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秋天的变化范文

秋天的变化精选(九篇)

秋天的变化

第1篇:秋天的变化范文

早上,一打开门,一阵冷风吹了进来。我和妈妈被冻的瑟瑟发抖,好冷啊!

路上,我一直在寻找太阳的踪迹,哈!找到了,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真舒服啊!

中午,太阳像雷公一样报怨着,把大地都烤焦了。我们人也像热锅上的蚂蚁,跟夏天似的。

秋天真是千变万化呀!

福建泉州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徐悦

第2篇:秋天的变化范文

秋天到了,树上的知了不见了。秋风轻轻地吹着,吹得小草弯下了腰。枫叶姐姐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好像要嫁人似的。河水轻轻地流着,树公公脱下了春天的体恤衫,换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萎的小花等待着明年的春天来临。燕子也要搬家了,它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湿暖的南方去了。啊!好美的秋天呀!希望秋天永远也不要离开我们。

第3篇:秋天的变化范文

适度秋冻

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养生之说。应当怎样正确看待“秋冻“呢?

秋冻,就是说秋天不要急于添加衣服,可以再冻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初秋天气,余热还在,即使到了中秋,天气渐凉,晚一点添加衣服,也可以锻炼耐寒的能力。等到深秋来临,气温明显下降,再穿较厚的秋装。《诗经》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句子,就是说农历七月的初秋,天气仍然较热,直到九月深秋,天气才真正转凉,才是添加秋衣的最佳时节。

但是,“秋冻”也要适度。绝不能为了美观,只要风度而不要温度。秋季毕竟与夏季不同,秋天早晚凉,而且秋后每下一场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次,衣服也应随着气温的变化逐渐增加。特别是老人和病人,尤其不可拘于“秋冻”之说,该加的衣服还是要及时添加,以免受凉生病或使病情加重。

滋润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针对这个特点,秋天养生就应重在防秋燥,润秋燥,所以养阴津、补水液就成为秋季养生的重要诀窍。通过滋阴补水,既可以补充夏季热蒸汗多引起的阴液消耗,又可以消除秋天气燥对人体的干扰。

具体怎么做呢?主动喝水,足量喝水最重要。25℃左右的白开水最适合人体生理的需要,淡淡的绿茶水、水,口感清香,又能滋润秋燥。多吃蔬菜水果也很重要,黄瓜、梨子营养丰富,含水量高,梨子生吃,黄瓜可凉拌,还可做成梨子粥、黄瓜粥。“秋藕最补人”,可以切片生吃,也可做藕粥,还可以将糯米灌入藕眼蒸熟食用,既能滋养润燥,又能饱享美味。

化解秋愁

秋天气候干燥,有些人的心情也随之烦躁。化解之法,还是养心才有效,就是要以平静的心态来消除气候干燥对心情的干扰。秋天不仅气候干燥,而且阳光照射也比夏天更少,中秋以后特别是深秋之际,气温大降,凉风习习,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有些人触景生情,引发凄凉之感,增添忧郁焦虑的情绪,加之秋雨绵绵,天气阴沉,进而产生“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叹。面对这种“秋愁”又怎么去化解呢?

增添情趣,转移排忧。明代名医陈实功说得好:“观花解闷,听曲消愁。”你看那花儿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你的心神被花姿花色吸引,情绪随花转移,愁情即消。你听那轻快的音乐,悠扬的乐调,你的心情也随乐曲而转移,自然而然就忘忧解愁了。参加文娱活动,也是解愁妙法,唱歌跳舞、下棋玩牌,情绪随之舒畅。开展体育活动,打球、练拳、快走、慢跑,活动筋骨,心情也随之轻快。出外旅游,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既动身形,又舒心情,更是化解忧愁的妙法。如果不能远游,近郊短游,也能放松身心,愉快心情。邀约三朋四友,到公园中的茶园去,一边品茶,一边聊天,尽享交友之乐,秋愁自然而然烟消云散。

第4篇:秋天的变化范文

二要适当“秋冻” 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点锻炼,逐渐增强体质,适应气候的变化。“秋冻”就是说“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避免多穿衣服而使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秋季应顺应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但是“秋冻”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进入深秋时就应注意保暖,若气温骤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三要清静养神 秋季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秋风秋雨易使人感到萧条、凄凉,勾起忧郁的心绪。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情绪低落,多愁善感。这时候最好多听一听音乐,或静下来读一本好书,或与好朋友聊天,或到户外散步,这些都能排解苦闷。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认为,秋天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注意不断收敛神气,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四要适当运动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即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应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来选择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练气功等运动。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在严冬来临之前,体质会有明显提高,大大增强抗寒耐冻的能力。

五要护肤保健 秋季随着天气的变冷,人的肌肤不能马上适应季节的变化,导致血液循环变慢,皮肤干燥,尤其是在眼睛周围,容易出现细碎的皱纹。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除了要多饮水及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蜂蜜、乳类等外,还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荷尔蒙的分泌与自律神经的平衡可因心绪的变化直接反映在皮肤上,因而皮肤的变化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此外,药物、按摩、化妆、面膜等美容护肤保健方法,不仅适用于秋季,其他季节也可采用,只是在秋季更应重视罢了。

第5篇:秋天的变化范文

三秋保健各有侧重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必须采取不同对策。

初秋由于盛夏余炎未消,关气依然十分炎热,加之阴雨绵绵,湿度较大,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此时养生仍需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肌体,不可在外露宿,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休息,以防头面、四肢引发麻痹疼痛之症: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保护肠胃,节制冷食冷饮,避免寒湿、湿热内蕴,毒滞肠中,引发肠炎、痢疾等症;此外,还要防止蚊虫叮咬,预防乙脑、疟疾等发生。

中秋“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这时人的汗液蒸发快。皮肤干燥,皱缩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出现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这时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室内宜保持一定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避免过劳使精气、津液耗伤。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香燥与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仁、蜂蜜、乳品、银耳、糯米、藕、香蕉、梨、胡萝卜、冬瓜、西红柿、百合及粥类等食品。此外,还应注意涂抹些护肤霜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晚秋俗语讲:“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候诱发与加重。所以,养生重点除仍需预防燥邪外,还必须加强防寒与参加冷水浴等耐寒锻炼,注意增减衣服,但不宜一次增加太多,以有利于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减少各种疾病发生。老年人和平素患有慢性宿疾者,还必须随时备好急救药品,以防气温骤降,引发中风、心肌梗死和哮喘等突然发作。

谨防阴雨秋风助凄凉 《红楼梦》有诗云:“已觉秋风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秋季阴雨阵阵,秋风瑟瑟,气候变化大,人们的情绪也最不稳定,无精打采。尤其是雨天,气温突然降低,人感到特别冷,人的情绪就低落,工作效率降低。雨天气压也较低,人就感到沉闷抑郁。近几年科学家还提出新见解,阴雨天人们格外沮丧萎靡,是因为阴雨天松果腺体活跃,分泌出较多的松果激素。松果激素可调节人体其它激素含量,致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受到抑制,因而人们就特别倦懒、意志消沉。

秋风肃杀,淫雨霏霏,光照逐渐减少,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深秋,常在许多人中(特别是老人和在外游子)引起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思乡、悲愁伤感的心绪,轻则会影响身心健康,严重时还会诱发自杀等严重不良后果。所以,秋天应特别重视调养精神。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培养乐观的精神,保持内心宁静,以收神敛气为要。秋高气爽之时,到郊外看看秋色,外出旅游、登高赏景等,陶冶情操,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秋冻”应因人而宜 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百病”。入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健康的青壮年来说,是锻炼御寒能力的最好机会。随着秋天气温的逐渐下降,增添衣服不宜过快,适当地冻一冻,通过对外界多变气候的逐渐适应,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然而“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对患有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以及年老体弱者就不宜冻。特别是晚秋,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气候可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冠心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诱发中风的几率明显增加。所以,这些病人不但不宜“秋冻”,在中秋之后,还应加强防寒保暖,科学安排生活,戒除烟酒,注意劳逸结合,降温、风大、下雾的天气。不要去晨练,以免使旧病复发,诱发危险。

天气渐凉食宜温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的食欲也渐渐增强,消化能力提高,以弥补夏天气候炎热而导致的营养不足。一般人到了秋天,由于气候宜人,食品丰富,进食较多,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称“长秋膘”。所以,对于秋季的饮食,首先要注意适量,不可放纵食欲。由于秋季气候渐凉,阳气渐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应遵循“食宜温”的主张,不宜再多吃寒性食物。特别是年老体弱、阳气衰弱的人和婴幼儿,更应少吃生冷食品和凉性瓜果,宜少吃油腻食物,以免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第6篇:秋天的变化范文

2、清晨醒,梦犹在,凉被不胜寒,小路边,衰草黄,杨柳绿依依,上班忙,下班乱,平湖秋月伴,晚霞美,情谊深,绵绵祝福长!

3、百合送新人,祝百年好合,玫瑰送爱侣,祝爱情甜蜜,桂圆送夫妻,祝早生贵子,红包送月老,祝你们白头到老!

4、秋天秋意浓,一场秋雨一场凉,凉风习习扫暑气,天凉莫忘添衣裳。白昼渐短夜渐长,早睡早起精神爽。秋雨绵绵湿气重,多多运动保健康!

5、叶黄了,想起你的美,心儿已然醉;叶飘了,飘飞着我的思念,愿你早收到;温降了,天气转冷了,别忘加衣御寒;天冷了,祝福送上,愿你心情天天好,快乐围你绕,幸福时时在,健康到永远!

6、气候变化,真情不变,时间变化,友情不变,祝福变化,宗旨不变,容颜变化,真心不变,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世界气象日,留心天气变化,保持健康体魄,祝你一生都幸福!

7、一片片火红的枫叶,是我为你跳动的心,乘风飞舞在你身边;吹过你身边的秋风,是我思念你的呼唤,时常围绕在你身边。愿秋天的这一切,让你感受到我的祝福!

8、看到周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你与我的故事,慢慢品尝我们之间的爱与恨。我想你给我一个放“心”的地方!

第7篇:秋天的变化范文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一要养收,二要养肺。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

如何在秋天养生,下面来提供一些方法:

夏秋之交,气候变化无常,更易导致一些慢性病,比如肾病的复发和加重。如何使人体适应这种气候环境的变化?

从气候特点看,立秋时节由于盛夏的余热未消,尽管早晚秋风送爽,而白天仍是暑热肆虐,昼夜温差大。如果饮食起居不顺应时序的变化而调整,则会使一些慢性病情加重,因此,建议夏秋交替之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精神调养

秋季是伤感的季节,进入秋天,人的情绪低沉,心情抑郁。要避免不良情绪的侵扰,就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痛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之气。也可以通过欣赏韵律舒展、速度较慢、优美典雅的古典音乐,使自己的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要适时调整。

第8篇:秋天的变化范文

1、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2、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3、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4、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5、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6、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7、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8、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9、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10、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11、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2、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3、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14、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5、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16、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17、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18、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19、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20、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1、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22、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23、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24、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25、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6、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27、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28、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29、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30、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31、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32、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33、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34、金风飒飒: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

35、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36、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7、肃杀之气:酷烈肃索的秋气。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38、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39、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40、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41、秋风瑟瑟:萧瑟:有两个意思,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长松千树风萧瑟。②冷落;凄凉: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萧瑟在本词中取第一个意思。秋风萧瑟就是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42、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43、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44、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45、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

46、白商素节: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指秋天的季节。

47、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48、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第9篇:秋天的变化范文

秋季气候与人体特点

何时秋风送爽?关于秋季的划分,我国传统多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作为秋季的开端,立秋至立冬为秋季,古人称为秋三月。这样的划分虽然整齐划一,但是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不能准确地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现代气象学通常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作为秋天的起始。一般为9~11月。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转换的过渡季节,在我国北方,秋天一般比较短暂。

秋天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季节,它的气候特点主要有:气压升高,天气转凉,雨水稀少,水分蒸发较快,空气干燥度加大。由于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导致忽冷忽热、天气多变。

从中医学观点看,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经过盛夏过多的外泄之后,体液已感缺乏,在空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燥感更加显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口鼻干燥、皮肤枯涩、大便秘结等症状。

由于秋天气温变化大、风高物燥,容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流感、高血压、支气管炎、肠道疾病、关节炎以及花粉过敏等。

秋季防燥除湿是关键

说到秋季保健,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大夫说:“中医学认为,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主气,其中“湿为长夏之主气”、“燥为秋之主气”,因而秋季不仅要防燥,还要除湿邪。中医学还认为肺属金,通气于秋。秋季肺部功能比较旺盛,此时既是养肺之时,也是极易伤肺之时,因而“秋天重在保护肺部的健康”。

这里所指的湿邪主要针对长夏而言。长夏是指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此时虽已立秋,但天气仍然炎热,仍在三伏期间。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湿病多见于这个季节。由于天气闷热,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人也会感到很不舒适。此外,人体脾脏喜燥厌湿,湿邪易侵犯脾脏,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表现为消化吸收能力低下,轻者食欲不振、口淡无味,重者胸闷呕吐,大便稀溏,甚至会出现水肿。

长夏后秋季的干燥视为燥邪,燥邪易侵犯肺脏,因而有“燥伤肺”之说。人体肺脏十分娇嫩,不耐湿,更不耐燥。燥邪侵肺会使肺脏极易发生病变。

燥邪致病有内燥、外燥之分。因受外界燥邪而生病者称为外燥,它大多从口鼻而入,表现为口舌溃烂,咽喉上火。内燥多因高热伤津或亏汗、腹泻过多,导致肌体津液亏虚。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进入深秋季节,秋凉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不利,入夜要注意保暖,以免寒气侵入。

秋季防燥还需注意室内湿度,根据医疗气象学研究,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纤毛的运动会变得十分缓慢,灰尘易附在黏膜上,喉部受到刺激而咳嗽,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因而秋季室内湿度低于40%时,应经常洒水或使用加湿器调节。

燥邪与湿邪对身体均有不利影响,可通过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和调理饮食来应对气候的变化。

秋季锻炼好时节

中医学认为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是人体吐故纳新、正常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秋天是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经常进行深呼吸、散步、登山、慢跑等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肺脏的健康,并能解除因夏季能量消耗过大而引起的秋乏。尤其是久居闹市的人秋日郊游登山,能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也称为空气维生素,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作用,可有效抵御“秋乏”。但是登山并非人人适宜,尤其是老年人和腿部关节不好的人不宜登山,因为登山会加重对关节的损伤。

鼻为肺之窍,常年坚持按摩鼻翼两侧,对预防感冒,增强肺部功能大有益处。为促进肺脏健康,晨起可多做扩胸运动,并主动咳嗽几声,帮助将肺内的痰液和杂质咳出体外。秋季虽然秋高气爽,但又是多雾的季节,雾天空气污染极严重,此时锻炼有害无益,因而在有雾的天气状况下,切忌在户外锻炼。

话说“春捂秋冻”

常言道:春捂秋冻。御寒锻炼自秋始。对健康人而言,适当“秋冻”能提高人体肌肉关节的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加耐寒能力,因而当凉爽的秋风吹来时,不要忙于增添衣服。尤其是对孩子而言,通过“秋冻”锻炼,对外界气温所起的突然变化比较容易适应,对预防感冒、肺炎等疾病的发生,促进孩子的体格成长,都有特殊的效果。

但是“秋冻”并非人人皆宜,根据医疗气象学研究,有三类人要特别注意:一是心脑血管病人不宜秋冻,因深秋气候多变,易诱发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二是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的人特别忌冷、忌风,此时要注意保暖。三是有胃病的人不宜秋冻,以防旧病复发。

秋季饮食与卫生

一般说来,秋季饮食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个阶段。

初秋之时,经过炎夏的消耗,人体的消化功能比较低,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因为湿困脾,这个时令容易产生肠胃道疾病,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所以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同时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在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要多吃些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白扁豆等。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常言道:人秋萝卜胜良药。多食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晚秋季节,气温变化较为剧烈。医疗气象学认为,秋冬季节之交为心肌梗死的高峰期。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人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坚持多喝水,这样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秋天蚊子猖獗,蚊子是乙型脑炎、疟疾等疾病的传播媒介。因此要讲究卫生,清除积水,让蚊子没有生存之地。维生素B1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每天口服3次,每次2~3片,就会有令蚊子讨厌的气味从人体汗腺排出,可减少蚊子叮咬。

晚秋时节,秋风萧瑟、落叶残花,大地呈现萧条景色,易使人产生悲秋的情绪。中医学认为:“悲忧伤肺”,过分地悲哀、忧虑会使气血阻滞,脏腑功能失调,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当今社会,心理卫生是每个人不可忽视的问题。秋天日照充足,此时应早睡早起,情志安定。多进行户外运动,自我调节,愉悦身心,保持宁静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