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精选(九篇)

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

第1篇: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叛逆期是在12—17岁,这段时间最辛苦的就是老师和爸爸妈妈。叛逆期有叛逆的心理,所以懂事以后一定要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爸爸妈妈和老师。

假期里,不少家长反映,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经常上网上到三更半夜,不听父母的话,很难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亲子冲突格外明显。其实青春期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叛逆现象,家长发现这种问题,不必觉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试着去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心态,与孩子共同面对青春期。

“虽然放暑假成天在家,儿子跟我之间每天的交流时间竟不到半个小时!”“女儿每天除了上辅导班就是自己上网跟同学聊天、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父母,说多了还嫌烦!”眼下暑期过了大半,记者从一些家长口中得知,暑期里由于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多了,各种亲子冲突格外明显,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行为越发明显,父母子女间的情感危机似乎因为暑假的到来大大激化。

笔者认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现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14至18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为做事的合理性,但他们却有意违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对抗时的,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虑,甚至束手无策。

第2篇: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能否顺利度过青春期,取决于孩子是否受到父母的良好指导和尊重,是否建立起自信心。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不会尊重自己,自信心缺乏的孩子不喜欢自己,容易产生不满、叛逆,也经常产生坏情绪的波动。

有些父母说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因为孩子学习能力弱被父母骂过“笨蛋”、“猪脑子”,这些伤害被孩子记在了心里。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在她家聊天,聊天中我说了一句:“听说,有些孩子因为小学基础没有打好,到了初中不想写作业,就去学校抄作业,而且是奋笔疾书地抄。”没想到因为我这句话,朋友的儿子和她大吵一顿,把水果盆摔在地上,弹起后把灯都击碎了。因为他有时写作业写到晚上12点还写不完,他认定我说的抄作业、写作业慢就是在说他。他愤怒地抱怨他妈妈把他的“丑事”说给我听,后来一个星期都没有和他妈妈说话。

其实我在此之前真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行,因为他妈妈一直说他小学成绩在前三名。他妈妈也许是不愿意承认,孩子小学基础不行。只是他从来都只告诉妈妈考试考得好的成绩,成绩不好时就不告诉家里人。

在此之前,他妈妈一直还很自豪地宣称,孩子虽然不用功,但是很聪明,一学就会,成绩不错。其实,只要在小学没有把足够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孩子的基础肯定不扎实,基本功不扎实,后续的学习能力就相当弱。孩子在学习能力弱的情况下,就很烦,瞧不起自己,那时听到父母说“只要努力就能学好”,孩子会愤怒,因为他比基础好的还要努力,可是学不会。

父母给他辅导功课,讲三遍他还听不懂,就说他不用心听,说他叛逆。其实,因为孩子的知识背景欠缺,即使是讲十遍他也不会,他就是认真听也听不懂。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的苦他们不懂,因为学习被老师看低,被自己父母看低,孩子只能用怒吼、不听话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儿子上网聊天、看电视时,朋友不能反对,若提学习,火爆脾气就炸。

其实孩子是因为遇到学习困难所以内心痛苦,出现各种问题,然而父母和孩子都羞于承认学习上的困难,他们都更愿意将一切归结于青春期叛逆的问题。

我见过许多初中生、高中生,因为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和父母对着干。有一个孩子对他父母说:“我现在有逆反心理,你越让我学习我越是不学习,你越催我越慢。”早晨起来他要去上学,总是迟到,他嘴里说是越催越慢,妈妈不催他他也是慢,不想去听课。他妈妈一直夸他是个极其聪明的孩子,让他写作业,他嫌弃妈妈唠叨,上课晚了,他有时闯进教室,老师不让他进,他就动手打老师。

我不喜欢学习,我叛逆,逃学,所以我才学习不好,不是因为我不聪明。青春期问题也成了掩盖学习能力不足的一个借口,因为很多人错误地认定,学习好只有一个原因:聪明。

有一个穿着一身高档牌子衣服的女孩对我说:“我上初中时,你别看我瘦弱,我愤怒起来可有劲了,我能把我的班主任打倒在地,并对她说,你起来我还会把你打倒。”我问她:“你是不是没有好好学习过,学习对你来说从来就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她说:“学习还会有乐趣?我从小学就开始逃学了,第一次逃学成功很有趣,后来就无所谓了,我爸爸妈妈工作忙,不管我,我奶奶管不了我,她哪有我心眼多,她好骗。”她爸爸不停地给她转学,期待着她能学习好起来,可是她不喜欢学校,可呆在家里不上学又太无聊。

第3篇: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学生叛逆期;教育策略;改进方法

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身心发展等内部因素,也有教育和环境影响等外部因素。从学生自身来看,逆反心理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这种生理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一旦得不到有效引导,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厌学。作为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放低姿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准确把握其“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症结”,从而“对症下药”。

一、掌握心理学知识,为科学有效转变增加“砝码”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了解学生个性成长特点,尊重学生心理生理发育规律,对待他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重视心理辅导,“心病还得心药治”,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尽量与学生形成心理认同。学习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能为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一定的砝码。

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为科学有效转变提供“保障”

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作为教师或家长经常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审视,尽力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

1.加强感情投入,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老师在感情上与学生多些相融、多些亲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2.要严而有度,讲究艺术,并善于运用“暗示效应”

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错误言行要宽容,但绝不能迁就。教育中一定要讲究艺术,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要注意场合和方式,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限度,做到严而有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尤其应注意巧妙运用“暗示效应”,尽量少用命令方式提出要求。

3.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中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模仿和崇拜心理,他们心目中一旦把谁看作自己的“偶像”,就会刻意去模仿,因而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普遍心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升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一旦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在你的影响下其逆反心理就会自然化解。

4.遵循教育规律,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

教师在对“逆反心理”学生的改变上,一定不可揠苗助长。要精心呵护,“润物细无声”般滋润学生心理,春风化雨般地改变学生行为。切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三尺也非一日之暖。

三、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为科学有效转变提供“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归纳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并教会学生对别人正确认识,公正评价,使学生既会自我调控,又善于自我解脱,自我振奋,从而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二是教师要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当学生看到希望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三是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逆反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使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种子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们沐浴阳光雨露,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总之,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既不揠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要顺其自然,静待花开,教育要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

第4篇: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 叛逆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案情介绍

张冲(化名),男,14岁,初一学生。智力较好,但只有物理成绩较突出,其他成绩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2焦点问题

(1)如何管理有叛逆心理的学生,如何与其沟通。

(2)如何矫正学生的叛逆心理。

3案例分析

由于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张冲的叛逆行为是进入成长过渡期的一种表现,许多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3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张冲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常常不一致。

(2)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同时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3)初中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为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4采取的措施

个案处理:针对张冲的实际情况,笔者采取了以下处理方式: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指导他进行自我调节。在了解了原因后,笔者经常课间、课外活动时抽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跟张冲谈谈心,能知道他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盛气凌人地训斥他,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指导他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样把张冲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对待张冲,应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笔者充分利用张冲在物理方面的优势,让他成立一个物理兴趣小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4)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张冲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需要我们平时就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5)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张冲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做好转化工作。同时指导家长如何做。(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5效果

通过一时间的努力,张冲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物理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交了,物理成绩也有所提高。

6结论

第5篇: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叛逆期;学生;教育

如果说教师这个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话,那教师就是指引学生前行的灯塔。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就是描绘学生人生蓝图的总设计师。班主任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有可能会改变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从教十几年了,也担任了若干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十几年中,每年都会碰到一些“特殊”的学生。这些特殊的学生就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

根据心理学的常识,现在的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叛逆期。他们大多在15岁~17岁,爱怄气,听不进长辈的话,甚至明明知道一些观点是错误的却在行动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个时期的叛逆是怎样产生的呢?第一,是因为青少年的心理随着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第二,青少年心理状态呈现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常常呈现一种幼稚的独立性,并未成熟的他们会处在反抗期内。此外,青少年如今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集体压力、学习压力以及生活中的无聊情绪等,也是叛逆心理产生的“沃土”。

记得刚接手一个班级时,一个女孩子吸引了我。她每次下课时总是要弄出点动静来,读书时能唱起来,还经常和旁边的同学闹矛盾。她叫××。在之后的交往和相处中,我隐约感觉到她内心其实很自卑。

然而,一次意外事件让我和她之间有了一次激烈的碰撞。一天早读课,同学们都在认真读书,我从窗外走过,看见她把一条腿放到旁边一个同学的凳子上,整个人身子都转横过来了。出于习惯,我进了教室,对她说:“××,你能不能坐好了读书?”或许是我说话的声音大了点,她不满意,一下子就惹恼了她。她突然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我不坐好怎么啦?难道坐得好的同学就读书读得好吗?我就不坐好!”其他同学听到她的话,都下意识地停下来看。我当时也被她吼昏了,嗓门便也大起来,“你不要管其他人,你就应该坐好了读书。你怎么知道人家坐得好的同学读得没你好?”××继续吼:“我就不坐好。”接连说了几遍,摆明了就是要和我对着干。我意识到了这点,克制住了自己,便对她说:“你不要再吵了,我们都冷静一下。”说完,我就走出了教室。后来,我发现她比之前坐得还要不好。第二天,跑操时,她故意把手揣在袖子里,影响大家跑操,故意要惹怒我。我假装没看见。接连几天,我都是暗地里观察她,进教室时连看都不看她的那个方向,走路时,走到她座位旁就折回绕道走。我发现她在等待,等待我找她。有同学对我说:“老师,××在嘀咕说老师怎么还没找她呢?”我不知道,她在等我找她是想再次激怒我,还是想和我谈谈?我决定按兵不动,冷处理。就这样持续了四五天,在这几天里,我还特意请其他老师找她谈心,辅导学习。她终于熬不住了,来找我了。我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和她交心。

她走到我面前,还没说话就哭了。我安慰她说:“你哭什么?老师又没有跟你计较!”她对我说:“老师,就是因为您没跟我计较,我才感到后悔!如果您骂我一顿我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以前的老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会把我狠狠教训一通。您是不是不管我了?”她哭得很凶,继续抽咽着,“其实,上次也不知怎么就说出了那样的话,冲您发那么大的火,可是当着同学的面,您让我坐好,语气很凶,让我很没面子。”“那你有没有想过老师呢?我很生气可是还能压制住自己。”“您没有跟我计较,可是我当时话已经说出去就收不回来了。我事后也知道自己错了,可是,事情发生时,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不假思索就说话惹的,以后话到嘴边留半句,即使话说出去了,及时转弯说句‘老师我刚才太激动了’,不但不会让你没面子,反而会表现出你有及时认错的态度。”“老师,我说不出来。”“不试怎么知道说不出来?”于是我让她重复我刚才说出的话,她小声地说了一遍,竟然说得很自然。“老师,我明白该怎么做了,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有下次了。您不生我的气了吗?”看到她的转变,我很高兴。

此后,我们经常交流班里的情况,在一次无意的聊天中,她对我说自从那件事后,她明白了很多事情,她对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懂得了什么是宽容,让她学会了如何去思考问题。以前只会从自身去思考问题,从不会为他人考虑。

第6篇: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一、真诚沟通,用心交流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达,就是把信息传递给对方的一种行为。它广泛存在于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与同学、朋友间的沟通,与家长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要蹲下来和学生对话,做到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在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换位思考,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教师和家长。当意见不统一时,可把教师、家长作为他们的大朋友,去沟通、去交流,达成共识。当然,教师、家长们,也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共建和谐、平等关系。通过真心的沟通与交流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增加学生的信任度,也多了一份理解。

二、发现优点,鼓励为主

俗话说,“人无完人”。意为生活在世上的人,没有谁只有优点或只有缺点。我有时列举自己人生历程中失败的例子,名人失败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认识。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都有可爱的一面。“问题学生”也希望获得长辈的鼓励和支持。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用心,不错过他们的优缺点,采用扬长避短的方式,以鼓励为主,教育为辅。对他们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随着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教师的鼓励期待行为,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逐步沿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去努力,自然而然,逆反心理就消除了。

三、集体力量,感染内化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小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周围的环境影响。一个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如果处在一个好的环境之中,有几个正派的好朋友劝导,盲目叛逆的毛病可能会自动消除。如果他与其他更加叛逆的人在一起,相互影响,就可能越来越重,最后走上“邪路”。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班级正气,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力求让学生志向远大。可利用一些传统节日开展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潜移默化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不断地开展一些活动。

四、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班主任要注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同时还要善于借助家长的力量,理顺家校沟通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寻求到家长的支援,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学生出现心理叛逆现象或其他心理障碍时,我们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消除学生叛逆心理及障碍。

例如,一位名叫刘波的学生,人挺聪明,最近上课总是分心,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还和同学打架,和任课教师顶嘴,成绩直线下降。我多次家访,了解到他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和,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人,经常在外、酗酒,不回家,根本不管他,甚至打他。他的遭遇让我感到同情和惋惜,我把他带到家中,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经过努力,我联系到了她母亲,把情况告诉了她,他母亲被我的行为感动了,回到孩子身边,他爸爸也主动改过,面临破碎的家庭又破镜重圆了,刘波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表现也有了很大起色。由此可见,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7篇: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农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本课题组成员在农村初中经过近一年的搜集调查访问观察实践,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四方面的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四管齐下,多法并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已广惠农村学子,经济问题(上不起学)已不是制约农村子弟上学成才的关键。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农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现时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自私、任性孤僻、自制力差、焦虑暴躁、逆反厌学、冷漠麻木、贪图享受、拉帮结派、口是心非、早恋成风等心理问题。加强农村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本课题组成员在农村初中经过近一年的搜集调查访问观察实践,特作本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一.社会途径

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教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班主任是个级别最低的主任。但他们承载的期望和责任绝对超值。他们承载的是社会的明天。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人的心灵的问题。怎么解决?靠法律吗?笔者认为法律解决不了,军队也解决不了,还是要靠教育,靠千百万教师,靠成千上万个班主任。

班主任,尤其是农村初中班主任,责无旁贷。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成长最急剧、最不稳定、最叛逆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一定要依托学校,竭力通过社会途径对正处于生理心理骤变期的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1.警示法:班主任通过学校邀请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部门人员到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有条件时也可到“少管所”去听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受到震撼,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明辨是非,驱除金钱至上、好逸恶劳的不良心理。

2.熏染法:班主任通过学校邀请退伍老军人、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忆苦思甜,说成功路,行报国志,让学生受到熏染,懂得守纪明责,感恩回报,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3.监察法:班主任通过学校聘请各村热心教育的开明人士作学校“监察员”,对遍布在各村角落里的游戏厅、黑网吧进出学生严密监管,一经发现批评教育或通知家长、学校,齐抓共管。这样形成合力才不至于让学校的正面教育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4.实践法: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虽身在农村却未下过地,更未体验过劳动的苦乐。班主任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实际,观察访问工厂村企,让学生亲身参与家务农活,体会劳动的甘苦,认识到劳才有获,劳者才能生存,劳动是人的本分。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生活本领和生存能力。

以上是班主任通过社会途径上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影响的做法。

二.家庭途径

农村初中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家庭,家校同心,共同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先成人,后成才”,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成人”,这一环节可以说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和谐、美满的家庭能造就学生健康的心理。而生活的实际远非如此,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不要说小小少年,成年的大人又有几多能禁得住诱惑,抗得住打击?尤其对于相对贫困的农村人而言,人们更是把发家致富当作第一要务,再冠以“一切为了孩子”的高调,于是乎,“留守儿童”日趋普遍,父母离异司空见惯,问题少年越来越多……家长们还坚信:只要我挣钱供你,你一门心思给“我”搞好学习就行!所以,只要学生成绩搞不好,轻则厉声呵斥,重者拳脚相加,动辄就以“别给我上了”威胁。再加上有的家长吃喝吸赌、出尔反尔、谩骂成性,学生简直就是在炼狱中煎熬!不要说心理了,身体能健康成长就不错了。

当前,国家把“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三农”兴才能国昌盛。我们农村初中班主任更要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一使命。每位学生都有个性的差异、心理的差异,这源于每个家庭的差异。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学生家庭,详加考察,多做工作,通过与家长沟通,以达到如下目标:

1.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点:品德教育,习惯培养,成人为本。

2.家庭教育的三大任务:

(1)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事学习习惯,保障孩子成才。牺牲高分,也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

(2)营造和谐理想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成才。宽容孩子成长中的失败,允许孩子犯错误,把孩子当作孩子;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智囊、助推器,而不是孩子的主宰、主人、代行器。

(3)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成才。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都可以优秀。方法不当,再多再浓的爱也无济于事,甚至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

家长是孩子最可依靠、依赖的人,通过家长参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最朴实、最有效的途径。在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家校互访法:老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电话通讯宜常联系,家长也要趁适当时机或定期到学校询问,与老师交流。此法意在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老师适时解决。

2.交朋友法:班主任要主动和家长交朋友,家长要积极和学生交朋友,彼此都成了朋友,学生不会再怕老师告状,回家挨整,家长不会再忌讳老师居高临下,横加指责。这样一来,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益。

3.倾心倾听法:面对子女(学生)时,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对待子女(学生);要侧耳倾听,倾心相听,多包容。尤其是无关原则的问题,要随声附和。倾心倾听是与学生交朋友的第一步。

三.教师途径

(一)班主任牵头

班主任在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这是因为;

1.一个初中生三年学习中最直接的管理者、责任者是他的班主任。

2.一个班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

3.在目前条件下,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最多的教师是班主任。

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农村教育的成败,“三农”未来发展的兴衰。这不是笔者的发明,世人皆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据笔者和课题组成员经验,认为农村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采取以下方法:

1.心理诊断法: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学生,仅凭经验和表面印象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诊断,是了解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诊断是对学生的需要状况、学习条件或缺陷的科学描述或分类,从而搞清楚他们所出现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确定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心理辅导法: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在一起,也可以与班会或其他班级集体活动或团体活动结合在一起。有条件的话,更应该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

3.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教育。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多从政治理论、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角度,在他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班主任 )一般采用宣传、说教、批评、表扬、提供榜样、纪律约束等方式。心理辅导咨询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医学的角度,以人为本探讨人的内心世界。通常采用交友、亲情、倾听、接纳、参与、鼓励、辅导、训练等方式,注重在自律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强。

4.阅读沐浴法:阅读名人传记、名著佳作,让学生在榜样的熏陶下,感知更广阔崇高的人生,让心灵得到沐浴,使心灵更强健。班主任培养起学生读书的习惯,相当于在每个学生心中安下了成长的助推器

5.悄悄话信箱:有些学生内向,不敢咨询或主动找老师帮助,班主任就以这种暗中往来的方式去打开帮助他们打开封闭的心房。班主任可以接受学生的悄悄话、便条、信笺,班主任更宜主动给学生写便条、便笺,嘘寒问暖。大爱可无疆,能融化心灵的冰墙;大爱无痕,可润物细无声。

(二)科任教师协同

常言说:“人心齐,泰山移”、“丑不丑,一合手”,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班主任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每一位任课教师,学校的每一位领导、职工都是同盟军,班主任一定要凝聚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

1.协调法:班主任不可能每一堂课都与学生打交道,更不能时时处处与学生在一起。要经常与各位老师联络,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出发,齐抓共管,发现问题,及早预防、解决。

2.攻心法: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每一位老师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学生,针对科任教师优势,利用这一优势资源,通过科任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3.激趣法:兴趣是人健康成长的永久动力。科任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人格魅力,八仙过海,各尽其能(显神通),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4.导师制:根据学生的情况,为每个人建立一份档案,分门别类地承包给每一位科任教师,由他们负责所承包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工作。承包的责任人实质上就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形成制度,学生定将受益终生。

四.学生途径

陶行知老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老先生也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能力,才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虽然学生有其局限性,不过当今时代的学生毕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独立性强。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完善和调整心态,让大家教育大家,让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果。常见的方法有:

1.自助法:班主任、语文教师可以日记、周记、月记形式定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写信。既可以完成自我反省,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当然也方便老师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着自己长大。

2.表演法: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某种不良的倾向时,因势取材,编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完成角色互换,明辨是非,心理成长。这种方法为学生喜闻乐见。

3.互助法: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学生叛逆家长,叛逆老师,但他们不叛逆同龄人(朋友),他们之间往往心贴心,无话不谈。班主任要做好媒介,指导、组织学生互助,这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效的。

4.泻压法:实践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烦恼、压力。当我们现时现地运用的一切干预措施一时不能凑效,班主任还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排泄方法。

(1)吼叫法:找一无人处,让自己放肆的吼、叫、骂、哭一场。

(2)野蛮体魄法:狂跑、狂跳、狂踢(球)。(注意安全第一)

(3)暂时放下法:蒙头大睡,痛饮美食,看惊悚小说,武侠小说等。

(4)长友倾诉法:找你亲近的信任的家长、老师、朋友倾诉。

第8篇: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Hers:现在大多数父母都想培养出“成功”的孩子,你怎么评价这种观念?

张德芬:如果父母们想要一个成功的孩子,那么他们养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用来炫耀自己的。所谓光宗耀祖,背后隐藏的意思就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工具,把父母们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们常用一个叫作“虎妈”“狼爸”形容那些想要“成功”孩子的父母,大家一定看过那种养斗鸡或者赛狗的人吧?这些想要培养出“成功”孩子的父母和那些豢养斗鸡或者赛狗的人没什么两样。花费大笔的金钱和时间,养出一只优秀的斗鸡或者赛犬,难道只是为在竞技场上为主人夺得光荣吗?他们把养孩子变成了一种职业,讲究投资回报。

幸福与否,最重要的在于心态。成功人士会有很痛苦的时候,平民也有平淡的快乐。如果“成功”,但是心态不好,也会到处遇到困难,而不觉得快乐。只要有好的心态,就不会感到不快乐。

Hers:可是,一个不成功的人在当下的社会甚至难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所谓成功的人在社会上行走相对容易——你怎么看这种现象呢?

张德芬:对年轻人来讲,把目标用在追求成功、追求物质、追求享受上,也是一个过程。因为他们年纪小,要告诉他们追求成功是一种“幻象”,人生是一场“游戏”,超脱世俗,只注重心灵,我觉得不切实际。但成功和快乐两个元素需要放在天平上,来追求一种平衡。调查显示:幸福指数高的国家,往往是较穷的国家。人们终会了悟:成功不一定会使人幸福快乐,但幸福快乐的人,却一定是成功的。幸福快乐的人,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自然也就拥有更多的机会。

让孩子快乐健康负责任

Hers:你怎么看孩子读书与未来的关系?

张德芬: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有攀比心理,强迫孩子考前三名,甚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实,他们只是想和其他家长比。父母们更应该去理解孩子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如果孩子坚持不了,也不用去强迫他。整个过程,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选择、去决定。这样,孩子就会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在当下中国大陆,只要稍微多花点心思,认真、肯干,都能挣到钱。真的“满地都是黄金”啊!可是,在美国或者中国台湾就很难,那里大家的智慧和常识程度很高,所有可能赚到钱的方式都有人“Touch(接触)”过。中国大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毕竟不很多,很多人搞不懂市场机制,机会相对就很多。

我有一个朋友,曾帮助大陆11家公司去美国上市。他说2/3上市公司的老板都是小学毕业。这样看的话,学校的教育就不是特别重要。相反,让孩子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做事是否有信心、身体是否健康、喜欢不喜欢自己、开心不开心、能不能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任……在这些方面培养他们更重要。其实,这些就是作为成功老板的特质。

当然,如果孩子能够享受到读书或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多读书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大陆以考试为目标的“填鸭式”教育,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可能也是个“二愣子”。

Hers:有调查显示,在成长过程中,中国孩子的叛逆比例最高。降低孩子的叛逆指数,父母要怎么做才好?

张德芬:如果不侵犯孩子,不压制孩子,孩子是不会反叛的。但是在金钱至上的当下社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任着自己的性子养孩子,采取高压的方式管制孩子,扼杀孩子天赋的父母并不鲜见,正因为这样,才出现所谓的叛逆青春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有没有用暴力等严厉方式扭曲了孩子的人格,种下不良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成一些恐惧畸形的心理。这方面药家鑫可能要算最坏的例子了。如果孩子一直在父母的“高压”下压抑自己,就算童年、少年不反叛,到了中年也会加倍反叛。那时,可怜的就是他的妻子、子女,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高。中年以后,父母可能早都过世了,他们终于在心里呐喊着,要过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可能放下经营很久的事业和婚姻,180转身,不愿再回头。

孩子的生活习惯是天生的,可以压抑,但最终是要流露出本性。从心灵的角度讲,要尊重孩子生命的历程,让他走自己的道路。父母只是扮演辅导者。孩子和父母一样,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负面性格,而不是压抑。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弥补永远不嫌晚

Hers:如果做父母的曾经伤害过孩子,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吗?

张德芬: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经历“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到“先知先觉”的过程。在我孩子很小时,我觉察力不高,经常脾气来了就会打骂他们,说话也很恶毒。那时我先生说,想把我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让我知道我的话多伤人。其实我以后也很后悔,这就是一种“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就是错误地对待孩子之后,自己能很觉到不妥。“当知当觉”是正在做的时候,立刻就知道某种方式不合适,可是想停止又停止不下来。

懂得成长的父母,会慢慢地、一点点进步到“先知先觉”——刚觉察到有怒气从心中升起时,立刻调整自己的呼吸,用最客观的方式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生气时,我们也会退一步,冷静地对待他们。比如有一次,我儿子放学回家,很不高兴,和我讲话很凶。我在看电视,立刻从容地转过身,对他说:“你先走开吧,我不想对一个对我大声吼叫的人说话。”儿子走了,我继续看电视,我一点也不生气。过了一会儿,孩子自己平静了,过来跟我道歉,说他大声讲话不是故意的,是他当时情绪不好。

如果父母真有伤害过孩子身心的地方,应该立即想办法去弥补。父母对孩子的那种弥补是永远不嫌晚的,孩子一定会看得到父母为他所做的改变。

Hers: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管理孩子的度呢?

张德芬:管理孩子的分寸,的确很难把握。

为人父母要先修炼自己。父母首先要是一个足够爱自己的人,这样,才可能摒弃功利的色彩,感同身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孩子面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自己的冲动,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快乐,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但是,身教胜于言教。

第9篇:对叛逆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

论文摘要: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人成长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逆反心理作为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在青春期这个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青少年的社会化得到发展,亲子冲突日益激烈,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影响得到体现。其中,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不得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内部氛围,都会促进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的表现。

个人的心理发展在青春期阶段是自我觉醒、自我概念成长的初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想要表现为一个成年的人,但是并未成熟的他们所能够表现的,自然而然的是对家长、老师等权威进行反抗。这在个体意识完全觉醒以后,的确无法理解,可是对于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而言,产生逆反心理是他们用来应对自己成长需求的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手段。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在青少年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家庭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青春期,家庭对于子女的人格、情感和社会化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而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在家长与子女的矛盾冲突中表现突出。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解决冲突、解决逆反心理对青少年成长的不良影响问题,已成为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

1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1.1逆反心理的定义近几年来,逆反心理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大家都是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角度来对它加以定义,在国内外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等文献中的“逆反心理”定义近十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行为说、情绪说、压力说、态度说和主体需要说。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逆反心理进行了定义,都有其合理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基本上把它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它在青少年学生当中表现尤为突出。”

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它是以怨恨、恐惧或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为特征所持的态度,因此常表现出一种较强的情绪性。它以反对改变已有状态为基调,是在他人宣传说服的过程中不肯接受说服而激化为相反态度的。

1.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特点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次觉醒期。其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

超限逆反,这是由于作用于主体的信息量过大或者信息内容长时间地机械重复而导致主体滋生的抗拒心理;信度逆反,是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可靠性发生怀疑而产生的逆反心理;禁果逆反,通俗地讲,就是越是禁止的东西越具有吸引力。青少年对未知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极易产生这种逆反心理;自主逆反,是指主体的自主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

从上述表现中,我们得知,逆反心理与一个人的好奇心、探索心理有一定的关系,这是逆反心理积极的方面。它对于个人的独立性、社会性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并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对于个体的成长都有害处。对于青少年而言,基于好奇心、独立性的逆反心理可以帮助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成长,对个体的心理成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正是因为有反抗、有冲突,才会有内部驱力推动青少年的成熟发展。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所倾向的减少逆反心理,并不是没有注意到逆反心理的好的方面,而是偏向在青春期这一阶段。很多青少年并没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其思想和行为并不成熟.他们选择逆反心理和行为时。是幼稚而又无奈的。为了避免逆反心理对青少年人生发展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害.所以主张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加以调适,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叛逆期。

2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尤其是由儿童期进入青少年期,虽然主要活动场所已从家庭转为学校,但生活环境和周围刺激的复杂化更从某种意义上凸显出家庭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在青春期,子女的生理因素得到发展,在他们自我感觉上.认为自己已经是与父母一样独立的个体。这个时期,他们与家庭的关系更需要注意。家庭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内部氛围、父母的心理、文化素质等等。

2.1家庭结构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口的构成.在家庭人口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的健全完整。众所周知.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结构不稳定甚至破裂离异.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父母不和会造成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容易促使子女不安全感的滋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女对父母往往有一种怨恨的心理.对父母的教导和言语会产生想要反抗的情绪。他们往往敏感多疑、自卑偏执,焦虑水平偏高,并且选择防御性的逆反行为。反抗父母的权威.使自己摆脱父母离异给自己造成的恐惧和不安。这种充满负效应的逆反心理虽然帮助青少年的独立性得到发展.却会对其将来的个性和心理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2.2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s-。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的研究揭示.子女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某个行为决定的,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她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引。鲍姆林特将全美有关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保护、严格、拒绝、放纵四种教养类型。而中国一般将教养方式分为放纵、溺爱、专制、民主四种类型。

溺爱型的父母表现为对子女过于宠爱、过于关心.对子女的要求一味满足、百依百顺。子女产生以自我为中心.多表现为依赖、懒惰的性格和蛮不讲理的坏习惯。而且倾向于放任、溺爱的教育方式也是和攻击行为相联系的。溺爱使子女的行为得不到约束,有较为偏激的自我意识。他们不仅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受到外界刺激的应对措施也比较消极。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的不良言行得到强化。

专制型的父母往往强迫子女按自己的意愿办事.而且时常用惩罚来强制执行。不允许子女有差错或失误.否则就打骂或其他惩罚,而父母单纯的压制性策略所造成的结果是子女的不信任感和产生攻击性行为。这种家庭教养方式会导致青少年长期缺乏安全感。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而且为了发泄紧张的情绪.会学会粗鲁地对待他人,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父母的逆反,对父母的专制行为产生抵抗,甚至会出现殴打父母的行为。社会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些青少年无法忍受父母的长期打骂。最终采取暴力的手段.结束父母的生命.从而达到自己的自由。

采取放任教养态度的父母也就是纵容型的父母.他们以不干涉原则为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父母对子女采取的态度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感觉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认为自己的存在无关紧要,青少年一旦对自我存在产生怀疑,就会自暴自弃。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与社会脱离和抵抗。基本上不论是从自我意识到外在的刺激正确与否.他都会产生逆反的心理,选择逆反的行为。即使有人告诉他.你的存在是必要的,是正确的,他也会叛逆地认为对方的话语是虚假的。

民主型的父母是在家庭教养方式中被推崇的,这种类型的父母鼓励孩子独立探索.承认孩子独立活动的范围。允许孩子独立做出决定,然后由家长给以建议.设计最后的方案。民主的父母对子女保持着作为父母的权威.同时尊重子女的情感,这种教养方式之下.子女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感觉到爱和被爱.也懂得尊重他人.情绪长期处于稳定和健康的状态。即使到青春期的不稳定时期,这类青少年所受到的心理发展的冲击较小.因为他们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对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逆反心理得到调适。

2.3家庭氛围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的气氛.它与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只有二者均保持平等。才能使家庭关系和睦。在子女的青春期.父母的角色效能感下降.但是作为朋友的角色却不会丧失。父母不从权威的角色出发,而是从朋友的身份出发的关心,青少年就比较容易接受,对父母的言行,盲目的逆反程度就会减小。

另一方面,在家庭氛围中还存在亲密度的问题和交流沟通的问题。我们在对一位离异家庭的初中生的访谈中发现,该生对于离异的父母双方有完全迥异的态度。虽然她由父亲养育,但是对于父亲,她较多采用敌对和反抗的行为,在父亲眼中,她十分的叛逆和不驯。相反,在她母亲的眼中,她显得十分懂事,而且有什么心事,她都会向母亲诉说。至于原因,该生很明确的表示,她的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极少与她交流,只会偶尔的关心她的学习成绩,父女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一旦在她的学习、生活中出现某些问题,她父亲就会采用责骂的形式。而她的母亲,虽然不经常在她身边,但是两人保持着电话和网络的交流,不仅有在学习方面沟通,她的母亲还会关心她生活、娱乐以及为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问题出谋划策。同样的情形出现在许多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子女中。调查还显示,在一些结构比较完整的家庭中,亲子双方的交流不良也会造成许多悲剧。如此看来,亲子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形成和谐的氛围。

2.4家庭其他因素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从心理素质来看,父母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心理状态。如果父母自身的心理素质较差,就会因为子女的一些轻微的逆反言行,产生愤怒的情绪和更为严格的教育手段,这样以来.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就会更加严重。许多家长觉得不论怎么样责骂叛逆的子女,都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原因就在于对于青少年而言,言传不如身教,说再多的话语.不如以自身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作为榜样,从而帮助青少年走出青春期逆反的情境。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家庭教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家庭认识和对策

青少年逆反心理对于其学业和成长的影响是许多家长最为关注和苦恼的问题.这被认为是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负效应。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理解、沟通、括动三方面来减少负效应的不良影响,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问题。

理解,是对青少年心理自然发展阶段的理解.这个时期其不稳定的情绪,不驯的态度,都是有其原由的,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平常心对待青少年的逆反,不要恼怒他们冲动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理解并不能只是嘴上和态度上的理解,为了形成事实上的理解,家长还必须了解子女当前具体的情况,这就需要与教师及其他家长保持联系,对于任何可能引发青少年不良逆反心理的因素,要在前期就做好预防。否则一旦影响造成,再怎么说理解,就变成了纵容。

沟通,建立于亲子之间平等地位的沟通非常必要。我们都知道人与人沟通不良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亲子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也容易造成双方的不满。家长应该主动地与子女进行交流,对于青少年的关注不应当只局限于学业,如果认为青少年不愿意与自己沟通,那么应该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述,任由青少年的疑问或者反对,两者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的辩论,这都会促进双方的了解。针对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青少年,家长们言语也许根本不会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沟通交流。

活动,必要的家庭活动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良好方法,不论是什么样的家庭,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应有目的地和孩子开展活动,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从而避免消极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和行为给亲子关系带来不良影响。

4结论

首先,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父母的离异会增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确促使单亲家庭子女的成熟性、独立性高于普通家庭的青少年,但是,对于个人健康的心理发展而言,有很大的害处,不利于青少年今后的人格发展。

其次,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避免溺爱、放任和专制,是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和教育时,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帮助青少年走出过激的逆反心理,避免偏执行为。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