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精选(九篇)

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第1篇: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引言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这类资产对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和业务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由于固定资产自身存在的数量多、种类多、使用频繁等特点,使得其管理难度加大,一直以来就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国家法制建设的加快,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随着2012年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对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呼声也更为迫切。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既是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单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买、随意处置等问题的发生,为事业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也可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科学调配,发挥最大效用,进一步真正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规范单位财务管理的秩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困扰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通过构建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能够进一步带动和规范单位财务制度的落实,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提高单位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3.节约单位财政支出的比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地节约单位不必要开支,节省财政支出比例,有效杜绝以往固定资产登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瞒报、漏报、少报的问题,防止公财私用情况的发生,提高单位管理的科学性,特别是对于那些自筹自支、差额补贴等性质的事业单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看,受到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还不高,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虽然在《规则》第四十一条中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影响了资产管理质量。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不全面。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没有形成严格的制约监督机制;普通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存在重使用轻维护、重更新换代轻效能发挥的问题;而对于相应管理人员,往往受到体制和编制的影响,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因此对固定资产管理往往存在登记不及时、账物不相符的问题。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一是采购阶段,计划编制不合理。固定资产采购是管理的第一步,而在一些事业单位购置资产的随意性强,往往造成固定资产的重复采购、盲目攀比,甚至出现暗箱操作、地下交易、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发生;二是使用阶段,维护保养不及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管理机制,固定资产使用随意,保养维护难度大,特别是对于电脑、车辆等一些流动性强、跟踪监管难度大的资产,常常因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资产的损毁;三是管理阶段,调整处置不规范。对资产登记、管理、使用、处置没有进行科学的规范和管理,有的物资虽然进行了登记,但长时间没有进行检查,造成了实物不符,一些物品游离于管理之外,有的物品处置随意、移交混乱,造成公物私用问题的发生。

3.固定资产管理执行还不严格。在固定资产管理秩序层面上,由于事业单位人员条件的限制,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存在死角,职能部门没有过多精力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往往没有责任进行相互监督,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而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如二维条码、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受到人员素质、硬件环境的制约还没有在事业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

四、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应把握的重点环节

对照单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必须要单位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环节,在采购、使用、管理、奖惩等方面做好文章,同时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1.营造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环境。一是要全面提高单位人员的思想意识。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来逐步转变人员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每一个人员能够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二是要建立适应单位实际的制度体系。建立事业单位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而不是以往的满足于制度上墙、空喊口号等形式主义的内容;三是要注重单位领导的作用发挥。单位领导要切实认清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自觉遵守和维护相关管理规定,促进单位管理质量的提高。

2.突出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是要突出采购环节。严格按照采购编制计划进行物资采购,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避免发生重复、浪费等问题的发生;二是要突出使用环节。落实管理使用责任制,使每个固定资产都能做到有人管、有人用,避免出现无序管理的问题;三是要突出移交环节。及时对物品进行登记造册,特别是在移交环节要做到及时有序,防止出现账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问题的发生;四是要突出处置环节。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在资产处置阶段要做到正规有序,特别是对于报废、损毁的资产要及时登记造册,防止财产流失。

3.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的数字平台。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一方面可以构建相应的固定资产数据库,及时对单位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并通过构建开放、透明的固定资产公布等手段,提高群众监督的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前较为流行的二维码技术,对每一个固定资产进行登记,便于管理和使用,特别是对于流动性的资产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措施,提高资产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陆永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小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2(9).

第2篇: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增减变化方式繁多,比如固定资产的增加就有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更新改造、以非货币易换入、接受捐赠等多种方式。相应涉及的科目也很多,核算较复杂。折旧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独有的反映其价值转移的核算方式,其影响因素有:原值、已提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折旧方法一经选用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基建部门、财务部门、设备管理和使用部门等,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同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懂业务、会计算机操作、能讲肯干的专职人员。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预算容易流于形式。企业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预算不象销售预算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处置随意性比较大。

(二)一些非生产用专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较难管理。由于其移动的方便性,随着时间、人员、部门的变化,某些设备在哪里是否在用已经很难查清,形成长期账实不符。虽然每年都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但无法通过盘点查清盘盈盘亏的原因,也无法明确相应的责任人。

(三)基础建设工程操作程序不到位。工程项目未进行招投标,工程预算存在随意性,工程规模随变随改;有些企业由于经营形势不太好,为了降低当期成本,逃避税金,将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放在“在建工程”或“其他应收款”账中,不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四)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按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设备使用或管理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核对。 企业各部门间设备调拨频繁,有些部门擅自报废固定资产而不通知财务部门作相应账户处理。

(五)固定资产超期服役或不重视保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企业由于资金紧张,没有财力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导致已经提完折旧到了报废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有的企业不重视对设备的保养,或用修理来替代保养,无形中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六)用折旧调节成本利润。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提折旧,将其价值逐渐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去,通过销售收入使资金回笼。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提取折旧,而是根据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从而达到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目的。

三、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财务应与设备管理部门积极沟通,紧密配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固定资产购置,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来进行。由各使用部门提出预算申请,由预算管理部门批复预算,设备使用部门填写请购单,并由设备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询价和价格比较,填写好拟采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性能、质量和估计费用等资料,送相关部门会签并报总经理批准,由设备部门统一购买。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工程部,审计、财务、投资、专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既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又通过招标等良性竞争手段,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有些专用固定资产如电脑、打印机等,由于其移动的方便性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应针对其制定特别的业务处理流程,如电脑等设备从确定采购的时候起就确定好使用人和责任人。

(二)企业固定资产的验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购建完成后,必须办理验收手续。验收人员可由企业的监察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技术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固定资产验收,一要核对固定资产实物与凭证所列数量是否一致,二要检查所附备件是否齐全,三要查看设备性能是否良好,四要检查价格是否明显偏高。固定资产验收完毕移交使用之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编号,且该编号应与会计核算系统固定账卡反映的固定资产编号一致,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名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及时验收入账或暂估入账。

(三)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应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权限和职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实物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建立企业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固定资产实物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设立固定资产卡片,有条件的单位,可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及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在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调整相关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第3篇: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对两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实施情况的比较与分析,从中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一般规律,以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和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提供佐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逐步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关系着企业能否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政府对此予以了相当的重视。财政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用于指导全国各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文件,但这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实际中的具体运行情况怎样?其适应性如何?

一、长安福特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分析

(一)长安福特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长安福特总部坐落在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市,是由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百年老店”――长安汽车集团和世界领先的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专业生产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轿车。该厂拥有世界一流的整车生产线,2005年年产达到15万辆,并已在南京市兴建第二厂区。

长安福特公司的主要管理架构是由合资双方各派代表组成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及各个部门组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在借鉴美国福特公司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建立而成的,具有较高的起点。它的主要内部控制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并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引下,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水准的内部控制系统。

长安福特公司,首先界定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及内容,其业务流程包括(简要):

1.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

2. 资产购置流程

3. 资产处置流程

4. 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和报废流程

(1)台账的设置和保管要求:专人负责台账登记工作;登记凭证的要求;保管期限等。

(2)台账的登记:包括入库登记、领用登记、报废或转移登记。

(3)期末报告:按季向财务部报送报表。

(4)盘点制度。

(5)资产地点转移:包括部门内部在厂区内移动,部门之间在厂区内移动,转移给其他单位的,买入时直接存放在其他单位的资产等。

(6)资产报废、出售的审批和实物处置:包括不同固定资产报废的程序。

(7)通则。

(8)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9)/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5. 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1)目的:通过盘点来确定公司固定资产是否安全,促进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2)使用范围:列入公司固定资产账目的所有资产项目。

(3)参考资料。

(4)职责:包括财务部门、主管部门及使用部门的职责。

(5)程序:包括基础工作、盘点方法和盘点时间、差异处理以及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6)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7)/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二)长安福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特点。

1. 注重流程管理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到,长安福特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的是流程管理。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购置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最后处置都有一系列的流程图,相关业务经办人员根据这些流程图执行有关固定资产的业务。不少企业虽然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很多业务人员经办有关事项时,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业务人员有意违反企业的制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可供操作性的流程,指导业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长安福特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公司采用的是福特公司的管理经验,在流程设计上比较科学合理,有效地指导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如长安福特的不少员工就提到,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工作不是来自于领导的命令,而是按程序办事。

2. 加强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全方位的控制,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购置,一直到日常管理和处置,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很多企业比较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但固定资产购买回来后,对日常管理却不够重视。长安福特公司设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制度,对台账的设置、登记、保管、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加以执行。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公司较好地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维护了资产的正常运行。

3. 注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的评价,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一般来说企业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少企业对如何评价和考核内部控制的运行却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手段。长安福特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内部控制评价。该公司制定了详尽的内部控制审核项目,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到日常管理的处置,都是企业内部审核小组予以关注的对象。通过内部审核,长安福特有效地监督了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一)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化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并配套生产聚酯主要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经营范围包括化纤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原辅材料的生产、化工化纤及纺织技术开发,自产产品运输及技术服务。

在内部控制方面,2000年中石化进行重组,中石化股份公司成为仪化股份的大股东。随即仪化股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财务纪律整改,逐步完善内控机制。公司每年都要组织财务大检查,并且定期聘请中介机构对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

仪征化纤于2002年12月成功实施ERP,ERP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规范管理流程,遵循标准,依照程序,减少例外。在ERP实施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流程的规范。财务管理按照内控的要求,严格遵循国家财务法规和中国石化内部会计制度,将ERP的标准流程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财务的有效监督。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业务目标、控制点及业务流程如附表(简要):

(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特点

通过对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以下特点:

1. 围绕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合规目标进行控制

内部控制目标是指导其设计和实施的根本指南。内部控制必须围绕所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找到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与最终控制结果相关的因素。企业的控制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控制活动能否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保证管理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以及管理效率和效果,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要想使控制活动能够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内部控制设计就要关注上述问题。

因此,该公司在阐述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及合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合规风险,围绕业务目标设计了有关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可以保证关于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2. 组织结构严密,岗位责任明确,强调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层次,权力的归属呈现出“金字塔”的特征。由于精力有限,上级管理者必须进行分权管理,这就产生了授权的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活动也应该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内部控制必须确定授权审批的程序、保证权力的分配与责任界定相配合,既要设计出合理的授权审批控制措施,又要保证授权活动的贯彻实施。

按照授权审批对象的发生频率和范围可以把授权审批活动划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经常发生、涉及范围较广的日常经济业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数额业务审批权的归属、授权审批责任的确定以及交易活动的具体审批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发生在同级别管理者之间,这也属于一般授权。在此案例中,比如,设备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依据有关单据对新增固定资产共同进行验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性能及使用现状提出维护修理计划,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关于固定资产的清查由设备部和资产财务部共同定期组织实施。

特殊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发生频率较低,较为重要的非常规活动,例如重大的项目投资决策、债券和股票的发行等等,主要规定了这些活动的决策程序、制衡机制和权责分布。例如,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报废的处置,单台原值在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提出初步鉴定意见,公司鉴定组鉴定,报董事长审批;关于固定资产减值数额需经资产财务部会同设备部审核,报总经理班子、董事会审批,资产财务部根据审批结果及时计提入账。

3. 突出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是指连续停用1年以上或新购设备因计划变更不用以及技改等更换下线,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对于闲置资产不合理的处置将会造成资产流失,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此案例中,该公司对于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从审批同意到妥善保管、到正确核算再到充分有效利用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各部门的有效制衡。

三、对长安福特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评价

长安福特和仪征化纤公司均是国内同类企业中较为成功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均体现了重视流程

管理,重视IT技术,注意授权审批,强调记录控制等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其中值得借鉴和注意的有:

(一)关于固定资产取得的控制

鉴于固定资产投资本身所具有的投入资金多,影响持续时间长、回收慢、风险多的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长期效益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前,应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包括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研究,在考虑投资项目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前提下,重点研究投资项目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在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并经审查认定后选择最佳可行方案作为编制计划任务书的依据。也就是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的增加进行预算管理。

在这方面,长安福特公司突出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而仪征化纤公司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以及以各种取得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保险控制较少涉及,容易盲目购建,造成投资失误,预算失控。

(二)关于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控制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主要有固定资产修理成本、固定资产转移成本、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和无形损耗成本。会计系统对成本和费用的关键控制点就体现在上述成本费用的控制中。正确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和出纳人员要监督修理资金的收付、结余情况进行预算控制;融资或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运输费用的核算,计入管理成本或固定资产成本;在企业中转移大型的设备需要雇佣车辆和人员的劳动报酬等。因此,在此过程中,主要是要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否则就会带来资本化利息计算不正确,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或费用等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两公司均表示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处理的。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证

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较高的信息管理平台上的,特别是该公司的ERP系统成功运行以来,似乎给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设计的完备性添上了亮丽的色彩。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并不一定体现在设计的完美上,还要有运行的有效性。2005年该公司营销部财务科的一名会计“蚂蚁搬家”挪用货款5000万元,成为建厂近30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经济案件。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经济案件?这也是不少单位目前内部控制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制度的制定关键在于有效的落实。

第4篇: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一、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特点

鉴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基层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较之一般性企业明显呈现其行业特点:

1.价值大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无论是单项固定资产还是固定资产总额价值都比较高。固定资产作为基层供电企业的主体资产,其价值总额一般占企业资产价值总额的70%左右。

2.种类多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种类除了一般企业的生产、办公、交通运输设备及房屋建筑物外,还有许多专用的固定资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目录》将固定资产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用电计量设备等十五大类,每大类中又区分为若干小类,每一类资产都有多种设备。

3.分布广与一般企业不同,基层供电企业大部分固定资产分布在企业外部,从城市到乡村,遍布供电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十分困难与繁重。

4.更新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用电量不断增加,要求基层供电企业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满足生产发展、安全电力的需要。鉴于上述特点,使得现阶段基层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多地停留在传统的“人控”阶段,如较多的计划、购置、维护、技改、盘点、处置等控制活动仍然是人工传递方式进行,内部稽核也多以手工核对、现场检查为主。所以内控效果不佳、稽核难度大等问题在部分基层供电企业内一直较为突出。

二、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基层供电企业存在管理者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在固定资产实际管理中,注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忽视运营和处置阶段系统性的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由于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点,要求跨部门合作管理固定资产,而多部门合作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往往造成权责不清、管理意识薄弱。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从预算、采购、核算、调拨、报废、清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尚缺少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考核奖惩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更缺乏的是与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此外,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实际管理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进一步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由于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的特点,给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伴随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产生。如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由于“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疏于对报损和报废固定资产的及时回收与处理,忽视固定资产回收再利用,造成资产流失,降低资产使用价值。

4.固定资产内控信息化手段尚未固化目前,基层供电企业基本构建了SAPFI-CO模块为核心,延伸至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前端业务的完整现代企业管理结构。但是,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SAP有关的各个模块之间并未形成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所需的闭环式结构。部分基层供电企业分别使用SAP系统和其他ERP系统进行资产价值管理、资产实物管理,或通过技术开发实现SAPPM与生产MIS业务流程的整合,但上述做法均存在生产技术管理系统与SAP业务处理数据不一致的状况,加上因扩建、技改、大修、中小修和日常调换引起实物资产变动频繁,而固定资产管理尚未形成动态管理,势必造成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导致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资产的价值管理脱节、资产利用效能不完全等问题。

三、改进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信息化的建议

1.通过信息手段,强化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工程。内控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内控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把涉及固定资产预算、采购、核算、调拨、报废、清查等各个部门、多个业务条线的多项业务,以风险管理为纽带放在基层供电企业的整体运营平台上,把控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促使企业员工在信息系统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及时地识别、评估、掌握和控制业务系统自身的风险,全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2.通过全员参与,完善制度流程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覆盖多个业务范围的全过程管理模式。这要求在各个业务流程和环节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分析确定出重要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员工的群策群力,使得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和体现到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确保各项内控制度和手段能够在系统操作的全过程中得到完整、有效地落实。

3.通过系统嵌入,固化业务流程基于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中控制活动的梳理,提炼和设计出可在系统中固化的控制活动,以规避传统模式下的制度文字设计、制度人工执行的“人控”方式。并且对在用的信息系统进行定期测试以及再评估,在系统中实现相关应用系统控制的过程。最终将信息控制手段渗透至规划、取得、维护、清查、改造、处置等全业务流程中,真正实现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

4.通过系统建设,改善数据质量管理要靠数据来说话。数据分析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数据质量又是数据分析的主要基础,因此内控信息化可以对数据质量提供保障,基层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内控信息化的建设,在零散无序的历史数据中掌控资产状态、挖掘业务规律,并根据各项数据的整理分析规划固定资产的采购、维护、技改以及处置等。即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使内控管理的方向更加精确、手段更加高效。

第5篇: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政府机关固定资产;特点;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固定资产是政府机关开展相关职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实行科学管理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既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政府机关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各级政府机关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固定资产的账存与实存不符;政府机关清查盘点存在难度;固定资产没有将收支纳入财务统一核算,固定资产的处置缺乏明确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从整体上考虑;采购过程中规避政府采购政策时有发生;会计核算方法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如下手段予以改进:政府机关应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进行严格的要求;政府机关应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流程;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按时盘点工作;加强固定资产收益的管理;综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培训,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完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一、政府机关固定资产概念

1.政府机关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政府固定资产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种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2.政府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政府机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在当期支出中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帐户一齐反映原始价值,一般来说,二者的金额相同。(2)政府机关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同时还会考虑减值风险,但是政府机关固定资产管理不计提折旧,也不考虑减值风险。(3)政府机关出现固定资产盘亏现象时,不会在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中反映,而是直接在固定资产或者固定基金项目中冲减。(4)固定资产大部分价值较高,维修费用较多,这一特点在政府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当中体现较为突出。

3.加强政府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将有力保证政府固定资产的完整、保证政府职能的实现。具体体现在:(1)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政府能随时快速地了解每年购置的全部资产状况。(2)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将有利地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3)对闲置资产和使用效率较低的资产进行处置(如调配、变卖、出租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行政人员离职或工作变动时,可以快速、完整地进行资产交接,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流失。(5)在进行核查、盘点以及折旧计算时能够快速且准确。(6)为政府的资产评估、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避免政府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造成遗漏和隐患。总而言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行政资源和工商财力的使用效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等意义重大。

二、政府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资产的过程控制、资产状况动态监管等资产管理功能较弱,帐和实物的管理往往是由不同的部门完成的,一旦出现帐实不符的情况,很难查找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资产实物的日常管理手段,即使单位花大力气进行了资产清查,没多久,帐实不符的情况又会重新出现,因此,必须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事物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的账存与实存不符会计信息反映的不及时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账存与实存情况不符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实物状况,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数量变化进行有效记录,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要么高于实有固定资产价值、要么低于实有固定资产价值。

3.政府机关清查盘点存在难度资产清查是资产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资产清查中最重要、最困难的是要对大量的资产实物进行清查

4.固定资产的处置缺乏明确的管理较为常见的是出租收入的核算没有按照规定核算,常常在帐外游离

出租收入有的直接冲抵单位的招待费,而招待费通常是在帐外反映的。还有一种做法是冲减用于职工的补贴、福利或者奖金等非公分性质的支出。

5.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单个部门购置固定资产时,通常随意编制预算,缺乏合理性

6.采购过程中规避政府采购政策时有发生由于审批手续复杂

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很多单位图省事,直接与供货方商定,常以维修费等出具发票,如:购买电脑常常开具配件或维修费发票,将达到政府采购金额标准应进行政府采购的商品,更换名目,金额大的化小,从而规避政府采购,这样的发票交核算会计记账时,无法在账面上反映为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游离在账外。

7.会计核算方法滞后,现行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

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入账,不计提折旧,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其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而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价值却会发生减损,尤其是电子产品,如:电脑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几年内就会淘汰,这部分损耗价值使账面与实际价值相去甚远,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状况。这样不但造成机关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也容易掩盖国有资产流失的真相。

三、加强政府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政府机关应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进行严格的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政策,落实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检查;主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管理,并负责分类进行实物量核算,技术部门参与专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杜绝浪费;必须完善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制度。使用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本部门固定资产和其他物品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

2.政府机关应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流程

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计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填写保管单并定期检查,库存固定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领用或调换;处置固定资产须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或固定资产调拨单,据单入账;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凭单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并计入固定资产卡片。任何个人在不经批准的条件下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资产。如需借用固定资产,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3.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按时盘点工作政府机关对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使账实、账卡、账账保持一致;每年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盘点工作

在以往手工方式下,要进行实物清点、账务核对、编制报表等工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该项工作。不可避免的出现错盘、漏盘、重复盘现象。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高清点实物资产的效率,完全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大大节省时间。实现账务查询、核对、编制报表工作等的电算化。并将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落实到人,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政府机关人员工作任务审核相联系,提高政府机关人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4.加强固定资产收益的管理一方面,将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纳入财政专户进行管理,收支分开,使管理更加精细化

使固定资产账上价值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避免帐外小金库的产生。具体操作上可以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资产处置相关事项的录入,进行动态监管。另一方面,加强对政府机关固定资产的监督。对于违反固定资产收益管理规定的行为,如实追究相关行政人员责任。保障固定资产有关收益管理规定的落实。

5.综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政府机关首先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单个部门的购置计划应综合考虑,而不是对于其提出的要求一律予以满足。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要综合考虑政府职能需要、资产占用情况、部门的实际需求。当部门需要购置固定资产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考虑调用其他部门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资产配置标准、程序等应与预算管理相适应,整体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6.加强培训

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现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价、增加、转出、报废与毁损、盘盈盘亏等会计事项规定了详细的核算方法。但在实际核算操作中,固定资产不入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账务人员不清楚资产是不是要入账,要按什么价格入账,因此需要强化培训,让他们掌握固定资产计价方法。

7.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在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辅助账簿,设置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科目

定期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定期检测固定资产减值情况,若有较大减值情况发生,即作减值处理。同时,编制行政机关会计报表时,在附注中反映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情况,从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的会计信息。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依法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记账、日常保管及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提高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自觉维护固定资产管理秩序,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创建节约型机关。

参考文献:

[1]倪年绪,罗维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消费导刊,2009,(22):083.

[2]王纹.政府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 管理[J].中国财政,2008 (10): 42-43.

[3]任全会.县级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08,23(11):38-39.

[4]孙方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J].青春岁月,2012,8(01):45-51.

[5]段俊梅,田晓强,马伯永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8):14-16.

[6]王海燕.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设想[J].经营管理者,2011,24:090.

[7]李林.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7):067.

第6篇: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全生命周期

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概述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传统的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管理转变为固定资产的计划、设计、购入、运营、处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在意识到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全新视觉的方法一度在国外得到普遍推广。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特点为整体性、集成性、协调性、并行性及目的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站在资产形成、运营和退出的角度上,通过集成化、信息化、全过程化来统一管理思想、统一管理目标,所追求的管理目标一般包括安全要求、可持续发展、时间进度等几个方面。

对资产生命周期目标的评价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在成本控制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也由原来的投资阶段扩展到整个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阶段,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信息管理系统为手段,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最优组合。

力求固定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成本最小化,可以通过以下模型加以说明:

式中:LCC表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CI表示投入成本;CO表示运营成本;CM表示维护成本;CF表示故障成本;CD表示遗弃成本。

二、A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及其管理现状

(一)A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电力工业除了具有技术、资金密集型,垄断程度较高等特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电能无法储存,产供销用电的连续性。正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就造成了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所具有的特点。

首先,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且大量分散。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有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等近10个种类,电网服务延伸到哪里,电网固定资产就分布到哪里,当前我国用电普及率除了极少数地方外基本上已达100%,高山、丘陵、平原、村落几乎每一处都能发现电力资产的影子。其次,资产更换频繁。输电线路、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等资产由于技术进步、设备老化、长时间暴露于山间野外,自然侵蚀及人为盗窃等原因经常导致电力资产更换频繁,城镇化建设和城市规划变更也是导致电网资产更换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电力资产管理难度大,面临的风险较多。与生产企业相比,供电企业虽然业务关系较为简单,但对资产管理的难度和所面临的风险更大,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供电资产可靠性风险和供电资产安全风险是一般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二)A供电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全生命管理存在的问题

A供电企业作为南方电网系统的一员,南方电网自2002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以全球领先企业作为企业的愿景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制定了“五个能力、十七个领域”的创先建设,五个能力之一的价值创造能力就提出了利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深挖潜能,着力提高经营效益。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国外电力行业的应用相比国内来说要成熟一些,我国电网企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主要还处于探索阶段,A供电企业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电力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

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一般分别由财务部门和生技部门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角度不尽相同,实物管理部门侧重于从技术参数、实际用途等方面去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价值管理部门则从财务制度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管理,实物管理部门提供的固定资产记录往往与价值管理部门所要求的存在差异,财务人员凭借主观判断创建固定资产卡片,造成了资产卡片和实际资产不一致,这种“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的情况,常常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致使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实物资产实际状况。

2.有效的固定资产动态控制机制尚未建立

信息化是企业开展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信息化工作虽然在A供电企业有了较快发展,所使用的财务系统对资产管理实现了一部分信息化,但目前该资产管理仅仅根据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资产调拨与报废等制度对资产入账、报废等方面的工作,还停留在资产价值处理方面,固定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统,数据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各管理系统处于“孤岛”状态,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某些决策时,比如供电企业由于其行业特征,电力资产故障的发生具有偶发性、突发性的特点,对输配电线路的技改、大修、扩建等日常发生,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调拨和技改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价值管理部门,各部门的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传递和共享,无法准确有效的了解固定资产的实时动态。

3.报废资产管理混乱,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现有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资产报废管理还未做到科学的管理,对资产报废往往存在着一定盲目性。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待报废的资产经过适当修理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但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在未完全达到使用寿命时就停运报废了,这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虽然为了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电力资产的毁损,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损坏以及电网资产的自然毁损,供电企业都必要马上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抢修确保社会的及时供电,对于报废的资产,基层供电企业没有自行处理的权力,需要上报上级单位审核批准,由于上级单位审批周期较长,会影响到报废资产的及时处理。另外,经审批的报废资产本应集中由物资公司通过招投标进行销售,但对报废资产残值的评估、招投标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资产报废后的数据、资料严重滞后于资产实际报废时间。

4.缺乏一批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专业人才

由于电网资产的种类较多且技术参数复杂,在企业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前,各运维部门没有指定专人来管理资产,懂资产管理的人不懂电网,懂电网的人不懂资产管理,既懂资产管理又懂电网业务的人比较少,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开展缺少有力的人才支撑,比如在固定资产成本的考虑上,资产管理人员不能从资产生命周期的角度上来综合考虑资产成本的问题,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投资成本、建造成本、遗弃成本等,但业务人员在模块化管理方式下,以单一的成本项目的成本最优化为目标,以资产规划和建立为例,根据统计数据表明,虽然资产规划和建造在资产成本中所占比例不高,通常为2%左右,但规划阶段决定资产项目后期的技术参数、建设工期等,这些因素又会决定资产的建造成本,而资产的建造成本直接影响资产的折旧费用,由于缺乏统筹的考虑,虽然在资产的某一阶段实现了成本费用的最小化,但是从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成本反而会很大,这是当期供电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提升策略

1.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统筹管理固定资产

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信息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责于组织结构,在现有的组织机构中,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基本上都是平行机构,即使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都提升较快,但由于缺乏横向间的配合,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无法有效的完成,因此,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类似于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机构来负责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协调各部门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2.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前,供电企业各部门都普遍使用管理系统来进行业务的管理,对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就目前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对接所存在的问题,供电企业应组织技术力量将不同领域的且相互独立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实物管理、资产采购等信息数据库进行集成,确保信息出入口径的一致性,改变目前资产管理各模块不统一和不兼容状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系统集成除了能提供资产管理的相关固定资产报表外,还能生成各种管理报表及其查询功能的报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很多程度上减少资产管理的随意性,比如就当前资产是否具备报废退役的条件,可以根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中的运行数据来进行判断,最大程度上减少资产报废处理的人为主观性,实现固定资产从规划设计、申请采购到资产处置整个流程的闭环管理。

3.着力培养资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视数据收集和积累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供电企业首先要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资产管理队伍,定期进行培训、轮岗、学历教育,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各资产管理人员要重视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对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数据的收集和积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资产管理绩效和评价、收采购资产的可靠性、运行故障等都需要大量设备运行数据来进行验证,因此要注重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数据越充分、越准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型的分析结果就越能接近实际情况,与此相关的决策就更为科学。

4.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固定资产流程再造

电网资产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涉及的管理部门越多,部门间的协调难度就越多,就会造成管理流程不畅,工作效率不高,因此,要从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企业、部门、班组在资产管理中的所创造的价值的步骤包括哪些?哪些步骤在不影响资产管理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精简?哪些步骤是维护固定资产有效运营不可缺少的步骤?哪些步骤是冗余且不创造价值的步骤,通过分析识别出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以精简流程、提高效率为目标,力求增值环节最大化,非增值环节最小化,对固定资产现有的流程进行重新梳理,消除因为资产管理节点运行不畅所造成的工作延误,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对业务人员能够有效的业务指导,通过流程的固定化、规范化来确定在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中本部门的职责,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因业务人员个人对资产管理制度的理解差异,部门与部门之间衔接不到位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执行力,通过流程的规划设计,得到一张在固定资产业务处理过程中所涉及部门认可的、优化的,上下游关系清楚的业务管理流程,防止因程序的缺失或标准的不一致情况所造成的业务处理的非规划化,从而形成规范统一的企业固定资产运作模式。

四、结语

固定资产是供电企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其所产生的折旧费、修理费等费用对生产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资产密集型的供电企业来说,实行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必然,但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应在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海涛.加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1(5).

[2]任利园.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特点分析[J].电力经济,2008(6).

[3]黄滢屏.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民营科技,2010(2).

[4]高健.浅析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新途径[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1).

[5]牟雪娜.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第7篇: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特殊性;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快速建立,我国企业在面临巨大的外部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又需解决内部管理制度落后问题,特别是需要对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通过避免重复采购、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加强报废资产审批等方式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企业固定资产为企业带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有别于其他管理的特殊性。

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

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供企业生产、经营、办公使用,单位价值、使用年限达到一定标准的资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其区别于其他管理内容的特殊性:一是购置与保管环节专业技术性强。由于固定资产金额巨大,在购置审批前需对市场行情、价格等作出详细的可行性调查,避免发生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使用部门员工需按照说明书,掌握资产的使用技能,还需保证对资产进行精心的日常保养与维护,避免资产受到自然、人为的损害,提高资产使用年限;二是会计核算易出现与实物脱节。由于企业固定的使用遍及整个企业所有部门,再者,由于各部门在购置、报废过程中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往往出现财务会计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情况,易导致账存实亡,增加了个人侵吞资产的风险;三是资产管理工作范围广泛。由于企业固定资产使用范围遍及企业所有部门,企业若要从整体上加强对其的管理水平,必须得到所有使用部门的配合,增加了资产管理或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量。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总体看来一些企业较为注重的是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的前期管理,如对购买固定资产厂家的选择、价位的比较、项目考核都能制定出严谨的计划。然而一旦购置回来,余下的环节的管理就很少像前期环节那样重视,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关键资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出效率比较低。

2.账实不相符、责任不明。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一旦有固定资产出现报废、丢失的情况,企业在一些情况下并没有办理报废手续及账务处理,导致了固定资产长期挂账;(2)对于一些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入账处理,从而导致有物无账的情形;(3)对于一些从外单位借用的固定资产缺乏相关手续的办理,也无账务处理;(4)对相关规定的执行不到位,少提甚至不提折旧,使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虚增,造成账实不符的状况。

3.管理制度不规范,缺少可执行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未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制定符合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固定资产在采购申请上出现重复采购、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人为损坏、随意报废固定资产等现象;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固定资产制度,但各部门、员工由于制度约束力不够、领导不重视、责任心差等原因,未能将制度落实到位,使固定资产制度形同虚设,给企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加强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若干措施

1.提高企业领导重视程度,调动企业各部门、员工积极性。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涉及到办公楼、车间机器、运输等资产,故企业若想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得到企业所有部门及员工的配合。首先,企业领导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责令企业除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及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配合,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从人、财、物方面给予财务或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支持,为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其次,通过考核评比等手段,对在资产管理中表现优秀的部门及员工给予一定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2.树立企业员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员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的宣传,使员工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积极配合资产管理及财务部门的工作,从自身做起,将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一样对待,在整个企业营造出保护固定资产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考评机制,对企业领导及员工,在年底考核中,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作为考核指标,以促使企业领导、员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提高整个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企业对生产管理各环节制度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使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化,同进有助于财务管理漏洞的产生。

4.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结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它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最为关键的一步。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在选购上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种类也由于用途不同呈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手工统计已满足不了目前的工作需求,一方面会耗费管理人员较大的精力,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统计无法实现系统化管理。近年来,从账务处理上,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广泛运用,通过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将采购审批、资产调拨、报废等过程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并保证了资产的账实相符;从资产实物数量方面,通过采用条型码等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账实进行盘点,保证了资产的完整,降低了资产损坏、丢失的可能性。

5.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首先,由企业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在企业或财务部门内部成立资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企业资产数量进行定期盘点、各部门资产闲置情况进行调查、资产采购价格及采购预算合理性进行评估等工作。各部门应抽调工作人员,专职或兼职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工作,对财务及资产管理部门工作给予积极配合;其次,定期组织财务、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法规培训,在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资产管理人员法制意识,避免企业资产被人为毁损及贪污;再次,在企业内部制定资产管理考核办法,对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员工进行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对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损害企业利益的部门、员工进行严厉的惩罚,促使企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陈四海.如何加强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延边党校学报,2009(04).

第8篇: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在介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之前,笔者首先对固定资产的相关界定、固定资产的作用及特点、固定资产的来源等相关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界定

在我国,固定资产有极其严格的界定。对于事业单位,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有关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资产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期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物质形态不变,且价值在规定价值以上的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的功能和形态具体可以分为机器、房屋、专用设备、文物和其他固定资产。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及特点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总体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其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是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固定资产不同于一般的资产,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表现如下:(1)固定资产购进时,一次性计入当期支出,而不再计提折旧;(2)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利益;(3)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实物形态不变,且使用期较长。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出于自身业务和日常的需要,事业单位动用自身的大额资金购进或自己制造;(2)当事业单位资金不是很充裕时,通过融资租赁这一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3)接受社会团体、个人等的捐赠。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2007年财政部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虽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但是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力的情况并未完全改变。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缺乏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规章知识的学习,造成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存在职工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已无关,而是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的事情,加之领导往往忙于繁重的行政事务,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是导致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目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些单位因内控制度不健全而无章可循。在日常的管理中,有的部门采购身兼多职,既管采购又管验收、报销,有的不对实物进行验收,而只凭购货发票进行登记,造成固定资产混乱及监管不力。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漏、错现象没有及时更正:如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直接由各部门使用,未将其纳入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之中;因人员调动或部门调整等原因而引起固定资产的转移未及时进行跟踪管理和信息反馈等,是造成账实不符的重要原因。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重复购置,闲置较多。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或财政补贴,有些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不管是否需要,盲目争规模、要投资,从而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等形成人为浪费现象。

2.核算方面

(1)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及时,账簿设置不齐全。由于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其会计核算的基础,有的固定资产早已购进并投入使用,单位却一直未能入账;由于专门使用和保管特定固定资产的人员更换或调离,未及时办理资产报废手续,使账面资产长期存在,账物不符。部分事业单位对购入或新建的固定资产不设置固定资产卡片,人账价值不完整、不及时,使许多早巳完工的固定资产不能入账;事业单位一般只按固定资产的类别设置明细账,无法反映每一项固定资产的详细资料,使财务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和监督。

(2)账务处理不合理

①固定资产购置时的账务处理。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按照固定资产价值,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将购入固定资产的全部支出列作当期支出,违背了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虚增了当期的成本。

⑦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虽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每月都在发生损耗,但由于现行的会计核算中不计提折旧、减值准备,从而降低了相应的支出,同时,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得不到体现,导致净资产的虚增,体现不出其真正的生产能力。

④修购基金的提取和使用缺乏合理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要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以弥补不计提折旧可能造成的固定资产维修和更新能力不足问题。但由于收入的多少与固定资产的损耗不存在比例关系,使得修购基金的提取数量不稳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策建议

1.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1)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要加强教育和引导,真正提高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确立管理出质量、出效率的意识,确立管理是维护国家资产不流失的意识,确立管理是杜绝浪费损失的意识。只有明确固定资产的内涵,思想上得到应有的重视,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自觉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利益。

(2)改革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购置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长期以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是由各单位管理和使用的,政府难以监控,无形之中就变成了实质上的单位所有。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尽快完善政府采购相关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使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真正作到“物尽其用”。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管理制度。各单位应在严格执行财会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严格固定资产购置、使用、调拨、报废等审批权限和手续,杜绝在资产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及相应的监督检查和奖惩制度,将资产管理纳入单位二级目标考核中,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明确单位财务、资产管理与使用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强化责任意

识,规范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4)建立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财会人员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做到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各项会计业务,认真记好固定资产总账。财会部门在购置、验收、清查盘点、清理报废等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记好固定资产明细账,做到账物相符。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一般采用年终定期盘点的形式,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清查盘点。建议单位领导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让主要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同时,在调离时,也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这样可以将单位领导在任职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

2.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对策

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会计账簿的设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制度,保证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及时完整,从而保证资产处置过程中不会出现资产价值流失。事业单位应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负责,对新获得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设立卡片,登记明细资料;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内部转移等情况,应及时在卡片中登记;当对固定资产处置结束时,应及时注销固定资产卡片,做到账实相符。

(2)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①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原则,引入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应借鉴企业会计做法,在其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才可以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予以资本化,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分期确认和分摊。

②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减值准备。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的管理规模、特点,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对使用过程中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减值准备,通过设置“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以正确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及净资产的盈余情况。

第9篇: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1、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第一,固定资产因为价值比较大,购置选择慎重,且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专用性,所以其管理的技术能力要求也较强,需要由内行的、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来管理,并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出现问题后将责任追究到底,彻底解决。第二,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全力支持,通力协作。固定资产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对其管理也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始终,对其维护和管理不仅是专职人员的义务,所有相关部门必须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全面保证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第三,因每项固定资产都有不同的用途和生产效率,导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比较具体而又负责,方法较多,针对性强,如固定资产增加可以计入融资租入,也可记为更新改造。工作量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较高。

2、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

除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应该把握和坚持固定资产管理的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全员参与原则。该原则也是由固定资产本身及其管理特点所决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资料,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作用,必须通过工作人员的使用来转化,所以必须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其次,因为固定资产应用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每个员工都应负有管理固定资产的责任,需要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第二,全过程管理原则。固定资产管理应该放宽视野,不仅仅是日常的正常运作的简单维护,应贯穿于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开始进行全程管理,涉及采购、使用、维护、财产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科学的管理计划。第三,全方位管理原则。现代经济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不是单纯的检查、监督与处罚,它要求采用财务管理的专门方法进行科学管理,同时要降低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使用成本、资产流失损失等,即追求向固定资产管理要效益。

二、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企业开始关注固定资产管理,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一般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片面理解,更多的是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前期的供应商选择、项目考核都能采取较为严谨的计划,但购置后的设备管理却容易被忽略,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关键资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出效率比较低。还有一些企业在购置之前对企业资产需求的具体情况不进行相关分析,也不严格遵守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中相关报批及审批程序,随意性大,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计划时,对固定资产的整体把握性差,重复购置现象和资源短缺现象同时存在,部门分配不均,造成资源浪费,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活动效率低下。

2、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要求把握全面性、全员性原则,但很多企业现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是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其他利益相关人员并没有参与管理的责任与意识。其次,企业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依赖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资产管理部门通过人工清查方式,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具体的使用情况,在每月月末向财务部上报资产使用数据及状态表;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不提供的数据进行财务处理,在期末组织企业固定资产盘点;使用部门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作。这种过度分散、互不相干的管理模式使得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量较大,财务部门无法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向管理决策层提供的固定资产信息有失偏差,不利于保证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首先,很多企业财务部门只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账,未同时登记其明细分类账,账账无法核对;或者疏于日常常规的盘点工作,对已购置或已报废变卖的固定资产不及时予以入账,造成固定资产的账物不符的现象。在机构变更、人员变动时未办理或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也未做相应的权责变更记录,责任追究难度大,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其次,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损耗才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进行计提,未充分考虑不同资产的损耗特点,或者将折旧不合理地加速,或忽略无形损耗造成折旧计提不足,资产的现实状态无法体现。

4、固定资产改造、扩建问题突出

虽然新准则对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事项做出规定,分为符合确认条件和不符合的两种情况处理,但在会计实务中,固定资产的情况远比准则列举情况更复杂,有时会计人员很难按标准划分清楚,处理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利润。而且,由于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难以准确确认原值和净值。对房屋、设备的改造、扩建,企业一般安排工程处、机动处等部门负责,财务部门只需按照结算结果进行会计核算。因为财务部门只关注自己的核算职责,对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没有客观的、切实的把握,所以更新改造后的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的确定,以及被拆除部分资产账面价值的确定都缺少第一手资料,会计核算信息缺乏客观性;也因为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改扩建固定资产的时点,将改扩建的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会计处理往往不及时,加剧了企业资产账实不符的矛盾。

5、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正在逐步摸索建设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管理控制目前也未到位。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第一,未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的权责不明晰,很多管理具体问题出现时相关责任人缺位,责任无法追究,资产的无人管理现象较普遍。第二,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整体优化配置效率低,导致固定资产经常会出现闲置甚至丢失。第三,相互牵制,互相监督的体制未完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攀比,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重新购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对策

1、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态

度。而且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领导意识的提高。企业应该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强调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的地位,在宏观上提高认识。然后通过政策、文件的下达与宣讲,在基层推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管理混乱,保证资产使用效益,稳定生产经营,实现企业预期经营目标。

2、借鉴和采用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规模大、种类多,各单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统计、核算已远不能满足现代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相互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组建功能齐备的数据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分配、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同时为防止电子信息的意外丢失,辅助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安排固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测,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安全性。我公司在实务中将效能监察、业务公开工作与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如改制企业剩余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监察工作、资产处置业务公开工作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保证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3、完善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首先,正确界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取消了量化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否将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正确区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因为两种性质的资产成本费用的摊销和计提是不同的,避免核算科目不科学影响企业利润。其次,注重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派专门人员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所依赖的固定资产的现实状况,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不利因素及时剔除。第三,财务部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虽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但是财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责任。要加强与资产管理部门、各设备使用部门的协作,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盘点清查库存,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4、建立完善科学的固定资产后续管理制度

第一,正确实施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固定资产通过折旧方式可以达到更新改造的目的,尤其是加速折旧法的应用。这种计提方法既符合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原则,即投入初期生产效率较高,多提折旧,而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当使用效率逐渐降低时,减少提取的折旧费。又体现了稳健l生原则,充分估计了可能承担的损失和风险,更好地保证了企业的稳健运营。第二,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不论是自然正常报废,还是损坏、丢失等非正常报废,或是对外转让、捐赠等,都应该报主管部门审批,商讨处置方式、处置效果等具体事宜,同时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追踪检查,监督是否有意假借报废、毁损、转移固定资产之名参与固定资产报废,加强回收价值和处置方式的审核,既保证会计账簿的合理性和延续性,又能避免固定资产流失。

5、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权责运行机制是首要任务。在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下,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明确自己的权责利,各项工作可以有序进行,节约处理常规问题的人财物投入,提高办事效率。财务部根据企业实际资产使用强度和管理要求、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察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行现状的指标体系,如固定资产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通过考评机制,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机制,奖励先进管理者,对随意侵占、挪用、毁坏、窃取固定资产的违法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调动其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本花:对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2]吴跃龙: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3]李云: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4]马骥:对企业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优越性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