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短篇故事范文

短篇故事精选(九篇)

短篇故事

第1篇:短篇故事范文

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同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徨,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

作者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从一九四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丸故事》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厚;一个介绍》。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恩德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德国,它就像《西游记》在中国那样家喻户晓。这部著作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恨不能一口气读完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巴斯蒂安在上学的路上意外地发现一本奇书:《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幻想王国正在毁灭,天真女皇生命垂危,需要一个人间的小孩为她起一个新的名字,她和幻想王国方能得救。于是巴斯蒂安被拉进故事之中,成了天真女皇和幻想王国的拯救者。这本书大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小故事,每个小故事既可独立成章,又互相关联;内容既是幻想世界的故事,又是现实世界的故事。其想象之丰富,情节之曲折,篇幅之长,都堪称恩德的巅峰之作。

米切尔・恩德1 929年生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当过报社通讯员、演员,参加过大学生运动。一生以写作为主业。除了为青少年写作之外,他也为成人写作,为画配诗,出版了戏剧集和诗集。在德国,米切尔・恩德和安徒生一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两部代表作品《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都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他一生获得十余项国内外大奖。到1 995年以前,他的著作就已经被译成近四十种语言,总印数已经超过六百万册。1 995年,米切尔・恩德因病逝世。

《火星编年史》

世纪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终究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

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

在火星这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上,十三个浪漫婉转的故事会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火星编年史》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社会批判作品。布拉德伯里以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给人以触及灵魂的震撼和冲击。 该书由一系列独立成章却又内在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讲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移民火星之后,火红色行星上发生的种种奇闻轶事。其中包含了布拉德伯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晚期在各类科幻杂志上发表的十三则短篇作品,作者在一个个小故事之间穿插了承前启后的简短插曲,从而使看似松散的单个故事巧妙地编结在一起,由此串成了一部宏篇巨制。 在《火星编年史》中,布拉德伯里不仅将卓绝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用优美而富于诗意的笔调勾勒出如梦似幻的火星世界,并以舒缓沉静的节奏直抒胸中沉郁激愤的情怀。经年积蕴的文学功底让布拉德伯里宛如一个匠人,把红色行星上神秘、浪漫的故事雕琢成一粒粒莹润的串珠,而贯穿全文的插曲铺垫则像一条纤巧的银链,与辉映着柔光的明珠构成了这件绝世珍宝,令人赞叹不已,感慨良多。

雷・布拉德伯里:美国著名科幻作家。1 920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迄今已出版五百多篇(部)作品,涵盖短篇故事、长篇小说、诗歌、戏剧以及电影(电视)剧本。布拉德伯里非凡的写作才能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他对幻想世界的细致刻画发人深省,折射出人类的劣根性和种种社会问题。布拉德伯里的作品不仅在科幻界大受欢迎,更以其浪漫意境赢得了主流文学界的广泛赞誉,人们称他为“科幻界的爱伦・坡”。

《穿越时空的少女》

放学后,理科实验室里响起一声玻璃碎掉的声音。

破碎试管里流出的液体,正微微冒着白气,散发出薰衣草的甜香。

正在打扫实验室的国中三年级女生,芳山和子,忽然间意识恍惚了一下。一股浓浓的甜香猛然袭来,让她禁不住打了个趔趄,随后慢慢瘫倒在地上。

等到她再次睁开双眼,周围的事物、时间和记忆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可思议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第2篇:短篇故事范文

2、居伊·德·莫泊桑(1850.8.5~1893.7.6),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3、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去世时,爱弥尔·左拉致悼词,并预言莫泊桑的作品将永垂不朽,将是“未来的学生们作为无懈可击的完美典范口口相传”的作品。

4、莫泊桑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达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法国文坛。之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师居斯塔夫·福楼拜。10年间,他完成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第3篇:短篇故事范文

关键词:欧亨利;短篇小说;结尾艺术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就是指小说在结尾部分发生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转折,在结尾使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意料不到的,不仅故事的情结发生了改变,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甚至这个结果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但是在细细品味之余,又会发现,这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却又是合情合理,所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就产生了。而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普遍存在于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使人读起来酣畅淋漓。

一、欧亨利其人及其小说创作

欧亨利出生于十九世纪的美国,他的作品往往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脍炙人口,他也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美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和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师之一。欧亨利一生写下了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在他的小说中,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腐朽与黑暗、道德的伪善、人与人之间贫富的悬殊与猜忌压榨,所以欧亨利的许多作品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充分的揭露与讽刺,不仅批判了社会的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也通过发掘小人物的心理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欧亨利也给予这些小人物许多的同情,他会通过他的思想与文章揭示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以此表达他的希望与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照。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描写了美国一个城市的贫民窟,在这个贫民窟里住着许多贫病交加的艺术家,在这些艺术家中,有一位女画家,这位女画家琼西有严重的肺炎。正在她生命垂危之时,她发现在她的窗外,长着一棵青藤,而这课青藤也像她一样,在风吹雨打下,叶子慢慢的飘落,她在观察叶子时,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像叶子一样,在慢慢消逝,但是在一夜风雨之后,琼西觉得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她发现窗外的青藤依旧活在那里,她又有个生存的渴望。实际上,这片青藤是一位老画家的画作,他为了琼西画了一夜,但是遗憾的是,老画家却失去了自己生命。这篇小说以一棵青藤写出了两代人的友谊和命运,赞美了琼西热爱生活,老画家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结尾老画家的去世使得小说的主题得以升华。

二、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

(一)从《女巫的面包》看卑微的爱情。

也许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爱的人正在做什么事,玛莎小姐就是如此,她爱上了一个常常来买陈面包的顾客。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是糊涂的。每次这个男人去玛莎店里,玛莎总会紧张,当然,这种紧张就是因为爱情吧!此时,她心里想的是不是这个男人也和她一样。所以说,恋爱中的女人是傻瓜,更何况有可能是单相思呐。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往下,这个交往仅仅是买面包,玛莎想象这个男人的职业,想象他怎么品尝这个面包,想象他是怎样一个艺术家。她激动的打扮自己,把画摆在店里,可能她仅仅是想用画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吧。男人果然来了,依然是两个面包,然而让玛莎惊讶的是,他真的提到了这幅画!玛莎猜对了,那么是不是他也像她喜欢他一样爱她呐。没错,肯定是这样,玛莎心想,要不然也不会总来这买面包,而且每次都是一样的。

这再一次证明了玛莎爱他的心,她的情感更强烈了,终于,表白的机会来了,在慌乱中她在面包上做了手脚,放了可口的黄油。醇香的黄油也像她一样,散发着女人的魅力。这时,玛莎应该是小心又激动的,当然,激动占首位。但是,就像平静的湖面上的一丝涟漪,起风了。玛莎做了错事,她把男人的成果毁于一旦,男人走了,玛莎也落寞的换上以前的旧衣服,也不再打扮自己。

在这时,玛莎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她爱上一个人,这种感情是美妙的,她会为了他换新衣服,打扮自己,找与他相关的东西,她会每天想象他的一切,然而,这又是不幸的。玛莎不知道他是否一样爱她,他是否多看了自己几眼,他是否为了她准备好一切・・・・

可以说,这篇短篇小说充分表现出了欧亨利式结尾,将玛莎的失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人在开始的开心之余感受到结局的悲凉。

(二)欧亨利小说结尾的突转。

欧亨利的作品结尾,通常采用特别的方式,即“突转”的方式,使故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与意料不到,所以许多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这种结尾能够使读者被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并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去猜想结局,但是当马上发现结局时,作者却一个转折,使结局与之前的内容发生截然不同的逆转,这个突转使得结尾让人意料不到,故使得人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

例如欧亨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读者一开始会被苏贝犯罪的喜剧情节与故事所吸引。当冬天就要到来的时候,流浪汉苏贝没有地方可去,所以他只好想着各种方法去犯罪,他的目的就是通过犯罪去监狱里度过寒冷的冬天。于是他先去饭店里蹭吃蹭喝,希望可以这样去警察那里,但是饭店的人立刻就把他赶到了大街上,他的愿望没有达到,于是他又拿着石头砸商店的玻璃,而且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结果警察真的来了,但是却没有抓他,而是去抓那些不相干的人,最后,他又去勾引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但是这个却是,反过来又勾引他,就在他各种计划失败之后,他跑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这时候,教堂里传出赞美诗的歌声,他的灵魂一下子清醒了,他决定做一个好人。正当我们读者觉得这就是结尾的时候,欧亨利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警察来了,他一扭头,被警察逮捕了,并判处关禁三个月。这种结尾使得读者能发起更大的思考,如果最后警察没有来,这算不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呐,答案当然不是,只有被警察抓住,他所做的一切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在《麦琪的礼物》中,虽然夫妻俩相互赠送礼物,但是这赠送礼物的代价就是卖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可以说,欧亨利的许多作品结尾都是使主人公的命运发生变化,这也使得小说的内容情感更加丰富多彩。

三、结语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魅力之处就是他的独特的结尾艺术,这种结尾使人物的命运与生活发生转变,使读者在兴奋之余也能体会到悲凉。可以说,没有谁的生命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美好结局,这种转折能更好的诠释主人公的命运,也能够使全文的基调更打动人心。没有大起大落、气势磅礴的情节、没有长篇大论的侃侃而谈,只有在结尾的轻轻一个转折,则将故事诠释的更加生动与完美。可以说,欧亨利式结尾是其为小说创作带来的巨大贡献,也是其在小说史上屹立不倒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

[1]欧亨利.四百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2]赵,黄春妮.欧亨利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短篇故事范文

在这本书里,他的野心不止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去营造恐怖氛围,那些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常事物背后,建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幻想王国:

为什么那只会敲钹的玩具猴子竟能让哈尔担惊受怕30年?

如果拥有一台能够改变现实的神奇计算机,正在为恶妻孽子伤脑筋的你会毫不犹豫地按下删除键吗?

一个门门功课全A的学生为什么要在期末考试后开枪杀人然后自杀?

于是,在这本书里,只有你想象不到、而没有在这本书里找不到的恐惧。这真应了他在书中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故事,而非说故事的人。”在《玉米田的孩子》中,金感慨:“阅读恐怖小说,我们并不相信吸血鬼、狼人、发疯的卡车这些事物;我们所相信的恐怖是跟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勾画的一样:恨、疏离、衰老、进入敌意的世界。”

他有一句名言:“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如此说来,他无疑最希望读者在阅读他的短篇小说时能死得更快。

而在字数限制下,短篇小说未必只能走精简明了、干脆利落一路,关键在于用意象鲜明的悬奇、肆意渲染的氛围、印象深刻的逆转来让读者想象中的惊悚与诡异得以实体化。

看来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授予斯蒂芬·金终身成就奖时的颁奖辞并没有错:“他的作品继承了美国文学注重情节和气氛的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和悲惨的道德真相”。

虽说这话主要是褒扬浩荡壮烈的史诗巨著《黑暗塔》系列,但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同样可作如是观。

不过,尽管在《故事贩卖机》中,斯蒂芬·金依旧坚持以自然主义的描写去表达一以贯之的超自然主义的主题,而有心的读者也不难窥一斑而知全豹,把握到他不断沉淀、累积、延伸、衍变的风格,甚至还有偶尔些许磕磕碰碰的不娴熟。

比如,在讲述一个小男孩的厕所恐惧症的《厕所里有老虎》便是很好的教训:过短的篇幅,让斯蒂芬·金所擅长的复杂绵延的结构、繁复细腻的铺陈、婉转跌宕的情节等等绝活均无从施展,难免让读者感觉力有不逮。

“理性是嵌于人类兽性中的。”有评论用《变形子弹之歌》中的这句话来概括《故事贩卖机》各篇的主旨。但在我看来,他更想告诉我们的是:永恒是令人恐惧的,而终结才是正常的。

在瞬时空间转移时,所有的旅行者都被警告要在过程中闭上眼睛,但偏偏有一位好奇的小男孩要睁大眼睛看清楚整个来龙去脉,原来那是久得足以让心灵销蚀自己、残杀自己的永恒。《跳特》以此道出了意识和思想的万分脆弱、难以独立存在与轻易终结。那辆报废的卡车真的会年复一年地自己缓慢移动甚至杀人?

《奥图伯伯的卡车》说的是恐惧的产生、貌似没完没了的永恒存在以及出人意外的戛然终结。发疯总有个起点,也总有个终点,就像一颗从枪膛里射进脑部的变形子弹,而人的心中不理性的部分什么时候会停止玩弄那把枪,直接把它举到脑门上呢?

《变形子弹之歌》讲述的无疑是疯狂的起因、想象的无限、泛滥的迷信带来的干涸的灵感、有弹性的幻想以及坚硬无比的最后一颗子弹。

在我看来,全书最为震撼的一个故事是《陶德太太的捷径》。

世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当是直线,但“事物的中间总是会有漏洞”,假如地上出现黑暗而深不可测的裂缝,假如世间存在狂野不羁但世俗无法接受的诡异境界,有可能找到“短于直线距离”的快捷方式吗?

陶德太太每年夏天都会来城堡岩避暑,她的丈夫是个墨守成规的人,但她却渐渐在开快车抄捷径的过程中脱离了曾一度受限其中的规则桎梏与条理约束——乌鸦飞的直线距离是七十九英里,但里程表显示她只需要走三十一点六英里;从某些不知名的神秘小径归来时,她的车头保险杠上挂着一些地球上不曾现身的动物尸体;在她找到的那些路上,她是与众不同,任何东西都不敢碰她。终于有一天,她失踪了。她就像驾着月亮飞过天空的狩猎女神一般,向我们揭示了生命赛跑的真相:“有零,有永恒,有生命的腐朽,但没有终点。”

无论是朗声诵读抑或是吟哦欢唱,这都是一个流溢着梦幻般色彩的故事,或许因为陶德夫人的原型是斯蒂芬·金妻子的缘故吧。它告诉我们,男人试着把女人安放在神坛上,“以为女神只想在奥林帕斯山的山坡上悠游,吃着水果”,但“男人察觉到的并不是女人想要的。一个女人要的是自由,想站就站,想走就走”。故事表达的是一种追求:世界庸常,恒硬如石,似阶尘不动,像死水微澜;在琐细、平庸、渺小、柔弱乃至委顿的日常面目中,在对远方、高处、纵深与整体把握的取消和舍弃中,我们依然应当去战胜那些寥廓无端、绵长无绝的规限与约束,应当去重建那些被瓦解的崇高与神圣,应当让我们的思想与努力去创造和穿越不可能。

吊诡的是,在所有阴森与诡秘的氛围中,我们却在一位女子身上发现了这样的阳刚与激越。

那不仅仅是西西弗斯、普罗米修斯与奥德修斯年复一年的坚持,不仅仅是哥伦布、达·伽马与麦哲伦扬帆远航的无畏,不仅仅是汉尼拔、苏沃洛夫与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凌厉。我更愿意将其比作19世纪的“血河战役”:拥有火器的布尔人以三个人受伤的代价杀死了至少三千名祖鲁人,依靠五百人的军事力量战胜了仍然使用冷兵器的祖鲁王国一万六千人的兵力。但这场战役的双方都洋溢着无疆的勇气,无论是慷慨赴死,抑或是坚韧求生。

经历车祸后的斯蒂芬·金在艰难续写创作回忆录《写作这回事》时坦陈:“写作对于我来说好比是一种信念坚持的行动,是面对绝望的挑衅反抗。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的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

身为一名“通俗”作家,他认为关键不在于为自我寻找答案和钥匙,而是应当提问:“写这一类的故事会对其他人有什么意义?”珍视用以直面这个世界的勇气——这恐怕正是斯蒂芬·金要在故事中“贩卖”给我们的至为重要的信念吧。

即使最终被长存的恐惧与黑暗击败,在永恒与终结、理性与兽性的矛盾面前,只要勇气能给内心带来温暖与光芒,每个人都依然可以是英雄。

(作者为书评人)

斯蒂芬·金,有史以来作品最多、声名最大的作家之一。作品总销量超过3亿5千万册,超过150部影视作品改编自他的作品,由此创下一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他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六次荣获布莱姆·斯托克奖,六次荣获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2003年因“继承了美国文学注意情节和气氛的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惨的道德真相”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终身成就奖;2007年荣获爱伦·坡大师奖——终身成就奖。

对中国读者而言,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肖申克的救赎》。本书是斯蒂芬·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之一, 其中九成作品曾经获奖, 在美国文学地图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文版也是第一次在大陆出版。

《斯蒂芬·金的故事贩卖机》

第5篇:短篇故事范文

1、《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生活优越的伦敦金融届精英思特里克兰德,突然有一天放弃了家庭和生活远赴遥远的塔希提岛,为了完成心目中绘画的最高境界,甚至把全部生命都用在了绘画上……据说这本书是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更为原型的。除了故事本身以外,最吸引我的便是作者毛姆的叙事手法和情节设计,都说毛姆是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一点都没有错。

2、《爱伦坡短篇小说集》,爱伦坡在国内的知名度可能不是特别高,但是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爱伦坡可以说是侦探推理小说的鼻祖。这部《爱伦坡短篇小说集》里的《莫格街谋杀案》就是公认最早的侦探推理小说了,开创了密室杀人的模式。这部书里的其他短篇如:《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被盗窃的信》等五部短篇小说更是成功创造了五种推理小说的模式。

3、《漫长的告白》,《漫长的告白》是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本书是作者的第六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53年,获得了当年的 “爱伦·坡奖”年度最佳小说奖。没错,就是前面介绍过的爱伦坡。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短篇故事范文

[关键词] 《孙子兵法》 造势 研究

通过仔细研读,笔者认为,《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是《势篇第五》,作者的核心观点是陆战造势,谋取胜利。“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强调胜利的极端重要性,胜利与失败不是反复无常的。就陆战造势而言,同样可以印证的是“孙膑贵势”。所以说,《孙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势篇第五》。陆战造势可谓耗费《孙子兵法》的大量篇幅,其中,论述地形的有四篇,论述造势的贯穿十三篇。现代科技战争中以核武器为主的科技造势的论断是对孙武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核武器兵法”指导下的国际政治军事,人才竞争成为核心内容。《孙子兵法》虽然论说陆战造势,但是深刻影响到海战、空战、及太空战,甚至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核武器的出现使《孙子兵法》的造势理论的战略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更加要求核爆之势与科技人才的紧密结合。势孕育于人民之中,成长于科技之中,人和势实为有机整体。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战例和政治军事科技事件也证实了这一论述。

一、兵,“其势险”,战,“其节短”

“势如弓弩,节如发机。”势,即实力。“是故善战之人也,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圆石,兵也,在前,易得;千仞之山,势也,在后,难造。“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形与势为同义描述。战斗的节奏是非常短促的。特别是现代战争的节奏更加短促,长途奔袭,高空轰炸,破坏网络,瘫痪通讯,使被打者瞬间乱如麻,散如沙。

1.势能太高,质量太大

一般情况,敌人对手,无法阻挡,致使灭亡。如,火箭和导弹的发射,质量越大,燃料越多,行程越远,效果越好。大功率火箭和大功率飞机发动机是目前的科技制高点。“土星”系列火箭的发射质量最大达2910吨。英国有人已经提出坦克过时论。

2.破坏性大,速度快时间短

现代核战争,非常符合孙武的思想要求,核武器造而非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目的。如,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就迅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二战以后,随着美苏中英法等国掌握核武器制造技术,世界大战基本终结,只有小规模的局部战争爆发。世界政治版图的演变速度和程度远远低于二战以前。非洲的许多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世界各国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核军工,制造导弹,跻身有核国家。而且,围绕制造核武器,世界各国出现许多人口在5~10万人左右的匿名城市,制造核原料,造原子弹。这就是现代科技战争现象:科技造势。求之于核导弹之势,以备不测。

二、“求之于势,不求责人”

《势篇第五》强调,“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势先于人,谋势造势,而不对人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势力强大,实力雄厚,人员训练,居于其次。如,导弹的精确制导与发射后不管就是对士兵精确瞄准难题的解放。当代各国主要任务是谋求科技造势,“不求责人”。

三、后勤之势,重中之重

有人甚至提出,“现代战争是后勤之战。”此话不假。后勤科技含量大规模提高。军事后勤会消耗大量的国家财政。《作战篇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军争篇第七》说,“是故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四、陆战之势,基本态势

孙武在全书十三篇中都是围绕“陆战造势”而论述的,强调利用地形增势,致使敌人损势,达到容易胜利的目的。其中涉及地理环境的有四篇:《军争篇第七》、《九变篇第八》、《行军篇第九》、《地形篇第十》。近代以来提出的制海权、制空权、制太空权都是陆战造势的演绎和发展。作者留下许多关于战争的哲理名言和千古警句。

五、情报之势,先知先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强调学习敌人,制定对策,花费小钱,得大情报,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扭转战局。

六、计谋之势,主帅之神

作者强调,谋略和进攻同样重要。《谋攻篇第三》,“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七、团体规模,超前支付

结论,《孙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势篇第五》陆战造势的论断是成立的。现代核武器背景下的科技战争造势和全球人才竞争的观点也是成立的,“谋造强势,科技强军;思想武器化,科技实体化,军工民用化。”这是我们对孙武思想的深层次认识,更重要的是理论之快乐在于实际运用中。孙子贵势的思想是非常伟大的。我们、人民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是非常伟大的。国家实力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实力,在于科技实力。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保持核武器威慑下的国际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时间竞争。军事竞争更是如此,依赖于核武器,不待时日,此乃现阶段现象“核武器兵法”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兵书.

第7篇:短篇故事范文

这个暑假,我决定把《小猪唏哩呼噜》上下集全部看完了。

这本书共有上下两册,其中上册有四大篇,每篇5个共20个小故事,一共有170页;

下册有三大篇,每篇4个共12个小故事,一共有142页。

书中讲的是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别看故事短,道理却很深刻。我特别喜欢看这本书,几乎天天都看,每天看几页,可好看了。不过由于故事太多,我看了一个多月才看完。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二年级:陈业翔

第8篇:短篇故事范文

1、《仙履奇缘3: 时间魔法》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跟第二集以短篇合集的方式并不同。在第三集的故事当中,仙度瑞拉那位坏心的后母居然发现了魔法的秘密,便去偷了神仙教母的魔杖,用魔法让时光倒流,让仙度瑞拉如今的幸福化为泡影,恢复当初灰姑娘时期受到虐待的生活。

2、剧情:迪士尼经典动画【仙履奇缘】於2005年秋季发行白金典藏DVD,在此之後迪士尼继续推出了这部【仙履奇缘】的第三部作品,预告首度收录在【仙履奇缘】的DVD当中,让灰姑娘 Cinderella 的故事将有了新的延续。第三集的故事跟第二集【仙履奇缘2:美梦成真】是短篇合集不同,第三集是一个长篇的故事。故事内容则是关於坏心後母 居然发现了 Cinderella 魔法的秘密,还拿走了神仙教母的魔杖,用魔法使得时光倒流,让 Cinderella 如今的幸福全都化为泡影。当初的玻璃鞋居然在姊姊 Anastasia 的脚上十分合适,王子也被魔杖的魔法给蛊惑,而决定要迎娶 Anastasia 为王妃,不屈服的 Cinderella 於是混入皇宫想要唤醒王子,小老鼠也得知後母的阴谋而要帮 Cinderella 夺回魔杖。但是他们少了魔法的帮助,又要如何对付坏心肠的後母呢?真爱能不能战胜魔法?Cinderella 和王子是否还能有幸福快乐的结局?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短篇故事范文

摘 要:新笔记小说是诞生于1980年代初期并持续到1990年代中后期的一种小说文体类型。它一反以往当代小说追求宏大叙事和鲜明政治诉求的趋向,转而开掘独特的人性深处的美感。更为突出的是,新笔记小说自觉借鉴中国古记传统的写作和审美资源,将其融入到当代小说艺术的表达范围以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新笔记小说 生成机制 概念界定

作者简介:袁晓斌,江苏警官学院管理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20-0176-01

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黄金时代,单就小说而言,“伤痕”、“反思”、“寻根”、“先锋”、“新写实”等,这些小说主潮之外,还存在着许多没有在文学史的表述中占有大面积话语或与这些主潮小说存在交叉的小说类型。它们也参与构成了80年代以来小说写作的繁荣。新笔记小说就是这样的一种小说类型。新笔记小说是一种小说类型,而不是一种创作潮流。类型,是针对小说文体的共同写作特征所进行的归类划分,往往最终落实为某一特定的小说文体。新笔记小说并不是紧密围绕着作家创作的特定理念形成的一股强劲的小说创作势头,而是以小说文体为核心,思考小说作为艺术形式的种种建树。从新笔记小说的实际创作情况来看,应该把它界定为一种小说文体类型。

新笔记小说,顾名思义,继承了中国古记传统的美学风范。对于不同作家来说,他们对中国古记传统的汲取是有层次区分的。首先,有一部分作家确实在自己对古记的阅读中受到了启迪,或熏陶出了新鲜的创作方法。汪曾祺说:“我写短小说,一是中国本有用极简的笔墨摹写人事的传统,《世说新语》是突出的代表。其后不绝如缕。我爱读宋人笔记甚于唐人传奇。《梦溪笔谈》、《容斋随笔》记人事部分我都很喜欢。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龚定庵的《记王隐君》,我觉得都可以当小说看。”孙犁也说:“我学习小说写作,初以为笔记小说,与这一学问有关。”另外,1980年代的年轻作家中陈军也表示过:“文学观先喜洋玩艺。卡夫卡、加谬及法国新小说,拉美‘爆炸文学’和福克纳等,都看了些,不精。但总觉得洋拳术偷不来,与气脉打不通,才发觉自己的秉性还是黄种的。于是再回老祖宗处请罪,读《诸子集成》,品历记,渐渐地,觉得大小周天似乎有了些气感。于是尝到点文化的醇味,也滋润出小小的野心。”陈军对中国古记的借鉴也与对汪曾祺等作家的阅读有关。他在小说中借人物之口点出了受到的启发:“而读汪曾祺、老舍、古记则不然,他们懂得‘知白守黑’这画理,作品也似青花瓷器般空灵有后味。”

新笔记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类型,一经树立,就会为其他作家提示一种现存的写作经验,一种小说写作的新的可能性,也会吸引其他作家的兴趣来尝试这种文体。所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更多的新笔记小说的作者往往并非专擅这样一种小说文体,而是在许多不同的小说文体上都有所涉足。这些默默写作的新笔记小说的作者们的创作,构成了理论宣讲之外的对新笔记小说强有力的创作支持。作为一种新的小说文体类型,新笔记小说有着自身独特的文体要求。汪曾祺说:“凡是不以情节胜,比较简短,文字淡雅而有意境的小说,不妨都称之为笔记体小说。”其中的“笔记体小说”,就是本文所谈的新笔记小说。汪曾祺的话对新笔记小说的文体要求概括得比较全面,但是还稍有纰漏。笔者认为,新笔记小说的文体要求首先反映在篇幅上。新笔记小说一般不支持短篇以外的创作,所以标以这一名目的作品几乎全是短篇,中篇非常罕见,几乎没有,更不用说长篇了。一般的新笔记小说,字数通常控制在10000字以内。除了篇幅上的要求,新笔记小说的内容往往非常广博,包罗社会历史的时事变迁,不同地域的风物人情,或志人,或志怪。这一点也恰是汪曾祺没有提及的。广博的内容,有时被作为人物活动的外在环境,但却往往是作者审美观照、审美表现的重点和核心,而不是单纯机械地担当塑造人物、烘托心理的工具,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这种驳杂的内容可能是对某地民俗的静态陈列,也可能追踪某些习俗的动态变迁,但广博多样的背后通常传达了厚重的传统中国的乡土经验。汪曾祺笔下故乡高邮的酱菜园、米铺、得月楼和如意楼、各种家乡小吃,何立伟笔下的偏僻闭塞的小城,林斤澜笔下矮凳桥纽扣市场的人物乡情,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具备了内容上的特征也不一定就是新笔记小说。比如邓友梅的《那五》、冯骥才的《神鞭》之类的作品就很难归于此类。原因在于,新笔记小说不以情节的繁复取胜,往往要求淡化故事的含量,更多地表现出散文化和诗化的追求。它更强调淡化的情节和故事背后的人性张力和文化蕴涵。另外,新笔记小说的语言也颇具特色。尽管不同作家的语言有不同的风格,或简洁明了,如孙犁,或古雅老道,如汪曾祺,或生涩有怪味,如林斤澜,或地域色彩鲜明,如何立伟,总之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传统现实主义对语言逼真描绘功能的要求,追求语言水墨淋漓的写意效果。这四个方面的综合,才构成了新笔记小说作为文体类型的内在要求,也是判断、遴选新笔记小说的标准和依据。

有的论者也提出过新笔记小说与一般短篇小说、小小说等的区别。严格意义上,新笔记小说作为一种小说文体类型,它与短篇小说、小小说等是依据不同的逻辑尺度进行的分类,而不是同一标准下划分出来的不同类属,不处在同一个层面上,不能展开地位对等的区分比较。新笔记小说的划分以小说的文体特征为依据,而短篇小说、小小说等的区分依据主要是小说的篇幅。由于在不同向度上划分类属,因而新笔记小说就会很自然地与短篇小说、小小说存在着广泛的交叉。大多数新笔记小说就是短篇小说,一些文字少、篇幅小的作品就是小小说。而一些与“寻根文学”的观念相呼应或受其影响才应运而生的作品,也就是“寻根小说”。所以,本文将不再对新笔记小说与其他层面上的小说概念之间进行不必要的比较区分。综上所述,新笔记小说是一种诞生于1980年代初期并延续至今的,受到中国古记传统影响的,篇幅短小,内容广博,淡化情节和故事,有着散文化和诗化特征并努力追求写意化语言的小说文体类型。

参考文献:

[1] 汪曾祺、施叔青:《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贾平凹:《太白山记》,《上海文学》,1989年第8期。

[3] 汪曾祺:《故里杂记》,《北京文学》,1982年第2期。

[4] 冯晖:《汪曾祺:新笔记小说的首先发声者》,《云梦学刊》,2001年第3期。

[5] 孙犁:《谈笔记小说》,《孙犁全集 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6] 陈军:《小说氛围初悟》,《西湖》,199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