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污染源自动监控精选(九篇)

污染源自动监控

第1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关键词:自动监控 在线监测 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050-03

近年来,污染事故层出不穷,污染因子层出不穷,环境问题引起了公众的高度重视,传统环境监测手段越来越难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能对排污口污染物实时分析,从而准确地判断企业排污情况,逐步成为环境执法、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是依托在线监测、自动控制、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广东省环保厅高度重视,以环监部门牵头,监测、信息部门配合,大力推广自动监控技术。目前,自动监控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排污企业废水废气的监测,使环保部门更为便捷地了解各企业监测因子的排放数据,提高环境监察机构的效率,有目的地去执法,提高了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1 自动监控的发展历程

1.1 仪器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省已引进美国法国的废气在线监测设备,测的项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安装在大型的发电厂。90年代初期,结合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大型排污企业必须安装巴尔氏槽和流量计。90年代中后期,结合“一控双达标”工作,该省开始引进COD和TOC在线监测仪,数据传输到省环境监察部门。到21世纪,国控企业、30 万kW以上的火电厂主要的污染因子已安装在线监测仪器,并能结合视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

1.2 通讯

21世纪前,主要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短信、拔号。短信最大的缺点是受语音优先和环境电磁的影响,往往信号发出后要1 h才能接收到;拔号的时间又不能确定,完成一次需几分钟。

21世纪后,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传输方式主要是光纤、无线宽带、微波。光纤有着传送速度快,不受干扰,随时可扩充带宽的优势,租金费用不高,广泛使用。无线宽带费用较高(目前是200元使用200 h),使用企业较少。微波易受建筑物的影响,目前带宽理论上是10M,但是实际传输不稳定。

1.3 监测的项目

21世纪前,主要监测项目仅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酸碱度、流量、化学需氧量、TOC等少数污染物,数据难以全面反映企业排污状况。

21世纪后,陆续增加了氨氮、烟尘、铬、铜等金属指标。目前,除了少数,基本履盖了主要污染因子。

2 法规体系发展

2005年以前我国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明文要求或规定什么样的企业必须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直到2005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8号)》,第一次解释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含义及明确了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监管的主管部门和相应职责。该省和各地市也陆续出台了有当地特色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法规。目前,该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的法律体系日臻成熟,技术由从前的单一走向多方面、全方位化。

(1)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73―2007。

该规范主要对废气废水比对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控要求:比对的条件,监测的稻荻裕采样的点位,样品的分析,数据的有效性和数据缺失的处理。

(2)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

该规范主要对烟气连续监测仪作规定:技术验收,比对监测,数据审核和处理,技术性能,安装位置,日常运行管理要求,测试的项目与要求。

(3)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76―2007。

该规范主要对烟气连续监测仪作规定:系统的组成,技术要求,安装和测定位置,参比方法采样位置,指标的检测方法,质量保证,检测的项目。

(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

该规范主要对安装作规定:各监测项目的方法和原理,各方法的测量浓度范围,自动采样器的基本功能,数采仪的通讯协议,工作温度,备用电源,数据存储量,模拟信号的分辩率,数字量的接口,站房和安装要求,试运行指标。

该规范明确了:水污染源监测仪器,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超声波明渠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水质自动采样器,数据采集传输仪等定义。

(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HJ/T356―2007。

该规范主要对数据作规定:比对的周期,比对的误差范围,日常的校验,数据的有效性,日均值的计算,缺数的处理。

(6)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354―2007。

该规范主要对验收作规定:验收的条件,验收的内容,验收的方法,项目合格的标准。

(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营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

该规范主要对运营作规定:日常维护的工作内容,预防性维护的工作内容,检验的周期,仪器维修的报批程序,质量保证和控制方法,仪器运行指标,监测值的数量要求,技术档案的内容,技术考核的指标。

第2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关键词】数据应用;强化探析

1.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应用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进行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及监控中心的建设和联网工作。当前,绝大多数地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并已收集到很多污染源自动监控的数据。有些地区采取第三方运营的方式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并得到了相应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企业端污染源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可以说,我国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已步入正轨。从2009年开始,我国各地开始按照国家制定的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的审核方法,对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数据的有效性展开审核工作。由责任环保部门及各级政府部门共同负责,对企业端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现场端设备运行情况、制度的执行情况、设备的比对监测情况等进行考核,只有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才能用于环保管理和环境执法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以及制度支持,加上对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合法性、完整性方面管理不到位,当前的自动监控数据很少用于环境统计、总量减排、污染防治、环评管理等,而更多地用于排污收费,以及对企业进行日常的辅助监管工作,没有真正发挥监控数据应有的功能[1],因而无法为环保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服务。

2.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前期建设不规范

前期建设不规范,设备运行过程中不稳定,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建设初期,全国各地按国家要求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由于项目建设工期短,且缺少同类项目建设经验,一些设施未能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例如,建设不规范,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数据不全、比对监测不合格等,企业排污口未建设排污规范,企业端所使用的监控设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控系统,而仅设有普通的采样、数据传输及分析系统等。对于异常数据和超标数据难以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判断,从而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另外,很多设备的采样系统,尤其是废水自动监控系统存在一定缺陷,最为突出的是无法全面控制和封闭,很多企业也抓住这一漏洞而制作虚假数据,加大了环境监察部门的监管难度。

2.2监控设施比对监测难以全面完成

到目前为止,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有效性已基本有所保障,但非国控企业没有相应的资金补助,并在强制监督性比对监测范围之外,这些企业通常不会主动申请进行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因而,难以保证自动监控数据的合法性。另外,一些企业,如制糖、淀粉行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需根据原材料以及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开停机的时间,这些情况也使得监测部门很难进行有计划的比对监测工作,从而对数据的有效性审核通过率造成影响。

2.3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经有效性审核通过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才能用于企业排污量以及环境执法的核定,实际上,受运行环境、监控设备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缺失或异常的数据,影响了上报至环境保护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了数据传输的有效率[2]。另外,很多地区不重视数据的校核工作,表现为在部分校核工作中还使用手工校核方法,有些未进行校核就开始应用,有些虽然使用软件进行全面的校核,但缺乏校核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进而影响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3.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的对策

3.1落实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化的整治工作

为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各地区应根据国家制定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进行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化的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考核工作,全面清查建设完成了的系统和设备,对于未能通过适用性检测、长期瘫痪、无反控功能以及无零配件更换或损坏等设备要进行淘汰或更新[3]。为提高环保部门的反控功能,应增设异常留样、超标、数据日志管理系统,以掌控数据的真实性。另外,环保部门应对企业加强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考核力度,严格落实“十二五”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考核办法,对监管部门内部及可控企业进行严格的考核。例如,对于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低于75%、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低于95%及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低于80%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对直接负责人进行追责。在监察过程中发现有违规行为时应做出及时处理,对于屡犯不改的企业要加重处罚力度。另外,还可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企业遵守行业规范,履行法律法规。

3.2加强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维保障工作

为理顺与运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运营企业正常开展工作,可改变运营经费的支付和收取方式。环保部门在计算收取企业排污费用时,可考虑统筹监控设备的运行费用,与运营单位签订合同,将相关的费用列入预算,由财政支付运营经费,以有利于环保部门更好地约束运营企业,避免运营企业和排污企业进行不法交易,减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的支出,充分体现“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4]。

3.3采用多元化的质量控制方式

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当地社会化监测机制,对于非国控企业的比对监测工作可选择有相关资质的监测部门进行。承接对比监测工作的单位需在当地环保部门登记备案,由环保部门定期进行考核,唯有通过考核的才能进入当地市场。为鼓励非国控企业完成有效性审核工作,监测补助应直接下拨到位。另外,为保证数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企业可任意选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环保监测部门检定设备仪器,环保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

3.4建立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校核机制

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应建立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校核机制,对数据校核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明确规定各级校核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其中,一级校核人员通过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剔除和补遗,以完成初步校核工作;二级校核人员则将污染处理设施和企业生产设施的相关运行数据进行排污量计算,与初步校核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三级校核人员则负责完成最终的校核确认工作,将实际工作业务情况与分析结果进行校核,经校核通过的数据才能用于相关的环保管理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各地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在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致自动监控难以全面完成、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等。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质量控制,如严格落实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化的整治工作、做好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维保障工作、采取多元化的质量控制方式、建立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校核机制等,以使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更加合法、准确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龚怒,顾乡.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问题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02):12-14.

[2]高立定,周翔.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核征排污费的思考,环境经济,2013(06):61-62.

第3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关键词:污染源;排放过程;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1、背景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是推进污染减排的重要举措,为加强重点污染源减排监管,深化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和应用,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引入工业过程监控技术于污染源监管工作中,作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补充,是今后我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全面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实现由“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转变的整体部署,环境保护部了《关于印发2012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和《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试点项目建设方案》,部署开展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全面掌握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自动监控数据的真实性,我区计划选定13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试点企业,进行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由“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的转变,探索实现污染治理设施实时监控、报警预警、数据查询、工况核定、智能分析、报表统计等功能,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环境执法、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通过对工业污染源生产设施、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实时、连续的跟踪监测,在不影响相关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采集污染源企业生产设施、污染治理设施的工艺参数和电器参数等关键参数,结合企业生产工艺原理和末端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全面监测企业的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的运行、污染物治理效果和排放量情况,有效判断污染物排放监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在总量核定、排污申报收费、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监督管理应用中提供依据。

2、设计目标

依托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符合标准的自治区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中心平台,采集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工艺)运行参数及污染物产生过程参数,建立其与污染源排放数据的相关关系,探索和积累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从“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的扩展应用,实现对自治区排放过程监控试点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的全天候监控及统计分析工作。

3、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计划选取十三家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厂作为试点单位(详见表一),安装过程(工况)自动监控设备,采用OPC间接获取和信号分离、电流互感等直接获取相结合的方式,将过程(工况)监控数据实时传输到现场端过程监控系统工控机中以实现各项软件功能,同时通过过程(工况)监控系统配套的数据传输设备,将过程(工况)监控数据实时传输到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污染源过程(工况)监控平台,利用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平台应用软件功能实现对末端在线监控数据和过程(工况)数据的综合分析,核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态,判定污染源的真实排放情况。

二、总体技术方案

1、系统总体架构

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系统软件结构分为四层: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及应用层。

采集层位于工况前端(电厂侧),由相关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主要负责工况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转发。电厂侧每个采集单元主要负责采集各类控制系统(机组DCS系统、脱硫DCS系统、脱硫PLC系统、烟气CEMS系统等)中的相关参数,并通过隔离器、采集交换机存储到前端工况数据库服务器中。

网络层位于工况前端(电厂侧)与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之间,由网络通信模块(包括VPN环保专网光纤、数据采集传输软件)组成。主要负责工况前端所有过程数据、监测数据、生产数据发送和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的数据接收。

数据层位于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由实时工况数据库和分析数据库组成,主要负责工况数据的统一存储。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侧主要负责汇总各电厂的工况数据,并由分析统计平台对工况数据做分析及统计,最终提供给应用模块使用及展示。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侧主要设备为两台服务器,工况过程数据库服务器及WEB应用服务器,并接入目前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既有业务网络中。

应用层位于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为最终用户提供一系列的功能模块,包括实时工况监控,工况数据分析,统计和环保执法、排污收费、总量核算等数据

应用。其中系统总体架构如下:

2、系统网络拓扑

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设计中过程(工况)自动监控系统由现场端和中心端组成。现场端和中心端通过3G无线或者VPN环保专网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和远程设置。

现场端负责从污染源控制系统等实时采集各项监控数据,实现传输与现场应用等功能,过程(工况)数据在本地存储并转发至中心端。

中心端负责接收现场端传输的各项数据,实现所有工况数据的统一存储、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本项目在网络结构上分为两个区域:现场数据采集网络和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与信息中心网络。

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

其中:

现场区域每个采集单元主要负责采集各类控制系统(单元机组DCS系统、脱硫DCS系统)中的环保相关参数,并通过工况安全网闸、工况通讯单元存储到工况存储单元中。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主要负责汇总各企业的工况数据,并由分析统计平台对工况数据做分析及统计,最终提供给应用模块使用及展示。

3、过程监控因子

3.1、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3.2、液氨法SCR脱硝工艺

4、工况在线监测中心平台

1、系统数据结构

工况在线监测系统按照分布式多级数据库的方式设计,数据库分为三个层次:前端工况过程数据库层、中心工况过程数据库层、中心工况应用数据库层。

前端工况数据库层是由布置在各企业工况现场的前端工况数据库组成,它是分布式过程数据数据库的基础层,前端工况数据库的作用是在前端将全厂的工况数据做汇总。

中心端工况过程数据库层由两个工况过程数据库组成,它们分别是:原始库和分析库。原始库主要是存储、汇总与前端工况数据库一致的工况过程数据,。分析库主要是将原始库中的数据依据一定的标准化规则转换成工况分析所需要的数据。

中心工况应用数据库层由通用关系型数据库来承担,主要是存储中心工况过程数据库(分析库)中的统计数据,包括各参数的总量统计、分析结果的统计等。同时也用于工况应用模块其它功能的业务数据存储。

2、中心工况过程数据

中心工况过程数据库采用与前端原理相同的工况过程数据库,但其规模要求更大、性能也要更高、同时还要具备更加丰富的应用功能接口。

3、工况应用功能

在工况数据中心、工况验证分析平台、工况数据统计平台这三个基础平台的支撑下,能够实现对工况数据的深入应用,主要应用包括:工况总览、实时工况、报警、工况核定、总量核算、数据审核、企业交互等功能。

参考文献如下:

1胡立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体验[J].北方环境,2011

第4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核定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规范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监测,按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36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3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63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是对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进行核定,并为国家及我省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提供数据的监测活动。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监测技术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包括手工监测和实验室比对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条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原则上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国控及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由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装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厂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国控及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共享使用,不重复监测。

第四条国控及省控重点污染源名单按国家及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公布的名单为准。

国控重点污染源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并公布的占全国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负荷65%的工业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省控重点污染源指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并公布的占全省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负荷65%的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

第五条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为基础,统一采集、核定、统计污染源排污数据,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流量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排污单位应当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污染源监测档案。排污单位应在每月5日前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报上月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数量,并提供有关资料。

对于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污染源,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上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对于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污染源,由排污单位提供具备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监测数据,以此上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

对于无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和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按环境统计方法计算,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报。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每月上报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进

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告知排污单位。

第六条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由排污单位负责,验收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由排污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运营单位负责。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必须与省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联网并实时传输数据,其中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必须直接传输上报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要求,负责辖区内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实验室比对监测,其中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的自动监测系统的实验室比对监测由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

第八条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设备同步现场采样,国控重点污染源和省控废水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实验室比对监测为每季度一次,省控废气重点污染源和其它污染源为每半年一次。

第九条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自动监测设备未按要求联网的污染源,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定期对其进行手工监测,依此数据进行核定。

国控重点污染源和省控废水重点污染源监测频次不少于每季度一次,省控废气重点污染源监测频次不少于每半年一次,其它污染源监测频次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第十条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工作。承担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核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排放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表明同步的自动监测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时,则从本次实验室比对监测时间上推至上次实验室比对监测之间的时段按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缺失处理。数据缺失时段的排放量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核算。

地方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与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抽查监测结果不一致时,由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统一质量控制考核,并适时组织交叉检查。

第十一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采用的监测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环保行业标准,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要求实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十二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基础信息档案,建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库。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按季度逐级报送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用于监测质量管理和统计等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条件,在人员配置和培训、设备购买和更新、工

作和实验用房供给、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予以落实,特别要切实保障直接为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经费,补助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经费,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5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政府推手污染源监控应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各地经济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无独有偶,伴随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当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瓶颈时,各种环保政策、治污标准也陆续走到台前,各种污染控制设备相继被安装。而类似哈药六厂“没钱治污”、郴州外排含砷废水,企业将污染监控设备当摆设等情况的出现,又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让污染源的监控设备真正发挥实效?

各地陆续建设起来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工程让污染无所遁形,而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治污是最终的目的。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客服部经理杨南就污染源在线监控问题向记者介绍:“其实早在物联网概念推出以前,国内就有很多城市设有例如大气污染指数监测、水质监测等环境监测系统。物联网技术的普及,让这些零散的监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然后再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资源互通以及在线监控等一系列更新、升级。”他说,“推广污染源在线监控工程,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的力量,这是政府对企业阳奉阴违、逃避治污的一种有效监管手段。”

确实,政府的推动力不可或缺。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关于针对污染源进行监控的政策条例。如河北省计划在2012年5月30日前对省内1949家国家及省重点监控企业完成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并从今年11月份起由该省环保厅对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的进度进行整体调度和通报。山东省威海市也大兴“环保在线自动检控项目”建设,目前已有110家市重点监管企业安装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天津市也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安装及联网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各国控企业必须在10月31日前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及联网工作。

应用环保物联网技术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曾在2010年的“全国工业污染源监控暨物联网技术研讨会”上指出;“污染源监控系统属于环保物联网应用范畴,用物联网技术作支撑,实现环保监控,这条路任重道远。”

记者了解到,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是在点线面源的合适点位上安装各种自动监测仪器仪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应用物联网海量集成技术细化污染源监控系统全方位架构,并通过各种通讯信道与监控中心连接,实现在线实时通讯,这样传感器感知的点位环境状态就被源源不断地发送并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从而由监管部门对排污口的排污情况进行实时分析、监测、管理。

对此,杨南介绍说:“环保物联网技术是把各类污染源信息和环境信息实时采集,建立统一的智能海量数据资源中心,进行数据挖掘、模型建立,从而为监管部门提供总量控制、生态保护、环境执法等服务的数据基础。”在谈及企业自身发展和治污环保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杨南表示:“在建立了完善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后,无论什么行业的污染控制都能够从中受益。企业可以通过各项数据分析总结,然后进行排污设施的优化调节,从而达到经济和环保的最终统一。”

第6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关键词 GPRS系统;污染源;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211-02

近年来,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使其渗入到各个领域。而环境保护更是一个永恒而有意义的话题,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污染更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的目的,是本篇文章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本文中,将信息化的GPRS系统引入到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中,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1什么是GPRS系统

GPRS的英文全称为Gerneral Packer Radio Service,翻译过来的中文含义为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在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基础上,利用无线的分组方法来进行连接,把信息传输到终端的系统。更精确点说,GPRS是以分组的方法把数据高速传输并处理的科技。

2 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和污染源的分类

2.1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由于工业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同时人类也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在工业生产中,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使空气质量下降,甚至破坏臭氧层;还有不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被排放到河水里面,造成河水里生物的死亡,甚至是污染到了人们饮用的地下水;城市中的汽车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害到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地危害。因此,“保护环境,净化地球”已经成为全人类呼吁的最强音,已经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今天,关乎到子孙后代的将来。

2.2污染源的分类

污染源从理论上讲,是指那些导致环境污染的源头,一般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排放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它们进行分类,下面做以简单说明:

按污染源的存在形态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这种分类也是最普遍的、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按活动范围和功能可以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等;污染源还可以分成点源和面源;固定源和移动源等。举个例子:生活垃圾既属于固体废物污染源,又属于生活污染源,还属于点源和固定源。

只有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污染源的具体类型和特点以后,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和监测。

3 GPRS系统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1)GPRS系统有很强的实时性,它的实时在线功能是这个系统的优势,没有延时等待的传输可以同步完成接收与发送数据,并且迅速处理多个点的多种数据,不需要等待数据的往返回馈,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样的特点就能满足数据采集和传输实时性的要求;

2)数据的传输速度快并且传输容量大、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强,这是GPRS系统的又一大特点,它的数据传送速率理论上显示为171.2k位/s,而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也能满足一般系统的传输要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不但能适应多容量和多变性,GPRS技术完全可以应付这方面的需求;

3)GPRS系统可以利用仪器设备进行远程反向监控,并且监控范围也很广,能满足不同种类的接入需求,还能进行远程的系统在线升级服务;

4)网络本身的优势,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在原来的网络基础上进行增加设备,就能加大GPRS网络的覆盖程度;

5)成本低,这个成本既包括了建设成本又包括了运营成本,对于建设成本的节约体现在利用原网络加上相关的设备;同时,运营成本体现在包月的收费标准。

基于以上GPRS系统的优点,将其应用在污染源的监测中,应该会对监测和控制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4如何利用GPRS系统在污染源中进行在线监测

4.1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分析

“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已经初步地有了成效,但在环境污染的监控和整治方面,我们国家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面临的考验还是比较严峻的。我国的一些监控系统不能完全满足日前的需要,所以阻碍了污染源监控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监控系统覆盖层面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联网率不高等。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引进了GPRS系统,它的出现,能保证环保部门实时监测到被监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时间、数量及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等问题。

基于GPRS技术的在线污染源监控系统是由监测中心和多个监控点组成的系统,是将一些检测仪器安装在各污染源排放处,然后将检测的结果实时发送到监测中心,然后再通过GPRS网络将采集的各种结果传送到环保的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和监管。

4.2基于GPRS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GPRS系统是一种分组通信网络,它以IP地址的数据为基础,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在监测中心的电脑主机配置固定的IP地址,各个数据采集点采用GPRS模块和该主机进行通信。

1)监控中心的主机采用DDN专线,并且配置固定IP地址,连接到GPRS网络。DDN专线的带宽,可以满足采集点数量增加的需求。监控中心的服务器在接收到GPRS网络传来的数据后,先进行认证,符合标准后传送到监控中心的主机,通过系统软件进行数据的还原、分析、计算、分类、汇总等处理;

2)在线监控数据的多个采集点,是自行采集模式采集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到与RS232接口相连的GPRS的终端上,再通过内置在终端的处理器进行处理,最后把数据进行协议封装后发送到GSM网络。

3)GPRS/GSM移动数据传输网络

现场监控点采集的数据经GSM网络接口功能模块进行解码处理,转换成在公网数据传送的格式,通过GPRS无线数据网络进行传输,最终传送到监控中心IP地址。

这个系统的综合性非常强,它运用了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监控分析软件和通迅网络,它的优点也很突出,因为信息采集点之间以及采集点和控制中心之间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这样不用重新架设新的网络,从而缩短了建设的周期,降低了建设的成本,并且方便了设备的安装、简化了维护程序。

4.3 运行环境要求: WINDOW2000或WINDOW2000 SERVER 或更高级的版本;数据库要求:SQL SERVER 2000

综上所述,是对GPRS系统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应用的简要说明,为了更好地实现监控,还需要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如果将自动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以及GIS 等信息技术引入到环境监控领域,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流域污染物排放的监督和整治,杜绝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世云,林春绵,等.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0-75.

[2]方力.AreGIS在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4):60-62.

[3]徐赛华.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第7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财经》记者 于达维

浙江省台州市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小苏,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电脑屏幕上的监控录像。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台州市93家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的排污情况尽收眼底。

他指着录像告诉《财经》记者:这是一家制药企业污水,这里冒泡就意味着水处理设备在正常工作;按住屏幕上控制栏里的方向键,还可以让摄像头转动,观察整个设备周边的情况。

在浙江全省,1452家重点排污单位都实现了这样的在线监控。据浙江省环保局副局长方敏介绍,目前纳入国家环境统计范围的重点排污单位,已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联网;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已基本形成。

与浙江一样,从去年年底开始,覆盖全国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陆续投入运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中央财政专门拨付了34亿元的资金用于环保部门能力建设,省级环保部门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基本建成。随着这张覆盖全国重点排污企业的“天网”的完成,此前环境监察人员几乎每周、每月乃至每个季度才光顾一次的排污口,将被纳入24小时全天候的在线监控。

然而,如何确保耗资数十亿元建立的、全世界最为庞大的环保监控网络,不会在事实上沦为高技术的“摆设”,这或许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电子警察”上岗

长期以来,中国的环保部门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人手的缺乏和财力的匮乏,使得其在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污染时,监测能力往往捉襟见肘。

随着网络和监测技术的进步,利用电子手段辅助日常人工抽测,以弥补这一缺陷,成了环保部门的必然选择。早在1999年11月,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称国家环保总局)就下发了《关于污染源自动监控试点的通知》,决定在上海、石家庄、大连、长春、哈尔滨、苏州、杭州、咸阳以及兰州市西固区开展污染源监控试点。

至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更是明确要求全国重点城市,要对占区域污染负荷65%以上的企业安装烟气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并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

按照总局的部署,第一步完成对1.8万家国控企业的污染排放监控,第二步完成对23万家省控企业的污染排放监控。如果这两步如期完成,中国的污染源环境监控体系便初告建成。

自动监控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空气污染大户燃煤火电厂为例,有些电厂虽然享受了财政补贴并上马了脱硫装置,但实际上平时并不运营。一旦上马实时监控系统,就可以根据其脱硫设施的实际运行状况,来决定到底是该给予补贴还是要加以处罚。

但遗憾的是,作为“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2005年,对污染负荷占6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控的目标,并未如期实现。

2007年3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全国环保系统加快污染减排体系建设视频会议。

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为了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中央财政2007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力争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切实改变污染源监测、环境执法、统计能力薄弱的局面。

根据当年11月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控重点污染源必须在2008年底前,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和验收。其监测数据,必须与省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并直接传输上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环保部污染控制司综合处有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央财政投资的20亿元主要用于各地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各省的监控终端设置和维护运营,则由企业自身和地方财政负责。

在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看来,这一监测系统的费用,采取分摊政策也是合理的。他对《财经》记者解释说,污染自动监控设施理应是企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环保的成本就应该计入企业本身的成本,“当然,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在台州市环保局信息中心的电脑上,工程师小苏在电脑上输入一个IP地址,就进入了浙江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画面。

输入管理密码进入系统后,就会出现台州重点排污企业的列表;任意点击一个企业,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排污口和处理设备的实时图像。如果是烟气监测,屏幕上就出现烟囱;污水监测,就出现污水处理设备。

在画面上,还用数字显示各种主要监测指标,诸如COD(化学需氧量)浓度、二氧化硫浓度甚至流量、流速。

《财经》记者随机点击了当地海正药业外沙厂区的链接,屏幕上就出现了该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显示出COD浓度是160ppm。

“160ppm已经非常好,国家对于化学原料药的污水排放标准是500ppm。水在冒泡,就说明污水处理设备在正常工作;在线监控设备每1分钟做一次测量,1小时报一次数据。如果发现超标,在网上可以直接把他们的排污口关掉。”他解释说。

仅仅是辅助

然而,自动监测系统的推广之路充满了曲折。

由于政策、管理规范上的空白,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态度暧昧,早期发展可谓混乱不堪。

魏复盛回忆说,之前淮河流域试点时,有些企业甚至把监控设备的探头直接插在自来水里。

“重点污染源无论是大气还是水,在线连续监测都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偷排、超标的现象就会很普遍。”他对《财经》记者说。

直到2005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28号令《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才解决了此前各省、市在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政策要求不一、管理较为混乱的问题,并对监控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该法令规定,列入污染源自动监控计划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配合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不过,在法令的执行上,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2007年6月,“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河南采访时发现,当地投资几千万元人民币安装的自动监控设备,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

据河南当地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监控设施运行状况并不规范,设备本身的质量、安装、管理、配套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造成数据失真,因此排污统计数据依然更多是依靠人工检测,耗资几千万的设备沦为摆设。

带队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会主任、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副主任何嘉平也指出,国家环保总局的28号令在一些方面,并不能约束企业行为。它虽然对于自动监控的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是相关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因此环保工作的数据统计、排污许可证发放等还未严格按照在线监测数据执行。

例如,28号令第18条虽然规定,“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水污染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但是,处罚的前提条件却是“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这就意味着,即使排污企业拆除、闲置、破坏了监控系统,只要排放不超标的话也不必受罚;而如果监控系统无法工作,仅仅靠人工又很难准确、及时核定企业是否超标排放。

目前,浙江全省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已经从省环境监测中心移交给省环境稽查总队。

该总队中队长许履对《财经》记者表示,他们下一步将加强对各市县的监督,管好用好这些设施,保证“一个是数据能出来,一个是要跟实际比较接近”。

不过,他也坦承,现在还没有因为监测系统显示超标关掉哪家企业的排污口,毕竟电子监测和实际情况还有出入,目前还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直接作为处罚的依据,“可能还需要比较长的磨合期”。

罪罚之间

为尽可能地减少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中弄虚作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建议,要委托第三方来对系统进行运营管理,并由环境监测站进行质量和技术监督。这样,既能有效减少环保部门的监管负担,又能提高监管效率。

在他看来,监控系统每个月至少要保证运行二十七八天。其监测数据由环保部门核定后,可作为排污收费以及总量控制的依据。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从制度上确定环境数据的法律地位,以杜绝破坏、篡改数据的行为。

2008年4月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规定了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两种方式,一是企业自行运行;二是社会化运行,即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行。该机构必须是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包括魏复盛在内的众多环保业内人士都认为,该设施不宜由企业自行运作,因为其内在的冲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要完全走“第三方委托”的道路,在短期之内,困难也不小。

鉴于历史原因以及市场本身并不成熟,目前绝大部分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往往都是环保系统(科研机构)的下属企业。

以在全国率先推出排污权交易平台的浙江省嘉兴市为例,瓜分这一市场的除了浙江省环科院的下属企业浙江环茂公司之外,另外一家本地企业创源公司,则是嘉兴市环科所的下属企业。

嘉兴市环保局管理处处长潘侃告诉《财经》记者,对于上述两家公司,环保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对其每年进行两次考核。一旦出现数据缺失、不准确,将会在年底扣除运行维护费用。但环保部门能否摆脱或明或暗的利益纠葛,真正肩负起对第三方的运行情况乃至准入资格进行监管的责任,也是一个未知数。

从去年年底开始,覆盖全国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陆续投入运行,海量的监控数据将通过网络传输到各地监控中心,这对于人手并不充裕的环保系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今后的排污费征收、许可证发放、排污总量分配,乃至正在铺开的排污权交易、流域排污总量控制等制度设计,都需要以精确、真实的监控数据为前提。

不过,真正的突破点,或许并不在狭义的在线监控系统本身。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建宇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醒说,大规模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在美国也没有做到。他们也是仅仅覆盖重点企业,企业本身也是以自报为主。

但美国治污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一旦发现漏报误报,处罚措施就很严厉。从民事处罚一直到追究刑事责任,真正到了足以让企业负责人倾家荡产的程度。

目前在中国,实现这样的制裁还缺乏健全的法理基础。此外,环保部门的执法地位,仍然存在相当含混之处;而在美国,无论是联邦环保部门还是州级的,都拥有独立环境执法权,完全不受地方政府干扰。

过低的违法成本,使得“天网”纵使在技术上再无懈可击,也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企业以身试法的勇气或者决心。

第8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关键词】自动监控;数据真实;动态管控

1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管理越来越显得重要,现代化的环境监管手段和环境检测信息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就是结合了环境检测、远程监控以及污染报警处理等的一个综合管理系统。它采用GSM全球移动通讯技术、GPRS无线上网、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在现有GSM网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和远程监控通讯管理系统。

污染源的处理现场监测仪表的数据(COD、流量、二氧化硫、温度压力等)由智能数据采集器采集处理,并通过GPRS模块以无线上网的方式,发回所辖环保局监控中心的接收服务器,环保局监控中心软件把接收到的数据,根据通信协议解析后,存储于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以实现监控中心对数据的同步监控、记录、处理等,并可根据对数据报警量的设置,实现对多路信号的自动监视,减少对人员的依赖,可做到无人值守。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发出控制信号给各个污染源现场的智能数据采集器,智能数据采集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分别进行识别处理后,就可以将监控室的控制信号送到所设定的控制仪表和设备,从而完成各控制动作和仪表的运行状态等。

污染源自动自动监控系统从底层逐渐向上可分为污染源前端监测站点、传输网络、和环保局监控中心三个层次。环保局监控中心通过传输网络与现场监测站交换数据。

为了有效解决修改设备参数等方式的弄虚作假问题,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污染源自动监控动态管控,通过监测数据、工作状态、仪器关键参数三方面同时监测的方式,使监管单位在了解监测数据的同时,能够掌握和控制现场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提高监控数据的质量和传输安全,为排污收费奠定基础,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污染源自动监控总体设计

2.1总体架构

在现场端,数采仪通过与自动监控设备相连,获取设备的监测数据、设备参数、设备状态、报警信息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环保部门,环保部门接收存储数据,并通过软件平台对数据进行自动智能审核,同时向站点监测设备发送反控控制指令,包括更改设备参数、更改设备工作状态等,这些控制指令被数采仪接收,然后传送到设备。整个系统以数采仪作为枢纽,通过数采仪与监测设备的通信、数采仪与环保部门上层软件的通信,实现环保端与现场监测设备之间的通讯。

2.2逻辑架构

在现场端,数采仪与监测设备之间实现互联,数采仪采集监测设备的各类数据经数据加密后上传到环保部门。加密后的数据在环保部门的软件平台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

(1)底层系统通过实时通讯模块,接收各监测点数采仪上传数据,经过数据解密模块将上传数据解密,解密后的数据存入内存实时数据库;

(2)数据在内存数据库后,经过初步的整理,一方面转存到关系数据库,另一方面将实时数据直接供监控系统使用。

(3)通过数据审核系统对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自动审核,审核后的数据单独存放。

(4)在线监控系统通过扩充,增加监测设备参数、状态监控,设备报警、反向控制功能,通过实时数据库等系统对监测设备发出控制指令。

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组成

3.1监控中心软件

污染源自动监控动态管控系统可实现对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工作参数和监测数据的“三同时”监控,并对异常状态和参数进行报警、远程反控和抓拍取证,该系统的具体功能如下。

3.1.1数据监控

系统兼容了“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模式,保留每一个站点的污染源监测指标,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均可查询,并增加实测值监测。

3.1.2监测设备参数监控

可以直接看到处于异常的参数详情,还能查看此站点有哪些设备参数,他们各自的情况,当前值、正常范围、最近一次的修改记录等。

3.1.3上传的内容

系统能实时监控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测量量程、曲线斜率、速度场系数;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COD修正因子、COD测量偏移量、氨氮修正因子、氨氮测量间隔等影响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工作参数,并自动保存参数修改日志。

3.1.4上传的方式

设备参数可定时上传、变化上传和手动召唤上传,时间间隔应能灵活设置,系统应能自动保存历史记录。

3.1.5异常报警

系统能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异常工作参数、异常运行状态及参数的修改进行报警。有哪些站点属于参数异常,哪些站点属于设备故障,哪些站点属于正常,当有异常情况时,会有语音播报,并弹出提示框。提醒值班人员重点关注,现场巡查[3]。

3.1.6设备反控

监控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反向控制、设置参数等操作。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反向控制操作如设备的反吹、校准、走零、走标等。

系统平台对数采仪的反控指令如对时、召唤历史数据、召唤历史设备运行状态、调取历史报警、调取设备运行日志、修改配置参数等。

系统平台对废气污染源监测设备的反控指令如启动设备反吹、启动设备校准、启动设备走零/走标、启动PLC、停止PLC、与监测设备对时和立即上传状态等。系统平台对于废水污染源监测设备的反控功能主要包括启动COD测量、停止COD测量、启动COD清洗、启动COD校正、启动氨氮测量、启动氨氮清洗、启动氨氮校正。

3.2现场数采仪

根据现场不同品牌监测设备的规格、参数,对数采仪的通讯协议进行改造,使之满足设备参数、工作状态上传和反控的要求。不仅满足用户对现场监测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与设置(如校时、立即检测、自动采样频率、标定、调整参数等)的要求,而且应能通过手机短信实现对监测设备的反控功能。且数采仪应具备以下要求。

(1)具有反控功能,升级后的数采仪能够适应不同监控中心下发的指令,从而对所连接的自动监测设备实现远程控制。

(2)必须具有远程维护功能,能够远程升级数采仪内部软件和设置参数。

(3)必须具有智能多通信协议自适应转换功能,使系统能够自动适应不同通信协议,不用修改程序就能够保证通信系统在线运行情况下,接入各种设备,以不变的程序应对千差万变的协议,真正做到智能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实行动态管控,实现了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参数等信息实时监管的目的,从而实现“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的转变,最大程度地减少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数据真实性,保证自动监控数据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实际生产、减排情况,为环保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全过程监控必将成为自动监控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9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 减排监测 监测数据 污染源在线监测

1、污染物减排的意义及现状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呈现加剧蔓延的趋势,已由过去的单个城市的污染发展到区域性城市群污染,且污染物也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其复杂性和严峻性是在其他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从未有过的。其中,城区内部与外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的高度集中,使得城区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和复杂。面对这一城区发展的困境,如何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极为迫切。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国家现行“抓两头,带中间”的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作为基础,依托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城区范围推进环境友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存在问题

2.1大量监测数据的缺失与闲置

污染源监测工作的价值所在就是监测数据的应用。目前, 在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数据主要用于国控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率统计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由于能力不足、监测频次偏低、系统性差等问题, 在总量减排、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中缺少可用的监测数据。

2. 2 对自动监测数据的争议日益增多

在线监控技术涉及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分析化学等多门学科, 专业要求很多。仪器、设备、操作管理、数据通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可能造成数据的异常。个别企业采用非常手段干扰现场采样和自动分析测试工作, 有意使监测结果不正常, 从而规避超标处罚。

2.3 污染源在线监控技术存在较多问题

污染源手工监测体系历经30 余年的发展, 成熟有效, 但减排监测更多地依靠于在线监控系统, 在线自身的问题、以及在线与手工的冲突, 是减排监测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新疆为例, 目前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方面, 建设了自治区级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1个, 首府城市和重点城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各1 个, 一般地州市监控中心13个, 安装了234 套自动监控设备计划对186 家国控重点企业进行污染物排放量监控。然而, 由于建设、运营和监管等各方面的问题, 在线仪普遍存在监测指标不全、仪器稳定性不足、维护和维修不到位等情况, 数据审核与统计等技术规范尚不能完全适应减排监测的要求。

3、解决办法及对策

3.1 在线与手工的整合

2008 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全国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中要求: 安装COD、SO2 在线仪器的污染源, 手工监测作为在线监控的质控手段。可见, 完善的减排监测是在线与手工相结合的完整体系, 且整合方向中在线为主、手工为辅。两种手段的整合是监测系统内部的资源调整和融合, 监测系统外部将感受到污染源监测的整体性优化, 包括管理接口与数据上报的统一性 。

实际应用中, 在线与手工数据通常不会达到一致, 鉴于国家排放标准是以手工监测为制定依据, 按国家环保部有关解释, 数据出现冲突, 以手工监测数据为准。

3.2明确环境监测法律地位,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技术执法和政府行为是监测站的唯一定位。监测站监测环境质量是政府行为 , 监控企业排污是技术执法行为 , 是环境技术监督管理行为。应该有地位, 应该受重视, 应该彻底解决监测站能力建设、日常业务运行费的问题。

3.3加强监测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建设

监测质量是监测人员素质、监测仪器设备、监测过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的综合结果, 而监测人员专业素质是监测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减排监测技术性更强、工作量更大。减排监测人员除了应该具备必要的采样技术外, 首先应该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状况, 进而了解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各监测单位应该加强监测人员业务培训, 总结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规律, 建设一支涵盖不同行业的监测领头人队伍。

3.4 加强在线监测监控体系的建设

在不降低统计数据代表性的前提下, 制定一套通用可行的审核、统计规则, 解决补缺难题, 随时了解和掌握污染物排放的动态变化情况, 真正发挥在线监测系统电子眼的监督作用。在线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有效运转的核心, 中心人员包括管理、监控和质控三类。在线监测提供了连续、实时的监测数据, 相对于手工监测, 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由于事业单位编制限制, 人员缺口是制约在线系统深入发展的瓶颈之一。若无法增设编制, 可考虑利用监控中心较充足的运行经费, 招聘合同制员工进行培训, 充实到现场质控中, 选取技术能力强的正编人员完成值班监控和数据审核, 以保证减排数据安全可信。

环境监督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还远不能适应环境监督工作的需要。这主要因为多数市县局信息中心机构、规章制度不健全、信息收发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同时,信息化的基础建设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也没有形成标准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条块分割,信息资源共享意识不高。

参考文献:

[1]胡冠九.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8) :1..4.

[2]朱烯山,史红香,刘佳宁.废水不稳定排放状态下污染物总量监测[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20(1):45..47.

[3]朱杰,剑敏.浅析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 20(2):8.11.

[4]王国平.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价值在于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8,2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