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精选(九篇)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第1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2019年,在县政府、县卫健局和**街道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的业务指导下,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文件、会议精神,按照卫食药监局、城关镇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争先创优”“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三好一满意”等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患和谐,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18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办总人口40635人,13各村居,卫生院在岗职工41人,外聘人员12人。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16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人,执业护师1人,执业护士1人,预防保健人员12人,村卫生室人员24人。

二、加强党建党风廉政及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项。

一是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按时开好会议;二是抓好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按照县卫食药监局党委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等理论教育实践活动,使全院职工科学发展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提高,有效地推进了卫生院各项工作的发展;三是抓好了党的组织,全面落实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宣传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为创造和谐社会尽一份力,四是抓好党的纪律建设,认真学习有关廉政会议及文件精神,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意识,纠正了行业中的不正之风。

2、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有力地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认真按照创建文明单位的要求,搞好了院内外环境的卫生工作;三是利用各种方式对卫生开展的工作进行宣传,正确引导群众健康意识。

3、强化了政治文明建设。

一是进一步实行民主,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民主集中制;二是抓稳定,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和建议,掌握群众的卫生需要,我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2019年是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不断完善的一年,要在去年建档的基础上,完善以前建立的老档案,对档案里面缺项漏项、不符合逻辑的档案进行修改完善。对住户进行了逐户上门建档和随访工作,增加了婚嫁人员以往漏建人员档案并删除重复人员档案,新建立合格居民健康档案2660份。

2、健康教育服务

主要宣传普及《居民健康素养66条》,开展了糖尿病、高血压、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冠心病、宫颈癌、乳腺癌、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共发放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传染病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共34258份,共制作宣传期刊161期,宣传讲座161次,咨询活动9次。并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镇的卫生问题、危险因素开展了健康教育,使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提高。

3、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2019年始终坚持每月一次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培训和每月28号之前交公共卫生月报表时采取单独一对一的培训方法,针对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产后访视、儿童疾病的咨询和指导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培训,通过业务培训来提高了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素质。2019年全镇儿童保健情况如下:

1、产妇566 人,活产数574 人,其中有11对双胞胎,3个死胎, 0个死产。

2、产妇建卡人数549 人,建卡率96.9 %。

3、产妇产前检查人数549 人,产期检查率97 %。

4、产妇早检人数549 人,早检率达97%。

5、产妇产后访视人数540人,产后访视率达95.4 %。

6、产妇系统管理人数539人,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2 %。

7、住院分挽活产数574人,住院分娩率100 %。

8、剖宫产活产数150人,剖宫产率26.1 %。

9、非住院分娩活产数0人,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活产数 0人,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达0 %。

10、新法接生活产数574 人,新法接生率100 %。

11、高危产妇人201 人,高危产妇人数占总产妇数35.5 %。

12、高危产妇管理人数201人,高危产妇管理率达100 %,高危住院分娩人数201 人,高危住院分娩率达100 %。

13、新生儿出生低体重小于2500克人数6人,低体重初生婴儿占1 %。

14、今年开展全办所幼儿园3-6岁儿童的体检和建档工作,共体检2132人。

4、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贵州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南》的要求,共建立了人的老年人2313档案,进行1732的老年人体检。

5、预防接种服务

乙肝:发放1815人份 ,应种1815人, 实种1810人, 接种率99.72% ,耗损系数1.01 ;卡介苗:发放185人份, 应种61人,实种61人,接种率100%,耗损系数3.03;二价脊灰疫苗:发放5447人份,其中IPV灭活发放997人份,应种4192人,实种4119人,接种率98.26% 耗损系数1.32;百白破:发放2550人份,应种2593人,实种2546人,接种率98.18%,耗损系数1.01;白破二联:发放1496人份,应种1239人,实种1213人,接种率97.90% ,耗损系数1.23;含麻制剂疫苗发放1565人份:其中麻风发放200人份,麻风应种417人,实种411人,接种率98.56% ,麻腮风:发放1365人份,应种1165人,实种,1146人,接种率98.37% 耗损系数1,01;A群流脑:发放2265人份 应种1674人 实种1641人,接种率98.03%,耗损系数1.38;A+C流脑:发放1898人份,应种1902人,实种1873人,接种率98.48% 耗损系数1.01;乙脑:发放2189人份,应种2191人,实种2152人,接种率98.22%,耗损系数1.02;甲肝:发放1096人份 应种1109人,实种1093人,接种率98.56%,耗损系数1.01 。

根据疫苗发放及接种情况,由于城区接种门诊实施定点接种,各种疫苗的耗损系数均在国家规定的耗损系数范围内。注射器共发放15000支,卫生院库存500支,无浪费。

6、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2019年来卫生院对在职人员和村医进行了《传染病法防治》、《突发公共卫生处理条例》、《传染病信息管理规范》进行培训,提高了大家对传染病与处理的操作规范,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定期对门诊和村卫生室进行检查,截此到现在发生了5例传染病,其中两例水痘,一例疑似麻疹已排除,一例手足口病,哟里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零报告,零处理。

7、卫生监督协管服

2019年卫生协管工作人员共督导了卫生室执业许可证校验25个,全面巡查督导督查学校营养餐食堂、学校传染病管理巡查和学校环境卫生督查30余次,幼儿园食堂和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巡查50余次,农村集中饮用供水巡查4次数,

8、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高血压人数2503人,规范管理2054人,管理率达82%。

9、Ⅱ糖尿病管理服务

Ⅱ糖尿病人数525人,规范管理420人,管理率达80%。

10、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

重性精神病患者183人,规范管理121人,管理率达66%。

四、宫颈癌工作情况

根据上级要求,在2019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12日开展35-65岁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项目工作,共完成203例。

五、医疗业务门诊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先后配备了2台心电图机,2台生化分析液等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平时做到门诊有登记、消毒和传染病有登记、住院有病历,严格执行一切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服务老百姓为宗旨,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实行药品100%零差率销售为目的。截止11月卫生院门诊完成了业务收入595784.83元,医诊疗门诊病人1772人次。

六、定点接种门诊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1-12月份定点接种门诊开展I类11苗接种20098实种针次数。积极推动Ⅱ类疫苗接种工作,同时也增加卫生院的部分经济收入。

七、儿童保健门诊

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有些思路不够成熟,因今年的中心工作比较多,儿保门诊的医生大部分被抽出来参加其他中心工作完成儿童建档数434人,0-3岁儿童健康管理人数831人次。

八、基本药物采购使用情况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如期推进,一是加强培训,组织医护人员和卫生室人员参加基本药物制度培训,二是做好网上集中采购工作,三是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执行零差率销售,目前卫生院配备的基本药物有82种,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

九、存在问题

虽然半年来各项工作开展得较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人才建设,医院的管理上与形势的发展及上级的要求有差距,医疗质量和总体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

1、人才结构不堪合理,人才梯队尚未完全形成,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更加提高。

2、医疗质量还要薄弱环节,尤其是医院启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办公制,部分职工对电脑操作还不适应和不熟悉。

3、交通车辆不够用,入村工作督导即为不便。

4、村医业务素质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得不够好。

5、医技人员少,部分检查不能有效开展。

6、个别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活动中还存在生、冷、硬现象,缺乏沟通技巧和沟通艺术,语言表达不准确,解释病情不清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医院的形象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十、下一步的打算

1、拓宽工作领域,提高社会及经济效益。积极抓好卫生院日常医疗工作,规范诊疗服务,有序进行医疗服务诊疗。

2、加强新农合患者住院的工作力度,充分体现国家惠农政策。

3、不折不扣加强对村卫生室的规范化管理,从不同角度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4、全面实行公共卫生工作常态化进行。

5、加快人才培养,打造“三名”工程,即名医院、名院长、名医生。

人才是卫生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因素,而我院目前卫生技术综合素质偏低,全院中级以上职称的卫技人员比例不足,门诊医师尤其是骨干医师较为稀缺,人才缺乏,无后备力量。因此,要挤出经费加大培训力度。力争利用5年时间,完成人员轮训,逐步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开展缺乏科室,吸引广大患者来我院就诊;另一方面加强院内业务学习质量管理,深入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职工业务技能水平。

5、掌握中医药的实宜技术,尽快把中医开展起来。

6、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抓住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扶持政策,在各级党委、卫生局的关心支持下,挖掘潜力,积极走出去争取资金,努力增加必要的医疗设备、编制人员到位,尽快解决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尽力改善卫生院人少事多,人员断层现象,改善办公条件,让卫生院基本具备医疗条件优,办公环境美的良好局面。

7、加强医务管理,激发竞争活力。改革卫生院管理体制,向管理要效益。俗话说:“三分成绩,七分管理“。医院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管理。一是完善领导体制,全院实行民主管理,对各项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将各项责任制度落实处,实行五定一奖一罚责任制,即”定人员、定职责、定出勤、定效益“的奖勤懒机制,对完成指标任务的按比例给予奖励,对未完成指标任务的按比例给予罚款,以此激发职工匠竞争力和工作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强化医疗护理队伍建设项,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操作规程,严惩医疗护理差错,竭力避免因医疗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三是加强医技质量治理建设,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第2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江湾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虹口区新市南路1191号,一个中心,五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病房)。辖区范围4.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1.25万。为居民提供优质、温馨、便捷的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因中心业务发展需要,诚聘以下人才:

一、全科医师(4-5名):卫生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关职称,年龄40岁以下。

类别:全科医学/全科医学(中医类)

二、康复医师(1名):卫生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关职称,年龄40岁以下。

三、护师(2-3名):卫生类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关职称,年龄40岁以下。

四、药师(1名):卫生类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药师职称,年龄40岁以下。

以上人员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及执业证书,品德优良,身体健康。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毕业证、执业资格证书等复印件和相关资料邮寄至:

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科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新市南路1191号

邮编:200434

第3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鼓楼区水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鼓楼区古田支路61号)因工作需要,现向社会诚聘3名工作人员(非正式编制的劳务派遣人员),具体要求如下:

一、岗位要求(见附件)

应聘者应提供以下证件 1.报名表及身份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从业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件原件、复印件备查;2.提供学历证书等电子注册备案表。并保证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

二、综合要求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 爱岗敬业,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2、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具备应聘岗位资格;

3、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工作;

4、具有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站、卫生院工作经验者优先。

三、工资待遇按照鼓楼卫计系统临聘专业技术人员标准执行(月工资中含单位应负担的五险一金,午餐补贴)。

四、有意者可将准确填写的报名表电子文档发至[email protected]邮箱。我中心将及时安排面试,招聘截止日期至:2018年03月16日。联系电话:83378630,联系人:郑华。

面试地址:鼓楼区古田支路61号 。

岗位要求j.rar

dabfae265489d3d34a486c0e706ffc7b.rar (12.25 KB)

第4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城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是指依托基层街道办事处,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的有关单位、人员和管理运行体制系统的总称。目前,我区共有1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机关设有党工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会事务科、城市管理科、经济发展科、政法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计划生育科6个内设科室。1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共下设46个事业单位(不含卫生院、幼儿园),每个街道办事处设有3-5个事业单位,统一设置的有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统计站、军队转业干部工作站,部分街道办事处设有财政所和地区管委会等事业单位。1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共核定行政编制232名(实有人员236名),平均每个办事处行政编制18名,编制数量最多的七贤街道办事处行政编制25名,最少的舜耕街道办事处行政编制13名。1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共核定事业编制606名(实有人员679名),平均每个办事处事业编制46名,编制数量最多的四里村街道办事处事业编制66名,最少的舜耕街道办事处事业编制24名。

街道办事处承担便民服务职能的行政科室和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党工委办公室、社会事务科、城市管理科、经济发展科、政法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计划生育科6个内设科室和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居委会也承担部分便民服务职能。便民服务项目按照服务类别分类,主要有党建、群团服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安全管理、社会稳定、社会事务、计划生育服务等10余项服务类别,按照服务内容细分则平均有40余项服务项目,例如服务项目最多的杆石桥街道办事处基层服务项目50项,服务项目最少的舜耕街道办事处基层服务项目37项。1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从事基层服务的在编工作人员和编外聘用人员(协理员、协管员)共有773名,其中在编工作人员共有474名(平均每个街道办事处36名),从事基层服务的编外聘用人员共有299名(平均每个街道办事处23名,其中包括未签订正式合同聘用人员)。如服务项目最多的杆石桥街道办事处从事便民服务工作的在编工作人员50名,编外聘用人员26名;服务项目最少的舜耕街道办事处从事便民服务工作的在编工作人员25名,编外聘用人员16名。在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大厅窗口岗位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来自有关科室和事业单位的人员,他们根据工作需要轮流上岗。

二、当前市中区城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中承担服务职能的主体比较分散。我区城区街道办事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的40余项服务任务,一般分别由6个行政科室和社区服务中心承担。以杆石桥街道办事处为例,党工委办公室承担14项服务项目,社会事务科承担8项服务项目,城市管理科承担2项服务项目,经济发展科承担5项服务项目,政法科承担3项,计划生育科承担6项服务项目,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担10项服务项目,承担服务职能的主体分散。不同的办事处,承担相同服务项目的科室或单位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受理困难群众的低保申请,有的办事处设在社会事务科,有的办事处设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厅;受理计生服务,有的办事处设在计划生育科,有的办事处设在社区服务中心大厅。

(二)政务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服务窗口设置不够规范统一、编制配置不够均衡合理。我区城区街道办事处因场地等条件限制,暂时还没有能够统一按照市行政审批中心《关于加强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在街道办事处一级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也未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便民服务管理办公室。我区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未设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无法对街道办事处的政务服务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我区的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大厅的模式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厅为依托,除按照上级人社部门统一要求设置劳动就业、养老保险、居民医保等固定的对外服务窗口外,还结合本辖区特点,根据其他便民服务业务量的多少,设置其他便民服务窗口,如有的办事处设置了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窗口,有的还设置了托老服务窗口。由于历史等原因,街道办事处的编制没有随着任务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编制配置差异较大、不够均衡合理。

(三)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保障任务快速增加而其他服务职能相对弱化。在街道办事处设置的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责应是为辖区居民提供基础社区公共服务。目前,各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人群数量逐年增加,例如四里村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托管档案人员现有6000余名,预计2-3年内将突破万人。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量不断加大,且大多为硬性指标任务,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偏重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大多数工作人员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导致了其他方面的服务职能弱化。

(四)街道办事处提供基层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设置不全。我区城区街道办事处未设置承担城市管理服务、文化服务、财务管理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一是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由于没有设置相应的事业单位,各街道办事处的这部分工作一般直接由城市管理科承担。但受行政编制严重不足问题的制约,具体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主要由办事处事业编制的顶岗人员及外聘协管人员完成(1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共外聘协管人员255人,平均每个办事处外聘20人),这既不符合相关规定又不便于工作的开展。二是文化建设已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性任务,文化服务已成为各街道办事处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各街道办事处每月平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达4-5次。但由于我区街道办事处没有设立相应的事业单位承担这项任务,只是在“街道办事处事业编”中包含文化编制若干,一般由党委办公室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三是目前各街道办事处的经济体量日益增大,财源建设任务日趋繁重,“居财办管”等制度也日臻完善,财务工作越来越繁重,但目前我区1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均无相应事业单位承担该项职责,一般财源建设工作由经济发展科承担,财务工作由行政办公室承担,不利于综合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优势,增加了各街道办事处的运行成本。以上本应由事业单位承担的服务性工作由行政科室承担,在街道办事处每个科室仅有1-2个行政编制的情况下,无法完成附加任务,因而导致了顶岗任职、长期借调和超编现象。

(五)城区街道办事处部分从事基层公共服务工作人员的编制未纳入相应事业单位。2001年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时,由于我区各街道办事处行政编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为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在2001年各街道办事处“三定”规定中,我区在下达相应的行政编制的同时还根据各街道办事处工作任务情况下达了部分事业编制,包括计划生育服务、文化服务、财审等工作人员编制,但未设置相应事业单位。目前,我区共有此类事业编制250名,急需将这部分事业编制合理纳入相应的事业单位。

(六)城区街道办事处提供基层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编制要素不全。由于部分街道办事处早期机构编制文件不规范等因素,造成街道办事处所属事业单位缺少职责任务、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经费类型等编制要素。目前,1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所属的46个事业单位都存在要素不全的问题,共缺少编制要素164项,平均每个事业单位缺少3-4项。

三、加强和规范城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机构编制管理的建议

(一)理顺政务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加强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指导监督

按照市行政审批中心《关于加强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将目前的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更名为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管理机构,名称为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街道办事处统一设立XX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同时设立XX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管理办公室。XX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管理办公室接受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指导、监督和考核。

(二)整合现有综合服务中心,统一规范服务窗口

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或社区服务中心大厅,设立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暨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作为辖区内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窗口。在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的指导监督下,统一规范服务窗口设置。工作人员由街道办事处有关科室、有关事业单位和社区居委会抽调,由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考核。

(三)规范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设置,科学合理使用现有事业编制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参照城郊新成立的四个街道办事处的设置模式,建议在各城区街道办事处统一设置4个事业单位。调整中需增加编制及新设事业单位编制均在各街道办事处事业编制中调剂解决。

1、保留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辖区的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兴办福利便民事业等工作,承担街道人力资源开发、社保、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服务职责。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增设综合业务科(便民服务管理办公室)、便民服务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事业编制20-25名。

2、设立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为正科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10-12名。主要负责辖区环境卫生、市政建设、房屋建设和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节水保泉、安全生产、园林绿化、交通、防汛、防震等服务工作。

3、设立财政所。为正科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5-6名。主要负责街道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的管理使用、居委会账户的管理、财源建设及统计等工作。

4、设立文化服务中心。为正科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5-6名。主要负责为辖区居民提供文化、体育服务,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指导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开展社区教育、科普宣传、文物保护等工作。

如受事业单位机构个数限制,不能单独设立文化服务中心,建议在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再增设文化服务科。

另外,考虑到受机构个数限制以及城区医疗卫生资源比较丰富、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好等因素,以上未提出设立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如不超机构限额,最好设立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正科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4-5名。主要承担计生技术、生殖健康等服务职责。

第5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高效、便民、快捷的行政服务体系,根据区政府[20*]52号《关于实施区、镇(街道)、村(社区)审批服务联动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区审管办[2009]5号《关于实行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畅通“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目标,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规范运行方式,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街道实际的便民服务工作制度,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公开原则。结合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公开办理项目、服务对象、申报材料、办事程序、责任单位、员、责任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做到让办事群众清楚、明白,能不能办,怎么办,由谁办。

(二)依法原则。坚持依法办事,认真按照规定的受理和办理程序进行,该受理的必须受理,该办理的必须办理。

(三)便民原则。结合首问责任制,让员成为群众办事的人,由内部有机运作和向上级代办,群众直接办理,切实减轻群众办事负担。

三、审批方式

充分发挥街道、村(社区)二级服务中心平台作用,村(社区)能批办的项目不到街道批办;街道能批办的项目不到区批办,审批服务重点是:村(社区)做好服务和工作;街道充分整合平台资源,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四、三级体系的工作职责和运行程序

(一)村(社区)。组建便民服务中心作为代办服务工作场所,名称统一为“蛟川街道**村村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主要职责:受理、办理服务对象的申请事项;负责法律、法规、政策的咨询服务;与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做好工作衔接,实行全程服务;配合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做好审批项目现象踏勘工作;按时报送统计报表和相关资料。其工作运行程序是:

1、咨询。当服务对象询问代办事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有关问题时,员应热情接待,认真答复。咨询内容属于本岗位工作范畴的应详细解答,并对解答结果负责;不属于代办事项的,可咨询区、街道行政服务台中心相关窗口或相关部门后再行告知,或告知相关窗口或相关单位的联系电话请自行咨询。

2、受理。对群众提出的办事申请,代办员负责受理、登记,并按规定程序落实办理。对村(社区)无法办理需向上级报送的有关事项,须按规定向群众出具《承诺(代办)件受理通知书》,并填写《代办服务登记表》。对于不符合审批规定的申报事项,应向群众出具不受理通知书,并在不受理通知书中详细告之原因,一式二份,一份交本人,一份留底。

3、协办。对已受理的报送事项,先由村(社区)干部负责调查核实,及时办理应由村(社区)协办的有关手续。

4、报送。在规定期限内向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上报申请人的相关材料,街道中心可办理的,应依法及时办理;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无法办理的,由街道中心全程人员上报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窗口办理。

5、回复。根据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承诺期限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办理进度,由员负责及时了解办理结果,向群众作出回复,并及时将办理结果送达申请人。

(二)街道。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主要职责:办理或代办申请人的具体事项;受理办理群众的咨询、留言、转告等事项;负责完整及时传送上报材料和办理结果,确保上报事项和上报材料完整及时送达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窗口,办理结果完整及时送达各村村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配合区行政服务中心做好联办件的现场踏勘和联审工作,按时向区行政服务中心上报统计报表和有关资料。其工作程序是:

1、受理。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对办事申请进行审核登记,手续齐全,可当场办理的应当即办理并将办理结果交申请人;不能当场办结的应向申请人出具《承诺(代办)件受理通知书》,并告知申请人的权利、义务和承诺办理期限。对材料不齐的,需向申请人出具补办通知书,并写上需补办的材料,待申请人补齐材料后重新受理。

2、全程。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接受申请后,该事项即进入内部运行程序。能够办理的事项立即办理;不能办理的由全程员负责全过程办理,根据办事申请性质,将企业、群众申办材料报送区行政服务中心有关窗口,由相关部门确定具体办理人,按承诺时限进行办理。

对于村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上报的事项,能当场办理的应予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或需上报区级部门办结的应由街道全程员负责转交相关职能科室或上报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窗口办结后转交村(社区)员。

3、及时回复。承办事项办结后,由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相关窗口将办理结果及时通知申请人。对一些确实无法办理的事项,说明理由,并给予明确的回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推行实施区、街道、村(社区)审批联动工作,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各中心、所办和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为加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街道成立了该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恺副组长:吴长明成员:朱志远、许昀、王春富、周飞华、马振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由负责纠风的纪工委副书记许昀任主任,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何爱国为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制、集中办公制、佩证上岗制、优质服务制、全程服务制、月度考评制和监督检查制等审批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与区行政服务中心现有制度有机衔接,提高整体效能。

(三)严格考核。实行分级考核,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负责对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指导和考核检查;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对村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的工作指导和考核检查。各级服务中心同时要做好对本级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本人年度考核内容。

第6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瓮声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

(2020年9月)

根据调研组要求,现将瓮声街道深化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瓮声街道是我县城区建设“南拓东进”的重点规划区域,是由原瓮声社区和原明安社区整建制划分而来,下辖新安、经山、明安和铁东4个社区,共有11742户、22396人。近年来,瓮声街道坚持把深化社区治理工作作为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建幸福社区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等手段,初步形成了共建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党组织领导,凝心聚力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始终强化街道党工委是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按照党工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专兼职人员具体干的工作模式,班子成员下片包保社区,围绕基层治理工作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小微企业联合会和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全面推行“五长制”,加强网格化管理,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街长,负责辖区内所有街道;各社区党委书记任路长,负责社区内所有路段;网格长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由辖区在职、退休党员和居民担任楼栋长和单元长。截止目前,瓮声街道共设有32个网格长,154个楼栋长,695个单元长。二是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站,目前瓮声街道共设由2个党群服务中心和2个党群服务站。

(二)发挥街道主导作用,健全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党建联盟,实施“四项清单制”。以街道党工委为组织引领,全面统筹整合辖区行业、居民群众的可供资源、所需服务等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对接,形成党建和服务需求清单、党建和服务资源清单、党建和服务项目清单、党建和服务责任清单“四项清单”。瓮声街道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县级党政领导进社区、在职党员“双岗双责”、“红领岗”等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化解矛盾、组织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联盟把街道党工委和各成员单位党组织工作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工作资源形成了“一盘棋”,携手共建、共同努力,开展共驻共建活动14次,党员群众参与联盟活动500余人次,共解决难办实事10次,推进社区建设及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二是提升社区队伍建设。借助街道社区改制的契机,共补选“两委”成员44人,增强服务功能。组织开展系统培训,采取挂职的方式,将一批年轻的社区干部选调到街道各办公室进行挂职锻炼,提升业务能力。结合各社区实际,实行绩效管理,最大限度调动社区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积极鼓励社区工作者考取社工师职业资格,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能力。

(三)发挥基层作用,协同发展。

一是固本培元,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党章要求,规范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及时通报违纪违法行为,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抓好“红领岗”建设,每周定期组织“红领岗”人员,走访企业,了解非公党建情况。将“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与街道社区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二是依托百站建设,服务辖区群众。根据辖区群众的不同需求将百站划分为“爱心类”、“医疗类”、“学习类”、“就业类”、“助老类”等十大类,在每个类别下设若干个服务站点,一个服务站点发展数名志愿者。在“百站”建设的同时,将代表分配到一些服务站点担任“站长”职务,充分发挥代表的职业优势和个人所长,使“百站”建设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三是积极打造社区“123”服务。“1”开展“个十百千万”积分行动,其中“个”是“个十百千万”积分行动,打造服务民生的党建工作品牌;“十”是建立壮大十个社区组织;“百”是号召百名在职党员干部在社区组织中任职;“千”是发展千名社区志愿者;“万”是服务万名群众。“2”是搭建在职党员履职服务平台和居民自治平台两个平台,拓展联系服务群众新领域。“3”是构建三个“志愿者+”服务体系,切实解决民生实事。四是街道党组织引导和规范物业管理,推动“红色物业”全覆盖。加强对现有物业公司党支部的党建引领作用,做好物业公司和百姓之间的沟通,共同解决服务难题。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两委委员”素质亟待提高

街道改制后,新社区“两委”委员,面对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问题,不能完全独挡一面,此外干部交流培训的机会少。

(二)社区治理工作缺少足够的设施支持

由于街道改制,新组建社区的办公场所无法完全保障,依靠街道难以解决。

第7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项目背景与动因

民政部:街道办撤销是趋势

街道办,一个在我国存在了50多年的行政机构,近日,彻底退出安徽省铜陵市市民的生活。2010年7月,铜陵市主城区铜官山区率全国之先,试点撤销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实行居民自我管理。2011年1月,铜陵市开始推广铜官山区经验,在全市大规模撤销街道办,至今年8月底,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铜陵市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部撤销“街道”的地级市。7月底,铜官山区被民政部列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其改革模式也被总结为“铜陵模式”,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家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随着铜陵改革的被认可,“铜陵模式”也即将在安徽省全省范围内推广开来。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称,街道办取消是一个趋势,铜陵改革最终评估效果好的话将会在全国推广。

市委书记市长关注什么

2012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推荐案例

为深化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工作,2011年10月14日,铜陵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全市社区工作培训会议,以进一步完善“铜陵模式”。“铜陵模式”的改革核心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它的逻辑在于:形式上的“减法”,带来本质上的“加法”,为了“加”,先行“减”。纵观管理层级由“四”到“三”的变化,减去的是行政层级与管理成本,提升的是政府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减少的是原先小社区数目,整合的是“大社区”的人、财、物等资源;弱化的是政府“替民做主”的惯性思维,强化的是居民“自己做主”的民主自治意识。

“四”变“三”,撤街道减层级提效能

在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看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更加注重提供服务,是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途径之一是减少管理层级。铜陵市撤销街道办事处实行“区直管社区”,首先是在主城区铜官山区启动的。2010年7月底,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酝酿准备,铜官山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撤销原有的6个街道,整合形成18个大社区,原有街道干部工作人员一律下派到各个社区任职。经过改革,铜陵市原10个街道办事处和61个社区工作站整合为23个社区居委会,从原来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调整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

为了顺利完成街道办人员的分流,铜陵市坚持“身份不变、待遇不变、级别不变、福利不变”原则,将原来街道办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到社区,解决了改革中的最大难题。下沉到社区的,还有原街道的经费和资源。据铜陵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称,改革后,每个社区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人员由7到12人增加至22到40人;每个社区的工作经费由3万元左右增加到30至50万元。

铜陵市撤销街道办改建大社区,实现了区直接服务社区,原街道办相关职能下放社区,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撤销街道前,低保申请程序是先在社区居委会申请,社区居委会将材料汇报给街道审核,街道审核后还需将材料提供给区民政局,然后从民政局到街道办再到居委会,需要一个多月。现在办低保到社区10天就可办完,办老龄证更是比以前省去将近20天。

创新机制,服务群众近乎零距离

撤销街道重组后,新社区设置有社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其中社区服务中心还建设若干工作站深入群众身边。新社区定位主要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街道原有的经济发展、城管执法等主体职能收归区级职能部门,而社会管理、服务事务等职能全部下放到了社区。社区服务中心负责对居民的事项实行“一厅式”审批和“一站式”集中办理,实行开放式办公,各项业务“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处置”,大大方便了居民办事。

面对社区规模的扩大,以及人、财、物的聚集,社区管理水平也需要相应提升。为此,在改革中,铜陵市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建立社区管理新模式。建立新社区财务资产管理新模式,按照“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和“财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社区经费的预决算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设立社区独立账户,经费由区财政直接核拨。同时,建立社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制度,对各社区党工委、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考核,领导综合评价分和居民满意度测评分相结合。

由于新社区扩容增大,每个社区又划分为一个个网格,作为服务群众的基本单元。每200至300户左右划为一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管理员,主要负责日常巡查和综合信息采集工作,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变坐等接待为主动上门服务,为居民提供贴近、贴身、贴心服务。同时,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里,通过楼栋“为民服务网格责任牌”、上门发放联系卡、开设服务热线,实现社区信息快速收集;通过社区QQ群,A、B岗网格对接,实现信息快速;通过上门服务、服务、一站式服务和取消“坐班制”,实现社区事务快速处理。

强化自治,社区大事小事交由居民决定

“政府全买单,居民不买账”,是社区工作者普遍面对的一种“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在推进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铜陵把去行政化、强化居民自治作为主攻方向,变过去的“替民做主”为“让民做主”。

在推行改革时,铜陵市出台实施了完善社区居委会组织体系建设的意见,全面开展社区居委会直选,成立居民代表大会和议事委员会,依托居民小组、楼栋健全群众性组织,民主协商公共事务。在社区一级推进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居民公约制度、居民和党员代表议事制度、议事协商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制度,保障居民的自治权利。一个例证是,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一个近两亿元投资的项目,准备在铜官山区螺蛳山社区辖区上扩建一个日产500吨的选矿厂。居民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它可能会影响到环境。市里专门召开了听证会,最终这一项目被叫停。

项目创新性分析

项目实施单位:铜陵市民政局

推荐词:铜陵市在全国率先全面撤销街道办,推行“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层级与管理成本,整合“大社区”的人、财、物等资源,着力提升政府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居民“自己做主”的民主自治意识,创出了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铜陵模式”,是“城市管理中革命性的一种变革”。

第8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街道、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迫切需要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转变管理和工作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形成社区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迫切需要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功能和街道、社区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地方党组织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有些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为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服务的自觉性不高,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与当前社区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有些驻区单位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有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于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满足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社会需求,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开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正确把握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要努力实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1)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2)党员干部队伍好。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工作机制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4)工作业绩好。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区治安良好。(5)群众反映好。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对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满意,街道、社区党组织得到社区群众的拥护。

三、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是党在街道、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街道、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街道党(工)委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组织带领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2)讨论决定本街道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服务社区群众,共同推进社区建设。(3)领导街道行政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领导街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领导或指导在社区、驻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4)领导本街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5)加强街道党组织自身建设,领导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建设。(6)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工作。协助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其派出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2)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3)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4)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5)组织党员和群众参加社区建设。(6)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

四、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把工作重点从注重创收进一步转移到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从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搞好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按照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以无偿、低偿服务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着眼于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通过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尤其是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等,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五、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

及时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都要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尤其要重视及时在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在调整社区设置时,要同步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

不断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协调和支持驻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支部建在楼上”等方式联合建立党组织,通过采取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及帮助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办法,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街道党(工)委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适时向他们通报这些组织党建工作等有关情况。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应将这些组织的注册登记和年度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其所在街道党(工)委。

加强和改进对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认真做好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党员,其正式组织关系不在工作所在地(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的,应及时把他们的正式组织关系转入工作所在地(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对在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流动人员中的党员,要在核实其党员身份后,及时把他们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要采取适当方式,组织他们过好组织生活,开展适宜的活动。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在重视做好原有居民群众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重视做好在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加强联系,必要时可把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的情况向其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反馈。驻区单位发展党员、选拔任用干部,应注意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

通过以上工作,不断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六、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协调机制

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

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和社区其他组织建设,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社区组织体系。

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围绕辖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要自觉接受驻地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大力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和社区建设,并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群众积极参加社区建设。

七、切实加强对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

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要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纳入当地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与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等其他领域党的建设有机衔接起来,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及时研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

要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责任主要在市、区(市、县)委。市、区(市、县)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市、区(市、县)委常委要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市、区(市、县)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加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尤其是要注意选好街道党(工)委书记。采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选拔等措施,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党员充实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居委会中的党员成员可以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经过民主选举由一人担任。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办法,面向社会选贤任能,优化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加强对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依法办事、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和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通过多方面努力,使街道、社区党组织无论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还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都能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市、区(市、县)党委和政府要下决心切实解决社区党组织办公用房、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等问题,及时拨付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运行费用,发放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要主动关心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体谅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市、区(市、县)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改进作风,做好在社区的行政业务工作,对于需要委托社区居委会承办的事项,应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妥善处理。

第9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范文

一、管理体制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隶属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街道办事处全面管理。保障服务中心主任为事业单位登记法人,业务方面履行法人职责。各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配备正式工作人员4-6名,专职从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街道办事处在服务大厅设置失业协保登记、职业介绍、创业服务、技能培训、退休管理、居民保险等4-6个服务窗口。区人社局负责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的业务培训及业务指导。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业务培训、指导、责任目标考核。

街道办事处对所辖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日常考勤、考核、使用、福利等管理。街道党工委对所辖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调配、晋升、奖惩等提出意见,与区人社局沟通协调一致后,由区人社局履行程序。

二、工作职责

负责辖区内失业、就业、创业、培训、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辖区内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工作,承办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具体包括:

1.为辖区内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进行失业金的汇总发放。为具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办理自谋职业扶持金、小额贷款的初审把关手续。

2.负责指导社区保障服务站做好失业人员的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失业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求职、就业、培训等情况台帐和数据库,及时掌握隐性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3.组织指导社区保障服务站开展辖区内就业岗位的调查、收集工作,掌握辖区内企业岗位数量,及时做好需求动态信息录入工作。组织指导社区保障服务站收集、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组织实施社区就业安置项目。

4.为辖区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城镇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提供求职、招聘信息查询和职业介绍服务,定期举办街道、社区就业招聘会,协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做好就业招聘工作。

5.指导社区保障服务站负责调查、统计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情况,指导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为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申领各项就业补贴。

6.做好培训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工作,指导社区保障服务站组织失业人员报名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7.做好各类退休人员的专项台帐建立和认证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退休人员生存和流动状况,及时、准确地做好本街道退休人员的资料统计工作,并向区退管机构及时报告退休职工生存、死亡等变化情况。组织辖区内退休人员举办各类文体娱乐活动。

8.做好辖区内企业信息普查和数据采集工作,做好劳动保障年检工作,协助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

9.协助开展区域内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协助开展区域内和谐劳动关系的维护工作。

10.做好本辖区内城镇居民医疗、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参保、登记、缴费及待遇发放等工作。

11.做好各类工作台账、财务凭证、人员档案等的采集、管理、归档工作。

12.做好辖区内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负责指导社区保障服务站帮助失业人员申请享受各项就业、再就业补贴和政策扶持。

13.积极参加人社局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做好基层服务。组织劳动协理员参加业务培训,负责对社区保障服务站的各项工作进行指导。

三、工作要求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根据工作职责和人员编制情况,明确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具体要求如下:

1.各街道保障服务中心要按照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岗位职责,并上报市北人社局备案;根据工作要求和变化,进行协管员的统一调配。

2.加强业务培训。按时参加区就业服务中心召开的业务例会,加强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完善基础管理,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岗位练兵,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要建立会议、登记统计、工作调度、检查考核等制度,统一服务流程,规范管理办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误时、不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