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

第1篇: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文章标题:县医院手术室半年工作总结

**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是一个充满朝气、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集体。伴随着新住院大楼的茁壮成长,我们又兢兢业业地走过了半年。在这半年里我们始终不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满足每一位手术病人的需求,努力争创“社会满意、病人满意、自己满意”,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医院和护理部领导下,在各科的密切配合支持下,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规划,全体医护人员狠抓落实、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

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民多办实事。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老百姓义诊、送医送药、体检、捐款等,并有多人多次无偿献血。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二、以病人为中心,争创一流优质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凡事都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积极推行年初规划的“一对一全程服务”,接待好每一个手术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病人,当病人入手术室时,护士在手术室门口热情迎接,自我介绍,做好各项安抚工作,加强与病人沟通,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护士长经常询问同事的工作技术,态度及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予以重视,及时解决。

第2篇: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2006年是我院面对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的一年。在区政府、区卫生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奋力拼搏,医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克服了平台效应,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且还在适应时代的步伐中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坚持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顺利地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将2006年上半年工作简述如下:一、业务方面

2006年1~6月,实现业务收入5.6万元;门诊人次3126人。特色专科建设是我院的发展基础,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对于我院来说,与其说是新挑战,不如说是新机遇。我院的两个中医特色专科,在我区创建全国中医先进区的活动上发挥了职能,也为医院增加了经济收入。由于装备了比较现代化的血凝仪、血流变仪、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和B超机等设备,使功能科室充分发挥了在医院里的辅助作用,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最近崭新的X光机也装备到我院,马上这台先进的X光机就要投入使用了,这不仅是为我镇老百姓提供优良就医环境的保障,也是我院经济收入的又一命脉。这一切和市里以及区里对我们一级医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政治思想教育方面

作为院领导,深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持医院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重要思想为指导。为此,我们坚持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而且还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并且将“八荣八耻”的宣传语张贴在各个科室,让每个医务人员都时刻牢记。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社会需求、群众满意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标准,始终坚持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提高了领导和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行风建设自始至终都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点,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卫生行业是"窗口"行业,是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因而坚持行风建设不放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坚持学习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全院职工综合素质,在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上,我院组织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党员干部十不准》、《医务人员十不准》、《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自觉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开展“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理念教育,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三、医疗服务质量方面

我院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不断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做到将“医院管理年”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建立各组织机构,各组织按各自的职责开展各专业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价、督促,努力使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和部署的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处。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医疗安全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工作质量标准、管理方案、管理办法,使医疗护理活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我院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查找安全工作薄弱环节,并且每季度召开一次全院职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会议。不定期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坚持院长质量查房、院长总值班、护士长夜班、医疗缺陷公示、医疗护理分级管理制等重要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执行用血登记、用血报批、检验核对制度。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按要求消毒、毁形、焚烧处理,把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限度。坚决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紧抓以手术管理为核心的医疗风险教育,切实落实患者知情和风险告知制度,尤其加强新引进技术的安全管理,杜绝了盲目、轻率实施医疗活动的行为,我院没有发生医疗质量纠纷。

四、继续医学教育方面

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技术人才素质。只有拥有一批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和创造能力的技术人才,医院才能办出成绩,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科学水平。特别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年代,医疗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医院的发展才会有出路,我们用战略的眼光,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去落实人才建设工作。现代医院管理非常重视医务人员知识更新,技术换代。尤其竞争年代,谁掌握了高新技术,谁就掌握了制高点、主动全,谁就会占有一块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把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技术换代做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实施,并通过继续医学教育这一有效途径去落实。2006年上半年,我院引进了具有本科专业学历的1名护士和1名药房工作人员,基本能够解决现有的医务人员不足的局面,院内还多次组织继教讲课、参加北辰卫生进修学校的专家讲座,为医护人员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五、预防保健及农村卫生所建设方面

预防控制疾病,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也是卫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力度,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防控能力,是我院非常重视的问题。当前“禽流感”疫情的警报还没有解除,我们依然要高度重视,提高警惕,保持和乡村医生的沟通,坚持发现情况及时汇报的原则。落实药品、器械、防护用品和应急队伍、检查隔离区、发热门诊的应急准备,积极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应对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防治能力,加强霍乱、鼠疫、疟疾、结核、麻诊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上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区参与,齐抓共管,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在妇幼保健工作上,以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推广新法接生为基础,以筛查高危,提高住院分娩率为重点,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目的,积极推广适宜技术和宣传急救知识,广泛开展各项妇幼保健工作。同时开展了对孕产妇HIV的筛查以及婴幼儿各项筛查工作。

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这里打击非法行医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黑诊所不仅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大大伤害了合法的农村卫生所的利益。上半年卫生部来到天津,专门检查打击非法行医的情况,这说明从国家到天津市对打击非法行医的重视程度,我院上半年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主动配合其他部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的行为,净化医疗服务市场,现在我镇基本没有黑诊所的现象,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就医提供强有力保障。

六、妇产科住院楼的规划建设

第3篇: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情况

(一)城乡居民参保情况。截止6月底我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322778人,较2017年增加了3170人。

(二)资金筹集情况。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预计为324805人,筹资标准为人均7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490元(中央财政356元、省级财政115.6元、县级财政18.4元),个人缴费210元(含意外伤害与大病保险60元);基金总量为22736.35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为15915.445万元,个人缴费为6820.905万元。意外伤害与大病保险经政府招标确定交由人财保险公司经办,按人次60元标准筹集,基金总量为1948.83万元,由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统一划拨给人财保险公司,因此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际可用总量为20787.52万元。

二、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数据对比

1、就诊人次对基金支出的影响

2018年上半年总补偿人次为102106人,住院补偿35149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11649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3.14%;县级住院17752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0.51%;市级医院1848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25%;省级及省外医疗机构3900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1.1%。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12624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5.92%。普通门诊63353人次,慢性病门诊3604人,特殊病种住院1620人次。

2017年同期总补偿人次为55254人,住院补偿 23277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8872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8.11%;县级医院住院 11674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0.15%;市级医院70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01%;省级及省外医疗机构273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1.73%。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6750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28.99%。普通门诊31188人次,慢性病门诊789人次,特殊病种住院358人次。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补偿人次变化为:总补偿人次增加了46852人次,住院补偿人次增加了11872人,增长了51%,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增加了2777人次;县级医院住院增加了6078人次;市级医院住院增加1147人次;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增加了1169人次。市级以上医院住院增加了2316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增加了5874人次。门诊就诊增加了32165人次,增长了103.13%。慢性病门诊增加了2815人次,特殊病种住院增加1262人次。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上半年我县住院人次大幅增加,县级医院增长最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较2017年同期翻了一倍,占增长人次的一半,说明贫困户实际报销不低于90%的政策刺激了贫困患者就医需求;普通门诊也增长了一倍。由补偿人次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比2017年同期住院增长了84.79%,对基金支出影响较大,因此2018年上半年就诊人次大幅增长是影响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

 2、基金使用情况

2018年上半年城乡医保基金支出资金14547.48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69.98%。其中:住院基金支出12888.16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61.99%;普通门诊基金支出1093.36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占可用基金总量的7.51%;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565.97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占可用基金总量的3.9%。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1866.16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8.97%;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7243.4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34.84%;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987.49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4.75%;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基金支出2791.11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13.43%。

2017年同期城乡医保基金支出资金8691.87万元,其中:住院基金支出7589.39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863.97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238.51万元。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1012.35万元;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4105.29万元;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429.78万元;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基金支出2041.97万元。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基金支出增加了5855.61万元,增幅达67.37%。其中:住院基金支出增加了5298.77万元,增幅达69.82%;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增加了229.39万元,增幅达26.55%;慢性病基金支出增加了327.46万元,增幅达137.29%。乡镇卫生院增加853.81万元,增幅达84.33%;县级医院增加3138.11万元,增幅达76.44%;市级医院增加557.71万元,增幅达129.76%;省级及省外医院增加了749.14万元,增幅达36.69%。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同比2017年同期各级医院增长幅度均较高,其中乡级卫生院、县级及市级医院增幅最大。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根据基金支出额度,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重要因素。

3、住院次均费用

2018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为6171.8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1984.65元/人,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5904.83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8201.19元/人,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20325.67元/人,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3152.17元/人。

2017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为5445.29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1452.99元/人,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5300.86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0429.97元/人,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9031.16元/人,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2650.78元/人。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增长726.51元,增长率为13.34%,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531.66元,增长率为36.59%;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603.97元,增长率为11.39%;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降低了2228.78元,降低幅度为21.36%;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1294.51元,增长率为6.8%;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增长501.39元,增长幅度为18.91%。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2018年各级医疗机构上半年次均费用都有大幅增长,尤其是乡镇、县级、省级以上医院,是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幅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市级医院有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抚州光明眼科医院开展了免费白内障手术,导致就诊人数(817人次)大幅增加,拉低了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

4、政策调整情况

1、2018年取消个人账户,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制度,个人门诊统筹余额不能结余到下一年使用,导致门诊就诊人次大量增加,门诊基金支出金额增加了229.39万元,但未超过当年统筹预算数,对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影响不大。

2、健康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实际补偿不低于90%的政策。2018年上半年住院12624人次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3481人次,基金支出了4050.82万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2381.41万元,增长幅度达142.65%,因此健康扶贫政策对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影响较大,是导致基金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情况分析

1、基金支出情况: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为14547.48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69.98%,2017年同期支出8691.87万元,2018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与2017年同期对比,增加了5855.61万元,增幅达67.37%。因此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超过控制水平线,存在较大风险。

2、影响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表因:是某些医院住院人次、次均费用增长过快造成基金支出量增长幅度过大,尤其是县级医院;内因:一是医改政策因素影响。如门诊诊疗费用支付过大过多,仅县人民医院2018年上半年就支付了35.55万元、县级医院药占比控制导致各种检查费用大幅攀升、各种检查费、护理费用及治疗费用收费标准政策提高;二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医生主动控费意识不强。医疗机构追求医院更好发展,医务人员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求他们自己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没有更有效的医改政策是很难行得通;三是健康扶贫政策刺激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医需求,2018年上半年基金超支的50%以上是扶贫方面的以及在政策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如占着床位拒不出院、出院不办理手续也不缴纳个人负担费用、小病大治、冒名住院等,在当前一切以扶贫工作为重的环境下希望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医保基金超额运行的巨大风险;四是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存在一定磨合期、责职划分不明确,导致医保控费政策衔接不到位,医保政策管理方面应该出台有效措施加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力度。

四、2018年全年基金支出情况预测

根据2017年同期基金支出数据和年终支出数据,结合2018年上半年数据可以得出全年基金支出将达到139.96%,超值39.96%,约为8306.69万元,其中:健康扶贫支出超值达22.91%。约为4762.82万元。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上半年基金支出情况,2018年下半年主要工作包括:

1、加强政策宣传,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医保政策,严格把握病人入院指征和标准,合理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就医,防止医疗资源重复浪费。

第4篇: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认真贯彻落实农牧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

(一)基本情况

___县辖10个乡(镇),161个行政村,各乡(镇)分别设有一个卫生院,其中旺达、田妥、扎玉、中林卡及碧土5个乡(镇)为中心乡卫生院。县乡医疗机构中床位共4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7人,其中:县级35人(卫生局3人、卫生服务中心32人),乡(镇)级23人(大中院校毕业生12人,昌都卫校毕业生13人),村级59人。(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初保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政策性强,涉及面广。___县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初保工作,把初保工作纳入了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县、乡政府的工作目标。自《___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施意见》、《___县建立和推行合作医疗工作实施计划》及《___县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与妇幼卫生项目实施计划》相继出台以来,我们实行分级管理,推行目标责任制。实施初保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及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自治区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程序》,明确相关任务、承担相应责任,发挥整体优势。一是以乡为单位,把初保工作与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组织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有关行动;二是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三是主动向农牧民群众提供母婴保健,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四是在对乡级卫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强调了资料的搜集、统计和管理工作,做到初保工作的各项资料都有原始依据。

20__年免费医疗专项经费目前上级未到位。由于有库存药品,所以今年目前未统一招标采购药品。在去年完成了对乡(镇)卫生院上划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县今年农村医疗正逐步较好地运转起来:农牧民群众凭《家庭医疗账户本》就医,在乡级卫生院直接减免

70,由卫生员做好农村医疗家庭个人账户及账页登记工作;在县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直接减免60,每月结算一次,从农村医疗的大病补偿金中补给县卫生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全县共办理《家庭医疗账户本》4921本,一户一本,即参加农村医疗的群众有4921户,17256人,建账率为全县农牧民6437户的76.45

,农村医疗人口覆盖率为41.94。

(三)防疫防病工作

按照地区防疫防病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突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接诊结核病人19例,其中肺结核13

人,肺外结核6人。痰阳性2人,阳性率15.38。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55户,健康证61

本,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5户。去冬今春免疫接种工作中:卡介苗应种746人,实种744人,接种率99.73

;脊灰糖丸应种700人,实种685人,接种率97.86;白百破应种671人,实种647人,接种率

96.42;麻疹应种606人,实种564人,接种率93.1。四苗单苗接种率为96.78。

鼠疫防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注重控制鼠间鼠疫的监测,杜绝人间鼠疫的发生。开展了“三灭”工作,加大了疫情监测及鼠防宣传力度,做到了严密监控,及时发现、及时服务、及时处理。

法定传染病病例报告21例,其中肺结核13例,皮肤炭疽3例,肝炎1例,痢疾4例,无死亡。

地方病防治以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为重点,开展以改水和对重点人群普遍投药的防治工作。

麻风病防治工作已达到规定控制目标。目前,我县麻风病现症病人4例,包括复治1例。其中:多菌型2例。

去冬今春,美玉乡前后发生了畜间绵羊痘和人间皮肤炭疽,县委、县府引起了高度重视,我局和卫生服务中心把疫情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动用人力、物力,赶往美玉乡开展调查、隔离治疗、消毒、监控等工作,并免费发放

6560元的药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皮肤炭疽的病人也得以痊愈,至今没有出现新的病例。

3月,县中、小学发生了流感疫情,我局组派人员到现场调查治疗,免费发放5418.8元的药品,使老师及学生的病情得以痊愈。

(四)“非典”及“禽流感”防治工作

根据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县实际,对全县“非典”及“禽流感”防治工作进行

了合理部署,周密安排,成立了防治小组、救护小组及消毒组,安排下乡

16人次__天,在东达设卡49天,建立了24

小时值班制度,坚持了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及设卡消毒工作,以高度警惕的工作责任心有力预防了我县“非典”及“禽流感”的发生。

(五)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

按照《___县加强初保与妇保项目实施计划》,重点抓了“母亲安全”项目、县级对乡级的监督指导工作及妇幼项目例会工作,重点培训高危孕产妇管理、孕产妇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及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推广新法接生,提高了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了各乡(镇)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与妇幼卫生工作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继续深入贯彻执行了藏党发[1996]5号文件和昌党发[1997]11

号文件精神,加强了对农牧民群众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农牧民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截止上半年,全县已婚育龄妇女总数为

16976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有14750人,其中:安环125人,取环24人,皮埋18人,取皮埋8

人,女扎16人,人工流产41人,引产13人,口服避孕药及使用药具共14000余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覆盖率为

86.89。上半年,卫生服务中心新法接生27例,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

(六)医药政工作

坚持以药品监管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现有卫生执法员3名,药监员2

名,实行综合执法。依法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打击各种卫生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上半年,我局组织人员多次对县城药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未发现各类卫生违法行为。上半年里,组织人员对县城食品卫生进行了

3次大检查,没收并销毁伪劣过期食品765件,折合3705元。

乡(镇)卫生“三项”建设:目前,全县10个乡(镇)中,仁果、下林卡、绕金及旺达4

个乡(镇)未修建卫生院,其余均有单独的卫生院,其中:田妥镇及扎玉镇中心乡(镇)卫生院为20万元以下修建。5

月,中国一汽领导来我县,到乡(镇)实地考察,计划对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进行援助。

(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我们从转变卫生行政职能入手,加大卫生改革力度,从“办卫生型”逐步向“监督管理型”转变,依法行政。

半年里,县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7470人次,住院病人数182人次,其中:治愈105人次,治愈率57.69

;转院和自动出院75人次,转院率41.21;死亡2例,死亡率1.1。平均床位使用率24.9

,床位周转率7.6人次。做各种手术33例,急诊病人47人次,死亡1人,抢救成功率97.87

。半年里,县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达306165.30元,其中利润为76541.33元,总支出533800.73

元。

(八)藏医药工作

县委、县府及县卫生服务中心非常重视藏医药工作,认真贯彻三级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藏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步伐,积极开发我县藏医药材资源。目前,我们正积极争取卫生服务中心藏药研制室的建设项目及配套设备。

(九)卫生受援工作

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抓一汽援助我县的历史机遇,今年,一汽计划将援助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

100万元。我们还将积极争取卫生技术人员到对口单位培训进修,造就我县卫生技术人员骨干力量。

二、精神文明建设

卫生行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行业”,我们始终坚持把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认真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以“十六大”会议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县人民提供文明、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根据年初县委、县府与我局签定的《20__

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我们落实了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的工作目标,并建立和完善了工作制度。

四、配合县委、县府中心工作

上半年,局院配合县委、县府中心工作共抽调下乡17人次,累计天数144天,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工作单靠卫生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有力协调,社会共同参与,发挥整体优势,为我县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解决我县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实现我县各项卫生工作奋斗目标。

(二)乡村卫生人员少,待遇低,业务素质较差,与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区卫生局的总体安排,抢抓中央第四次工作座谈会及中国一汽援助我县的历史机遇,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开创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大力加强卫生行业的作风建设和服务建设。

(二)着重抓紧抓好《___县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与妇幼卫生项目实施计划》工作,以及对开展农村医疗的监督指导加大力度,重点抓落实。

(三)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按藏党发[1996]5

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县、乡两级的计生网络,每个乡要有专门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要有一名妇幼计生服务人员,落实每月补助津贴

50元。将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工作做在前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及提高人口素质。并落实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人员浮动一级工资。

(四)切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大对农村卫生的资金、人力、设备、药品等方面的投入,抓紧抓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力争实现农村卫生“一无三配套”。

(五)转变职能,加强卫生行政管理,逐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多学科的社区卫生服务。

(六)强化医药监督,实行综合执法,防止伪劣药品给社会和人民造成危害。

(七)加强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重点落实产科出血防治、高危孕产妇管理、产后感染防治、新生儿复苏等技术干预措施,推广新法接生。

(八)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监测和管理力度。

(九)抓好藏医药研制与

开发工作。

(十)大力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

(十一)经常性地对乡村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服务质量。

(十二)广泛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使农牧民群众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逐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十三)继续做好“非典”及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第5篇: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1、医疗惠民效益彰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门诊住院“双统筹”补偿模式,取得了参合率高、补偿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可喜局面。全县参合农民827324人,参合率达99.30%,跃居全市第二。半年为参合患者总补偿4179万元。补偿总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27%,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为“五保户”、特困户病人和“三无人员”住院减免医药费52.1万元。落实了艾滋病相关疾病和和重性精神病住院治疗优惠政策。县惠民医院为1.63万城区持证特困居民减免医药费8.6万元。

2、卫生建设加快提速。中央拉动内需3个项目,竹瓦、团陂已竣工,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已浇注6层,巴驿、关口、散花、丁司当、绿杨5个卫生院转贷债券资金建设陆续启动。县中医院利用省100万引导资金总投资1000万元,住院楼已封顶装修。马垅、华桂、堰桥、六神、麻桥、白莲、胡河等卫生院改扩建业务生活用房8000多平方米,改善了群众就医和职工生活条件。

3、公共卫生防控得力。重大疫情有效防控。继续防控甲型H1N1流感,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疫苗42033针次,有效控制了疫情。一类“十一苗”免费接种6.02万人次,乙脑疫苗查漏补种4.16万人次,为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完成率98%。扩大免疫接种3.2万人次。血吸虫病防治成效显著。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大。接诊可疑肺结核1653人,免费治疗420人。妇幼保健工作全面加强。继续实施“母亲安全”活动,为孕产妇补服叶酸3500人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7%,查治妇女病7.6万人次。卫生监督职能重点突出。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打击非法行医45起。省级卫生城创建力度加大。在“三城同创”中进一步加大卫生城创建力度,健全领导机构,投入30多万元,开展“两灭”(灭鼠、灭蟑螂)活动,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专家组检查验收合格。

4、乡村一体化稳步推进。以28家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对经审批有证295个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财务、药械“五统一”管理,集中执业,革除“以收费代管”或“一包了之”弊端,依规担当新农合门诊统筹服务。

5、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3家县级“二甲”医院巩固“二优”成果,28家卫生院开展“一级(合格)优秀医院”创建,关口、蔡河、丁司当3家获“一级优秀医院”。县乡村三级医疗单位半年门诊109.16万人次。

6、卫生经济再创新绩。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增、固定资产增、职工待遇增、患者医药费负担低的“三增一低”的好效果。全系统业务总收入1.608亿元,同比增幅19%。

第6篇: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组织起来:农村医疗卫生制度

从营利到福利的曲折发展解放前,广大民众处于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的困境,而农民尤甚。据1947年统计,全国只有县医院1437所,且条件非常简陋。县以下除一些私人开业医生外,没有任何医疗机构[1](p.2)。地处冀中平原的深泽县,至1948年底全县171个村只有药铺56个,医生62人,平均3个村才有一家药铺,万名群众占有医生数仅为6人[2](p.501),农民看病非常困难,因找不到医生或买不起药而延误病情的事例时有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0年8月,在《对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卫生工作是一件关系着全国人民生、老、病、死的大事,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党必须把它管好。”此次会议还制定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此后,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和建立城乡、工矿的基层卫生组织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建立是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和基础的。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制定了建国后第一个《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决议》指出:要按照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发挥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提倡“组织起来”,逐步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兴起,农村掀起农民集资办医热潮,出现联合诊所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保健站两种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前者由个体开业医生联合组成,人数不等,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后者由农业合作社出资建立,经济基础较雄厚,医务人员也是农业合作社成员,由农业社支付报酬,改变了医生靠赚病人钱维持生活的局面,把医疗卫生事业变成了农业合作社的福利事业[1](p.8)。在当时看来,保健站比联合诊所更具生命力,更符合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和期望。

1955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六中全会,贯彻“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再次掀起办社高潮。相对于农业合作高级化和农业生产高产化运动而言,卫生工作远远落后于形势的需要。12月27日,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中写道:“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已经不能完全按照原来所想的那样子去做了,这些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3]此时,深泽县入社农户已达83.7%,基本实现了全县农业合作化,但医疗卫生行业的“合作化”却毫无进展,民间医生除在卫生工作者协会领导下参与本地防疫活动外,仍和解放前一样个体行医。1956年2月2日,石家庄专署下发《关于发展农村医疗机构的意见》,批评部分地区卫生干部存有右倾保守思想,严重影响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在春耕前把可能组织起来的医生完全组织起来,对当时没有条件者也应积极培养和创造条件,在1956年内全部组织起来[4]。在专署《意见》的严厉批评和具体指导下,深泽县人民委员会不敢再怠慢,马上召开了“发展医疗机构全体卫生人员大会”,动员农村医生自愿组成联合诊所或农业社保健站。会后全县先后“建立了8个乡的农业社办保健站,9个联合诊所,参加联诊所和社保健站的医生83名,另有个体开业者56名,半农半医176名”[5]。在卫生部门统一领导下,卫生工作密切结合生产,受到广大社员欢迎,有社员反映:“社里有了自己的医生,多方便哪!早请早到,晚请晚到,不请也到(指医生巡回和复诊),开个药铺总比开个茶铺强!”[6]然而,由于联诊所和社保健站建立过快,热情高、经验少,因此存在着成员之间不团结、入不敷出、制度不健全、赊欠严重等诸多问题[7]。不久深泽县社保健站只剩1个,其他均转为联合诊所。

1958年8月运动兴起,开始乡社合并,深泽县9个乡改建为3个大公社。医疗机构也随之进行大规模调整:以取消私人单干和自营自收为目标,号召以原有区卫生所、联合诊所、保健站为基础改建医院(附设产院),负责全社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和疾病治疗工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转入公社后,所有药物资金全部作为社内投资,不得私自撤出,医务人员待遇采取吃饭社里管、酌情给予部分工资的半工资制。11月深泽县和晋县一起并入束鹿县,三县合并后共建立17个公社医院,37个分院,117个门诊部,186个附属产院。“历史遗留下来的个体开业组织,转成了的福利事业———医院。”[8]公社医院成立后,医疗力量得到统一安排使用,对集中防治主要疾病、改造医务人员思想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原有医疗机构一律集中到公社,管理一度出现混乱,加上公社化后“平调”现象严重,新医疗机构仍有不少问题。其中县、社两级医院人员拥挤与基层卫生工作薄弱的矛盾尤其突出。同时,因为仍实行单独核算、各计盈亏,开大方、要大价、生产队要求保健站必须上交利润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加重了病人负担、浪费了药品,而且影响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有鉴于此,根据省委指示,1959年下半年束鹿县对农村医疗机构连续进行四次整顿,将全县医疗资源调整为17处公社卫生院、70个管理区卫生所、90个保健站、316个生产队保健室。全县有288名医务人员安排到公社卫生院工作,386名到管理区卫生所,275名在生产大队保健站,632名在生产小队保健室。在经济上,公社卫生院、管理区卫生所、保健站实行统一核算,保健室由生产队统一核算。医务人员的工作待遇,卫生院、所、保健站采取固定工资加奖励,保健室则采取固定工分加技术津贴[9]。#p#分页标题#e#

统一核算和固定收入解除了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滥用贵重药品、多用药品的浪费现象随之减少,减轻了患者负担。至此,“几千年来医生收入建立在病人痛苦基础上的生活方式一去不复返了,从而使医生生活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也得到逐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大大发挥出来”[10]。1960年,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已是有目共睹。7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会议重申农村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从10月开始,在农村部署。伴随着,农村医疗机构也开始了以下放公社医务人员为中心的整顿工作。为适应“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整顿原则为“精简上层,充实下层,便利生产,便利群众”。为做到生产队①、医生、社员三满意,让医生走得愉快、留得安心,束鹿县卫生科采取“先外后内”、“两抓”、“多方面征求意见”的方法,总体遵循医生尽量回本村的原则,不能回村即照顾其地区威望进行妥善安排,实在做不通工作者进行说服教育由公社决定。

“先外后内”即整顿时先放卫生所和保健站医务人员,在“外面”的医生基本安排好后,再着手安排卫生院内的人员,防止“一齐端”造成顾此失彼,影响卫生工作的开展。“两抓”即抓经济、抓思想。为防止因人员下放造成药品、家具、器械丢失现象,各院、所、站在下放前首先盘点药品、器械,为下放打好基础。就医生个人而言,多数医生愿回生产队,尤其是年岁大和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的更是积极响应,因为回队后不仅可以照顾家人,而且比在公社卫生院自由。但是有些技术不高的医生和实习生、护士、司药因回村后不能学习技术、不能挣工资而不愿回去。针对这种情况,公社书记向全体医务人员做了动员报告,同时也对生产队的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批判了把保健站当成副业经营和挑拣医生的做法,减少了下放工作的阻力。在下放过程中,还注意征求生产队、医生、社员等多方面的意见,尽量做到三满意。

总体而言,这次整顿下放工作比较符合医生、生产队和社员要求,因此受到普遍欢迎。下放医生大多回到本村,与干部、社员关系融洽,工作比以前积极主动。如总十庄公社赵兰庄生产队医生回生产队后,每天自制豆汤、糠枣丸到食堂给社员分发,全村24名浮肿病人已有17名治愈,其余7人也已好转;和睦井朱家庄医生与生产队干部分包食堂,在他包的食堂内,不仅食具干净卫生,而且饭熟菜热,做得细、软,受到社员好评。他还主动到外地找来牛骨头给病人熬汤喝,全村6名浮肿病人已有5名治愈。还有的医生归队后,主动整顿粪便管理专业队。社员反映“看病方便了,再也不担心有病请不到医生”;医生说“工作有了死地方(指固定地点),不来回跑腾,工作好做了”;公社卫生所觉得“卸下了个大经济包袱,就能够集中精力考虑如何加强对医务人员政治思想领导,做好督促检查工作”[11]。这个阶段的调整主要是为了纠正公社医疗机构人员过于集中的问题,目的是“便民”,而不是“减压”。下放工作也比较细致、稳妥,更重要的是,公社卫生院和部分保健站保留了原来的核算方式及人员的收入方式,既调动了农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医疗制度的福利性,对于困难时期正在遭受疾病折磨的农民来说恰如雪中送炭。

二、精简机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由福利转为营利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此后,我国国民经济正式进入调整阶段。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被确定为减轻困难时期城镇粮食压力和国家财政压力的重要措施。中央要求从1961年初到1963年6月全国共精简职工约2000万人,减少城镇人口2600万人。1962年1月深泽县恢复县制后,县以下保留地段医院1处,其余3处转为公社卫生院,并新增两处,再加上原有的4处公社卫生院,共计9处。1962年6月,根据中央提出的“精简机构,减少经费开支,减少商品粮,加强农业战线”精神,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首先,加强地段医院,将原工委卫生所中条件较好(技术条件、设备能力)者设为地段医院,其标准为:面积较大的山区县可设3~5个,平原县2~3个,小县可以不设,全区共设57个。深泽县因面积较小仍保留1个。地段医院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国家不再给予补助。其次,公社卫生院全部撤销,下放到生产大队。如生产大队无力举办而当地又需要者,允许医生成立联合诊所或个人开业。

这样,吃商品粮的医务人员数量急剧减少,大大减轻了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负担和粮食负担。1962年8月1日,卫生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农村基层卫生组织问题的意见(草案)》,明确提出:“为了减轻国家和公社(大队)的负担,更好地适应当前农村经济情况,就必须依靠群众自办卫生事业,坚决改变由国家和公社(大队)包得过多的做法。根据上述原则和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该以医生集体举办为主要形式,少数确有条件的公社、生产大队也可以举办;还要允许医生个人开业;县以下国家办的区卫生所、地区医院等,可以转为集体办(少数情况特殊的地区可保留一部分,作为县医院的派出机构)。”[12]至此,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主体形式基本退回到1957年。

1963年,卫生系统仍面临着更加艰巨的精简任务,前两年一直保留的少数国办地段医院,这一次也未能幸免。石家庄专区原有地段医院57个,在编592人,1963年除保留平山等五县的89个编制外,其他一律转为公社集体经营,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但人员按原来指标继续吃商品粮。深泽县唯一的地段医院转制后,原14名医务人员退职4人,回农村6人,另有2人去向不明,仅有2人转为集体所有制。全区地段医院医务人员中,转集体制246人,外调23人,其余323人均退职或回村务农[13]。这次调整对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无疑是一次重创,机构减少,人力、物力的散失使初具雏形的医疗保健网濒临瘫痪境地。“屋漏偏逢连夜雨”,1963年8月河北省中南部遭受洪涝灾害,深泽等5县受灾严重。刚刚被精简得七零八落的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显然难以应对灾区和灾民对防疫及医疗救治的需求。

首先,县级医疗机构不堪重负。深泽县医院编制35张病床,按规定门诊量是每日70人次,实际该院水灾前每天应付300多人次,灾后每天高达480人次,住院患者经常在90人以上,医务人员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尽管加强县医院一直是调整工作重点,其诊疗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有了提高,诊疗病种范围有所扩大。但是由于编制名额限制,难以消解患者数量过多的巨大压力,对医疗质量和职工健康均有一定影响。防疫、妇幼保健人员编制偏低,深泽、栾城、高邑等县防疫站编制4人,妇幼站2人,担负全县的防疫、妇幼保健任务,实在力所不及[14]。#p#分页标题#e#

其次,公社一级医疗机构名存实亡。精简后,全区81.9%的原工委区片无医疗机构。地段医院原来一般15~30人,医疗器械比较完备,能做一般腹部手术。精简下放后人员大幅减少,只能应付一般门诊,原有的一些大型医疗设备分散或闲置,失去了技术中心,使原本就比较贫瘠的医疗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仅影响群众看病,还导致县医院压力过大。从管理角度而言,公社卫生院的缺位,使农村医疗网络失去了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形成上边任务落实不下去,下边情况反映不上来的尴尬局面。县卫生科指挥不灵,大队保健站各自为政,医务人员的自身利益和群众健康又出现无组织无保障状态。

最后,大队保健站问题丛生。1961年以来,虽然卫生部明确提出基层医疗机构最好是医生集体经营,但实际上最后大都是落实到大队。然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机构与人员下放,生产大队的接纳与承受能力如何呢?一方面,农村的确急需大批医疗资源。后的“低指标、瓜菜代”难以满足人们维持健康所需要的营养,农民早已饱受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折磨,而身体虚弱又使其他疾病有机可乘;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下放到生产大队,加大了农村粮食供应的窘况。下放人员的社员待遇难以实现,造成医务人员大批流失。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陷入两难境地。

一是群众性防治工作无法开展。由于医务人员的口粮、工分等都由大队负担,保健站拒绝接受群众性防病灭病任务,理由是:“你们不供应粮食,也不管开支,今后防病灭病工作不要再找我们了,找公社吧!”生产大队往往也会从中阻拦,不让医生出村,否则不供应口粮,不记工分。大队干部甚至批评参加防疫工作的医生:“挣着大队的,做全公社的工作,保健站是队办还是社办?”结果负责疫情报告的保健站只能估计推算,数字与实情出入甚大。受灾后有的县计划抽调灾病情较轻地区的保健站医务人员支援重灾区,因生产队不同意也未调成。

二是医生待遇难以保障。有的大队因不愿供应医生粮食,不经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即私自缩减人员。被减人员一时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生活无法维持。与公社联系,公社书记的答复竟然是:吃人家的粮食,别人不好说话。特别是受灾以后,不少医务人员家中房屋倒塌,东西损失,但灾后灭病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影响其工作情绪。西固罗公社王家庄大队医生赵根水收入形式为记工分,灾后房屋倒塌,土地全部淹没,收成无望,工分落空,生活无着落,无心工作;铁杆公社何家庄大队保健站医生实行工资制,灾后欠帐多,工资无法开支。有的基层医务人员反映:社员重建家园,拾柴割草,我们医务人员防病灭病昼夜奔忙,队上不给粮,工资无法支,家中不能管,这种日子真是无法过,甚至已有医生准备外出逃荒。

三是生产大队干部对保健站的性质认识存在误区,将福利事业视为副业。下放机构的资金绝大部分为原来医生集体所有的公共积累和部分国家投资(原公社医生医疗机构),无偿平调给生产大队,医务人员本来就有意见;而生产大队却让医生交款记工,与医生按比例分红,分配交队利润指标,甚至任意从保健站抽款,用作购买牲畜、农具和分配给社员,有的大队甚至要求保健站上交全部利润。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公社和县委领导认为从保健站抽款支援农业是应当的:“不让社、队从基层医疗单位抽款,如何能体现出是福利事业呢?”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促使医疗机构抬高药价,非法经营,加重患者负担。再者,医疗机构下放后,社员认为保健站是生产大队的,赊欠药费现象十分严重。多数县外欠资金占资金总额的半数以上,有的高达76.1%。除去固定资金、药品和受灾损失后,平均每站仅有流动资金22元,最少的仅有10元。保健站有医无药,外欠过多无法经营,严重影响疾病治疗。除上述问题外,由于1961~1963年基层医疗机构不断精简下放,放松了行政管理,卫协会组织涣散,会务活动不经常,对医务人员社会主义教育不普遍、不深入,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解决,使医生感到前途暗淡,滋长了走回头路、回家单干的情绪,个体自行开业者显著增多。据1963年年底统计,全区个体开业机构332个,336人,较1961年底增加了4.5倍。基层卫生组织的频繁变动,不但影响到卫生工作的开展,也使基层领导苦不堪言,以至于在正式文件中说出如此“犯上”的话来:“上级应及早确定方案,很(应为尽———笔者注)快将基层卫生组织安排下来,以后无特殊情况短期内最好不再变动。”[14]

三、“六•二六指示”出台:农村医疗卫生制度回归福利性

1964年四清工作队进入农村时,看到的就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千疮百孔、混乱不堪的局面。四清工作队及时将这一问题反映到党中央,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65年1月,、对卫生部做出了“组织城市高级医务人员下农村和为农村培养医生”的指示,指出“这是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必须走的道路”,“是当前卫生工作适应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促进卫生队伍革命化的一条有效途径”[15]。针对城乡医疗资源分配极度不均的状况,6月26日,又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这些指示犹如雪中送炭,大大加快了医疗资源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以及农村医疗制度恢复重建的步伐。1965年7月15~26日,河北省卫生厅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要求城市卫生医疗机构要派出30~50%的人员支援农村,其中心任务是培训半农半医和卫生员、接生员;防病治病;开展卫生宣传和爱国卫生运动;整顿基层卫生组织,建立以生产大队半农半医为主体的卫生网。

从1965年9月到1966年5月“”爆发,农村卫生工作队为农村培养了大批办农半医。其中,深泽县共培训半农半医213名,卫生员1555名,节育技术人员10名,基本上达到每个大队有一至二名半农半医,每个生产队有一两名卫生员,每个村有两三名接生员,每个公社有一名节育技术人员。石家庄专区共培训农村医生5930人,占全区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总数的83.1%。平均每个生产大队有半农半医1.3名。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接生员27700多人,平均每个生产队有一名不脱产的卫生人员[16]。1966年3月,半农半医第一期学习结束后回到大队,一面防病治病,一面劳动和学习。为使他们学得的知识及时服务于群众,深泽县委决定组织全县各生产大队出资建立卫生室,并对旧保健站加以整顿,改造为新型卫生室,使其真正成为社员的卫生福利事业。在专区卫生工作队的协助下,深泽县委在总结过去办保健站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建室六原则:第一,卫生室必须有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第二,面向生产,面向贫下中农,送医送药上门;第三,坚持预防为主,实行防治结合;第四,坚持实行亦农亦医,一面防病治病,一面参加劳动;第五,自力更生,勤俭办室;第六,建立一套科学的经济管理和工作制度。在以上原则指导下,县委先组织工作组搞样板,积累经验,然后稳扎稳打,建一个,巩固一个,使建室工作逐步铺开。#p#分页标题#e#

1966年4月底,全县已经村村有医生,队队有卫生室。卫生工作面向农民、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成为现实。贫下中农对新建的卫生室倍加赞扬:“建立卫生室可真方便极了,过去孩子种牛痘,耽误了就种不上,今年是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现成。”还称赞它是“咱贫下中农自己的事业,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今天在共产党和的领导下办成了”[17]。由于公社级医疗机构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其恢复与重建势在必行。为使该项工作切实抓紧,各县成立卫生所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县的卫生院、所和保健站。1964年,深泽县恢复了部分公社卫生院。次年,深泽县公社卫生院由医生集体经营转变为公社办,重新建立了公社卫生技术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1966年,集体所有制的大队卫生室、公社卫生院与全民所有制的县医院一起,构成了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期间,由于“六•二六”指示的保驾护航,以及1968年12月至1976年8月《人民日报》连续刊登的107期“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讨论”,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反而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普遍实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公社医疗机构承上启下,功不可没,因此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当时,公社医疗机构有国办和集体办两种。国办卫生院因为医务人员的收入有保障,对国家政策执行较好,不但支持和帮助合作医疗,还经常派人到大队蹲点,以加强大队卫生室的工作力度。而集体办的卫生院多为自负盈亏,实行合作医疗后,到卫生院看病的人少了,医务人员收入受到影响,出现卫生院与合作医疗对着干的现象。为此,1971年初,卫生部提出公社卫生院实行社办国助的计划[18]。社办国助计划是指农村地段卫生院和公社卫生所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贯彻“六•二六”指示以来从县以上医疗机构下放的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分配的毕业学生,一律由国家包工资,吃商品粮。农村卫生院(所)的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国家给予补助50~60%,其余由业务收入补足,吃公社集体粮[19]。

人员报酬问题解决后,当年县分院(即原地段医院)和公社卫生院装备问题即正式纳入建设轨道,为体现“社办国助”原则,国家支持部分主要用于增添设备。“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卫生部为农村公社卫生院装备一批主要的医疗器材。其中,包括化验室、手术室和放射科所需要的生物显微镜、离心机、保温箱、手术器械刀包、手术床、无影灯、吸引器、麻醉机、X光机及防护用品等。”[20](p.410)再通过公社努力,做到房屋、人员配套,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至1974年,河北省已装备1800个县分院和公社卫生院,占全省总数的48%[21]。1975年为纪念“六•二六”指示发出十周年,省财政局、卫生局提出“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农村卫生工作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重点装备公社卫生院和县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等卫生机构”的要求。

1976年全省公社卫生院装备数已达总数的81%强[22]。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下,1966~1976年十年间,石家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增加60%,全区共有4000多张病床,农村占80%。国家用于卫生事业的经费逐年增加,1976年比1965年增长近两倍,其中70%以上用在农村[23]。1977年深泽县被列入全省重点装备的34个县之一。根据羊村公社卫生院库存材料明细账的确切记载,1973年3月至1977年底,该院共获得石家庄地区8个批次分配医疗器械16种,总价值7628.51元。耿庄公社卫生院账目记载,自1975年底至1978年8月,该公社共4次获得地区分配医疗器械,总价值6692.9元①。小到时价二三十元的出诊包、血压计,大到价值5520元的X光机,一般手术器械基本装备齐全。社办国助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公社医疗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担负起当地卫生行政工作、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传染病以及一般外伤和农药中毒急救、培训赤脚医生和卫生员等重任,成为支撑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强有力骨架。另一方面,国家投资保证了医务人员收入和医院设备更新,使医疗机构没有了营利的动机。国家财政和集体经济犹如车之两轮,支撑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历经波折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真正完成了由营利到福利的嬗变。受益于此的农民朴素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过去是请医如拜相,买药贵如金,穷人有了病,小病抗,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现在是,人民的医生为人民,送医送药走上门,社会主义就是好,全靠来领导。”[24]

四、结语

第7篇: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

2010年参合457833人,参合率95.68%,上半年共为312511名参合群众报销医药费用3117.74万元。为确保新农合工作健康运行,主要抓了五项工作。一是实施门诊统筹“村村通工程”。目前已在324个甲级村卫生室中开展门诊统筹,群众小病不出村,又可得报销。1-6月份为270907名参合群众门诊报销285.61万元.二是建立稽查员监管制度。目前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抽调的稽查员已经过培训,交叉上岗履行监管检查职能。三是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参合农民利益。坚持违规逐一通报和月例会制度、投诉查处机制等监管制度,审核住院病历资料20360份,为158名参合住院患者退还不合理费用2128.7元,查处违规249例。四是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保证基金安全有效使用。出台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资格管理暂行规定》、《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参合患者药品使用有关规定》。从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范围、执行报销直通车、医药费用控制和药品使用范围、中药针剂使用原则等方面加强管理,明确凡违规所产生的费用除由医疗机构承担外,将分别按暂停定点资格3个月、6个月、取消定点资格等规定处理。五是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实行对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村卫生室明察暗访和邀请专家专项检查的方式,规范服务行为督促定点医疗机构不折不扣的执行合疗政策。上半年共暗访医疗机构10次,走访患者423人,邀请专家查阅分析病历238份,暂停不规范门诊统筹村卫生室13个。

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

今年,国家安排我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5537万元,涉及3个县级医院和16个乡镇卫生院共19个项目,规划改扩建面积51706平方米。上半年,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3万元。县中医院住院楼和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主体已封顶,县医院住院楼已建至主体六层;乡镇卫生院新建项目除石井、五竹外均已开工建设。白庙、苍游、甘河等卫生院的维修加固项目正在招标。

三、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准备工作、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成立组织,充分调研,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总体要求,以防治必须、剂型适宜、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临床首选、保障供应、分步实施为原则,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临床用药,在全市未实施基本目录药品零差率销售之前,严格执行四项要求:一是坚持主渠道购进药品,二是药品使用范围必须是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和陕西省新农合用药目录,三是严格执行省上统一招标价格,四是药品利润加成率不得超过15%.

四、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开展医院等级评审,推动医疗服务水平上台阶。各医疗卫生单位以医院评审复审和专项质量检查为抓手,认真开展等级评审工作。6月份县医院二甲评审工作已通过了省卫生厅复审。县妇幼保健院的复审工作,将于8月份进行。5月份,县局组织专家对六所中心卫生院一、二类指标中的二十项主要指标进行了评审验收。目前,这六家单位正在进行自查整改,力争顺利通过市卫生局的验收。二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制定下发了《户县卫生局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目标到2010年底,在全县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2所、争创5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1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目前,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已向市卫生局递交了活动方案及申报表,拟参加全市的创建活动。三是认真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按照安排,26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医疗技能“大比武”活动,参加人员459人。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等单位先后组织进行了以急救、诊疗、护理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大比武”活动,在全系统掀起了学知识、钻业务、强技能的高潮。5月12日,在市局组织的护理技术“大比武”活动中,县医院杨晶、县妇保院的杨眉同志获得个人奖,县局获集体优秀奖。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医生技术比赛,将在县卫校培训选拔出的20名优秀乡医送到县级医疗机构进行再培训,从中选拔优秀乡医参加市局比赛。四是认真组织城市卫生支农工作。市第一医院、儿童医院等七家城市医院与我县8家医疗机构签订了支援与受援帮扶协议书,共同制订了对口支援帮扶计划,市局和县局每月定期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参加帮扶的14名业务骨干结合帮扶单位实际,开展临床带教、查房、技术培训、手术示范、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临床帮扶活动。同时,继续开展县级及二级医院分类指导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工作,有力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五、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一是成立医疗专家组,推行医疗专家评审制度。充分发挥医疗专家组作用,切实加强医院质量管理。以严格规范诊疗科目、床位规模、名称核定等为重点开展换证校验工作。对上报的换证和校验医疗机构从布局合理性、人员资格合法性、执业范围有效性、消毒隔离规范性等方面由专家组逐一进行检查验收。截止6月底,全县共检查医疗机构94家,校验30家,停业整改14家,吊销了6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清理违规诊疗科目76项。二是严抓人员准入。认真贯彻实施《执业师法》和《护士条例》,加强人员资质管理,把好人员准入关。依法严格把好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的执业资格报考关、考试关和注册关,高质量完成全县医护人员的注册换证工作,共注册护士54名,医师63人,变更注册36人。三是认真开展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制订下发了《户县卫生系统医师定期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医师执业准入后动态管理。从五月中旬开始,将全县医疗机构进行划片管理,委托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对执业医师从职业道德、工作成绩、业务水平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现已完成考核613人,不合格5人。四是强化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备案制度。为切实规避手术风险,保障我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稳定发展,制定下发了《医院手术分类标准及管理规范(暂行)》,要求全县所有各级医疗机构从业务用房、流程布局、人员资质、医疗设备等方面进行自查整改,对开展项目进行上报审批备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面开展。五是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处理医疗纠纷。半年来接待医疗纠纷投诉20起,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19起,申请医学鉴定1起,有效的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六、巩固成果,认真开展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年活动

一是开展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为了巩固村卫生室建设成果,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功能,召开了户县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总结暨规范化建设管理年活动动员会,对全县村卫生室创建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共落实491个规范化村卫生室的补助资金625.99万元。二是开展乡医在岗培训工作。5月份,以乡镇卫生院为集中培训点,对乡村医生进行分级分类培训,由市卫生局培训合格的乡镇卫生院专干对各乡镇乡村医生进行内科、儿科和电脑操作等培训,培训结果作为乡村医生年度考核、执业注册的主要依据。截止6月底,全县555名乡村医生均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考试,重新核发乡村医生证555个。三是严格综合绩效考核。制定了《户县村卫生室考核管理细则》,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管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三大类,涉及医疗文书书写、医疗救治、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理、计划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宣传等71个考核点,涵盖了村卫生室职责任务的方方面面。乡镇卫生院作为村级卫生组织管理的主体,负责组织对辖区内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每月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县局备案,作为乡医补助发放的依据。通过半年来的考核来看,各村卫生室的职责任务得到切实落实,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达到以考核促进职责任务落实的目的。

七、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及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全面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实施计划免疫规划,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疫苗接种率达100%,麻疹、流脑、乙脑等疫苗接种率达97%以上。继续强化重点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对955名肺结核疑似患者进行了检查,免费治疗132人。筛查甲状腺肿247006人,治疗750人。开展出血热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共接种6058人。实施儿童口腔综合防治工作,口腔健康检查儿童2792名,窝沟封闭2624人。在公共场所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同时,对全县各医疗单位和学校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预防工作进行了监督和检查,共检查小学7所、幼儿园21所、医疗单位23家,有力地促进了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二是卫生执法监督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经营户659户次,监测134户,采样5420份,办理卫生许可证166个,出具各类卫生监督文书302份;对各大中型餐饮经营单位进行了逐个检查验收,合格39户。检查药店16家,清理坐堂医生7人。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6次,查处违法行为36户,取缔非法诊所10户,立案处罚18户,罚款1.97万元。“五一”节前后,组织人员对太平、涝峪等旅游景区公共场所进行专项整治,检查指导63户。开展创卫专项整治活动,对创建卫生县城资料进行了整理、装订和归档,对确定的迎检示范点进行了检查督导。三是妇幼保健工作开展顺利。开展基层孕产妇及儿童两个系统管理工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07%,住院分娩率99.92%,临产高危孕妇全部实行住院分娩。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5%,对筛查出的227名体弱儿,全部实行专案管理。加强妇幼专干培训,上半年共举办妇幼专干培训班6次,明显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基层妇幼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公共卫生项目顺利开展。扎实开展春季儿童体检,检测1127人。在甘亭、余下、大王等7个乡镇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疾病普查,共检查8500人。开展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今年上半年发放免费住院分娩卡2673张,为1886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资金144万元。2010年年满65岁及去年未体检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正在进行摸底调查。全县0-36月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目前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的妇科、儿科相关人员已全面进行了培训。

八、深化综合目标考核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年初,根据《户县卫生系统综合目标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县局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目标考核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分别制定了《2010年综合目标考核细则》,及时下发到27个医疗卫生单位,各层次考核重点切合实际,考核要求具体明确。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时限及标准,使考核成为推进卫生工作发展的制度保障。各单位围绕“将单位所有事落实到单位所有人,让单位所有人满负荷工作”的工作思路,积极予以推进。现各乡镇卫生院岗位效能每日考核,天天公示,透明公开,住院患者医药费用明显下降,职工工作数量明显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工资待遇普遍提升,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

九、行业作风明显提升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服务行为。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以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县卫生局对制定出台的《户县卫生局办公制度》、《户县卫生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八办、五不许》、接待制度等6项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及时下发各科室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二是推行政务公开。结合机构改革,将各科室职责、办事程序、人员分工在机关醒目位置公示,及时更新户县卫生局网站,将规范性文件、办事程序及各项规章制度、文件、活动等在网站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制定下发了《户县卫生局工作制度》,对局机关工作人员从工作时限、工作用语、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要求。现机关工作人员用语规范,纪律严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四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及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制定下发了《户县卫生局机关廉政制度》、《上下班签到制度》,采取明察暗访等方法不定期对科室和单位进行检查,有力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杜绝了迟到早退现象,上班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现象基本消失。五是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医疗卫生单位(科室)活动。成立了户县卫生局创建群众满意医疗卫生单位(科室)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各医疗卫生单位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通过活动的开展,各单位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提高,医患关系和谐。六是全面提升基层单位工作效能。4月初,组织开展了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公开述职承诺活动,院长带领班子全体成员向卫生局领导公开承诺2010年工作思路及工作措施,局领导即时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各单位进一步明晰了工作思路,极大地推进了领导班子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为单位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主动做好安全、、计划生育等项工作,全系统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件,无集体上访事件,按时参加县委、县政府的各类会议,及时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新医药体制改革这一大局,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卫生工作力度,突出重大疾病防治,全力推进新农合健康运行,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卫生行风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省市医改政策,做好前期调研、实施准备工作,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行。继续加大新农合宣传力度,扎实做好筹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参合率稳中有升;完善监管措施,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保证基金安全。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按期完成新农合县、乡、村联网与省、市平台对接任务。加强新农合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业务人员水平,不断促进新农合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县级医疗单位及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做为全局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发改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任务。

四是认真实施公共卫生项目。做好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35至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预防接种服务项目、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等,使国家的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群众的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是继续做好妇幼保健工作。严格按照省市有关产科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及要求,规范科室设置,严格各项操作规程,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加强乡村两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落实妇幼保健长效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和婴幼儿两个系统管理各项措施,规范产科、儿科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第8篇: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位清瘦、戴着一副深度近视镜的年轻医生,用最经济的青霉素加甲硝唑为病人抗感染,几天过后,病情趋缓。

在这名医生查房时,病人慌忙的停止进食,盖上饭盒。他走近患者,慢慢地打开饭盒,是半个馒头和一块咸菜。于是医生每天都从家里带来了鸡汤,带来了鱼汤……他说:“作为一名医生,我首先想到的是病人的生命在我手中,当他们恢复健康时,我特幸福!”

这名医生就是*县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他1995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

*县是农业县,有机磷中毒多发,抢救成功率低,以前没有先进完整的医疗手段。*在大连学习回来后,形成了一整套“炭末硫酸钠+长托宁+呼吸机”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方案,提高了治愈率,免去气管切开的痛苦,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极大地提升了*县人民医院诊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水平,使抢救成功率可同省级医院媲美。*对中毒者采用胸外按压呼吸,急诊气管插管术,上呼吸机治疗,几天几夜的看护,均获得成功,使一个个家庭重新团圆。然而他却因连续日夜坚守,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透支,落下了结肠炎的毛病,经常腹痛、腹泻、脱水,但他所想的就是一条:病人第一。

2004年他在中国医大一院进修回来后,在内科工作中强化了“病房内徒手心肺复苏、电除颤”急救技术,大大提升了病房心肺复苏成功率。家住*县兴隆堡乡喇嘛花村的一位李姓老人,就是一位曾经和死神握过手又通过*抢救回到人间的幸运老人。当儿女们跟记者谈起抢救过程时依旧面带泪花,万分感激:“那是去年7月2日半夜2点,我爸患急性心梗突然停止呼吸,吴大夫单人徒手心肺复苏48分钟,按压近4000次……”是的,48分钟复苏成功,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刊物报道中也是不多见的。问及此时的感想,*淡淡一笑说:“一想到一条生命在我手中再生,总有一种幸福感,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他发扬并改进内科传统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技术。家住*县章古台镇姓张的老人,行锥颅术反复引流近2000毫升脑内血性物,抢救成功,康复出院。

在院内会诊工作中,他将所学的先进知识、技术广泛应用,曾多次协助兄弟科室的危重症诊疗和抢救。协助妇科医师们,成功抢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产后母亲9例;协助儿科医师们共同抢救高热惊厥、心跳呼吸停止的儿童,让他们重返校园;协助外科医师们抢救一位濒临死亡的司机,监护一天一夜,成功恢复心肺脑,并度过DIC关,获得技术上的突破。

香港万智仁慈善机构捐赠给*县人民医院一台在国内属先进的价值30万元的呼吸机。怎样才能会使用并熟练掌握呼吸机?敢啃硬骨头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从北京邮购有关呼吸机方面书籍。到中国医大一院进修时,他得到了博士刘志的真传。回来后,他结合*县实际,在院领导及科主任的支持下,克服困难,开展这项新技术,添补了*县此项空白,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

使用呼吸机时,病人应由专人看护,随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半小时巡查一次。每一次使用呼吸机,*都要日夜守护,特别是对重症患者,再累也不离开。

2006年春天,为抢救一位患者,通过院领导协调优化组合人员,利用呼吸机等现有设施,使这个病人闯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脑水肿、重度顽固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穴DIC?雪、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并消化道大出血等8道死亡关口。*和他的同事们吃住在科室,奋战12个昼夜,终于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安全转至中国医大一院。如此病例支持到如此程度,堪为*县人民医院建院以来罕见之例。中国医大一院医务科科长王威,危重症监护病房(ICU)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危重病学学会辽宁省分会主席马晓春教授及多位会诊专家,对*县人民医院把如此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给予高度赞扬。就是这样的一点一滴的努力工作,*总结出很多宝贵的医疗经验,在城乡广大患者中获得了良好信誉,远至甘旗卡、法库、康平、阜蒙县的外地慕名而来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县人民医院院长马洪国说:“像*这样的医生,在医大一院进修重症抢救、监护业务一年后,回到县医院发挥了极大作用,使县医院重症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第9篇:县医院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广大干部职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建名院、树名医、转作风、求质量”提升医院品牌,树立医院形象,实现“政府满意、群众放心、职工受益”为总体目标。以新院区启用为契机,强化县域内中医药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健康**,持续增强民生福祉,积极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业务方面

(一)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根据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我院对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坚持“三个一律”的规定(一律查验健康码、一律测体温、一律佩戴口罩);落实预检分诊制度,一旦发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在做好防护的条件下,由专人引导按规定路径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扫“健康码”,接诊医生要详细问询患者流行病学史,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北京等地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发热门诊患者一律进行血常规、双拭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肺部CT检查;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按需做好标准预防与额外预防,落实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院工作人员全员核酸检测;医疗服务和疫情防控所需的药品、试剂、防护用品等储备充分。为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和防控措施的落实,我院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导检查的通知,保障了人民群众就诊安全。

(二)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按照全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安排部署,我院全面落实门诊费用“两免两减半”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等惠民政策,实现贫困患者身份信息化,确保应免尽免。疫情期间,对需定期就医或长期服药的贫困患者,组织开展送医送药上门。准确把握健康扶贫帮扶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措施,加强贫困患者住院费用监控,严格规范诊疗行为,严格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在保证治疗效果前提下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医保目录药品,从严控制政策范围外医疗费用比例,切实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负担。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健康扶贫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院领导主动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抓、靠上抓,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群众满意度。

新院区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我院的医疗诊断、影像技术,服务水平、就医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21年1-6月份,门诊就诊人次89944人,比去年同期80512人增加9432人次,增幅11.72%;手术台次2763台,比去年同期2004台增加759台次,增幅37.87%;出院人次9274人,比去年同期6553人增加2721人次,增幅41.52%;业务总收入7068.43万元,比去年同期4485.05万元增加2583.38万元。增幅57.6%。

(四)认真落实医疗保障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

我院严格遵守医保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医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坚持药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4+7药品带量采购,高值医用耗材挂网采购,精准扶贫人员五重保障体系和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积极完成医保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多次被县医保局评为医保工作先进单位。

(五)积极做好医院等级评审后的持续工作,努力提升医院服务品牌,争创三级中医医院。

2019年6月,我院入选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500家县级中医医院名单。2021年上半年,我院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中医药优秀人才培养,抓业务、重质量、强管理,借势发力,错位发展,落实好医院等级评审后的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申报晋升三级中医医院,使医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六)加强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工作,发挥好县域内中医药的龙头带动作用。

我院是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医院,是我县7家乡镇卫生院的帮扶医院,我院在充分利用上级医院医疗资源的同时,积极做好在帮扶工作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二、人才引进与培养

通过2021年汶上县事业单位第二批“优才计划”,我院计划引进医学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西医临床2人,中医临床4人,护理1人;通过2021年**县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及公立医院公开招聘,计划招聘备案制人员28人;2021年上半年正式聘用见习基地人员22人。2021年1-6月份医院共派出进修学习人员8人,其中济南影像中心1人,济南军区总医院1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1人,**市第一人民医院5人。

三、新技术新项目

2021年,我院把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进专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突破口,在心脏介入、放疗、血液透析专科建设的基础上,成立脑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6月26日与***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合作了中国房颤中心***医院房颤诊疗分中心、心脏专科联盟、心血管专家工作站,这些举措大幅度提高了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2021年1-6月份,导管室共做造影、手术102例,其中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共82例,(植入支架40枚),肝血管造影7例,胆道血管造影1例,食管扩张5例,食管扩张并支架植入术5例,脑血管造影1例,静脉港1例,总收入35.58万元;放疗科放疗总人数164人,放疗总次数1947次,总收入243.62万元;血液透析室透析病人总人数23人,透析总次数1375次,总收入14.41万元。

四、医院建设

加快推进中医康养中心项目(二期)建设,打造康养融合模式示范基地。中医康养中心项目占地面积49.5亩,建筑面积81890平方米,设康养床位1000张,医疗床位500张,总投资3.69亿元。目前建设项目已立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计划2021年10月份开工建设。

五、医院品牌

2021年上半年,**县“医保服务站”挂牌和**县军休干部医养结合省级改革试点合作单位签约暨授牌仪式在我院举行;全市各县市区医疗保障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到我院参观学习“医保服务站”和优抚医疗“一站式”服务;*县中医院领导到我院参观学习新院区建设;西藏自治区**县考察团到我院参观考察;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卫生系统离退休老党员到我院视察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仍然没有摆脱青黄不接的局面,人员梯队断层现象突出,高层次人才匮乏严重,缺少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医。现有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定力,困难面前不能勇于担当。

(二)重点专科建设缺乏后劲,中医药特色优势不突出。“中医有特色,西医不落后”的医院发展理念还不能达成全院共识,并且坚定不移地去贯彻落实。

(三)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生命力不强,特别是对院内工作检查和绩效核算制度的执行力亟需强化,必需加强全员培训并强力督导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