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精选(九篇)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

第1篇: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1.新型农药的主要特征

高效性:每公顷仅用新型农药几克或几十克就能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减少了农药的大量使用,具备高效性的特点。

经济性:通过使用新型农药增加植物自身抗逆性,提高产量和质量。另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食作物、果树、蔬菜、花卉及其产品保鲜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植物免疫剂也开始用于控制植物病害。

安全性:一方面药剂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人畜等高等动物、天敌、水生物和土壤中一切有益生物低毒,没有环境污染和残留毒性;另一方面药剂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方式多样化,由强调杀死到以多种作用方式控制有害生物,以杀虫剂表现尤为突出,如不孕剂、驱避剂、拒食剂、引诱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使成虫不孕、产卵量减少、卵孵化率降低、蛹不能正常羽化、幼虫不能正常蜕皮或正常取食等。这种药剂对生物的作用强度降低了,而选择性和对有益生物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新型农药的分类情况

2.1 生物源农药

生物源农药较生物农药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从总体上讲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都称为生物源农药。具体的讲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或按照天然活性物质和化学结构或类似衍生结构人工合成的农药都称为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由于其来源于自然存在的生物或其类似物,其突出的特点是与环境相容性好,易于在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与其他方法相协调,一般较易在环境中降解。特别是不少生物源农药是非毒杀性的,是通过调节生长发育、引诱、驱避、绝育、寄生、捕食等控制有害生物的,较一般合成农药更安全。生物源农药按其来源和性能可以分为:植物源农药、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和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动物源农药、动物毒素、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微生物源农药等等。

2.1.1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是一类利用具有杀虫性的植物某些部位或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的杀虫剂。它是在对一些植物所具有的杀虫活性及其具有杀虫活性的有效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安全、经济的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原料植物丰富,采集后或直接加工成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加工成制剂即可使用,使用方便。对作物安全,一般不易产生药害。易降解,残效期短,对环境和食品基本无污染问题。

2.1.2农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农药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是生物源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量品种已经商品化。如灭瘟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土霉素以及高效广谱的阿维菌素等。

2.2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的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也有所不同。我国在1992年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美国环保局(E PA)对生物农药的提法,将生物农药确定为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两类。生物化学农药是指对防治对象没有直接毒性,只有调节生长,干扰或引诱等特殊作用,必须是天然化合物,如果是人工合成,其结构必须与天然化合物相同。主要有昆虫分泌的内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外激素(性外激素、聚集激素、标识激素等)、植物产生的内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生长抑制剂)、微生物产生的植物激素、植物产生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以及某些酶类。微生物农药包括自然界存在的用于防治病、虫、草、鼠害的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被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制剂。生物农药一般对人畜及有益生物和环境都是安全的,选择性很强,对生态系统很少有不利的影响,一般也不容易产生抗药性。

2.3 特异性杀虫剂

近年发展起来的特异性杀虫剂是一类新的防治害虫药剂,它的特点是使昆虫的发育、行动、习性、繁殖等受到阻碍或抑制,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及为害的目的。这类新药剂对人、畜安全,对天敌不会伤害,这是一般有机合成杀虫剂所不及的。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①生物活性很高,很小剂量就能发挥生物效能。②具有明显选择性,对害虫天敌比较安全,因此可以与生物防治结合,在综合防治上发挥一定的作用。③对人畜安全,残毒小,较少污染环境,比一般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更为安全。特异性杀虫剂中以化学不育剂、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蜕皮激素和昆虫表皮几种物质合成抑制剂发展最快,已经有大量应用于生产的品种。

2.4 光活化杀虫剂

所谓光活化杀虫剂即为在无光照条件下对害虫无活性或活性很低,但在日光或特定波长的人工光(尤其是近紫外光)照射下杀虫活性大幅度增加的一类杀虫剂。光之所以能够提高农药的活性,是因为光具有能量。在农药发挥活性的生化反应中,光贡献出了本身的能量,起到了“活化”的作用。众所周知,传统的化学杀虫剂引起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包括对动植物特别是人类的毒性,以及在环境中的长期残留造成的严重污染。光活化杀虫剂在可见光照射下迅速失活,在黑暗条件下缺乏明显的毒性,因而减少了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

2.5 仿生农药

仿生农药就是人们研究自然界中某些动、植物体内的对病、虫、杂草具有毒杀作用的物质的生物活性、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等,再用人工合成方法仿制这些化合物用作杀虫或杀菌剂。仿生农药结合了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优点,具有杀虫效果好、毒性微小易分解、不会对环境及农产品造成污染的优良特性。

3.新型农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方针从“积极消灭”逐渐演变成“综合治理”、“森林健康”和“可持续控灾”,为新型农药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使用上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生物农药方面,用于防治松毛虫的有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用于防治美国白蛾、春尺蛾、舞毒蛾的有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用于防治病害的有放线菌“878”和“7504”等抗生菌剂。

在植物源农药方面,如印楝、苦楝、川楝等,它们具有抑制昆虫取食和生长发育的活性。近年来商品化的苦烟乳油、烟参碱等在防治美国白蛾、松毛虫、春尺蛾、杨树食叶害虫等林业有害生物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生物源农药的农用抗生素方面,有防治真菌病害的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灭粉霉素、井冈霉素等;用于防治细菌病害的链霉素和土霉素等;用于防治螨类的四抗霉素和浏阳霉素等;用作除草剂的双丙氨酰膦;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赤霉素等。高效广谱抗生素阿维菌素具有防治昆虫、螨及家畜体内外寄生虫的广泛效果,已渐渐成为控制林业有害昆虫、害螨种群的主力军。总之,新型农药具有效率高,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经济性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发展的新趋势。新型农药将继续为保障农产品安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林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外销市场,推进绿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家林.生物农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展方向[J].河北林业科技,2006.

[2]马金石,成吴,张骄等.新型绿色农药一光活化农药[J].化学进展,2008.

第2篇: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关键词] 白藜芦醇;衰老;细胞凋亡

[中图分类号] R-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025-03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hepatocellular effect of resveratrol on aging Kunming mice

LI Yongtao1, FEI Hongxin1, SHEN Lei1, JIANG Yang1, GUO Zhihong2, GAO Lei1, SHI Xiaofang1, LIU Wenhua1

(1.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0, China; 2.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sveratrol on hepatocellular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 Bcl-2 and Bax of aging Kunming mice and its impact on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female mice, and study the senility-delay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resveratrol on hepatic cells. Methods: Natural aging female mice were given different doses of exogenous resveratrol. Then apoptosis regulatory protein Bcl-2 and Bax expression in mice hepatocellular grandlose cell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contents of serum 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and malondialdehyde were detected by using bi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young control group, the resveratrol of Bcl-2 expression in aged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and the resveratrol of Bax expression was higher, serum SOD activity was decreased and the resveratrol of MD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Key words] Resveratrol; Aging; Cell apoptosis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多种传统中药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感染、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促进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是近年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3]。本实验选用18月龄的衰老雌性昆明小鼠,观察白藜芦醇对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以及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延缓肝细胞衰老的途径和作用机制,为临床肝硬化、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选用18月龄的自然衰老雌性昆明小鼠为实验组,体重(40±2) g;4月龄青年雌性昆明小鼠为青年对照组,体重(18±1) g,均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黄小义博士提供。将昆明小鼠做阴道细胞涂片,连续检查2个动情周期,无规律性周期变化者确定为自然衰老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衰老对照组和白藜芦醇小、中、大剂量(40、120、180 mg/ml)组,连续腹腔注射9周,青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1.2 实验材料

白藜芦醇(Sigma公司)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RPMI-1640(Gibco/BRL公司,USA);Bcl-2兔抗鼠多克隆抗体、Bax兔抗鼠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SABC(兔IgG)-POD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MTT(上海华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实验标本采集与制备

雌性昆明小鼠末次给药24 h后,实验动物眶内静脉取血,取血后昆明小鼠断头处死,迅速摘取肝细胞,一侧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1.4血清总SOD活力和MDA含量的测定

冰台上迅速取肝脏,放于Carnoy溶液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用PBS液(0.01 mol/L,pH 7.4)冲洗3次,每次5 min。H2O2室温孵育10 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室温下孵育10 min,蒸馏水冲洗,PBS浸泡5 min。10%正常山羊血清(PBS稀释)封闭,室温孵育10 min。倾去上清液,勿洗,滴加1∶100比例稀释的一抗,37℃孵育1 h。PBS冲洗,5 min×3次。滴加第二代生物素标记过的二抗工作液,37℃或室温孵育30 min。PBS冲洗,5 min×3次。滴加第二代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30 min。PBS冲洗,5 min×3次。显色剂(DAB)显色,使用DAB显色试剂盒,取1 ml蒸馏水,加A、B、C试剂各1滴,混匀后加至切片上,室温显色,镜下控制反应时间。自来水充分冲洗,苏木精复染,封片。治疗组除用PBS代替一抗外,其他步骤相同。昆明小鼠处死后马上剥离肝脏,加入组织裂解液(50 mmol/L,Tris-HCl缓冲液,pH 7.4,10 g/L PMSF,0.5 mol/L EDTA),制成匀浆,4℃离心30 min,用2.5%戊二醛固定,继续用2%四氧化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按常规处理,观察拍照,检测SOD、MDA的活性。

1.5 肝组织中Bcl-2及Bax的测定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Bcl-2定位于核膜、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膜上,Bax定位于胞质。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判定采用组织化学评分法。阳性染色为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以i代表染色深浅,根据细胞着色的强弱分为4个等级:无着色0分,淡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该评分法可反映单个细胞是否具有阳性表达及表达强弱,更客观地评价细胞蛋白的表达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昆明小鼠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变化

40、120、180 mg/ml各组白藜芦醇与衰老对照组比较,SOD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衰老对照组昆明小鼠SOD水平低于青年对照组(P

表1昆明小鼠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变化(x±s)

与衰老对照组比较,*P

2.2昆明小鼠肝细胞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图1、2)

青年对照组中昆明小鼠肝组织肝细胞形态清晰,胞质丰富,细胞核大而圆,细胞生长旺盛(图1A);衰老对照组中可以见到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深染,胞质中可以见到染色深的棕黄色结构(图1B);白藜芦醇中剂量组可见肝组织Bcl-2表达量少的组织中棕黄色颗粒较少,Bax表达肝组织中棕黄色颗粒较多(图1D、图2D);提示衰老对照组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胞质中棕黄色的颗粒较多(图2B),Bcl-2/Bax比值明显减小,白藜芦醇剂量组Bcl-2表达有升高趋势,而Bax表达低于衰老对照组(P

图1 昆明小鼠肝细胞Bcl-2的表达情况

(A.青年对照组;B.衰老对照组;C.白藜芦醇小剂量组;

D.白藜芦醇中剂量组;DAB显色,×400)

图2 昆明小鼠肝细胞Bax的表达情况

(A.青年对照组;B.衰老对照组;C.白藜芦醇小剂量组;

D.白藜芦醇中剂量组;DAB显色,×400)

2.3 昆明小鼠肝细胞Bcl-2及Bax的表达水平

见表2。

表2昆明小鼠肝细胞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x±s)

与衰老对照组比较,*P

从表2中可以看出,昆明小鼠衰老后Bcl-2/Bax比值减小,昆明小鼠处于青壮年后Bcl-2/Bax比值增大,提示肝细胞的老化与Bcl-2/Bax密切相关。白藜芦醇中剂量组(120 mg/ml)作用于衰老昆明小鼠后Bcl-2/Bax升高明显,提示白藜芦醇作用于昆明小鼠肝组织后,可以改善Bcl-2/Bax,对衰老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讨论

白藜芦醇分子式为C14H12O3,分子量为228.25 D,是许多植物中存在的一种活性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呈白色针状晶体,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酸乙酯、丙酮、DMSO等极性强的溶剂中。单药应用对晚期乳腺癌、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淋巴瘤均有一定的疗效,被认为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物,联合其他常用抗肿瘤药物,疗效明显提高,成为最有效的抗肿瘤药之一。自1940年该成分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医药界的重视。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菌、抗感染、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免疫等作用,已成为科学家们高度重视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和市场前景[4-6]。

细胞是否发生凋亡与凋亡抑制因子和凋亡活化因子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其中重要的有凋亡抑制因子Bcl-2、Bcl-XL和凋亡活化因子Bax、Bad等。bcl-2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可明显延长细胞的存活时间,bcl-2基因位于18q21上,约230 kb,该基因有3个外显子和2个启动子,指导Bcl-2蛋白的合成。Bcl-2蛋白是一个线粒体外膜蛋白,其C端由19个氨基酸组成疏水段,使Bcl-2蛋白可以铆钉于核膜、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膜上,可能在核的运输、核微孔复合物的形成和核膜的维持等方面起重要作用。bax与bcl-2基因具有40%的同源性,位于19号染色体,长约4.5 kb,有6个外显子,指导Bax蛋白的合成。Bax增高,促进细胞凋亡;Bcl-2增高,抑制细胞凋亡,Bcl-2与Bax的相互作用是其中心环节[7-8]。白藜芦醇作用于衰老昆明小鼠后Bcl-2/Bax升高明显,提示白藜芦醇作用于昆明小鼠肝组织后,可以改善Bcl-2/Bax,对衰老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SOD是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酶,可明显增加O2-的歧化反应速度,从而清除细胞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以减少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如果SOD活性不足,不能及时发挥抗氧化作用,细胞就会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引起细胞损伤。自由基对生殖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动物实验证实,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氧自由基含量增多,会导致黄体细胞凋亡,引起黄体萎缩和凋亡,引起卵泡闭锁[9-10]。MDA是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产物,如果细胞内氧自由基增多,可以与细胞质膜上磷脂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进一步裂解成具有细胞毒性的MDA。MDA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而且化学性质较稳定,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明显抑制细胞内许多酶的功能,通常用MDA来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间接反映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程度[11-12]。实验发现,衰老对照组血清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表明衰老昆明小鼠有明显的自由基损伤,给予白藜芦醇后SOD活力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A含量明显下降,提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直接清除自由基等途径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综上所述,白藜芦醇可以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以及对抗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来抑制细胞凋亡,而对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白藜芦醇对Bcl-2、Bax蛋白的调控可能是由于白藜芦醇通过对抗自由基作用降低细胞内有毒性的MDA等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恢复了细胞内相关酶的活性,进而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Jeong SH, Lee JS, Jeong NY, et al. A novel resveratrol analogue HS-1793 treatment overcomes the resistance conferred by Bcl-2 and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mature PML nuclear bodies in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Caki-1 cells [J]. Int J Oncol,2009,35(6):1353-1360.

[2]Kurt M, Aksoy S, Cizginer S, et al. Gastric cancer and the coincidental finding of herpetic esophagitis immediately after pregnancy: a case report [J]. J Reprod Med,2007,52(5):425-427.

[3]Shiraishi N, Sato K, Yasuda K, et al. Multivariate prognostic study on large gastric cancer [J]. J Surg Oncol,2007,96(1):14-18.

[4]Liu HS. Studies on effects of resveratrol in inhibition growth of C6 and TJ905 glioma cell [J]. Chin Tradit Herb Drugs,2005,36(11):1695-1696.

[5]Aggarwal S, Ichikawa H, Takada Y, et al. Curcumin (diferuloylmethane) down-regulates express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ntiapoptotic and metastatic gene products through suppression of I kappa B alpha kinase and Akt activation [J]. Mol Pharmacol,2006,69(1):195-206.

[6]Sheng L, Anl F. Research on resveratrol's effects of suppressing growth and inducing apoptosis of GBC cells [J]. J Chin Med Mater,2005,28(6):489-491.

[7]Fulda S, Debatin KM. Resveratrol mediated sensitisation to TRA IL induced apoptosis depends on death receptor and mitochondrial signaling [J]. Eur J Cancer,2005,41(5):786-798.

[8]Atten MJ, Godoy RE, Attar BM, et al. Resveratrol regulates cellular PKC alpha and delta to inhibit growth and induce apoptosis in gastric cancer cells [J]. Invest New Drug,2005,23(2):111-119.

[9]Markovits J, Wang Z, Carr B,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 of two growth inhibitory K vitamin analogs on cell cycle regulating proteins in human hepatoma cells [J]. Life Sci,2003,72(24):2769-2784.

[10]Oztopcu P, Kabadere S, Mercangoz A, et al. Comparison of vitamin K effecting growth of rat glioma and human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cells in vitro [J]. Acta Neurol Belg,2004,104(3):106-110.

[11]Liontas A, Yeger H. Curcumin and resveratrol induce apoptosis and nuclear translocation and activation of P53 in human neuroblastoma [J]. Anticancer Res,2004,24(2B):987-998.

第3篇: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关键词:虫生真菌;多样性;作用机制;应用

基金项目:2016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201610201024

中图分类号: S476.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5.024

林叶害虫的发生,可使林木在形态、组织或生理上发生一系列异常的变化,导致林木的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的会引起林木或整个林分的死亡和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林业害虫防控工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近些年,受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气候的异常变化、国际间贸易的不断增多等因素影响,林业害虫的发生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林业病害,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虫生真菌即昆虫病原真菌,能通过昆虫体壁直接侵入寄主昆虫,无需从口器摄入,感染昆虫并使其致病,从而杀死昆虫。因此可以利用虫生真菌资源防治有害昆虫,而且通过此种防治方法,能够解决化学药剂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抗药性、再猖獗等实际问题。目前,如何利用虫生真菌防治有害昆虫,是许多国家都致力于研究的内容,也是生物防治研究的热点问题[2]。

1 林业害虫生物防治方法

1.1天敌治虫

以天敌防治害虫主要包括保护天敌、繁殖和释放天敌、引进天敌几个方面。

保护天敌:根据在不同环境下各种天敌的特性制定措施保护天敌,可以使其自然增殖。如封山育林和营造混交林可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复杂森林结构,能够改善天敌的生存环境,增加天敌效能,同时能够增加天敌的寄主、中间寄主,丰富其食物资源。此外,种植对天敌繁殖有益的植物,增加生境物种的多样性,通过提高天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护天敌的生存[3]。

繁殖和释放天敌:如果经过上述保护措施后,自然界中的天敌依然不能将某种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时,可以采取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昆虫。通常是一些防治目标很明确,有很强针对性的天敌种类,如通过人工饲养并释放的寄生蜂。目前,赤眼蜂属的多种卵寄生蜂是我国研究和利用最多的天敌,用来防治鳞翅目害虫的部分种类已经实现了商品化,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4]。

引进天敌:对于新输入的害虫,一般采取从外地引进适宜的天敌,则生物防治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方面可以改善和加强本地的天敌组成,一方面对新的有害昆虫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对虫害的控制效果。我国已成功引进一些天敌昆虫[5],此类天敌已适应了新的引进地的生态环境,对目标害虫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1.2微生物治虫

昆虫在整个生活史过程中,会遭到不少致病微生物的侵染,呈现病态甚至死亡。因此,可以利用致病微生物防治林业害虫。有些致病微生物甚至能够在昆虫种群内引起广泛的流行病,将害虫的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下。并且昆虫的致病微生物多数对人和动物都是非致病菌,是无危害的,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像化学农药一样,制成不同的制剂,进行喷洒或撒施,方便使用。

在自然界中,60%的由致病微生物致死的昆虫,都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虫生真菌是主要的研究致病微生物,如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莱氏野村菌、汤普森被毛孢、蜡蚧轮枝菌等。目前,在生产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白僵菌、绿僵菌、蜡蚧轮枝菌和虫瘟霉。

2 虫生真菌的多样性

2.1种属多样性

已知的虫生真菌主要包括虫草属真菌、捕食性真菌和寄生线虫真菌,约有215种,并不断有一些新种产生。我国虫生真菌资源已经研究报道的有405种。已知的寄生昆虫的真菌寄主范围较广,可寄生 6 个目100多个属的215种昆虫[6]。在这些虫生真菌中,开发应用的虫生真菌为20种,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半知菌中的丝孢菌类Hyphomycetales ,如白僵菌、绿僵菌、蜡蚧轮枝菌等。另一类为接合菌中的虫霉菌Entomophthora,例如虫瘟霉、虫疫霉等,往往能引起高强度害虫流行病。

2.2制剂多样性

随着以菌治虫研究的日益发展,虫生真菌资源已经开始向制剂化及商业化方向发展。同化学药剂的制剂相似,以真菌为主体的制剂剂型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孢子粉剂、可湿性孢子粉剂、胶囊剂、孢子悬乳剂、油悬浮剂、颗粒剂、微胶囊剂等,使用方法也与化学农药的使用方法相同,利用不同药械进行喷雾、喷粉、涂刷茎干或处理土壤等。对虫生真菌制剂使用方法的研究,最初使用的喷雾法,容易堵头,而撒粉附着力差,又无法与机械配套使用。乳剂、微胶囊剂及可湿性粉剂的研究,存在贮藏稳定性问题,又转向油剂的研究。有研究表明,白僵菌油剂型与喷雾机配套使用,效果最好。此外还有对混合制剂的研究。

2.3代谢产物多样性

虫生真菌侵染昆虫体后,一方面大量生长从而掠夺寄主营养,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引起昆虫死亡的有毒次生代谢物质――毒素。不同的虫生真菌所产生的毒素种类也会有较大差异,目前已研究发现很多,例如白僵菌素、球孢交酯、破坏素或绿僵菌素、白僵菌交酯、细胞松驰素、虫霉毒素等,大约有13属47种或变种的真菌,能够产生对昆虫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34种以上。

3虫生真菌的作用机制

虫生真菌主要是通过表皮、消化道和呼吸道三种入侵途径实现对昆虫的侵染,而从表皮直接侵入是大多数虫生真菌的主要入侵途径。虫生真菌首先在昆虫体表上附着,产生孢子后,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穿透昆虫体,进而在其体内定殖,最终导致昆虫死亡。在这个侵染过程中,包括昆虫对寄主组织的识别、产生机械破坏作用、与寄主竞争营养、造成寄主代谢紊乱、同时分泌毒素、破坏寄主组织结构等,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寄主昆虫受害致死。

3.1形成附着胞

昆虫病原真菌同许多植物致病真菌一样,孢子与寄主接触后在其体表萌发,菌丝分化出附着胞,固着在寄主表面后产生侵入钉,对体壁造成一定的机械压力,同时分解能够降解体壁的酶类物质,使得侵入钉能够穿透体壁。多数对白僵菌和绿僵菌研究表明,对于建立虫生真菌与寄主昆虫之间的关系附着胞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虫生真菌都会产生附着胞。附着胞的产生也会受营养条件、pH值等因素的影响。

3.2酶的作用

虫生真菌在侵染过程中,依靠分泌多种的酶类来实现对寄主昆虫的破坏作用,如淀粉酶、蛋白酶、脂酶、酯酶及几丁质酶等多种胞外水解酶类,其中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是侵染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酶类[7]。蛋白酶降解后既有利于菌丝的侵入,还能为菌丝提供相应的养分;蛋白酶降解表皮结构蛋白后,可以激活昆虫血淋巴细胞中多酚氧化酶,有助于物质的降解;蛋白酶还有助于让几丁质充分的暴露,从而促使几丁质酶发挥降解的作用。

3.3分泌毒素

虫生真菌除了分泌酶类对寄主昆虫造成破坏作用外,在营养生长时,还能分泌具有一定毒性的代谢产物――毒素,加快寄主的死亡或者使寄主直接中毒死亡。白僵菌和绿僵菌分泌的毒素主要包括白僵菌素、环孢素和破坏素等,其中破坏素的研究较为深入。

4 虫生真菌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在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的虫生真菌是白僵菌、绿僵菌、蜡蚧轮枝菌、虫瘟霉等。我国在林业上应用白僵菌进行大面积防治松毛虫,防治效果显著,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防治实例。日本用白僵菌防治柳杉和扁柏树上的柳杉天牛取得了显著效果。随着松墨天牛的大量繁殖,对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逐渐加剧,研究者对应用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加,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8]。防治油松毛虫应用粉质拟青霉的例子最为典型。在油松毛虫越冬以前,用粉质拟青霉的菌剂撒在树干基部土壤中,这样越冬的幼虫就会因为孢子侵染后发病致死。蜡蚧轮枝孢是治虫效果较好,寄主范围广,包括刺吸式口器昆虫,如介壳虫、蚜虫、粉虱和飞虱等,咀嚼式口器昆虫,如鞘翅目和鳞翅目等,还有螨类。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林业害虫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巫谒。郑育杰.林业害虫,年损千亿[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3(02):80-83.

[2]刘春来.虫生真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02):286-291.

[3]王秀锁.保护天敌昆虫,维护森林生态平衡[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3,26(02):44-45.

[4]于丽爽.养“天敌昆虫”前景广阔[J].江西农业,2015(06).

[5]张礼生,陈红印.我国天敌昆虫与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三十年成就与展望[J].植物保护,2016,42(05):24-32.

[6]徐伟松,李建丰,胡美英.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J].广西农业科学,2003(06):51-52.

[7]杨运华,杜开书,石明旺.虫生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9(01):34-37.

[8]余婉清.白僵菌不同方法防治松毛虫试验研究[J].江苏林业科学.2010,37(03):33-35.

第4篇: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关键词:昆虫抗菌肽;抗菌机制;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Q96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3.012

抗菌肽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肽。昆虫是世界上物种种群最多的生物,为适应多样的生活环境,昆虫自身可形成独特的免疫系统,并自行分泌抗菌肽。昆虫抗菌肽是最先被发现的一类抗菌肽,多带正电荷,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强,无免疫原性,对宿主细胞具有选择杀伤性,均为碱性多肽,N端为多聚腺苷酸残基,C端均酰胺化,第二位氨基酸多为色氨酸(Try),具两亲性结构,分子量约为4 kDa,可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1 昆虫抗菌肽的分类与结构

昆虫抗菌肽的分子量一般小于10 kDa,主要从鳞翅目(Lepidoptera)、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等中分离提取。根据其抗菌谱,昆虫抗菌肽分为:(1)抗革兰氏阴性菌,即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Proline-rich Peptides)和少数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肽(Cysteine-rich Peptides)以及富含甘氨酸的抗菌肽(Glycine-rich Peptides);(2)抗革兰氏阳性菌,通常多为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肽;(3)既抗革兰氏阳性菌又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无特殊氨基酸结构的抗菌肽。

无特殊氨基酸结构的抗菌肽,如天蚕素(Cecropins),广泛存在于家蚕、柞蚕等中。分子内部含有两性分子的α-螺旋结构,具有保守氨基酸残基,但不含半胱氨酸和二硫桥。

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肽,富含半胱氨酸,具有二硫桥,广泛分布于半翅目、双翅目等中。如昆虫防御素(Thanatin)分子内部含有两性分子的α-螺旋和二硫桥,且二硫桥在抗菌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多在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中发现,由约15~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脯氨酸含量占25%以上。如蜜蜂血淋巴中的Aptdaecin,其氨基酸组成成分中,脯氨酸含量高达33%。

富含甘氨酸的抗菌肽多分布于鳞翅目、膜翅目等中,具有O-糖基化。如来自Gloverins家族的抗菌肽,其一级结构富含大量甘氨酸,且位置高度保守,无半胱氨酸,热稳定性好。

2 抗菌肽的抗菌机制

目前,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可根据作用对象的类型分为:抗真菌型、抗细菌型和抗病毒型。

2.1 抗真菌活性作用机制

Histatin 5是从人体唾液中提取出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多肽。Helmerhors等[1]研究发现,Histatin 5为阳离子肽,主要以α-螺旋结构或β-折叠形式存在,具有两亲性。由于碱性抗菌肽所带的正电荷与线粒体膜上的负电荷通过静电作用互相吸引,Histatin 5能作为线粒体引导肽的类似物与线粒体膜结合,且不依赖于线粒体膜表面的蛋白,因为碱性抗菌肽和膜负电势的因素,与线粒体结合造成线粒体膜渗透势改变,线粒体破裂,真菌死亡。

2.2 抗细菌活性作用机制

肽分子并不是插入膜内,而是与质膜外小叶表面的局部连接。抗菌肽可通过氨基降低菌体膜的通透性和膜电势差,进而导致细胞内容物的泄漏,最终致使菌体细胞发生裂解[2]。

潘凌子等[3]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穿膜孔洞模型的作用机制是由于抗菌肽(如蜂毒肽)能够引起菌体细胞穿孔或破裂,导致细胞质外流,从而使菌体发生裂解,最终死亡。

非膜裂解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细胞呼吸、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细胞壁的合成等。

Carlsson等[3]研究发现,40 μmol·L-1昆虫防御素即可导致细菌细胞呼吸变弱,6 h后呼吸完全停止,这表明昆虫防御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的呼吸作用来产生抗菌效果的[4]。而蜂毒肽除了能够诱导细菌细胞形成穿膜孔洞,还能够抑制菌体与调控细胞分裂相关的蛋白合成,促使细胞分裂停滞于Ⅰ期(或 G1 期),进而影响细胞分裂。樗蚕素(attacin)可通过干扰大肠杆菌胞外膜蛋白OmpC、OmpF、OmpA和LamB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胞外蛋白的合成,最终改变细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菌体死亡[5]。

麻蝇毒素Ⅱ(SarcotoxinsⅡ)由于无法维持正在形成中的细胞壁的正常形态,进而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因此具有抗菌功效。麻蝇毒素Ⅱ对已形成的细胞壁则无任何影响[6]。

2.3 抗病毒活性作用机制

抗菌肽的抗病毒活性作用机制是利用抗菌肽与病毒蛋白具有相似性,从而阻止病毒对植物的侵染。如蜂毒肽及类似物K17的结构与烟草花叶病毒的衣壳蛋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存在相似性,以伪装病毒包被蛋白干扰病毒正常组装。

3 昆虫抗菌肽在农业上的应用潜力

现今的农业生产中,越来越需要提高植物自身的抗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农药和畜牧业的饲料中,需要逐渐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昆虫抗菌肽作为农业中的新兴抗菌药物已被运用到各个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3.1 提高作物抗性

天蚕素是昆虫抗菌肽的代表,其抗菌的高效快速性和对真核细胞的无毒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李乃坚等[7]构建双价天蚕抗菌肽B基因和柞蚕抗菌肽D基因导入辣椒,获得抗青枯病得T0代转基因工程辣椒株系,经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抗菌肽D、B基因成功转入辣椒,并在T0、T1、T2代呈现出明显的抗青枯病性状。刘清神等[8]在其基础上,对T3代抗菌肽转基因辣椒的l1个株系进行了PCR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T3代抗菌肽转基因辣椒仍保持外源抗菌肽基因;对T3代转基因辣椒群体进行了抗青枯病测定试验,转基因辣椒群体抗病力提高,表明在转基因辣椒中天蚕抗菌肽D、B 基因得到了有效表达,从而减缓了青枯病症状。

董燕等[9]研究将一种新型融合抗菌肽基因转入鱼腥草,以培育抗菌活性增强、抗病害能力提高的鱼腥草新品种。鱼腥草作为一种常用中草药,人工栽培后,其生长环境发生改变,抗病虫害能力降低,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肽Cecropin B和兔NP-1基因融合表达可提高鱼腥草的抗病性。

王关林等[10]对植物的幼苗分别喷施5,20,50,100 mg·L-1蜂毒肽稀释液后,幼苗的生理指标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稍有抑制;用蜂毒肽稀释液浸种后,种子的呼吸强度随着蜂毒肽的浓度提高而增强,证明了对种子的有氧呼吸,代谢速度有加快、提高的作用,并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浸种萌发后,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情况与幼苗喷洒类似。5,50 mg·L-1喷施幼苗后,POD、SOD、PPO等植物防御酶活性在一定时间内比对照活性均有所升高,5 mg·L-1的中低浓度作用比较明显,并且作用迅速。因此,蜂毒肽可以诱导植物细胞加强植物自身的防御系统。

Osusky等[11]分别将家蚕的天蚕素和蜂毒肽基因合成嵌合体(MsrA1)导入马铃薯植株中,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对早、晚疫病和软腐病的抗性。

3.2 饲料添加剂

由于昆虫抗菌肽分子量小,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强,无免疫原性,对人畜无毒副作用,尤其防御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非常有效, 富含Gly的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菌非常有效,它不是细胞毒素,可以被人体内的酶系降解、消化,因此昆虫抗菌肽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

昆虫抗菌肽热稳定性强体现在,可以在水中煮沸30 min不变性,能够承受饲料生产中的高温条件,可以被作为添加剂加入饲料中。例如用柞蚕抗菌肽制剂代替抗生素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2]。

何丹林等[13]添加蚕抗菌肽AD—酵母制剂500 g·t-1对鸡小肠内容物酶活性、饲料能量和氮利用率及饲料中细菌和霉菌繁殖的影响研究表明,蚕抗菌肽AD—酵母制剂对粤黄鸡小肠内容物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和饲料营养价值无不良影响;对饲料中霉菌繁殖无抑制作用,但能有效地抑制饲料中的细菌繁殖;有希望成为传统饲料抗菌剂的替代品。

黄永彤等[14]分别用抗菌肽与抗生素饲养肉食鸡,比较发现抗菌肽喂养出的鸡在出栏率、平均体重等指标中均无显著差异,而且饲用抗菌肽的一组表现出对生长和免疫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成活率提高10%。从而证明抗菌肽替代抗生素投入饲料中是可行的。并且经过毒理试验证明,运用抗菌肽做饲料添加剂安全无毒副作用,且无污染无残留。梁洁等[15]进一步研究证明,抗菌肽有预防与治疗小鸡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提高鸡群存栏率,增加鸡体质量和降低料肉比的作用,可作为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代替物进行研究开发。

通过抗菌肽在酵母中的高效表达,产生的抗菌肽酵母制剂添加到饲料中,对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雏鸡白痢和对虾的病毒病都有很好的效果[16]。

3.3 食品保鲜

我国在食品工业中的防腐剂一直以苯甲酸、山梨酸及其盐类和对羟基苯甲酸脂类等化学合成剂为主,使用防腐剂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研究人员开始着眼于将昆虫抗菌肽作为新型防腐剂,在食物产品保鲜中试验应用,提高食用安全性,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风味、颜色等。

在肉类品加工过程中,抗菌肽以很小的剂量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菌群生长,保持肉的风味和色泽,同时能够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从食用安全健康的角度考虑,是食品保鲜发展的新方向。

抗菌肽还可以应用于罐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因改变了保鲜剂而调整了杀菌温度。杀菌温度的降低,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食物品质和口感,并且延长了保质期。

苟仕金等[17]发明了转基因蝇蛆抗菌肽用于食品防腐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该方法以转基因蝇蛆为原材料, 经过数步的分离提取, 生产出用于食品防腐和蔬菜水果的保鲜剂。

抗菌肽还应用于热加工食品,可以用来防止巴氏杀菌后的再污染,还可以用于防止食品发酵过程中的杂菌污染[18]。

罗富英等[19]运用0.01%~0.05%浓度范围内的天然蚕蛹抗菌肽防腐溶液对鲜猪肉进行防腐试验,发现浓度为0.05%蚕蛹抗菌肽防腐液对乳酸菌、微球菌、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分别高达89.0%,94.3%,98.8%。经过蚕蛹抗菌肽防腐液处理的鲜猪肉在室温下能贮藏7 d,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前景非常广阔。

3.4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由生物产生的活性成分 ,以及化学合成的具天然化合物结构的物质 ,制备出的可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杂草及能调节植物生长的制剂。具有环境兼容性好,保护物种多样性,对人畜无靶标生物威胁,来源广泛的多种优点。对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潘凌子等[3]将植物幼苗喷施不同浓度的蜂毒肽测定其防御酶活性,证实蜂毒肽能激活植物的防御酶系统,对植物有保护作用。蜂毒肽稀释液浸种的试验结果显示,蜂毒肽对农作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无毒害。试验还证明蜂毒肽对测试的13种农作物病原菌和4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包括了细菌性病原菌和真菌性病原菌,尤其对白菜软腐病菌,蜂毒肽在μg级就可以发挥作用。不仅体现了抑菌谱广、速效、高效等优点,而且可克服现有生物农药存在的缓效性、低效性和抑菌谱窄等不足。在室温范围内, 蜂毒肽的抑菌作用对温度不敏感,在各季节均能显示出强效的抑菌作用。综上,蜂毒肽可能作为理想的新生物农药,突破现存的农药发展瓶颈。

李志等[18]提出柞蚕还是重要的动物生物反应器资源,利用其可研究开发许多有益抗菌肽、 生物农药,并能为提高农村收入,保障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粮食安全做贡献。

4 展 望

由于昆虫体内抗菌肽含量低,分离纯化难度大,成本高,梁洁等[20]运用转基因酵母菌在500 L罐中发酵,其发酵液的杀菌效价达到6 734 IU·mL-1,抗菌肽产量高且稳定,但应用于大规模生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转基因领域中,昆虫抗菌肽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项目,尤其在农业转基因抗性植物别被推崇。在临床试验中也证实昆虫抗菌肽是选择性杀伤,暂无对寄主细胞伤害作用的报道,所以可以应用于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的医药,生物农药和水产养殖等产业中。从昆虫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作为突破口,可以更深入了解其药理药效,准确的应用于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Helmerhorst E J, Van’t H W, Breeuwer P.Characterization of histatin 5 with respect to amphipathicity, hydrophobicity, and effects on cell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integrity excludes a candidacidal mechanism of pore formation[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0, 276(8): 5643-5649.

[2] Bessin Y, Saint N,Marri L, et a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pore-forming properties of ceratotoxins: A mechanism of action based on the barrel stave model[J].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 Biomembranes, 2004, 1667(2): 148-156.

[3] 潘凌子,那杰,邢卓,等.蜂毒肽对农作物病原菌的抑杀作用[J].科学通报, 2007, 52(3): 291-296.

[4] Carlsson A, Engstr?m P,Palva E T, et al. Attacin, an antibacterial protein from Hyalophora cecropia, inhibits synthesis of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in Escherichia coli by interfering with omp gene transcription[J]. Infect Immun, 1991, 59(9): 3040-3045.

[5] Sharma A ,Sharma R,Imamura M, et al.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cecropin B, an antibacterial peptide from Bombyx mori, confers enhanced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leaf blight in rice[J]. FEBS Lett, 2000, 484(1): 7-11.

[6] Ando K, Natori S. Inhibitory effect of sarcotoxin IIA, an antibacterial protein of Sarcophaga peregrina, on growth of Escherichia coli[J]. Faculty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988, 103(4): 735-739.

[7] 李乃坚,余小林,李颖,等.双价抗菌肽基因转化辣椒[J].热带作物学报, 2000, 21(4): 45-41.

[8] 刘清神,李乃坚,黄自然,等.T3代抗菌肽转基因辣椒的PCR检测及青枯病抗性测定[J]. 广东蚕业, 2005, 39(2): 20-24.

[9] 董燕,张莹,易浪,等. 抗菌肽cecropinB和兔NP_1融合基因转化鱼腥草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13): 1160-1165.

[10] 王关林,邢卓,潘凌子,等.蜂毒肽对农作物生理指标及防御系统酶影响的研究[J].作物学报, 2006, 32(4): 593-596.

[11] Osusky M,Zhou G, Osuska L, et al.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ing cationic peptide chimeras exhibit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phytopathogens[J]. Nat Biotech, 2000, 18(11): 1162-1166.

[12] 金小宝, 朱家勇. 昆虫抗菌肽及其应用[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4, 17(2): 125-127.

[13] 何丹林, 温刘发, 邓春柳,等.蚕抗菌肽AD-酵母制剂对粤黄鸡肠道消化酶和饲料品质的影响[J].中国家禽, 2004, 26(7): 9-10.

[14] 黄永彤, 黄自然,黄建清,等.抗菌肽与抗生素饲喂肉鸡的效果比较[J].广东饲料, 2004, 13(2): 24-25.

[15] 梁洁, 李运南, 董加喜.抗菌肽饲喂肉鸡的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 2009, 25(4): 416-434.

[16] 文加才, 秦永忠, 宋爱刚.阳离子抗菌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2, 23(6): 267-271.

[17] 苟仕金,苟鸿鹰,王成余.转基因家蝇蛆中提取的基因抗菌肽用于食品防腐和蔬菜水果保鲜剂:中国,01106362.9[P]. 2001-10-31.

[18] 李志, 王东风,张庆良.黑龙江省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现状及展望[J].北方蚕业, 2010, 31(4): 1-3.

第5篇: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关键词:黄腐酸;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

中图分类号:S831.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1-0125-04

Abstract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fulvic acid (FA) on laying performance and egg quality, four hundred 120-day-old Hyline brown lay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with 100 layers each group. The layers were randomly fed diets with different FA adding levels (0.1%, 0.2% and 0.4%) using the diet with no FA as control. The trial period lasted 210 days from 140-day-old to 350-day-ol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0.1% FA adding group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intensity of egg shell (P

Keywords Fulvic acid; Hyline brown layer; Laying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黄腐酸(fulvic acid,FA)是腐植物质中分子量较小、溶于稀碱液又溶于酸和水、稀溶液呈黄色或棕黄色的有机酸混合物。黄腐酸可以从泥煤、风化煤和褐煤等低级别煤中提取出来,分子量小,平均为1 032,有的200~300,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芳香族羟基羧酸类物质。黄腐酸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使机体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用途非常广泛。在农业上有“四剂功能”,即抗旱剂、生长调节剂、农药缓释增效剂和化学元素络合剂,可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植物的免疫和抗逆性能、改善土地盐碱化程度等。由于黄腐酸的氧化程度高、含活性官能团(羧基、酚羟基、醌基)多,易溶于水,所以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人类早期曾将黄腐酸作为腐植酸的组成部分,早在几千年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有关于腐植酸药用的记载,主要用以治疗鼻子出血、妇女气血痛、心腹痛等疾病。近年来,许多报道也肯定了黄腐酸及黄腐酸钠在抗菌、消炎、止血、抗病毒、调节免疫力等方面的显著效果[1-6]。

天然黄腐酸具有调节畜禽免疫机能、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因此,黄腐酸逐渐引起了畜牧工作者的兴趣。但作为新型添加剂产品,天然FA对靶动物有效剂量的研究较少,而且试验结果也不一致,甚至有数量级的差距[7-9]。本试验以海兰褐蛋鸡为对象,旨在研究实际生产条件下,在蛋鸡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FA产品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FA在海兰褐蛋鸡生产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添加剂

黄腐酸制剂,以风化煤和褐煤为原料提取制得,棕褐色,粉剂,黄腐酸含量50%以上。

1.2 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

基础日粮以玉米和豆粕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见表1。

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120日龄海兰褐青年蛋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只。三阶梯笼养,每笼3只。每组分别饲喂含不同添加量黄腐酸制剂的蛋鸡日粮。日粮中黄腐酸制剂添加量分别为0.1%、0.2%和0.4%,以不添加黄腐酸制剂组为对照组。120~140日龄为预试期,140~350日龄共210 d为试验期。

1.4 饲养管理

自由采食,人工喂料,每日3次。式饮水器自动饮水。刮粪板自动清粪。120日龄时肌肉注射新-支-减三联灭活疫苗进行1次免疫。预试期开始即每天观察鸡群的采食、行为、精神状态等情况,及时淘汰记录病死鸡只。

1.5 测定指标

140日龄始每天记录各组鸡的存栏数、产蛋总数、破软蛋数和每组鸡蛋总重,试验结束计算与统计产蛋率、平均蛋重、只鸡产蛋量等产蛋性能指标。250日龄时每组取鸡蛋30枚,测定蛋品质指标,包括蛋重、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黄颜色、蛋壳强度、蛋壳厚度等。

产蛋总数(枚):每天每组鸡产蛋数之和。

存栏总数(只):每天每组鸡存栏数之和。

产蛋总重(kg):每天每组鸡产蛋重量之和。

产蛋率(%)=产蛋总数(枚)÷存栏总数(只)×100。

平均蛋重(g)=产蛋总重(kg)÷产蛋总数(枚)×1 000。

只鸡产蛋量(kg)=产蛋总重(kg)÷存栏总数(只)×产蛋天数(210)。

1.6 统计方法

产蛋率使用百分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进行统计。蛋品质指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使用SAS 9.1.3系统软件的GLM程序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蛋性能

由产蛋性能结果(表2)可以看出,与不添加黄腐酸的对照组相比, 0.1%黄腐酸制剂添加组产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蛋重和只鸡产蛋量差异也较小;而0.2%和0.4%黄腐酸制剂添加组蛋鸡产蛋率显著降低(PFe3+>Cr6+[10],对Ca的吸收也有一定影响。据测定,每克腐植酸能络合吸附几百毫克金属离子[11]。黄腐酸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急性毒性很小,具有止泻、抗胃溃疡、保护胃黏膜损伤的作用[12]。本试验中添加0.2%和0.4%黄腐酸制剂显著降低了产蛋率和产蛋量,可能是黄腐酸络合吸附了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如Cu2+、Fe3+、Cr6+等离子,影响了这些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降低了蛋鸡生产性能。

2.2 蛋品质

由各组蛋品质指标(表3)可见,与不添加黄腐酸制剂的对照组相比, 0.1%和0.2%黄腐酸制剂添加组蛋鸡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差异不显著(P>0.05),而0.4%黄腐酸制剂添加组则显著降低(P

黄腐酸对蛋壳质量有显著影响(P

黄腐酸对蛋黄颜色有显著影响(P

3 讨论与结论

黄腐酸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已有研究报道。姚华等[13]在280 日龄苏禽绿壳蛋鸡饲料中添加0.1%、0.2%和0.3%的黄腐酸制剂(其中黄腐酸含量大于40%),试验期 35 d,蛋鸡平均产蛋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24%、7.74%和0.61%,其最佳添加量为0.2%。汪华龙等[14]在43周龄和65周龄蛋鸡饲料中分别添加0.04%生化黄腐酸添加剂,试验期50 d,蛋鸡产蛋率可分别提高7.3%和4.4%。这两个报道中,试验期都较短,分别只有35 d和50 d。两个报道中的添加量相距也较大,第一个报道黄腐酸最佳添加量为0.2%,而第二个报道中最佳添加量为0.04%,虽然添加剂的黄腐酸含量有区别(40%以上或90%以上),但扣除含量因素添加量仍相差2.5倍之多,然而对产蛋均有较好的促进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腐酸制剂添加量为0.1%对产蛋性能没有明显的改进作用,但添加量为0.2%和0.4%均已过量,显著影响产蛋性能,所以从产蛋性能的角度讲,0.2%和0.4%的添加量不可取。之前的两个报道与本研究结果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试验周期不同。两项报道的试验周期都较短,而蛋鸡产蛋期较长,通常长达360天,而且蛋鸡前期的营养状况、产蛋状况对后期的生产性能都有很大影响。按照我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靶动物有效性评价试验指南》(试行,2011),蛋鸡试验的最短试验期应该在168 d之上才有代表性,所以延长试验周期可能出现不同的试验结果。本研究的试验周期为210 d,其试验结果更具代表性。

就蛋品质而言,0.1%添加量使蛋壳强度明显提高,对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蛋黄颜色等级,所以0.1%添加量也不可取,或者是过量的。

综合分析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试验结果可见,黄腐酸制剂(黄腐酸含量50%以上)添加量0.1%及以上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蛋黄颜色、蛋壳强度、厚度、蛋白高度等蛋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至于黄腐酸制剂添加量在0~0.1%之间是否有适宜的添加量,既能够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又能改善蛋品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毕艳艳. 黄腐酸及黄腐酸钠的药理实验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2] 李月梅. 黄腐酸钠的药理实验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3] 丁亚芳. 云南年青褐煤黄腐酸对自由基的影响及其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4] 高金岗,周连宁,张英才,等. 生化黄腐酸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 腐植酸,2010 (2): 11-15.

[5] 刘洋. 生物腐植酸菌剂(BFA)营养价值及功效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4.

[6] 杨光,孙晓然,赵艳琴, 等. 黄腐酸的物质基础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14,42(10):15-17.

[7] 李素芬,冯敏山,阎国红. 生化黄腐酸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器官的影响[J]. 中国饲料,2000 (14): 14-15.

[8] 王晶,张海军,武书庚, 等. 饲粮中添加黄腐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3(1):140-147.

[9] 陆秀玉. 生化黄腐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J].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7(1):28-30.

[10]周少丽,贺燕,杨亚婷. 黄腐酸对铜(Ⅱ)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的研究[J]. 应用化工,2010(2):244-246,250.

[11]周花香. 普洱茶茶褐素与褐煤黄腐酸对金属离子络合作用的对比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

[12]李月梅,李宝才,, 等. 黄腐酸钠对小鼠胃肠运动及胃溃疡的实验研究[J]. 中药材,2011,34(10):1565-1569.

[13]姚华,王蕾,郭晗, 等. 不同水平黄腐酸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 饲料广角,2011(24):29-32.

第6篇: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58-2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系水稻等禾本科作物钻蛀性害虫 ,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多个国家 ,具有越冬场所多、转株为害等特点。近年来 ,由于耕作制度的变更及品种更替等原因,二化螟种群数量呈回升趋势[1]。目前对于水稻二化螟主要还是依赖化学防治,导致二化螟的抗药性不断的提高,在加大化学农药用量的同时大量天敌被杀伤,造成次要性害虫的猖獗为害,大量农药残留于农作物、土壤和江河湖海中,又通过食物链的形式富集于人体,对人类造成再次危害。当前国内外有关研究部门均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新技术,这些研究包括: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的研制;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农药的利用;昆虫绝育技术和昆虫激素的应用;其中,利用昆虫激素,特别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治的研究[2]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试验作物及对象

药剂信越二化螟迷向性信息素(日本信越化学提供)。纽康诱杀型信息素(浙江纽康公司提供)。试验作物为水稻中稻,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对象为水稻二化螟。

1.2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董口村(黄一观公路旁)稻田进行,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较好,试验地中稻 4月3日播种,5月 7日移栽,试验时中稻处于分蘖期。

1.3 试验时间和方法

试验时间为2010年5月28日至9月下旬。本试验设信越信息素配合化学农药施用区(处理A)面积6公顷;信越信息素不配合常规用药施用区(处理B)面积800m2;纽康信息素配合常规用药施用区(处理C)面积为1000m2;空白对照区(CK)面积为500m2。处理A、B每1000m2使用100根速向信息素悬挂于1.3m竹竿顶部,均匀插入田中;处理C每亩2根,用高1.3m双杆木架悬挂,性引诱信息素悬挂于盛水容器上方。各处理区的用药情况为:处理A在防治其他病虫或二化螟发生严重时,配合使用常规药剂;处理B不使用防治二化螟和鳞翅目害虫的任何药剂;处理C配合使用常规药剂;对照区不使用任何药剂。

1.4 调查方法

1.4.1 蛾量调查 在二化螟羽化盛期7月8日―7月13日连续6天,在每个小区安放3个纽康性引诱剂,每天上午八点调查3钵蛾量并记载。

1.4.2 卵量调查 在二化螟卵孵盛期7月15日―7月20日连续6天,每天调查一次,按平行跳跃式方法,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9m2内15株有卵株数和总卵量计算亩卵量。

1.4.3 为害调查 在二化螟为害基本定型后8月6日,按平行跳跃方式方法,每小区调查4点,每点调查25丛,记载二化螟为害枯心(白穗)数,同时在每小区随机调查20丛,计算平均每丛株数,统计计算枯心(白穗)率和防治效果。

1.4.4 计算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各处理二化螟羽化盛期蛾量

在信越信息素配合化学农药施用的田块和只施用信越信息素的田块分别只在7月10日和7月13日诱到二化螟成虫1头与对照田相比较说明信越信息素起到了对二化螟的迷向作用。在纽康性引诱剂的处理中6天内诱到13头二化螟成虫,与对照田比较纽康性引诱剂有效的引诱了二化螟成虫。这也充分证明了信越信息素对二化螟的迷向作用是有效的。

表1 羽化盛期蛾量

2.2 各处理孵盛期水稻有二化螟卵的株数和卵量

如表2所示调查的有卵株数,信越信息素配合常规用药的处理A在6天的调查中有卵株数的范围在1-6株,总株数为25株,总卵量为375粒,只是用信越信息素的处理B有卵株数的范围在1-7株,总株数为24株,总卵量为360粒,纽康性引诱剂配合常规用药的处理C有卵株数的范围在1-13株,总株数为38株,总卵量为570粒,对照田有卵株数的范围在3-14株,总株数为56株,总卵量为840粒。数据显示在施用信越信息素的处理A、B中有卵株数明显少于其他处理,总卵量不足对照区的一半,也明显小于纽康性引诱剂配合常规用药的处理C,这充分说明信越迷向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迷向作用有效,致使在处理A、B田块中的有卵株数和总卵量大幅减少,起到了控制下一代二化螟幼虫数量的作用。

表2 二代二化螟卵孵盛期有卵株数和卵量

2.3 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调查

表3 不同药剂防治二化螟效果调查表

信越信息素配合常规用药的处理A中调查的100丛里只有1根枯心穗枯心率仅有0.1%,防效高达95.56%,在仅使用信越信息素没有配合常规用药的处理B有枯心穗2根,防效达91.11%,在纽康性引诱剂配合常规用药的处理C中枯心穗为2根,防效为92%,与对照处理的枯心穗23根相比较3个处理均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效,相对防效最好的是信越信息素配合常规用药的处理A。这也充分证明信越迷向信息素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和危害。

3 结论与讨论

对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已有性诱的措施,本实验以迷向型信息素为防治材料,在大田中配合常规用药其防效可高达95.56%,不配合常规用药的防效也达91.11%,对二化螟的危害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1次施用可控制整个水稻生育期二化螟的为害,通过对几种方法的对比发现,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迷向信息素与常规用药配合以取得较好的防效。利用此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劳动量小、防效高、持效时间长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参考文献

[1] 辛文,张志涛.二化螟种群动态及管理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11,(4):241-246.

第7篇: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关键词:营林措施;综合性措施;森林;病虫害;生态学基础

前言

在实践过程中,影响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正常开展的因素诸多,比如管理理念因素、预防技术因素、工作人员因素、工作设备因素等。为了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必须要进行森林病虫害有效营林方案的优化,保证其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从而满足现阶段森林病虫害工作的要求。

1关于森林病虫害状况的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储备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来说,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不容乐观,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规模不断扩张,不利于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及自然旅游业的开展。根据相关权威统计可以得知,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递增,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森林病虫害逐年递增25%,我国每年的森林病虫害损失高达50多亿元,我国森林病虫害规模不断扩大,这大大影响我国林业工程的开展,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来说,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依旧不健全,再加上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复杂性,森林病虫害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的森林病虫害种类较多,经常发生于我国的平原地区,比如河北、山东等地,这些病虫类型主要为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等,比较常见的常发性森林病虫害有森林鼠、松毛虫,这些害虫的发生面积与日俱增,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些重大危险性病虫害的出现,不利于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护工作的政策开展。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理论体系依旧是不健全的,从森林病虫害理论分析角度来看,害虫种群生态变化及森林生态系统式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理论根本。生态学基础侧重于自然系统的调节及昆虫种群的控制。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不同物种,在数量上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况,这些不同的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会出现昆虫泛滥成灾的状况。在我国的河北、山东等平原区域,松毛虫、天牛是其主要的病虫类型。美国白蛾这种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河南、吉林、辽宁等地区。白蛾病害是一种新型的病害,白蛾的繁殖能力强,适用性强,它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其危害范围遍及全世界。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我国的研究人员研究出美国白蛾的寄生性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蛹寄生蜂具备极高的寄生率。为了满足现阶段森林病虫害工作的要求,必须要遵循相关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现科学性控制方案,保证营林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不同病虫害的防护措施,保证治理工作上的防患于未然,从而实现病虫害损害率的降低,避免其对于森林资源的损害。在森林病虫害工作中,进行科学性防控思想的遵循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森林病虫害的科学性控制及治理,这需要应用科学性治理方案的应用,保证治理过程中的严谨性、科学性,利用科学性的治理方案,进行实际病虫害问题的解决,保证病害防治措施的优化。这需要进行自然灾害本质特征的遵循,进行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应用,满足现阶段森林病虫害防控措施的应用,针对森林病虫害的行为展开分析,做好森林的病虫害治理工作。

2病虫害防治措施的优化

为了满足现阶段森林病虫害维护工作的要求,必须要实行病虫害测报制度的监理,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治理,进行科学性病虫害测报制度的监理,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检测预警体系的健全,针对有害昆虫的发生状况、发展状况及危害状况,展开实时性测控,进行森林系统健康状况信息的及时掌握,有效了解有害昆虫的危害性趋势及动态,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在森林病虫害预防过程中,进行天敌资源防止措施的应用是必要的,利用天敌资源进行预防的措施,是非常高效的生态学防治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意识到生态系统自身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其不同的物种处于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中,如果能够进行有害昆虫的天敌引进,就能够起到良好的遏制作用,有利于维护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在森林病虫害预防过程中,必须进行植物药剂治虫措施的开展,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针对那些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状况,可以使用生物药剂,但是必须要实现这个环节的控制,要多多开展植物药剂除虫工作的开展,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其对于树木造成过大的损坏。通过对植物药剂的推广,可以有效遏制针叶树、原始阔叶树等病虫害的扩张态势,有利于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及管理,实现有害昆虫生长的有效控制,避免对树木造成不良的影响。化学农药的使用,需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则。针对某些比较严重的病虫害状况,可以进行化学农药的使用,这需要做好药物的药效分析工作,确保有害昆虫的有效灭杀,实现用药剂量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昆虫病害预防工作的开展,降低其对于树木的危害。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进行营林管理措施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管理环节的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如果有害昆虫的天敌数量趋于稳定,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有些有益动物减少的状况,必须进行减少原因的分析并且及时做好补救措施,保证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实现对外来物种及森林的检查工作,做好外来树木的检疫工作,避免出现有害生物的传播及蔓延状况。在森林病虫害预防过程中,我们需要看到森林资源所扮演的角色,其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我国病虫害的不断发展及蔓延,很多的树木受到影响及破坏,为了满足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的要求,必须要实现营林措施体系的健全,在遵循生态学的发展规律前提下,落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满足我国森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结束语

为了满足现阶段森林工作的要求,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护体系是必要的,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深化自身的病虫害防护管理意识,进行新型森林病虫害防护方案的应用,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旭烽.浅议山区森林病虫害防治[J].安徽林业,2009(4)

[2]元小兰,谢灿武.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林业经济成果[J].中国林业,2010(5)

第8篇: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15%茚虫威悬浮剂;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68-2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幼虫为害落叶松Larix spp.外,也为害红松Pinus koraiens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云杉Picea spp.和冷杉Abies spp.等树种针叶。在长白山区,当落叶松幼虫种群爆发时,该虫可吃光针叶,使枝干毕露形同火烧,严重时使松树成片枯死。继2003年-2004年该虫在中朝边境线附近的延边州部分天然林区大面积暴发后,2012年在长白山林区再次大面积暴发,波及地域包括延边州和白山市等数县和森工局,发生面积42.16万亩,其中三分之一为重度发生。灾情较重地区虫口密度达100头/株以上,严重的高达200头/株以上,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受害最重。

茚虫威(indoxacarb)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二嗪类(ox adiazine) 杀虫剂。已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作为降低风险产品登记注册。由于茚虫威具有结构新, 作用机理独特,用量低,对几乎所有鳞翅目害虫都有效, 对人类、环境、作物、非靶生物以及有益生物如天敌等安全(用药12小时后人即可进入施药区),作物收获前用药限制时间短,适宜于综合害物管理体系等特点, 是替代有机磷杀虫剂的理想品种之一。茚虫威主要是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细胞丧失功能, 导致靶标害虫麻痹、协调差, 最终死亡。药剂通过触杀和摄食进入虫体,0~4 h内昆虫即停止取食,因麻痹、协调能力下降, 故从作物上落下, 一般在药后4~48h内麻痹致死, 对各龄期幼虫都有效。害虫从接触到药液或食用含有药液的叶片到其死亡会有一段时间,但害虫此时已停止对作物取食, 即使此时害虫不死,对作物叶片或棉蕾也没有损害作用。由于茚虫威具有较好的亲脂性,仅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虽没有内吸活性, 但具有较好的耐雨水冲刷性能[1-2]。

为了有效地控制虫灾,探讨新型药剂对林业害虫有效防治方法,保护森林资源,于2012年5月在敦化市进行了利用15%茚虫威悬浮剂防治落叶松毛虫的试验,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敦化县新开岭林场。试验林分为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纯林,6年生,平均树高3m,平均胸径7cm,株行距1.5×2m。此时林内大部分为4龄幼虫,极少数为3龄和5龄幼虫。试验于2012年5月12日-21日进行。

1.2 试验安排

1.2.1 林间药效测定

为对15%茚虫威悬浮剂药效做出评估,在林间防治前进行了药效测定。同时,以1.2%阿维菌素乳油为参照试验[3]。

在标准地内,划出1块25m×25m药效测定标准地,选10株样树,每株样树选取1~3个样枝,每样枝放入落叶松毛虫,平均每样株放30头幼虫,喷雾药剂。之后罩笼。药剂分别用15%茚虫威悬浮剂(按240ml/hm2用量)和1.2%阿维菌素乳油(按900ml/hm2用量),另设清水对照。2天后观察松毛虫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和自然死亡率。

1.3 林间防治试验

将15%茚虫威悬浮剂和1.2%阿维菌素分别按240ml/hm2用量和900ml/hm2用量配成药液,以750kg水/hm2在林间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喷清水。于施药前当日和施药后第7d分别调查30样株,按平行线取样法,每隔5株取1样株,共调查30株。记录活虫数和死虫数。

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按下列公式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1-(对照区防治前活虫数×处理区防治后活虫数)/ (对照区防治后活虫数× 处理区防治前活虫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林间药效测定效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茚虫威和阿维菌素对落叶松毛虫的林间药效测定效果都达到90%以上,茚虫威的效果更好些。

林间防治试验效果见表2。

有表2可以看出,应用15%茚虫威悬浮剂和1.2%阿维菌素的林间防治试验效果均达到96%以上,效果比较满意。

3 小结与讨论

茚虫威目前在中国已开始使用,其通用名称indoxacarb ,商品名称Ammate (全垒打,30%水分散粒剂)、Avatar (安打,15%悬浮剂)、Avaunt(在果树和蔬菜上销售),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噁二嗪类(oxadiazine)杀虫剂。由于茚虫威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于目前的各种杀虫剂,并且具有卓越的杀虫活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低毒的特点,成为替代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理想品种。

本试验结果表明,15%茚虫威与1.2%阿维菌素对落叶松毛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且安全性好。近几年来,阿维菌素由于其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药效持久的作用特点,已广泛用于林业上的双害虫的防治[4-6]。但是,随着阿维菌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广泛应用, 害虫的抗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的小菜蛾Pluttella xylostell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te 等已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 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害虫和螨并不总是表现适合度劣势, 且抗性一旦产生敏感性较难以恢复; 抗性遗传多数由多基因、不完全隐性控制; 抗性机理涉及多种因素。因此,害虫对阿维菌素存在较大的、潜在抗性风险[7]。因此,我们当前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如定期进行抗性监测, 掌握抗性动态,限制用药, 选用与阿维菌素无交付抗性的药剂进行混用, 谨慎使用药剂轮用等, 以尽可能延缓害虫对阿维菌素产生抗药性, 延长该药剂的使用寿命。

本次试验表明,茚虫威可以在林间上推广应用。使用时,应掌握在落叶松毛虫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及时用药,其经济适宜制剂量为15%茚虫威240ml/hm2。当松毛虫发生量大、林间虫龄复杂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以确保防治效果。

尽管茚虫威作用机制独特,不同于现有任何其他各类杀虫剂,但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是一种胁迫进化现象,是伴随着杀虫剂对昆虫的选择作用而出现的,包括茚虫威在内的任何一种新型杀虫剂都存在产生抗性的可能性。目前有些试验表明,昆虫具有对茚虫威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风险[8]。

参考文献

[1] 刘长令.新型高效杀虫剂茚虫威[J].农药,2003,42(2):42-44.

[2] 段湘生,曾文平,陈明,等.高效杀虫剂茚虫威的合成及应用[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6,10(2):17-20.

[3] 孙成明,于立民,刘铁柱,等.利用M-18型飞机喷洒高效生物药剂防治落叶松毛虫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5,34(2):26-31.

[4] 黄向东,张天栋,臧秀强,等.飞机超低量喷洒阿维菌素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1,(4):7-9.

[5] 郝玉山,李国英,张军生,等.利用飞机超低量喷洒阿维菌素大面积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的效果[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2):25-27.

[6] 张军, 孙晶, 张辉, 等.应用阿维菌素人工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7,35(3):32-35.

[7] 刘开林,何林,王进军,等.害虫及害螨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7,44(2):194-200.

第9篇: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复方制剂对老龄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关键词】银杏叶;复方制剂

最近研究报道,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对胰岛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通过增强运动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减轻大强度耐力训练对大鼠组织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运动造成的自由基代谢紊乱,加快自由基的清除。葛根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丙二醛的产生,有效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葛根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主要与其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能提高SOD酶、Na+-K+-ATP酶、Ca2+-ATP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目前,有关银杏叶提取物和葛根提取物的配伍作用研究尚鲜见报道。前文我们曾经报道了银杏叶提取物和葛根提取物的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和葛根提取物组成复方新制剂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根据该复方制剂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功能主治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老年病的特点,对其进行小鼠抗氧化试验观察,旨在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仪器

(1)药物与试剂银杏叶复方制剂(片剂),批号:20051030,由人民医院制剂室提供。银杏叶单方制剂(片剂),由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50418。SOD和MDA测定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技术工程研究所产品,批号分别为:20051129,20051128。肾上腺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503011。

(2)动物老龄昆明种小鼠,鼠龄2年,体质量30~35 g; 青年对照组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 g,均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桂2003-0003。饲养于空调实验室内,室温:(22±2)℃,相对湿度:(60±2)%,喂颗粒标准饲料,自由饮水和摄食。

(3)仪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产品。

2 方法

选用鼠龄为2年,雌雄各半,体质量在30~35 g左右的老龄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老龄对照组,阳性药银杏叶单方制剂组,银杏叶复方制剂高剂量组、银杏叶复方制剂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取60日龄,体质量18~22 g的昆明种小鼠10只作青年对照组,老龄对照组及青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单方银杏叶片(剂量相当0.17 mg槲皮素/kg体质量),银杏叶复方制剂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的剂量以槲皮素含量计算,分别为0.17 mg/kg和0.085mg/kg。各用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0 d,灌胃给药2次/d,末次给药1 h后,摘除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按照试剂盒方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

统计方法: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以±s表示,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多组间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q检验。

3 结果

各实验组对小鼠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影响的结果。结果表明,与老龄对照组比较,青年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的SOD活性明显增高(P

4 讨论

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苷和特有的萜烯等。黄酮苷主要是山萘酚及槲皮素的葡萄鼠李糖苷,萜烯主要是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银杏内酯即苦味素,分别有银杏内酯A,B,C,M,J和银杏新内酯共6种。此外,还含有酚类,生物碱类,以及钙、镁、钾、磷、锶、铁等多种元素和17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氧化、增加学习记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痴呆症、糖尿病肾病等症。

野葛根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主要活性成分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素、大豆苷等,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脑缺血,抗肿瘤,降血脂和抗氧化等作用。葛根素对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能预防性对抗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引起的氧化性损伤,对脂质过氧化致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降低血糖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治疗糖尿病并其并发症。

自由基反应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并可直接作用于蛋白质、糖类及DNA等生物大分子,造成细胞膜和细胞核中遗传分子的损伤,导致机体衰老,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痴呆症,甚至诱发肿瘤等多种疾病及其并发症。抗氧化作用的药物应用是防治上述疾病的重要方法,是目前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单方的银杏叶制剂和葛根制剂均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降糖作用,并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两者的配方制剂具有毒性低,制剂工艺稳定可控等优点,其相关药效学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结果发现,与老龄对照组比较, 青年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的SOD活性明显增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