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

第1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分析债权投资风险控制

1债权投资决策前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对于债权投资而言,投资目的就是要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企业的利润,债权投资实际是对风险的经营,通过对被投资方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能有效改善债权人的盈利能力。债权人对债务人关注的信息有很多,财务信息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情况的最终体现,各具体指标之间的对比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不得不说财务信息是众多信息中最值得关注的一项。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均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可信度较高,相关财务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相对较好,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相对而言要差得多,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也较低。能有效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并正确解读出财务报表本身及其映射出来的信息,对债权投资方进行风险管控、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2债权投资财务分析要点

2.1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除了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知名民营企业外,其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财务人员基础十分薄弱,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报表质量差、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债权人拿到很可能是非财务人员为了提供材料东拼西凑的一套财务报表,大多数的企业可能并非“恶意”,但以此进行投资前的分析毫无意义,此处需要做“报表还原”处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不乏存在为取得债权人的借款,而虚构财务数据的企业。财务报表造假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基础诚信度,对于一个无诚信或诚信缺失的企业,合作的基础已经发生改变,更何谈债权投资。

2.2以偿债能力为主,综合关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

作为债权人,考虑的不仅是利润最大化,更为重要的是本金的安全回收,偿债能力就成为债权投资人的首要关注点,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又是偿债能力的保证,同样需重点关注。

2.3高度重点现金流,进行全面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编制的,企业的现金流的充裕程度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偿还能力,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在现金流量表报表中得以反映,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现金流的动态过程的体现。另外,现金流量表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判定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可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4关注财务数据异常,分析原因

连续三年及近一期的财务报表中,金额变动、增减幅度较大的报表项目值得关注。对于股权和经营权都较集中的中小企业,主要采用集权的管理模式,股东和管理者会视为公司的资产为个人财产,使用上较随意,存在将出资款和资产挪作他用或据为己有,损害公司利益。受限于企业的经营情况,部分企业无法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可能会以高额利息或其他回报的方式直接向公众借款,并为此会支付高额利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存在集资款被股东或实际管理者挥霍的情况。资产被长期占用、关联方利益输送、民间借贷及非法集资对企业的经营将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均也值得关注。

3根据分析要点对债务人报表进行具体分析

3.1针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具体分析

总览报表及相关附注,若报表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查看审计意见,为提高审核效率,可以向会计师事务所核实;利用三张报表表内和表间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报表数据验证,审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通过收入、应收账款、经营活动现金流三者之间的是否符合逻辑,成本、存货、应付账款、经营活动现金流四者之间是否符合逻辑,将利润表与纳税申报表对比。上述如存在较大差异,核实原因,关注主要矛盾,即是否存在虚增收入和资产、虚减成本和负债、调解利润的情况。结合报表附注及科目明细,分析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银行贷款、收入、成本、财务费用、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明细等报表科目当期及同比变动情况,判断与企业自身及行业特征是否相符合,核实财务报表质量。对于非恶意调解报表,可以要求企业进行核对,并要求更新数据,需根据具体识别的情况和企业再次提供的数据进行“数据还原”后,再做进一步分析;而对于表间数据问题较多,存在大幅调整的情况,又拒不提供更新数据的企业,可以视为恶意调解报表,拒绝提供投资资金。

3.2针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的具体分析

杜邦分析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通过指标的拆分,将企业的盈利水平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各大财务分析类的教材中均可以查到,在此就不在复述。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偿债能力是从财务结构,也就是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企业用现有的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动态偿债能力是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出发,分析企业的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下来的收益用于偿还债务的能力。在此就偿债能力的具体指标说明列示如下。(1)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来筹集的,亦可以评估企业在清算时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该指标一般不应超过70%。(2)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用以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指标一般不应低于1.5,若该指标过大(超过3),说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3)速动比率反映企业速动资产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该指标一般不应低于80%。(4)利息保障倍数用以比较息税前利润与债务利息,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该指标超过3是相对安全的。(5)现金比率反映企业用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该指标一般应高于20%,但现金类资产一般获利能力极低,现金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现金类资产使用效率低下。(6)现金流量比率,该比率用于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抵偿流动负债的程度,一般而言该指标应超过50%。在实际运用各项财务指标时,应结合企业所在行业、企业规模及自身经营特点,就上述所列示的具体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对于给定的标准数值不能一概而论好坏,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3针对现金流的具体分析

对于一个稳定经营的企业,比较合理的现金流结构,是现金流入以经营活动为主,以收回投资、分得股利取得的现金以及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接受外部投资等取得的现金为辅。具体关注点如,当期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大幅变动,表示企业存在大额投资、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筹资现金流中的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与归还借款支付的现金,与当期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变动应该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中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加应该一致。在对现金流分析的时候,除了考虑具体数值,更应该通过现金流判断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期间的现金流情况各不相同,具体为:对于一个初创期的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大,经营活动现金流很小;对于一个初创期的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大,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大;对于一个成熟期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占主导地位,投资和筹资现金流处于平衡状态;对于一个衰退期的企业,几乎无投资现金流出和筹资现金流入,仍以经营活动现金流为主,但也在收缩。对于债权投资而言,投资初创期企业的风险最大,一般不建议投资;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前者略低,同样应该谨慎考虑;相比而言,更应该选择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进行投资。

3.4针对异常财务数据作出职业判定

股本(实收资本)明细股东、资本公积的频繁变动,说明公司经营权改变,经营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确认。存在大额与股东的其他应收款,核实业务实质,确定是否存在股东抽逃出资、股东长期占用公司资产的情况;存在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应收款,核实业务实质,确定是否存管理人员占用公司资产的情况。收入中与关联方的交易频繁,查验业务真实性、公允性,同时核对相应成本是否配比,判断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利益输送、侵蚀公司资产的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非法融资和民间借贷的情况,如,查看其他应付款明细,是否存在大额应付款;管理费用中存在明显超额的与主业不相关的成本、费用支出;财务费用率,是否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相配比;核实银行流水中超过一定金额的大额支出和收入,是否存在频繁的大额个人交易,且无相应业务合同支撑。

第2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代企业;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残酷。企业必须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发挥财务管理作用,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竞争力。企业如果想要生存与发展,并在众多优秀的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创新,自我约束,拼搏进取。这就要依赖于企业管理层对内、外部形势的把握,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这样企业才可以另辟蹊径,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正确发挥其职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要从单纯的会计记录与核算的工作中走出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认真测算每个方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影响,合理建议。财务管理在企业的不同成长时期也具有不同的重点。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财务管理也有其自身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递进的五个阶段。

第―阶段,记账。这个阶段的企业处于初创期,人员规模多不大,业务比较简单,从产品、业务单元、地域方面来说,管理少而单一;营运及资金规模也较小。因而对财务功能的要求较低,限于出纳、记账、简单核算、报税,财务完全是后台孤立的服务职能。这个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由于会计人员水平有限,往往缺乏严格的审核环节,核算归属、记账准确性和规范性差,有潜在的资金安全隐患。另外,业务上的灵活性导致财务上存在许多账外项目,账目不能真实反映整体经营状况。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聘请实务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或机构定期审计调账,规范科目设置;核算归属、对账、单据凭证账簿,并且建立简单的财务控制措施,如费用标准、借款限额等。

第二阶段,控制。企业进一步成长,进入较大范围的市场、产品和组织的扩张。这个阶段,由于资金、货物的运作量不断增大,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大,产生资财损失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都扩大。组织单元、人员、地域管理点快速增多.也加大了资金调配、费用失控的风险。同时,快速扩张对资金周转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对整体财务、资金状况缺乏准确及时的了解,就会丧失市场机会或造成现金流危机。这个阶段的企业,就像快速奔驰的列车,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制动装置,遇到弯道、突况等就容易出轨。所以,企业到达这个阶段,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控制体系,使持续的奔驰建立在―个可控的平台之上。

配合这个阶段的管理要求,财务管理强调资金、货物、资产等财务安全,要求准确地记账和核算。财务广泛参与到业务流程之中,紧贴业务,建立起一套财务控制制度,从资金、存货、信息、账务四个方面保证企业内部安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可能有的风险缺乏系统分析和了解;采用控制手段,但对控制效果没有把握,并缺乏科学的评估办法、控制点和控制手段不恰当,没有起到控制效果;侧重对会计系统的控制。忽视业务系统的财务控制,使财务控制仍然停留在事后,从而起不到对业务的控制作用。解决这个阶段的问题要求企业主既懂管理又懂财务,并且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的专业人士。在实际中,企业或通过聘请这样的财务总监,或通过聘请专业咨询机构来系统构建这个控制平台。

第三阶段,分析。企业进一步成长,或在已有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或进入多元化发展,在较大范围的市场进行竞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及内部管理环境比较复杂,信息比较庞杂,需要进行选择和分析以支持各种决策。如果缺乏这种信息的支持,决策将无法进行或存在很大的决策错误风险,如:基于财务分析的战略选择、业务组合、业绩管理.投融资决策,运营效率的改善,全面预算的实行等、这些都将阻碍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利润的增长。因此,这个阶段要求财务为业绩管理、全面预算、决策支持服务,帮助企业盈利。财务参与到事前规划和控制中。

常规的指标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主要为投资者所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财务分析的内容远不只于此。企业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财务分析体系和模型,财务分析的结果,可广泛使用于业绩规划、盈利分析、效率改善和薪酬制订中。

第四阶段,资本运作。这个阶段。企业运用资本手段进行较大规模的快速扩张,进入多元化扩张和发展,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或进行其他战略性、财务性融资;同时,采取并购等手段进行扩张。这一阶段的财务重在资金运作。对投融资进行直接运作和管理,以及处理所涉及的资本结构优化、利润分配事宜。

第五阶段,财务效益。这时的企业具有较复杂的资本结构、法人结构,营运资本量大,有税务谈判的筹码。这个阶段的财务主要是通过税务优化、营运资本的管理,直接为企业产生效益,以避免不必要的多纳税和资金闲置,造成损失。

总之,财务管理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作风,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和改善服务的政策建议,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随着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的难度增大、业务增多、任务加重,客观上要求必须大力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要根据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工作的要求健全机构,理顺职能,充实人员,确保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在政策制定、资金分配方面充分发扬民主,在任用干部上任人唯贤,诚实从政,讲真话办实事,切实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树立依法行政理财和为基层企业服务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公质量和工作效率,真正让财务管理起到增强企业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竞争能力的目的。

第3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创新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评价指标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的发展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既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现状,我国建立了以政府支持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于1999年启动,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七年来,对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扩大内需,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创新基金的评审,是由有关管理部门和评估机构聘请专家,对承担创新基金项目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立项评审。项目评价指标除了项目创新程度、项目的技术含量、项目商业模式的创新性、项目产品市场前景等技术指标外,还包括一些财务评价指标,比如资产结构、资产负债率、投资利润率等。天津市200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评审中还专门设置了企业财务方面评价的统计指标体系,增设财务专家参加评审工作。

笔者认为,财务指标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财务指标是企业最重要、最全面的经营活动信息,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全面的竞争能力都能直观的反映在其财务指标上。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及创新的资本或资源优势也都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其次,利用财务指标可以诊断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发展态势,评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等,从而使政府创新基金的评审更科学、更规范,确保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真正用在技术创新上,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历史较短,在财务方面的评价上很不完善,还没有一个全面、成熟、实用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本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的相关分析研究,以期有助于国家和地方创新资金的评审工作。

2 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设置

根据科技管理部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有关文件规定,初创期企业是指组建时间不足十八个月的企业。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处于创业阶段,业务规模不会很大,在其创新能力的财务评价上不能以盈利水平或现时的经济效益指标为主,重点应对企业现有资产的结构和质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权益类资产和负债类资产的比例、研发资金投入状况、投资项目的合理性等做出财务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开展创新活动的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本。主要指标如下:

2.1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产权比率表明了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投资者提供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了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也说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投资者保障的程度。一般来讲,所有者权益总额大于负债总额(即产权比率小于1)较好,尤其是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产权比率应低一些,如此可以规避财务风险。

2.2 不良资产比重

不良资产比重是指期末不良资产与期末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管理角度对企业资产营运状况做出分析。其中不良资产是指资产中难以参加正常生产经营运转的部分,主要包括期限较长的应收款项、积压物资和不良投资等。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质量差,不能正常参与生产经营的资金越多。该指标越低越好。由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期很短,不应存在许多不良资产,因此该指标值应该远远低于其他企业。

2.3 长期资产比重

长期资产比重是指长期资产(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与资产总额的百分比。科技型企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不断地更新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以求扩大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固定资产比重相对较高。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的智力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呈现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应明显高于其他企业。

2.4 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比重

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比重是将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也称经典无形资产或智力资产)同资产总额相比的百分比。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是剔除了土地使用权及商誉等非实质性无形资产后的无形资产价值,包括企业拥有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各种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应属企业的优质经济资源,其拥有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技术保护能力等。该指标是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比重应明显高于非科技型企业。

2.5 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比。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指标越高,表明固定资产越新,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新的仪器、设备、管理用具等固定资产必然代表了新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物质基础。因此该指标能够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装备精良程度。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应存在大量的固定资产磨损价值,固定资产成新率应该很高。

2.6 现有人力资源价值

人力资源价值是指个人或群体为组织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即人力资源在预期服务期内所能提供的未来收益的估计现值,这个价值实际上是组织对人力资源投资而产生的效益。如果把人力资源成本看作是人力资源的投入价值的话,那么人力资源价值则是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人力资源价值是企业员工身上才能的体现,如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反映了企业竞争中的人力资源

优势。因此,笔者认为,现有人力资源价值是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团队与研发队伍能力不可缺少的指标。

2.7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表示企业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了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该比率越高,说明资产利用的效率越高。企业总资产来源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举债两方面。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数量、质量,资产的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指标是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由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可供动态对比的历史资料,因此,可以将该项指标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和行业内的先进水平相比,评判其经济效益水平和发展能力。

2.8 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比率

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比率是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该比率是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否保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只有保证较大力度研发经费的投入,才能获得新的科技成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比率应高于5%。

以上是笔者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情况提出的八项指标,不很全面。除此之外,在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经济实力、财务风险进行财务评价时,还应对企业经济效益预测的合理性、投资预算的合理性作出评价。

3 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设置

组建时间超过18个月的为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较为成熟,财务资料相对于初创期企业要丰富一些。因此,对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财务方面的评价时,应该更全面一些。包括管理团队的能力、研发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金管理能力、企业成长态势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选择的财务指标会多一些。前述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八个评价指标,同样适用于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除此之外,根据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增设了如下财务评价指标:

3.1 速动比率(或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还债务的能力。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差额。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之所以选择速动比率,是由于用流动比率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不高的存货,一旦形成积压和滞销,尽管流动比率较高,但偿债能力并不强。而速动比率剔除了存货变现能力差的影响,反映偿债能力更切合实际。根据国内外经验判断,速动比率等于1或略高于1较好。考核速动比率是为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的运作与管理能力作出评价。

3.2 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

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是综合反映智力资产提供的超额利润的程度,它是用本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减去行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计算。这里的智力资产可以认为是扣除土地使用权与商誉后的无形资产。企业拥有的智力资产,可以体现在企业市场实力、成本优势、新产品开发能力、激励制度和信息系统、技术资源状况等方面,智力资产所产生的效益贡献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利润上,因此,用本企业资产利润率超过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的程度评价企业智力资产的贡献效益。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越高,意味着企业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比同行平均水平好,说明该企业某些智力资产具有一定的优势,资产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科技型企业正常情况下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应该较高,其指标值会大于零。

3.3 盈利能力稳定系数

盈利能力稳定系数是营业利润与同期利润总额的比率。企业盈利是否稳定,是反映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主营产品市场经营效果的表现。营业利润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是不含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利润额。通俗地讲,营业利润是比较实在的、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水平的利润。当盈利能力稳定系数趋近于1时,说明企业盈利主要靠自身的经营活动获得,利润的可靠性或稳定性强。当盈利能力稳定系数远小于1时,说明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对外投资或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获得,这种利润偶然性大,企业难以控制,也说明企业产品的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不强。

3.4 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体现出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的影响程度。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或商品定价科学,产品价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时,还可以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反映了企业经营业务的稳定性,它是收益稳定增长的基础。如果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说明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企业获利能力较为稳定。

3.5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表示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从企业支出方面补充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在节支降耗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强,从而使企业具备较强的获利能力。

3.6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它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通过对该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程度。一般来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保证程度越高。

以上是笔者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的一套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掌握资料的不同,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评价指标。比如: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其提高程度、新技术产品利税总额比重及发展速度、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等等。

参考文献

[1] 孟祥芳.创新基金对天津的影响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2(增刊).

[2] 邹香.图表式报表分析示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第4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生命周期 财务战略 策略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通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效果决定的,从某种角度讲,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把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正因为此,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财务战略选择去决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资源配置和使用模式,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实施策略,从而培养、提升和巩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延长企业寿命。

一、企业初创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

在初创期,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培育过程,由于受企业资源有限的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初创期仍然较低,这反映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因此,企业在初创期实施财务战略,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财务制度,包括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控制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同时为了避免企业在初创期公司财务和家庭财务不分,还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第二,要合理筹集资金,包括正确地预测资金需求,尽快熟悉各种筹资渠道,努力降低资金成本等。但是由于企业在初创期经营不稳定,且财务制度不健全,外部融资受到很大限制,使其不得不较多地使用权益资本,依靠投资者的追加投入、或新投资者加入、或企业利润留存等方式增加可供使用的资金;不过企业在初创期也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方向,选择有利的盈利方式吸引风险投资者投资,合理使用风险资本;或者通过投资于政策支持的行业或区域,争取使用政策性资金满足发展初期较大的资金需求,所以在初创期筹资战略主要解决的是资金的可获得性。第三,企业在投资战略方面要通过内部获得发展,有计划有保障的投入研发费用,积极开发新产品,获得专利和专有技术,并努力开辟根据地市场,争取获得竞争优势。从我国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考虑,企业在初创期最好实施集中战略,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某一细分市场或某一地区市场,重点投资于特定目标,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发挥学习效益,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发展;其次企业在该阶段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通过开发新产品,以独特的产品独领,并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改进产品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加大销售投入、开发销售市场、开拓销售渠道、扩大产品影响、树立产品形象,为企业获得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增加提供保证;最后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适量扩大设备投入,争取取得规模效益。第四,企业在分配管理方面宜采取低收益分配政策和非现金收益分配政策,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和现金流留存,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二、企业成长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

在成长期,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提升可以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在该阶段企业的年均专利和专有技术获得数都增加较多,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新产品开发速度较快,新产品产销率较高,由此带来了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大幅度增加,这使得企业的净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EVA也都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投资渠道多,资金需求量大,导致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偏低。鉴于此,企业财务战略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企业在成长期不但要加强成本管理,还要建立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途径。在成长期,企业最好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促使企业增加高效作业和增值作业,减少低效作业,消除不增值作业,从而减少成本占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应建立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途径,要以科学的方法准确计算企业的存货数量,尽量减少存货资产对资金的占用,并加强信用管理,减少应收款项资金的占用。第二,在成长期,企业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日渐健全,自有资本不断扩充,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外部筹资比初创期相对容易,所以企业在资金筹集方面要以资金成本的高低作为筹资战略的决策依据。在外部筹资方式方面,企业除了可以利用银行贷款外,还可以利用商业信用,通过赊购等方式筹集资金,缓解资金压力,扩大资金来源;该阶段如果企业有条件还可以考虑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筹资。第三,在投资战略方面企业最好采取一体化投资战略,即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扩张,实现规模增长;或是进行纵向扩张,进入目前经营的供应阶段或使用阶段,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延长。不过伴随着一体化投资战略的实施,企业更应确保足额的研发费用和优秀的研发人员到位,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新产品研发速度和产销率,通过这些努力来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股东权益增长率、EVA。企业应将人力资本投资纳入投资战略,加强对中高层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相应的人才稳定和人才吸引战略,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增加投入。第四,在成长期,企业在分配管理方面,由于企业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开始大幅增长,为使投资者分享企业的经营收益,企业须将一部分经营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但因企业在成长期资金需求量大,该阶段利润分配往往宜采用送红股或转增的方式,既让投资者分享经营业绩,又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

三、企业成熟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

在成熟期,企业在成长期财务战略的实施的基础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了生命周期中的顶峰,这是由于企业在该阶段有充足的研发费用投入和更多优秀的研发人才加盟,企业的开发能力处于最强阶段,开发速度迅速且新产品产销率是生命周期中最高的,依赖这些优势,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增加稳定,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增长率、EVA也都达到了生命周期中的最大化。因此,在成熟期,企业财务战略实施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财务战略定位方面,由于在成熟期企业的市场地位较为稳定,市场占有率较高;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抗风险能力较强,各种筹资渠道畅通,所以此时企业应采用维持型的财务战略,通过多元投资或并购等方法,抓住产品和市场上的多种机遇,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积极开发新产品,从而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维持企业规模和盈利水平,长期保持增长态势,巩固与完善企业的巅峰时期,追求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最大化。第二,在资金筹集方面,此阶段的企业获取发展的资源和研发费用投资时,应该采用相对保守的筹资策略,也就是说,尽量使用自有资金,少负债。这是因为成熟期的企业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入,研发费用所需资金和其他投资所需资金通常以内部资金为主,企业可通过利润留存、招‘活资金存量等方式,通过挖掘内部潜力筹集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不过,企业在成熟期应把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作为筹资战略的决策依据。第三,在投资战略方面,成熟期的企业应确保研发费用投入的持续性,通过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企业能够研发更多的新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专利和专有技术,这样的持续创新能够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保障着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净资产收益、净资产增长和股东权益、EVA都持续增长并最大化。同时,为了获得防同效应并分散投资风险,成熟期的企业可以考虑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范围内实施多元化投资,这样可使企业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分散风险,还能把企业经验运用到新领域,通过资源共享和经营匹配,进行价值链整合,迅速建立起比单一经营企业更强的竞争优势,提高防同效应,获得更高的利润。第四,分配管理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业主自己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分配收益和不分配收益都一样;如果企业是由不同投资者投资的,在成熟期企业可以考虑将剩余收益进行分配,这样既可弥补初创期和发展期收益分配的不足又可吸引投资者加大对企业的投资,从而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和其他投资。

四、企业衰退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

企业处于衰退期时,原有产品的市场逐渐萎缩,市场占有率逐渐降低,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企业往往选择价格下调或更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财务状况趋于恶化,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也下降,造成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自我可持续增长率、EVA都下降甚至趋于负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会减少甚至取消研发费用投入,使得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新产品开发速度也下降甚至也为负数。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直接结果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下降甚至为零,从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下降甚至为零。因此,在衰退期,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调整和变革,这需要通过企业财务战略实施来实现。关于衰退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衰退期,企业应对未来市场的产业状况进行正确预期,积极主动的投入研发费用,组织研发人员开发新产品,提高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同时也要有效整合企业业务流程,或者通过并购等方式寻求防同效应、实施资产重组、优化长期资产组合等提高资产收益率,努力寻找新的财务资源增长点,实现战略上的转移,以实现企业的良性变革。第二,衰退期的企业在资金筹集方面应以资金偿还风险的大小作为筹资战略的决策依据。尽管在衰退期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入开始减少,但数量依然很大,市场的萎缩以及对产品技术改造动力不足造成的现金需求下降,使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基本可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所需,甚至可能会出现现金富裕的现象,因此,在衰退期企业除非有大的资本运作需要从外部筹集资金外,其他资金需要可以通过经营活动、盘活现金存量、转让或变卖不需用的生产设备即可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第三,在投资战略方面,衰退期的企业应着力做好以往资本投资的收回、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大量支出的预算和控制、研发费用投入的预算和执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需要在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减少对非核心业务的投资,甚至可以出售或变卖非核心业务,集中一切资源投资到有发展前途的核心业务上,通过创新增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增强了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就增加了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随之而来的是净利润增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股东权益增长、EVA增长;如果企业核心业务已是“夕阳”产业,则应积极寻求业务转型,从衰退行业中尽可能多地收回投资,并停止新的投资,以精简机构、盘活资产存量,将由此增加的资金用于寻找新的财务增长点,实现战略转型。第四,衰退期的企业在分配管理方面,需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业主负责制的企业,此时无所谓分配或不分配利润,反正企业都是他本人,这时为了从原有产品和业务的衰退期中走出来,要求业主积极主动的选择新的行业,通过投入研发费用开发新产品,获得专利或专有技术,从而形成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对于多位投资者的企业,该阶段在分配利润时还需要企业在分配利润的同时还需要预留一定数量的利润用于研发费用投入,为企业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和进入新的行业创造条件。

总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着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也决定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鸣:成本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志远: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第5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 财务分析 资本博弈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一、“雷士照明”发展历程

(一)雷士照明初创大捷。

1998年底,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与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共以100万元的注册资本在惠州创立了“雷士照明”。以“控制权与制约关系并存”的结构为基础,三位同窗合力将企业迅速做大。

(二)经营理念导致分家。

吴长江一直想把企业做大,赚了钱就要投入,而其他两位股东则希望赚了钱就要分红。股东间矛盾逐渐升温,吴长江逐渐受到两位股东的联合牵制。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吴长江出售股权,三人的股份形成33.4%、33.3%、33.3%的均衡状态,工资、分红也完全均等。

在这之后,吴长江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开出退出条件:以8000万作为交换将自己的股权出让给胡、杜二人所有。然而,吴长江离开不到一周,便遭遇雷士全体经销商的倒戈,要求吴长江重掌企业,其余两位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彻底离开企业,此时企业流动资金全部支付两位股东。

(三)金融资本的介入。

2005年底,一位叫“毛区健丽”的资本达人开始协助吴长江融资。2006年6月,毛区健丽出资994万美元,购买了“雷士”30万股股份,占比30%。2006年8 月,在毛区健丽的牵线搭桥下,“软银赛富”投入的2200万美元,占“雷士”股权比例35.71%。2006年3月,经柳传志介绍,叶志如女士借了200万美元给“雷士”,并在到期前进行了“债转股”,叶志如对“雷士”的200万美元债权,转变成3.21%股份。

2008年8月,“雷士”以“现金+股票”的方式收购了“世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须支付现金4900余万美元。为此,“高盛”与“软银赛富”联合向“雷士”投入4656万美元。吴长江的持股比例因稀释而失去了第一大股东地位,持股34.4%,而“软银赛富”则因先后两次投资,持股比例达到36.05%,成为第一大股东,“高盛”以11.02%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三大股东。

(四)产业资本的觊觎。

“施耐德电气”作为产业的觊觎者,一直希望可以拥有“雷士照明”的渠道。2011年7月,“施耐德”以4.42港元/股(较当日收盘价溢价11.9%)的价格,从股东手中受让了2.88亿股股票。施耐德耗资12.75亿港元,股份占比9.22%,成为雷士照明第三大股东。

在这种悬殊力量对比背景之下,创始人吴长江最终出局。更为关键的是,吴长江空出来的CEO职位,由“施耐德”的张开鹏替补上,这更加强化了“施耐德”在“雷士照明”的控制权,以及进一步控制“雷士照明”的企图。

二、造成雷士困境的因素

“雷士照明”一直是中国照明行业的佼佼者,从创立之初的专卖店模式到后来的运营中心,都走在了照明行业的前列,并保持着遥遥领先同行的增长速度,2010 年的香港上市,更是让“雷士照明”获得媒体的广泛关注。回顾“雷士照明”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投资者的资本博弈,造成“雷士”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股东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差异。

创业初期,吴长江联合杜刚、胡永宏两人将“雷士照明”的品牌推向市场,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他们三个原始股东之间的关系却因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而逐渐恶化。

吴长江的经营理念是:公司财富最大化。即将先期利润扩大再生产,拓宽营销渠道,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强。而杜、胡二人的目标则是:获取最多的股利。观念上的分歧和目的的不一致,最终导致吴长江受到另外两位股东的联合抵制。从董事会决议的“每月分红”到杜、胡二人要求的均等分红,到吴长江被迫转让股权以达到分红一致,再到吴长江的销售营销渠道改革遭到杜、胡二人的强烈反对,三位原始股东的矛盾全面爆发,以致吴长江不得不提出分家的条件。最终的结果是,全国经销商的大力支持使得吴长江重新掌权,另两位股东则以“股转债”的形式退出了“雷士照明”。这从一定程度上给“雷士”以及吴长江后来面对资本困境埋下伏笔。其根本原因正是原始股东之间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理解。

(二)对待金融资本介入缺乏谨慎。

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积累来寻求发展,虽然是保持低风险的一种稳健做法,不过,这种缓慢的发展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寻找投资人进行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是企业发展中最常见的融资手段。

“雷士”的教训在于:吴长江对待金融资本的介入,态度过于随意,没有综合考虑特定资本介入的风险,只着眼于短期弥补资金缺口的目标,而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排除毛区健丽这一关键人物的诱导,吴长江本身并没有对投资者保持足够谨慎的态度。从“软银塞富”和“高盛”挤占股权,到“施耐德”成为“雷士照明”的第三大股东,吴长江始终没有意识到,在自己的股权一步一步被稀释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产业大鳄们联手设计的连环局。假使吴长江能清醒地意识到投资人引荐大鳄型产业进入企业的意图,或许就不会如此轻易地让自己的股份逐渐被投资人一一瓜分。

(三)融资管理的缺陷。

资金作为企业机体的“血液”,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不同企业的投资需求不同、生产产品不同、资金周转速度不同、不同企业之间必然会发生资金多余或不足。为调剂资金余缺,有必要进行资金融通,企业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向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需要的财务活动。

“雷士照明”融资的主要动机则是源于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为弥补由于胡、杜二人的撤股而造成的资金缺口,即支付能力出现了困难。“雷士”公司在整个融资的过程中,以发行股票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以“债转股”作为辅助。

对于叶志如女士提供的200万美元,“雷士”采用了“债转股”的形式,及时获得了部分流动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的压力,在“债转股”后,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了负债率从账面上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其余的大部分融资则是通过投资方认购股票获得的,属于权益融资。发行股票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这种方式筹集到的是一种长期使用资金,没有到期期限,所以筹资风险很小。第二,股利分配的多少或者是否分配股利,是由董事会根据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需要而定,所以发行股票不存在固定股利负担。第三,权益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增强公司信誉,为公司吸收更多的债务资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发行股票同时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在增发股票时,难免会增加新股东,分散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因此,融资方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需要保持高度的谨慎性和敏锐的洞察力,纵览全局,透彻的分析企业的现况与长远目标,在风险的可接受范围内,选择最为恰当的融资方式。或许可以依照李彦宏的模式设计投票权,以此来强化自己的控制权,把握住自己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

三、资本达人的融资博弈

(一)融资博弈的过程。

“雷士照明”由于分家导致的资金被“抽干”,为企业资金“补血”之时,又经历了一场资本博弈,而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亚盛投资的总裁,专门从事融资顾问服务的毛区健丽。

毛区健丽先期向“雷士”提供了2000万元的借款,帮助“雷士”进行资金周转。随后,她在短短的数月内找到投资人:“涌金系”掌门人魏东的妻子陈金霞、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个人投资者姜丽萍。毛区健丽说服她们三人共同出资400万美元(陈180万、吴120万、姜100万),为“雷士照明”投资。毛区健丽向出资人承诺,投入这400 万美元可以获得“雷士”10%股份,但是三人的资金必须先以她的名义投入“雷士”,之后再将“雷士”的股份转给她们。2006年6月,毛区健丽以合计994万美元获得了“雷士”30%的股权。入股交易达成后的第二天,毛区健丽随即把雷士10%的股份(10万股)转手兑现给了陈金霞等三人(

令人惊异的是,毛区健丽入股的994万美元,对应“雷士”的市盈率(每股股价比上每股收益)估值只有4.7倍(依据“雷士”2005年净利润700万美元推算)。通常而言,企业的第一轮融资,投资方给出的估值一般是8~10倍市盈率。无疑,吴长江把企业的股份卖了个“地板价”。实际上,陈金霞等人的400万美元实际上是以5.7倍市盈率入股的,而毛区健丽本人的现金出资部分则以3.5倍的超低市盈率入股。那么,相较于陈金霞等三人投入400万美元只占有10%股份,毛区健丽是格外划算的。

毛区健丽虽然趁机获利不少,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着眼物色更大的资金来源。一个多月之后,“软银赛富”在毛区健丽的牵线搭桥下为“雷士”投资2200万美元,购买了“雷士”约55.5万股股票,占比35.71%。“软银赛富”入股“雷士”的市盈率估值约为8.8倍,远高于毛区健丽入股的市盈率,属于正常范围。

毛区健丽个人实际出资494万美元,购得雷士20万股(占当时20%股权)。之后的数年时间里,她向其他一些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分批出售了部分“雷士”股票,并从中赚得利润。截至“雷士”上市之时,毛区健丽共计套现四次,合计近1200万美元。仅此套现金额,已经远高于她当初的投入数额,她手头仍剩余近70%的股票。

“雷士”上市以后,毛区健丽将这部分股票在股价4港元上方陆续套现大约8000 万美元。综合计算,毛区健丽以494万美元的投入,至今获得了9200万美元的收益,近20倍回报。

四、结语

其实无论是从“雷士”公司的融资还是从毛区健丽个人投资的角度,都是成功的。

投资讲究的是利益,而不是学雷锋。资深投资人在危难时刻慷慨解囊援助,吴长江至今仍然能感受到当时被幸运眷顾的滋味。但是作为金融界资深人士,在风投行业经营多年的毛区健丽俨然是不动声色的“资本猎手”,促使她这样做的绝不仅仅只是一时的感性和侠义心肠。中国照明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雷士照明”产品的发展战略以及吴长江带领下的优秀经营团队使她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雷士照明”只是遇到了暂时的资金运转的困难。资金危机暂时缓解,“雷士照明”很快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亚盛投资”通过对“雷士”的全面考察,发现了企业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隐患。像所有的成长型民营企业一样,这些问题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阶段中回避不了的基因性缺陷,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内部整合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戴永良,孙晓勇.财务管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2]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第6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应用前景会计人才培养

一、XBRL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XBRL是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披露企业信息的标准化语言,是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在企业(主要是财务报告)信息交换中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国际上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XBRL为企业在互联网上编制、存储、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不仅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或财务报告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重用;也便于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流的控制,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安全性。XBRL具有跨平台使用和无许可证限制、搜索数据快速准确、对同一份企业报告按多种格式输出等特点。其主要优势表现在:解决了信息披露与数据采集一体化的根本问题;能有效降低会计报表编制和数据采集的成本及风险;为会计数据提供更广泛的可比性;使数据交换更加容易;整合财务信息供应链使其更为流畅;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效、更强大的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增加了会计信息在未来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杨周南、赵秀云,2005)。XBRL自1998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0年美国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第一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用XBRL制作的年报电子文件;微软公司提供了按美国、加拿大以及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XBRL格式的年度利润表;英国税务局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接受XBRL标准的税务电子文件;2003年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已开始接受企业XBRL电子财务报表等。截止到2006年7月,XBRL国际组织()拥有的成员数,从初创期间的十几家发展到了450多家,应用领域则涵盖了资本市场、金融监管、税务稽查、工商管理、保险和审计等诸多方面(刘勤,2006)。XBRL的目的是向企业财务信息供应链上的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的信息,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金融监管机构、税务部门、统计部门、审计组织、信用评价机构等。XBRL的出现将给企业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带来一场效率的革命。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学者对XBRL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和阐述,杨周南和赵秀云、潘琰、张天西、Higgins与Harrell、Weber等。也有学者对XBRL的应用优势和应用前景提出了质疑。从目前XBRL的应用效果来看,最主要的是改变了网上财务报告信息的组织、存储、传递、输出的方式,方便了各类信息用户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资源的再次开发和利用;由于各类信息用户使用的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数出一门”,可以减少数据采集的错误和采集成本,提高财务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是以PDF、WORD和HTML格式在网上公布的,只不过是纸质财务报告的电子化,只能阅读,不能对财务报告中的信息资源再次进行分析和利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网络计算潜在的应用能力(如在网络上挖掘实时共享交易数据)的需要。XBRL以非线性的信息组织形式、灵活的Web应用、经济的开发成本、便捷的数据处理、开放的标准和数据的选择性更新等优越性受到青睐,为信息时代网络财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计算机软件工具对数据处理的规则性,XBRL的广泛和深入的应用首先要解决标准问题。XBRL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和分类标准(Taxonomy)。前者是XBRL的核心,规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则;后者是技术规范的具体应用,必须基于特定版本的技术规范制定。对于技术规范,XBRL国际组织于2000年7月公布XBRL1.0版,2001年12月公布XBRL2.0版,2003年12月公布XBRL2.1版。拟采用XBRL技术的国家或其它领域可以从三种版本(规格书)中任选一种。对于分类标准(即应用标准),目前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出台了一些分类标准,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颁布的“基本财务报表分类标准”(IASCFGAAPPrimaryFinancialStatementsTaxonomy)、BRL组织公布的“总账一日记账”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框架(XBRLGL-THE“JOURANL"TAXONOMY)、美国财务报告分类标准(USFINANCIALREPORTINGTAXONOMYFRAMEWORD)等。我国也正在开展国家层次的XBRL分类标准和企业财务报告XBRL的分类框架等课题研究。

二、XBRL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一)利用基于XBRL的软件工具提高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应将年度财务报告登载于指定的互联网站上,开始了我国通过网络媒介利用财务信息的模式。目前企业通过网络报送的财务报告,一般采用PDF、HTML、WORD格式,这种格式的财务报告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仅仅改变了阅读的媒介和方式,不便于对财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利用。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和披露内容的不断增加,导致网站的财务报告信息逐步成为了海量信息,使用者难以消化。采用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除了方便使用者快速获取和阅读财务报告外,各类信息用户还可以通过软件工具进一步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再利用,获取决策相关的信息。张天西论述了XBRL与财务报告信息利用的互动关系,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的会计、审计、财务分析等相关经济管理工作,人们至少要了解XBRL及其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二)掌握XBRL的技术标准和分类标准,能够建立和维护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XBRL应用最关键是制定XBRL的分类标准,而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前提是定义企业的基本财务数据,这是会计人员的职责,技术人员无法替代。对于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的标签维护,一是分类标准制定后,企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不会一成不变,当准则和制度因为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发生变化时,会计人员就必须根据新颁布的规范或分类标准对XBRL的标签进行更新。二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时会计人员需要在行业分类标准中添加具有企业特色的标签,才能产生满足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三是目前通用财务报告信息的局限性不断暴露,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理念逐步建立,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可以满足多种编报目的的需要,会计人员要评估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根据相关分类标准对XBRL标签进行维护,以满足利益相关者所需的相关信息的披露和报送。四是基

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提供了“下钻”功能,这将要求会计人员对明细分类账或经济交易事项的数据进行规范和制定标准,用标签表达财务数据的含义。会计人员必须掌握XBRL的基本技术原理和分类标准,以及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的操作技能。

(三)掌握与XBRL相关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知识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的财务数据,是以可阅读的字符形式存放于实例文档中,财务信息披露发生差错的风险主要集中于会信息及会计数据与标签配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针对XBRL信息报告系统及其相关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和制度,并付诸实现,以保证通过XBRL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这些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在企业会计或审计人员的肩上。另外,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人员必须对应用XBRL的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鉴证。这些都需要会计和审计人员掌握一定的XBRL技术和分类标准,并熟悉信息系统的流程、控制程序和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三、基于XBRL应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XBRL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广泛应用关键是要看这个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对会计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变革。XBRL改革了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对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到底能给会计带来哪些根本性的变革,还有待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解决XBRL的应用标准和财务信息披露中与技术无关的利益冲突等社会游戏规则问题。因此,对于XBRL这样一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会计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引起环境变化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财务报告信息存储、传递、输出方式的改变,而是可以改变会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各类会计人才的重任,而会计人才在会计息化过程中承担着使会计信息资源创造价值的重任。由此,在高校的会计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既精通财务、会计等经济管理相关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该能够依托信息技术和财务、会计知识,将会计理论、会计思想、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财务信息实时披露、信息系统的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在计算机上实现,从而改善组织的运营,增加组织的价值,并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XBRL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反映了会计人员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并不会动摇各高校改变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认为,从XBRL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视角.应该把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通过让学生掌握本领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向其介绍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独立持久地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上,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跟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步伐。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从不同层次培养XBRL的应用人才:一是财务分析师。了解XBRL的基本知识,能够利用基于XBRL的软件工具从证券交易所或相关的网站提取XBRL格式的实例文档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提高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二是XBRL信息报告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人员。需要对XBRL的分类标准、技术规范、实例文档的格式、存储、传递和信息输出的方式,以及信息处理的流程和控制环节很熟悉,掌握基于XBRL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三是XBRL套装软件的研发者。需要对XBRL的知识有较深入的掌握,同时具备计算机的编程能力和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财经院校和部分理科院校一般侧重信息系统的分析和应用,一般开设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系统(VFP)、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等课程。而工科院校@it专业对信息技术的课程比较重视,侧重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维护等,除了上述课程外,还会增设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另外,在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课程教学上,各高校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如在课程的衔接和整合上,会计院系开设的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系统一般作为学校规定的必修课,学校统一安排,由计算机或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师并不清楚会计专业的学生具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而学生由于刚涉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往往也不了解课程在信息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致使其后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缺乏相关基础,难以深入学习。

由于国家教委对部属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各类学分的组成有一定的限制,主要提倡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辅修课程。在这种导向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为XBRL的应用打下基础:首先,给学生及时开设学科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或讲座,如新会计准则、XBRL技术标准与分类标准等。为了不增加多余的课时和学分,可以将这些讲座列入毕业论文阶段,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次,在不能增设会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院校,可以在管理信息系统或会计电算化课程中,讲授XBRL以及相关的内容,如XML和HTML,让学生学习做网页,这样让学生对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格式以及标签等概念有所理解。最后,可以在财务分析课程中,让学生上网站收集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利用财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等。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要不断进行改进,以满足培养跟上时代步伐的会计人才的要求。

作者简介:

欧阳电平(1952-),女,湖南长沙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王贤平(1983-),男,江苏江阴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赵秀云:《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年第2期。

[2]潘琰:《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会计研究》2003年第1期。

[3]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

[4]刘勤:《对当前一些有关XBRL流行观点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年第8期。

[5]HigginsLMandHarrellH.W XBRL:Don'tLagBehindthe Digital Information Revolution The Journal of Corporate Accounting&Fi-nanee(7/8)2003.

第7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贷分析;借贷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金融会计专业中一门专业性和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是金融和会计知识的结合与拓展,是两者综合素质的集成,比较偏重金融知识但是对会计专业知识比如对各类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运用有极强的要求。《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对真实金融机构运作各种贷款产品的认识和独立分析和管理各种贷款产品的能力,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案例教学方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特点分析

1.课程重点与难点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今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运作和管理,重点知识内容涉及贷款管理的基本规则、贷款政策、贷款管理制度、贷款种类和评定借款人信用、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贷款担保管理、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管理、贷款风险管理等。特别是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宏观市场环境分析,统计信息,微观金融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审计信息和一些金融数学模型,因此课程需要非常宽泛的统计、金融、会计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再融合系统性的贷款理论知识,所以会计专业学生在初始接触这门课程时多多少少都会感到一些困难、复杂和困惑。

2.课程理论性、实务性较强

由于我国中等基础教育仍旧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一个知识点,而进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灵学活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建立在财务会计,货币金融,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更多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门课程,体现一个合格现代信贷人才综合素质的课程。

难点在于信贷的理论知识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硬性的背下来,但是对于实际灵活运用和操作时却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放眼全局,做出有效地判断,甚至有的时候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也和他们现有的社会认知观有冲突,比如在分析中小企业贷款时学生总弄不懂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贷款比大公司的贷款要更难处理,过程更复杂。学生很感性的认为中小企业因为规模不大,业务不会太复杂所以财务账目更为简单,如果有好的产业项目,金融机构不是更容易获取有效资料,小的企业难道比大的企业还难处理和管理么。因为学生缺乏实际社会生活体验,他们没有在银行和企业工作的经验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所以并不了解现实中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由于其一,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它们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另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收集到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别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巨额成本,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所以它们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此对于教授《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这门专业性较强,知识面要求广,而且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涉及到现今个人、大型,中小型企业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的分析、运作和风险管理等的课程时,课程结构安排上是不应同于常规教学手段的,案例教学法强调“重基础、讲应用”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教学知识深入浅出,生动易懂。运用案例教学法“重技能、讲操作”的原则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人员的角度有效思维,进行逻辑分析,在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其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举例说明借款企业财务分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管理、贷款风险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贷款营销技巧等并且增加实务操作性及技能性较强的练习,目的是能够着重结合实际解释理论知识、让学生感性和理性认知达到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并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尝试

1.案例设计

针对课程理论,实务性较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又对于社会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按照《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每堂课的知识点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可以从各财经报刊杂志选取相关资料,也可以根据平时搜集的信贷实例、动态信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写案例,确定案例包括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案例还应该注重时代性,新颖及时且有当代现实意义。

例如在讲个人贷款以及消费信贷立法等时设计‘一个信贷经理人的一天’的案例还原真实的银行信贷职员审批个人贷款的流程以及审批理由和注意事项,学生容易自我带入角色,关注重要部分处理方法,进行逻辑性思考。

例如讲到信贷风险管理时选取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次贷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如何从一开始贷款给信用级别高的人买房,到后来商业银行放宽条件,只要贷款人同意买房,信用很差的那些贷款人商业银行也可以把他们的信用记录填成优良,从而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买不起房的人就能买得起房子了。买房的人多了,房价上涨,买房的人既可以住房,还可以等待房产增值,买房人并没有风险,因为商业银行用贷款替买房人把钱付了。其后,商业银行把所有的房贷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按揭证券(MBS)卖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按揭证券后,设计金融衍生产品-次级债券-债务抵押债券(CDO),卖给投行的大客户,如此,次级债就全世界卖。为了打消投资者购买投资银行次级债券的担心,投资银行设计了一款新产品-信用违约掉期(CDS),这样买次级债的投资者如果担心风险的话,还可以买信用违约掉期,让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风险,这样次级债就大方地卖向了全世界。看起来很美,然而一旦房价下跌,那些本来就买不起房的人又还不上钱,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整个金融链条上的机构都大面积亏损,造成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个案例给学生解释了信贷质量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运用这些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参与讨论的兴趣,课下还积极找资料学习,不仅仅是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样的案例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案例的设计还可以选择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助学贷款、房贷、车贷、信用卡的案例,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触发他们参与的愿望。这些具体到身边的案例的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借贷理论知识,具有操作性,更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

2.案例教学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同时运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方式。以‘珠三角某制造企业贷款500万新建3间厂房’为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案例,企业简介、公司经营、项目情况、财务账目等,然后提出讨论问题:1该企业的承债能力和资金的周转情况如何。2借款人还款能力如何。3抵押物的情况如何。4授信可行性分析。给30分钟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时学生要运用会计,统计知识做财务数据分析、计算企业还款能力、银行贷款风险等方面计算,对于计算结果要和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项目目标等一起做归纳,分析等。

小组讨论时教师在一旁看、聆听,作简短引导,不做判断。小组讨论完成后,选取不超过5个小组派代表针对上面四个问题给出他们的分析和结论,这几个小组代表发完言,教师询问剩余的小组有什么补充意见或者不同意见,每个小组都要贡献出观点,最后教师点评讨论过程,客观地评析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对于每组学生发言,教师做简要总结,肯定好的分析思路和见解,指出存在的缺失和进步空间。教师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作报告笔记,这样敦促学生认真参与学习并且锻炼培养学生专业性书面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深化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堂下给学生布置一个大作业,例如选择一个公司然后从银行的角度多方面分析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现实经营状况等,决定这家公司是否具备某方面贷款资格。把学生分成3-4人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采集制作案例,学生的父母、亲戚有在大、中、小型企业工作的,也有的开公司的,学生可以选择身边的事例自编案例,也可以选择市面上任何一家公司做为设计案例对象,但是案例来源一定要清楚。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以银行专业的角度来分层次分析他们设计的案例,最后各组准备好材料和PPT,进行一场案例报告会。学生在整个亲身实践体验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提升了对《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案例易精不宜多,课堂语言要通俗。

每堂课的案例要按照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坚持精挑细选,决不贪多嚼不烂,让学生感到案例内容脉络清晰不重复,知其所以然。课堂讲授案例时应坚持用通俗的语言举案例、打比方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专业词汇术语的含义,并反复使用这些专业词语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讨论案例问题的时候多用专业词汇术语,因为专业是需要培养的,习惯成自然。

2.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

除了案例教学,还需要大量计算训练来锻炼学生熟练掌握信贷分析的方法,所以作业和测验都必不可少。还有辅助工具的运用,比如运用Excel的内置函数进行统计与运算,做出分析表等,是案例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业务素质,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毕业后尽快适应和参与工作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作用。案例教学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金融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Milind Sathye, James Bartle, Raymond Boffey, 2013 Credit Analysis and Lending Management.

第8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安全性;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安全性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财务分析中体现企业安全性的主要方面就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将企业的安全性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联系在一起,因为对企业安全性威胁最大的是“财务失败”现象的发生,即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企业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二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二者不可偏废。如果仅仅满足于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还算不上安全。真正安全的企业应是在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的同时,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和盈利。从根本上来讲安全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某一时点上的债务偿还能力即静态性,而这个偿还能力又是平时盈利以及现金流入的积累即动态性。如果企业无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或盈利,很难想象它能长久生存而不出现危机。我国绝大多数教科书上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都有失偏颇,并且导致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教条式运用,得出的结论往往不正确。

一、我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建立在清算基础而非持续经营基础上的。长期以来,对偿债能力的分析是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盘变卖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认为企业的债务应该由企业的资产作保障。比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来计算的。这种分析基础看起来似乎十分有道理,但是并本符合企业将来的实际运行状况、企业要生存下去就不可能将所有流动资产变现来偿还流动负债,也不可能将所有资产变现来偿还企业所有债务。因此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而非清算基础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否则评价的结论只能是企业的清算偿债能力。而正常持续经营的企业偿还债务要依赖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所以偿债能力的分析如果不包括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就有失偏颇。

2.偿还债务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化。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可以以资产变现,可以是经营中产生的现金,还可以是新的短期融资资金。而后两种偿还渠道往往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常常采用的。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大多是以资产变现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渠道,显然不能正确衡量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这样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必然会使企业视线狭窄,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

3.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一种静态性的,而不是动态性的。只重视了一种静态效果,而没有充分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运转过程中的偿债能力;只重视了某一时点上的偿债能力,而不重视达到这一时点之前积累的过程。

4.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没有将利息的支付与本金的偿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长期性的债务,本金数额巨大,到期一次还本,必须有一个利润或现金流入积累的过程,否则企业必然会感到巨大的财务压力。这样一个积累过程没有在财务分析中充分反映,必然导致企业产生错误的想法。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除现在所使用的几个比率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销售量大小及增长情况、成本开支比例及

变动情况、赊销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等因素。外部坏境的变化及企业的适应能力是分析企业产生现金能力的关键。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近几年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其现金流量的特征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特征与产品生命周期特征是否相吻合是判断现金流量适当性的关键。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企业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可能相互交叉,故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应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才是恰当的。其次,较多企业将一些现金流量投入到营运资本中,所以还要分析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否恰当。企业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是与企业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预付费用的水平,预期销售增长前景决定企业的库存水平。所以应联系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业特征及相关政策来解释企业在营运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比率来分析现金流入与债务偿还的关系: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现金的周转天数实际上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应收涨款周转天数减

应付贴款占用天数。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与会计上的实际购物和实际销售有一定的时间诸位。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

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予以分析:

1.分析企业短期借款的融资成本,若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较公布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较担心,或说明企业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短期债务危机时很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甚至无法应付。

2.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3.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如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可能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5.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应收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如有追索权,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数量的风险。

6.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

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应能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而迅速变现。流动资产的质量判别应通过分析每项具体的流动资产项目来得出综合结论。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是长期偿债能力的基础。(2)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3)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又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由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

但该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1.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该指标必须大于1,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2.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

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当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为负数,而这些不足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增加长期负债来弥补,则需要具体分析。若企业正处在初创时期,为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化,用一部分长期负债来支撑企业流动资产的资金需求是正常现象。若企业处于稳定经营阶段,其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已基本确定,营运资本及经营活动的现金需求应以短期融资为主,这时靠长期负债的增加来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短缺往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当企业是为了长期发展需求而进行长期融资时,长期负债增加的合理性也要具体分析,企业长期发展需求主要是指长期资产的购置或进行长期投资。这时应分析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企业的长期资本需求主要靠股东的投资和长期债权人来提供,而这两者之间不同行业特征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企业一般需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资本结构,若发生变化,使债务性长期资本所占的比重过大,则可能说明企业财务计划失控,股本融资遇到困难。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除现在所使用的几个比率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销售量大小及增长情况、成本开支比例及

变动情况、赊销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等因素。外部坏境的变化及企业的适应能力是分析企业产生现金能力的关键。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近几年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其现金流量的特征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特征与产品生命周期特征是否相吻合是判断现金流量适当性的关键。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企业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可能相互交叉,故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应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才是恰当的。其次,较多企业将一些现金流量投入到营运资本中,所以还要分析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否恰当。企业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是与企业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预付费用的水平,预期销售增长前景决定企业的库存水平。所以应联系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业特征及相关政策来解释企业在营运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比率来分析现金流入与债务偿还的关系: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现金的周转天数实际上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应收涨款周转天数减

应付贴款占用天数。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与会计上的实际购物和实际销售有一定的时间诸位。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

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予以分析:

1.分析企业短期借款的融资成本,若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较公布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较担心,或说明企业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短期债务危机时很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甚至无法应付。

2.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3.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如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可能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5.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应收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如有追索权,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数量的风险。

6.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

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应能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而迅速变现。流动资产的质量判别应通过分析每项具体的流动资产项目来得出综合结论。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是长期偿债能力的基础。(2)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3)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又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由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

但该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1.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该指标必须大于1,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2.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

第9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健词]财务风险 状况 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理财活动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有不少名声在外似乎如日中天的企业,却如昙花一现般也因此迅速垮掉了。实践表明,忽视财务风险管理尤其是资金风险是其倒闭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此从现金流角度简单分析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风险现状,并建立基于现金流量的风险管理分析体系和策略,以达到化解或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即指损失的不确定性。从广义上看,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

从现金流量分析,可将财务风险归类为经营活动财务风险,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支付能力,资金是否能够收回,资金链断裂等风险;投资活动财务风险,即在投资活动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未达到预期目标,投资失败的风险;筹资活动财务风险,即因筹资资金而导致的丧失偿付到期债务、支付股利能力的风险。

二、现金流量下的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1. 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现金流量控制就是指对企业所有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所实施的控制手段。企业应该围绕财务控制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并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为企业提供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许多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账实不符、虚盈实亏的问题。有的企业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降低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以笔者所在的某集团公司为例,从2004年开始,该集团公司在认识到内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后,即在全集团设立了独立的内控管理部门,监督全集团内部资金往来流向,并逐月逐季度分析资金动态,为决策层提供了尽可能科学的基本资金数据。

2.缺少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结构失衡。这里所指的结构既包括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也包括三种活动中现金流的比例关系。

从横向看,目前有不少企业缺少全面的资金统筹预算,有的企业可能因为资金紧张而不得不大肆举债,企业财务负担沉重,一旦再生产过程资金周转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有的企业大量资产尤其是存量现金流闲置,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运营效率低下,机会成本大大增加。

从纵向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三种日常活动中现金流比例应该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企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大量增加债务融资,就会使企业陷入较高的财务风险之中。

3.企业决策缺乏科学性。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从决策的角度看,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决策时缺乏足够的、真实的信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决策者对决策事项未来变化的各种可能结果,事先是无法掌握的,或者不能获取充分有用的信息,或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使决策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是决策事项的未来结果受制度环境方面的制约,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决策者无法控制的,这使得财务决策处于风险之中。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现金流量下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基础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现金流量控制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仲裁、考评机构,明确其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现金流量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在组织实施日常财务控制中,企业可以建立各种执行预算的责任中心,分项控制分项跟踪分项反馈,不断纠偏,使预算更合理,执行更有效。同时还应理顺各部门及母子(分)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比如建筑施工企业在确定要投标的工程项目前,应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尤其要编制资金预算,将其与自身的资金承受能力相比较,理性决策。不能盲目投标使企业产生资金流受阻现象。再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合理利用各种融资工具,科学筹措资金,若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可通过合资、合作等吸收权益性融资或票据融资;若企业处于低增长成熟阶段则可增加负债性融资,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达到合理避税。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3.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实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立足于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和监测,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最重要的就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现金流在企业生存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现金流量预算就是通过事先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确定合理的现金预算额度和最佳现金持有量,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在集团企业中,应实行分级预算,母公司应侧重投融资预算,实行资金统筹,集中管理;子公司应以生产经营预算为主,关注成本与资金流量预算。企业还应把全部资金收支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反馈。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地采取行动,防范风险。

4.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引入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对企业来说,现金流量的有关信息十分重要,有效地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现金流量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揭示企业资金运作的真实情况,反映企业是否在现金流方面存在问题。比如支付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但这些现金流量分析指标的运用并不能替代其他指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和传统财务分析指标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相互印证,相互支持,才能从各个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从而更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5.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现金的流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一旦离开了现金的支持就无法正常进行,因此,企业必须关注资金的运作效率,对资金实行统筹集中管理。以本集团企业为例,通过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使各成员企业分散、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实现了资金的规模效应,达到了资金内部的横向融通和调剂。截至2010年底,本集团实现了外部融资“零余额”,节省了上亿元的利息支出;同时将集团内的存量资金进行理财,除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合同外,还根据不同情况办理通知存款和定期存款。也大大增加了财务净收益;通过资金规模化管理,还可以提高集团企业的银行信用等级,深化银企合作,争取到与生产、经营及资本运作规模相匹配的金融资源储备,获得最优惠的银行中间业务价格,从而降低资金运营成本。此外,企业在资金使用上,应坚持以收定支,把资金支付与款项回收有机结合,防止过多的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投资;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比如在企业快速成长阶段就应尽量不分红或少分红,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促进企业发展。通过以上手段,可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率、效用和效果,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益,同时保证现金流量有条不紊地流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保障了企业的经营安全,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始终,且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国际化,企业的理财环境日趋复杂化、多变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伴随着风险经济的发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成为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庆华: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