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精选(九篇)

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

第1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医院在开展各项事务的过程中,不论是医疗活动、科研活动,还是对于医学相关方面的宣传等等,医院的固定资产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医院的固定资产决定着以上的这些相关工作能否可以顺利的开展。它为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以及物质支持。另外,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医院的总体水平。比如说,这所医院整体的经济实力,以及这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还有就是一所医院的固定资产的多少,也可以看出这所医院总体规模的大小,以及医院在信誉度方面的高低等等。为了有效的应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以往的那种粗狂的管理模式,逐渐地向着精细化管理方向进行相应的转换。在医院实行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呈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预防,或者解决。

一、医院固定资产现行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的阶段,并且从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很多的医院在对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法,或者说管理模式;在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很多部门都只重视自身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得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局面;很多医院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资产并没有明确地账目等等。以上这些管理方面的缺失,使得医院很多的资产普遍存在着流失的现象。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配置的不同,使得每一所医院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具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1.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

很多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仅仅是关注医院的医疗过程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收取。缺乏了相应得管理机制,使得医院的一些资产出现了不明的账目。对于医院资产账目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帮助财务部门对医院财产进行梳理。对于医院财务的重视并不仅仅是集中在对医院财和物的保管方面,对于医院的所有资产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审核,特别要注意对医院资产使用的时候,也要有一个清晰地了解。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医院的有关部门,或者主要负责人没有确立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还有就是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步伐。

2.医院没有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不论是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还是对医院固定资产尽心使用,或者是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保管,没有一个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以上的这些活动都是无法顺利进行的。比如说,在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使用的时候,没有一套完整的手续来保证这些资产会被顺利的验收入库、领用以及使用;还有就是有的部门在没有征得各方面的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调动,这也使得固定资产很容易出现流失,或者去向不明的现象。医院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在社会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没有专门的部门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管理,只能够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出现各种问题。由于医院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医院的众多的部门也就没有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使用科室还须在搞好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对本科室的资产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对医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论证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

有些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只要看到其他医院购买了新设备,不管本单位是否需要,先买回来再说。在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购买的固定资产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医院实行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还可以产生相当多的益处。比如说,在医院中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即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在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可以很好地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对于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众多弊端,精细化管理的实行,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有了一定的安全性。医院只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充分有效的管理及控制,才可以发挥资产本身的效益。对于医院今后的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从根本上保证了医院后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使医院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三、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面对医院内部繁杂的固定资产种类,我们必须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了可以有效的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我们就要从医院本身的特点出发,进行相应的考虑。但是,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是也十分的重要的。医院的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它最关键的作用,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扩大就是医院的社会效益,这就需要医院的相关领导充分的发挥他们的领袖作用。

由于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可以提升自己对于资产管理的认识,以及在医院的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可以从根本上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小结

对于一所医院来说,一个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医院的固定资产得到规范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肖路.浅析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J].中国电子商务,2012,14(22):107-108.

第2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分析

一、建设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建设施工企业有着施工点多、施工面广、施工范围大、施工流动性强等特点。企业经常在一个城市或者几个城市之间进行跨面或同时施工,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困难。建筑规模大、项目工程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使用设备的多少,这也使得施工设备的引进、使用、维修、报废等一系列环节的管理都面临不小的挑战。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也难于一般生产企业。一是固定资产的转移。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每个下级单位而言,鉴于其施工特点,固定资产的转移及分配具有临时性,且要求其具有时效性,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难度较大。二是每个大的施工项目由多个小项目组成,而各项目均有其自身特点,这就要求其资产管理具有针对性,根据小项目特点分类管理。三是施工进度受天气影响较大,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应急预案,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四是施工项目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变更设计、项目调整等,必然会对固定资产管理产生影响,这需要财会人员及时做好会计核算变更,进行预算调整,以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

二、建设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往往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侧重于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管理,而对固定资产管理等却不够重视,管理意识相对淡薄。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有的也未设置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多数为兼职人员。在具体管理上,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盘点不及时、新购入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固定资产核算混乱等问题,甚至还些固定资产在使用多年后仍在在建工程账户挂账,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较低。

(二)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通常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由于施工企业经营的特殊性,一些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是由下级建筑单位根据施工需求进行自主购买,但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对购置前后相关事项未做明确规定。一些施工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没有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导致固定资产使用后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录入,存在部分设备信息缺失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就算设备损坏或者丢失,也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归根到底还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三)固定资产投入盲目,缺乏可行性研究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投入上较为盲目,在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购买大量大型的专用设备,而这些设备的使用效率并不高。一方面,固定资产购置的目的是出于建筑施工企业竞标考虑。施工企业为了包揽一些大工程,不得不购买大量固定资产以提高企业资质,但是一旦竞标失败,这些设备就会无用武之地,从而导致设备的闲置,固定资产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另一方面,在大型施工项目上建筑企业获利丰厚,因而会不惜重金购置工程设备,但项目一结束设备就可能闲置,而很少再次使用,浪费现象严重。

(四)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问题,这也是其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没有严格贯彻实施,加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难以提升。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分类不明确、相关资料不齐全,更不用说固定资产的清查了,使得固定资产核算不清晰,账实不符问题时有发生。由于施工企业点多线长,固定资产管理跨度大,在资产的使用、保管等方面也有不少问题,随意变更资产分类和折旧计提方法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会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三、建设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提高全员固定资产管理认识

建筑施工企业相关人员必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并在实践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一是要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置,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施工项目管理之中。二是从管理层到经办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三是要扩大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不仅仅是对固定资产的数量进行登记,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报废等方面严格把关,实现固定资产的全流程管理。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首先要将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放在首位,从固定资产的新增到处置都必须制定明确的流程,并且要有清晰的记录,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人员、购置日期以及固定资产的型号、规格、出场地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使得后期查阅时一目了然。其次要明确违反制度规定的惩罚措施,用制度约束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行为,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三)购置大型固定资产要经过科学论证

对于金额较大、具有特殊功能的大型固定资产,在购置时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以避免后期资产的闲置。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必须做好成本预测,尤其是专用设备的成本收益比,需要经过精确计算、反复论证后才能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应该投入。同时,购置大型或专用固定资产设备前,要考虑设备的功能和再利用性能,若是不能转场再使用,则必须考虑清楚资产闲置的成本,以及资产使用后回收的收益,将资源的合理利用放在设备购进的考虑范围之内,避免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四)加强固定资产清查,确保资产保值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避免资产账实不符。首先要形成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确定固定资产的清查日期,定期盘点固定资产,检查资产的使用和闲置情况,为固定资产的正确核算提供保障。其次,固定资产的清查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对资产购置、保管、维修、报废等环节进行核查,尤其是临时不用设备的保管,要注意其存放地点,尽可能避免设备的自然损耗。同时,要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以确保固定资产清查效果。最后,要做好固定资产清查报告的编制工作,详细说明固定资产的使用及闲置情况,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帮助。

作者:吴双梅 单位: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参考文献

[1]鲁艳艳.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交通财会.2014(11).

[2]赵爱明.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8).

第3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管理 措施

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是医院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阶段医院资产管理比较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职工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购置盲目,核销处置不及时,等等,因此,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现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及建议。

1.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 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 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某些利益驱动, 一些单位管理者比较热衷于买设备、搞基建, 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 就匆忙地购置,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 甚至闲置, 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医院带来了投资风险。

1.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部门、多头管理, 财务部门管总帐、管金额; 总务管房屋、家具; 设备科管设备, 各部门无明细帐或者明细帐不健全。各领用科室无责任人管理财产, 无收、发、维修记录。固定资产经常几年也不盘存一次, 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核销, 造成帐实不符。

1.3票物不一致,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医院的大部分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进库房而直接被使用科室领用。特别是有些家具类固定资产直接镶制在使用地点,并且购货发票与实物不符,例如有的进口设备往往配有诸如彩色电视机、摄像机和照相机之类的附件,但这些附件在购货发票上一般不注明。有些随设备赠送的手提电脑、耗材等也没在购货发票上说明。如果在验收时不认真清点,仅仅以购货发票上的设备名称填制验收单做账,而不注明所配附件的名称及数量,那上述所配有或赠送的设备就被遗漏验收入账,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2.1加强固定资产购置的调研和论证 发挥内部控制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应实行申购制度,由固定资产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编写申请报告及可行性论证报告,医院管理层应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设备维护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科室进行专项讨论论证,提出本部门的要求及建议,进行购置前的事前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报医院管理层共同研究处理。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必须通过招、询、比、议价确定供货商,严把设备购入的质量关,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要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杜绝盲目采购。固定资产购入后,不仅要做好保管维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效益分析工作,可分月或全年统计此项固定资产所产生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特别是对购进的大型医疗设备更要由管理部门做好效益分析工作,考核设备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年限等指标,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不仅重购置更要重考核,将数据汇总报医院管理层,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事后控制管理体系。

2.2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建设 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

医院应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改变原有的多头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可设立三级管理体系,第一层级是固定资产管理中心,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设备的副院长、设备科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组成,管理中心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召开采购设备的论证大会,组织设备清查盘点的领导工作、讨论审查设备报废等工作;第二层是职能管理部门,可设立专门固定资产管理科室,负责全院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的日常管理和设备安装验收及固定资产明细账的入库、变更登记,这一层次负责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固定资产的关键环节,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并分科室、分部门设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维修、报废等情况,定期与财务部门金额对账,并到领用科室与实物核对检查固定资产的现状,达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第三层次是固定资产领用使用部门,这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部门,应设专人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资产的领用、维修、流转等事项由专人签字负责,特别是有些家具类物资等,是以整套入库计价,而科室之间出借、转移往往取其中的一件或几件,那资产管理人员在办相关手续时要特别做好备查登记。订立专项制度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并和职能管理科室定期对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确立这样的分级分层的管理体制,各管理层次各有职能权限分工,互相之间又有沟通和联系,这样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划分,权责分明,明确责任到人、到物。

2.3严格把好固定资产验收关

购进的各种物资设备必须严格验收手续,程序进行,严格把关。验收合格方可入库。不符合要求或质量有问题的应及时退货、换货或索赔。一般验收程序为:外包装检查,开箱验收,数量验收,质量验收。验收工作必须及时,尤其是进口设备,必须掌握合同验收与索赔期限,以免因验收不及时造成损失。在验收时做到采购人员、保管员和科室领用人员、财务人员共同到场,一起开箱验收,并共同在收货清单上签字,财务部门依据实物和发票入账。

2.4建立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报废与转让制度

医院要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清查,保证账卡内容相符,账物相符,对于盘盈和盘亏资产要按规定及时上报,经批准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相关账目与金额,做到账卡物相符,通过盘点对发现存在的漏洞及时处理,发现设备使用中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完善现有的资产转让核销制度,在审核资产报废与转让时,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审查报损核销手续是否齐全,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实地查验及论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2.5加强医院电算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 将计算机管理模式引入固定资产管理当中

第4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指医院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资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医院进行医疗服务活动,开展科研项目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物质条件。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

1.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降低医务成本

以往,由于经营成本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导致盲目购置设备,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随着市场准入的多元化,各类医疗服务机构间的竞争加剧,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成为医院生存并永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因此,科学有效地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做到物尽其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效能,将会有助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降低医务成本最终也必然惠及社会大众。

2.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平衡固定资产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各种非理性因素造成的资产盲目购置是形成运营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科学的效费评价可以降低投资的盲目性确保固定资产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经济合理有效。

3.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通过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的实施,进而在包括在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日常维护、更新改造、报废核销处置等环节上的全面落实(全过程管理),可以确保其充分完整地发挥最大效能,有利于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医院建设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医院各级领导要加强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保持固定资产技术的先进性,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度建设滞后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有漏洞,没有宏观调控,管理职责不到位,重采购、轻管理,多头管理,该管的没有管到位。固定资产分配到使用部门,机构设置变迁和科室负责人的频繁变动,未对固定资产进行交接处置,确乏沟通和相互配合,造成管理失控。尤其是普遍缺少一整套完整的相互制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法从购置、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和盘点清查等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2.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审批监督机制缺失

某些公里医院的重大资产审批监督权、内部授权审批监督机制缺失,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审核审批不严。容易出现盲目购置设备,导致资金浪费,设备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3.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不到位

在目前的医院实际管理中,由于缺乏风险意识,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规模的无序膨胀,存在资源浪费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对资产处置没有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处置收入流失,造成资产处置行为不合法、不合规存在舞弊风险。医院应当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地审批和处置定价,严格防范资产流失。

4.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力度不够

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工作不足,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很多医院购置大型专用设备未经使用部门专家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论证,没有进行效益分析,缺少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导致使用效率低下。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购置。

5.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理念和方法落后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够完善,账面价值失真。旧制度按固定资产的原值提取一定比例的修购基金计入当期费用,因为计提的修购基金未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抵减固定资产的价值,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原值列示,存在虚增不真实。日常业务处理中存在产权不清无法入账,因挂账未结转而未入固定资产账,分类错误,列入支出,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息,账实不符。

6.固定资产处置程序不健全

在现有的医院管理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毁损处置或管理不善丢失,清查盘点没有科学有效的相关流程管理。导致未及时按有关程序报批,并及时做账务处理。 医疗科室为了科室的经济效益,不及时报废已过使用期限的设备,还有已报废的设备继续使用,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目不清。

三、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分级管理架构,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明确使用和保管责任人并落实责任,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严格执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认真做好维修保养记录。强化专用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做好岗前培训。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通过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努力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夯实管理基础,规范管理流程,实现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资产配备标准,严禁超标配置资产。

3.加强固定资产风险评估

依据医院整体发展战略,合理配置固定资产,防范资源闲置浪费,开展风险评估,准确分析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风险承受度,综合运用应对策略采取控制措施,实现有效控制风险。加强固定资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妥善保管固定资产档案,定期清查核实,对大型专用设备限制非专业人员接近,促进维护资产安全。

4.加强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制度

大型医疗专用设备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组织使用部门的专家进行调研和效益分析,通过专家们对拟购置的医疗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环保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市场占有率、维修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医院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善购置使用部门、管理部门、邀请本行业的资深专家参与设备购置论证,集体研究联签的决策制度,建立规范的决策结构论证程序。为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提供科学的采购制度保障。在提高医院诊断率的准确性的同时提高医院技术档次,保障医院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避免重复购置,低水平投资。

5.完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

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及时核算在建工程投资项目成本,将相应的投资转入医院固定资产,使医院建设项目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及时验收入账或暂估入账。全面清理查清账面价值,健全实物账卡,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6.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期开展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清理,对医院的专用设备、汽车、房屋建筑物及图书等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完善固定资产验收、调拨、转让及报损、报废的核查与审批管理制度,加强资产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和监督。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应当制定严格的程序来处置固定资产,在未经审批前不得擅自处理。对达到使用年限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对未满使用年限、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等。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参考文献:

第5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 美国COSO报告; 高等院校; 固定资产管理

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高校需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效益型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重要的经济资源,在资产总额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是进行教学、科研等活动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高校所拥有固定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每年新增固定资产的数量,也分别是评价学校综合财务实力强弱和办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内部控制较弱,亟需解决。笔者以COSO报告为理论基础,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出发,探究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路径依赖。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链条断裂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中心,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学和科研而展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工作意识淡薄,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房产等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管实物和价值核算,二者处于同级单位,存在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另外,二者并不直接掌握资产使用的第一手资料,在资产出现毁损报废甚至变卖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时滞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会形成真空状态。

(二)固定资产重复购建且浪费严重,资源缺乏有效配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教育经费虽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增加,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与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目前仍然十分突出,而且将会长期存在。在经济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校需要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目前,高校扩招引致不断进行校园扩建,仅考虑扩大规模,不注重规模经济。同时,由于盲目追求“小而全”以及固定资产总量和生均占有量等本科教学评估指标的要求,各个院(系)部竞相申请购买仪器设备,由于没有统筹规划,部分设备无序增加,形成整体短缺与局部闲置并存,造成高校资产严重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率很低的态势。

(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

1.现行会计制度导致固定资产虚增。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含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800元(含800元)以上,且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价虽不满上述起点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财产,视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这一规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制定的,在我国现在经济环境下,仍沿用该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界定,必将导致将属于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

2.思想认识误区导致固定资产虚增。由于高校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局限,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列为固定资产,就可在最大程度上免除责任,出现了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相混淆,将部分该属于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的现象。资产管理部门将部分低值易耗品按照固定资产建卡管理,财务部门据卡记录入账。

3.管理链条断裂导致固定资产虚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固然要求实行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者相互结合的管理体制。财务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的价值统一进行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的管理虽归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其具体占有和使用又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行政等部门,因此就形成了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实物流动和管理与占有使用相互脱节的状态。当固定资产报废、损毁甚至变卖处置时,三个管理部门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管理链条断裂,财务部门不能掌握固定资产减少的资料据以核减固定资产,最后只能使固定资产只增不减,导致固定资产虚高。另外,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建、扩建固定资产只增加了发生的支出,却没有减少变价收入和减少部分,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增。

4.管理缺位形成固定资产虚低。近年来,高校普遍进行大规模的校园建设,但有的房屋、建筑物完工后既没有办理竣工决算,也不进行验收就开始使用,没有及时增加固定资产。而以自筹资金购置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根本没有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形成大量账外资产,没有计入学校固定资产。另外,由于业务素质问题,导致安装固定资产的安装费、购买固定资产的运杂费、购置车辆时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费等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四)缺乏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固定资产自身的复杂性以及管理环节较多,相关的管理制度存在着某些缺陷或严重缺陷,对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产生固定资产流失现象。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另外,由于产权关系不清,学校和校办产业、后勤部门之间没有明确与规范的收益分配制度,加之政策法规不配套,校办产业、后勤部门虽然无偿占有和使用学校的固定资产,却只享受经济利益,不需交纳资产使用费,更不需承担经营失误的责任,一切亏损转嫁给学校,从而造成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论基础――COSO报告

美国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被公认为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体现了当今内部控制研究的较高水平。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成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这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可见,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为实现这三个目标,内部控制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是整个控制框架的引擎,起着塑造组织控制文化、影响人员控制意识、奠定组织风格和组织结构等关键作用。它包括人员操守、道德价值、能力素质,以及管理层的管理哲学、经营理念、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知和行动等。

(二)风险评估

它是指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主要涉及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考虑如何管理风险。风险评估机制实质上是评估实现目标体系的各种不利因素的机制。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帮助管理层确保管理方针得以贯彻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的目标是,经过风险评估后确定的用以管理和控制风险所必须采取的各项行动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主要的控制活动包括: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业务授权、实物控制、业绩评价等。

(四)信息和沟通

能否及时识别、捕捉、处理丰富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能否实现信息在各部门、各层次、内部外部间顺畅地传递,能否很好地沟通、理解和利用信息,决定了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也是组织及其员工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

(五)监督

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加以恰当的监督,必须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包括持续性监督、独立性评估或二者结合的方式。持续性监督建立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循环当中,包括日常的管理监控活动;独立性评估通常由内部审计等部门执行。监督应保持独立性,监督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直接向最高层报告。

COSO报告有广泛的适应性,该标准适用于任何公司或其他性质的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盈利与否、公私性质,都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加强内部控制方面的有效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运行,使高校逐渐成为由许多相互关联的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的经济系统,完全可以借鉴、采用企业的相关理念进行管理和经营。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笔者以COSO报告为理论基础,探讨如何加强其管理的有效性。

三、基于COSO报告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理念

(一)完善高校的控制环境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领导、职能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应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氛围。高校应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管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应设立专人专职或兼职具体负责,每位教职员工为自己所使用的学校财产承担责任;形成一个领导重视、制度保障、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为加强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为实现超常规或跳跃式发展,许多高校大量采购仪器设备,加快房屋建筑物等校园规划建设。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在其他筹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大都选择大规模向银行贷款,这使高校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既有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的银行贷款压力,也有收支不同期资金流转不畅时难保日常运转的压力。高校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注重规模经济效应,控制发展规模;全面评估面临的风险,编制中长期预算,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固定资产增加与高校发展相协调,控制高校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另外,应对固定资产毁损、流失或变相流失等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

固定资产从申请、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处置、清查等各个环节都应当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中。为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加强控制。1.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职权相互分离独立又相互配合;2.对采购申请应进行合理论证,统筹计划安排,避免重复建设,增加高校财务负担;3.采购、验收等活动应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以公开竞标方式采购大批物资;4.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加强实物控制,做到账实相符;5.维修、报废、处置等活动需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增减手续;6.进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并与部门采购、奖惩相挂钩;7.培养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不得越权行事,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四)建立畅通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

内部控制是与管理过程融合在一起,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一个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信息沟通渠道包括传统模式和网络模式。传统模式既包括部门之间口头或书面的即时沟通,又包括由管理委员会定期召集各部门的专题会议,讨论、协调、解决一定期间存在的问题,相关信息能够通过会议的渠道得到沟通。网络模式是指各部门应将固定资产有关信息按照统一规定的格式或形式在校园网上并及时更新,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沟通,便捷且公开,有利于监督部门和个人职责的履行情况。

(五)加强高校的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执行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一方面需要由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另一方面需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以完善内部控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较弱,亟待解决。美国COSO报告极大地推动了内部控制实践活动,给理论界、实务界以广泛、深刻的启示,对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高校来说,亦有其理论导向作用。对高校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的管理,完善高校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加强监督,强化控制活动的效率、效果,加强动态控制,应该是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崇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8).

第6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企业 问题 措施

近年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造成了极大地浪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是当前企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受传统资产管理方式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都有“金钱资产是最重要的,固定资产不必太放在心上”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导致工作人员往往看重资金的管理,忽视了本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优化使用。同时,浅薄的管理意识使得很多管理人员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清查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企业中的很多职工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管理工作的范畴,与自己无关,没必要对其进行负责[1]。这些错误的认识和思想观念造成了企业中很多固定资产的闲置,非常不利于企业资金进行科学的配置和整合,造成了极大地浪费。此外,资产管理部门除了进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外,还应该参与到资产的采购、资产的验收、购置资产的资金支付等环节,由于许多企业缺少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的监管工作很不到位,也无法对资金的去向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这也就造成了管理机制执行力度不够,使管理机制流于表面,不能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二)固定资产购置程序表面化

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并未进行相应讨论与调查研究等环节,而且存在非常严重的程序化现象,通常不注重购置固定资产方案的可行性,导致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时出现资金浪费、周转速度慢以及无法体现固定资产价值等情况。企业对生产环节与生产规模盲目扩大,在未论证前提下,转移大量资金至固定资产上,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生产风险。

(三)不规范的固定资产盘点及价值转移

企业未及时盘点固定资产,一些企业通常只有在年终进行资产的盘点工作,存在较小的盘点频率和盘点范围,此外,有些企业产权结构模糊,子公司和母公司管理混乱,固定资产存在交叉或无人管理状态,造成盘点固定资产的部门职责不清晰,这就增加了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难度。同时,在资产盘点结束后,对报废或者毁坏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按制度规定处理,无法有效传递会计信息至管理层,会计信息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使企业的全体员工正确的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他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在企业领导人的带领下,全体员工都要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目标,使每一个员工都能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地对固定资产管理负责[2]。管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对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能进行详细的审核、记录、检查、汇总,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让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运营中真正的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二)规范固定资产购置程序

采购固定资产之前要先实地调查研究,首先,实施可行性论证,应用内部收益率法与未来现金流量法计算研究项目所带来的收益率是否比较高;其次,考虑是否有购买固定资产的必要,企业一定要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降低自身现金持有量,提升企业生产风险;再次,购买固定资产前,必须报请相关部门批准,避免表面程序化操作,必须对各方责任深入落实,以有限资源挖掘更大价值。此外,企业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把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对于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那些阻碍了管理工作的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的处理,确保管理机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利用监督机制,使固定资产的去向和使用情况牢牢地处于全程监督和控制之下,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健全与完善企业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的作用非常重要,随着我国新会计体制的颁布,企业必须根据相关准则,综合考虑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正确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进行全面完善,企业会计工作者必须注重详实记录固定资产,其中包括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折旧数额、资产的增减变化、报废等重要信息,并在季度实施财务核对与实物盘点,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若固定资产出现拆除、报废、转移、毁坏等情况,必须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并按相关制度规定进行正确处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让他们定期参加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在不断地提高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指导管理人员工作中完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机制实施,从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其次,加强对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对管理工作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认真的做好每一项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不断健全管理机制的同时,注意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1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1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也就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国家政府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的各项管理都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医疗专用设备又是医院固定资产中的重头戏,它的管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医院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升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等措施来提升综合实力。

1.2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特点

固定资产的主要特点:一是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二是一般设备的单价在1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在1500元以上;三是在使用期间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不变;四是单价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家具、用具、装具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主要分为房屋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家具等,其品种杂、乱、多,性能不同、使用率不同、价值相差悬殊、科技含量不同、技术更新不同、分布零散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及不足。

2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不足

2.1资产使用及管理部门混乱、管理制度落实差

固定资产使用及管理部门混乱,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宏观调控,管理职责不到位,重采购、轻管理,多头管理,该管理的没有管理到位。使用部门只抓业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保管缺乏责任心。科室整合、科室搬家、科室负责人的变动等,使得资产混乱,在使用部门不能做到良好的交接处置,没有沟通和相互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在后面追着问资产转到哪个科室,造成管理失控,没有一套有效的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使得资产从购置、使用、维护、调拨、保管、报废、清查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2.2缺少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意识,缺少监督

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出租、出借、报废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都需要有效合理的管控与监督。例如,配置环节缺少有效的审批与监管,申请、审批流于形式,使用科室打着发展业务的旗号盲目购买、固定资产无序增加、资源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一部分资产闲置。使用环节,设备维护人员及使用人员在思想上、观念上不重视,职责分工不明确,影响资产的使用效率低,存在资产流失的风险。还有报废环节,从科室申请到最终处置完成的手续较多,周期较长,处置回收必须有专门的公司承担,在此之前医院不得私自处理,必须将资产妥善保管,这些资产占据了医院本来就紧张的空间资源。

2.3设备购置缺少有力论证

购置医疗设备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有些医院购置大型专业设备没有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论证,没有经济效益分析,有也是流于形式,更有甚者,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使用、付款制度都没有,资产管理混乱。有些发展较缓慢的偏远地区,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专项资金多,医院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花大量资金盲目购置最新设备,以为只要有设备就可以了,其实由于专业人才不到位,导致设备被闲置,或者使用人不专业,没有必要的岗前专业培训,不熟练的情况下上岗操作,人为因素对设备造成损坏,极大地造成了浪费,降低了资产的使用率。

2.4固定资产类多、量大、分布零散,盘点困难

医院业务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在不断攀升,大量的数据如果靠手工录入、采用手工进行盘点已远远不能满足管理的需求。医院的资产种类复杂多样,尤其是一般设备及家具大类,价值低,数量大,管理起来困难,盘点起来更困难。在实际的工作中,按照规定,大批购进的桌、椅、板凳等单位价值虽然没有达到1000元,但是要确认为固定资产的,那么零散购入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的需要确认为固定资产吗?不确认,固定资产盘点时有的在资产明细账,有的没有,审计时前后不一致。确认,那么50元一把的椅子、100元一张的简易桌等复杂众多的固定资产名称及数量,给工作人员的盘点带来极大困难。医院表面上设有财务、总务、医学装备等相关科室,资产总账、资产明细账,也都有记录,其实详细查起来,都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都有闲置的资产,这就说明管理没有到位,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及盘点制度。领导层不够重视,导致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差,同时也缺少专业的管理知识,很难做出出色的成绩。

2.5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不严谨

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不严谨,设备处置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评估程序,即使设备到了报废期,也应该由相关人员科学地评估其残值,否则容易被低价收购。由于医院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更新快,没有专门管理部门,且相关部门把关不严,造成资产的报废处置随意性大。

3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架构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结构,分级管理,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明确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制定资产日常使用、维护制度,按制度将各项资产日常保养、维护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比如,专业设备由医学装备科管理,配备专业维护保养人,指导临床、医技等使用部门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和管理,使用部门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只有日常维护得好,才能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医学装备科对设备的使用和日常保养进行定期的考核,协助医疗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这样才能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大型医疗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更要认真记录,定期督导查看,对大型专用设备要全程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做好岗前培训,定期对规范操作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2加强资产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根据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做好预算,合理配置资产,防止资源闲置浪费,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内部风险、外部风险、确定风险承受度、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有效控制风险。并且,加强固定资产分类管理、记录、资产档案的保管、定期盘点清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维护资产安全,通过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规范管理流程,使制度落到实处。

3.3加强购置医疗设备的论证制度

大型医用设备的购置要有可行性论证,组织使用部门进行调研和效益分析,通过对需要购买设备的技术性、可靠性、稳定性、必要性、环保性、市场占有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为医院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邀请本行业的专家参与购置论证,集体研究决策,建立规范的决策论证程序。为医院的大型设备购置提供科学的保障,提高医院诊断率的准确性,同时保障医院大型设备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医院大型设备操作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熟练后才允许上岗,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

3.4采用更有效的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医院业务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管理、盘点工作日益复杂,工作量成倍增加,同时伴随着现在的信息水平不断提高,医院HIS、LIS、PACS等一系列信息化的投入,利用软件信息化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必然,既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又实现了手工无法解决的很多问题。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使得管理、盘点工作复杂、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差错率高,医院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可以帮助解决诸多问题,尤其是运算快、准确率高的条码技术已经很成熟,引进到资产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资产的管理部门、财务科及使用科室都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固定资产购买时间、金额、使用年限、使用地点等,既方便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又能做到优质快速高效。资产管理系统打印出的带条码的固定资产卡片,贴在资产上,再也不怕科室搬家不留名,盘点时扫描卡片上的条码直接返回到系统内部,给盘点工作带了极大的方便,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3.5资产报废处置严格按制度执行

制定严格的资产报废处置流程,制定统一的报废申请单,由使用部门填写书面申请单,说明此项资产的使用状况、新旧程度、购置年限、原值等交到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核实科室明细账和资产账,并组织相关科室和技术人员进行论证,科学评估资产的状况,填写资产报废处置表报单位领导及主管领导审批,最后报财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审批,财务科拿到审批单后才能对资产账进行核销,对于大型的医疗设备报废处置需经过医院领导集体讨论,还要经过相关部门评估,必要条件下,聘请中介机构,防止处置过程中存在违纪情况,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8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综合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不仅数量多而且金额大,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断增大,有些医院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0%,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面临新的挑战,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的,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固定资产虽然是资产,但购进资产后,还会产生大量的折旧费和维保费等费用,如果对资产使用不当,不及时维保,致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也会造成医院经济上的损失。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各级地方财政资产管理政策不断推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监管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改变医院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使固定资产管理由分散、孤立的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变,实现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信息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与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有效结合,可以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不清,使用部门人员对资产管理缺乏专业知识,对资产管理不重视,导致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

(二)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设备购置申请审批环节管理不到位。设备购置申请由使用科室提出,各个职能处室共同审批并签署意见,往往职能处室意见被忽视,从而不能达到全面、科学的论证。2.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欠规范。单位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欠规范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包括:有些政府采购合同无合同签署日期,则无法确定合同生效日期。审批时间滞后于合同签订时间,合同签订时间滞后于经济事项发生时间。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条款,如合同约定交货时间为合同生效后30日内,但设备验收和开箱时间已经超过30天,实际交货时间滞后于合同约定交货时间,已造成延迟交货,但合同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违约赔偿条款。3.设备验收入库及转固周期长。设备验收入库的时间往往被忽视,验收和入库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对固定资产从论证、决策、构建、安装、交付使用到清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需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资产的调拨、租借、对外投资、处置、捐赠等业务未按照资产管理规定执行

1.赠送设备未入账。如有些科室接收社会捐助的资产,未办理资产入库手续,不利于固定资产有效的管理,造成账实不相符,会导致资产的流失。医院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应纳入医院统一管理使用。单位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的设备等实物资产,需办理入库手续,登记相关账目,领用时必须履行审批程序,并办理出库手续,达到固定资产核算起点的,要按照固定资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达到报废期后,根据相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2.设备借用无手续。科室相互间的设备借用,无借用手续。出于医疗需要,跨科借用,经双方科室负责人同意,医疗设备可以跨科室临时借用。借出方需由固定资产管理员填写《医疗设备跨科借用登记表》,对借出设备的名称、固定资产编码、完好状况、借出日期、归还日期等进行记录,借出及归还后均需有借入方固定资产管理员确认签字。借出设备原值超过3万元需报医学工程处进行备案,跨科借用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长期借用需办理资产转科手续。3.资产报废过程欠规范。使用科室部分资产已达报废条件但未及时履行报批手续,造成不能使用的资产长期堆砌。使用科室已经办理资产报废手续,实物资产已经转移到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待报废资产,但双方未办理资产交接手续。资产报废审批流程已经结束,资产已由回收公司接收,单位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销账,若不及时销账会造成账务核对困难。4.不重视固定资产标签的管理。部分设备未贴固定资产标签或设备办理转科后标签未更新,对盘点工作增加难度,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利于对账工作。使用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补贴上正确信息的标签。对没有标签或标签信息不正确的情况严格检查,并与绩效挂钩,使资产管理人员重视资产的管理。以上情况会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账、账卡、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固定资产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四)资产日常维护不当、长期闲置

资产使用人员没有专业系统的知识,简单培训后就上岗操作,导致专用设备使用不当,不重视日常资产的维护保养,导致资产使用年限减少、使用效率低下等。医院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有些资产购入时技术先进,金额巨大,但实际操作人员技术有限,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折旧费、维保费等费用高于此设备带来的收益。应积极提高使用人员的专业技术,使资产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增加医院经营收益。还有些资产购入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买来后长期闲置。使用率低或闲置的资产,科室没有及时报送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调拨使用的意识,不利于全院资产的合理调配,没有做到物尽其用,造成资源浪费。

(五)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有些医院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使得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没有设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缺乏相互制约和相互制衡。没有建立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应职责明确,实行分级核算、分级管理

医院设备资产实行院级专门委员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院级专门委员会统一领导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院级专门委员会主要由院领导、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装备计划、采购活动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和咨询,确保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资产管理部门包括医学工程处和总务处后勤组,医学工程处承担医学装备计划、购置、验收、质控、维护、修理、应用分析、处置、档案等职能;总务处后勤组负责后勤物资、设备的申购、计划、采购、入库、保管、出库、供应、使用、质控、回收、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用部门为实际使用设备资产的具体科室。设备资产各级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履行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设备资产,充分发挥使用效益。资产管理职责清晰,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有利于资产的使用和保管。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分级核算、分级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金额账),负责资产的价值管理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分类明细账(数量、金额账),记载资产金额、数量、存放地点、管理单元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实务管理,核查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情况,制定具体的业务管理规范并指导资产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定期培训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定期清点资产并与财务部门对账。对于盘点差异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盘亏的资产,对相关责任人下达归还资产通知书,尽快归还固定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三级分类明细账(台账)、记载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资产编号、存放地点等,每个科室设置专门人员管理资产,定期盘点资产,如固定资产管理员可以每月末对本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于盘盈或盘亏的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并以书面的形势及时上报给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需查明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二)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

1.设备采购。科室根据预算和工作需要提出申请,重大固定资产申购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并由院级专门委员会审批。2.验收。设备到货、安装、调试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使用部门、供货方依据合同约定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应重视使用部门专业人员的参与,可以从专业技术上及时发现设备运转中是否会有后续问题,避免只看外表的验收方式。合同签订日期等要素应齐全,避免执行在前,签订在后的情况。全面履行合同约定条款,切实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经济纠纷。3.入库、出库。验收完成后应当填写验收报告、固定资产入库单和固定资产出库单,并由各方签字确认。设备验收后,验收人员将固定资产入库单一联传给财务部门入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加强设备采购、验收入库、出库过程管理,缩短采购验收入库周期,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固定资产充分发挥作用。4.维修。资产管理部门要实地检查设备,排查原因,确定是人为事故,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医院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保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5.设备报废。设备报废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使用科室需详细说明报废理由,专业设备的报废申请还须附相关技术专家签署的技术鉴定报告。然后科室主任审核通过后提交至资产管理部门维修组进行实地核查,核实具体情况。核实无误审批后将设备送至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由资产管理部门上报至主管院长审批。使用科室按照资产管理部门安排,将已批准报废的设备资产,经由院办公会同意后,由财务处统一向市医管局报批。经上级机关批准后,由政府指定公司对报废设备统一回收处理。根据回收公司开据的回收文件,资产管理部门核销二级分类明细账,财务部门核销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务。

(三)固定资产应当全方位综合管理

全方位综合管理是指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的有效结合。第一,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到报废全过程进行预算控制。第二,固定资产管理需结合成本管理。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合理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使用成本。第三,固定资产管理需结合绩效管理。将科室资产管理使用状况与科室绩效挂钩,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一个因素,加强对实物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提高使用效率。在资产购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已经配置的资产使用效率进行评价与考评,避免资金浪费,资产损失。通过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医疗收入比率等比值和资产的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指标与科室的考核挂钩,完成好的给与奖励,否则给与处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核对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医院资产捐赠管理制度、跨科借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发生报废或者毁损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履行国有资产报废审批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效能。

第9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1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构成

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有机集合体。信息系统是能够对数据收集、存储、加工处理、检索和传输,并能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运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信息处理手段和工具,系统分析和评价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将大量的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确可行的决策。所以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将有关固定资产的所有财务信息整理分析,并使与之相关的各个部门互相交流沟通,做到及时、全面、准确、迅速的获取信息,依靠科学的分析技术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2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帐、卡、物是系统管理的主体,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是系统管理的客体。定性分析法和百分比分析法是系统管理的手段。在这里信息包括企业内部功能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状态和发展变化的信息。如何利用好信息系统里的各种信息是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

2.1主体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主体具有真实性、大量性、系统性、时效性四个特点。

2.1.1真实性。管理信息作为管理与控制企业资产情况的基础,必须保证账、卡、物信息客观真实,从实际情况出发,如实反映资产投资情况。

2.1.2大量性。因为数据的来源涉及三个部门,各部门的情况不同,数据表现的方式也不同,多是专业术语。如使用部门提供有关设备的运行状况的数据,财务部门提供有关设备价值结构的数据,管理部门提供有关设备数量结构的数据。

2.1.3系统性。管理信息要求将各部门零散的、个别的信息综合起来系统地做出决策。如企业的使用部门发现目前使用的设备在技术和配置上不能满足需求提出更新设备,财务部门发现该设备的价值很大,且成新率偏高,说明该设备对于生产经营过程是很重要的,只是由于技术更新太快导致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管理部门发现采购新设备难度大,且此种设备数量多,随后联系厂家,发现可以进行改造,增加设备功能来满足要求。综合三个部门的信息,对该设备采用改造方案是最优的决策,不但可以减少投资,而且可以降低资金占用。如果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是设备价值不大,且成新率低,为了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更新设备是当务之急。

2.1.4时效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管理信息是有寿命的,他只有在一定时间内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否则随着时间的延续都会使管理信息发生老化,失去它原有的价值。如管理部门提出采购难度大的,可能过了半年以后该种新设备已经市场饱和,供过于求了。

2.2客体

主体的信息是通过客体表现出来的,也是由客体总结归集出来的。所以要弄清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还必须从这三个方面来了解。

2.2.1使用部门的职能使用部门是直接接触固定资产实物的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技术、功能情况是最了解的一个部门。下设使用人员、维护人员,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使用人员除了要学习设备的功能技术,避免误操作造成设备及人员的伤害,还要积极配合维护人员工作,及时提供设备运行方面情况,以便于维护人员修理维护。有些特殊机械设备还需要使用人员有上岗证书,如驾驶员必须要有驾照。相关的证件年检等工作也都是为了规范使用人员的行为。使用人员必须保证固定资产实物的完好,正常运行。有故障的设备坚决不操作,要及时告知维护人员。维护人员也越来越被重视,企业越来越发现对于固定资产购入时一次性投资的金额与投资回收期内发生的运行成本、期间费用,相比较来看,日后发生的各项修理费、装修费、折旧费、净残值费更会影响投资收益。建造机械检修车间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最大程度的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必要措施。目前一些大型设备制造企业都开始重视售后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对于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也变得越来越深入广泛。使用部门的维护人员不单单是维护一种设备,还要掌握整个部门的设备使用情况,售后服务情况,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及时联系厂家找到解决办法。

2.2.2管理部门的职能这里的管理部门并不是固定资产最后的决策部门。它仅仅是固定资产宏观数量管理的部门。下设采购人员、卡片管理人员,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采购人员根据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实物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货比三家后提出固定资产购置或改造意见,并报上级部门核定。采购人员是企业收集外部信息的窗口,通过采购人员的市场调查,企业可以了解市场最新的信息,帮助企业最大程度的估计减值风险。同时要积极跟踪市场信息,掌握固定资产的技术进步情况,加强与技术专家或相关机构的信息沟通,降低因资产更新造成的资金占用成本。卡片管理人员是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联系的纽带。他是做到账卡一致、卡物一致的中心环节。他不仅要定期同使用部门核实实物,做到固定资产卡片与实物一致;还要定期同财务部门核对帐目,做到固定资产账目与卡片一致。卡片管理人员还要对固定资产数量进行系统分析。如果数量太多造成资源闲置,会占用资金,造成企业现金流动速度减慢。如果数量太少造成生产停工,同样会影响施工任务的进度,更会影响企业的效益。

2.2.3财务部门的职能财务部门是财务信息系统的中心部门。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财务部门要将财务信息整理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增加一项固定资产时,会计要登记卡片,并将卡片一式两份,交与管理部门卡片管理员一份。这样就可以保证账卡的一致性。除此之外,财务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是否合理。通过财务数据、科学计算方法将信息筛选、汇总,得出供决策部门参考的信息。财务可以从资产类别构成、部门构成、价值结构三个方面分析。资产类别构成分析是分析各类别原值占整个固定资产原值的百分比。例如:施工机械占总资产的30%而计算机只占总资产的3%。可是在数量上两类资产都是100台。分析具体内容可以比较看出施工机械中个别机械价值与电脑价值不相上下,如机动绞磨、搅拌机。但其中的牵引机、张力机、汽车起重机的价值很高,导致原值占总资产原值比例偏高。根据投资报酬理论,付出的越多要求收到的报酬就越高,所以价值高的牵引机、张力机、汽车起重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就要求高,可以看出是工程施工中的主要施工机械,在资产管理中对他们的管理也应是重中之重,应定期进行资产的维护检修,还要从技术含量上观察市场,防止设备的落后导致的工程进度、质量低于同行业水平。部门构成分析是分析各部门资产原值占整个固定资产原值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生产部门比例偏高,如果机关管理部门的比例居高不下,就应该分析原因,是否是因为正趋向于以管理为主,生产为辅的管理模式。在部门分析时又可以结合类别构成分析。例如:发现机关管理部门的比例偏高,进而分析发现是由于计算机和管理用车比例高造成的。对于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比例偏高也是合理的。但具体高到什么程度,也要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价值结构分析是分析资产各类别净值占本类资产原值的百分比。因为:固定资产净值率=净值/原值=1/(1-成新率)所以,成新率=1-1/固定资产净值率成新率与固定资产净值率成正比例变化,即如果不考虑市场变化,固定资产净值率越高,说明固定资产的成新程度越高。如果从价值结构分析表看出房屋和建筑物成新率较高,说明了企业近几年对房屋建筑屋的投资规模加大。施工机械、计算机的成新率较低,说明虽然这些资产的数量很多,原值比例大,但大部分已经接近使用年限,需要修理更新。

2.3手段

2.3.1定性分析法:根据经验和理论得出初步结论,将分析的范围缩小,从宏观上肯定或否定一些论断,进而确定定量分析的方向和方法,方便企业从微观分析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2.3.2比较结构分析法:把类别结构、部门机构、价值结构明细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分析表,例如把总原值设为100%,各类原值占总原值的比重。结构百分比法用于发现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是基础和前提,没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质、趋势和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但没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数量界限,阶段性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