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夜校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夜校培训总结

第1篇: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地区组织工作会议、县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及*县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增强各级干部民主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提高管理经济、依法行政、对外交往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的,以开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教育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建立一支忠实实践“*”重要思想要求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工作原则

1、扩大培训范围,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因材施教,按需培训;

2、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3、阵地培训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三、主要任务

全年计划举办培训班22期25个班,其中:主体班次10期10个班,其它班次12期15个班,素质夜校64期64个班,培训人员预计达到5567人(次)。重点是加强对乡镇(场)、村(队)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培训。

1、认真抓好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培训工作

按照地区的要求,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党的*届四中全会等文件精神的专题培训学习,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首先要切实抓好各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增强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利用县委党校,对全县科级干部和村队两委一把手、各级后备干部进行分批轮训。各基层党委要利用党校、素质夜校对各党委的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分类、分批、适时轮训。农牧民党员的培训,以村(队)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开办农牧民素质夜校为主,采取巡回演讲、党员一帮一结对扶贫、一对一传帮带和播放党员电教片等形式进行。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与落实县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学习引向深入,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干部自学。各党委要围绕县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切实抓好本系统及各单位党员、干部、职工的自学工作,要求每位党员、干部、职工都要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尤其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转变以往“等着学、安排学、培训学”的旧观念,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学,率先垂范,为干部职工树立一个好榜样。继续做好一年两次的干部理论考试工作,一般干部的自学考试由各党委统一命题,负责组织考试;科级干部的自学考试由地区命题,县委组织部负责组织考试,上半年一次闭卷,下半年一次开卷,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3、主体班次。主要设乡镇(场)科级干部培训班、“双语”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乡场村(队)党支部书记、村(队)委会主任培训班、“双向培养”、“双重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对象分别为各乡镇(场)科级干部、村(队)党支部书记、村(队)委会主任以及“双向培养”、“双重培养”对象,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中青年干部。

4、其它班次。主要设县直各单位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拔尖人才培训班;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电教干事培训班;社区干部培训班;工、青、妇干部培训班、纪检干部培训班和其它专题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对口单位工作人员为主。

5、素质夜校。按照县委下发的《关于成立*县干部夜校的通知》精神,采取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党委具体负责的办学方式,按照“便于组织、科学管理、分级办学、下管一级”的原则,以“独具特色、创新方式、取得实效”为目标,加强夜校管理,切实抓成效。

各党委举办素质夜校,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在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县素质夜校管理制度》。要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的业余时间,实行集中面授、集中培训、集中讨论,确保每季度至少办一期学习班,每期学习班不少于3天,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各党委每期素质夜校结束后要及时将培训方案、课程表、参加培训人员成绩单、总结报县委组织部干训室)。授课教师主要由县委党校老师和本党委科级领导干部及专业科技人员担任,要求各党委每一位科级领导干部至少要讲授一堂课。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为更好完成本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训内容

20*年干部培训工作将本着“提高针对性,增强实用性,调动积极性”的宗旨,在培训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能力建设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干部的实际需要,突出培训重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将党员、干部、职工及农牧民群众想学、要学的知识和内容搬上讲台,让大家通过培训都能有所收获,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工作和生产中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培训内容上,除加强传统理论和知识培训外,还要适应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重点以“*”重要思想、党的*精神、*届三、四中全会、自治区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扩大)会议、县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关内容、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领导科学、反专题讲座、适用技术等内容为主。在开办素质夜校过程中各党委可结合下属各部门的不同业务性质,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设置,重点以学习本系统相关的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切实提高每一位党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五、培训形式

1、乡镇(场)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培训

乡(镇)场正职的培训主要在地委党校集中脱产培训;乡(镇)场其它领导干部、村(居)队党支部书记、村(居)队委会主任、村(居)队级后备干部的培训在县委党校集中脱产培训;乡(镇)场机关党员、村“两委”成员、其它村级干部的培训,由乡(镇)场党校开办素质夜校进行;农牧民党员的培训,以村(队)党员活动室为阵地,采取巡回演讲、党员一帮一结对扶贫、一对一传帮带和播放党员电教片等形式进行。

2、县直各党(工)委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培训

县直各党(工)委科级干部在县委党校集中脱产培训;县直各党(工)委机关党员、干部由各党委开办素质夜校进行集中培训。

3、县委党校作为我县干部培训主阵地,要进一步加大教学形式的改进,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调研、讨论”的教学新模式积极推进研究式教学,充分发挥我县党员干部联系基地的作用,结合学习内容,定期组织学员到联系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积极拓宽学员视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员讨论、交流、教师讲授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使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4、各党委在组织素质夜校学习过程中,也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结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适当计划、安排学员们走出课堂到实地参观、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夜校培训效果。

六、采取措施

1、在认真完成上级组织部门调训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或兄弟县市联系,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各单位也要积极与上级条管部门进行协调,争取业务系统学习培训的机会,切实为我县干部多创造一些调训、参观、学习、考察的机会。

2、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效果加大考核力度、凡派到地区以上党校参加2个月以上培训的领导干部,培训结束并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述训”,组织部和本单位党组织综合评分后,按照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记入本人培训档案。

3、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和培训能力建设

县委党校作为我县干部培训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培训的教学管理机制。首先要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取得创新,要积极拓宽办学渠道,创新教学载体,将教学、调研、交流、总结融于一体,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学员学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制度。其次,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结合各班实际制定相应的考勤、考核、考试制度,并设论文答辩、大会演讲、党性锻炼等综合课程,培养干部树立服务观念和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第三,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结合每个班的不同情况,针对不同专业,安排一定课时的专业课,真正做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第四,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行政后勤为保障”的格局,使信息化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课件服务于教学,充分利用县委党校的远程教学网络推进现代远程教学,运用市场化方式参与培训干部,进行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培训,扩大干部培训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提高师资水平。通过制度约束、机制调节,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强化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二是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轮训,学习借鉴外地教学的优秀成果,争取每位教师每年送出去培训、轮训一次以上。三是集体评课制度,采取压担子的方式,强化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对重点专题、案例分析等难点课实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四是从各业务部门聘请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业余教师,不断壮大师资队伍,优质高效地完成干部培训任务。

5、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组织开展优秀调研论文评比表彰和成果转化工作,使培训学习取得实效。

6、各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党校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其充分发挥作用。

第2篇: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常捷(1976-),女,江西临川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红色资源开发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陈世润(1952-),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5-0081-04

1930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福建龙岩召开全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闽西苏区。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建设。在闽西苏区,党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梳理和总结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宝贵经验,对实现党的十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类学校概述

1931年秋,闽西苏区建立起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一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包含了适合革命斗争需要的职业教育类学校。

(一)地方干部训练班

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闽西苏区的干部难以适应基层建设的需要。培训干部成为巩固发展闽西苏区紧迫的大事。为此,1930年初,中共福建省委就指示闽西特委要加紧教育干部,特别要加紧训练干部。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作出决议:要求“闽西政府应聘请富有斗争经验者,经常开办各种工作人员培训班,造就各种干部人材”[1]。遵照此决议,闽西苏区先后开办了闽、粤、赣三省干部参加的政治、军事训练班、农运训练班、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宣传工作人员训练班、苏维埃工作人员训练班、少先队工作人员训练班、妇女干部训练班、党委巡视员训练班、教育巡视员训练班、教员训练班、工人政治训练班、游击队干部训练班、卫生行政人员训练班,等等。这些训练班的培训时间为半个月至1个月,或2个月,最多不超过3个月。短期速成,随时随地,因需而办,既节省了经费开支,又解决了实际需要。

(二)红军学校

在闽西苏区激烈的革命战争中,红军部队和地方武装力量发展迅速,因而培养造就军事干部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作出决定,要求建立和扩大闽西红军,开办红军学校训练干部人才。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再次明确指出:党在闽西斗争中,党内工作应该执行“训练干部人材”[2]的任务。1930年初,闽西苏区在龙岩开办了闽西红军学校。第一期招收学员200人,定期学习4个月。学员由各县的区乡苏维埃政府选送,毕业后分配到红军中工作。后来,为适应战争形势,闽西红军学校先后改名为“福建红军学校”、“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闽粤赣边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等等。红军学校规定入学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求校长和教员具有专业知识,能够联系学员实际对教学作出全面而科学的安排。红军学校开设政治课和军事课。政治课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运动史、目前中国革命的情势与策略、土地革命等;军事课主要学习野外演习、射击教练、部队教练和野战巷战等。同时,红军学校还还特别重视战后总结经验教训和战场纪律教育。经过红军学校严格的专业学习和纪律教育,学员毕业后,分配到部队个个英勇善战。

(三)看护学校

革命战争年代,战斗频繁,伤员很多,加之群众也有很多疾病患者,因此,解决军民治病问题是闽西苏区建设的一件大事。为了解决军民治病问题,闽西苏区政府决定开办一所看护学校。1932年2月1日,校址设在长汀城内的看护学校开学。看护学校第一期在江西和闽西各招收30名学员。对入学的学员性别不限定,但对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学员在6个月的学习时间里,主要学习普通内外科的诊断、治疗等知识和基础科方面的知识等。“毕业的学员大部分分配到前方部队去服务,留下一小部分成绩最好的,加上新招的共20名,便成为创立中央红色医务学校(校址在瑞金叶坪)的第一批学员。”[3]

(四)新泉工农妇女夜校

1929年7月,闽西苏区在新泉“张家祠”开办了红色政权诞生后的一所新型学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该夜校开始只有学员十五六人。夜校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员。闽西苏区克服困难,教材由干部编写、学员翻印或抄写《红军识字课本》;教员由干部,或由先学会的学员担任。经过闽西苏区干部和妇女们的共同努力,到1929年底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学员发展到一百多人。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培养了不少的骨干和积极分子,这些积极分子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新泉工农妇女夜校的创办,极大地鼓舞了新泉妇女走上革命征程,是闽西苏区妇女教育的先声。

(五)列宁师范学校

发展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闽西苏区从发展教育的开始,就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在闽西苏区,上杭县最早提出要开办列宁师范学校。1929年10月,中共上杭县委在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提案中提出要开办列宁师范学校,培养教师人才。1930年8月,上杭县苏维埃政府在茶地双溪浦村开办了列宁师范学校。1930年7月,闽西苏维埃列宁师范学校在龙岩正式开学,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小学教师,造就干部人才。一般开设小学各科教材教法、小学组织与设备、社会教育问题、教授方法总论、政治常识、自然科学常识等课程。列宁师范学校初办时称为列宁师范暑期学校。闽西列宁师范学校是一所初级师范学校,修业时间为6个月,最低限度不少于3个月。为适应战时需要,1931年7月,在永定虎岗开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闽西列宁师范短期学校。闽西列宁师范学校的创办,为闽西苏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为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的思想性

闽西苏区政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闽西苏区的职业教育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本区别于统治下的旧式教育。1930年8月,《闽西苏维埃政府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明确指出,要“对群众作普遍而深入的政治鼓动”[4]和“提高群众共产主义教育”[5],并强调,要把“普遍而深入地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政治水平、文化程度”[6]作为教育方针。1932年5月,上杭县各区文化委员联席会通过的决议指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武装工农群众的头脑,造成大批革命模范人才,为资本主义制度,争取苏维埃胜利而奋斗。”[7]闽西苏区的职业教育注重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红军学校重视革命人生观的教育。通过政治课来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形成革命人生观。如《中国革命运动史》课程,教员用大量的革命事迹启发教育,使学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困难时不逃跑,打仗时不怕死的精神。新泉工农妇女夜校,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号召妇女解放。如其教材之一《群众课本》的内容,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斗争观点,富有强烈的革命性和鼓动性,通过教学确实能起到“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巨大作用。

(二)培养的针对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急需人才。因此,闽西苏区职业教育根据不同的需要,因地制宜,培养不同的人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1930年初,针对闽西干部缺乏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政治水平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先后开办了各类干部训练班,提高了干部的素质。为适应革命战争中红军部队和地方武装力量发展的需要,1930年初,在龙岩开办了闽西红军学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军事干部。为解决军民治病和医务人员缺乏问题,1932年2月,在长汀城内开办了看护学校。为提高妇女地位,帮助妇女获得彻底解放,1929年7月,在新泉开办了工农妇女夜校等等。为解决教育的师资问题,1930年7月,在龙岩创办了闽西苏维埃列宁师范学校。

(三)教师的专业性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闽西苏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开设教员训练班。“闽西每年遇暑假、寒假,各县区都分别举办教员训练班,时间一般为20天到1个月”。[8]这种短期集中训练,实施性强,非常方便。二是创办闽西列宁师范学校。闽西列宁师范学校以短期培训为主,因地制宜,联系实际,解决了闽西职业教育事业师资严重缺乏的难题。三是请兼职教师,干部授课。如同志曾在闽西干部训练班授课,用简明的道理,启发干部学员。在其他干部训练班、红军学校和新泉工农妇女夜校,不少干部也亲自授课。此外,重视团结利用旧知识分子也是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师资来源的重要渠道。

(四)办学的群众性

旧社会的教育,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广大劳动群众及其子女被排挤在教育的大门之外,长期和文化绝缘。闽西苏区成立后,广大劳动群众及其子女享有优先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大权已掌握在工农群众手里。随着生活的改善,闽西苏区的群众对文化学习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闽西苏区的教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创办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闽西苏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办学方针,强调从入学对象、办学经费、学习场所到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和教材编写都应联系群众生活,要考虑到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创办异常困难。闽西苏区坚持群众办学方针,依靠群众创造办学的物质条件、筹措办学经费、建设各种文化设施、解决教师缺乏问题,依靠群众办好教育、管理教育。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没有群众的群策群力,就没有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当代价值

闽西苏区的职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下领导闽西苏区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其成就和经验,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职业教育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闽西苏区职业教育注重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我们今天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因为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要进行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的教育;要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职业教育要把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否则,只注重技术教育,只会把人培养成机器的替代品。同时,良好的职业精神中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挖掘潜力、不断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坚强健康的心理能力的培养也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职业教育必须联系实际因地制宜

闽西苏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灵活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注重把职业教育与劳动生产和社会急需密切联系,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在办学模式上,实施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平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将“产学合作”列为教学的基本途径,加大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在总学时的比重。在人才培养上,从实际出发,以人才的预测,即计划的需求为依据,政府的计划部门与社会的教育机构有效沟通,使“计划”与“教育”密切结合。职业学校要敞开校门,走向社会,密切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建立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合作,协同完成教学过程和实训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理论技术知识,又掌握实践技术技能。这样,才能节约教育资源,培养出合乎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职业教育教师,是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懂理论技术知识,又掌握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针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已有师资的培训力度。在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的同时,经常安排他们深入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二是要聘请兼职教师。聘请企事业单位中的专家、资深技术员等来校任教或兼课。三是积极引进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人才。四是要尽力改善教师的待遇,营造和谐的教学工作环境。

(四)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群众办学方针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办学方针,是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实践中的一份宝贵遗产,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现状,一是要促进职业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保障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二是要开展以面向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再就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公益项目,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资助贫困学生等方式,让群众受惠。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渠道包括政府的资金、企业的资金、各个部门的资金,还有社会捐赠的资金以及民间资本来办职业教育。

总之,尽管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发展于残酷、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但其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4][5][6]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G].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52,544,544,547.

第3篇: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沙雅县以党校干部培训学院为主阵地,辅以周三夜校、巡回授课、网络学院、集中学习日为抓手的新型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注重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学用脱节”三大难题。

集思广益,着力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俗话说话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沙雅县把“后发赶超、新疆效率”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夜校”教育培训干部的主题,定期、集中培训全县的科级干部。

1.调研问计

县委紧密结合中心工作、业务分类、经济社会热难点问题和沙雅县“十二五”规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授课内容。今年,沙雅县设置“十二五发展意见箱”,向全县25万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下发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全县三千余名离退休老干部、120个县直部门、13个乡镇场、51家企业等部门意见,汇总意见建议1423条,通过梳理汇总后,又确定了有关沙雅县发展所涉及的民生保障、农业农村、生态建设、政策法规、发展形势、突出问题和应对措施等21个命题,将21个命题作为沙雅县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点课题,由与命题联系紧密的21个县直部门和乡(镇)场根据命题授课安排,提前两个月开展“每周专题备课”活动,并按时承担授课任务。

2.是理论武装

为让接受培训干部接收到最新最详尽的知识,邀请区内和地区知名专家、地委党校教师30余人次,为不同班次的科级干部授课,不断提高了沙雅县科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开阔。

3.是精心筹备

承担授课任务的科级干部,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政策分析、保障民生、和谐稳定,通过开展“六进六问”(进村组问干群、进小区问居民、进企业问业主、进院校问专家、进中心问服务对象、进会场问代表)征集意见,在深化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县情认识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建章立制,着力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沙雅县注重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度促使干部形成端正干部学习态度,规范干部学习行为的良好习惯,形成“想学、勤学、善学”的学风。

1.纪律督学

坚持学习考勤制度,参学干部一般情况下不得请假、派人代学,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必须经县分管领导批准同意。坚持学分制考核管理制度,县委组织部对未假缺席、迟到、早退、学风涣散的科级干部登记在册,并公开通报、扣减其学分。

2.参学评学

每个星期“周三夜校班”确定1名科级干部授课。授课结束后,随即抽取30名参学干部填写“领导干部教学评价指标”不记名测评授课质量。评价表设“备课认真,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导向正确;态度认真,教学严谨;条理清楚,内容丰富;联系实际,通俗易懂;语言标准,教态自然;形式灵活,秩序良好,气氛活跃”8大项,每次评分后分为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讲课质量在不合格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并收集意见和建议促其整改,提高教学质量。

3.带动促学

县委组织部将党校教师和“周三夜校”科级干部优秀备课教案、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编印在《沙雅组工之窗》、《沙雅宣传》月刊上,分发至全县各部门、乡(镇)场,帮助全县党员干部把握政策、辨清形势、明晰思路、丰富知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各项工作。

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

沙雅县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提高学习效果。

1.以奖促学

在县委党校、科级干部“周三夜校”中,评选出科级领导干部“优秀课程”,对重视学习、认真备课、讲课突出的科级领导干部奖励学分10分;凡是讲课质量评优的,由县委颁发“优秀领导教师”称号,并在各项评选活动中有优先资格。

2.以创促学

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把“学习好、业绩好”作为评选“四好”县级部门班子、“五好”乡(镇)场党工委的硬指标,在各级干部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是学用结合

县委从全县科级干部授课讲义中遴选出10名干部的讲义,从中汲取好的做法在全县铺开,其中工作中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已在全疆作为经验加以推广,沙雅县工作也获得了全国先进县荣誉称号。与此同时,每季度对科级干部学分情况进行通报,报县主要领导,并将学分作为提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目前,有39名一般干部通过刻苦学习,工作成效显著走上了领导岗位,17名副科级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

第4篇: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xxxx矿是xxx集团下属的一座年生产能力和洗选能力均为4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1996年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现有职工6000余名,固定资产5.23亿元。属全民企业。

矿井始建于1965年,原设计能力150万吨,1970年简易投产,1981年达到设计能力,1987年进行改扩建,1991年底完成扩建工程,1996年产量达400万吨,机械化程度达100%。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质较硬,煤种为优质无烟煤。主要产品九级洗中块获国优银牌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其它产品也分别获省优、部优奖,是化工、冶金、建材、电力行业和民用的优质原料和燃料,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远销韩国、日本、土耳其和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矿区位于xx白马寺森林公园脚下,距市区约10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素有“花园式矿山”之称。矿区占地1.9平方公里,现有住宅楼108栋,住户4500多户,xxxx矿的矿区绿化面积达到了8.4万多平方米,覆盖率达32.27%,人均绿地面积42.67平米。矿区拥有一流的室内体育馆、大型水上游乐场所,社区服务功能完备,实现了宿舍公寓化,食堂餐馆化,矿区园林化。矿区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居住条件舒适,居民小区获“部级文明小区”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xxxx人发扬“艰苦求实,奉献创新”的企业精神,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深化改革,依托科技进步,不断完善管理,使矿山沿着质量、安全、效益型道路稳步前进。

进入新世纪,面对矿井资源枯竭,地质条件不断恶化,矿井提前进入衰老期的现状,xxxx矿党政班子围绕晋城煤业集团“二次创业、十年百亿”的宏伟目标,以谋求xxxx矿新的发展为己任。对外积极拓展xxxx矿生存发展空间,于2003年底构建了“矿大本营、赵庄矿井、沁秀公司、多经三产”四大板块发展格局;对内努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大搞生态绿化工程,规划了一个停车场、三条主干线、五个生活(工业)区、七个植物园,形成了二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格局。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通过xxxx矿历届领导班子和全矿职工家属的不懈努力,xxxx矿先后建成现代化矿井、行业一级企业、职工生活福利样板矿、文明煤矿,共赢得省部级以上荣誉60多项。

目前,xxxx矿正在围绕晋煤集团公司“建设煤气电化综合发展的环保型绿色矿山”的奋斗目标,努力加快四大板块的全面发展,谋求企业二次创业新的更大的进步。

一、共青团夜校创建背景

现代社会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要求和必备工具。集团公司提出的“二次创业、十年百亿”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竞争意识包括青年人在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青年作为企业的突击队和生力军、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是推进企业二次创业的重要力量。为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矿党政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伟大号召,加快和推进青年人才工程建设,满足矿山广大青年职工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渴望,在集团公司团委和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xxxx矿团委经过调查研究,于2003年7月成立了“共青团夜校”学习型青年小组。

在创建“共青团夜校”学习型青年小组的过程中,集团公司团委、矿党政各级领导给予“共青团夜校”大力支持和亲切指导。在共青团夜校开班仪式上,集团公司团委xx书记和矿党委王中一书记亲自为“共青团夜校”揭牌。创建一年来,公司团委xx书记多次对“共青团夜校”创建工作做出具体指导,矿党委xx书记为学习型青年小组亲自撰写了领导寄语,矿党委xx书记还就学习型青年小组创建多次给予指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xxxx凰山矿团委本着服务青年、服务矿山的宗旨,为把夜校办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青年学习阵地,团委为小组购买了书籍、光盘等学习资料,不断引申创建工作力度。总之,各级党团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促进了学习型青年小组的创建工作。

二、共青团夜校性质

共青团夜校是共青团xxxxx矿委员会牵头组织领导的一个学习型青年小组。共青团夜校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对矿山的广大团员青年进行计算机、矿业工程及企业管理等各类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的学习阵地,是广大青年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有效平台,是青年岗位成才的成长园地,是推进矿山青年人才工程建设的特色载体。

三、共青团夜校学习型青年小组推进规划

1、指导思想

规范学习行为,营造学习氛围,为广大员工提供学习交流平台,通过提高企业员工学习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人的全面进步和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主要目标

1)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型青年小组的创建,造就一支“创新、严谨、奉献、不断学习”的小组队伍,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型组织理论灌输到学员思想中,从而推进人的全面进步和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学习途径:在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加强教育培训规划的同时,大力倡导工作过程中的团队学习,以点带面,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

3)小组体制:形成管理高效、机构扁平、富有创新能力、学习力强的团队,以实现小组的相互学习、整体互动和协调合作。

3、立项情况:

1.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为主,通过培训,让员工熟悉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工作、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以计算机模块考试培训为主,为员工职称晋级考试服务;

3.以计算机专业知识为主,通过学习,让大家掌握一门或多门编程知识,为矿山培养自己的软件人才;

4.以文化知识和英语知识为主,满足大家对知识的求知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5.以矿业工程、企业管理培训为主,通过培训,为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4、学习原则

1)内源学习:鼓励员工从自身的岗位工作中学习,激发小组成员尝试、探索新的构想,并在改善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2)外源学习:开展广泛的青工调查,尽可能为青工提供各类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学习交流机会,并把青工的个人成才作为一种最高的激励手段来使青工获得新的能力,不断提高我矿青年人力资源的素质,从而实现青年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共同进步。

3)创建架构:

四、共青团夜校小组情况

1、团队共同愿景:

培养具有现代企业竞争意识的复合型青年人才

2、团队目标: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青年

3、工作方针:

发扬团队精神活出生命意义

4、座右铭:

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5、指导老师:

xxx

6、小组牵头负责人:

xx

7、小组具体负责人:

xxx

8、小组成员:

xxxxxxxxxx

五、共青团夜校工作的实施方案

1、具体做法:

1)自小组成立以来,我们狠抓小组成员的自身素质,购买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并制定严格的小组成员学习考核制度,每周五晚进行集体学习,探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一年的创建过程中,完成了对windows、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原理、office办公软件系统、wps办公软件系统及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小组成员本身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将学习型组织的学习理念,在全体学员的学习中开展,我们将《第五项修炼》的实践案例在上课时穿插,让大家对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采用分组学习、竞赛等方式培养大家进行团队学习,在培训的同时时刻把学习型组织理论灌输到学员的学习中,使他们在结束学习后,能掌握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学习方法。

3)创建的初级阶段我们就严格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创建工作,组织小组成员系统的学习第五项修炼及相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积极参加集团公司举办的学习型组织创建培训班,确立小组初期的共同愿景即扫除我矿青年职工中的计算机盲。针对这一愿景,小组成员通过探讨、研究,确立小组的工作方案,并在不断的工作中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素质、相互协作能力。版权所有

2、阶段性成果:截至现在共青团夜校共举办10期培训班,受训人数达到272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还为大家讲授我们小组的学习方法,使大家不仅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部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知识,受训人员在结束培训后,在单位能够达到自主学习,并带动身边同事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我矿掀起了学习计算机的热潮。小组成员为了检验阶段学习效果积极报名参加集团公司第四届计算机技能比武,在矿和公司的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受训的学员有很多也申报了计算机模块考试,为晋级职称的评定奠定了基础。

3、奋斗目标:根据矿山发展实际,为进一步地把夜校办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学习阵地,矿团委本着服务青年、奉献企业为宗旨,决定把“共青团夜校”作为我矿团青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载体,办成全矿员工特别是团青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园地,不断适应我矿创建“学习型矿山”的发展要求,为企业的二次创业和我矿四大板块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六、几点思考

1.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是循序渐进的活动,必须自上而下、以点带面地逐步推广。其中发挥骨干和典型的作用尤为重要。特别要选准试点单位,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明显的效果,更能增强对整体推进的信心。

2.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管理行为,而不是简单的仿效或运动,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创建,而是要把创建活动同企业的管理和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改善工作氛围,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简单的工作方法,而是一种管理理念。创建中不应该生搬理论,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创建,既要创新,又要把适合企业现状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验借鉴过来,为我所用。

4.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不是今天创建明天就能成功的,正如有关专家指出:“我们永远都不能说自己已经是学习型企业了”,只有不断地创建,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在系统的修炼中循序渐进,才能保持创建的正确方向,使创建活动不断向更高层面提升。

七、创建活动小故事

故事一

在创建之初,小组成员都是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的团支部书记,虽然在学校或自学的计算机知识不少,但是有很多细节没能系统掌握,我们就利用团队学习日加强学习,学习有时比较枯燥,我们就采取口头考试的形式,这样大家可以用听和讨论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东西,学习气氛也比较热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选煤厂洗煤车间团支部书记xxx,在学校学的是新闻专业,凭着对计算机的爱好加入到团队,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她起早贪黑的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自己查资料解决,实在不行在团队学习日向大家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已经能够给大家讲课了。为了能够更好、更系统的深入学习,2004年初,她还报考了太原理工大学的计算机本科专业。通过参加学习型小组她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而且对学习型组织理论有了较深的理解,学到了新的学习方法,很有信心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故事二

在夜校开始阶段,由于有九百多人报名,我们一下子培训不过来,所以现对35岁以下的人进行培训,在第二期培训班开班之前,基层有个42岁的工人老赵找到我们非要参加培训。他说:“我们上学的时候没赶上好时代,现在有了这学习的机会你们还限制年龄,那我去找领导行不”,面对它的热情我们也非常感动,破例把它安排到培训班。在学习中他特别用功,我们也根据他底子差的实际情况,安排辅导老师为他做更细致的讲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培训结束时他圆满通过考试。现在他买了电脑,家里人和单位的好多员工在他的带动下,都开始学习计算机。他已经是单位里的电脑高手,每天还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参加远程教育。

第5篇: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为目标,按照压实责任、提升素质、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遵循“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和党委政府抓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工作原则,大规模开展以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普通群众为主要对象的零距离培训,实现新型农民学校培训工作的360度全覆盖,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保障。

二、目标要求

立足全乡发展实际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实际,统筹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学校、教学点、培训基地、农民夜校等阵地,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作体系,完善集政策法规宣传、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推广及学历教育等于一体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大规模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本领、有作为的“五有”新型农民,大规模培育“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力争通过培训,在全乡建设一批乡风文明、和谐稳定、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村,一批自身发展快、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发展基地,使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的农民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5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干部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8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达到“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好、工作业绩好、服务群众好、履行职责好”的要求,4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达到大专以上学历,60%以上的村“两委”成员达到中专以上学历。

三、办学方式

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由新型农民学校办公室牵头,各单位、乡直部门、社区、村分工负责,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挂职副书记的作用,根据各村村班子现状、产业发展现状和党员群众的思想实际和培训需求,采取“模块化”的培训方式,灵活运用“室内课堂、田间课堂、基地课堂、网络课堂”等多样化方法,把培训办到社区、基地、村级活动场所、田间地头,着力构建起“模块化、系统性、全覆盖”的培训体系。

(一)党性教育模块

1、政治理论教育

(1)党的十专题培训

责任单位:党建办

(2)科学发展观理论

责任单位:党建办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责任单位:文明办

(4)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责任单位:党建办

2、警示教育

(1)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及案例分析

责任单位:纪委

(2)农村干部作风建设

责任单位:纪委

(3)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

责任单位:综治办

(二)涉农政策模块

1、基本政策

(1)计划生育政策

责任单位:计生办

(2)宅基地管理知识

责任单位:城建油区办、国土资源所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政策

责任单位:劳保所

(4)卫生政策(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责任单位:卫生院

(5)城镇、农村低保、优抚及五保等政策

责任单位:民政办

(6)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讲解

责任单位:民政办

(7)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管理

责任单位:民政办、经管站

2、农业相关政策

(1)农业及农村经济法规政策

责任单位:农业办

(2)水利法律法规政策(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保护水资源的法律体系、水资源的所有权、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河道管理规定、水利工程管理规定、水土保持管理规定)

责任单位:水利站

(3)畜牧业法律法规政策

责任单位:防控所

(4)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砍伐证的申请程序、检疫证的申请程序、种苗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的领取程序、龙头企业申报程序、国家林业贷款及市级林业贷款贴息申报程序等)

责任单位:林业站

(5)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指导目录(年本)》农业产业政策、省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农业主导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

责任单位:农业办

(6)农业耕地保护政策

责任单位:国土资源所

(7)农业粮食政策(粮食安全、粮食市场、粮食储备、粮食产业)

责任单位:农业办

(8)农机政策(农机补贴、农机法规、农机安全生产法规)

责任单位:农业办

(三)法律法规模块

1、农村常用法律知识(土地承包、婚姻与家庭、农民侵权责任赔偿、合同法等法律知识)

责任单位:社事办、司法所

2、农民维权(人民调解知识、法律援助规定、工伤事故法律维权、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理、劳动维权、民事合同风险防范、民事侵权纠纷处理等)

责任单位:社事办、司法所

3、农村婚姻家庭、继承等法律法规

责任单位:社事办、司法所

(四)文明新风模块

1、道德模范宣讲(组织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宣讲)

责任单位:文明办

2、专业队伍宣讲(邀请专家学者、国学讲师、老党员老干部、教师等进行文明礼仪、国学普及、红色教育宣讲)

责任单位:文明办

3、文化活动宣讲(组织乡村文化演出队伍、文化志愿者进行文明新风宣讲)

责任单位:文明办

4、文明礼仪

责任单位:文明办、团委、妇联

5、文化艺术。(民间艺术辅导包括秧歌、戏曲、短碎花鼓、广场舞等民间艺术)

责任单位:文明办

(五)科普知识模块

1、农村节能减排

责任单位:工业办

2、农村各种农作物衍生品(如秸秆等)的科学利用

责任单位:农业办

3、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

责任单位:农业办

4、科技知识(防震减灾知识、农业科技常识、科技小常识)

责任单位:农业办

5、优生优育知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指导、产后保健指导等)

责任单位:计生办

6、生殖保健(生殖系统基本知识、避孕节育知识、妇科常见病预防与治疗等)

责任单位:计生办

7、反教育

责任单位:综治办

(六)就业技能模块

1、计算机培训

责任单位:教育办

2、财经商贸培训(会计、会计电算化、统计事务、物流服务与管理)

责任单位:财政所、统计站

3、加工制造培训(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责任单位:工业办

4、农民实用技能培训

责任单位:农业办

5、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青年创业技能培训)

责任单位:团委

(七)生态养殖模块

1、畜牧养殖技术(生态养猪技术、高产奶牛管理技术、肉禽养殖技术、肉牛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高产蛋鸡技术、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责任单位:农业办、防控所

2、动物疫病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肉鸡常见病防治技术、肉鸭常见病防治技术、奶牛炎等常见病防治技术、蛋鸡免疫技术、鱼类病害防治)

责任单位:防控所

3、水产养殖技术

责任单位:农业办

(八)高效种植模块

1、蔬菜种植技术

责任单位:农业办

2、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小麦、玉米、棉花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责任单位:农业办

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责任单位:农业办

4、农村财务管理培训

责任单位:经管站

5、粮食种植(粮食生产形势分析、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施肥技术、大田玉米种植、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粮食高产创建技术)

责任单位:农业办

6、经济作物种植(高产优势棉花种植技术、棉花生长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大蒜种植)

责任单位:农业办

7、林木育苗与管理技术(杨树育苗技术、速生白蜡育苗技术、竹柳育苗技术、速生国槐育苗技术、速生杨管理技术、白蜡管理技术、国槐管理技术、竹柳管理技术等)

责任单位:农业办

8、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螨类防治技术、主要树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地被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责任单位:农业办

9、农机技术推广(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土地深松技术、农机合作社知识、农机补贴政策)

责任单位:农业办

(九)健康教育模块

1、健康知识

责任单位:卫生院

2、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常见传染病、春秋季腹泻、手足口病防治等)

责任单位:卫生院

3、慢性病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

责任单位:卫生院

4、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等)

责任单位:卫生院

以上培训模块,各有关单位既要积极沟通协调上级部门,也要充分发挥本部门和乡土专家的作用,结合各教学点、农民夜校的教学计划,每周至少组织2-3次农民培训,并留存文字、照片等档案材料。各承担培训模块的单位要通过2个月的时间到每个村开展一次培训,到年底,让全乡每名党员群众普遍接受一次培训。

四、方法步骤

全乡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具体工作中把握如下几个步骤:

(一)培训需求调查。摸清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需求,是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各社区、村要着眼于培训与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采取问卷调查、设立培训需求意见箱、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摸清本村每户群众的思想实际、产业实际,适合发展什么,群众愿意发展什么,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今后发展方向等内容,明确发展思路,全面了解掌握农民的培训需求,为科学编制课程、有效开展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任职村党支部副书记要指导所在村抓好培训需求调查,建立培训需求台账,形成培训需求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各调查表及台账要及时整理、装订、建档。各社区、村农民群众培训需求调查表、台账、调研报告于前报乡新型农民学校办公室。要坚持建立定期培训需求调查机制,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的调查,同时,设立电话、征求意见箱等,随时征求群众培训需求,定期分析需求内容,调整培训方向和培训内容。

(二)教学点、培训基地、农民夜校提升。各教学点、培训基地、各村农民夜校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教学点培训基地提升方案,对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进行配套,进一步健全制度版面,完善规范档案,检修教学设备,粉刷标语(每村2-3幅),提升培训氛围。

(三)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各社区、村要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分别确定培训内容、学员名单,划分培训班次。各单位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模块科学安排,制定分校、教学点、培训基地年度培训计划,各单位、各社区、各村培训计划每月根据自身实际适时调整并向党员、群众进行公示。各社区、村培训计划制定后要及时上报乡新型农民学校办公室,以便及时协调培训教师。

(四)培训组织实施。按照“一个班子带动、两类资源驱动、三种模式拉动、四个重点推动”的思路,开展形式多样、持之以恒的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

一是坚持“一个班子”带动。把加强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培训,作为新型农民学校培训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乡新型农民学校办公室、社区要抓好对全乡村班子情况摸底,按照先进、一般、薄弱三个等级分类定级,按照“先进上档次、一般上水平、薄弱上台阶”工作思路,采取专题培训、集中培训、外出参观考察、榜样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村班子成员的思想境界、综合素质和自富带富能力,理清本村发展思路,规范村级工作程序,实现先进村在全县、全市创典型,一般村工作大幅度提升,薄弱村有效转化的工作目标。

二是利用“两类资源”驱动。充分利用乡域内教育培训基地,积极挖掘便学利教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教学点、教育培训基地和自然村为单位,利用好两类资源:一是利用好乡内“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等人才资源,通过举办创业讲座、科学技术培训、专业知识学习等多种形式,在广大参训农民中形成创业的动力和技术引导。二是利用好农村中富有创业精神和发展意向的优秀农民这类资源。在这类人员中,通过开展创业目标定位、创业达成研讨、创业过程帮教等多种创业引导,让这部分人在发展致富方面活跃起来,在全乡形成一定数量的创业型人才,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创业致富。

三是实行“三种模式”拉动。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按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动力、提升能力”的目标要求,具体采取理论学习、外出参观、基地实践三种培训模式。立足全乡实际,根据群众需求,围绕政策法规、文化道德、实用技术、市场经营和就业技能五个方面开展培训。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在实践中教和学,让干部群众在理论学习中提高认识、增加学识;在外出参观中开阔眼界、增强动力;在基地实践中丰富技能、提升能力。通过三种模式培训活动,让参训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实现大转变,在创业能力和从业技能上实现大提升,在增收致富上实现大突破。

四是围绕“四个重点”推动。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城镇、幸福民生四个重点,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追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各村普遍开展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实用技能教育、文明素质教育、大局意识教育的基础上,各村结合实际,开展特色培训。有项目落地任务的村重点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劳动力转移、岗位技能、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为项目落地和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城乡结合村重点开展“商贸物流、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培训,为全乡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城郊村重点围绕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乡村文明等方面开展培训,加速全乡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维护好全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五、教学管理

按照“资源整合、分级负责、多方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思路,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健全开放式运行机制,确保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统筹整合教学网络。按照“阵地共用、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开放运行”的思路,紧紧围绕全乡实际,打破区域界限,统筹使用各类理论学习、技术传授、实践操作的教学阵地,在发挥分校统领带动作用基础上,设立北户、杨桥、斗柯、高店四个教学点,奥通畜牧、盛通奶牛等17个培训实践基地,村村开办农民夜校,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学网络。充分发挥“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优势,突出产业种植、畜牧养殖、村级管理、政策教育、经济发展、农民创业、文化艺术等实用性知识培训。

(二)统筹整合师资队伍。按照“技术种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专兼职教师结合”的要求,打破区域、身份界限,按照培训师资要求,由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师资力量,聘请涉农部门、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致富能手、乡土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全乡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

(三)统筹整合经费投入。加大农民培训投入力度,逐步形成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将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配套相应的专项资金,根据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统一调配使用。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民培训工作,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资助的多元化农民培训投入机制。

六、组织领导

培训新型农民,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村,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使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明确职责任务。成立乡新型农民学校办公室,负责对全乡农民学校教学点、培训基地、夜校培训的调度、指导和督查。各教学点、培训基地、夜校要成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1名工作联络员,负责各教学点培训记录、档案整理、信息上报等工作。各村联络员每周四上午下班前将本单位本周培训工作情况及下周培训工作计划报社区党总支,各社区联络员汇总后于周四下午报乡新型农民学校办公室。乡新型农民学校办公室每周定期通报。同时,各单位要将本单位培训的好经验好做法、取得的成效形成信息及时上报。各社区党总支书记为各教学点第一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为农民夜校的第一责任人,到村任职第一书记、任职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新型农民学校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第6篇: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一、目标任务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进一步发挥“访惠聚”工作组的优势,在各村(居)开展以“三贴近、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学用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区、州、市党委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集体经济增长,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新的贡献。同时,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远程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街道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取得新突破、迈出新步伐、做出新贡献。

一是贴近基层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在认真抓好工作组夜校培训的基础上,带动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在提高“访惠聚”工作组成员解决群众问题、服务基层发展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是贴近基层生产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致富能力。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丰富、信息量大、操作简便、学习方式灵活的优势,结合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经营管理、经济合作组织(协会)建设等方面内容,组织各村(居)站点管理员、操作员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节目库中,精心挑选出贴近群众生活的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惠民举措、科普知识、适用技术、就业技能、经营管理、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群众集中收看,让其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得实惠,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致富增收、赶超发展的能力。

三是贴近基层群众生活需要,提升远程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将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整合“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资源。通过读书看报、收看专题片、定期播放影视节目、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党员群众在娱乐中得到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增强远程教育的服务能力,提升远程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制定方案。街道远程教育主题学用活动于2016年9月正式启动,到2017年1月初结束。按照市开展主题学用活动的目标要求,制定街道学用活动实施方案,做到活动有目标、实施有载体,考评有标准、效果有保障。

2、部署动员。各村(居)党(总支)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报街道远教办。主题学用活动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把活动要求和安排部署落实到各基层党组织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力争使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访惠聚”工作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全部参与进来。

3、学习培训。一是结合街道大轮训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形式,于9月20日之前,对“访惠聚”工作组成员和基层站点管理员、操作员开展一次集中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应用远教设备、及时接收上级文件、认真组织开展学用活动。二是扎实开展“访惠聚”工作组夜校培训,确保学习教育正常化、规范化,相关印证资料齐全完备,切实取得实效。三是将“访惠聚”工作组夜校培训与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基层党组织“”等紧密结合,在夜校培训扎实开展的基础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每月至少能参加两次集中学习,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活动抓紧抓实。四是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不同,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每月组织2次集中学习,每次不少于2小时、全年不少于48小时,带动党员群众能够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学习各类知识、开展各种学用活动。五是各党(工)委结合自身实际,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六是继续开展“领头雁”培训工程。通过培训,使各村(居)党(总支)支部书记、副书记掌握远程教育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上网,自主查询信息,成为应用科技致富的“领头雁”。七是继续发挥“远程教育技术互助小组”的作用,每月由片区副组长负责,召开至少一次服务小组问题研讨会,集中解决本片区内各站点遇到的技术问题。

4、检查督导。党(工)委会不定期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察看、手机、微信图片抽查等形式,进行督查指导,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活动开展不扎实、图形式、走过场,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及时通报限时整改。对基层站点每月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对《工作手册》进行调阅。

5、考核评议。街道远程办和“访惠聚”办将在12月上旬采用党员群众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各各村(居)党(总支)和各“访惠聚”工作组开展主题学用活动情况进行考核,检验其工作成效。

6、评选表彰。在主题活动结束时,党(工)委要对示范终端站点、优秀站点管理员、学用标兵进行评选和表彰。

三、方法载体

结合“访惠聚”活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形象直观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1、扎实开展“访惠聚”工作组夜校培训。严肃学习纪律,严格落实学习时间及时长,采取电话督查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至少开展1次专项督查,针对“访惠聚”工作组文件接收、组织学习等方面情况每季度下发1期督查通报,推动工作组建立健全文件接收登记册和组织学习记录薄,认真开展集中学习活动。

2、争创示范站点。,各村(居)党(总支)支部要坚持以“五好”站点创建为载体、终端站点分类定级为抓手,对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实行“星级”动态管理,从基础设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技术保障和学用效果等方面对站点进行全面考核,评定命名新一批市级“五好”站点。党(工)委要每季度考评一次,对照创建细则开展检查,对不合格站点要摘星降级,限期整改。要严格创建程序和评审验收要求,规范创建档案,夯实创建基础。

3、培养学用典型。每年每个基层站点评选2个学用典型,针对学用典型培养对象的自身特点,建立学用典型联系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每年,各村(居)党(总支)支部要评选出一批优秀站点管理员、操作员,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色和产业优势,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协会,通过现场指导、典型示范,着力打造出一批层次高、有特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学用示范基地,推动学用成果转化。

4、开展特色学用活动。把远教站点建设与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相结合,定期筛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节目进行免费播放,积极开展电子书屋阅读、亲情视频连线、红色影片展播等活动,拓宽远教学用活动形式,打造基层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娱乐站”,不断丰富基层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在人口集聚的居民广场、村镇文化活动中心等显要位置,充分利用城镇社区现有的“LED”屏,积极打造集宣传教育、文体活动、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远教文化广场新模式,通过播放知识百科、地方曲艺、文物博览、红色影片等文化娱乐节目,组织基层文艺骨干串联演出等形式,努力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推动远程教育由封闭向开放、由党员向群众的转变。同时,大力开展远教进车站、远教夜校、送学入户、兴趣小组、教室传授等特色活动,不断扩大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用工作,贯穿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始终,抓好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是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基础。各村(居)党(总支)支部围绕远程教育主题学用活动的主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兼顾,精心谋划,周密安排,认真开展远程教育主题学用活动。要以此为契机,强化站点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强站点管理员、操作员,推动基层远程教育站点规范化运行,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第7篇: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一是广泛征求意见,主题载体“有特色”

为了使学习实践活动能够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预期目标,市委党校在围绕市委总主题和总载体的前提下,对拟定党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载体下了很大功夫。3月24日上午校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提出初步方案,之后随即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几上几下反复修改。历经校委会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讨论、全校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向学校提交书面方案、校委会再讨论提炼等环节,最终确定以“推进科学发展,创建一流党校”为主题,以“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全力服务新兴*”为实践载体。整个过程充分发扬民主,集聚集体智慧,所确定的主题和载体既能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又能体现党校的特色及加快发展的决心。

二是发挥优势,宣讲工作“走出去”

为配合全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市委党校充分发挥优势,让宣讲工作从党校“走出去”,进单位下基层。由副校长邹凤豪亲自带队,先后派出4名骨干教师到市四家班子学习中心组、市政协办、市委办、市府办、市委组织部等31个市直单位及县(市、区)乡镇等地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辅导,听众达3000多人,其中3次到市四家班子学习中心组作理论辅导,受到四家班子领导、各地各部门领导及党员干部的好评。

三是调研课题工作取得进展

市委党校的课题调研工作覆盖面宽,全校9各科室都确定有一个以上调研课题,校委在各科室的调研课题中挑选了“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市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如何增强*市干部培训需求针对性”、“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县域工业发展问题研究”等三个调研课题作为我校的重点课题,落实专人开展调研和撰写,校委班子成员每人都负责一个调研课题,力求能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参考作用。全校各科室都已经落实好人员,制定好计划,纷纷下基层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

四是问计企业,科学发展观进项目建设工地

4月9日,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陆汉杰率队到位于来华投资区的党校新校建设工地进行“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新校建设”为主题的调研现场座谈会,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市来华投资区与参建企业的负责人及一线工人就如何深入协调推进工程的进度、如何在新校建设中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进行现场座谈,对目前施工中存在的拆迁影响施工进度问题、工程成本核算问题和项目资金到位情况等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并对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当场给予解决。

五是深入基层调研,为基层破解难题

为了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结合*市开展的“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市委党校领导班子成员深系的企业、行政村和项目现场开展调研活动,尽力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常务副校长陆汉杰率队下到武宣县东乡镇王道村、金岗村调研,为王道村委办公楼维修和办公设备完善出谋献策,争取东乡镇政府拿一点,村委自筹一点,党校后援支持一点,上级有关方面扶持一点等“几个一点”来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并就解决当前农村“五个一”工程实施难题进行专题调研。副校长杨品恒又亲自率队到武宣县委党校、县委组织部等就如何深入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专项调研。

六是利用教学资源,创办理论夜校

为了更好地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理论,市委党校创新理论学习机制,分别在柳州、*两个校区开办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夜校,并成立了夜校领导机构,制定了夜校学习方案及授课计划。4月13日晚*校区夜校正式开班。夜校采取“一周一课一论坛”的形式进行。每周“一课”采取听专题辅导或观看远程节目的方式进行,每周“一论坛”采取以科室为单位对拟定题目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已经组织广大教职工观看了中央党校教授解读电教专题片《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等专题,从而使教职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七是召开全市党校系统“科学发展观”专题教学交流会

为了更好地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建立健全我市党校系统主体班专题库,实现全市党校系统教学资源共享,4月20日至22日,市委党校组织全市党校系统“科学发展观”专题教学交流会,进行新专题试讲及教学交流活动,市委党校和5个县(市)党校的20多名专职教员围绕“科学发展观”主题,分别从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多角度,分16个教学专题进行了试讲和教学交流。通过开展试讲活动,教员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新形势下干部培训的水平,全面推进“菜单式”选学教学改革的进程,进一步丰富我市干部培训专题库建设。

第8篇: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束缚,整合城乡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构建动态均衡、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统筹体系和机制,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城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缩小城乡之间的全方位的差距,有效消除政治不平等、经济不平衡、教育不公平等现象,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状况,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而“农民工是城乡统筹最好的结合点,是城乡统筹最大的利益群体,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最大的难点”[1]。 国家统计局在常规的农民工监测调查的基础上,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2],目前已经超过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有效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和就业能力,这是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不断创新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真正促进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其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 一、重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面临的现实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主要考察的是培训活动的实践效果———预期目的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笔者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参与观察、实地访谈等分析方法,选择典型政策性职业培训机构对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低,培训项目招投标不规范 一方面,目前,随着统筹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市场空间比较大,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管理制度要求比较宽松,准入门槛比较低。结果,很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兼职教师,造成专兼职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学内容体系不完整、缺乏必要的教学实践场地,无法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职业培训机构存在虚报学生实际数量套取国家培训补贴现象。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招投标过程中,形式主义、走关系等不正之风时有发生。往往那些有实力、声誉较好的职业培训机构被拒之门外,而资质条件较差的职业培训机构可能通过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方式纳入进来,一旦他们获得市场准入,就会为了减少寻租成本不按规定开展教育教学培训活动,进而以赚取超额利润进行寻租,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职业培训机构招投标恶性循环。 (二)忽视新生代农民工不同诉求,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培训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那就是虽然政府免费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培训,但他们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针对出现的问题,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将原有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培训政策移植到在岗农民工身上,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一般是1-3月,这段时间用人单位的工作将无人承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工程进度和效益。二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挣工资,参加培训1-3月收入将大为减少,甚至会造成工作丢失”[3]。结果,政府买单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用人单位、新生代农民工都不买账。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忽视了培训需求,不注重对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同特征、在岗培训和职前培训的不同要求、本地新生代农民工和外出务工农民工培训需求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往往采取“一刀切”、“一锅粥”的方式。 (三)职业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机构竞争同质化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职教院校的实习场地已初具规模、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可以满足职教人才培养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需求。但笔者的调查发现,首先,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职业培训资源比较分散。重庆市很多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大都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譬如永川区拥有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五十余所,但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各自为政”,每个培训单位只负责各自的培训事务,缺乏与其他职教资源的有效合作和有机整合;观察发现,很多职业院校的师资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想利用寒暑假进行相关职业培训,但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为了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不少培训机构希望企业提高实践基地以供实训,但企业总是以怕农民工损坏设备为由拒绝,同时职业院校的实习场地在周末往往处于闲置状态。其次,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培训机构竞争同质化。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概念已经“触及到社会和制度结构的所有方面,成为阐明所有社会工程和发展目标的共同价值标准”[4],而培训机构的同质化竞争极大地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可持续。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职业培训机构都设置有电工、钳工、缝纫工、焊工、车工、建筑工等培训种类,但这些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基础设施却参差不齐。为了获得更多的培训补助,各个培训机构疯狂争夺生源,结果,在参训对象人数有限的情况下,职业培训机构招生人数都比较少,使得他们不得不压缩培训投入,培训质量就难以保障,这就陷入了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循环。 二、职业教育校企联合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职业教育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劳动力,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培育新型劳动力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的现实困境,永川区政府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30所职业院校和28所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职业教育优势,不断推动职业院校主动对接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创新职业教育校企联合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有力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其具体操作思路如下:#p#分页标题#e# (一)坚持发展创新,实施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公开招标制度为了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实效性,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该区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中心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首先,永川区人社局规范了申报新生代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在办学资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管理制度等基本投标条件,详细制定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海选细则,合理确定了培训工种与培训人数。然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根据招标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原则采用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负责组织专家对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申报项目进行严格评审,择优中标,然后对中标的职业培训机构经公示三天无异议后给予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并由各培训项目主管部门报市级主管部门备案。这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的方式,“规范了永川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创新了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杜绝了办学条件不足、基础教育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培训水平低的培训学校掺杂其中,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为做实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用好惠民资金打下良好的基础”[5],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效性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职业教育校企联合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是要充分尊重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同培训需求,创新职业教育校企联合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合作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过程中,第一,推进“分众化”培训模式。即充分利用永川职教城优势,根据职业院校的职教特色和专业品牌,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诉求,进而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类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第二,开办新生代农民工夜校。针对在岗技能生培训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积极性不高、用人单位不支持等问题,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学分析问题原因,组织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利用夜晚和周末等新生代农民工休息时间开办新生代农民工夜校,根据用人单位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注重专业技能培训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相结合,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技能。2008年,永川区开办农民工夜校4所,设置了缝纫工、电工焊工、车工、建筑工程等12个专业,全年共培训农民工18414人,占全年目标计划10000人的184%;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794人,完成全年目标计划6000人的230%,比2007年同期增长65%;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977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000人的150%,成功解决了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难的问题,极大推进了全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6]。第三,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上门培训。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针对外出民工无法返乡参加技能培训的问题,积极创新培训方式,组织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在外省劳务输出基地上门开展在外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切实破解外出民工培训难的问题。 (三)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实习基地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0年6月21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7]在永川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过程中,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培训模式,一方面,统筹职教资源,利用寒暑假时间,实现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对接,根据行业特点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需求,组织实践丰富的职教师资,筹办新生代农民工业余培训班,深得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欢迎。另一方面,共享实习基地,利用某些职业院校周末闲置的实习场地向新生代农民工免费开放,在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的引导下,供其实践学习、操作锻炼,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专业操作技能,拉近与工作岗位的距离。 (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打造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品牌和劳务品牌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职业院校、新生代农民工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政府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程的主导力量,可以在建立职业培训基地、信息服务、经费支持、培训考核等方面发挥更多的协调作用。一方面,永川区人民政府支持市供销合作总社由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牵头组建重庆市春晖农民工培训集团,打造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品牌。该品牌“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坚持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思路,大胆探索职业学校资源整合、重组和资源共享的方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发挥示范和核心带动作用,主动吸纳其他职业学校参与,联合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机构组建农民工培训综合体”[8],这有利于整合职教资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质量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和行业输出基础,打造永川劳务品牌。该区重点打造以美容、美发、摄影为一体的“永川美容师”,以护理、保洁为主的“汇能家政”,以新疆摘棉为主的“永川拾花工”,以机械制造加工为主的“永川数控”等“永川技工”特色劳务品牌,通过劳务品牌打造,提高了永川农民工培训的影响力,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工作水平

第9篇:夜校培训总结范文

文件要求各校“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充分认识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把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协调发展”。

1.1高等继续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高等继续教育毕业生多数成为生产、管理一线的业务骨干,高等继续教育毕业生中全国劳动模范、科技带头人、教授、高级工程师、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干部比比皆是。高等继续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了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既提高了学历层次,又提高了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高等继续教育使从业工人从“体力型”转向“脑力型”,管理人员从“经验型”转向“智能型”,培养和培训知识型劳动者、创造型专门人才,加快推进劳动力密集型经济、资金密集型经济向科技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化的历史进程,进而加快推进知识经济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反映出成人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一直有很大的贡献,近年来占到1/4左右。但也反映出成人高等教育贡献的比率在逐渐下降,从1/2下降到1/3。特别是对于农林水地矿油这些艰苦行业,都存在着学生招不来,毕业后不愿去,去了后留不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些行业的发展,而继续教育能做到“就地选拔,就地培养,就地使用”,这样的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

1.2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正在进入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目前每年农村人口以超过1%的速度涌入城市。正是因为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动,随着城市居民家庭初步进入富裕型阶段,农村居民家庭达到小康型阶段,对教育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必须从个性化的需求出发,考虑高等继续教育能够提供的服务内容。不是没有市场需求,关键是提供的服务是不是符合市场需要,高等继续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如何满足日益需要的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1.3非学历教育成为今后重要的发展领域

近年来,在自学考试考生总体规模上,保持了一种趋势,就是学历教育部分基本稳定,非学历教育部分快速增长。另外生源结构也有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下降和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考生所占比例有较大增加。由自学考试统一开设的非学历教育教育项目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总规模达500多万人。其中英语等级考试增长25%,计算机等级考试增长7%。

2明确了部属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定位和任务

文件明确指出今后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开展业余形式的高中后和大学后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即明确了学历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人员”,范围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学习形式是“业余学习”,学历层次是“高中后和大学后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训”。

2.1高等学校举办高等继续教育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

高等继续教育应“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求特色、以质量为生命、以品牌求生存”,以高层次岗位培训为工作重点,适度发展高等学历教育。控制并减小全日制脱产班的办学规模,教育对象要逐渐转移到以从业人员为主。普通高校高等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及办学效益为中心,稳定函授教育规模,加大函授教育改革,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开展夜大学教育。为适应一些行业、企业的“减员增效”,及从事管理、经济、金融、法律、医学、邮电、教育等行业在职人员的学历提高及转岗培训的需求,普通本科院校要重视发展第二专科教育、专升本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等大学后继续教育。专科教育要办出特色,培养应用型、实用型、职业型人才。要以行业部委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计算机、外语培训和下岗人员的转岗培训为突破口。

2.2在高等教育发展转型中正确定位高等继续教育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这样一个转型对高等继续教育带来挑战,就是针对成人的高等学历教育的补偿教育不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逼迫我们转型,实现以过去的学历教育为主向非学历教育市场开拓。第二个转型,高等教育从外延的发展到内涵的发展。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今后将适当控制高等教育增长的幅度,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将我们这个高等教育的大国逐步提升为高等教育的强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第二个转型,从大规模的外延扩展转向内涵发展,使我们必须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高等继续教育方针。

2.3要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功能认识的转变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意味着高等教育功能的大众化,意味着高等教育的就业功能在强化,普通高等教育也是一种就业教育。我们必须看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他的就业主体不再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而是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业,这就要求必须对高等教育的功能进行调整。目前就业确确实实存在两个问题,岗位不足,有业不就,两种现象同时存在。有业不就与我们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关系就在于高等教育的功能没有转变。全社会对高等教育功能的认识发生变化之后,我们要进行反思,要适应这样一个挑战,给学生有用的东西,给他就业的技能、谋生的本领,给他个性发展的机会。

2.4高等继续教育正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各种挑战

我国的教育就政府定位来讲,公共教育和非公共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清楚。市场化对教育的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表现的是办学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不再是政府、国家财政包揽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二个市场化,就是生源的市场化竞争。“十一五”期间,普通生源的市场在急剧的缩小。第三个,办学评价的市场化,大家要高度重视。办学质量好坏,不是靠宣传能够蛊惑一时,办学质量的市场化评价机制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重要。

3指明了函授教育发展的方向

3.1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函授、夜大学、成人脱产班教育系统,是我国成人教育的传统形式,函授教育仍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函授、夜大和脱产班,招生人数和在籍人数总体上都在增长,但函授的人数始终是其它两类学生人数的2倍多。而从中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3类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依次是硕士、普通专科和成人本科,增长最快的成人本科增长了6.7倍。在1998年,成人本专科招生人数与普通本专科基本持平,而到了2005年,成人本专科招生人数略少于普通本科或普通专科的招生数。

3.2大力推进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

高校要积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网络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的现代化。今后还要进一步缩小采用传统方式教学的高等继续教育的招生规模,并逐步扩大采用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要手段的高等继续教育规模。要加快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各校要尽早建成校园网,各函授站要建有计算机教室并和主办院校校园网联通,实现网上教学和管理。要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4强调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应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文件指出,要对当前各校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进行资源整合、归口管理、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并且提出了几条具体措施:其一是从2007年秋季开始停止招收成人脱产班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也不能与其它机构合作举办上述脱产班。其二是严格校外合作办学审批、检查和监督,坚持办学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四个“严禁”,即“严禁与个人、非法人单位和不具备条件的机构合作办学”、“严禁在开展业余形式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中与其他机构合作”、“要坚持办学的主体地位,严禁转移和下放教学权和办学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移招生录取的职责和权利,严禁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招生……”其三是强化学校的支持服务、加大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4.1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就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等学校创新和实践能力”。最近一年里,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为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和部署,教育部先后下发了2006年的“16号文件”和2007年的“1号文件”、“2号文件”,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与建设,实施“质量工程”,深化新一轮本、专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仅是全日制本、专科教育的任务,同样也是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质量是继续教育的核心和生命力,质量也是社会对继续教育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

4.2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近年来,大量地方高校开始开展继续教育,开设的专业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管理没有完全跟上,已有的规章制度没有认真执行。因此在招生、办学、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不规范行为,如违反规定,挪用函授指标异地举办脱产班,函授教育中函授站缺少相应的管理力量,缺少对教学过程的投入。在对现行的管理法规进行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要抓紧制定有关继续教育管理的条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各类继续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等。加强对举办网络教育、函授、夜大学和脱产班高校的资格审查,严格审批程序。对严重的违规违纪、教育管理混乱和质量低下的学校或函授站,教育部门应认真检查,一经查实要坚决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或停止其招生。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统一归口管理,要建立和健全严格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审查、审批、监督和检查制度。应切实加强和规范继续教育的考试工作,严肃考风考纪,不断完善考试监管体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举办学历教育脱产班、函授和夜大学,严格禁止脱产班和夜大学在异地办学,严格禁止挪用函授、夜大学的生源计划办脱产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条件设立函授站,认真组织教学全过程,函授站要加强教学辅导和助学服务,函授教育的课程面授教师由主办学校负责选派;夜大学限在便于学生走读的学校所在地招生。

4.3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归口管理

各个高校内部开展的继续教育,如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非学历短期培训等类型的继续教育多头管理,造成了“对内争资源、对外抢生源”的混乱局面。而且由于开展的业务大同小异,只是学习方式存在区别,分头管理造成标准不统一,资源无法共享,管理力量分散,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应通过各种继续教育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培养规格、教学形式的归口管理,促进教育标准的统一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是因为,虽然办学形式不同,但我们的培养对象是一致的,都是已经进入到社会的从业在职人员,培养的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

4.4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办学特色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找准成人高等教育应有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优化专业设置,使培养模式不但要全面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而且还必须维护学历教育的严肃性。根据地方和基层对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关系,适度增加技术性和实用性课程。鼓励以就业、上岗、转岗为导向,走“定单培养”、校企联合、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等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

4.5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各院校在举办高等继续教育过程中,培养了一支热心高等继续教育事业、安心工作、敬业奉献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继续教育事业,不断探索高等继续教育的办学规律,积极开拓高等继续教育的办学领域,加强教学和学生管理,保证了教育质量。各高校采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高等继续教育教学工作,选聘的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满足了高等继续教育的教学需要。但从统计数字上看,高等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总规模却在不断减小,反映在教学工作中,许多高校高等继续教育的生师比有的已经达到50∶1甚至更高,使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