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精选(九篇)

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

第1篇: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高粱;用途;发展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高粱根系发达,可利用较深土层中的水分和养分,既抗旱,又耐瘠薄,肥料利用率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高粱能获得稳定的较高产量,高粱还有抗涝和耐盐碱的特性,能在pH值5.5~8.5的各类土壤上正常生长。所以,高粱也是盐碱涝洼地区广泛栽培的高产作物。

1 高粱的主要用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作为主要食粮的用量逐年减少,而将大量的高粱用于饲料、酿酒及其他工业原料。在我国,用高粱籽粒酿制白酒或酒精,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如驰名中外的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及其他高档酒均系以高粱为原料酿成。高粱酒醇厚浓郁,芳香甘冽,品质极佳。

高粱是家畜家禽极好的精饲料,其饲用价值与玉米相近。从畜禽对营养物质需要来看,高粱籽粒可消化营养总量和粗淀粉等均较高,适于畜禽育肥,适当的单宁有利于防治畜禽,特别是仔畜、雏禽肠道疾病,有利于肠胃拔干、蠕动。在国外,把高粱配合饲料与其他配合饲料喂,能促进家畜的食欲与营养的吸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高粱将是畜禽、鱼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茎叶饲料高粱中,甜高粱的含糖量在18%左右。生物产量6~8万kg/hm2。据实验,用甜高粱作青贮饲料喂奶牛,可增加奶牛的食欲,使日产奶量提高0.5kg以上。在北方,近年来鹿场也开始用甜高粱喂鹿,取得较好的效果。茎叶高粱可用于发展高粱牧场和草场,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高粱除酿酒、制糖以外,剩余废渣可制作纤维板。高粱秸秆在农村也大有用途,可做蔬菜生产中的支架、防风篱笆,高粱秆外皮可编织席等。总之,高粱在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高粱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秦岭黄河以北,长城以北是主产区。在栽培目的和用途上,用做含糖的比率明显减少,用于饲料酿酒的比例显著增加。高粱已成为集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于一身的多元作物。近年来,随着高粱高产技术的不断推广,在栽培上初步总结出一套“高、矮、密”的高产栽培方法。

纵观全国高粱生产现状,我国高粱生产将会有一定回升,总的趋势看,高粱栽培区域将会继续由南向北,由平原地区向旱涝、盐碱、沙瘠地转移,由农区向牧区推进。从栽培目的和用途上考虑,高粱将由食用转变为饲用和酿造等工业原料。栽培的粒用高粱将由高秆大穗型向中矮秆密植型转变。在质量上,根据市场需求向专用型发展。以高粱作为高产饲料作物极富有发展前景。预计北方高粱面积将会有一定的发展。以高粱为原料酿造白酒,我国在世界上独占优势,且久负盛名,特别是吉、黑2省所产红高粱,在各名酒倍受欢迎。一个北方高粱市场的雏形正在形成。应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高粱生产,迅速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建立产、供、销为一体的高粱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使吉林成为我国高粱主要生产基地。

3 吉林省发展高粱生产的有利条件

3.1 地理环境适合发展高粱生产

吉林省地处北方干旱地区,常年降水量都在500mm左右,干旱经常威胁着农业生产。特别是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只有400mm,加之风沙大,地表蒸发量大且土壤贫瘠。在诸多的作物中,唯有高粱抗旱,耐瘠、耐盐碱。在此地区发展高粱生产,既经济又能获得高产稳产。此外,吉林省还有大面积贫水型洼地,这本是一些富含有机质和其他养分的肥沃土壤,虽然地势低洼易涝,但水源又不足,而高粱具有耐涝的特点,即使在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高粱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这些地块、地段在20世纪5、60年代就盛产高粱,只是近些年来不适当地扩种了玉米,今后应遵循自然法则,改种高粱。

3.2 农民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

高粱历来是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比如:西部地区如何抗旱抓全苗;中部地区做到浆打垅,适时播种,浅播重压,做到一次抓全苗;尤其是近年来大面积种植耐密型中矮秆品种,做到以肥保密,以密求高产等。

3.3 良好的科研条件

在农业生产中,优良品种是夺取高产的内因,但是只有良种和良法相结合,才能获得预期的增产效益。为适应商品市场的需要,近年来吉林省科研单位,选育出一批耐密型中矮秆酿造高粱新杂交种,如早熟耐密的酿造型高粱吉杂52号。1992年种植面积近2万hm2,已成为吉林、黑龙江、内蒙东部的主栽品种之一。

4 发展高粱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栽培技术方面,精细整地是高粱确保全苗的重要措施。吉林省冬春雨雪稀少,春季干旱、风多,为保证全苗,做好整地保墒是重要一环。对于秋翻平播的土地,在秋耙的基础上,早春土壤解冻时还应及时顶凌春耙,使土壤达到细、暄、平、上虚下实,为及时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秋季雨雪多的地区或涝洼、盐碱地,可进行秋耕春耙,以利于土壤熟化和防止盐分上升。春翻地块,要随翻,随耙,防止水分蒸发。涝洼地要提早进行顶凌浅翻,否则进入反浆期,机车不能作业。垄作区,应力争秋起垄,以保水蓄墒,供种子发芽。

第2篇: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河西地区;饲用型甜高粱;全膜双垄;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99

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全国缺水地区之一。水资源匮乏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针对水资源短缺现状,该地区积极进行全膜双垄沟灌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饲用型甜高粱全膜双垄沟灌栽培技术作为垄膜沟灌栽培技术中的一种,也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河西地区气候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域内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可达2550~3500h,,年平均气温5.8~9.3℃,平均昼夜温差15℃,年无霜期160d左右,境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甜高粱等农作物的栽培种植。饲用型甜高粱2012年开始在河西地区引进试种,它是以生产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及调制干草为主要用途的高粱类型[1],其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糖分含量高,营养丰富全面,且草产量高,广受种(养)殖户的青睐[2-5]。根据河西地区近几年的种植情况,鲜草平均产量112t/hm2,可节约用水300m3/hm2,抗旱、节水效应明显。发展饲用型甜高粱全膜双垄沟灌种植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都意义重大。

1 精细整地

甜高粱适应性强,对土质要求不严,一般的盐碱地、瘠薄地均可栽培。但由于其种子较小,且幼苗顶土能力较弱,极易造成缺苗断垄,整地时要使0~20cm土层无坷垃、草根,做到细、平、净、绵,播种时墒情要好,以利种子发芽出苗。

2 施足底肥

施肥量依土壤肥力情况而定,土地肥沃可少施,土地贫瘠应多施。一般农家肥60t/hm2左右,尿素225kg/hm2,磷酸二铵300~375kg/hm2,硫酸钾120~150kg/hm2,锌肥15kg/hm2。

3 起垄覆膜

覆膜分秋覆膜和顶凌覆膜两种形式。秋覆膜最好在上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土壤封冻前进行,顶凌覆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对于秋覆膜与顶凌覆膜,整地施肥后,均可选择玉米生产中应用的起垄覆膜一体机进行起垄覆膜,覆膜时选择幅宽120cm,厚度0.01mm地膜按甜高粱种植走向开沟起垄覆膜,大垄宽80cm,小垄宽40cm,垄膜松紧适度、紧贴地面,在覆好的垄膜上每隔2~3m横压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为了减少降水蒸发,覆膜一周后,当地膜与地面紧贴时,可在垄沟内每隔50cm 打一直径3mm的渗水孔,便于降水及时下渗。若起垄覆膜一体机的压膜轮上带有打孔装置,便可省去人工打孔操作。

4 栽培品种

在品种的使用上,目前,种植户一般选择由中国农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采用重离子诱变技术选育的代号为BJ0603的甜高粱新品种。通过近几年的种养实践来看,该品种在河西地区产量表现突出、家畜喜食度高,受到广大种养户的青睐。

5 适期播种

当土壤表层10cm处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时为最佳播期。井水灌区、黄灌区为4月中旬,河水灌区为4月下旬。如果播种过早,由于土壤低温高湿,种子吸水后不能萌发,易发生粉种现象,造成缺苗;播种过迟,生育期缩短,影响产量。具体播种时,可采用单行人工穴播机或点播器在大垄及小垄向阳垄侧进行精量播种,穴距12cm,行距60cm,每穴2~3粒种子,播种深度3~4cm,播量12~15kg/hm2。若种子进行了包衣处理,考虑安全,播种时应穿防护服,戴口罩及手套,播后及时将手清洗干净,以防中毒。

6 田间管理

6.1 镇压保墒

播种时如果土壤含水量超过20%,播种后应及时用细土封严播种穴,否则种子会外露。当土壤墒情较差时,覆土后须用镇压器轻压,让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减少土壤间孔隙,达到保水保墒的目的。

6.2 破除板结

为了不影响幼苗出土,播后出苗前应及时破除降水形成的板结,以充分保证甜高粱幼苗能及时顶土出苗。

6.3 及时放苗

出苗后应及时放出压在膜下的幼苗,放苗时注意放苗口不宜开得过大,且要将播种孔用细土封严,减少水分蒸发以及防止热量散失。同时,要使膜下形成高温高湿的小环境,这样既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又可以焖杀膜下杂草。

6.4 除草

试验表明,覆膜前用38%莠去津悬浮剂进行土壤处理,用药2.85kg/hm2,兑水450kg进行地面喷雾,可有效防止杂草滋生。对于除草不彻底的地块,在3~4叶期时,可对膜下杂草进行人工拔除。

6.5 灌水追肥

甜高粱耐旱能力较强,但为了获得高产,全生育期需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1200m3/hm2。在苗期,应根据降水情况、土壤墒情和植株长势,适时浇头水。植株生长进入拔节期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kg/hm2。当株高达到1.5m左右时,结合浇水进行第2次追肥,追施尿素225kg/hm2。

6.6 防倒伏

甜高粱茎秆充实坚韧,机械组织发达,抗倒伏能力强。但由于植株较高,生长后期浇水时要避开大风天气,以免倒伏而影响产量和饲草品质。

6.7 防虫害

实践证明,河西地区甜高粱病害鲜少发生,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及螟虫。对于蚜虫,7月中下旬是防治该虫的关键期,此时如遇高温干旱、降水偏少天气条件,极易造成蚜虫偏重发生,应及早防治,具体可用吡虫啉、啶虫脒、苦参碱、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农药进行防治;红蜘蛛发生时,主要分布于叶片背面,发生危害程度较玉米轻,防治时,可用阿维菌素、克螨特、阿维・哒螨灵等进行叶面喷雾。对于螟虫,当发现其危害甜高粱心叶时,可用氰戊菊酯、溴氰菊酯进行防治,甜高粱抽穗后,螟虫易上升到穗部为害,这时可用溴氰菊酯或氰戊菊酯对穗部进行重点喷雾。

7 用途与收获

7.1 青绿饲料

以生产青绿饲料为目的饲用型甜高粱种植,一般收割两茬,头茬于7月中旬或下旬株高150cm左右时收割,留茬高度10cm左右;第二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早霜来临之前收获。两茬收割时,头茬收割后1~3d内及时施肥、浇水,追施尿素120~150kg/hm2。

7.2 青贮饲料

若用作青贮饲料,宜一次收割,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早霜来临前,此时茎秆含糖量和植株营养积累达到最大值,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单茬收割时,若人工收获,需在收割后5d内及时青贮,以免糖分流失。

参考文献

[1] 张苏江,董志国,杨金宝.饲用型甜高粱的栽培与利用[J]. 当代畜牧,2000(2):42-43.

[2] 房丽宁. 饲用甜高粱新品种大力士[J]. 草业科学,2003,20(12 ):56-57.

[3] 张继荣,宋连昭,庞永勤等[J]. 今日畜牧兽医, 2007,(6):56.

[4] 曲凤玲,王凤龙,刘凤山.饲用甜高粱栽培技术[J]. 现代化农业, 2012(11):25-26.

第3篇: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有机高粱;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有机高粱的生产应用

随着绿色理念的不断普及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有机高粱已经成为未来高粱种植的发展趋势。目前有机高粱的主要用途是作饲料、能源和制糖。就现阶段状况而言,我国的有机高粱在科研、生产与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一些地区还建立了以高粱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加工厂。例如在制糖方面,湖北省建立了中州皖农场糖厂、广东省建立了甘蔗糖业研究所糖厂等;在制酒行业方面,有山东省的莘县糖酒厂、内蒙古的托王集团酒厂等。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单位与地区,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如内蒙古托王集团在原来酒厂的基础上建造了纸浆厂、板材厂和制糖厂等。河南省冬夏集团为了申报国家星火项目,开发种植了0.33万hm2高粱,并且建造了一个大的奶牛场,年产实用酒精万吨以上。湖北省长江三峡宜昌生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种植了0.67万hm2高粱,年生产酒精1000万L以上,并用高粱的秸秆作为材料来生产食用菌。

二、选用良种

酱香型酒用有机高粱应选用“红缨子”“青稞洋”等通过提纯复壮的高粱品种。品种属中熟中粒酒用品种,具有种皮厚、玻璃质高、支链淀粉多、单宁含量适中、酿酒不易糊化的特点。春播生育期130—140天,夏播生育期120—130天,下面就以“红缨子”为例,对它的品种特点进行以下介绍:

“红缨子”高粱是贵州省仁怀市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采用本地传统高粱品种“小红缨子”与特矮秆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粱品种。该品种属糯性中秆中熟常规种,春播生育期130d左右,夏播120d左右。株高2.4m左右,地上部伸长节8~9节,叶宽7.2cm左右,总叶数13片,叶色浓绿。散穗型,穗长32~38cm,穗粒数2800粒左右,颖壳红色,籽粒红褐色,较易脱粒。该品种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是符合酿酒工艺要求的优质原料。该品种抗病抗旱能力较强,一般产量6000kg/hm2左右,最高产量可达8250kg/hm2。

三、育苗移栽技术要点

①苗床选择:选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无化学污染的沙壤土。

②苗床面积:根据大田面积计算所需苗床面积,每亩大田所需苗床长5丈左右、宽4.2尺。

③苗床的整理和培肥:一般在育苗前25—30天,将苗床翻犁、整细,除去杂草和石块,每平方米苗床地用优质农家肥3—5公斤,让其自然腐熟,培肥土壤。

④播期:春播高粱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育苗,夏播高粱在5月上、中旬育苗。亩大田用种量0.5公斤。

⑤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将种子进行筛选、风选,除去杂质及饱满种子并凉晒种子1—2天,提高发芽率。

⑥育苗方式:

营养球(块)育苗:制作营养球时,用适量清粪水或沼液将沤制好的营养土拌湿(标准: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用手轻捏成直径1.5寸的营养球整齐排放在苗床内;在制作营养块时,先在苗床底铺一层废纸或细沙等隔离物,然后将沤制好的营养土加足水分后,在苗床上平铺5—6厘米厚营养土,刮平压实,用木板和刀划切成1.5寸见方营养块,每个营养块(球)播种2—3粒。

撒播育苗:将培肥的苗床地切细,开沟作厢,厢宽4尺,沟宽1尺,将种子分厢计量均匀撒于厢面上,浇上适量的清粪水或沼液,盖上1厘米厚的细土。

苗床管理:春播高粱在苗床上需加盖塑料薄膜,防止倒春寒。高粱出苗后要注意匀苗,移栽前根据气候适时揭膜“炼”苗、浇水及中耕除草。

⑦精细耕整

要求:①时间适当。在适宜的墒情下,一般在栽植前5—7d耕整,选择旱整工艺时,犁耕耕深为12—15cm、旋耕耕深为10—15cm,且深浅一致,无漏耕、重耕现象;同时也要注意土壤不能耙得过烂。②整地要平。要求做到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异不大于3cm,表土硬软适中,田面无杂草、杂物。③秸秆还田数量应该适量。一般还田秸秆量不超过3000kg/hm2。

四、大田移栽

1、移栽时间:苗龄30天左右,当苗长至4叶一芯至5叶一芯时即可起苗移栽,营养块育苗宜在4—5叶时移栽,撒播育苗宜在5—6叶时移栽。起苗时防止伤根,除去病苗、弱苗、杂苗、大苗、优势苗,用中等苗带土移栽。

2、移栽密度:净作亩栽7800—8000窝;分带套作亩栽3000—4000窝。

3、移栽规格分净作和套作

净作:高粱株行距0.5:1.5尺,打窝移栽,每窝2株。土壤肥力差的适当密植。

分带轮作:1.7米—1.8米开厢(绿肥—高粱)移栽,上年秋种时将土地按1.7米—1.8米开厢,用0.8米—1.0米带种绿肥,绿肥翻压后移栽2行高粱,行距0.6米—0.7米,窝距20.0—26.7厘米,每窝栽2株。

4、化学除草

秧苗活棵后,及时化学除草。用50%苯噻草胺可湿性粉剂450-600g/hm2或14%乙苄可湿性粉剂750g/hm2,按照说明书拌细土撒施。

5、水分管理

除草工作结束后,灌上1—2cm的浅水,然后等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保证田面薄水或没有水层,但要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当茎蘖苗达到预计穗数的80%时,即达到225万/hm2。左右时,就要开始排水搁田。搁田方法:“轻而多次”,首先及时开沟排水,然后晒到田边起细裂缝,人站在田面上,虽有明显的脚印,但不下陷时,再灌上1cm左右的浅水,落干后再晒,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分蘖数不再上升。

五、施肥时期

1、苗床期施肥:高粱苗床地播种前,用充分腐熟的适量有机肥堆腐发酵土壤制成营养泥,待高粱播种出苗后至移栽前用适量腐熟的优质沼液或清粪水淋苗,保持苗床地湿润不露白,高粱苗健壮生长。

2、大田期施肥

A.基肥:基肥是固态有机肥(牛圈肥,堆腐肥,沼渣,绿肥,秸秆,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可选用琨恩牌有机肥),在移栽前结合整地施入田土高粱移栽窝中,秸秆还田和绿肥翻压入土须在高粱移栽前7—10天进行。秸秆还田可采取直接还田、翻压还田、过腹还田、覆盖还田。绿肥在盛花期翻压,翻埋深度16厘米左右,盖土要严。基肥是液态肥料(人畜粪尿、清粪水、沼液),在移栽时施入根际附近土壤并覆土作定根肥水。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1200—1500公斤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50—80公斤。

B.追肥:苗肥,高粱移栽成活后,结合查苗补缺、中耕培土进行。时间在移栽后15天内,主要施用清粪水,沼液。苗肥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清粪水和沼液)以上。

C.穗肥:在高粱拔节孕穗期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施用。可施清粪水,沼液,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亩施用优质农家肥750公斤以上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10—20公斤。

D.粒肥:在高粱抽穗扬花至灌浆时期进行。可施清粪水,沼液,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亩施用优质农家肥500公斤以上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5—10公斤。

六、病虫害防治

高粱主要病害有高粱黑穗病、炭疽病、纹枯病、紫斑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粘虫、红蜘蛛、玉米螟等。高粱炭疽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0.5%卫保水剂500—6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水剂300—4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在拔节前后百株蚜量10—20头、孕穗抽穗期百株蚜量200—250头时,用10%烟碱水剂1000倍液或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掌握幼虫三龄前,用0.3%印楝素乳油-绿晶600—800倍液或0.6%清源保水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七、适时收获与贮藏

酒用高粱在蜡熟末期收获最为适宜,因为此时期营养物质停止积累,千粒重最高,淀粉含量也多,其特征是穗基部茎杆变黄,植株下部的4—6叶枯死,穗上下两端小穗外颖呈棕色,此时收获的高粱籽粒经晾晒后呈棕黄色,经济性状较好。高粱籽粒的干燥是保证贮藏期间品质不变的关键,收获脱粒后,晒到含水量在13%以下方可入库。收贮时要专收专贮,贴上标签。

八、应注意的问题

第4篇: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一)小春生产

小春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效益提高。2013年完成小春粮油种植面积4.6万亩,比上年增加0.7万亩,产量预计1.07万吨,比上年持平。小麦1.2万亩,比去年减少15.3%,产量预计0.3万吨,比去年持平。豆类0.6万亩,产量1117吨,与去年持平。油菜面积0.8万亩,产量1000吨,比去年增长8%。洋芋2.0万亩,比去年20.2%,产量0.7万吨,增长11.1%。

(二)大春生产

全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预计下半年在加强病虫防治和管理的基础上,能实现今年大春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全区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完成22.36万亩,比上年增加0.9,其中水稻12.5万亩,红苕1.3万亩,玉米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高粱完成7.1万亩,比去年增加1.0万亩,完成了市上下达目标101.4%,高粱生产继续快速发展。

(三)项目进展

1、高粱基地建设项目。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今年是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金胡示范片高粱产业成片推进项目和省高粱高产创建项目,在金龙乡、胡市镇、双加镇、长安乡、石洞镇等实施酿酒高粱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半年来,全区种植规模稳定发展。金胡示范片完成5.3万亩,比去年增加0.8万亩。龙溪河示范片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比去年增加0.3万亩。石洞镇郎酒高粱基地完成高粱种植面积3200亩,增加了2200亩。目前,由于今年雨水好,高粱育苗素质好,长势好于往年,后期管理跟上,增产大有希望。

2、水稻高产创建项目。

今年我区继续实施省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2个万亩优质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总面积2.0万亩,重点在等乡镇,在示范区进一步推广良种、旱地育秧、三围栽培、再生稻等高产栽培技术,实现水稻万亩示范片超高产强化栽培覆盖率达到50%,创建目标亩产达到600公斤,较上年增产5%,示范片再生稻单产目标175公斤,比大面积增产20%以上。在特兴、长安等开展有机罗沙稻生产2000亩。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有机高粱中后期生产技术推广落实、管理,保障高产创建取得成功,保障产品质量。在7-8月开展产量验收。

(二)继续加大抗旱、优势产业技术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基地干部群众科技意识、生产技术水平,强化干群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全面贯彻落实高粱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包括等园区的生产便道、排灌设施、农机设施等,努力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四)搞好晚秋生产安排部署,为明年高粱生产打下基础。

(五)调查研究,做好总结考核、下年工作计划。

(六)配合搞好收储工作,保障农户利益。

第5篇: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湘两优糯粱1号;栽培密度;产量;对比试验

湘两优糯粱1号是湖南省农科院高粱研究开发中心采用两系法育成的再生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矮秆、抗性强、一种两收等诸多优点,现已在全国18个省(区)得到示范推广,我县于1997年开始引进种植。为了进一步完善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和提高单产、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我县特进行了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7000株/667m2(D1)、9000株/667m2(D2)、10000株/667m2(D3)、12 000株/667m2(D4)。随机区组排列,重复1次,小区面积为66.7m2,四周设保护行。4月3日播种,盖膜育苗,4月23日移栽,叶龄4.5。

试验地设在永和镇习家村委刘银华家的责任田,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地势平坦,试验中统一肥水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7月20日对各处理进行测产,结果表明:处理D3产量最高,为484kg/667m2,比D1和D4增产26.6%和10.3%,达显著水平;比D2增产5.2%,增产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说明,密度在D1~D3范围内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超过D3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2.2 不同密度处理对孕穗期植株素质及田间透光率的影响

在高粱孕穗期,我们对植株素质及田间透光率进行了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竞相旺长,株高增加、茎秆变细、叶片细长,单株叶面积减小,但叶面积指数增大 即单位面积上的绿色叶面积增大、干物质积累增多,但若密度过大(如处理D4,密度达12 000株/677),则叶片相互重叠严重,田间荫蔽程度加大,株间透光率显著降低,有效光合面积减小,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转,同时,田间通风也不好,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

2.3 不同密度处理对植株经济性状的影响

3 试验小结

(1)湘两优糯粱1号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定植9000~10 000株为宜。

第6篇: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杏鲍菇TZH1号;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6.1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地区杏鲍菇种植量逐年增多。为了适应当地杏鲍菇生产的要求,笔者于2008~2012年开展了适应当地条件的杏鲍菇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通过人工选择育种及紫外诱变育种等方法选育出了杏鲍菇新菌株TZH1号,经过多次培养料筛选试验找出了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培养料配方,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左中旗、开鲁县等地进行了栽培试验。其研究结果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杏鲍菇TZH1号的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萌发力强、菌丝整齐稠密、洁白粗壮,以玉米芯为主料的栽培种培养基上吃料快、菌丝体生长旺盛、抗杂菌能力强。子实体菌盖呈淡灰色、圆整、肉厚,菌柄呈白色、组织结实、棍棒状、菇质优良。

1.2 营养条件

菌丝体在多种农林废弃物上均可生长,适宜于通辽地区的栽培料可选择玉米芯、玉米粉、麦壳、高粱壳等。

1.3 温度

菌丝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左右,适宜生长温度为5~30℃,原基形成的最适宜温度为8~15℃,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0~20℃,属中低温型菇类。

1.4 水分及湿度

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在60%左右为宜,在出菇管理中出现原基开始加大空气相对湿度到90%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湿度可降低些,达到85%左右即可。

1.5 酸碱度

菌丝体生长的最适宜pH值以中性7.0为宜,出菇时的pH值在6.5左右,呈弱酸性。

1.6 空气

杏鲍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对氧气需求不高,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注意通风换气,提供充足的氧气,及时排出二氧化碳。

1.7 光照

在菌丝体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强度散射光。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栽培时间

通辽地区气候冬冷夏热,春干秋湿,大陆性气候显著。在自然条件下温室大棚内,可在10月中旬至第二年5月中旬出菇。杏鲍菇TZH1号的栽培实践结果表明,当地合理的生产季节安排如下:5~7月制作菌种,8、9月制作栽培袋,10月中旬开始出菇。

2.2 栽培原料

根据杏鲍菇对营养的需求及当地即经济又容易得到的栽培料的特点,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的培养基配方:

2.2.1玉米芯70%、麦麸子20%、玉米面8%、石膏粉1%、生石灰1%;

2.2.2玉米芯98%、石膏粉1%、生石灰1%;

2.2.3玉米芯30%、麦壳50%、玉米面8%、高粱壳10%、石膏粉1%、生石灰1%;

2.2.4玉米芯33%、麦壳33%、稻草22%、玉米面10%、石膏粉1%、生石灰1%;

2.2.5玉米芯40%、麦壳48%、玉米面10%、石膏粉1%、生石灰1%;

2.2.6玉米芯40%、高粱壳48%、玉米面10%、石膏粉1%、生石灰1%;以上配方含水量均为60%。

2.3 栽培袋的生产

采用17㎝×36㎝的聚丙烯两头开的塑料袋装料,每袋装干料0.5㎏左右,松紧要适度,两头用塑料绳扎口。常压灭菌100℃保持10h,接种要严格无菌操作。

2.4 发菌管理

制作菌种及栽培袋的6~9月是通辽地区气温最高时期,此时发菌快,但是杂菌活动也非常活跃,易造成烧菌和烂袋等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造成损失,应做到严格无菌操作、勤消毒环境及通风降温等工作。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左右,环境温度不超过28℃。

2.5 出菇管理

栽培袋菌丝长满后半个月即可出菇。菌袋转入菇棚,钢架内摆好菌袋。打开菌袋的一口,喷雾器向环境喷水保湿,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早晚各通风一次,通辽地区空气干燥,通风时间不宜过长,每次通风在20~30min为宜。注意掌握好通风换气和保湿之间的关系。光照强度在500~1000Lux。当菇蕾长到2cm之前及时进行疏蕾。每个菌袋只保留3~4个健壮的菇蕾,其余的菇蕾用小刀削去蕾尖。子实体生长到八成熟未展开菌盖、为弹射孢子时要及时采收。采收后的菌袋应及时清理残余物和老菌皮等。停水养菌一周时间,使菌丝生长恢复后再进入下潮出菇管理期。

第7篇: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一、工作思路

坚持深入贯实中心、省、市惠农强农政策,以市、区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惟,牢牢围绕“工业贡井”部署,按照“趋利避害争主动,两手预备早发动,以水布局稳水稻,主攻旱粮调结构,依赖科技防劫难,增强保障夺丰收”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布局,优化种植结构,不乱发展粮经作物,扎实推进上风特色工业基地建设,鼎力推广节水抗旱增产技术,重点发展避旱节水农业,保障农业生产不乱发展和农夫持续增收。

二、工作目标

年,全区大春粮食播种面积不乱在31万亩,与年基本持平,总产11.28万吨,同比增产0.01万吨。其中,计划种植水稻10.5万亩、玉米10.4万亩、套作大豆8万亩、高粱1万亩,力争年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产。

三、工作要求

(一)以水布局,调改结合,不乱大春播栽面积

面临当前工程及农田蓄水严厉不足的严肃态势,各乡镇要进一步摸清蓄水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应对,分类指导,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为不乱高产奠定基础。

1.以水布局稳水稻

水稻在我区粮食生产中据有主导地位。要坚持抓早争主动,鼎力推广“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开春后,在有水源保障的区域,通过旱育秧实现早播早栽。同时,充分利用水资源,采取集中育秧、借田育秧、节水育秧等有效方式,及时播撒稻种,分期分批培育多蘖壮秧,增强秧龄弹性。做到“四秧”(小、中、大、长龄多蘖壮秧)配“四田”,知足冬水田、早熟蔬菜田、麦(油)茬两熟田和等雨迟栽田栽插需要,千方百计不乱水稻生产。

2.趋利避害攻旱粮

针对旱情态势,按照“扩面改种不摞荒、水路不通走旱路”的原则,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玉米下田、高粱上山的种植面积。一是要加大玉米避旱节水栽培推广力度,指导农户公道选用品种、科学铺排播期,鼎力推广玉米集雨节水膜侧栽培面积4.5万亩。二是要高质量推进高粱规模化、尺度化生产。加快酿酒高梁工业基地建设步伐,切实抓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规范栽植、科学田管、适时收成等枢纽技术措施落实,实现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良种笼盖率、单产水平、组织化程度和经济效益进一步进步。

(二)早抓衔接,备足“三杂”,保证春耕生产用种

各级农业部分要针对当前旱情情况,充分估计大春结构调整后的用种需求,抓紧与种业公司衔接,及早推荐“三杂”(水稻、玉米、高粱)主推品种,协助抓好种子调运、贮备供给工作,引导各种业公司对路引进相宜品种,早下订单、早调运,尽量备足水稻、玉米、高粱种子。各乡镇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指导农户备足、备好优良品种;同时,要认真抓好救灾备荒种子贮备轨制的落实,做好启动救灾备荒种子贮备工作,以有效应对严厉劫难造成的改种、补种,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用种需要。

(三)依赖科技,狠抓示范,稳步进步单产水平

以高产创建流动为重要抓手,按照“突出主作、施展上风、连线连片”的原则,切实抓好“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五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配套,高质量、高尺度建立高产示范片,通过抓点搞示范,全面推广高产高效栽培、避旱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保证春耕播栽质量和田间管治上水平,实现单产大幅度进步,总产稳步增长。年全区规划建设“中稻+再生稻”特色工业示范基地8万亩;玉米膜侧栽培示范基地4.5万亩;高粱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万亩。

(四)广辟水源,科学调度,保证春耕生产用水

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推进农田基础举措措施项目建设,增加山坪塘、囤水田蓄水举措措施规模,抓紧对损毁的农田基础举措措施维修恢复,动员农户及时捶糊田埂,扎缺堵漏,保证有前提的冬(囤)水田和山坪塘尽量增加有效蓄水。抓紧改造已老化失修的提灌举措措施设备,保证正常运转,加大提水力度。捉住有利时机,搞好“四水两雨”(拦引江河水、拦截地面水、挖掘地下水、用好工程水和飞机人工增雨、高炮人工增雨)利用,努力增加可用水源,同时加强对现有水源的统一管治、统一调度、统一分配,做到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团结用水,最大限度进步水资源利用率,保证春耕生产用水。

(五)加强监测,科学防控,晋升防灾减灾水平

跟着天气的变化,粮经作物主要病虫的发生演绎规律、发生特点也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些次要病虫可能成为主要病虫、偶发病虫也可能成为常发病虫。为有效防控病虫,晋升防灾减灾水平,农业植保部分要进一步完善测报网络,进步预告正确率,同时,及早储备、检验农药药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进步植保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春耕生产是一年重要的农事季节,是春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工作。各乡镇、区级相关部分要高度正视,将春耕生产纳入当前工作主要日程,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落实,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工作,为全年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增强资金保障

进一步加大春耕生产的投入力度,有效整合中心、省、市下达的各类涉农资金,着力推进春耕生产。区财政局要及早出台支农政策,落实支农资金,建立抗旱减灾应急基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抗旱设备购置和救灾作物种子贮备,解决水稻借田集中育秧、玉米集雨抗旱栽培、高梁+再生高粱核心示范片建设等项目实施所必须的政策津贴资金和工作经费。

(三)广泛宣传动员

各级各部分要立刻步履起来,组织泛博农村干部和农业科技职员深入基层,充分利用宣传栏、召开大会、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大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力度。狠抓各种补贴的实施和监管工作,保证补贴资金、物资及时足额到位。同时,把全区春耕生产的相关要求、“三杂”良种选购、抗旱节水农业技术抗旱应对措施,广泛深入地宣传到群众中去,坚定基层干部和群众抗大灾夺丰收的决心,激发和调动干部群众抓好春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应对防旱减灾的各项技术措施变成农户的自觉步履,果断防止和杜绝耕地撂荒,努力实现应种尽种。

(四)加强部分协作

各乡镇要及晨铺排部署年春耕生产,及时制订防灾减灾应对预案和对策,切实抓好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组织措施落实;农业部分要认真搞好天色猜测预告,及时把握旱情现状和发展动态,最新景象形象动静,为防旱、防雹、防涝提供可靠依据;水务部分要及时抓好水库、池塘及渠道的清淤补漏;农机部分要抓好浇灌举措措施设备的检验维护,落实好购置农机具优惠政策,加大农机机耕步队建设,进步农机服务水平,切实搞好春耕生产服务;供销部分要及早调进调足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物资;电力部分要根据抗旱工作的特殊情况,制定电力输送应急方案,保证春耕生产提注水用电需要;通讯部分要保障抗旱保水期通信畅通,及时传递旱情;农牧、工商、质监等部分要加大执法力度,清理整治农资市场,果断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农夫正当权益。

第8篇: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氾胜之书;作物;播种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

AbstractGuanzhong Basin has low altitude,warm climate,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a lot of inhabitants,which is famous for its plenty of fertile land resources,and its length from east to west is more than 300 kilometers,its width from south to west is 10 to 100 kilometers.By expounding advanced experienc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Fan sheng-zhi and his mastery of farming and its season,at the same time,comparing different crop snowing date recorded in the book with the modern in Guanzhong Basin,drew a condusion that with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ppropriate adjustments should be made to crop snowing date,which was helpful to the reform and guida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Guanzhong Basin nowadays.

Key wordsQin and Han dynasty;Guanzhong Basin;the book of FanSheng-zhi;crop;sowing date;ecological environment;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古代关于关中的说法很多,但大体区域都是指位于今宝鸡和潼关之间的地区。现在说的关中是指南至秦岭,北至华山,西起宝鸡,东达潼关,介于陕北高原和陕南山地之间的陕西中部的渭河平原地区。西汉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现存3500多字,总共包括有7项内容,即耕作——特别是旱地耕作的基本操作法、选择播种日期、播种前处理种子、个别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收获、留种和贮藏、所谓“区种法”。关中作为当时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生产技术水平和产量究竟达到何种程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农作物的播种期又是何时,笔者通过对《氾胜之书》的研究,现将其总结如下。

1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考证

秦末汉初以来,关中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最发达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农田垦殖,兴修水利和推广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郑国渠等水利工程形成的以大长安为中心的农田水利网,为关中地区在秦汉以后成为“谷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稠密的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铁犁牛耕的大规模使用,耦犁、耧车和赵过推广的适用于旱地的“代田法”与“区田法”,都对关中农业的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据古籍所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谷物、桑麻,还有作赈济备荒之用的豆类作物和供食用的油料作物—麻类。

1.1麦类

麦类,尤其是冬麦(古称“宿麦”)在秦汉时期获得进一步推广。汉代之前,小麦虽然种植很早,但普及较晚。直到汉武帝时,董仲舒上书:“《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1]汉武帝采纳建议,下诏令广种冬麦,从此关中种植小麦的范围逐渐扩大。

1.2稻

西汉成帝时,议郎氾胜之在关中督导农事。在《氾胜之书》中说:“种稻,春冻解,耕反其土”、“三月种秔稻,四月种秫稻。”[2]秔稻即粳稻,秫稻即糯稻。考古发掘中,在宝鸡、西安等地分别发现汉代粳稻和糯稻的遗迹。

1.3粟

粟(禾、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考古发现咸阳有粟,说明当时粟已普遍种植。陕西称粟作谷子,栽培历史悠久。及至汉代,谷子的栽培技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氾胜之书》论述的10多种农作物中,以谷子最为详尽,从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以至收获贮藏都有详细的记载,谷子在当时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粮食。

1.4黍稷

陕西称黍、稷为糜子。黍系糯性,俗称软糜子;稷系粳性,即硬糜子。黍、稷是关中地区古老作物之一。相传后稷教民稼穑,最初教民种植的农作物就是黍、稷(即糜子)。黍、稷与粟同是抗旱、耐瘠作物,但生育期短、生长势强,适宜干旱发生频率高的地区种植。

1.5高粱

高粱俗名“稻黍”,在陕西栽培历史悠久。《诗经·小雅·甫田》中有“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的诗句,粱即高粱,列为五谷之一。西安市西郊的西汉遗址中,土墙上印有用高粱秆扎成的排架痕迹,咸阳杨家湾一号汉墓陶仓中也发现有高粱的籽粒。

1.6大豆

大豆古代称菽,栽培历史大约已有四五千年[3]。传说后稷时,渭河流域就有了菽,即大豆。秦、汉时期称菽为豆,后又称为大豆,种植相当普遍,但地位已逐渐下降。《氾胜之书》中说:“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荒年也。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氾胜之呼吁发展大豆生产,但按其设想,以五口之家种百亩田算,大豆也只占耕地面积的25%。豆饭粗粝,是贫民或荒年粮食,常做赈济灾荒之用。

1.7大麻

大麻作为陕西最古老的麻类作物,雌雄异株,雄株为“枲”,雌株为“苴”[4]。五六千年前,关中渭河流域的先民已经种麻并绩麻为衣。秦汉时将五谷、桑麻、六畜并列。人们除了利用雄麻茎的表皮作纺织原料外,也种植雌麻,以麻籽作粮食,这在汉代文献和考古中都获得了证明。不过它在粮食作物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了。

由于关中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作物品种也有所不同。东部洛、渭之间三角洲地带的沙苑、果树、瓜类佳于他产,而边缘的近山或丘陵地宜种大豆和谷类。另外渭河、泾河两岸有利于灌溉的水地,种植稻的总产量和面积较前有所增加。

布帛和谷物一样受人们重视。汉代统治者一直提倡桑麻并重,当时麻除了用做一般劳动人民的衣物之外,还可用来交税。至于蚕丝、绢帛却是统治者的专有衣料,劳动人民只能以麻代丝。

2古今播种期选择的不同

播种期是将农作物原材料置于土地中的日期,作为保证顺利发芽出苗,并使作物各生育时期处于最佳生育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适宜播种期的主要条件有作物及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土壤条件和病虫害,因此各因素应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氾胜之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之一,其著作《氾胜之书》早在汉代就名满天下。书中最突出的是区种法和溲种法,其次如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都充分表现出高度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氾胜之书》(以下简称氾书)中记载了当时关中地区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期。笔者将其与这些作物现在的播种期作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2.1麦

氾书中提到麦的播种期:“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责麦种以酢浆并蚕矢”。由于播期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在理论推算的前提下,现在北方各麦区适宜播期约为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在此范围内,还要根据当年气候、土壤肥力、地形等特点进行调整[5-6]。而北方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一般在气温稳定在0~2 ℃左右,表土化冻时即可播种。北方的春大麦区在土壤开冻后即可播种。

2.2稻

关于稻的播种期,氾书中提到“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稻地美,用种亩四升。三月种秔稻,四月种秫稻”。而现在北方稻区春季气温低、温度变化大,积温较少,为获得高产,应抓紧农时早播。西北及东北北部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各地开始育秧日期,应视当地天气情况,抢在冷尾暖头播种。低洼返浆严重的稻区,应在返浆前播完。

2.3禾、黍

氾书中提到禾的播种期:“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而关于黍,他说:“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疆土可种黍。一亩三升”。现今关中地区粟的栽培非常注意播种期的选择。播种过早病虫害较重,影响穗粒发育;播种期过晚,使生育后期受低温危害,因而适宜的播期能使苗期处在干旱少雨季节,有利根系生长。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播期实验对比,改变了谷子播期偏早的习惯,从过去谷雨左右播种改为立夏到小满播种。

2.4高粱

氾书中无高粱播期的记载。影响高粱播种期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温度和水分条件。高粱播种过早对保苗、壮苗都不利。一般当5 cm处地温稳定在10~12 ℃以上时,开始播种较适宜。西北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

2.5大豆

氾书中记载大豆播期:“三月榆荚时有雨,高田可种大豆。土和无块,亩五升;土不和,则益之。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大豆须均而稀。种,土不可厚。种之上土,绕令蔽豆耳”。一个地区、一个地点的大豆具体播种时间需视大豆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土壤墒情好差而定。早熟些的品种晚播,晚熟些的早播;土壤墒情好些,可晚些播;墒情差些,应抢墒播种[7]。

2.6麻

氾书载麻的播期:“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而关于枲的种植说:“种枲太早,则刚坚厚皮多节;晚则皮不坚。宁失于早,不失于晚”。现在当土壤5 cm处地温达8~10 ℃时即可播种大麻。西北麻区因平川与山地温差大,播期从3月下旬延续到5月上旬。

3小结

通过对比古今关中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播种期,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作物的播种期有了较大调整。当然这是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包括两汉时期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氾胜之书》中曾多次提到过有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除了这种迷信思想,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对作物造成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变迁作为关中农业乃至整个西北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的优越和恶化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和农作物产量的多少,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和改良耕种制度,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才是当今关中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才能促进关中农业发展。

4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3] 贾俊侠.古代关中主要粮食作物的变迁[J].唐都学刊,1990(3):60-66.

[4]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农牧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5] 梁家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第9篇: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

论文摘要 介绍了有机棉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合理种植密度、灌溉方式与水量、施肥与打顶、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提高有机棉产量。

有机棉生产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也不使用生物工程品种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现将有机棉花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品种选择

新疆纬度高,无霜期短,春季气温回升慢,稳定性差,常有倒春寒,秋季降温快,棉花品种选择必须以早熟为前提。因为有机栽培不化控,因而对株型有较严格的要求。选用的品种棉株需节间短,结铃集中,零式或I 型果枝最佳。随着新疆棉区棉花枯黄萎病不断扩散,虫害也对棉花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有机栽培对农药限制使用,因而棉花需选择抗病虫的品种。有机栽培的原棉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应注意品种的纤维品质,选择主体长度29~33mm、比强度23~25cN·tex-(ICC标准)的优质品种。

2合理种植密度

新垦荒地,土壤肥力低,棉株的个体发育较小,在前2~3年内应靠群体增加总铃数。因此,一般采用高密度种植方式,栽19.5~22.5万株/hm2;第2年,栽18万株/hm2左右;达到中等肥力时,应栽12~15万株/hm2。

3灌溉方式与水量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棉花有机栽培首选灌溉方式。新疆棉花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生长调节剂,运用膜下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合时合地、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用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播种时滴灌毛管铺设在地膜下,1根毛管灌2行棉花,播种、铺管、覆膜一次完成。全生育期滴水12~13 次,总灌水定额为2 700~3 000m3/hm2。出苗水:部分地块墒情差,播种后不利于种子萌发,难以做到一播全苗。采用膜下滴灌,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适量给水,灌水定额为150~195m3/hm2。花前水:苗期棉株叶面积较小,气温较低,一般少灌或不灌水;蕾期营养体生长较快,干物质积累多,叶面蒸腾加快,此期间灌水3次,每次在180m3/hm2左右。花铃水:从开花至盛铃,气候炎热干旱,棉株正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时期,且植株蒸腾快,故此时应及时灌水,缩短灌水周期,隔6d左右灌1次,共灌水7~8次,每次灌水225m3/hm2。吐絮水:8月中下旬,为防止早衰而又不能贪青,根据气温、土壤水分及棉株长势可灌水2次左右,每次225m3/hm2。

4施肥与打顶

有机棉栽培培肥地力以绿肥轮作和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棉花与草木犀或苜蓿豆科绿肥作物套(轮)作。每年6~7月灌水前在棉田套种草木犀或苜蓿,棉花收获后草木犀或苜蓿越冬,第2年春季棉花播种前翻入土壤。施用棉籽粕或畜禽粪等有机肥。棉花播前基施棉籽粕6 000kg/hm2或牛羊鸡粪肥7 500kg/hm2以上。另外,备用棉籽粕1 500kg/hm2(堆制腐熟),于棉田灌第1次水前开沟追施。在棉花生长发育时期,运用滴灌技术追施液态生物肥、液化有机肥。在有机栽培条件下,水肥调控为主要手段,但也必须结合打顶整枝。打顶较一般棉田早3~4d,7月7日左右据苗情开始打顶,7月12日前打顶结束。再根据长势去叶枝、整枝。

5病虫草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剔除带病种子,可用温水等物理方法处理种子,以杀死病菌。改变灌溉方法,如运用滴灌,以减少土壤潮湿面积,高湿度是疾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在病害严重时,用一些无机杀菌剂进行防治,如波尔多液、植物源制剂等。还可通过合理轮作控制疾病、通过生物防治控制疾病、接种棉花根际真菌来抑制黄萎病的发生。

5.2虫害防治 转贴于

进行秋耕冬灌,降低棉铃虫、地老虎等蛹的越冬基数。适时定苗、中耕除草、整枝打杈、剔除虫株,可消灭部分害虫的卵和幼虫。采用棉花与玉米、小麦、油菜、高粱等地块邻作,或在棉田内、田边、沟旁点种玉米、高粱等诱集作物,为天敌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利用微生物杀虫剂防治害虫,如Bt、核多角体病毒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对人畜、农作物和天敌无害,不污染环境,对害虫毒性较高,不易产生抗性。或利用性诱剂诱捕成虫。棉田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在棉铃虫羽化盛期,杨树枝捆成束竖立在田间地头或渠道两旁诱集棉铃虫成虫,每天日出前用网袋套住枝把捕捉棉铃虫成虫。苗期可在棉田周围间隔20m处放糖浆瓶1个,诱杀地老虎成虫。棉田周围和中间渠埂放置黄色胶板诱捕蚜虫。在棉花受到直接威胁时,杀虫皂(钾皂)和植物性杀虫剂,如除虫菊酯、鱼藤酮、鱼尼丁、沙巴草、茶、苦木制剂、苦参碱等可用于防治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