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

第1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与此同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速冻食品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另外,速冻食品在营养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质量不合格的速冻食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水饺、包子等速冻面食制品,单从外表看不出什么质量问题,只有当消费者亲口品尝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问题所在。

何为速冻食品

速冻食品又称急冻食品,是一种以低温快速冻结方式生产的食品。速冻食品是食品加工工艺的重要发展,它不同于一般的冻结和冷藏方法。其主要特征是食品一定要经过水洗、漂烫、烹调加工或其它处理工序,然后在低温下(-33℃以下)快速冻结,在半小时内迅速通过-1℃-11℃温度范围(又称最大冰结晶生成带,是使食品中80%以上的含水量变成冰结晶的温度范围),食品的中心温度在-18℃以下,然后在此温度下贮藏和运输。

一、速冻食品分类

速冻食品分四大类,即速冻果蔬食品、速冻畜禽食品、速冻水产食品和速冻调理食品。

①速冻果蔬。如速冻青刀豆、芦笋、青豆、豌豆英、毛豆、马铃薯、茎椰菜、花菜及胡萝卜和速冻草莓、荔枝、桃、菠萝及樱桃等;

②速冻畜禽。如速冻猪、牛、羊分割肉,牲畜副产品,速冻鸡、兔以及野味等;

③速冻水产品。如速冻鱼、虾及贝类等;

④速冻调理食品。如速冻三明治、汉堡包、比萨、油炸肉饼、烧卖、水饺、肉包、小笼包、春卷、炒饭、汤圆、馄饨、肉丸及鱼丸和速冻奶汁烤菜、榨菜肉丝、回锅肉、咖喱鸡、鱼香肉丝、青椒牛肉及青豆肉丁等盘菜。

二、速冻食品的特点

速冻食品与其他食品相比有以下五大优点:

①卫生质优。食品经过低温速冻处理,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本身的色泽风味及营养成分,又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保证食用安全。

②营养合理。如速冻调理食品配料时,可以通过原料的不同搭配控制脂肪、热量及胆固醇的含量,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③品种繁多。速冻食品现有四大类、3000多个品种,从副食到主食,从盘菜到小吃,样样俱全,这是其他任何加工食品不可比拟的,这也为那些不善于烹调的消费者提供了方便。

④食用方便。速冻食品既能调节季节性供需平衡,又能减轻家务劳动,减少城市垃圾,保护环境。

⑤成本较低。与罐头食品相比,速冻食品具有口味鲜和能耗低的优点。速冻食品比罐头食品能耗低30%左右。

速冻行业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70年代以来,行业迅速成长。目前美国的年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在60kg左右,德国的年人均消费量接近40kg,日本的年人均消费量在20kg左右。随着未来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时间的高要求,方便快捷的速冻食品将获得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速冻食品发展历史

速冻食品1928年起源于美国。很长的时间内,由于人们对速冻食品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赢得多少消费者,行业发展十分缓慢。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冻食品才迅速发展起来,1948--1953年美国系统地研究了速冻食品,提出了著名的T、T、T概念,并制定了《冷冻食品制造法规》。从此以后,速冻食品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进入超级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果蔬单体快速冻结技术的开发,开创了速冻食品的新局面。

最近几年,世界速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增长迅速,其增长速度高达20%-30%,超过任何一种食品,品种达3000多个,美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已形成原料产地加工、销售、家庭食用的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了速冻食品的工业化和社会化。据有关资料介绍,速冻食品销售量在发达国家将占全部食品的60%-70%,已取代罐头食品的垄断地位而跃居食品加工工业的首位。

速冻食品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也有30多年的历史。开始主要是沿海城市大型罐头厂试制生产速冻食品,供外销出口,在技术上大多采用以冷藏间代替冻结时间,大部分工序采用人工操作。由于冷藏间制冷能力有限,冻结大都在几小时以上,许多产品成了“慢冻食品”,因此生产发展十分缓慢。1973年北京、青岛、上海的3个速冻食品厂同时从日本引进螺旋式速冻机,促进了我国速冻食品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随着引进设备的不断增加和各种国产设备的研制成功,我国的速冻食品加工工艺逐渐向国际水平靠拢,速冻食品也从过去仅有的肉类、水产类冷冻加工发展到果品、蔬菜和调理食品加工。目前,我国已有生产速冻食品企业近200家,品种达300多个,年生产量达1000万吨,仅速冻蔬菜的出口量已达50万吨,速冻方便食品的出口量已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一位。

速冻食品存在的问题

最近,在一家超市,记者发现,显眼的区域成柜成柜地摆放着各类散装速冻食品:饺子、馄饨、馒头、汤圆、烧卖、粽子等等,可谓应有尽有。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选购散装速冻食品的女士。她说,自己是一家写字楼的白领,平时工作十分繁忙,抽不出时间做饭,除了休息天走亲访友,或到饭店打打牙祭,平时晚饭和早饭都吃速冻食品,速冻食品能大大节省做饭时间,并且各色各样的速冻食品,既方便又能调剂口味。

虽然速冻食品由于食用方便,越来越受到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的欢迎,但是行业规范欠完善,速冻食品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散装速冻食品隐患多

冷冻、冷藏食品的保存温度人为被“破坏”,已成为超市食品安全的隐患,尤其是散装速冻食品的“二次污染”、“无保质期”等问题尤为严重。

据了解,所谓“散装”,也并不是没有包装,而是生产厂家以大包装的形式进入卖场之后,卖场工作人员拆开包装后倒入冷柜,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购。而散装食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发生水分蒸发、干裂、油脂氧化、酸败等现象。

专家介绍,真正意义上的速冻食品要在30℃的条件下,通过专业速冻生产线完成冻结全过程,并且使产品中心温度达到-18℃。目前,一些知名速冻食品的生产企业已经实现自动化“隧道式”生产,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卫生问题不大。但一些作坊式企业根本不具备速冻食品生产条件,仅靠几个冰柜,雇几个临时工,在简陋的作坊里就可以生产速冻食品,这样的散装速冻食品实在令人提心吊胆。

有鉴于此,购买速冻食品时最好还是选择有独立包装的产品更为安全。即使要买没有独立包装的散装速冻食品,也最好到大型超市去购买,因为相对来说,大型

超市食品进货渠道正规,销售过程中管理严格,食品卫生能够得到保证。而贪图方便或贪图便宜去那些小型商店里购买散装速冻食品,往往会“病从口入”。

二、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通过急速低温(-18℃以下)加工出来的速冻食品,食物组织中的水分、汁液不会流失,而且在这样的低温下,微生物基本上不会繁殖,食品的安全有了保证,但食物口感、风味方面的变化却难以避免。更重要的是后,食物中的脂肪会缓慢氧化,维生素也在缓慢分解。所以,速冻食品的营养价值无法和新鲜食物相比。不妨拿速冻贡丸和新鲜的里脊肉来做个比较,同等重量贡丸中的维生素B2只有新鲜里脊肉的2/3,烟酸只有1/2,维生素B12,也只剩下不到1/3。再看看速冻鱼丸与新鲜的鲭鱼相比,鱼丸的维生素B2剩下不到1/10,烟酸剩下1/2,而维生素B12剩下不到1/8。可见,其营养价值已经“损失惨重”了。

三、速冻食品会提前过期

速冻食品在保质期之内不但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还可能发生变质。比如,某速冻食品在-18℃的保存期为3个月,但绝不意味着在-8℃也能保存3个月。因为所有的化学和酶反应速度都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越低,营养素的分解、风味的损失、脂肪的氧化等速度就越慢,产品的品质也就能更长时间保持稳定。

而实际上,超市的冰柜口往往是敞开的,人们对各种食品翻来翻去,温度不可能一直保持在-18℃。况且,速冻食品很难在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一直保持-18℃的低温。研究表明,食物在-1℃~-8℃之间存放,很多维生素的损失比0℃~-4℃还要快。温度的变化不但会破坏速冻食品的营养含量,而且会加速食品变质。

四、高脂肪换来好口感

不少人喜欢贡丸、鱼丸等速冻食品的口感。其实,这种好口感可是用高脂肪换来的。要维持肉制品最起码的适口性,其脂肪含量不能低于20%。而贡丸、鱼丸的鲜嫩度、性和香味更是都得依靠脂肪含量来保证。

贡丸的脂肪含量占总热量的72%;速冻蛋饺、鱼饺、虾饺等的脂肪含量也占总热量的60%~70%不等;冷冻水饺、馄饨的脂肪比例也很高,肉馅多的品种其含油量可达68%。平时,那些不吃饭想减肥的女孩,喜欢吃贡丸解解馋,其实六颗贡丸吃下去,就等于一碗饭的热量啦!

鱼丸含盐量是五花肉的四五倍。贡丸、鱼丸吃起来感觉特别鲜,这是因为这些速冻食品中都加入了不少味精和高鲜调味料。煮过速冻食品的人都知道,不用放盐,丸子和汤也会有咸味,这就是因为速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已经放了较多的调味料。鱼丸等冷冻食品的盘分是新鲜五花肉的4~5倍,钠含量很高,对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患者的危害不言而喻。

速冻食品行业存在问题

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速冻食品行业市场除了可喜的成绩外,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待利润低薄,产品品质的安全性以及行业无序竞争等所遇见的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我们应竭尽全力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难题。中国速冻食品行业从目前的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扩展、产品细分市场竞争调整以及拓展消费渠道的这样一个调整发展阶段向健康发展的熟阶段平稳过渡。

一、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速冻食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过程有待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产品制造过程的卫生监督控制标准与国际水平相差较远,有待进一步规范。资金雄厚的企业通过改造生产加工环境、生产加工设备和冷链,以达到目前苛刻的国家卫生标准,从而进一步淘汰小型、不规范企业。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生产能力分布不均衡:集中在内陆省份,远离产品的最终销售点,导致产品在运输渠道、储藏环节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二、产品品种单调、雷同

新技术、新品种入市缓慢。以面食为主的速冻食品,如水饺、汤圆等占市场全部品种销售比例的60%以上;消费市场的培育不够,从工厂到餐桌的低温冷链没有完全形成;过度竞争使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乏力,技术进步迟缓,市场中新技术应用的产品少,信息不够通畅,与国际间的商务贸易交往有限等,也制约了技术的发展创新。当然,一个国家的食品加工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生产力和消费水平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目前产业产品结构的现状。从而采取与各种背景条件相符合的产品策略,避免推出超越消费能力的产品。其次,产品的品质也不尽人意,很多产品尚未到达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最后,中、高、低档次产品的竞争不均衡。产品细分市场以中低价位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企业竞相压低价格,导致的结果为利润率越来越薄;高端价位产品却一枝独秀。

三、市场进入门槛的高、低矛盾

商家的通道费用过高,无理收费层出不穷,使正规企业进入市场困难,新产品上市困难,维系业务困难,灰色竞争加剧,商业贿赂成为竞争的必须,这些因素形成了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高门槛;速冻食品生产的行业门槛过低,小作坊、黑工厂没有速冻设备和完善的生产卫生管理及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也能轻易生产,轻易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商业零售不以品牌、品质为采购标准,而以进店费、赞助金、回扣额为根本标准,使市场门槛一方面非正常地提高,而另一方面又非正常地降低。速冻食品行业应当根据产品的消费对象和实际市场的具体状况灵活地投入广告宣传、确定铺货率以及加强促销力度,是改进现有消费渠道必须采取的行动。另外,现有的消费群体集中在家庭消费,社会团体包括酒店、餐馆、学校、工厂等的消费尚未真正起动。

四、低价过度竞争

合理的利润是企业和产品发展进步的基础,超低价格的恶性竞争在压缩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技术进步、新品开发、品质控制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综合投入产生困难;微利、无利的经营状况使中型企业举步维艰,大型企业亏损严重,企业的社会贡献度和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严重受挫;长期低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低价促成零售业的短视行为,唯价低才卖,品牌淡化,品质要求降低,在今后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竞相低价势必使企业压低成本、降低品质,最终的恶果是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使企业背离诚信原则和食品安全原则,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五、散装散卖

不解决散装散卖的问题,行业发展必将受阻。违反卫生要求冻食品标准,使卫生和冷链的保持成为空谈,对消费者权益和身心健康是一种明显的侵害,这严重影响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形象,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的形象,严重影响产品出口;无标志、无生产日期、无国家规定标签标注的产品公然上市,是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藐视;淡化品牌、模糊品牌,使众多假冒伪劣产品登堂入店,使企业在一个无序的环境下竞争;严重破坏了产品品质、安全性、诚信度等企业核心竞

争力,急功近利之举对企业及行业的长远发展极端不利。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流通,制止散装散卖,必须从卖场着手,同行间的协作很重要,政府的决心更重要。

速冻食品发展趋势

我国的速冻食品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行业步入成长期,收入稳定增长,预计未来收入增长率能够维持在25%-30%左右,毛利率在原料价格松动的背景下将有所回。随着行业的扩张,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一方面将会加大行业内部竞争,另一方面也能够协助行业的扩张。目前在行业中已经占据较大份额的企业,如三全、思念等将具有不可比拟的先发优势。

促进冷藏食品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低温运输系统等流通设备的发展,一般家庭中冰箱的普及;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对于冷冻与冷藏食品的需要扩大;以中产阶层为核心的消费者的增加所带来的购买力的增长;外资食品企业的进入使冷冻与冷藏食品的种类丰富、品质提高。

根据亚洲国家发展速冻食品的经验,可知道这样的经验,人均年收入1500美元是消费速冻食品的临界点。它意味着当达到这样的收入水平时,国民才会对消费的食品有更多的需求,如食品的方便性、风味的可口性、食用的安全性以及营养等。至2002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宁波等五个城市的人均收入超过1500美元。从2002年开始,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的速冻米、面食品,尤其是高档水饺、高档云吞及汤圆等速冻食品每年都在迅猛增长。高档速冻水饺、云吞的市场销售额的增加,留给生产制造商一个很好的启示:一方面,传统的中华美食转变为工业化食品时,产品的品质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高档次的产品,比其它档次产品的利润要好的多,市场竞争也相对比其它档次产品要弱。

截至目前,速冻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60亿元,每家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也在同步增长。行业在2006年经历了快速扩张,资产规模增速为54%,近两年增速有所下降,不过预计2009年的资产规模增速将有所回升。

我国速冻行业发展至今,主要依靠的是零售市场的推动,零售市场份额占据速冻行业的九成之多,业务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预计未来随着连锁店、企业的规模发展,速冻行业的业务市场将加速发展,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占据更高比例。对业务市场的供应,规模企业毫无疑问将占据优势地位,因此三全、思念等企业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另外,我国目前的速冻食品主要是主食类,尤其以汤圆、水饺和粽子居多,品种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未来半成品、肉制品、小点心等花色繁多的产品都将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我国速冻产品的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也是未来行业扩张的渠道之一。

相关专家认为,我国目前只有150多种速冻食品,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速冻食品已不仅仅满足于果腹之需,而是越来越注重口味与营养成分。我国速冻食品主要是供应家庭,而发达国家更多的速冻食品则是为餐饮企业集团消费服务的。据初步统计,我国快餐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快餐业营业额约占整个餐饮业营业额的1/4。如何提供快餐店需要的产品,这对我国速冻食品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国速冻食品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的用武之地。

如何规范速冻食品行业发展

目前我国速冻食品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其加工技术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产品的保质期较短,前处理技术和解冻技术较落后,产业链还不健全,大多数速冻食品机械还主要依赖进口,这都制约着速冻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

我国食品工业要发展,发展速冻食品工业是必经之路,我国速冻食品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面对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任务相当艰巨。因此,我们应当着眼现状,找出对策,以加快速冻食品工业的发展。

一、加强宏观调控力度,规范速冻食品业生产行为

速冻食品加工企业目前分属多个部门多渠道,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标准滞后,真正形成规模并使之工业化生产的却不多。速冻食品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市场,不提高质量和产品技术含量,以规模生产去开拓和占领市场,就有可能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速冻食品业所蚕食。目前国外的一些品牌已打入中国市场,全国各地已有许多合资和独资企业生产速冻方便食品和蔬菜,打自己的品牌,出口或在国内销售。制造商也把目光投向中国,而国内企业还未意识到激烈竞争的威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国家应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同时,尽快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管理,使之成为我国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研究进口国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检验标准体系

各进口国对速冻食品加工工艺、卫生条件、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都有不同的要求和具体规定,应加强信息的收集工作。一些国家和主管卫生当局对冷冻食品的加工工艺和配方较为关注,商检证书相关内容的描述已成为进口国官方机构评价产品的重要依据,因此统一证书内容及用语十分必要,这样可避免用语不当而引起的误解,保证顺利通关。美国、日本等国已正式实施食品标签法,该法要求标签必须标明营养成分,并对内容和方式进行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欧盟也将公布食品标签及广告要求,完善产品标准,包括取样方案、包装、贮藏和质量指标等。环境问题正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市场要求食品包装使用不产生废弃物的包装材料,目前的潮流是用纸包装。所有这些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违反进口国的有关法规而致退货或索赔,造成重大损失。

三、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发展我国的速冻食品必须坚持开发高档产品与中低档产品相结合,出口创汇产品与内销产品相结合的原则。因此科研部门要对国内外速冻食品的发展状况、销售市场及饮食习惯进行系统调查,结合本地情况进行速冻食品的开发研究工作。

世界上素有“食在中国”之说,中国食品要走向世界,发展速冻食品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我国速冻兔肉、牛肉在西欧已有一定的市场,蔬菜的出口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近几年,各地开发出不少具有中国特色食品的新产品,如上海生产的蒸饺、生煎包、春卷,天津生产的“狗不理”包子、速冻豆沙包和速冻水晶包等速冻点心已打入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市场,使中国传统点心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笔者认为在稳步发展速冻点心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以传统中餐菜为基础的方便食品。我国各地名菜很多,如果将一些名菜经过工艺定型,研究开发,制成风味别致、方便食用的食品打入国际市场,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在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食品以外,还要积极发展速冻蔬菜的生产。速冻蔬菜作为速冻食品的主要产品,我国2000年出口量已达50万吨,创汇约为3.9亿多美元。我国蔬菜资源丰富,年产量在1亿吨以上,居世界首位,且有充足劳动力,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发展速冻蔬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发展速冻蔬菜的生产,在结构调整上,要减少低附加值的单一蔬菜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前景良好的混合型和调理冷冻蔬菜生产。

四、挖掘现有潜力,充分利用已有的冷库设备

目前,全国冷库的总容量为700多万吨,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资源不足时,往往使冷库处于闲置耗能的状态,如果将这些冷库稍加改造,添置一些必需的速冻设备,则可在保证完成原生产项目的前提下,生产一些速冻蔬菜和调理食品,这样企业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加速我国的速冻机械和食品加工机械的研发工作

第2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专业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公司历年来先后获得“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国际知名品牌”等称号,“思念”牌汤圆、水饺还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思念公司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HACCP认证;拥有国家CNAS认可检测实验室、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思念公司自1997年致力于速冻食品行业发展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凭借品牌价值行业第一、生产能力行业第一、技术及装备水平行业第一等多项NO.1,成为速冻食品行业领军企业。

近年来,思念公司通过农业产业化集群项目建设,不仅对优质小麦、大米、蔬菜、肉类等农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而且拉长了产业链条,大大加快了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标准化进程,整体发展形势良好。在农副产品面粉、糯米粉、蔬菜等的选购中,公司以契合实际的方式培育建设基地,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既保证了企业有稳定高质量的原料来源,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公司已通过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带动30万农民脱贫致富,安排农村贫困地区闲置劳动力上万人就业。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面点、速冻休闲食品、速冻西点、冷冻菜肴、速冻调理制品等七大系类30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国际上已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产品畅销港澳市场。

下一步,思念公司将以“冷为圆心、同心扩张、世界知名品牌、顾客信赖产品”为企业发展使命,以“让消费者享受美好生活”为公司愿景,以“不断创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速冻美食专家”为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以无铝油条、速冻飞饼、蛋挞、铜锣烧等餐饮市场专用速冻产品为突破口,占领餐饮市场,做连锁餐饮最大后厨工厂。通过肯德基、德克士、真功夫等知名连锁企业,进入西式餐饮全球销售网络,把公司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食品产业集团。

(郑州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供稿)

第3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冰淇淋VS冻酸奶

去年在美国,人们在冰淇淋上的花费高达137亿美元,还不包括餐馆里销售的那部分。根据市场调研公司NPD集团(NPD Group)的一项调查,在任何一个选定的两周时间内,有40%的美国人会吃一次冰淇淋――几乎与喝咖啡的比例(47%)一样大。

不过,近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标志性的双球冰淇淋筒遭到了消费者的冷遇。根据NPD集团的估计,尽管普通美国人今年还会平均吃28.5次冰淇淋,尽管这个数字依然巨大,但实际上比25年前的水平下降了45%。(1989年,我们要吃41.3次这玩意儿。)

行业分析师们说,这要怪美国有健康意识的消费者。这种美味甜食正在远离越来越多地寻求低脂、低糖美食的老百姓。在他们的新食单上,名列榜首的好像是冰淇淋更加时髦、苗条的远亲――冻酸奶。

与冰淇淋慢慢失宠相比,冻酸奶(froyo)最近可谓生意兴隆、方兴未艾,专卖店如雨后春笋,在城里几乎每隔一条街就有一家。截至去年年底,根据IBISWorld公司估算,大约有2582家冻酸奶店,是2008年数字(1018家)的一倍还多。同样,销售额也以每年平均21%的速度猛增,相比之下,同期的冰淇淋销售额则毫无起色。

“看一下该行业内出现增长的部门,你会发现只有冻酸奶一枝独秀。”管理咨询公司Technomic的产品创新主管玛丽・查普曼(Mary Chapman)说。这种趋势有红芒果公司(Red Mango)爆发式扩张为证:该公司于2007年在美国开了第一家店,只卖两种口味的冻酸奶,到今年夏天,它的分店数量已经达到了300家。

诸位会问,由此看来,这是否意味着冰冻甜食王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乎谈不上。其实,这事以前也发生过,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可怜的冻酸奶前景未必好。

冻酸奶前景黯淡

美国人第一回吃到这种冰冻发酵甜食(至少是在大规模上市销售的背景下)是在1981年,由天使冰王公司(TCBY)推出的。NPD集团的食品时尚趋势分析大师哈里・鲍尔泽(Harry Balzer)说,人们对这款软冻酸奶甜食的追捧在1992年达到了顶点,随后便逐步退潮了。(天使冰王的门店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2800家左右减少到了目前的大约650家。)

不过,即便在销量最高峰时,吃冻酸奶的人数也从未达到过与冰淇淋爱好者并驾齐驱的地步。鲍尔泽又说,当前冻酸奶的销售额猛增,不是因为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人口总量的增长和冻酸奶的价格上涨所致。事实上,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了一个泡沫:根据IBISWorld公司的一项调研,冻酸奶今后几年在美国的销量增速会放缓,而且最迟到2019年开始萎缩。Technomic咨询公司的查普曼在谈起眼下的冻酸奶热潮时说道:“我确实为它竟然持续了如此之久而感到意外。”

在红芒果公司这方面,它也在迫不及待地寻找出路。去年12月,这家连锁企业推出了新产品,其中包括三明治和各色小吃。“我们真的感到意外。”红芒果的一名特许经营支持经理尼科尔・陶布(Nicole Taoub)在谈及顾客对新产品的接受率时说。区区几个月时间,在一部分门店的销售额里,冻酸奶所占的比例竟然缩小到一半以下。

夏天最热时在下曼哈顿的一家红芒果门店里,一个小时内有10多名客人光顾,但是只有一个人买冻酸奶。大多数人点的是果汁。(用羽衣甘蓝、苹果和芹菜汁制成的“甜味绿劲果汁”(Sweet Green Zing)是最受欢迎的非酸奶类饮品。)由于增加了上述新产品,红芒果门店的厨房如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农产品仓库,放着成堆的胡萝卜和成筐的甘蓝。“我们确实在储藏方面很有想法。”陶布谈起公司的上市新品时如是说。

希望在海外市场

第4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食品安全问题又登场了,继思念、三全之后,湾仔码头也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至此,国内速冻食品三大品牌无一幸免地陷入“细菌门”。与新鲜食品相比,速冻食品的营养性较低,消费者之所以选择速冻食品,主要是看重其方便快捷的特性,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品牌知名度决定了消费者的最终选择,速冻食品三大巨头的中招大大打击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也促使不少消费者减少对速冻食品的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速冻食品的行业形象。

为何频发“细菌门”事件

为什么会频繁发生这样的问题?简单来讲,主要是速冻食品与其他食品生产过程相比,水饺、汤圆等速冻产品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导致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不易控制。外加生产过程中出现卫生环境把控不严、包装密封性不好或运输条件不符合等问题,很容易造成细菌的快速繁殖。除这些客观因素外,另一大诱因是原材料,由于速冻食品多采用新鲜肉类、蔬菜、水产等为原料,采购环节极易出现微生物超标问题。

同时速冻行业在采购环节上还受到国家标准的困扰。按照自2004年5月1日起执行的现行《速冻预包装米面食品卫生标准》显示,其规定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是对速冻食品的原料――上游肉制品行业却并没有相应的要求,上游要求宽松,下游却不能查出,这种标准相互矛盾,对企业而言,按此执行一定会出问题。但实际上并非仅此而已。

在中国,与速冻行业配套的相关行业如面粉加工业、肉禽饲养及屠宰和冷链运输远远跟不上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受生产技术、运输等条件影响,速冻食品产品质量仍然略显不足。由于受到产业链的约束,所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在生产环节企业可以做到,但在运输流通、终端则难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冷链、零售终端的冷库、冷柜等设备温度不达标,都有可能产生。

一方面是激烈的竞争、恶劣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际市场上,60%以上的冷冻冷藏食品用于餐饮业,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不到5%。巨大的市场将引发速冻食品业务市场的兴起,为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商机和空间。中国的速冻行业正面临着一种恶劣的竞争环境的束缚和标准不一的困境。要给速冻行业“细菌门”解冻,除从检测标准上与国际接轨之外,还需要进一步理清速冻业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的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速冻食品行业的瓶颈

速冻食品作为中国传统食品产业化的一个成功典范,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在政府支持、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产企业的产品渗透率都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目前已形成年产量1500万吨的规模,并且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虽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速冻食品行业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产品要求的技术性相对较低,其配套行业远远落后于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这些瓶颈主要表现为:

1.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速冻食品行业,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过程有待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产品制造过程的卫生监督控制标准与国际水平相差较远,有待进一步规范。资金雄厚的企业通过改造生产加工环境、生产加工设备和冷链,以达到目前苛刻的国家卫生标准,从而进一步淘汰小型、不规范企业。生产能力分布不均衡:集中在内陆省份,远离产品的最终销售点,导致产品在运输渠道、储藏环节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2.品种单一同化。一是新技术、新品种入市缓慢。以面食为主的速冻食品,如水饺、汤圆等占据市场全部品种销售比例的60%以上,消费市场的培育不够,从工厂到餐桌的低温冷链没有完全形成,过度竞争使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乏力,技术进步迟缓,市场中新技术应用的产品少。二是产品的品质也不尽如人意,很多产品尚未到达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三是中高低档次产品的竞争不均衡。产品细分市场以中低价位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企业竞相压低价格,导致的结果为利润率越来越薄。

3.流通环节秩序不合理。有些速冻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甚至一些速冻食品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几乎所有的餐饮部门都不会对食品原料进行科学检查,缺乏对疾病预防的控制措施。

4.质量意识不过关。相关统计显示,在有组织开展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超量使用添加剂、微生物指标超标及包装标志不规范等。部分速冻食品生产企业未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没有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少数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够,生产管理不严,造成产品质量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规范调整行业运营模式

同其他食品品项相比,速冻食品各生产企业的内部发展正处于探索中前进阶段,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实力、完善产品链、探索成功的运营模式等都是各个企业必须面临的挑战。这些模式调整的具体策略主要体现是:

1.健全食品准入体系。建立速冻食品准入备案制度,速冻食品生产企业或区域性总经销商申请产品上市时需将产品自查方案、质量控制方案、产品风险评估报告、缺陷食品召回计划、缺陷食品退赔方案等材料报工商部门备案;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准备金制度,食品生产企业或区域性总经销商按产品年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提取食品安全风险准备金,并存入指定控管银行,用于支付缺陷食品召回、退赔及销毁产生的费用;建立厂家直销产品申报制度,对直销产品的生产厂家,需向工商部门提交该批产品原料证明、检验报告和销售流向等材料,由工商部门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能上市销售;建立食品仓储备案制度,要求各食品经营者如实申报仓储位置,一旦发现问题食品,监管人员可及时封存查扣,防止问题食品流失;建立食品质量监管信息网络,逐步与食品经营者内部质量管理联网,实现网上动态监管,全面监控产品进、销、存、退市等情况。

2.建立安全惩戒机制。从食品安全危害的公共性角度考虑,对违法经营者不仅要大幅度提高其民事赔偿的标准、加大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的力度,同时,还应建立严厉的惩戒机制,如撤销注册商标、无上限罚款、高额惩罚性赔偿、限制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在规定期限内禁止重新营业、在规定期限内禁止从事同类经营活动、永久性禁止从事食品经营、销毁不合格食品费用由违法经营者承担等措施。发挥新闻媒体观察和舆论监督作用,定期报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关食品的卫生条件、质量安全状况。通过刊播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完善信息制度,收集和透明、完全、时效性强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及时向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扶优打劣,建立长期曝光台,以提高市民对问题食品的鉴别能力。

3.全程监控变常态。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TQC),标志着人们对质量形成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的科学认识。过去那种单纯检查只能区分开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而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不生产不合格品。并且对经营者进行教育和引导,把诚信道德规范、守法经营义务等内容列入教育培训范围,使经营者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道德为先的经营方针。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作用,及时掌握市场食品安全动态,鼓励引导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倾力营造食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氛围。

疏通速冻行业的渠道策略

随着国内食品行业营销进程的逐步完善和推进,人们对“渠道”本质内涵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在进行着一场跨越传统渠道及终端管理的创新之路。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加强速冻行业的渠道营销策略,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市场管理。在速冻产品的整个分销过程中,参与者不仅仅是企业与经销商,更为完整的管理解决方式应该充分考虑的要素包括企业总部、驻外机构、经销商、二批商、终端等五方面主要的参与者,同时随着区域和渠道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每项工作中各个相关方参与的程度也有所不同。针对深度开发不足的问题,强化批零与终端的建设,提出“重点门店工程”。解决管理控制方面的不平衡问题,成立销售信息室,对渠道网络及市场信息进行规范管理;引进现代化软件管理,使信息更为快捷、通畅;建立终端反馈体系,并逐步实现电脑化管理。

2.自建销售体系。近年来,食品行业营销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建立自己企业营销的“嫡系部队”。面对中国如此容量庞大、地域广阔的消费市场,拓展经销商,充分利用渠道,开发更为广阔的市场是食品行业的探索之路。目前速冻食品行业中对解决渠道问题存在一种共识,追求在企业与渠道营销的内部斗争中达成一种制衡。比如有的速冻企业即以改善分销管理体系为目标与应用服务平台提供商“联姻”,力图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达到一个全新的深度分销管理架构。

3.注重营销重心。以营销的市场为重心,企业以主城区为销售重心,靠一个或几个经销商来辐射市场,受经销商销售网络宽度和深度的局限,容易出现市场空白点,造成市场机会的浪费。由主城区向主城区、区县市场并重转移,将销售重心拓宽和下沉,在主城区、区县设立销售中心,企业对经销商的政策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从重点扶持大客户转移到重点扶持潜力市场经销商。通过提高区县级经销商市场竞争力,做“小方块”的规范来实施更大市场的规范。

4.开发终端市场。在速冻行业中,开发食品企业产品的营销市场,以终端市场引领产品快速的发展。终端市场是产品与顾客最终交易的环节,由于条形码、POS等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渠道商和零售商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取全面的顾客信息,其详细程度和准确性大大超出厂商通过样本调查得来的统计数据。由于主要信息滞留在终端市场,而顾客信息、市场信息、库存信息等直接影响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决策,因此,如果食品生产厂商能快速疏通渠道的信息流通速度,用一种更好的管理方式掌控产品的流通信息和销售信息,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和了解顾客需求以及市场的走向。

5.建立信息平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作用对于速冻食品行业的生产企业来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工具”,它是一种高效管理的“通路”与未来管理竞争的手段。建立速冻食品企业和市场销售的管理平台,通过加强企业与市场间的营销信息管理,从而进行高效有序的市场营销管理。

毋庸讳言,对包括速冻企业在内的任何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本来就是企业的底线。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用《伶官传序》一文,来深刻揭示“祸患常积于忽微”的道理一样,这也提醒人们在工作和生产当中要善于吸取历史教训,牢记“忧劳逸豫”的道理。要知道,一个疏忽就能导致祸患的降临,就足以给这个行业致命的打击。

(编辑:周春燕 zhoucy@vip.省略)

第5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中国速冻食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食品行业最具竞争力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消费习惯改变,速冻食品不仅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日常饮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日益成为城市家庭的主流食品之一。农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速冻食品将呈现出从城市向农村普及的趋势,为速冻食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2010年,速冻食品行业增长率不低于30%,一些大型企业甚至达到40%~50%。

速冻行业里,中小企业大有机会

目前,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正在在快速提升,无论是城市市场还是在全国市场,三全、思念、湾仔、龙凤等几家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基本都稳定保持在60%以上,且还在稳步提升。

在传统的速冻米面制品里,近几年没有再出现黑马,甚至过去一些比较知名的品牌也在逐步没落,一些地方小厂倒是星罗棋布,但基本上承担了教育消费者的功能,没有大的起色。

速冻行业真的是没有中小企业的机会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且不说速冻行业是朝阳产业,才刚刚发展了几十年,竞争水平相对低下,我们先看看在其他发展了上百年、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里,新的企业是如何崛起的,就知道答案了。

饮料行业: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康师傅一统天下的竞争格局下,王老吉横空出世,几年时间,其年销售额从2002年的1.8亿元逐步递增到2008年的120亿元。可口可乐之类的对手难道不足够强大?

洗化行业:在外资品牌几乎垄断市场,内资品牌纷纷败退或者被收购的时候,霸王洗发水凭中药概念快速突围。2007年,霸王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霸王洗发水入选行业标志品牌。

调料行业:在数不清的蘸酱品牌竞争中,仲景牌香菇酱一个河南市场就做了将近一个亿,且还在快速增长……

在速冻行业里,中小企业到底如何突围?这里主要讲两个方法:一是聚焦,二是创新。

聚焦:奇迹在聚焦中产生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1年1月30日报道,一名19岁的美国青年利用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自制了一个名为“死亡射线”的聚光镜,其焦点温度可达3000多摄氏度,能使金属和岩石熔化。

这名富有创造力的青年名叫埃里克雅克曼,来自印第安纳州。他花了大量时间将5800块小镜片粘贴在一个直径1.06米的接收盘的内表面,并在接收盘中间钻了一个小孔。雅克曼把他利用“死亡射线”做实验的录像传到视频网站Youtube上,网友们对这台超级聚光镜的巨大威力叹为观止。

录像中,雅克曼先拿一根木棍放在聚光镜前,木棍立刻被烧成了焦炭;随后他取出一个金属油漆罐的盖子,盖子被烧穿了几个窟窿;最后他用铁钳从地上夹起一块石头凑到聚光镜的焦点,片刻之后,石头竟然被烤成了岩浆。雅克曼一边做实验一边说,“死亡射线”产生的最高温度可达3600摄氏度,远远超出自然界中常见的大部分物体的熔点,如此高的温度足以熔化钢铁、煮沸水泥、瞬间摧毁任何有机材料。

这则新闻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聚焦所带来的能量是不可想象的。在速冻行业里,面对全国这么大的消费群体,企业聚焦任何一点都能带来非常庞大的市场空间。

中小企业如何通过聚焦突围呢?

(一)品类聚焦

如同格力聚焦空调,如同格兰仕聚焦微波炉,如同霸王聚焦中药洗发水,如同康王聚焦去屑洗发水,速冻食品也有太多的选择,通过品类聚焦实现快速发展。

比如,只做火锅料。

比如,只做海鲜饺子。

比如,只做粽子。如果五芳斋哪天在所有品类上全面开花,注定开始走下坡路了。

(二)渠道聚焦

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餐行业将快速发展,速冻食品在业务市场的发展将会突飞猛进,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没有特别重视这个市场的开发。这个市场的开发非常特殊,不像传统零售市场那么容易,开发的方法根本不一样,但一旦开发出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思念食品在这方面做得相对出色,其作为肯德基的供应商一年有将近2个亿的销售,主要是蛋挞和油条。芝麻球等产品在其他餐饮渠道的发展也非常好,估计在3个亿左右。

原来有个叫年余的品牌,在这个领域的产品开发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三)区域聚焦

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随便一个省份就有好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口,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思议的。德国也就8000万人口,法国不到7000万, 澳大利亚才两千多万人。作为中小企业,做好任何一个省份就有足够的市场空间。

况且,中国各地的生活习惯不同,口味不同,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做一个区域的强势品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深圳的合口味,在广东一年有将近两个亿的销售额;比如哈尔滨的毛毛水饺,一个黑龙江省的销售额就上亿;比如盘锦的三明海鲜饺子,在附近的市场就能有两三千万的销售。

(四)档次聚焦

中国市场还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消费者贫富差距非常大,不同收入层次的人,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差距也非常大。针对任何一个消费阶层,做好服务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比如,湾仔就做贵的,且让那个阶层的消费者觉得很值。

比如,三全、思念的灌汤饺子,非常符合月收入三千元左右的消费者。      创新:伟大在创新中练就

我们从伟大的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的奇迹上就能看到创新的价值。

2011年2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调研机构Asymco的最新报告显示,苹果iPhone在全球手机市场仅占有4.2%的份额(数量的份额),但其利润份额却高达51%。Asymco分析师霍拉塞代迪乌(Horace Dediu)在报告中指出,在利润方面,苹果仍然统治着整个手机市场。截至2010年第四季度,苹果在全球手机市场上的利润份额达到51%,高于上个季度的50%。另外iPhone的平均售价从上一季度,的610美元上涨至625美元。这也使得苹果超越诺基亚,成为手机销售额最高的公司。

2011年3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互联网数据中心了一份关于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数据的报告。报告显示,这一季度共有1010万台平板出货,而第三季为450万台;同时,苹果iPad在第四季度的市场占有率为73%,与第三季度的93%相比有所下降。但随着IPAD2的上市,又将给其他平板电脑以沉痛打击。

创新的本质在于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使企业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获得价值,而不在于其具体形式。

在对创新的理解上,有两个关键之处:一、创新并不总是需要根本性的突破;二、创新并不只是技术创新。对企业来说,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被有效转化到价值链中并为企业带来价值,而不是这种创新的具体形式。而企业追求创新的本质,在于能通过创新使企业避开竞争,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速冻行业里,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对全国越来越个性化的消费者,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突围呢?

(一)产品创新或品类创新

比如思念的玉汤圆,在包装形式和产品形式上都和传统的汤圆有巨大的差异。

比如三全的果然爱汤圆,创造性地把水果包进汤圆,加上美艳的包装,看上去就非常诱人,一上市就到了好几千万元的销售额,非常可观。

比如哈根达斯的冰淇淋月饼。

汤圆上,饺子上,面点上,都还有很多可以研究的方面。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使我们有太多产品可以开发成速冻食品推向市场,比如希波饼。

(二)商业模式的创新

厂家和经销商的合作,表面上很多企业说和经销商是利益共同体,但执行过程中,往往对立的成分大于共赢的成分,如缩小经销商的经营范围,降低费用支持等,经销商往往成为受害者,尤其是在面临强大的品牌时。

这种现状对厂家拓展市场是非常不利的。在大的厂家纷纷整编经销商或者说改变经销商定位的时候,如果中小厂家能够和经销商真正捆绑在一起,效果将非常好。

能否设计一种模式让厂家和经销商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当然可以。

前天看了有关志高空调的报道,应该能给大家启发。2011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5年内志高将分拆2~5个事业部独立上市,而明年将拿出5000万股志高股权激励经销商。

(三)产品推广创新

比如,当年金龙鱼的1:1:1品牌诉求,引领了健康用油的新潮流,使其品牌的含金量提升了不少。

比如,蒙牛酸酸乳,通过和超级女声的深入合作,销售额一天天呈几何级数向上攀升。

(四)渠道拓展的创新

月饼上有个品牌叫华美,一年的销售额3个亿左右,其中一半的销售额是由全国邮政系统贡献的。华美在这个渠道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精耕,后进者想快速进入将有很高的门槛。常温粽子能否进入邮政系统呢?

邮政系统有大量的团购客户,速冻行业的很多产品都可以和他们合作。

在便利店或者休闲场所卖关东煮不也是很好的渠道创新范例吗?双汇烤肠一年卖几十个亿,现在不少卖烤肠的中小企业,年销售额几千万甚至上亿都不是问题。

突围:道路用智慧铺筑

聚焦和创新都只是方法,说到底需要人来想、来实施。所谓做企业就是做人。中小企业除了老板外,整个团队的视野、技能都相对欠缺,但企业要发展,不能靠老板一个人的力量,要靠引进人才,引进智慧。

人是投资收益率最高的资产,但很多老板就是搞不明白。一个企业少说投资几百万,多说几千万乃至上亿,但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才,这些投资一年的折旧都赚不回来;买设备的时候觉得有个东西放在那里值,但放久了其实就是一堆废铁;引进一个高水平的人才,把这些几百万几千万的投资运转起来,产生销售、产生利润,不是更划算的投资吗?

另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开始认可咨询公司的存在了,无论是管理咨询还是营销咨询。但很多老板的误区是:企业大了再用咨询公司,企业大了才用得起咨询公司。

其实,咨询的价值在中小企业身上更能得到体现,因为咨询公司带给企业的价值不只是一个创意,一个报告。咨询公司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依靠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2.打破企业旧有观念,提供有价值资讯,引入新的思路;3.通过咨询项目帮助企业培养骨干;4.通过咨询公司独特的身份推动企业改革或者项目前进;5.以客观视角对企业进行诊断。而这些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最需要改变的。

第6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不愿在厨房里多花时间,速冻食品则以其“营养、健康、方便”的特质,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食品消费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巨大的商机使商家纷至沓来,速冻食品也将占据中国食品市场大半江山。

但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速冻食品企业来说,可谓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首先,一场因美国的次贷危机而触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危机、消费萎缩、现金流趋紧、成本上升,食品企业面临更加险恶的外部环境。其次,影响深远的三聚氰胺事件对整个食品行业造成严重冲击,食品安全受到空前关注,消费者对行业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速冻食品企业因其特殊的流通领域,面临更多的利空因素。

作为速冻食品龙头企业的三全,如何在当下把握行业本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产品创新,营销回归原点

市场的开放,全球化的加速,带来了国外资本,也带来了名目繁多的营销理论。“入学”较晚的中国企业在向西方企业学习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营销理论无所适从,甚至陷入一种对西方制度的盲目崇拜,而忽视了营销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产品。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说:“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归基本面。”三全――这个中国速冻行业的领军企业的创业之旅正是从产品创新开始的。

速冻食品于1928年起源于美国,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二战后,美国科学家系统地发展了速冻食品的储藏理论,大大加速了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速冻食品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冰箱与微波炉等家电产品的迅速普及,速冻食品的行业规模迅速膨胀。

1992年,怀揣创业梦想的陈泽民意识到速冻食品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创立三全食品,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规模生产的新纪元。

陈泽民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速冻食品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但也存在品种少、产量低、质量不高、包装差等诸多问题,要想在速冻市场有所作为,需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首先,速冻食品应该彰显中国传统特色,以区分大量涌进的国外速冻食品。饺子、汤圆、粽子为中国消费者所喜爱,且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开拓市场的最佳选择。其次,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往只有单身贵族和上班族才光顾的速冻食品的现状已有较大改变,更广泛的消费者加入进来,速冻食品应进一步深加工,以更好地满足日益扩大的消费群体的多种需求。

事实印证了陈泽民的判断。20世纪90年代,整个速冻食品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该行业已经成长为品种多样、规模较大的食品制造业之一。速冻食品占领中国老百姓的厨房,甚至像发达国家一样,成为正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时不远。三全正是从营销的原点――产品出发,加大产品品类与品种的拓展力度,在市场上率先取得制高点。

竞争升级,从产品到品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速冻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行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一种新兴的零售业态――KA卖场迅速崛起。随着KA的崛起,中国快速消费品的通路结构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中国速冻业的成长提供了硬性条件,三全、思念、龙凤3家速冻食品企业乘势崛起占据了行业前列。

1997年,竞争格局风云突变。湾仔码头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在广州、上海建立生产基地,推出定位中高端的“湾仔码头”品牌,一举打破既有的市场格局。一时间,三全不仅面临着“湾仔码头”的品牌“空中优势”,还要与同城对手――思念在终端短兵相接。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他们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是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最大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再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在食品行业,产品的区别度本就不大,而对于以汤圆、水饺、粽子等作为主要产品的速冻企业来说,产品的区别更是小之又小。因此,三全意识到,在产品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速冻食品行业,品牌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

在三全看来,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具备比较高的知名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内涵、个性等有较充分的了解,并且这种了解带来的情感共鸣是积极的、正面的,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认可产品价值后,还会重复购买,成为忠实消费者。其中,品牌认知度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知度和理解度的标准。品牌认知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有时也会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大众消费品市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差别不大,这时消费者会倾向于根据对品牌的熟悉程度来决定购买行为。

在这一认知下,“三全状元”品牌应运而生,其向上可与“湾仔码头”等高端品牌争夺“制空权”,抢占高端市场;向下则与“地面进攻”相互配合,在“空地一体”的系统优势下,取得全面优势。此后,三全又推出“三全凌龙舟粽”、“三全丸家”、“三全面点坊”等不同品类子品牌,特别是“三全凌龙舟粽”的推出和运做,更是对三全品牌的又~次升级。

速冻食品行业产品宽度很广,但在短期内可从几个品类八手,形成拳头产品,创造品牌知名度。三全正是以“三全状元水饺”、“三全凌汤圆”成就了其知名品牌地位,以“三全凌龙舟棕”进一步巩固领军地位。三全食品是速冻食品行业首家同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更被中国品牌研究院认定为速冻食品行业的唯一标志性品牌。

品牌升值,“龙舟”一马当先

品牌价值的上升,给三全带来了巨大收益。据中华商业联合会全国连锁超市信息网统计,2007年度三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3%,领先第二名5个百分点,其速冻水饺、汤圆、粽子、馄饨、馒头等均为行业内品类市场占有率第一。在面点市场大获成功的同时,三全在粽子市场的全面升级,进一步奠定了三全行业第一的品牌地位。

根源传统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

传统食品。

南朝时期,梁国的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写道:“阴历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间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粽子也就源远流长。

在两千年的粽子渊源史上,继承和创新不断交替轮回,但以往在粽子史上的革新都不足以带来标志性的转变,直至三全创造性地将粽子与速冻技术进行结合,诞生了第一颗代表革命性升级的速冻粽子――三全凌粽子,揭开了粽子发展的新篇章。

三全时刻关注消费者的利益,致力于做最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粽子。由此,消费者对三全的满意度连年保持第一,消费者再次选择意向达到99%。全国连锁超市信息网的数据显示,三全凌粽子的市场占有率近年一直保持第一,仅2007年就达到24%,领先对手近10%。

“龙舟”现身

2007年,鉴于三全状元水饺市场表现优异,以及粽子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三全决定在粽子行业也打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品牌,以便在竞争中形成更强的优势。

三全经过对粽子市场缜密的调研发现,有两个关键利益点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粽子口感的糯性,这主要取决于糯米的品质;二是粽子的香味,香味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粽叶。实验发现,增大粽叶和糯米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提升粽子的口感以及香味。

通过研究,三全提出了新产品的核心诉求点――粽子加长30%,更香更糯,并启用一个新的子品牌――三全凌龙舟粽。三全凌龙舟粽品牌运作同时具备了一个优秀品牌的核心价值的三大主题:理性价值、感性价值、象征性价值。理性价值与品牌利益对象相对应,感性价值与品牌关系相对应,象征性价值与品牌个性相对应。三者犹如美妙的交响乐,即使在纷杂的环境中也能赢得顾客的倾心。

理性价值通常着眼于功能性利益或相关的产品属性。三全凌龙舟粽以口感为核心,在理性价值上进行了全面提升。

工艺升级:将原来的粽子粽身加长30%,粽子直径缩短,增加粽叶与糯米的接触面积(15%),将粽叶的清香更多地渗透到糯米之中,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香糯感受,同时食用时的加热时间也得以缩短,节省了消费者宝贵的时间。

口味升级:保持原有的优势口味的稳定性,将品质进一步提升,表现在糯米品质的提升,馅含量的提高。引入当前消费市场流行的原料,如玉米、香肠、泡椒、雪菜、蛋黄、板栗、金丝蜜枣等,同时开发多种复合型产品口味,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原料升级:打造环太湖糯米圈,精选最优质的太湖糯米,更香更糯:使用双汇冷鲜肉,最大程度地确保肉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蜜枣、花生、豆沙、香肠等均采用原产地级的原料,保证原料的品质。

安全升级:粽叶采用海拔2500米深山天然粽叶,粽线使用无任何工业染料的原色白线,安全性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感性价值

感性价值是指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情感关系。三全龙舟粽的品质升级,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粽子的功能性需求,并且将端午节的两大元素――龙舟和粽子融合为一体,让消费者更具亲切感,从而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

象征性价值

在体现了品牌的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之后,三全突出了新产品的象征性价值。三全萃取了端午节的传统元素――龙舟。龙舟形的粽子,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融合一体,在步调急促的时代,龙舟粽的创新,带给消费者更大的情感归属,而且也是速冻食品演绎传统文化的新的标志。

现在,三全凌龙舟粽成为中国龙舟协会指定粽子食品,因贴合消费者核心需求的品牌主张,独特而鲜明的品牌形象,并不断融入文化内涵,“龙舟粽”的品牌形象更具价值,成为粽子消费者的首选品牌。

渠道创新,以节日出喜庆

作为典型的节日消费产品,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其对节日的关注及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逐步增强,民族意识迅速觉醒,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国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端午节上升为国家法定节日正是公众的对该节日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的表现。作为端午文化的最重要载体,粽子也日益成为颇具市场前景的端午礼品。

从速冻到真空

据统计,2007年以五芳斋领军的真空粽子市场实现了超过3亿只的销量,市场总体规模在5亿元以上,而且随着粽子市场的整体增长,真空粽子以其便利性等优势,市场呈稳定增长态势,发展为与速冻粽子并驾齐驱的重要市场。当前真空粽子的销售主要局限于华东、华南等一线城市,而大部分北方及二线城市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真空粽子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过多年探索,三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引进国内领先的全自动真空机,全力打造优质真空粽子。在研发方面,三全历时3年,完美贴合消费者的需求,倾情推出极具形象力的粽子礼盒――国粹礼盒,以“粽之尊、国之粹”为核心理念,融合中国最经典的粽子美味,打造出礼品粽的至尊产品,引领端午高端礼品的市场潮流。在推广方面,三全锁定国内主流礼品消费市场,整合报纸、广播、终端等一系列推广资源,引导消费观念和潮流,使得国粹礼盒成为端午礼品粽的最佳选择,更让国粹礼盒成为端午高端礼品粽的标志性产品。

2007年,三全开始进入真空粽子领域,并启动端午礼品市场后,三全真空粽每年以100%的速度递增。期间,三全完成了产品由散装到精装、礼品装的升级,品牌内涵逐步丰富到龙舟粽品牌的建立,销售额也由在初500万的基础上增长了几十倍。

两个五月五,快乐“1+1”

对广大厂商而言,节日营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不同厂商在节日营销中的表现却不尽相同,有的赚了个盆满钵满,有的却失望而归。究其原因,首先,许多企业简单地将节日营销与降价画等号,误认为只要降价就能打动消费者。其次,在节日营销上缺乏鲜明的主题和优秀的创意,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事实上,一次成功的节日营销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节日营销应当有一个独特的主题作为核心。只有拥有了鲜明的主题,才能从众多的促销活动中脱颖而出,出奇制胜。其次,企业应当进行缜密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并基于此制订各种营销预案,还应当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进行全程跟踪把控,根据方案的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对方案进行调整,以便取得最大的销量。再次,企业应当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以维护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为不变的出发点来应对市场的众多突况。正

如普拉哈拉德在《消费者王朝》一书中讲到的,营销的最高阶段是企业与顾客共创价值,使品牌、产品与消费者相濡以沫。

2009年,恰逢农历润五月,两个端午节携手而至。三全龙舟粽当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三全正在周密准备,在端午节重磅推出以“两个五月五,快乐1+1,分享龙舟粽,赢取双重快乐好礼”为主题的大型促销活动。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三全加大了促销力度。公司通过各种媒体、终端向消费者宣传此次活动,从消费者基本利益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方案,以龙舟粽充分调动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文化营销,传统与时尚的联姻

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商业文明的兴盛,而商业文明的繁荣,必然带来一些大牌的崛起。在这些堪称国家名片的品牌背后,潜藏着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一文化。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可口可乐风靡全球。此时的可口可乐已经超越了饮料本身,而传承了美国文化中巨大的包容性、强烈的扩张欲和旺盛的生命力,与美国文化发展成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可口可乐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影响着不同的时代,而时代也影响着可口可乐,两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韩国创造“汉江奇迹”后,在国家营销的大背景下,韩国集一国之力打造了现代、LG、三星、SK、希杰、乐天等全球著名品牌,这些品牌崛起的背后是文化的强大推力。“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20世纪是经济征服世界,21世纪是文化创造世界。”韩国文化部长道出了真谛。

从近代至今,不少学者和实业家期望通过“西化”来强国富民。无论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抑或李厚泽的“西体中用”都证明了,如果丢掉传统文化,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最终都将失去发展的动力。正如钱穆所说:“传统可以现代化,现代化则不能脱离传统。”同样,中国企业和品牌的崛起离不开传统文化。

对广大的中国企业而言,为品牌寻找文化支点,不失为一种高水平的营销策略。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企业若能从中积极汲取,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红豆集团将中国传统的红豆文化融合到产品中,给产品笼罩上一种温馨的情感氛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勾起人们的相思之余,消费者对品牌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各地人们还赋予龙舟另外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人民的“龙船节”是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的赛龙舟则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龙舟的传说不同,但共同的是人们对那些爱国英雄的缅怀和对幸福生活的颂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热爱。

第7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1968年7月出生的李伟,经过8年多的努力,把河南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从无到有做成了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员工超过2.5万人的知名企业,并跻身行业第二(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年销售增长曾一度超过100%的“思念速度”更是让同行艳羡不已。

挑战自我,记者下海卖冰淇淋

1990年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李伟做过公务员、记者。几年之后,辞职下海。先后卖过芝麻糊、开过电子游戏厅、做过苹果牌牛仔裤的商。他说:“我对经营新项目有着特殊爱好。”这些小生意并没有给李伟的生活带来大的转机,“只是找到一些做生意的感觉罢了”。

1996年,李伟才真正找到一个发展的契机。当时联合利华生产的和路雪冰淇淋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畅销,百乐宝、可爱多、梦龙、千层雪等冰淇淋一支卖到4元左右,利润空间非常大。“要是能做和路雪的河南总经销就好了。”这就是当时李伟最想做的事情。没想到,这一简单的想法,给他后来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商机。

由于当时和路雪刚进入中国市场,仅在一线城市销售,像郑州这样的二线城市根本不在联合利华的考虑之列,因此当李伟跑到和路雪设在北京的总部要求做河南总经销时,对方根本不予理睬。

固执的李伟没有气馁,先后到北京跑了不下10次,对方被李伟锲而不舍的诚意所感动,和路雪开始对郑州市场进行评估和考察。

在对方到郑州进行最后一次考察时,李伟从朋友那里借了2千元钱,在郑州最高档的酒店请对方吃饭,甚至不惜投其所好,和一帮哥们在餐桌上绞尽脑汁跟对方大侃足球,结果对方心花怒放,当场决定让李伟“试试”。

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李伟不仅通过经销和路雪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也给他后来进入速冻食品业提供了条件(当时和路雪在河南给李伟配备了5辆冷冻车,并建造了上千立方米的冷库)。

虎口夺食,挑战行业巨头

由于冰淇淋是夏季旺销商品,一到销售淡季,这些冷链资源几乎被闲置了。当时,郑州的三全速冻汤圆已畅销全国市场,而汤圆恰恰在冬季是旺销食品。“利用现有的冷链资源,夏天做冰淇淋,冬天做汤圆,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头脑灵活的李伟这样想。

1997年,29岁的李伟决定做汤圆生意。他留意过往拉货的车辆,有时主动上前给司机端茶送水。慢慢地,他和陈泽民(三全集团董事长)的大儿子陈南成了称兄道弟的朋友。

似乎是一种巧合,李伟的新厂房恰好盖在了三全食品厂的同一条街的斜对面。当年正值香港回归,记者出身的李伟给自己的企业取名为“思念”。一则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二来汤圆也代表了团团圆圆的美好希望。

当时,三全已经如日中天,产值过亿,在郑州带动了一批企业的发展。对于不懂技术、没有销售渠道、周转资金也寥寥无几的李伟来说,不要说和三全竞争,就是和那些起步稍早的中小企业抢口饭吃都很难。此刻,李伟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

到1998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前几天,思念汤圆的库存量已经达到了几百吨,由于没有名气,产品根本卖不动。而马路对面早已闻名遐迩的三全汤圆却供不应求,工厂门口等着拉货的汽车排了一两公里,经销商不仅要排队等计划,还必须现款提货。

眼看元宵节就快到了,尽管三全加班加点,但仍然有许多经销商不能按时提货。于是李伟看在眼里,决定来个“虎口夺食”。他派销售人员到经销商住的旅馆去游说:“思念有货,价格便宜,还可以赊账,拉一点试试吧。”拉货的经销商总不能空车而归,有些人等不及了,同意进点货试试。市场一旦接受了这个产品,后面就有“戏”了。

挑战行规,高薪引起关注

虽然李伟不懂技术,但他非常看好速冻食品巨大的市场需求。李伟非常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这个道理,为了尽快拥有竞争力,他决定东挪西借花重金找一个能人来管理工厂。

1998年5月,《大河报》刊登了一版“寻人启事”:“谁是最会做汤圆的人,我们给他50万元!”这则招聘广告吸引了很多人,包括赫赫有名的郑荣速冻食品厂厂长李晋洲等一批业内精英。这则出人意料的高薪招聘广告,不仅让思念找到了专业的管理人才,也在当时的速冻行业内引起轰动。圈内人不再小视“一掷千金”的李伟,同时,思念的名声不胫而走。

高薪聘来的能人没有让李伟失望。李晋洲等人开始对思念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仅重10克的玉珍珠、黑珍珠系列小汤圆,打破了多年来30克大汤圆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由大变小、改粗为细”的创新之举使思念汤圆在全国市场一炮打响,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1999年度,思念的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净利润实现2000余万元。这时候思念才算真正立稳了脚跟。

创新带来的利润让李伟意识到:“跟在强手后面亦步亦趋,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断创新才能超越先行者。”于是思念继续在产品创新上做文章,将汤圆继续变小,推出仅重3.5克比豌豆还小的小小珍珠系列汤圆,在市场上掀起了抢购狂潮。此后,思念又借鉴河南开封灌汤包的制作工艺,在全国首推灌汤水饺,新产品一上市就畅销全国,奠定了思念“中国速冻饺子大王”的地位。

学新闻出身的李伟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和广告效应,“大众化的消费品必须建立全国性的品牌。”因为有这个信念,1999-2000年间,李伟找到因一曲《思念》走红的毛阿敏,花了100多万元制作了一部广告片,并花费30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借助名人效应,思念的汤圆和水饺很快跻身全国名牌产品之列。

打破传统,同行是朋友

2001年,思念速冻食品在全国做得风生水起,就连速冻汤圆之父、三全食品的掌门人陈泽民也不禁对李伟刮目相看。年轻气盛的李伟喊出了“3年之内赶超三全”的口号。在他看来,行事稳健的陈泽民是“开着拖拉机在跑,只不过比自己先跑了几百公里,而自己现在是开着奔驰车在狂追”。

眼看竞争对手越追越近,从优势意识中清醒过来的三全发起了全面反击。从2001年开始,三全不仅推出灌汤饺子,而且推出了自己的创新产品――三全凌粽子。

行业的两巨头在产品创新上你追我赶,新产品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两家企业在这场比赛中不仅没有两败俱伤,而且实现了双赢。同时,两位竞争对手也赢得了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陈泽民与李伟多次沟通,“先前彼此之间的过节,都是商业竞争中的一些正常现象,大家都不必计较了”。相逢一笑泯恩仇,一老一少由对手变成了朋友。此后,两人经常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速冻行业的两大巨头企业站在一起,他们组成采购联盟,降低采购成本;他们共同进退,博弈商超。2001年,为了进入一直由龙凤、海霸王占领的上海市场,三全、思念联合起来,在上海市场推出了散装速冻食品,并同时采取了降价策略,终于成功进入该市场;2004年在广州市场,为了抵制好又多超市的漫天要价,两家企业再次联合退场,迫使卖场最终降低了入场费及管理费。

市场上偶尔的携手并不妨碍竞争的继续。当时间进入2003-2004年,思念追赶的步伐突然变慢了,三全几个大步把有些懈怠的追赶者甩出了一大截儿。

此刻,头脑灵活的李伟突然想进入中式快餐行业,在这块黄金宝地开展新的“掘金运动”。

进军中式快餐

2004年12月24日,河南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赶在圣诞节前在南京总统府开张了其全国第三家“一江两岸”快餐店,这距上海首家店开业仅一个半月。

据了解,“一江两岸”这个富于诗意的名字,源于思念与隔岸的台湾SEMA公司的合作。

2004年,思念经过充分的筹备和策划,协手跨国餐饮管理咨询机构台湾SEMA公司,于9月1日在上海成立了上海美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全面展开了它在国内城市的开店工作。

11月8日,由思念主要投资的第一家中式快餐店“一江两岸”在上海市繁华地段的徐家汇开张;12月18日,第二家“一江两岸”又出现在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12月24日,第三家“一江两岸”在南京开张。

如今,“一江两岸”在全国已有数百家分店。

走一条不同的路

速冻巨头进军快餐,多少让人有些不解。对此,思念董事长李伟侃侃而谈,道破其中原委。思念进军中式快餐,既是对企业自身发展中困境的破解之道,也有在大环境上的审时度势。

近些年来,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受制于终端的现象比较严重。思念、三全、龙凤等速冻食品企业,作为国内速冻食品品牌产品,一般将货都铺进国内各大城市商超,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食品,但国内有些商超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取单方面不正当压制的办法,肆意提高进店的返回拥金。

商超的做法让思念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撤柜,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撤柜,另行开辟终端渠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无形中将加大产品的铺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业其它品牌妥协,仍坚持往商超铺货,那必将是对自己市场份额的蚕食。由于商超这种渠道随时可能有不以思念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发生,于是,思念开始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中式快餐进入思念的视野

从宏观上讲,思念进入快餐领域也与中式快餐发展的大背景密不可分。中式快餐与连锁经营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上下游企业链条。并且,随着国人生活步调的加快,快餐业在国内将大有可为。

另外,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对垒的格局尚未形成,市场处于培育发展期,中式快餐行业目前没有纵横全国的巨无霸形成。尽管中式快餐公司数目繁多,但规模偏小,整个市场鱼龙混杂。也正是这种状况蕴含着巨大商机,而中国快餐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引起了国内外各路资本的关注,像菲律宾规模最大的快餐连锁公司――快乐蜂食品集团已在2004年控股了永和豆浆,而日本吉野家也已将疆土开拓到中国市场。

永和豆浆在国内拥有70余家快餐店,其中自营20家,快乐蜂食品集团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控股,在业内引起很大触动。快乐蜂的举动,刺激着国外资本对中国本土快餐业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在思念看来,在这种时候介入快餐领域是一个契机,所需付出的成本较少。按照思念的预测,未来几年,国内快餐业将形成战国时代,诸多资本将群雄逐鹿,催生这个市场的繁荣,并让大家共同分享这种繁荣。而更进一步的竞争,将让根基稳固的快餐企业胜出,成为中式快餐未来发展的龙头。

思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属于自身的食品研发、制作标准,而其多年来所积累起来的品牌知名度及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支撑其开辟新的战略增长点的条件。

按照商超要求20%的返回拥金计算,思念每销售出去5000万元的速冻产品,就要给商超贡献1000万元。并且,这些费用每年都要向商超交纳。如果拿每年花在商超身上的费用,花在进军快餐行业上,即便开一家店花费50万元,也能开200家店,而这200家店无疑也将是思念速冻食品上佳的销售终端。

李伟说,即便快餐店销售终端没有挣钱,只要能保证生产上的利润,思念也将受益非浅。而快餐店,要比商超回款快得多。对于思念来说,一旦快餐店数量上去了,它每天带给思念的将是可观的现金流。而思念通过快餐店,可以更直观、迅捷地把握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做出更准确、及时的调整。

软肋不软

产品标准化是西式快餐所以能畅行天下的核心因素,也是很多中式快餐品牌过早折戟沉沙,或者惨淡经营的巨大软肋。思

念在实现产品的标准化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信心。

首先,思念在2004年中国最有价值企业500强中排名260位,在国内拥有强大的市场占有率,8年的市场销售经验,使思念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及不同区域市场消费者对口味的独特要求;其次,思念公司已经全面通过ISO9000及HACCP认证,确保了思念产品的质量卫生水准;再次,思念拥有国内最先进的产品开发试验室,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这一切意味着“一江两岸”产品标准化问题已经解决一半。剩下的问题就是思念如何开发适销对路的快餐食品。

现在“一江两岸”快餐店消费者可供选择的美食已经达80多种,除面、饭、粥外,还有水饺、云吞、包子、点心、冷或热饮等。就面来说,你不仅可以尝到郑州的牛肉或羊肉烩面,还可以看到台湾的红烧牛肉面、山西的鸡丁刀削面、浙杭的雪菜肉丝面、北京的炸酱面和四川的担担面。其中,70%的美食来自思念自己生产。

在这些快餐店里,你看不到厨师,任何经过培训的员工都可以在像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店操作间一样的空间里,蒸、煮、炸或热饭菜。耗时最长不超过5分钟。

原来很多中式快餐企业所以败北,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难以解决物流环节的统一配送,但这在“一江两岸”并非大问题。在采购配送方面,思念在全国有19个分公司及2000个左右的经销商,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为其快餐业的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将大大降低“一江两岸”快餐店的采购、物流成本。

思念速冻食品与中式快餐结合,不仅两者从产业链条上匹配不说,思念已经建立起来的研发及物流配送体系,也可以让快餐公司共享资源,可谓一石两鸟。

竞争从选址开始

近年来对许多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拥有自己的终端已成了梦寐以求的事。开辟餐饮通道无疑延伸了速冻企业的销售通路。

几乎就在思念紧锣密鼓地选址开店的同时,同为速冻食品巨头的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家中式快餐店也在2005年春节前开门迎客。这家挂着“有知有味”招牌的快餐店位于郑州百货大楼内,是三全开在中原的首家旗舰店。他们的目标是2005年在郑州开10家“有知有味”中式快餐连锁店。2006年向外省拓展,用10年时间,在全国陆续开800~1000家快餐店。

虽然同为郑州的速冻食品巨头,思念和三全的策略却颇不相同。思念是异地开花,而三全尽管将快餐店的总店也放在了上海,但其骨子里浓厚的家乡情结,还是让它把首家店开在老家郑州。

12年前,三全公司将速冻食品产业从郑州推向全国。对于当时羽翼未丰的思念来说,要想在巨人身边脱颖而出,一定要有不同寻常的胆识和策略,而熟知思念办事风格的人都知道,思念惯用的方法是,先啃硬骨头,巧助东风占领市场。这一幕从当年思念不惜代价要进沃尔玛卖场可见一斑。而挺进沃尔玛后,思念随后的市场开拓势如破竹,确实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而眼下进军快餐业,思念将店开在远离总部的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考虑。李伟介绍说,无论是徐家汇、江汉路步行街还是南京总统府附近,都是具有标志性的成熟商圈,商家必争。思念将快餐店开到这些地方,更多的是看中这些地方的开放度,以及这种开放度可能带给“一江两岸”快餐店的口碑传播。

思念的选点策略是“重镇布点”、“金角银边”。尽管所选的地方寸土寸金,但在思念看来,店址选择是一项长期投资,既要贯彻便利顾客的原则,又要有良好的营业额预估前景,当然在初期,思念更看重的是做好形象塑造。

思念将企业营销思想前置,从包括企业选址的初始环节开始为公司此后的营销策略考虑,并将选址上升到公司初期战略扩张的高度去理解,这也是公司下一步确定经营目标和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

如果定位及产品适合市场需要,思念在快餐店选址上的讲究,无疑与当年首先挺进沃尔玛开拓市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下一步,思念还将与国际快餐品牌或资本结合,以便搭车做大做强快餐业,其出发点也是实现运作的品牌国际化,为下一步进军国外市场做足准备。

思念首先将店址选择在这些地方,也是思念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一种体现。同时在上海、武汉等地方,正规的企业都要给员工办理保险,否则将可能引来员工投诉。而如果员工对客人照顾不周,也面临着被投诉的风险。所以,在用工上思念按步就班,在员工培训上思念精益求精,不敢来半点马虎,以希求连锁发展从一开始就有章可循。

发展的悬念

思念的发展并非没有悬念。

原来思念出品的饺子,消费者买回家煮,煮熟需要6分钟也好,8分钟也好,没有人在乎太多,但在快餐店里,标准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这便给思念的研发人员和研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思念有关负责人的话说,这是思念进军快餐业后遇到的新的烦恼。

将速冻食品速食化,在思念看来,是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既要保证快餐店里出品的美食热腾腾,又要保证营养不流失和食物的味道鲜美,在技术或工艺上存在突破的难题

另外,思念在实际操刀快餐店后,也发现存在热情大于理智、理念重于可操作性的问题,很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如何把握消费者的需要,推出多少价位的快餐、份量是多少等等,这要求调研工作做得更精准;

上下游厂商的成熟与否对中式快餐业影响也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思念快餐店里的操作设备都是定制的,还没有专业的设备供应商出现,操作设备存在功率大小不合要求的问题。

另外,尽管与境外及台湾、香港等地专业管理顾问公司及经营人才加盟支持,但特许专业人才的相对匮乏,仍将制约思念快餐业的快速发展。

加盟商群体不成熟,加大了思念扩张的风险及下一步品牌维护的成本和难度。

对于思念来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多元化经营进军房地产业

当企业做大了,年轻的李伟开始周密地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在一份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规划中,李伟将很大一部分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黄河边上那块绿草如茵的土地上。2003年,思念以子公司香港恒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整合收购了原黄河大观公司的资产,拿下了黄河景区5000亩地,宣称将斥资14亿元打造一个高档社区,正式进军房地产。

在李伟看来,近些年速冻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卖场、超市高额的进场费用,速冻行业群雄并起、利润被迅速摊薄等因素,行业利润年年走低。在这种情况下,思念必须走一条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这是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结果。”李伟解释道。

喜欢快速“奔跑”的李伟,选择了发展速度更快的房地产业。

“黄河大观”是一个经营失败的缩微景观公园。“以很低的价钱”获得了这块在郑州算得上位置优越的土地后,李伟陆续投入了约3亿元,把这近4000亩的土地开发成了一个高尔夫球场加房地产项目――思念高尔夫私人酒店,尽管思念称这个项目将“盈利可观”,尽管从高尔夫球场上回到办公室的李伟仍然在强调“创新”,但“做事业不专一”的气氛已经在李伟的周围传播开来。

面对人们的议论,李伟却有自己的看法。“因为我还年轻,所以更渴望新的挑战。”事实上,李伟在速冻食品上的创造力也是他自己“喜欢挑战”的产物。

目前,除了选择性地进入一些大卖场之外,思念开始越来越注重开拓“业务用市场”,比如供应航空用餐、医院用餐、团餐等。据李伟介绍,“在日本,70%左右的速冻食品销往业务用市场。”现在,思念已经在该市场小有成绩。肯德基在中国销售的“葡式蛋挞”50%以上都是由思念食品供应的,每天超过50万只的出货量为思念带来了每年5000万元以上的销售额。此外,思念还给肯德基旗下的中式快餐店“东方既白”供应速冻食品。思念和香港一家大型航空食品公司的供货谈判也在进行之中。李伟另外谋划让思念产品摆脱国内速冻食品市场激烈的竞争,参与国际竞争,把中国传统手工制作的汤圆和水饺奉献给全世界。

2002年4月,思念与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签订贴牌生产全球供货的协议。尝过产品创新甜头、近两年又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吃过亏的李伟表示,“思念将在产品创新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看似简单的速冻食品其实很有做头,关键是产品需要规划,卖点需要提炼。”继推出玉珍珠小汤圆、灌汤水饺等经典产品之后,思念去年推出了口味清爽的“夏饺”,从而使饺子这种冬季食品在夏季也卖得红红火火,仅去年夏季就为思念新增5000万的销售收入。

思念食品新加坡上市

思念食品2006年8月18日在新加坡证交所第一级股市(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以每股0.54新加坡元(约合2.72元人民币)的发行价格发售2.5亿股新股,首发募集资金超过6亿元人民币。

思念食品此次在新加坡证交所公开发行3.75亿股,其中有2.5亿股为新股,其余1.25亿股是股东现售股。思念食品从8月10日起进入发行程序,发行价为0.54新元,按照其2005财年每股0.05新元的利润来计算,思念食品此次在新交所上市的市盈率约为11倍。

股市一开盘,思念食品的股价就跳高至0.84新元,最终以0.86新元报收,上市首日涨了近60%。

上市之路漫长

与其他在新加坡上市的内地企业一样,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上市同样运用红筹模式。此次在新交所挂牌的思念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就是重组后的郑州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控股母公司,思念食品的大部分业务和利润来自于郑州思念。

思念食品的上市之路开始于2002年。与国内许多民营企业一样,最初思念食品曾考虑国内上市,但因A股IPO发行一度暂停而把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2004年下半年,思念食品开始运作新加坡上市。

作为全国最大的专业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之一,思念食品近年来的表现的确让人刮目相看。2004年和2005年,郑州思念出口创汇额分别达到500万美元和700万美元;根据思念食品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递交的招股书,该公司2005年的净利润高达2.43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1.8%。

有分析人士指出,郑州思念海外上市不仅有助于企业融资,还有助于该公司破除国际贸易壁垒以及优化营销组织架构。

第8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食品加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348-0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当中最优优越性的技术,如果可以对加工的质量和水平予以充分的控制,其所产生的综合效益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加工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通过经验对设计参数进行设定和控制,所以要想这一技术在食品加工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改进?

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现状

1.1 真空冷冻干燥原理与特点

1.1.1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

根据热力学中的相平衡理论,水的三相点(汽、液、固三相共存)温度为0.0098℃,三相点压力为609.3pa(4.57mm/mg)在水的相变过程中,当压力低于三相点压力时,固态冰可以直接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即冰晶升华。真空冷冻干燥即是把含有大量水的物质预先冷冻,使物质中的游离水结晶,冻结成固体,泳后在高真空条件下使物质中的冰晶升华,待冰晶升华后再除去物质中部分吸附水,最终得到残余水量为1-4%左右的干制品。真空冷冻干燥简称为冻干。

1.2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特点

首先是在食品干燥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温度控制在零下40℃到零上55℃这一范围之内,同时在加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使得周围的环境处于高真空的状态,所以这种加工方式对热敏感度高和非常容易出现氧化问题的食品加工当中,它在保留了食品自身味道的同时也使得事物的营养成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次是干燥之后的产品不会失去原有的骨架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材料原有的形状?再次是冷干加工技术加工出来的食品具有多孔的结构,所以它具有很好的复水性,同时其溶于水的速度也非常快,在这样的情况下食物的新鲜程度也有了很好的保障?第四是在升华的过程中可以让溶于水的物质顺利的析出,这样也有效的防止了其他干燥方法因为物料内部的水分向物质表面转移而使得养分和无机盐大量流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物质的营养成分?最后一点就是冻干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真空或者是冲氮包装,同时还可以在避光的条件下进行保存,所以这类物质保质期可以长达五年,和速冻食品相比,不需要运输存储,这种加工方法可以十分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

1.3 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冻干技术是前苏联科学家拉巴-斯塔罗仁连茨基1921年发明的,直到1943年美国首先在制药工业领域内采用这项新技术,60年代起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才开始将这项技术用于食品工业。随后日、美、英、法和港、台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起冻干食品加工厂,目前已达到工业化生产程度。我国冻干食品起步也较早,自50年代就开始研究冻干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70年代很多大城市就建立了试验和生产基地,但由于产品缺乏市场,这些基地被相继拆除。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国际、国内市场对冻干食品的需求,人们对冻干食品方便、保健、营养、卫生、耐贮藏等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开展了该技术和设备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总的来看,我国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在冻干技术和设备方面仅仅限于科研试验,到了90年代才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很多地区正在朝着自动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1.4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控制因素

1.4.1预冷速率和预冷终点温度。①预冷速率优化冻结过程会产生不同粒度的冰晶而直接影响升华干燥速度,陈仪南等人的研究结果表述了结冰速率与冰晶形状和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大部分属于块状、条状、片状的果蔬原料,在传统的慢式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下制成的食品品质劣化,而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下制成的食品,食品可基本保持原有的品质,实践表明适当的冷冻方式-预冷冻预冻速率既不影响产品质量,又可加快干燥速率。②预冻终点温度优化冻干食品在升华干燥时,物料有部分液体存在,在真空下会迅速蒸发,造成液体浓缩,营养成分流失,产品体积缩小。因此预冻终点温度一般要求低于物料共晶点温度(食品物料中水分全部冻结的温度,可用电阻法测定,预冻终点温度可避免冻温过低或过高,造成冷冻能耗过高或影响产品质量,一般要求低于物料共晶点温度5℃-10℃左右。

1.4.2加热方式与温度。食品冻干则大多采用辐射供热方式,该方式将装有物料的托盘置于两辐射加热板中间,热量由上下两加热板(隔板)以辐射的形式传给物料,其供热温度(隔板温度)在水分升华阶段必须以维持物料冰层不超过共融点(完全冻结的食品,当温度升高到某一点时,开始出现冰晶熔化的温度点,可用电阻法测定为最高限,否则会严重影响冻干过程和冻干食品的质量和外观。因此,在特定的传热方式下,干燥过程的升华和解吸过程,只有采用合理的加热温度才能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2、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与实践

2.1 即溶食用粉体的制备

即溶食用粉体如咖啡、速溶茶等已形成相当的工业生产规模,而且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增长,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生产的冻干咖啡是目前世界上品质最佳、风味和口感最好的速溶咖啡,它彻底避免了喷雾干燥咖啡或凝聚增香咖啡生产中高温干燥过程对咖啡品质的损害,完好地保留了炒磨咖啡的风味和口感,速溶咖啡的品质从此得到很大的提高。冻干咖啡的生产流程包括:预处理炒磨碎萃取真空浓缩真空冷冻干燥。

2.2 功能有效成分的保护

很多保健作用非常明显的食品原材料通常都是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因为技术参数和生产条件又一定的不稳定性,所以也使得食品中的很多营养元素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在对这类食品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这一现象进行改进和控制,当前所采用的高新技术有视频将生物技术、高压加工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等。牛初乳是一种蛋白蛋白质和活性酶含量非常高的食品,而其在加工的过程中因为酶的活性过强,所以在加工技术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芦荟中含有非常多的黄酮类化合物、糖类和其他多种营养元素,芦荟可以有效的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同时还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如果可以对芦荟叶进行深层加工,得到浓缩的芦荟汁,就可以将其制作成干粉、应用在化妆品和保健品当中。

3、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展望

冻干食品是一个附加值非常高的食品加工和生产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这种技术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我国的农牧产品一直都处在初级水平,加工过程中不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同时加工过程中的产量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是我国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所以生产成本要更低,很多国外的商家也来到我国购进大量的冻干食品,这也为我国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结语

在我国,食品生产和加工是一个非常兴盛的产业,其发展离不开高新加工技术的应用,同样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其市场的前景和产品质量也会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别,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下,一定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食品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产品创新,是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的一个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可以解决企业产品乏力问题。从另一个层面看,企业产品创新终极目的是为了盈利,而过于追求小众的产品创新,是进入产品创新的误区。浸淫食品营销多年,见证众多企业新品开发成败,我给中小企业新品开发一个忠告:新品开发,慎走小众路线。

第一,小众市场容量小。河南地方饮料品牌淼雨苹果醋,小趣苏打水,作为行业细分品类第一,但只有几千万的销售规模是其进入小众市场必然的结果。同样近几年开始大起步的河北养元饮品,进入植物蛋白饮品大行业后,深度挖掘送礼市场机会,早已突破十亿大关。

第二,小众市场教育费用高。小众产品由于品类空间小、消费基础差,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市场费用来进行前期市场教育,而能否推广成功、何时推广成功又是个未知数。小众产品,推广费用高,成功几率小,比如速冻巨头思念曾经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推广的煎饺、飞饼等,截止目前该品类依然停留在千万徘徊。

对中小企业来说,小众产品即使做成大众产品,市场维护费用也很高。往往,小企业开发的产品由于缺乏渠道资源及推广能力被具有强大营销资源大企业轻易超越,沦为二流、三流品牌。比如休闲食品中的三辉麦风作为法式面包前期涉足者,后期市场基础培育好后,反被盼盼强力超越,速冻食品中的芝麻球、地瓜丸,胖哥食品运作多年教育市场,思念公司介入后迅速将两个产品销量发展到亿元的销售规模。

企业经营本质是盈利,盈利前提是有销量,有规模前提是做“大市场”,小众适合做技术壁垒行业,或者做品牌奢侈行业;食品行业,没有技术壁垒,也没有奢侈品牌,所以食品业一般不适合做小众。很多民企看到红牛成功,看到王老吉成功,觉得小众也可以成为大众,殊不知红牛与王老吉的成功是建立在数十亿的投入和数年的积淀以及强大的推广力量才换来的江湖地位。如果你实力不够,千万不要去玩小众。对于大多数销售额几千万的企业,若想活到大发展那天,更多的时候还是考虑自己实力,去做些主流产品吧。

作为中小企业,因为资本压力,人才压力,渠道压力,不适合操作小众,如果要做产品创新,适合在成熟品类基础上的产品创新成功率较高。还是说六个核桃,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经过承德露露多年的市场培育已经形成了广泛的消费群体,河北养元六个核桃在这样一个成熟品类基础上通过产品定位创新(节庆送礼)一举超越承德露露,成为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第一品牌。

如果该品类是小众,但未来前景比较好,要做这样的小众市场,中小企业适合借力创新——借大众的力做小众。华夫饼作为西式糕点,该品类在国内还属于小众,品类认知极低,如果花大力气去培育市场,很有可能被后来的巨头通过资本实力直接吞并(例如盼盼法式面包,哇哈哈helloc的成功)。河南休闲企业喜盈盈,10年做华夫饼时候找到我们(当时华夫饼第一品牌丹夫也就2亿元规模),如何做活华夫饼,如何做大华夫饼?我们提出:跳出华夫做华夫,紧贴糕点大品类,重新定义华夫饼为“高蛋高”,定位为“成熟品类面包、蛋黄派的升级代餐食品“,通过系统营销后,成功突围华夫饼(上市三个月实现单月销售500万),为喜盈盈带来骄人业绩。

做为中小企业,若做产品创新,创义钟国认为:可以选择那些具有一定市场基础、正处在快速上升时期、同时又没有被大企业充分关注的产品,比如速冻行业中的春卷、馄饨、火锅料、调理类产品等。这些产品经过多年的市场积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上升空间很大,而思念、三全等大企业无暇顾及,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成熟品类中的微小创新,比如泡吧小脆,利用饼干成熟技术做薯片的跨界创新,但品类依然是大品类-薯片。一个单品,成就海新食品多年突破瓶颈,成为福建军团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