] 林雄毅,林水发.龙眼角颊木虱的发生特点、测报方法与防治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1):25-26.

[6] 杨集昆,李法圣.为害龙眼的角颊木虱新属、新种(同翅目:木虱科)[J].武夷科学,1982,2:124-127.

[7] 邱良妙,占志雄,林仁魁,等.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4,19(3):140-143.

[8] 钟少雄.龙眼角颊木虱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1999,8(1):41-46.

[9] 李春光,关瑞峰,黄鹏,等.幼龄龙眼果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6):582-587.

[10] 何承苗.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J].华东昆虫学报,2008,17(2):104-109.

[11] 丁岩钦.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256-626.

[12] 段金花,张润杰.六斑月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作用[J].昆虫学报,2004,47(2):213-218.

[13] 黄振,任顺祥,姚松林.淡色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928-1932.

[14] Holling C 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types of predation andparasitism[J]. Canadian Entomologist,1959,91:385-398.

[15] 杨朗,贤振华,邓国荣,等.广腹螳螂对龙眼长跗萤叶甲功能反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89-291.

第2篇:瓢虫设计范文

反思:

正如我在设计意图中所说的,这是一个预设而非生成的课题,我事先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还考虑到我们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比如,在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对诗歌中“芒草丛”这一词较为陌生,甚至有孩子说成“wang cao”的发音,由此我想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是“绿草丛”,因此我进行了修改。后来我发现,经过调整的诗歌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也更朗朗上口些。另外,我考虑到活动设计的原创性,努力钻研教材,采用了和书本上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就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而言,我觉得我的目标基本实现。

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上,我做了精心的考虑与设计。以本次活动的需要及孩子们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我设计了教师的瓢虫教具、孩子们的小瓢虫学具(我特意做成颜色、大小不一样的以利于孩子的想象,小的像耳环、纽扣,大的像头花、徽章、手表等)以及和诗歌内容相吻合的图谱、记录卡等。我从每个细节上都作了反复的思考,比如我设计的瓢虫教具,一开始可以像指偶一样出示,以吸引孩子的注意也便于我在朗诵时操作;到了看图谱的环节又可以拉长作为教棒,引导孩子跟着瓢虫的脚步来观察,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图片的设计上我借鉴了许卓娅教授在音乐活动中采用的图谱教学法,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对诗歌进行记录,为孩子的理解、记忆提供了一个支架。

在诗歌教学中,欣赏诗歌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幼儿首先要学会倾听,敢于表达。这时,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就是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动力,比如当孩子回答了我的问题之后,我回以:

“你听的真仔细!”、“你还听到什么啦?”、

“你能说给我们听听吗?”这样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

第3篇:瓢虫设计范文

关键词:马铃薯;瓢虫发生特点;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39

马铃薯是府谷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5200hm2左右。近年来,马铃薯瓢虫在府谷县发生较为严重,年发生面积达2600hm2以上,2013年达3067hm2,2014年达3574hm2,逐年呈加重态势,给当地的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此,笔者对马铃薯瓢虫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成因及防治技术进行调查总结,供广大农户和植保工作者参考借鉴。

1 发生特点

1.1 寄主植物分部广泛

马铃薯瓢虫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据调查,寄主有20余种,主要是马铃薯、茄子、辣椒、豆类、瓜类,还有蔓陀萝、灰菜、野苋菜、酸浆等栽培或野生植物。这些植物在本地分布极为广泛,从而为马铃薯瓢虫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和充足的食料,形成了马铃薯瓢虫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越冬成虫卵期长,繁殖量大,为害时间长

根据调查观察,马铃薯瓢虫产卵期长达1~2个月,6月上、中旬是越冬成虫为害和产卵盛期。卵堆产,一般10~40粒为1卵块,最多50粒为1卵块,卵粒排列不规则,一头雌虫一般产卵300~400粒,并有多次交尾多次产卵习性。马铃薯瓢虫在府谷县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发生地附近背风向阳的石缝、草丛、土块下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外出至蔓陀萝、枸杞等杂草上活动,5月中旬以后,逐渐迁移在马铃薯、茄子上进行为害,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10月上旬开始潜伏越冬。

1.3 生活史不整R,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为了更好掌握马铃薯瓢虫的生活史,在府谷镇桑园梁马铃薯试验田设立观察点,据观察,7月上旬可见到越冬成虫、卵和幼虫,7月下旬可见新羽化的成虫。可见,7月底―8月上旬是越冬代和1代成虫重叠发生期。因虫态重叠,便有1代成虫与2代卵和幼虫的同时出现。形成7月下旬―8月份为马铃薯瓢虫严重为害期。

1.4 为害程度与播期、地类有密切关系

为了全面掌握马铃薯瓢虫在府谷县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在府谷碛塄农业园区、清水镇、木瓜镇等乡镇设立固定系统监测点,在6月中旬―8月中旬分别对播期不同和地类不同的马铃薯田块为害虫态(成虫和幼虫)进行了调查统计;5月中旬前播种的田块和5月中旬后播种的田块虫量平均为396.3头/百株、287.2头/百株;水浇地、川坝地、山旱地平均分别为:552.5头/百株,314.5头/百株,158.6头/百株,与历年观察情况基本一致。由此看出,虫害发生早,虫量大,为害重的为早播田、水浇地和川坝地;发生晚,虫量小,为害轻的为晚播田和山旱地。

2 发生成因

2.1 暖冬和适宜的气候环境

根据气象条件,府谷县近年冬季多为暖冬气候条件,11、12、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未出现极端低温气候,增大了马铃薯瓢虫越冬存活量和初发虫源基数,加之春夏季降水充沛,雨量均衡,气温适宜,有利于该虫的繁殖生长,种群数量增加,是造成发生为害的重要气候条件。

2.2 充足的野生寄主植物资源

近年来,随着粮播面积的减少,撂荒地、荒草地逐年增加,象曼陀罗、龙葵、枸杞等野生寄主植物迅速扩大蔓延,自生自灭。据调查,单株曼陀罗虫量达180余头,单株龙葵也有60余头。给马铃薯瓢虫的发生为害、迁移及扩散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充足的食源条件。

2.3 产卵量大,为害周期长,世代重叠严重

根据观察,马铃薯瓢虫在府谷县一年多发生一代,少数二代。每年从4月份开始为害,一直到10月初。成虫、幼虫均可为害,成虫为害时间长,产卵量大,每头成虫可产卵400多粒,而且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同一寄主植株上同时可见到成虫、幼虫、卵,是造成虫源积累和防治难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发生时期不重视,防治不及时,防治效果差

由于马铃薯星瓢虫在田间呈聚集型点片分布,在发生初期不易被农户发现,引不起广大种植户的重视,只有在种群数量较大,造成一定为害时,才被重视,开始防治,错过了最佳防治适期,而且在喷药过程中,大多数农户选用触杀为主的菊酯类农药,只喷作物叶片上面,叶片背部喷洒不到位,在叶片背面残存虫量仍然很大,在短时间内虫口密度迅速上升,扩散为害,如此防效是造成马铃薯瓢虫大面积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防控技术

马铃薯瓢虫具有区域性强,田间分布聚集型的特点,发生的程度与气象因素、生态环境和栽培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防治上要及时开展田间调查,掌握防治适期,积极采取综合治理施治,降低始发虫源基数。

3.1 人工捕杀

利用马铃薯瓢虫群居越冬习性,清除越冬场所,消灭越冬成虫;在成虫活动期,利用其假死习性,在农事活动中,将其人工消灭;此虫产卵集中成群,颜色鲜艳,极易发现,易于摘除,在成虫产卵盛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卵块。

3.2 药剂防治

第4篇:瓢虫设计范文

1.会认“棉花”“生病”等12个词语,会写生字“别”。

2.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

3.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4.初步体会“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

2.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3.学习并积累ABAB式词语。

4.了解不同益虫益鸟的作用。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

1. 制作PPT课件。

2. 制作角色头饰。

3. 第一课时复习。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情境导入课文。

2. 书写课题,强调“花”字的笔顺和“姑娘”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3. 师生评议。

4. 重点强调多音字和后鼻音。

三、回顾上节课课文内容

1. 回顾了解棉花姑娘的状况。

2. 体会棉花姑娘迫切的心情。

3.分角色读燕子、啄木鸟、青蛙与棉花姑娘的对话。

4.总结三位小医生的不同能力。

5.读好对话的语气,师生评议。

6.学写生字“别”,注意笔顺、占格、间架结构,笔画的穿插。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握笔姿势。

7.评议展示学生写的字。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 学习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体会“惊奇”。

2. 学习棉花姑娘说的语气,读好问句,指名学生读。评议。

3. 学习七星瓢虫所说的话,感受它的心理,体会感情。

4. 认识七星瓢虫,观察图画,介绍七星瓢虫的相关知识。

5. 课文内容小结。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 读课文,说说棉花姑娘现在的样子。

2. 体会ABAB式词语的表达效果,拓展ABAB式词语,学生举手说一说类似的词语。

3. 体会棉花姑娘的喜悦和感激。

4. 练习说话:棉花姑娘会笑着对七星瓢虫说什么。

5. 师小结。

六、分角色读课文

1.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画出不同角色的对话,自由练习读。

2. 选择角色,分发佩戴头饰。

3. 分角色表演读。

4. 总结不同益虫益鸟的不同作用。

八、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益虫益鸟呢?

2.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19. 棉花姑娘

 

七星瓢虫

生病了——————笑了

第5篇:瓢虫设计范文

1 观察从兴趣开始,通过游戏培养孩子观察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因为对于昆虫的观察到了入迷的程度,最后成为闻名世界的生物学家。所以,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我们首先要先弄清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

孩子喜欢活动的、有声音的、色彩鲜艳的、新奇有趣的事物,成人也是如此,静止不变、色彩灰暗的东西,很难引起兴趣。我们首先选择那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时间久了,孩子对观察产生了兴趣,才能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好习惯。

自从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后,几米喜欢观察各种昆虫,他会蹲很久看蚂蚁搬家,有段时间还把瓢虫、蚂蚱、蚂蚁当做宠物养起来。他观察它们的特征,如何活动,吃什么喝什么,几米会将自己从书本里看到的,和实际生活里的进行对比,然后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我始终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我们还喜欢玩各种观察力小游戏:找不同,走迷宫,寻找《轱辘轱辘转》里的“金虫子”,玩颗粒积木拼装等游戏。我喜欢和几米一起玩这些游戏,既锻炼孩子观察力,还可促进亲子关系。

孩子只有对观察有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

2 观察任务要明确,教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我们要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让孩子知道要观察什么,知道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让孩子的观察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夏天,当几米从窗户上发现第一只瓢虫时,我问他:“你知道瓢虫身上有几个点?你说它会不会飞呢?”他立即对瓢虫产生浓厚兴趣,饶有兴致地观察瓢虫的外形和它身上的斑点。以后再遇到其他瓢虫时,他都要去数瓢虫身上的斑点,然后告诉我他的结论:原来每一只瓢虫的点都是不同的。

比较小的孩子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视觉,最初的观察属于无意识的东瞧西看,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教给他们观察技能。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从简单的事物入手,由简单到复杂。动物园里,鸭、鹅、天鹅有哪些不同呢?引导孩子先观察它们的整体外形,然后再到脖子、嘴巴、爪子。与其说:“看,天鹅!”不如说得更具体,比如“你看天鹅的羽毛和脖子,和普通的鹅有什么不同?”

3 通过感官刺激培养观察力,鼓励孩子观察后实践

引导孩子用身体感官参与观察活动,体验感受外界事物,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在足够安全的前提下,不妨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敲一敲、听一听、尝一尝。

有一回,几米因为自己的水杯没办法扣好而哭闹不止。他爹非常恼火,我只好出面调停,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我和他一起扣盖子,反复几次,还真扣不上。我鼓励几米去把杯子里里外外都摸一遍,果然发现了蹊跷。其实是因为其中一个环扣坏了一小块,如果不是仔细摸,外表根本看不出来。这次之后,遇到类似的蹊跷问题,几米不会大哭大闹,而是会自己先看看摸摸,像个小侦探一样,如果比我们先找出原委,他就非常有成就感。观察进一步就是分析问题,并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这也是我们想要引导孩子学习观察的一个原因。

4 开阔视野。引导孩子观察生活

“生活处处皆学问”,身边任何事物都可以拿来当做观察的例子,几米好奇水为什么没有颜色?植物为什么和人一样也要喝水……观察它的形状、材料、用途,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做学问。

有研究显示,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开阔程度有关。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给孩子买一堆玩具闷在家里玩,不如带孩子出去转转,他自己的感受远比书里看到的,父母嘴里说出来的更加印象深刻。见识多了,自然心胸豁达,视野开阔。

5 鼓励孩子多提问勤动手,描述或表现观察过程

第6篇:瓢虫设计范文

在法国巴黎的郊区,有这样一家儿童医院,不但患病儿童从不抗拒就医,甚至一些健康儿童也喜欢到医院里去玩,它的秘诀就是卖萌,这一点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长颈鹿儿童医院。

在这家医院诞生之前,这儿的父母们最头疼的就是带孩子去医院,正是因为这一点,市政府才请来了当地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设计了这所梦幻一般的医院。设计之初,团队就明确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栋建筑要具有把孩子哄进来的能力,只要能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医院之行,设计就算是成功的。

远远望去,你根本不会想到这居然是一家医院。白色波纹状的墙壁充满想象空间,一只悠闲的长颈鹿破墙而出,正伸长脖子试图从旁边的树上吃树叶,一头白色北极熊迈开笨重的双脚,正试图攀上台阶,而一群笨拙(zhuō)的七星瓢虫正争先恐后地爬上外墙,企图翻进院子里,生机盎(àn)然的动物形象让整个建筑变得生机勃勃。这哪里像一家医院,简直是一座童话城堡,吸引着所有孩子的目光。

事实上,长颈鹿正是设计的精髓所在,它是周边建筑中第二高的事物,仅次于著名的“地平线”塔。当孩子们从远处看到长颈鹿时,他们会想:还好我只是感冒了,如果像长颈鹿先生一样卡在那里,哪儿都去不了,一定难受死了。

当然,走近之后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孩子们,其中包括一头北极熊和一群七星瓢虫,北极熊双脚直立用双手扒着二楼的防护网,而瓢虫们正成群结队地从外墙向里爬去。正是因为这些别致的设计,让这家医院出现了传统医院中根本不能见到的景象:那些生病的孩子欢呼雀跃着,睁着好奇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仿佛不是来看病,而是来游玩的。

当然,设计师们不会只顾吸引孩子,更会顾及安全,还为童话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他们尽量避免孩子和动物们的零距离接触,以避免孩子受伤和动物塑像受损,孩子们可以摸到长颈鹿的腿和背,但脑袋却高耸入云,让孩子们只能仰望;北极熊周围用护栏围起,二楼也只扒到了护网,而不是护栏,避免了孩子的不良模仿;小瓢虫们则离得远远的,仿佛随时要爬过墙头消失在另一边,让孩子们只能远远观望。

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纵然一墙之隔就是人声鼎沸的繁华街道,孩子们一样会玩得乐不思蜀;而在这个充满故事的空间里,孩子们也可以坚强地面对治疗了,因为他们从那个被卡在墙中间仍然去啃食树叶的长颈鹿那儿得到了鼓励……

第7篇:瓢虫设计范文

[关键词]科学 教学设计 动态生成 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75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优化教学设计,珍视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做好课堂预设,能为课堂动态生成留足空间;展开多元对话,为课堂动态生成创设空间;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能有效捕捉动态生成讯息。动态生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生成意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赢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一、教学预设,储蓄动态生成空间

在设计科学课堂教学教案时,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等方面,为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留足空间。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基础出发,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使用适合度更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被激活,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时,我让学生判断“谁吃谁”,这里的“谁”可指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有的学生说:“小鸟吃瓢虫,瓢虫吃蚜虫,蚜虫吃小草或蔷薇”;也有的学生说:“小鸟吃毛毛虫,毛毛虫吃蔷薇,小鸟还可以吃蚯蚓,可是蚯蚓吃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食物链或食物网,请你列举出生活中见过的生物,找找它们之间的食物链。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点燃,教学课堂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很快就出现了许多条食物链。

教师针对课堂的动态生成,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将学生带入思考中。学生在讨论、分析、综合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为学生提供重要的交流机会。教学生成随时发生,教师应有捕捉意识,随时点爆课堂学习氛围,使科学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多元对话,创设动态生成环境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话,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重视学生的言行,注重课堂的互动品质。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的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展开交互对话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呈现繁荣景象,教学生成自然形成,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将得到有效激发。

多元对话体现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如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我提出问题:以草原为例,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子和草,这三种生物之间如何形成生态平衡呢?有学生回答:“如果鹰少了,兔子必然增多,兔子多了,草就少了,草大量减少,会引起沙漠化。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人类不应随意捕捉鹰。”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大量投放鹰的数量,让鹰抓兔子,草原的兔子少了,草就会旺盛起来,这样是不是会有好结果呢?”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热议。有的学生说:“要减少兔子的数量,发动人们去猎杀兔子就可以了,不需要投放鹰?”有的学生说:“草原草长高了,冬天干燥易着火,就怕火势太旺,难以控制呀。”

从学生激烈地讨论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对生态平衡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此时,我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自然界有比较固定的生态平衡,人类不应该随意打破这种平衡,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必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三、及时调整,捕捉动态生成讯息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做出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动态生成随时可能出现,教师面对教学生成时,需要快速做出应对,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对位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点滴反应给予重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为推进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要求学生从阳光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中形成新的认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身实践绘制影子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在课堂展示中,学生大多能给出实验结果之后,我再要求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与感悟。有学生说:“我用一根竹竿进行测试,从上午十点开始,每隔一个小时,测量一次竹竿的影子的长度,一直到下午四点。从描绘的示意图中发现,阳光照射方向呈现规律性转移,影子长短和角度也随之变化,且所有变化都呈现规律性。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关内容,再进入课堂学习,真正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有了实践感知作为学习基础,对课堂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学习效率都能有效提升。学生前期实践情况教师难以预设,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教学生成特征明显,也为课堂教学地灵活调整创造条件。

第8篇:瓢虫设计范文

关键词:苹果黄蚜;烟碱·苦参碱1.2%乳油;药效试验苹果黄蚜又名绣线菊蚜,是危害苹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晋南地区呈加重发生态势。为了了解生物农药烟碱·苦参碱1.2%乳油(EC)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为生产绿色、有机果品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作此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设在山西省万荣县解店镇西贾村冯志英11年生的红富士苹果园内。试验地地势平坦,面积1.6 hm2,有浇灌条件,土壤为壤土,有机质含量1.4%,pH值为8.5,土壤肥力中等。苹果树栽植密度为每667 m245株,生长良好,苹果黄蚜发生较重。整个试验地块栽培条件及管理水平一致。

1.2试验方法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3(3)试验药剂烟碱·苦参碱1.2%EC由内蒙古帅旗生物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吡虫啉10%WP(可湿性粉剂)由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①、②、③、④分别为烟碱·苦参碱1.2% EC 600倍液、800倍液、1 000倍液、1 200倍液,处理⑤为吡虫啉10%WP 1 500倍液(对照药剂),处理⑥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区面积为0.2 hm2,空白对照区面积为0.07 hm2,各处理区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2012年5月17日早8:00-9:30,在苹果黄蚜发生始盛期施药。施药当天天气晴好,微风。试验期间有两天为小雨,降雨量分别为0.3 mm、0.5 mm,气象因素无不利影响。施药器械为温州源良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压动力喷雾机,双孔圆锥雾喷头,施药时全部采取2次稀释法,且喷雾均匀一致,不重喷、漏喷。

施药前调查蚜虫基数,施药后1、3、7 d调查活蚜数,共调查4次。具体每个处理区随机选5株树,分别在每株树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选1个枝条,从枝条最顶端嫩梢处调查10片叶,即每株树查50片叶,每个处理区共查250片叶,并对树和枝条进行定点挂牌编号。调查结束后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 (处理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对照区药前虫数×10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表1),施药后1 d,对照药剂吡虫啉的防效最高为 71.19%,而烟碱·苦参碱1.2% EC 600、8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69.56%、63.44%,与对照药剂无差异;烟碱·苦参碱1.2%EC 1 000、1 200倍液的防效为53.47%、44.71%,分别与对照药剂存在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表明烟碱·苦参碱1.2% EC的速效性不如对照药剂。施药后3 d, 处理①、②、③的防效分别为94.60%、88.42%、86.69%,与处理⑤的防效90.92%无显著性差异,处理④烟碱·苦参碱1.2% EC 1 200倍液的防效较差,显著低于对照药剂。药后7 d,处理①、②、③的防效分别为98.28%、 98.25%、94.48%,均高于处理⑤(对照药剂)的防效92.10%,说明烟碱·苦参碱1.2% EC其持效性较好。

另外,试验中还观察了烟碱·苦参碱1.2%EC对天敌安全性的影响。

的农药对天敌安全性评价标准,杀伤率75%的为有害[1]。而烟碱·苦参碱1.2% EC各处理药后1~7 d对食蚜蝇、草蛉、瓢虫等天敌的杀伤率最高为21.68%,为无害。而吡虫啉10%WP药后3 d对食蚜蝇、草蛉、瓢虫等天敌的杀伤率为40%,药后7 d为78.46%,对天敌有害。同时,在试验中观察到试验药剂烟·碱苦参碱对卷叶蛾、红蜘蛛有较高防效,药后7 d其防效分别达71.06%和67.04%。

3小结与讨论

烟碱·苦参碱1.2% EC是防治苹果黄蚜的理想药剂,虽然其速效性不如对照药剂吡虫

啉10% WP,但其持效性长、防效高,药后7 d 800~1 000倍液的防效可达94%以上;杀虫谱广,可兼治红蜘蛛、卷叶蛾等多种害虫,且对天敌较安全。是生产无公害、有机果品的首选药剂。在防治苹果黄蚜时,推荐用药浓度为800~1 000倍液。在果树新梢生长期用药,建议隔10 d再喷1次,连喷两次,效果更佳。

第9篇:瓢虫设计范文

紫砂壶“喜庆”(见图1)的整体设计遵循着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形象与内涵统一的原则,其源于自然、美观大方,一只南瓜入壶,一份丰收的秋韵呼之欲出,自然而然地营造出喜庆的氛围。整把壶的艺术风格鲜明,即独特的花货形象和喜庆收获的人文内涵,给予人丰富的遐想空间。

紫砂壶的造型分为光货、花货和筋纹货三大类,其中的花货是紫砂艺人把自然界的物态形象加以艺术变化,设计成仿生的紫砂壶,从而赋予作品不一样的生命力。一把好的花货壶必须具备造型优、工艺好、美感度高以及具有一定的人文意境等特征。紫砂壶“喜庆”的造型便充分融入花货特征,是一把非常明显的花货壶,其整体趣味盎然,但又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具备强烈的艺术美感。整器型如一只完整的南瓜,饱满丰硕,仿佛刚刚瓜熟蒂落,富有新鲜清新的气息,南瓜元素显而易见。壶身与壶盖合二为一,整体呈南瓜状,布局均匀的筋纹从壶盖向下沿壶身蔓延至壶底,线条流畅自在,在壶底中央交于一点,严谨而美观。这些看似随意的筋纹线恰是凸显南瓜特征的关键所在,线条内嵌于壶身及壶盖,从而形成一种起伏凹凸的质感,烘托出丰硕饱满的生命之力,无论是壶盖还是壶身,皆因筋纹而连贯一器,上下结合自然,虽厚而不重,营造出一种轻盈的美感。同时,壶钮、壶嘴与壶把的艺术风格也与主体保持一致,壶嘴由瓜叶卷曲成型,叶脉清晰,叶片动静结合,仿佛在风中拂动,惟妙惟肖;壶把以瓜藤弯折成圈形,其纹络粗细、深浅、长短自然,切面真实生动;壶钮则由一只逼真的瓜蒂构成,实现了作品象形艺术效果的完整呈现,一只栩栩如生的“南瓜”就此展现在人们面前。

“喜庆壶”的造型充分延续了紫砂花货的形象特征,风格潇洒、清新可爱,一只南瓜映照出整个秋韵,田园趣味呼之欲出。造型是一把壶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这把壶无疑是对光货造型最完美的诠释,除此以外,塑雕装饰的烘托效果亦十分明显。塑雕装饰通常取材自然界的瓜果花木、虫鱼鸟兽,这种装饰手法在历史的进程中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紫砂花货的主要制作手段,并与花货造型融为一体。在壶身一侧,从壶把梢部攀伸出一簇瓜藤、一片瓜叶,其伸展自若,恰到好处地贴于壶身,立体效果明显,叶脉清晰毕现,瓜藤、瓜叶还呈现出清风拂过微微翻卷的趋势,瓜叶上一只小巧的七星瓢虫憩于其中,主体色泽与瓜叶一样,呈现出一种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同时,壶身上又贴塑了一只相对较大的七星瓢虫,仿佛是刚刚爬到了壶上,立体而生动,其大小比例、形态风格均与真实的瓢虫一致,背壳上黑色七星点点有趣,墨绿色的触角绘于其周边,妙趣横生,其与瓜叶上的瓢虫相对应,一大一小,生趣无限。“喜庆壶”构思巧妙、雅而不俗,展现出田园风光之美,营造出唯美恬雅的生动气象。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