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雪中情作文范文

雪中情作文精选(九篇)

雪中情作文

第1篇:雪中情作文范文

三年级上学期的功课多了一门英语。刚开始我兴趣很大,可渐渐地,我对英语没有了热情,甚至产生了厌恶。每次朗读时,我总把书立起来,嘴巴一张一合,根本是滥竽充数。那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只考了64分!看看自己卷子上鲜红的“× ”,再看看别人卷子上鲜红的“ √”,心里真不好受,心情跌入万丈深渊。

在经过妈妈苦口婆心的教导,加上自己心里的不服气和妒嫉,我立志学好这门功课。

每天也会读英语,还打开尘封已入的磁带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听。当然,有几段时间没坚持住,还被老妈给骂了呢!

第2篇:雪中情作文范文

可是,我茫然了,我发现我丢了,至于丢到哪了,我还真不知道,此时的我早已不在乎这一切了,只想永远留在这雪的世界里,这忧伤的怀里;忘却一切,忘却生活,忘却挫折,忘却痛苦,忘却那所谓的成功……

雪,可爱的,美丽的天空使者;雪,让我高兴,让我欣慰,却同时让我感到忧伤;雪,洁白的,美丽的,晶莹的雪,你是专为我而来的吗?你会是谁的思念与寄托?你会是哪位母亲辛酸的泪水?你会是哪个婴儿可爱的微笑?你会是哪个罪人忏悔的眼泪?

雪,我要永远徜徉在你的怀里,我要永远歌颂你!

雪,生命的诠释;雪,感情的寄托;雪,感情的寄托;雪,母亲的思念;雪,思念的泪水;雪,我的青春思絮!

新生的婴儿,为雪而欣喜;犯罪的恶人,被血洗刷清了心;心酸的母亲,为雪而欣慰;思念的人,为雪而担忧;而孤独的我,为雪欢笑,为雪忧伤。

我静静的看着,感受雪划过了肌肤的轻柔,看着雪从眼前飘过,我伸出了手,哪知调皮的雪花刚到手里便无影无踪了,为什么会感到忧伤与失望呢?

第3篇:雪中情作文范文

我期盼这场雪已经好久,等待着它来滋润万物。说实话,我对雪也是挑剔的,《咏雪联句》中说:“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我想这可能是江南的雪,显得细腻。南国的雪爱跟雨水凑热闹,落地即化,不能在人间长驻。“燕山雪花大如席”或许描写的有些夸张,却是北方那大学飞纷的真实写照。

这场雪来的干净利落,毫无保留的把它积攒的能量释放出来。这场雪是地地道道的北方雪。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带有一种豪放粗旷。雪来之时,天地如同一张白纸,不知怎地,也许太阳不想参与这白色的盛宴,直到上午10点多,太阳都没有出现,被封杀在白茫茫里。

曾听一些长辈说过,冬至后,一九开始,谚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虽然此时已不是一九二九,却同样寒冷。可是在大雪飞纷中,我并没有感觉到无法出手的冷意,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在雪中,我们奔跑与欢笑,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雪渐渐大了,雪花直直地快速坠落,铺在地上,越来越密,越来越厚,像织成了一张大网。回到教室,平时最爱听的生物课也无心眷恋,只是一直久久地注视窗外,希望不要停,越来越大,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想,或许是想让洁白的雪来丰富我的生活。

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微弱的灯光下,雪层反射出刺眼的白光,一闪一闪,接连不停,这时,我才能真正了解雪的晶莹剔透,看着透明的雪,我甚至不忍去踩它们。

不管如何如何,我总觉得这次雪与其它时候不一样,我也无法将全部都注入到这张纸上。

第4篇:雪中情作文范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雪猴》这篇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在学习本单元前三课《鲸》、《蟋蟀的住宅》、《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事物特点写的基础上,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课文,掌握本文的重点及难点。让学生自悟:课文是抓住了雪猴的哪些特点来写及作者是怎样抓住雪猴的这些特点的。让学生深刻体会雪猴和边防军朋友般的友好和谐的关系。

这篇阅读课文,主要讲了我国云南边境,生活着一种有趣可爱的动物——雪猴,它们是边防军人的好朋友。围绕这一中心,课文向我们叙述了雪猴和边防军人之间的几件事情:一只雪猴送来一小把香蕉欢迎来到边防哨所的客人;雪猴随边防军人一同出操,一同洗漱,一同上课,一同操练,并在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时首先奔上前表示关切和同情;雪猴为到山下寨子里采访归途中的客人和随同的边防军人预报大雨的到来。

这篇课文抓住了雪猴的特点来写,主要突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和谐的关系。雪猴躯体比普通猴子高大,鼻孔高傲地翻向天空。它们既有趣又可爱,是边防军人的好朋友。雪猴随边防军人“起床”后攀枝跃林的身姿敏捷轻巧;它们随边防军人到溪水畔洗漱时用爪子捧水抹抹脸,用脚趾当牙刷掏掏嘴,既认真又有趣;它们蹲在枝头观赏边防军人操练,神情专注,它们咧嘴龇牙狂叫为正在操练的边防军人鼓劲叫好;它们来兴致时模仿边防军人操练,一招一式活灵活现;当新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时,它们奔上前又蹦又跳表示关切和同情;战士们上课时,它们也席地而坐,凝神听讲。雪猴把边防军人的客人当成自己的客人,它们会为来到边防哨所的客人送上礼物。一只雪猴为客人送来一小把香蕉,等客人追出去时,这只雪猴还回头看了客人一眼,并向客人点点头,多么可爱、有趣啊!

更为有趣、可爱的是雪猴还能以他特有的方式为边防军人及客人预报雨情。它们把边防军人和客人团团围住,有的把头垂得很低,有的用爪子紧捂朝天鼻,有的甚至把鼻孔抵在肚子上,它们左蹦右跳,扯着嗓子乱叫。以上这些,体现了雪猴的有趣可爱、活泼聪明、通人性、善模仿的特点,表现了雪猴和边防军战士朋友般的情谊。因此,边防哨所的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这些雪猴。

同时,从这些有趣可爱的雪猴身上,也折射出边防战士的优秀品质。边防军把雪猴当成可爱的小朋友,足以说明他们爱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趣。雪猴见了穿军装的人就显得非常高兴,并且当边防哨所来了客人时,雪猴会代主人热情地为客人送上一点森林中的礼物。它们把边防军的客人看作自己的客人,这样纯朴的情感,映射出边防军人对雪猴的真诚与友好。甚至于雪猴每日都要和边防军同作同息,并且在边防军新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时,它们会首先奔上去表示关切和同情。课文中还反映了边防军人平日对雪猴的友好以及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热爱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内心情感和外在表现。边防军人陪同客人到山下寨子去采访,雪猴王竟会带领众部下去为他们预报雨情,多么真挚的情感!雪猴像朋友一样关注着边防军战士,边防军战士也同样关注着雪猴的一切,关注着自然的一切。人与动物,在这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和完美,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图画啊!这里是雪猴的乐园,是边防军维护了这一方和平和宁静。这边境线上连绵的大山,茂密的森林,长青的古木,难道不正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象征吗?

这篇课文围绕人和动物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以雪猴和边防军战士之间发生的有趣生动的故事串连全篇,以最能体现人与动物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的场景作为文章的重点“画面”。在叙述雪猴和边防军战士之间发生的有趣生动的故事时,作者时时注意抓住雪猴的特点来描写,通过对雪猴神情、动作传神的刻画,体现出雪猴的有趣可爱、活泼聪明和善模仿、通人性的特点。

《雪猴》教学设计提示一、指导学生审题。1.看课题,请你告诉大家:这篇课文的文体,大致有哪几种可能?(记叙文、说明文)2.请大家想一想:每种文体,作者可能会写些什么?(记叙文:记叙雪猴的一些事情。说明文:雪猴的外形特征,雪猴的名字来历,雪猴与别类猴子的区别,雪猴的生活习性等。)

二、指导学生自学、自析课文。自学提示:

1.读一读,想一想: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它写了雪猴的哪几件事情?雪猴给你的印象怎样?

2.雪猴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抓住雪猴的这些特点写的?请你具体分析。

3.再仔细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表现了人和雪猴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这给你什么启示?

三、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一)小组讨论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二)全班讨论、交流,教师补充订正。

1.①这篇课文是记叙文。②它写了雪猴的如下事情:一只雪猴送来一小把香蕉欢迎来到边防哨所的客人;雪猴随边防军人一同出操,一同洗漱,一同上课,一同操练,并在边防战士单杠上摔下来时首先奔上前表示关切和同情;雪猴为到山下寨子里采访归途中的客人预报雨情。③雪猴很机灵,很顽皮,很有趣,很可爱。

第5篇:雪中情作文范文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喜欢雪,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片寂静让人洗涤心灵、超越尘世。中国画家更喜欢画雪。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雪景是中国历代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也是最有影响的题材之一。皑皑白雪能荡涤尘埃、净化心灵,置身其中,容易使人忘记尘世的烦躁而产生一种超越的感觉,给人带来宁静、冷寂的感受,获得心灵的安宁。雪景画的发展深蕴着中国文人的一种生命情结,中国画家通过雪景的描绘呈现出清明净洁、清寒静寂、率意萧散的意境之美。这种意境的创造也呈现了中国画家对生命本体存在的哲思。

而对于美术史上雪景究竟何时入画,历来观点不一。据现存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清河书画舫》等古代著录记载,王维曾有《辋川雪图》《雪溪图》《江山霁雪图》《雪冈渡关图》《雪景饯别图》及《雪芭蕉》等20余幅雪景作品流传于世,将雪景的千变万化和神奇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赋予其深刻的人文意蕴。唐以后雪景不仅成为历代画家钟爱的题材,而且取得了承前启后的巨大成就,从宫廷画院到众多画派及其他在野画家,妙品辈出、各臻其妙,为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丰富灿烂的一页。历史上雪景画以山水题材为最多,如范宽的《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王诜的《渔村小雪图卷》,赵估的《雪江归棹图卷》,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文徵明的《溪山积雪图》并草书咏雪诗合卷。雪景花鸟画有五代徐熙的《雪竹图》,宋代林椿的作品《山茶霁雪图》,佚名的《雪竹文禽图》《翠竹翎毛图》《寒鸦图》《雪芦双雁图》,李迪的《雪树寒禽图》《雪树双禽图》,明吕纪的《雪景翎毛图》等名作。人物画有清代的《天山积雪图》《踏雪寻梅图》《雪中送炭图》等传世名作。在当代仍不乏表现雪景的名家名作。

雪代表了人类纯洁、崇高的品质和聪慧、灵透的特质以及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雪景恬淡宁静、悠远空灵、情景交融,与佛教禅境“不谋而合”,再者,雪景皓洁无瑕、一尘不染,表现了历代文人超凡脱俗的高洁志趣,形成了美妙和谐、空灵疏淡的人生境界。

笔者也酷爱画雪,近期创作一系列与雪景相关的工笔花鸟画,如《雪江寒禽图》《梅雪寒禽图》《雪汀宿禽图》《雪塘宿雁图》《雪篁聚禽图》《溪塘过雪图》等作品,表现的题材有芦雁、竹雀、梅花山禽等各不相同,但都与雪景有关,笔者喜欢雪,更喜欢画雪。这几幅近作在技法上采用传统留白的方法,更多的强谖了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继承。画面格调与技法吸取两宋院体画的精髓,追求以形写神、工而右煮。笔者从小就喜欢面竹.尤其喜爱雪竹,喜欢的是它的“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其虚心劲节,谦恭自律;其傲骨逆风,斗雪傲雪之精神;其挺拔向上,虚心有节凌云之志向;往往寄寓着人们对于某种品格的欣赏和追求。人们便对其寄托情感、托物咏志。

对于竹的喜好,是中国文人对人生状态的认同,他们为竹子注入了诸多非常可贵的品性。此竹是人,表现的是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境界。竹也是节操的象征,寄寓着文人对于曲直知有节,斗雪傲雪的人生品格追求。历代文人咏竹不乏佳句,如“独有此君子,可为岁寒友…‘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写此青竹两三竿,挺然屹立不畏寒;虚心有节凌云志,鏖战风霜老愈坚”;“寒梢虽数叶,高节傲霜风”;“秋山晚水吟情远,雪竹风松醉格高”;“元珍先生茁云孙,雪竹有节豹有文”等名句,都是对竹的诠释。

笔者画雪竹,以竹子的挺拔向上清新高洁、不畏严寒的精神气质着眼、从传统笔墨功底着手。不求竹子表象真实,但求画面气韵、笔墨品格,寄寓我对竹子品格的欣赏和追求。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永恒,不仅取决于表象美,还取决于内在所渗透出来的精神力量。当代画家创作手段多样,视野相对于古人更加开阔,对绘画表现的题材也日益丰富多样,但执着于画竹,而且是雪竹,这是一种坚守,追求竹一样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不知是画竹磨练了我的性格,还是因为我的性格坚忍而爱好画雪竹,这雪竹似乎已成为我的一种生命方式。笔者时常陶醉于一片宁静、和睦的雪境之中。雪景画所给人的恬净、祥和的感觉,能够透过有节奏的线条和淡淡的笔墨色彩而深入画家内心的精神世界,从而在画家的精神世界和雪景冷逸的意境中穿梭往返,深入感悟雪景画的深邃意境,深切感受那种天人合一的静谧之境。

笔者钟爱表现雪景题材,要想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有所作为,既要把握住中国画写意精神,又要兼顾时代风貌及融合于独特的个人审美特征,做到这点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历练过程。这也是笔者所向往追求的目标。当以自勉!

第6篇:雪中情作文范文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学习他人。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谈、提高协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读好课文,做到感情真挚。

让学生情景表演,综合应用语文,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设计理念:

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生如何与别人谈论天气。通过朗读指导和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并通过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背景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谈了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写雪的文章。板书:第一场雪

(笑)同学们,现在我们当中有一些追星族,喜欢听流行歌,这可不是最近流行的那首歌,什么???第一场雪

这是峻青爷爷写的,写于1962年,(板书:峻青 1962)注意:问题就出在这个年代上,这三年是什么年代?你们听说过没有?1960到1962年我国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农业歉收,经济停滞,所以人们叫做“三年困难时期”。在这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冬天,作家看到了这么一场预兆着丰年的大雪,非常高兴,写下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来读,你们看着文章,想一想他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都写了那些内容。

师读课文。学生听,思考。

二、学生回答 理清文路

师问:课文的写作顺序什么?写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课文结构)

三、创设情景 培养说话

咱们先来看雪前的天气变化,我想这些变化当时人们一定都注意到了,人们想没想到要下雪了?希望不希望下雪呢?试着想象一下,人们会怎么谈论天气,根据你从文中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出示对话:

小王:兄弟,你还别说,这天气预报还真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可不是,你看前几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就是,你看今天,这天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是呀,你看今天,这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

小李:……

表演的真好,眼看一场瑞雪就要从天而降了,那雪到底下了没有?下的大吗?人们的心情?作家看到这场大雪想到了很多,人们一定也会由这场雪产生很多联想。他们在一起又会怎么谈论这场雪?请你根据你从文章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出示对话:

孙子:爷爷,这雪可下的真大呀!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不就是一场雪吗?人们为什么那么高兴?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爷爷:……

孙子:……

真不错 ,刚才我们表演了两段对话,它是那两部分的内容?(雪前、联想)

那谁能总结一下雪前这部分的情况。抓主要词语。

联想部分:

板书:寒风凛冽天骤变

更喜瑞雪兆丰年

四、以读代讲 体会感悟

这场雪到底下的怎么样?雪后的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欣赏课件

雪下的大不大?雪景美不美?

那一部分写出了雪大?(雪中)

这一部分是写下雪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写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写?(时间顺序)

很好,那你们能不能从这一部分中找出最重要的一句话,使人一看就知道先写什么时间的雪,再写什么时候的雪?

学生找,老师引导

“冬天的………”

想一想,这句话以前写什么时候?(白天)以后呢?(晚上)

白天雪的特点一个字:“大”

谁能通过读给我下一场大雪?(指导朗读)

这是下雪的前半段,白天雪下的很大,到了晚上还能看见吗?晚上怎么办?手势(听)

生说 “听” 真富有诗意“听雪”好!

那晚上听雪有什么特点?一个字 “静”

既然是静,那就一定要读出静,用轻重两种方法读,指导读出“静”。

既然是这么静的,为什么还要搞出那么多声音来呢?(指导用反衬的写作手法)

静中微响 更觉其静

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看雪、听雪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山村雪夜图”,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板书:山村夜静(听)雪漫天(看)

整个下雪这一段写的是个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的,第三部分是写雪后的美景,是一个场面,能不能以时间为顺序? 学生答

课文中同样有一句话,抓住这关键的一句话,你马上会明白? 学生找

这句话是怎么写?(总写、概括写)

以后呢?(具体写、细致写)后面写了三个细节,引导学生分别说出:银条、雪球、彩虹、

写了银条、雪球、彩虹、三个细节。读的时候,写整体的句子要读的壮阔一些,雄壮些(范读) 后面就要读的细腻一些(范读)

学生练习读课文。

男女分组读 老师指导。

这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那是个怎样的世界?还可以说成怎样的世界?

学生回答。

引导板书:粉妆玉砌

这样的美景中人们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人欢笑

指导读出高兴。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感觉真是享受,我很高兴,我决定把我的读书秘法传授给你们,你们愿意学吗?

出示读书歌:

读书做到有感情,

讲说语气要记清。

体会作者心中想,

设身处地入情境。

轻重缓急要分清,

抑扬顿挫要分明。

下面你们就用这个秘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课。

指名读

读的不错,现在来看看老师的板书,象什么?写什么的诗?

读一读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古人写雪的名句:

出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 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第7篇:雪中情作文范文

一、巧设情境,课堂飘荡朗朗书声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鉴赏诸如柳宗元《江雪》等古典诗词亦然。由此,教学诸如柳宗元《江雪》等古典诗词时,我们必须遵循上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为同学们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匹配的、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充满美丽愉悦动态等氛围的古典诗词学习乐园,引导同学们在“润物细无声”中自觉地、快乐地走进诗词文本,跨越千年时空,与作者、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心灵沟通。

比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上课伊始,我就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同学们播放了我从网络下载的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幼儿教育古诗朗诵・江雪・第12讲》音画视频。当视频中的女主持人在具有悠扬、空寂、静谧等美学特质的古筝背景音乐中抑扬顿挫地诵读柳宗元的《江雪》时,当视频中幻化出一个又一个千山皆雪、万径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孤舟披雪、渔翁蓑衣沐雪、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的镜头时,同学们被《江雪》中的茫茫雪景和渔翁孤高自得的形象深深感染,不约而同地,情不自禁地走进了柳宗元的《江雪》文本,教室里顿时飘荡着同学们和着音画视频中的配乐诵读节奏抑扬顿挫的诵读之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个性化阅读,跨越千年心神交汇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曾言:“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学生对诸如柳宗元《江雪》等古典诗词的涵咏、理解、认知等亦然。所以,教学诸如柳宗元的《江雪》等古典诗词时,我不仅特别注重引导同学们反复诵读、品鉴诗歌,而且引导同学们将每次细品深究文本时产生的审美心理依次记录在读书笔记本中,然后在我为同学们“留白”的课堂自由活动中相互交流。请看下面这位同学在个性化品读《江雪》的过程中产生和记录下来的独特的、精彩的个性化感悟:

第一次诵读《江雪》,我仿佛欣赏到一幅意境清幽、纯洁美丽、极具动态之美的、古色古香的中国水墨画,画中的飘雪、江河、寒意、飞鸟、行舟、渔翁等诸多忽动忽静的景物忽远忽近地向我飘来,将我的整个身心包容其中……

第二次诵读《江雪》,我感觉到这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柳宗元当年被贬到永州做有职无权的员外司马官,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无法实现,只好借歌咏隐居在乡野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愁苦……

三、读写画画,启动多向思维潜能

如果说,古往今来的文学艺术创作者都工于经营“留白”艺术的话,那么,柳宗元等古典诗词作者尤甚。比如柳宗元的《江雪》仅仅用了寥寥二十字就写尽了冬天雪景中的千种风情万种风流:冰封的江面,一尘不染、纯洁而寂静、万籁无声,一个老渔翁乘着一叶小舟,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渔翁的性情是如此清高,渔翁的品格是如此孤傲……所以,教学时,我常常给学生“留白”4~7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在诸如柳宗元的《江雪》等古典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处启动自己的多向思维潜能,用自己丰富的联系与想象感悟、充盈或补写“留白”之处,以便获取更多、更愉悦的审美体验。

第8篇:雪中情作文范文

关键词:北海道 《雪国》 色彩美 探析

作为第一部中篇小说,《雪国》的发表,给川端康成带来了极高的声誉,曾经和《古都》、《千只鹤》一起,荣获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既不曲折,也不离奇,同时也没有深刻而丰厚的社会主题。故事讲述的是纨绔子弟岛村曾经三次来到北海道,和山村艺妓驹子在一起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小说用极尽优美的语言,唯美而细腻地描写了北海道的自然景物,向读者呈现了不同季节、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同时将女性的色彩美和自然的色彩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人物和自然、人情美和自然美的和谐统一。

一、关于自然的色彩美描写

雪国并非特指某一个地方,只要是雪多的地方,就可以称为是雪国。在日本,雪国主要是指北海道一带,自从川端康成的《雪国》发表之后,雪国就成了北海道的代名词。《雪国》对北海道的自然风光,人物纯洁和冷寂的美进行了大力渲染,小说的开头,作家用简洁而近乎吝啬的笔墨写道:“穿过县境线上长长的隧道,眼前出现了一片雪景,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黑夜变成了白昼。” 而这就是雪国,开篇既突出了整篇小说的主旨。在《雪国》中,很多关于自然的描写都是基于写生的,同时季节感非常强烈。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借景抒情,通过表现技巧的运用,充分发挥了日本传统创作的季节感。《雪国》中男人公三次去雪国,每一次都将变换的季节通过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美呈现出来。如秋天的火红、冬天的纯白、春天的嫩绿,这种关于自然风光的描写不仅优美、而且使小说的风貌更加色彩纷呈。

关于绿色的描写――岛村初次去雪国,正是登山的季节,放眼望去,都是嫩绿,在这个明媚的季节中,绿色是主旋律。而小说中描绘春天最常用的季语就是“蝴蝶”、“嫩叶”、“新芽”等等。

关于白色的描写――在十二月初,男主人公第二次踏上雪国。而初冬时节的主色调为白色,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个季节最独特美丽的景致,在读者面前徐徐拉开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如作者是这样描写严寒下的夜景:漫天星斗、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仿佛能听到冰裂声。天地看上去苍苍茫茫,让人感到山峦都是冰凉而透明的。在这段描述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搭配,为作品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如用天空中耀眼的繁星、黑夜中的白雪等词句,在《雪国》中,曾多次出现这种关于自然景物的色彩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幅绝美的图画,如“暮色苍茫、远方的群山、皑皑的白雪、夕阳晚照、淡淡的余晖、万丈霞光”等等,对暮色和黄昏中的杉林、滑雪场、小河、村站等进行了大量的渲染,如绘画般地运用了各种色彩,如白色、紫色、黑色等,通过绘制和融合,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关于红色的描写――男主人公第三次去雪国,正是秋意正浓,而这时红色和黄色是主要意象:在这个飞蛾产卵的季节里,连绵不绝的群山被染上了一层秋色,反而给人一种死的感觉。丘陵上盛开的花朵闪耀着一片银光,而静静流淌的小河,好像是从杉树顶梢上流淌下来一样。这样的秋天,让人感到寂寥和悲伤。岛村最后一次来到雪国,整日无所事事,而眼前呈现的自然景物,更让他感到徒劳、虚无和人世的无常。文章中通过对飞蛾的描写,恰恰能折射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另外枫叶象征了日本秋天的色彩美,和富士山、樱花一样,枫叶也是象征性的一种景致。日本人有赏枫和赏樱花的习惯,在雪国中,除了雪白之外,鲜艳的红色是又一种独特的色彩。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为更好地表达主人公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审美取向及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女性的色彩美描写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关于女性的描写,这也是作者非常擅长的地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小说的世界也正是一个关于女性的世界。而文学界对于川端康成文学之美的研究,更多侧重的是女性审美、自然审美以及日本传统美。在《雪国》中,关于女性美的描写,几乎是和自然美的描写一起平分秋色,二者共同组成了《雪国》的主旋律。在《雪国》中,塑造了驹子和叶子两种不同类型的美丽女性。作者采用了独特表现手法对女性进行描写,如运用官能的、意识流的表达等。在描写驹子的美丽时,他用“洁净的出奇”这样句子,而描写叶子的声音时,他用“优美的近乎悲戚”,驹子的嘴唇“十分柔滑”等等。在文中,作者从色彩的角度,来展现女性独具特色的美。

作为川端美学的一个关键场面,就是“暮景镜”的场面描写,这已经被众多评论家所提及。在开往雪国的火车上,岛村看到的景致:火车车窗的玻璃犹如一面镜子一样,将车内叶子的美丽倩影和窗外流动的黄昏的暮色交叠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果,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作家将人物和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姑娘似乎是在流逝的暮色中漂浮一样,产生了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效果,“山野、暮色、灯火、女子朦朦胧胧的脸蛋”,通过这一段景致的描写,完美地运用了色彩的对比。车内叶子的脸和车窗外的灯光一起,构成了一个美的世界,这段描写运用了意识流手法,虚幻而朦胧,作者善于对瞬间的美进行捕捉,灯光和叶子的眼睛重叠的一瞬间,恰恰是女性美和自然美重叠的瞬间。在对景物进行描写时,作者运用了多样而丰富的色彩,而非一种单一的颜色,同时通过对比和配合,使作品的美感进一步增强。在对女性进行描写时,也是通过对比和色彩的搭配,来对女性美进行衬托。

三、结语

在《雪国》中,处处充满了关于色彩的描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反复研读的日本文本。文中关于北海道的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对色彩的表现,让读者体验和感受不断变换的四季景物,并将女性美的描写和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色彩来衬托女性的美。由于日本传统文化具有雅致、纤秀和优美的独特风格,所以在诠释宗教精神和人生哲理的过程中,将色彩文化进行凝聚和提炼,在社会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也就形成了追求色彩艳丽化的意向,而川端康成的《雪国》色彩美的描写,也正是受日本美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颖.浅谈《雪国》自然景物中渗透出的美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3).

[2]吕巍.灵与肉的变奏曲――解读《雪国》中的女性形象[J].世界文化,2009(07).

[3]万丽娜.浅析《雪国》中驹子的形象[J].成功(教育),2009(06).

[4]柴宝芬.雪的洁净与悲凉――解读《雪国》中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

[5]陈文静.《雪国》中的悲剧美学――解读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J].名作欣赏, 2009(21).

[6].《雪国》展现的悲与美[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第9篇:雪中情作文范文

关键词: 海子 大雪 路程 思念 远方

1989年1月7日,海子创作了诗歌《遥远的路程——十四行献给89年初的雪》(以下简称《遥远的路程》)。时隔六天之后,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诞生。在写作背景、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遥远的路程》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两首诗歌具有一定的“互文性”,由于后者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广为流传,反而遮蔽了这首《遥远的路程》。解读和鉴赏该诗,除了深入认识这首抒情佳作之外,也还别有一番意义。

《遥远的路程》其副题标明了该诗的形式特点——十四行诗。对于这种源于西方的“商籁体”????诗歌形式,海子曾有意学习和借鉴,当然也有破格变体之处。海子一生大概写过五六首十四行诗????,他一概称之为“十四行”而免去“诗”字,推测其因,除受诗人冯至《十四行集》影响外,或者还有自谦的成分。在西川主编的《海子诗歌全集》中,《遥远的路程》其文本排列为十四行一贯下来,并不分段。????闻一多先生对十四行诗的结构颇有研究,他说:“最严格的商籁体,应以前八行为一段,后六行为一段,八行中又以每四行为一小段,六行中或以每三行为一小段,或以前四行为一小段,末二行为一小段。总计全篇的四小段……第一段起,第二承,第三转,第四合。”????为便于解读和鉴赏,笔者参照十四行诗分段原则并结合该诗的内在结构,将其标注为两部分,共4个诗段,全诗如下:

1.我的灯和酒坛上落满灰尘/而遥远的路程上却干干净净/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还是四年以前的我/我站在这里,落满了灰尘,四年多像一天,没有变动//2.大雪使屋子内部更暗,待到明日天晴/阳光下的大雪刺痛人的眼睛,这是雪地,使人羞愧/一双寂寞的黑眼睛多想大雪一直下到他内部/雪地上树是黑暗的,黑暗得像平常天空飞过的鸟群//3.那时候你是愉快的,忧伤的混沌的/大雪今日为我而下,映照我的肮脏/我就是一把空空的铁锹/铁锹空得连灰尘也没有//4.大雪一直纷纷扬扬/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

这首十四行诗属8:6结构,前八行中每四行各为一诗段,后六行中先以二行为一诗段,末二行又为一诗段。4个诗段的划分大致符合闻一多先生所总结“起承转合”的“商籁体”结构。

细读这首诗歌,一些阅读“难点”值得注意:1. 这首诗的标题和副标题有何寓意?“路程”和“大雪”,二者何为诗人的抒情对象?2.雪地为何使人羞愧?诗人为何希望“大雪”下到自己“内部”?3.怎样理解“我是一把空空的铁锹”这个比喻?4.诗句“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有何寓意?5.该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阐释上述“难点”问题,是解读和鉴赏这首诗歌的基础,笔者不揣浅陋,愿作尝试。

这首献给1989年初一场大雪的诗歌,文本中六次出现“大雪”,两次出现“雪地”,正题为何写作“遥远的路程”呢?这个问题涉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据海子传记介绍????,“大约在1989年1月7日,海子收到了b的信,说她将去美国”。1989年1月7日这天正是下雪的日子,也是创作该诗的日期;而写信给海子的b,就是其初恋女友。此时的b已经建立家庭,现在又将出国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这对海子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刺激。敏感的诗人就在当天写出这首诗歌,六天之后,又创作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后,海子作品中出现不少以太平洋为题目的诗歌。就本诗而言,诗人仿佛在一场大雪中为曾经的恋人送别。无论“大雪”还是“路程”都并非其抒情对象,他那份执着的情感投向了心中的“远行人”。“大雪”是真实的诗歌场景,而“遥远的路程”却可能是诗人脑海中的设想。“遥远的路程”联系着“你”和“我”,它既是“你”“我”之间的“空间距离”,又是两场大雪之间的“时间距离”;既意味着“你”远行离别的路程,又代表着“我”内心的思念路

。作为诗歌语言,“四年以前”的那场“大雪”,是否意味着二人相爱的场景记忆?或是二者初恋的象征?诗歌文本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恋人一去万里,世界寒冷凄清;诗人伫立雪中,未来遥远而空蒙……这首抒情诗的概貌大致如此。

在“商籁体”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中,第1诗段主要功能在于“起”。“我的灯和酒坛上落满灰尘”写的是室内,交代了诗人生活的小环境及状态。青灯白酒,乃诗人生活写照。屋中我的“灯和酒坛”,或是“你”所十分熟识的室内陈设。“遥远的路程上却干干净净”,写的是室外大环境,雪白的世界,仿佛纤尘不染,连积雪的道路也干干净净。从象征的意义上讲,“你”和“我”之间那段“路程”,在“我”心中并未蒙尘。“我”怀着干净的心,踏上了遥远的思念之路。后两行“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还是四年以前的我/我站在这里,落满了灰尘,四年多像一天,没有变动”,紧紧扣住题旨,刻画了伫立雪中的诗人形象。“我”伫立雪中,如同静止在“四年以前”的时空。雪还是当年的雪,“我”还是四年以前的“我”。因为时间漫长,所以“我”身上落满了尘埃;而四年仿佛一天,强调的则是流年易逝,尽管只有一天,由于“我”静止不动,却也尘埃满身。禅语有“一念即万年,万年即一念”之说,可作参照。

第2诗段主要功能在于“承”。该诗段三次出现“大雪”,两次出现“雪地”,它紧承第1诗段“雪中伫立”之意,接续的是阳光下开阔的雪地景色,重点表现“黑眼睛”对周围世界以及自身的感受。本诗段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黑与白之间的反差。首先是室内室外对比,洁白的是外面的大雪,黯淡的是“我”当下的室内;其次是阳光之下人雪对比,雪光耀眼,人不若雪;其三是树木与雪地对比,树在雪地上留下了黑影。那双“黑眼睛”如同摄影镜头,善于抓取景色。远方雪地上的树是黑暗的,如同晴朗的天幕上鸟群飞过时的黑影——这个“蒙太奇”镜头把雪地和天幕连在一起,空旷而苍凉,仿佛诗人的思绪飘过天际。“黑眼睛”为何寂寞呢?原来,阳光下洁白的雪刺痛了诗人的眼睛,雪的纯洁令诗人感到羞愧,所以诗人渴望大雪一直下到自己内部,要用洁白的雪清洗自己的五脏六腑,洁净自己的内心世界。此时的海子,仿佛以天地为道场,在修炼净化自己的身心世界。  第3诗段的主要功能是“转”。“那时候”三个字意味着诗人进入对青春往事的回忆,“你”这一称谓突然出现,意味着接下来诗人的心灵倾诉,直接指向了初恋情人。诗人遥想那时的恋人,正风华年少,稚气未脱——愉快的相处中,虽有淡淡的忧伤,一切又那么隐约而朦胧。在隐藏与暴露之间,诗人寥寥数语就写出了青春的感觉。“混沌”一词用以形容模糊隐约的样子,也形容人幼稚糊涂。那时的“混沌”,此时的追忆,颇有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意。“大雪今日为我而下,映照我的肮脏”是诗人“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进一步呈现。诗人追忆与恋人相识的当初,有遗憾而未提及,“我”只是自谴自责,自曝“肮脏”。“肮脏”一词用于自身,恰是诗人自剖自省精神的体现。鲁迅先生说他常常解剖别人,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解剖自己。诗人海子在回忆青春往事之时,对自己所采取的也是严厉的“自我解剖”态度。没有“忏悔”意识的人,不可能像诗人海子那样在雪地面前自感惭愧,进而认为天降大雪为的是“映照我的肮脏”。

本诗段“我就是一把空空的铁锹”这个比喻相当突兀,也比较费解。我们不知道是否海子在写诗时,恰好看到一把铁锹立在雪中?抑或诗人受到雪地站立的铁锹的启发,才产生了创作该诗的动机?无论如何,雪地中出现铁锹,是冬季最为司空见惯的情形,因为铁锹与扫帚是人们最常用的除雪工具。诗人把自己比作“空空的铁锹”,突出的是静止与空闲,诗人那一段生命仿佛一时出现空白。“空空的铁锹”,说明未染灰尘,也未沾雪泥。这一比喻的要义或许在于:对四年前那场初恋的“大雪”,“我”根本无心去除,更不忍与其告别,于是才有“大雪一直纷纷扬扬”这句诗。“四年以前”的那场“大雪”一直下到现在,仿佛雪花仍在飘扬,象征着诗人的青春记忆一直保留至今。此时再看那把雪中“铁锹”,不正是第1诗段“站在这里,落满了灰尘”的“我”吗?抒情主人公与外物合而为一,“我”即“铁锹”,“铁锹”即“我”,令人想起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著名诗

句及其意境。

第4诗段的主要功能是“合”,“合”便是回归当初的“起”。所以本段似乎重回第1诗段的“雪中伫立”,但这种“合”并非简单的回归。“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其中包含了换位思考:“我”现在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远方”,如同“你”的立身之处就是“我”思念的“远方”一样。如果说本段首句“大雪一直纷纷扬扬”将两场雪连为一场,巧妙地发挥了“合”的作用,那么,结句则是“合”中有变,变中出“新”。“新”在何处?“新”在所蕴含的寓意——“你”的远方,“我”在;“我”,就在原地等“你”。

通过对该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得知海子对西方“商籁体”的学习和运用是相当成功的,起承转合之间,可谓深得其妙。

当海子得知其初恋女友将前往美国的书信时,恰逢一场大雪,于是他便在诗中勾勒出一幅诗人雪中伫立图。这幅图画近景是一间小屋,远景是雪地、树林以及天幕上的飞鸟;特写镜头则是一把立在雪地的“铁锹”和一双寂寞的“黑眼睛”。可是,那位“远行者”会在哪里呢?我们很难找到她的身影;还有,那“遥远的路程”当在何处呢?这也难以在图画中表现,所以,不画反而更好。而海子在诗歌中正是这样处理的,以“无”胜“有”,给该诗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任凭读者的想象力驰骋其间。那位“远行者”以“你”的称谓出现在诗中,仅仅一次,而且是在诗人关于青春往事的镜头回放中出现的。可以说那个回放镜头是相当模糊的。唯其如此,远行者“你”恰似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扑朔迷离,缥缈难求;“你”与“我”之间的路程也就难以逾越,诗人只好“万念归于一心”,把“遥远的路程”化作眼前的思念。

在海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往往与作者本人高度契合,这就使得其诗歌情感高度真实,很容易触及读者心灵,从而形成与诗人的情感互动。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不妨稍作分析。在那一幅冰天雪地的诗人伫立图中,“我”站在雪地一动不动,“四年”如同一天,这不是一把“铁锹”还能是什么?又有谁人能承受如此寂寞和孤单?有谁的眼睛能在寂寞中保持眺望远方?读者注意,这么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海子抒情诗中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海子诗歌文本的“互文性”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形象的认识。在《眺望北方》一诗中,“我”之所以“眺望北方”,是因其初恋情人家在内蒙;在这首《遥远的路程》中,“我”之所以雪中伫立,寄情远方,是因其初恋情人即将赴美远行;而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我”之所以“面朝大海”,乃是因其初恋情人或许已经抵达大洋彼岸。原来,这位抒情主人公“我”的目光始终没离开过那位初恋情人的身影!在对待爱情方面,诗人海子就是如此钟情,如此痴心!

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情诗不可胜数,美不胜收。海子这首《遥远的路程》究竟美在何处?这是解读和鉴赏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反复阅读和揣摩这首诗歌,笔者认为,这首诗最为感人之处,不在于其“商籁体”的外在形式或内在结构,也不在于其大巧若拙的诗歌技艺,甚至不在于抒情主人公那颗钟情之心;该诗最为感人之处,就在于诗人在白雪面前的“羞愧”和在爱情面前的“自责”。唯有那些勇于“澡雪”自我的高洁之士,才会在雪地面前顿感羞愧,才会渴望大雪一直下到自己内部,去清除自己的“肮脏”,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胸襟!在洁白如雪的爱情面前,海子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忏悔”意识和自我清洁的“澡雪”精神,他无意中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精神自画像。

生活中的海子是一个极爱干净的人,总是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甚至在他走向山海关的铁轨之前,他也将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在精神方面,海子有一颗洁白而纯粹的灵魂。当他在青海湖畔看到清澈的湖水和天上的白鸟,海子深情地写道:“我多么贫穷,多么荒芜,我多么肮脏/一双雪白的翅膀也只能给我片刻的幸福”(海子《青海湖》)。面对白雪皑皑的世界,海子曾发出感叹:“雪的日子/我只想到雪中去死”(海子《雪》)。读过这样的诗句,读者才会明白海子心灵世界的圣洁和纯粹,也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那幅精神自画像。我们只有认识到海子的善心和真诚,才能深刻体会其诗歌之美。而一旦我们在本诗中认识到海子对初恋情人的崇敬和对自己的苛责,也就不难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海子对“陌生人”的衷心祝福:他把一切美好的祝福都

给了别人,留给自己的是面对苦涩的大海,行走在诗歌的独木桥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海子内心世界的善良和纯粹,才赋予其诗歌崇高的品格与博大的境界。就《遥远的路程》而言,由于其难能可贵的“忏悔”意识和超拔脱俗的“澡雪”精神,才使其臻于艺术的唯美圣境。

综上所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为读者提供了一幅雪中伫立图,也留给读者一幅精神自画像。浮想联翩的诗人把执着的情感投向遥远的路程上的“初恋情人”,诗人思念之心路,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该诗触景生情,抒发了对青春往事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表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忏悔”意识和自我清洁的“澡雪”精神;正是由于“忏悔”意识和“澡雪”精神,使得该诗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情诗。

???? 原题目为《遥远的路程——十四行献给89年初的雪》,为方便起见,省略副标题。此外,海子另有一首仅四句的短诗,名曰《遥远的路程》,写于1989年1月22日,与本诗并无联系。

???? 十四行诗(sonnet),闻一多先生译作“商籁体”,是一种源于欧洲的抒情诗体。一般来说有十四行,每一行有特定的韵律,且行与行之间,有固定的押韵格式。

???? 海子创作的十四行诗按时间顺序排列为《十四行:夜晚的月亮》(1985. 6.19)、《十四行:玫瑰花》(1987.8)、《十四行:王冠》(1987.8.19夜)、《十四行:玫瑰花园》(1987.8.26)、《遥远的路程——十四行献给89年初的雪》(1989. 1. 7)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 1. 1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未标明十四行诗,实际上是按十四行诗的体式创作的,只是后六句没有分行而已。

???? 在《海子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及另外一些海子诗歌选本中,该诗通常按7:7格式被分成两部分,这种划分大有商榷的余地,因为十四行诗通常按8:6格式划分为两部分。

???? 闻一多:《谈商籁体》,《闻一多全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447页。

???? 选自西川主编:《海子诗歌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502页。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