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景观设计常识精选(九篇)

景观设计常识

第1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72-04

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了室内设计专业,这是国内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室内外优美环境的渴求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国内普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建设初期,环艺专业主要以室内设计发展方向为主,后期由于房地产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加大,为迎合市场人才需求、扩大学生就业面,很多内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将专业延伸至室外环境设计,以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为多个发展方向。农业院校结合本校特有的林学教学资源以及师资条件,室外环境设计景观方向专业发展主要倾向于绿化设计、种植、施工方向,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而非农业院校由于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的限制环艺专业室外方向以艺术创作、规划设计为主,由于专业发展时间短、办学条件等问题的限制,景观设计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不完善。面对如此种种,如何根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发挥艺术类学生特长以及合理开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不够重视

就环艺专业本身而言,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方向核心课程,但纵观我国当前环艺专业教育现状,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都着重强调软件、规划设计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据很大比例,而对园林植物课程体系建设不够重视,在专业建设初期很多院校都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后期通过学生就业反馈信息以及景观行业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多数课程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栽树、绿化认识方面,缺乏对园林植物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园林植物造景能力较低,如城市公园设计中,园林植物造景面积占整个绿地项目的80%,由于学生对园林植物造景轻视,大面积的植物规划设计造景艺术性差,缺乏美感,严重影响了规划设计水平。

(二)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材缺乏

当前针对环艺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材不多,且大多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农业院校教材编写的,但农业院校课程设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讲教材内容过深,专业性太强,课程延续时间漫长;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开设课程以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专业知识比较浅显、深度不够,导致设计中无法灵活运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进行造景设计,并且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与其它专业课的连贯性不强,在后期规划类课程中,由于课程教师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知识的欠缺,概念设计阶段的植物造景往往被忽略,导致环艺专业同学对园林植物空间造景一片茫然[1]。总的看来,结合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园林植物规划类教材缺乏。

(三)教学资源缺乏

相较于农林院校非常齐全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设备而言,其他院校就显得空白,没有相关的实验室、标本室开展教学,课程教师往往只有一名有着相关教育背景的专职教师,甚至有的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采取外聘教师或者是其他课程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背景专职教师只有一名,有时兼职到其他职业院校上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同时由于教学资源、设备、课时限制,教学手法比较单一,通常采用理论讲授为主,项目辅导为辅,缺乏实践教育环节。这就使得课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专业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得不到较好保障。

(四)理论知识方面欠缺

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设计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植物类知识[2],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艺术类高考生,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种类繁多、变化丰富的植物品种让学生应接不暇,严谨的植物施工制图规范让思维活跃的环艺专业学生极不适应。学生主观上普遍存在对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有偏见,认为这是园艺工人专职工作,作为设计师是不用做类似工作的,从而е卵生在植物理论知识方面比较薄弱,对于植物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设计中植物规划设计部分留白。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艺术功底,美学认知和图面表达比较强,这些方面为“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指出了明确方向。

(五)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大实践教学,但由于受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课程设置等因素制约,非农林院校和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学生一般停留在理论课本上,学生在校期间较难获得实际工程的锻炼机会,即使有机会参观考察苗圃、施工工地,也是走马观花晃眼而过,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和后期施工工艺不了解,从而导致对园林植物规划后期效果把控不够,规划设计脱离实际。

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一)明确教学目标

结合环艺专业学生生源质量差、基础差以及就业市场对环艺专业实用性要求这一特点,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们经过研究,将环境艺术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熟练掌握该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主要识别特征以及园林用途;运用环艺专业课程所学美学以及理论知识,从植物平面布置、空间布局、造景形式、植物与其他造景要素配置以及植物景观特色等方面对各类风格、各类型空间植物景观进行优劣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阶段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培养并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植物识别标本法。根据环艺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目标,结合该专业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学生需掌握和准确认识本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首先对植物品种的识别,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欠缺以及教学资源的缺乏,针对学生对植物品种、观赏特性易记易忘特点,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了解认识植物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并发挥专业特点手绘绘制植物树形和树叶,通过拍照、记录的形式收集植物种类并装订成册,经常翻阅查找。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观赏树木挂牌活动,此项活动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学生会对自己挂牌的植物印象深刻,可加强记忆,并且在校园游览中增强专业知识。

2.空间体验法。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人们使用的是空间,环艺专业学生对建筑墙体形成空间比较具象,而对植物形成空间比较抽象,习惯性思维以为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栽树,聚焦在植物美学特征上,是否开花结果,形状是否独特性,季相变化是否丰富,对植物群落立面上的层次变化和整体主次关系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室外植物景观空间把握不准确[3],导致设计中不能熟练地利用园林植物围合或分隔空间。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植物景观调查,对不同类型空间、不同尺度空间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亲临其境去感受空间。在对植物空间体验的同时,学生应将植物空间形成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详细研究植物是怎样的布局和材料形成的独特空间感,对照相同空间不同材料围合形成空间的不同,以及相同材料形成不同空间的区别,以此找到设计的关键点,为后续项目设计打下基础。

3.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设计之初在于多看、多分析、多动手,学习好的优秀作品和案例,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也不例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场地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优秀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分析,让学生对植物景观有比较直观的体验认识。现在大多数学生设计中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课程中应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图纸图面的表达能力。在对优秀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的同时采用临摹法,首先对其周边环境、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造景特点、品种进行分析,总结要点,启发学生,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并收集总平面图以及其它效果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到现场去测绘、体会、临摹,通过组织学生对植物景观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4.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通常采用虚拟项目进行设计,学生由于处于初步专业设计阶段,对植物空间想象能力差,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植物景观形象及适当的图形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缺乏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程序、设计方法特殊性的了解,最终图纸的表现形式主要以CAD格式的施工图表现,对后期形成的实景效果没有概念,景观方案设计最终停留在图纸上。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施电脑实训教学,让学生使用各种制图软件进行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如草图大师软件,该软件易学易用,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可自制植物素材,根据学生所作CAD图形文件,采用相同素材和规格制作三维效果图,在场景内可人视角度360旋转观察植物配置所形成的空间立体景观效果,让学生可预见方案后期形成的植物景观效果。

(三)课程设计

完成前期的理论知识和调查基础上,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选择面积适中的场地进行课程设计,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全过程,了解熟悉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总体布局结构规划、空间营造、群落构建、主体造景植物景观设计,并且可以结合模型设计、电脑建模来感受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调查实践中所获得的设计经验进行植物规划设计的能力。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场地设计两个步骤。

1.实地调查。运用空间体验法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选择植物景观特点突出、代表性强的场地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植物景观空间有具象的认识,特别加强植物景观品种、设计手法、主题、空间、尺度等认识和理解,以便为后期的场地设计服务。在调查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具体包括整个调查场地的场地分析、空间分析、植物空间结构布局、栽植形式、植物配置模式、植物主题及种类、规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要求学生提交调查场地分析图,实测到的植物景观平面图、立面、剖面图以及植物景观特色分析图(可手绘或拍照),同时附上植物品种表格[5],其中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形状等,这样学生即认识了品种,又知道如何造景配置植物,为后续场地设计打下基础。

2.场地设计。场地设计通常会选用同一场地进行不同类型空间设计,或者对不同场地进行同一类型空间设计,设计之初,教师结合课程特点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植物景观设计任务书,内容要求详细具体,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阶段,规定各阶段要求的步骤、设计内容、图量、图纸表达方式。

(1)场地调查。首先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认识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其次植物规划要与场所固有属性结合,注重场地关联性;最后要将规划落实到元素层面,并调整为可以实施的详细设计。该阶段要求有详细的场地分析图,用简单的符号并配以文字、图片说明,形象生动表明场地属性。

(2)植物景观方案设计。结合前期场地调查进行园林植物方案设计,要求既要满足景观空间需要,又要体现地区文化,同时突显植物配置对景观空间的营造作用。结合平面和立面布局来塑造空间,并做到植物四季景观变化和立面层次搭配。为丰富植物景观效果,要求规定一定数量植物品种进行配置设计。该阶段图纸要求植物平面布局图、植物层次剖面图、植物效果示意性图片、植物品种附表。

(3)施工图设计。植物方案确定以后要绘制施工图,通常采用CAD软件绘制,要求图纸绘制要详细规范,并附植物栽植品种表格,主要包括:品种、规格、园林特征,其中规格主要是指乔木的胸径、冠幅、杆高,灌木的高度、冠幅,同时要说明灌木的栽植密度,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颜色形状等。由于学生难以将平面转化为立体景观空间形象,可运用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将平面转为立体效果在电脑场景中三维旋转观察设计效果。为加强学生对植物施工工艺了解,学生之间可交换图纸制作实体模型,一方面植物方案设计很具象的展示出来,另外通过交换图纸做模型可互相检测施工图作图是否规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跨度大,学生要在四年时间内完成室内外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繁重,难免出现厚此薄彼的学习现象。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作为核心课程,希望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能够重视这类课程学习,专业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初步建立学生的植物空间感以及植物美感,通过标本采集方式、空间体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立体效果表示方法以及n程设计教学途径,把控每一个学习环节,提高课程效果,增强学生植物规划设计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菲,卢伟娜,张丹.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5(8):37-38.

[2]杨凤云,王首一,李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5(32):78-82.

[3]李彦雪.教学改革背景下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1(9):194.

第2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景观设计教学景观新概念乡土景观

一、前沿

早期景观设计城市化认知有片面感、不强烈,主要是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的原因。当我国及部分国家进入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的重要时期,市场需求决定设计师接触的“城镇一体化”“乡村转型化”等景观设计项目较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相关课程、景观认识得也较浅,尤其是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项目设计工作,所用内容必须重新学习,资料也得重新整理收集,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认为大学里学的东西在社会实践中作用不大,更糟糕的是,他们把这种思想传导给学弟、学妹,会严重影响新生在大学里学习的积极性,这都是未来景观设计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乡土景观”设计概念引入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1.增强课程结构上专业知识点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教师在景观设计课程结构设计时取舍性较强,多以“城市景观”“小区景观”“休闲广场景观”等内容教学为主,给学生造成片面的景观认知感。专业知识点构架的串讲过程中缺乏综合性、发展性与连续性是早期及现在景观设计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这种滞后型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的延伸。景观设计教学应注重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将新的景观设计理念、概念带入课堂,让学生明白景观的存在是相对的、广义的,这样能让学生拓展设计思维,了解景观的“实事求是”性、健康性和发展性。将炙手可热的“乡土景观”设计概念引入教学实践,能延伸出很多新鲜、前卫、和谐的景观设计概念,如“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景观”“本土景观”等,这些新概念的注入,有利于构建一个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

2.促进多学科等知识的交叉综合教学,加强景观设计教学深度

旧的景观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不够的问题,无延伸性与交叉性。有些老师将某些错误的景观设计理念传导给学生,而景观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教学深度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景观设计及设计成果欣赏的认知程度。借“乡土景观”概念能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发展学及行为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知识点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景观设计成果存在价值的认知度,学生在模仿设计、思考设计、完成设计的过程中勇于开拓思维,不再是单一考虑景观视觉形式美丑,而是更注重景观的存在,即发展价值。

3.引导学生深化景观设计内涵,体会景观设计的综合复杂性

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一些学生景观设计作品多存在只重审美和形式,如紧抠景观设计的比例、平衡、对比等基础的美学角度,作品给人形式感好,而实时操作难、设计内涵不深,仅赋予形式的模仿。“乡土景观”引入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认识城市与农村乡野景观的差别,探讨社会发展、演变与景观设计的关系,考虑不同组织空间关系的景观处理手法的异同,考虑本土材料利用的优点,景观地方风土人情的表达,对不同自然地域、社会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健康的、可持续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景观设计作品。

三、将“乡土景观”设计概念植入实践教学的方法

1.深入乡间,调查实践

景观设计初期,实地考察是必备步骤,教师可尝试摆脱“校园景观设计课题”“城市休闲绿地设计课题”等常规课题进行“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战略,多做“乡土景观”课题安排。深入乡间,有利于满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等景观设计原则。可就近选择村镇为考察基地,引导学生对农村特有环境进行调研。通过拍照、注记及现场写生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注意区别与城市景观设计考察的方法,少用或不用问卷等城市景观勘察常用方法,换以访问等方法以交流为主,启发学生发现农村规划及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并辅助学生完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工作。

考察内容应主要包括:全面的考察农村的周边环境及自然特征、本村的建筑风貌、特有的艺术设计符号、历史风土人情等现状条件。

2.对比城乡,认识景观

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乡土景观”“新农村景观设计”“生态景观”等方面知识点的信息。辅助资料能提高学生对多种景观规划设计认识的能力,较有深度地了解“乡土景观”的相关概念,如区分“景观”与“农村景观”的异同。引导学生分析农村景观设计基地特有的区位环境、交通道路要求、功能分区要求、建筑景观的设计风格、植物恰当的配置及其他构筑物景观的合理设计等,从整体上重点把握各景观的共性与特殊性,从“乡土景观”切入式的认识到景观的发展趋势。

3.重返乡村,实践改造

乡土景观多属于本土型、环保型与可持续发展型,表现为朴素且有韵味、小巧却显精致,材料上多利用本土或废旧材料制作而成,这些优势都可促使学生再回到规划设计区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地改造或在专业施工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景观的实际建设。这样,学生才能对景观的细部设计和空间的尺度及景观施工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未来,景观设计教学仅依靠讲解的方案是不够的,锻炼学生在实际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变通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

结语

第3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目前景观设计中常应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以验证空间分布、节点效果等,但设计人员常常因缺乏他人对于其设计的场地模型有客观评价而无法改进设计。为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与作品的评价速度以及客观程度,利用眼动仪进行分析和反馈是一个更高效和科学的办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可减少景观设计中不必要的设计损失,为建设人性化的景观工程做出贡献。

1 研究意义

景观设计工程是庞大的,建设面积大,耗费资金多,参与人员繁杂。通常在设计阶段景观设计人员会通过建立虚拟模型来检验设计效果。大多数景观设计人员使用Sketch up作为虚拟建模工具,以检验设计的空间分布、交通组织、景观节点设计和设计细节等内容。

这类虚拟的模型通常由设计师和相关设计人员进行建立,在主观上对于设计内容有一定了解和认识,有时缺乏对于设计内容的客观认识和评价。另外,设计师在设计时也缺乏了解非专业性人士对于景观设计效果的认识。

让设计人员了解普通人群对于景观设计效果的评价,对于改进设计有着更好的辅助作用。如果以实际场地作为试验场地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建立缩小比例的实体模型,将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建模,对于景观设计改进没有太大实质性意义。并且许多景观节点在设计中存在着主景与配景之间关系不协调的情形,例如其之间大小、颜色、形状、位置、距离等。

HED移动式眼动仪是具有客观记录反应被测者眼部动态的仪器,能够记录被测者眼部的观测点、观测轨迹、观测时间和观测频率等内容,有效反应被测者对于某一事物的关注点、兴趣度等。但该仪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光线照射较强的场地不能输出有效数据,如果利用仪器观测有反光的屏幕也将不能有效分析观测内容。另外在户外由于处于动态测试情况下,被测者眼部与观测事物的距离有着较大改变,眼动仪的数据将有着较大的误差。

基于该仪器的特性以及景观设计的改进需要,将两者结合应用进行了试验性研究。

2 研究方法与难点

将某景观设计模型形成图像或视频投射给被测者观看,通过眼动仪记录观测者对于投射或屏幕影响的观测点、观测时间、观测轨迹和观测频率等内容,以得出该处景观设计的主景、配景之间大小、颜色、形状、距离是否关系协调。将该内容反馈给景观设计人员,进行合理性评价和得出改进之处。

试验要求:(1)观测者应在不知实验目的的情况下对于屏幕进行随意观测:(2)不同试验者对于景观设计事物有着不同喜好,通过一定数量被测者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结论;(3)合适的投影亮度应满足被测者和眼动仪的共同需要,眼动仪录制的现场光线不能太强,但被测者对于亮度较低的屏幕有时不能体验到虚拟模型场景中。

3 参与人员

工作人员:仪器调试及分析员1人,模型动画放映及现场指挥1人,提供某广场景观设计虚拟模型的设计人员1人;被测者:不同专业学生10人。

被测者视力情况:正常视力3人,其余均有不同程度近视(2人佩戴隐形眼镜,其余均用裸眼观测)。

4 器材与场地

试验器材:眼动仪1台、笔记本电脑2台、投影仪1台、投影幕布1个、秒表1只、相同型号座椅3只。

试验场地:21号楼B214室(不开灯,门关闭,窗用不透光窗帘遮挡)

5 研究过程

研究以某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方案进行。该场地北面和东面为城市道路,南面邻电信大楼,西面靠百货大楼。总体设计效果图如图1所示。

测试过程大致分为八个步骤:

(1)开启投影仪,保持固定位置投射到幕布上,并连接笔记本电脑1,将其画面以分辨率1024*768投射。每次被测时,都必须保证分辨率和投影的亮度、对比度等条件的相同,以免因设备的展示不同导致被测者或眼动仪分析软件的错误。

(2)连接眼动仪和笔记本电脑2。

(3)将被测者先后安排到同一座椅上就座。

(4)将眼动仪先后戴上各被测者,并观测投影进行方位调试,头部应尽量保持不动,眼睛可随意观测。

(5)开启笔记本电脑1上的广场景观虚拟场景动画,并启动秒表与眼动仪录制程序。每次场景之间的切换采用动画场景切换,以保证切换过程中被观测者的合理逻辑和对被观测物方位及功能的认识。如果使用建模软件导出后的图片,图片之间切换显得非常不自然,被测者对于图片的认识和感受也会相应降低。此时被测者的瞳孔基本不会因感受的情况而缩放,只会因图片切换而进行一定的方位移动,即使有瞳孔缩放反应,也因观测图片而非虚拟场景而不科学。

(6)每隔10秒钟切换一次景观场景,共20场景。每次切换场景时,切换过程中的耗时不计入场景观看的10秒钟内。另外因为虚拟场景的限制,被测者不能体验三维场景,所以场景切换之间的时间段不计入分析过程中。

(7)保存并分析眼动仪记录数据。保存后文件扩展格式为AVI,且不能经过压缩,后期可重新导入匹配进行二次分析研究。

(8)将汇总数据提交给景观设计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汇总数据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红点分析图,即每场景观测点分布及走线图;第二部分为观看区域分析图,共有两种图表形式组成;第三部分为被测者瞳孔缩放统计图,表明被测者对于观看事物的兴趣与喜好等。通过三部分统计图,可以较为客观的表现被测者观看时的心理反应。

第4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关键词:城市;美学;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这样人们对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创新,这些要求和创新更多地体现出了人文关怀,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美学基础之上更能够表达出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蕴。本文就美学、城市美学、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 美与审美常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到今人类一直都在认识美、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古人也有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人们就开始创造许多美好的事物,随之也产生了美的文化,后来美学也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由于人们的出身、生活环境、接受的教育和个人爱好不同,对于美学也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正如‘古人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美的概念人们也众说纷纭。同时也存在一些理论家坐在象牙塔里谈理论的现象,使得许多美学理论和社会或生活实际情况相脱节,这就导致许多人在研究美学的时候,不能从各种各样的理论中找到美的要求。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在于他们的审美观,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体现不同人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审美观具有崇拜型和感受型两种,但是这些审美观都具有自身的狭隘性,这些审美观都是一种物化人为的审美观。我们要想超越自我就必须培养出一种正确的符合自然和人性发展的审美观。

2 中国传统美学与城市园林设计

在中国的美学观中,既有道家的对立统一观点,也有儒家的纲常思想,这些传统思想在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也获得了极大的重视,同时中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业受到许多国外文化和元素的影响,但是对于理学的影响也开始逐步被受到重视。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中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导人们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要遵守自然规律,同时也要考虑人自身的感受,这就使得城市设计在追求理性的同时也考虑到人的情感因素,这也促使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儒家思想强调各种设计都要维护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这就导致在过去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无处不能够显示出尊卑有序的空间,这些设计往往容易忽略人们的功能需要和一些情感因素,这样这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能满足市民的心理和功能需求。

3 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特征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极大发展,人们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开始关注与城市发展相关的一些配套设施,这样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就从温饱中转移到关心人们的身体健康中来,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开始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发展。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工程手段,也要考虑许多艺术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来创造一种既能够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功能,又能够满足美学欣赏要求,同时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和谐的景观。这些园林景观可以适应城市发展和人们需求发展的各种要求。新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根据要求和需求不同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中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包括园林景观设计要从地理和生态角度去考虑,同时也要和城市规划和与建筑物相吻合的角度出发,这样就使得这些园林景观各自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这样就促使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极大地创新,现在的城市园林设计已经转变成了目标导向型设计,但我们的设计都要依靠原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第5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目标就是路标,直接指导着我们课程的设计。以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主,景观设计的相关课程更像是室内设计课程的补充拓展。这在全国诸多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属于普遍现象--重室内轻景观,尤其是高职院校总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果学生通过景观设计实训课程了解景观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景观中常见的小品;了解常规的植物组合方法;并能够用Sketchup这一景观行业中最常用的软件完成一个小规模景观实训项目。这便已经很好。以此作为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较适当。实践告诉我们,掌握系统的景观设计理论不切实际。有了恰当的知识技能目标,便于展开课程设计,课堂组织。也可对学生有恰当的期望值,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课件设计紧扣知识技能目标,勿完全参照教材

基于这样的知识技能目标,便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借鉴多本教材;对知识点进行精简,一些理论性太强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应省略;抽取与知识技能目标一致的内容进行合理组合,设计出有趣且切合实际的课件。切不可照搬某一教材,或将多本教材上好的东西都纳入课件。这不仅授课时间不允许,还容易把课讲成一盘散沙。越想灌输的多越会起反面效果,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时刻注意课件设计中知识点和知识量度的把握。

三、课程设计要有明确的实训倾向性

1.实训先于理论,将抽象理论融入具体操作景观设计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课程,理论较多,同时不乏一些枯燥的尺度的记忆……而实践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对象对理论的兴趣不大。先学理论,再将理论用于实践的办法不可行。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一个具体的案例开始,比如先带学生画一个简单的小庭院的平面,越简单越好。在画的过程中将与庭院设计相关的理论悄悄融入。学生从一个有趣操作开始,不容易反感。当他作业完成了,对庭院的功能分区、基本尺度、造景方法、景观与人的关系等一些理论也有所理解了。并且这样以来,在后续的训练中很容易举一反三,因为他们学到的理论是从实训中来的。这种方式较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这种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制定合适的训练项目—从简单景观小品过度到景观场景一开始的项目要很简单。比如教学生设计一个花池:方形的、圆形的;搭配几株植物:高低错落、组团;设计一个小亭子;设计一个喷水池……由此类简单小品入手,学生很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第二步就是引导学生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小场景。比如将植物组团放入亭子旁边,再画一块绿地,这就构成一个常见的小场景;将花池复制阵列,加几个景观座椅,也可以构成一个小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做个景观场景原来并不难。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对景观的造景元素、景观的尺度、造景的方法开始有概念了。再下一步要再有所提升:做一个有主题、有要求的场景,而不是随意组合了。如提供一块小区绿地的原始平面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设计,并对每位学生具体辅导,辅助他们完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作品。项目的选择可以多样性,学生可以自己拟题,也可以与学生的室内设计课程关联选题:有的学生在室内设计的课程上做过咖啡厅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做咖啡厅门外区域的景观就餐区;有的学生做过酒店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做一个酒店入口的景观......这样选题不但可呈现出多样化;还可以与学生室内设计的课程联系在一起,选择他们已经有所研究的空间类型更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3.结合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忽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实践教学环境较单一,而且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听讲,在真实环境中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1我们应该在课程设计上,甚至教学设备的投入上,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些实际动手的机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景观设计项目中就有施工能力的比拼。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在职业教育中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图01、图02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景观设计项目施工组现场。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可以对景观设计有更丰满的认识。同时学生看到自己亲手做出的景观小景会非常兴奋,对课程的兴趣很大。加强动手也可以拓宽学生就业的路径,学生不仅能做设计方案,可以当设计师,还可以对施工的工艺、现场有所了解,做一些施工监理相关的工作。景观设计实训课程应以综合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参与设计全过程为依托,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

四、软件学习与实训合二为一

补充软件操作知识,我尝试用Sketchup这个景观设计最常用的软件,带学生完成大大小小的实训作业:画一个面,贴个草坪的贴图,构成一块草坪;将长方体进行简单的推拉,贴个石材贴图构成一个花池......理论与软件学习合二为一,既学了软件,也学了景观小品。软件操作的障碍很大程度上扫除。图03是在学生软件和景观理论都是零基础的情况下,通过64个课时的学习,达到的效果。基本达到了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

五、对教学对象要具体分析、具体应对

1.注重学生自信心的提升课件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在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也不期望自己会成为一个好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少自信心。加之景观实训项目的面积要比室内实训项目的面积大,大多数学生还没有上课就觉得难。所以课程一开始要找合适的办法告诉学生,这是一门简单的课程。让他们知道只要按时上课,就能很好的完成课程。一开始就要从心理上打消他们顾虑,帮他们建立信心。2.对学习挫折积极引导在班里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非常少。在跟同类院校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得知,这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问题。大多数学生不会自我学习,多是依赖老师解决问题。因一个软件命令,一个停车位的尺寸,一个材料的名称......就会导致很多学生中止实训的进行。老师如果没有及时帮他解决,便会坐等老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程时间。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在软件学习、景观材料、施工等方面,都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教学。[3]老师需要经常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借助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再就是可以引导学生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解决问题,同桌之间或几人结成一组,优差搭配结成一组。在老师无暇顾及的时候,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解决一些问题。这可以有效弥补老师精力有限而班级人数众多的困境。不仅要助其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塑造其内心。对于性格内向,缺乏信心的学生要多表扬,有一点进步就表扬,每节课都表扬。慢慢的他会认识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至少在这门课的课堂他自信心有了。图04是一个经常挂科的学生所完成的景观实训作业成果。这位同学就是在不断鼓励他,结果慢慢的表现出来信心:敢问问题了,敢坚持自己的设计了。最后较为顺利的完成了实训任务。图04学生的性格各种各样,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具体问题具体策略。助学生建立信心会对其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都有积极的力量。3.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最大耐心基于我们的教学对象与本科生的差距,学生的言行、询问问题的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甚理想,时刻挑战我们的耐心。可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对象。很多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不记笔记,不能集中精力......作为老师要提醒自己保持最大的耐心,尊重我们教学对象,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相长,不能一味看到学生的不足,教师的自身也需要时刻提高。4.授课时间化大为小尽量以短时间讲授为主,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讲一点,操作一会,再讲一点,再操作。一是考虑到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较短。尽量在学生还有兴趣的时间里结束一个话题。二是理论与操作穿行有利于理论的吸收消化。在实践中这种方式也取得了较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和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认真分析授课对象,找到适合授课对象的办法,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驾驭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六、结论

高职院校景观设计实训课程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知识技能目标;根据具体情况创作课件;以实训项目为主导,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展开,重视软件的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授课对象深入了解分析,具体应对。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顺利完成景观设计实训任务。

作者:张晓霞 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海昕.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职教学,2015(02).

第6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环艺专业;工程实习;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48-01

一、明确教学目的

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的实习首先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实习目的,才能保证接下来实习教学的有效进行。当前高校环艺专业的实习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接下来的实践进行有益的结合,对之前的课程学习有一个明确而又清晰的定位,并且根据明确的实习目的制定一个详细、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与任务,即首先让学生明确工程实习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的任务”,以使接下来的实习教学过程能够得到有序展开。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环艺专业景观工程的实习教学并不像课堂理论教学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和一套固定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实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说,如果是在工地的施工现场进行教学的话,就可以通过对实景的观摩来对景观的设计效果进行感受,而实习的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的景观来进行现场的讲解;如果是在景观的基地,则可以向学生直接进行现场绘图的演示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相关技巧;如果是在植物园的话,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鼻闻、眼观以及亲手触摸的方法来提高对相关植物景观的深入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亲手栽种来学习景观工程的相关知识,体验景观栽种的乐趣。最后,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实习应该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阶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计算机现场绘图的方法、教师理论讲解的方法以及学生实际操作方法的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最终达到环艺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三、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图纸绘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相应的图纸绘制任务,再配合上相关的图纸绘制专业人员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图纸绘制能力,通过对图纸绘制的实际操作,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图纸的绘制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在诸如花坛平面图的设计、景观剖面图的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图的修改等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思维设计的能力与实际动手的能力。

(二)加强市场调研

在实际的景观工程实习中,市场调研是景观设计的灵感和基础,因此,教师应该要积极带领学生去进行景观设计需求方面的调查,对环艺景观设计区域周边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气候情况以及常见的景观种类等进行实地的调查,引导学生对调查的过程做好相关的记录、总结与评价,最终引导学生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及实际的设计条件,并与自身原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最终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景观建设方案。

(三)设计方案的实行

在提高了学生的图纸绘制技术以及通过学生市场调研之后,接下来教师就应该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景观设计方案的修改、实施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具体来说,在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景观设计的色彩搭配、景观材料采购以及植物选种等方面的认识,最终让学生对植物的属性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在景观设计的投入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让学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但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实施自己的景观方案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而通过对自身方案问题的发现,往往会对自身知识的漏洞和错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也是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实习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体现。

四、对实习成果进行科学布置

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的实习教学以最终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其创新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工程实习实践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个实习教学的结束。教师在学生参加相关的实习之后还应该要指导学生对实习过程中学习的知识、存在的问题、自己擅长的方面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都进行整理,提高学生对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实习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进行不但能进一步认识环艺专业的景观工程,同时还能加强对自身所擅长和所不足方面的认识,最终达到工程实习的多重功效。

第7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关键词:景观;色彩;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的设计语汇

1.1形体

《建筑学设计》中最直观的的东西就是形体了,是建筑直接的表达。它可以体现建筑外表的特点,这是人们很容易就发现的。当建筑物的外表特征进入到人们的视线时,人们的大脑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而这种联想会跟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而产生不同的反映,这也是建筑物给人的基本形感。

1.2色彩

在建筑美学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合理的表达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是一名专业的设计师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在现代景观建筑形态的要素中,色彩可以对所有的基本元素进行调和。所以说,要很好地表达建筑形态,就要合理的运用色彩这一因素。

1.3肌理

因为物体的表面光滑度、纹理等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也可以说肌理就是质感,所以一般可以将肌理认识为物质的材质。在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要素中,肌理有着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对于其他的因素来说没有的功能。

2色彩与建筑的关系

(1)色彩与建筑造型效果

人的视觉艺术活动的两大主要方面是色彩与造型,运用色彩结构原理进行建筑环境色彩造型设计,要综合分析建筑的基本情况,比如其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体积大小、建筑功能、区域文化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依据建筑所传达的不同的意义进行进一步全面的规划,用色彩的特点有效的传递建筑意义。可以说色彩和造型相互依托,假如将造型看做躯壳,那么色彩就是外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物体完整的意义才能完全表现出来。

3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人对于建筑的审美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且建筑审美的观念也更新了很多,其对建筑评价偏重于建筑造型以及建筑色彩两个方面,如果这两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人们就认为其设计是成功的设计。确实如此,因为色彩在很多时候传递给人们的是建筑物的隐藏信息,而且色彩运用成功,会为建筑加分不少。人对色彩常常有一种特别的视觉以及心理感受,这就是色彩功能的表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色彩可以使人居住的色彩环境有所改观,进而达到人的视觉和心理与四周色彩环境融合、协调的目的。

3.1装饰美化

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没有色彩的建筑设计是非常少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色彩起的的作用就是装饰作用。自然界中,色彩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不同的色彩其表现的特点也是不同的,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没有颜色的建筑设计的理念在当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上的需求。色彩不仅能放大建筑物本身的表现力,也能带来美感,对建筑物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增加。

3.2标识区分

色彩能为建筑赋予一些独特的个性,在分辨许多信息都能传达出来,比如,对于地域性的信息传达以及在空间上的差异,还有对建筑的识别。目前的建筑设计的形体都是单纯化了的建筑,而色彩在其表现方式是也是非常经济和直接的,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使得在城市大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能很直接的被识别出来。在小区中,不同的色彩对于不一样的部分能很好的区分出来,例如,楼层以及出入口等,利用不一样的色彩在识别表现上能明显的体现出来,当然,对于居住在建筑中的人们来说,其居住的认知感也能明显的加强。为了使居住的环境感到宁静以及温暖,在建筑住宅中对于暖色应用很多,并且不宜使明度显得过高;在办公型的建筑中,为了能将工作效率提高,应尽量使用冷色,将明度提高;在大众化色彩的商业型建筑中,利用对比色以及纯色,可以对商业的气氛加强,能吸引大量的人群。

4景观建筑设计中色彩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

色彩在人们还没有意识使用色彩时就已经存在了,然而由于人们特有的视觉感官,导致我们可以体验和其他生物不同的色彩,所以色彩与人们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直接联系。自然景观中各类植物、天然石块、河流与土地等事物都可以表现出它最真实的颜色。色彩具有其物质性,可以表现出事物的属性。并且色彩的组合方式很多,是由于不同的地方,存在不同的事物形态,致使很大程度的丰富了人们的色彩认知。事物的个性能够通过物质的独有的纹理与色彩来体现,比如:树木特有的形态特征可以根据树木枝干的纹理、质感及其色彩表达,正是色彩的不同,可以带给事物不同的形态特征,也记录着历史的存在。

5我国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城市景观设计主要研究的就是对城市色彩的完整性,就像德国哲学家谢林说过的,世间并不存在个别的美,只有整体才是美的。所以,在进行城市景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对城市色彩完整性进行充分考虑。目前,我国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积极反应了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与整体底蕴。在这其中如果色彩没有设计好,就算有很多种建筑形式,规划设计也很合理,但是也很难体现出城市魅力。总而言之,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城市景观色彩规划进行统一,所以在城市风貌上很难进行色彩控制,展现不了城市景观的整体美。并且在一定区域内城市景观设计出现了无序化发展趋势,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再加上还有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景观色彩的设计并不是很重视,所以不能按照整体景观对色彩进行研究与应用。

6景观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策略

(1)建筑色彩的运用与周围环境的色调协和存在

整个建筑物的色彩运用能够完全表现设计人员的思想和理念,把建筑物表现的具有更独特性,但是建筑物不仅仅是画在纸上的彩绘图,同时与周围的环境完全的融入其中。因此,对于建筑色彩的选用必须把其算在城市原始文化、城市特点,必须把周围的景观色彩要全方位的考虑进去,而且还有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同时与建筑物所在位置周围的其他建筑的基础色彩,且与周围环境的主要主题相协调,不可以把这个城市以及这个区域的总体协调性破坏掉,选用能把建筑物和其所在地环境融合在一起的建筑色彩。对于周围的环境要重视其考察,把建筑色彩和周围的环境基本色彩相互协和,就不会导致给人带来突兀感觉,充分表现美感。

第8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自然重构,具体指既要做到“效法自然”,又要对自然进行新的诠释,甚至要做到古典园林所提倡的“高于自然”。自然重现,意指现代都市远离自然的趋势逐渐增强,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靠近大自然的需求,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应将自然重现得到切实体现。自然重构与自然重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时出现,是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所以,“效法自然”的自然观营造理念为现代景观设计结合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建筑提供了可能,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吸收西方的现代美,更要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将两者有机结合,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便是现代景观设计要走的创新之路。

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古典园林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意境营造手法为现代景观的设计服务。以下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几种意境营造手法。

1因地制宜。这是意境营造最基本的手法,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异会造成人们的精神属性与自然属性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域景观所需意境的特征,进而有效解决了景观设计雷同的问题。

2欲露先藏。这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较重要的一种手法。该手法一般较易掌握与实现,在现代景观中使用概率较高,且是使景观达到移步换景效果的前提条件。

3植物造景。意指植物会随着季节而变化,景观中的景也要做到随着季节变换,这是进行景观创造、营造意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现代景观的设计时,可结合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法进行设计,对营造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曲径通幽。实际是欲露先藏,先通过藏把美景隐藏起来,待继续行进才发现美的所在。曲径通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惯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取得较高效果的手法之一。

第9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

【关键词】 水; 园林; 景观设计;需求

水是万物的生命源泉之一。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设计水景观的主要形式

1. 按水体的形式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园林中的各种水体, 无论它在园林中是以主景还是配景的形式出现,概括来说主要有两种应用形式: 自然水体与规则式水体。 在古希腊时期, 受当时数学、 几何学的发展以及哲学家美学观点的影响,他们认为美是通过数字比例来表现的, 是有规律和秩序、 符合比例协调的整体, 因此只有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 才能产生美感。 所以当时规则样式的景观布局便在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 自然式的水体是仿自然形态, 但又高于自然, 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结合, 做到了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 即强调自然美, 这是受到当时道家思想和地理条件所影响的。 自然水体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地形或土建的结构进行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是自然存在的, 也可以是人工建造的, 它的形态多是不规则的形体, 以曲线的形式存在, 这种水体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较多的应用。规则式水体是人工建造的储水容体, 边沿平整, 造型多为几何形体,适用于人为可控制的人工环境里。 (1)自然式的水体: 人工模拟自然水景观而成, 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状的河、 湖、 泉等, 在景观中多随地形而变化。(2)规则式的水体: 人工开塑造成几何形状的水面, 如运河、 水渠、 池、 水井等。

2 .按水流的状态分为静态和动态。 所谓静态水面是与动态相对而言, 静态水景只是说明它本身没有声音、 很平静。这些都是人的视觉、 听觉的主观感觉。其实静态的水多数都是在动的, 只是水的流动缓慢。动态的水景有流水、 落水和喷水等几种, 这些形态又可以演变出若干种不同的形式, 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 跌落的形式也在千变万化,在不同的场所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给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二、水体景观设计

1.池

池是最常见的水景之一,它往往位于传统园林的核心区,构成整个园林中心景观。池的形态有规则型和不规则型之分。规则型多以几何形态出现,常在西方园林中运用的比较多,园林中有明确的中轴线,中轴线上有水池和喷泉等,水景的造型丰富,一般是方形、圆形、规则的对称形的平面,趣味性极强。池面有大有小,小尺度的池能起到点景的作用,常常作为视觉中心。可在池上筑山,形成池山,可以单独设置,或与其他设施结合,往往造型独特,成为空间视线焦点。大尺度的水面可以形成可控制性的人工湖景观,常在居住环境中出现,池岸形式多样,或直或曲,通过人工造型,突出构图与形式美,四周配以步道廊道、植物,衬托休闲的生态气氛,美不胜收。

2.瀑布

在景观设计中的瀑布常常是指人工模拟自然的瀑布,一般是结合假山石,大流量的水从高处往下流所形成的景观。多用现代设计手法表现,体现了较强的人工性。瀑布的观赏效果比流水更丰富多彩,最能体现景观中水之源泉的特性,它可以体现水的气势和动感,令观赏者心旷神怡,因而常作为室外环境布局的视线焦点。瀑布通常由水源、落水口、瀑身、瀑谭和出水口等五部分组成,其水流特性取决于水的流量、流速、高差以及出水口边沿的情况。在设计处理时,应认真研究落水边沿,边沿造型不同而呈现的流水效果也就不同。

三、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1.体现自然,注重生态,满足功能性要求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首先应当明确水体的基本功能,并结合其他功能需求进行空间环境设计,高效率地运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水体的基本功能就是带给人美的感受,成为视线的焦点,提供人们观赏、戏水、娱乐与健身的场所,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多种手段,引用不同的水体类型,丰富景观空间的使用功能。

2.环境的整体性要求

在环境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要充分体现水的艺术功能和观赏特性,并与整个景观相协调统一。因而在设计中,水景设计要想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首先要研究环境因素与地理条件,从而确定水体的类型,在平面设计上要使水的形态美观、平衡、均称,做到既有利于造景又有利于水的维护,体现水的变化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自成特色,不可千遍一律,实现与环境相协调。

3.水景设计的尺度应适宜、和谐统一

一个设计成功的水景应有宜人的尺度,这个尺度必须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性,应该结合人体工程学相关学科知识,参考人体基本尺度、静态和动态空间尺度和心理效应等方面的因素。水体在景观设计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借助其他载体,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的需求。

4.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景观设计中, 恰当的水元素运用, 能使整个景观更加生动, 富有灵气。 “景因水而活” , 说明了水在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 水景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想法, 是否真正起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知识泰山奇石,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才能在设计中达到传统的 “天人合一” 的境界, 表达出景观中的独特意境。因此, 景观中水元素的使用,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中水的意蕴, 而且也要勇于探索, 革新设计形式, 把握不同的水文化特点, 更好地为景观设计服务。

在日常生活中,水可以满足我们对它的依赖性,相反水的破坏力是非常惊人的。因此在进行水景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水景的功能,考虑水体的安全性。水体一般以观赏、嬉水、为水生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环境的形式出现的。在设计中要考虑人与水的亲近关系,适宜的水深度才能形成和谐的生存环境。一般嬉水型的水景,多会吸引人们的参与性。如果这类型的水过深,有可能导致儿童的溺水发生危险。如果水的深度过浅,反而又会降低水体自身的净污能力,使水质恶化,破坏生态环境。

在景观设计中,恰当的水元素运用,能使整个景观更加生动,富有灵气。 “景因水而活”,说明了水在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水景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想法,是否真正起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知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在设计中达到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表达出景观中的独特意境。因此,景观中水元素的使用,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中水的意蕴,而且也要勇于探索,革新设计形式,把握不同的水文化特点,更好地为景观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