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本范文

课本精选(九篇)

课本

第1篇:课本范文

At the beginning of school, our school has issued new textbooks, including Chinese, mathematics, morality and life, as well as art and music.

看!课本都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美丽极了!我要爱护新课本,我不会在新课本上乱涂乱画,因为它是我们本学期知识宝库。为了不让其它东西把它划伤弄脏,我还买了许多塑料皮夹,把每本书都包起来。我在课本知识的帮助下,我的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由一个不识字的孩子变成了二年级的学生,在课本的陪伴下,我也一天天成长起来。

Look! The textbooks are all dressed in colorful clothes. They are very beautiful! I will take good care of the new textbook. I will not scribble on the new textbook, because it is our knowledge treasure house this term. In order not to get scratched and dirty by other things, I also bought a lot of plastic wallet and wrapped every book. With the help of textbook knowledge, my knowledge is enriched day by day, from an illiterate child to a second grade student. With the help of textbook, I grow up day by day.

第2篇:课本范文

【关键词】国课校本化 校本研究 研究型教师

作为教师不从事科研活动,那么他的教育教学永远会在低层次上徘徊。唯有依靠校本科研,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作为教师的您如果懂得了校本科研的真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并自觉的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也一直会不断的提升。

诗人王诺虚有绝句:“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随着校本科研活动的深入,“国课校本化”(对教材根据学情有针对性的适当的进行处理和整合)我校的研究活动于2005年开始,全校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针对我在校本研究中的体会,从以下三个个方面介绍“国课校本化”的研究内容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国课校本化”的研究之一是“课程标准详解”

教师要做的就是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分解到具体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中。为了能准确理解、区分三维目标及其内涵,要反复研读专家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在对相关理论层面有所了解后,首先是要通览教材,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理清教材的思路;其次是提炼每一节课所蕴含具体的知识点、能力点、育人点;第三是研究课程标准,结合课标的要求,明确每一课具体的知识点、能力点、育人点的达成程度,形成了“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应点提炼”的初稿。这样教师对所执教的一整册教材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教师每一课的集体备课、研究交流,达成共识,讲“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应点提炼”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形成共享资源。

下面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为了让这项研究活动成果真正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决定让我来上一节“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应”。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体现的引路课,虽然当时的我也是个“半瓶水”,但是我还是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我希望通过我和我们集备组的努力,把这节课上好、上实。于是在“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应点提炼”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将教学目标依次落实到每个环节中。形成的初稿,在校长的审阅时,发现了问题:每个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目标时教师与学生所要开展的活动并不是非常一致,有时甚至混淆。于是我和集备组成员重新进行讨论修改。形成的第二稿,在校长再次审阅时,发现“学生主体”体现还是不够,于是把原来的“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分解成由“学生活动”牵引到“教师活动”,并在此基础之上,再次明确审定每个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每个目标的达成度是怎样的,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学生活动如何自主开展,针对学生活动教师如何实施引导教学,如此反复,请教同事、校长、专家,终于形成定稿。我也成功的完成了这次引路课,博得老师校长的好评,也激励着我决心进一步学习研究。虽然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想到这项研究活动正在踏踏实实的实施着,看到我们大家正在一点一滴的收获着,我校的老师都乐此不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国课校本化”之二:构建课堂知识微结构

所谓的知识微机构就是把我们每堂课的知识点分为:概念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并进行分解,配备具体的知识框图,将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整合,不但细化了知识点,还给学生提供了规律可循。

有时候校本科研要像钻井一样,不但要在钻的过程中不时学习、思考、分析,而且要学会越钻越深。“知识微结构”的研究就是在“课程标准详解”研究中的深入。

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表面看来是独立的,但实质上是紧密联系的,而我们的学生并不能把握这一点,所以学起来就总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先有了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将这些知识(包括本课的新知,包括已学的旧知,包括为学的新知)一点一点的串起来,就像一个串并联电路图一样。起初的时候,我以为就是将本节课的方法性知识进行提炼归纳,所以在教学操作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每一个方法性知识的提炼和应用,自己在处理教材和做练习题时,总是想着要提炼方法性知识,并做好记录。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在一次校长的听课点评中,我偶然发现实质上并不限于此,更多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知识用线给它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网,这张网越四通八达越能将学习的核心稳稳抓住。有了这样的启发之后,我开始进入到其他老师的课堂,看看这位老师如何做,再看看那位老师如何做,不断地从他们的身上学习构建只是微结构的方法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慢慢的体会它的真正意义,同时领会到,知识微结构的建立是以本节课的内容为核心,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联系得越好说明你对知识的把握越到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帮助越大。慢慢的在我的教学中也开始注重这方面的深入,首先自己在备课时将本课知识微结构构建起来,虽然开始的时候学生意识并不强,但是再逐渐地渗透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而逐渐得我将它应用于各种新授课、复习课,特别是在中考的复习中更是体现它的应用价值。

“国课校本化”之三:学法研究

新课程改革,如果只研究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学生怎么学”。适应这一课改要求,学校开展了一项新的校本科研内容——学科学法研究。经大连市科研所常老师的培训,我针对自己课堂教学问题,选定了“听讲法”、“交流法”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首先我初步制定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法步骤,而在每次课堂中我都注意它的实施操作,将它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在课下及时进行反思,而每周在对它的实施状况、学生的反应、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反思,想出对策及时调整,从而完成两种学法的操作模式。

“听讲法”的操作模式:

步骤(一):实施前

(1)做好思想工作:明确学会听讲的重要性。

(2)教给学生把握时机听讲的方法,有效分配注意力。

①从课堂的一般结构入手:引言——正题——升华。

②从教师的习惯入手:语速——放慢的时候;语调——语气重的时候;手势——敲黑板的时候;提示语——请注意等。

(3)明确听什么:切入点,思路,方法,知识间联系,易错点,不同点。

步骤(二):实施一

课前:通过学案明确听课主题,明确错的题或不会的题,预定课堂上重点听。

步骤(三):实施二

课上:

(1)多种方式提醒听讲:敲黑板,提醒坐姿,提高语调,加重语气,做记录等。

(2)多种方式检查听的效果。

①重复教师或者发言同学的话。

②结合做题检查。

第3篇:课本范文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而今,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数十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无论是陈子昂凭吊幽州台,还是我等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第一课 职业

【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十四个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 整洁

【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 友爱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 投报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第十六课 不拾遗

【课文原文】王华行池畔,见地有遗金,华置金于水边,守其旁,待遗金者至,指还之。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俗世温度计上的一个温暖时刻。在川流不息的路上,在更深人静的夜里,站着人世的荣耀。

民国那会儿,军阀动辄大打出手,城乡多见兵荒马乱。大道阡陌之间,草莽英雄,世相奔逐。偏偏那一日静静站着个叫王华的童子,他守在池畔,守着金子等一个陌生的路人。读者看到他的等待,这个简单的故事,复制为民国国民生长的一则信念。

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就是黄金年代。

第十七课 御侮

【课文原文】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鸠去。

鸠占鹊巢,一课藏谶。

我所得的这册老课本写着当年主人的名字:姜兆信,云南腾冲人。课本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那时他约六七岁吧。十多年后日寇军刀割裂大半个中国,寒光一闪又逼近我大后方西南。在滇西,布防高黎贡山和怒江的中国军队和进出于滇缅公路的中美远征军,用胸口死死抵住斜刺里捅过来的日本刺刀。那时姜兆信二十出头,如不出意外,他会在远征军的行列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第4篇:课本范文

关键词:回归课本;复习教学;高三化学

高三,进入高中学习的另外一个阶段。它不再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巩固、强化、提升的新篇章。怎样将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有机整合而不是机械的重现,成为一门很深的学问。很多学生、教师过分地倚重参考书,很少使用、甚至直接抛弃课本,在学生的书桌上高高的复习资料中,鲜见课本,很多学生干脆不带课本上学,迷信参考资料,舍本逐末。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浙江省高考命题却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教材和考试大纲可以说是出应对高考的“宪法”。课本才是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在各省的高考试题中不少让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都是在课本上基础知识上变形、再加工而来的。

在高三化学复习的过程中,笔者通过研究课本发现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认真关注并深入研究的素材。本文就以“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为例,来谈谈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利用“追本溯源,回归课本”这一教学方式进行高考复习。

能量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距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化学。教师如何在“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这一章节的复习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将各种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比较,归纳其相同点,深化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利用原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化学2》课本的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中,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章节中,图2-24氢能产生与利用的途径如下:

本图包含了专题2中的所有内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如果能够挖掘其内涵并深加工这张图表,就可以将这些内容融为一个整体,贯穿图表的始终,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将具体、细致、繁多的知识内化,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高考解题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利用途径①,可以解决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所有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放热、吸热反应、键能、反应热、热值)、基本原理(反应方向的判断基本理论(盖斯定律))、简单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H计算)、图像问题。可以同时进行加工。如设计两个问题。问题1: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142.9kJ ,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问题2:又已知H2O(g)= H2O(l) H=-43.9kJ・mol-1 ,请写出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讲解,再加上图像的分析,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的理解就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

二、电化学

1.原电池

利用途径②,可以复习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溶液中离子浓度、PH等的变化以、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等知识,从而避免周而复始的知识重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每节课都能“眼前一亮”。深加工两个问题。

问题1: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什么能设计成原电池?

问题2: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能否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该原电池的装置图,并写出电极方程式。

根据学生的书写结果进行点评,然后展示下图,并提出如下变式问题,使学生逐层递进的深化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并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思考:

(1)请判断该电池的正负极。

(2)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请写出正负极反应式。

(3)请分析该图中带点粒子的移动方向。

(4)若将H2换成CH4,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5)若将KOH(aq)换成可以传导O2-的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O2-向哪极移动,电极反应式如何变化?

2.电解池

利用途径③的转化,实现电解池的知识的综合复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精炼铜、电镀等知识综合运用。配以下列问题将具体的知识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思考:

(1)请判断该电池的阴阳极。

(2)请写出阴阳极电极反应式(惰性电极)(铜做阳极)(铜做阴极)。

(3)请分析该图中带点粒子的移动方向。

(4)若将K2SO4换成KOH,请写出电极反应式。

(5)若将K2SO4溶液恢复原浓度,需要加入什么物质?

再将②③途径整合,就可以灵活运用原电池、电解池知识学习常见的电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实际应用问题,真正做到熟记于心、融会贯通。

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利用途径④,将能量的转化形式、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综合复习,对能源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不再是零散的知识模块。

通过对这四条转化途径的逐一复习、整合利用,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能量转化、开发、利用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寻找新的复习切入点,很好地解决高三复习课教师难上、学生不愿听的尴尬局面。

“追本溯源,回归课本”通过新的复习视角,激发高三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给旧知识注入新的活力。“追本溯源,回归课本”这种复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基础知识梳理和典型习题分析的教学思路,在复习已学知识、培养解题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有机整合,将知识进一步提升和内化,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总之,教材始终是最重要的知识载体。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课本知识,这就提醒教师要重教材、重基础,这才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根本之道。高考考察的知识点都在教材之内,只要能够“吃透教材”,遇到高考题,只需对掌握的课本知识点进行思维深加工,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应对自如了。只要能做到“以本为本”,高考无论考查什么内容,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学生都能处理得得心应手,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第5篇:课本范文

我们先分好组,在组长的导演下选好了剧目,我们这组选的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然后分好角色。有演红领巾的;有演老人的;有演青年人的;有演小孩的,我在里面演的是青年妈妈领的小女孩,最后认真排练,不多一会,我们就排练好了。

紧张的时刻开始了。我们先在的旁边,得尹悦婷把白讲完之后,当讲老奶奶的时候,扮演老奶奶的吴玲洁上场了,她双手拄着的拐杖,,背靠一棵洋槐树,哭泣着。瞧,她演的多逼真呀!接着讲爸爸——李晖背着小女儿——黄倩倩上台了,他们一边哭泣,一边望着总理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然后,我上台了我牵着小孩子朱春路走了上来也装模作样的确哭泣最后上场的是三个红领巾——余佳、胡仪、薛傲霜上台不约而同的摘下帽子。我们大家最后追着灵车跑,然后下去了。

第二组开始演了,他们表演的是,《狼牙山五壮士》,那五壮士用石头砸日本鬼子,最后五壮士把敌人带上绝路,然后全部纵身跳下悬崖牺牲,一边跳一边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万岁”拍拍的响声就在耳边响起。一会儿,第三组也演完了。

第6篇:课本范文

2013年,临沂四中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尊重规律办教育,从细从严抓管理,依靠科学提质量,以人为本促发展”的办学思想,营造“风正气顺心齐、科学优质高效”的工作氛围,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力图从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系统构建学校文化体系这一源头抓起,为课堂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一、有效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人,取决于学生认知基础、学习动机与风格,取决于教师深厚的学术背景、美丽的心灵与高尚情操的精神力量,甚至取决于其他与教学有关的人,而不完全取决于模式。为了让老师转变观念,学校除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性培训之外,一直坚持实施系统的校本培训。

1.专家讲授,科学引领

2015年4月25日,由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会组织的“中小学微课程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论坛”在我校2号报告厅举行。无须“车马劳顿”,老师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当今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理论。像这样的专家报告会,学校每学期举办多次,通过邀请全国各级专家、名师,向学校教职工讲解教育教学前沿理论、新课改理念、生本课堂、有效教学操作方法等,科学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专题讲座,具体指导

学校分期分批对教研室主任、学科备课组长举行专题讲座,从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科研上进行具体指导,鼓励老师大胆探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科、适合不同课型的有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和“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

3.校长讲解,答疑解困

校长深入教研室、深入班级、深入课堂,亲自调研,真实了解教师、学生对“生本课堂”的认识、理解情况,然后从教育思想、教改形式、教改理念和学校课改发展方向上强化课改领导力,明确提出,打造“生本课堂”,不是提出一种固化的模式,而是明确课改的方向――建设“以生为本的学习型课堂,把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不是提出一些僵化的要求,而是提出原则性的遵照――倡导“三讲三不讲”、“三布置三不布置”。“三讲”是指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学生不理解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将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通过这些培训,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课堂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又势在必行的重大任务,“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完成从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服务者、评价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怀着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

二、狠抓教科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成立教科研中心,细化“生本课堂”

学校教科研中心根据“生本课堂”的要求,从教师“教”的视角和学生“学”的视角,开发了教师“生本课堂”教学“两案教学法”,即授课教师课前不仅需精心准备“教”案,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授课“课型”编写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学”案(表一),力图实现两个目标:(1)将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用“实”、用“活”;(2)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学案”,明确“教案”与“学案”的本质区别,真正从学生如何学习的角度进行开发和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学生学习过程的脚手架,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制定临沂四中“生本课堂”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表二),使教师的“生本课堂”有“章”可寻,有“纪”可遵。

2.推门听课,形成制度

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校长、教干深入课堂,推门听课,为使听评课踏脚留“痕”,走得更“远”,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规定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员每周听课节数,有听必评;每周周五上午由教科研中心汇总,填写临沂四中听评课汇总表格(表三),每周周一在学校网络上向全校师生公布;每周周五下午三点半定时召开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员听评课调度会议(特殊情况冲突除外),逐一交流听评课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来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确定是教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达成共识,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给有关级部、有关授课教师,做好教学反思;推选“课堂之星”,组织他们上示范课、开公开课和研究课,通过挖掘“身边”优秀课堂资源,“近水楼台先得月”,让教师学到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生本课堂”水平。

3.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各年级、各级部组织所有教师全员参加听评课,每一周编排教师听评课安排表(表四),面向全校开放课堂,依据“生本课堂”评价量规,由学科组老师、教干以及教科研中心的老师,共同对这节课进行评分和评价,并将结果在学校网络上公布。这样,人人参与,实作、实训,促使全体教师进入“生本课堂”、研究“生本课堂”、改进“生本课堂”,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4.构建共享平台,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7篇:课本范文

从竹简到纸质印刷,课本看起来越来越轻;从义务教育到精英教育,人们为“课本”付出得越来越多。从顺其自然到主动选择,人们为课本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正在迅速增加。面对多样化的选择,我们需要怎样做好准备?

课本变形 中国教育模式演变选择题

你无法选择出生的时代,但是可以选择自己子女甚至自己的教育模式,只是时代给出的可选项总是不同。最开始,你仅仅需要做一个决定,就会解决这个影响一生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你除了需要为这道选择题付出更多精力去思考,更要付出更多资金去实现。

课本重几许?

First Option

备注>传统精英教育

备注>经典老大哥

备注>梅花香自苦寒来

备注>

多年前,读书辛苦是自己要鲤鱼跳龙门。今天读书辛苦是子女课业负担和教育费用负担的双重重压。随着出国留学,特长培养等教育模式的兴起,中国子女教育支出正在从家庭主要支出变身为家庭支出“主要矛盾”。打开你的储蓄账户,翻开子女的教育计划,左右对比,你家的“课本”究竟重几许?

中国主流教育模式。考试,成为在其体系内进阶的重要“关卡”。为了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在传统结构基础上衍生出重点学校、尖子班、课外辅导班等名称。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各类课外综合素质培养班正在蓬勃发展,随之又产生灰色教育支出。

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我国高校生年人均学费从800元上涨到了5000元左右;住宿费则从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1200元左右。四年的大学生活,家长需要支付孩子的费用在4万元以上。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这件本意是为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计划最终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不保,本科、研究生文凭含金量大幅下降。曾经的天之骄子,今天正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基本费用统计

义务教育阶段费用=择校费+赞助费在北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开始免除了学费和杂费。但对于没有北京户口或有择校需求的家庭来讲,义务教育也需要准备充足的资金来应对入校的各种赞助费和择校生另需缴纳的学费。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对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择校的平均费用超过2万元,择校费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支出和家庭经济负担。17%的重点校将其用于发放教师的福利。

但2009年7月北京市公布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2009年北京市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要求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按规定收取择校费后不再收取学费。择校生要统一纳入公办高中招生计划,分数不低于学校正常录取分数线20分,择校费收取标准每生不超过3万元。

高等教育主要支出费用

=学费+生活费+辅助就业费用

当家庭付出大量择校资金,子女经历12年寒窗苦读并通过高考后,又会迎来教育支出的“重头戏”,大学教育。国际上大学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人均GDP约7517元人民币,6000元的学费(含住宿费)就已占人均GDP的79.82%,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就业压力增加,为辅助子女顺利就业,家庭又会增添一笔支出――“就业辅助金”,除了支付子女相关培训费用外,还包括各种灰色“人情费”。

作为就业辅助金,无法用具体公式进行估算。首先家里要承担子女在校期间求职的所有额外开支,从制作简历到添置服装。如果在毕业时可以顺利就业,家里还要承担在外子女的第一阶段住宿、饮食及工作中一切开支问题(在北京等大城市企业基本不提供免费住宿)。由于子女刚刚开始有稳定收入,开销大,基本没有储蓄,当子女出现意外支出(生病等)时,均需要家庭提前垫付。

衍生费用

户口办理费用:对于很多工作、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外地家庭,户口对子女在本地就学的相关学费、学区等方面有关键作用。

购买学区房费用:学区房以其背后优质教学资源成为中国家庭房产投资的热门选项。很多家庭购买学区房都是抱着一次投入,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

个人辅导费用:“高分就是省钱”的说法在今天仍旧有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很多家长会寻找额外辅导。从家教到各种假期补习学校,重压下的父母仍会甘心为子女成绩付出更多。

伴生风险

学区变动引发房产投资目标无法实现,造成资金不同程度浪费

市场系统风险影响个人就业

由于不受法律保护,各种灰色支出的伴生风险

Second Option

姓名>留学教育

昵称>海归不是梦

签名>畅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

备注>

我国留学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国家公派留学生、少数高级知识份子自费留学到大学生留学热再到小学生留兴起。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位居全世界首位,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4%。中国留学生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近10年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中国自费出国留学生每年约有2万至3万人左右。

随着国内开放程度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留学正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甚至出现有条件的家庭为让子女更好的享受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直接举家移民海外的现象。在今年初。美国房价大幅下挫,引发了国内对美国学区房的持续关注。即便当下海外市场仍旧没有明确复苏迹象,美国、英国等主要留学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海归一族的国内薪酬水平整体下调,但家长仍希望子女在就业前拥有一定海外经验和海外高等学历。为迎接更加激烈的竞争增添制胜砝码。

基本费用统计

前期准备费用=语言培训费用+中介费用+出国留学保证金

除了基本的报名费用(托福、雅思均在1450元左右),相关培训班的费用更是报名费的几倍。由于大多数人不了解海外学校申请流程,中介费用成为很多人的必要支出项目,同时申请者还要付担邮寄申请等杂费。综合下来,仅申请留学这一过程基本花费就在万元以上。部分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仅留学中介费用一项就在万元以上。

在申请成功后,人们就需要面对出国留学保证金。作为一种事关签证申请的保证金,申请子女留学的家庭应提早准备,或尽早向国内银行咨询相关保证金贷款事宜。

海外留学费用=学费+生活费+海外应总金

人民币升值为中国留学生减轻了一定的负担。但金融危机下,海外公司业绩下滑,对大学的资助相应减少,境外大学的奖学金申请更加困难。在国际经济稳定时期,留学生可以通过打工解决一部分生活费用。而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国家失业率上升,兼职工作更加难找。不同国家对留学生打工都有不同的要求,会根据

地域、留学生年龄等做出不同的限定(时间、工种上),甚至部分国家根本不允许留学生兼职打工。对此,人们应该在出国前做好充分的了解,做好资金准备。而对于年纪较小的留学生,家长还要额外考虑日常看护支出及更充足的应急准备金。

衍生费用

低龄留学子女的海外看护费用:低龄子女独自海外生活所产生的基本生活安全、身心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应急资金和保险只能做到事后保障,雇佣看护成为更多无法在海外陪伴子女的家长的首选。

移民后学区房投资:在本次经济危机中,美国房产价格经历了剧烈震荡,优质学区房价格则保持了相对稳定。若有移民或常驻海外计划的家长,可以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考虑海外学区房投资。

伴生风险

海外房产市场仍存在较大风险。此时进入海外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因为不熟悉海外市场及学区设置规定而诱发资产损失。

留学中介在收费标准上差异较大,良莠不齐,谨防遭遇“黑中介”,否则不仅损失资金更会错失良机。

汇率变动引发的资金量不足等事件。

Third Option

姓名>特长教育

昵称>我是天才

签名>啥最贵?人才!

备注>

“技不压身”,特长教育就是重点培养子女的过人之处,并以此为子女发展主方向。所以“特长”并非指学校作为辅助科目出现的各种特长班。由于子女精力有限,特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主动或被动牺牲部分传统课堂教育为代价,将子女的绝大多数精力放在特长培养上。常见的特长培养主要集中在艺术、体育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也慢慢出现经商、证券投资等特长培养。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特长教育是一个没有明确截止日期的教育投资。子女的天赋和后天培养只是一个开始。结果是否“成功”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基本费用统计

特长教育费用=特长培训费用+基础教育费用

特长教育费用主要分两大部分,特长培训费用和基础教育费用。其长培训费用不仅仅停留在对子女专长(如绘画、长跑等)培养所聘请的老师和相关场地等附加费用。为了子女有更好的发挥个人特长的空间,家长还需寻找具有特色培养计划的学校,甚至出国深造等相关费用。鉴于专业性限制,特长培训费用在整个费用中占绝大多数,并成为家庭的主要开支。在国内各大艺术院校招考时。文化课仍占一定比重。从而带来的基本支出,补课支出都成为特长教育不可避免的成本。

衍生费用

转型辅助金:当特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子女面临学习、就业和人生发展的重新选择路口时,家长需要对子女的新选择提供更加全面且不可避免的物质、感情和时间辅助。

特长发挥扶助金:特长得到转化为个人生产力需要更多人的认可。家长从子女进入该领域后,会一直需要与“圈内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子女特长发展提供各种指导意见甚至便利的机会。

伴生风险

特长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子女天赋及后天培养,缺乏有力的外部体制辅助,致使其成为各主要教育投资中风险性较大的一类。一旦无法达到目标,多年的教育投入将化为泡影。而子女在长期的专项训练中极容易形成能力单一,无法及时应对教育、就业和个人发展方向的转型。即便在整体教育计划中加入更多综合发展因素,但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可以完全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总在极少数。而从投资时间角度看,特长投资一般从子女年幼时开始,一般比传统教育早2~3年,并且没有明确的终止时间。所以,更多的情况下,需要父母在教育培养外另设一笔“保险”性质资金,以保证一旦出现变故,可以为子女适应环境,提升综合能力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

Fouth Option

姓名>继承教育

昵称>富爸爸的穷儿子

签名>创业容易,守业难

备注>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第一批创业者在这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创立了自己的事业,建立了受法律保护的财富根基。岁月流转,当年的创业者已经老去,庞大的产业和财富面临主人的更迭。对于从小物质无忧的富二代来说。他们必须接受家族事业的传承教育。在那些大多具有英雄情怀的父辈眼中,富二代永远无法了解创业的艰苦与激情,他们似乎永远是自己庇护下的孩子。而对于富二代本身,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未来的重任。但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从小缺失的父母关怀带给他们的困惑,不会比MBA的课程少。时间与机遇不等人们感慨,富二代需要尽快登场。面对继承教育,富爸爸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效果和时间。

继承教育模式

继承教育=意识教育+商业技能教育

继承教育表面上看是事业、财产的传承,而其实质是两代人的角色转变。富爸爸希望子女可以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将当前的事业继续发展开来。在传承教育中,最难的就是意识教育,而资金永远都不是问题。作为从小在父辈看护和丰富物质包围下长大的富二代,需要去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从心底里唤醒创业意识,而商业技能培养的仅仅是时间问题。

衍生费用

父辈退休课程:富爸爸们需要学着如何从主角变为配角。子女的继承教育也是自己的放手过程。即便最终发展理念并不相同,但富爸爸也要将财产放手给接班人。在未来的各项决策中,富爸爸也需逐渐淡化个人意见。他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可以送青年人一程,但仅仅是一程。

伴生风险

继承教育主要分为“继承”和企业持续发展。从子女角度看,首先要确认在多年的培养中子女自身主动继承家庭事业的意愿是否出现变化,没有坚定意志的继承者是无法单纯依靠外力完成事业的交接和继续发展。在“继承意愿”后,子女是否有充足的技术来继承事业,也成为衡量此类教育是否成功的标杆。父辈有充足的时间在创业中积累综合能力,锻炼意志和各种技能。而富二代子女只能在学院、书本中了解一切。即便有实战操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父辈光芒影响而无法得到真实效果。所以,即便有优质的学习环境,富二代的继承教育仍留有很大缺口。并会直接影响继承教育的成败。

企业无法摆脱大市场环境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受大环境影响业绩走低。富二代在管理和经营上都缺乏经验,独自应对仍显吃力。所以在继承教育中,需要富爸爸给与更多辅教育。这种在实践中的协助和辅导比各种商学院的管理课程更为直接有效。而由于经济大环境萧条而带来的企业发展放缓等情况,不能成为判定富二代是否能够合格继承的标准。

Link “富二代俱乐部”

8月11日,温岭72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成立了自己的创业组织――“未来企业家创业俱乐部”。2007年,温岭团市委、温岭青年企业家协会对温岭家族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60%-70%的企业家面临着接班问题。“富一代”大多已是50多岁,甚至60多岁,自己的子女能否接好班,

成了困扰很多企业家的大难题。

温岭团市委希望通过“未来企业家创业俱乐部”,为“富二代”们创造一个学习、交流的环境,拓宽他们的社交范围,帮助提升整体素质,解决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

该俱乐部首批会员72人,其中企业家接班人65位,自主创业青年7位。这些人绝大部分是“80后”,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2岁。

综上,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可以有更大的空间选择子女教育模式。但每一种教育模式都需要时间、精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更多的家庭所选择的教育模式需要比传统教育模式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样一来简单的储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大力发展个人事业,增加收入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教育投资成为一种必然。投资有风险,但教育是家庭不可或缺的资金开支。如何在当前市场下,将风险与教育资金投资收益更好的集合成为许多家庭以及各大财富管理机构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激活“血液” 家庭教育资金投资保值法

教育资金是支撑完成子女教育计划的“血液”。不同的教育模式需要的资金量不同,在子女发展的道路上又会有各种“意外支出”出现。如何为一切做好准备?

随着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产品和投资途径的多样化发展,投资风险可控的概念成为主流。善于利用风险和时间的家长,总会利用市场的机遇完成自己的规划。

重新认识“投入”与“收益”

“教育投资”和“教育资金投资”是为子女制定教育计划前需要分清的两个概念。

教育投资是指父母为了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而进行的财力、物力及人力的付出。教育投资会根据子女个人情况、教育模式和时代环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风险。它没有明确的预期收益率。教育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让子女通过接受良好教育得到更好发展。没有任何教育投资是要求子女在未来要向父母返还具体某笔现金收益的。所以,家长考虑的教育投资应该重在过程。这笔投资只是子女发展的一个辅助项目,更多还要靠子女自身努力来决定。

而教育资金投资则更加具体,它是针对用于子女教育的资金的运作,目的是在子女教育投资计划范围内,使这笔资金得到最大化保值增值,最终实现为教育投资提供更充实的资金支持。这份投资不仅可以用收益率来衡量,还需要结合不同教育计划在投资时间、风险水平上进行综合考虑。不论是自己操作还是委托专业机构,不论资金投向哪一个市场,其核心是安全第一,不能为追求利润而忘记投资的初衷。

善用时间“魔术”

子女教育是一项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的家庭计划。长时间,充足地资金投入是保证教育计划成功实施的客观要素。但每个家庭的收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中断或不足的风险。每一个人的收入曲线最终都会随时间和身体的衰老而最终归零。但包括子女教育投资在内的各种支出却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逐渐增多。为此,“早规划”成为合理分配家庭收入的首选方法。很多父母会在子女尚未进入学校前,每年(月)为子女存一笔教育金。虽然子女教育账户中的资金在不断增多,但国家的利率却在不断地调整。活期存款利率已经从1990年的2.88,在1999年降到0.99,而今天这一利率已经降到0.36,本次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利率调整伴随着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存在银行中的资金正在经受着无声的侵蚀。

所以在提前筹备意识基础上,采取灵活的资金运作方式成为银行利率逐年下降背景下,中国教育资金转型的重要途径。每月定时存款,不如在这笔资金尚未开始大规模动用前,转为每月定投基金等产品。在当前市场下,稳健型基金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由于这笔资金短期内无需他用,复利效益会得到更好的体现。善用“时间魔术”可以让子女的教育基金“活”起来。

灵活调控风险组合

对于家庭教育资金来讲,“风险”不应该成为禁忌。风险不能代表收益,更不能代表损失。如果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投资者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子女教育金费支出总是有一定规律。在这个规律下,结合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产品,可以更好地实现子女教育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各种投资理财产品中,风险水平的不同也代表着预期收益水平的不同。家庭教育资金投资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如同“生命周期基金”:在个人收入上升期,风险承受力较强的阶段,基金投资组合为较激进投资模式,获得较高收益;而随着人们家庭各项长期支出(子女开始接受教育、父母退休等)增多,风险承受水平回落的时候,其投资组合会适度回归稳健投资。整个投资以长期定投为手段,通过灵活调整风险水平和收益水平比例,最大化安全利用现有资金,获得较好收益。同样的理论可以应用在家庭子女教育资金投资上。

第8篇:课本范文

5年前,我们去广东进行教育考察,看到了这样的课堂――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充满主见而又不失童趣与深刻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我们惊喜地发现,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是我们多年来所追求的“爱的课堂”。

前置性学习研究≠预习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如果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完全陌生或缺乏知识与经验基础,那么新内容学起来就如同看“天书”,很容易让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是,如果所学内容让我们感觉到有所熟悉、有所知晓,那接下来的学习便会充满信心和动力。所以在课堂学习之前,我们先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对即将新学的内容进行感受与预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感受与预学有两种方式。一是单元内容大感受。即针对某一个单元或某一部分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在非学科规范的层面,让学生感受新知识的丰富背景和知识之间的丰富联系,并尝试运用经验和直觉猜测进行描述和交流。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周长”之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测量实践活动,例如:量数学课本封面4条边的长;量一张桌子桌面周边的长;量一量自己的腰围;量一个罐头或茶叶盒底一周的长。通过动手测量以及对测量过程和方法的交流,让学生对周长以及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所感,有所知。二是课时内容小研究。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之前,教师让学生完成如下学习研究:1.请在方格纸上画周长24厘米的长方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1厘米)。2.画长方形,我是这样想的。3.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各个长方形,填写下表(填写出长、宽与正方形的个数)。4.我的发现。5.我的疑问。

这样的前置性学习研究,为学生提供了先做、先学的空间与时间。其后的课堂学习,学生围绕这份学习研究材料,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去交流、去提升认识。

要说明的是,这种前置于新课学习之前的研究,不完全等同于以往我们所说的“预习”。就目的来看,预习,往往是让学生对将学的新内容有所了解,更多的是接受现成的结论;而前置性学习研究是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将学内容的探讨,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疑问。就完成的方式来看,预习更多地表现为接受教材中的内容;而学习研究是以研究的方式思考问题、实践体验。就结果来看,前置性学习研究,是组织学生以研究的方式面对将学的内容,而不是把教材中的知识乃至于结论简单地移植或者说得更直接些,就是照搬到课前的研究纸上。

而且,当学生学会了以研究的心态和方式对待学习内容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有活泼泼的发现。如,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教师在当堂课上并没有给学生答案,而是组织学生课后就平行四边形以及其他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记录研究的方法与过程。这样的研究,瞻前顾后,既对本课学习内容作了巩固,又成为后一节课探讨交流的内容。学习过程,没有旁观者

传统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旁观的位置。后来,教师意识到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于是,让学生说,不过,又常常被优秀的学生霸占了话语权,优秀的学生往往成了老师的“代言人”。有时候,教师让学生交流,却仅仅停留于一说了事,走过场而已,至于这些不同的想法之间是否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倒不在教师的关注之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旁观者!就教师而言,要把握好学习的内容、难度和目标,要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要坚持生本教育的理念,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要把每位学生的学习放到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让每位学生都生产知识、思想、方法。

在课前独立研究之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两个层次的学习交流。两个层次的交流,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就是两轮的学习。第一个层次是小组之内的交流。每位学生在组内将自己的课前研究过程中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和盘托出。之后,小组成员商讨,如果我们这个组等会儿在全班交流,该如何整合小组内各人的想法,该如何分工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介绍。

第二个层次是全班范围的交流。往往由一个小组在全班主讲,该小组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某个问题阐述他们的想法,或将他们在各自研究探索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经历过的弯路、所犯下的错误以及认识发生的变化等逐一呈现。其他小组的学生,先“听”后“讲”,也就是在听完该小组的介绍讲解之后,再陈述各自的想法。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说,不是“蓝本”,而是“镜子”。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把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其后学生的言说,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可以对该小组的发言进行要点提炼,归纳总结;可以对该小组的想法进行补充完善;还可以对该小组的发言进行质疑问询;也可以在自己没有听明白的情况下要求该小组的学生再讲一遍。

由此来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法无论对错,都是课堂学习这辆“动车”运行的动力。课堂上,应更多地充盈学生的“声音”。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声音”,不仅仅是指学生外在言语的声音,更是指学生内在的想法。课堂上,教应该更多地由学生完成。学生能学,学生能教。只是,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采用我们成人的方式去“教”。学生的语言可能稚嫩,方式也许简单,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阐述自己的理解,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教和学的过程。学生的“教”,促进了学生的“学”。他们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全体、全身心地、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不仅接受知识,而且表达知识,学与教融为一体。学生会教,因为他们会学;教师“少”教,因为学生会教。正如郭思乐教授打的比方,教师站在小树苗旁,看着那些自己就会长高的小树苗,教师要告诫自己,比起学生能做的事情来,我们需做和可做的事情并不多。树木是自己生长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选一个地方,帮助它长根,我们不能钻进树木中干预和代替它生长。我们的培育,最基本的施肥和浇水,是对根部来作用的,而不是对着叶子浇水施肥。

教师引导,勿操之过急

我们知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但现实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往往“太急”,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和教学中的意外,教师等不得。

于是,教师们急不可待地引导着,以自己的思路推进着;他们拽着、牵着、赶着学生走,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给予学生的信号越多,学生的思维水平就越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教师的引导要适时、适度。对于“教师是助产士”这一比喻,郭思乐教授曾经分析说,助产士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发挥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依靠自身力量诞下婴儿;另一种是助产士自己费尽气力来助产,结果助产士和产妇都十分辛苦,还产得不顺利。当然,无论助产士采用何种做法,都是产妇在起主导作用,而第一种做法,显然更加高明。以生为本,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还应当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

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边长是90米的正方形菜地,扩大后边长增加了3米,这块菜地扩大后的周长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教师板书:

(90+3)×4

=93×4

=372(米)

有学生指出:不对,算式应该是90×4+3。

第一位学生是对的,这在教师的预料之中。但随后一位学生指出前一位学生“不对”,并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然而是不正确的算式,这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没想到学生会这样出错。没容教师说话,又一位学生起立发言:算式不应有括号,应列式,90+3×4。这又是教师没想到的错。这真是:正确的解答是可以预料的,不正确的解答却常在意料之外。当学生说出算式“90+3×4”时,教师意识到:学生对“扩大后边长增加了3米”的理解有困难。

教师没有着急,而是“以静制动”,让学生继续交流这道题目该如何分析,一位叫程钰涵的学生主动地跑到黑板前板演:

90×4+3×4

=360+12

=372(米)

教师原以为程钰涵要分析前面的几种算法哪是对的,哪是铸的。没料到,她写出了另一种算法。面对学生越来越多的、正确与错误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算法,教师引导性地提问:“这道题,能否画图分析呢?”

杨笃行所画的图不是教师预想的图。教师正准备自己重新画图时,沈辰谕举手,教师“借力打力”,把画图的“球”再踢给学生。

沈辰谕画图:

沈辰谕把正方形的4条边“分解”拆开来,这样画图,又是教师意料之外的。这个时候,另一位学生柯欣怡指出:不要画4条边,只要画一条边就够了。她在黑板上画图如下:

此时,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欣赏着他们的精彩想法。随即,一位学生感叹道:“我明白了,是每条边多了3米。”这个时候,教师才指出:“沈辰谕、柯欣怡将图分解画了之后,让我们看清楚每条边增加了3米。我是这样画图的。”教师以与学生平等一员的身份,在黑板上画出了心中所预想的图。

杨笃行自告奋勇,在黑板上画出了下面的图:

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扩大后,边长增加3米,扩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由此,学生认识到前面所说的几个算式表达的算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两个算式,错在哪儿。

从这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都是基于各自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他们的差异和个体特殊性客观存在,他们出现各种想法是正常的。课堂中各种想法得以呈现,恰是以生为本的体现。作为教师,先要“造势”,让学生主动出击,充分表达各自的所思所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讷于言而敏于行”,顺其势而改其路,四两拨千斤。一言概之,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要“随人则活,由已则滞”。

第9篇:课本范文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它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校长、任课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的民主决策的过程。

“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它更能体现“以校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主体性,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中学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如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江西省特有的艺术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审美教育,提高现实生活中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是中学美术欣赏课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试图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对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主要价值及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影响校本课程实施因素进行研究,使美术欣赏课程能够体现出江西省地区的特点,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喜好的矛盾冲突,促使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

目前,学校美术欣赏课课程实施的课程内容单调,缺乏时代感和多样性。教学方法死板,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存在重复现象,缺少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与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教师的主观意向取代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上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因为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拓展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诸多弊端。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美术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高了美术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赋予美术教师参与开发的权利和责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的参与,故能激励他们从教育实践、学生现状、社会需求等方面来拟订美术欣赏课课程目标和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更能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并有助于美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美术欣赏课课程的自身特点,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美术欣赏课属于非考试课程,是教养性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课程内容不受应试需要的限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另外,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具有可代替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受特定教材的限制,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上特点为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的陶瓷艺术驰名中外,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景德镇陶瓷源远流长,是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容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传统文化内涵。中国的建筑同其他国家相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其精髓不仅体现在大型的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上,徽派的民居建筑也毫不逊色。

景德镇陶瓷和徽派的民居建筑,两者似乎并无直接联系,但仔细探究,它们却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以装饰图案的内容而言,两者都有秩序井然的图案、花鸟虫鱼、神仙瑞兽,历史典故,虽借助的媒介不同,但生动的形象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的结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挥江西省地方资源的优势,把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引入课堂,并把两者的知识同科学、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探究和尝试。

开展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欣赏课。通过图片和声像资料的欣赏,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本省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特点,提高其审美素养,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美术欣赏校本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对推动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构建

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都是集艺术、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是创作者运用高超的专业技术,将物质材料同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统一整合的结果。鉴于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陶瓷和民居两种艺术形式蕴含美的元素的赏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第一,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源远流长,使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教师的系统讲解,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以及同其他种类的陶瓷和民居建筑的区别。第二,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所用的材料和技艺,对两者所表现的纹饰内容进行比较,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三,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学生通过对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观赏和考察,拓展视野,丰富审美经验,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增强其主人翁的自豪感。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

基于每所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都有差异,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内容:

(1)两门古老的艺术——陶瓷和民居的发展历史与类别。

(2)江西省的陶艺和民居文化——景德镇陶瓷与徽派民居的特点。

(3)金、木、水、火、土——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中所用的材料和技艺。

(4)美丽的纹饰(一)——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植物形象。

(5)美丽的纹饰(二)——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动物形象。

(6)美丽的纹饰(三)——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人物形象。

(7)美丽的纹饰(四)——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纹饰内容表现的异同。

(8)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文学艺术。

(9)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书法艺术。

(10)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绘画艺术。

(11)感受陶艺和雕刻艺术——陶艺浮雕的实践(可同美术实践课相结合)。

3.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的确定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可以作出价值判断的“论据的收集与提供”(钟启泉:《现代课程论》)。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学生受益情况进行评价和课程内容的评价。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对美术欣赏课课程的特色建设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

在角色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进行教学活动。结合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特点,教师的评价指标确定为:(1)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美术欣赏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3)教师对美术欣赏课内容相关的信息与支撑材料的搜集与掌握。(4)教师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有良好的组织和调控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1)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2)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对美术欣赏课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能力。(3)对美术欣赏课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4)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影响。

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评价:(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特色的体现。(2)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符合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的实际水平。(4)美术欣赏课课程适宜推广和普及。

四、影响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

将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引入课堂,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主题内容,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具体的实施中,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欣赏课成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但学校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美术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得到地方和学校的肯定与支持。2.教师素质的影响。对于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相关知识内容,各校美术教师掌握的信息有限,需要个人搜集大量的实物、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对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学习。3.学校地理位置与实施能力的局限性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生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直观感受,欣赏课中要有参观考察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陶瓷制作流程以及作品的观赏和对民居建筑的考察欣赏,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艺术不同的美。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在参观考察的环节上其便利性存在差异,部分乡镇学校、周边地区就可见到陶瓷工场或民居建筑,为美术欣赏课程的考察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反,对于地处市区的学校,考察环节使学校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结语

综上所述,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出本地区的特点,并对学校推动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课程开发是一项持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面对江西省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美术教师应结合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去挖掘探索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资源,来丰富和完善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中国美术教育,2004(3).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