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精选(九篇)

第1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①“萋萋”,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作“凄凄”。

【译文】

河畔的芦苇长得一片茂盛,夜里清露凝结成洁白的霜花。我想念的那个人呀,就在河水的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苦苦追寻她,那道路无比崎岖又弯又长。顺流而下去苦苦追寻她,她却仿佛在水中央。

河畔的芦苇密密麻麻,露珠未干好像要掉下来。我想念的那个人呀,就在河水的那一边。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并且越来越高,难以向前。顺着河流往下走,她却仿佛在水中的沙洲上。

河畔的芦苇成千上万,那露珠晶莹闪烁还未干。我想念的那个人呀,就在河流的那一边。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迂回弯曲。顺着河流往下走,她仿佛就在那河边的沙滩上。

【写作背景】

《蒹葭》属于《秦风》,《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的民歌。周代的秦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

【内容主旨】

这是一首爱情诗,记叙了一位热恋者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诗歌意境】

这首诗意境朦胧,幻象迷离,非常优美。歌唱者抓住蒹葭、白露、伊人、秋水等意象,通过反复吟唱,来抒写心上人的若隐若现,以及热恋者的苦苦追寻,产生了一种无以言状的朦胧美。

【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运用这一手法,虽只有一字之易,一韵之转,却在反复吟唱中把热恋者的那种缠绵无尽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此诗还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每一段都以“蒹葭”之景开头,由景即情,引发下文。

另外,此诗还包含某种象征,我们完全可以把“在水一方”的意境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的一个艺术范型。

【重要词句】

1. 诗歌中连用三个“宛”,有什么作用?

这三个“宛”字,给人一种迷迷茫茫、难以捉摸的感觉,营造出了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诗流传甚广,歌唱者把蒹葭、白露等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神往。

【诗歌风格】

语言清新,意境空灵。

【中考链接】

1.(2012湖北恩施卷)《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蒹葭苍苍, 。”

2.(2012贵州安顺卷)阅读《蒹葭》,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2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译蒹葭翻译: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3、蒹葭赏析:

诗中重复出现蒹葭与露水的状态,以及“溯洄”与“溯游”行进的状态,以及美好事物的代表“伊人”。“蒹葭”的状态没有什么变化,一直是很多很茂盛的样子,清晨的露水由霜到挥发一部分还没有挥发完,也是间接知道了是按时间发展顺序纪录。逆游回去找她的状态一直都是有阻碍很漫长,顺游去找她的的状态也都是在那水中央,却都用了一个“宛”字,仿佛就是在水中央,而那“伊人”却一直在河水的那一方。

“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这是蒹葭的解释。或许蒹葭一直是作者卑微求爱或者早早暗自筹备自己计划的心理环境,他也似乎知道自己是逆着自己的发展趋势,去回头找“伊人”,要去追回一份感情。但每次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各自艰难险阻。而都是一个“宛” 字,其实都是自己一个人将要发生的事情先入为主的美化、理想化了。当自己不在逆着发展趋势寻找时,她好像就在水中央。可能作者表达对于错过的感情,你要追回时难度很大,但你要是向前看,让自己变优秀,真正的感情才会出现在前面……

或许求而不得,得而不惜是人一直存在的心理状态吧。

4、蒹葭出处: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是2500年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秦地至今汉水中上游陕西省南部地区,是周朝王族的发祥地,当时农业发达,巫祝文化盛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

一是“刺襄公”、劝其“遵循周礼”说。《毛诗序》云:“兼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第3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江苏省东海县西双湖中学222300

【摘要】《诗经》的语言艺术特色,基本体裁为四言诗;名词动词具象化;形容词摹声摹形;重章复唱的章法;重复中表现节奏;押韵形成诗歌节奏的音乐美;单音词表达多样化。

关键词 《诗经》、语言、特色

我国古典文学历史悠久,诗词曲赋,各领风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近五百年间三百零五篇诗歌。分成《风》《雅》《颂》三类。初三课文《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它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目之一,反映出《诗经》很多方面的艺术特点,尤其在语言方面更具代表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深秋的季节,芦苇丛中,雾气茫茫,一个男子想追寻所爱的人,痴迷中看到“所谓伊人”一会立在水中央,一会立在水中坻,一会立在水中沚,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无限惆怅而产生幻觉。这首诗在语言方面表现了《诗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基本体裁为四言诗

人们熟悉的《诗经》篇目中绝大多数为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如《蒹葭》全诗三章,每一章只有最后一句是五言,其余每句都是四言。再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还有《氓》《六月》《静女》等名篇都是二节拍四言诗。也有间杂多言的,如《伐檀》、《木瓜》《七月》等,但这些篇目仍然是四言为主体。四言诗构成了《诗经》的基本体裁。它们都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2.名词动词具象化

《诗经》中所用名词动词的最大特征是它的具象化。它使诗的语言简洁生动且具有形象性,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艺术效果。《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让人们想象出小伙子要想与“伊人”相见,不论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总是困难重重,仿佛让人看到了如下场景:小伙子在芦苇丛中一会儿跑向水的上游,一会儿跑向水的下游,道路险阻漫长,地势高难攀登,而且还要绕很多的弯路,总是不能与心爱的姑娘相会,使读者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3.形容词摹声摹形

《诗经》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这一类形容词的使用量特别大。如《蒹葭》里“苍苍”、“萋萋”、“采采”。其他篇目里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肃肃、翘翘、晰晰等,双声如参差、黾勉、踟躇等,叠韵如辗转、窈窕、崔嵬、逍遥等;再如,《伐木》里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鼓钟》里的“鼓钟锵锵,淮水汤汤”、《江汉》里“江汉浮浮,武夫滔滔”等。这些重言和双声叠韵的形容词,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用它们来描摹事物的声音与形貌,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4.重章复唱的章法

重章复唱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这种套语不但是为了方便记忆,同时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如《蒹葭》里“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在复唱中不断地使用一个调子甚或是相同的句式,有时只要换一两个词语。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5.重复中表现节奏

《诗经》里的句子回环重复,形成节奏,易于唱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人感到亲切,愉快。如《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关雎》一诗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在这种交替重复中,表现出很强的节奏感,与人的感官产生共鸣共振,给人带来愉快与美的享受。

6.押韵形成诗歌节奏的音乐美

《诗经》的押韵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让学生掌握好押韵,也是理解古典诗歌音乐美的重要一步。押韵是字音中韵母部分的重复。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织成一个整体,让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想起前一句。《诗经》最常用的押韵方式是隔句押韵,一般是押偶句韵,也有句句押韵的。《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霜”“方”押韵。《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鼠、黍、女、顾”押韵。读来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从此也可以看出《诗经》的语言形式服从于音乐美的要求。

7.单音词表达多样化

第4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2、白露节气到,我采集雨露编织成短信送给你,愿:百花的芬芳之露送你吉祥,绿叶的无忧之露送你坚强,大树的伟岸之露送你安康。天转凉,多添衣裳!

3、白月光,地上霜,露珠亮,天转凉。天地苍苍,白露为霜。美丽冻人,也要健康。清秋时节,加件衣裳。清清爽爽,季季安康。白露时节,祝你快乐又健康!

4、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秋天到了,露水重了,蝉飞不动了,落了下来。秋风吹不尽,总是故友情。秋风又起,绵绵无尽,天气渐寒,总是牵挂朋友要添衣。

5、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水虽漂亮,莫要忘衣裳;小小短信提个醒,一声问候也算暖;朋友千里不算远,只要惦记也无妨。

6、夏日炎炎酷暑退,凉风嗖嗖白露至。燕子南飞过冬日,祝福问候心相系。无论千山万水,无论天涯海角,都阻隔不了心底那抹永无止尽尽的牵挂。朋友天凉了,出门记得添衣,晚上盖好被,莫让友人再惦记。

7、(((白)))(((露)))今天是白露,本人为所有美女帅哥盛来这神奇露水、每人一滴,人人有份!愿它带给你一生好运!一生幸福!一生吉祥!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朋友,天各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联系,短信数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友情,淡淡长长!天凉加衣,舒心安康!

9、^o^思念在草尖,打湿了;牵挂在风中,风干了;问候在秋叶,染红了;祝福在我心,随缘了。白露时节,天气一天天变凉。多保重身体,愿你快乐又健康!

10、白露节气到,我把祝福汇成七彩露珠送给你,希望:江南塞北之露送你吉祥,天涯海角之露送你舒畅,湖清海蓝之露送你顺利,友善朋亲之露送你安康!天转凉,添衣裳!

11、白露享百禄,百禄有百喜,百喜保百寿,百寿得百福。白露到,送你福禄寿喜四张王牌,身体百炼成钢,意志百折不挠,事业百尺竿头,心情百花齐放!

12、白露时分桂飘香,秋风吹得乐满仓;思念积存好几箱,牵挂为你胸间装;白露秋风阵阵爽,送你好运玉满堂!白露时节,祝你生活小康,身体健康!

13、白露到,贴心问候提醒你:天凉注意身体,增减衣服要恰当;忙碌别忘休息,保持健康好身体;心情舒畅愉快,生活美满乐开怀。祝你幸福每一天!

第5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溴。溯游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选自《诗经・秦风》)

注释:蒹葭: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所谓伊人:所寻找的这个人。 一方:另一边。溯洄:逆顺而上游走。从:追。溯游:顺流而下。唏(嫡):干。湄:水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跻: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坻:水中的沙滩。:水边。右:迂回曲折。址:水中小岛。

赏读:

曾经读过一个这样的句子“看你,隔着淡淡的花香”,也听过歌词“雾里看花”,现重读《蒹葭》,也就是因为那一水之隔;扯动我的心弦,感觉甚美。无论是花香、雾气还是秋水。

这是一个美丽的秋季。在秋水边上,在旷野中,一息繁密的芦苇草,在秋晨白露的滋润下茂盛地生长着。远远望去,秋晨雾霭、烟水迷离,呈现出一幅美的静景作为整个画面的背景。在这如画的旷野中,当然少不了人在画中游,于是就有了动的点缀,追求者或逆流、或顺流不断地急切寻找,被追求者若隐若现闪烁其身。景与人的绝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非常具有朦胧美的秋水边上,凄清冷落的特有景色和氛围,像一首悲歌,在诉说这秋天里动人的爱情故事。

先看被追求者。在这美丽的秋景中,一位高洁的伊人。缥缈的身影在眼前若隐若现,牵动着另一个人好像“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又“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伊人所在的地方好像是确定的,却又是那么一无定处:好像近在眼前,又似远在天边;好像只相隔数步,却又如隔沧海。于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追求者上下求索。好像已经找到,却又“爱而不见”,或游移到另一个地点。伊人是在无心躲藏,还是有意考验对方呢?

再看追求者。对伊人的痴情一览无遗。从白露“为霜”到“未”,再到“未已”,好像天刚放亮就来到这里等待和寻找,直到太阳东升还未离去,不管时间如何变换,这颗追逐的心却是始终如一的;伊人时而“在水一方”,时而“在水之湄”,时而“在水之”,不管地点如何转移,追求者总是耐心地寻找着,一方一方地求索着;道路曲曲折折,“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追求的结果有多么渺茫,都“溯游从之”,“溯洄从之”,在伊人可能出现的方向紧紧跟随着。让我们仿佛在秋水边看见了一个或“搔首踟蹰”、或徘徊游走的急切身影。

第6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让青春吹动你的长发,让它牵引着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灯已经拒绝了笑容。让青春悄开的花朵,撑开了隐藏的红颜。漫天飞来飞去的是梦,隐隐约约藏着你的身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谁在宿命里安排,让我们在隐约里邂逅,在梦里相知,在不知不觉中缠绵,在隐痛中结束。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游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坻。心中时常有个念头,连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只知道我要追寻它。只明白看见它我很快乐,很幸福,在那里有着自己最真实的一切,不需伪装,在那里只要静静的望着天空都是幸福。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但它已在我心中扎根。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快乐老家。终有一天我会回去的地方。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游从之,道阻且右,溯洄从之,宛在水中沚。不知道哦什么时候你已经若隐若现,而我永远也触摸不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已经离我而去,生活在虚幻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你若隐若现的影子,是我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必不可少的追寻。一切若只有追寻,我情愿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7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又是深秋。

又是蒹葭苍苍的季节。弯弯曲曲的小河畔,白色的花絮从浅褐色的芦苇上,轻轻的飞舞,幽幽的飘落。河面上几分静谧,几丝忧伤。

薄雾升起来,在小河的水面上,像一条乳白色的丝带,轻盈的飘起来,飘到了他的身边。

他,一袭白色的衣衫,伫立在河边好久好久。目光清纯而悠远。

秋风起了,飒飒的,吹着芦苇,沙沙的歌声,点缀着静寂的河畔。一切都静悄悄的。惟有秋虫,或高或低的鸣叫,在秋风中穿越。伴随着少年低低的吟唱,怅然的叹息。

河水淙淙,时而缓,时而急。她,一袭蓝色的衣裙,临水而立。淡蓝色的身影在水中闪闪烁烁,随波而去。

少年远远的凝望对岸,那蓝色的身影如一朵莲,开放在水中央。在搀着薄雾和水汽的氤氲中,少年追寻着伊人的踪迹。

伊人脚步匆匆,顺着悠长而弯曲的小路而去。

咿咿呀呀的琴声。

少年溯洄从之,弹拨琴弦。幽雅的琴曲低语着对伊人深深的渴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她衣袂飘飘,走在秋风中。在浅褐色的芦苇中,或隐或现。

道路宛转悠长,少年郎的琴声,追逐着伊人渐行渐远的脚步。伊人啊,你能听见少年郎如歌如泣的低吟吗?河岸悠远悠长,你为何不肯回首望一眼那执琴的少年郎?

蒹葭凄凄,白露未睎。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秋风又起。

薄薄的水雾,在琴声中,舞动。几只白色的水鸟,在水面掠过。几声清脆的鸣叫,在少年的忧伤的思绪里划过。

沙沙的芦苇,清寂的琴声,少年灼灼的目光。

那失望的眼神。如芦苇上晶莹滚动的露珠,多情而寥落。

琴声又起。

这琴声,寂寞了秋天的河畔。这琴声,妩媚了河岸的清幽。无奈却留不住伊人的脚步?你听: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第8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文学作品中叠音词的魅力研究分析

叠音词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在写景散文中,叠音词应用更广。只要翻开课本就能在那些著名的写景散文中找到大量的叠音词。叠音,又叫重言、叠字,指的是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起来使用,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词。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就强调指出,叠音词的使用是形象描写客体,反映主观情感的需要。所以,最简单的叠音词表达了最丰富的情感,作者写起来酣畅,读者读起来痛快。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

我国从古到今众多的文学作品都十分擅长运用叠音词,叠音词运用的频率很高。了解叠音词的词义和词性,以及在修辞上的作用,对于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散文是很重要的。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叠音词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增加音乐美

由于叠音将音、形、义相同的字词紧紧相连,有助于形成声调上的循环往复,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容易调制出余味深长的音乐美感。著名作家朱自清也特别爱用叠音结构来描绘景物,使作品的语言绘声绘色,优美动人,表现出清新柔美的风格,叠音词在他的散文里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叠音词的使用,把月下荷塘的美展现得一览无余,使我们不仅欣赏了荷塘,也欣赏了朱自清优美的文笔。试想一想,如果把这里的叠音词全部删除或更改,朗读的语感如何呢?如“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舞女的裙。”在这里,原作的那种舒缓深情的语气几乎荡然无存,朗读起来平淡无味,怎么能够唤醒读者的情感呢?

二、增强情感色彩

巧妙地使用叠音词,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听起来悦耳,而且对作品的主题表达更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起来构成的叠音词,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最适应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非常熟悉叠音词的魅力,在她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中,一连用了14个叠音词,大胆新奇,前无古人,而且毫无雕琢的痕迹,自然贴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既将胸中的凄惨心情喷薄而出,又对这种心情进行了极有层次的渲染,把缠绵悱恻的离情愁绪抒写得淋漓尽致,三者用“情”贯穿一起。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于叠音形容词朗读起来节奏舒缓鲜明,能造成一种特定的语气,因此使用大量的叠音词写景,很容易唤起读者对景物的情感,例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者读之,自会心中涌起一股对草原之辽阔的赞叹之情,而且很自然地引发读者对草原之景的想象,想象草原的苍茫无际、辽阔无边。

再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这段文字里,朱自清用了许多的叠音词来突出景物的特征,来强化抒情性,同时由于叠音词的连缀使用,大大强化了舒缓的语气,在朗读过程中这种语气对读者的情感的唤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营造意境,引发联想

叠音词不仅构造了和谐的韵律,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还经常营造画面的美感。这一点在《诗经》中比较常见。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画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一致的。《兼葭》的意境也很美。作者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情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的结合,作者的急切追求与可望不可及的结合,作者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与萧瑟秋景的结合,伊人高洁、富有魅力与兼葭露白、秋水澄明的结合都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回味无穷。

四、摹声摹形,突出形象

古人使用叠音词有其精妙之处。为了对某种事物的形态、性状,描绘得传神,往往使用一个叠音词来描写或形容,使人感到生动、形象。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意思,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把它显现出来,是十分困难的;若用一个特定的叠音词,就不费力气地使其落到实处。叠词通过摹声摹形往往会达到意外的效果。以声音刻画人物,是叠字摹声词在作品中的主要作用,它给读者以具体真实的感觉。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悲叹声,渲染了一种悲愁气氛。织布房中竟不闻机杼声,原因是“可汗大点兵”,木兰因父老又在应征之列,其弟又小,故忘记织布而叹息不已,仅用“唧唧复唧唧”一句就写出了花木兰忧国忧民忠孝两全的高尚品格。

摹形就是用语言把人物的行为变化、事物的形态形象地描绘出来,给人以具体实在的感觉。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的心情。

第9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范文

成语:狐死首丘拼音:húsǐshǒuqiū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魂牵梦萦拼音:húnqiānmèngyíng

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典故:形容万分思念。

成语:蒹葭之思拼音:jiānjiāzhīsī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典故: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成语:剪烛西窗拼音:jiǎnzhúxīchuāng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成语:刻骨相思拼音:kègǔxiāngsī

出处: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典故: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成语:暮云春树拼音:mùyúnchūnshù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典故: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念念不忘拼音:niànniànbùwàng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典故: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成语:念兹在兹拼音:niànzīzàizī

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典故: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成语:白云孤飞拼音:báiyúngūfēi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成语:白云亲舍拼音:báiyúnqīnshè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春树暮云拼音:chūnshùmùyún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典故: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睹物思人拼音:dǔwùsīrén

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典故: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甘心首疾拼音:gānxīnshǒují

出处:《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典故: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成语:归正守丘拼音:guīzhèngshǒuqiū

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寒泉之思拼音:hánquánzhīsī

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典故: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成语:鹤唳华亭拼音:hèlìhuátíng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典故: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成语:秋水伊人拼音:qiūshuǐyīrén

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典故: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成语:室迩人远拼音:shìěrrényuǎn

出处:《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典故: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成语:首丘之情拼音:shǒuqiūzhīqíng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涕零如雨拼音:tìlíngrúyǔ

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典故: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成语:天末凉风拼音:tiānmòliángfēng

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典故: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成语:望云之情拼音:wàngyúnzhīqíng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成语:畏威怀德拼音:wèiwēihuáidé

出处:《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典故: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成语:西窗剪烛拼音:xīchuāngjiǎnzhú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拼音:yīrìbùjiàn,rúgésānqi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