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瓢虫的花衣裳精选(九篇)

第1篇: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下面就结合执教《瓢虫的花衣裳》课堂教学来谈谈如何让学生爱上美术课

一、引入音乐,闻乐起舞,激发学生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刚送走了冬爷爷,又迎来了春姑娘(将春天的挂图展开),自然界的一切全动了,我们小朋友也动起来了,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拍手,看谁做得最棒。

这时,小草小花不知不觉醒了,露出了小脸,在春风的吹动下,他们唱呀、跳呀!那些沉静的小动物们,也不甘寂寞,不知什么时候,也悄悄地来了。(教师出示瓢虫范作,摆出动作,悄悄地放至挂图中)“咦,这是谁呀?”小花问了。(小朋友们帮它一下,告诉它这是谁。)哦,原来是瓢虫。

瞧,它们多可爱呀,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学生回答)

主要是他们的外貌讨人喜爱,都是什么样?(学生讨论,并归纳)

小朋友们,你们衣服的色彩与瓢虫身上的色彩比起来,谁漂亮?(学生齐声回答)瓢虫的色彩要多些,所以看起来像一件什么?(生答:花衣裳)如果,现在小朋友们都变成了瓢虫,穿上了花衣裳,你们首先想干什么?(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

好,就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的翅膀――伸开膀子,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放音乐,教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表演)

我们张开翅膀,飞呀飞呀,飞到蓝天中与白云小妹跳舞;飞到了田野与野花姐妹们唱歌,他们说:“瓢虫弟弟们,你们的衣裳可真漂亮呀”我们又飞进了树林中,与林中的鸟儿比美;我们又飞向了高山,飞向了大海,飞向了草原。最后又飞向了自己的家乡。

在《瓢虫的花衣裳》一课上,我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动听的音乐,昆虫模型和一幅春景图的出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再加上优美的梦想表演,更加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些音乐声、美丽春景图的再现,不得不把这种活跃地情境衬托得有声有色,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如身临其境,仿佛处身于大自然。当我让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小瓢虫时,由于受到前面的启发,他们在有节奏的轻快地声音中模仿瓢虫飞舞地舞姿,有的模仿叫声,有的还用身体来模仿动物的体态……学生们笑声不断,个个兴趣盎然,课堂参与热情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在快乐中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特征,思维也由此解开束缚,不时迸发创新火花。

二、巧妙设制课堂,轻松教与学

1.刚才,我们一起变成了瓢虫,飞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还不知道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呢?你们知道吗?(生:是益虫)既然是益虫,我们更应该要保护它,珍惜它。

2.下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不过你们可别跟瓢虫说是我告诉你们的。小朋友们,瓢虫的家族很大,约五千种,分布广泛。不过它很小,一般8毫米-10毫米。这就是它不肯告人的原因。但是没关系,它有一件漂亮的花衣裳。

3.如此漂亮的花衣裳,不知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哪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设计呢?(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方法)

4.在设计之前,老师先带大家到展览馆去看看,看看别人的作品是如何设计的?(生翻开课本)

⑴书中都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设计的?

⑵你最喜欢那一种?它是如何设计的?(学生分别回答问题)

我认为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如小鸟飞翔般轻松愉快的过程,新的美育教学应当积极地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要你学”转变成“我想学,我要学”。美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设计教学。

三、倾注满腔热情,运用鼓励语言

下面请大家利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设计一个瓢虫。 (放录音)

⑴学生将做好的作品分别贴至挂图中,欣赏,评价。

⑵教师针对这些作品进行评讲。

⑶师生共同鼓掌,庆祝学生的制作成果。(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好不好?)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学的高兴吗?老师课讲得好不好?最后,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好不好?

拍手:XX.X我真棒(两遍)

当教师的成功莫过于赢得学生的喜欢与信任,没有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是不会达到这个境界的。正如有位教育家说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沟通。”美术教师虽没有班主任天然的震慑力,如果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由民主的和谐气氛,是会赢得学生的喜欢的。及时捕捉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如线与线的交错产生的形式美感,原色与原色融合,产生的自然柔和的间色美,哪怕是一丁点儿优点,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尽可能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把他们丰富的感知和潜能释放出来,对他们说:“你的画真捧!”“你的色彩真漂亮!”“你这部分画得好极了!”并对他们伸伸大拇指,拍拍他们的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给他们留下成功机会与希望。每一课都用自己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让他们都能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

第2篇: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啾、啾、啾”“叽、叽、叽”,“啊,多美妙的音乐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一定是春天来了,小鸟叫了!可,可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唉,可怜的我什么也看不到…….”一个可爱的盲人小女孩趴在窗口自言自语。

盲童困了,趴在窗口睡着了…….

她看见了,看见了春天…….

百花园里,粉红色的桃花开了,开得如痴如醉;玫红色的牡丹花开了,开得如此鲜艳;乳白色的李花开了,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蜂蝶;淡黄色的兰花开了,透着淡淡清香…....

菜园里,瓜棚下,结了一个个大大的瓜,瓜旁边开着花,引来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菜地里,青菜的叶子一片片增加,惹来了可爱的小瓢虫;稻田里,刚刚插的和苗穿着翠绿的衣裳,在春风中摆动着舞姿........

森林里,河流醒来了,“叮咚、叮咚”欢快地唱着歌;树木焕然一新,原本光秃秃的头上长出了美丽的头发;大地母亲开心极了,穿上了一身五颜六色的衣裳;花儿更是兴奋,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涂上各种颜色鲜艳而美丽的胭脂;小鸟在天空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第3篇: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在我住的小区中有一个花坛,花坛中有许多漂亮的“孩子”。

月季花像戴着一串珍珠项链的少女,在风婆婆的歌声下翩翩起舞。一阵阵清香引来了一群群的花蝴蝶和蜜蜂,它们正在欢乐地舞蹈。而喇叭花却像一个穿花衣裳的孩子,而蓝色的喇叭花向白云姐姐借了一条蓝色的绸子,为自己做了一身漂亮的衣衫。在看那优雅的菊花姐姐,它正在让风婆婆为它梳理那迷人的长发,让露珠妹妹为它洗刷那天真的脸蛋儿。那玫瑰姐姐正在花中比美!腼腆的茉莉妹妹,不愿出门与大家一起玩,低着头,好象在作刺绣一样。

花坛旁边还有一排整齐的而又挺拔的树公公,不管是严寒酷暑它都挺立在那里,像是守卫在边疆的战士,咖啡色裤子上有许多的花纹,绿色的上衣有许多的折纹,看,它搭配的色彩多么丰富!风婆婆让扬树公公为它唱了一首优美的歌曲,只听“沙沙沙,沙沙沙……”。快听它们说开了悄悄话呢!小草弟弟在杨树伯伯的周围。它们轻轻飘飘的顺着风婆婆的话语飘扬。它们像是为扬树伯伯的新家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扬树伯伯暖和多了!

小草飘飘扬扬,像是花儿们和蝴蝶们一起跳舞。勤劳的七星瓢虫,和优雅的螳螂小姐……都来了,清晨它们为小草捕捉害虫,傍晚小草又为它们建起了一座华丽的房子。

花坛,你太美了!!

第4篇: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在路上,一朵朵鲜艳的花儿,舒展着自己美丽的花瓣,炫耀着自己的光彩。柳树姑娘留着长长的辫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吹得柳树姑娘的辫子在空中飘荡。草地上,青绿的草,软绵绵的草,可以在童年时和小伙伴们玩耍、追逐、打闹。玩累了,我们可随便的躺下来,是多么舒服的环境啊!而那一束束鲜花,一簇簇青草,就像是大地妈妈头上戴着的帽子上的花边,路上走的人们把朴素、厚厚的冬装换成五彩缤纷的春装,多么的引人注目啊!

走进田野里,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有时有几只瓢虫飞到那,停留着,像是在捉蚜虫,也好像在帮农民伯伯减少负担,不用农民伯伯们打农药那么辛苦!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几棵柳树正在塘里梳洗长长的秀发,那柳枝纤细而柔软,像瀑布样一泻千里。还有着农民伯伯在勤劳地散着小小的种子,是多么希望在秋天收成啊!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多么新鲜的空气啊!吸了吸精神也好多了!

此刻,整个天空差不多要被彩霞染色了,彩霞也慢慢地衬托着太阳下山,这一次日落是我看到的最美的一次。傍晚了,鱼塘也变得清澈见底的,能看到底里的鱼儿时不时跳了起来,打破平静地水面,波光粼粼的。

晚上,星星在天空眨着眼晴,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上,从上看上去,就像一颗颗闪烁着迷离的星光。我真想飞上天空,能把星星摘下来慢慢欣赏。

第5篇: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和布置,在疫情期间我校继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美术组3月份网课全体教师能做到认真学习和熟练授课软件,反复练习熟练操作授课流程,制定个人教学计划,精选教学资源。认真备课,互相交流,课后认真反思,并撰写网课反思与总结。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和教学实践大家基本上课堂操作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发现了不足之处,主要是讲练要结合恰当,时间分配要有计划,内容还要再精炼,要有恰当的师生交流和互动。要在班级群里有作业布置与交流。课后要及时放眼操,多参与班级协助班主任管理。总之我们要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努力完善我们的美术课尽善尽美。

教学内容安排

年级

教学内容

教者

时间

备注

一年级

《小花垫》

宋玉娟

4月9日

一年级

《瓢虫的花衣裳》

宋玉娟

4月23日

二年级

《我喜欢的动物》

刘秀花

4月9日

二年级

《参观海洋馆》

刘秀花

4月23日

三年级

《多彩多姿的塔》

翟文凭

4月9日

三年级

《有趣的鞋》

翟文凭

4月30日

四年级

《生活中的标志》

杜文婧

4月8日

四年级

《千变万化的帽子》

杜文婧

4月29日

五年级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包艳飞

4月8日

五年级

《徐悲鸿》

包艳飞

4月29日

六年级

《色彩的联想》

吕长征

4月8日

六年级

《我们身边的植物》

第6篇: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ABB:亮晶晶 凉冰冰 绿油油 胖乎乎 兴冲冲 红润润 懒洋洋 慢吞吞 光秃秃 静悄悄

AABB:

高兴——高高兴兴 大小——大大小小 多少——多多少少 红火——红红火火 许多——许许多多 来往——来来往往 干净——干干净净 明白——明明白白

ABAB:雪白雪白、 火红火红、 金黄金黄、 碧绿碧绿、 鲜红鲜红、 乌黑乌黑

___来___去:飞来飞去 走来走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游来游去

又___又___:又大又多 又香又甜 又大又圆 又高又大 又细又长 又白又胖 又大又红

四字词: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花红柳绿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万里无云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 欢歌笑语 东张西望 和风细雨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万紫千红

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春回大地 柳绿花红 百花齐放 春暖花开 带有“春”的四字词语: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四季如春

带有“春”字的不一定是描写春天的

二、短语(会正确填写)

1、懒洋洋地晒太阳 慢吞吞地说 兴冲冲地走进来 懒洋洋地起床 慢吞吞地吃 兴冲冲地跑进来

2、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

3、碧绿碧绿的叶子(荷叶、小草、菜地、衣裳 ) 雪白雪白的棉花(浪花、梨花、贝壳、云朵 )火红火红的太阳(花儿、朝霞、枫叶) 金黄金黄的落叶(麦田、稻田、油菜花)

4、“的”字短语:“的”后加名词 青青的(假山 、小虾、草地) 绿绿的(草坪、小草、叶子) 弯弯的(小路、月儿、小船)

有趣的问题 难忘的日子 满意的笑容 美丽的风景 精彩的球赛 雪白的贝壳 高远的蓝天 挺拔的松树 会心的微笑 透明的翅膀 淘气的娃娃 黑灰的身子 美丽的夏夜 可口的松果 闷热的天气 多彩的季节 金黄的稻子 大大的脑袋 高高的树上 雪白的棉花 碧绿的菜地 宽宽的街道 高高的楼房 成熟的桃子 美丽的衣裳 快乐的时光 长长的房子 轻巧的桥 多彩的季节 黑灰色的身子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温暖的春天 炎热的夏天 凉爽的秋天 寒冷的冬天 可口的松果 轻轻的步子 金黄的落叶 香甜的水果 红红的太阳 美丽的家乡

金黄的稻子 宽宽的街道 盛开的鲜花 高兴的表情 可恶的蚜虫 圆圆的小虫 高高的楼房 美丽的鲜花 结实的玻璃砖 大大小小的鱼 各种各样的船

轻巧的桥 大大的脑袋 长长的尾巴 雪白的肚皮 欢快的歌 鲜艳的红领巾 茂密的松树林 绿油油的荷叶 亮晶晶的眼睛 了不起的创举

5、“地”字短语:“地”后加动词

仔细地看 笔直地站 愉快地走 轻轻地送还 高高兴兴地走 轻轻地走

慢慢地走 认真地清扫 懒洋洋地晒太阳 慢吞吞地说 静静地站 轻轻地吹 兴冲冲地走进来 着急地说 不安地说 惊奇地问 快活地游 细细地下

三、反义词:(区分近义词和反义词,会填空)

高--低(矮) 胖(肥)--瘦 开--关 开--谢 开--闭 开--合 分--合 有--无 多--少 老--少 对--错 粗--细 笑--哭 里--外 脱--穿 早--晚 男--女 亮--黑 黑--白 长--短 去--来 进--出 近--远 出--入 香--臭 送--迎 借--还 直--弯 真--假 干--湿 动--静 新--旧 重--轻 苦--甜 收--放 前--后 左--右 快--慢 死--活 生--死 生--熟 是--非 沉--浮 美--丑 明--暗 忙--闲 天--地 这--那 爱--恨 冷--热 输--赢 淡--浓 饱--饿 问--答 方--圆 东--西 南--北 古--今 虚心--骄傲 热情--冷淡 慌张-沉着 黑暗-光明 长处—短处

诚实--虚伪 粗心--细心 弯曲--笔直 进步—落后 安全—危险 伤心--高兴

近义词:

仿佛——好像 马虎——粗心 喜欢——喜爱 赶快——赶忙 认真——仔细 美丽——漂亮 十分——非常/特别 明白——清楚 结实——坚固 奇怪——惊奇 可恶——讨厌/可恨 雪白——洁白 立刻——马上

四、量词(会正确填写)

一幢房子 一匹马 一担白菜 一盆鲜花 一丝表情 一杆大秤 一位国王 一场秋雨 一架飞机 一名司机 一列火车 一艘大船 一只海鸥 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 一畦秧苗 一条蛇 一块稻田 一方鱼塘 一座果园 一道小溪 一孔石桥 一张画 一竿翠竹 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 一把铜号 一群孩子 一辆小车 一片欢笑 一片雪白 一片美景 一片树林 一块红领巾 一双眼睛

五、句子(各种类型的句子会写两句)

1、我替爸爸拿拖鞋。 我给妈妈洗手绢。 我帮老师收作业。 我为大家扫地。

2、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小鸡正忙着吃虫子呢! 我正忙着写作业呢!

3、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小树渐渐长高了。

4、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小朋友们一边走一边说。 小鸟一边飞一边叫。 他一边说一边笑。

5、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西瓜那么大,那么圆。 山那么高,那么大。 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

6、把地翻松 把白菜吃完 把窗户打开 把门打开 把作业写完 把地扫干净

7、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他很用心地培育花种。 他非常用心地培育花种。

我十分用心地读书。 他很高兴地回家去了。 他非常高兴地回家去了。

8、我已经长大了。 小树已经发芽了。 春天已经到了。 我已经写完作业了。

9、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小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荷叶像一把小圆伞。

我们像花儿一样美丽。 长城像巨龙。 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闪闪的星星像宝石。

10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只有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11、(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妈妈把衣服洗干净了。 衣服被妈妈洗干净了。

(3)我把地扫干净了。 地被我扫干净了。

12、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我的书包不见了。

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我的书包怎么不见了?

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我一定要把我的书包找回来!

13、(1)春天来了,小朋友们长高了。 (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地球爷爷的手就是地心引力。

(5)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 (6)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表示要下雨了。

14、青蛙小的时候叫蝌蚪。

15、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七星瓢虫专爱吃棉花上的蚜虫。

17、《春晓》《村居》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有《所见》《小池》。(要知道朝代和作者,学过的字要会默写)

六、标点

问句: (1)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3)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4)他们到哪儿去住呢?

(5)你为什么飞得这么底呀?

(6)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7)爸爸,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

感叹句:(1)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2)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

(3)啊,多美的小路啊!

(4)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5)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七、多音字(会组词或者会根据词语选择读音)

(1)得( )造一杆有人提得( )起的大秤。

(2)春天是种.( )植的好日子,农民正忙着在田里撒种.( )子。 (3)小明看着蓝蓝的天空( ),脑袋里是一片空( )白。

(4)终于来到了大兴.( )安岭,大家都很高兴.( )。

(5)开学的前一天,班干.( )们就已经把教室打扫干.( )净了。 (6)这是一节快乐. ( )的音乐.( )课。

(7)我发. ( )现小军的头发.

( )很黑。

(8)要想把学习学得更.( )好,就必要及时更.( )正作业。

(9)奶奶的家里只. ( )有一只.( )大母鸡,其他都是小鸡。

(10)小象长. ( )着一条长.

( )长的鼻子。

(11)走进教室,我和.( )小红都觉得很暖和.

( )。

(12)小白兔向山羊爷爷要了白菜种.( )子,自己劳动种.( )起了白菜。 (13)妈妈在校门前来回走着.( ),显得很着.( )急。

(14)要想得. ( )到更大的进步,就得.( )再努力。

(15)那些孩子都. ( )是来自北京首都.

( )的。

(16)大夫山的空 ( )气很好,我们一家人一有空( )就去那里游玩。

(17)我答 ( )应妈妈,上课要积极回答( )问题。

(18)我们把行.( )李一行.( )一行地放好。

第7篇: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此诗是曹雪芹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表达了他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2、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出自红楼梦第一回,这里是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释,也大致交待了主要人物的结局。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揭示了贾雨村这个野心勃勃的政客的内心世界。

可见日夜都在盼望“飞黄腾达”的贾雨村,浑身散发着升官发财的臭气。

4、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源起佛经中的一则故事,警醒人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

5、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本句取意于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及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段。

此诗意境清奇,以一个渡字写出了鹤的飘逸以及环境的冷清。

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枉凝眉》里的内容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以这首曲子写男女主角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理想”,又因各种缘故最终破灭,黛玉泪尽而逝。

7、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是《红楼梦》中的第三首柳絮词,是林黛玉的《唐多令》词。

全词如下: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8、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

这便是“木石前盟”的由来。

贾宝玉原是天上的神瑛侍者,林黛玉原是天上的绛株仙草,神瑛侍者每天辛勤地给绛株仙草浇水,绛株仙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惠立下誓言要用一生的泪来报答他。

9、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这句是《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林黛玉所说,说明了知音的难得和真挚友谊的珍贵。

10、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原出自《西厢记》,张生初见崔莺莺,就被小姐的美貌所打动,内心独白曰:“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这里贾宝玉借指自己和林黛玉。

11、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源于《红楼梦》第八回:“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1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太虚幻境的对联,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反反复复,万事皆如此。

13、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这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

14、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这副联语写在“太虚幻境”的宫门之上,横批是“孽海情天”。

15、一聚一散最伤神,还不如不聚的好,所以向来喜散不喜聚。

自古离别最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当好聚好散吧。

16、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话是贾宝玉说的,也是曹雪芹说的,不知道男人们听了什么感觉?

17、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取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是贾宝玉所唱《红豆词》,同时也是一首爱情的颂歌。

18、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林黛玉以花来比喻自己,暗含了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悲苦。

19、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句是林黛玉《葬花吟》中的诗句,黛玉葬花时遇到宝玉,宝玉说将花撂在水里,黛玉说这里的水干净,可是流出去之后就会有秽物了,还不如埋在土里,随土化了干净。

2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

这是宁国府的上房对联,贾宝玉一见这幅对联就说:“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原句出自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22、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这是林黛玉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最为新颖别致,也最能代表黛玉个性的一首诗,有一种“郊寒岛瘦”的感觉。

2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对王熙凤的真是写照。

24、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元妃省亲时,元妃让宝玉作四首诗,这是第四首中的诗句,实为黛玉替宝玉的之作。

25、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

出自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26、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林黛玉《葬花吟》中的最后两句,一语双关,也是在哀叹自己。

27、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这是林黛玉《咏白海棠》中的诗句,用梨花之白来形容海棠之白,再加上梅花之魂,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2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

出自《红楼梦》二十六回小红之口:“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29、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是对“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春中的大姐元春一生的判词,元春早年入宫为妃,风光无限,后来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死去。

30、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8篇: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关键词:马克・吐温;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批判

引 言:

《汤姆・索亚历险记》为19世纪美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克・吐温执笔撰写。马克・吐温原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于1835 年11月30日出生于一个叫费罗里达的小村庄。他儿时接受教育很少,13岁时离开学校。先后当过印刷工、航海员学徒、游击队员等职业。马克・吐温凭借自身丰富的社会经历,形象生动地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更是一部广受好评的佳作。

故事发生在一虚构的边远小镇-圣彼得堡。整部小说,都围绕这一小镇展开。其主要描写了汤姆的顽皮淘气及与其伙伴的各种冒险活动。出版以来,该小说广受读者欢迎。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作,人们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评价主要集中于里面的“现实主义”、“当地色彩”及“幽默”。但经分析阅读,笔者发现该书也含有大量的浪漫主义描写成分,主要包含三部分:对主人公各种奇思异想、对美丽的大自然及对主人公叛逆行为的描写。笔者认为,马克・吐温呈现的浪漫主义描写并非无意之举,而是有意为之。即马克吐温想借此表达他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批判。正如小说译序所言:“《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是作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然而,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回顾过去,而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看待周围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贪婪愚蠢等,并对其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作者借汤姆之口说出‘宁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意当一世美国总统’,反映了他对平庸守旧社会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

一、对主人公各种奇思异想的描写

小说里,马克・吐温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描绘主人公。第一主人公乃汤姆・索亚,其次乃哈克贝利・费恩。汤姆从小丧父,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西德。他俩寄养在波莉姨妈家,兄弟间似乎一直充满嫌隙。弟弟西德老实规矩、属于所谓的“好孩子”,深受波莉姨妈的喜爱;而汤姆则与之相反,属于所谓的“坏孩子”。西德经常向姨妈揭发汤姆,而汤姆对此则是打击报复。关于哈克贝利・费恩,尽管他有一嗜酒如命的父亲,但他实则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孤儿:他无家可归,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困了睡人檐下,流离失所。但是,周围的小孩却喜欢和羡慕他,并以能和他说话为荣,因为他是真正的自由人,“大自然之子”。但大人们却视哈克为野孩子,禁止自己的小孩与其交往。

当跨出象征分割家庭伦理、社会习俗和自由社会的篱笆墙后,汤姆犹如脱缰之野马、无拘无束。在这自由的国度,汤姆完全是个野人,无所顾忌;社会习俗、宗教礼仪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他常与玩伴乔・哈泼扮演两军司令,在假想的战场上运筹帷幄、英勇厮杀、交换俘虏等。这里,他们控制着部队的最高指挥权、气定神闲、挥斥方遒、可谓春风得意!也难怪乎他对此乐此不疲。后来,汤姆和乔・哈泼在卡迪夫山上扮演绿林好汉罗宾逊,他们又相互拼杀、打赌射箭。后来,为了成为公众焦点及获取女友贝琪的青睐,汤姆邀约乔・哈泼和哈克一同前往杰克逊岛做英勇的海盗。为此,在家里偷取一些所需物品之后,他们便踏上了梦幻般的海盗征程。三人来到河边,汤姆扮演船长,像模像样地指挥乔・哈泼和哈克撑木筏。几经周折,他们到达杰克逊岛,从此带着响当当的名号行走江湖:西班牙海上黑衣侠盗汤姆・索亚、嗜血杀手哈克贝利・费恩、海上霸王乔・哈泼。

现实生活中,汤姆、乔・哈泼、哈克的境况又如何?实则完全相反。可以说,在自由想象的王国里他们有多么的放荡不羁,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就有多么的局促不自在。生活中,家里有大人对他们严格管教;在公共场合,有无处不在的传统习俗、道德和宗教礼仪的约束。不管是违犯家庭管教还是传统习俗,笔者认为,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借汤姆及其伙伴的奇想和冒险举动,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中不合理规章制度及宗教封建习俗的不满与批判。在小说第八章最后一段,马克・吐温直抒胸臆,借汤姆和乔・哈泼之口倾述了他对当代文明生活的不满:“两个孩子穿好衣服,藏起自己的家伙就走开了。他们为绿林豪杰的不复存在深感惋惜,也搞不懂现代文明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足以弥补这个损失。他们说自己宁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意当一世美国总统。”

二、对美丽大自然的描写

该小说也有众多优美的山川景物描写,如第二章对卡迪夫山的描写:“村外高高耸立的卡迪夫山上草木青翠……恰似梦中飘渺的仙境幽静而又令人神往。”第四章对圣彼得堡村庄的描写:“红日在寂静的大地上冉冉升起……犹如带来上天的赐福。”马克・吐温描绘的这些自然景物可谓赏心悦目。而对大自然着墨最多的,还数对杰克逊海岛的描写。杰克逊岛不禁让人联想到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为了来到这美丽的桃花源,汤姆、乔・哈泼和哈克可谓费尽周折。他们打点“行囊”、带着鱼钩、乘着木筏,穿越象征隔离文明世界的密西西比河,历经艰险才来到杰克逊岛。尽管离家万般不舍,但“黑衣侠盗双臂交叉,伫立筏上,‘最后望一眼’这个先前使他快乐无比、后来令他痛苦不堪的地方,希望‘她’能看见他乘船行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以无畏的气魄面对危险和死亡,以唇边浮现的一丝冷笑迎接末日的来临。” 对于汤姆・索亚、乔・哈泼和哈克三人来讲,杰克逊岛就是他们的“桃花源”,“他们觉得,能来到这样一个远离尘世、未经开发且无人居住的荒岛,能在岛上的原始森林里尽情吃喝,真是一种愉快的消遣!他们表示再也不愿重返文明社会了。在杰克逊岛,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这儿没人欺负你,不把你当人看。”这里,“你不用大清早起来,不用上学、洗脸,那些讨厌的蠢事统统都不用做。”杰克逊岛真可谓人间天堂。

岛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青虫安然地在汤姆腿上爬行,蚂蚁忙碌地搬运食物,“红娘子”瓢虫展翅高飞,金龟子奋力推粪球,林中鸟语声声,动物好奇地打量新来的不速之客、蝴蝶翩翩起舞……汤姆和其他两个“海盗”在这里尽情的嬉戏玩耍,“他们光着身子,在白色沙滩上清澈透明的浅水里追逐着,翻滚着。他们对远远地沉睡在宽阔河对面的小村毫不留念。一股湍急的河流,或是少许上涨的潮水,冲走了他们的木筏,可是这反而使他们感到庆幸,因为它的不复存在,像是烧毁了将他们与文明社会连接起来的桥梁。”

然而,马克・吐温所处的年代却正处于美国垄断资本的发展时期,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种种丑恶。由此可见,作者借用美好的荒野生活,对当时美国社会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童年生活被描绘成天堂一般,童年时代之所以被涂抹上一层‘天堂’式的瑰丽色彩,正是由于马克・吐温感到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在‘天堂大门的那一边’,生活是多么忧郁和‘空虚’啊。”因此,马克・吐温用极度美好的儿童生活来反衬现实社会,以表达他对当代现实生活的批判与不满。

三、对主人公各种叛逆行为的描写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叛逆行为集中体现在汤姆和哈克两者身上。纵观整部小说,汤姆离经叛道,不是村落里的“模范儿童”,因为模范男孩的言行如是:“走在最后面的是模范男孩威利・玛弗森,他对自己的母亲体贴入微,仿佛她是一件雕花玻璃容器似的。他总把母亲领到教堂来……男孩子全都恨他,因为他太守规矩了。何况,他又时常‘在他们面前被人捧得这么高’……汤姆没有手绢,他将揣手绢的孩子一律视为势利小人。”

相反,汤姆撒谎、逃课、打架、有门不走翻篱笆;越是不让做的,他偏要做。晚上翻窗外出、课上斗甲虫、搞恶作剧;他读书马虎,成天幻想当司令和扮绿林好汉。这些都体现了汤姆的离经叛道。但该书最具叛逆性的得数哈克贝利・费恩。哈克是村里人见人嫌的野孩;他不休边幅、衣服邋遢、无拘无束:“哈克贝利・费恩随心所欲来来去去。他晴天睡在人家的台阶上,雨天钻进空空的大桶里栖身。他无需上学或去教堂,也不必叫谁先生或是乖乖地听话。他只要想去钓鱼游泳,何时去,去哪里,待多久,悉凭自便。他打架谁也管不着,夜里多迟上床睡觉全由他自己做主。春天他第一个赤脚,秋天他最后一个穿鞋。他永远用不着洗脸,也用不着换上干净衣裳。论骂人,谁也不是他的对手。总之,凡是足以使人生快乐无忧的好事,这孩子全都干过了。”

后来,哈克半夜跟踪印江・乔到卡迪夫山,偶然得知印江报复道格拉斯寡妇的计划。幸亏他即时通报,道格拉斯夫人才幸免于难。出于感恩,哈克被道格拉斯夫人收养。在她家里,哈克被迫养尊处优。但这却使得他万分无奈和焦躁不安:“这种处境使他得以进入上流社会――不,他是硬给拽进去,硬给扔进去的――为此他吃够了苦头,几乎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寡妇的佣人替他梳头刷衣,把他身上弄得清清爽爽,晚上还给他铺上冷漠无情的床单,上面居然没有一个小小的污斑,好让他当做知心朋友贴在胸口。他得用刀叉进餐,得用餐巾和杯盘。他得读书,得上教堂,说话得咬文嚼字,以致语言在他嘴里变得干巴巴的。无论他置身何处,都要受到文明的栅栏和镣铐的禁锢与束缚。”

这样的生活对于过惯自由生活的哈克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和折磨。三周之后,哈克终于忍无可忍,毅然消失得踪迹全无。最后,汤姆在屠宰场后面的一只桶中找了哈克。此时的哈克,又回到了以往的幸福时光:“他正叼着烟斗,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儿。他头发蓬乱,一副脏相,又穿上了快活逍遥的岁月里那身让他出尽风头的破烂衣衫。汤姆把他撵出来说明他惹了多大的麻烦,劝他赶紧回家。哈克脸上悠闲自在的神情顿时消失,换上了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别说了,汤姆……那种日子不是我过的,我习惯不了。寡妇对我是不错,挺够矫情,可她们那些规矩真让我吃不消。他要我每天按时起床,她要我洗脸,佣人把我的头发梳得光溜溜的,她不准我睡在木棚里。我得穿上那些该死的衣裳,把我憋得气都喘不过来……我已经好久没溜进人家的地窖了――唔,好像几年了。我还得去教堂做礼拜,真是活受罪――我讨厌那些屁都不值的布道词。我在那里不能捉苍蝇,嘴里也不能嚼东西。一到星期天就得穿一整天的鞋。寡妇吃饭摇铃,睡觉摇铃,起床摇铃――干什么都死板得要命,真是让人受不了。由此可看出,马克・吐温借两个儿童之口,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陈贵陋俗的批判与不满。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尽管马克・吐温属于现实主义作家,但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却仍有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主人公各种奇思异想、风景如画的大自然及主人公的叛逆行为,马克・吐温间接地表达了他对当代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不满。(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美)马克・吐温著 朱建迅,郑康译.《汤姆・索亚历险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6(2013.11重印.

第9篇: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这是一对水曲柳木箱,质地十分地坚硬。外层纹理清晰美观,既像重叠起伏的山峦,又像闪烁跳动的音符。表面涂了红漆又镀了一层亮油,尽管历经岁月的洗礼,可这对木箱依然红扑扑、亮晶晶,泛着沉静温馨的光芒。

光阴如水,容颜易老。要细究这一对红漆木箱的具体来历,还得从上世纪70年代初说起。

我的老家是安图县永庆乡最偏远的山村――金盛村,顾名思义金盛是盛产金子的地方。抗联时期著名的“老金厂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如今,在金盛村西一公里的密林中,“老金厂战迹地”的纪念石碑依旧赫然而立。

1970年春,父亲带领一帮闯关东的山东乡邻,在这里战天斗地,垦荒种田,建立家园,有了最早的金盛村。父亲年轻时能吃苦,有号召力,为人坦诚、忠厚,在社员中很有威望,自然就被推选为生产队队长。后来,陆续有从山东投亲靠友闯东北的“盲流”来到这里入队落户,这些人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队劳动锻炼,才能由“盲流”转为正式社员。听父母说,那时家里新盖了三间木楞房,心地善良的父母专门腾出一间西屋,接纳一些刚从山东来到金盛,没有能力或来不及安家的“盲流”。尽管那时我家的生活也是吃糠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但父母依然竭尽所能地去接济这些没着落的人。所以,自打我记事起,家里的西屋就没断过人。

这期间,父亲收留过一对年轻的夫妇,因为当时政策严格,夫妇俩一直没有落户,在家里一住就是两年多。父母待他们像自己的孩子,并介绍男青年跟着一个父亲曾收留的老木匠做学徒。为报答父母的知遇之恩和收留之情,学徒期间,年轻人到后山选了上等的水曲柳,在老木匠的帮助下用戗锯将水桶粗的木料锯成木板,晾干后精心打制成了一对木箱,送给了我家。

木箱被安置在东屋土炕的一角,家徒四壁的房间添置了这样一对家具,顿时生色不少。这对木箱不仅珍贵,而且实用。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对木箱犹如我家的“百宝箱”:过年时,母亲从里面取出给儿女缝制的新衣裳、新鞋子,喜得我们眉眼开花;端午节,母亲又从箱子里面拎出一堆五彩线,天不亮就给我们姐弟四人拴在手上,系在脚上,佑护我们健康成长;待到八月十五,母亲又从里面摸出几块用油纸包的月饼,油汪汪的皮儿,香喷喷的馅儿……哥哥姐姐不舍得吃留给我和弟弟,我和弟弟掰一块塞到母亲嘴里。除了逢年过节,木箱能带给我们一些惊喜外,木箱里面还搁置着我们家许多“宝贝”――母亲的针线箩、缝补用的布头、亲朋好友送的碎花布料、家里为数不多的糊口钱。

在父母悉心教育、呵护下,我们慢慢长大。哥哥姐姐到50里外的乡里念中学,每周才能回来一次。那个时候,爸爸的朋友来家里串门,手里拎点糖果、糕点便是我和弟弟最企盼的高兴事了。尽管当时很馋,我和弟弟俩人像约好了一样,从来不舍得把这些好吃的都占为己有,我俩尝一点打打馋虫后,就把剩下的全放到木箱里,等哥哥姐姐周末回家一起分享,甚至还要比一比谁攒的多,这样的事常被邻里的大娘婶子们传为佳话。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谁家也没有富余的副食供孩子享用,勤俭持家的父母只能从牙缝里挤出点细粮,添补在孩子身上。父亲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就像一头老黄牛,为这个家默默地耕耘着。母亲上了几年学,在村里也算有学问的人,尽管不能给我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却用自己朴实的言行教育着我们姐弟如何做人、做事。直到现在,姐弟四人孝顺父母、手足情深、合谐团结、相互帮助,从小到大没有吵过一次架,惹老人生过一回气。

我十五岁离家,在外上学、工作。后来由乡镇调到县城,偶尔回家小住,俨然成了家里的“客人”。每回母亲得知我要回家的消息,总要提前几天,早早地将屋子里外打扫干净,将火炕烧暖,让老屋里晒进和煦灿烂的阳光。晚间,舒服地躺在炕上,一侧身,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对与我们相守了几十年的红漆木箱,看着它,心里就倍感踏实亲切。

有一回,我忍不住好奇掀起箱盖,见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我们儿时穿戴过的衣物、鞋帽。慢慢摊开来,我十来岁时穿过的一条军绿色的裤子跃入眼眸。母亲做得一手好针线活,除了我们姐弟的衣服,还经常免费为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缝制衣服,尤其到了年根母亲总要熬夜赶制。八十年代中期,穿绿军装是一种时尚。一年中,盼着过年穿新衣服的时候到了,手巧的母亲用攒来的钱买了布料,连续几个夜晚给我和弟弟赶做了两套 “绿军装”,裤子的两侧还轧上了红布条,穿上后甭提有多神气,引得小伙伴投来羡慕的眼光。我念中学时穿的流行一时的中山装,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

抚摸着箱子里这些保存完好的儿时旧衣服,又像是回到了过去,凑近了嗅一嗅,上面还依稀散发着一种母亲的味道……一件件的旧衣,仿佛就是浓缩的时间,这些年来,母亲身边的儿女,一个个都远走高飞,大家很少记起母亲藏在箱子里的这些老旧衣服了,可我知道母亲一直视它们为珍宝,因为它们寄寓着母亲太多的回忆。

人生之路有风雨、有艰辛,亦有阳光和雨露。这对红漆木箱与我相伴前行。几十年的打拼,姐弟四人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称心的工作、事业,而父母也进入了古稀之年。我一直觉得父母有着非常的胆识和魄力。村里同龄的孩子几乎都早早辍学务农,而我们的父母没有因为农活繁重、经济拮据而终止我们的学业,再苦再累也一直供我们读书,直到我们走出大山,成为父母乃至全村人的骄傲。每次回家,母亲都要叮嘱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大山里走出去的穷苦孩子,要常怀感恩之心,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为了让父母安享晚年,2010年冬,我们兄妹几人帮父母卖掉了家乡的老屋,把老人接到了城里。搬家时,老屋里的锅碗瓢盆,家居用品几乎都送人或扔掉了,唯独这对木箱,母亲不舍得丢弃。我懂母亲的心思,没有劝阻,随了老人的心愿。尽管木箱挤占了楼房有限的空间,与现代家具极不协调,但看上去依然亲切,就像这个家中不能缺少的一员。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