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居家饮食安全精选(九篇)

居家饮食安全

第1篇: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餐饮服务、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升全县餐饮服务、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餐饮服务、药品安全监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创建目标

2011年全县完成2个以上安全社区建设(以居委会为单位);2012年12月底前完成辖区内60%社区的创建工作;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安全社区创建活动。

在巩固农村“两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创建饮食用药安全社区实现以下目标:

1、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服务、企业诚信、社会参与、群众满意”的要求,将餐饮服务、药品安全政策法规和健康饮食、合理用药知识送进社区,增强经营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防护能力和消费信心,营造人人关注、支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逐步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2、实现“三无”目标,即无制售假劣药品行为的发生、无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无饮食用药安全事故。

3、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持证经营率达100%。

4、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手段,使辖区餐饮服务及药品经营单位均能诚信守法经营,无经营单位上黑名单,无经营单位被媒体曝光,无经营单位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被查处。

三、创建内容

按照“一站、一栏、一账、一终端”管理模式,建立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涉药(械)单位、社区居民街道办事处(乡镇)和社区居委会以及监督部门的互动机制,确保部门专业监管到位、群众参与监督到位、企业行业自律到位,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感明显提升。

一站: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立饮食用药安全工作站,做到办公有场所、工作有人员、活动有经费、工作有记录,并在社区设立工作点。在每个社区由监管部门指定一名监管责任员,在街道办事处聘请一名协管员,在居委会聘请1-2名信息员,在社区内聘请药店执业药师或社区医疗服务站医师为咨询员。咨询员要常年免费为社区居民健康饮食、安全用药提供咨询。组织社区内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过期失效药品回收”活动,由回收单位按原药价5-10%比例予以奖励,并在监管部门的统一监督下予以集中销毁。

一栏:设立健康饮食和合理用药科普宣传栏。定期进行药品及餐饮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和饮食用药科普知识的宣传;公布“四员”名单和联系方法以及投诉举报电话;为社区订阅一份《中国医药报》或《中国食品安全报》。

一账:建立社区餐饮服务、药品经营单位台账,记录基本情况和日常检查情况,做到记录详细有据可查。

一终端:在每一个社区至少设置一台终端设备,可供社区居民查询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知识,了解本社区的餐饮、涉药(械)单位的相关情况,并能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违法违规情况。

四、创建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饮食用药安全社区”活动是推动食品药品“两网”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展示新时期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发展水平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上加强领导,成立创建机构,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饮食用药安全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单位企业、社区居民等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紧紧围绕“情系百姓送温暖,服务群众保安全”这一主题,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的意义和目的,及时报送创建工作动态和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2篇: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安全饮食,打造宜居城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衡水市以“打造安全放心餐饮,构建健康宜居衡水”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确保了湖城百姓的饮食健康。

为了给百姓提供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衡水市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方式,努力完善监管体系,在现行分段监管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组建了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核心的食品核查办公室和食品安全第三方核查机制。与此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成立了食品监督所,开展全市范围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活动,把学校(包括托幼机构)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承办宴席、大型会议的餐饮服务单位和小型餐馆、小吃店作为整治重点,有效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今年,在衡水举行的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上,衡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起了保障赛事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重任。赛事期间,衡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非常细致周密的监察方案,制订了拉网式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方法,分片包点,责任到岗到人,对赛事期间多家重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逐一检查,确保了赛事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先进单位”。

安心用药,做百姓坚实后盾

药品安全事关民生,监管不到位,就会危及到百姓的生命健康。多年来,衡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直把药品安全作为搞好药品监管工作的着力点,科学规范全市药品市场秩序,确保百姓的用药安全。

在药品监管工作中,该局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药品市场,不断探索科学监管新途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药品监管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诚信激励机制、药械专项整治活动、药品备案查询系统等一系列监管方法的运用,提高了企业诚信自律意识,打击了非法渠道购销药品行为,全方位保障了百姓用药安全,使衡水市药品科学监管水平上了新台阶。

第3篇: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安全监督

一、调研区域概况及调研对象

1.区域概况

广东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是一个食品重镇,有着悠久的食品生产的历史。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庵埠凭其强烈的市场意识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创新精神,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发展集团化规模化生产,使食品工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潮安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采取的方式是问卷调查法,选择安埠镇居民社区,随机抽取400民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当场回收。

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0-75岁之间的当地常住居民。且精神状况良好,沟通无障碍,并获得知情同意者。并将调查对象年龄组成分为四组:少年组(10-20)共47份、青年组(20岁到35岁)、中年组(35岁到55岁)、老年组(55-75岁)。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不容乐观

日常购买食品时,居民所关注的问题中主要以食品是否过期变质以及药物残留超标为主,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以及非法添加等问题关注度不高。并且,对一些过时观念仍有所保留,过半的居民存在并认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种观念,其中主要以中老年人居多。当地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有着比较大的关联,这种观念会造成对食品安全卫生的忽视,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对自身对家人造成损害。同时,少年组还存在喜欢在街边流动摊贩购买小食品的情况,这些食品易受各种污染,如生物性污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化学危害(重金属);物理危害(灰尘、头发)等,长期食用将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度不尽人意

调查包括了对QS标志的含义了解、绿色食品概念的了解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等。大部分居民表示在购买包装食品的时候并不会过多的去关注这些细节,最多只是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看食品有没有过期,而不会关注带有专业性的标识,多数甚至居民表示价格才是他们最关注的重点。接受调查的大部分人表示仅对QS食品质量安全标识有过印象,且均为青年中年人,并且有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少年组及老年组均表示对于这些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少部分部分的人表示了解这些食品安全标识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也不会去关注它。更有人提出,由于监管层面的原因,即使食品包装上有这些标识也不一定让人放心。

3.消费者自身维权态度消极

居民对于当地的食品监督的完善还是拥有一定的信心,但是在处理方面,却大多选择忍气吞声,而不是积极举报。同时居民反映出“自己贪图东西便宜,后果就当是买个教训”这样的消极心理。这不仅使消费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同时助长了不合格生产商、经销商的恶气,使不法行为钻空子,为所欲为。消费者不仅是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和消费对象,同时也是食品安全防范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消费者消费之后的体验对于发现假冒伪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欣慰的是,部分消费者会选择找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申述,但大部分人表示选择这种方式不靠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得到的回报并不多。还有少部分人表示会去找商家理论赔偿。

4.保障食品安全途径有待提高

在进一步的询问中,不难发现当地居民参与监督的途径非常少,大部分人遇到问题想投诉不知道应该怎么进行,只能找商家解决或者忍气吞声。让消费者参与进食品安全监督这一环节,能提高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同时增强有关部门的责任感。居民普遍认为,要保障食品安全首先企业方面要自律,不生产将假冒伪劣食品,从源头把关,杜绝有毒有害食品的生产。第二点是政府的方面,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测把关,要及时公布假冒伪劣食品的相关信息,加强对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同时消费者自己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相关建议

在对以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灵活运用媒体,提高社会食品安全关心度

食品卫生习惯的不科学和膳食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很多疾病,特别是与慢性病的发病及死亡关系密切。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各种急性营养缺乏病。此外,不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还可导致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可以根除因饮食习惯不良而导致的疾病。

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报道,如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健康饮食方法等,不要让居民成为食品安全方面的文盲。通过媒体宣传,人们得以了解、接受现时更科学的观点,从而摒弃旧时错误的带有误导性的一些观念,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毒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因饮食习惯不良而导致的疾病。同时,各学校应以讲座、课程等形式,从少年入手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2.增加维法途径,提高居民维法意识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地居民参与监督的途径非常少,解决此问题可通过提高民众参与度的方法,如政府部门提供一些渠道,使食品监督的体系之中可以有民众的一个位子,让他们能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这一环节中,使全民参与监督。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透明度,努力使食品监测数据更加公开、透明,避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如今我国虽然也有一些针对消费者的举动,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过于强调政府和食品相关企业的职责。

食品安全是一个基本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每个人有休戚的利害P系,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群众,应增强维法意识,做到能够识别、拒绝消费、积极举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把好“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关。

参考文献:

第4篇: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饮食安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环境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6-0022-06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the researches of the dietary safety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we discovered that the studies relevant mainly focus on the critical problems of , the reasons for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 dietary safety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main dietary safety issu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clude eating raw meat; eating high-fat, high-protein and high-calorie food; preferring alcohol- and tea-drinking; favoring smoked food and barbecue. The dietary safety problems are caused by two major factors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clude not eating raw meat, keeping dietary nutrient balance, moderately drinking tea and alcohol, and moderately eating smoked food and barbecue.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nhealthy and unsafe factors in the diet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And further efforts should be made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how to forward systematical studies and thus solve the dietary safety problems of ethnic minorities.

Keywords:Yunnan ethnic minorities; dietary culture; dietary safety;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广西、云南、贵州等边疆和西部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受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比如,部分少数民族喜欢生食肉类、善食“三高”食物、长期饮酽茶和喝烈酒、喜好腌熏烧烤食品等。然而,这些饮食习俗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与某些疾病的发作与传播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研究过程中,本文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情况与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现状提出了问题和思考。

一、文献来源

通过对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能得到比较全面的有关国内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基本上能反映出近年来国内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现状。本文选定2005年至 2015年的国内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参考文献大部分来源于以选取 “少数民族”“饮食” 为关键词进行的检索,共获得文献85篇。剔除相关度低的和重复的文献,截止到2015年11月25日,收集到与国内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相关的有效文献47篇,具体研究成果年度分布情况见表 1。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5年间,国内关于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文献还不够多。总体来看,2005年至2009年间的文献研究成果偏少,这说明对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2010年至2015年间的文献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这表明随着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饮食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二、文献分析

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分析发现,学者们多侧重于从少数民族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等角度进行探索,研究领域包括人文历史、地理气候、文化内涵、经济结构、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这也说明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值得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一)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

赵荣光在其著作《饮食文化概论》中认为,民族饮食文化是关于一个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怎样等的学问[1]。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饮食习俗,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但是,在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部分带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中就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1.喜好生食肉类食品。严达伟等认为,纵观少数民族肉食的食用方法,无不体现多样化、自然化的特点,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内涵[2]。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喜欢生食动物肉类和血,典型的有:壮族喜食生血、生肉、生鱼等,尤其爱吃生羊血,认为它最滋补[3];哈尼族有生食野生植物和生食动物血的饮食习惯,特别是食用以猪、羊、狗的鲜血制成的剁生[4];白族每逢过节,人们将猪、牛、鸡、鱼杀后,切成片或剁成肉泥,拌以葱、姜、蒜、椒、盐等佐料直接食用[5];鄂伦春人则以各种兽肉为主食,尤其喜食半生半熟的肉,或煮食,或烤食,认为兽肉带点血筋,味道更鲜嫩可口,又富含丰富的营养[6]。研究表明,吃生肉既容易感染上细菌性或者寄生虫性疾病,也不利于身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甚至造成生命危险。黎学铭指出,据卫生防疫部门统计,在生食或半生饮食最为盛行的广西地区,华支睾吸虫病和牛带绦虫病的感染率在国内均处于较高水平[7]。

2.善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我国部分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喜食高热量食物。比如,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和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族,他们为了适应恶劣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气候条件,需要经常食用一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动物性食物,特别喜食奶制品及肉制品,有的还喜欢吃动物内脏,如猪、牛、羊的“肥肠”等。他们食物中大部分的热量与蛋白质都来自这类食物,而新鲜的天然食品,如水果、蔬菜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很少。王迎雪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这类食物不仅会引发高血脂症,还会由高血脂症引发多种疾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8]。此外,谭秀山等研究发现,久居新疆高原的塔吉克族膳食中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比例偏高,而植物性油脂的摄入量相对较少,这种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原因[9]。

3.嗜好酒、茶。李钟铉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同胞普遍嗜好饮酒,他们将饮酒欢歌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宴”的文化传统,且以酒待客的习俗源远流长,经久不衰[10]。典型的有:壮族的“敬酒十二杯”、傈僳族的“三杯酒”、彝族的“转转酒”等。张虹等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同胞在欢度佳节时,面对丰盛的晚餐,人们往往为了助兴会一边喝下较多的烈性酒,一边吃山珍野味,品油炸竹虫、蚂蚱之类的奇菜[11]。姚舜安发现,瑶族大部分男子都嗜酒,一次能喝下二三斤20℃左右的甜酒,劳动时当饮用水喝,来客时当茶水招待,节日时一醉方休[12]。研究表明,长期嗜饮烈性酒或饮酒过量容易导致酒精成瘾,形成酒精依赖症,过量饮酒也是诱发痛风病的原因之一。

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有千秋,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出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施由明认为,通过各民族饮茶的方式和习俗,我们可以感悟到各民族茶文化的核心精神,从而可以了解到各民族的一些特性[13]。在云南有吃完白族的“三道茶”、佤族的“苦茶”、傣族的“竹筒茶”,千万不能忘记吃“烤茶”的饮茶习俗。宁德煌研究发现,云南是我国的主要产茶区,作为茶叶王国,各族人民常年喜欢饮茶,且喜欢饮酽茶[14]。但从饮食健康角度考虑,饮茶过量会对心脏、胃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喝浓茶会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情;浓茶中的咖啡因还会使人上瘾,形成恶性循环[15]。

4.喜食腌熏制品和烧烤食物。我国西南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尤其喜食腌制食品和熏制食品,如腌肉、腌菜、熏肉、熏肠等。周龙章研究发现,四川的西昌地区在烹饪加工上多使用烟熏、腌腊等方法,且肉食的腌制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更长[16]。丁智才指出,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还喜欢吃腌菜,腌菜口味偏咸,且能保持较长时间[17]。典型的有:彝族喜欢把肉类(特别是猪肉)加工成腌腊制品;哈尼族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此外还喜欢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肉、香肠、吹肝、饭肠等风味食品;拉祜族大都以腌制方法来保存食物等。虽然腌制食品风味独特,但这类食品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亚硝酸盐超标的食品可致癌,危害人体健康[18]。研究表明,腌腊食品中盐的含量较高,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动脉血管张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19];而且长期食用高盐食物还会加重肾脏负担,并损害胃肠道黏膜。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嗜食烧烤类食物,他们在烹饪加工上也多擅长烧、烤等烹调技法,尤其是烤食肉类,而且口味偏咸,又重辛辣。典型的有:彝族“烤全羊”“烤乳猪”;傣族“香茅草烤肉”;藏族“烤牛羊肉”;怒族“烤羊肚”等。研究表明,食物在烧烤过程中会产生两种致癌物质:一种叫苯并芘,它是肉类的油脂加热到高温时产生的;另一种是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20]。如果经常食用烧烤类食物,苯并芘会在体内蓄积,且有毒气体中的致癌物质会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有诱发胃癌、肠癌等疾病的危险[21]。

(二)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

饮食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而且还受到人文历史环境的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域气候条件和人文历史环境对人们饮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这一点在我国少数民族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和决定一个地区可食性资源、食物种类、加工制作、菜肴特色以及人们饮食口味的重要因素。杨文娟研究发现,凡是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树上结的、地里长的,在少数民族菜肴中都可以找到[22]。我国少数民族烹饪食料取材广泛,这是导致饮食习俗中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之一。孔润常指出,各少数民族由于居住地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存在不同,形成的饮食习俗也各具特色,就算是同一民族,因居住地的不同,饮食习俗也存在明显差异,自古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23]。陈广平研究发现,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一般不食蔬菜,主要食用奶制品、肉制品食物来抵御高寒气候;生活在内蒙古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其饮食的总体特点是高营养、高脂肪、高热量,只有这类食物才能抵御严寒气候和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居住在云贵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饮食重油好食肉、食虫、食野生菌类,喜食高盐、高糖、高脂肪、酸辣酥脆香甜食物;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多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而且口味较厚重、油腻、偏咸,还喜欢制作各种冷冻食品、大量的腌菜腌肉等[24]。这样的饮食习惯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2.人文历史环境。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又存在特殊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例如:白族的“生皮”、傣族的“剁生”、景颇族的“鹿血饭团”,较为普遍的烧、烤、腌、熏、炸、煎等多样化的烹调技法,以及“长街宴”“红白事”群居群吃好几天的情况,这些饮食习俗中就存在着较大的饮食安全隐患。杨文娟认为,生活在广袤土地上的5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饮食风俗千差万别;这些少数民族由于长期的民族聚居,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生产方式的独特性等原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菜肴和地方“美食”[22]。此外,陈娟娟研究发现,长期以来,每个民族由于经济水平、文化传统、道德礼仪、和生活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各民族风格迥异的食物原料、烹饪方法、炊饮器具和食用方式等,这些特色又以民风民俗的形式体现出来[25]。

综上所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两者作用下所产生的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食物来源,一些少数民族形成了不同于汉族的独特的饮食习俗;另一方面,人文历史环境也是影响和制约人们对食物选择和偏好的重要因素。这就使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要积极吸收其合理成分,摒弃其消极成分。

(三)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解决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不仅可以保护各少数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

1.忌食生肉。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喜欢生食肉类,但从饮食卫生和防止寄生虫病的角度考虑,是不健康的,容易引发疾病,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因此,不宜多吃。黄圣周等在《生食与健康:一场新的饮食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想要生食肉类要特别注意讲究卫生,因为它没有加热杀死寄生虫和有危害微生物的过程,所以建议购买专门为生食屠宰检疫的肉类;加工中还要特别注意对餐饮器具和烹饪工具进行消毒[26]。此外,可适当配以酸味食物一起食用,酸味具有杀菌、除腥的功效[27]。研究表明,适当烹调有利于人体对营养物质更好地消化吸收,也可以消除一些天然的有害物质。除各少数民族自身注重饮食养生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规,加强对民族地区的部分风味,如“生皮[BF]”“[BFQ]剁生”“白旺”“鹿血饭团”等的宣传引导和规范,重点整治旅游景区内的各类地方特色食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注重膳食营养平衡。饮食肥厚是造成高血压、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要避免和改善此类病症,就要限制饮食此类食物。王泽盛等认为,经常吃导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食物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以奶制品和肉制品为主的少数民族,要辅助吃些降血压、降血脂的蔬菜,比如芹菜、洋葱、胡萝卜等,降低患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疾病的风险[28]。为防止过多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膳食中,应大力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谭秀山等认为,丰富的蔬菜水果可以帮助补充体内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对实现膳食营养平衡、保持心脑血管健康、预防癌症疾病等起着重要作用[9]。因此,善食肥厚的少数民族同胞,要选择一些适宜自己的饮食方法,这类食物只要食用适当,都可以起到滋补疗养、强身健体的作用。

3.适度饮酒、饮茶。为了身体健康,应尽量避免过量饮用酒精浓度过高的白酒,可适当调配果酒、保健酒来代替。赵泽光研究发现,我国贵州部分少数民族根据当地的特产酿制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风味佳酿和保健药酒,这类酒一般度数不高,饮后还有保健或治病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29]。赵霖、鲍善芬在其编著的《中国人该怎么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书中认为,“医源于酒,酒为百药之长”,适量饮酒有益健康[30]。因此,切记“物无美恶,过则为灾”,饮酒必适量。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茶文化首先追求的是“养身”和有利于身体健康。施由明提到,部分少数民族在烧茶时会加入一些养身食品,这样烧制的茶水,不仅清香味美,还是一种强身健体的饮品[13]。此外,尹铎等指出,每天喝少量淡茶可以提神益思、生津解乏,还能预防治疗许多疾病[31]。陈晓丽指出,我国瑶族人民长年喜欢饮用绿茶,他们认为绿茶可以起到提神、解毒、助消化、降血脂、抗癌的功效,每天喝少许,无疑对防病治病、促进身体健康大有裨益[32]。

4.适量食用腌熏、烧烤食物。腌熏、烧烤食物虽然风味独特,但是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而且腌熏食物含盐量过高,为了身体健康,应注意适量食用。谭秀山等指出,根据合理膳食标准,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在6g以下,因此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应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以清淡少盐食物为主,这对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9]。余力研究发现,对腌熏制品进行适当处理后再食用可以减少这类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如腊肉、香肠等肉制品在食用时应避免油煎,因为油煎会使其中的致癌物质含量增加;腌菜可采用水煮、热水冲洗、阳光照射等方法后再食用[33]。朱建平认为,尽量少吃或不吃烧烤类食物,如果想要食用,也应选择科学的烧烤方法,避免食用直接炭烤、煤烤的食物[34]。

三、问题和思考

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因此,对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文献偏少,且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粗略,多是侧重于弘扬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多姿多彩、特点鲜明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繁荣作出的贡献,忽略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存在的不健康、不安全因素,缺乏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的系统研究。这些问题也将是我国学术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笔者据此提出以下五点思考和建议:

1.重视少数民族饮食的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饮食数量安全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饮食数量安全问题从总体上基本得以解决,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饮食供给仍然是主要矛盾。饮食的质量安全问题更为重要。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因此,为保障食物的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少数民族居民营养改善,饮食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问题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提高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意识。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严重,与少数民族群众缺乏饮食安全意识、营养与健康知识密切相关。要通过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政府管理、成立少数民族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出版少数民族饮食安全书籍、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食物与营养咨询指导等方式,来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开展科普教育、宣传食用不安全食品的危害性等,从而提高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意识。

3.促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开发与发展旅游业有效结合。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在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予以经典化;另一方面,要去除糟粕部分使其规范化。让旅游者在品尝绿色健康美食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将对传承民族文化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4.强调关注民族和地域因素。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聚居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和治理应多关注其特殊性,把民族和地域因素考虑进去。

5.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国家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临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仅做了一些概要性的规定,难以兼顾各民族地区食品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并且,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相互间协调和配套性稍差,可操作性不强。各民族地区市、县(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相关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规,加强对民族地区的部分风味食品的宣传引导和规范,重点整治旅游景区内的各类地方特色食品的安全问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荣光.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严达伟,段勇,陈玲.滇西少数民族猪肉食文化[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5):37-38.

[3] 蔡晓梅,司徒尚纪.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质及其影响研究[J].热带地理,2008(2):187-192.

[4] 陈萍.云南独有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在对外口译中的传承[J].文教资料,2011(12):35-36.

[5] 方铁.论云南饮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3):160-168.

[6] 柳建文.我国少数民族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J].贵州社会科学,2013(9):150-154.

[7] 黎学铭.广西居民饮食习惯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布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2):151-155.

[8] 王迎雪,中.新疆少数民族饮食对血脂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3):29.

[9] 谭秀山,唐丽.新疆部分少数民族饮食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5):34-36.

[10] 李钟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点[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43.

[11] 张虹,何作庆.红河县侨乡迤萨镇的多元饮食文化[J].红河学院学报,2009(4):20-25.

[12] 姚舜安.瑶族民俗[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09.

[13] [JP3]施由明.感悟民族茶文化――从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看民族特性[J].农业考古,2006(5):216-219.[JP]

[14] 宁德煌.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研究[J].东方美食:学术版,2003(2):77-84.

[15] 晓理.不良生活习惯的隐患[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2(10):10-11.

[16] 周龙章.西昌地区原生态菜点及其制法[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9-21.

[17] 丁智才.《徐霞客游记》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13(3):154-160.

[18] 王晓明.食品安全,何时能让咱放心[J].科学与文化,2005(6):12.

[19]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55-256.

[20] 宋哲先.烧烤食品香,慎食保健康[J].烹调知识,2008(10):1.

[21] 真牛.烧烤食品危害多[J].健康生活,2012(1):38.

[22] 杨文娟.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昆明大学学报,2008(4):77-79.

[23] 孔润常.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J].民族食风,2005(11):35.

[24] 陈广平.我国少数民族饮食与地理环境[J].中学时代,2012(12):195.

[25] 陈娟娟.浅析甘肃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J].丝绸之路,2011(20):59-61.

[26] 黄圣周,朴美贤.生食与健康:一场新的饮食革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59-60.

[27] 代维.乡村旅游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变迁――以芒市镇芒核村的研究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2):58-62.

[28] 王泽盛,易元斌.新疆民族餐饮文化开发的思考[J].新疆民族餐饮文化开发的思考,2011(5):66-68.

[29] 赵泽光.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概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7(3):115-118.

[30] 赵霖,鲍善芬.中国人该怎么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5-146.

[31] 尹铎,吕华鲜.蒙古族饮食养生旅游开发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6-8.

[32] 陈晓丽.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养生概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1):73-74.

第5篇: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关键词】广西大学生 营养缺失 现状 对策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以充足的营养为基础,因此大学生营养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受到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普遍关注。据调查显示,广西大学生饮食营养欠缺,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

一、广西大学生饮食营养缺失现状

据调查显示,广西大学生普遍营养不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营养缺失

就一天而言,中国营养协会推荐,大学生应该保证一日三餐,并且保证早、中、晚三餐例为30%、40%、30%。据调查,大多数广西大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或者早餐吃得比较少,而午餐和晚餐吃得比较多,尤其是晚餐,经常吃夜宵,导致晚餐超过所占比重,摄入热量过多。

就一餐而言,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大臣,晚餐要吃得像乞丐。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早餐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应由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四类食物组成。午餐除了要摄取一定数量的主食外,还应从肉、禽、豆类及其制品、水产品、蔬菜中挑选几种进行搭配,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晚餐除了摄取一定数量谷类外,还应选择别的种类的食物进行搭配。如谷类125g左右,另择动物性食品50g、20g大豆或相当制品、150g蔬菜、150g水果。而据调查显示,广西大学生中多数人的饮食都以谷物类和蔬菜水果类为主,肉、蛋类食品摄入不足,只有少数人有喝牛奶的习惯。还有一部分人对于肉、蛋类食品摄入过多,谷物类和蔬菜水果类摄入不足。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出广西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平衡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重,从而导致每天所需营养素的摄取不足。

(二)饮食习惯不科学导致的营养缺失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广西大学生中存在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或者随便吃点东西当做早餐、女生为了减肥不吃主食只吃水果蔬菜、三餐不适时、晚上吃夜宵、喜食重口味食物、喜食零食甚至把零食当饭吃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大学生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进而会引发精神不振、便秘、胃炎、胃溃疡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三)营养知识缺失导致的营养缺失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广西大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营养问题的重要性,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营养态度,但是由于社会与学校未能很好地普及营养知识,由于大学生自身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营养知识,只有极少数大学生知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营养知识不够了解,从而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不能很好地安排适合自己的饮食,最终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足,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四)低收入水平导致的营养缺失

大学生在读大学期间,他们基本没有收入,其生活费都来源于父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广西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每月的生活费很少,即使这些大学生愿意自力更生去打工赚取生活补贴,他们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仍然是有限的。他们有限的可支配收入不仅仅是用于吃饭,还要用于请客吃饭、培训、休闲娱乐、穿着打扮等方面。因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用于饮食的可支配收入很少,限制了他们的饮食,导致他们的食物单一,只能吃饱而不能吃好。

二、广西大学生营养缺失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广西各高校应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广西大学生的营养欠缺问题

注重增强大学生的营养观念,增加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营养教育,在学校开设有关营养方面的选修课程,如食品安全与营养课程;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与管理,要求保持厨房整洁,严格挑选食物原材料,督促食堂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

塔》,为大学生配备健康、卫生、营养的饮食,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配备营养师;应设立贫困助学金、伙食补贴金,关注贫困学生,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解决收入水平不高引起的营养欠缺问题。

(二)广西大学生应自觉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自身的营养欠缺问题

加强营养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的营养观念,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能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养成一日三餐的科学饮食习惯,同时保证三餐的科学搭配,尽量在学校食堂用餐,少吃路边摊,少吃夜宵,少吃零食;形成健康减肥的观念,不节食、不挑食、不偏食,坚持运动锻炼与科学饮食相结合,保持体形健美。

(三)社会应该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广西大学生营养欠缺问题

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号召全民学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引导全民树立科学饮食观念,增强全民的营养观念,提高全民的营养意识;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监督与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大学周围餐饮业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其食物的安全与卫生;国家一方面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补助,另一方面应加快发展经济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而解决低收入水平导致的饮食营养欠缺问题。

结语

饮食营养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关注饮食营养问题。只有各高校、社会、大学生自身三者协调起来,三者注重营养问题的解决,才能更好地解决广西大学生营养欠缺问题。

第6篇: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一、餐饮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餐饮业以其“行业门槛低,见效快、利润高”等特点迅速发展壮大,在传统服务发展中一枝独秀,年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20%以上。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多万个,平均利润率在10%以上。

餐饮企业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往许多在家里进行的消费娱乐活动,开始转向社会,更多的人都选择外出就餐,以解除在家用餐的劳作之苦,增加休闲、娱乐、聚会的情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宾馆餐饮、特色餐馆、快餐、餐饮食品等多种业态竞相出现,火锅店、小吃排档、休闲餐饮、各式饮品店和餐饮食品等大众化餐饮占据市场主流,快餐业成为一个发展迅猛的行业。

假日消费成为餐饮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全年法定假日已达115天,不少餐饮企业抓住假日商机,发展大众化餐饮,取得了明显效果。餐饮企业节假日经营额比平日普遍增长20%以上。

二、当前餐饮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餐饮发展定位不准确,盲目发展居多。从目前餐饮行业的投入和市场定位看,缺乏鲜明的个性,无序发展较为突出。不少餐饮企业是跟风投资,没有明确的客源定位,产品趋同现象较为严重。餐饮企业平均存续时间只有2-3年,真正留下来的餐饮品牌企业屈指可数。

(二)品牌意识比较淡溥,“跟风”现象较为严重。目前不少企业凭借的不是科学管理、菜肴开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资本运作来提高企业知名度,创企业品牌,而是靠盲目跟风、低价位、豪华店堂、新颖店名、特异包装吸引消费者,而在菜肴的品种质量和内部管理上下功夫的却不多见。现今的名店和强店,都很少有自己的当家名菜,没有著名品牌,已经成为许多餐饮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的瓶颈。

(三)餐饮企业人才缺乏,管理薄弱。目前,从事餐饮行业人员以初、高中文化居多,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较少。尤其是中小型餐馆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低文化层次的群体,企业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短期经营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餐饮企业卫生状况、经营环境亟需改善。多数餐饮企业短期行为比较突出,更新改造能力差,加之企业本身经营理念滞后,企业形象难以保持,加之服务质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很多企业在经营一段时间后便陷入困境。

三、餐饮业发展应洞悉的各种趋势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餐饮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前居民消费需求的特点,洞悉餐饮市场的各种趋势。

(一)舒适、安全。目前市民对健康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卫生、食品安全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麦当劳公司之所以能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3000个餐厅,成为全球最大的快餐乐园,与其舒适、安全的环境、食品有很大关系。

(二)健康、绿色。保持健康的身体、增强体力,是每个人的愿望。健康食品在餐饮企业中是一个发展趋势,绿色无污染、无公害食品日渐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

(三)经济、实惠。餐饮业应重视消费者的经济实惠导向。根据不同消费标准合理设计菜单,指导消费者“适量点菜,够吃正好,科学膳食,健康消费”。

(四)特色、文化品位。在今天,消费者对餐饮文化品位需求,已成为餐饮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趋势。“吃特色、吃风味、吃文化”,感性的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吃的文化和吃的过程。企业只有融入了文化因素,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餐饮业发展定位

(一)以发展品牌战略、连锁经营、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餐饮业的发展。一是积极培育餐饮品牌。品牌经营是现代餐饮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知名餐饮企业。二是振兴老字号餐饮企业,培育扶植地方名牌,引导其开拓创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发掘传统美食文化,并融入现代消费理念,提升老字号的形象,提升消费者对本地品牌企业的信任度和认知度。

第7篇: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管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和完善安全监管体系。一是根据县食安办下发的全年工作方案,拟定本街道食品安全工作方案、明确机构职责,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街道食安办的牵头作用,强化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和餐饮单位安全监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合作。二是强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居)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探索成立食品药品社区监管志愿者队伍,形成重心下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继续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基层单位的目标考核范畴,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向纵深发展。三是建立健全食品经营户动态信息,每月进行信息上报、核报,及时掌握本辖区内有证户、无证户、注销户、歇业户、备案户的基本情况,做到上下联动,情况清楚,登记完整,内容正确。

二、各方联动,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肉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根据省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县食安委有关开展肉品和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行动的精神,今年街道将专门制定肉品和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全程联动、问题导向、标本兼治、规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肉品和水产品为整治重点,全面摸清底数,强化监管执法,依法整顿和规范肉品和水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力度,有效遏制肉品和水产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全街道肉品和水产品消费安全。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领域安全监管

(一)餐饮消费环节

重点整顿建筑工地食堂、小型餐饮单位、无证餐饮单位;查处餐饮单位采购、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非法加工提炼使用地沟油等行为;加强对学校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高风险领域,以及熟食卤味、生食水产品、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日常检查和新证核查。按照县市场监管局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餐饮业、企事业单位食堂、现制现售等行业的日常卫生检查;对新发证户在收到新发证户名册后二周内及时进行现场核查,确保检查覆盖率及检查频率。

2.加强歇业单位和注销户监管。对在检查中发现已歇业或停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调查和追踪其歇业或停业的时间,做好检查笔录,取得店主、邻居、现有的经营户等人的旁证并签字,及时上报市场监管局并协助办理注销卫生许可证的手续。

3.加强对企业小食堂的备案工作。继续开展30人以下的社会食堂(含工地食堂)备案工作,对30人以上的社会食堂和其它餐饮单位未办理卫生许可证的,督促其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进一步提高食堂办证率。

4.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举报的处理。一是设立街道食品药品安全举报电话(0578—5095583),利用政府网站举报信息,对群众居民的举报,在接到举报后的最短时间内,到现场进行检查核实,如实填写现场检查笔录,结合实际做好处理工作,及时反馈信息,并做好登记记录及汇总以及单位(人)的回复工作。

责任部门: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村(居)配合。

(二)食品流通领域

1.着力完善以行政指导、健全监管网络、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为手段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落实主办方食品安全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加强日常监督、排查和信息沟通,及时组织开展无证无照经营的整治、疏导和规范活动,加大对涉及高危无证照食品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

3.加强食品安全示范街的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台账两项制度。

4.积极开展流通环节乳制品市场、食用油市场、农村食品市场、季节性食品和节假日食品市场等各项整顿工作;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超市卖场、熟食店的监管和质量抽检。

5.严厉查处其它违反食品流通领域经营行为。

责任部门:市场监督管理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村(居)配合。

(三)食用农产品环节

1.进行农药、化肥等使用的培训和指导,将安全用药告知书发放至每个农产品生产企业(场、户)。

2.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场、户)的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和台账,签订相关承诺书、责任书。

3.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严厉打击违法市场经营食用甲胺磷、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沙丁胺醇等禁用农药、兽药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地产农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力度。

4.加强生猪食品监管,生猪上市前进行兽药残留和瘦肉精检测;及时发现制止擅自屠宰生猪、出售猪肉等违法行为,严防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

责任部门: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四)食品生产环节

1.组织开展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保持对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对各类食品地下生产、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加工窝点的查处。

2.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卫生监督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无生产许可证的非法生产食品的行为。

3.积极培育食品生产品牌企业,提高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和能力,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

责任部门: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村(居)配合。

(五)药品、医疗器械及医疗秩序监管

1.建立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制度,建立和健全本地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名单、地址等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维护管理,做到情况清楚,登记完整,内容正确;建立村(居)药品监管网络及信息报送制度。

2.对药品销售企业进行执业药师在岗情况、处方药销售登记等情况的检查,做到每月全覆盖检查一次,每季度准时汇总上报。

3.配合县有关部门对药械市场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投诉举报和专项检查活动;主动及时发现辖区内药械违法违规行为。

4.不定期组织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和药学服务进村活动,负责对本辖区过期药品回收的宣传,并配合有关部门把过期药品进行同一销毁。

5.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无证行医,维护地区医疗秩序,安全处置所涉药品、医疗器械。

责任部门:街道市场监管所牵头,食品药品监督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各村(居)配合。

四、固本强基,进一步放大创建活动引领示范效应

继续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的创建成果,对人民北路上的食品经营户继续加强检查与指导,同时,在街上设立示范店并进行推广;进一步健全索证、索票制度和台帐登记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各种食品不安全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并以点带面,不断促进和提高本街道食品卫生管理水平。

五、狠抓关键,进一步防控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一)认真做好食堂卫生安全监管。加强对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和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高风险重点单位的专项检查监管工作,进一步督促企事业单位食堂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或进行备案,同时要加强学校在开学前检查、暑期专题教育和对农村聚餐的安全监管。

(二)加大对盒饭生产单位的监管力度。抓住温度与时间及人员卫生和场所卫生等监管重点环节不放,关注盒(桶)饭、熟食、肉品等重点产品。同时推进制度化管理,帮助先关单位建立集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培训、规范化操作为一体的餐饮企业食品安全自身管理体系,力争对全街道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的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定期检查,全面提升餐饮服务企业的管理水平,控制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节前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在“元旦”、“五一”、“十一”、“春节”等节日前开展办酒户摸底、指导、检查,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防止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8篇: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关键词:饮食;文化;理念

饮食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精神文化。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饮食观是干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的饮食质量,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饮食保障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地方饮食保障理念

(一)因时因地饮食理念

因时因地饮食观是指人的饮食与健康要与季节特点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饮食要合乎时令及环境的要求。人的饮食过程是人体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气候、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进而影响人的饮食需要。饮食保障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还必须照顾到人体因不同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特殊要求,如冬季吃狗肉可以驱除寒气,暖胃养身,提高人身体抵御寒冷的能力。由于自然条件及的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饮食习惯有较大差别,且往往有特殊饮食需求,例如回民不吃猪肉等。

(二)医食同源饮食理念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指的就是饮食的作用不仅是满足人们的食欲,为人体日常活动提供能量,而且能养生、治疗疾病。同时,饮食要有忌讳,不能“乱食”,否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医食同源观,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饮食的配合必不可少,要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指科学的饮食具有养生和防止疾病的作用。医食同源的思想观念,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和制度。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来看,医食同源实际上就是将医疗和食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医和食共同为除病延年、养生健身服务。

(三)饮食养生理念

饮食养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理论之一,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著作中。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物资越来越丰富,一些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率不断提升,使得居民对饮食养生、科学膳食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猎奇,什么都吃的饮食观念正在被逐步淘汰。当今,说起燕窝、海参、鱼翅、鲍鱼,人们往往感觉有营养而趋之若鹜,这也是一种盲目迷信,缺乏科学常识的表现,认为食品价格越高、越稀有就越有营养是一种认识误区,其实,这些食品中的营养素在普通食物中就可以获得,并不需要刻意去追求这些食品。

(四)勤俭节约理念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饮食保障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科学预计饮食保障需求,按需求进行保障;合理利用剩余的饭菜,不随意浪费;日常生活选取大众化饮食原料,对原料加工精细制作,烹饪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满足就餐需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骨子里,也成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之一。

二、军队饮食保障理念

(一)营养平衡理念

饮食保障要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要有足够的热能以维持人体活动;有适量的蛋白质,供人身体生长发育和组织的修复更新;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饮食加工制作在继承传统烹饪技法的同时,避免营养素流失,实现饮食营养价值的最大化,以保证官兵身体健康,保障完成各项军事任务。

(二)快速有效的理念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形成了“色、香、味、形、器、质、适、序、境、趣”总体风格。而现代军营饮食文化是为广大官兵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强调快速有效供应保障,以满足部队作战需要。因此,军营饮食文化不片面追求形式美、花样新,而是从平时能满足部队生活训练需要、战时能满足部队作战需要出发,快速筹措、加工、制作,快捷食用,满足部队饮食保障需要。

(三)安全可靠的理念

饮食安全成为部队饮食保障必须坚持的理念之一。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使广大官兵认识到食品安全重要性,规范食品采购渠道,坚持粮油从军粮供应站采购,副食品从专业批发市场或大型超市采购,防止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军营。对进入军营的食品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确保安全放心食品进入军营;在加工、储存和食用环节中,规范操作,防止食品被污染和变质。

(四)讲求效益的理念

过去,供应军人伙食费标准与部队实际需求之间长期处于弱势平衡状态,要用有限伙食费搞好部队伙食保障,不得不精打细算,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因此,军队在长期的保障实践中,养成了重管理、讲效益的伙食保障理念,并贯穿于现实伙食保障活动的全过程。只有树立牢固的效益理念,在饮食保障活动中注重科学决策,完善伙食保障体制,采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才能将有限的经费发挥应有的效益,满足部队平战时生活保障需要。

三、军地饮食保障理念比较

(一)地方注重养生,部队关注营养平衡。近年来,人民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鸡鸭鱼肉不再是奢侈品,可一些“富贵病”也随之而来,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越来越多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开始追求科学膳食、合理膳食,“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名词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养生越来越深入人心。部队饮食保障同样也追求营养与健康,但更关注营养素之间的合理搭配,制订了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的供给量都做了具体规定,保证官兵身体健康。

(二)地方注重勤俭节约,部队关注效益。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居民还是饮食企业,都讲求节约,居民节约是为了细水长流,为日后的生活进行储备,饮食企业节约是为了节省原材料,获得更多利润。而部队讲求效益,不是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在有限的标准内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获得更多物资,搞好部队生活保障,让官兵吃饱、吃好、吃得卫生,增强官兵体质,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三)地方关注口感,部队注重安全。城乡居民对膳食的评价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特别是食物的味道,占有很大的比重,强调食物美味可口,可接受性要好。而部队是集体膳食,更注意饮食安全,制订了饮食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要求经正规渠道采购所需食物,杜绝腐烂变质食品流入军营,合理加工制作,严格饮食卫生管理,确保部队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第9篇:居家饮食安全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护理方法;心理护理

糖尿病本身为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疾病的患者主要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导致其糖代谢紊乱,引发各种疾病及身体上的不适。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症状,若引发并发症,其后果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由此可见,如何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对控制、改善其病情与身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治疗,加强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与生活,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及时将其病情控制下来,避免其病情恶化,影响患者的心情与身体健康。

1 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尤其应当注重其饮食的调理,严格控制其饮食,按照医生所规定的饮食计划进行定食、定量、定餐,合理搭配各类有益的食物,安排日常饮食与营养的摄入,确保患者饮食中所摄取的营养成分足够,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

1.1 合理控制饮食的总热量

糖尿病患者尤其应当注重合理控制饮食的总热量,结合患者的实际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情况,针对其糖尿病的实际病情,制定每日所需摄入的合理热量数,严格按照饮食计划进行,确保其所摄入的总热量未超标。其中,患者每日饮食可分为三餐或四餐,若每日食三餐,则其热量分别为l/5,2/5,2/5或l/3,1/3,l/3。;若每日食四餐,则其热量为1/7,2/7,2/7。

1.2 合理搭配膳食

注意饮食品种的搭配,遵守饮食规定,帮助合理搭配各种食品,使其多样化,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并使患者定量,定食,定餐,养成饮食治疗习惯,膳食调配应注意饮食中限制糖,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以清淡为主,不可过饱,以适量的谷类(包括玉米,粟米,荞麦等)配合蔬菜(南瓜,豆类)瘦肉,鱼等为宜,避免过多食用油炸,油爆,糖渍重的菜肴和肉縻拌。禁食动物肝,肾,心等食物,有计划地更换食品,以免患者感觉进食单调和乏味。如吃规定膳食仍感饥饿不能忍受时,可用煮过多次的蔬菜来充饥。每周测体重一次以便了解饮食是否符合要求,实际体重是否接近标准体重。

2 日常护理

2.1 病情监测

由于糖尿病属于终身性、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与护理过程极为复杂,加上该病情容易反复,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应当加强监测患者的病情。患者应当定期去医院复诊,最好坚持每个月测量血糖、尿糖、血压,严格控制病情。

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昏迷现象时,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必须时刻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加强对病人的液体出入量的关注与控制,包括饮水量与输液量、尿量等,以便及时进行抢救。

若患者经过抢救已及时脱离危险并已恢复了一定意识后,家属及其医护人员应当合理控制患者的饮食安排,适当进行胰岛素制剂的使用,促进患者体内的代谢尽早恢复正常,避免由于患者体内的糖代谢紊乱而再次加重病情。

2.2 生活起居护理

对于患者的生活起居环境,应当尽量选择在空气清新、安静的环境下,通过改善居住环境,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情,从而便于患者调理身体。

2.3 适当的运动

通过向患者说明适当运动的可行性和有益性,及时向其说明适当适量的活动锻炼,不但能使血糖下降,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而且可有效预防延缓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作用。但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当尽量选择剧烈程度较低的运动,例如散步之类的有氧运动。

3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本身属于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不仅漫长,而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极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长期处于压抑、焦虑、紧张的状态下,导致患者的抵抗能力与自我保健能力逐渐下降,不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因此,通过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而且可以鼓励、支持患者,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便于护理工作的展开。

3.1 增强患者与病魔抵抗的信心

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以便尽早消除患者心理的紧张与不安的焦虑情绪,从而有助于增强患者与病魔抵抗的信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3.2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质量水平

医护人员应当不断提醒患者按时服药,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病情,严格按照相关护理方案定期展开自检。此外,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解关于具体的用药事宜,便于患者自身护理与调理,通过讲解各类药物的具体用法,教会患者合理用药,积极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质量,从而改善其病情。

4 药物护理

糖尿病降糖治疗原则在于将血糖调节到适当范围,以保证血糖治疗的稳定, 在服用降糖药时, 要与吃饭结伴而行。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不同的降糖药有不同的服用方法。

其一,磺脲类降糖药如达美康、糖适平等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服药半小时后一定规律进食,否则因药物降糖引起低血糖反应。

其二,双胍类: 如二甲双胍一般在饭前服, 为了缓解部分患者引起胃肠道不适, 也可后服, 但药效不如饭前服好。

其三,胰岛素宜在饭前15~30 min 皮下注射, 注射后一定按时进食, 否则引起低血糖。

5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定期举行糖尿病知识宣传讲座,放录像, 请专家、营养师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或由护士进行口头讲解,并分发宣传卡片,可以有效的加强患者关于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在病区走廊贴健康板报,宣传糖尿病知识。每周利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将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健康教育,并利用患者相互介绍知识, 相互学习的机会来巩固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由于糖尿病的患病原因错综复杂,而且该疾病本身属于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根治,只有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照顾与护理,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与身体情况,制定一系列护理方案与措施,才能更好的护理患者,减少糖尿病为其所带来的痛楚。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健康护理知识,以便患者家属更好的照料其日常生活起居,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张培生,主编.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张秋平.糖尿病病人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8(36):3103-3314.

[3]王颖惠.护理程序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0,8(20):1867-1868.

[4]高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32):2978-2979.