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读课外阅读的方法精选(九篇)

读课外阅读的方法

第1篇: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激发兴趣;方法指导

一、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作品。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可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三顾茅庐》,可以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等。

2.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积累素材。如写科幻作文时,可向学生多推荐一些科幻类书籍,为习作打下基础。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指导的: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们应教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书要先看序言、后记、目录、提要等;读报要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累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采蜜集),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要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能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在实践中笔者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激励,保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每周五教师会对“采蜜集”进行查阅,对于记载得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周会课进行赛读。

2.展评。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课外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

3.游艺。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演讲”“走进歇后语王国”等实践活动。这些为学生创设的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读书热情。

四、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其次,尽量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再次,除学校安排的阅读课外,每周再抽出一节课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育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第2篇: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与监督相比,熏染的力量更大,当一个人好学的时候,就能够带动起身边很多的人热爱学习。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特困生而言,教师要努力为其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从而带动特困生热爱读书,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多接触课外书,例如一些童话、寓言以及趣味小故事等,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使其对课外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活动,演讲内容设定为学生曾经读过的课外书中的文章,让学生谈谈个人在阅读后的收获以及感受。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演讲活动当中,可以采取轮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这样,在十分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中,学困生就能够很容易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这样可以使得学困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懂得更多道理,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 

二、教师要科学有效地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 

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与教学的实际状况,借助于多种方法与渠道,例如交谈以及课外阅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与了解,从而掌握每一位学困生的个人爱好与兴趣,并且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最关注的事情,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其喜爱的书籍。与此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鼓励与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观点以及看法表述出来,帮助学困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除此以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章内涵,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渐渐开始喜欢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与指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鼓励其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允许其他学生提出异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讨论,尤其是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讨论情况。在班级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帮助学困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困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从而不断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其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家长支持,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 

第3篇: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摘 要] 新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课也就由此诞生。“阅读课”不是去阅览室,而是在教室里自由阅读课外书,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课外阅读的延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为了使课外阅读课不被成为摆设,教师可以从有规划、有兴趣、有方法、有评价等四个方向努力,提高它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延展性;实效性

在当前电视、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盛行的时代,大街上、客厅里、饭厅里、卧室等校外场所已被手机、电脑、电视统治,成人都无法抗拒,更何况是孩子。以致让孩子多读点书都只能寄希望于课内,因此大量课外阅读也就逐渐转移到课内。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延展性的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延展性”本义包括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每日仅仅十分钟,十年坚持下来,就可以造就伟大的奇迹。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可以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也可以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还可以出入于欧洲的沙龙、拉美的丛林,或做风流倜傥的才子,或为跃马横戈的猛士……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读书,有计划地读多方面的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史。只要激活孩子读书的热望,就一定能听到生命绽放的声音。

一、当下的课外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1.漫无目的,打发时间。很多学生不知道阅读课自己要干什么,只是拿起书随便翻翻,欣赏一些图片,等待下课。

2.毫无兴趣,被动应付。随着大众文化传播的飞速发展,以图像符号为标志的现代传媒大有代替文字符号之势,人们逐渐习惯于不经过思考就获得外来信息。就像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之后,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就不感兴趣了,文字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学生对文字提不起兴趣,阅读变得很被动。

3.不求质量,蜻蜓点水。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课外书的一页页,就是“葡萄园”,一行行,就是葡萄房里挂满的“葡萄棚”,一个个词汇,就是“葡萄”。读书就是徜徉于“葡萄园”,把一个个“葡萄”加以品尝的快乐。很多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只注意了用了个好词,就像只看到了“葡萄”的外形诱人,而对语句表达的内涵根本没加以品味,所以也就无法品尝到“葡萄”的美味。至于用采来的“葡萄”酿酒就更不用提了。

4.读而不思,难为己有。阅读,当然要阅,也要读,更要思考。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阅读本身上来,让学生潜心阅读,思接千里,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享受阅读的快意。

5.不会选择,好坏不分。学生在阅读课上看的书什么都有,什么《阿衰》《老夫子》等娱乐性质的书往往会被学生争相借阅,而那些经典的名著却无人问津。所以教师要对进入课堂的课外书进行精心的挑选,不要浪费课堂的黄金阅读时间。对于那些沉迷于低俗、好玩、搞笑的通俗读物之中的学生,教师要在不打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把他们引导到阅读有品位、有思想、有审美境界的好书当中去。

6.内容单一,缺乏计划。阅读经典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教师的指导,包括挑选阅读书目,内容应该由浅入深,语言应由白话文走向古文,古文应该由三言、四言,走向长短句。

7.书本太厚,望而却步。不能要求学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给学生读的书要由浅入深。曹文轩先生认为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底子的;一种是打底子之后再看的。那些精彩的优秀绘本可以作为打底子的书,绘本的根本意义在于给一个人的成长打下优良的人性基础。再把课文当引子,“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或“由选篇引向整本书的阅读”。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四有”方法

1.有规划地读。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n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目标可从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等方面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阅读内容注意“计划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开学初确定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对一学期的阅读活动做好计划,同时确定好阅读评价方案。如采用故事会、片段朗诵会的形式考察记忆的情况;用写读书心得、谈读书心得的形式来考察理解程度等。

2.有兴趣地读。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要投其所好。从年龄上说,低年级喜欢读以图为主的动物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中年级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则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入手选择读物。二要吊胃口。介绍书中的人物、内容简介或精彩片段,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三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趣。教师采用故事法、讲解法、表演法、情境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外阅读的天堂。

3.有方法地读。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每一本书都细嚼慢咽就会落后于他人,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的书归一下类,主要有:趣味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各种类型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趣味性阅读主要是故事精彩动人,很有意思,不需要特别方法引导,学生也能一口气读完;消遣性阅读是调节一下,随便看看;积累性阅读是要记忆的知识,就要边读边记,适合朗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鉴赏性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应重点指导方法。

一是体会着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作品之美,人物之美。二是琅琅地读。优美的句段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通过眼、口、脑、耳同时活动想象情境,感受意境,品味文辞。可以举办美文朗读竞赛。三是想象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使自己入情入境,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四是联系地读。好的文章布局巧妙,构思新颖,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是自己写会怎样写,多和作者比较,从中学会布局谋篇的方法

第4篇: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第5篇: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课外;阅读;教学;研究;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地位。明确时代赋予它的一些新功能和新特点,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宝库”,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改变学生的认知,能让新知识进入学生的领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活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的自主学习,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阅读园地。图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著、时文美文。

1.1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首先是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因势利导读长篇名著阅读,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强化学生阅读兴趣。有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愿望。有些课文是长篇名著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利用读报课、班会课推介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散文》等。在取得图书室的支持后,开放次数由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二次,特别增加双休日的开放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特别是阅读需求强的学生,图书老师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允许他们随时都可去图书馆借书。并有目的地去寻找书籍。根据现有图书室资料中整理出适合本学段看的书。学生可根据这些书目有的放矢地去图书室借书读。

利用校园网、广播室、黑板报开辟《好书推荐》栏目,《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每周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散文、杂文、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传统精品,如《科学博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四大名著、《名人传》等;也可以是热销图书等。

其次是进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个角度出发,进行扩展比较式阅读,为课文找到有关比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我的做法是为课文找“朋友”,有时候是教师找,复印下来与课文比较阅读;有时候要求学生自己去找,把学生带到阅览室,每位学生自主为教材找到一位“朋友”,并在小组中说出找到这位“朋友”的理由。让学生主动寻找,能培养学生略读、精读的能力;能训练学生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1.2运用情感激励策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

第6篇: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不能以传统的满堂灌的形式进行,而应该开拓创新,研究探索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去阅读,主动去阅读,在阅读中找到快乐,乐在其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吸收教师所教的方法技巧。

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小学阶段,仅靠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难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吕先生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必须紧紧抓住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环节。

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业负担的减轻为小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好书创造了重要的契机。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取以下一些形式是比较有效的。

一、增强学生学好阅读的信心,提高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动力源泉,有了兴趣,就有做事情的动力。因此,我们教师要想教会、教好学生怎样阅读,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兴趣先要从课堂开始。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阅读的压力。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细心地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文章的情趣,读懂作者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了解文章内涵,掌握文章内容,才能找到阅读的感觉,才能体会阅读的美好。这样一来,学生就对阅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不管做什么事,人一旦对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就会不由自主,就会“刹不住车”,自然而然地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了。

在研讨时,对于学生不能理解之处,教师可以讲解习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研讨过后,让学生再通过阅读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师生共赏。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我们不能“啃老本”,仅仅按照传统的模式满堂灌,仅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而是应该与时俱进,研究和探索现代儿童的心理,摸索一条适合他们的新思路,抓住一切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上每节课之前,我都要让学生自主地做好预习工作,查找将要学习的新课文的相关资料。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知识的过程。在阅读时,我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要视学生为主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整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将师生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的思路应该是:首先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自主学习、创新教育、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其次注重信息的多项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培养,学生的潜能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第7篇: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它帮助小学生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笔者观察到的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有:(1)没有合适的书籍。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判别力有限,教师、家长没有适当引导,学生不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籍。(2)没有合理地安排时间。小学生一般认为做完作业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不会合理地分配读书的时间。(3)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些学生读书只是泛泛而读,不做阅读笔记、不进行思考,虽然读了一定的书,但收效甚微。

2阅读方法的探索

2.1选择合适的书籍

学生今天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他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读物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而现实背景下,市场上关于小学生阅读的文艺读物偏多,实用读物偏少,通俗读物偏多,经典读物偏少,人文读物多,科学读物偏少。家长、教师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要正确认识到阅读是培养涵养的过程,引导孩子进行多种文类的阅读,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科学、哲学等书籍都应该在选择之列。教师对学生阅读图书推荐也应由面到点的进行,要把精当的书目推荐给学生阅读,像小学生喜爱《经典诵读》《日有所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格调清新,深受学生的喜爱;配上精美的插图和唯美文字的绘本,以简易的风格深受孩子的喜爱;与课本相关的经典名著《昆虫记》《爱的教育》《红楼梦》等,跟踪学生的课本,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为孩子选对书也就完成了正确引领学生读书的一半。

2.2陪伴学生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主要是学校与家庭,师长的陪伴更能激起学生浓浓的读书兴趣。小学课堂上,教师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阅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感染学生更加关注阅读。借孩子的书读,教师不妨一试,也是对孩子阅读熏染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也可分享自己喜欢的文段与读书体会,有了共同的情感体会和共同感受阅读兴趣,师生的共同语言也会逐渐增多。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即使没有及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会沾上浓浓的读书气息。孩子另一个重要的读书空间便是在家,家长的良好阅读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书香门第”的孩子相对来说更喜欢读书,不是孩子一生下来就喜欢读书,而是目睹大人的阅读过程,慢慢地把阅读变成自身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安静地读书。阅读,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

2.3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读书形式

孩子的成长阶段不一样,读书形式也不一样。对低年级的学生,师长的助读很有必要。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文字没有对应的想象能力,教师、家长最好帮助孩子边读边想象,让孩子在文字与想象的结合中找到读书的乐趣。孩子逐渐长大一些,要求学生每天书包里都要揣一本课外书。学生之间好书的流淌,也为孩子的阅读创造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一个人读得无趣的时候,读书俱乐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聊聊读到的最精彩的环节,聊聊自己阅读的收获,发表读书演讲,组织知识竞猜,利用课余时间编排课本剧,举办一场“融荐书、读书、表演、创作等各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读书会”等等。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读书成就感,由学生的“要我读”到“我要读”。

2.4阅读方法的指导

有意识地布置学生的阅读内容,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拟定阅读计划,介绍优秀的阅读体会与阅读经历,以帮助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进行阅读。如教师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给学生读,要求学生每天读上二十分钟,用课堂上学习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在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及时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目的不同,读书方式也多样。书海浩瀚,要想让学生读书达到博而精的效果,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加上泛读。指导学生朗诵经典小诗,在读与感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物象续写诗歌;读书会上,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融合,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欣赏绘本的同时并提倡学生自己创作绘本;在带学生去图书馆看书后,让学生写读书心得,并把写得好的体会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这样不仅督促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书去读,而且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3总结

在家校一致重视孩子阅读的理念下,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把阅读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的语文素养、个人修养在经受阅读滋养与浸润的过程中,会逐渐向保罗・费雷勒所说的“如果学习对我们而言不是负担,如果阅读不再是义务,如果正相反,阅读成为改变我们世界所需的知识,快乐的来源,我们早就可以说,我们的教育质量更可期待”这一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王本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谈中小学生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2(1).

[2] 张年芳,张松祥.家校视野中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流弊及其匡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2).

第8篇: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加强课外阅读,可以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言基础。

一、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欲加强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和记录兴趣,还要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展评、故事演讲、精彩片断朗诵等竞赛活动,让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为今后的自主阅读、终身阅读打好基础。

二、合理择书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别林斯基也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读书好比吃奶,让孩子吃羊奶还是吃狼奶,结果截然不同。可见书的好坏在于选择,选择一些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给孩子,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而言,就需要有社会经验的父母、老师及其他长辈来帮孩子鉴定。帮孩子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好书来读,胜于让他胡乱读许多没有选择的不合适的书。

工作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新课标规定书目的要求,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阅读质量。

三、学会阅读

良好的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靠阅读来实现。现在,有些孩子不会阅读,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我校设立了阅读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四、会记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光要做到眼到、心到,还要做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阅读积累本”,让学生把所阅读文章中的精彩片断积累起来,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原文摘抄法。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二是提纲摘录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是感悟法,即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以致用,就能提高学生认识、表达自己见解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五、指导背诵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说多读、多背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强调读的重要性,只有多读、多背诵,把名家名篇的精彩语句转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吸收,在写作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整体背诵法、分部背诵法、理清层次背诵法、顺思路背诵法、抓关联词语背诵法等,培养学生的背诵积累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我经常鼓励学生选择最佳时间进行背诵。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经过一夜的休息,头脑分外清晰,好比一张刚刚擦过的黑板,没有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前摄抑制),因而容易记住新材料。另外,晚上临睡前也是背诵的最佳时间,因为背完即入睡,没有后来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后摄抑制),因而记得较牢。如果清早起床后再复述一遍,则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韩)南美英 著 宁莉 译《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5-1第1版。

2、陈明祥 罗树华 钱中立 主编《语文教法辞典》.明天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

第9篇:读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首先是课外阅读的内容较贫乏。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明确的目的,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爱看杂志、小说及娱乐方面的书。据我所知,中学生所读的小说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武打和言情小说,男生常陷于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女生则迷恋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对古代文学、历史、中外名著涉及较少,一些学生对《简爱》、《家》、《红楼梦》等为何物都一无所知,有些甚至接触到不健康的书籍并沉迷其中。

其次,是阅读兴趣被动。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有的也是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对一些需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

再次是阅读环境不好。许多学生家庭书籍很少,尤其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阅读的需要。

这些条件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

那么如何给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培养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作好思想指导和心理指导,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上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等。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

二、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

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刺激课外阅读内需的动力。对此,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美文推介活动。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2.制作读书剪报的活动。读书剪报要求选择报纸杂志上的精彩文章,学生要加上自己评语,或者写明推荐理由,或者写下自己的感受。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由学生自己谈设计、剪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由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和推荐理由念给大家听,或者进行传阅交流。因为选自最新的报刊杂志,所以有时代感;因为是交流学生自己的作品,所以学生参与很有热情。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选择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阅读的兴趣也得到加强。同时,教师及时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3.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4.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2)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也可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